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研究

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研究

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研究
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研究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

2012年8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A ugust 2012  第15期总第265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15T o tal N o .265 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 王利敏,陈星星 (许昌学院图书馆,河南许昌 461000) 摘 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探讨了数字资源整合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完善数字资源整合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库;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8.6;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5—0122—02 数字资源是指图书馆引进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它以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检索快捷、共享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为各馆所重视。现如今,数字资源建设已经成为评价一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信息服务水平的标志。因此,如何建设数字资源引起了图书馆界众多人士的广泛关注。笔者在此也就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数字资源的整合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供图书馆同仁参考。1 数字资源建设 1.1 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数字资源的建设包括两方面基本内容:引进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 引进数据库是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首要途径。目前,高校图书馆引进数据库呈现出以下特点: 各馆引进数据库的种类重复较多:由于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合作意识差,共享意识弱,导致多种数据库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引进数据库的种类有限:受经费的限制,一般本科院校多数都是买一些如中国期刊网、维普、万方、超星图书馆等之类的数据库,而对一些专业性的数据库,尤其外文数据库购买的非常少,这些数据库多集中在“985”、“211”院校; 引进数量差距大:“985”院校、“211”院校引进数据库的数量达到100种以上,而一般本科院校,尤其是专升本院校引进的数据库数量非常有限,有些仅为个位数。 自建数据库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近几年,很多高校也开始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建设。但是与引进数据库相比,差距还是非常的大,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其特点是:种类少,内容单一,质量层次较低,重复性现象严重(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好几家做,而且是各自做各自的,统筹协调性差,这就浪费了人力、物力)。1.2 数字资源建设途径 对上述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一些途径进行解决。1.2.1 引进数据库 对于数据库的引进,各馆应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加强合作。对于使用率比较高的数据库,图书馆之间可以组成区域性联盟与数据库商谈判,争取以政府参与投资、联盟买断的方式购置;对于学科特色明显 的数据库则可以组织有需求的高校图书馆集团采 购。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还能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1.2.2 自建数据库 自建数据库的建设,通常都要根据地区特点、专业特点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方向来进行,着重突出特色。未来的图书馆将是大的资源共享网络中的节点,特色对于每个图书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图书馆存在的意义。笔者认为自建数据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建设。1.2.2.1 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首先可以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如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小麦专题特色数据库是以该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为依托,以丰富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而建设的,现已初具规模。 其次,还可以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进行建设。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长江资源数据库”就突出了“地方性”特色。“长江资源数据库”围绕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重要方面,汇集了各种报道长江流域与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内外其他江河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等的文献信息、统计信息、地图信息、气象信息等等,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等新信息技术,实现长江资源信息数据库管理和网上信息服务。安徽师范大学的“徽州历史文化特色库”,兰州大学图书馆的“敦煌学数据库”、中山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孙中山数字图书馆”等也是突出“地方性”特色的数字馆藏建设典型例子。 另外,还可以根据图书馆内的特色馆藏进行建设,如清华大学的清华文库。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还要避免重复性建设,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各馆应联合起来,统筹安排建设,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为以后的共享奠定基础。 1.2.2.2 光盘数据库。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书光盘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图书和期刊都附带有光盘。光盘内容多种多样,有对图书内容的全面映像,有对图书内容的说明,也有实例分析以及教辅软件等。附盘图书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早期主要是计算机类图书,现在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类也多了起来,甚至社会科学及文学艺术类也时有随书光盘出现。随书光盘与图书关系紧密,是图书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需配 ? 122? 收稿日期:2012-04-28 作者简介:王利敏(1980-),女,助理馆员,毕业于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就职于许昌学院图书馆。

