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粉尘名称雾状粉尘的自然点℃爆炸下限 /g·m-3 粉尘名称雾状粉尘的自然点℃爆炸下限 /g·m-3

蒽 472 5.04 对甲氧基苯酸 830 5.20

萘 565 2.50 对硝基苯酸 850 10.40

甲基苯酚 559 1.10 2-羟基萘酸 850 20.80

对氯苯甲酸 850 10.40 油溶橙R 890 5.20

苯邻二(甲)酰氯 890 20.80 油溶升华橙 870 7.80

对硝基苯(甲)酰氯 675 10.40 氯苯甲酰苯甲酸 970 10.40

对硝基苯替二乙胺 975 31.20 苯甲酰基苯甲酸 890 5.20

4-硝基-2-氨基甲苯 650 5.20 氨基氯苯甲酰苯甲酸 885 5.20

联苯胺 910 5.20 沥青 - 15.0

六亚甲基四胺 410 15.00 硬沥青 580 20.00

丙烯醇树脂 500 35.00 虫胶 - 15.0

香豆酮茚树脂 520 15.00 二苯基 - 12.6

木质素树脂 450 40.00 工业用酪素 - 32.8

酚醛树脂 460 25.00 染料 - 270.0

虫胶松香树脂 390 15.00 酪素赛璐珞粉尘 - 8.0

聚乙烯醛缩丁醛树390 20.00 六次甲基四胺 - 15.0 脂

石炭酸树脂 460 25.00 Ⅰ级硬橡胶粉末 - 7.6

聚乙烯树脂 450 25.00 凝汽油剂 450 20.00

聚苯乙烯 490 25.00 噻吩 540 15.00

合成硬橡胶 320 30.00 面粉 - 30.2

有机玻璃 440 20.00 棉花 - 25.2

赛璐珞 125 4.00 苯磺酸钠 950 10.40

醋酸纤维 320 25.00 氨基吡唑酮 825 10.40

丙酸纤维 460 25.00 硝基苯二甲酸酐 775 5.20

木纤维 775 25.00 2-氯-5-氨基苯甲酸 1010 10.40 尿素树脂模压物 450 75.00 显影剂rCC 925 10.40

邻苯二甲酸 650 15.00 彩色显影剂2 945 52.00

季戊四醇 450 30.00 1-苯基-5-巯基四唑 825 10.40 苯二甲酸酣 650 15.00 苯基氨基硫脲 890 5.20

樟脑 466 10.00 对氨基苯酰氰乙酸酯 830 10.40

松香 130 12.60 二甲基氨异苯邻二酸酯 775 10.40 硫 232 2.27 对硝基苯酰氰乙酸酸酯 675 10.40

酸性萘酚黄 1075 104.00 铝 645 35.00

酸性铬红 920 41.60 铝粉末 - 58.0

酸性铬黑C 900 42.00 铁 315 120.00

醇溶硝基清漆黄3 975 41.60 镁 520 20.00

醇溶硝基清漆橙

2KC 975 72.80 锰 450 210.00

油溶棕 1100 5.00 硅 775 160.00

油溶红A 910 7.8 锡 630 190.00

钛 480 45.00 鱼肝油蛋白 520 45.00

钒 500 220.00 硬脂酸铝 400 15.00

锌 680 500.0 烟煤 610 35.00

锆(雾状粉尘产生静

电) 40.00 煤末 - 114.0

道氏合金(含镁8.5%

以上|) 430 20.00 肥皂 430 45.00

铁钛(低碳) 370 140.00 硫磺 190 35.00

铁硅(89%Si) 860 425.00 硫磺 - 2.3

镁-铝(50%~50%) 535 50.00 木粉 430 40.00 紫花苜蓿 530 100.00 木质 - 30.2

棉纤维 440 50.00 木屑 - 65.0

脱水柑皮 490 65.00 硫矿粉 - 13.9

三叶草籽 470 60.00 硫的磨碎粉末 - 10.1

谷物淀粉(加工的) 470 45.00 页岩粉 - 58.0 磨碎的干玉米芯 400 30.00 泥碳粉 - 10.1

桐籽 540 70.00 电子尘 - 30.0

脱水大蒜 360 100.00 胶木碳 - 7.6

脱水豌豆 560 50.00 亚麻皮屑 - 16.7

脆花生 570 85.00 奶粉 - 7.6

米 490 45.00 茶叶粉末 - 32.8

大豆 560 40.00 烟草粉末 - 68.0

麦粉 470 60.00 松香 - 5.0

粉尘爆炸极限表补充:

粉尘种类粉尘爆炸下极限 g/m3 起火点℃

金属钼 35 645 锑 420 416 锌 500 680 锆 40 常温硅 160 775 钛45 460 铁 120 316 钒 220 500 硅铁合金 425 860 镁 20 520 镁铝合金 50 535 锰 210 450

热固性塑

料绝缘胶木 30 460 环氧树脂 20 540 酚甲酰胺 25 500 酚糠醛 25 520

热塑性塑

料缩乙醛 35 440 醇酸 155 500 乙基纤维素 20 340 合成橡胶 30 320 醋酸纤维素 35 420 四氟乙烯 - 670 尼龙 30 500 丙酸纤维素 25 460 聚丙烯酰胺 40 410 聚丙烯腈 25 500 聚乙烯 20 410

聚对苯二甲酸乙酯 40 500 聚氯乙烯 - 660 聚醋酸乙烯酯 40 550 聚苯乙烯 20 490 聚丙烯 20 420 聚乙烯醇 35 520 甲基纤维素 30 360 木质素 65 510 松香 55 440

塑料一次

原料己二酸 35 550 酪蛋白 45 520 对苯二酸 50 680 多聚甲醛 40 410 对羧基苯甲醛 20 380

塑料填充

剂软木 35 470 纤维素絮凝物 55 420 棉花絮凝物 50 470 木屑 40 430

农产品及

其它玉米及淀粉 45 470 大豆 40 560 小麦 60 470 花生壳 85 570 砂糖 19 410 煤炭(沥青) 35 610 肥皂 45 430 干浆纸 60 480

概念:、

爆炸的概念:爆炸是指物质的状态和存在形式发生突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空气冲击波,可使周围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同时伴随有声或光效应的现象。

爆炸极限的概念:爆炸极限是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国家标准《消防术语》

最低浓度——爆炸下限(LEL)

最高浓度——爆炸上限(UEL)

1.粉尘本身是可燃粉尘非燃性粉尘是不会发生爆炸的,燃粉尘除前述外,还有茶叶、中药材维、硫磺粉尘等。 2.粉尘必须悬浮在空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粉尘能否悬浮在空中要害在于粉尘微粒,只有直径小于l0um的粉尘其扩散作用才大干重力作爪,易形成爆炸“层云”。粉尘爆炸下限一般为20~60g/m3,爆炸上限为2~6kg/m3。 3.火源必须具有一定能量粉尘爆炸需首先加热或熔融蒸发或热解出可燃气体,因此需较多的热量。粉尘爆炸的最小引爆能达10毫焦以上,为气体爆炸的近百倍。此外,空气中的湿度不能太大,否则也不会发生粉尘爆炸。粉尘爆炸的特点

