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2.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教学内容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将实际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同的,所以研究它上面某一点的运动规律就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了,这时物体也可以当做质点来处理。

经典例题

例1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体积小就可以视为质点

B.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当作质点

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

例2 在研究下列哪些问题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A. 求在平直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

B. 比赛时,运动员分析乒乓球的运动

C.研究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时

D.研究自行车车轮轮缘上某点的运动,把自行车看作质点

例3 研究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哪些可看作质点()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铁桥所需时间

B.研究汽车车轮的点如何运动时的车轮

C.被扔出去的铅球

D.比较两辆汽车运动的快慢

二、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选取原则:以观测方便和对运动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说明:(1)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2)参考系本身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

(3)选择不同的物体做参考系,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4)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选择的参考系而言的

(5)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参考系。 经典例题

例4 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

B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C .观察或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D .参考系必须选定地面或与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例5 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 ( )

A .月亮

B .云

C .地面

D .星

例6 有关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B .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 .参照物可以不同,但对于同一个物体,运动的描述必须是相同的

D .要研究某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例7 下列各对物体中,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 )

A .在空中加油的加油机和受油机

B .在稻田工作的联合收割机和卡车

C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各种车辆

D .流水和随水漂流的小船

例8 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

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 ) A .A 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 .A 船肯定是静止的 C .B 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 .B 船可能是静止的

例9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

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A. 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 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

D.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例10 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乙车没有动,而乙车内的一个人看见路旁

的树木向西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 )

B

A

A.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 甲车向西,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

例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 )

A.飞行员的反应快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

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D.飞行员的手有劲

例12 “坐在公共汽车车厢内的人看到窗外另一辆靠得很近的汽车向前开动了,此时这人感到自己的车子在后退,实际上这是错觉,他坐的汽车并没有动”的描述中,所选择的参照物至少有几个?是哪几个?

三、坐标系

1.坐标系

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其位置发生了变化,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为使描述更方便简洁,需要在参考系内建立坐标系。

2.坐标系的种类

(1)一维坐标系: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

(2)二维坐标系:物体在一平面运动

3.建立坐标系的目的: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经典例题

例13 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9 m,坐标系的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有A、B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9 m和0.4 m。那么A、B的坐标分别是( )

A.1 m, 0.5 m B.1.9 m,0.4 m C.1 m,-0.5 m D.0.9 m ,-0.5 m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了解时刻与时间间隔

2.理解位移和路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矢量和标量

2.难点:时刻与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内容

一、时刻与时间间隔

1.时刻:某一瞬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点表示。

2.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条线段表示

二、路程和位置

1.位置:质点在某时刻所在空间的一点,可用直线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空间坐标表示

2.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1)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质点的轨迹可能是直线,可能是曲线,也可能是折线。无论哪种情况,路程都是路径的总长度。

3.位移: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1)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长度,与路径无关

(3)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等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温度等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1.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

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在直线坐标系中可以用某点的坐标表示

2.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

物体的t1时刻处于未知x1,t2时刻运动的位置x2,在t =t2—t1,位移为x2—x1

时刻与时间的区别与联系

时刻时间

区别(1)时刻指一瞬时,对应于物体所处的

位置

(2)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表示

(3)只有先与后、早与迟的区分,没有

长短之分(1)时间指两时刻之间的间隔,对于物体的一段路程或位移

(2)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3)只有长短之分,无先后、迟早的区别

联系(1)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即为时间

(2)时间轴上的两个点无限靠近时,他们间的时间间隔就会趋近于零,时间间隔就趋近于时刻了

(3)时间间隔能够展示物体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是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物体运动的一个瞬间,好比是一张照片。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位移

路程

区别 定义 物体空间位置变动的大小和方向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方向性 (1)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2)由起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方向为

位移的方向

(3)只有先与后、迟与早的区分,没有长短之分

(4)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即为路程的大小

(3)遵从算数计算

联系

都是长度单位,国际制单位都是m 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对于单向直线运动来讲,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