浅谈几种规则在高校图书馆馆藏分布中的应用

浅谈几种规则在高校图书馆馆藏分布中的应用 【摘要】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馆藏分配基本方式、根据流通量分配方式、计算机预测架分配方式,旨在了解公共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为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馆藏结构,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流通数据;馆藏文献;调整策略 目前,信息筛选技术在图书馆导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对于图书馆而言,怎样使得读者获得简捷、明快的服务。这是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和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身边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怎样进行筛选很重要。那么信息筛选技术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针对读者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针对性的提供目标资源。那么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它的服务对象相对单一,这其中不得不说馆藏分布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 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该政策不仅是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某一方面作规定,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囊括发展的目标、发展的基本原则、馆藏级别、馆藏发展组织、经费分配和控制、馆藏组织与布局等,体系内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配合。 1.1 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概念 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简称CDP)是说明图书馆的馆藏范围,确定馆藏优势及馆藏特色,规划馆藏发展方向,保证图书馆发展的规划性和规范性文件。其目的是为图书馆馆藏的发展和维护提供政策框架文件,用以保证馆藏发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最终使馆藏发展为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 1.2 制定馆藏发展的基本原则 馆藏发展必须以学校的发展方向、目标、价值和重点为发展原则。保持馆藏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和加强特色化资源建设。馆藏发展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综合考虑资源的本身价值、使用价值以及本馆经费情况等因素以确定馆藏复本。注重电子文献和印刷文献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2 馆藏分布的重要性 2.1馆藏体系 图书馆所积累的文献的整体。从本质上说,馆藏体系是经过长期的精心选择和馆藏组织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图书馆根据各自的服务对象和任务,搜集、筛选、整理不同学科、不同水平、不同文种、不同载体、不同出版时间的文献,构成有主有从、有专有博、互相依赖、互相配合,具有特定功能的藏书整体,形成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 馆藏体系所反映的知识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与更新活动,既有输入(收集)又有输出(剔除)。图书馆的性质任务,用户对象和需求状况,本地区资源分布和协调共享的状况,原有的文献基础、收藏特点和经费、设备状况,以及一定地区或国家的文献出版发行状况等,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决定着馆藏体系。 2.2 馆藏分布在高校图书馆中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的对象方面相对单一,主要是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他们对文献的需求量要相对于其他人来讲要大,而且他们要求是既要信息的准确性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袁建勋

