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存容量大

内存容量大

内存容量大
内存容量大

习题1

一、选择题

1. 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

A. 精度高

B. 内存容量大

C. 运算速度快

D. 共享资源

2. 在组建广域网时,经常采用的拓扑结构是_____。

A. 星型

B. 总线型

C. 环型

D. 网状型

3. 计算机网络按其所涉及范围的大小和计算机之间互联的距离,其类型可分为_____。

A. 局域网、广域网和混合网

B. 分布的、集中的和混合的

C. 局域网和广域网

D. 通信网、因特网和万维网

二、填空题

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按照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的不同,可以将网络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 按对数据的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网络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

1. 网络操作系统与一般的操作系统有什么区别?

2.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由什么组成的?

3. 什么是拓扑结构?如何选择网络拓扑结构?

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5. 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最适用于简单的总线结构?

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项最好地描述了模拟信号?

A. 用图表示像是一个正弦波

B. 有两个不同的状态

C. 以每秒周期数计量

D. B和C

E. A和C

2. 波特率等于

A. 每秒传输的比特

B. 每秒钟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的次数

C. 每秒传输的周期数

D.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3. 假定一条线路每1/16s采样一次,每个可能的信号变化都运载3bit的信息。问传输速率是每秒多少个

比特?

A. 16 b/s

B. 3 b/s

C. 24 b/s

D. 48 b/s

4. 半双工支持哪一种类型的数据流?

A. 一个方向

B. 同时在两个方向

C. 两个方向,但每一时刻仅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有数据流

5. 在下列传输介质中,哪一种错误率最低?

A. 同轴电缆

B. 光缆

C. 微波

D. 双绞线

6. 多路复用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A. 执行数/模转换

B. 减少主机的通信处理负荷

C. 结合来自两条或更多条线路的传输

D. 执行串行/并行转换

二、填空题

1. 数据通信中同步一般包含、、。

2. 在信道上直接传送数据的基带信号称为。

3. 多路复用技术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和。

4. 数据交换技术有三种:、报文交换和。

三、分析与设计题

1. 电视信道的带宽是6MHz,如果使用4级数字信号,每秒能发送多少比特?假定为无噪声信道。

2. 在50kHz线路上使用T1载波需要多大的信噪比?

3. 若生成多项式为X3+1,信息位多项式位X6+X4+1,则CRC码的冗余多项式是什么?

4. 已知循环冗余码的生成多项式为X5+X4+X+1,若接受方收到的码字为1010110001101,问传输中是否有

差错?

5. 若信息位为1001000,要构成能纠正1位错的海明码,则发送端发送的码字为多少?

6. 假定线路从高电平开始,画出比特流10000101111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习题 3

一、单项选择题

1. 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成:

A. 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现

B. 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C. 建立和使用通信硬件和软件的一套规则和规范

D. 由ISO制定的一个标准

2. 下列哪一项描述了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分层概念?

A. 保持网络灵活且易于修改

B. 所有的网络体系结构都使用相同的层次名称和功能

C. 把相关的网络功能组合在一层中

D. A和C

3. 在下列功能中,哪一个最好地描述了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A. 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无错和完整

B. 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

C. 提供用户余网络的接口

D. 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4. OSI模型的物理层负责下列哪一种功能?

A. 格式化报文

B. 为数据选择通过网络的路由

C. 定义连接到介质的特征

D. 提供远程文件访问能力

5. 在TCP/IP协议模型中,下面哪一组协议是属于网络层协议

A. UDP

B. SMTP

C. FTP

D. ARP、ICMP

6. 下面哪个地址是有效的IP地址?

A. 202.280.130.45

B. 130.192.33.45

C. 192.256.130.45

D. 280.192.33.456

7. 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 TCP协议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B. TCP协议可以提供面向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C. TCP协议可以提供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D. TCP协议可以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二、填空题

1. OSI参考模型是由制定的国际标准。

2. 位于不同机器上同一层中的实体称为。在某层上进行通信所使用的规则的集合称为该层的。

3. 相邻实体间的通信是通过它们的边界进行的,该边界称为相邻层间的。在该处规定了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以及上(下)层实体请求(提供)服务所使用的形式规范语句,这些形式规范语句称为。

4. 在下列每个空白处填上一个数字(1~6),表示在源结点的一个用户发送一个信息给在目标结点的一个用户所发生的事件的顺序。

当信息通过源结点时,每一层都给它加上控制信息

在源结点的网络用户产生信息

在目标结点的网络用户接收信息

信息向上通过目标结点的各个网络层次,每一层都除去它的控制信息

信息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物理链路发射

信息传给源结点的最高层(OSI模型的应用层)

5. 在TCP/IP协议模型中,应用层中的各协议要对应与传输层(TCP或UDP协议)的不同端口,例如常见的应用层telnet协议(远程登录服务)使用端口,http协议(Web服务)使用端口,ftp协议(文件传输服务)使用端口,smtp协议(邮件传送服务)使用端口。

三、分析题

1. 在一个n层的网络系统中,每层协议分别要求加上Hn字节长的报头。若送往该网络的应用数据长度为A字节,问在物理媒体的带宽中有多少百分比是用来传输有效应用数据的?

习题 4

一、单项选择题

1. __是一种总线结构的局域网技术。

A. Ethernet

B. FDDI

C. ATM

D. DQDB

2. 在共享介质以太网中,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___。

A. 并发连接方法

B. 令牌方法

C. 时间片方法

D. CSMA/CD方法

3. 在共享介质以太网中,当连网结点数增加一倍时,每个结点能分配到的平均带宽大约为原来的 __ 。

A. 2倍

B. 1/1O

C. 10倍

D. 1/2

4. 关于以太网信号发送,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可随时发送,仅在发送后检测冲突。

B. 在发送前需侦听信道,只在空闲时发送。

C. 采用带冲突检测的CSMA协议进行发送。

D. 在获得令牌后发送。

5. IEEE802. 4标准定义了___的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A. CSMA/CD总线

B. 令牌环

C. 令牌总线

D. 无线局域网

6在快速以太网中,支持5类非屏蔽双绞线的标准是_。

A. 100 BASE-T4

B. 100 BASE-FX

C. 100 BASE-TX

D. 100 BASE-CX

7. FDDI的传输介质是___.

A. 双绞线

B. 同轴电缆

C. 微波

D. 光纤

8. 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

A. 中继器

B. 局域网交换机

C. 集线器

D. 路由器

9. ___在逻辑结构上属于总线型局域网,在物理结构上可以看成是星型局域网。

A. 令牌环网

B. 广域网

C. 因特网

D. 用集线器连接的以太网

10.IEEE 802标准中的 __协议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的功能与服务。

A. IEEE 802.4

B. IEEE 802.3

C. IEEE 802.2

D. IEEE 802.1

11. FDDI技术可以使用具有很好容错能力的__。

A. 单环结构

B. 双环结构

C. 复合结构

D. 双总线结构

12. _ 物理层标准支持的是粗同轴电缆。

A. 10 BASE-5

B. 10 BASE-T

C. 10 BASE-2

D. 10 BASE-FL

13. 10 BASE-T标准规定连接结点与集线器的非屏蔽双绞线的距离最长为。

A. 50m

B. 500m

C. 100m

D. 185m.

14.如果要用非屏蔽双绞线组建以太网,需要购买带_ 接口的以太网卡。

A. RJ-45

B. F/O

C. AUI

D. BNC

15.以太网交换机的100Mbps全双工端口的带宽为__。

A. 1000Mbps

B. 50Mbps

C. 100Mbps

D. 200Mbps

16.在千兆位以太网标准中,单模光纤的长度可以达到。

A. 100m

B. 3000m

C. 550m

D. 5000m

17.如果使用粗缆来连接两个集线器,使用双绞线来连接集线器与结点,粗缆单根缆段最大距离为500m,

那么网中两个结点最大距离可以达到___。

A. 870m

B. 1000m

C. 700m

D. 650m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下划线上写√,错误的写×)。

1. 逻辑结构属于总线型的局域网,在物理结构上可以被看成是星型的,最典型的是以太网。_

2. 在共享介质的总线型局域网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结点“冲突”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_

3. IEEE 802.4标准的Token Bus与802.5标准的Token Ring网中只允许使用单令牌。_

4. 交换式局域网的基本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型的,也可以是总线型的。_

5. 交换式局域网的主要特性之一是它的低交换传输延迟。局域网交换机的传输延迟时间仅高于网桥,而低

于路由器。_

6. IEEE 802.10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结构模型。_

7. 如果局域网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只能连接一个结点,并且该结点可以占用该端口的全部带宽,那么通常将