经典例题

例1 以下的记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 、每天8:00上第一节课

B 、第3节课上物理

C 、2秒末

D 、物体M 运动了2S

E 、前5秒

例2:一小汽艇在宽广的湖面上先向东行驶了3km ,接着又向南行驶了4km ,请问:汽艇的位移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例3、一物体M 前2秒向东运动了5m ,紧接着3秒又向西运动了10m ,那么,该物体在这5秒内位移如何?路程如何?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位移的大小总小于路程

B 、在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路程就等于位移的大小

C 、物体的位移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

D 、物体的路程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

例5、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移就是路程

B 、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

C 、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大小就等于路程

D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例6、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原地,它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分别是( )

A 、2R π,0

B 、2R π,2R π

C 、2R ,2R

D 、2R π,2R 例6、一个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则( ) A 、 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物体的路程 B 、 物体的位移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 C 、 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D 、 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物体的路程

例7 一个质点在X 轴上运动,其位置坐标如下表:

t/s 0 1 2 3 4 5 … x/m

2

-4

-1

-7

6

(1)该质点前2S 的位移大小是 ,方向是 。 (2)该质点第3S 的位移大小是 ,方向是 。 (3)该质点5S 内的总位移大小是 ,路程是 。

例8 一辆汽车自某地向东行驶50km ,接着又向东偏北60度角方向行驶50km ,求汽车运动的

位移大小和方向。

例9 某同学计划在国庆黄金周外出到上海旅游,请帮他设计四条不同的旅游路线,并用路程和位移将设计的行程描述出来。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l 、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2.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内容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观察图1.3-1,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2.直线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移

直线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坐标变化量来表示,及?x=X2-X1 说明:(1)?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 (2)?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二、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2.公式:

3.单位:m/s

4.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

5.速度是矢量,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x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2)公式: (3)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瞬时速度

(1)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进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t

x v ??=t

x v ??=

四、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区别: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速率只反映运动的快慢,而速度反应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经典例题

例1 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水平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例3 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试描述他的运动过程,在图2中画出他的速度时间图象。

例4 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例5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例6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 m/s

B.小球第3 s末的速度6 m/s

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 km/h

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 km/h

例7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例8.一个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 s末的速度为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

例9.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3.75 m/s B.12.5 m/s

C.12 m/s D.11.75 m/s

例10.一辆汽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全程的的路程,接着以v2=20 km/h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28 km/h,则v1

A.24 km/h B.34 km/h C.35 km/h D.28 km/h

例1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是10 m/s,他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 m/s,瞬时速度是______ m/s

例12.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 s内通过8 m,第2 s内通过20 m,第3 s内通过30 m,第4 s内通过10 m,则此汽车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例13.一物体做单向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另一物体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1匀速运动,

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例1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 min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第2、3 min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第4 min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第5 min内的平均速度为13 m/s,则汽车在这5 min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目标:

1、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能根据打出的纸带计算打几个点所用的时间,会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能根据纸带粗略测量纸带的瞬时速度,认识v-t图象,并能根据v-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通过速度测量过程的体验,领悟两个方法:一是用图象处理物理数据的方法;二是极限法或说无限趋近法,加强一个认识,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标准。

实验器材:电源(220V电源或学生电源),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最好是塑料透明的),导线

实验准备:

1、仔细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对照课本,比较它们的异同。

2、两类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是多少?

3、分析纸带时,如何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4、严格地说,瞬时速度我们引进测量出来的,你知道用什么方法求出的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吗?

