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复习考试 资料共享

关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复习考试 资料共享



(一)肺系病证
感冒
1.感冒有何临床表现?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感冒的临床表现,初期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感冒属表实证,治疗取解表达邪为原则,表虚证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2. 感冒的病因以何邪为主?并述其病机变化。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夹时令之气,或非时之气而伤人。其主要病机变化,因风性轻扬,多犯上焦,风邪侵袭,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以致肺卫不和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痒或痛。


1.宋某,男,40岁,2000年7月22日初诊,症见:发热,微恶风,汗少,周身疼痛,头重如裹,鼻塞流浊涕,咳嗽痰粘,心烦,口渴不多饮,胸闷,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诊断:感冒
辨证分型:暑湿证
证候分析:患者感受当令之暑邪,署多夹湿,每多署湿并重。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风暑夹湿上犯清空,则头晕重胀痛;署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粘,鼻流浊涕;署热内扰,热灼伤津,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故心烦,口渴不欲饮,舌苔薄黄腻,脉濡数,为暑热夹湿之证。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香薷12 厚朴10 扁豆20 银花15
连翘15 藿香10 佩兰15 鲜荷叶30
2.李某,女,45岁,患者素体虚弱,常易感冒,甚至不能间断,前两天又发,曾服辛温解表的中药未愈,现头痛、鼻塞流涕,咳嗽频,动则气促,不发热,恶风寒较甚,周身酸痛,便溏,舌淡苔白脉浮大无力。

诊断:感冒
证型:气虚证
证候分析:患者素体不足,气虚托送无力,邪不易解,故反复感冒,卫气不固,外感风寒,卫阳被郁,故见恶寒重,无汗,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见鼻塞流涕,咳嗽,神疲乏力,便溏,舌质淡边齿印,脉无力,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
人参15 茯苓20 甘草5 苏叶12
葛根30 前胡15 枳壳15 桔梗15
陈皮10 木香10




咳嗽
1.简述咳嗽与哮病、喘证的鉴别点。
答:咳嗽是以咳嗽、咳痰为主症;
哮病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气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发作与缓解均迅速。
喘证以呼吸

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临床上如何区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答: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区别点如下:
类别 外感咳嗽 内伤咳嗽
起病 急 慢
病程 短 长
症状 新咳,多兼有寒热身痛等表症 久咳,反复咳嗽,多兼有脏腑内伤证
病性 多实 虚实夹杂
治法 疏邪宣肺 调理脏腑
禁忌 忌收敛 忌辛散
3.咳嗽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外感咳嗽治宜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
内伤咳嗽治宜调理脏腑为主,健脾、清肝、养肺补肾,对虚实夹杂者应标本兼治。

1.患者男性,48岁,近3年来反复咳嗽,咳声重浊,胸闷气短,尢以晨起咳甚,痰粘腻色白,伴体倦、食少、脘痞、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X线胸片提示双肺野纹理增粗、紊乱。

根据上述描述,请给出:本病诊断、辨证分型、辨证依据、治法及方药。
答: 诊断为:内伤咳嗽
证型为:痰湿蕴肺
辨证依据:1.中年男性,反复咳嗽三年不愈,此为正气不足、抗病无力的内伤咳嗽之特点。
2.胸闷所气短,痰粘难咯,体倦、食少、便溏脘痞,这些均是由于肺气不足,日久损伤及脾,脾失健运,痰湿内停的表现。是为肺脾气虚、痰湿壅阴的虚实夹杂证。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白术、党参健脾益气。
2.患者女性,38岁。三天前外出归来,即感身热,微咳,恶风。自认为是受寒,取热发汗,汗出微舒。今日咳嗽加。痰粘而少,不易咳出,咳甚则胸痛,有时痰中带血丝,鼻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根据上述描述,请给出:本病诊断、辨证分型、辨证依据、治法及方药。
答: 诊断为:外感咳嗽
证型为:风燥伤肺
辨证依据:风燥之邪外侵,卫气不和,肺失清宣,故身热,恶风,微咳。但经发汗,津液外泄,则肺津耗伤,气机不利,故见咳嗽加重,甚则朐痛,痰粘而少,不宜咳出;咳伤肺络,血液外溢故可见痰中带有血丝,鼻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均为风温燥邪伤津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滋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哮病
1.哮证与喘证如何鉴别?
答:哮病与喘证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不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

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热哮与寒哮临床特征有何不同
答:寒哮临床以胸膈满闷如塞,咯痰色白不爽,面色晦暗,口不渴,天气变冷或受寒后易发病,舌苔白滑,脉弦紧为特征;热哮临床以气粗息涌,咳呛阵作,咯痰黄稠难出,面赤,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特征。


1.病者以往有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病史,昨天晚上不慎受凉后,鼻塞头痛,周身酸痛,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音,口淡不渴,形寒怕冷,咯痰不多,色白,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

诊断:哮病
证型:寒哮
症候分析:病者以往有发作性呼吸困难病史,由于晚上不慎受风寒而致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音,故可诊断为哮病发作期。病者表现为口淡不渴,形寒怕冷,咯痰不多,色白,舌淡苔白滑,脉弦紧,中医辨证属寒哮;另患者感受风寒,表证仍存,故见鼻塞头痛,周身酸痛,恶寒等症候。