1.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性的;(2)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3)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4)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2.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1)颗粒的尺寸;(2)粉尘浓度;(3)空气的含水量;(4)含氧量;(5)可燃气体含量。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越小、引爆能量越高。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范围扩大。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性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3.粉尘爆炸的特点:(1)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凡是颗粒极微小,粒径在1至76um范围内的固体物质称为粉尘。粉尘包括易燃粉尘如:糖粉、淀粉、可可粉、硫粉、茶粉、橡胶粉等;可燃粉尘如:米粉、锯末屑、皮革屑、丝、虫胶等;难燃粉尘如:炭黑粉、木炭粉、石墨粉等。固体物质被粉碎成粉尘以后,其燃烧特性有很大的变化。原来是不燃的物质可能变成可燃物质,原来难燃的物质可能变成易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前提是必须达到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粉尘爆炸前无任何征兆,起后果却都能使建筑物毁于一旦。而且能导致粉尘爆炸的情况也很多:从农副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到药物、食品、有机物、无机物的生产等很多过程中,粉尘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其危害极大。粉尘包括的范围很广,各种粉尘都有其自身的特性,粉尘并非随时随地都能爆炸,要发生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以

下几个条件:首先,构成粉尘的物质必须是易燃或可燃的,其中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受热后要发生分解,放出可燃性气体,并留下可以燃烧的炭。无机粉尘如金属粉尘,虽然没有耗能分解过程,升温只能促使其快速氧化,由表面向内部迅速延烧放出高热而使体系快速升温膨胀。有些金属颗粒本身能进行气、固两相燃烧。其次是粉尘必须是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极限。粉尘能否悬浮在空气中要害在于粉尘的粒径。粒径大的颗粒难以悬浮,即使由外力使它悬浮在空气中,也会很快沉积下来。粒径越小,其扩散作用大于重力作用,粉尘易于悬浮在空气中。再加上粒子四周有足够的助燃空气,很轻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而燃烧或爆炸。若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太小,即低于爆炸浓度的下限,燃烧放热量太少,难于形成持续燃烧,也就不会发生爆炸。假如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太大,即高于爆炸浓度的上限,混合物中因氧气浓度太小,也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粉尘爆炸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粉尘爆炸的最小点燃能量一般为10 mJ至数百mJ ,相当于气体点燃能量的百倍左右。影响粉尘爆炸的主要因素内部因素(粉尘的理化性能):粉尘的燃烧速度比气体的燃烧速度要小。粉尘的颗粒越小,相对表面越多,分散度越大,则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其爆炸危险性便增加。因为粒子越小,粒子带电性越强,使得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粉尘粒子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燃烧速度就更接近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燃烧速度,燃烧过程也进行的更完全。燃烧热高的粉尘,其爆炸浓度下限低,一旦发生爆炸即呈高温高压,爆炸威力大。粉尘中含可燃挥发分越多,热分

解温度越低,爆炸的危险性和爆炸产生的压力就越大。粉尘中的灰分(即不燃物质)和水分的含量增加,其爆炸的危险性就降低。因为,它们一方面能够较多地吸收体系的热量,从而减弱粉尘的爆炸性能,另一方面灰分和水分会增加粉尘的密度,加快其沉降速度,使悬浮粉尘浓度降低。外部条件:含氧量是粉尘爆炸最敏感的因素,随着空气中氧含量的增加,爆炸浓度范围也随之扩大,爆炸危险性也就增加。空气湿度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减小。因为湿度增大,有利于消除粉尘静电和加速粉尘的凝聚沉降。同时水分的蒸发消耗了体系的热能,稀释了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了粉尘的燃烧反应速度,使粉尘不轻易发生爆炸。当粉尘与可燃性气体共存时,粉尘爆炸浓度的下限相应下降,而最小点火能量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即可燃气体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当温度升高压强增加时,粉尘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会扩大,所需要的点火能量也会降低,从而造成危险性增大。点火源的温度越高,强度越大,与粉尘和空气的混合物接触的时间越长。其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就变得更宽。爆炸危险性也就增大。每一种可燃粉尘,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个最小点火能量,若低于此能量,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就不能爆炸。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越小,其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粉尘爆炸的危害粉尘爆炸能呈现出跳跃式和爆炸连续性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粉尘爆炸形成后,

随着爆炸的连续,反应速度和爆炸压力也就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现跳跃式发展,产生爆震。非凡是当在爆炸传播途中遇有障碍物或巷道拐弯处,则压力会急剧升高。所以在一些粉尘爆炸事故中,不仅表现出了爆

炸连续性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了离爆炸点越远,破坏性越严重的特点。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因为粉尘初始爆炸的气浪会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迅速形成新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火焰和高温的作用下,再次发生爆炸(即二次爆炸)。另一方面,在粉尘爆炸的地点,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经过一个极短促的时间后形成负压区,由于气压差的作用,新鲜空气向爆炸点送流,促进空气的二次冲击(即返回风),使已发生粉尘爆炸的高温区沉积粉尘再次发生爆炸。二次爆炸所扬起的沉积粉尘,其浓度往往比第一次爆炸时还要大,爆炸破坏力更为严重。粉尘爆炸后能产生有毒气体,与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轻易引起不完全燃烧,有些沉积粉尘还有阴燃现象。因而在爆炸产物中含有大量的CO气体及自身分解产生的毒性气体HCL、HCN等轻易使人员中毒如何知道某种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爆炸极限的数值?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知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爆炸极限的数值。这些数值可以通过下述三个途径求得:(1)查资料。常见的单纯物质的爆炸极限可以从有关手册或工具书、专业书上查出。由于测试方法及设备不尽相同,在数据上可能会有差异,所以引用数据是一定要注明“来源”的。遗憾的是混合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无法查到。(2)测试。现有国家推荐标准GB/T12474一90《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此方法和设备较为复杂,一般单位不具备条件,必要时可委托有此设备的单位(如天津消防所、大连石化安全技术研究所等)进行测试。(3)估算。估算方法有十几种,其中比较有实用价值的是几种可燃气混合气体爆炸

极限估算公式:理·查特里公式。如将估算结果用于重要场合,最好经实测验证一下。

产生粉尘爆炸的条件是什么?发生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是粉尘本身可燃,即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如前述的媒尘、铝粉、面粉等;其次,粉尘要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其爆炸下限),粉尘呈悬浮状才能保证其表面与空气(氧气)充足接触,堆积粉尘不会发生爆炸;再次,要有足够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只要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就会导致粉尘爆炸。

与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有什么特点?与可燃气混合气

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具有以下特点:(1)从起爆条件方面看: 1)只有达到一定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漂浮粉尘云才可能发生爆炸。而要达到这

个条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粉尘并且有外力(如风或机械力)将粉尘扬起才成。而可燃气体通过自然扩散就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粉尘燃烧是一种固体燃烧,其燃烧过程比气体复杂,点燃粉尘所需的初始能量也比点燃气体的大得多(相差近百倍)。(2)从爆炸的后果及危害方面看: 1)一般说来,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燃烧的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造成的破坏及烧毁的程度比较严重。 2)粉尘爆炸引起的冲击波,会使周围的堆积粉尘飞扬起来,从而可连续引起二次、三次爆炸,使得危害扩大。(3)粉尘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因此在产物气

体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4)粉尘爆炸时因为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容易使周围人体受到灼伤。

