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利分类号的结构层次

专利分类号的结构层次

专利分类号的结构层次
专利分类号的结构层次

一、专利分类号的结构层次

专利申请人获得专利权后,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上专利号为:ZL(专利的首字母)+申请号。若一个专利在申请中,但是却在申请号前加上ZL字母,属于使用不当,工商行政部门会依法给予查处。对于专利号的查询日益增加,证明了对专利号真伪的查询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我国的专利号基本分为一下两种情况:2002年之前的专利号,它分为四段:例如:97101765.4第一段为前两位,表示提出专利申请的年份,如97表示1997年提出的申请;第二段由第三位数字组成,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表示发明(如果是2表示实用新型,3表示外观设计,8为PCT发明专利申请,9PCT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第三段由第四到第八位组成,表示当年该类申请的序号数,如01765表示当年1765件申请;第四段由第九位的一位数字或符号组成,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校验位,它可以是0~9的任一数字,或者是字符X,如:例中的4。自2002以后,专利号基本格式为200210000001.1,第一段2002表示为2002年;第二段由第五位数组成,表示申请的种类;第三段由第六至十二位组成,代表当年该类别申请的序号数(位数的增加一方面代表着近年来申请量的增加,着实令人欣慰和鼓舞;另一方面确又给知识产权局增加了工作量,时间延长);第四段由最后一位数字或符号组成,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校验位,由计算机给予。已经被授权的专利的专利号即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授权证书上的专利号为申请号前面加ZL。如某某授权专利的专利号为ZL200310100002。专利号以其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ZL开头,后继九位数字和一个小数点,其中小数点前八位中最前面两位数表示申请专利的年代;第三位数表示申请专利的类别。1为发明,2为实用新型,3为外观设计;第四位至第八位数代表当年该类专利申请的序号;小数点后面一位数是计算机的检验号,它是用前八位数依次与2、3、4、5、6、7、8、9相乘,将它们的乘积相加所得之和,用11除后所得的余数。

专利分类号的结构层次

二、申请发明专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

(2)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

(3)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以及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等文件,并且应当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及其所属的类别。

(4)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如果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5)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专利局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的

时候提出书面声明,并且在三个月内提交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文件的副本;未提出书面声明或者逾期未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6)一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一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种产品所使用的一项外观设计。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的外观设计,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申请人可以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随时撤回其专利申请。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

(7)发明专利是指对一种从创造活动中产生的对现有技术问题的崭新的解决方案所授予的专利。发明人对自己的发明可以依法向专利机关申请专利。因此,就需要填写发明专利申请书。填写发明专利申请应当注意的问题有:申请发明专利,应当提交发明专利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摘要等文件,申请文件一式两份,允许使用复印件,但申请人或者代理机构签章不得复印;填写申请书必须使用中文,外国人名、地方如无统一中文译文时应注明原文:本表填写不下时,可以另附白纸填写,但必须与本表规格大小、质量相同,续写时,应当注明栏号;其他注意事项按照专利局的要求办理。

三、专利收费是怎样的

1、费用减缴项目为申请费(不包括公布印刷费、申请附加费)、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年费(自授予专利权当年起六年内的年费)、复审费四项。

2、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请求减缴上述收费:

(一)上年度月均收入低于5000元(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个人;

(二)上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的企业;

(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3、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为个人或者单位的,减缴规定收费的85%。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单位为共同专利申请人或者共有专利权人的,减缴规定收费的70%。

专利信息检索的应用

专利信息检索是指根据一项或数项特征,从大量的专利文献或专利数据库中挑选符合某一特定要求的文献或信息的过程。简单地说,专利信息检索就是有关专利信息的查找。下面来看看专利信息检索的应用。 专利信息检索是从事专利文献工作的人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一种特指查找专利资料活动的术语。简单地说专利信息检索就是有关专利信息的查找。 根据1986年前苏联国家发明与发现委员会出版的《发明专利许可证工作及专利情报术语词典》,专利信息检索是指:根据一项数据特征,从大量的专利文献或专利数据库中挑选符合某一特定要求的文献或信息的过程。专利信息检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如:检索系统,检索方式,检索入口,检索种类,检索目的,检索范围,以及检索经验等。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专利信息检索的过程,直接影响着专利信息检索的结果。 1.解决技术难题 北方某企业准备用D-对甲砜基苯丝氨酸乙酯小试生产氟苯尼考,想找到可参考的相关技术的专利文献,用中文名称在中国专利网中未查找到。企业提供另外信息:可能是美国专利。通过网络搜索工具查询,得到英文名称。利用英文主题词通过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进行专利技术信息检索,得到美国专利US5,663,361US5,663,361。通过同族专利查找,找到中国专利CN1097583CCN1097583C,内容为“用D-苏对-甲基磺酰苯基丝氨酸乙基酯制备氟苯尼考”。 2.引进新技术