这个端口称为专用端口。_

8. 在使用粗缆组建以太网时,需要使用带有BNC接口的以太网卡、BNC-T型连接器与粗同轴电缆。_

9. 由于千兆位以太网标准不支持双绞线,因此在组建千兆位以太网时只能使用光纤这种传输介质。_

10.100 BASE-FX标准支持的多模光纤最大长度可以达到3000m。_

三、填空题

1. 数据链路层上传输的信息单位是______。

2. 局域网体系结构中LLC层和MAC层相当于OSI模型的__________层。

3. 数据双向传输不能同时进行的通信模式叫做________通信。

4. 符合802.5标准,MAC层采用令牌控制方法的环型局域网是________网。

5. 符合802.3标准,MAC层采用CSMA/CD方法的局域网是__________网。

6. MAC层采用CSMA/CD方法,物理层采用100 BASE-T标准的局域网是________网。

7. 通过交换机多端口之间的并发连接实现多结点间数据并发传输的局域网是_________网。

8. MAC层采用CSMA/CD方法,物理层采用1000 BASE-T标准的局域网是_________网。

9. 符合802.4标准,MAC层采用令牌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是__________网。

10.由按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的一种传输介质叫__________。

11.用来扩展作为总线的同轴电缆长度的设备叫___________。

12.在共享介质以太网中,构成物理上的星型拓扑结构、逻辑上的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中心连接设备叫

____________。

13.连接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设备叫____________。

14.在交换式局域网中,可以在多个端口之间建立并发连接,并实现多结点之间数据并发传输的设备叫

__________。

15.在使用双绞线组网时,双绞线接口模块和接头的通用标准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常用的光纤接头形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分析思考题

1.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三要素是什么?

2. 局域网基本拓扑构型主要分为哪三类?如何理解星型拓扑与总线型、环型拓扑之间的关系?

3. 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分为哪两类?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 试说明IEEE 802.2标准与IEEE 802.3,IEEE 802.4,IEEE 802.5标准之间的关系。

5. 试说明IEEE 802.2标准与10 BASE-T,100 BASE-T,1000 BASE-T标准之间的关系。

6. 为什么CSMA/CD是一种随机访问类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 为了解决网络规模与网络性能之间的矛盾,针对传统的共享介质局域网的缺陷,人们提出了哪三种改善

局域网性能的方案?

8. 试说明局域网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9. 无线局域网主要的应用领域有哪些?无线局城网从传输技术上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0.IEEE 802.3标准支持的传输介质有哪几种?

11.典型的以太网卡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在网卡选型上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12.典型的集线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在集线器选型上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13.典型的以太网交换机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在以太网交换机选型上主要应考虑哪些问题?

习题5

一、单项选择题

1. 转发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___。A. B. C. D.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2. 集线器是_____的一种,也工作在物理层。

A. 网桥

B. 路由器

C. 转发器

D. 网关

3. 网桥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____,实现信息帧的存储——转发。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4. 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简化的____,由于处理相同的帧格式,交换速度很快。

A. 网桥

B. 路由器

C. 转发器

D. 网关

5. 路由器具有很强的______互连能力。

A. 同种网

B. 局域网

C. 以太网

D. 异种网

6. 三层交换机能够实现实时进行线速交换和转发数据主要得益于____。

A. 集成电路技术

B. 高集成度专用电路ASIC技术

C. 路由技术

D. 互连网技术

7. 虚拟局域网是_____。

A. 虚拟的局域网

B. 局域网的虚拟结构

C. 局域网与局域网连接的一种方式

D. 局域网上的结点按工作性质与需要划分而成的“逻辑工作组”

8. 网关实现____的转换。

A. 网络层以上高层协议

B. 数据链路层以上协议

C. 物理层以上协议

D. 传输层协议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下划线上写√,错误的写×。)

1. 网络互联就是利用传输线将各个子网连接起来。__

2. 网络互联不需要采取措施来屏蔽或者容纳不同子网之间在寻址、信息传送、访问控制和连接方式等方面

的差异。__

3. 集线器和转发器在工作实质上是相同的。___

4. 一般的交换机和网桥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同一层。__

5. 一般的交换机和网桥连接的局域网都有可能产生广播风暴。__

6. 透明网桥有很高的效率,特别适合总线型或树型的网络互联结构。__

7. 路由器不能连接以太网和FDDI网。__

8. 路由器和网桥的概念很相似,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__

9. 三层交换机的接口很多,因此要排列成三层。__

10.虚拟局域网建立在局城网交换机之上。它以软件方式实现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结点

组成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_

11.划分VLAN以后,由于广播域的缩小,可以限制广播风暴。__

三、填空题

1. 网络互联需要考虑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设计透明网桥时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 路由器的主要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 广域网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思考题

1. 网络互联设备主要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各自用于什么样的环境?

2. 转发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在网络互联时,哪些场合需要用到转发器?

3. 网桥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哪些场合需要用网桥进行网络互联?

4. 集线器互联网络的特点是什么?具有16端口的集线器可以同时支持几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

5. 具有16端口的交换机可以同时支持几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

5. 网桥采用哪几种方法来支持帧的转发?

7. 冗余网桥在保证网络互联可靠性的同时,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8. 为什么说以太网交换机是简化了的网桥?

9. 为什么说只用网桥互联的网络可能会出现“广播风暴”?

10.24端口的100 M交换机的背板速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11.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2.在哪些场合必须要用到路由器才能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

13.以太网交换机的两层交换和三层交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4.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有什么区别?

15.企业网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虚网划分有什么好处?

16.虚拟局域网在组网方式上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17.请举例说明网关的工作过程。

18.目前使用的广域网连接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习题6

一、单项选择题

1. 安装Windows2000 Server需要的_______环境:

A.CPU为PIII以上

B.CPU为PII或更高

C.内存为64M以上

D.内存为2G以上

2. 应用Windows2000 Server安全的分区为______。

A.FAT

B.FAT32

C.NTFS

D.FAT16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权限是设置系统对象被别人使用的方式

B.在使用权限的设置上,对文件夹与文件的设置相同

C.资源共享是设置对系统对象的使用方式

D.设置读写权限的文件,文件只不能被修改

4. Windows 2000 Server创建共享文件夹的是在()

A.活动目录控制台

B.文件服务器中共享文件夹向导

C.我的电脑

D.文件夹属性对话框

5. 添加和共享打印机的方法是()

A.打印服务器中的添加打印机向导

B.打印服务器属性

C.打印服务器中的管理打印机

D.管理打印机作业

6. 下列对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是用户的最高管理单位,它可以限制用户的登录

B.组是用来代表具有相同性质用户的集合

C.组是用来逐一给每个用户授予使用权限的方法

D.组是用户的集合,它不可以包含组

7. Windows 2000 Server为管理员提供的名称是()

A.Guest

B.TsInternetUser

C.Administrator

D.Domain Admins

8. 组的作用域是指()

A.安全组、本地组

B.通用组、本地组

C.本地组、全局组

D.安全组、全局组

9. 创建用户帐户是在()建立的

A.活动目录控制台

B.“用户属性”对话框

C.“组属性”对话框中成员属于选项卡

D.“添加组策略”对话框

10.下列对用户账户叙述正确的是()

A.用户账户就是指计算机账户

B.用户账户由用户名和密码标识

C.用户账户与组账户同级

D.用户账户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是创建

11.添加和共享打印机的方法是

A.打印服务器中的添加打印机向导

B.打印服务器属性

C.打印服务器中的管理打印机

D. 管理打印机作业

12.连接上服务器电脑,但是发生了可以看见对方电脑图标的情况下,点进入后,即使用回答密码却仍无法进入,可能原因是:

A.网络协议里的设定没有设定对。

B.该电脑在服务器上沿未拥有合法的帐户。

C.域或组名称设定错了。

D.服务器电脑并未设定共用硬件资源。

13.连接上服务器电脑,发生可以看见对方的电脑图标,但是进入后却是空白窗口。可能的原因是:

A.网络协议中的设定没有设定对。

B.该电脑在服务器上沿未有拥有合法的帐户。

C.对方电脑并未设定共用硬件资源。

D.域或组名称设定错了。

14.连接服务器电脑,发生无法连线的情况时,可能是:

A.通讯协议里的设定没有设定对。

B.网络连线没有连接好。

C.沒有遵守网络上相关名称定义的规则。

D.以上皆对。

15.以下那一个Windows 2000的版本可以支持4块CPU?