治法:温肺散寒,辛温解表
代表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细辛、法夏、五味子、桂枝、干姜、白芍、甘草
2.某男,42岁,经常发作性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音,经治疗可缓解,但反复发作,平素痰多清稀,腹胀,胃纳差,大便溏,稍吃虾、蟹肉或生冷瓜果,则呼吸困难发作,面色痿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写出该病诊断、证型、症候分析、治法、代表方药
诊断:哮病(缓解期)
证型:脾虚型
症候分析:病者有发作性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音,反复发作,经治已缓解,故可诊断为哮病(缓解期)。病者每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病,面色萎黄,平素痰多,腹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脾虚之象,故为脾虚型。

治法:健脾化痰
代表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法夏、陈皮、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喘证
1、喘证与气短、哮病如何鉴别?
相同点是呼吸异常,不同点是喘证临床特征是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气短临床特征是呼吸微弱而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尚可平卧。

相同点是都有喘、咳、痰症状,不同点是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一般来说,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而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有宿根,反复发作的疾病;

2、如何鉴别实喘和虚喘?虚喘可分那两种证候?证治有

何不同?
实喘呼吸深长有余,以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

虚喘分为肺虚和肾虚两种证候。肺虚喘证,症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中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质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治以补肺益气养阴,用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肾虚喘证,症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息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种,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苔淡白或黑润,脉微细或沉弱。或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治以补肾纳气,用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

3、什么是喘脱?如何治疗?
喘脱是指喘证严重时,不但肺肾俱虚,也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造成心阳欲脱之重症。临床症见气喘痰鸣,气不得续,张口抬肩,不得卧,四肢厥冷,面色晃白,汗出如珠如油,脉微弱。

治疗可采用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之法,选用参附汤合黑锡丹。

病例1: 文某,女,56岁。初诊日期:2001年2月1日。
患者咳喘反复发作十余年,三天前不慎受凉而诱发。症见:喘促息粗,胸闷憋胀,咳痰色白,粘稠不爽,伴有发热,恶寒,周身酸痛,汗少,烦闷口渴,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

要求:写出本病例的辨证分型、诊断、治法、处方。
诊断:喘证(表寒里热)
治法: 宣肺泄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处方:炙麻黄6g 杏仁10 g 生石膏(先煎)30 g 甘草5 g 桑白皮10 g 黄芩10 g 全瓜蒌15 g 知母10 g
葶苈子10 g 防风 6 g
病例2:刘某,男,72岁。初诊日期:2001年8月16日。
患者咳喘反复发作6余年,一周前不慎受凉而诱发。症见:喘咳气逆,呼吸困难,难以平卧,咯痰清稀色白,胸闷心悸,肢体浮肿,小便量少,畏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黯,苔白滑,脉沉细。

要求:写出本病例的辨证分型、诊断、治法、处方。
诊断:喘证 (水凌心肺)
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处方: 附子10g 茯苓15g 白术15g 芍药12 生姜6g 葶苈子15g 大枣12g 益母草15g 桂枝10g



肺痈
1.肺痈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要表现。

2.肺痈如何分期?
答:肺痈按其病程发展共分为四个期,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3.如何从溃脓期的病情变化来判断肺痈的预后?
答:溃脓期是肺痈顺证与逆证的转折点。如溃脓后声音清朗,脓血稀释而渐少,臭味亦减饮食知味,胸肋稍痛,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缓而滑,则属顺证,预后好;如溃后音嘎无力,脓血如败卤,腥臭异常,气喘鼻煸,胸痛,坐卧不安,食少身热,脉短涩或弦急,为肺叶腐败之候,属逆证,预后不好。


⑴患者陈某,男,26岁,因发热,咳吐腥臭脓痰3天而入院,症见咳吐腥臭脓痰,壮热汗出,寒战,口干咽燥,烦燥不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查血象见WBC
15.5*109/L,胸片提示右下肺可见大片状阴影。试述该病的诊断、治法和方药。
诊断:肺痈(成痈期)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苇茎汤
苇茎、桃仁、苡仁、冬瓜仁
加减:加黄芩、黄连、栀子、石膏、葶苈子、桑白皮
⑵患者黄某,男,28岁,因咳嗽2周,咯腥臭脓血痰痰5天入院,该患者约2周前因受凉引起咳嗽,咯腥臭浊痰,未及时治疗,病情惭重,来诊时,症见咳吐脓血,其味腥臭异常,伴胸中烦满而痛,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胸片提示右上叶空洞性改变,血象显示WBC22.5*109/L,试述该病的诊断、治法和方药。

诊断:肺痈(溃脓期)
治法:排脓、清热、解毒
方药:桔梗汤合千金苇茎汤
桔梗、甘草、苇茎、桃仁、薏苡仁、冬瓜仁、鱼腥草



肺痨
1.简述肺痨的概念。
答:肺痨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上以咳嗽、咯血、盗汗、潮热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劳损在肺,故称为“肺痨”。
2.肺痨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⑴补虚培元:调补脏器的重点在肺,但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具体来说,应根据“肺痨主乎阴虚”的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者则要同时兼顾。

⑵治痨杀虫:可选用百部、白芨、黄连、大蒜等以杀灭痨虫。
3.对可疑肺痨病人常用的理化检查手段及其意义?
答:⑴胸部X光片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及分型;
⑵实验室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或痰培养可找到结核菌即可确诊。
⑶其它:血沉增快,PPD试验阳性等有助于诊断并判断其活动性

1.患者刘某,男,53岁

,因咳嗽3个月入院,症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胸痛,潮热颧红,咽干口燥,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胸片提示:右上肺浸润性病灶。查体右上肺有少许湿罗音。试述该病的诊断、治法、方药。

