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机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单位及科室:被考核人:主考教师:考核日期:

目的:1、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2、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3、减轻呼吸作功,减少消耗

注意事项:1、头颈与躯干间管道避免成角

2、防止插管脱出或移位,听诊双侧呼吸音放置插管过深进入单侧支气管中,注意插管外段的长度,小孩应双重固定,吸引器压力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3、放置胃管,定期减压防止胃胀

4、拔管后仔细检查有无声音嘶哑,(鼻)咽喉黏膜水肿溃疡,会厌和厌下水肿,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5、加强气道护理:包括定时翻身、拍背、吸痰、湿化

6、注意机器运转状态,即使排除呼吸机报警

7、积水瓶处于朝下方向,随时倾倒积水瓶的水,避免水反流入机器或病人气道,查看积水瓶是否接紧,管道是否漏气,有无打折

&空气进气口端或空气压缩机出气端的气水分离器有无积水,机器的散热通风口有无堵塞现象,空调过滤网24小时清洗一次,擦干后再用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50项护理基础操作评分标准[1]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目录 第一项一般洗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 第二项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第三项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 第四项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 第五项鼻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第六项女病人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 第七项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 第八项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 第九项鼻塞(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 第十项换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 第十一项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 第十二项血糖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 第十三项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3) 第十四项密闭式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 第十五项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 第十六项静脉留置针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16) 第十七项静脉采集血标本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 第十八项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 第十九项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9 第二十项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0) 第二十一项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1) 第二十二项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2) 第二十三项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3) 第二十四项酒精拭浴降温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4) 第二十五项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5) 第二十六项经鼻/口腔吸痰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6) 第二十七项气管切开(呼吸机)病人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7) 第二十八项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8) 第二十九项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9) 第三十项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30) 第三十一项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1)

(新生儿)CPAP呼吸机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详]

(新生儿)CPAP呼吸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目的 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没有紧急插管指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用于呼吸衰竭早期干预和辅助撤机。 二、物品准备 CPAP呼吸机、呼吸机管路、湿化瓶、适合型号鼻塞、电源、纱布、蒸馏水、安尔碘、治疗车、棉签、生理盐水 三、操作流程 报告:(我是NICU护士xxx,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CPAP呼吸机操作,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您指示?是!)洗手,戴口罩→取医嘱本核对治疗单,查对给氧方式→检查用物是否齐全、CPAP机性能及核对呼吸机管路消毒有效期→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手足圈→打开灭菌蒸馏水瓶口,消毒瓶口,加蒸馏水至湿化器水位线以下→安装湿化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打开呼吸机管路外包装,安装呼吸机管道→用纱布将管道末端妥善缠绕→安装鼻塞→将连接好的呼吸机管路置于专用支架固定→连接电源→接好氧气→先开压缩机→再开主机→调节参数→打开暖箱小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双侧鼻腔→打开暖箱侧孔→将CPAP管路从侧孔插入并将鼻塞妥善固定于鼻翼两侧→缠紧暖箱侧孔→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关闭暖箱小门→评估患儿呼吸改善情况,及时排除呼吸机故障→洗手→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中(患儿病情变化、呼吸机给氧方式、参数、生命体征)→报告操作完毕。 关机程序→核对医嘱→查对床号、姓名、手足圈→洗手→开暖箱小门取出鼻塞→打开暖箱侧孔取出CPAP呼吸机管路→关闭暖箱侧孔→先关主机→断开氧气→关压缩泵→拔除电源→生理盐水棉签清洁双侧鼻腔→评估患儿鼻腔粘膜、周围皮肤及呼吸情况→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关闭暖箱小门→呼吸机及管路进行终末处理→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 1、操作注意事项? 答:(1)做好洗手,以防污染呼吸机管路。(2)选择大小合适的鼻塞,以免影响