A.Windows 2000 Server

B.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C.Winod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

D.以上皆可。

16.下列哪一个选项不能解析主机名与IP地址()

A.hosts

B.Lmhost

C.wins

D.dhcp

17.在Win 2k系统中可以查看网卡的MAC地址的命令是()

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 use

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 view

C.ipconfig/all

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 help

18.下列各命令不能检测DNS设置是否正确的是()

A.ping

B.tracert

C.nslookup

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 use

19.一台服务器中可以向外界同时提供的服务有()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多种

20.能够提供域名解析的服务是:

A.WINS

B.DNS

C.DHCP

D.WWW

二、填空题

1. Windows 2000支持两种卷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对磁盘进行管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进行。

3. 在Windows 2000采用了NTFS文件系统后,文件的安全权限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种,目录的安全权限有_____种,目录的共享权限有 _____种。

4. 将一个共享文件夹设置为让其他用户看不到,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管理共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net use连接192.168.1.1的user共享目录的命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活动目录安装后,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用户和组。且不仅可以建立本地用户和组,而且可以建立__________________。

8. DNS正向解析指__________,反向解析指__________。

9. 建立DNS的区域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在WIN 2K中默认的FTP服务的端口号为,WWW服务有默认端口号为_______。

三、分析思考题

1. Windows2000 Sever与Win98相比有哪些特点?

2. 文件夹共享的意义是什么?

3. 在已经添加并共享了打印机的条件下,为了让用户能够打印,你要对运行Windows2000 Server的客户计算机建立哪些设置?为什么?

4. 如果一个用户的文档没有打印,而其他用户的文档可以打印,该怎么办?

5. Windows 2000 Server的活动目录可以管理域用户账户,它是如何管理的?

6. 域用户账户和本地用户账户向用户提供的功能有什么不同?

7. 在你计划创建新账户时,要考虑哪些问题?

8. 需要对用户账户重新命名,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9. 为什么要使用组?将一个组添加到另一个组的目的是什么?

10.何时应该使用安全组,而不是用通信组?

11.工作组和域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2.一个用户能够对一个域中的全部计算机完全地控制的简单的办法是什么?

13.一个文件夹在FAT卷上共享时,具有Full Control共享文件夹权限的用户能够访问到哪些内容?

14.在NTFS卷上共享文件夹时,具有Full Control共享文件夹权限的用户能够访问到哪些内容?

15.NTFS分区上的共享文件和文件夹进行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

16.业务部门经理仅仅有权创建、修改和删除财务人员的用户账户。怎样达到这一点呢?

17.在DNS解析中什么是主机资源记录、别名资源记录?

四、设计题

1.如何设置Windows 98 与 Windows 2000 Server网络的互连?

2.一个单位有100台计算机,但只有80个IP地址(192.168.1.2——192.168.1.81,网关为192.168.1.1,

DNS服务器的IP地址为192.168.0.2),配置一种服务可以使所有计算机上Internet。(可选)

3.现有一局域网,域名为: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需要建立WWW服务、DNS服务和FTP服务。它们的机器名分

别是:WWW、DNS及FTP,IP地址分别是:192.168.1.2,192.168.1.1,192.168.1.3。

请分别在Windows 2000 Server及Linux建立。

习题7

一、问答题:

1.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2.Linux操作系统可以提供哪些网络服务?至少给出三种。

3.Windows 2000、Linux和NetWare三种操作系统的比较。

二、实验:

实验目的:学会Linux下Apache软件、Wu-ftpd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实验内容:在Linux下安装和配置Apache、Wu-ftpd软件,并进行相应配置,使得客户机可以访问Linux 下WWW和FTP服务器的内容。

习题8

一、选择题

1.利用电话线路接入internet,客户端必须有

A.路由器(Router)

B.调制解调器(modem)

C.声卡(sound card)

D.鼠标(mouse)

2.某用户在域名为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的邮件服务器上申请了一个帐号,帐号名为zhang,那么该用户的电子邮件

地址为

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zhang

B.zhang@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

C.zhang#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

D.zhang$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

3.通过ADSL技术接入internet,需要的硬件设备/材料有哪些?

A.PC、电话线路、ADSL modem

B.PC、电话线路、普通modem、网卡(NIC)

C.PC、电话线路、ADSL modem、网卡(NIC)

D.PC、电话线路、ADSL modem、网卡(NIC)、一段已制作好RJ45头的双绞线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用代理服务器使局域网内的主机访问internet中的一些服务,其中的代理服务器是属于应用

层网关即位于OSI-RM中的应用层

B.应用代理服务器可以使得局域网内的主机访问internet,但一般情况下internet中的主机不能

访问局域网内的主机

C.使用任何代理服务器都可以使得局域网内的主机访问所有internet提供的服务

D.使用路由器(Router)可以将局域网与Internet互连,但此时的路由器位于OSI-RM的网络层,

并且局域网中的主机和Internet中的主机可以实现互访

5.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通信使用的传输协议是

A.FTP

B.POP3

C.HTTP

D.SMTP

6.在TCP/IP协议模型中,下面哪一组协议是属于网络层协议

A.UDP

B.SMTP

C.FTP

D.ARP、ICMP

7.在MS 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UNIX操作系统中广泛使用的ping命令,通常由于检测网络故障,其使

用的协议是

A.ICMP

B.UDP

C.SNMP

D.TCP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SMTP是属于应用层协议

B.SMTP对应于传输层TCP协议,在传送用户电子邮件之前,首先建立邮件服务器之间的TCP连接

C.SMTP的含义是简单报文传输协议

D.POP3或IMAP协议是用于邮件服务器之间电子邮件的传送的协议

9.在Internet中,下列IP地址是非私有(Private)和有效地址的是

A.220.45.15.18

B.192.168.1.1

C.10.10.10.12

D.225.12.45.6

10.下面哪个地址是有效的IP地址?

A.202.280.130.45

B.130.192.33.45

C.192.256.130.45

D.280.192.33.456

11.当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进行客户端请求时,默认的协议是

A.ftp

B.http

C.telnet

D.news

12.下列哪一个是非法的URL

A.mailto:virtualuser@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

B.ftp://user1:123456@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

C.news://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

D.c:\windows\system32

13.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TCP协议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B.TCP协议可以提供面向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C.TCP协议可以提供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D.TCP协议可以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14.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为

A.G to G、G to B和G to E

B.G to G、G to B和G to C

C.G to E、G to B和G to C

D.G to G、G to E和G to C

二、填空题

15.我国开始设施“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工程”NCFC(National Computer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之后,建成的比较有影响力网络有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经济信息网(CEInet)、中国金桥网(CHINAGBN)。

16.Internet提供的服务主要有、、、、、等。

17.将局域网(LAN)与广域网(WAN)连接,除了要有电信部门提供的远程通信线路外还要有。

18.在TCP/IP协议模型中,应用层中的各协议要对应与传输层(TCP或UDP协议)的不同端口,例如常见

的应用层telnet协议(远程登录服务)使用端口,http协议(Web服务)使用端口,ftp协议(文件传输服务)使用端口,smtp协议(邮件传送服务)使用端口。

19.用户通过邮件服务器收发电子邮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另一种是。

20.在IP地址中网络ID为127也即形如127.a.b.c的IP地址,其中a,b,c不全为0或255,总用来对

网络进行测试。

21.IP地址有时也可用来标识某个单个网络地址。这时只要将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全部置为0即可。例

如10.0.0.0表示一个类网络地址。192.168.1.0表示一个类网络地址,该类网络最多可以有台主机,IP地址范围为至。

22.如果一个IP地址(二进制表示)中的各个部分都为“1”,则表示是一个地址,如果一个IP

地址(二进制表示)中的各个部分都为“0”,则表示是。

23.判断两台主机(给定IP地址和子网掩玛)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的方法是。

24.当我们在internet上查找信息时,比较方便的一种方法是使用internet所提供的服务。

25.一个电子邮件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件是、、。

26.电子邮件地址(E-mail Address)格式如下,在发送电子邮件时,邮件服务器只使用电子邮

件地址中的部分,在接收电子邮件时使用电子邮件地址中的部分。

27.在客户端登录FTP服务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

28.为了对远程服务器进行控制和交互所使用的服务是。

29.使用BBS系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0.电子商务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网络基础平台、、支付体系和业务系统4个层次。

31.在电子政务系统的体系结构中,基础设施层包括和。

三、设计及问答题

32.画出DNS SERVER的层次结构图。

33.描述一封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四、实验题

1、安装拨号网络

2、浏览https://www.doczj.com/doc/506743083.html,网页,并将“中国大学”保存为一个网页

3、从网上下载一首音乐

4、在网上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5、试试在网上购物

习题9

一、填空题

1.企业网不管规模大小总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2. 大型企业网或校园网可以分成_________层、__________层和__________层。

3. 现代的综合布线系统综合了____________系统、____________系统、____________系统、____________

系统和____________系统。

4. 按照功能区域划分,综合布线系统一般被划分成_______子系统、_______子系统、_______子系统、_______子系统、_______子系统和_______子系统。

二、问答题

1.目前在组建校园网/企业网时,常使用哪些网络设备,各种网络设备在网络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主要有哪些?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习题10

一、单项选择题

1. 允许或禁止用户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属于_________策略。

A.物理安全

B.访问控制

C.信息加密

D.管理控制

2. 对用户和用户组授予一定的访问权限,属于_______。

A.入网访问控制

B.网络的权限控制

C.目录级安全权限

D.属性安全控制

3. 为了防止外部用户的攻击,常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为_________。

A.VLAN技术

B.VPN技术

C.防火墙

D.入侵检测系统

4. 如果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放在一个子网内,应该按_____划分子网。

A. 按端口

B.按IP地址

C.按MAC地址

D.都可以

5. 数字签名属于安全技术的____。

A.认证技术

B.加密技术

C.VPN技术

D.IDS

6. 包过滤防火墙在______层实现包过滤,代理服务器在______实现服务。

A.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4. 传输层

7. 如果要检测某个网段上发生的入侵,比较合适的网络安全技术是____

A.基于主机的IDS

B.基于网络的IDS

C.防火墙

D.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8. 关于加密技术,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对称密码体制中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是保密的

B.密码分析的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密钥或明文

C.对称密码体制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相同的

D.所有的密钥都有生存周期

9. 在网络安全中,截取是指未授权的实体得到了资源的访问权。这是对

A.可用性的攻击

B.完整性的攻击

C.保密性的攻击

D.真实性的攻击

10.按密钥的使用个数,密码系统可以分为

A.置换密码系统和易位密码系统

B.分组密码系统和序列密码系统

C.对称密码系统和非对称密码系统

D.密码学系统和密码分析学系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分组密码的优点?

