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鸟类环志技术规程

鸟类环志技术规程

鸟类环志技术规程

(试行)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

2002年2月25日

编写说明

为统一全国鸟类环志工作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在总结我国十多年环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并参考了英国B.T.O.的《The Ringer's Manual》、美国和加拿大共同编著的《North American Bird Banding》、日本的《鸟类标识手册》以及澳大利亚的《The Australian Bird Bander's Manual》等文献材料,编写了《鸟类环志技术规程(试行)》。希望环志人员在使用本技术规程过程中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反馈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鸟类环志技术规程(试行)

第一章环志鸟的捕捉、保存和运送┄┄┄┄┄┄┄┄┄┄ 1 1.1 粘网┅┅┅┅┅┅┅┅┅┅┅┅┅┅┅┅┅┅┅┅┅┅┅┅┅┅ 1 1.2 其他捕捉方法┅┅┅┅┅┅┅┅┅┅┅┅┅┅┅┅┅┅┅┅┅┅8 1.3 持握环志鸟的方法┅┅┅┅┅┅┅┅┅┅┅┅┅┅┅┅┅┅┅┅15 1.4 盛放捕获鸟的器具┅┅┅┅┅┅┅┅┅┅┅┅┅┅┅┅┅┅┅┅14 1.5 运送鸟类┅┅┅┅┅┅┅┅┅┅┅┅┅┅┅┅┅┅┅┅┅┅┅┅17 第二章环志┅┅┅┅┅┅┅┅┅┅┅┅┅┅┅┅┅┅┅┅┅┅┅18 2.1 选择合适的鸟环┅┅┅┅┅┅┅┅┅┅┅┅┅┅┅┅┅┅┅┅┅18 2.2 环志专用钳┅┅┅┅┅┅┅┅┅┅┅┅┅┅┅┅┅┅┅┅┅┅┅18 2.3 基本程序┅┅┅┅┅┅┅┅┅┅┅┅┅┅┅┅┅┅┅┅┅┅┅┅18 2.4 闭合鸟环的方法┅┅┅┅┅┅┅┅┅┅┅┅┅┅┅┅┅┅┅┅┅20 2.5 卸除鸟环┅┅┅┅┅┅┅┅┅┅┅┅┅┅┅┅┅┅┅┅┅┅┅┅20 2.6 更换破损的鸟环┅┅┅┅┅┅┅┅┅┅┅┅┅┅┅┅┅┅┅┅┅21 2.7 环志幼鸟┅┅┅┅┅┅┅┅┅┅┅┅┅┅┅┅┅┅┅┅┅┅┅┅21 2.8 鸟在环志操作过程中的反应及处理对策┅┅┅┅┅┅┅┅┅┅┅23 2.9 释放鸟类┅┅┅┅┅┅┅┅┅┅┅┅┅┅┅┅┅┅┅┅┅┅┅┅23 2.10处理患病及受伤的鸟┅┅┅┅┅┅┅┅┅┅┅┅┅┅┅┅┅┅24 第三章环志表格的填写和呈报┅┅┅┅┅┅┅┅┅┅┅┅┅25 3.1 总则┅┅┅┅┅┅┅┅┅┅┅┅┅┅┅┅┅┅┅┅┅┅┅┅┅┅25 3.2 规定表格的填写和呈报┅┅┅┅┅┅┅┅┅┅┅┅┅┅┅┅┅┅25 3.3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建议使用(荐用)的表格┅┅┅┅┅┅┅┅┅27 第四章鸟体测量┅┅┅┅┅┅┅┅┅┅┅┅┅┅┅┅┅┅┅┅29 4.1 翅长┅┅┅┅┅┅┅┅┅┅┅┅┅┅┅┅┅┅┅┅┅┅┅┅┅┅29 4.2 喙长和全头长┅┅┅┅┅┅┅┅┅┅┅┅┅┅┅┅┅┅┅┅┅┅30 4.3 跗蹠┅┅┅┅┅┅┅┅┅┅┅┅┅┅┅┅┅┅┅┅┅┅┅┅┅┅31 4.4 尾长┅┅┅┅┅┅┅┅┅┅┅┅┅┅┅┅┅┅┅┅┅┅┅┅┅┅31 4.5 体长┅┅┅┅┅┅┅┅┅┅┅┅┅┅┅┅┅┅┅┅┅┅┅┅┅┅32 4.6 体重┅┅┅┅┅┅┅┅┅┅┅┅┅┅┅┅┅┅┅┅┅┅┅┅┅┅32 4.7 其他度量┅┅┅┅┅┅┅┅┅┅┅┅┅┅┅┅┅┅┅┅┅┅┅┅32 第五章性别鉴定┅┅┅┅┅┅┅┅┅┅┅┅┅┅┅┅┅┅┅┅35 5.1 羽色┅┅┅┅┅┅┅┅┅┅┅┅┅┅┅┅┅┅┅┅┅┅┅┅┅┅35 5.2 孵卵斑┅┅┅┅┅┅┅┅┅┅┅┅┅┅┅┅┅┅┅┅┅┅┅┅┅35 5.3 泄殖腔外形┅┅┅┅┅┅┅┅┅┅┅┅┅┅┅┅┅┅┅┅┅┅┅35 5.4 泄殖腔外翻┅┅┅┅┅┅┅┅┅┅┅┅┅┅┅┅┅┅┅┅┅┅┅36 5.5 个体大小┅┅┅┅┅┅┅┅┅┅┅┅┅┅┅┅┅┅┅┅┅┅┅┅36 第六章年龄鉴定┅┅┅┅┅┅┅┅┅┅┅┅┅┅┅┅┅┅┅┅38 6.1 年龄代码┅┅┅┅┅┅┅┅┅┅┅┅┅┅┅┅┅┅┅┅┅┅┅┅38 6.2 年龄鉴定依据┅┅┅┅┅┅┅┅┅┅┅┅┅┅┅┅┅┅┅┅┅┅38