简易呼吸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简易呼吸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操作方法 准备评估实施观察整理●护士:着装规范、戴口罩 ●用物:简易呼吸器1套(呼吸囊、单项呼吸阀、面罩、氧气连接管、氧气储气阀、氧气储氧 袋、氧气装置,检查各配件性能并连接;口咽通气管;弯盘;2块纱布;记录单、笔、快速手消毒液 ●评估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态,呼叫患者,放下床栏 ●评估呼吸状态:看(胸廓起伏)、听(呼吸音)、感觉(气流通过),评估颈动脉搏动(一手 食指和中指并拢,放于喉结处,向靠近急救人员一侧滑行2-3cm,用力不能太大),以上评估需要在5-10秒以内完成 ●看抢救时间 ●用屏风或隔帘遮挡,患者仰卧,掀开被子,去枕,暴露胸廓,松腰带,消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异物(诉:口腔无活动假牙),开放气道(举、抬颈、托颌);插入口咽通气管 ●调节氧流量并连接好简易呼吸器: 有氧源-----接储氧袋,助手接氧源,调节氧流量8L/min以上 无氧源-------不连接储氧袋 ●以“CE”手法固定面罩,同时用下颌上提法打开气道,挤压简易呼吸囊(注意挤压深度2/3, 频率),有氧时通气量400-600ml/次,无氧时通气量700-1100ml/次 ●呼吸暂停仍有心搏者的通气频率:成年人10-12次/分、小儿16次/分、婴儿20次/分 ●成人吸呼比1:1.5-2 ●挤压呼吸囊时观察:1、呼吸阀运行状态2、面罩内是否有雾气3、患者胸廓起伏4、面色、口唇颜色 ●呼吸心搏骤停者:按CPR操作流程进行抢救(有条件者准备气管插管用物) ●有效指征:血氧饱和度升高,患者胸廓起伏,发绀减退,面色、甲床转红;呼气时面罩内呈 雾气状态,看时间 ●无效:立即进行气管插管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清理患者口鼻及面部 ●整理床单元,拉起床栏 ●按规范处理用物 ●洗手,记录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开始: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操作的项目是无菌技术操作。 1.无菌技术操作的目的: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危害 2.环境评估: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操作中减少人员走动,开窗、通风、换气,操作台宽敞、平坦、整洁、干燥。 3.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包:包内置无菌巾若干无菌容器内置无菌持物钳棉签无菌包:内置治疗碗一个,镊子两把,弯盘一个无菌纱布罐无菌棉球罐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手套 铺无菌盘 1.洗手戴口罩。 2.治疗盘清洁,干燥。铺无菌换药盘。 3.开无菌包:化学指示胶带有变色,在有效期内,无潮湿、无破损。斜角打开(打开无菌包内角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得跨越无菌区域)看化学指示卡,有变色。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无菌巾放入治疗盘内,将无菌包按原折痕“一字”包好后,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并签名、24小时内有效。 4.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侧两角外面轻轻抖开,由近及远的将治疗巾一半铺于治疗盘上,将上下对齐后上层扇形折三次,开口外边向外,使治疗巾内面构成一无菌区。 5.开无菌包,前述指示胶带变色,在有效期内,侧孔、底孔闭合 1)打开无菌包,看化学指示卡变色 2)用无菌钳分别取治疗碗(内含两把镊子)、弯盘入无菌盘内。 3)打开无菌纱布罐夹取纱布置无菌盘内;同法夹取无菌棉球置治疗碗内(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或内侧),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下直接盖上。 6.倒无菌溶液:(拿起溶液瓶,看瓶签)述:瓶身干净,标签完整、字迹清楚,0.9%Nacl500ml,在有效使用期内,瓶盖无松动,瓶身瓶底无无裂缝,对光检查:溶液澄清、无杂质。除盖:查棉签(无漏气,在有效试用期内)写好开包日期,消毒瓶盖、手指,开瓶盖。倒溶液于治疗碗内,再次消毒瓶口,盖回瓶盖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签名,24小时有效。 7.铺完盘,看时间口述:记录名称、时间并签名(小标签贴于盘缘)、4小时内有效。述:已铺好换药盘,可以给病人进行换药护理。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8.注意事项:在操作中应注意:无菌容器盖放于稳妥处时,应内面朝上。到远处夹取无菌物品,应同时搬移无菌持物钳和容器。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干燥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 带无菌手套 1.目的:用于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患者受到感染,用于接触某些无菌物品或区域,保持无菌物