A.良好的扩散性

B.对插入的敏感程度高

C.不需要密钥同步

D.加密速度快

12.如果你经常受到邮件病毒的攻击,是因为_______的服务安全问题。

A.WWW服务

B.telnet服务

C.邮件服务

D.FTP服务

13.如果没有特殊声明,匿名FTP服务登录帐号为____

A. user

B.anonymous

C.guest

D.用户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

14.黑客攻击的方法,通常第一步是____。

A.获取系统敏感文件

B.通过端口扫描工具,找到开放的可以攻击的目标

C.获取特权

D.获得初始的访问权

15.Windows2000Server 系统安装成功后,第一步应该做的事情是____。

A. 断开网络

B.打补丁

C.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D.锁住注册表

16.病毒感染了计算机系统,但却不能被发现,是病毒的 ______。

A.传染性

B.破坏性

C.可触发性

D.潜伏性

17.冲击波病毒属于_______。

A. 宏病毒

B.脚本语言病毒

C.蠕虫病毒

D.黑客木马程序

18.有关网络管理员的职责,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网络管理员应该对网络的总体布局进行规划

B.网络管理员应该对网络故障进行检修

C.网络管理员应该对网络设备进行优化配置

D.网络管理员应该负责为用户编写网络应用程序

19.在网络管理中,通常在图形报告中使用颜色指示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在配色方案中,表示设备处于错

误状态使用的颜色为

A.绿色

B.红色

C.黄色

D.蓝色

20.在网络管理中,通常需要监视网络吞吐率、利用率、错误率和响应时间。监视这些参数主要是以下哪个

功能域的主要工作?

A.配置管理

B.故障管理

C.安全管理

D.性能管理

21.在网络安全中,中断指攻击者破坏网络系统的资源,使之变成无效的或无用的。这是对

A.可用性的攻击

B.保密性的攻击

C.完整性的攻击

D.真实性的攻击

二、填空题

1. 网络安全包括五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目前网络存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防火墙的类型包括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代理防火墙又称________________,它适用于特定的互联网服务,如______和_____。

5. 入侵检测系统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信息收集,检测其中是否有_____________,并报告

_________。

6. 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是对________的检测,被认为是继_________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目前网络安全

布署方案是经常是两者的结合。

7. 信息验证是指发送方将信息加密成_________附加在信息后,接收方收到信息后,使用 _________进行

验证,如果验证成功,说明信息没有被篡改。

8. 使用数字签名主要是防止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因此其加密算法只是对____________的解

决,并不能对传输的信息进行 _________。

9. 对网上传输的信息进行保密,需要使用_______技术。需要隐藏的消息称为_____,______被变换成另一

种隐蔽形式就称为密文。

10.根据凯撒密码,对于原始消息(明文)中的每一个字母都用该字母后的第5个字母来替换,则letter加

密后的密文是_______。

11.目前常用的加密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12.常规密码的加密算法,目前经常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DNS服务的端口号是_____,80端口经常是______服务开放的端口。

14.UNIX系统的敏感文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Windows 2000 Server下关闭默认共享,可以通过___________实现。

16.IIS5.0安装成功后,WWWROOT的默认路径是______________,这是很不安全的,通常需要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其默认路径。

17.如果要限制IP地址对WEB站点的访问,在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设置。

18.蠕虫病毒的传染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目前流行的几个国产反病毒软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产品。

20.计算机病毒一般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六种主要类型。

21.一个网络管理系统从逻辑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部分。

22.网络管理协议中最常用的是_____协议。

三、思考题:

1. 网络安全的含义是什么?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 网络安全技术有哪些?

3. 防火墙的工作方式有哪些?试述它们的工作方式。防火墙能防病毒吗?

4. 请叙述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的区别。

5. 网络服务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

6. 请给出黑客入侵攻击的一般步骤。

7. 如果你对Windows2000操作系统进行安全维护工作,你会做些什么?

8.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网络病毒?网络病毒的来源有哪些?

9. 你认为当前什么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危害性最大?如何做好防范工作?

10.网络管理协议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1.在OSI网络管理标准中定义了网络管理的5大功能是什么?

12.SNMP中有哪几类管理操作,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四、操作题:

1. 在Windows2000下安装个人防火墙软件,并观察其运行状态;

2. 对IIS5.0进行安全权限设置;

3. 安装防病毒软件,并进行病毒清除处理。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复习过程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1. 内存管理方法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虚地址、地址变换、内存分配和回收、内存扩充、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2.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2.1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内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M和 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管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对要求内

存空间少的程序,造成内存浪费;程序全部装入,使得很少使用的程序部分也占用—定数量的内存。 2.2 分区式存储管理 为了支持多道程序系统和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分区式存储管理。分区式存储管理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操作系统占用其中一个分区,其余的分区由应用程序使用,每个应用程序占用一个或几个分区。分区式存储管理虽然可以支持并发,但难以进行内存分区的共享。 分区式存储管理引人了两个新的问题:内碎片和外碎片。 内碎片是占用分区内未被利用的空间,外碎片是占用分区之间难以利用的空闲分区(通常是小空闲分区)。 为实现分区式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应维护的数据结构为分区表或分区链表。表中各表项一般包括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及状态(是否已分配)。

分区式存储管理常采用的一项技术就是内存紧缩(compaction)。 2.2.1 固定分区(nxedpartitioning)。 固定式分区的特点是把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连续分区。分区大小可以相等:这种作法只适合于多个相同程序的并发执行(处理多个类型相同的对象)。分区大小也可以不等:有多个小分区、适量的中等分区以及少量的大分区。根据程序的大小,分配当前空闲的、适当大小的分区。 优点:易于实现,开销小。 缺点主要有两个:内碎片造成浪费;分区总数固定,限制了并发执行的程序数目。 2.2.2动态分区(dynamic partitioning)。 动态分区的特点是动态创建分区:在装入程序时按其初始要求分配,或在其执行过程中通过系统调用进行分配或改变分区大小。与固定分区相比较其优点是:没有内碎

32位系统与4G内存限制的瓜葛

32位系统与4G内存限制的关系-32位系统真的只能用4G内存吗 32位系统与4G内存限制的关系-32位系统真的只能用4G内存吗? 为了这个32位系统与4G内存限制关系的问题,我们按顺序看看如下的分析。1、硬件。从硬件上讲,内存访问寻址,主要在CPU,CPU主要在寄存器(GPR)。32位的系统,指的是32位的CPU,也就是指32位的寄存器。 32位寄存器的寻址能力是2的32次方,这个是没错的,就是4GB。 但是10年前,32位的x86 奔腾pro处理器推出的时候,它的地址总线是多少位寻址?36位。整整多了2的4次方。也就是16倍。所以,这个32位的奔腾pro 处理器,可以寻址64GB。4GB的16倍,也就是64GB。 这个叫做PAE, 物理地址扩展。也叫PAE-36bit。 通过这个技术手段,32位系统进行了扩展,CPU(寄存器)对内存的寻址,可以到64GB。 2、既然32位系统的硬件可以寻址64GB。那么32位的操作系统当然应该有办法。32位操作系统肯定也有办法,沿着PAE的路,使用64GB内存。————————————— 标准的32 位地址最多可映射 4 GB 内存。因此,32 位进程的标准地址空间限制为4 GB。默认情况下,在32 位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统中,将为操作系统保留2 GB 空间,另外 2 GB 空间可由应用程序使用。如果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的Boot.ini 文件中指定了/3gb参数,则操作系统将仅保留1 GB 的地址空间,应用程序最多可以访问3 GB 的空间。——————————————————————————– AWE 是Windows 的内存管理功能的一组扩展,它使应用程序(基于用户模式)能够使用的内存量超过通过标准32 位寻址可使用的2-3 GB 内存。AWE 允许应用程序获取物理内存,然后将非分页内存的视图动态映射到32 位地址空间。虽然32 位地址空间限制为4 GB,但是非分页内存却可以远远大于4 GB。这使需要大量内存的应用程序(如大型数据库系统)能使用的内存量远远大于32 位地址空间所支持的内存量。