2003年,南方某企业欲引进日本技术生产GCLE(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新型中间体原料),想知道是否有中国专利,专利是否有效。通过中国专利网站进行专利技术信息检索,得到日本大冢化学株式会社获得的中国专利CN1090635CCN1090635C(头孢菌素晶体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欧洲专利网站进行同族专利检索,检索到其欧洲专利申请 EP963989A1EP963989A1。再检索其专利法律状态,确定视为撤回,原因为A4补充检索报告中有影响其新颖性的对比文件,故申请人放弃。结论为:可以普通技术引进,无需支付专利费。此后该中国专利被一中国企业提无效诉讼,最终被全部无效。 3.出口产品 沿海某省一企业生产一种与德国BOMAG公司基本相同垃圾压实机,准备出口。想了解:该企业生产的垃圾压实机是否有专利;是否在阿尔及利亚有专利。通过WPI数据库查找BOMAG公司专利,检索到57件,没有一件是关于上述垃圾压实机的专利。通过WPI数据库进行技术信息查找,检索到23件与压实机主题有关的专利。19件国外公司相关外国专利;4件该企业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欧洲专利网进行同族专利检索,找到上述外国专利的19件同族专利,无一件中国授权专利,也无阿尔及利亚专利。 4.应对专利侵权纠纷 北方某企业被告使用南方一企业“口服液瓶”外观设计专利,该北方企业准备应诉,需确定专利是否有效,能否找到无效该专利的对比文件。通过中国专利网站进行专利法律状态检索,确定中国专利有效。通过美国专利网站进行外观设计专利新颖性检索,找到美国设计专利Des.352451(Tube bottle with breakable spoutTube spout)。判断:外观图形基本相同。该北方企业持该美国专利与南方企业交涉,后双方和解。

美国专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1年第9期101 中国发明与专利 CHINA INVENTION & PATENT 海外报道 Overseas Report 据英国《知识产权管理》杂志报道,美国众议院于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6月23日以304票赞成、117票反对的绝对优势通过了备受争议的《美国发明法案》(众议院版,法案号HR-1249)。这是继参议院于当地时间2011年3月8日以95票对5票通过《美国发明法案》(参议院版,法案号S.23)后,美国专利制度改革进程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参众两院于7月4日对两个版本的《美国发明法案》相关内容进行协商和调和,随后提交美国政府审议。鉴于奥巴马政府已公开声明支持该法案,因此,业界人士认为《美国发明法案》的通过,将是美国自1952年实施《美国专利法》以来对专利制度进行的最全面的一次改革。 参众两院审议通过的《美国发明法案》涉及多项争议已久的修订条款,主要内容如下: 1.“先申请制”取代“先发明制” 放弃沿用二百多年的“发明优先”原则,采用“申请优先”制度,先申请者获得专利权。该制度的改变意味着《美国专利法》核心基础的重大变革,法规中有关非显而易见性和新颖性的可专利性条件以及在先发明的判断标准都将发生颠覆性变动。目前世界上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其他国家/地区均采用先申请原则。 2.美国专利商标局自行设立专利收费体系允许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自行设立收费体系,所收费用不必上缴国库,但应转交国会拨款小组 美国专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负责的托管基金管理。奥巴马政府对此表示支持,但表示相关立法应确保所收费用能够全力支持国家专利和商标制度的正常运转。 3.有效申请提交日和现有技术范围 随着“先申请制”取代“先发明制”,现行《美国专利法》第102和103条有关专利性条件的相关内容亦将予以修订,如何确定申请人的“有效申请提交日”以及现有技术成为关注焦点。此外,在申请优先的前提下,潜在现有技术的范围将会扩大,专利申请获保护的难度随之增加。根据修订后的第102条(a)(1):在申请人提交申请之前,该项发明已取得专利权或在印刷出版物上已有叙述,或发明已为他人所知、使用或销售的,无权取得专利权。 4.授权后异议 此举可让第三方在专利授权后向美国专利商标局请求专利无效,无需向法院提起诉讼,从而大幅降低第三方的诉讼费用。但相关人士认为,此规定有可能对专利有效性带来不确定性,滋长滥用专利行为,挫伤发明人公开专利的积极性并增加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工作量。此外,由于授权后异议的费用高于现行的再审程序所需费用,多数小型企业、大学院校和发明个人有可能因无力承担而放弃专利申请。(作者单位:国 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文献部) 责任编辑 王瀛 □ 任晓玲 美众议院通过《美国发明法案》,“先申请制”取代“先发明制”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随着技术发展和现代专利制度完善,业界对专利文献的检索成为常用的手段。本文将对目前主要的三种分类体系情况的发展、内容等出发,比较三种分类体系的异同,以期为技术人员、专利工作者使用专利分类号检索提供帮助。 标签:国际专利分类体系;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1.引言 专利文献承载大量的发明创造内容,起传播发明創造,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可启发发明创造思路、了解领域发展动态、避免重复研究,避免侵权等;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有助于了解现有技术以及专利挖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等;基于上述理由,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知识产权工作者常常需要开展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的检索,除了采用关键词检索外,还可以采用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但由于对于专利分类体系不熟悉、不了解,如何通过分类号开展检索成为专利文献检索的一难点。本文将从世界主要专利分类体系人手,介绍这些分类体系的特点和异同,为分类号检索储备专利分类知识。 目前,现行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欧洲专利局和美国商标局共同管理的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特许厅管理的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 2.1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发展 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审查制的现代专利制度在多个国家实施,如何对多个国家的大量专利文献开展检索困扰着各国,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建立统一的专利分类体系的必要性。 2.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概况 IPC提供了一种南独立于语言的符号构成的专利分级系统,用于根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涉不同技术领域,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类。IPC分类号南公布专利文件的国家或地区T业产权局分配。IPC的修订工作由IPC专家委员会进行。新版IPC于每年1月1日生效。IPC分类表可通过如下链接下载: http://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en/ IPC分类体系按照由高到低、逐级细化的结构设置,依次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部为最高等级。小组中还有一点小组、二点小组等,点数越多级别