无创呼吸机评分标准课件.doc

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考核标准 项目操作程序分值评分标准扣分 1. 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合作。 5 分未取得知情同意-5 准备质2. 病情评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睡 眠、心理状况。 10 分 一项未评估 -2 量标准 30 分 3. 备物:氧流量表,吸氧管,无创呼吸机及配套湿 化装置,呼吸管路 1 根,无创通气面罩、 1 只固 定 头带,漏气阀,听诊器,灭菌蒸馏水。 10 分漏一项-1 4. 检查操作环境是否适宜,呼吸机各零件是否完好,检查呼吸管路消毒有无过期、漏气。5 分 一项未检查 -1 1. 连接氧流量表,吸氧管路,呼吸机管路,调节氧 流量,连接呼吸机电源。 10 分一处错误-2 2. 装呼吸机:(1)湿化器加灭菌蒸馏水,不超上线, 不低于下线。(2)湿化器与呼吸机出口连接,湿化 器出口与呼吸管连接。(3)呼吸管另一头与排气阀、 15 分一处错误-5 面罩连接。头带固定。 操作质 3. 参数调 整量标准 50 分(1)模式:CPAP,BiPAP(PSV+PEE)P。S,S/T。(2) IPAP 及EPAP设置,备用呼吸频率。(3)设置加湿、 吸气时间,压力延时。(4)氧气流量。15 分 设置描述一 处错误-3 4. 应用无创呼吸机后评估:生命体征,SPO2,血气分析,人机配合。8 分 一项未评估 -2 5. 根据评估调整呼吸机参数,注意头带松紧度。 2 分未注意-2 理论问答20 分范围为《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湖南科 学技术出版社)和《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 训练丛书临床医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 20 分 一题回答错 误-10 回答不完整 酌情扣分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0 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项目 仪表总分 5 技术操作要求仪表端庄、服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一、用物:治疗盘内备清洁干燥的容器用于放体温计 (体温计甩至35C以下)、一盛有消毒液的容器、血 压计、听诊器、有秒针的表、消毒液纱布、记录本、笔,如测肛温可另备液状石蜡、棉签、卫生纸、清洁手套 二、病人 1."询问、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有无运动、进食、肢体疾病、心肝肾等病史。 2."评估病人适宜的 测量方法 3."了解病人病情、自理程度及心理状况。评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 分得分 1、"用物缺一件扣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2、"评估内容少一项扣 2 分评估15

操作 流程70 1.操作前准备: 检查体温计、血压计等无破损,清点 体温计数目。每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2 分,甩表破损全扣。性能不良者扣 2 分。 未核对扣 2 分。 2.核对解释: 携带用物至床旁,核对并向病人解释。未解释、不说明注意事项扣 3 分 3.安置体位: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卧位。 4.测体温: 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 的测量方法: (1)测口温: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舌系 带两侧) 3 分钟,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用鼻呼吸,勿用牙咬; (2)测腋温: 擦干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 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屈臂过胸5?10分钟,必要 时托扶病人手臂; (3)测肛温: 病人侧卧、屈膝仰卧或俯卧位,露出臀部,在肛表水银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

的水银端轻 轻插入肛门3-4cm,测量3分钟; ⑷记录安置体位不当扣5分不说明注意事项扣3分,放置位置不当扣5分时间不足扣 2 分 不擦干腋下扣 2 分。 不屈臂过胸、不紧贴皮肤各扣 2 分 时间不足扣 2 分 卧位不当扣2分,未涂润滑剂扣3分,插入深度不准确扣3分,时间不足扣 2 分不记录者扣 2 分 卧位不适,姿式不正确(坐 5.测血压: (1)将衣袖卷至肩部露出上臂,伸直肘部,手掌向 上外展15°,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 平。 (2)放平血压计,排尽袖带内空气,平整无折地缠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 3cm ,松紧以能放入 一指为宜。打开水银槽开关。 (3)戴好听诊器,将听诊器胸件紧贴肱动脉处,打 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上升4kPa( 30mmHg);然 后以每秒 0."5kPa(

无创呼吸机使用操作评分标准2

无创呼吸机使用相关理论知识 一、适应症:应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如:COPD急性发作,Ⅰ型呼吸衰竭(心源性肺水肿,ARDS),手术后呼吸衰竭,辅助脱机或拔管后的呼吸衰竭加重,哮喘,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呼吸康复治疗等。 二、禁忌症:心跳呼吸停止;自主呼吸微弱、昏迷;误吸可能性高;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消化道大出血/穿孔;严重脑部疾病.)面部创伤/术后/畸形(正压通气);胸腹部手术后或创伤(胸外负压通气)。 三、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允许、非允许漏气和管路通畅情况; 2.必要时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3.注意呼吸机报警,及时排除; 4.面罩松紧度调整; 5.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洁、消毒、整理清点附件; 6.加强气道湿化,促进痰液引流。 四、无创呼吸机的通气模式: S:自主呼吸模式 T:时间控制模式 S/T:自主呼吸/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 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 APCV:辅助压力控制模式 S模式:自主呼吸模式 病人有自主呼吸或能自主触发呼吸机送气,呼吸机仅提供IPAP和EPAP,病人自主控制呼吸频率和吸呼比/吸气时间 相当于PSV+PEEP/CPAP 用于自主呼吸良好的病人 T模式:时间控制模式 指病人无自主呼吸或不能自主触发呼吸机送气,呼吸机完全控制病人的呼吸,提供IPAP、EPAP、BPM、Ti 主要用于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弱的病人 ST模式:自主呼吸与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