linux内存管理子系统 笔记

4-4 linux内存管理子系统 4-4-1 linux内存管理(参考课件) 物理地址:cpu地址总线上寻址物理内存的地址信号,是地址变换的最终结果 逻辑地址:程序代码经过编译后,出现在汇编程序中的地址(程序设计时使用的地址) 线性地址:又名虚拟地址,32位cpu架构下4G地址空间 CPU要将一个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需要两步: 1、首先CPU利用段式内存管理单元,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线性地址; 2、再利用页式内存管理单元,把线性地址最终转换为物理地址 相关公式: 逻辑地址=段基地址+段内偏移量(段基地址寄存器+段偏移寄存器)(通用的) 16位CPU:逻辑地址=段基地址+段内偏移量(段基地址寄存器+段偏移寄存器) 线性地址=段寄存器的值×16+逻辑地址的偏移部分 物理地址=线性地址(没有页式管理) 32位CPU:逻辑地址=段基地址+段内偏移量(段基地址寄存器+段偏移寄存器) 线性地址=段寄存器的值+逻辑地址的偏移部分 物理地址<——>线性地址(mapping转换) ARM32位:逻辑地址=段基地址+段内偏移量(段基地址寄存器+段偏移寄存器) 逻辑地址=段内偏移量(段基地址为0) 线性地址=逻辑地址=段内偏移量(32位不用乘以32) 物理地址<——>线性地址(mapping转换) ************************!!以下都是x86模式下!!********************************* 一、段式管理 1.1、16位CPU:(没有页式管理) 1.1.1、段式管理的由来: 16位CPU内部有20位地址总线,可寻址2的20次方即1M的内存空间,但16位CPU 只有16位的寄存器,因此只能访问2的16次方即64K。因此就采用了内存分段的管理模式,在CPU内部加入了段寄存器,这样1M被分成若干个逻辑段,每个逻辑段的要求如下: 1、逻辑段的起始地址(段地址)必须是16的整数倍,即最后4个二进制位须全是0 (因此不必保存)。 2、逻辑段的最大容量为64K。 1.1.2、物理地址的形成方式: 段地址:将段寄存器中的数值左移4位补4个0(乘以16),得到实际的段地址。 段偏移:在段偏移寄存器中。 1)逻辑地址=段基地址+段内偏移量(段基地址寄存器+段偏移寄存器) 2)由逻辑地址得到物理地址的公式为:(因为没有页式管理,所以这一步就得到了物理地址)物理地址PA=段寄存器的值×16+逻辑地址的偏移部分(注意!!)(段与段可能会重叠)

动态分区式存储管理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设计思路: 整体思路: 可变分区管理方式将内存除操作系统占用区域外的空间看做一个大的空闲区。当作业要求装入内存时,根据作业需要内存空间的大小查询内存中的各个 空闲区,当从内存空间中找到一个大于或等于该作业大小的内存空闲区时,选择其中一个空闲区,按作业需求量划出一个分区装人该作业,作业执行完后,其所占的内存分区被收回,成为一个空闲区。如果该空闲区的相邻分区也是空闲区,则需要将相邻空闲区合并成一个空闲区。 设计所才用的算法: 采用最优适应算法,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但最优适应算法容易出现找到的一个分区可能只比作业所需求的长度略大一点的情行,这时,空闲区分割后剩下的空闲区就很小以致很难再使用,降低了内存的使用率。为解决此问题,设定一个限值min size,如果空闲区的大小减去作业需求长度得到的值小于等于min size,不再将空闲区分成己分分区和空闲区两部分,而是将整个空闲区都分配给作业。 内存分配与回收所使用的结构体: 为便于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建立两张表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一张为记录作业占用分区的“内存分配表”,内容包括分区起始地址、长度、作业名/标志(为0时作为标志位表示空栏目);一张为记录空闲区的“空闲分区表”,内容包括分区起始地址、长度、标志(0表空栏目,1表未分配)。两张表都采用顺序表形式。 关于分配留下的内存小碎片问题: 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从“空闲分区表”中查找标志为“ 1”(未分配)且满足作业所需内存大小的最小空闲区,若空闲区的大小与作业所需大小的差值小于或等于min size,把该分区全部分配给作业,并把该空闲区的标志改为“0”(空栏目)。同时,在已分配区表中找到一个标志为“ 0”的栏目登记新装人作业所占用分区的起始地址,长度和作业名。若空闲区的大小与作业所需大小的差值大于

存储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三、存储管理 一、实验目的: ? 一个好的计算机系统不仅要有一个足够容量的、存取速度高的、稳定可靠的主存储器,而且要能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这些存储空间。当用户提出申请存储器空间时,存储管理必须根据申请者的要求,按一定的策略分析主存空间的使用情况,找出足够的空闲区域分配给申请者。当作业撤离或主动归还主存资源时,则存储管理要收回作业占用的主存空间或归还部分主存空间。主存的分配和回收的实现虽与主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有关的,通过本实验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主存利用率,往往把辅助存储器(如磁盘)作为主存储器的扩充,使多道运行的作业的全部逻辑地址空间总和可以超出主存的绝对地址空间。用这种办法扩充的主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通过本实验理解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怎样实现虚拟存储器。 在本实验中,通过编写和调试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熟悉虚存管理的各种页面淘汰算法通过编写和调试地址转换过程的模拟程序以加强对地址转换过程的了解。 二、实验题目: 设计一个可变式分区分配的存储管理方案。并模拟实现分区的分配和回收过程。 对分区的管理法可以是下面三种算法之一:(任选一种算法实现) 首次适应算法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最佳适应算法 三.实验源程序文件名:cunchuguanli.c

执行文件名:cunchuguanli.exe 四、实验分析: 1)本实验采用可变分区管理,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实现主存的分配和回收 1、可变分区管理是指在处理作业过程中建立分区,使分区大小正好适合作业的需求,并 且分区个数是可以调整的。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要量分割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若无,则作业不能装入,作业等待。随着作业的装入、完成,主存空间被分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分区,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而有的分区是空闲的。 为了说明那些分区是空闲的,可以用来装入新作业,必须有一张空闲说明表 ? 空闲区说明表格式如下:? 第一栏 第二栏 其中,起址——指出一个空闲区的主存起始地址,长度指出空闲区的大小。 长度——指出从起始地址开始的一个连续空闲的长度。 状态——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未分配”状态,指出对应的由起址指出的某个长度的区域是空闲区;另一种是“空表目”状态,表示表中对应的登记项目是空白(无效),可用来登记新的空闲区(例如,作业完成后,它所占的区域就成了空闲区,应找一个“空表目”栏登记归还区的起址和长度且修改状态)。由于分区的个数不定,所以空闲区说明表中应有适量的状态为“空表目”的登记栏目,否则造成表格“溢出”无法登记。 2、当有一个新作业要求装入主存时,必须查空闲区说明表,从中找出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区。 有时找到的空闲区可能大于作业需要量,这时应把原来的空闲区变成两部分:一部分分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存管理 1. 存管理方法 存管理主要包括虚地址、地址变换、存分配和回收、存扩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2.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2.1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M和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管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对要求存空间少的程序,造成存浪费;程序全部装入,使得很少使用的程序部分也占用—定数量的存。

2.2 分区式存储管理 为了支持多道程序系统和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分区式存储管理。分区式存储管理是把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操作系统占用其中一个分区,其余的分区由应用程序使用,每个应用程序占用一个或几个分区。分区式存储管理虽然可以支持并发,但难以进行存分区的共享。 分区式存储管理引人了两个新的问题:碎片和外碎片。 碎片是占用分区未被利用的空间,外碎片是占用分区之间难以利用的空闲分区(通常是小空闲分区)。 为实现分区式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应维护的数据结构为分区表或分区链表。表中各表项一般包括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及状态(是否已分配)。 分区式存储管理常采用的一项技术就是存紧缩(compaction)。

