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物态变化 测试

第四章 物态变化 测试

第四章 物态变化 测试
第四章 物态变化 测试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填空题

1.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

(1) 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2) 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① 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

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

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小晶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把饺子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_____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

6.指出下列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的哪种方式:

①烧菜时,大量的油的蒸气在抽油烟机里变成油被收集在小油杯内______

②鱼塘中的水变少______ ③用钢水浇铸成车床零件______

④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越变越软______ ⑤固体清新剂变小

______

7.广安地区的七、八月份属高温天气,又正值农村冬季蔬菜栽种季节,当菜苗栽上后,很容易因蒸发过快而失水干枯,不易成活,农民常用一些树叶、树枝遮盖在新栽菜苗上并洒上水,使菜苗不致干枯,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这种做法的道理(说出两条即可)。

(1)

(2)

8.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

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

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

水,按图4—11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

即可收淡水。则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

加快________,形成水蒸气;水蒸气

在塑料膜上_ ____,形成小水滴;

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

___________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

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9.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冰、食盐、玻璃、萘、

铁、沥青、海波、蜡、塑料中,

(1)属于晶体的有

(2)属于非晶体的有。

10.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二、选择题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图4—11

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A. 海波的凝固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

C. 海波的熔化过程D.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B.39℃,40℃C.38℃,40℃D.39℃,39℃

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7.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下列有关冰

花的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

外壁

B.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

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8.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9.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

“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对

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10.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三、简答题

1、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解释产生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2、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试说明这种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过程?

3、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上面挂上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上面冒出“白烟”,当把它放在玻璃杯里时,在杯的外壁上又出了“汗”,这些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相同吗?

四.实验和探究题:

1.小明同学把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

(1

(2)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 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 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5中A 、B 所示,则图中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水在沸

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

图4

图5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示例答案一:铁、水晶、饼干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牛奶、白酒、水银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示例答案二:铁、水银、水晶晶体

牛奶、白酒、饼干非晶体

示例答案三:水晶、白酒透明

牛奶、铁、水银、饼干不透明

其他分类只要合理也可以

2.(1)热胀冷缩(2)甲38.5 -5

(3)①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南极的最低气温

②水银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

3.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4.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5.汽化吸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B

6.D

三.简答题

1.答:因为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所以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而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因而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没有类似的现象。

2. 答:发生了三种物态变化:一是喷洒到云层中的干冰迅速从云层吸热升华;二是云层中的水蒸汽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3. 白花花的“粉”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而冰棍上的“白烟”和杯外壁的出的“汗”,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四.实验和探究题:

1.(1)69℃

(2)晶体在冷却过程中,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

2.(1)液化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2)水滴升高

(3)气体液化时要放热,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

3.(1)B A(2)17

(3)98 不变

(4)倒掉一些水;换用温水来做实验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 试题附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2分/题,共36分)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 A.铁、冰、玻璃是晶体 B.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 C.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 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 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7 .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 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 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 帮她找出来() A.海波是晶体 B.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 断升高 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检测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质量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薄雾飘渺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冰雕渐小 2.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瓶口出 现大量白气。关于此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矿泉水瓶中的酒精如果没有完全燃烧,其热值会变小 B. 纸筒飞出后的瞬间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 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D. 纸筒飞出时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 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 C. 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 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6.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 m C. 学生书桌高约 200cm D.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7.下列有关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9秒 B. 柜式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5A C. 泰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5℃ D. 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8.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_______(填A或B)。 (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 t=_______℃,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________℃。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秒表 A 94 98 保持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 [2]由于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果先固定B铁圈的位置,再固定A的位置,酒精灯的火焰位置可能不合适,所以需要先固定A铁圈。 (2)[3][4]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是94℃;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表格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

(3)[5]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6]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点睛】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问题,在进行读数时,一定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同时考查了水沸腾图象的画法及沸点的概念。 2.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液体表面积用滴管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吹其中一滴水错误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避免木板吸水干扰判断蒸发吸热 【解析】

人教版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

人教版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 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

这是因为__________. 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 分度值为:_____ ,示数是_________ ||| 川|||||川||||||」川||||||||||||川| 卩||||||| 川 |||||||||||||||||||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 水___________ 时________ ,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 热,温度_________ 。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_______ C;其中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________________ 状态。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 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_ 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 象; 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_ 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_ 冰消雪融___________ 。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汽化要________ 。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___ ■勺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__ 从而 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 速_________ 从而____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____ 寸要 热,后者是酒精寸要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1、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________ .(“升高”、“降低” 或“不变”) 1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C的冰_________ (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C 的冰放在0 C的水里,冰___________ (会,不会)熔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2、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3、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4、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5、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7、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8、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冰的消融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10、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3-3-9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 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0 题 11题 11、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3-3-10所示,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 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 B.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C.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 D.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1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冬天,树枝上形成“雾凇”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13× 3分=39 分) 1.关于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 0 ℃的水比0℃的冰热 B. 0 ℃的冰比0℃的水冷 2.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 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相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 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 B.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 D.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3.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 A. 海波在CD段是固态 B. 海波的熔点是48℃ C. 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 D. 海波熔化经历了12 min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D. 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5. 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温度升到300 ℃时还没有熔化完。由此可知 A. 玻璃难熔化 B. 玻璃太大了 C. 玻璃是晶体 D. 玻璃是非晶体 6. 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点儿也不熔化 D. 无法判断 7.关于沸腾和蒸发,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蒸发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汽化的快慢与温度相关