诊断:肺痨(肺阴亏虚)
治法:养阴润肺杀虫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百合10、麦冬12、玄参15、生地12、熟地10、当归8、芍药10、桔梗12、甘草8、川贝母8、十大功劳12、百部15
2.患者陈某,女,24岁,症见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伴有午后潮热,自汗,面白神疲,短气乏力,食欲不振,纳少便溏,脉虚而数。胸片提示:左上肺可见空洞性改变。试述该病的诊断、治法和方药。

诊断:肺痨(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杀虫
方药:月华丸
沙参12、麦冬10、天冬12、生地10、熟地8、百部12、川贝8、三七6、茯苓15、山药20、扁豆25、苡仁20、砂仁6



肺胀
1、 简述肺胀与哮证之区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虚损,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涨。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咳喘上气,动后尤甚,胸闷胀满如塞,或伴痰多,心悸,烦躁,甚则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脘痞腹胀,颜面四肢浮肿,或发生喘脱等危候。本病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肺胀与哮证,均以咳而上气,胸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但二者确有区别: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渐积而成,是一个常见的老年病。哮证是反复发作的一个独立病种,在发作之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2、 简述肺胀与喘证之区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虚损,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涨。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咳喘上气,动后尤甚,胸闷胀满如塞,或伴痰多,心悸,烦躁,甚则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脘痞腹胀,颜面四肢浮肿,或发生喘脱等危候。本病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肺胀与哮证,均以咳而上气,胸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但二者确有区别: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渐积而成,是一个常见的老年病。喘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

3、简述肺胀的发病机理?
患者久患肺病,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入,邪气内犯于肺,使得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咳喘。肺病日久,子病及母,致肺脾两虚,脾虚

则失运,津液不布,聚而生痰,痰浊上犯于肺,肺气壅滞不畅,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发肺胀。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病日久,母病及子,肺肾两虚,肾气衰惫,摄纳无权,气逆于上,则气短不续,动则加重。且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滥肌肤则肿,上凌心肺则喘咳心悸。后期病变累及于心,肺与心脏相通,同属上焦,肺朝百脉,肺气辅助心脏运行血脉,肺虚则治节失职,心脉不畅,而致喘悸不宁。心气阳虚,无力推动血脉,则心脉瘀阻,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临床可见心悸,脉结代,唇黯舌紫,甲床紫绀,颈脉动甚等症。心阳根于命门真火,如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衰,可以出现喘脱等危侯。此外、病变还可涉及到肝,如在感受外邪急性发病阶断,可因痰热内郁,热极生风,或因阴液耗损,肝风内动,出现抽搐,肢颤等症。若肝火迫血妄行,则动血而致出血。若痰浊壅盛,蒙蔽心窍,心神失主可出现意识蒙胧,嗜睡甚至昏迷。

肺胀的病因是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机是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病变部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1、 时ΧΧ,55岁,女性,干部,2001年1月20日就诊。
患者患咳喘病二十余年,近三年病情加重,每年需住院治疗二三次。患者于一周前刚出院,昨日又一夜未眠,咳嗽加剧,痰稀薄量多,易咳出,胸部膨满,喘息不能平卧,喉中偶有痰鸣,心悸,下肢浮肿,恶寒无汗。舌淡胖,苔白腻浮黄,脉浮滑。

要求:请写出辨证、诊断、立法、方药。
诊断:肺胀(外寒内饮,有化热之势)
治法:解表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炙麻黄6g 桂枝10 g 干姜10 g 白芍10 g 细辛3 g 半夏12 g 五味子10 g 紫菀10 g 冬花10 g 射干6
g 炙甘草3 g 黄芩10 g 日一付 水煎服
2、 患者许某,64岁,男性,工人,2001年6月20日就诊。
患者反复咳喘10多年,每年冬季多发作,近三天来出现咳喘加重,胸闷气短,声低气怯,喘息不得平卧,咳嗽,痰白稀如沫,咯吐不利,心悸,形寒,汗多,面包晦暗,舌淡黯,苔白润,脉结代。

要求:请写出辨证、诊断、立法、方药
诊断:肺胀(肺肾两虚)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肺汤合参蛤散
人参10Gg、黄芪15g、茯苓20g、甘草6g、蛤蚧一对、五味子8g、熟地15g、桑白皮15g、桃仁10g 日一付,水煎服






1.肺癌的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肺癌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发热,胸痛;
其它表现:进行性消瘦,关节痛,关节肥大,等
2.肺癌的治则和治法是什么?
答案: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扶正之法应视五脏六腑之阴阳气血的虚损情况,或益气养阴,或益气温阳,或健脾补肺,或滋养肺肾;祛邪之法,重在化痰祛瘀,清热解毒等。

3.肺癌与肺痨如何鉴别诊断?
答:肺癌与肺痨都是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均可见咳嗽,咯痰咯血,消瘦等,但二者发病又有各自特点如下: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传染性
肺癌咳嗽、咯血、发热、胸痛中老年人无
肺痨咳嗽、咯血、盗汗、潮热任何年龄,青年人多见有

1.患者陈某,男,71岁,因咳嗽咯血3个月入院,症见咳嗽痰少粘稠难以咯出,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胸闷或刺痛,心烦口干,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舌干红少苔,脉细数。胸片提示:右肺门区团块状阴影。试述该病的诊断、辨证分型、治法和方药。