2.2.1 固定分区(nxedpartitioning)。 固定式分区的特点是把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连续分区。分区大小可以相等:这种作法只适合于多个相同程序的并发执行(处理多个类型相同的对象)。分区大小也可以不等:有多个小分区、适量的中等分区以及少量的大分区。根据程序的大小,分配当前空闲的、适当大小的分区。 优点:易于实现,开销小。 缺点主要有两个:碎片造成浪费;分区总数固定,限制了并发执行的程序数目。 2.2.2动态分区(dynamic partitioning)。 动态分区的特点是动态创建分区:在装入程序时按其初始要求分配,或在其执行过程过系统调用进行分配或改变分区大小。与固定分区相比较其优点是:没有碎片。但它却引入了另一种碎片——外碎片。动态分区的分区分配就是寻找某个空闲分区,其大小需大于或等于程序的要求。若是大于要求,则将该分区分割成两个分区,其中一个分区为要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开课实验室:信自楼444 2013年 11月28 日 注:报告容按下列的要求进行。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写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加深对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功能中的固定分区管理方式、主存分配表等相应知识的理解。 通过编写和调试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熟悉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存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题目 1.设计一个固定分区分配的存储管理方案。并模拟实现分区的分配和回收过程。 2.必须建立分区表,记录空闲区与占用区的状况。

本系统将存用户空间划分为五个大小不固定的分区,其分区大小由用户输入决定。在每个分区只装入一道作业,这样把用户空间划分为几个分区,便允许几道作业并发运行。当有一个空闲分区时,便可以从外存的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作业装入该分区,当该作业结束时又可以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找出另一作业调入该分区。 每个存空间是一个Node型的对象。Node类有一个三个参数的构造函数。分别为:分区号、起始地址、大小。然后就是一些属性的get、set方法和一个打印其属性的函数。四个数据域分别为:属性m_No用来表示该存空间的序号。属性m_Addr用来表示存分区的起始地址。属性m_Size用来表示存空间的大小。属性m_State表示存空间的是否已分配的状态标志。若该存空间已分配,m_TaskNo表示占有该存空间的任务序号。否则没有实际意义。 在用户申请任务的存空间时,提示用户输入任务号和其需要的存空间大小。 流程图 主程序:

释放存空间算法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模拟 实验目标: 本实验的目的是从不同侧面了解Windows 2000/XP 对用户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的管理、分配方法。同时需要了解跟踪程序的编写方法(与被跟踪程序保持同步,使用Windows提供的信号量)。对Windows分配虚拟内存、改变内存状态,以及对物理内存(physical memory)和页面文件(pagefile)状态查询的API 函数的功能、参数限制、使用规则要进一步了解。 默认情况下,32 位Windows 2000/XP 上每个用户进程可以占有2GB 的私有地址空间,操作系统占有剩下的2GB。Windows 2000/XP 在X86 体系结构上利用二级页表结构来实现虚拟地址向物理地址的变换。一个32 位虚拟地址被解释为三个独立的分量——页目录索引、页表索引和字节索引——它们用于找出描述页面映射结构的索引。页面大小及页表项的宽度决定了页目录和页表索引的宽度。 实验要求: 使用Windows 2000/XP 的API 函数,编写一个包含两个线程的进程,一个线程用于模拟内存分配活动,一个线程用于跟踪第一个线程的内存行为,而且要求两个线程之间通过信号量实现同步。模拟内存活动的线程可以从一个文件中读出要进行的内存操作,每个内存操作包括如下内容: 时间:操作等待时间。 块数:分配内存的粒度。 操作:包括保留(reserve)一个区域、提交(commit)一个区域、释放(release)一个区域、回收(decommit)一个区域和加锁(lock)与解锁(unlock)一个区域,可以将这些操作编号存放于文件。保留是指保留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而不分配物理 存储空间。提交在内存中分配物理存储空间。回收是指释放物理内存空间,但在虚拟地址空间仍然保留,它与提交相对应,即可以回收已经提交的内存块。释放是指将物理存储和虚拟地址空间全部释放,它与保留(reserve)相对应,即可以释放已经保留的内存块。 大小:块的大小。 访问权限:共五种,分别为PAGE_READONLY,PAGE_READWRITE ,PAGE_EXECUTE,PAGE_EXECUTE_READ 和PAGE EXETUTE_READWRITE。可以将这些权限编号存放于文件中跟踪线程将页面大小、已使用的地址范围、物理内存总量,以及虚拟内存总量等信息显示出来。

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系统分解

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 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 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 学号: 20111202052 姓名:吴创连 指导教师:黄侠剑 2014年3月18

目录 1 引言 (1) 2 需求分析 (1) 3 概要设计 (1) 4 详细设计 (1) 4.1问题描述和分析 (1) 4.2程序流程图 (2) 4.3数据结构体分析 (3) 4.4主要程序代码分析 (4) 5 调试与操作说明 (11) 5.1初始界面 (11) 5.2模拟内存分配 (12) 5.3回收内存界面 (12) 5.4最佳适应算法的实现 (13) 5.5最坏适应算法的实现 (13) 6总结与体会 (13)

1 引言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们通过操作系统可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何组织,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系统资源,用户如何通过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打交道。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存储器容量虽然一直在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发展的需要,因此,存储器仍然是一种宝贵而又紧俏的资源。如何对它加以有效的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还对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而动态分区分配属于连续分配的一种方式,它至今仍在内存分配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2 需求分析 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在实现动态分区分配时,将涉及到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分区分配算法和分区的分配和回收操作这样三个问题。常用的数据结构有动态分区表和动态分区链。在对数据结构有一定掌握程度的情况下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来描述存储空间,实现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功能,应该选择最合适的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在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中主要实现内存分配和内存回收算法,在这些存储管理中间必然会有碎片的产生,当碎片产生时,进行碎片的拼接等相关的内容。 3 概要设计 本程序采用机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共分为两大模块。 1.最佳适应算法实现 它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出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这种方法能使碎片尽量小。为适应此算法,空闲分区表(空闲区链)中的空闲分区要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自表头开始查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自由分区分配。 2.最坏算法实现 最坏适应分配算法要扫描整个空闲分区或链表,总是挑选一个最大的空闲分区分割给作业使用。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其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分区链,查找时只要看第一个分区能否满足作业要求。 4 详细设计 4.1 问题描述和分析 系统应利用某种分配算法,从空闲分区链表中找到所需大小的分区,如果空闲分区大小

操作系统实验之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系统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三 内存管理 一、设计目的、功能与要求 1、实验目的 掌握内存管理的相关内容,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有深入的理解。 2、实现功能 模拟实现内存管理机制 3、具体要求 任选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实现 选择一种内存管理方案:动态分区式、请求页式、段式、段页式等 能够输入给定的内存大小,进程的个数,每个进程所需内存空间的大小等 能够选择分配、回收操作 内购显示进程在内存的储存地址、大小等 显示每次完成内存分配或回收后内存空间的使用情况 二、问题描述 所谓分区,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除操作系统占用一个分区外,其余分区用来存放进程的程序和数据。本次实验中才用动态分区法,也就是在作业的处理过程中划分内存的区域,根据需要确定大小。 动态分区的分配算法:首先从可用表/自由链中找到一个足以容纳该作业的可用空白区,如果这个空白区比需求大,则将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成为已分配区,剩下部分仍为空白区。最后修改可用表或自由链,并回送一个所分配区的序号或该分区的起始地址。 最先适应法:按分区的起始地址的递增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佳适应法:按照分区大小的递增次序,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坏适应法:按分区大小的递减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三、数据结构及功能设计 1、数据结构 定义空闲分区结构体,用来保存内存中空闲分区的情况。其中size属性表示空闲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空闲分区首地址,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空闲分区。 //空闲分区 typedef struct Free_Block {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struct Free_Block *next; } Free_Block; Free_Block *free_block; 定义已分配的内存空间的结构体,用来保存已经被进程占用了内存空间的情况。其中pid作为该被分配分区的编号,用于在释放该内存空间时便于查找。size表示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分区的起始地址,process_name存放进程名称,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分区。 //已分配分区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Allocate_Block { int pid;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char process_name[PROCESS_NAME_LEN]; struct Allocate_Block *next; } Allocate_Block; 2、模块说明 2.1 初始化模块 对内存空间进行初始化,初始情况内存空间为空,但是要设置内存的最大容量,该内存空间的首地址,以便之后新建进程的过程中使用。当空闲分区初始化

让WINXPVistaWin7等32位x86系统完美支持4G以上内存

【XP系统】 4G内存已经成为很多中高档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前两篇文章介绍了WIN7系统4G内存的破解过程和4G内存的完美利用。但是,很多朋友还是习惯用32位XP系统。那么能不能让32位XP系统也能完美支持4G内存呢,当然也是可以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如何在32位XP系统完美破解4G内存限制。 第一步、开启PAE 要破解32位XP系统4G内存限制,先要开启PAE (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物理地址扩展)。打开Everest,看看主板的内存选项中,最后一项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PAE)下的“操作系统支持”“处理器支持”是否为“是。如果为“是”,恭喜您,您能够开启PAE。

要开启PAE并不难,只要简单编辑引导文件即可。在C盘中,点击工具-文件夹选项,在文件夹选项窗口中的查看选项,去掉“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面的勾选,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点击确定后,就会显示全部隐藏文件。

