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上海市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上海市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上海市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上海市区域性、行业性

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上海市总工会

二〇一九年六月

上海市区域性、行业性

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结合本市实际,特制订本工作规范。

一、总则

(一)性质

1、区域性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是指在小微企业较为集中的街道(乡镇)、各类园区、商业街区(楼宇)、社区小区等区域内,依托相应工会组织所建立的联合性的民主协商制度;

2、行业性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是指本市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生产经营业务相同或相近的企业依托相应的工会组织所建立的行业性民主协商制度。

(二)任务

1、畅通劳资沟通渠道,健全劳资协商机制,促进区域、行业及所属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

2、督促企业规范用工,监督企业落实法律、法规、政策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规定;

3、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维护职工合法利益;

4、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区域、行业和谐劳动

关系。

(三)工作规则

1、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规则

(1)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应当每年至少举行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可临时增加协商次数;

(2)协商一致,可以形成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草案。草案应当经本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审议通过;

(3)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1至3年,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1年;

(4)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国家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区域、行业所属企业与职工个人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或者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也不得低于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相关规定;

(5)区域、行业内企业可以在区域、行业集体合同的基础上,开展企业内部“二次协商”,签订更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集体合同。

2、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则

(1)确定建制的区域、行业

由各地区总工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企业代表协商确定,本地区所辖范围内应当建立

职工代表大会的行业。

由街镇总工会与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指定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企业代表协商确定,本地区所辖范围内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区域、行业;

(2)职工代表大会届期一般为3年至5年,因故需要延期换届的,区域或行业工会组织应征得同级党组织同意后向上一级工会报告;

(3)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4)职工代表大会须有应到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开;

(5)职工代表大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的形式,表决须获得应到代表过半数赞成票方为通过;

(6)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事项和决议,具有法定约束力,如需修改,应当提请职工代表大会按程序重新审议表决;

3、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和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受同级或上一级党组织领导。

4、区域、行业工会组织是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承担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二、代表

(四)集体协商的代表

1、职工方代表

(1)职工方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工会组织选派,并经过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民主形式的确认;首席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

(2)职工方协商代表结构合理,有基层一线协商代表,女职工比例较高的区域、行业,应有女性协商代表。

2、企业组织方代表

企业组织方代表由相应一级的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联、私营企业协会、外资企业商会、商会等企业代表组织推荐,征求区域、行业内企业业主意见后产生;也可由区域、行业内企业业主经民主推选或授权委托等方式产生。首席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企业代表组织负责人担任;也可由企业方协商代表共同推荐一人担任。

(五)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

1、代表的资格与构成

(1)享有政治权利的,与本区域、行业内企业建立劳动用工关系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以及工会组织负责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经选举产生均可当选为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2)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中一线职工代表人数不低于50%,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得超过30%,区域或行业工

会负责人、企业代表组织负责人或企业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般在5%左右;女职工代表应占适当比例;农民工、劳务派遣工较多的区域或行业应有相应代表;

(3)职工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人数不得少于30名。区域、行业内企业较多的,一般不超过200人;

(4)职工代表大会可以设一定比例的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无选举权和表决权。

2、代表的产生

(1)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应由民主选举产生。选举时,应有选区全体职工三分之二以上参加,获得应到职工人数过半数赞成票方可当选;

(2)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常任制。代表可连选连任。职工代表大会不设当然代表。

3、代表的权利

(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审议权、表决权和监督权;

(2)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

(3)因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生产或工作时间,应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待遇。

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压制和打击报复。

4、代表的义务

(1)学习、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2)密切联系职工,如实反映职工诉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给的各项工作,接受职工群众的评议监督;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区域或行业的相关规定,以及本单位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

5、代表的资格终止、撤免和增补

(1)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因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职务变动等不能履行代表职责的,以及本人提出辞去职工代表的,代表资格终止;

(2)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因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由原选区提出撤免建议,报请区域或行业工会组织审核,按民主程序作出撤免决议:

①违法违纪受到处罚或处分;

②无故不履行代表职责,失去选区职工信任;

(3)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因代表资格终止、撤免发生缺额时,应由原选区按规定补选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并在下次职工代表大会上予以确认。

三、工作程序

(六)开展集体协商的步骤

1、发出要约

(1)集体协商双方的任何一方可以向对方以书面形式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建议。区域、行业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一方向企业代表组织或企业代表提出集体协商建议书;企业代表组织或企业代表建议开展集体协商的,应当向本区域、行业工会提出;

(2)集体协商建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拟协商的议题、协商所要达到的目的、协商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协商的代表人数等信息;

(3)收到集体协商建议书的一方应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给予书面答复,拒绝集体协商的,应当有正当的理由。

2、协商准备

集体协商双方在正式协商前应当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自双方同意集体协商之日起15日内产生协商代表,并书面告知对方;

(2)双方各自确定协商代表的分工,并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3)协商双方共同推荐产生一名记录员,负责会议记录。记录员不可兼任任何一方的协商代表;

(4)双方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共同制定协商方案,确定协商议题和重点;

(5)双方协商代表收集与协商议题有关的情况和

资料。职工方协商代表所在的企业,应确保协商代表在履职期限内有不少于3个工作日从事相关工作;

(6)企业代表组织或企业代表要根据职工方提出的要求,向职工方协商代表提供集体协商所需的数据及资料。如涉及商业秘密,双方可签订专门保密协议;