诊断及分型:肺癌(肺肾阴虚型)
治法:补益肺肾
方药 百合固金汤
生地黄、熟地黄、麦冬、贝母、百合、当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
2.患者王某,女,41岁,症见咳嗽,咯稀白痰,神疲,气短乏力,汗多,腹胀,纳呆,大便稀烂,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弱。查体:左侧胸廓塌陷,呼吸音减弱,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试述该病的中医诊断、治法、方药。

诊断:肺癌(肺脾两虚型)
治法:益肺健脾,化痰降浊
方药:六君子汤合旋复代赭汤
半夏、陈皮、人参、甘草、茯苓、白术、旋复花、代赭石、半夏、生姜、大枣



(二)心系病证
心悸
1)什么是心悸?临床上分为哪两个亚型?
答案:心悸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心神不宁、心脉不畅而临床以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和或心脉参伍不调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上分惊悸和怔忡两个亚型。心悸的发病,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为惊悸;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悸动不已,则谓之怔仲。

2)简述心悸证病机的虚实变化。
答案: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心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

相互夹杂或转化。如实证日久,正气亏耗,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往往兼见实证表现。临床上阴虚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瘀血可兼见痰浊。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

3)如何理解“虚微动也微,虚甚动也甚”的含义,对治疗有何意义。
答案:心之阳气虚弱,血脉推动无力,心动悸或脉象微弱固然容易理解;但心之阳气虚弱重证,虚阳外浮,也可以表现心动悸明显或脉象跳动加快,这时不能误以为阳气充足,正气未虚,治疗应当温阳益气,滋培根本。


1)患者男性,62岁,反复心动悸伴胸闷1年,加重2天,症见:自觉心慌、心跳,胸闷不适,夜间时有胸鹰部发作性疼痛,疲乏,舌淡黯有瘀斑,苔薄白,脉细解索。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心肌缺血。试写出诊断(含证型)、治法、方药(煎服法)。

桃仁12 红花8 赤芍12 当归10
川芎12 生地12 丹参20 延胡索15
香附10 青皮10 瓜蒌皮15 降香12
水煎服,日一剂。
2)患者女,60岁,反复心动悸,神疲1年,尚症见:短气、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少眠多梦,健忘,舌淡红,脉细弱。试写出诊断(含证型)、治法、方药(煎服法)。

答案:诊断:心悸(心脾两虚)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当归10 龙眼肉15 黄芪20 党参18 白术10 炙甘草6 茯苓15 远志6
酸枣仁15 丹参20 麦冬15 广木香6(后下)



胸痹心痛
(1)胸痹心痛证候特征是什么?
答:年龄:多见于中老年;部位:左侧胸膺
、膻中;性质:憋闷、疼痛(隐、胀、刺、绞、灼痛);放射:左肩、背、前臂;时间:突发、短暂,一般小于15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伴证:心悸、气短、喘促、惊恐、面色苍白、冷汗出、脉结代;诱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暴食、过劳或无。

(2)胸痹心痛证的定义是什么?
答: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3)试述真心痛证候特征:
答:证候:心痛甚,时间长,大于30分钟,服药无效,伴汗出,面白,肢冷,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心电图序列

性变化。

(1)李某,男,60岁,就诊时间:99.3.12。主诉:左胸发作性闷痛3年,加剧2天。患者有冠心病史3年,每逢春季多发。近2天来,气候潮湿多雨,患者自觉左胸部发作性闷痛,放射至左前臂、小指,一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2-3分钟后能缓解,伴头晕、心悸、恶心欲呕、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淡黯,苔白厚腻,脉滑。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喜吃肥甘厚味。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试述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诊断:胸痹心痛 证型:痰瘀闭阻心脉
治法:豁痰开结,理气活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
瓜蒌15 薤白12 半夏10 丹参20
降香12 郁金12 枳壳12 砂仁6(后下)
葛根30 毛冬青30 茯苓15 细辛6
(2)张某,男,43岁,因心前区闷痛3小时而入院,患者两月前妻子病故,一直心情闷闷不乐,3小时前突起心前区闷痛,持续不缓解,善太息,苔薄白,脉弦细。试述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诊断:胸痹心痛 证型:气滞心胸
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
柴胡10 枳壳12 白芍15 甘草5
川芎12 陈皮6 香附10 丹参20
降香12 砂仁6(后下)



失眠
(1)失眠的临床表现形式有哪些?有何兼证?
答:临床上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深度不够,前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后者可表现为夜间时醒时寐,寐而不酣,或夜寐梦多。如失眠长期不愈或病情较严重者,常兼有头痛、眩晕、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耳鸣、烦躁,甚则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2)试述失眠的病因病理要点。
答:失眠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脾、胃、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性有虚实之分。发病原因在内因方面,有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年迈、秉赋不足、心虚胆怯等。其病因虽多,但主要病机不外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失眠实证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但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夹杂,或瘀血所致。

(3)试述失眠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答:失眠的辨证,当分清脏腑、虚实:①辨脏腑:与心、肝、脾、胃、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

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②辨虚实: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者为实;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者为虚;而失眠久病,病机复杂,可表现为虚实夹杂,当辨证论治。

失眠治疗原则应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宜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者宜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在针对病因以治疗的基础上酌加安神定志之品,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并配合精神治疗。


(1)刘某,女性,58岁,近三年来,因家人生病,一直服侍床边,身心皆劳,日渐夜寐不安,甚则彻夜难眠,伴周身乏力,心悸不安,头晕目弦,食欲不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沉而弱。