鸟类环志技术规程(试行)

第一章环志鸟的捕捉、保存和运送

1.1粘网

粘网(又称雾网或张网)是目前世界各国最为普遍接受和使用的环志捕鸟工具(图1)。

图1 使用中的粘网

我国目前使用的多为选用晴纶纱、手工双结编制的网片。合成纤维网的优点是线径细小,网的可见度低,并且不怕潮湿。可针对各种鸟类的生态学特性,改进和制作捕捉各种鸟类的网具。具体可参见粘网编号及适用鸟种(表1-1)。

表1-1 粘网编号及适用鸟种

1.1.1粘网的使用

除了选择适当的网目和网的颜色之外,在野外架网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地形、地势的选择。架网前,要观察好鸟类经常活动或来回飞翔的地点和途径,如水边、农作物和树林,灌丛的中间地带等。

(2)架网时间的选择。考虑到捕鸟效率,除了选择有利的地形外,还应考虑架网的时间,一般在清晨和傍晚鸟类活动高峰期内上网率较高。

(3)网面的朝向。在有风的天气里,应考虑网面的朝向问题。一般来说应迎风架网,使网面正对着风的来向。否则粘网会被风吹向一端,使鸟在触网时,失去了网的柔软性,使网不能成兜,降低了捕获率。如果风力超过四级,绝对不能使用粘网。

(4)架设粘网的数量。环志员要确保自己不致因架网过量,而没有时间处理所捕到的鸟。在一个新的地点架网捕鸟时,应先少量架网试验,待熟悉情况后再决定架网数量的增减。一次架设的鸟网之间如果相距较远,应考虑到来回巡视的时间。距离较远,架网数量要减少。因此,架网数量应考虑捕获数量、巡视时间、环志所需时间等诸多因素,切不可让鸟被捕获后长时间羁留在网内。

1.1.2特殊情况下的网捕

(1)栖息地网捕

在鸟类栖息地内网捕,通常是鸟类离开或回到栖息地的清晨和傍晚时进行;在这样的时间捕捉鸟类,光线通常很昏暗。因此,架网之前应对栖息地进行观察,了解地形以及鸟类活动的时间。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网捕前,应先观察和了解鸟出入的方向、数量等因素;

—配置适当的光源,由于头灯不用手持,是许多人首选的光源;

—网杆拉线要牢固,网弦要绷紧,不然的话一大群鸟的突然撞入可能会把网推翻,其后果不堪设想;

—要注意天气的变化,若大群鸟撞到网上,甚至又突发暴雨,对网中的鸟是十分危险的;