Vol.28No.1 Ja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信息服务是以信息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 方法,传递知识、交流信息、促进知识创新,为用户提供策划、咨询、调研等各种智力成果与服务的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服务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也使习惯于封闭式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面临严重挑战.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了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应该进行顺应时代的改革创新,找出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进一步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为广大师生和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信息宝库.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信息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具有重要作用.1.1通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 质 大学生通过利用各种图书、期刊、报纸、视听材料和电子资源等各种信息服务,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余爱好.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1.2 通过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更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准确的数据资料,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而图书馆就是查阅这些资料的最佳场所.在科研工作中,图书馆可以为科研课题提供相关信息,提供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从而为科研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保障.1.3 通过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可以满足社会用户对信息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由过去的在校师生扩展到广大社会成员.高校图书馆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市场调研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2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 2.1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特点2.1.1 信息服务的载体多样化 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载体多样化 越来越明显,例如:电子期刊、光盘、电子图书、网络教学课件、数据库等各种网络资源.这些新载体具有容量大、检索方便、传递快、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与传统文献资源一起,形成优势互补、丰富庞大的资源体系.2.1.2 信息服务的手段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由传统的以事实性咨询、指导性咨询和专题咨询为主的服务变为了通过网络技术提供功能强大、灵活、方便、实用的信息检索系统为主的信息服务.2.1.3信息服务项目的特色化 网络时代对图书馆馆藏及服务特色的要求更为迫切,也使它规模效益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当然也为它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享进一步强调各馆的特色馆藏,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由一般的常规化服务更多的向特色服务转移.开展特色服务成为了读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2.2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2.2.1 观念落后,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认识不足很多人对图书馆的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认为图书馆只是藏书、借书、看资料和报刊的地方,尤其是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往往是以“书库”“书店”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其管理人员只是管理归类、编目存档的资料员,是学生借书、还书的“售货员”.实际上图书馆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在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等职能的基础上进行的[1].图书馆职能的本质———信息服务并没有改变,只是这种服务的落脚点已经转为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延伸和扩大了图书馆的职能,这使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存在巨大潜力. 2.2.2馆藏资源陈旧,难以满足当今时代信息服务的要求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图书馆都属于经费相对紧张的 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发展 袁建勋 (山西医科大学 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032200) 摘要: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阐述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强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的措施,对深化信息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满足信息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未来发展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1-0143-02 第28卷第1期(上) 2012年1月143--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别立谦肖珑朱强姚晓霞 /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871 摘要:文章依据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做的调查,阐述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建资源共享以及CALIS特色库的建设情况,最后以北大图书馆为例,说明单馆开展自建数据库的整体构架和考虑。文章旨在总结现状,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自建数据库,特色资源,存储技术,共建共享 DOI:10.3772/j.issn.1673—2286.2011.02.010 数字资源建设由于对知识和文献的整理、使用、传播、共享、保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图书馆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引进数据库、自建数据库两方面。而在后者当中,各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以及原生数字特色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并已经逐步成为主流。 本文依据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做的调查,阐述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建资源共享以及CALIS特色库的建设情况,最后以北大图书馆为例,说明单馆开展自建数据库的整体构架和考虑。文章旨在总结现状,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自建特色库的工作,除参与CALIS和CADAL项目的数字资源建设外,许多高校基于学科特色、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自建了许多数字化资源,多表现为对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与利用。 2010年CALIS管理中心对全国自建特色数据库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截至2010年6月7日,共有至少107所高校图书馆已建或在建特色数据库300余个。其中,拥有1-3个自建库的高校馆数量居多,占参与调查的高校馆总数的84.11%;自建库的数量达到5个或以上的图书馆有13家,占总量的12.15%,其中4所高校馆的自建库数量超过10个,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和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 图1 高校自建数字资源数量分布情况(图书馆数量,占总量百分比) 数据库服务方面,提供较为开放的书目服务。300多个自建库中,采用开放书目检索的数据库有213个,采用账号获取原文的数据库有73个,免费获取原文的数据库有146个,部分试听试读的数据库有25个。多数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服务方式,此外还有自建库采用iso镜像文件下载、在线视频文件浏览等方式。 数据库内容的访问相对封闭。例如在登录认证方面,采用校内IP登录的有247个,占资源总量的80.72%;含校外IP 登录的有48个,用户名密码登录的有82个,其他访问方式的数据库有37个。少数库采用IP与用户名密码双重登录方式。 数据库数量多,但容量小,规模化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自建库所含资源数量相差甚大,少则几十条,多则百万余条记录。大多数自建库容量集中在1G到1T之间。300多个自建库中,共有226个自建库给出了容量值。其中,容量1G以下的自建库有33个,1G~1T的自建库有163个,1T以上的自建库有30个。 图2 高校自建数字资源规模分布 在资源类型上,依然以全文、书目文摘、事实数值为主,但其他类型如音视频、图片图像、地图、乐谱、网站、档案、手稿等资源的数量在迅速增长。在参与调查的数据库中,只含有一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154个,含有两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81个,含有三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41个,含有四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22个,含有五种及以上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16个。按资源类型统计,含有书目文摘的数据库有176个,含有全文的数据库有207个,含有音视频的数据库有73个,含有事实数值的数据库有59个。 全文占有一定比例。根据调查结果看,全文资源所占比例≥50%的数据库占总量的60%。其中,全文比例≥80%的数据库有167个,全文比例达到100%的数据库有125个,约占40%。在全文比例达到100%的自建库中,有1/4为学位论文、随书光盘、机构库、教参书等较为通用的自建库,学科专业意义上的自建库全文资源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数据基本遵循了已有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大多数自建库都有自己的著录标准。遵守CALIS相关标准的数据库占43.78%;遵守DC标准的占23.24%;遵守CNMARC标准的占10.27%;遵守系统数据库要求的占5.95%,自定义的占6.49%。数据库较为开放,多数数据库都有支持标准协议的接口,以支持OAI和OpenURL为主。支持OAI接口的自建库达到总量的50%,支持OpenURL的自建库达到54%。有39个自建库支持两种或以上的接口。 自建库的版权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解决方案。版权问题解决最好的是毕业生论文,由学生签署授权声明;个别自建库取