C. 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液体温度升高 D. 蒸发和沸腾都能够在液体表面实行 8. 很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 窗上 都会 出现 “水 雾”。下 列关 于“水 雾” 是在 玻璃 窗的 哪一面 的说 法中 准确 的是 () A. 甲、乙两房间, “水雾”都在内表面 B. 甲、乙两房间, “水雾”都在外表面 C. 甲房间“水雾” 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 甲房间“水雾” 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9.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 来。镜面上发 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早餐常常吃鸡蛋和牛奶。小明同学在家煮鸡蛋时,第一次在水沸腾 第二次在与第一次相同的情况下当水沸腾时即将炉火调小 ( 仍 保 持 水 处 于 沸 腾 ) 直 到 鸡 蛋 被 煮 熟 。 两 次 比 较 , 下 列 说 法 11. 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 预防感冒等。 “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用久了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3. 如图所示,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后继 续用急火煮直到鸡蛋被煮熟; 准确的是 A. 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又省时间 B. 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 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 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两次所用时间相同 A. 熔化 B. 升华 C. 凝华 D. 汽化 12. 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准确的是 A.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D. A. 冰花出现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9分) 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2.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上,空中梯队接受了祖国人民的检阅,并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美丽的“彩带”(如图),这种现象俗称“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彩烟剂气体遇冷所致. 这一过程中排出的彩烟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凝华 B. 蒸发 C. 液化 D. 升华 3. (2019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A. 冰棍“冒”出的“白气” B. 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C. 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 D. 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 4. (2019无锡)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A. 浸入开水中 B.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 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5.如图是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 冰的熔点是0 ℃ B.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C. BC段是放热过程 D.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6. (2019淄博)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 B. 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 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D. 水的沸点是98 ℃,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7. (2019天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A. 凝固放热 B. 升华吸热 C. 液化放热 D. 蒸发吸热 8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B. 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 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D. 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9. (2019长沙)“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10. (2019荆门)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凝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凝华 2、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此过程是() A.升华 B.液化 C.汽化 D.熔化 3、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D.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会变成水 4、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上用火焰烤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到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液化成水珠使镜面变的不清楚,有利于看清病情 5、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固态二氧化碳() A.蒸发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向周围放出大量的热 C.汽化时向周围放出大量的热 D.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熔化 B.夏天,湿衣服变干-----升华 C.用久了灯泡中钨丝变细-----汽化 D.冬天,玻璃窗内壁 ..上出现冰花-----凝固7、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做是为了防 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8、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56 48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 1. 关于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的水比0℃的冰热 B. 0℃的冰比0℃的水冷 C. 0℃的水和0℃的冰冷热程度一样 D. 无法比较水和冰的冷热程度 2. 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 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 B.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 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 D.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 3. 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海波在CD段是固态 B. 海波的熔点是48℃ C. 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 D. 海波熔化经历了12 min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D. 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5. 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由此可知() A. 玻璃难熔化 B. 玻璃太大了 C. 玻璃是晶体 D. 玻璃是非晶体 6. 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点儿也不熔化 D. 无法判断 7. 关于沸腾和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蒸发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B.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汽化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 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液体温度升高 D.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 8. 许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唯一答案题号填入对应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6分) 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 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 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A.a、b、c肯定都是晶体 B.a、b、c的熔点相同 C.c比a熔点的低 D.a比b的熔点高 3、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 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 C.水的比热比酒精大 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 4、用开口的烧杯烧水,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这时烧杯中的水温() A.升高 B.保持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定 5、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6、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 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D.是冰的凝华现象 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B.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吹气 8、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 (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是几种温度计的示数,请你正确读出:甲: 0C ,乙: 0C ,丙: 0C 。 3.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 。 4.我们从有没有 将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在沥青、水晶、石蜡、橡胶、萘、铜、玻璃、食盐中, 是晶体. 5.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黑板在潮湿天气里的“出汗”现象 ;铁水浇成铁杆 。 6.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1)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__ _℃;加热 分钟后,水开始沸腾; 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如图(2)所示中甲、乙是该同学观察水沸腾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 是沸腾时的气泡情况。 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造成水的水沸点低于1000 C 的原因可能是 。 7.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 8.如图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 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 将 ,过一段时间,容器B 中的水温 (选填“升高”、 第1题图 第3题图 甲 第2题图 乙 丙 第6题图 (1) 第6题图(2)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5.今年春季,株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此现象属于A.汽化B.液化 C.升华 D.凝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 7.“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 B.汽化和升华 C. 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熔化 8.图5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 丁图:水烧开时昌出大量的“白气“