—根据推测的最大网捕量,准备足够的鸟袋或安置鸟的容器。

(2)鸻鹬类的网捕

利用粘网捕捉鸻鹬类一般在早晨或夜晚的时间在其栖息的生境内进行,所以也是栖息地网捕的一种,因此上一节所列的注意事项都应遵守。

在网捕鸻鹬类时还应注意下列事项:

—由于粘网可能设置在泥滩或水面上,网最下层必须跟水面或泥面保持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应把可能出现的浪击和涨潮也计算在内。考虑到捕获量高时特别是大型的鸻鹬类进网时,网的中央会下坠一米或更多,所以空网的最低层网弦要高出水面或泥面1m以上。必要时,在每面网的中央下方加一个M字样铁架用以支撑网的低层,以减少可能的下坠。

—由于鸻鹬类个体较大,飞行速度较快,所以支撑鸟网的网杆和网弦要有足够的强度。

(3)在芦苇丛进行网捕

很多鸟在芦苇丛栖息,如家燕、鹡鸰类、鹀类、苇莺类等,要捕捉这些鸟类,可能要在苇丛中开辟道路和网场。

此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因为有些种类在芦苇丛中繁殖,所以网场应在四月之前开辟,并且保持整个夏季的通畅;

—如果苇丛有水域,且有水禽类栖息,此时网场最好转变方向,以免影响水禽类的活动;

—若通道地质松软,应放置一层树叶或苇杆,或盖一木板,以免人员深陷;

—网场两侧的“苇墙”应作倾斜状修剪,以免苇丛缠住网;

—不能在苇丛内驱赶鸟入网,以免对苇丛生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但如果网场边还有水沟或堤岸,可以沿岸或水沟驱鸟入网;

—开辟网场和通道时,应注意是否有珍贵保护的植物。

(4)拂网

一般粘网的使用都是静态的,等待鸟“自投罗网”。而拂网正好相反,由环志员灵活把持粘网,挥动鸟网以拦截飞过的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捕捉燕子、雨燕以及其它飞翔能力很强的鸟类。捕捉时最好由三人合作完成,由两人持杆舞动,一人解取上网的鸟。也可以由一人操作,但其中一根网杆必须牢固而直立地固定在地面上,另一根网杆由环志员把持,拉紧鸟网,并挥舞拦截飞鸟。

需注意下列两点:

—网一定要扎牢,网弦环要在网杆上绕成双环,以防滑脱;

—当捕到飞鸟时,网弦要绷紧,不然会使鸟纠缠得更深。

(5)繁殖季节网捕

处于繁殖期的鸟类较为脆弱,所以捕捉繁殖期的鸟类进行环志必须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必须经常定时巡视网场;

—对腹部较涨可能已怀卵的雌鸟,要小心而迅速地处理;

—若捕到离巢不久的幼鸟,(鉴别特征是翅膀和尾短、喙短、喙裂缘黄嫩等)应优先处理,并送回捕获地点释放;

—一般来说,不应故意在鸟巢附近架设粘网或试图拦截回巢孵卵或育雏的成鸟;但对一些营群巢的鸟类,如崖沙燕,可以在巢附近进行网捕而对繁殖无影响;

—如果一天内屡次在同一网中捕捉到同一只成鸟,且表现得焦躁不安,那么鸟网可能离巢太近,此时应把网移开。

(6)恶劣气候下的网捕

a 雨

在大雨中绝不应使用粘网捕鸟。一方面由于悬于网线上的水点使网显露且变重,另一方面捕到的鸟全身湿透,使鸟很容易着凉而患病乃至死亡。

在微雨或烟雨中,若继续网捕,必须一直观察或频频巡视鸟网,有鸟上网必须马上解下,并要保持双手的干燥。

在潮湿天气捕鸟,唯一要考虑的是在鸟解下后,羽毛能否仍然保持干燥和良好的状态。

b 强风

若风力超过四级,原则上不宜架网捕鸟。但若能找到避风的地点,可以考虑进行捕鸟。

假如必须在强风中工作,要把网的底层叠起,使鸟网不被旁边的灌丛挂住。

c 高温

如果气温很高,而且陷在网中的鸟又受到阳光直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频繁巡视网场,巡网间隔时间可以在一刻钟左右。

d 寒冷

在寒冷的季节用粘网捕鸟,会破坏鸟的羽毛保温层,而且冬季白昼时间短,网捕可能会减少鸟取食的机会,所以同样必须经常巡视网场,迅速处理上网的鸟。

(7)鸟鸣录音招引网捕

以播放鸟鸣声辅助网捕在欧洲已广泛使用,效果很好。

在使用时请注意以下问题:

—初次尝试以鸟鸣声招引鸟类时,你可能什么都抓不到,也可能上网的鸟多得让你无法处理;

—如果有大群的鸟上网,应先关掉录音机,避免在处理完这一批之前又招引到另一批;

—在栖息地内以录音招引鸟类,不宜架设太多的鸟网;

—一般来说,在繁殖期不应使用鸣声招引。

1.1.3解网技术

解网技术是指从粘网上安全、迅速地取出上网的鸟的过程和技巧。以往的经验显示,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为解网的能手。一方面除了具备良好的视力和稳定而触觉敏锐的手指外,还需具备耐性和平静的性情。容易激动和慌张的人,不适于操作粘网。

对于上网的每一只鸟都会是一个特殊的难题,仅仅接受理论的学习不能取代实践。必须观察很有经验的解网能手的示范并在其指导下重复练习,才能掌握安全解网的要诀。

以下是解网时通常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1)解网的顺序其实就是把鸟上网的过程反转过来。比如,鸟缠在两重网中时,应先解开外面的一层;当鸟在网兜内转了几圈的话,应小心把它转回;最后把鸟取出的网面,就是鸟飞进的网面。

(2)若网中的鸟可以用正

常的解网抓握法抓住的话(图2),

可以避免鸟缠得更深。这个方法

一般来说不用费神去解缠在脚上

的网线,当鸟的头部和身体解出

后,可很容易拉开缠在脚上的网

线。

图2 常规解网抓握方法一

(3)如果要解开紧握在鸟足趾内的网线,可以让鸟的脚伸直,紧握的足趾就会自然松开。操作时只需把鸟转过身子,轻吹其腹部就会促使它松开。

(4)如果鸟足趾被网线紧紧缠住,此时可以用中指和拇指轻轻而牢固的捏住跗蹠近趾的部位,再以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轻轻且反复地搓动网线(图3),这样跗蹠近趾的部位,再以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轻轻且反复地搓动网线,这样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解脱缠绕在鸟脚上的网线。当网线与鸟环缠绕在一起时,可用一根安全别针作为辅助工具挑开网线(环志员利用一根7-10厘米长的竹针也可帮助解网)。

