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人的养老

浅谈中国人的养老

浅谈中国人的养老
浅谈中国人的养老

浅谈中国人的养老

工业化的现代文明在中国催生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解决养老问题可采取老年夫妻互相养老的循环家庭模式,解决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问题要靠全国经济均衡的高度发展。下面简述个人观点,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待观察。

中国现代人口老龄化后养老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虽然现代工业化改变封建社会的养儿防老模式成为必然,但大量修建养老院、社区养老、互助养老等集中式养老也是很难解决现代养老问题。集中养老所需的设施、组织和管理费用是巨大的,靠政府和个人都是无法承担的。

集中养老不是最好的办法,不能解决中国特殊老龄化的养老问题,封建社会的家庭式养老和养儿防老不适合工业化时代的养老,集中养老也不符合工业化时代的养老模式。能解决中国人口特殊老龄化养老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家庭式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式的循环养老,既不给儿女们增加大负担又不给社会造成太大的养老压力。

要解决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肓问题只有打破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以实现全国的均衡发展、均衡就业,或儿童随父母工作地的改变而迁移。实现在父母工作地就地入学、就地就医等与本地人享受同条件的待遇,当然这要靠全国都处在高度平衡发展的经济条件下才能实现。

一、老年期是群体生存的拖累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却还存在人类老年无助的悲哀,文明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物质享受和心理需求满足的综合社会现象,所以文明带来的养老悲哀也是科技发展的悲衰。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以生存为首要的需求,人类为了生存最大化而选择了群体生活的方式。人出生成长直到衰老与其他动物存在有较大的区别,人的幼年和老年期较长,自然地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也较大。而其他大多数动物的幼年和老年期相对较短,给群体生存带来的负担也较小,但两者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追求生存最大化,都具有抛弃拖累呵护利益的特点。

幼年时和年老期是一生脆弱的阶段,而人幼年时和年老阶段在一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时段,也是无贡献的拖累阶段,对群体生存不利。幼年时和成年期是群体生存的主体和推动者,老年期在群体生存中的推动几乎微乎其微,只存在对群体和家庭的拖累。人的幼年期和老年期都需要精心照顾,但老年期身体衰弱多病而出现生存费大的特点,所以群体生存的主体即成年人对老年人养老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但绝大多数动物的幼年期就能独立活动、老年期是靠自然淘汰,因动物老年处于自然淘汰,于是动物老年期限较短。

动物幼年期是群体成年的必然经过,成年期又是推动群体生成的主体,从群体动物生存利益最大化而言,幼年期是群体生存的关键期,而老年期是群体生存的累赘期。于是群体生存的动物就进化出只关心幼小时的照顾,而不关心成员老年期的死活。如狼群、山羊群等动物都只对幼崽进行精心照顾,而对老年成员不能获取食物或不能行走而面临死亡时并不关心。

人因为有高级思维能力的聪明才智才属于高级动物,由此人能制造工具和改造工具也能获得丰富财物。有了丰富财物才有了考虑关心照顾他人养老的基础,才能考虑自己将来如何养老的问题。

人有高级思维和聪明才智,于是出现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世界,有了照顾老年父母以回报反馈幼年时期的养育之恩,其实也是在关心自己将来的养老。

二、聪明才智有产生养老

人是高级动物所以于是存在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有丰富的情感和意识。按照群体生存利益最大化而进化出人类独特的生存策略:人类生存发展是靠主体的成年人群体,而成人的前期又为幼年期,于是人幼年时期在群体生存中就有特别的重要性。这样成年人对幼儿的成长进行精心呵护照顾那是理所应当了;人的老年期也是人正常一生之中的必经阶段,但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累赘,从人群体生存利益而言老年人受嫌弃也是有理由的。

根据人丰富的情感特性,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青年人对老年人的关爱是对幼年期的情感回报,形成了全社会孝道的社会氛围;人群在生存中进化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意识,以群体活动沉淀下来形成遵老爱幼的社会道德以规范人类社会的行为。青年人对长辈进孝道也是为下辈对自己将来年老后进孝道作榜样。

在中国远古时代因生产力低下形成的社会文明程度也很低下,为了生存曾经有过对幼儿精心呵护,对老人进行抛弃的作法。如湖北留存下来的弃老洞就是远古人们将老人放弃在洞内,只留下一段时间的食物和自杀工具,就说明当时放弃老人的生存换来群体整体的生存。人因为存在情感的原因,在不严重影响自己生存的条件下,还是不忍心将老人丢弃在荒郊野岭中。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和居住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人老年阶段生存在不会严重影响到类群体生存时,会逐渐对老人进行瞻养。人人几乎都有老年的阶段、老年的生活,青年人对老年人生活照料的付出也换来下一代对自己将来老年期生活照料,也满足了对老人养育之恩感情的释放。