如何判断生产场所是否有粉尘燃爆的危险?一般的判断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该生产场所存在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下同)的爆炸极限浓度(主要是爆炸下限),并实测生产场所空气中可燃粉尘的浓度。这是判断该场所是否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主要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场所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燃粉尘,或粉尘在与可燃气体同时存在时,混合物的爆炸下限值比组成混合物各单独成分的爆炸下限值均要低。换句话说,即混合物的爆炸危险更大些。(2)了解粉尘的粒度、比重、自燃温度、导电性等物理性质。这些物理性质直接与燃爆危险性有关。一般说来,粒度越细,密度越小,自燃性低且具导电性的粉尘,燃爆危险性越大。(3)了解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可燃粉生在产生与释放的情况:如粉尘在释放的具体部位、释放量、释放速度、方向、时间间隔、频率(单位时间次数)及其在空间可能分布的范围。总之是要掌握粉尘释放的规律。这不仅可以判断生产场所的危险状况,而且为进一步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4)了解生产场所的通风情况:如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通风效果、排出粉尘的处理情况(直排大气还是用除尘器收集)等。(5)了解生产场所的其它情况: 1)现场有无点火源(包括潜在的点火源); 2)有无易积存粉尘的部位; 3)有无报警或指示信号装置等;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初步作出该场所有无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判断。

粉尘爆炸的过程是怎样的?粉尘爆炸是因其粒子表面氧化而发生的,其爆炸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粉尘粒子表面接受外界能量,导致表面温度上升;(2)粒子表面的分子产生热分解作用或干馏作用生成气体包围在粒子周围;

(3)分解(或干馏)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为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即发生氧化反应;(4)由于反应产生的热,加速了粉尘粒子的分解,产生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氧化反应,使火焰不断向外传播。当外界能量足够时,火焰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引起爆炸。

哪些粉尘容易发生爆炸?目前发现具有粉尘爆炸危险的行业主要有:(1)金属行业(镁、钛、铝粉等)(2)煤炭行业(活性炭、煤尘等)(3)合成材料行业(塑料、染料粉尘等)(4)轻纺行业(棉尘、麻尘、纸尘、木尘等)(5)化纤行业(聚酯粉尘、聚丙烯粉尘等)(6)军工、烟花行业(火药、炸药尘等)(7)粮食行业(面粉、淀粉等)(8)农副产品加工行业(棉花尘、烟草尘、糖尘等)(9)饲料行业(血粉、鱼粉等)

怎样从爆炸极限的数值来判断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度?一般说来,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它的燃爆危险性越大。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氨气的爆炸极限是15.0%~28.0%。可以看出,氢气的燃爆危险性比氨气要大。为了更加科学地进行分析比较,又提出了爆炸危险度这个指标,它综合考虑了爆炸下限和爆炸范围两个方面:爆炸危险度=(爆炸上

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可燃气体爆炸危险度越大,则其燃爆危险性越大。三种气体爆炸危险性比较为:氢气>甲烷>氨气

什么是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不同可燃气(蒸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甲烷的爆炸极限是5.0%~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5.O%~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重量百分数表示(克/米*或是毫克/升)。爆炸极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防火防爆工作中有很大的实际意义:(1)它可以用来评定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依据。我国目前把爆炸下限小于是10%的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其火灾危险性列为甲类。(2)它可以作为设计的依据,例如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计厂房通风系统等,都需要知道该场所存在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

极限数值。(3)它可以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依据。在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场所,为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应严格将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为保证这一点,在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时,应根据可燃气(蒸气、粉尘)的燃爆危险性和其它理化性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通风、置换、惰性气体稀释、检测报警等。

为什么汽油、煤气等有时会发生燃烧而有时则会爆炸?汽油、煤气等可燃物的燃烧与爆炸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区别在于速度不同。对于同一种可燃物来说,速度取决于燃烧条件。因此,汽油、煤气等由于燃烧条件不同,有时是平稳燃烧,有时则可能发生爆炸。煤气的情况在题25已经说明。现在讲一下汽油的情况。如果我点燃盛装在敞口容器中的汽油,实际上是汽油表面的蒸气在燃烧,可以看作是一种扩散燃烧,像管道煤气燃烧一样,蒸发多少就烧掉多少,一般不会发生爆炸。如果容器中的汽油未被点燃而任其蒸发并扩散到空间,与空气形成预混气,遇明火则可能爆炸。还有一个情况,如密封的汽油桶受热爆炸,则是因汽油受热蒸发形成的压力造成汽油桶破裂,蒸气弥漫到空间形成预混气遇明火发生爆炸。

什么是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混合燃烧)?在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燃烧过程中,可燃气(蒸气)分子与氧比剂分子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在点火源所提供能量的激发下,发生氧化反应而燃烧(或爆炸)。细分起来.燃烧过程可以分为分子扩散混合与氧化反

应两个阶段,而分子扩散速度远比氧化反应速度慢得多。因此可燃气(蒸气)分子与氧化剂分子扩散混合情况就成了燃烧速度快慢的制约因素。据此,将燃烧分为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混合燃烧)两类。扩散燃烧:如果可燃气(蒸气)与氧化剂(空气中氧气)的混合是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即边混合边燃烧,这种燃烧叫做扩散燃烧。动力燃烧:如果可燃气与空气(或其它氧化剂)在未点燃前已经均匀混合好,并且完全是气相,一旦遇火源发生燃烧(爆炸)。这种燃烧叫做动力燃烧,或叫混合燃烧。以煤气为例:管道煤气在炉子燃嘴处喷出燃烧,是典型的扩散燃烧,如图1-2所示。火焰的明亮区是扩散区,火焰中心发暗的锥形区叫燃料锥。空气中的氧气分子由火焰周围空间向内扩散,煤气分子由管道口向外扩散,两种分子在扩散区相遇,完成氧化反应而燃烧。如果煤气未经点燃而泄漏(由管口或破裂处)到空间与空气混合,预混气充满了整个空间,

一旦遇到火源,预混气被点燃,燃烧迅速传到整个空间,反应速度极快,形成爆炸。在扩散燃烧中,氧化反应速度比扩散速度快得多,分子扩散多少就反应多少。因此燃烧速度取决于氧化反应速度。一般说来,扩散燃烧比较平稳、易控,而动力燃烧速度要比扩散速度快得多,往往引起爆炸,很多爆炸事故都是由此造成的。

燃烧与氧化爆炸有什么异同点?可燃物的燃烧与氧化爆炸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氧化反应,但二者的反应速度、放热速率不同,火焰传播速度也不同,爆炸比燃烧要快得多。

爆炸的主要破坏形式有哪几种?爆炸的破坏形式通常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等三种,后果往往都比较严重。(1)直接的爆炸作用。这是爆炸对周围设备、建筑和人的直接作用,它直接造成机械设备、装置、容器和建筑的毁坏和人员伤亡。机械设备和建筑物的碎片飞出,会在相当范围内造成危险,碎片击中人体则造成伤亡。(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也称爆破作用。爆炸时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膨胀,象活塞一样挤压周围空气,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给这压缩的空气层。空气受冲击波而发生扰动,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成为冲击波。冲击波可以在周围环境中的固体、液体、气体介质(如金属、岩石、建筑材料、水、空气等)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对这些介质产生破坏作用,造成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备、建筑物的毁坏和人员伤亡。冲击波还可以在它的作用区域产生震荡作用,使物体因震荡而松散,甚至破坏。(3)造成火灾。可燃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一般都引起燃烧起火,会形成火灾。盛装易燃物的容器、管道发生爆炸时,爆炸抛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火灾。这种情况在油罐、液化气爆炸后最容易发生,正在运行的燃烧设备或高温的化工设备被炸坏,其炽热的碎片飞出,有可能点燃附近贮存的燃料或其它可燃物,引起火灾。爆炸品爆炸后,气体产物的扩散,不足以引起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是被炸建筑物内遗留大量的热或残余火苗,会把被破坏设备内部溢出的可燃物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点燃,也可能将其它易燃物点燃,引起火灾。凡爆炸引起火灾,损失更加严重。