美国专利制度的特点

通过文献检索了解美国、日本、欧洲、韩国专利制度的特点。 中国、欧洲、日本及韩国的专利制度大同小异,但美国却独树一帜,与全球的主流专利体系相去甚远。 1.美国专利制度的特点: (1)先发明原则所谓先发明原则是指同样的发明创造的专利权授予最先作出发明的人。它与先申请原则截然不同,后者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的专利权授予最先提出申 请的人(自然人或法人)。当今世界上只有美国和菲律宾采用先发明原则,而其他 专利局均采用先申请原则。 (2) 专利类型中国专利法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而美国专利法保护 的范围包括实用专利(utility patent)、植物专利(patent for plant)、外观设计(patent for design)。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实用专利绝不是实用新型,而是除了植物专利 和外观设计之外其它专利的统称。作为农业大国,美国对植物领域的发明格外重视,不仅将植物专利单独列出,而且在申请和保护方面作了很多专门适合于植物发明的 规定。中国专利法第25条将植物新品种列为不可获得专利保护的范围,但美国的 植物专利中并没有排除植物品种。美国不保护实用新型专利,但这并不是美国的 独特之处,因为世界上不保护实用新型的专利局还有很多。 (3) 可获得专利保护的主题类型的范围美国专利法第101条规定:任何人发明或发 现任何新的且有用的方法、机器、产品、或物质的组分、或对它们的任何有用的改 进,都可以因此而获得专利权,只要其符合授权的条件和要求。包括SIPO在内的 绝大多数专利局都不保护软件、商业方法和互联网方法,唯独美国专利保护类型中 包括这些方法。美国的专利法也保护动植物新品种。然而,美国法42 U.S.C. 2181 (a) 将用于武器的核材料和原子能排除在专利法保护的范围之外。 (4) 全审查制及临时申请与中国不同,美国的正式专利申请,无论是实用专利还是 植物专利都要受到实质审查。然而USPTO于上世纪末推出一种临时申请(provisiona; application)。对这种临时申请不进行审查,但在一年内必须转成正式申请,或者以 此临时申请为优先权提出新的正式申请。由于不对临时申请进行审查,所以临时申 请的要求比较低,发明人可以在发明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提出临时申请,在一年内完 成了发明后再提出正式申请。如果申请人提出临时申请一年后没有再提出正式申 请,则该临时申请视为放弃。这样实际上也给申请人提供了选择申请是否要求审查 的机会。 (5) 申请手续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全审查制,所以在申请美国专利是不许要提交实质 审查请求书。以前美国专利没有早期公开,只有授权后才公布,现在USPTO也采 用了专利申请的早期公开制,但是申请人可以要求不公开。如果要求不公开,则要 提出不公开请求。按照美国专利法,申请人必须是发明人。因此,在申请美国专 利时需要宣誓或提交声明,表示自己是原始的第一发明人,同时表示自己对申请文 件负责。 (6) 文件撰写方法美国的专利文件撰写与中国基本相同。虽然在说明书中没有要求 技术领域,但这实际上是说明书开头不可避免的。美国的专利说明书开头要求说 明关联申请参见,如果是联邦政府资助项目,也需要在开头说明。美国的权利要 求书撰写不要求两段论。这样便于起草,但给审查和诉讼阶段带来困难。 (7) 独特的分类系统美国专利制度还有一个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其基本上不采用国 际专利分类,而是一直沿用自己的专利分类,即使受到国际协议的约束,USPTO

(完整word版)IPC国际专利分类表

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缩写为IPC)是世界各国专利机构都采用的专利分类方法,它对于专利检索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IPC按五级分类:部、大类、小类、主组、分组。部以下的分类会阶段性调整、增加,从而形成新的IPC版本;因此,专利检索时既要细化分类以缩小范围,又要顾及临近分类专利以免遗漏。 IPC形式为:部(1个字母)大类(2个数字)小类(1个字母)主组(1至3个数字)/分组(2至4个数字)。外观设计在国外属于设计(design)范畴,因此采用另外的分类方式。 世界专利网根据上述分类原则收集整理了近百万项中外专利全文资料,并将根据实际情况陆续更新。A:人类生活需要 A01:农业;林业;畜牧业;打猎;诱捕;捕鱼 Human Necessities A21:焙烤;食用面团 A22:屠宰;肉品处理;家禽或鱼的加工 A23:其他类不包括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A24:烟草;雪茄烟;纸烟;吸烟者用品 A41:服装 A42:帽类制品 A43:鞋类 A44:男用服饰;珠宝 A45: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A46:刷类制品 A47:家具 A61: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A62:救生;消防 A63:运动;游戏;娱乐活动