5、从器材上读取的数据是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是宝贵的实验资料,要严肃对待,要整齐的记录,妥善保存。

实验原理:

1、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4~6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应用电磁原理制成的,图1是它的工作原理图。通电前,先在打点计时器上装上纸带,并把复写纸片压在纸带上。然后把线圈与50Hz、4~6V的交流电源接通。这时,振片被磁化,在磁力作用下振动起来。每0.02s振针压打复写纸一次,被运动物体拖着的纸带上便记录下一系列的点子,这些点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计时器0. 02s。我们对纸带上这些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就可以定量地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2、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器,它的构造如图2所示。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并夹在两条白纸之间。当接通用220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头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到负极的纸盘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1上打出一列点迹。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也是每隔0.02 s打一次点。

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实验误差小。

上面介绍的两种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T=0.02s,因此,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子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里民生的位移,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实验步骤:

1.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

已经正确地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在两条纸带之间。

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在220V 交流电源插座上。

3.按下脉冲输出开头,用手水平地拉动两条纸带,纸带动上就打上一列车员小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规戒律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点子的间隔数则为(n-1)个,用t=0.02?(n-1)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t 。

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纸带通过的距离s 有多长 6.利用公式t

s

v =

计算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一中。 7.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进行数据分析。

8.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每隔0.1s 取一个点,在纸带上用数字0,1,2 ….5标出这些“测量点”,测量包括每个点的一段位移△x,记录在表二中,同时记录相对应的时间,以测量该点的瞬时速度。

9.计算出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填入表三中,点0作为计时的开始,即t=0。

10.以速度v 为纵轴,以时间t 为横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二的数据在坐标轴上描点,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11.通过曲线的走向大致看出手的速度变化规律,将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说出你的体会。 12.重复以上步骤再做一次。

如果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则实验步骤的前3步相应地应当是: 1.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的下面。 2.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用导线分别与6V 的低压交流电源的接线柱相连接。

3. 打开电源开关,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列小点。 表一:

实验次数 点子数n

点子间隔数

n-1

运动时间t/s

位移s/m

平均速度

v /m/s

1 2

表二:

位置

0 1 2 3 4 5 x ?/m

t ?/s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v/(m/s )

表三:

位置 0 1 2 3 4 5 t/s 0 v/(m/s )

注意事项:

1. 要认清楚你使用了哪种类型的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要使用10V 以下的交流学生电源;而电火花

计时器则直接使用220V 的交变电流。 2. 开头的点迹很密集,这是由于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和开始时的速度比较慢而造成的,数点时不能从开

始处数,而要向后看,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 3. 如果数出了n 个点,那么,他们的间隔数是(n-1)个。他们所用的运动时间为(n-1)?0.02s. 4. 打点计时器要固定好,在使用时打点计时器不允许松动。 5. 打点计时器打点结束时要立刻切断电源。 6. 要保证手每一次“水平地拉动纸带”。

7.

t

x

??可以大致表示某包含点的瞬时速度,两边点离得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接近B 点的瞬时速度,但过小的间距也会增大测量的误差,应根据课本中的例子仔细选取。 8.

测量点要每隔0.1s 选一个,即每隔六个点取一个点,而测量点的x ?、t ?的选取上应取前一个点,后两

个点之间。即:v=t x ??=06

.0x ?。 9.

建立坐标系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合适的单位,以便曲线能分布于大部分的坐标系中。

怎样描绘实验图线

处理实验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图象法。运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有许多优点,例如,能比较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能够减小偶然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能够较方便地获得某些未经测量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数值。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怎样描绘实验图线。

1. 描绘图线时,一般以横坐标代表自变量,以纵坐标代表因变量,在轴的末端箭头旁边注明代表的物理量

及其单位。例如,要描绘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珠速度图象,即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瞬时速度为纵坐标,在纵轴和横轴末端箭头旁分别标注

t/s 0 1 2 3 4 5 v/(m/s )

0.10

0.21

0.30

0.39

0.50

v-t

00.10.20.30.40.50.60

1

2

3

4

5

6

v

线性 (v)