三、科技推动田园经济养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随着生存消费品的不断增加,除了用于生存消费的劳动外还有富余劳动能力,富余劳动力逐步建立起了封建社会的农庄式的田园生活环境。农庄主和佃户家庭同处于庄园环境中,佃户是租用土地进行自主耕作的家庭生产。佃户是农庄的组成部分,青年人和老人、小孩均生活在同一家庭中,农庄主家庭和佃户家庭共同生活在庄园中。

庄园中老人、小孩和青年劳力共同一起生活,健康青年人不单对家庭中的小孩进行精心照料成在条件,遵重老人、对老人进孝道、孝顺存在物质和一起生活的基础。田园经济形成有钱人家的家庭养老,形成无钱人家庭的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即为老人轮流在每个儿子的家庭中居住生活,也就是老人在儿子家庭接受轮流供养,老人失去自己的家。养儿防老的优点为老人受到照管,缺点是老人没自己的家,看似儿子在养老实质是老人过着流浪式的养老。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也维持了大家庭式养老,有钱人建设了四合庭院,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

贫穷家庭也依附在有钱人的工作房中,形成家族家庭式的邻居化。无论是住在农村还是住在城市中的人们都维持了多辈人同住一家庭或同住一院,他们朝夕相处解决了老年人的瞻养问题。这也是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力后给人类带来了老年人生存养老的有利条件,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就对应有一定的养老模式。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家庭养老的基础是在一定科技水平下形成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佃户除了土地和住房是从庄主那里佃租来的外,生产资料和工具都属自己所有,但庄主对园区内拥有主权。

四、自给自足的子家庭和复合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并非是均等的,关系最紧密的是夫妻双方和两者间的小孩,但并不包括长辈的老人,夫妻加小孩是家庭关系的基础也叫子家庭。夫妻加小孩这一子家庭之间再加上长辈夫妻形成的家庭叫复合家庭。复合家庭也就象一个小社区,必须要有掌控家庭事务的当家人或家庭管家来管理和操控。

在家庭规模不太大的情况下一般当家人和管家都由家长一人担当,家庭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当家人由家长担任,管家由具有影响力的家庭成员担当。因为一个大家庭就好似一个小社区,成员在家庭外获得财富后均属家庭共有财富,再由当家人对家庭中的子家庭进行财富安排和分配,复合家庭实际是家庭成员只是在小社区式的家族氛围之中过着集体生活而已。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家庭式儿子养老,也只是在封建社会时期的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养老方式。俗话语说的树大分叉、儿大分家那是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的自然规律。因为按需分配最适合的是夫妻基本家庭单位即子家庭,并非完全适合由子家庭组合的大家庭即复家庭,所以儿女长大后分家是必然的规律。养儿防老也有他的局限性,儿子成婚分家后独自生活,多为老年父母在儿子家庭间轮流生活。

当老人生活能自理时,儿子只是提供生活费用,有时也会出现生活费不能按时供给的情况,这时老人的生活会出现暂时性困难。当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常常采取到各儿子家庭中轮流生活,需要儿子们轮流照顾其生活起居。这时老人会感到自己的家没有了,随着老人自己搬迁的衣服、工具等包裹才是自己的家。

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建立起了封建社会的养老文明,那就是养儿防老;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也会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养老文明,在中国特殊人口老龄化国情下那就是建立起循环式的家庭养老文明。

五、儒家思想对养老的作用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由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遵老爱幼,对老人讲究孝道,人与人之间讲究互相有礼遇,形成了中国的儒家文明。

因为在大家庭内成员过的是集体生活,家庭财富经过当家人按需进行分配,所有成员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得到了生活保障,再加上遵老爱幼的社会风气,老人们就过着生活有依靠的日子并且

得到后辈们的特别照顾。中国在儒家道德思想感召下,给予了老人特殊的礼仪,不单是讲孝道更讲究孝顺,对老人的生活要求都要顺从老人的意愿。孝道是满足人类群体最有利于生存情况下来满足人从出生到老年全过程的利益最大化,而在社会中形成共同遵守的规矩,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对老人的儒家遵重。