要求:写出本病例的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及调护。
答:辨证分析:思虑劳倦太过,耗伤心脾,心主血,藏神,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营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阴不敛阳,神不守舍,则夜不能寐;气血不足,清窍失养,故而头晕目眩,周身乏力,舌淡,脉沉弱亦为心脾两虚之象

诊断:不寐(心脾两虚型)
治法:补益心脾,补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处方:党参15g 黄芪15g 当归10g茯神10g 远志6g 酸枣仁15g 龙眼肉10g 木香10g 合欢皮2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调护:①注意精神因素,解除烦恼,消除顾虑,避免情绪激动。
②睡前不吃茶,不吸烟,不喝酒。
③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何某,男,48岁,不寐多年,近来因工作繁忙而病情复发加重,并伴见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腰酸梦遗,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请写出本病例的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含方名、药物的剂量、用法)。

诊断:不寐(阴虚火旺型)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25g、山茱萸12g、淮山15
g、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2g、黄连6g、黄芩10g、芍药12g、阿胶10g(烊化)、熟枣仁12g、柏子仁12g。



癫狂
1.何谓狂病?
答:狂病系因五志过极,或先天遗传,致使痰火壅盛、闭塞心窍、神机错乱所引起的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骂詈毁物、动而多怒,甚至持刀杀人为特征的临床常见多发的精神病。

2.癫狂病发病的年龄多发生于何年龄组?
答:多发生于青壮年。
3.狂病如何与癫病、蓄

血发狂进行鉴别诊断?
答:癫病与狂病均有精神失常的证候特征。狂病以动而多怒、精神亢奋为主。常见喧扰不宁、躁妄骂詈、不避亲疏、逾垣上屋、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甚至持刀杀人等凶狂之象;癫病以静而多喜为主,常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或哺喃自语等症。蓄血发狂则为瘀热交阻所致,多见于伤寒热病,具有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黑亮如漆等特征,本病既不同于狂病动而多怒、兴奋性精神失常,又异于癫病精神抑郁、静而多喜少动的特征。


1.患者王某,女,37岁,今年9月就诊。家人叙述6个月前开始出现精神抑郁,沉默痴呆,出言无序,不分秽洁,饮食少,表情淡漠,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请对本病的诊断、辨证及治疗方药(含用量、用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
诊断:癫病。证型:痰气郁结。治法用理气解郁,化痰醒神,方药用顺气导痰汤加减。(半夏8g,橘红10g,茯苓15g,胆星15g,枳实12g,香附10g,木香10g(后下),甘草3克。)水煎服,日服l剂。

2.患者刘某,女,37岁,今年6月就诊。家人叙述此次发病狂躁不安,胡言乱语,竞爬至10楼栏杆外唱歌,已有类似病史1
年,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少,脉弦细。请对本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方药(含用量、用法)及调摄措施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
诊断:狂病。证型:痰结血瘀。治法:豁痰化瘀。方药:癫狂梦醒汤。(桃仁10g,赤芍12g,柴胡10g,大腹皮15g,陈皮6g,青皮9g,苏子12g,香附10g,桑白皮15g,半夏9g,甘草3g,木通
6 g。)水煎服,日服1剂。避免精神刺激,加强看护,防止意外。



痫病
1.痫病与中风中脏腑、厥证如何鉴别?
答:中风中脏腑与痫病的共同点是均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中风病又有偏身瘫痪、口舌歪斜等表现,且其后多留有后遗症。痫病则伴有抽搐,两目上视等症,醒后如常人,不留后遗症。中风病昏迷的时间也较痫病为长。

痫病与厥证的共同点也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厥证昏仆的时间往往更短,且昏仆时往往不伴其他症状。痫病则伴有抽搐,口吐白沫、口中怪叫等症状,以此可资鉴别。

2.阴痫与阳痫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答:阴痫:痫病主证伴痰涎壅盛,面色晦暗或苍白,手足青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表现为肝风痰浊证,无兼热象。
阳痫:痫病主证伴见面色潮红,气粗口臭,躁动不安,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表现为肝火

痰热证,兼有热象。
3.简述痫病的病机要点。
答:痫病病位主要在脑,与心肝脾肾有关。
七情失调 肝肾亏虚 风火内生
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 痰浊内聚 风火 蒙蔽清窍 昏仆 痫
先天因素 胎气受损 肾亏精伤 痰瘀 横窜经络 抽搐 病
脑部外伤 气滞血瘀 脑气失和

1.邱某,男,8岁。1996年12月3日初诊。
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7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于1岁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肢体抽搐,口中吐涎,口中怪叫,后反复发作,未经系统治疗,每年发作1-3次。近一月余发作次数增多,每周发作2-3次,发则突然跌倒,不省人事,抽搐吐涎,口中有声,小便自遗,每次发作约5分钟可自行缓解,苏醒后无后遗症。伴见头晕、胸闷、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

要求:写出本病诊断、辨证分型、病机分析、治法、处方及调护。
答: 诊断:痫病
辨证分型:脾胃虚弱型
病机分析:先天不足或饮食失当而致脾胃虚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浊挟风蒙蔽清窍则昏仆,横窜经络则肢体抽搐。口中吐涎、胸闷、头晕、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均有脾虚痰浊中阻之征象。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化浊
处方:六君子汤加味
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 山药 南星
调护:发作时要有专人看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护舌头以防咬伤;切勿强压正在抽搐的肢体以免骨折。平时注意冷暖以防感冒;注意饮食,不宜过饥过饱,不宜食辛辣刺激或生冷食物;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2.陈某,男,23岁。某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口中有声,两目上视,持续约5分钟自行醒来,不能回忆发作时情景。自述平时性情急躁,心烦失眠,口苦口干,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要求:写出本病诊断、辨证分型、治法、处方。
答: 诊断:痫病
辨证分型:痰火扰神型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宁神。
处方:当归龙荟丸。
当归 龙胆草 芦荟 青黛 大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木香