可燃气体爆炸有哪两种类型?可燃气体爆炸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分解性气体爆炸。这类气体即使在没有氧气(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遇到点火源也会发生爆炸。爆炸所需的能量是由此类气体本身分解时放出的分解热提供的。另一类是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可能发生的爆炸就属此类。这类爆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它们的危险性比前类较低。但这类爆炸造成的事故很多,遍及工业、交通、生活各个领域,造成的损失与危害很大,因此特别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什么是爆炸?爆炸现象有何特征?爆炸是能量(物理能、化学能或核能)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和其它能量的现象。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3)周围介质在压力作用下产生振动或受到机械破坏;(4)由于介质振动而产生音响。其中,压力急剧升高是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

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几类?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将爆炸分为三类:(1)物理爆炸:这是一种物理过程。在爆炸中,介质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类爆炸一般是由于容器内气体压力升高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致使容器破裂所形成的。如锅炉爆炸、高压气瓶及其它压力容器、轮胎爆炸等。(2)化学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化学反应,导致爆炸,主要化学反应有两类:一类是某些物质(如乙烯、环氧乙烷等分解性气体或某些炸药等)的分解爆炸;

爆炸事故预防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42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爆炸事故预防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爆炸事故预防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火源的控制与消除 明火 工业生产中的明火主要始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及其它火源。 加热易燃物质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而采用蒸汽或其他载热体。如果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严格密闭,燃烧室应与设备分开或妥善隔离。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尽量避免焊接作业,进行焊接作业的地点要和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需对生产、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汽车的排气管喷火,都能引起可燃物的燃烧、爆炸。为防止汽车的排气管上要安阻火器。 摩擦与撞击 机器的轴承等转动部位的摩擦、铁器的相互撞击或铁制工具敲打混凝土地坪等都可能产生火花,当管道或容器破裂后物料喷出时也可能因摩擦而起火。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 轴承要及时注油,保持良好的润滑,并经常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 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不准穿带钉子的鞋进入易燃易爆车间,特别危险的场所内。 电器火花 电火花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和爆炸性物质的

石油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及其引发原因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及其引发原因(1) ?这里只列举部分发生在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已发事故(限定在生产作业期间及生产作业准备阶段发生的事故)以及个别未遂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粗略划分。 这里只列举部分发生在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已发事故(限定在生产作业期间及生产作业准备阶段发生的事故)以及个别未遂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粗略划分。 1、工程设计失误 1)、设计单位对设计任务认识不深 某沿海企业在海边建设油罐,设计单位因无经验在设计中未对罐底外壁采取防腐措施。由于地处海边,化学腐蚀现象严重,若不对罐底外壁采取防腐措施,则油罐建成后罐底将很快被腐蚀穿透,不仅油罐将报废,若油品大量漏失,还会引发严重的次生事故(如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等)。建设单位在最后一次审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予以纠正。 某厂在建设一套采用了新技术的装置时,由于企业技术人员没有搞清新技术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向设计单位提供了过时的物料数据(对于老技术来说,这些数据仍然可用),设计单位也没有进行认真审查。装置建成投产后,核心设备每天都处在超温工况下工作。不到一年就将该核心设备烧坏,只好再花5000多万元进行改造。 辽阳石聚乙烯新线工艺是按老线工艺照搬过来的,而多处设计错误是导致2002年2月23日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A、设计单位擅自将悬浮液接收罐的安全阀开

启压力从MPa,改为MPa。视镜是在MPa时破裂后引发爆炸事故的。如果设计不改变新线安全阀的起跳压力视镜很可能不会破碎,爆炸事故也就不会发生。B、原化学工业部《压力容器视镜》设计要求规定:视镜最大直径为150mm,最大公称压力为MPa。而设计部门违反规定擅自选择直径为200mm,公称压力为MPa 非标视镜,这种视镜目前国内尚无法生产。C、厂房是封闭的,这也不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d、将沸腾床引风机的入口设置在聚合釜的上方,设计上也是错误的。 2)、工艺过程设计不合理 1982年、1993年,分属两个企业的两套催化裂化装置的中间罐先后于发生了爆炸,1993年1月1日的那次爆炸还引发大火。两次事故相隔近10年,且分别是两个设计单位作的设计。但这两个设计单位都没有处理好中间罐的工艺设计,都存在若阀门关不严,不同性质物料发生串通的可能性。结果,由于阀门关不严,造成不同性质物料的相互混合,致使中间罐压力急剧升高而发生爆炸。 某合成氨装置,设计时在原料天然气管线与压缩空气管线之间设计了一个连通阀,导致天然气窜入空气管线中,发生爆炸。 3)、总图布置设计不合理 有一个企业把乙烯装置的紧急放空口设在空分装置的上风位置,结果在乙烯装置紧急放空时,空分装置将从乙烯装置放出的烃分子吸入。经压缩后烃和纯氧在空分装置内相遇,发生剧烈氧化而爆炸。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1人是被飞出200米外的一块钢板砸死。 2、由于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或各种原因造成的误操作 在化工生产中,由于人员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而发生的各类事故所占比率很高。据有关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由于人员“三违”引

浅谈自燃类火灾原因及起火原因认定方法

浅谈自燃类火灾原因及起火原因认定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品出现在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自燃类火灾事故发生的频率及其危害程度也越来越高。自燃类火灾物质自燃是指物质在空气中,常温常压下,由于自身热量的积蓄发生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过程,在没有外来火源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燃烧现象。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自燃类火灾的常见起火原因,试对如何进行自燃类火灾起火原因认定作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一、自燃类火灾原因 按照发生自燃的机理,自燃类火灾原因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分解自燃、混合接触自燃、氧化自燃、遇水自燃和吸附自燃。 (一)分解引起的自燃。硝化棉、赛璐珞、硝化甘油、硝化棉漆片等物质,它们易发生水解而生热,达到一定的温度会引起自燃。 2000年7月10日,原武汉市制漆二厂的硝化棉仓库存放的硝化棉在高气温环境下直接接触空气,使零散硝化棉润湿剂乙醇蒸发,导致零散硝化棉因干燥而产生自燃和爆炸。该起火灾烧毁了硝化棉仓库和第二、三、四号成品库、五金仓库。烧毁硝化棉、有色金属、电动机、木材、木材加工工具等物品,过火面积1039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452270万。