右键点击红圈中的boot文件,点击属性,去掉“只读”前面的勾选,点击确定退出,就可以对其进行编辑了。

用记事本打开这个boot文件,在其中的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noexecute=optin /fastdetect”一行中间加入PAE,成为: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 dows XP Professional" /PAE /noexecute=optin /fastdetect”。注意PAE后要有一个空格。 这里partition(1)表示您的XP系统安装在第一个分区即C盘,我是安装在第六个分区,所以是partition(6) 。

计算机操作系统内存分配实验报告记录

计算机操作系统内存分配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一、实验目的 熟悉主存的分配与回收。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如何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掌握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及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主存的分配和回收的实现是与主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有关的。所谓分配,就是解决多道作业或多进程如何共享主存空间的问题。所谓回收,就是当作业运行完成时将作业或进程所占的主存空间归还给系统。 可变分区管理是指在处理作业过程中建立分区,使分区大小正好适合作业的需求,并且分区个数是可以调整的。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要量分割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若无,则作业不能装入,作业等待。随着作业的装入、完成,主存空间被分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分区,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而有的分区是空闲的。 实验要求使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采用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来进行,分区分配中所用的算法采用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差适应算法三种算法来实现主存的分配与回收。同时,要求设计一个实用友好的用户界面,并显示分配与回收的过程。同时要求设计一个实用友好的用户界面,并显示分配与回收的过程。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PC或兼容机 软件环境:VC++ 6.0 四、实验原理及设计分析 某系统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在系统运行当然开始,假设初始状态下,可用的内存空间为640KB,存储器区被分为操作系统分区(40KB)和可给用户的空间区(600KB)。 (作业1 申请130KB、作业2 申请60KB、作业3 申请100KB 、作业2 释放 60KB 、作业4 申请 200KB、作业3释放100KB、作业1 释放130KB 、作业5申请140KB 、作业6申请60KB 、作业7申请50KB) 当作业1进入内存后,分给作业1(130KB),随着作业1、2、3的进入,分别分配60KB、100KB,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作业2运行完毕,释放所占内存。此时,作业4进入系统,要求分配200KB内存。作业3、1运行完毕,释放所占内存。此时又有作业5申请140KB,作业6申请60KB,作业7申请50KB。为它们进行主存分配和回收。 1、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使用空闲分区链实现主存分配和回收。 空闲分区链:使用链指针把所有的空闲分区链成一条链,为了实现对空闲分区的分配和链接,在每个分区的起始部分设置状态位、分区的大小和链接各个分区的前向指针,由状态位指示该分区是否分配出去了;同时,在分区尾部还设置有一后向指针,用来链接后面的分区;分区中间部分是用来存放作业的空闲内存空间,当该分区分配出去后,状态位就由“0”置为“1”。 设置一个内存空闲分区链,内存空间分区通过空闲分区链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低端的空间。 设计一个空闲分区说明链,设计一个某时刻主存空间占用情况表,作为主存当前使用基础。初始化空间区和已分配区说明链的值,设计作业申请队列以及作业完成后释放顺序,实现主存的分配和回收。要求每次分配和回收后显示出空闲内存分区链的情况。把空闲区说明

RamDisk使用32位win78G以上内存图文教程

32bit win7用上8G以上内存,附教程 本文整理自网络8G内存,32bit win7,用RamDisk,实现3.25G物理内存+4.67G虚拟硬盘(留点给寻址) 3.25G的物理内存都给系统,很少说不够用,剩下的都做虚拟硬盘,虚拟硬盘干嘛设这么大,下面有说明。

把日常的软件拉进去,QQ,浏览器,迅雷看看,快播等,设置ramdisk后,电脑重启后不会留任何痕迹,特别是浏览器,还设置了临时文件夹在虚拟硬盘,不会残留文件在硬盘上,减少硬盘的读写,和QQ打开的速度也相比在硬盘上快多了,迅雷看看和快播也一样,一般网络电影都是边看边下载的,现在看电影很少说要保留下来,而且珍藏也只是720P或1080P,把他们临时文件设到虚拟硬盘,电脑重启后文件就会自动消失,既不会下载在硬盘上也不需要你手工去删除,上面的电影是我拉进去筹够4.67G证明这虚拟硬盘是能用的,平时,我喜欢压制电影,制作VCD光碟,临时的文件我又可以放在虚拟硬盘上,一般刻完我就会不要这些临时文件的。还有平时迅雷下载,网页下载的东西也可以暂时放在虚拟硬盘,一般的软件,歌,试用之后觉得不好,大不了不用理,重启后又不见了,不用像以前那样找回下载文件夹删除。如果你的虚拟硬盘不够大,而你又设置了系统临时文件在虚拟硬盘,有时解压或者装软件时系统就会出现出错,如果足够大了,一般就可以放心,至于网友担心的系统不稳定,我用了半年没问题,游戏也一样。尝试跑OR 1个小时正常。

当然,既然是有硬盘功效,那虚拟内存设置在虚拟硬盘上也是可以的,挺讽刺的,微软搞了个虚拟内存占用硬盘,虽然经常读写谈不上伤硬盘,我个人总觉得很不爽,专业术语解释不写,直观来讲,好好的物理内存不用,搞我硬盘!我偏要你用回物理内存。 如果你有时既压制影片,同时上网,听歌,QQ,下载,那虚拟硬盘的4.67有时是刚足够你满足,当然,这只是根据我个人需求,有人设个512M也是够用的。 这虚拟硬盘的测试成绩还很惊人,理论成绩,软件运行还跟不上,还有很多很多的日常运用,这里就不多提了,其实个人觉得暂时最好设置就是SSD+虚拟内存,这样就能达到“纳秒”开了,哈哈,开玩笑的,有时还得看软件本身运行,目前双系统在运行,32位xp也是可以实现的,也许64位是今后潮流,把握现在的32位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还有很多好用的、经典的日常软件我暂时都未发现有64位,我喜欢的云端(很好用的软件,有空发帖介绍)就是一个例子。 最近比较忙,趁有时间上几张测试图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1. 内存管理方法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虚地址、地址变换、内存分配和回收、内存扩充、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2.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2.1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内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 /M和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管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对要求内存空间少的程序,造成内存浪费;程序全部装入,使得很少使用

的程序部分也占用—定数量的内存。 2.2 分区式存储管理 为了支持多道程序系统和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分区式存储管理。分区式存储管理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操作系统占用其中一个分区,其余的分区由应用程序使用,每个应用程序占用一个或几个分区。分区式存储管理虽然可以支持并发,但难以进行内存分区的共享。 分区式存储管理引人了两个新的问题:内碎片和外碎片。 内碎片是占用分区内未被利用的空间,外碎片是占用分区之间难以利用的空闲分区(通常是小空闲分区)。 为实现分区式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应维护的数据结构为分区表或分区链表。表中各表项一般包括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及状态(是否已分配)。 分区式存储管理常采用的一项技术就是内存紧缩

(compaction)。 2.2.1 固定分区(nxedpartitioning)。 固定式分区的特点是把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 小的连续分区。分区大小可以相等:这种作法只适合于多个相同程序的并发执行(处理多个类型相同的对象)。分区大小也可以不等:有多个小分区、适量的中等分区以及少量的大分区。根据程序的大小,分配当前空闲的、适当大小的分区。 优点:易于实现,开销小。 缺点主要有两个:内碎片造成浪费;分区总数固定,限制了并发执行的程序数目。 2.2.2动态分区(dynamic partitioning)。 动态分区的特点是动态创建分区:在装入程序时按其初始要求分配,或在其执行过程中通过系统调用进行分配或改变分区大小。与固定分区相比较其优点是:没有内碎片。但它却引入了另一种碎片——外碎片。动态分区的分区分配就是寻找某个空闲分区,其大小需大于或等于程序的要求。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和回收实验报告(最优算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写和调试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熟悉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内容 1.确定内存空间分配表; 2.采用最优适应算法完成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3.编写主函数对所做工作进行测试。 三.实验背景材料 由于可变分区的大小是由作业需求量决定的,故分区的长度是预先不固定的,且分区的个数也随内存分配和回收变动。总之,所有分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数据表格的设计必须和这个特点相适应。由于分区长度不同,因此设计的表格应该包括分区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和长度。由于分配时空闲区有时会变成两个分区:空闲区和已分分区,回收内存分区时,可能会合并空闲分区,这样如果整个内存采用一张表格记录己分分区和空闲区,就会使表格操作繁琐。分配内存时查找空闲区进行分配,然后填写己分配区表,主要操作在空闲区;某个作业执行完后,将该分区变成空闲区,并将其与相邻的空闲区合并,主要操作也在空闲区。由此可见,内存的分配和回收主要是对空闲区的操作。这样为了便于对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就建立两张分区表记录内存使用情况,一张表格记录作业占用分区的“己分分区表”;一张是记录空闲区的“空闲区表”。这两张表的实现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链表形式,一种是顺序表形式。在实验中,采用顺序表形式,用数组模拟。由于顺序表的长度必须提前固定,所以无论是“已分分区表”还是“空闲区表”都必须事先确定长度。它们的长度必须是系统可能的最大项数。 “已分分区表”的结构定义 #define n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最大作业数量为n struct { float address; //已分分区起始地址 float length; //已分分区长度、单位为字节 int flag; //已分分区表登记栏标志,“0”表示空栏目,实验中只支持一个字符的作业名 }used_table[n]; //已分分区表 “空闲区表”的结构定义 #define m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空闲区最大为m struct { float address; //空闲区起始地址 float length; //空闲区长度、单位为字节 int flag; //空闲区表登记栏标志,“0”表示空栏目,“1”表示未分配 }used_table[n]; //空闲区表 第二,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分配。 装入一个作业时,从空闲区表中查找满足作业长度的未分配区,如大于作业,空闲区划分成两个分区,一个给作业,一个成为小空闲分区。 实验中内存分配的算法采用“最优适应”算法,即选择一个能满足要求的最小空闲分区。 第三,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回收问题。内存回收时若相邻有空闲分区则合并空闲区,修改空闲区表。 四、参考程序 #define n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最大作业数量为n