鸮形目以及椋鸟等,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

才能把网线解开。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须

把网线剪断。

(6)当鸟双翅都被缠住时,可以先抓

住初级飞羽的基部,另一只手把缠在翅上的

网线解脱,同时也把缠在基部的网线解开,

接着以环志抓握法抓住鸟体,最后将另一侧

翅膀也解出。在解脱腕关节部位时要分外小

心,尽可能把网线由羽毛基部拉向端部;如

图3 解脱缠在鸟足趾上的网线

果网线紧绷关节部位,解脱有可能对翅膀造

成伤害时,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剪断网线。

(7)如果鸟仰躺在网内,且其足趾又紧抓缠住身体的网线,在这种情况下,

以先解脱鸟腿脚部的网线为好(图4)。用手指握住鸟的跗蹠,用捻动的方法把趾

上的网线脱开。每当解脱一条腿,且腿与腹部间再没有网线时,可轻轻地从身体

后部抓住鸟腿,避免鸟再次抓住网线。当腿部网线全部解脱后,下一步便是用拇

指和食指抓住鸟的胫跗关节(不可抓跗蹠,因为很多鸟的跗蹠很脆弱),小心把

鸟拉离网线。若解开的是较小型的鸟,安全的作法是以拇指和中指抓住胫跗关节,

将食指夹在两腿中间。拉离网兜的鸟有时在头或翅膀还缠有网线,此时最好让鸟

自行挣脱为好。在鸟挣脱网线时,另一只手要迅速以环志抓握法把鸟握住。

(8)有时候网中的鸟明显缠得不深,但又看不出腿或翅膀缠住了网线,在这

种情况下可用双手轻轻地拉开鸟体周围的网线,这样有助于看出缠住的部位。

(9)即使技术最为高明的解网能手,有时也会遇到难以解开的情况,在这种

情况下应毫不犹豫地剪断网线。长时间无法解脱,很难避免对鸟体造成伤害。

图4 常规解网抓握方法二

1.1.4解网时配备的器材

(1)小剪刀

为了避免解网时间过久,有时网线会绕到鸟舌的分叉之后等情况,需要剪断

一两根网线,主要目的是为了尽量避免对鸟造成伤害。

(2)拉网竿

当上网的鸟位于较高的位置时,可用尖端带钩的拉网竿拉下顶层的网弦,这样可减轻解鸟时网线的张力。

(3)手电筒或头灯

如果捕鸟工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必须携带照明用具。

(4)鸟袋或鸟箱

捕鸟环志者必须有足够的鸟袋或放置鸟类的容器,以暂时存放从网上解下来的鸟。

1.1.5巡视网场

鸟困在网中时间越久就会缠得越深,对鸟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定时巡视网场,及时解下上网的鸟非常重要。

(1)若架设鸟网是随机性的,就是说,什么样的鸟都抓,环志者必须频繁地巡视网场。当鸟网的捕获率极高时,环志员最好能处在一个随时可观察到网场的位置。

(2)若架设鸟网的位置是在某段特定时间内才会抓到鸟,比如在鸟飞离或飞回栖息地的位置,巡视就不用过于频繁,只要到特定的时刻才需提高注意;不过也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巡视,确保上网的鸟不会在网上滞留时间过长。

(3)如果需要在夜晚进行架网捕鸟,也必须象白天一样定时巡视网场。

(4)由于在网中的鸟对敌害毫无逃避能力,在鹰、猫、鼬、蛇等肉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架网捕鸟,需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和定时巡视网场。

(5)在正常情况下,环志员应遵守半小时巡视一次网场的原则。在繁殖季节或天气恶劣时,巡视就应更频繁,巡视时间间隔应减至二十分钟。

1.1.6收网

除因捕鸟太多而暂时需把鸟网叠起外,每天环志工作结束后均需将鸟网收起,收网必须遵守下列守则:

(1)除非环志员确信鸟网不会被偷窃或干扰,否则不应把鸟网遗于网场不顾。

(2)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不能超过一天不巡视鸟网已卷起的网场。

(3)正确的收网方式是把网弦紧靠在一起,网身卷紧。若鸟网放在网场中一段较长的时间,应每隔两米用绳系住。

1.2其他捕捉方法

除了粘网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网捕、下圈套或设陷阱的捕鸟方法。民间

有些捕鸟方法虽然也能捕捉到鸟,但会对鸟造成伤害,这类方法是不能用于环志捕鸟的;当然有些方法是可以进行改造的。根据捕捉机制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捕捉和自动捕捉两大类。

1.2.1直接捕捉

直接捕捉是指鸟进入捕获范围时,由环志员直接操纵捕捉机关来完成捕捉的过程。这样的捕捉方法包括了从小孩用来捕捉麻雀的绳拉筛子到大型的弹性拍网等,以下仅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扣网

环志员可根据捕捉地点的情况和所捕捉的鸟的种类,制造不同大小、不同式样的扣网,图5是两种不同的设计方式。

这类捕捉方法的机理是由人拉动支撑网笼的机关(撑起网笼的木杆),使进入网笼的鸟被关在网笼内而被捕捉。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①必须确认所有的鸟都进入捕捉范围内后才能拉动引绳。

②若环志员暂时离开,应把陷阱稳妥地保持鸟能逃逸的状态,因为强风或大型鸟类便足以推倒网笼,使围在笼中的鸟面对恶劣天气及捕食动物的威胁。

③该方法适于捕捉在地上觅食的鸟类。在网笼内投食饵招引,捕捉效果更佳。

图5 几种扣网的设计方式

(2)拍网或翻网

实践中使用的有单拍网和双拍网两种,见图6。

每面拍网通常是2×5m的规格,常采用防水的尼龙线织成,网目大小随捕捉对象而定,捕捉大型鸟,如雁鸭类,以大网目的网为好。木杆选用直径2cm的木棍,拉动时不能有弹性。拉绳可用铝芯的电话线,轻而无弹性,拉动传力效果好,民