高校图书馆新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2012年4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A pril 2012  第7期总第257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7T o tal N o .257 浅谈高校图书馆新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周柳英 (中南大学医药信息系,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在研究了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趋势提出了读者决定采购、手机信息服务模式和建立用户个人信息空间3种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方式,并且分析了3种模式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读者决策采购(P DA );手机信息服务;个人信息空间;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7—0148—02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各高校对图书馆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各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等方面都不断取得可喜的成就。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服务的形态和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用户期望和行为也正在发生改变。笔者首先分析了高校现有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新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PDA(读者决策采购),手机短信服务,用户个人信息空间。1 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1 提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不足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交流、使用和创新的中介机构及学习型组织,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承担的是资源收集、整理、加工的使命,还要在日常工作中满足广大用户(主要是教职工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文献定制服务、用户需求分析、信息定制和推送、学科文献组织、信息评价、用户信息空间构建、文献引用记载、信息内容提炼等。而我国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面发展水平不高,且不平衡[1]。 1.2 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落后 实现信息服务的技术基本成熟,但是与资源管理和服务相关的如:信息融合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知识表达技术等研究和开发的水平与前者不匹配[2]。其次,由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采用不同的系统、标准、规范,没有统一,有效的资源动态集成机制,文献资源的整合只能由用户自己完成,从而影响了图书馆服务水平。 1.3 图书馆服务模式较单一 图书馆主要承担图书的保藏与外借,在查新服务、个性化服务方面均有不足。随着知识资源管理理念的提出,用户对于信息资源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需从Just -in-case 转向Just -in-t ime 。 1.4 图书馆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图书馆面临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向网络用户模式的转变,即服务内容逐步转变为电子信息资源存取,服务方式转变为电子信息咨询服务,服务手段转变为综合文献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对于图书馆服务人员不仅有专业素养的要求,更有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与运用的要求[3]。 1.5 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 图书馆实体资源和电子资源均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虽然很多图书馆开展了专题收藏,特色馆藏,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大而不全,多而不精。许多电子资源的购买也存在较多的重复性,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大部分文献资源没有被准确地检索出来发挥其作用。 2 读者决策采购(P DA )模式 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基于用户及其将来需求的推测不再是 主要的方式[5]。 一方面,我们的推测大多数时候是不准确的;另一方面,日益缩减的财政支出和不断上涨的价格(尤其是学术期刊)使得传统的收集方式从经济方面来说逐渐变得不可行,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去维持过去我们所采用的收集方式。 P DA (pat ro n-driven acquisit ion)是一种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进行有效采集的模式。P DA 打破了传统由专家挑选书籍的模式,改变为用户或需求决定的新型采购模式[4]。图书馆管理员把最新文献与书目导入电子图书馆在线目录,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分析其所需要的资料文献选择购买,这个过程被在线图书馆认为用户在这段对话时间内专享这篇文章。它包括几个主要的保障机制:出版商提供书目;图书管理员挑选书目;建立图书馆标准目录;用户购买触发机制。 随着电子图书数量的迅猛增长,现在以及将来较长时间内将成为用户使用的主要对象。在PDA 计划中,当用户发现他们所感兴趣的书目,无需任何中介即刻便能获得其内容,图书馆员没有权限决定是否购买用户选中的图书,而是由用户自由支付(pay ? 148? 收稿日期:2012-02-18 作者简介:周柳英(1988-),女,2011级硕士,中南大学医药信息系。