9..图3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 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 “B”或“C”),示数为℃。

11.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形成霜, 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热. 12.护士帮病人打针前,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器处进行消 毒,病人会感到此处变凉爽,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3.2010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 形成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 形成的(均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4.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大量的热, 15. 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 16.北极和南极是冰雪的世界,虽然降水量很小,但那里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还要湿润,因为冰雪可以????????成水蒸气 17.图9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熔点是℃。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

《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1170C,沸点是780C,水银凝固点是-390C,沸点是3570C) 2、如图1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______(b)_______(c)________. 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 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2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________ (液化/汽化)现象,并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 4、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 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5、去年冬季,无锡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现 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高/低)。 6、北方冬天的地窖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_____时要____,使地窖内的温度不会降的过低而冻坏地窖内存放的菜。 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 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 的缘故. 8、据报道,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它不需要洗衣粉就能使常温的水 产生大量的气泡,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你认为这则报道真实吗?______ 你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9 物理现象物态变化 示例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的形成过程液化 1 凝固 2 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10、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后是______。 11、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___________现象。 12、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0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 起来,这是医生利用液体氯乙烷________时需要_______热的原理。 13、海波被加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将_____;物体在凝固过程中,都要___热量,而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将___。 14、铝的熔点是660℃,那么660℃的铝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 15、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下左图可知:⑴这三种物质中, 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⑵_______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__的质量大。 16、如图3甲是测量冰的温度,其中正确的图是__________,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冰的温度是_________℃. 图1 图2 图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 时间4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 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选C。 2.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 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 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汽化后凝固 D. 先升华后熔化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 沸腾时产生大量 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故选B。 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 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烧水时, 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撒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更易熔化,选项 A 错误;洒水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是汽化过程,选项B错误;壶嘴处的“白气”是水

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C正确;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选项D错误。 4.2015 年11月24日晚,济宁下了57年来最大的一场雪,瑞雪兆丰年,但是也给我们学生上学带来了困难; 为了加速雪的熔化, 交通部门往道路上撒了盐和雪融剂。对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是水凝固形成的 B.雪熔化放热 C.撒盐和雪融剂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 D. 雪的温度可能是5℃ 【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其特点。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故A错;雪熔化过程中吸热,故B错;雪的温度在0℃以上时会熔化成水,故D错。5.如图甲所示是新疆地区晾制葡萄干的房子, 图乙是房子的墙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晾葡萄干的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B.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 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C.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 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减慢葡萄中水分蒸发 D.如图乙所示,晾葡萄干的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 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 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A正确;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故B正确、C错误;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 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 从而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故 D 正确。故选C。 6.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如图所示, 该图象可以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冰的熔点是0℃,那么在0℃时() A.水为固态 B.水为液态 C.固态和液态共存 D.都有可能 2.在-10℃的冬天,水库中的冰的下表面温度为( ),上表面温度为( ) A.-10℃ B.0℃ C.比-10℃高,比0℃低 D.低于-10℃ 3.固态氢的熔点是-259℃,液态氢的沸点是-25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则-200℃的氢是( ),氧是(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固液共存 4.冬天下雪后,人们会往马路上洒些盐,雪就会化了。这是因为它们混合后( ) A.降低了熔点 B.升高了熔点 C.盐能放热 D.增大路面的摩擦程度 5.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 把5000g 0℃的水和5000g 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D.无法确定 7. 在敞开的水壶中烧水,使水沸腾后改用急火继续加热,壶中水温将() A.升高 B.忽高忽低 C.降低 D.不变 8.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则应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9.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10. 液态氮在常温下会冒出大量的气泡,这个过程是( ) A.蒸发,吸热 B.沸腾,吸热 C.熔化,吸热 D.升华,吸热 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球越来越小 B.雨后泥泞的路面被风吹干 C.湿衣服在阳光下很快变干 D.用久了的灯泡壁变黑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扇扇子时人感到凉快,是因为扇子扇出的是冷风 B.冬天,墙角处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越来越少了,这是汽化现象。 不会熔化。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所以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 13. 下表给出了水银和酒精的熔点、沸点。如果要测量北极地区 的温度需用()温度计,如果要测沸水的温度,需用()温度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