计算机操作系统内存分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熟悉主存的分配与回收。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如何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掌握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及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主存的分配和回收的实现是与主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有关的。所谓分配.就是解决多道作业或多进程如何共享主存空间的问题。所谓回收.就是当作业运行完成时将作业或进程所占的主存空间归还给系统。 可变分区管理是指在处理作业过程中建立分区.使分区大小正好适合作业的需求.并且分区个数是可以调整的。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要量分割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若无.则作业不能装入.作业等待。随着作业的装入、完成.主存空间被分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分区.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而有的分区是空闲的。 实验要求使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采用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来进行.分区分配中所用的算法采用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差适应算法三种算法来实现主存的分配与回收。同时.要求设计一个实用友好的用户界面.并显示分配与回收的过程。同时要求设计一个实用友好的用户界面,并显示分配与回收的过程。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PC或兼容机 软件环境:VC++ 6.0 四、实验原理及设计分析 某系统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在系统运行当然开始.假设初始状态下.可用的内存空间为640KB.存储器区被分为操作系统分区(40KB)和可给用户的空间区(600KB)。 (作业1 申请130KB、作业2 申请60KB、作业3 申请100KB 、作业2 释放 60KB 、作业4 申请 200KB、作业3释放100KB、作业1 释放130KB 、作业5申请140KB 、作业6申请60KB 、作业7申请50KB) 当作业1进入内存后.分给作业1(130KB).随着作业1、2、3的进入.分别分配60KB、100KB.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作业2运行完毕.释放所占内存。此时.作业4进入系统.要求分配200KB内存。作业3、1运行完毕.释放所占内存。此时又有作业5申请140KB.作业6申请60KB.作业7申请50KB。为它们进行主存分配和回收。 1、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使用空闲分区链实现主存分配和回收。 空闲分区链:使用链指针把所有的空闲分区链成一条链.为了实现对空闲分区的分配和链接.在每个分区的起始部分设置状态位、分区的大小和链接各个分区的前向指针.由状态位指示该分区是否分配出去了;同时.在分区尾部还设置有一后向指针.用来链接后面的分区;分区中间部分是用来存放作业的空闲内存空间.当该分区分配出去后.状态位就由“0”置为“1”。 设置一个内存空闲分区链.内存空间分区通过空闲分区链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低端的空间。 设计一个空闲分区说明链.设计一个某时刻主存空间占用情况表.作为主存当前使用基础。初始化空间区和已分配区说明链的值.设计作业申请队列以及作业完成后释放顺序.实现主存的分配和回收。要求每次分配和回收后显示出空闲内存分区链的情况。把空闲区说明链的变化情况以及各作业的申请、释放情况显示打印出来。

WIN7 32位 内存破解

第1页:为什么32位Win7不能用4GB内存? 随着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发布,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体验到该系统的优势。不过目前32位操作系统从XP时代就不支持4GB容量内存,也使得很多用户开始不敢购买4GB内存,以免浪费。其实Vista和Win7本身是可以支持4GB容量内存的,只是通过程序将其锁定,那么下面笔者就教您一个小窍门来避开这个锁,可以让Win7完美支持4GB内存。 虽然现在64位操作系统可以很好的支持大容量内存,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到现在64位的软件还不是非常的多,而且Vista和Win7的64位版本在兼容性上还是有所不足。另一反面,由于现在内存价格的走低,4GB容量内存价格已经不是绊脚石,所以4GB容量内存也已经成为主流配置。但是令用户苦恼的是,32位Windows7和Vista不允许使用4GB内存。 4GB DDR3内存需要64位系统么? 其实不足4GB内存的原因就在32位X86架构。32位X86架构是指个人电脑的地址总线是32位的,CPU、内存控制器、操作系统都是按32位地址总线设计。32位地址总线可以支持的内存地址代码是4096MB。这4GB个地址码正好可以分配给4GB内存。但是其它寄存器都需要系统分配给它们地址代码,所以总容量为4GB的内存就有一部分内存分配不到地址代码而不能使用。

内存仅使用3.25GB 其实,Vista/Win7自身完全支持超过4GB大内存,只是微软不让使用而已。但其实在Win7上可以通过程序破解Windows PAE内核文件ntkrnlpa.exe,绕过Zw Query License Value API 函数的许可限制,让32位的VISTA/Win7支持超过4GB物理内存,下面笔者就教您如何破解4GB内存之谜。 第2页:Win7破解4GB内存轻松三步搞定 918 首先,我们需要下载一款名叫Readyfor 4GB的软件,用户可以在搜索工具上搜索,下载地址有很多。 Readyfor 4GB软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系统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回收

课程设计2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回收 一、课程设计目的 深入了解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回收的实现。 二、预备知识 存储管理中可变分区的管理方式。 三、小组成员 四、课程设计内容 编写程序完成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回收。 具体包括:确定内存空间分配表; 采用最优适应算法完成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编写主函数对所做工作进行测试。 五、设计思路: 整体思路: 可变分区管理方式将内存除操作系统占用区域外的空间看做一个大的空闲区。当作业要求装入内存时,根据作业需要内存空间的大小查询内存中的各个空闲区,当从内存空间中找到一个大于或等于该作业大小的内存空闲区时,选择其中一个空闲区,按作业需求量划出一个分区装人该作业,作业执行完后,其所占的内存分区被收回,成为一个空闲区。如果该空闲区的相邻分区也是空闲区,则需要将相邻空闲区合并成一个空闲区。 设计所才用的算法: 采用最优适应算法,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但最优适应算法容易出现找到的一个分区可能只比作业所需求的长度略大一点的情行,这时,空闲区分割后剩下的空闲区就很小以致很难再使用,降低了内存的使用率。为解决此问题,设定一个限值minsize,如果空闲区的大小减去作业需求长度得到的值小于等于minsize,不再将空闲区分成己分分区和空闲区两部分,而是将整个空闲区都分配给作业。

内存分配与回收所使用的结构体: 为便于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建立两张表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一张为记录作业占用分区的“内存分配表”,内容包括分区起始地址、长度、作业名/标志(为0时作为标志位表示空栏目);一张为记录空闲区的“空闲分区表”,内容包括分区起始地址、长度、标志(0表空栏目,1表未分配)。两张表都采用顺序表形式。 关于分配留下的内存小碎片问题: 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从“空闲分区表”中查找标志为“1”(未分配)且满足作业所需内存大小的最小空闲区,若空闲区的大小与作业所需大小的差值小于或等于minsize,把该分区全部分配给作业,并把该空闲区的标志改为“0”(空栏目)。同时,在已分配区表中找到一个标志为“0”的栏目登记新装人作业所占用分区的起始地址,长度和作业名。若空闲区的大小与作业所需大小的差值大于minsize。则把空闲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装入作业,另外一部分仍为空闲区。这时只要修改原空闲区的长度,且把新装人的作业登记到已分配区表中。 内存的回收: 在可变分区方式下回收内存空间时,先检查是否有与归还区相邻的空闲区(上邻空闲区,下邻空闲区)。若有,则将它们合件成一个空闲区。程序实现时,首先将要释放的作业在“内存分配表”中的记录项的标志改为“0”(空栏目),然后检查“空闲区表”中标志为‘1’(未分配)的栏目,查找是否有相邻的空闲区,若有,将之合并,并修改空闲区的起始地址和长度。 六:数据结构 (1)已分配表的定义: struct {float address; //已分分区起始地址 float length; //已分分区长度,单位为字节 int flag; //已分配区表登记栏标志,"0"表示空栏目,实验中只支持一个字符的作业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