2. 根据测量的数据,选取适当的坐标轴的标度(即每格所代表的量值),使横轴与纵轴的全长(表示数据的

最大值的长度)接近相等,图线大约分布在以坐标原点为顶点,以横坐标为一条边角之间,并尽可能使最小分度与测量的准确程度相一致。例如,在绘制速度图象的实验数据中(见上表),最大数值为时刻,速度,我们在横轴上取1格表示1s,在纵横轴上取1格表示0.10m/s, 横轴和纵轴的全长都占5格,且测量的准确值在图上也能确切标出。当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时,坐标的原点可以不从零开始,这样可以使图线分布匀称。例如,上述速度图象中,如果t=0,v 0=0.20m/s,则v 轴的原点可以从0.20开始。

经典例题:

例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

A .时间间隔

B .平均速度

C .位移

D .瞬时速度

例2.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

其可能原因是 ( ) A .复写纸放反 B .使用了直流电源 C .振针过短 D .纸带运动过快 例3.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

个点间的距离为18 cm ,则 ( ) A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例4.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列点,他要根据这些点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他首先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B .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C .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间的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

D .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

例5.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

A .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 C .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例6.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

B .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 .打点频率为50Hz ,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1S 。

D .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例7. 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

是因为 ( )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稳定;

C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频率不稳定;

D .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

例8. 某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1-3所示,则该物体 ( )

A .做往复运动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例9.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 步骤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 V 电源插座上,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手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 ②.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③.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④.用刻度尺测量纸带通过的距离x

⑤.取下纸带数一下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记为N ,则点子的间隔数为(N -1),纸带的运动时间为(N -1) 0.02 s

⑥.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v=Δx/Δt, 把结果填入下表: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③①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④⑥

例10.某人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拉动纸带经0.4 s 在纸带上应打下的计时点数目为

点子数N 点子间隔数N -1 运动时间t /s

位移x /m 平均速度v /(ms -1)

t

v

图1-3

A. 19个

B. 20个

C. 21个

D.22个

例11. 如果前0.1 s 内起动过慢,计时点密集,他取了这段纸带并选取每5个计时点作为计数

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 ( ) A .0.1 s B. 0.08 s C. 0.06 s D. 0.04 s

例12. 质量都是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图1-4中,A 、B 、C 、D 是它的运动图象,由

图象可知 ( ) A .图B 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B .图C 表明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C .图D 表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D .图A 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例13.如图1 -5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

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 1=5.18 cm ,1、2间的距离x 2=4.40 cm ,2、3间的距离x 3=3.62 cm , 3、4间的距离x 4=2.78 cm ,4、5间的距离x 5=2.00 cm ,5、6间的距离x 6=1.22 cm (f=50Hz )

⑴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⑵根据(1)中表格,在图1-6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特点。

位置 1 2 3 4 5 v / (m ?s -1) A B 9 7 5 3 2 1

0 4 6 8 图1-5 1.2 0.04 0.1 0.16 0.2 t/s

v/m O t t t t

O O O A B C

D 图1 -4 x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加速度的概念

2.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及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内容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 a

3.加速度单位 : “米每二次方秒” ,符号m/s2 (或m · s-2 )。还有 cm/s2 等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说明:(1)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得方向相同

(2)a 是定义公式,而不是决定式

(3)?v/?t 叫做速度的变化率,也就是说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1.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得方向相同

2.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三、从v —t 图像看加速度

1.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

2.斜率为零,说明加速度为零,及速度保持不变

3.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为正 斜率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为负

知识拓展

t

v

??=t

v

??=

速度、速度的变化量 v,加速度a的比较

二、对加速度的深入理解

1.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2.物体的速度很小,加速度不一定很小

3.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4.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5.负加速度不一定小于正加速度

6.加速度为负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7.加速度不断减小,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减小

8.加速度不断增大,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增大

9.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三、判断物体是加速度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

a和Vo相同→加速运动→若a增大,v增加的快

若a减小,v增加的慢

a和Vo相反→减速运动→若a增大,v减小的快

若a减小,v减小的慢

经典例题

例1、枪管内的子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100 m/s,经过0.0015 s 速度增加到700 m/s。求子弹的加速度?