孝顺不单要对老人遵重而且还要依顺老人的心愿,孝顺是中国道德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独特文化。封建社会漫长历史和文明是中国曾经的骄傲,但完善的封建文明在进入资本社会时代却成了文明发展的绊脚石,使中国跟不上世界发展前进的步伐。

科学技术改变了劳动生产力,从而丰富了社会财富,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形成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规则。生活的富有程度改变着社会的道德规则,社会道德和规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因科技产生社会道德和规则,又因科技发展而改变社会道德和规则。科学技术的跃越发展带来的是社会大变革,也带来了社会道德的大改变。

六、生产率改变养老模式

从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生产出的财富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为了生存、为了食物从而产生了弃老的习俗。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生产能力提高而财富增加,因老年阶段是人一生中后期不可回避的人生,所以人类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而生存压力的减小,带来的结果那就是人人都开始关注自己老年阶段的生存状况。

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被工业化经济模式打破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生产者受制于工具和原料拥有者形成生产集中化的制约,劳动者追随生产商的脚步来到生产地、来到城市。多代同堂的自给自足田园经济被资本主义城镇化经济所取代,家族单元式住宅被城镇的蜂窝式住宅所取代。

因为生产者不拥有生产资料和工具,所以生产者的生活物资来源全靠工资收入,一旦失去了工作便失去了生活物资。于是工人需要不停地工作,为此工作几乎占据了劳动者的全部时间,随之也失去了照顾老人的时间。工业化和城镇化将由子家庭组成的复合大家庭被拆散成夫妻家庭或夫妻加小孩的家庭,老人成为夫妻的空巢家庭而青年夫妻加小孩却成了社会的主体家庭。

因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至使人们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在老有所养的生活环境下使得老年人生活还比较温馨,小孩长年与父母一起生活或生活在同一院内,不存在隔代教育和失去母爱的情况。如此温馨的家庭生活还是不能替代人们追求安逸的物质享受,接受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风狂地追求获得物质财富最大化,人们在争取财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根据自己特长和能力产生了一些人从事生产管理、一些人从事技术工作、一些人从事着简单的生产劳动,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固定在了工业化时代的生产架构上。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工业化架构而改变固定,也必将随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养老模式。

七、计划经济造成落后和老龄化

现在中国老人生活状况的困境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中国人口老龄化而形成养老资金需求很大,造成全社会老年人生活的吃穿住没有保障。二是因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的劳动者离乡背井去寻找工作,造成全社会老年人生活起居无人照料。毛泽东时代执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科技发展停止不前生产能力低下,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衣食艰难,全国不足十亿的人口感觉僧多粥少。为了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中国强推了几十的计划生肓政策,由一对夫妇生两胎到一对夫妇生肓一胎的政策。

中国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采取抓孕妇、发款、拆房、取消工作等超强硬手段推行计划生肓政策导致今天出现了人口严重老龄化,出现劳动力不足。一个劳动力要负担两个至三个老人,养老不单是对家庭压力大,对社会压力也很大。另一方面是复合家庭消失,老年夫妇的空巢家庭大量出现,形成了无人照管的无助老人。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中国的贫穷问题归根到底是计划经济和国家封闭政策的问题,中国现在的版图还是从前的版图、资源还是从前的资源,现在的社会财富却是非常丰富,生产能力还出现了过剩。最近两年国家频频出台的社会保障政策、退休政策和养老政策都是在处理历史造成的中国特殊老龄化遗留问题。

八、工业化和不平衡带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工业化的大生产带来了人口集中的城镇化,田园式的家庭生活模式被打破。生产工人接受生产组织者和经营者的安排,失去生产自主权的工人不断地追随生产组织者和经营者的步伐而寻求工作,走进城镇、住进蜂窝巢式的居所里。城镇中蜂窝巢式的房子不适合复合式大家庭居住,没有田园式住宅那样的庭院环境和家族氛围。因绝大多数生产工人靠劳动工资维持生计,几乎没有财产性收入,必须不停地追随商家求工作,由此形成生产集中和居住集中,工作几乎占据了全部时间,导致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困难。

年轻人为了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和小孩,这样呆在家里的就是不工作的老人和不能工作的小孩,小孩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就成常态。老人理所当然地承担起照顾小孩的重任,能在家庭所在城市能找到工作的幸运者,晚上还能回家抽空去老人和小孩相聚一会儿,这些儿童还不能算留守儿童,但在居住地工作的儿女们去看望老人好似走亲戚。