(二)混合接触引起的自燃。是指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物质混合,发生爆炸或者起火。 1993年8月5日,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4号仓因违章将过硫酸铵、硫化钠等化学危险品混储,引起化学反应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火灾蔓延导致连续爆炸,爆炸又使火灾迅速蔓延,共发生2次大爆炸和7次小爆炸,有18处起火燃烧。这起火灾爆炸事故,死亡15人,受伤873人,其中重伤136人,烧毁、炸毁建筑物面积39000平方米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约2.5亿元。 (三)氧化引起的自燃。这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放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油脂类物质,这类因含不饱和双键,能氧化生热。(2)低自燃点物质,该类物质的自燃点低于常温,接触空气发生燃烧,如三乙基铝自燃点为零下52.5摄氏度,白磷自燃点为40摄氏度。(3)其他氧化放热物质,常见的如:煤、橡胶、棉籽、含油切屑和废蚕丝、骨粉、鱼粉等。金属粉末和金属屑也能直接与空气中的氧反应而生热。 1996年10月18日23时,齐齐哈尔市供销商厦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家用电器1632台及部分小家电商品,过火面积1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195.1万元。原因是堆放在供销商厦仓库东墙外的褐煤氧化自燃,引燃仓库木窗,蔓延至库内酿成火灾。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1]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背景 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昆山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8年,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从事铝合金表面处理,表面镀层有铜镍铬,对高低档的铝合金制品均可以进行电动加工。公司通过了相关的ISO和美国的OEM认证,厂房面积达到五万多平方,职工有五百多名,有4条现代化全自动电镀生产线。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该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当时在车间上班的员工261人。爆炸发生后,当场确认死亡44人,随后在前往医院救治途中和在抢救过程中死亡24人,截至8月4日,爆炸共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二、事故分析 (一)直接原因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原因分析: 由于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整个环境具备了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引发爆炸。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包括:可燃粉尘、粉尘云、引火源、助燃物、空间受限。 1.可燃粉尘。 事故车间抛光轮毂产生的抛光铝粉,主要成分为88.3%的铝和10.2%的硅,抛光铝粉的粒径中位值为19微米,经实验测试,该粉尘为爆炸性粉尘,粉尘云引燃温度为500℃。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沉积。 2.粉尘云。 除尘系统风机启动后,每套除尘系统负责的4条生产线共48个工位抛光粉尘通过一条管道进入除尘器内,由滤袋捕集落入到集尘桶内,在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上部空间形成爆炸性粉尘云。 3.引火源 集尘桶内超细的抛光铝粉,在抛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比表面积大,吸湿受潮,与水及铁锈发生放热反应。除尘风机开启后,在集尘桶上方形成一定的负压,加速了桶内铝粉的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 (1)铝粉沉积:1号除尘器集尘桶未及时清理,估算沉积铝粉约20千克。

化工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标准范本

安全管理编号:LX-FS-A97095 化工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化工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泄漏引起火灾爆炸 石油化工管道大多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管道破裂泄漏时极易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这是因为泄漏的可燃介质遇点火源即可燃烧或爆炸。管道经常发生破裂泄漏的部位主要有:与设备连接的焊缝处;阀门密封垫片处;管段的变径和弯头处;管道阀门、法兰、长期接触腐蚀性介质的管段;输送机械等。 管道质量因素泄漏,如设计不合理,管道的结构、管件与阀门的连接形式不合理或螺纹制式不一致,未考虑管道受热膨胀问题;材料本身缺陷,管壁

爆炸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文章编号:1005-2046(2002)02-0053-06 爆炸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郑远谋 (鹤山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广东鹤山529721) 摘 要:讨论爆炸复合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大小、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和消除的方法。 关键词:爆炸焊接;复合材料;残余应力中图分类号:T B331;T B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1203230 作者简介:郑远谋(194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爆炸焊接的研究和金属复合物材料的生产. 文献[1,2]讨论了爆炸复合材料内的宏观和微观残余塑性变形以及熔化。由于这种残余变形和熔化的存在导致了其中残余应力的出现。基材的线胀系数、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导热系数、熔点、比热、密度以及工艺参数的不同,将造成这类材料中不同位置上残余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爆炸复合材料中残余应力的存在,明显地影响其许多物理和化学性能。因此,研究这类材料中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寻求预测、控制和调整它们的方法,是爆炸焊接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讨论这方面的许多问题。 1 爆炸复合材料中残余应力的分布 文献[3]介绍了普通焊件中残余应力的一 些测定方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原则上也适用于爆炸复合材料。用相应方法测定的这类材料结合区和断面上的残余应力的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的分析如下。 图1~图6为爆炸态下一些双金属和三金属复合板结合区和断面上的残余应力分布图。由这些图可知,在复板的表层通常分布着残余压应力,随着由表层深入,其内部逐渐转变成残余拉应力,这种拉应力在结合界面上达到最大值。当 进入基板后,那种拉应力逐渐减小。随着深入基板内部便转变成压应力。在基板厚度不大的情况下,基板的底层分布着压应力(见图1)。当基板厚度较大的时候,基板的底层分布着拉应力(见图3~图6)。图4显示,在平行和垂直焊接方向,以及与其成45°角的方向上,复合板断面上残余应力的分布基本相似。也就是残余应力的方向相同,仅其大小稍有区别。 图5指出,基础的刚度对复合板内残余应力的方向和大小有影响:随着刚度的增加,复板表层由拉应力变成压应力,基板底层由压应力变成拉应力,并且拉应力逐渐增大。 图6说明,在颠倒复板和基板的位置后,在其它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其中残余应力的分布相似,仅大小稍有不同 。 图1 在20X 132钢3复合板断面上 残余应力的分布图[4] 第23卷 第2期 上海有色金属 V ol 123 N o 122002年6月 SH ANG H AI NONFERROUS MET A LS Jun. 2002

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概论 (1) 一、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8)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9)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 一、建设内容 (20)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1)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2)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二、污染物的来源 (30) (一)西南年产20000吨爆炸金属复合材料建设期污染源 (31)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可燃性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一、事故案例 案例1 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爆炸事故 事故概况:2010年2月24日16时许,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爆炸。截至2月25日17时,该事故已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 事故过程:2月24日16时02分,抚宁县公安消防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骊骅淀粉公司发生爆炸,数人被困。抚宁中队迅速出动3辆水罐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车和26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并请求支队指挥中心增派力量增援。辖区抚宁中队4辆消防车于16时11分到达现场。经侦查发现,爆炸的是淀粉四车间,车间中间部位房顶坍塌,南北部分墙体向外倒塌。 事故原因:经专家现场初步分析,事故原因可能为车间淀粉所致。 案例2 苏州市昆山市昆山铝粉爆炸事故 事故概况: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事故发生后30日报告期,共有97人死亡、163人受伤(事故报告期后,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陆续死亡49人,尚有95名伤员在医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

事故过程:2014年8月2日7时,事故车间员工上班。7时10分,除尘风机开启,员工开始作业。7时34分,1号除尘器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车间传播,扬起的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发生系列爆炸。当场造成47人死亡、当天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8人,185人受伤,事故车间和车间内的生产设备被损毁。 事故原因:经初步调查,此次事故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遇明火导致爆炸。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案例3台湾新北市八里的八仙水上乐园舞台彩粉爆炸事故案例 事故概况:2015年6月27日晚8点40分左右,台湾新北市八里的八仙水上乐园舞台,在举办彩色派对活动最后5分钟发生粉尘爆炸意外,造成500余人受伤,12人死亡。 事故过程:2015年6月27日20时30分左右,八仙乐园的“彩色派对”舞台前方突然大火,一开始很多人不知道是爆炸,很多人还在继续跳舞,直到前方舞台开始传出尖叫声,才知道发生意外。 事故原因: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后,台湾新北市消防局2015年8