(7)在开展正式协商前,区域、行业工会要向上级工会进行预报,接受工作指导;

(8)其他需要准备的工作。

3、正式协商

(1)集体协商会议由协商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由主持人宣布协商议程、协商规则和协商纪律;

(2)提出协商议题的一方应当就议题的具体内容、理由依据,以及解决方案作出详细说明;另一方可就对方提出的要求作出回应,可以对协商议题的内容提出本方的修改建议,并向对方说明理由和依据;

(3)双方就协商议题各自发表意见,展开充分讨论;

(4)双方首席代表归纳协商意见,并就协商一致的内容提出共同确认的表述方法。达成一致的,可以形成集体合同草案、专项集体合同草案或集体协商纪要等文件,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暂时中止协商,具体中止期限及下次协商时间、地点和内容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中止期限最长不超

过30天;

(5)每次集体协商会议要做好会议记录,协商双方首席代表和记录员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字;

(6)在进行集体协商期间,企业及其职工应当维护本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不得采取任何影响生产、工作秩序或者社会稳定的行为。

4、区域性集体协商的内容

(1)本区域的最低工资标准;

(2)本区域工资调整的最低幅度;

(3)其他需要进行区域性集体协商的事项。

5、行业性集体协商的内容

(1)本行业的最低工资标准;

(2)本行业工资调整的最低幅度;

(3)本行业同类工种的定额标准;

(4)本行业各工种、岗位的劳动安全和卫生标准;

(5)本行业各工种、岗位的职工培训制度;

(6)其他需要进行行业性集体协商的事项。

6、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参考因素

(1)区域或行业人工成本水平;

(2)全市及区域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3)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4)最低工资标准;

(5)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6)其他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因素。

(七)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程序

1、职工代表大会筹备阶段

(1)由区域、行业工会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代表组织或企业代表协商确定代表名额、合理划分选区,并由区域、行业工会组织职工代表的选举、撤换、补选等工作。由区级层面建立的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其职工代表的名额确定、选区划分等工作,由行业工会与区级层面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企业代表组织协商确定;

(2)区域、行业工会通过开展代表提案征集或在征求代表和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议题草案,并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代表组织或企业代表协商确定正式议题;

(3)区域、行业工会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代表组织或企业代表确定会议召集人,并根据会议议题确定各项工作责任人,起草提交大会审议和审议表决的相关材料;

(4)做好大会的其他相关工作。

2、职工代表大会会议阶段

(1)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预备会议

①通报职工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成员名单;

②听取职工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

③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情况报告;

④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表决办法;

⑤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议程;

⑥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名单;

⑦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监票人和总监票人名单;

⑧决定职工代表大会其他有关事项。

(2)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正式会议

职工代表大会正式会议由主席团推选的主持人主持,大会的议程一般为:

①报告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出席情况,确定会议召开的有效性;

②听取区域、行业内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报告,区域、行业劳动关系状况等事项的报告,并作情况说明;

③审议区域、行业内企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以及劳动定额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并作情况说明,听取职工代表意见和建议;

④听取上一轮集体合同履约和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决议落实、提案处理等事项的情况报告,确认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处理的有关问题的决定;

⑤报告本次集体协商情况和集体合同草案内容的说明,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审议表决集体合同草案、专项集体合同草案;

⑥选举产生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成员以及区域、行业协商确定需要经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的人员;

⑦审议表决职工代表大会决议,进行大会总结。

(3)会后工作

①经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集体合同,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并经区域、行业内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确认后,由企业代表组织、企业代表或者工会负责将集体合同以及相关材料报送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②区域、行业工会应当将生效的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审议通过的其他事项向全体职工公布;

③区域、行业工会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后,及时汇总整理相关材料,形成大会文书档案。

四、职工代表大会组织机构

(八)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

1、主席团的组成

(1)主席团成员人数一般为5至9人。其成员应由职工代表、工会组织代表、企业经营管理者代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其中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应超过半数;

(2)主席团成员必须是本届职工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并由区域、行业工会会同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企业代表协商确定提名人选。

2、主席团的职责

(1)主持召开大会,领导大会期间的各项活动;

(2)听取和汇总职工代表大会各代表团(组)对各项议题审议的意见;

(3)研究大会议题中需要审议和决定的事项,草拟大会决议;

(4)处理大会期间的有关重要事项。

(九)职工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

1、职工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的组成

职工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由区域行业工会负责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组织负责人或企业代表、所属单位一线职工代表和经营管理者代表组成,一般为5至7人。

2、职工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的职责

(1)审查代表是否具备代表资格;

(2)审查代表的产生是否符合规定的民主程序;

(3)审查代表结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4)形成专项书面报告,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审查结果。

(十)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

1、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是为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服务的专门工作机构,并受职工代表大会领导,开展集体合同履约、职工代表大会决议贯彻等情况的督促检查,组织开展职工代表大会提案活动,调处区域、行业所属企业劳动争议等工作。

2、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由区域、行业工会提名,其成员一般由区域行业工会负责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组织负责人或企业代表、所属企业工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并可聘请劳动关系领域专业人员参加。

五、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

(十一)提案工作

区域、行业工会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或闭会期间,组织职工代表围绕区域、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所属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规范劳动用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事项开展提案活动,提出意见、建议,并由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负责提案的审查、立案、督查和反馈公布。