高校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某高校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的依据与目标 (一)规划的依据 1.教育部、建设部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教高 [2002]3号);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 [2004]2 1号);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明确规定: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综合性本科院校生均图书100册/生;生均年进书量4册;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明确规定:5 000学生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为生;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规定: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1: 4)。 2. 我校转型发展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 3. 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4. 我馆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二)总体目标 坚持“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将图书馆建设成资源配置合理、馆藏布局科学、服务功能完善、技术保障有力、员工素质全面、管理工作有序、阅览环境优美, 能够适应我校“应用型、综合型”办学需要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改扩或新建图书馆馆舍,强化图书馆服务功能 1.现状:馆舍面积不达标,功能不全

图书馆大楼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我省高校图书馆相比处于居后的位置。见表一。 表一我省部分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情况 学校馆舍面积(平方米) 江西财经大学万 南昌大学6万余 江西师范大学5万 井冈山大学万(正建新馆) 九江学院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万 江西理工大学万 上饶师范学院万 新余学院万 萍乡学院万 (数据来源:2015年6月检索各高校图书馆网站) 阅览座位紧张,经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状况。 书库的承受能力已饱和,导致有些图书无法上架。 教育培训、学术研究、讨论交流、展览、休闲等现代图书馆功能缺失。 2.建设目标 通过选择新址新建图书馆或在现有图书馆的左-后-右侧面扩建新馆舍万平方米,使图书馆的总馆舍面积达到4万平米以上。 3.建设内容 扩大书库藏书容量,设立密集书库,使新馆的藏书目标在200万册 以上。 增加阅览座位,设立考研阅览室等,使其总数达到5000座以上。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

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的新模式 高祀亮(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青岛266042) [摘要] 阐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工作中的新要求,探析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对策,提出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环境定题服务数据库 [分类号]G250.73 1. 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的重要地位 1.1信息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种现象,它是信息源体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一定形式与外界进行交换的讯号。简单地说,信息就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存在和运动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和消息。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宝库和服务中心。知识、信息是以文献形式存在的。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在一切载体材料上的人类知识。知识、信息是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在形式,而记录是联系知识、信息与载体的手段。文献中记录着的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为读者所利用时就转化为情报。情报是知识或信息经传递并起作用的部分,即运用一定的形式,传递给特定用户,并产生效用的知识或信息。因此,图书馆的特定信息服务实际是情报信息服务。 1.2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全面运用,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网络技术作为现代信息存储、流通和传播手段,极大地丰富并改变了原有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了空前拓展。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再局限于本馆原有的印刷型文献信息,而是扩展到网络可检索和共享的其它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以馆藏的现实信息资源和网上虚拟信息资源为主要对象,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以知识和信息的开发为手段,为用户提供增值信息、特定信息的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必须打破旧的思想观念,树立大信息观,确立新的现代服务理念,充分开发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不断适应社会对文献信息深加工和综合化的要求,真正成为网络环境下面向社会服务的现代化信息中心。 1.3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读者不再仅满足于印刷型文献,而是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取网络信息和多媒体信息。信息需求从单一型、专业型向各行各业及生活领域扩展,形成了全方位、综合化的态势。这种需求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发展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化网络信息资源并举,从过去单一的文献借阅服务,转向既要有书本式的文献借阅服务,又要有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服务,还要有情报信息服务和教学培训服务的多元化格局。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读者信息需求和信息资源的多样性要求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必须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服务工作的新路子,针对读者的需求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内容和获取信息的技巧、方法等多方面服务。 1.4 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革。适应和利用网络带来的变革,找准重点,发挥已有的优势,更新服务思想、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是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变,主要应加强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即针对用户特殊需求的信息服务工作。 2.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工作中的新要求 2.1领导的重视与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做好信息服务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必须得到校领导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只有为图书馆信息网络