我国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我国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金属复合材料技术可以发挥组元材料各自的优势,实现各组元材料资源的最优配置,节约贵重金属材料,实现单一金属不能满足的性能要求, 它既可以替代进口并填补国内空白,又具有广阔应用范围,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容易获得方方面面的扶持和帮助。如发展不锈钢复合材料就一直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积极支持、倡导的高科技项目。 一、中国将成为金属加工业中心 由于异质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功能化和较低的成本及应用范围广泛,提高了传统金属材料的发展潜力。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建设铝-不锈钢、铝-钢、钛-钢、铜-钢带液-固相复合工艺生产线,钢-不锈钢复合板坯离心浇铸工艺生产线,表面复合精饰技术制备薄覆层(0.008MM-0.1MM)金属复合板带生产线;开发颗粒增加铝基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半固态成形技术、连续包敷复合高速钢材料及制品,并实现产业化。 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作为制造业的基础行业之一的金属加工、成形行业,发展更为明显:在过去几年,整个行业以年均增长20-30%的速度发展,产品品质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逐渐获得整个世界制造业的认可。以2005年为例,整个金属加工、成形行业消耗各种钢材8600多万吨,其中进口数量为2000多万吨;工装模具约395亿元,其中进口约占58亿元;新购设备约234亿元,其中进口约134亿元;冲压、钣金生产企业约4-5万家,从业人数近100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数据显示,整个金属加工、成形行业包括设备、模具、原材料及成形零部件将保持在每年10-20%的增长速度。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着金属板材、管材、型材、线材生产高增长,未来世界钢铁总产量及消耗量的60%都将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目前中国钢产量约占全球钢产量的34%,市场消费量约占全球的33%,已成为全球钢铁产量与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预计到2010年,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集装箱等八大行业2010年需用钢材达2.61亿吨。中国金属加工、成形行业的市场总量巨大,正成为亚洲乃至全球金属加工、成形行业的中心。 二、稀有金属复合材料增长速度依然较快 随着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强,稀有金属复合材料在电力烟气脱硫设备的应用持续增长,同时化工行业的投资国产化程度大大加快,也为稀有金属材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07年上半年化工行业的销售比重已经超过50%,是主要的增长点。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较高的技术壁垒、产业升级的需求拉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稀有金属复合材料行业,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是国家鼓励类的产业结构,其传统应用领域的是电厂的烟气脱硫装置,国家节能排污环保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为稀有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也为行业需求的拉动提供了稳定的基础。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好转,化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在快速发展,化工设备的国产化为稀有金属材料行业发展提供的新的发展机遇。05年以后在化工行业的应用发展最为迅速,07年开始已经超过传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尤其是在数控机床、大型成套设备上的更新换代也为稀有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稀有金属材料行业在技术门槛上相对也比较高。尤其是爆炸复合焊接需要现场爆炸,而民用爆炸需要取得许可证。

化工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及其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化工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及其预防(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007-32 化工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及 其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化工管道同化工设备一样是化工生产装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起着把不同工艺功能的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作用,以完成特定的工艺过程,在某些情况下,管道本身也同化工设备一样能完成某些化工过程,即“管道化生产”。化工管道布置纵横交错,管道种类繁多,被输送介质的理化性质多样,管道系统接点多,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率高。管道发生破裂爆炸事故,容易沿着管道系统扩展蔓延,使事故迅速扩大。研究化工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预防和控制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是实现化工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化工管道系统的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 1.泄漏引起火灾爆炸 石油化工管道大多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管道破裂

爆炸金属(不锈钢)复合板技术要求概述

爆炸金属(不锈钢)复合板技术要求概述 技术投资分析: 爆炸焊接技术(习惯称爆炸复合)是以炸药为能源,通过炸药爆轰产生的高压脉冲载荷,推动一种材料(复层)高速倾斜碰撞另一种材料(基层),其加载应力远远高于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加载过程的瞬间性(一般为微量级),材料受载的局部性,交织发生在作用点的微小的邻近区域并且高速地移动等方法,实现两种金属的冶金结合,结合区呈现为波状的冶金结合。 与轧制、堆焊、浇铸等焊接技术相比爆炸焊接技术的优点在于: 广泛的材料适应性的可焊性,适用于大多可塑性金属或合金,目前已有340种金属或合金的组合被验证是可焊的,不管材料是变形或铸态,任何规划形状的平面和圆柱面的,处于什么热处理状态都可进行爆炸焊接,在某些程度讲爆炸焊接技术是金属大面积的面连接唯一的焊接方法,即使熔点差别很大的铝(660℃)和钽(2996℃);热膨胀系数差别很大的钛(8.35x10-6mm/mm℃)和不锈钢(18x10-6mm/mm℃);硬度差别很大的铅(HB=4-6)和钢(HB=50)都可实现焊接。 不仅适用于相溶性金属的组合,而且适用于非相溶性金属的组合,也适用于易产生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金属及合金,良好的导热性,低的界面电阻,结合区无热影响区构成良好的接头性能,瞬间的热过程使界面没有或仅有少量的溶化。 以爆炸焊接技术发展的项目无论在品种,规格,产量,质量,市场,成本,和效益上明显的优势。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复合材料按行业用途的需求划分: 1)化工、石化、冶金,制盐,设备制造等传统行业的需求最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的崛起,现代制造业的重心正不断向中国转移。需求10-15万吨2)电力,汽轮机,船舶领域需求:约5-8万吨。 3)陆地运输,建筑,办公设备行业:5.4万吨 4)其它领域需求:包括军事2.6--4万吨。 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年销售收入达13240万元,利润2468.6万元,投资利32.54%投资利税率53.57%,内部收益33%,投资回收期限2.14.年(所得税后),盈亏平衡点47.85%。厂房条件建议: 必须有爆炸场地。 注:本资料由【东莞市泽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东莞泽洋金属材料) https://www.doczj.com/doc/5066543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506654387.html,】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关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些概述

关于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一些概述 一、MMC的种类及其微观组织的一般特征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这一术语包括了很广的成分与结构范围。他们的共同点是有连续的金属基体。按照增强体的形状是连续性纤维,短纤维或者是颗粒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可分为下图所示的几类。更进一步的分类可基于纤维的直径和取向分布。在仔细考察特定的体系之前,认识与最终产品的微观组织结构有关的问题是有益的。下表简要的总结了复合材料的主要显微组织特征及其对性能的潜在影响。虽然有些组织参数可事先设定,但另外一些参数却难以控制。尽管如此,在设计与制造某特定的工作之前,一个重要的步骤是,事先认定一些简单的纤维组织结构目标及获得这些目标的方法。 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可分为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颗粒和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若按金属基体分类,可分为铝基复合材料,钛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复合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倘若按增强体类型进行分类,则可分为单片、晶须(或者纤维)和颗粒,如下图。