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更为严重,东部经济高速发展而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部青年劳动力远仆东部去找工作,平常一年只是春节能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才能回家一次,别说照顾老人管教小孩了,就连能见上一面都成了奢望。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居住在一起的小孩就成了留守儿童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就负起了隔代教育的重担,在家的老人也就成了空巢老人。隔代教育产生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接受隔时代的内容,成人后不适应社会的需要。缺少父爱的小孩比比皆是,无人照料的老人随处可见,这就是中国工业化阶段中的特有现象。

中国工业化进程阶段中的特有现象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加之毛泽东时代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严重人口老龄,拖累到了劳动力的再生产。居高的老年人口比例大大增加了养老资金的投入,减

少了劳动人口比例而形成劳动力不足。

九、老夫少妻和老妻少夫式养老

现代的工业化时代也不是十全十美,工业化造成城镇规模超大化、家庭分散化,由此产生空巢老人、隔代教肓等都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物质条件、医疗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在延长,老人数量占比在不断增加。就算解决了老年人吃穿住的问题,也很难解决老人生活起居、照顾和医疗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老人的瞻养成了现代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国家也出台了诸多政策,如建设公立养老院、鼓励开设私立养老院,还昌导靠儿女养老的家庭模式。但这些养老方式都存在三个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老人的医疗费用大、护理工作繁重、养老院建设成本高和儿女们没有时间等的问题。

人类社会根据自然规律发展暴露出的问,必然有能解决的自然规律。人类社会的细胞是家庭,家庭是亲情和爱情的纽带,在家庭内部不单是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还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最原始情感释放单元。我们可以利用家庭按需分配和无私照顾这一规律来实现年龄差距大的老年夫妻相互照顾,夫妻间年龄较小一些的老人照看年长一些的老人,老年夫妻失偶后再去选择年龄相对小一些的老人作配偶。这样老年人失偶后财产由夫妻在的世一方继承,在世的一方再去寻求年龄小一些的老人结婚,相当于轮流作保姆,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形成循环式养老,就算政府不去推动也会形成社会的一种生活形式。

实现家庭循环养老的关键是将夫妻间的年龄差距拉大,实行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失偶夫妻由政府昌导再婚形成老少相配的风俗。社会只要放宽夫妻出轨的容忍度也能将年轻夫妻的年龄差距拉大,也能维持婚姻家庭的委稳定,就为老年夫妻循环养老打下了基础。但夫妻年龄差距并不是越大越好,最适合的年龄差在7至10岁之间,年龄相差太时,年龄小的会嫌弃年龄大者。另一方面由政府规定人人必须留有足够的财产,严禁将全部财产留给子女,老人拥有的财产只能在夫妻之间流转继承。只要实现了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夫妻之间的照顾是不计成本的,只是感情的付出。

失偶老人择偶由社区和子女协助推动婚姻的再完成,择偶最终由老人选择决定或由老人自主求偶。儿女是促成失偶老人再婚的主体,在不违背老意愿的情况下儿女们有能力也愿意全面照顾老人,政府需要支持由儿女们养老,社区主要起到监管的作用。

十、社区医院是老人的医疗保姆

人上了年级社交能力下降、活动空间缩小,常年在小区等局部环境中生活会逐步失去与外界联系和交流能力,加之老年人的大脑活动能力下降,象老人看病、外出办事等与外界交流的必须活动靠其自身能力是难以完成的。工业化、城镇化带来了儿女们与老人分居,儿女们为了生计而异地居住或早出晚归疏于照管老人,甚至很多人离家千里去求一份工作,一年之内与父母见上一面都是一种奢侈,当然谈不上照顾老人了。但老人们的医疗保健必须要有人负责管理才能完善社会的养老事业,才能实现老有所养,完成这一管理工作社区医院是最理想的机构。

社区医院是医疗保健的社会基础单元,社区医院是医疗的最小细胞。社区医院规模小设备差,高级专科等医术高的医生在此不能发挥作用,使得这样的好医生不愿去意社区医院工作,就算去了也是一种医疗浪费。所以我们不希望社区医能治大病、能治百病,社区医院需要的是全科医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病治疗技术和保健技术就够了。社区医院需要承担的另一大任务为照料老人去外面的正规医院治病和去外面办事,建立老人健康档案。社区医院具备简单的医疗器具和常用药品即可,配备两人至四人不等的医生,实现24小时有人值班。