痴呆
1.何谓痴呆?
答: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自语,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

不知知饥饿等。

2.痴呆与郁病、癫病、健忘如何鉴别诊断?
答:(1)痴呆的神志异常需与郁病中的脏躁一证相鉴别。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多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且无智能、人格、情感方面的变化。而痴呆可见于任何年龄,尤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且病程迁延,其心神失常症状不能自行缓解,并伴有明显的记忆力、计算力甚至人格情感的变化。

(2)癫病是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多抑为特征的疾病,俗称“文痴”,它可因气、血、痰邪或三者互结为患,以成年人多见。而痴呆则属智能活动障碍,是以神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志疾病,老少皆可见之。另一方面,痴呆的部分症状可自制,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症痴呆患者与癫病在临床证候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难以区分。

(3)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而痴呆则以神情呆滞,或神志恍惚,告知不晓为主要表现,其不知前事或间事不知等表现,与健忘之“善忘前事”有根本区别。痴呆根本不晓前事,而健忘则晓其事却易忘,且健忘不伴有神志障碍。健忘可以是痴呆的早期临床表现,由于外伤、药物所致健忘,一般经治疗后可以康复。


1.病例分析:患者王某,女,57岁,今年7月就诊。家人叙述病人近来表情迟钝,沉默少言,经常忘记事情,说起事情也说不清,饭量也少,有时还有口涎流出,常常临晨起来上厕所,经检查,患者肌肉萎缩,腰部微痛,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弱。甲实习医生诊为“痴呆(气血两虚型)”,主张用补中益气汤。乙实习医师诊为“痴呆(肾气虚弱型)”,主张用六味地黄九。请你对本病的诊断辨证及治疗方药(含用量、用法)发表自已的看法。

答: 诊断:痴呆
证型:脾肾两虚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方药:还少丹加减。
熟地25g,枸杞子15g,山萸肉12g,肉苁蓉,巴戟天10g,小茴香9
g,杜仲15g,怀牛膝158,褚实子12g,人参10g(另炖),茯苓15g,山药12g,大枣6枚,石菖蒲12g,远志9g,五味子9g。水煎服。如见肌肉萎缩、气短乏力较甚者,可配伍紫河车、阿胶、川断、杜仲、鸡血藤、首乌、黄芪等以益气养血。



厥证
1.简述厥证与中风、痫病的鉴别要点。
答:厥证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其昏倒时间较短,发时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无明显的后遗症。
中风病

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歪斜、瘫痪失语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

痫证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痫之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发作时间短暂,但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口吐涎沫,咬破舌头,两目上视,小便失禁,且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醒缓解后如常人。此外还可经脑电图检查,以资鉴别。

2.简述厥证的辨证要点。
答:(1)辨虚实。实者,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挟痰涎涌盛,或身热谵妄,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虚者,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

(2)分气血。厥证以气厥、血厥为多见,其中尤以气厥、血厥之实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应当注意辨别。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黯红,脉弦有力。

3.简述厥证的治疗原则及急救方法。
答:
厥证乃急危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但具体治疗其虚、实证时又有所不同。实证宜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虚证宜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急救方法:实证可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百会穴;
药物选用通关散取嚏、苏合香丸、玉枢丹等。虚证可艾灸百会、气海、神厥、关元穴;药物可注射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1.陈某,女,40岁,工人,平素体虚气弱,因闻及丈夫车祸意外后突然眩晕昏仆,不知人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急送我院诊疗,到我院时病人已经神志转清,伴心悸不宁,血压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微。

诊断:厥证
证型:气厥虚证
证候分析:患者元气素虚,又因受过度精神刺激而一时气机逆乱,气不相顺接,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脑海失养,突然眩晕昏仆,不知人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阳气虚衰,不能温通四末故四肢蕨冷;气虚卫外不固见汗出,舌淡,脉沉细微乃属气虚之象。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方剂:四味回阳饮加减
药物:党参、熟附子、炮姜、甘草、黄芪、白术、酸枣仁、远志。

调护:避免悲伤过度、保持充足的睡眠。
2.李某,女,50岁,干部,平素体弱,胃痛病史多年,未予治疗。2000年10月3日中午酗酒后解大量柏油样大便三次,量约800ml左右。下午工作时突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呼吸微弱,汗出肢冷。急送我院诊疗,到我院时病人已经神志转清,伴心悸不宁,血压下降。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微。

诊断:厥证
证型:血厥虚证
证候分析:患者元气素虚,加之便血后大量失血,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气随血脱,气血一时不相顺接,脑海失养,以致突然眩晕昏仆,不知人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血脱气无以附,不能温通四末故四肢厥冷;气虚卫外不固见汗出;舌淡,脉沉细微乃属血虚之象。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急救:即用独参汤灌服,静脉滴注丽参注射液,并及时使用止血、输血等处理。
调治:人参养营汤。
人参 黄芪 当归 熟地 白芍 五味子 白术 茯苓 远志 甘草 肉桂 生姜 大枣 陈皮
调护:调饮食,严禁烟酒及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三)脾胃系病证
胃痛
1、试述肝与胃在胃痛发病中的关系。
答:肝与胃是木土乘客的关系。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如肝气久郁,既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病情至此,则胃痛加重,每每缠绵难愈。

