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分析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分析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分析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分析

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课方式:结合精剪视频片段

理论知识:

第一章影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

(一)镜头的基本含义

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1.画面镜头

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由启动到关闭这段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内容。

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是视听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完全表达明观念、内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物理镜头

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它是指摄像机的光学构件,它是内透镜组合而成的成像系统。

(二)镜头的类别

从摄像机装备的镜头规格以及形成影像的效果看,我们一般把镜头划分为三种类别: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1.广角镜头(Wide Angle Lens)

指焦距小于25毫米,视角﹥60度的镜头。

可提供较宽广的视角,景深大,透视力强。拍摄效果的特点是前景显大,后景物愈远愈小。

能显示广阔的空间和深度,适应拍摄远景、全景、大场面的活动,或是在狭小空间以及没有退步场合的拍摄。

广角镜头贴近主体拍摄时,可以得到夸张性效果。

缺点:被拍摄景物容易变形,如近距离拍摄人物时往往发生形象扭曲、变形和失真等情况。

2.标准镜头(Standard Lens)

焦距为25毫米,视角在45度左右的镜头。

所摄景物成像比例和远视关系都接近人眼的视角影像,而且畸变最小,一般用来拍摄近景和中景。

是影像表现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3.长焦镜头(Telephoto Lens)

焦距大于25毫米,视角﹤40度的镜头。物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

观察范围小,其视角窄、景深小,所摄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也不够大,一般用来拍摄特写和局部影像。

可拍出远处景物的特写或不易接近的主体。

缺少空间感,但有很好的朦胧美,适合对细小景物的描写。对人不容易接近的动物生态摄像时,效果尤佳。

(三)镜头的长与短

在拍摄中,每一个镜头都有时间长短的差别,分别称之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用来记录事件本身;另一方面还要抓取人的情绪反映和现场的氛围。

二、影像的基本元素

机位:摄像机的位置

画框:影像的边缘

构图:画面内各种元素的结构、布局

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远近

角度:摄像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焦距:镜头中心点到清晰聚焦的那一点间的距离

景深: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运动:摄像机拍摄时位置和角度的改变

照明:场景中的光效

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三、摄影对于成像的意义

1.取景框决定了影像的构图

2.摄像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

3.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影像的视角

4.摄像机的光圈、物距、焦距,决定了影像的景深

5.摄像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运动

第二节画框和构图

一、画框

(一)画框的概念

取景器的四条边界

(二)画框对于构图的意义

1.影响景物的瞬间布局经营 2.影响拍摄的远近、角度

3.影响镜头的选择 4.影响画面的集中、概括、取舍

5.使画面产生出意境 6.影响构图的完整和完美

画外空间的运用有以下几种作用:

1.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含蓄表达情绪和思想;

2.拓展画面空间,丰富信息量;

3.增强屏幕空间真实感、立体感;

4.增强叙事的戏剧性、趣味性。

二、构图

(一)构图的概念

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摄影构图是指为表现一定的内容和美感效果,把要表现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有意义、有意味的画面。是从主题思想的确定到画面艺术形式的确定的形成过程。

构图的实质是摄影中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构图目的是形成趣味中心,突出主体。

构图的作用:造型性、叙事性、象征性。

动态构图:由于镜头、被摄主体处于运动状态,画面构图组合发生连续和不间断的变化,镜头始末呈现多景别多构图的画面构图形式形式。

(二)构图的形象实体

构图通常分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

1.主体

主体是画面意义建构的核心,是画面的内容中心。

2.陪体

陪体是指在画面意义建构中辅助主体,它是画面中陪衬主体的人和物体

3.前景

前景是指在画面中位于所有形象实体之前,靠近摄影镜头的人或景物。

前景更重要的作用是交待环境。

4.背景

背景是主体背后的人与景物,它与主体在画面中的关系是底与图的关系。

背景在画面语言中往往起到暗示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气氛的作用。

(三)构图要素

1.线条

线条通常是指长线状的形象实体的外部轮脚线或其线状纹理

任何影视画面形象的再现都是对事物富有特征的线条的再现和勾勒。

拍摄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

1.注意选择、提炼一组线条作为画面的主要线条结构,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

2.对于运动物体要注意姿态、动势的变化,提炼出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

3.要把与主题无关的杂乱线条排除在画面之外。

4.注意运用线条,在画面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5.要注意画面中所有线条组合的整体感。

2.形状

形状:是指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组织、排列在一起所展现出来的几何体造型。形状构图原理:

1.形状的设计。2.画面的设计。3.形状对画面的相对尺寸。

4.形状在画面中的布局。5.背景空间的安排。

3.位置

形象实体所处画框位置的不同表意功能:

中央:中央部位具有稳定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严的气氛,并且在中央部分的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

顶部:表现权力、威望和雄心壮志。

边缘:受到挤压、排斥,显得渺小、无力量。

下方:具有从属、脆弱和无力的特性。

4.影调

影调:景物的明暗关系表现在影象上的明暗层次,是构成影象的基本因素。是造型处理、画面构图、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影调的区分:

第一、从画面明暗分布的倾向划分,一般分为低调、高调、中间调等。

低调:在画面中占优势的影调以黑色的暗调子为主

高调:画面总的调子是亮色的影调

正常调:黑、白、灰参差分布,和谐配置,过渡层次丰富

光线:

从画面明暗对比(反差)的倾向上,划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

硬调,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光线明暗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

(1)利用光线的明暗表示时间、环境。

(2)利用光线的明暗效果突出被摄主体。

(3)利用光线的明暗效果创造不同的气氛。

(4)增强画面立体感。

色彩:

三个基本特征:色调、饱和度、亮度

色调 (色相、色别) :指各种物象的颜色。

饱和度(色纯度):表示颜色纯正的程度,或者说是颜色中掺白的程度。

亮度(明度:同一色调在不同光线照射下所呈现的明暗涩度或不同色调互相比较存在着的明暗区别)

根据人们对不同色彩的心理反应或联想,可把颜色分为冷色性和暖色性两大类。

色彩的运用应掌握以下几点:

1.根据要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不同要求来选择色彩搭配。

2.确立整个节目画面的基调色彩,从整体上将人们的情绪和感受带到预期的意境中。3.在整个画面中,色彩应尽量简洁、单纯又要注意形成色彩“重音”,以助于主题内容的突出。

四、构图的原则

两种风格:绘画派摄影(平衡构图,要求对画面进行精雕细琢);纪实派摄影(非平衡的构图,在完整的总体造型构思下采用不完整的画面构图)。

1.主次原则——突出主体

⑴位置:主体位置要安排在画面中心部位或接近中心位置。趣味中心

⑵对比:要使形象突出,主体形象要与其他部分形成对比。

①色彩对比

②光线对比

③线条对比

④运动方向对比

⑤动静对比

⑶层次

2.对称原则

画面结构上下、左右视觉元素的分量形成相对称的形式。给人稳定。安宁、庄严和谐的感觉,但也会形成压抑,没有生趣的气氛。

3.均衡原则

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下、左右所表现的影调、明暗、色彩、冷暖、形状大小、位置高低、远近、疏密、影像虚实等在布局上求得视觉重量的平衡为均衡。

构图的均衡往往意味着一场戏的情绪平稳,均衡的打破形成不均衡,则暗示有矛盾出现,必须建立新的视觉平衡。

4.集中

在画面中利用人物的运动、视线方向、光线的明暗分布和色彩搭配,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兴趣集中到主要对象,使人物从众多画面内容中突出呈现并引导观众的心理

5. 统一变化原则——为主题服务

构图的分类

一、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

1、静态构图(单构图)

对象之间空间关系不变,或有少许变化,不影响镜头画面的布局平衡,不作改变构图结构的调整

其功能如下:

(1)对被摄对象进行静态构图处理,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性质、形态、体积以及和其他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2)这种展现被摄对象的另一种“运动”形态,展现静止时的神态、心态、情致、情感、境况。《黄土地》

(3)静态构图结构已以充分展现其静态性,使其具有比喻和象征的作用《黄土地》(4)静态构图能展现对象之间的空间距离,从空间距离的保持和改变能体现出情感关系的变化

2、动态构图(开放式的多构图)

随情节的发展,表现重点的变化,使构图的结构不断变化,这使得与静态构图有所区分,要求随时就势重新构图

其功能如下:

(1)运动美、速度美、力度美《暴力街区》武侠电影

(2)韵律美,镜头运动加上适当的音乐《我的父亲母亲》《罗拉快跑》

(3)变化美,运动带来变化,变化产生新意刺激人的好奇心,使兴趣勃发《天使爱美丽》《情书》

(4)情境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野战排》战争题材

3、综合构图(多层结构构图)

是一种有动有静,有行有止,动静合一的有机构图形式。

(1)不间断的连续表现,又能重点突出的描绘《西西里》《杀手》

(2)综合性构图能准确地体现人的观察方式,只要安排有致就会产生带入感,富于表现对象以真实、自然、可信的艺术效果《风月》

(3)控制观众的注意力《爱美丽》

(4)综合性构图复杂多变可以产生新异的效果,人的心理趋势是求新、求异的

《天使爱美丽》

(5)综合性构图和动态构图一样能够变化表现对象,转移表现重点《杀手》准备杀人一段

(6)表现复杂的情节内容,表现连续的行为动作,表现复杂的情绪变化。

二、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完整构图与不完整构图)

1、封闭式构图(完整构图)

导演要交代的所有信息都在画面内部《阮玲玉》好莱坞电影

其功能如下:观众的注意力被局限在画面内封闭的空间内

2、开放式构图(不完整构图)

分类:

(1)主要表现对象与画外对象进行交流呼应

(2)主要表现对象在画幅任何位置固定不动,与画幅内作纵深或横向运动的其他对象进行交流

其作用如下:

画面呈现开放状态,引导观众注意画面以外的空间,加入自己的想象,参与画面意义的创造

《大红灯笼高高挂》《寻枪》《黄土地》《任逍遥》

三、规则构图和不规则构图(平衡构图与非平衡构图)

1、规则构图

画面里的各部分配置均衡、匀称、适中、适合人眼日常视觉习惯的画面构成形式其作用如下:舒适、轻松之感

2、不规则构图

是一种无章法、反构图规律且随意性的画面处理,其画面各部分比例失调,无平衡感

《黄土地》

其功能如下:

对观众而言则具有新鲜感和惊奇感,适合表达强烈的情绪和提供陌生化的思考,多用于纪实风格的作品

第三节景别与角度

一、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有时根据需要,它们中间又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如大远景、中近景、大特写等。大景别包含的空间范围很大,人的面积很小。小景别空间范围虽然很小,人物成像面积大。

景别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其一,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其二,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

景别的作用:

1.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内容

2.更生动地表现对象特征

3.更完美地创造新颖的构图形式

景别划分的依据:以人的身体部位为标准:

(一)远景

远景:指远距离拍摄所形成的视野开阔的画面

特点:

1.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

2.多用于表现远处的人物、景物

3.着重于整体气势,内容的中心不明显。

作用:

1.展示巨大空间

2.交待地点和环境

3.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远取其势”

4.抒发感情等。

5.开篇或结尾——过渡。

(二)全景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特点:

1.有明显的视觉中心和结构主体

2.能够突出特定范围内被摄对象的轮廓

3.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的形体动作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作用:

1.表现事物全貌、全体-----完整的观照

2.展示人物全部动作-------完整的动作

3.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说明、映衬、对比

4.全身镜头、交待镜头------特定的情境

(三)中景

中景:指由拍摄主体的主要部分构成的画面。膝盖以上

特点:以局部为主,更注重具体的动作和情节,手势动作常常是画面中的主要部分。作用: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

中近景:表现成人身体腰部以上的范围的景别。这种景别兼具中景展示形体动作和近景凸现细节的长处,接近人们日常的视点,因此适宜表现日常生活场景,其传达的感情也较为平和,在以表演、对话手段为主的影视作品中使用尤其频繁。

(四)近景

近景:指由被拍摄主体的局部所构成的画面。胸部以上

特点:人像占据大部画面,环境变得零碎而模糊

作用:

展示人物表情、情绪的变化——“近取其神”、“近取其质”

重点在于眼神,达到以眼传神的效果。

以下场面拍摄选择近景:

1.表现人物情绪、刻画人物性格——传神达意

2.用以营造与屏前观众的交流感——情绪交流

(五)特写

特写:指由被摄取主体的某个特定的不完整局部所构成的画面

特点:突出对象局部,最醒目。常用于表现人物脸部表情和其他细节。特写的造型感非常强,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以把人或物从周围环境中强调出来,强制

着观众用“凝视”的方法观看。既可以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提示其特定含义,更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把人物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

作用:突出刻画被摄对象和细节描写。好的特写犹如精致的画作或雕像,获得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常常富有寓意性和抒情性,较为含蓄,能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从其中抽象出某种特定的含义。

以下场面拍摄选择特写:

1.用以刻画人物内心活动——放大突出

2.用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强化认识

3.用以创造情绪气氛

二、角度

拍摄角度也称镜头角度,是在拍摄时所确立的视点和方位。

拍摄角度可以两个方面变化:拍摄方向的变化;拍摄高度的变化。

(一)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又称水平拍摄角度。

1.正面角度

正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方向的角度。

特点:

⑴表现对象正面的风貌、特征和气势。庄重、肃穆、正规。

⑵完整展示人物的面部特征及神情,使观众产生参与感,亲和力强。

⑶运动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

⑷缺少纵向的透视变化。易造成呆板感。

(二)正侧面角度

正侧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侧方向,与被摄体正面成90度角的拍摄角度。

特点:

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正侧面的轮廓线条,容易表现人物的面部轮廓和姿态;

二是在拍摄主体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时,通过正侧面方向的拍摄,可以同时显示双方的举动和神情。

不利于展现立体空间,空间透视感较弱。而且,被摄主体与观众间缺乏交流。

(三)背面角度

背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后方向进行拍摄的角度。

特点:

1.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相同视线的主观效果,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参与感。

2.具有很强的纪实效果

3.含蓄、丰富,不确定性。

(四)斜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对象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拍摄角度。

它介于正面、正侧面、背面角度之间,兼有各种角度之长,使所表现对象的形象具有丰富多样的变化。是摄像时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

特点:

斜侧面方向能使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在电视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也有利于突出主次关系,协调主体与陪体的空间关系。

(二)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包括摄像机镜头的光轴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又称垂直拍摄角度。

拍摄高度有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等。

1.平角度

平角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角度。

特点:

记实性强,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绝大部分镜头的角度是平角。表现力较弱,构图易死板,缺乏张力。要重视对地平线这个构图因素的处理。

2.仰角度

仰角度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低于被摄对象的位置,镜头光轴方向向上仰起时进行拍摄的角度。

特点:

(1)形象高大挺拔,感情舒展开阔,气势巍峨雄伟,用于表现崇敬、仰慕、赞颂等情感和崇高、庄严、伟大等气概。

(2)可以夸大跳跃的高度和腾空的动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若角度过仰,易产生变形。

3.俯角度

俯角度是指摄像机的位置高于被摄对象的位置,镜头光轴方向向下俯视时进行拍摄的角度。

特点:

(1)表现宏大场面,给人宽广辽阔的视觉感受。

(2)表现形象的无力和渺小,具有藐视、贬低的意味。

(3)表现阴郁、压抑的情绪。

4.顶角度

顶角度是指摄像机镜头近似于与地面垂直,从被摄体上方自上而下进行拍摄的角度。

特点:

(1)被摄对象在大小、高低等方面的对比,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优越感。

(2)顶角度可以强调出被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地面上的线条,如人物的运动轨迹等,使画面富于图案化的形式美感。

第四节焦距与景深

一、焦距

焦点:从镜头外射进的平行光,会在透镜后面聚合成一点,使影像具有清晰的轮廓与真

实的质感,这个点称为焦点;

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一)定焦镜头

即具有固定焦距的电影摄影机镜头。

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不同,将镜头分为三种: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短焦镜头(又称为广角镜头)。

焦距不同,成像效果不同。

镜头的焦距对画面的影响:

1. 焦距长短不同,视场角大小、景物范围、景物大小不同。

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可摄取的景物范围越窄、画面中的景物尺寸越大;

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摄取的景物范围大,画面中景物尺寸越小。

2.焦距长短不同,产生的透视效果也不同。

1)长焦镜头可以减弱空间感,可以把距离很远的景物处理成近景的镜头。表现为:

①能放大远处景物的尺度。

②能压缩纵深感知。

③物体的运动看起来比真实的慢。

2)广角镜头可以强化空间感。表现为:

①前景物大,背景物小。

②夸张纵深效果,使空间距离显得大于实际距离。

③扭曲变形,用于表现主观的、戏剧化的影像风格。

④强化了物体运动,使人感到物体的运动快于实际速度。

3)标准镜头的画面效果,包括视场角大小、透视关系等接近于人眼的正常感受,所获得的影像与原来的客观物像有逼真的还原效果。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二)变焦镜头

变焦距镜头是相对于定焦镜头而言的一种可根据各种不同需要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它可以通过连续变更焦距,在同一镜头内改变透视关系。

变焦镜头的作用

一个变焦镜头可以替代从广角到长焦的多个镜头。可以代替三种不同的镜头实现不同的艺术表现意图。

⑴变焦镜头意味着摄像师在不改变拍摄距离、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可能获得多种景别的电视画面,为摄像师带来极大的便捷。

⑵在使用变焦镜头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连续变换焦距使画面景别出现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形成平稳的变焦距推拉效果。

⑶机位运动和变焦运动的结合可以构成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使电视画面内部或外部运动更加连贯、流畅甚至可以产生离奇的视觉效果。

⑷利用变动焦距还可以改变光环的效果。

二、景深

(一)基本概念

1.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2.对焦:进行拍摄时,调节镜头,使与摄像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

3.前景深、后景深、全景深

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起,也就是整个电视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一般所说的景深就是指全景深。

4. 大景深、小景深

摄影中纵深距离大的,称为大景深(深景深)

纵深距离小的,称为小景深(浅景深)

5. 景深近界、景深远界

景物中能够结成相对清晰影像,又距镜头最近和最远的物平面,分别称为景深近界和景深远界。

(二)景深的作用:

1、景深能使片子有层次感,与现实无限接近

2、浅景深突出主体

3、深景深可获得清晰的视觉享受

第五节运动摄影

镜头的运用可以分为两大类:

1.固定镜头:当拍摄的方向、角度、距离固定不变时,我们称这种镜头为“固定镜头”。

2.运动镜头:就是在拍摄时不断地变动拍摄方向、位置、角度和景别的镜头。

运动摄影:是将摄影机固定在轨道移动车或其他运输工具上,或手持摄影机在机位移动中拍摄。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甩等。

一、推

1.定义:推是指镜头由远至近向相对静止的拍摄对象逐渐推进,景别由大到小,主体物象由小到大的拍摄方式。

2. 作用如下:

(1)描写细节、突出主体,使所要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出表现出来,赫然在目。

(2)揭示人物内心《杀手》《天堂电影院》

(3)从广阔范围内进入某一场景《杀手》开头

(4)快推,主观性和运动感强烈,产生急促、震撼、匆忙、紧张之感《天使爱美丽》

《罗拉》

(5)慢推,一种渗透和情绪渲染《这个杀手不太冷》

(6)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

二、拉

1.定义:摄影机由近向远拉开,或利用变焦镜头,逐渐远离拍摄对象,使被摄体在画面

中由大变小,由近变远,使观众产生视点向后移动感觉的拍摄方式。

2.表述功能

⑴拓展视野,交待人物之间的关系或主体所处环境。《情书》

⑵表达人物特殊的心境

⑶造成联想、悬念的艺术效果。《情书》

⑷间离主体,有意拉开视觉距离,形成退出感、远离感和结束感。《芳香之旅》

(5)作为镜头的结论和情绪的升华《情书》

三、摇

定义:摇,是指摄影机位置不变,而只做角度的变化,又称为定点拍摄。

2.表述功能

(1)表现剧中人(或引导观众)环视周围事物,纵览场景全貌,纵览场景全貌,展示空间规模和场面态势。

(2)使运动的人物或事物始终保持在画面构图的中心

(3)在统一的空间里建立起幅与落幅之间的视觉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隐喻关系。

(4)模拟人物定位不动时的主观视线以及主观感受;

(5)不同速度的摇摄能产生不同的节奏意义,营造不同的情绪、情感色彩并具有压缩或延展时空的作用。快摇,有突出、意外的视觉效果(《低俗小说》)。慢摇,积累和升华情绪效果(《三峡好人》)

四、移

1.定义

移镜头是机位移动,镜头进行各个方向的移动拍摄。

2.表述功能:

(1)移可以有效地表现空间,可以使画面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内容。

(2)使静态的景物获得运动感。《暴力街区》

(3)移动镜头和场面调度结合在一起表现特定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具有呈现戏剧性的作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4)模拟人在运行移动中的主观视域,形成连续不断的多视点观照。《三峡好人》(5)当移动镜头经过的画面具有相似的性质时,画面就像一组积累蒙太奇句子《三峡好人》

五、跟

1.定义

跟镜头是指镜头跟随运动对象进行拍摄,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与被摄体保持一致,使被摄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保持不变、景别不变的拍摄方法。也叫“跟摄”、或“跟拍”,所拍摄的镜头称为跟镜头。

跟镜头是其他运动镜头的一种跟随式运用,因此形成跟推、跟拉、跟移及跟升、跟降之类。

2.表述功能:

(1)保持了时空、事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而适于连续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细节的变化。

(2)形成纪实风格。“跟腚”式纪录方法

(3)强调影像的运动感,形成鲜明的视觉风格,加强了镜头的艺术表现力。

(4)吸引观众注意力

六、升降

1.定义

机位做上下运动所拍摄的镜头。《这个杀手不太冷》

2.表述功能:

(1)表现环境场景,展现空间规模。

(2)模拟人物的主观视线;

(3)用于影片的开头与结尾,形成进人故事情境与远离故事情境的效果。

(4)升镜头可以升出新的环境,类似于拉镜头;

(5) 降镜头可以表达从面到点的变化。类似于推镜头。

(6)表达人物情感。

七、甩

1.定义

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低俗小说》

2.表述功能

1)用以说明内容的突然过渡和同一时间在不同场景所发生的并列情景。

2)表示人物主观视线的快速转移,或表现旋晕等效果。

八、特殊运动镜头的拍摄

1、变速镜头

变速镜头是指通过改变摄影机拍摄时的运转速度,对被摄对象进行快速或慢速拍摄,而以正常速度放映所获得的画面效果。变速镜头有慢镜头和快镜头两种。

2、视点镜头

视点镜头是指摄影(像)机模拟观察者的视野所形成的画面镜头。主要有主观镜头、客观镜头和空镜头。

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客观镜头:是指从导演或观众的视点出发来客观叙述与表现的镜头。

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九、综合运动镜头

1.定义

把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技巧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拍摄方法。