例2、速度为18 m/s的火车,制动后均匀减速15s后停止运动,求火车的加速度?

例3、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若踢球时间为0.02s,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求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

例4、关于加速度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

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

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

D、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

D、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例6、以下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0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随之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其速度不一定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 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完整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___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_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的。 知识点二、物体和质点 1.实际物体: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且运动过程中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________。 2.质点 (1)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把它简化为一个有________的物质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 (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3.对质点的理解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质量”,但是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3)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 知识点三、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________,这个用来作______________就叫做参考系。 2.选取原则:(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的选取是________,一般根据研究问题的方便来选取。 (2)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把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3.选择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对于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1)选取参考系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 (3)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 (4)在同一个问题当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时,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 (5)无论物体原来运动情况如何,一旦把它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知识点四、坐标系 1.建立坐标系的目的:定量地描述物体的________及位置的________。 2.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1)建立何种坐标系要针对物体是在________、平面内,还是空间中运动而定。 (2)建立坐标系时应明确坐标原点、________及单位长度,标明坐标单位。 题型一、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例1、关于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否看作质点,判断正确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火车可视为质点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新课标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1、知识框架图 2、基本概念图解

(二)本章专题剖析 [ 例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 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 D. 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解析: 对于A 选项来说,由于速度和加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因此A 错误。B 选项,t v a ??= ,速度变化量越大,有可能t ?更大,a 不一定大,B 也错。

C 选项,加速度a 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a 越大,所以C 对。 D 选项, t v ??称为速度变化率,t v a ??=,故有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所以D 对。故答案应选C 、D 。 点拨:本题往往会误将A 、B 选项作为正确选项而选择,原因是没有弄清楚a 与v 、v ?的关系。而D 选项部分同学却认为不正确而漏选,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加速度定义式 t v a ??= 所包含的本质意义,造成错解。 [ 例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 图象如图1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 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当直线与t 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离原点距离相等。 答案ACD 拓展思考:有人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x-t 图象,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同一时间不能对应两个位移) [例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试分析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特点。 分析:开始计时时,物体沿着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初速度v 0= -20m/s ,并且是减速的,加速度a 是正的,大小为a =10m/s 2,经2秒钟,物体的速度减到零,然后又沿着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一直不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 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机械运动 1. 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 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 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 “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 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 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 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 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 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 A ?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 ?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课堂训练: 1 ?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 .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 ?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 .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能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会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 (三)会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四)会设计表格并用表格处理数据。 (五)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表示运动规律 (六)掌握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语音描述运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一)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某种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经历实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调整。 (三)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体会实验的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培养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探究目的: 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猜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有几种可能: 变化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变化等。可结合速度图象描述猜想。 【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示如何测量出不同时刻的物体运动速度;最后确定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学生活动】实验过程: 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新)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

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 at t v x += (3)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1) (2) (3) (4) ()2aT n m n -= 一、x-t . 图象与x 图象与t 在x —t 阴影部分面积没有任何意义。 在x —t 图象中如何判断物体运动方向(速度方向为正还是负) 如果斜率为正(如②③⑤)则速度方向为正;如果斜率为负(如④)则速度方向为负。 二、v —t 图象(右图)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1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2时速度为0,然后向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⑤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4开始向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1时速度为0接着又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 4、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5、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在选择参考系时,能选择使研究问题方便的参考系。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作为“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 从科学抽象这研究方法中,渗透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3、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小到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大到遥远的恒星和星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有些物体,例如耸立的山峰、马路两侧的房屋、路面上的铁轨,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这些物体是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的.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就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有,叫机械运动。(位置的变动) (2)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参考系) 板书: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1、(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出示空投物质的投影片(飞机、物资都可以抽动,能显示出其实际的运动路径) 学生分析:以飞机为参考系,看到投下的物资沿直线竖直下落,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 要求学生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 学生举例:运动的汽车,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如选司机为标准,汽车是静止的。 …… (3)老师总结: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 2、质点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2.1《运动、空间和时间》教案 教材分析 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的引入: 结合课本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 (1)、各种运动:(2)、机械运动的定义:(3)、参考系的概念:教学过程:(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 2、空间位置的描述