间用的竹绳也有同样的效果。

图6 单拍网和双拍网

拍网能捕捉集群取食或栖息的鸟类,如:雁鸭类、鸻鹬类、鸥类等。所需器材简单,易于携带运输、设置方便,在野外不到5分钟即可完成一面拍网的设置工作。

在有风的时候,把网设在背风的位置效果更好(指单拍网),这不单加快了翻网的速度,也由于鸟类常逆风起飞,正好迎上覆盖的网。

双拍网比两个单拍网捕捉效果要好,因为双拍网能将远离一侧拍网的鸟也及时网住。但在实际操作时,要注意调好拉绳的位置和方向,以使两个拍网能同时迅速地拍合。

(3)抛射网

抛射网是利用小型火箭筒

牵拉大型网以捕捉动物的新型

猎捕工具。不仅可以捕捉鸟类,

也可以捕捉大型的兽类,有很高

的野外实用价值。根据捕捉对象

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网目大小的

网面。抛射网使用时不受季节和

地区的限制,在灌丛、沼泽、浅

水域中均可使用。

抛射网由网具、小型火箭

筒、发射架、火药包、起爆装置

和引爆器等部分组成(图7)。 抛射网在捕捉雁鸭类、鸻鹬类、鹤类等鸟类时效果显著,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澳大利亚每年利用抛射网捕捉环志成千上万只的鸻鹬类。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也用以捕捉鸻鹬类和鹤类。国内哈尔滨猎具厂已生产出同类产品,希望发射前 发射后 火箭牵拉网 小型火箭筒 1.主导线 2.引暴器 3. 小型火箭筒 1.连接链 2.尾杆 4.网具 5.发射架子 3. 筒盖 4.筒体 图7 抛射网

今后能广泛用于我国的鸟类环志事业。

(4)环套

此方法用于捕捉夜间栖息在树上的猛禽。用

12号或14号铁(钢)丝做成一个“葫芦”状环,

大环的直径为20cm ,小环的直径3cm ,环口处

2cm ,将环固定在3m 的长杆上(图8)。

在夜间使用时,用手电等照明工具发现在树

上栖息的猛禽后,把大环套在颈部,不能碰到羽

毛使它受到惊动,猛地下拉,使颈部套入小环,

因环口比较窄,猛禽不易飞脱。

(5)围网

网的结构:由4片网5根杆支起围成方形,留一“门”,状似“城堡”,故又称城网(图9)。网杆190cm ,用直径1.5cm 铁杆或木杆制成,下端为尖形,用以插入地下。每片网高170cm ,宽160cm ,网目15cm ,两杆之间支一片网,顺着网杆有一条网弦,网两侧的网目用4—5个铁环串在网弦上,网的四角各系有一铅坠,网杆上端系有一个竹夹,网拉起后,用竹夹夹住,4片网依次连接。

网的中间放一只山斑鸠或家鸽作

为诱饵,用绳缚住,但鸟的翅膀能够

扑动,绳连接在耙子竖棍的顶端。耙

子为“T”形,竖棍120cm, 横棍

50cm ,横棍的两端系有铁钎并固定在

地面上,竖棍的中间系有一绳,绳端有

铁钎固定在地面上,绳的长度以不使

耙子翻过来为原则,竖棍的中上部系

有纤绳,拉动纤绳竖棍立起,使诱饵。 离地扑动 图9 围网

布置和使用:选择树木稀少,视野开阔的地方设网。把网杆插入地面,拉好网,门的宽度为150cm,耙子固定在网的中央,系上诱饵和纤绳,纤绳通过门拉出网外,长约30m ,掌握在捕鸟者手中,捕鸟者要躲在隐蔽处。

见有猛禽在上空盘旋时,拉动纤绳,使耙子立起,迫使诱饵扇动翅膀,以引起猛禽的注意。猛禽见有食物,会从高空中急速冲下来抓吃诱饵而撞到网上。

这种网适合捕捉那些以鸟类为食的隼形目鸟类。

1.2.2 自动捕捉 150-200 图8 环套

这类捕捉方法的机理是指由进入陷阱的鸟类本身来激活捕捉的开关或鸟一旦进入就不易找到逃逸的出口。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踏笼

这种陷阱对捕捉地栖鸟类,如鸫属、鹡鸰属、鹟属以至卽属的鸟类都很有效(图10)。陷阱的机制是当鸟跳上笼内的横木时,鸟体压下横木而松开了顶住笼闸的L形金属棒,笼闸随之落下而捕捉了进入笼内的鸟。捕捉时需在笼内放置饵料招引鸟类。