B:作业,运输Performing Operation,Transporting B01: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B02:破碎、磨粉或粉碎;谷物碾磨的预处理 B03:用液体或用风力摇床或风力跳汰机分离固体物料;从固体物料或流体中分离固体物料的磁或静电分离 B04:用于实现物理或化学工艺过程的离心装置或离心机 B05:一般喷射或雾化;对表面涂覆液体或其他流体的一般方法 B06:一般机械振动的发生或传递 B07:将固体从固体中分离;分选 B08:清洁 B09:固体废物的处理 B21: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B22:铸造;粉末冶金 B23:机床;未列入其他类的金属加工 B24:磨削;抛光 B25:手工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B26:手工切割工具;切割;切断 B27:木材或类似材料的加工或保存;一般钉钉机或钉U形钉机 B28:加工水泥、粘土或石料 B29:塑料的加工;一般牌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B30:压力机 B31:纸品制作;纸的加工 B32:层状产品 B41: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 B42:装订;图册;文件夹;特种印刷品 B43:书写或绘图器具;办公用品 B44:装饰艺术 B60:一般车辆 B61:铁路 B62:无轨陆用车辆 B63:舰舶或其他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 B64: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 B65: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B66:卷扬;提升;牵引 B67:开启或封闭瓶子、罐或类似的容器;液体的贮运 B68:鞍具;室内装璜 B81:微观结构技术 B82:超微技术 C:化学,冶金Chemistry,Metallurgy C01:无机化学 C02: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C03;玻璃;矿棉或渣棉

专利检索方式及流程

专利检索就是科研立项和申请专利之前需要检索专利,以免重复研制,侵犯他人专利权,事先检索也可判断该项技术成果是否有可能获得专利权。可以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馆手工检索专利,也可以用电脑上网检索或用专利光盘检索专利。 专利检索方式有哪些?

专利检索流程及检索技巧 (一)专利检索查新检索:对已申请专利但尚未授权的技术,或尚未申请专利的完整技术方案或申报项目,如国家863、973项目、国家发明奖、专利金奖、CCTV创新盛典等重点项目进行世界范围的专利检索和非专利文献检索,评价该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出具检索报告,并提供对比文献的全文。 (二) 专利检索专题检索:根据客户的要求,针对某企业或某技术进行世界范围的专利检索,出具检索或技术分析报告,并提供检索出的相关专利的全文。 (三) 专利检索授权专利检索:对已授权的专利进行检索,评价该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出具检索报告,并提供对比文献的全文。 (四) 专利检索香港短期专利检索:根据客户提供的专利申请文件或完整的技术方案进行检索,对检索出的相关文献的类型作出评价,并出具检索报告,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署根据报告中相关文献的类型做出是否给予登记注册香港短期专利的决定。

(五) 专利检索法律状态检索:检索各国专利的法律状态,得到专利目前是否有效等信息,为企业合并、合资等决策提供帮助;发现有价值的“过期专利”,既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又可以增加企业的效益。 (六)专利检索同族专利检索:检索同一主题的技术在哪些国家或地区申请了专利,以确定这一技术的区域保护范围,了解专利权人的市场动向,同时得到这一技术的区域分布的空白点,为企业的产品出口等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七) 专利检索跟踪检索:根据客户的要求,对某技术、某企业的国内外专利进行定期检索,并提供检索出的相关专利的全文,使客户实时掌握最新的专利信息,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动向;有利于研发人员正确的运用专利技术加快创新开发,激发研发团队产生新的创意,及时调整研发方向。 (八)专利检索国际联机检索:使用国际商业数据库,对生物、医药和化学领域的相关技术进行检索,可使用化学结构式、化合物名称和CAS登记号等作为检索条件。 汇桔网有着全国各地资源商家,拥有大量知识产权专利网信息,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分层次、一站式的创新创业服务,本文介绍的专利检索方式及流程,希望可以帮助您了解专利的相关知识,如果有进一步的需要可以移步汇桔网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07022677.html,/ 哦!