2.作用

能克服固定镜头或单一运动镜头的单调、缺少变化的不足,能够把空间与内容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流畅、连贯的表现形式。

第六节灯光与色彩

一、灯光

“光是摄像的灵魂”

光的方向、性质、成分、强弱决定着画面的明暗、色彩、影调、层次。

(一 )光线的分类及特点

1.从光的性质分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源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光源,另一类是人工光源。

如果某个光源既有来自自然光源的光,又有来自人工光源的光,我们便称之为混合光源。

2. 从光的状态分

一般分为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和混合光。

1)直射光

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直射光质感明显,能形成清晰有力、界限分明的阴影,阴影在画面形成过程中既有写实效果又有写意效果。

2)散射光

又叫“柔光”,是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散射光照明均匀,光调柔和,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容易表现出物体细腻的层次。

3)反射光

光线照射到光滑或浅色的物体表面后反射出来,我们称之为反射光。

逆光或侧逆光的环境下拍摄人物时,人的面部会很暗或半明半暗。这时用一块反光板,把反射光“打”在人的面部上,弥补面部照度之不足,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反射光进入镜头会造成“吡光”现象,在画面中形成一个光斑或光晕。

⑷混合光

混合光是指既有直射光又有散射光的混合照明光线。

在实际拍摄时,很少单纯用直射光或单纯用散射光拍摄,而是根据不同的需要,用混合光拍摄。

3.从光的方向分

光线的方向是指相对于摄像机镜头的方向而言的,即光源位置与摄像机拍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

根据直射光的方向不同,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

如果光源位置在被摄体的上部或在被摄物体的下部,我们把这样的光分别叫做顶光和脚光

(1)顺光

顺光也叫正面光。光线照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

顺光使被摄体表面受光均匀,明暗反差小,画面平淡,景物色彩能得到全面表现。

能够使人物显得年轻,适合用来表现青年妇女和儿童。

上顺光:光线从被摄体上方射来。

顺侧光:光源与被摄对象形成一定角度。

顺侧光比起正顺光影调变化丰富,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都能得到较好地表现。

(2)侧光

侧光也叫侧面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像方向成45度至13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

光线与摄像方向成4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就形成前侧光,也叫顺侧光。

光线与摄像方向成135度左方水平角度,就形成后侧光,也叫侧逆光。

(3)逆光

逆光也叫背面光。是指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像方向正好相对,并处在被摄物背后时,被摄体就处在逆光状态。逆光使被摄体的边缘勾出明亮的轮廓,因此又称之为轮廓光。

逆光使画面形成亮轮廓、暗背景、暗表面的强反差画面,使物体产生鲜明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可以增加影调层次,造成纵深感。

(4)顶光

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顶部。把凸亮凹暗夸张到极致,物体着光背光的反差大,造型效果比较反常,常用来塑造恐怖、凶恶的形象,消除阴影及其他光线照射不到的死角

(5)脚光

脚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部,异常感强烈,常常被作为特定光效,制造恐怖气氛,使人物形象狰狞可怖。可以做为辅助光,制造和渲染特定的环境和气氛。

4.从光的主次分

根据光线在画面造型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光线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基础光、修饰光、布景光、效果光等。

⑴主光

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

⑵辅助光

辅助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为主光没有照射到的阴影部分提供适当的照明,又称“副光”。

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⑶轮廓光

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⑷背景光

背景光又称环境光,主要用于被摄体的背景和环境的照明。

⑸基础光

在室内拍摄大场面,需要把整个环境进行普遍照明,把整个场面的光铺均匀,以满足拍摄时的照度要求。这种普遍照明的光我们把它叫基础光,也称“底子光”。

⑹修饰光

修饰光也称装饰光,就是对被摄对象的局部和细节进行装饰和修正,使之更加突出、更加完美。

(7)布景光

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

(8)效果光

效果光也称模拟光,它是应用某种特定的光线效果,来模拟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下的光线。有时也用来烘托情节内容和人物情绪。

(二)光的艺术功能

1.人物造型功能

2.环境造型功能

3.光的象征意义

4.光创造节奏

影调的情绪功能

影调的技术指标和情绪关系表

高调低调软调硬调

技术指标画面明度高画面明度低画面光比小画面光比大情绪明朗压抑柔和强烈

二、色彩

(一)作用

色彩通过视觉冲击,影响人们的感官、左右观众的思绪,具有完成叙事、影响人们心理、唤起人们情感的作用。

(二)分类

色彩划分为以下四类:

1.暖色类:红、橙、黄。

2.中间色类:绿。

3.冷色类:青、蓝、紫。

4.消色类(素描色):黑、白、灰。

(三)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的感情”:冷色调(蓝、绿、青、紫)代表安谧、孤独和庄严;暖色调(红、黄、橙)代表不安、暴力和刺激。

1.红色:一方面可以象征热烈、喜庆、温暖,另一方面又象征警示与危险。

2.黄色:象征光明、愉悦、轻松、高贵。

3.蓝色:象征和平、安静、纯净、理智,另一方面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的意味。

4.绿色:象征平静与安宁。

5.橙色: 橙色比红色更为温暖、华美,是所有色彩中最暖的色彩。橙色象征快乐、健康、勇敢。

6.紫色:象征优美、高贵、尊严。另一方面,又有孤独、神秘的意味。

淡紫色有高雅和魔力的感觉,深紫色有华贵、庄严的感觉。

7.黑色: 黑色是暗色,是明度最低的非彩色,象征着力量,也象征着不祥与罪恶。

8.白色: 表示纯洁与洁白,象征纯洁、朴素、高雅。

9.灰色: 灰色作为一种介与黑白之间的消色,往往与其他暗色系配合,营造一种陈旧感、沧桑感。

(四)色彩象征的类型

1.主题象征

在影片中强调和强化色彩,使色彩成为效果突出的表意符号,构成对人物或主题的深化。

2.对比象征

在影片中运用色彩(或色调)的对比关系,来达到叙事上的象征。

3.情绪象征

以色彩来突出渲染某种情绪,表达不同的主题、立意。

4.反复象征

以某一种突出的色彩的反复使用,达到形成某种意念或与叙事结合表现影片意蕴。

第七节场面调度

一、场面调度的概念

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二、演员调度与镜头场面调度

(一)演员调度

演员调度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场景中对演员的位置和活动的安排,是场面调度的本来涵义。

演员场面调度时起码要做到一点:人物的配置要使观众时刻都注视他所应该注视的人。(二)镜头场面调度

镜头调度是指以演员调度为基础的摄影机位置与运动的安排。

镜头调度包括机位的变化、镜头的角度、拍摄距离、镜头的运动方法等。

1.机位

2.拍摄角度

3.拍摄距离

4.镜头的运动

三、场面调度的方法

调度方法常用的有: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等等。

1.纵深场面调度

纵深场面调度就是利用人或物做前景,后景人物在纵深处由后面走向前面,即由全景走

编导学习资料入门

编导学习资料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基础视听语言 第一章“视”--- 画面 第一节镜头 第二节拍摄角度 第三节电影光线 第四节电影色彩 第五节电影构图 第六节镜头间的连接技巧 达标测试(一) 第二章“听”--- 声音 第一节语言 第二节音乐 第三节音响 第四节声画关系 达标测试(二) 第三章蒙太奇及简单的影视常识 第一节蒙太奇 第二节影视常识 达标测试(三) 第二部分影视作品分析 第一章如何观看电影 第二章影评写作 第三章主题分析 第四章画面组合 第五章几种影视作品类型 达标测试(四) 第三部分命题编讲故事 导言应试综述 第一章故事与情节 第二章立意 第三章人物 第四章讲述的技巧 第五章关于讲故事的几个思维误区和常见的故事类型 达标测试(五) 达标测试(六) 达标测试(七) 第四部分历年考题分析 第一章河南省统考 第二章单招考试 附:随书光盘目录