这种陷阱可单个设计,也可多个并排连在一起。

图11 拍笼

图10 踏笼

(2)拍笼

这种陷阱可单室设计或多室设计(图11)。大小设计随捕捉的鸟种而定。一般来说一室长宽高各为30cm便足够了。陷阱设计机制是当鸟飞下取饵,踩上笼内横枝时,以鸟自身的重量即可启动机关。可用一条向内拉的橡皮筋(图12)或一根向下压的弹性金属条作动力。

若以种子作诱饵,这种陷阱可捕捉雀科和山雀科的鸟类;如果以桔子等水果作饵,可捕捉到绣眼一类的鸟。这种陷阱可放在地上或悬挂在树上。

这种陷阱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捕捉对象,可设计成大小不一的各种类型。图13—18显示了常见的几种漏斗形陷阱。

(3)漏斗形陷阱

图13是诱捕地栖鸟类的陷阱,笼内应投饵。

图12 拍笼的设计

鸽类和鸥类等。陷阱应至少4

进,进口为1.2×1.2m,底部

为0.6×0.6m,离地0.3m,

漏斗架和陷阱角柱应突出陷

阱顶部0.4—0.5m, 供接近

的鸟攀附,陷阱内离地1.2m

设一横杆,供先进入的鸟停

栖,以便后接近的鸟看到陷

阱内有同类。

图14 漏斗型陷阱-捕捉鸻鹬类

图15 漏斗型陷阱-捕捉鸻鹬类图16 漏斗型陷阱-捕捉鸦类、鸽类和鸥类

图17、18的设计主要用以捕捉鸭类。图16的设计样式可悬浮在水面上,以绳索在岸边固定住,笼外和笼内撒以种籽或麦粒作诱饵。图17是大型的捕捉陷阱,长宽可达3m或4m,高1m左右,设单个或3个漏斗孔;若水位恒定,鸭笼不须搬动地方,笼的闸柱和漏斗支撑棒可插入泥中。若须经常搬动,应设计较为结实的底架,并在笼底设网布,以防野鸭从笼底钻出。漏斗外口0.6—0.9m宽高,内口0.08—0.1m 宽高。若放在水中,漏斗顶部应离水面0.15—0.2m, 饵料是种子或谷粒,笼内干地和水面都应撒放饵料,在笼外也撒一些以招引鸭子。

图17 漏斗型陷阱-捕捉鸭类图18 漏斗型陷阱-捕捉鸭类

(4)德式捕笼

这种捕捉方法在欧洲使用较为广泛。由于这种陷阱巨大且建筑投资较高,一般只在位置较好的环志站,如半岛和小岛上才设置。这种陷阱实质上是个大的漏斗形陷阱,进口设计有3m高5m宽,逐渐缩小收至一个小笼,捕到的鸟从最末端的装鸟箱内取出。该陷阱的结构如图19所示。

当鸟飞进后,环志员渐渐走近漏斗口,把鸟赶到笼中,再关上门以防逃脱,随后逐渐把鸟赶进装鸟箱内。

当陷阱以铁丝网覆盖时,要确保铁丝末端不向着网内,以防止鸟触撞而受到伤害。

图19 德式捕笼

(5)吊网(又称丢荡网、挂网)

由于猛禽在林中活动时,多喜欢落在平直的树枝上休息。吊网的原理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当猛禽把网棍当作树枝停落其上或晃动再起飞时,触动网使网片落下,将其捕获,或在林中串飞时直接触网。

网的结构:网目8cm,网高50cm,四边的网弦略粗于网片用线,下边的网弦串在下层的网目中,固定在直径3.5cm的棍上,两边的网弦串在两侧的网目中,上边两角的网目连有一个直径1cm的铁环,一同串在两边的网弦中,网拉起后,在铁环下方的网弦上插入一根软硬适中的羽毛,阻止网的下落(图20)。

把网放置在猛禽经常活动

间,使网棍尽量放平。在一片树

林中可放置几十块,甚至数百

块。

利用吊网可以捕捉除雕类

等大型猛禽之外的各种猛禽,尤

其适合捕捉鸮类、小型鹰类和隼

类。

捕到鸟后,要及时取下,

把网重新拉起,避免鸟在网中时

图20 吊网间过长而死亡。

(6)沟捕

沟捕是古老而有趣的捕捉猛禽的方法。选猛禽路过而且视野较为开阔的地方,挖一条长5—6m、深0.6—0.7m、宽0.25m的沟。把几只剪去初级飞羽的鹌鹑或山斑鸠放进沟内作为诱饵。当猛禽在空中看到走动的鸟时,会直扑下来,进沟时并翅而入,但欲飞出沟时展不开翅,同时也很难跳出来,故被捕获。