社区医院由政府出资建设,政府出资运行,社区参与管理建设和运行的模式。社区医院是政府公立医院的基础,纳入政府医疗机构管理,作为医生起步的地方,正规医院的医生必须要有经过社区医院工作的经历。社区医院的医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长久或较长时间在社区医院工作的医生,另一部分是到社区医院实习和锻炼的临时医生。长住医生是社区医院的主体和骨干,负责社区医院的主要工作以维持社区医院的运转,国家需要高薪留住他们。临时医生是社区医院的助辅力量,从事大量外出和老人护理等较重的工作,是社区医院的主要劳动力。老人们在社区医院看病和接受护理只负担药费和医生的部分工资,其余费用支出都由政府承担。

老人拥有的财产儿女们不能随意继承,按政府规定数额财产量永久属于老人,儿女和老人都无权随意处理,老年夫妻之间拥有绝对的继承权。年龄在60岁以上属于老人,老年人的所有个人财产必须由政府进行登记管理,老人对个人财产的花销必须经政府知晓。对老人财产的具体管理由社区负责,上报政府专门的管理机构。老人若还承担有未成年人的护养责任,若还未购买养老保险的,未成年人的护养责任由政府考虑解决。但这部分老人会承担失偶后没有财产储备而选择再婚的困难,多为别人选择的对象,年龄相对较小且没有财产的老人可选择拥有财产但年龄较大一些的失偶老人再婚,去承担照顾年长夫或妻的责任。

老年夫妻其中一方死亡后无论产财多与少将全部归属另一方。失偶未婚的老人死亡后或老年夫妻意外同时死亡后他们拥有的财产无人继承,按政府规定老人必须保持拥有的财产份额归政府所有,余下的财产可留子女。

十一、集中养老与循环养老

现在国家推行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以集中养老的方式为主,无论是建设养老院还是推行社区养老都是集中养老模式。对集中养老的大量资金来源,政府推行的方式为政府出资、社会资金加入和老人房屋倒按揭等方式来获得。在中国人口严重老龄化的今天这些养老资金来源是无法满足需要的,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城镇化将老年夫妻和年轻夫妻拆分开来,不能构成家庭式的养老方式,几乎将全部老年夫妻都推向了社会。所以人口严重老龄化产生的大量老人和将老人全面推向社会形成叠加,叠加构成了中国特有的人口老龄化。中国特有的人口老龄化不能用传统的养老方式来解决,要利用适合中国特有的人口老龄化规律来解决,那就是老年夫妻循环养老的方式。

中国有句俗话叫少年的夫妻老来的伴,夫妻少壮时需要奋斗家庭事业,夫妻在创建家庭事业中常常意见不统一而闹矛盾。夫妻到了老年时期其奋斗家庭事业几乎已经结束,家庭争执少了,这时夫妻相敬如宾、如胶似漆,这是夫妻之间的特殊情感阶段,是夫妻生活最融恰的阶段。空巢老人家

庭利用夫妻特殊情感互相照顾是最经济最贴心最好的养老方式,是解决现代严重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的最好方法,即是以少妻照顾老夫或少夫照顾老妻。

国家出台法规,夫妻成续期间双方在婚前的财产属各自的私有财产,婚后产生的财产属共有财产,当老年夫妇有一方死亡时其夫妻各自的私有财产和共有财产将自动转移到在世的另一方。老年夫妻性格不合产生离婚时私有财产归各自所有,老年夫妻中拥有财产年长的一方感到年轻的一方照顾很差时有权提出离婚。当然年轻的一方感到对方态苛刻也可选择离婚去寻求满意的配偶,但不能获得对方的私有财产。活着的一方为了往后的养老日子需要尽可能地再去寻找年轻一些的配偶,无财产的单身老人尽量去寻找年老一些的配偶,如此循环下去形成社会风气就形成了循环养老的风俗。

在老人选择配偶时做到年长者有财富但需要配偶照顾,年轻者寻求财富以寻求有财富的配偶以达到生活有依靠。老年夫妻年龄相差在7岁以上者且双方都没有财产也没有社会保障,如出现家庭生活困难,由政府财政资金给予补助。贫困老年夫少妻或老妻少夫生活需要由国家资金的支持,但国家需要减少传统养老方式的资金支出。简单地说中国要解决当前严峻的养老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婚姻问题。