前言 《青苹果编导艺考宝典》是汇集青苹果所有老师教学经验的一本内部教材。可以说书中所述内容以前只存在于我们青苹果每位老师的大脑里、讲义中。但就是这些内容,塑造了青苹果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连续五年青苹果的艺考通过率都保持在98%以上,09年更是获得了省统考通过率100%的骄人成绩,而且先后有几十多名同学被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录取。是这些神话让青苹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将青苹果每位老师的考试秘笈整理成《青苹果编导艺考宝典》,希望这样能够惠及更多的艺考学生。 《青苹果编导艺考宝典》是在张一凡老师的指导下,在青苹果所有老师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编写完成的。此书适合于报考艺术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制片管理、戏剧影视文学、文化产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影视学、摄影、摄像、灯光照明、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导演等专业考生使用。 本册笔试卷内容包括:基础试听语言、影视作品分析、命题编讲故事和历年考题四大部分。我们结合历年教学经验,在书中以“考点提示”的形式,分析历年考试热点和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在每一章后面配有“达标测试”,供同学们熟悉考试题型和自我测验使用。随书附赠的光盘,其中包括了达标测试和历年真题的视频资料。 对书中不完善的地方,也欢迎各位考生多提宝贵意见。由于每年艺考都会有新的变化,我们青苹果也将及时关注考试的最新动态,并且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公布。各位考生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关注更多最新最全的艺考信息。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从青苹果毕业的历届学员,是你们回馈的考试经验,让此书的羽翼更加丰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苹果衷心的祝愿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们,考出优异的成绩,迈进艺术的神圣殿堂! 青苹果教研室 2009年4月 第一部分基础视听语言 第一部分基础视听语言 (此部分教学共7课时) 教学使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世博会宣传片》、《工厂的大门》 学习目标 电影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前几种艺术的综合体,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自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正式公映自己制作世界最早的影片获得成功,至今仅有百年历史。 近几年高考对专业术语的考察有所弱化,但是我们也应该对常识性的术语做简单的了解,一些专业类院校还是有所涉及。另外通过对这些专业术语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影视作品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第一章“视”--- 画面 (本章教学共3课时) 教学使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 第一节镜头 镜头:物理镜头/摄像机连续不停的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电影片段。简单的说就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的拍摄的素材。 (一)、景别镜头 景别

影视作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1、影视作品: 是以动态的画面作为存在和传播的基础,作者是借助画面来表情达意的,一切意义和情感都在“真实”的具有动感的画面之中。所以,影视作品又被称为“形象记号”,它是一种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形象符号,是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实在的物质形态。 电视散文: 是运用电视艺术手段把文学散文视像化的一种方式。它特别重视人物内心情感,作者的艺术激情与丰富想象的表达、自然风物与民族风俗习惯的描写,具体事件过程的主观化叙述,既强调文学品格,又强调声画特征,是传统文学作品与现代声画艺术相结合的影视艺术品种。 时空艺术: 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 正剧: 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主张那个对现实和历史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既表现社会生活中令人轻松鼓舞的一面,又表现生活中否定的、令人悲痛的和深思的一面,能够较为全面地表现社会历史生活。在电视剧中,多表现为革命历史与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三位一体: 演员一方面运用自身形体、表情、声音作为电视剧的创作材料去创作角色,因而他本人既是创作者,有事创作的工具材料,又是完成了的创作对象。三位一体,构成了表演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 电视剧: 是电视文艺的主要品种。它是电视艺术和电视技术相结合,用电视文学创作和电视技术制作问手段,靠电视屏幕播放,以镜头语言为主要表现方法,以演员动作、语言表达来表述一定故事情节的视听艺术作品。

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渊源于古希腊艺术,描写英雄人物与命运、神力的斗争。在悲剧中,主人公为自己的命运、理想、事业不屑抗争,但仍然遭受来自敌对势力或者不幸命运的打击,最终抗争失败,形成了悲惨的结局。鲁迅对之概括为: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 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喜剧的本质在于其可笑性,内容多为以幽默、诙谐、讽刺的艺术手法,肯定、发扬生活中美好、进步的东西,但更侧重于讥讽嘲笑落后与丑恶的事物与现象。鲁迅对之概括为: 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看”。 情景喜剧: 指的是每一两集用单线索讲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的轻喜剧,它的主要特点是,剧情比较简单,场景不多,人物关系不复杂,故事多发生在居民住宅或者办公室里,同时,在配音中还加上“观众”的掌声和笑声。 题材: 一种是指电视剧本的作者从所接触的大量生活与社会素材中提炼出来的并在作品中具体所描写的事件与生活现象;另一种是指电视剧表现的生活所属的范围或者性质。 主题: 就是电视剧作者通过剧中的艺术形象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剧作家或者编导经过对题材的发掘,提炼而得出的思想性;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的集中体现。 情节: 指人物的行动和人物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过程,是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的历史,也是一系列事件展开、发展、结束的历史。

电视编导纪录片开题报告-导演工作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纪录片《“满”意—走进赫图阿拉》 ——导演工作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1 年4 月 2 日填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开题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保证。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要求。 一、选择依据 1.设计(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2.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设计思路或论文写作大纲); 3.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 三、设计(论文)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 2.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四、文献查阅 学生至少阅读1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其中近期的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期刊、论文最少5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形成开题报告。必要时应在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的报告。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较全面地反映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或前期工作基础。 五、其他要求 1.开题报告应在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的前四周内完成: 2.开题报告必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 3.开题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做开题报告的同学,须重做或补做合格后,方能继续设计(论文)工作,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 4.开题报告通过后,不得随意允许更换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 5.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部分专业可根据需要手写在统一纸张上,但封面需按统一格式打印)。

整理:编导 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编导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光线 理论部分 第一节光的特性 一、光的形态: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 1、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b、能在被摄物体上面构成明亮的受光部分、背光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从而形成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c、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d、能显示时间性。 e、光源投向集中。 2、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b、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c、物体表面受光均匀,亮暗反差较小,影调接近。 d、自然光中的散射光色温偏高,画面呈现的色调偏冷。 二、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分类:顺光、侧光、逆光 1、顺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时所呈现的光效 2、侧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成左右90度时,一个立体的被摄体就会形成由亮面、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 3、逆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后面时,被摄体成为逆光状态。 室外光线的处理

一、室外光线的照明特点 1、照明亮度统一 2、三种照明光线并存 3、季节、地域特征明显 4、一天中的光线变化巨大 二、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 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 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不利于拍摄任务面部,不利于造型。 第三节室内光线的处理 一、人工光的特点 1、光源不同 2、场景空间的不同 二、影视拍摄中常见的几种光源和灯具 1、聚光灯 2、散光灯 3、回光灯 4、便携式电平灯 三、人工光线的基本布光方法 1、主光:又称塑形光,影视摄像中的主要光源。 布光方法: (1)放在摄影机左右某个顺侧光的位置上,勾勒出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形成主要阴影,表现出表面结构和质感。 (2)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15度夹角。 (3)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75度夹角。 2、辅助光:又称“副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 布光方法: (1)不能强于主光

浅析编导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作用

浅析编导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作用——以纪录片《小康之路》为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片种类型:“纪实类”纪录片 片长:10分钟

摘要 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大,纪录片受到了人们的更多的关注.纪录片作为反映现实的影片,选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能准确抓住观众的需求,社会的脉搏是纪录片的选题是否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纪录片的编导怎样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题材,是对一名编导的考验,本文将结合《小康之路》探讨如何选择更好的选题,在选题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部纪录片的构思好坏是这部片子质量高低的关键,如何更好地对片子构思,是每一名编导都要面对的。我作为纪录片《小康之路》的编导通过本文从纪录片前期选题、策划,影片的拍摄方案及后期制作等方面进行相关阐述,希望通过此文与诸位进行交流。 关键词:纪录片选题构思