1.3 持握环志鸟的方法

正确的持握和传递手中的鸟类是鸟类环志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要求,是确保环志鸟安全的根本保证,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持握鸟的方法(图21-23)。

图21 持握鸟类方法一图22 持握鸟类方法二

图22 持握鸟类方法三图23 鸟类传递方法

1.4 盛放捕获鸟的器具

环志员在野外进行捕鸟环志时,通常不会在陷阱或粘网边上取一只环志一只,而常常是把所有捕捉到的鸟一起取走。所以在野外进行捕鸟环志时,必须随身携带足够的盛鸟器具。同时考虑到把大量的鸟放在一起会对鸟体某些部位,如眼、喙、腿、羽毛等造成伤害,所以一般来说,捕获的每只鸟都应单独保存。如果要对捕获的鸟进行年龄鉴定的话,保持羽毛的完整性尤为重要。常用的盛鸟容器有以下三种:

1.4.1鸟袋

鸟袋轻柔、便宜、不占空间,环志员可按鸟袋逐个处理每只鸟,给环志操作带来很大的便利。鸟袋大小随捕捉对象不同可随意设计,一般常用有30×40cm(装小鸟用)和40×60cm(装大型鸟)两种规格。

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鸟袋应不时翻转,以清理里面的粪便和羽毛等杂物;

(2)应定时清洗,这一点在温暖潮湿地区尤为重要,不然霉菌会很快滋长起来,对鸟和环志员的健康都有影响;

(3)如果鸟袋缝合处有毛边,必须翻在外面,否则鸟腿可能会被线缠绕;

(4)有些敏捷的鸟(如山雀科的种类)会爬到袋顶部,所以在将鸟放入鸟袋中后,应用袋系绳在袋颈部位挽个活结,在取袋中鸟的时候应注意鸟在袋里的位置;

(5)大小不同的鸟袋应分开存放;

(6)袋中的鸟由持袋人照顾,应尽避免摇晃和碰撞;

(7)在环志站应设有悬挂鸟袋的钩或杆,如果是野外作业可以选一结实的树枝来悬挂鸟袋;

(8)如果把鸟保留过夜,要将袋子系紧,并存放在阴凉的室内地面上,尤其是大型鸟特别要注意这一点,切不能彻夜悬挂;

(9)无论在环志站内或野外,都应注意四周有无食肉鸟兽;

(10)如果是几个环志员一起工作,必须对每只鸟从放进袋内到放飞保持严格检查,不能因疏忽而对鸟造成伤害或保留时间过长;

(11)工作完后应清查鸟袋,避免遗漏以确保每只鸟的安全放飞。

1.4.2鸟箱

鸟箱携带方便,适用于在短时间内捕获量很大、鸟种单一的栖息地环志捕捉。箱的上口中央贴一块切割成星状的硬橡胶板,作为放入和取出鸟的开口;箱壁可镶一个玻璃或有机玻璃观察孔。

操作注意事项:

(1)将鸟放进箱内时,要清点鸟的数量;

(2)如果在箱内保留时间较长,应注意箱内温度,如果较热,应给予通风;

(3)避免箱内鸟过度拥挤;

(4)在箱底可放置一张报纸,并及时更换。

有时可以用养鸟笼子代替鸟箱,但必须用深色布将鸟笼罩住,使笼内光线暗淡,以减少鸟的惊恐冲撞。

1.4.3粗麻布鸟笼

把大块的粗麻布用竹竿或铁架支撑并固定地面上,可同时存放大量捕获的鸟。这样的鸟笼可一次存放1000—3000只捕获的鸟,特别适于鸻鹬类环志时采用。

1.5运送鸟类

运送环志鸟通常出于以下三个目的:

—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保留过夜,除了燕科鸟类外,都应把鸟带回到栖息地附近释放;

—在原地释放可能会对鸟有伤害,如农田、庄稼、鱼塘附近有人会驱赶鸟;

—为了研究它的定位和归巢能力。

注意事项:

(1)确保鸟的安全;

(2)保留时间越短越好;

(3)必须在环志登记表上记录捕捉地和释放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