3、时间的描述 (三)本节小结: 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四)课堂练习(可相互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科间的渗透,辨证思想的渗透。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处理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其中的知识。 2、2 质点和位移 学习目标: 1. 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 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2. 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 质点的概念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 1.对质点的理解。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主要内容: 一、质点: 二、路程和位移 三、矢量和标量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课堂训练 课后作业: 2、3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2 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 D.路程 3.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4.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5.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 6. 飞机在跑道上着陆的过程可以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2 t4 t 72 x- =,位移x的单位是m,时间t的单位是s。若以飞机刚着陆(t=0)时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飞机着陆过程中的初速度(t=0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 2s/ m 8 ,s/ m 72- B. 2s/ m 8,s/ m 72 - C. 2s/ m 4 ,s/ m 36- D. 2s/ m 4,s/ m 36 - 7.如图为初速度为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末速度为v t,在时 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v,则 A.) ( 2 1 0t v v v+ < - B.) ( 2 1 0t v v v+ = - C.) ( 2 1 0t v v v+ > - D.无法确定 8、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全册

绪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学目标 通过演示与讲解,让学生对物理学有大致的了解:了解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了解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课后讨论、写读后感的形式,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以及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为今后深入学习作好思想准备与方法准备。 教具 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祝贺同学们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我很高兴能教你们的物理课,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为实现你们的理想目标而同甘共苦。第一节物理课是绪论课,题目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了解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二是了解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三是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 1、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在远到宇宙深处,近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表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还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在不同层次上认识物质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它们运动和转化的规律。因此,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并不为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由于自然界并不自动地展现其背后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所以物理学又是极富洞察力和想像力的科学。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进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2、物理学与其他科学 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引发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现代物理学更是成为高新科技的基础。 通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0-1到图0-8)、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神奇的太空使者》)。 通过这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物理学的发展孕育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 通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0-9到图0-11)、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 通过这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4、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4.5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几个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拔河比赛时,大人之所以会胜是由于大人施加给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施加给大人的力。如果直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实则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并应用现代教学软件及计算机模拟实验仪器技术,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本质性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因此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了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情景导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有“山迎”“船行”这两种不同的感觉呢?为了生活和梦想,我们的祖先从远古就开始探索自然运动的奥秘.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逐渐建立了描述运动的概念,并不断寻求探索运动问题的方法,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奥秘. 二课标点击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其作用,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 3.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三课前导读 要点1 质点 1.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质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 2.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3.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度,对实际物体简化,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我们总这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例如“他向我们走来”“车急驰而去”“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在这些描述中,我们并没有考虑“他”的高矮胖瘦、“车”的型号款式,我们也没有特意去想“月亮”或“地球”是个庞然大物,这样合理吗? 1.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1)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2)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物体可看成质点,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大小相对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忽略不计,故可视为质点.(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时,或物体虽转动但不研究转动及转动的各个部分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质点与物体的异同. 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没有体积,没有大小,也不是几何上的“点”,是一个与物体质量相等的,不占空间的抽象模型. 特别提示: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则不能. 1.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正确的是() A.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就一定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C.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 D.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成质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机械运动 1.定义: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课堂训练: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所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小木块 ...的翻倒过程。 B.研究从桥上通过的一列队伍。 .....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木箱。 ... D.汽车后轮 ..,在研究牵引力来源的时。 三、参考系 1.定义: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一个物体一旦被选做参考系就必须认为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有不同。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部)教案

高一物理课堂教案年月日 课题§1.1运动的认识课型新授课(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 学重点、难点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解、讨论、练习 教 学 手 段 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