二、金属基体的概述及其制备工艺 金属基体应用最多的为铝及铝合金,钛以及镁。铝的基本特点:熔点660℃,密度2.7g/cm3,其具有面心立方结构.所以其塑性优异,适合各种形式的冷、热加工。导电、导热性能好,约为铜的60%左右,同时化学活性高,在大气中铝表面与氧形成一层薄而又致密的氧化膜以防止铝继续氧化,但是强度低。钛的特点:熔点1678℃,密度4.51g/cm3。其重量轻、比强度高。纯钛的强度可通过冷作硬化和合金化而得到显著的提高.如50%的冷变形可使强度提高60%,适当合金化和热处理,则抗拉强度可达1200—1400MPa,含有氢、碳、氧、铁和镁等杂质元素的工业纯钛抗拉强度可提高到700MPa,并仍能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高温性能优良。合金化后的耐热性显著提高,可以作为高温结构材料使用,如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转子叶片等,长期使用最高温度已达540℃。在大气和海水中有优异的耐蚀性.在硫酸、盐酸、硝酸相氢氧化纳等介质中都很稳定。但是导电与导热性差.导热系数只有铜的1/l 7和铝的l/10,比电阻为铜的25倍。镁的特点:密度1.74g/cm3。由于其密度低,比强度、比刚度较高,镁具有密排六方结构,室温和低温塑性较低,但高温塑性好可进行各类形式的热变形加工。减震性能好,能承受较大的冲击振动负荷。 根据各种制备方法的基本特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分为四大类,即固态法;液态法;喷涂与喷射沉积法;原位复合法。 1、固态法。在一定温度的压力下,把新鲜清洁表面的相同或不相同的金届,通过表面原子的互相扩散而连接在一起。关键步骤为纤维的排布,复合材料的叠台和真空封装以及热压。其采用有机粘接剂。将增强纤维的单丝或多丝的条带分别浸溃加热后易挥发的有机粘接剂,按复合材料的设计要求的间距排列在全属基体的薄板或箔上,形成预制件。采用带槽的薄板或箔片,将纤维排布在其中。采用等离子喷涂。即先在金属基体箔片上用排布好一层纤维,然后再喷涂一层与基体金属相同的金属。纤维表面经化学或物理处理,在基体金属熔池中充分地浸渍形成金属基复合丝。为了防止复合材料在热压中的氧化,叠合好的复合材料坯科应真空封装于金属模套中。为了便于复合材料在热压后与金属模套的分离,在金属模套的内壁徐上云母粉类的涂料以利分离,注意不能涂与金属基体发生反应的涂料。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下直接放入热压模或平板进行热压合热压工艺参数主要为:热压温度、压力和时间。扩散结合的优缺点:工艺相对复杂,纤维排布、叠合以及封装手工操作多,成本高。能按照复合材料的铺层要求排布。在热压时可通过控制工艺参数的办法来控制界面反应。粉末冶金。适用于连续、长纤维增强.也可用于短纤维、颗粒或晶须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长纤维增强:将纤维和金属粉末按比例混合,密封在容器中,然后进行热等静压。粉末冶金的优点:工艺过程温度低,可以控制界面反应。增强材料(纤维、颗粒或晶须)与基体金属粉末可以任何比例混合,纤维含量最高可达75%,颗粒含量可达50%以上。对浸润性和密度差的要求较小采用热等静压工艺时,其组织细化、细密、均匀,一般不会产生偏析、偏聚等缺陷,可使空隙和其它内部缺陷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用传统的加工方法进行二次加工。粉末冶金的缺点:工艺过程比较复杂,金属基体必须制成金属粉末,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在制备铝基复合材料时,还要防止铝金属粉末引起的爆炸。

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

火灾爆炸事故原因与防范 火灾爆炸事故原因与防范(反应容器) 原因: 1 反应失控引起火灾爆炸 许多化学反应如硝化、磺化、氧化、氯化、聚合等反应都是放热量较大的反应。在反应容器内进行反应时,若正常的反应过程失控,反应热蓄积,反应体系的温度随之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体系内压力增大,当内压急剧上升超过容器的耐压能力时,容器破裂,高压物料从破裂处喷出。由于温度的升高,反应物料还可能发生分解、燃烧,引发反应失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导致反应失控的原因有:反应热未能及时移出,反应物不能均匀分散和操作失误等。冷却剂选择不当、换热设备不能及时导出反应器中过多的热量、因器壁结垢传热效果变差、冷却剂供给设备发生故障、换热系统堵塞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反应热未能及时移出。停电、搅拌系统故障、桨叶损坏、转速不够、桨叶形式不当、物料粉碎度不够等则会使反应物料在器内分散不均匀,造成散热不良或局部反应过于剧烈而发生危险。违反生产操作规程、物料超装、催化剂加入过多、原料配比、投料次序和时间不当、冷却剂阀门开关失误、升温速度过快、温度、压力指示数读错、计量仪器仪表有故障等原因均可引起物料化学反应的异常。 许多化学反应,还会因物料中存在危险杂质而导致剧烈的副反应、过反应,甚至使反应异乎寻常加快导致反应失控。 2 反应容器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些气态反应的原料混合气,其原料配比处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而具有爆炸性。例如丙烯氧化反应的丙烯与空气在原料总体积中分别占6.16%和67.7%,丙烯浓度已在爆炸极限之内(其爆炸极限为2%~11%);苯酐生产中萘与空气的重量比为1:9左右,萘蒸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为 2.25%(萘蒸气爆炸极限为0.88%~5.9%)。有的反应在接近爆炸极限的条件下进行,如氨氧化制稀硝酸、甲醇蒸气在空气中氧化,其配比接近爆炸极限;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或乙醛的反应中循环气的氧含量在爆炸极限附近,如果控制不当易形成爆炸浓度。 反应容器内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蒸气未置换或置换不彻底,也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重要原因。 3 反应容器密封不严,物料泄漏引起燃烧爆炸 反应容器密封不严,物料冲出,遇明火燃烧爆炸。1996年12月19日,吉化公司农药厂六车间西草净合成岗位发生爆炸事故,原因为二楼合成釜超温超压,将釜上面人孔盖冲开,大量异丙醇可燃气体溢出,并迅速扩散到一、二、三层楼内空间,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浓度,遇点火源发生爆炸,造成人死亡,2人受伤,总损失8.59万元。 4 反应容器因设计制造缺陷引起爆炸 反应容器设计不合理、结构形状不连续、焊缝布置不当等引起应力集中;设备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容器时焊接质量不合要求及热处理不当等使材料韧性降低;容器壳体受到腐蚀介质的腐蚀、强度降低等可能使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 5 反应容器中高压物料窜入低压系统 与反应容器相连的常压或低压容器、储柜,由于反应容器中高压物料的窜入,