(十二)巡视检查

区域、行业工会应当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代表组织或企业代表,组织职工代表对所属企业履行集体合同、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规范劳动用工、

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问题,并形成工作报告,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通报。

(十三)日常沟通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区域、行业工会应当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代表组织或企业代表通过恳谈会、民主共商会、民主议事会等形式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及时化解所属企业和职工应急应需的各类矛盾,促进区域、行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六、附则

(十四)本规范与国家和上海市制订、修订的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法律、法规为准。

(十五)本规范由上海市总工会负责解释。

(十六)原《上海市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试行)》同时废止。

上海市总工会

2019年6月17日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知识问答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知识问答 1、什么是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答: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也称事后审查制度,是指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在规范性文件发布后的15日内,依法将规范性文件报送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审查后,没有问题的予以登记备案,发现问题的依法予以纠正的制度。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对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2、什么是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制度? 答: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制度,是在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结束后,形成了送审稿,并将送审稿送政府或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审查的制度。送审稿包括:送审文件稿及其说明,征求到的不同意见和有关材料。政府规范性文件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部门规范性文件由本部门的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审查工作由政府或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法制机构必须履行审查职责,严格按照规定,对送审稿进行事前审查。政府或部门的法制机构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需要有关单位作出说明、提交依据、协助工作的,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并在法制机构要求的期限内答复。 3、规范性文件的概念是什么? 答:规范性文件是涉及或者影响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的文件。 4、如何界定规范性文件的范围? 答:正确界定规范性文件的范围有两个标准。 一是行文方向。规范性文件是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不是规范性文

件。 二是文件的内容。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应当同时具备“三性”,即外部性、普遍适用性和反复适用性。 规范性文件的外部性,是指文件的内容涉及或者影响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而不是单纯规定行政机关内部事务。 规范性文件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文件作出的规定,对不特定多数管理相对人都适用,而不是只适用于特定的个别管理相对人。 反复适用性,是指文件作出的规定,在这个文件生效以后、至失效之前的整个时间段内,对同类事项都有效,而不是只用一次。 5、什么样的规定是“涉及或者影响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规定?答:涉及或者影响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就是直接或者间接规定管理相对人能够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必须干什么;能够怎么干、不能怎么干、必须怎么干,可以获得什么利益、应当承担什么义务,履行了义务能够得到什么、不履行义务会受到什么处理,等等。 6、“行政许可实施程序”是否具有“外部性”,为什么? 答: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具有“外部性”。 因为,从表面上看,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的是行政机关干什么、怎样干,一步一步怎么走,但是,其中涉及到要求申请人提交什么材料、行政机关对什么样的申请人才能准予行政许可,这就影响了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7、机关人事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教育培训、考评奖惩等文件是否具有“外部性”,为什么? 答:不具有“外部性”。 机关人事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教育培训、考评奖惩等文件只

【政策法令】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9年-2020年)共15页word资料

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9年-2020年)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上海卫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卫生部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 置规划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卫规财发〔2019〕4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对上海卫生资源状况的总体判断经过多年建设,上海已具备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资源的规模、水平和利用情况总体良好。 1.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通过连续三轮的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布局合理、运作协调的体系架构基本形成,有效应对了各类公共卫生疫情和突发事件,保障了城市安全;通过实施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各级各类医院为主体,门诊部、诊所、医务室为延伸的医疗服务网络,总体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2019年启动郊区县引入三级医院的“5+3+1”工程,优质资源的可及性进一步改善;开展了区域性医疗联合体试点,在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间的梯度支撑、双向转诊工作机制方面作了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连续13年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建设,实现了均衡布局、覆盖城乡,有效发挥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双重网底作用。 2.资源规模。卫生资源配置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9年底,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58所。其中,医疗机构3266所,包括三级医院36所,二级医院1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分中心)30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670所,社会办医疗机构1514所。市、区县均设置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疾控精神卫生分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4.56张、执业(助理)医师2.22人、注册护士2.51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66人。配置了一批处于国际技术最前沿的先进医疗设备,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拥有甲类大型医用设备19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442台。2019年,全市卫生总费用750.37亿元,占GDP的4.37%。 3.资源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比较充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体处于较高负荷的运行状态。2019年,全市医疗机构共提供门急诊服务1996 4.97万人次,其中三级医院占30.54%,二级医院占24.6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36.45%,社会办医疗机构占 5.90%;出院人数268.02万人,其中三级医院占51.88%,二级医院占39.7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4.14%,社会办医疗机构占3.78%;住院手术服务111.99万人次,其中三级医院占64.92%,二级医院占27.6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0.31%,社会办医疗机构占4.66%。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94.68%,平均住院天数为13.32天。外地病人来沪就医形成一定规模,2019年外地病人就医占全市门急诊总人次的4.3%、出院总人数的22.5%,且主要集聚在三级医院,部分知名度高、专科优势明显的三级医院外地病人出院人数达到总出院人数的一半以上。 4.健康水平。凭借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撑,2019年,本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2.51岁。其中,男性80.23岁,女性84.80岁。婴儿死亡率 5.70‰(户籍人口为2.92‰,非户籍人口为739‰),孕产妇死亡率7.36/10万(户籍人口为1.04/10万,非户籍人口为12.96/10万)。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积极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积极开展 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 总工发[2009]31号 为推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加强维权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现就工会进一步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意义 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是指在同行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由行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同级企业代表或企业代表组织,就行业内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劳动定额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事项,开展集体协商、签订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在县级以下区域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作出了规定,为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依据。 推进行业集体协商,建立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我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适应了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和劳动关系深刻变化的需要,是加快建立行业内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实现工会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增强工资集体合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利于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