德温特分类体系介绍

德温特分类体系介绍文献部阅览处陈卫明 一、德温特分类 1.简介 德温特分类是从应用性角度编制的,它将所有的技术领域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化学(Chemical)、工程(Engineering)、电子电气(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大类之下又分为部(section),总共有33个部,其中A-M为化学,P1-Q7工程,S-X 电子电气。 部又进一步分为小类(classes),总共有288个小类。 德温特分类表附在CPI,GMPI,EPI等文摘周报和WPIG目录周报各个分册的封二、封三页上,每个德温特分类号后面附有相应的国际专利分类号。 如果被报导的某项专利的发明主题涉及德温特分类不同的部,那么在报导时这些不同的部中都应当包括该专利。例如一种聚合纤维新染料专利,该专利将被包括在A、E和F部中。又如一项电视机的输出变压器专利,应当在V02和W03中都报导。 2.化学(Chemical)大类 化学大类包括12个部,135个小类。12个部分别是: A 聚合物、塑料(Polymers and Plastics) B 药物(Pharmaceuticals) C 农业(Agricultural) D 食品、洗涤剂、水处理、生物技术(Food, Detergents, Water Treatment and Biotechnology) E 一般化学(General Chemicals) F 纺织和造纸(Textiles and Paper-Making) G 印刷、涂料、照像(Printing, Coating, Photographic) H 石油(Petroleum) J 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K 核子能、爆破、防护(Nucleonics, Explosives, and Protection) L 耐火材料、陶瓷、水泥、电化学(Refractories, Ceramics, Cement and Electro(in)organics)M 冶金(Metallurgy) N 催化剂(Catalyst) 3.工程(Engineering)大类 工程大类包括P(General)一般和Q(Mechanical)机械两部分。P(General)包括8个部46个小类。8个部分别是: P1农业、食品、烟草(Agriculture, Food, Tobacco) P2个人和家庭物品(Personal, Domestic) P3保健、娱乐(Health, Amusement) P4分离、混合(Separating, Mixing) P5金属成型(Shaping Metal) P6非金属成型(Shaping No-metal)

美国作文之美国知识产权制度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知识产权制度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专利是知识产权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专利战略实 施最好的国家,然而关于专利战略的概念却少有定义。美国学者对 专利战略概括为“专利战略是保证你能够保持已获竞争优势的工具”。从广义上讲,专利战略分为进攻战略与防御战略,但是无论什幺样 的战略,也无论你采取什幺样的手段来实施战略,最终目的是保持 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美国专利制度特点 美国专利制度是条文法与判例法的混合体。专利制度通过对发 明人提供独占权,使创新产品具有获得高额利润的可能。美国专利 法属联邦法,由国会制定。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由专利商标 局制定。专利法的规定比较宽泛而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专利保护 的范围)往往在细则中予以规定。专利商标局通常根据美国经济、 科技发展的需要,草拟实施细则并在因特网上公布,以便征询公众、专业律师、代理人的意见,从而确定实施细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在较大程度上使美国专利制度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强调专利与标准的结合。标准本来属于技术的标准化领域范畴,但是美国将专利制度与技术标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利用其技 术优势进而占居知识产权的有力地位。谁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美国一些高技术公司常常先把规 则性的东西做成国际标准,然后把这种标准性的路径全部设定成专 利进行注册,最终占领市场。不仅如此,由于专利与标准的联系日 益密切,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在力求将专利变为标准以获取最大 的经济利益,因此,标准化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形式。而且, 发达国家通过控制国际化标准为他国产品的进入设置技术贸易壁垒。 将专利与贸易挂钩是美国专利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专利贸易 在美国的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相当大,而且在阻碍他国商品进入美 国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利保护范围实际上是垄断市场的问题。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司正在取得专利的优势地位,给新的公司与 研究者的进入造成困难,尤其扼制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空间。 为此,美国大力发展专利贸易,并以此战略来阻碍他国商品进入美 国市场,并为美国商品占领国外市场提供方便。据美国专利商标局 统计,专利转让收入一直是ibm公司增长最快的利润来源之一。2000年ibm的总利润为81亿美元,而专利转让就占了17亿美元。

同族专利的检索

查找同族专利的方法 查找同族专利的方法: How To Find Family Patents 查找一个申请文件的同族专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如下4个方面: 1.在检索初期,可以查找其它专利局(欧专局、日本、美国局等)对本申请同族专利的检索报告或引用文献情况,如果有幸能找到X/Y或较相关的A文献,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在检索初期,查找其它专利局已授权的同族专利,参考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果与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有差别(特别是范围更小),则意味着本申请应该存在X/Y文献。3.在授权前,应该补充查找其它专利局是否给出同族专利的检索报告或初审报告,如果有,则应该据此判断是否影响授权文本的三性,避免授权时因明显漏检而造成Ⅰ类质量问题(前车之鉴啊)!!! 4.检索过程中,如果检索到很相关的对比文件,但因日期不合适(公开日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优先权日之后)而不能作为对比文件,则查找是否有日期合适的同族专利。 5.在发中通前,适当查看一下其它同族的授权和检索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审查策略,避免在授权前比较被动。 由此可见,查找同族专利贯穿实质审查的各个环节,对于提高审查质量,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掌握各种查找同族专利的方法,养成充分利用同族专利的好习惯。 下面介绍几种查找同族专利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一.局内数据库的同族专利检索(数据更新较慢) 1.WPI库中用公开号在PN索引中查找,其它库中也适用。如: <公开号> /PN 这是最常用的查找方法,缺点是数据更新较慢,可能造成漏检,特别容易漏检的是:欧专局最新给出A3检索报告,美国最新给出的授权同族。 如果是台湾申请人,也容易漏检本申请在台湾的已公开文本。 2.在EPODOC库中用..fam命令查找,仅在EPODOC库中适用。如: ..fam<优先权号> /pr;..fam<公开号> /pn;..fam<申请号> /ap ..famss 数字查找某个检索式检索结果的同族专利 3.用工具栏上的FAMI/REFI功能查找同族、分类和引用对比文献的信息,该方法与方法2实质上相同。 允许从一个优先权号、公开号或申请号检索同族; 所有信息均来自EPODOC数据库。