呼吸周期大于后备通气频率时,为T模式 自动切换点:后备通气频率对应的周期如:BPM=10次/分,呼吸周期=60秒/10=6秒,则呼吸机等待6秒,如病人在6秒内能触发呼吸机,呼吸机则为S 工作模式,相反为T模式。 使用最普遍,用于各种病人 APCV:辅助压力控制模式 指病人的呼吸频率大于后备通气频率对应的周期时,呼吸机除提供IPAP和EPAP外,还控制病人的吸气时间,但不控制呼气时间;当病人的呼吸频率小于后备通气频率时,为T模式 主要用于呼吸频率快、潮气量低、低氧血症的病人 CPAP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病人有较强的自主呼吸,呼吸机在吸气相和呼气相均提供一个相同的压力,帮助病人打开气道 主要用于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自主呼吸较强、只需呼吸机稍微辅助的病人。 五、无创呼吸机与有创呼吸机的区别: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是指不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的正压机械通气方式,临床多应用口鼻面罩或鼻罩进行正压通气,另外也有采用全面罩、鼻塞等方式进行NPPV治疗。 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的正压机械通气方式。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比较,具有设置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不容易继发肺损伤和肺部感染等特点,但是也有人机同步性较差、潮气量不稳定、不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等缺点, 虽然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应当将二者看作为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的两种重要手段或者是一种疾病不同阶段的机械通气方式,因此无创和有创通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早期可以应用NPPV治疗,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可以进行IMV治疗,病情一旦得到缓解可以提前拔管继续NPPV治疗以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只有将二者正确应用才能为更多的呼吸衰竭患者带来福音

转运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

转运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 质量考核标准标 准 分 姓名 用物准备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 用物:转运呼吸机、氧气接头、氧气筒1个、电插板(必要时)、弯盘1个、急救用物。 7 病人:病人半坐卧位或根据病情调节卧位。 3 评估1、评估氧气压力表指针,如果低于725PSI,更换氧气瓶 5 2、如果语音导航提示打开,注意语音提示信息 3 操作流程1、缓慢逆时针打开氧气瓶,查看压力表;按压开启/关 闭键,打开主机 5 3、根据病人类型,选择按下对应键,再次按压退出; 注意不同颜色区,小儿、儿童、成人潮气量(100/200/600ML) 5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通气模式:A/C为1,SIGH为3,SIMV为5,SPONT为7 5 4、根据病人情况设置通气参数,包括VT(潮气量),I:E (吸呼比),Freq(通气频率)和Pmax(气道压力上线), 按下参数激活键10激活,通过导航旋钮8调节并确定 10 5、根据病人情况旋转氧浓度旋钮9设置合适的氧浓度10 6、患者上机前,检查设置参数是否正常,报警是否正 常,显示数据是否正常。 10 7、倾斜患者后脑紧固面罩,进行机械通气,注意设备 报警信息及观察病人通气状况 5 8、通过屏幕观察病人呼吸波形与各通气实时监测情况 是否正常,如需要加以调整 10 9、长按开启/关闭键直到语音提示“关闭氧气瓶”时, 松开按键,主机关闭 5 10、清洁主机,消毒面罩及相关呼吸管理和附件 5 质量评价1、设备各性能完好,报警功能完好 4 1、熟悉转运呼吸机性能,操作熟练,动作迅速准确, 参数设置准确。 3 2、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2 合计分数100

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湖北省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 1、无菌技术(铺无菌盘) 2、皮内注射术 3、肌内注射术 4、静脉留置针技术 5、吸痰 6、氧气吸入技术(氧气筒鼻导管给氧法) 7、口腔护理 8、生命体征测量技术(体温脉搏呼吸测量) 9、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无创血压测量) 10、徒手心肺复苏术 11、电除颤技术 12、鼻饲(肠内营养) 13、更换引流袋/瓶技术 14、导尿术 15、灌肠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16、胃肠减压技术 17、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8、痰标本采集法 19、轴线翻身法 20、血糖检测技术