当然对于儿女们有能力也愿意瞻养老人的家庭政府也要给予支持,青年夫妻家庭中年收入或拥有的财富由政府规定一数值,家庭超出规定数额的财产或收入时,这样的家庭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老年金。青年夫妻家庭完全承担起瞻养老人义务的,而且老人感到满意,高收入和高财富家庭可减少缴纳老年金。

循环养老的资金保证来至三方面:第一方面来至老人自有财产,由国家强制规定不能将全部财产转移给子女,必须留有足够的养老用资金或财产;第二方面由国家财政资金的支助,国家必须减少集中养老所付出的资金来支持循环养老;第三方面来自老年夫妻失偶后继承的资金或财产,资金或财产在老年夫妻之间继承可以解决偏远地区、穷困地区的失偶老人无钱养老的问题,找到拥有资金或财产的失偶老人就相当于距拥有财产近了一步,间接地解决了穷困失偶老人的生活困境,当然处于财富劣势的失偶老人多为寻找年长一些拥有财富的老人。

十二、中国循环养老的问题

虽然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能较好地解决人到老年阶段的养老问题,但要组成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还是有困难的。总之年少时问题多,老年时问题少,于是老年时恰好适合互相关心达到养老的要求。形成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少壮年阶段,组成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最困难的也是少壮阶段,这一阶段是家庭的创建阶段、财富积累阶段、是分歧多发阶段是最不稳定的阶段。但却是人一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常常出现意见不统一而争吵,加之夫妻年龄差距形成的鸿沟而更加难以沟通,就算结合了也存在较大的离婚风险。

另一方面少壮年时期正是性生理需求的高峰期,求美、求性剌激、求突出也会产生离婚风险,尤其是处在飞黄腾达的时候出轨离婚的风险更大,这就需要社会对出轨行为要有更多的包容。这一阶段虽然是婚姻家庭最不稳定的时期,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一旦形成了习俗那也不是问题,就象今

天男大女小的婚姻习俗被人们接受一样。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以后也会形成普遍的现象,成为一种习俗。

第二阶段是年老阶段,这一阶段是无所作为的阶段是最稳定的阶段。儿女成年后各自去奋斗自己的家庭,老年阶段会感到儿女小时和自己是一家、是夫妻家庭的一部分,儿女长大成家后跟自己就不是一家人了,儿女和自己的家庭没有什么关系,只有夫妻俩才是一家人。就算是儿女成婚后没有分家形成的组合家庭,老年夫妻也会感到只是几个子家庭住在一起生活而已,儿子或女儿夫妻加小孩他们有各自的家庭。

组合大家庭的按需分配不会自然地进行,还需要用家长或管家的权力来进行。儿女们工作能力成在差别,也就是各自为大家庭所作的财富贡献也就不同,于是大家庭内的财富在子家庭之间无论怎样分配都会有人产生意见。儿女只是存在对老人的遵敬、孝道、孝顺,不能解决是一家人的问题,老人感受不到和儿女们是一家人,只能感受到和他们住在一起而已。老人们最后能依靠的只有老伴,年轻时的争拗到了老年时期都消失了,相互之间才是各自的依靠。

写作人周科祥,四川省泸州人氏,2016年3月14日写于泸州。希望将本人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将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长期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一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自身的特点,其约束作用也更加的明显,人口的老龄化也必将使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诸如养老保险制度、医疗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和影响。首先对国内外有关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综述和实证研究综述;其次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未来变化趋势;再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这部分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为背景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和商业保险的冲击和影响,从构筑国家基础安全体系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社会养老机制在人口老龄化冲击下的合理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建立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来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养老保险体系和制度的作用效应。最后根据前文所述内容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人口变动特点的未来养老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养老保险制度计量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42;F224;C924.2 【目录】:摘要6-7Abstract7-9目录9-11第一部分引言11-181问题的提出11-122研究现状12-172.1国外的研究成果12-132.2国内的研究成果13-173创新点17-184本文研究思路18第二部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未来变化趋势18-23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18-222我国人口老龄化未来的变化趋势22-23第三部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23-401社会保险体系和制度23-271.1养老模式和社会保险制度23-251.2养老保险制度的融资模式与受益模式25-272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27-28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28-303.1人口老龄化降低家庭养老的功能28-293.2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293.3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29-304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的冲击30-335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商业保险发展的影响33-405.1我国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33-345.2我国商业保险需求分析34-365.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寿险业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36-40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40-42参考文献42-44致谢44-4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浅谈中国式的老年养老