Abstract Today China's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fe chang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growing, documentary by the people more attention. Documentary as the reflection of the reality of the film, the topic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ow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audience's demand, the pulse of society is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documentary subject. As a documentary director how to choose a suitable theme, is the test of a director,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off road" to explore the topic of how to select the better, in the topic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at the problem. A documentary on the idea of quality is the key to the film quality level, how to better for a film idea is every a director must face. I, as a director of the documentary "off road" through this from the documentary pre topics, planning, film shooting and post production was related in this paper, I hope to communicate through this article and everybody. Keyword:Documentary Shooting angle problem Direction

影视编导专业介绍、就业前景和课程

朔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发展,特别是现在的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从初的广播媒体到电视媒体和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越来越多的岗位对影视编导专业需求越来越大,广播电视和影视制作是该专业主要就业方向。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1.文化艺术管理:该专业以艺术文化为主体,辐射社会文化,主要培养能在各级政府文化艺术管理部门、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等文化传播部门、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艺术活动团体,以及群众文化、企业文化、文化产业、旅游文化等部门从事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文化产业管理(文化经纪):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高品位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趋势,具有现代管理、经济和法律的基础知识和国际文化传播的基本能力,能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和经营的专门人才。 3.制片管理:本专业主要为全国各级广电集团、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电影制片厂、影视制作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影视艺术创作基础和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的影视节目制片人和为其它媒体机构培养从事媒体管理、

朔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组织、协调、项目运作、受众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能从事影视剧项目运作的宣传策划、组织协调及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人才。 4.媒介经营管理:本专业主要为各类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集团、政府媒介管理部门、图书出版机构和广告公司培养既懂媒介传播业务,又懂媒介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够独立策划和运作媒介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性的高级管理应用性人才。 5.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本专业为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培养高素质、高水准的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频道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6.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本专业方向主要为电视台和电视传媒机构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事电视新闻采集与制作、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编导、频道与电视栏目策划以及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导专业人才。 7.电视节目制作:本专业为各级电视台、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音像制作机构、电视教学节目制作单位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培养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电

编导完全自学攻略(精华版)

编导完全自学攻略(精华版) 【总章】 说到编导自学,大家都认为很简单,可是实际学起来,10个人有9个“走火入魔”。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编导不能自学,而是因为“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编导那么多知识,该如何学?从哪个版块开始学,每个版块之间又有什么联系?艺考的朋友们都是高中生,应该知道学习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个课程应该先学,哪个课程应该接着学,最后学什么,都是有个顺序的。例如你不学单词就开始学语法,不背单词就开始写英语作文,显然是行不通。就算给你最好的英语作文教材和教案,你也是两眼一抹黑,越看越糊涂。现在的编导自学,实际上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其次,网上很多免费的资料,大家一股脑的下载下来,只要有人送,立马就去要,结果呢?这些免费的资料,实际上都是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生而节选的一些内容,有的甚至是在百度随便一搜,一整理,然后发给你们。其实就是为了要你们的QQ号,为招生做准备。这些资料非但无用,而且是有害,害处在于让你瞬间凌乱,走火入魔的前兆。慎重啊!慎重! 再者,如果能了解编导的课程流程,再有编导的教案,那自学之路就平坦多了。说到教案,大家都知道,培训班的讲师们,实际上就是按照教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个教编导艺考教了十年的老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这些讲师,实际的教学任务就是念教案。那如果你们有了这些教案,还需要花费几万元听他们读书吗?现在教给大家的,就是用极少的费用,花极少的时间来完成自学。 好了,总章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让大家端正态度,摆正姿势,接下来,我们来看自学的流程。拨开迷雾,取得真经!

什么是基本?编导学习的基本不是一说起编导就开始找影评,找故事。这些是最后才做的事情,前期最好连看都不要看,听也不要听。那么最基本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编导的所有课程基本课程内容。可以说,自学的成功与否,完全在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因为这门课程,直接影响的是影评、分镜头、广告及故事。虽然说这门课程的内容,百度一搜一大把,但是全部是不完整的,节选的,而且没有逻辑关系的。书店的书籍,关于视听语言的也很多,但是深度普遍很深,不适用于艺考学生,有些甚至是与编导没有什么关系的。因为视听语言的运用,是一切视听艺术的通用语言,例如动画,例如广播,例如后期三维制作等等,培训班里,讲师一般都会整理分析,然后摘取出适合艺考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所以很难找到这门课程的学习资料。 我们先来看下这门课程在艺考中的内容:分为两大章节,十个知识板块。 两大章节分为视觉体系和听觉体系。 十个知识板块见下图:

历年编导艺考影片真题

历年编导艺考影片真题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记录片<被山隔住的地方> 一结合自身感受谈感悟 二细节分析 三谈对社会的思考每问不低于200字 2006年浙江传媒学院的初试 看片分析1. 电视散文<匆匆> 一:作者是谁?年代?其他作品?主要的视觉特征?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解释相关名词(共40分) 二写800字以上的分析立足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60分) 2006浙江传媒学院文艺编导专业笔试(影视作品评析) 电视作品名称:电视散文《小橘灯》 2007年吉林艺术学院广电编导专业影评:《廊桥遗梦》 2007南阳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二.评论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2007天津师范学院戏剧影视文学默评: 《小兵张噶》《广岛之恋》《功夫》任选其一500字以上 2007年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电视作品分析《大国崛起》第一集 2007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作品分析《再说长江》第十三集水火山城 2007年山东聊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看片分析《故宫》第一集 2007年湖南编导专业考试试题2003年抗击非典的影片《非常抗击》第五集《平民英雄》。分析该片主旨、音乐、表现技法等。 2007年中国戏曲学院影视编导专业考试试题影片分析片子是《马背上的法庭》 2007年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纪录片评论:《我的小学》 2007四川大学金锦城学院影评《黄昏的忏悔》 2007平顶山学院影评:一。评论人物:(五选一) 1.《宝贝计划》中的人字拖 2.《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 3.《亮剑》中的李云龙 影评《红高粱》 2007年济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评:《青花》 2007年临沂师范学院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影视评论:《阿甘正传》 2007年山东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科理科) 电视作品分析: 《再说长江》《实话实说》 2007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电视分析《实话实说—留守儿童》 2008年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内蒙古定向考题 影视评论: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拜年》 2008年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传播方向考题 二试是影片分析。《站直了别爬下》 2008年天津工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题电视栏目分析《新闻联播》《大家》 2008年上戏戏文考题笔试:影视评论 小品《邻里之间》某年春晚蔡明、郭达、牛群的小品。3小时,1500字

纪录片专业影评怎么写

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纪录片的本性应当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复原。在纪录片的创作中,集中反映不经人为控制的叙事结构,坚持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并不排斥可以拥有其他属性,如艺术性政论性文学性哲理性等,但他们都服从于纪实性,而且通过纪实性来表现。通俗点说,纪录片就是一部人物形象环境事件真实真实反映生活的新片种,客观反映极少有编导主观色彩。但是无论这部电影反映的一系列属性,前提必须真实。 那么该怎么评纪录片呐?在这里向大家讲一个固定格式套路:结构——真实性——画面——色彩,如果你按这个套路走的话,即使你语言不够华丽,分数也差不到哪去,不会看着很乱,没有条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纪录片的分析中,把握长镜头是非常重要的,长镜头伴随纪录片至始至终,通过长镜头记录特写画面,用中景全景对人物的表情,景物的描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烘托气氛,从而阐述现实意义,比较成功之处。 而艺术片因为不是重点(不是重点不代表不会考)在这里不多说了。但在大致套路跟记录片差不多:结构——画面特点——色彩,唯一不同的地方少一个真实性。除了上述,艺术片需语言优美,词汇华丽才能体现其艺术性。 1. 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 2. 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二)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 1.艺术样式评论。如《不庄不谐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纪了优秀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2.艺术风格评论。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色恋人》,《诗电影的意象美》从电影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 3.审美特性评论。《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枣亲情与人伦的珍视。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四)电影特性的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试举例如下: 1. 电影语言评论。《红高梁――中