无菌技术(铺无菌盘) 【护理目标】 正确使用无菌巾布置无菌盘(区域),形成无菌区,短期内放置无菌物品或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区域与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操作重点步骤】 1.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操作区宽敞、清亮、明亮。治疗盘清洁、干燥。 3.按无菌操作技术,取出无菌巾铺于治疗盘构成无菌盘。铺好的无菌盘上下层无菌巾的开口边缘应对齐并向上折叠盖严。 4.往无菌盘里摆放无菌物品放置有序,方便取出。摆放时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并保持无菌盘于腰平面至视野之内。 5.铺好的无菌盘在4h内使用。无菌盘使用后即需更换。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敷料按医疗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分类处置。非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治疗巾由洗衣房集中清洗。 【结果标准】 1.铺盘方法正确,无菌面没有被污染。 2.污染的无菌盘得到及时更换。 3.操作过程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相关链接】 无菌治疗巾包内治疗巾的折叠方法: 1.纵折法: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 2.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纵折,再重复一次。 【实施要点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操作者考核日期操作时间得分 项目考核标准及内容要求分值扣分得分 素质要求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头发不过肩,不穿硬底鞋,指甲规范;稳重大方, 精神面貌好 6分 操作前准备物品 治疗盘,清洁纱布,棉签缸,碘伏瓶,无菌持物钳及缸,弯盘2个,无菌包(内 有2块治疗巾),1瓶生理盐水,贮槽内盛治疗碗2个,无菌手套包(内有无菌 手套1付) 3分环境清洁,干燥,宽敞2分 操作过程 操作时间为4分钟 超时扣1分,以后每超时5秒扣1分铺无 菌治 疗盘 及无 菌包 的使 用 1、检查治疗盘是否清洁干燥(检查并口述),用纱布清洁治疗盘2分 2、检查无菌包的名称、有效期、有无潮湿、破损、松散(检查并口述)4分 3、将无菌包放置在清洁干燥平坦处,按包折顺序小心打开,无污染4分 4、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无菌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4分 5、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包好,一字形包扎,并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24小时未用完应重新消毒(口述) 4分 6、双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双折铺于治疗盘中,无菌巾上层向远端呈扇形 折叠,开口边向外。 6分 取无 菌物 品、 取无 菌溶 液及 无菌 持物 钳的 使用 7、擦液体表面灰尘,检查溶液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 子有无裂缝、有无变色、混浊、沉淀等(检查并口述) 5分 8、启铝盖、消毒4分 9、用无菌持物钳在贮槽内取一个换药碗,放于铺好的治疗盘内2分 10、无菌换药碗无污染,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 6分 11、贮槽盖随即盖严,不可暴露过久。2分 12、开瓶塞方法正确,倒液时,瓶签向手心倒少许溶液于弯盘中冲洗瓶口5分 13、从已经冲洗的瓶口处倒出溶液至无菌治疗碗中,倒后立即将胶塞塞好4分 14、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过的溶液内溶液可保存24小时(口述)3分 15、放入无菌物品后的治疗盘,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上下边缘对齐, 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已铺好的治疗盘有效期4小 时(口述)。记录铺无菌盘时间 5分 戴 无 菌 手 套 16、检查手套包的名称、有效期、有无潮湿、破损及型号(检查并口述)4分 17、整理衣袖,打开手套包2分 18、取、戴无菌手套方法正确6分 19、未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内面,已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外面,如不 慎将手套污染或发现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口述) 2分 20、脱手套前,将手套上污物洗去,然后由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不可强拉手 指部分,以免损坏手套(口述) 2分 操作后整理用物,有菌、无菌物品分开放置3分理论提问略10分合计100分注:同等分数者,以操作时间先后排序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二)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至物品旁进行操作; 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三、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二)注意事项 1、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 四、戴无菌手套 (一)目的 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二)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 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二、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皮内注射技术 (一)目的: 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二)指导患者: 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三)注意事项 1、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3、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及时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

操作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胃肠减压操作流程 准备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戴口罩、手套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鼻孔、口咽部、合作程度、治疗计划、插胃管长度(用皮尺量)、解释、问二便 用物准备:胃管、无菌止血钳1把、弯盘、纱布2块、石蜡油、棉签、胶布、必要时备压舌板及开口器、别针、皮尺、听诊器、打奶器、电筒、治疗巾、小胶单、手套、温开水、负压引流袋 量长度 前额发际至剑突与脐连线中点 垫单 颌下垫单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检查并清洁鼻孔、戴手套 润滑 插管 插管至咽部(约14~16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如插管不畅即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口腔 如呛咳应拔管休息片刻再插 如出现恶心、须暂停片刻,嘱患者做深呼吸,缓解后再插 判断 抽胃液 看有无气泡冒出 听气过水声 固定 接负压器 妥善固定,防止胃管脱出 保持负压及保持胃管通畅、脱手套 整理用物、交代注意事项 观察及护理 观察胃液颜色、量 观察腹部体征(腹胀、呕吐、腹痛症状是否减轻) 口腔护理bid,更换负压器qd 记录 记录胃液颜色、量 记录腹部体征 拔管准备 备弯盘、松节油、棉签、纱布、手套 解释 拔管 置弯盘与患者颌下,除去胶布 戴手套 分离负压袋、将胃管尾端反折,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的胃管,拔出胃管