浅谈中国式的老年养老 本文就中国的养老现状、养老方式做了简单的分析介绍。认为,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较优的养老保障制度对于赡养老人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老年人要慎重选择和运用好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标签:中国;老年人;养老方式 现今中国人的退休年龄划分为,男性全部人员正常退休为60周岁(特殊工种除外),女性正常退休年龄分为三个年龄段:一是普通女工退休年龄为50周岁;二是普通女干部退休年龄为55周岁;三是取得高级职称和副县级以上的女性可以在60周岁退休。这是依据1978年国务院国发(104)号文件延用至今仍在使用的相关规定。 人社部部长尹慰民在讲话中提到,现阶段我国已经是一个步入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国民收入也才只达到一个中等国家水平,是一个未富先老龄化的国家。根据人社部统计,至201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12亿。占我国人口比例的15.5%,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养老保险的抚养比也将达到3.04:1,到2020年将下降至2.94:1,2050年将下降到1.3: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也会使养老相关费用如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快速增加。那么,老了该怎么办?本文就与大家浅谈中国人的老年养老问题。 当今退休人员所担心的是老了以后,随着物价的上涨退休收入来源相对减少,没有足够的金钱看病、加之现今国家养老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加上生病或不能自理时,没人照顾,也缺乏相应的社会机构管理。这是我国老年人最担心的大问题。 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较优的养老保障制度对于赡养老人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养老保险覆盖面广成本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成为财政支出的一大负担。现今在我国,光凭依靠征缴养老保险金的收入远不能满足对养老保险金的支出,中央财政每年还必须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补贴,并且这种补贴随着老年人的比例增加,养老费用还会逐年不断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面对这一普遍性难题。 一、理财养老 基本的退休生活只有靠社会保障,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要想退休以后过上好的生活,现今就要选择一些比较好的理财产品,用收入的四分之一进行理财。选择让每年25%的投入资金达到9%以上的收益产品,如果想要理财产品稳建一点,则需要选择具有稳健性的理财产品,可以把每年用于入投资资金40%来获得4%以上的收入。且要注意不能把家中多余的退休准备金放在一个账户中,要放

浅谈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老年社会工作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5), 651-656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0443527.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0443527.html,/10.12677/ass.2018.75100 A Brief Discussion on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and Aged Society Work in Guangzhou Yongyi Lu1, Peicong Ke2 1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Received: May 4th, 2018; accepted: May 18th, 2018; published: May 25th, 2018 Abstra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in Guangzhou is home-centered and community-based. It recruits specialized service as a major form, utilizes a variety of community resources to provide socia-lized service for in-home senior citizens. This paper discussed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in-home elder-care service in Guangzhou, and illustrated the role of aged society work on community in-home elder-care service from three dimensions. Combining with actually situations observed from on-site studies, the paper revealed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in-home elder-care service in Guangzhou. Keywords Home Care Services, Aged Social Work, Community Endowment 浅谈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老年社会工作 陆泳怡1,柯沛葱2 1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 2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收稿日期:2018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18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25日 摘要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各类社

中国退休养老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退休养老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 日前人社部表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在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似乎是必然趋势,同时还可以缓解养老保险金入不敷出的危局。但也会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并使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过长,而享受福利的时间缩短。有人质疑,如果再辛辛苦苦多干几年,等到退休时还能领几年退休金?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比重13.7%;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有近半数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个人账户“空账”超过1.7万亿元。 欧美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大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而实际退休年龄早于法定退休年龄。而上海则采取在高科技雇员中将退休年龄“柔性延长”的方法。 “祸起”养老金亏空 中国养老金空账达1.3万亿元账户有钱无法兑现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 所谓“空帐”,是指尽管你的账户里名义上有钱,但实际上却只是个无法兑现的空头数字。有学者表示,这1.3万亿元还只是保守估计,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2004年更是已给出过2.5万亿元的天文数字。 巨大的空帐需要填补,专家给出了几个解决办法。一是增加年轻人数量,增加劳动力;二是一部分国企愿意红利上缴,以填补空帐;第三就是大量印发钞票,从账面上填补空帐。但无论是哪个办法,从执行角度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填补中国养老金的缺口,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专家预计未来30年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达6万亿 有群众认为,以后老人越来越多,两个年轻人养四个老人再加上孩子,不把老人的养老金做实,年轻人怕是负担不了。 一些专家认为,“空账”是我国养老制度转型形成的“历史欠账”所致,目前支付风险不大,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支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国家逐步做实账户并能让养老基金收益跑赢CPI才是上策。 账户“亏空”是养老制度转型之痛 我国养老金“空账”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据了解,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1991年国务院决定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过探索试点,各地逐步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体系。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研究员李爱说,经过几次调整,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由单位负担缴费,为职工缴费工资的20%,个人账户由职工个人缴费,为缴费工资的8%,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根据个人账户余额及社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共同确定。 据了解,改革之前的养老保险由国家统筹安排发放,没有个人账户及资金积累过程。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已近30年的职工刘景凡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企业工作,之前没听说过有个人账户,现在每个月往个人账户交200多元,退休后能拿2000多元。尽管自己拿的退休金并不全是自己积累的,但养老没有问题。 山东大学财政系主任李齐云说,改革前虽然没有个人账户,但国家已经通过企业税收及利润上交等方式拿走了养老保险所需的“必要扣除”,并已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事业,个人账户建立后不能再向这部分职工“追缴”养老金,从而形成个人账户“历史欠账”。 李齐云说,待这部分“欠账”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时,便只能“挪用”后来人缴纳的养老金予以支付,从而形成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虽然国家财政不断予以补贴,但由于