影视编导专业解析

影视编导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文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创作、管理广播、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包括电视编辑、文艺编导、新闻编导、影视剧编导、专题片编导、音乐编辑及网络艺术等。这些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媒介中的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纪录片、音乐节目以及网络艺术的编导工作。 编导专业划分主要为: 公共管理类:文化管理、制片管理、媒介管理、艺术管理、设计策划与管理 大众传播类:影视传播、戏剧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学、戏剧文学、广电文学 创作编导类:影视编导、文艺编导、戏剧编导、舞蹈编导、音乐编导、节目制作 公关主持类:涉外文秘、空中乘务、酒店管理、国际文化交流 编导艺术高考考试容 1、考试环节及科目: 一、考试环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术科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组成,满分300分,其中笔试满分160分,面试满分140分。) 二、考试科目(1、笔试(满分160分)①科目一:综合知识及命题写作(综合知识30分,命题写作50分,共80分)②科目二:影视作品分析(80分)2、面试(满分140分)①科目一:命题演讲、命题讲故事或根据材料编故事(70分)②科目二:回答考官提问(30分)③科目三:自我介绍(10分)④科目四:特长展示(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30分)

【2019年艺考必备】考题大全:即兴评述热点、编导故事写作、影评范文

【2019年艺术考题大全】即兴评述热点、编导故事写作、 影评范文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方向)招生考试试题(C卷) 初试 一、成语填空,并解释填空中的字意 示例:好高(骛)远释义:骛:通“务”,追求 1.()由自取。2.风雨如()。 3.素()平生。4.()手称庆。 5.促()谈心。6.入不()出。 9.()性妄为。8.()莫如深。 9.()不安席。 二、诗歌赏析(两首)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西陆: 2.南冠: 3.玄鬓: 4.风多响易沉: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漏断: 2.幽人: 3.省: 4.沙洲: 要求:翻译画线的词句并进行赏析。 三、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选自《古文观止》 四、文艺常识 1.《楚辞》是西汉( )修订的。 2.凌濛初编撰的小说集是( )。 3.方鸿渐是钱钟书( )中的人物。 4.《小二黑结婚》的作者是( )。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 6.但丁的代表作是( )。 7.“豆蔻年华”指的是女性多少岁?( 8.《阴谋与爱情》是( )的作品。 9.“相见时难别亦难”是( )的诗句。 10.“史学双壁”除了《史记》还有( )。 2016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统考试题 ■笔试(12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30分) 1.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是(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电视纪录片编导 个人总结

第一节纪录电影的本性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纪录电影奠基人约翰·格里尔逊在1926年评论罗伯特·弗拉哈迪的《摩阿娜》时用到的,并在此后的二三十年代开始流行起来,当时,“纪录片”用于指称一战后古典电影时期制作的各种创造性的非叙事电影。格里尔逊还为纪录片作出界定:凡是摄影机就所发生事件在现场拍摄的(不论拍的是新闻片还是特写片,集锦式趣味还是戏剧行趣味,教育影片或是科学影片,正常影片还是特殊影片)那一事实的影片,便都称为纪录片。 纪录片设计的是真实的人物、地方、事件和动作,但问题在于将真实搬上银幕的行动本身不可避免地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真实(如摄影机和制作者的存在对事件人物的影响)。显然,真实本身是不可能原封不动地被搬演的,必须加以选择并赋予它某种形态。所以,有关纪录片的争论就集中在电影制作者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他所记录和展现的真实。一般来说,记录片制作者都试图在情绪、感觉和情景方面给给观众造成真正存在的真实感,尽管为达此目的的制作者可能会使用明显的电影技巧甚至先入之见和叙事主线。 后来关于“真实性的程度”的争论就成为了困扰纪录片发展的荆棘。一种说法是将胶片所呈现出来的影像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并作为完成品,因为这才是最直接、未经篡改的真实;另一种说法是将拍摄的原材料提炼和结构成为更具意义和更有连贯性的叙事形式,否则就不会人看它,继而它的真是元素就根本不可能对观众造成任何艺术化的影响。 在斯坦利·卡维尔的《被观看的世界:电影本体论的反思》中指出:正因为电影的物质基础是真实的投射,这一媒介才能够像描述真实一样地描述幻想和神话。真实在所有电影中都扮演着基本的角色,但没有一部电影里真实单单是扮演被记录的角色。当世界将自身展现在胶片上的时候,真实就已然被转换或变形了。这样,在人类经验中,真实本身也就被打上了幻想和神话的烙印。 第二节《北方的纳努克》 罗伯特·弗拉哈迪被公认为“纪录片之父”和第一位伟大的写实主义者,他的《北方纳努克》开创了非叙事电影的历史。 弗拉哈迪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采矿工程师家庭,并与土著印第安人结为朋友,早就了他对古朴原始生活的留恋和对奇遇冒险经历的向往。1913年,弗拉哈迪开始拍摄探险纪录片,他被爱斯基摩人在冰天雪地中面对寒冷、接合死亡所表现出的乐天和活力所感动,拍摄了大量的以爱斯基摩人为主人公的镜头,1916年他带回的长达七万尺的胶片素材因火灾被毁,只得重返北方去拍摄,成就了后来誉满全球的《北方的纳努克》。 在《北方纳努克》中,弗拉哈迪积极地鼓励纳努克和他的家人参加影片拍摄,经常告诉他们怎么做,并指导他们在摄影机前表演。银幕上展现的许多内容的确是纳努克一家的典型日常生活,但也不尽然,如弗拉哈迪在影片中表现纳努克捕猎海豹的危险方法,其实在爱斯基摩人能够用皮毛交枪支时就已经被纳努克们摒弃了,弗拉哈迪还让爱斯基摩人穿上他们不再穿着的传统服装,以抹去西方世界的影响。但《北方纳努克》却宣称它的主人公是真实人物,不是虚构人物。这是对这部影片争议最大的地方,真实人物也是叙事中的人物,真实人物也是演员,与扮演虚构人物相反,《纳努克》中的主人公以自身形象出现,其实就是自己

【2019年艺术考题大全】即兴评述热点、编导故事写作、影评范文

【2019年艺术考题大全】即兴评述热点、编导故事写 作、影评范文 艺考时光网提供解析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方向)招生考试试题(C卷) 初试 一、成语填空,并解释填空中的字意 示例:好高(骛)远释义:骛:通“务”,追求 1.()由自取。2.风雨如()。 3.素()平生。4.()手称庆。 5.促()谈心。6.入不()出。 9.()性妄为。8.()莫如深。 9.()不安席。 二、诗歌赏析(两首)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西陆:2.南冠:3.玄鬓:4.风多响易沉: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漏断:2.幽人:3.省:4.沙洲: 要求:翻译画线的词句并进行赏析。 三、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选自《古文观止》 四、文艺常识 1.《楚辞》是西汉( )修订的。 2.凌濛初编撰的小说集是( )。 3.方鸿渐是钱钟书( )中的人物。 4.《小二黑结婚》的作者是( )。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 6.但丁的代表作是( )。 7.“豆蔻年华”指的是女性多少岁?( 8.《阴谋与爱情》是( )的作品。 9.“相见时难别亦难”是( )的诗句。 10.“史学双壁”除了《史记》还有( )。 2016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统考试题