和支付保障机制,构建职工对工资分配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有利于完善劳动用工管理,促进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推动建立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使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在维护职工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抓紧建立和完善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要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根据行业和企业实际,从职工工资分配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注重实效,逐步提高。 1、把握协商范围。同一行业的企业,特别是同行业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是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点。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依法在县级以下区域内的乡镇、街道、社区和工业园区开展。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探索在县(区)及以上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2、明确协商主体。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可根据实际确定协商主体:由行业工会(或工会联合会,下同)与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实务操作心得体会

工资协商有其独特的程序性、业务性、政策性。企业工会主席作为工资协商工作的组织者、作为职工方首席代表,在工资协商中处于重要位置、发挥关键作用……工资集体协商有其独特的程序性、业务性、政策性。企业工会主席作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组织者、作为职工方首席代表,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处于重要位置、发挥关键作用,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精心组织、仔细谋划,认真对待工资集体协商每一个步骤和环节,确保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实效。一、抓好启动程序——要约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发出要约是前提。没有要约的发出,便没有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就如自来水供水一样。水龙头是要约、管道是协商,水是协议书。只有打开了水龙头,水才能通过管道流出来,如果水龙头不打开,水就无法流出。“善始者事半成”,因此,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首先要在要约上下功夫。一是主动要约。发出要约是企业方和职工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虽然工资集体协商是法律的规定、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过去在工资分配上都是企业说了算,职工成了“局外人”,没有“话语权”。工资集体协商,就是企业与职工就劳动报酬的共商共决。面对工资分配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企业方一时难以适应,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削弱”了企业的自主权。对工资集体协商的不了解、不理解,必然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不重视、不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企业首先向职工方发出要约是不现实的。工资是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职工合法权益的核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企业工会的职责所在、责任所在、使命所在,企业工会主席要克服畏难思想,主动向企业方发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要约,敢于拉开工资集体协商的“帷幕”,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是稳妥要约。要约一般是书面形式,内容包含协商的时间、地点、协商代表的人员名单和协商的内容。在考虑要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协商时间的确定上,要注意合理性。也就是说,协商的时间,在企业可以不可以安排、适宜不适宜进行;二是在协商的内容确定上,要注意可行性。也就是说,协商内容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特别是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初始时,协商的内容要注意从容易的、突出的、简单的问题入手,循序渐进,便于企业接受,也便于协商成功。三是成功要约。要约发出后,虽然有的地方规定对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复、不得拒绝,但对拒绝要约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如果职工方的要约发出,企业“拒收”或“拒绝”,对本次、甚至今后的工资集体协商开展都是艰难的。要约的发出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也就是说,要约不能贸然发出,在这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做好企业负责人的工作,使企业负责人接受要约、参与协商。二、抓住关键环节——协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起步不易,协商艰难。在协商中一是资强劳弱,地位不平,职工谈、企业判;二是信息不对称,职工难以了解到企业真实情况。要使协商取得成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准备工作要充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协商前,要通过多种方法途径广泛征求企业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诉求,在此基础上,拟定工资集体协商方案,要根据职工方提出的要求,分析企业方的态度,采取应对的措施。把困难想够、把问题想透、把对策想全。 2.信息资源要掌握。要了解当地cpi及增长情况、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政府发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劳动力指导价位、本地及周边同类企业职工收入情况。 3.企业情况要清楚。要了解企业效益利润情况、劳动生产率情况、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及一线职工工资构成及收入情况。当然这些问题有些是企业的机密,作为职工方了解这些情况难度较大,需要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多种方法、手段、途径尽最大能力获取。 4.基本原则要坚持。一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把促进企业发展与提高职工收入结合起来,实现“双赢”;二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建立职工工资共商共决长效机制;三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使职工工资有增长。在协商工资增长幅度和计工价时,事先要拟订“底线、保证线、争取线”。达到受益的普遍面、作用的实效性和特点的个性化。 5.方法策略要讲究。方法策略是协商的生命,直接关系着协商的成功和成效的取得。在协商中要根据协商中发生的情况做到“五

可靠性管理制度

可靠性管理制度

黑泉水力发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制度 1、总则 1.1本标准规定了黑泉水力发电厂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1.2本标准适用于黑泉水力发电厂发电设备可靠性的管理。 2、管理职能 生产科是电厂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电厂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的统计和分析。检修科、运行部门负责本部门所管辖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工作。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组织机构 3.1.1 电厂可靠性管理网络由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和可靠性管理网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生产副厂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生产科、检修科、运行部门等组成。 3.1.2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金晨杰 副组长:王宁克 成员:陈顺沛鲍占民马海民陈海英李刚刘芳何雪珂。 3.1.3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的任务,确保电厂发电可靠,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可靠性指标,保证发电设备可靠性原始数据的正确、完整、及时,定期进行可靠性分析,提出改进设备可靠性的措施。