2、试述胃痛与心痛的鉴别要点?
部位特点伴症预后
胃痛胃脘即上腹部钝痛、隐痛为常见,常与饮食有关常伴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食等症一般预后良好
心痛侧胸膺部每突然发作,疼痛剧烈,心胸闷痛,呈压榨感少见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食等症一般预后较差
3、理解治疗胃痛之“通”法?
答案:中医对痛证治疗有“通则不痛”之说,不能局限于狭义的理解,更不能把“通”单纯看作是“通下”法。要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通”法,如属于胃寒者,散寒即所以通;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以通;属气滞者,理气即所以通;属于热证者,泄热即所以通;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以通;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以通;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以通。总之,解除致痛原因,以达止痛之效,即为“通则不痛”。


1张××
,女,31岁。胃脘疼痛一周,加重一天。一周前因与邻居不和而致胃痛。来诊时胃脘灼痛不适,痛势急迫,伴胁肋胀痛。

嘈杂泛酸,不欲饮食,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名:胃痛。
证型:肝胃郁热。
证候分析:患者因情志不畅而起病。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故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肝络布于胁肋,故牵及胁肋胀痛;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烦躁易怒,且泛酸嘈杂,不思饮食;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故口干口苦,下传于大肠而成大便干结。舌红苔黄为里热之象,脉见弦数乃肝胃郁热之征。

治法:疏肝泄热和胃。
方剂:化肝煎为主。
方药:丹皮、栀子、青皮、陈皮、黄连、吴茱萸、大黄、泽泻、枳实
2
周××,男,45岁。胃脘痛一天。一天前因贪食粽子而致胃痛。证见脘腹胀满而痛,嗳腐吞酸,口渴欲饮,大便秽臭不爽,小便黄赤,苔厚腻,脉弦紧。

病名:胃痛。
证型:饮食停滞。
证候分析:患者暴食,饮食停滞,胃中气机阻塞而致脘腹胀满疼痛;宿食不化,食浊之气上逆,故嗳腐吞酸。胃中停食郁而化热,上乘则口渴欲饮,下传则小便黄赤;食积下迫,大肠传导失司,故大便秽臭不爽;苔厚腻,脉弦滑而数均为宿食停滞且有化热之候。

治法:消食导滞,清泄胃热。
方剂:保和丸加减。
方药: 茯苓 半夏 陈皮 连翘 莱菔子 神曲 山楂 大黄 芒硝



痞满
1.痞满与鼓胀怎样鉴别?
答:鼓胀与痞满同为腹部病证,且均有胀满之苦,但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痞满则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痞满病在胃脘,均为无形;鼓胀按之腹皮急,痞满按之柔软。

2.怎样辨别痞满的虚实寒热?
答:痞满时减,喜揉喜按,不能食,或食少不化,大便溏薄者为虚,外无邪者为虚;痞满能食,大便闭结,痞满不减,按之满甚者为实,此外有邪者为实;痞满急迫,渴喜冷饮,苔黄,脉数者为热;痞满绵绵,得热则舒,口淡不渴,苔白,脉沉者属寒。

3.简述痞满的病因病机
答:痞满的病因病机有:表邪入里,结于胃脘;食滞中阻,停滞胃脘;痰湿阻滞,升降失司;七情失和,气机逆乱;脾胃虚弱,气机不利。
4.痞满的临床特征是按之揉软、触之无形、压之无痛、望无胀大;按部位分为胸痞、胃痞;
5.痞满的概念?
痞满: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或虚气留滞,升降失常而形成的胸腹间痞闷满胀

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按部位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1.患者李某,男性,25岁,最近3天,因感冒后出现胃脘痞满,灼热急迫,按之满甚,咽干口燥,心中烦热,渴喜冷饮,身热汗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请写出中医诊断 、证型、治法、方药)
答:诊断;痞满
证型:邪热内陷
治法:泻热消痞,和胃开结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枳壳、厚朴、木香
大黄、黄连、枳壳、厚朴、木香。
2.夏某,女性,46岁。因胃脘痞闷不适3年加重1个月而就诊。患者自述3年前开始,觉上腹痞满不适,胸胁胀满,恶心嗳气,纳呆神疲,大便溏薄。曾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间或在门诊服香砂养胃丸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最近1个月来,因工作关系,心情抑郁,痞满加剧,但按之稍舒,身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弦。(请写出中医诊断
、证型、治法、方药)
答:诊断;痞满
证型:肝郁脾虚
证候分析:缓者由于情绪抑郁,气机逆乱,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则上腹痞满不适,胸胁胀满;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嗳气;
肝郁犯脾,日久脾虚,脾失健运,则大便溏薄;脾虚气血生化无源,则神疲,身倦乏力,脾虚不能受纳腐熟水谷,则纳呆;脾虚气滞,按之气机暂畅,则按之稍舒;舌淡苔薄白脉沉弦,乃肝郁脾虚之象。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消痞
方药:越鞠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香附、川芎、苍术、炒山栀、神曲、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甘草。
3.常某,男,36岁
患者于1995年7月开始觉胃脘痞满不舒,伴纳差神疲,少气懒言。曾于1995年12月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间断服香砂养胃丸及吗叮林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最近1个月,因工作劳累,胃脘痞满加剧,食后尤甚。伴有头晕目眩,恶心欲呕,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质淡红,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治疗、方药(包括剂量)