DII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使用指南

DII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使用指南 DII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使用指南一、记录结构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的每一条记录描述了一个专利"家族"。每一条记录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专利号码,这代表了这个专利"家族"的成员。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的全记录主要包 含以下一些内容: 1.专利号 专利号是由专利出版机构分配给每一个专利文档的 一序列号码。 2.标题 简洁的英文描述性标题醒目地指出专利说明书中所 谈到的发明的本质及其新颖性。 3.发明人 发明人的姓名以姓氏在前的格式表现,最多可以包 含30个字符。 4.专利权属机构 指在法律上拥有专利全部或部分权利的个人或公司。 5.德温特存取号 这是德温特分配给每一个专利家族中第一个专利的 唯一的分类号。 6.摘要

由德温特专业人员用英语书写,简洁、准确、相关,覆盖了发明最广泛的领域。 7.图 有关专利的图画或图表被选出来作为发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 8.德温特分类号 分类系统覆盖了20个学科领域,被细分成由学科代号和2位字符组成的类号。 9.德温特人工号 由德温特索引专家给每专利一个人工号码,用来指 明发明的新技术何在,以及它的应用。 10.专利出版日期、页数及语种 专利出版日期就是专利文档向公众公开的日期。页 数即原始专利文档的页数。语种即指原始专利的语种。 11.申请细节及日期 申请号码是专利局给专利文档分配的当地档案号码。申请日期是专利在专利局申请时的登记日期。 12.优先申请信息及日期 首次申请号为优先申请号,首次申请日期也成为优 先申请日期。 13.国际专利分类号 国际专利分类方法是在国际上公认的分类体系,由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控制,由专利局分配给每一个专利文档。 二、检索说明 1.选择数据库及年限 选择全部或部分数据库,如果没有选择任何数据库,那么系统默认选中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有本周更新、过去两周、过去四周、所有年份及某一年份等选择。用户有常规检索和专利引文检索两种检索方式可以选择,同时也能运行一个已保存的检索策略。 2.常规检索 常规检索提供对主题、专利权属机构、发明人、专利号、国际专利分类号、德温特分类代码、德温特人工号码和德温特入藏号等字段检索,以及这些字段的组合检索。 在希望检索的字段中输入检索词。各检索字段之间默认以"AND"连接,因此,使用更多的字段可以缩小检索的范围。可以按时间(最新的记录排在前面)、按第一发明者首字母、按第一专利所有者字母、按第一专利所有者代码排序检索结果。按"search"运行检索,显示检索结果。可以通过"Save Query"保存刚才的检索命令,以便将来使用。 3.专利引文检索 专利引文检索可以通过专利号、专利权属机构、发明人、德温特入藏号等字段以及这些字段的组合检索,查询更新的引用了所指定的专利的专利。此类检索往往能检索到

中美专利制度比较

中国和美国专利制度比较中美两国的建国、发展大不相同,两国专利制度建立的背景也大不相同。美国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而来的,很多方面受到英国的影响,但同时又有着自身的发展特色:中国的专利制度发展起步比较晚,制度各方面还不是很完善。本文将从中美专利制度背景、专利主体以及专利申请流程三个方面来比较。 一、中美专利制度背景 1790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专利法,到目前美国专利已经走过了200多个年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工业取得了迅速发展,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国内知识产权,奉行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科技产业政策,加大信息高速公路和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不仅如此,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行政执法方面也采取了进一步的举措,如 1997年针对网上“黑客”制定了《反电子盗窃法》,1998年通过了《跨世纪数字化版权法》,2005年进一步改革《专利法》,对侵权的处罚也是不断加重。2011年,参议院通过了50年来对其专利体制所做的最大规模变革的法案《专利改革法案(2007)》,将带来更多的变化。 我国的专利法律颁布较晚,基本上是参考了其他国家的专利制度。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第一次制定专利法。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在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时隔8年后,因加入WTO组织,需要履行TRIPS要求,在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修订。间隔8年4个月后,因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2008年12月

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可以看出前两次是被动与国际接轨和履行承诺,第三次是主动修改,突出创新能力和专利质量,今后中国的专利制度将越来越完善,专利审查将更趋于创新性。 二、中美专利主体异同点 1.专利申请原则 中国对专利申请的审查采取的是先申请原则。《专利法》第九条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权最先申请的人。专利局据以授予专利权的原则叫做先申请原则。其中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实行形式审查,对发明专利则实行形式审查家实质审查的方式。 而美国原先采用的是世界上唯一的先发明原则,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做出发明创造的人。并对发明和外观设计都采用形式审查和实质性审查相结合的方式。 不过2013年3月16日,美国《专利改革法案(2007)》正式生效后,新法案将改变美国专利申请制度,采用“先申请、先受理”的方式,实质上也是先申请原则。 2.专利保护范围 中国专利保护的类型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美国专利保护的类型也有三种,分别是发明专利、植物专利和新式样专利(即中国的外观设计专利)。 美国专利保护的范围十分广泛,没有规定什么成果不能获得专利权,只规定了什么成果可以授予专利权。除了科学理论,几乎任何发明或发现都可以申请专