3.2 组长职责 3.2.1 在厂长的领导下,指挥、督促职能部门开展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可靠性指标和本电厂提出的可靠性目标。 3.2.2 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关于可靠性管理的各项规定,经常检查电厂可靠性管理工作,定期听取汇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2.3 掌握电厂发电设备健康状况及存在问题、隐患,对可能构成影响机组可靠性指标的问题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2.4 掌握电厂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不能完成的预定指标要组织电厂有关部门进行分析,确定处理方案并督促落实。 3.3 生产科职责 3.3.1 生产科负责全厂可靠性管理工作。 3.3.2 随时掌握各部门可靠性指标的状况,如发现不能完成指标,应及时采取措施,制订可行方案,经批准后贯彻执行。 3.3.3 抓好全厂可靠性管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和技术演练工作,提高可靠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3.4 各部门职责 3.4.1 各科室负责本部门发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工作。 3.4.2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系统内各项关于发电设备可靠

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汇报

贵州省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在全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 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监督和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重要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手段。2004年《贵州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实施以来,我区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工作力度,凡规范性文件均按照规定及时向省政府报送备案,对下级行政机关认真履行审查监督职责,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有效地保证了法律法规在我区的正确贯彻执行,维护了法制统一。 一、主要做法和体会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是关键。我区注重从制度机制建设入手,积极探索备案审查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备案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了行政层级监督职能。2008年制定了《毕节地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行署规范性文件制定规程》、《规范性文件备案格式》等文件,对规范性文件的规划、调研、起草、社会参与、论证、审查、备案等每个环节都作了明确规定,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日益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化。去年以来,行署向省政府共报备规范

性文件6件,审查下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340件,清理和撤销19件。 (一)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构建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机制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作为政府层级监督的重要内容,是维护法制统一,防止部门利益形成的重要措施。行署对此非常重视,把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和报送备案工作写进了《行署常务会议规则》,凡出台规范性文件,牵头起草部门要先送行署法制办进行审查,没有经过法制办前置审查且出具书面意见的,不上会研究。为确保备案审查制度落实到位,我们进一步理顺了各方面关系,加强了与有关方面的衔接与配合。一是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明确为行署法制办的一项工作职责,确定专人负责,细化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二是明确操作程序,理顺行署法制部门与相关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对规范性文件的启动、调研、草拟、征求意见、公众参与、讨论决定、公布实施、上报备案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相关部门的职责都进行了规范。三是注重对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追踪,对其社会效果及时掌握了解,适时改进。四是突出行署法制办在制发规范性文件中的作用,要求法制办全程参与行署重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各部门自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公布执行前必须经法制办审核把关。同时要求法制办牵头组织对行署及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对废止、失效以及与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相适应的文件及时清理或修改。

区域性、行业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协议

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议(参考文本) 一、为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劳动保障部《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及《广州市工资集体协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精神,结合本区域(行业)的实际情况,经本区域(行业)各企业行政方与工会方代表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二、本协议对各企业和企业内全体职工具有同等约束力,双方必须全面履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协议。 三、本区域(行业)各企业应于每月日前向职工以人民币形式全额发放其工资,如遇到休息日,则提前到最近的工作日发放。企业无法定理由超过约定日未发放工资的,视为拖欠工资(遇不可抗力的情况除外)。如公司拖欠职工工资,除全额支付职工工资外,同时加发相当于职工工资25 %的经济补偿金。 四、在职工正常出勤的情况下,本区域(行业)内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元(岗位(工种)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元)。

五、根据本区域(行业)各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工资指导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标准及年度工资增长幅度,本区域(行业)各企业当本企业净利润增长(减少)%时,本企业内职工工资平均水平与上年相比可增长(减少)%。 六、本区域(行业)各企业的岗位(工种)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不低于元/月,职工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作为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基数。 七、本区域(行业)各企业的岗位(工种)实行计件工资分配形式,企业要加强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的核算管理工作,协议期内计件单价为,计件定额为,同一岗位(工种)%(至少70%)以上的职工可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完成该定额标准。实行计件工资的职工的加班加点工资计发标准 为:。 八、其他内容:如奖金、津贴、补贴的分配办法,假期工资支付标准,工时管理制度及带薪年休假等可根据企业情况选择作为协商内容。 九、本协议有效期内,国家、省、市等有关部门在工资方面的新的规定,且最低工资标准高于本协议标准的,执行新的规定和标准。 十、本协议签订后,遇有不可抗力或企业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双方可协商修改协议,但每年最多只能修改一次。

工资集体协商实施方案

说明: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作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规定,适合企业合理合法实施。 2、制定本方案后,便于统一企业内部各方面的认识,步调一致的开展协商工作。 3、在人员更换的情况下,能够延续开展。 4、在今后开展协商时,可以简化有关程序。 5、在正式方案中,4号楷体字即红色说明的部分不必写进去。 (企业名称)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施方案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企业》、《内蒙古自治区》及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本方案,并经审议通过后实施。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主体是双方协商代表,日常事务性工作由人力资源部和工会具体负责。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为了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企业和工会双方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学习宣传集体协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宣传集体协商的重要意义、目的、方法、程序、,提高经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认知度,形成共识,为开展集体协商奠定思想基础。 二、推选和确认协商代表 (一)协商代表的组成原则: 1、适合:根据协商内容的难易、复杂程度、工作量大小确定协商代表人数,每方至少3人(一般在3-9人之间,具体人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做到能干事、少而精,避免臃肿低效。 2、结构:协商代表人员配备要考虑人员结构的合理配套,一般