馆藏数字文献资源介绍

馆藏数字文献资源介绍 为了让广大读者熟悉和了解我馆购买的电子资源,提高大学生掌握和使用数字文献资源基础知识和检索技能,同时配合图书馆、院团委在“读书活动月”期间开展的“数字文献资源知识技能竞赛”活动,现将我馆电子资源做简要介绍,欢迎参阅。 馆藏电子资源介绍 1.读秀学术搜索 读秀学术搜索是由海量中文学术资源组成的庞大知识库系统,现收录190余万种中文图书题录信息,可搜索的信息量超过6亿页,且这一数字还以每天50万页的速度增长。读秀允许上网用户阅读部分无版权限制图书的全部内容,为读者提供深入图书内容的章节和全文检索、部分文献试读、参考咨询等多种功能。 读秀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面特色的数字图书馆整体解决方案和资源功能整合服务,为广大读者打造一个获取知识资源的捷径。 特色功能:整合资源――整合各种文献资源于同一平台,实现统一检索管理;检索资源――通过读秀的深度检索,快速、准确的查找学术资源;获取资源――读秀为读者整合学术资料,并提供多种阅读、获取资源的途径;定制特色功能――满足用户的管理需求和读者的阅读需求。 优势:比传统的marc管理更加深度的揭示内容;检索深入到章节和全文,实现基于内容的检索;创新的知识点式检索模式,为研究型读者提供查找资料的便捷途径。 2.CNKI资源 CNKI 即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CNKI工程集团经过多年努力,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最丰富

南昌大学图书馆可用数据库资源

?中国学术期刊镜像站点操作演示 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主办,《中国期刊网》按学科划分为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9个专辑,126个专题。“专题全文数据库”收录1994年以来中国出版发行的5300种学术期刊全文,累积全文约400万篇,检索结果为篇名、作者、机构、刊名、关键词、摘要、原文等。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操作演示 是建立在因特网上的大型科技、商务信息平台,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目前基本内容被整合为科技信息子系统、数字化期刊子系统、商务信息子系统三个部分。 科技信息子系统包含科技文献、名人与机构、中外标准、科技动态、政策法规、成果专利等六个栏目,汇集中外上百个知名的、使用频率较高的科技、经济、金融、文献、生活与法律法规等数据库,记录总数达1300多万条;数字化期刊子系统可以浏览2000多种科技期刊的全文;商务信息子系统提供工商资讯、经贸信息、成果专利、商贸活动、咨询服务等信息,其中《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收录96个行业20万家企业的详尽信息。 ?SPRINGER数据库操作演示 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 通过Springer LINK系统提供学术期刊的在线服务。目前Springer LINK所提供的全文电子期刊共包含439种学术期刊(其中近400种为英文期刊),按学科分为以下11个“在线图书馆”:生命科学、医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法律、工程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源。 ?PQDD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操作演示 是世界著名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起始于1861年,主要是北美地区的博、硕士论文(北美地区的博士数量占全世界的70%以上),也有少量的欧洲和亚洲的学位论文。它共收录有1,000余所著名大学文、理、工、农、医等领域的160万博士、硕士论文的摘要及索引及全文,是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参考信息源,每年约增加4.5万篇论文摘要 ?人大复印资料操作演示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以其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分类科学,筛选严谨,结构合理完备,成为国内最有权威的具有大型、集中、系统、连续和灵活五大特点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专题文献资料宝库。 ?Elsevier数据库操作演示 荷兰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了1000多种科技期刊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商业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其中许多为核心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 ?EBSCO全文数据库操作演示 EBSCO公司的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简称ASP)Business Source Premier (简称BSP),是CALIS最早引进的数据库(最初为Academic Search Elite和Business Source Elite)之一。 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简称ASP):包括有关生物科学、工商经济、资讯科技、通讯传播、工程、教育、艺术、文学、医药学等领域的七千多种期刊,其中近四千种全文刊(数据截止到2003年2月)。 商业资源集成全文数据库(Business Source Premier,简称BSP):包括国际商务、经济学、经济管理、金融、会计、劳动人事、银行等三千多种期刊的索引、文摘,其中近三千种全文刊(数据截止到2003年2月)。 ?Ei CompendexWeb 操作演示 《Ei(工程索引)》的网络版,内容包括原来光盘版(Ei Compendex)和后来扩展的部分(Ei