IPC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及结构

IPC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及结构 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设置包括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全部知识领域。分类表共分为8个分册,每个分册称为一个部,用英文大写字母A—H表示。IPC分类体系是由高至低依次排列的等级式结构,设置的顺序是:部、分部、大类、小类,主组,小组。八个部分别为: A部:生活需要B部:作业;运输C部:化学;冶金D部:纺织;造纸 E部:固定建筑物F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爆破G部:物理H部:电学部的类号:每一个部的类号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如A部,B部等。 部的类名:每一个部的类名都概括地指出该部所包含的技术范围,通常对类名的陈述主题不作精确的定义,一个部的类名往往是简要表明该部所包括主题范围的概括性特点。例如C部的类名是:化学;冶金。D部的类名是纺织;造纸。 部的内容:在英文、中文版,部的内容后的参见和附注省略。部的内容只是列出了该部各大类类号、大类类名、小类类号、小类类名的概要。 分部:为了使使用者对部的内容有一个概括性地了解、帮助使用者了解技术主题的归类情况,部内设置了由情报性标题构成的分部。分部没有类号,所以在一个完整的分类号中,没有表示分部的符号。 例如:A部内设四个分部: 分部:农业 分部:食品;烟草 分部:个人或家用物品 分部:保健;娱乐 大类:每一个部按不同的技术主题范围分成若干个大类,每一大类的类名对它所从属的各个小类所包括的技术主题作一个全面的说明。 大类的类号:每一个大类的类号由部的类号及在其后加上两位数字组成。 例如:A01;A61; 大类的类名:每一个大类的类名表明该大类包括的主题内容 例如:A01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例如:A61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大类索引:在某些大类类名后有一个大类索引、它只是对该大类内容的一种情报性概

德温特用户手册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SM 用户培训手册 超越检索 分析 – 管理 – 发现

目录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SM介绍........ (3) 个性化服务............................................................................... (4) 跨库检索.................................................................................. (5) 快速检索.................................................................................. (5) 一般检索 (6) 可供检索的字段...................................................................... .... (7) 检索的辅助索引................................................................ .... .... (9) 检索结果和提炼检索结果.................................................... .... .... (10) 分析检索结果 ...................................................... .... .... ........ .... (11) 记录示例 – 全记录.................................................... ..... . (12) 全记录中包括的字段.............................................. ..... ..... ..... ..... (13) 记录示例– 被引专利............................................... ..... ..... .......... (16) 记录示例– 被引文献.................................................... ..... (16) 记录示例—引用专利.................................................................... (17) 被引专利检索............................................................. .... .... (18) 化合物检索...................................................................... .... .... (19) 化合物文本检索中的字段 (20) 高级检索.................................................................... .... .... .... . (22) 保存检索历史和创建定题跟踪服务.............................................. .. (23) 管理检索历史和定题服务........................................................ .... . (24) 记录标记和检索结果的处理...................................................... .... . (25) 联系信息........................................................................... ........ (26) Copyright ? 2006 The Thomson Corporation Thomson Scientific customers are hereby granted permission to make copies of this training guide for their own use within their organization. All reproduced copies must contain 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s copyright notice (including partial copies). Other reproduction shall require the express consent of Thomson Scientific. Trademark Acknowledgments Thomson Scientific and its product names and acronyms used herein are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registered trademarks used under license. These and other product names mentioned here are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解读美国专利法改革中的新规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媒体聚焦>2011年 解读美国专利法改革中的新规定 大中小 《美国发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法案号HR 1249)已于2011年9月16日由奥巴马总统正式签署并成为法律。该法案涉及内容非常多,对美国专利法的影响也较为深远,堪称美国专利法在最近60年中最彻底的一次 变化。这次改革中,不同条款生效的有效日期也不相同,一些法律变更已经开始生效,还有一些法律在未来18个月 中逐渐生效,最晚的要到2013年3月16日。左下表罗列出一些法律变更的生效日期及其变更法律的简略解释,供中国 企业参考。