包括熟悉生产经营管理、劳动工资、财务、法律人员。同时,必须有生产一线人员,女职工较多的企业还应考虑女职工代表。 3、对等:双方协商代表人数对等。 (若企业已经签订集体合同,则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协商代表可由集体合同协商代表兼任,若协商代表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共同的需要,可适当按程序增加相关人员)。 (二)工资集体协商代表有权代表本方利益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一般应在本企业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 1、职工方协商代表由工会提名,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下同)通过。 2、企业方协商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其指定的其他人员担任。 3、首席协商代表,双方各一名,负责工资集体协商有关工作,轮流主持协商会议,并对协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1)企业方首席协商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书面委托的企业方其他协商代表担任。 (2)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由工会主席或由其书面委托的职工方其他协商代表担任。 4、双方协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工会工作人员不得担任企业方协商代表。在选举、确定协商代表的同时,可以多选1至2人作为候补协商代表。 5、双方代表产生后,向全体职工公告。

武器装备可靠性和维修管理规定

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规定 [1993]计基字第23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提高研制生产武器装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减少维修人力和保障费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武器装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其基本原则和要求也适用于武器装备安全性、保障性等质量特性的管理。 第二章基本政策和原则 第四条可靠性与维修性是构成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并影响其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是重要的战术技术指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武器装备研制行政指挥系统、设计师系统及质量保证组织负责人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第五条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是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必须统一纳入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等计划,与其它各项工作密切协调地进行。 第六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必须贯彻有关法规,实施有关标准,制定和实施可靠性与维修性保证大纲(以下称可靠性与维修性大纲),通过规范化的工程和管理途径,达到预定的目标。 第七条应当对武器装备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保障性等质量特性进行系统综合和同步设计。从武器装备论证开始,就应当进行质量、进度、费用之间的综合权衡,以取得武器装备最佳的效

能和寿命周期费用。 第八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将预防、发现和纠正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及元器件、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缺陷作为重点,采用成熟的设计和行之有效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试验技术,以保证和提高武器装备的固有可靠性与维修性。 第九条必须加强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的监督和控制,按照武器装备研制程序进行可靠性与维修性评审,评审结论是转阶段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必须加强外购器材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按规定要求对供应单位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对外购器材进行严格验收。 第十一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应当遵循不断改进、闭环管理的原则,必须重视和加强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工作。应当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评价和改进设计,实现可靠性与维修性持续增长。 第十二条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等各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大力协同,共同促进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 第十三条论证阶段应当提出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定量、定性要求。 一、使用部门负责组织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指标论证时,应当提出可靠性与维修性定量、定性要求,并纳入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指标》。 二、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指标论证报告应当包括: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依据及科学性、可行性分析;国内外同类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水平分析;武器装备寿命剖面、任务剖面及其它约束条件;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考核方案设想;可靠性与维修性经费需求分析。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荥阳市环境保护局行政规范性文件 备案审查制度 第一条为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层级监督,规范环保行为,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结合本市环保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局价格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报送备案审查工作,适用本制度。 局内部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不适用本制度。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的环保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省、市政府或其法制科所明确的文件。 第四条综合性的环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由局法制科负责起草或组织局相关职能机构起草;单项的环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由局相关职能机构负责起草。 第五条局环保行政规范性文件,除直接由局法制部门起草的以外,其余处室拟定的在送领导审签前,应先送局法制科审核。 第六条本局制定的和以本局为主办单位与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的环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由局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向市政府法制局报送备案。同时,抄报上一级政府环保主管部门。

第七条报送备案或抄报时间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 第八条环保行政规范性文件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 行政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一份; (二) 行政行政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一式五份; (三) 行政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说明一式五份。 第九条报送文件的制定说明由负责起草规范性文件的机构制作,内容应当包括: (一) 制定文件的依据、必要性、制定过程; (二)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 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的依据; (四)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十条局法制工作机构在每年1月31日前应将本局上一年制定的环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目录报送市政府备查。 第十一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荥阳市环境保护局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书【模板】

XX区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书 为保障XX区区域管辖范围内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集体合同规定》、《XX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 工会与辖区企业平等协商,签订本工资协议。 一、协议期限:自年月日起年月日止。 二、本区域内企业建立以定额工价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本区域内职工工资不得低于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标准,结合本地,即不得低于(包括小时工资标准)元/月的标准。 三、本区域内企业遵循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在确定年度工资水平和岗位工资标准时,应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利税指标,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本企业的上一年工资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岗位、技能因素,以及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合理确定企业工资水平和岗位工资差距。 四、根据本区域内实际及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奖金、津(补)贴的发放办法和发放水平由企业考核确定,职工参与民主审定。审定后的奖金、津贴水平总金额和发放时间应当向职工公布。 五、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应根据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本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本

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 六、本区域内企业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企业在支付工资时应向职工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并由职工本人和所在单位签字(盖章)。 七、本区域内企业要加强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的核算管理工作,通过协商合理确定法定工作时间内的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标准。 八、本区域内企业需要安排职工加班加点时,应与职工和工会协商,并按《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计发加班加点工资的基数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确定。 九、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变更或终止工资协议: 1、订立本协议的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工资协议无法履行; 2、本协议所依据的政策法规发生了较大变化; 3、本区域内企业因破产、兼并、解散、分立、歇业、转制、撤消、拍卖而发生重大变动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协议无法履行的; 4、因不可抗力致使协议不能履行的; 5、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变更或者解除的; 6、协议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解除、终止条件出现时即行终止。