脱手套 漱口、清洁胶布痕 整理 整理床单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用物、分类处置 洗手、记录 备注 1.检查通畅:q2h由近端向远端挤压胃管,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里,必要时予温 开水20~30ml冲洗胃管或调整胃管位置(胃手术除外) 2.昏迷患者插管时去枕,插至约15cm时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 3.成人负压袋持完全负压状态。 4.婴幼儿必要时用注射器抽吸。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目录 一、手卫生 (3) 二、无菌技术 (5)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6) 四、口腔护理技术 (11) 五、鼻饲技术 (12)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13) 七、胃肠减压技术 (15) 八、灌肠技术……………………………………………………………………….. 九、氧气吸入技术…………………………………………………………………... 十、换药技术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十二、血糖监测 十三、口服给药法 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十八、静脉注射法 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法 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 二十九、血氧饱和度检测技术 三十、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三十一、除颤技术 三十二、轴线翻身法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 三十四、患者约束法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 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三十七、洗胃技术 三十八、“T”冠引流护理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 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四十三、产时会阴消毒技术 四十四、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四十五、光照疗法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四十七、听诊胎心音技术 四十八、患者入/出院护理 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预防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简易呼吸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简易呼吸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姓名科室得分

护士予呼吸器辅助呼吸; 2、给氧装置已安装为备用状态。 3、操作时间从检查用物开始计时共10分钟,每超过30秒,扣1分。 评分标准: 一、操作前准备10分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洗手。(不洗手扣一分)2分 2、操作前评估: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及呼吸型态;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义齿,病人的意识,脉搏血压,血气分析等。(未评估扣4分,评估不全1处扣1分)4分 3、准备用物:简易呼吸器(呼吸囊、呼吸活瓣、病人适宜的面罩、固定带。连接管)。氧气装置、手套。(少1件或1件不符合要求扣1分)4分 二、操作流程70% 1、病人安全与舒适:检查简易呼吸器与氧气(高流量)装置相连接,连接是否正确,呼吸囊有无漏气,对清醒病人作解释,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1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管道连接错误或呼吸囊漏气扣5分)10分 2、戴手套,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如有义齿取下。(未戴手套扣1分,未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扣4分)8分 3、打开气道:解开病人衣领、腰带,操作者站立于病人的头侧,手托病人的下颌,使病人的头后仰(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1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15分 4、戴面罩:在病人口、鼻部扣紧面罩,并用一手固定面罩(EC手法),或放置面罩固定带固定面罩,(使用面罩不合、面罩固定不正确、漏气各扣3分)10分 5、以每分钟10-12次/分(成人)的频率反复挤压呼吸囊,每次充气400-600ml。(挤压气囊频率过快或过慢,漏气明显不处理各扣4分)12分 6、观察病人胸廓是否起伏判断通气量是否合适。(1处不符合要求扣3分)8分 7、停止使用后清理病人口鼻及面部。(1处不符合扣1分)2分 8、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整理床单元,安慰病人,致谢、整理用物,脱手套,洗手记录。(1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5分 三、观察及注意事项20% 1、操作后评估:病人使用呼吸器后呼吸是否改善,(未评估扣4分)4分 2、用后物品处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不符合规范酌情扣1-3分)3分 3、终末质量:全过程稳、准、轻、快、符合操作原则。3分 时间:全程5分钟,其中准备用物1分钟,操作过程2分钟(不含挤压呼吸囊的时间)。回答问题2分钟(顺序颠倒1次扣1分,物品掉地1件扣1分不符合过程要求者酌情扣1-3分,时间每超过30秒扣1分) 4、提问目的及注意事项。10分 目的: (1)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 (2)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 注意事项: (1)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 (2)使用期间注意观察病人胸廓起伏,双肺呼吸音、脉搏血氧及病人的呼吸是否有改善。 (3)观察胃区是否胀气,避免过多气体挤压。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 一、手卫生技术(一般洗手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五、鼻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六、留置导尿管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七、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八、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九(一)、氧气吸入(氧气筒供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九(二)、氧气吸入(中心供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换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一、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二、快速血糖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三、口服给药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四、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五、密闭式周围静脉输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六、BDY型密闭式防针刺伤型安全留置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八、静脉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九、PICC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动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二、皮内注射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四、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五、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六、经鼻或口腔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八、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九、人工呼吸机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一、非同步心脏电除颤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二、轴线翻身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四、患者约束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六、咽拭子培养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七、电动洗胃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八、“T”管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膀胱冲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一、脑室管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三、会阴消毒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四、新生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五、光照疗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七、听胎心音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八 (一)、患者入院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八 (二)、患者出院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九、预防患者跌倒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持物钳、铺无菌盘、取用无菌溶液、无菌物品、戴无菌手套)(规定时间:5分

无菌技术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二)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至物品旁进行操作; 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三、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二)注意事项 1、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 四、戴无菌手套 (一)目的 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二)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 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二、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皮内注射技术 (一)目的: 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二)指导患者: 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三)注意事项 1、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3、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及时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