自2011年9月16日起 生效的规定 1.披露最佳模式的要求

根据现行法律,美国专利法第112条要求披露实施发明的最佳模式。如果发明人未披露最佳模式,那么即使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也可能会根据美国专利法第282条被宣告为无效。 这次《美国发明法案》推翻了专利因未披露最佳模式而被宣告无效。尽管根据美国专利法第112条的要求,发明人仍然必须披露发明的最佳模式,但是专利不能仅仅由于没有披露最佳模式而被宣告无效。 2.虚拟标识 根据美国专利法第287(a)条要求,专利拥有人具体标识专利(比如披露专利号)才能获得侵权赔偿。新修改的法条顺应了当代互联网的发展,增加规定专利标识可以通过虚拟标记来满足,即专利所有人可以通过披露一个无偿向公众公开的因特网地址来满足专利标识的法规,只要公众可以从所披露的因特网地址上查到关于专利的具体信息。 3.虚假标识 根据美国专利法第292(b)条规定,如果专利所有人虚假标识专利来欺骗公众(甚至包括标识过期专利),任何人可以起诉虚假标识的专利所有人,所取得的罚款一半归起诉人,一半归美国政府。 这次《美国发明法案》推翻任何人都可以起诉的条款。规定只有同虚假标识的专利所有人有竞争并受到伤害的人才可以起诉,并且规定,过期的专利标识不算虚假标识。 4.提高双方专利复审阈值 根据旧专利法,如果提出专利复审请求,申请方必须提出至少一个实质性的新的专利性问题(substantial new question of patentability),这被称为双方专利复审阈值(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 Threshold)。根据这次《美国发明法案》,这个阈值被提高到挑战方必须让美国专利商标局主任确定,挑战方至少在一个专利权利要求上有一个合理的可能性才会取胜。 5.被告侵权的共同诉讼

德温特和EPIDOS&INPADOC专利信息产品

第四章、德温特和EPIDOS/INPADOC专利信息产品 第一节、德温特专利信息产品 一、概况 二、德温特信息产品 三、德温特分类 四、印刷型产品 五、主要数据库 六、德温特网上资源 第二节、EPIDOS/INPADOC专利信息产品 一、概况 二、主要信息产品 三、专利族服务 四、专利注册/法律状态服务 第一节德温特专利信息产品 通过本节的学习,对德温特信息产品有初步了解,并初步学会使用它的网上资源。 一、概况 汤姆森.德温特公司(Thomson Derwent,以后简称德温特)隶属于汤姆森公司,是英国一家专门从事专利和科学信息的出版机构,创立于1951年。 德温特创立之初仅以英文文摘报导欧美几个主要国家化学方面的专利,出版形式也只是单一的印刷型产品。 六十年代,先后创立了《药物文摘》、《环系化合物文摘》、《农业文摘》、《塑料文摘》、《防虫文摘》、《兽药文摘》等,均为印刷型产品。 1970年德温特创立印刷型文摘周报《中心专利索引》(CPI,后更名为《化学专利索引》),起初只有《药物文摘》、《农业文摘》、《塑料文摘》等3个分册,后来陆续增至12个分册,报导全部化学领域的各国专利。 1972年创立的《世界专利索引周报》(WPIG),为题录式印刷型产品,分为化工、一般、机械、电气四个分册,报导全部技术领域的各国专利。 1974年创立印刷型文摘周报《世界专利文摘》(WPA,也称《一般和机械索引》),1978年创立了印刷型文摘周报《电气专利索引》(EPI),这样全部技术领域都有了印刷型文摘周报。 1983年开始为Dialog和Questel提供数据库。 八十年代陆续推出的数据库还有《德温特生物技术文摘》和《基因序列数据库》(GENESEQ)。 1991年开始推出CD-ROM产品。 1994年12月德温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07022677.html,开始运行。 目前,德温特每年将来自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150万件专利文献,加工整理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以传统的印刷型、CD-ROM、数据库等形式推向世界。德温特还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专业数据库和定制服务。使用德温特数据库的主要联机系统有:Delphion,Dialog,DIMDI,Doubletwist,Questel-Orbit,STN,WESTLAW等。德温特的一

中美专利制度比较

中国和美国专利制度比较 中美两国的建国、发展大不相同,两国专利制度建立的背景也大不相同。美国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而来的,很多方面受到英国的影响,但同时又有着自身的发展特色:中国的专利制度发展起步比较晚,制度各方面还不是很完善。本文将从中美专利制度背景、专利主体以及专利申请流程三个方面来比较。 一、中美专利制度背景 1790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专利法,到目前美国专利已经走过了200 多个年头,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在美国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工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国内知识产权, 奉行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科技产业政策, 加大信息高速公路和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不仅如此, 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行政执法方面也采取了进一步的举措,如1997 年针对网上“黑客”制定了《反电子盗窃法》,1998 年通过了《跨世纪数字化版权法》,2005 年进一步改革《专利法》, 对侵权的处罚也是不断加重。2011年,参议院通过了50 年来对其专利体制所做的最大规模变革的法案《专利改革法案(2007)》,将带来更多的变化。 我国的专利法律颁布较晚,基本上是参考了其他国家的专利制度。1984年 3 月12 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第一次制定专利法。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在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时隔8年后,因加入WTO组织,需要履行TRIPS要求,在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修订。间隔8 年 4 个月后,因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2008年12月27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可以看出前两次是被动与国际接轨和履行承诺,第三次是主动修改,突出创新能力和专利质量,今后中国的专利制度将越来越完善,专利审查将更趋于创新性。 二、中美专利主体异同点 1. 专利申请原则 中国对专利申请的审查采取的是先申请原则。《专利法》第九条规定:两个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