从影视作品观察分析编导的创作构思

从影视作品观察分析编导的创作构思 大脑保健公选作业 编导的创作构思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在现代影视作品创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具体来说,编导的创作构思是影视编导对一部影片或电视剧未来银幕形象的思维形式的建构,是对影视作品艺术形象的总体设计,构思是编导创作的起点,也是编导创作的依据,是编导为将确定的电影文学剧本体现为完美的和有一定思想性的银幕形象所做的全面完整的艺术构想和设计。 从内容方面来讲,编导的创作构思主要包括:主题理念的设置和把握、确定人物的形象配置和基调、影视效果形式的配置、叙事风格和节奏的确认、整个影片风格样式的确认。整体把握这几个具体内容,力求做到影视作品的艺术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才能创作出来最具有时代气息,最成功的影视作品。下面就以去年年末广受好评的一部电视剧《男人帮》作为分析对象,考察编导的创作构思。一、主题理念的设置和把握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永远也说不完,不管是光棍节、情人节都绕不开爱情,与此相关的影视剧作品也很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人的爱情更是让编导很有话说。当都市人群患上情感空虚症,幸福的爱情,仿佛真的成了奢侈品。《男人帮》以男性的视角切入都市爱情,以轻松的语调讲述严肃的主题,把恒古不变的“爱情话题”升华到新的高度,让都市人在纷杂又干涸的爱情世界中经历一次自然的回归,一次彻底的思辨。导演赵宝刚也表示编导想通过《男人帮》揭开爱情的本质和价值,让女人知道其实在男人的世界里,爱情也是他们的全部。 二、确定人物的形象配置 1、剧情设置:作为自由撰稿人的顾小白与罗书全好哥们,虽然无论从工作到脾气两人都没有半点相似之处,但是他们俩互相为对方的爱情出谋划策,总是陷入被动和混乱之中。任职于公关公司客户总监的左永邦财貌双全,是典型的中年多金男,用金钱维系着与女人的感情。这三个年龄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品位各异的男人组成“男人帮”,他们在都市里逡巡游览,经历不同的爱情,感受都市的百态人生,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感情教材。 2、人物关系:顾小白,总是在自己笔下剖析爱情的他对于爱情有着自己的期待,在他身边出演的女孩也各有一段动人故事。王珞丹饰演的莫小闵算是第一个顾小白真正爱的人,是一个干练、优雅、会撒娇、耍小脾气。但是最终他和莫小闵在爱情问题上出现分歧时,两人选择和平地分手,之后顾小白又与姚笛饰演的小雪一见倾心,却因为各自的观念不同也产生了分歧。而最后顾小白遇到的竟然是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并离异的女人珊莉,这次顾小白再也没有让爱情溜走,抛弃世俗的压力跟珊莉终于走到了一起。罗书全,一个憧憬爱情却有些胆怯、善良

影视编导文艺常识

<一>电视节目编导 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二>电视编导的具体任务: 一、创作前期的任务 前期编导工作包括几项基本内容: 1、选题:作为编导,题材选择正确是成功的一半。一般选题主要基于这几点:第一,时代要求;第二,观众兴趣;第三,本电视机构的经济技术条件;第四,如在栏目中播出,要考虑栏目定位、对象性和栏目基调。 2、构思、确定拍摄方案:在对所选题材进行了解或前期采访的基础上,编导要对选题作深入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确定主题、表现方式及基本结构,制定拍摄提纲。 3、拍摄前的准备:拍摄前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拍摄能否顺利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筹建电视摄制组,进行合理而严密的分工;(2)对拍摄对象及场地、环境等的了解、勘察。(3)拍摄设备、器材的准备。 二、拍摄采访中的任务 拍摄采访是电视创作中获取影像和声音材料的最重要环节。编导在此期间一要对外联系,落实拍摄地点、时间等具体事项;二要对内统筹安排拍摄进程、采访事宜;三要在拍摄现场进行场面调度、安排或指挥拍摄、指导现场采访。发现问题,及时决断、处理;四,有时编导身兼摄像、切换导演或主持人,这时要注意兼顾全局。 三、编辑制作后期的任务 后期编制是编导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此期间编导的主要工作是:(1)对文字稿的审查、定夺;(2)向剪辑人员阐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要求;(3)指导电视片的剪辑工作,把握作品画面和声音的表情达意、节奏、风格;(4)特技、字幕等技术手段的使用;(5)认真全面地把关、检查。 <三>广播电视编导业务课程 英文名称:Broadcasting and TV Editor & Director Business 1.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概论 (编导的含义、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编导的地位与作用、编导的具体任务) 2.电视新闻节目编导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 谈话类电视节目编导 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编导 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编导 广播节目编导

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和细节意识分析

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和细节意识分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科技大力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国民的 生活质量迅速提升,电视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必可少的电器。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 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那么对于电视纪录片而言, 纪录片的编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编导情节与细节的控制是影响纪录片播放的重 要因素,因此对纪录片编导情节与细节意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围绕电 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展开探究。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 编导 ; 情节 ; 细节 ; 意识分析 对于电视纪录片而言,编导在选择与记录现实情况的时候,一般选择能够表 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而这些事物本质特征又怎样通过的镜头表现出来,就要 通过编导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过滤,抓取感动人的情节与细节,通过对情节、 细节的展现,来体现编导所要表达的主题。因此,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 意识是一部电视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编导意识的重要性 在一部电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编导的地位显然易见,因此编导的意识充 斥在整个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1 初期选材环节选择、确定题目,然后收集素材是制作电视纪录片的第一 阶段,在这一阶段编导的口味与偏好都将充分体现。因此,编导意识在这一阶段 决定着整个制作过程的基础。 1.2 中期拍摄环节选好题材后,就要进行第二阶段的拍摄。这一阶段是最重 要的,即如何选择拍摄纪录片的角度,编导必须通过反复尝试,并结合自己的经 验来选择最适合的角度,因此这个过程完全依赖于编导的意识,其编导意识左右 着电视纪录片的层次和自身价值。 1.3 末期剪辑环节拍摄完成后就进入到制作纪录片的最后阶段剪辑,即剪辑 制作。在这个阶段中,也是以编导的意识为主导,通过将素材做成故事来编辑。 由于电视纪录片是无剧本的真实拍摄,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所拍摄的内容也是无 法预料的,因此拍摄的画面与内容往往冗长而杂乱,这就要靠后期剪辑制作发挥 作用,而如何剪辑、如何取舍镜头则取决于编导意识。由此可见,编导意识在这 一阶段也必不可少。 二、编导意识对纪录片情节的影响 纪录片是对社会生活有选择的拍摄与记录,选择最能体现编导意识的内容, 然后对其进行剪辑与组织,实现艺术的表达与创作。而这些有选择的内容,其核 心成分就是纪录片的情节。因为生活本身是发展行进式的,生活本身就拥有许多 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的记录和选择,体现了编导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别 具一格的思考与判断。纪录片情节的发展是不遵循人的主观意愿的。编导展现在 观众眼前的只是经过编导选择后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编导意识的体现。 编导通过对生活中具有戏剧性的情节的记录与拍摄,根据主题表达需要进行重新 排列组合,最终达到编导意识所构想的主要表现内容,即情节。情节是故事,是 纪录片的骨架,细节是亮点,是纪录片的血肉。纪录片的情节是组成叙述框架的 基础单位,没有情节的纪录片是不会吸引观众的,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叙事,展 现生活的本来面貌,在引导观众的同时,还会启发观众进行思考,这就是情节的 魅力。情节是纪录片中最能体现编导意识的元素。因为情节是编导对生活的选择,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充分体现了编导的主观意识。情节在纪录片中是不能

怎样评纪录片

.怎样评纪录片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二)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 1.艺术样式评论。如《不庄不谐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纪了优秀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