拔胃管专业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石首市团山寺镇卫生院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鼻饲法(拔胃管)(操作时间3 分钟) 姓名:监考员:得分: 项目操作程序标 准 分 应扣 分数 扣分原因 用物10 分治疗盘、70%酒精、松节油、棉签、纱布、弯盘、水杯(内 盛温开水)、治疗巾、手套。 10 操作程序75 分1.核对床号、姓名,评估病人,做好解释。 6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桌上。 6 3.再次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仰 卧位。 6 4.取治疗巾围于病人颌下,置弯盘于口角旁。 3 5.将胃管开口端夹紧放入弯盘内。9 6.揭去胶布,戴手套,用纱布包住近鼻端的胃管,嘱病人深呼吸, 在病人呼气时拔管,边拔管边用纱布擦胃管,到咽喉部快速拔 出。 12 7.协助病人漱口。 6 8.清洁病人口腔、鼻腔及面部.必要时用松节油擦净胶布痕迹, 再用70%酒精将松节油擦去。 3 9.脱手套,协助病人取合适卧位。 6 10.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需要。 6 11.处理用物。 6 12.洗手,取口罩.记录拔管时间及病人反应。 6 仪表5 分1.着装整洁、规范; 5 2.指甲平短、清洁,不涂指甲油; 3.不戴耳环、手镯和戒指等; 4.口罩佩戴规范,头发不过肩,发饰素雅。 服务态度5 分1.以病人为中心,按护理程序进行操作; 5 2.态度和蔼,关心体贴病人; 3.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理论要点5 分1.目的 用于停止鼻饲或长期鼻饲需要更换胃管者。 2 2.注意事项 (1)长期鼻饲者应定期更换胃管,应于当晚最后一次灌食 后拔管,次晨再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2)拔管时应夹紧管口,避免管内液体滴入气管内。 1.5 1.5

简易呼吸器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锦溪人民医院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简易呼吸器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考核时间考核人

简易呼吸机操作流程 1.评估: (1)是否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指征和适应证,如急性呼吸衰竭时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经积极治疗后无改善,肺通气量明显不足者;慢性重症呼吸衰竭,经各种治疗无改善或有肺性脑病者,呼吸机使用前或停用呼吸机时。 (2)评估有无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禁忌证,如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心肌梗死、大量胸腔积液等。 2.立即通知医生。 3.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5~10升/分(供氧浓度为40%~60%)使储气袋充盈。 4.开放气道,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松解病人衣领等,操作者站于病人头侧,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 5.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按紧不漏气。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简易呼吸器,应先

将痰液吸净,气囊充气后再应用。 6.双手挤压呼吸囊的方法:两手捏住呼吸囊中间部分,两拇指相对朝内,四指并拢或略分开,两手用力均匀挤压呼吸囊,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 7.使用时注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 (1)一般潮气量8~12ml/kg(通常成人400~600ml的潮气量就足以使胸壁抬起),以通气适中为好,有条件时测定二氧化碳分压以调节通气量,避免通气过度。 (2)呼吸频率成人为12~16次/分,快速挤压气囊时,应注意气囊的频次和患者呼吸的协调性。在患者呼气与气囊膨胀复位之间应有足够的时间,以防在患者呼气时挤压气囊。(3)吸呼时间比成人一般为1:~2;慢阻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频率为12~14次/分,吸呼比为1:2~3,潮气量略少。 8.观察及评估病人。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对呼吸器的适应性,胸腹起伏、皮肤颜色、听诊呼吸音、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读数。

呼吸机使用评分标准

呼吸机使用评分标准

附件: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人机对抗原因: 1、患者方面的因素:如缺氧、气道分泌物堵塞、肺水肿、代酸、左心衰、神经精神因素。 2、操作者呼吸机参数设置因素:设置如触发敏感度、参数调节、通气模式设置不当等。 3、机器及通气管路因素:漏气、积水、连接管道过细等。 1、回答问题的思路 人机对抗的处理: 1、心理护理:对神智尚清楚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应仔细向患者说明机械通气的必要性、方法和要求,努力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争取患者合作。 2、对因处理:对于张力性气胸、肺不张、肺栓塞、支气管痉挛等原因产生的“对抗”,对应处理;及时纠正人工气道的并发症,如支气管内插管,气囊疝入等。选用适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必要时增加FiO2和通气量,调节吸气流速,I/E和PEEP。检查呼吸机管道,如因痰液堵塞、管道不畅所致的人机“对抗”,应及时吸痰、排除管路中积水。 3、过度通气:对少数病人可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 3、药物辅助:可酌情使用镇静、镇痛剂,再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于自主呼吸频率过快,潮气量小的患者,当自主呼吸不能被镇静剂所抑制,可考虑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 呼吸机设置的参数: 1、FiO2:>50%时需警惕氧中毒。原则是在保证氧合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低浓度给氧。 2、VT:一般为6~8ml/kg,实际应用时要根据血气和呼吸力学等监测指标不断调整。 3、RR:(1)应与VT相配合,以保证一定的MV;(2)应根据原发病而定:慢频率通气有利于呼气,一般为12~20次/分;而在ARDS等限制性通气障碍的疾病以较快的频率辅以较小的潮气量通气,有利于减少克服弹性阻力所做的功和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3)应根据自主呼吸能力而定;如采用SIMV时,可随着自主呼吸能力的不断加强而逐渐下调SIMV 的辅助频率。 4、吸气末正压:从3—5cmH2O开始,逐渐增加达到满意的PEEP为止。 5、I/E:一般1:1.5-2. 6、触发灵敏度:一般置于-1---3cmH2O或1-3L/min