爆炸焊接和爆炸复合材料

爆炸焊接和爆炸复合材料 金属爆炸焊接是介于金属物理学、爆炸物理学和焊接工艺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爆炸焊接又是用炸药作能源进行金属间焊接和生产金属复合材料的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高新技术。它的最大特点是在一瞬间能将相同的、特别是不同的和任意的金属组合,简单、迅速和强固地焊接在一起。它的最大用途是制造大面积的各种组合、各种形状、各种尺寸和各种用途的双金属及多金属复合材料。 1 爆炸焊接的过程 将炸药、雷管、覆板和基板在基础(地面)上安装起来。当置于覆板之上的炸药被雷管引爆后,炸药的爆炸化学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加速便以爆轰速度在覆板上传播。随着爆轰波的高速推进和爆炸产物的急骤膨胀,炸药化学能的大部分便转换成高速运动的爆轰波和爆炸产物的动能。随后该动能的一部分传递给覆板,从而推动覆板向基板高速运动。在两板之间的空气迅速和全部排出的同时,覆板和基板随即在接触点上依次发生撞击。在这个过程中,在两板间的接触面上,借助波的形成,一薄层金属由于倾斜撞击和切向应力的作用而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在此过程中又借助于金属塑性变形的热效应将覆板高速运动的动能的90%~95%转换成热能。如此大量的热能在近似绝热的情况下促使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的温度升高。当此温度达到其熔点以后,就会使紧靠界面的一薄层塑性变形的金属发生熔化。剩余的热能还会使部分塑性变形的金属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并使双金属整体的温度升高。 由金属物理学的原理可知,在爆炸焊接过程中,由于不同金属间的高的浓度梯度,界面上的高压、高温和高温下金属的塑性变形及熔化等条件的存在及其综合作用,必然导致基体金属原子间的相互扩散。这样,当界面上那一薄层塑性变形的和熔化了的金属迅速冷凝后,便在界面上形成了包括金属塑性变形特征、熔化特征和原子间相互扩散特征的结合区。此结合区就是2种金属之间的焊接过渡区,亦称焊接接头。 众所周知,爆炸焊接双金属的结合区在一般和正常的情况下还具有波形特征(图2)。此波形的形成与爆炸载荷在金属中和界面上的波动传播有关,并且不同强度和特性的金属材料,在不同强度和特性的爆炸载荷作用下,发生不同强度和特性的相互作用──冲击碰撞,便在结合界面上形成不同形状和参数(波长、波辐和频率)的波形。 实际上,用爆炸焊接法生产的爆炸复合材料的冶金结合,就是在上述结合区金属的塑性变形、熔化和扩散等冶金过程中形成的。由此推论,爆炸焊接是以炸药为能源的压焊、熔焊和扩散焊“三位一体”的一种金属焊接的新工艺及新技术。也许,正因为如此,爆炸焊接作为一种新的焊接技术具有非常好的焊接性。 上述就是爆炸焊接的金属物理学原理。 2 爆炸焊接的特点 爆炸焊接和用爆炸焊接技术生产的金属复合材料有如下特点和优点: (1)爆炸焊接工艺的实施需要一些专用设备和金属材料、炸药和爆炸场地(采石场),以及一些辅助工具,就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和相当尺寸的金属复合材料的生产。 (2)爆炸焊接工艺要求参加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安全教育和进行专门的培训。 (3)爆炸焊接的能源是廉价的炸药与生产金属复合材料的其他技术相比,其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4)板与板,板与管,管与管,管与管板,管与棒,板与棒,棒与棒,粉末与粉末,粉末与板,管和棒,丝与丝,比与板和管以及异形件都可以爆炸焊接。 (5)覆层材料和基层材料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任意选择。

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冲床事故 事故经过 1998年10月,某厂冲压车间吴某,在60吨冲床上冲件时,不用取放工具,而直用手取放工件,吴某的手还未从冲头底下退出时,制动机构突然失灵,冲头下降,把吴某右手食指冲掉一节,中指冲掉2节的重伤事故。 原因分析: 吴某不用取放工具,用手直接放取工件,制动机构失灵造成断指事故。对操作者进行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教程,严禁用手直接放取工件,要经常监督检查违章行为。有关部门要对冲床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制动机构的检查,发现失灵,要立即检修,确保冲床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事故经过 1976年11月3日,某中板厂精整车间职工孙某(男、25岁)在用钢卷尺对3号剪床上的钢板进行测量时,已停止动作的剪床突然动作,将孙某右手臂从关节处切断,造成三级伤残。原因分析: 1、设备控制系统失灵,意外动作; 2、设备维护、点检不认真,对存在的隐患没及时发现。 安全点检,是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马马乎乎,敷衍了事,终将逃脱不了灾难的惩罚 电焊事故 事故经过 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电焊,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插座,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漆皮刮掉,分别弯成小钩挂到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把零线接到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 原因分析: 机外壳本来是接到电源零线的,由于焊工不熟悉有关电气安全知识,将零线和火线错接,导致焊机外壳带电,造成触电死亡事故。 事故经过 某造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烧电焊,因船舱内温度高而且通风不好,身上大量出汗,帆布工作服和皮手套已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原因分析 1、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2、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3、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所以,抢救无效。

化学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及预防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化学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及预防正式版

化学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及预 防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化工管道同化工设备一样是化工生产装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起着把不同工艺功能的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作用,以完成特定的工艺过程,在某些情况下,管道本身也同化工设备一样能完成某些化工过程,即“管道化生产”。化工管道布置纵横交错,管道种类繁多,被输送介质的理化性质多样,管道系统接点多,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率高。管道发生破裂爆炸事故,容易沿着管道系统扩展蔓延,使事故迅速扩大。研究化工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预防和控制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是实

现化工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化工管道系统的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 1.泄漏引起火灾爆炸 石油化工管道大多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管道破裂泄漏时极易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这是因为泄漏的可燃介质遇点火源即可燃烧或爆炸。管道经常发生破裂泄漏的部位主要有:与设备连接的焊缝处;阀门密封垫片处;管段的变径和弯头处;管道阀门、法兰、长期接触腐蚀性介质的管段;输送机械等。 管道质量因素泄漏,如设计不合理,管道的结构、管件与阀门的连接形式不合理或螺纹制式不一致,未考虑管道受热膨

(项目管理)2020年爆炸复合与轧制联合技术产业化

爆炸复合与轧制联合技术产业化 2019年1月

第一章爆炸焊接技术简介 一、爆炸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现代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中,与常规的许多金属压力加工和机械加工工艺相对应及相辅相成的,还有一种为人们逐渐熟悉的高能率加工工艺,这种工艺以化学能、电能、电磁能为主要能源,并在毫秒和微秒数量级的时间内将能量传递给金属,对材料进行预定形式加工,从而形成了现代金属高能率加工的高科技领域。在这一领域中以炸药为能源的爆炸焊接与复合技术,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 爆炸焊接实质上是一种以炸药为能源的压力焊,熔化焊和扩散焊“三位一体”的金属焊接的新工艺及新技术。下面以爆炸复合板为例来讨论金属爆炸焊接的过程、实质,并由此简述爆炸焊接的原理。 如图1.所示:飞板3平行或成一定角度悬置于基板4之上,使两板维持一定间距;把炸药2均匀地敷设于飞板3之上;炸药经雷管引爆后,爆轰波自左向右传播;在强大的爆轰产物1压力作用下,悬置的飞板向下飞行,并与基板在碰撞点6发生高速斜碰撞;高速碰撞形成的再入射流5具有使金属表面自清理的功能。与此同时金属塑性变形的热效应将覆板高速运动的动能的90%-95%转换成热能。如此大量的热能在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将促使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的温度升高。当此温度达到金属的熔点以后,就会使紧靠界面的一薄层塑性变形金属发生熔化。剩余的热能还会使部分塑性变形金属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并使双金属整体的温度升高。由金属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可知,由于不同金属界面上的高压、高温和高温下金属的塑性变形及熔化等条件的存在及其综合作用,必然导致基体金属原子间的相互扩散。这样当界面上的那一薄层塑性变形和熔化了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