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3第一章提纲

必修3第一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 。

2.区域的特征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⑥

形式。

2.影响因素

3.区域划分

4.空间分布形式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

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

3.评价指标

4.不同区域 产业结构特点

传统农业区域 第一产业比重?

工业区域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发展水平较高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21

时期 产业结构变化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早期 22 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 25

中期 23 经济比重迅速上升 二、一、三或二、三、一

后期 第24 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 26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一、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

构演化

分类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 大 较小 产业活动 以? 为主 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相互关系 是城镇地域发展的 和依托 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用

农业 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网络状

城市和工业 ? 状

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状

2.空间结构的演化

(1)影响因素:④、发展水平、⑤、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表现出⑥—⑦—⑧……的总体发展趋势。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突出,中、西部地带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限制性因素 ② 不足,黄土高原③ 严重 面临问题

调整④ 、扩大⑤ 、改善生态环境 温度带

跨越⑥ 及少部分热带地区 自然资源

水热丰富,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⑦ 资源等丰富 限制性因素

⑧ 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⑨ 面临问题

⑩ 日趋紧张

1.目的:为了缩小地区差异,加速? 的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中部地带的? 和东部地带的

? 。

3.自然资源:矿产、油气、水能、? 资源等有突出优势。

4.制约因素:? 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5.意义: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 需求,实施?

战略;可将西部地带的? 优势变为? 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经济合作

????? ① 帮扶成效明显合作项目不断增多科技、信息和人才的② 日益密切实现了合作双方的“③ ”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 东线:从长江下游⑨ 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 北送中线:从⑩ 水库引水,输送到北京、天津西线:长江上游―→? 上游

2.西气东输

(1)工程起止点????? 主体: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 分支:? 到湖北、湖南等

环境效益

改善东部地区的? ,有效治理? 经济效益

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 社会效益

促进? 和社会稳定

3.原因:1)我国水能资源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18 、中南及西北地区,东部地区电力紧缺

2)制约我国水电开发与利用的客观因素是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的19

线路:北线:陕晋火电、黄河水电→京津唐地区 中线:20 中上游水电→长江三角洲地区 南线:西江水电、黔滇火电→21 地区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煤炭资源调配为例)

产业转移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是为了寻求① 和② 。 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③ 型企业、 ④ 和⑤ 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⑩ :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 、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地区将? 、技术、? 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

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低级阶段,工业对环境破坏? ;重化工业阶段,“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高科技产业阶段,对环境的? 影响又趋于减少。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

(1)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变化和① 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指由于② 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

③ 。

2.类型

????? ④ 和⑤ 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人类⑥ 导致的⑦ 和环境生态破坏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位置

2.植被

覆盖率自? 向? 逐渐降低,由? 、灌木植

被向? 植被转变,直至荒漠。大面积的?

,使土壤失去植被保护以及对? 的调节作用。

3.人类活动

三、荒漠化的危害 1.荒漠化造成① 裸露,为②

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2.荒漠化导致了③ 的破坏,使得生物的

④ 持续下降,⑤ 减产甚至绝收,继而

引发饥荒。

四、荒漠化的防治

1.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⑥ 》,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2.荒漠化的防治方针:⑦ 。

3.防治措施 (1)营造⑧ 建设工程。

(2)采取⑨、禁樵禁采、⑩、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