转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

转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 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是为应对当代信息环境和用户信息行为的变化在发展理念、功能定位、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转变过程。这其中,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重中之重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功能的转变。本文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为例具体阐述和说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及意义。 标签:转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 前言 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技术手段和社会发展背景的变化使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深度变革。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与管理形态的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当今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应时刻树立危机意识,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与服务的整体效能,从而实现其核心竟争力。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图书馆依托天津大学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多年来充分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建立起具有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特色的专业数据库。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教学与学习的平台。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属于现代数字资源,是指将数字化技术产生的信息和将原有的非数字化信息资源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化的信息,也就是将多种技术手段,即计算机、通讯及多媒体等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和。 这些数字资源可以存放在本地,也可以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通过计算机的网络,读者能够使用这些资源,利用各种电子设备检索、阅读以及下载、传送等形式的数字信息处理,以得到所需要的数字信息资源。无论是网络获取的数字资源、数据库数字资源、还是自建数字资源等,都是数字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信息资源,它们为高校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辅助教学,为学生进行专业的学校和享受数字化的娱乐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当然现代社会的交流方式也离不了数字资源。与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相比,数字资源优势多多,形式更丰富多样,无论是检索还是利用都较之更便捷,信息获取也更及时有效,更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受读者推崇。如我校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极为丰富,有超星图书馆数据库、环球外语多媒体资源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百链云图书馆、维普考试资源系统数据库、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等多种数据库。这些都是做好我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

浅析馆藏文献资源的文本挖掘及技术步骤

浅析馆藏文献资源的文本挖掘及技术步骤 摘要:数字人文学科的迅猛发展,有力地冲击着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工作,迫使图书馆急需针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文章概述了馆藏文献和文本挖掘的基本含义,指明了开展馆藏文献资源文本挖掘的意义,对文本挖掘技术及步骤进行了简要地分析,进一步应用开源文本挖掘工具,使馆藏文献资源真正得到深度挖掘。 关键词:馆藏文献;文献资源;文本挖掘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文研究融合而形成的新兴的数字人文学科的迅猛发展,有力地冲击着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工作,使常规的阅读和分析已经无法应对内容稀薄而数量庞大的馆藏文献,迫使图书馆急需针对海量的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由于数字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对海量文献的深度挖掘和深度处理;又由于在现阶段印刷型文献在整个馆藏文献资源中普遍占有80%的比重,因此,对印刷型文献的深度文本挖掘,显得更为十分的重要。本文就馆藏文献资源的文本挖掘即技术步骤进行简要地浅析。 1馆藏文献及文本挖掘概述 1.1馆藏文献概述 馆藏文献是指图书馆收集、整理保存并为读者利用的各类文献资源的总和,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主要包括印刷型文献、数字文献及其它类型文献(光盘、磁带、缩微胶卷等),并有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在现阶段,印刷型文献占主导地位,在整个馆藏文献资源中普遍占有80%的比重,而数字文献的比重逐年上升。如今,现代图书馆集文献信息组织、传递、利用为一体,重视文献使用价值,要求我们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及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能力作为深度挖掘馆藏文献资源的基本标准。 1.2文本挖掘概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早出现劳工密集型的人工纯文字挖掘方法。后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文研究融合,数字人文学科的迅猛发展,已经使这一领域迅速取得进展。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用户可获得的信息包含了从技术资料、商业信息到新闻报道、娱乐资讯等多种类别和形式的文档,构成了一个异常庞大的具有异构性、开放性特点的分布式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中存放的是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自然语言理解和计算机语言学,从数据挖掘中派生了两类新兴的数据挖掘研究领域:网络挖掘(Network Mining)和文本挖掘(Text Mining)。传统的信息检索技术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并不尽如人意,