工资集体协商主要步骤

工资集体协商主要步骤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主要分为五大步骤,十六个具体规范的工作。 第一步,产生代表: 1、产生协商代表。职工方代表应从企业职工中推选,并经过 职代会讨论通过;企业方代表应从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中推选。 2、确定首席代表。双方代表产生后,应分别推选协商的首席 代表,作为工资集体协商全过程进行沟通、协商、签字等的代表者。 3、聘请代表。企业协商双方根据协商需要,可以聘请协商指 导员进行协商指导,或参与集体协商。 4、培训协商代表。为提高集体协商的质量和实效,对选出的 协商代表要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及协商技能的培训。 第二步,启动要约: 5、在广泛、深入了解职工和企业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协商 要约,双方均可主动提出要约。 6、要约答复。一方在接到要约书后,要认真研究并在限期内 给予是否同意协商的答复意见,如不同意协商要说明其理由。 7、向上级工会报告。双方同意协商后,企业工会要向上级工 会提出集体协商报告书。 第三步,协商准备:

8、搜集各方面意见。 9、准备协商材料。 10、确定协商重点。 11、进行协商沟通。双方应就协商的内容多次进行沟通协调, 以便为正式协商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沟通,起草工资集体协议书。 第四步,正式协商: 12、履行集体协商程序。职工方与企业方应对工资集体协商协 议书草案进行正式协商,达成一致;如发生分歧不能解决时申请协调,以利早日达成共识。 第五步,审议审查: 13、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一致的工资集体协议草案,要及时提 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14、双方首席代表在工资集体合同上签字。 15、备案。经过签字的工资集体合同应在10内由用人单位一 方将合同文本一式三份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查备案。劳动部门在收到文本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工资集体合同(协议)即正式生效。 16、企业协商双方代表应于5日内将生效的工资集体合同及时 向本方全体人员公布。

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

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 篇一: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格式 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格式 规范性文件制定说明格式 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登记表 注:本表适用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报送备案登记 8 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审查表 注:本表适用于备案审查机关登记下级政府或所属部门报备规范性文件及审查情况 9 附件5:年度规范性文件目录备案格式 ××乡(镇)或者××局(办、委) ××××年度规范性文件目录 篇二: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汇报 贵州省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在全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

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监督和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重要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手段。XX 年《贵州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实施以来,我区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工作力度,凡规范性文件均按照规定及时向省政府报送备案,对下级行政机关认真履行审查监督职责,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有效地保证了法律法规在我区的正确贯彻执行,维护了法制统一。 一、主要做法和体会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是关键。我区注重从制度机制建设入手,积极探索备案审查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备案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了行政层级监督职能。XX年制定了《毕节地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行署规范性文件制定规程》、《规范性文件备案格式》等文件,对规范性文件的规划、调研、起草、社会参与、论证、审查、备案等每个环节都作了明确规定,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日益制度

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

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大纲、工作计划编制的相关要求。 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准则、原则与方法的相关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JB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GJB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B/T7826-20012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3.1 可靠性 可靠性(Reliability)指产品(包括零件和元器件、整机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主要反映产品或设备的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部件(Part)、元件(Component)、产品(Product)或系统(System)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又称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指可修复产品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3.2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Reliability Design),即根据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确定产品零部件以及整机的结构方案和有关参数的过程。设计水平是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 可靠性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消除产品的潜在缺陷和薄弱环节,防止故障发生,以确保满足规定的固有可靠性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活动。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产品固有可靠性要求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来实现的。 4. 可靠性设计大纲 为了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文件,包括可靠性设计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要求按进度实施的工作项目、工作程序和需要的资源等。

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

(2003~2020) 宝山区人民政府 二00四年三月 概述 1.概况 宝山区地处上海市域北部,由陆地和岛屿两部分组成。陆域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闸北、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交界,西北隅与江苏太仓为邻,横 贯中部的环北大道(外环线)将其分成南北两部分;长兴、横沙两岛自西至东,横卧 于长江口南支水道。全境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23公里,区域总面积425平方 公里。 区境陆地部分为河口滨海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缓坡状倾斜;两岛为河口沙 岛,地势北高南低。全境滨江临海,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有江海岸线约128公里, 其中沿长江海塘29公里,两岛岸线92公里,黄浦江岸线7公里。 全区辖吴淞镇、海滨新村、泗塘新村、友谊路、通河新村等5个街道,月浦、罗店、 大场、杨行、罗泾、顾村、高境、庙行、淞南等9个镇,以及长兴、横沙2个乡和前 卫实业总公司。 区域发展战略分析 历史上宝山一直作为上海郊区大型工业区及其配套生活区的定位而发展,198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宝山与闵行、嘉定等一起作为上海郊区7个卫星城之一,以发展钢铁工业为主;1999年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宝山定位为中心城外围11个新城之一,将其外环线以内区域划为中心城的组成部分。 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重心由中心城向郊区转移。郊区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新城、城镇、六大产业基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并通过郊区乡镇合并和“三集中”等一系列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了郊区发展。 宝山作为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沿江城市发展带上的“桥头堡”,经过“十五”期间的各项建设,特别是通过区域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浦江开发的北延伸、西城区和罗店中心镇开发建设、市区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精品钢和造船两大产业基地启动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推进与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下一步重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已经较为突出。而分配问题,又是这一矛盾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按照省、市总工会有关工作部署,遵循“企业协商谈增长,行业协商谈标准,区域协商谈底线”的协商模式,积极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我县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基本情况 陶瓷工业园区、杂粮工业园区和农业生态科技园区是我县的三大工业园区,园区非公企业具有规模较大、行业相同、职工众多、工会工作基础较好等特点,为此,我们选择在工业园区开展全县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试点工作,在保证园区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100%的基础上,首先在拥有20家生产企业,3000多名职工的县陶瓷工业园区抓了试点。经过平等协商,制定出台了《陶瓷行业专项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详细规定了行业工资分配制度、行业工资分配标准、工资增长幅度、工资发放时间等14大类的约定事项和27个工种的最