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试日期考核人得分 流程操作要求分 值 扣 分 1 职业 规范 符合护士职业规范要求 2 2 评估(1)护士洗手,核对 (2)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已取得配合 (3)评估患者年龄、体重、病情、意识状态 (4)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情况、血气分析结果、气管插管情 况及患者面部皮肤情况 (5)患者及家属对呼吸机使用配合的认知程度和心理反应 2 2 2 3 2 3 准备(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用物:核对、备齐并检查用物,放置合理 (3)患者:情绪稳定,取半卧位或取平卧位(可根据病情决定) (4)环境:整洁、安全 2 2 2 2 4 操作(1)核对,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 (2)检查电源,接通电源线 (3)正确连接湿化装置,向湿化瓶内加灭菌注射用水或蒸馏水至水位线 1/2~2/3满,打开湿化器开关,调节湿化温度在32~37℃ (4)正确连接呼吸机管路、连接氧气 (5)检查呼吸机工作性能、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漏气、附件是否齐全(6)接上模拟肺,打开呼吸机主机开关,呼吸机自检,确认呼吸机正常工 作 (7)根据病情选择呼吸模式,设置呼吸机各参数(包括报警参数) (8)再次核对 (9)将呼吸机送气管道末端与患者面罩或人工气道紧密连接 (10)机械通气开始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 (11)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2 2 4 4 4 6 8 2 4 6 2 5 指导正确指导患者/家属 2 6 处置用物、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2 7 洗手流动水洗手 2 8 观察(1)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胸廓活动度及双肺呼吸音 4 4 9 记录记录呼吸机的使用模式、参数及患者的生命体征 2 10 停用 呼吸 (1)遵医嘱停用呼吸机 (2)断开呼吸机与患者面罩或人工气道接头。按下待机键待机,按下报警 2 4

呼吸机使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呼吸机使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核对医嘱 2、患者评估 3、用物评估 4、环境评估与准备 5、操作者自身评估22222 1、未评估不给分,评估不完全酌情扣分。 2、患者准备、环境准备可于评估时一起进行,未准备不给分,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计划20分 1、操作者准备 2、患者准备 3、用物准备、呼吸机的管道连接 4、环境准备:符合氧要求,安静2594 1、用物准备:缺1项扣2分。 2、其它准备不充分的酌情扣分。实施50分 1、将用物带至床旁 2、检查呼吸机各部件的连接是否准备。 3、接通电源、氧源,依次打开空气压缩机。 4、打开呼吸机主机及显示器开关。按程序进行检测后,调至待机状态。 5、向湿化瓶内加无菌蒸馏水至刻度。

6、遵医嘱调节呼吸机参数。 7、取下模拟肺,将呼吸机与人工气道相连。 8、听诊两肺呼吸音,检查通气效果,监测有关参数。 9、开湿化器电源开关,调节湿化器的温度。 10、设定有关参数的报警限,打开报警系统。1 1、记录有关参数。 1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同步情况,必要时吸痰或遵医嘱用镇静剂。 13、30min后做血气分析,遵医嘱调整有关参数,并记录。 14、当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缺牙膏、缺氧症状改善后遵医嘱停机。 15、呼吸机的撤离:检查指征,解释,准备合适的吸氧装置,吸痰,处理人工气道,撤机,调至待机状态;观察,病情平稳,关湿化瓶、显示器、主机,关空压机、关氧、断电源。安置好患者,洗手、记录。 16、呼吸机的保养与消毒。2235252332243482 1、护患沟通不良酌情扣3-5分。 2、参数调节不准确酌情扣5-8分。 3、呼吸机各部件连接有误酌情扣5-10分。 4、打开各开关的顺序错误酌情扣3-5分。 5、消毒隔离观察不强酌情扣3-5分。评价2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