浅议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一)

浅议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一) 摘要: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播、交流的社会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继续加强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建设,同时针对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览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构想与具有执行效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资源建设 21世纪,社会经济已进入以知识为基础增长的新模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有效地利用知识、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因而人们需要提高收集和使用知识的效率,这对号称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以资源分布化、传递网络化、媒体多样化、服务个性化、利用共享化为特点的图书馆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图书馆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图书馆人应该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把握时机,让图书馆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一、资源建设的现状 特色馆藏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然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盲目追求图书数量,加上在学校扩大发展规模的硬件要求上,都把图书馆的藏书量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以藏书量的多少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的高低。而单单讲求数量,不注重藏书对本校学生利用价值,为了达到标准,大肆购买,而忽视了质量;为了应付评估需求,短期内一次性购书情况普遍存在,从而使得各馆的藏书量激增,藏书却缺乏特色,导致信息雷同较多,各层次书籍分布不均衡,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历史、专业、学校规模、购书经费条件的制约,图书的藏书量数量不一,由此演化了在资源共享上的分歧。许多大的图书馆、尤其是一些具有悠久历史高校的图书馆,传统藏书观念根深蒂固,加上能够共享别人的太少,而提供给的资源相对较多,所以在共享的态度上不是积极应对。 二、文献资源的建设 1.非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 纸质文献购买、保存都比较方便,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上架供读者使用,而且无须特别的设备,阅读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限制,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深受读者欢迎。纸质文献资源仍呈 现增长趋势,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必然的。 纸质文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已建立起完善发达的编辑、生产、发行系统。在科学评价功能方面,各门都建立健全了学术评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保证出版文献的学术水平。在道德审查功能方面,纸质文献的生产和传播常会受到道德审查和政治审查,能够生产并传播的文献基本上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观念,对保护普通社会人群、保护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保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读者利用的情况和发展需要,对纸质文献资源进行筛选。并对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尽可能地让文献资源不要流失,并针对其潜在指导下一时期的藏书购买。 2.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 电子文献具有信息存储量大、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检索方便、易于复制,以及可被众多读者同时使用等特点。随着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电子文献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快速增长,各类读者对电子文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现阶段图书馆应调整馆藏资源采购策略,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重,应侧重网络数据库,网络版光盘数据库和全文电子期刊及检索性二次文献的引进。对于全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如“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在扩充部分馆藏的同时,也可缓解读者对图书复本的需求。 另外电子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建设。它的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结构更加复杂,除

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陈建华 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 230039 摘要:介绍了电子资源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方式及特点,并提出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resources,and analyzes the way how to build university l ibrary’s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its characters. At last the pape gives some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Electronic resource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图书馆信息存储、检索、查阅的传统方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换环境。电子资源以其自身的优势而迅速发展起来,大大改变了图书馆的资源分配结构和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在当今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电子资源的定义及特点 1、电子资源定义 电子资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子出版物,它是利用现代科技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

在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或其它相应电子设备再呈现出来,从而进行查阅和信息传递。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各馆自建的数据库,如学位论文数据库、馆藏特色资源库等构成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2、电子资源的特点 (1)、存储信息容量大,占用空间少 传统印刷资源的存放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存储这些资源要占用高校大量的空间,而电子资源的高密度性和大容量性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要一个小型机房,用以存放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2)、使用灵活,打破时空限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查阅电子资源。学校图书馆服务器一般都是每天24小时工作,学校教师无论是在上班时间还是在下班时间,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是在当地还是在外地,只要把计算机打开,连上网就能查阅校内资料了。 (3)、检索速度快 借助计算机高速的运算能力,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如在数据库中以关键词、作者、摘要等字段进行检索 ,就能快速而方便查到所需资料。 (4)、资源共享性 电子资源能够同时被众多用户同时使用,而传统印刷资源借阅却受制于本身资源的有限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