答案:诊断 胃痞
证型 脾虚夹痰湿中阻
治法 健脾益气,化痰去湿
方药 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
党参20 g,黄芪30g,白术15g,升麻6g,柴胡10g,
陈皮6g, 半夏10g, 苍术15g,厚朴10g,茯苓30g,
泽泻30g,甘草6g,



呕吐
1.呕吐与 噎膈

怎样鉴别?
答:呕吐病在胃,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多能治愈,预后良好;噎膈病在食道,是由于食管狭窄,食管干涩所致,虽有呕吐,但以进食梗阻不畅,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病情较重,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2.实呕与虚呕怎样鉴别?
答:实呕多因外邪、饮食、七情因素犯病,发病急骤,病程较短,呕吐量较多,呕吐物多酸腐臭秽,或伴有表证,脉实有力;虚呕常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而成,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呕而无力,时作时止,吐物不多,酸臭不甚,常伴有精神萎靡不振,倦怠乏力,脉弱无力。

3.简述胃阴不足的临床特点、治法与主方
答:胃阴不足的临床特点是呕吐反复发作,但呕量不多,或仅唾涎沫,时作干呕,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为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主方为麦门冬汤。


1.吴某,男性,36岁,2000年12月就诊
患者就诊前一天,因淋雨受寒后,出现呕吐未消化食物,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气味臭秽。小便色清,伴有头身疼痛,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缓。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包括剂量)
答: 诊断:呕吐
证型:寒湿犯胃夹有食滞
治法:散寒化湿,消食和胃 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药物:藿香10g,紫苏10g,白芷12g,白术15g,茯苓30g,半夏10g ,陈皮6g, 厚朴
10g,大腹皮15g,生姜10g,神曲15g,麦芽30g谷芽30g 鸡内金10g, 甘草6g。
2. 欧某,女性,58岁,因反复呕吐5年加剧1周,1998年8月就诊。
患者近5年来,饮食稍有不慎即发呕,时作时止,伴有纳呆神疲,胸脘痞闷,口淡无味。一周前天热因吃冷饮后,出现呕吐清涎,心悸头眩,肠鸣有声,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无力。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答: 诊断:呕吐
证型:脾胃虚弱夹有痰湿
治法:健脾化痰,和胃降逆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合小半夏汤。




噎膈
⒈ 噎膈与反胃有什么不同?
噎膈是噎塞格拒,甚至闭塞不通。轻者食物难下,水饮可入,重则水饮不进,或食入即吐。病胃在食道,病情重,预后差。反胃的特点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完谷不化,为脾胃虚弱所引起,病位在胃,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⒉ 噎嗝的证候特征如何?

证:初期表现为吞咽梗噎不顺,继而出现固体食物难以下咽,汤水可入,终致汤水也不能下咽,或者食后即吐。
兼证:胸膈疼痛,形体消瘦,呕吐暗红或鲜红色物,便血。
⒊ 噎嗝的治疗原则如何?
初期以标实为主,根据气结、痰瘀的不同,分别予以偏重治疗,需加入滋阴养血润燥之品;中期虚实夹杂,宜攻补兼施;后期本虚为主,宜滋阴润燥,温补脾肾,参与祛邪之品。用药上要做到攻伐勿伤正气,补益勿塞滞。辛燥之药不可多用,滋腻则有伤脾胃。用药以清润和降为顺,顾护胃气为先。


1.患者李某,男,45岁,于1年前因其子意外死亡,精神郁闷,渐觉胸膈食道部位痞满隐痛,初时吞咽稍觉不畅,今年2月起,渐至饮食难下,吞咽梗阻,甚则疼痛,情志舒畅时可稍减轻,食而复出,口干咽燥。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未见好转。舌质偏红,苔白腻,脉弦滑。

请你写出中医诊断、证候类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用量、特殊煎服法及调护。
中医诊断:噎膈
证型:痰气交阻
证候分析:因情志郁结,导致气郁痰凝,痰气交阻于食道,发生噎膈,出现食道部位痞满隐痛。痰凝气滞日久可导致痰瘀互结,形成气痰瘀交阻于食道,故有疼痛、吞咽梗塞、食入即吐等症,病由情志不畅引起,故情志舒畅时会略有减轻。气结津液不能上承,且郁热伤津,故口燥咽干。舌红,苔腻,脉弦滑为痰凝气滞的征象。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
方剂:启膈散
药物:丹参15 郁金15 砂仁6(后下)沙参15 川贝 12 茯苓15 荷叶蒂 12栝蒌12
清水三碗半,煎至一碗半,分三次服下,日一剂,注意饮食情志的调节
⒉ 患者王某,男,69岁,近一年来出现吞咽梗涩疼痛,食物难入,形体渐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红干,脉弦细数。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候类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诊断:噎膈
证型:津亏热结
证候分析:胃津亏耗,食道失于濡润,故吞咽梗涩疼痛,食物难入;胃肠津亏热结,故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肝肾交亏则形体渐瘦,五心烦热;舌红干,脉弦细数为津亏热结之候。

治法:滋养津液
方剂:五汁安中饮
药物:梨汁、藕汁、牛乳、生姜汁、韭汁、沙参、石斛、鲜地黄、郁李仁、栀子、竹茹、甘草



呃逆
1、何谓呃逆?其与干呕、噫气如何鉴别?
答: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是以气上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