低工资标准。陶瓷园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后,我们及时在杂粮工业园区和农业生态科技园区推广了陶瓷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在园区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园区企业全部签订了行业工资集体合同。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依法签订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三个产业园区的广大职工收入合理增加,劳动关系稳定和谐,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双赢”。目前,三个园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从开展集体协商前的6700元增加到现在的15700元,最低工资从协商前的480元增加到现在的630元。 二、在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中的主要做法 (一)以行政力量为推手,借势借力,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打开局面。在工业园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我们积极与园区党政领导进行沟通协调,形成了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为做好园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在县陶瓷工业园区,我们通过联系园区党委和行政部门,向其阐明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得到了陶瓷工业园区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造就了“行政和工会共同运作、职工参与”的工资协商工作格局。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平稳运行。县总工会坚持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摆在全会重点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专门成立了由分管产业工会副主席为组长,工会产业工委、调研督查

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技巧知识讲解

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技巧 篇一:企业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策略和技巧 企业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策略和技巧 熟练运用工资集体协商的策略和技巧是成功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关键,因此,工资集体协商的策略和技巧是各级工资协商指导员、工会干部,尤其是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具体操作的企业工会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一、首次工资集体协商时机的选择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必须把握好第一次谈判的时机。选择最佳时机向资方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是成功开展首次工资集体协商的关键所在。 二、工资协商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舆论宣传。兼顾双方利益的

宣传为工资集体协商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推选协商代表,组织好协商班子。 3、做好资料搜集工作。资料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协商谈判工作成功与否。资料搜集要有针对性,越详细越好。 外部资料主要包括:①当地工资指导线;②当地市场劳动力指导价位;③当地城镇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④国内同一投资主体的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⑤本地区或其他地区同行业企业工资水平及工资集体协商的有关情况;⑥本市国有、集体、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中相同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和增比例等。 内部资料主要包括:①产品品种和年生产总值;②年销售总额;③年度总成本及制造费用;④中方职工工资总额及人均工资水平;⑤中方职工平均人数; ⑥中方职工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务结构;⑦当年新聘用职工、临时工、借

调人员、退休反聘人员的比例及其工资总额;⑧职工加班工资总额和病、事、产、探亲假的扣减工资额;⑨出口产品比例汇兑损益;⑩利税总额及其增长情况等。 资料搜集完毕,注意做好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工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做一些图表和计算,以保证协商资料准确无误。 4、了解职工对工资调整的要求。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代表职工而不是代替职工同经营者进行协商,因此,必须了解职工的意愿和要求。工会可通过召开座谈会、单独交谈等方式了解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同时,也要向职工介绍有关政策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使职工对工资调整的要求趋向合理。 5、拟定工资集体协商方案。根据搜集的资料和职工的要求,拟订出工资集体协商方案,包括对企业行政的反应作出预测,并拟订应对措施等。 在拟订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计划或方

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发的《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特制定《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光伏电站。 第二条公司分管生产副总负责各风场电力可靠性的监督管理;生产技术部负责各风场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各风场负责开展本风场的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分管生产副总可靠性管理的主要职责为: (一)贯彻执行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制定本企业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二)建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明确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责任部门,设置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岗位; (三)建立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统计、审核、分析、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保证电力可靠性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四)编制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评价分析电力设备、设施及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状况,制定提高电力可靠性水平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结合,全面提高电力可靠性信息的应用水平; (六)定期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自查; (七)开展电力可靠性技术与管理项目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条生产技术部的主要职责为: (一)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和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二)监督各光伏电站认真做好可靠性管理的数据统计和填报工作,审核各风场数据的填报情况; (三)及时对风场的可靠性管理数据进行审核并上报至公司; (四)组织各光伏电站定期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自查;(五)监督各光伏电站认真落实提高电力可靠性水平的具体措施。 第五条光伏电站的主要职责为: (一)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和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二)组织现场人员认真开展可靠性管理的数据统计和填报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三)定期开展本风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自查; (四)认真落实生产技术部下发的提高电力可靠性水平的具体措施。第六条开展电力可靠性统计评价工作执行国家统一的标准,并使用与之相配套的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代码。 (一)电力可靠性统计评价工作应当执行的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1.《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793-2001,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2.《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837-2003,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