浅谈社区老人及家属养老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浅谈社区老人及家属养老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10%以上。在社区,大多数老人及家属的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子女无时间照顾老人,甚至个别子女对老人不闻不问,不尽孝道。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及家属成了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困难老人,老同志养老的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法律、家庭以及老年人自身十分关心重视的问题。 一、有关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和睦、家庭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另外,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予的权利。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并享有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权益和义务。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真正引起了国家、社会、法律的高度重视。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二、老年人养老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年人是国家的财富、社会的财富。在社区,绝大多数赡养人对老人及家属尽到了赡养的义务,但不尽赡养义务,侵犯老同志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有些地方和家庭还相当严重,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老年人得不到关爱。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老年人无固定工作,特别是家属为照顾家庭放弃工作的机会,老来没有养老金,需要子女赡养;有些老人虽然有养老金,但是子女多,经常会在父母子女之间、翁婿之间、婆媳之间为经济问题和生活琐事发生矛盾,有些很难缓解,往往导致矛盾激化;有些老年人及家属没有经济基础,处于劣势地位,甚至于受虐待的事常有发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2、老年人得不到赡养。在通常情况下,社区老人及家属的赡养人是他们的子女。但是,有些赡养人没有认识到老年人的自身局限性,赡养意识缺乏,不去生活上照料,甚至不予经济上供养;还有些赡养人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回家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一、社会养老服务面临“三大转变” (一)服务方式上从家庭养老、福利服务向福利经营和市场经营相结 合的转变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是多子女共同生活居住,子女照料是最 主要方式,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家庭规 模趋向小型化,“四二一”代系结构渐趋普遍化。根据相关部门统计 和预测,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约1.5亿,约占全国家庭总数 37%,今后还将继续增加。老年人家庭呈现空巢化和独居化趋势,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支撑,我国传 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很多家庭难以为继[4]。2010年全国65 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4150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25%,到20 15年,将超过5100万人[3]。近10年来,80岁以上高龄 老年人增加了近一倍,目前超过2000万,据测算,到2020年、2050年将分别超过3000万和9000万,占老年人口的12.37%和21.7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均寿命延长, 重度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6]。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 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实际空巢率为74.96%,农村实际 空巢率为59.56%,和2006年相比,分别上升0.97个百 分点和4.07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 妇的一代纯老家庭户分别占老年人家庭户的67.37%和55.81%。[7]为减轻子女压力,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倾向于用社会化 方式,享受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 活水平,开始从封闭的供养救济型向开放的自费寄养型转变。尤其对 医疗护理与康复服务、日常维护、日间托养、心理咨询等项目有强烈 需求,如浙江省即将迎来独生子女父母需要社会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 的最迫切时期。 (二)服务运作上从政府管办为主向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转 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供给逐渐减少。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近4个劳动力养1个老年人[8]。大多数地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2010-3-31 13:36 任舸【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文章简要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取得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内容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做好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种种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集传统家庭养老与现代养老之优点而产生的养老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目前我国养老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剖析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老龄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7%,该国家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①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首位,到本世纪中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上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不断下降,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得老年抚养的比例将从2000 年的10.1%上升到2050 年的33%。②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在这样的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增大。中国的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老年人口规模 ①中国统计年鉴 ②老龄社会应先破解养老难题[N].工人日报.2007-1-8.

浅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浅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粱家庭,农村空粱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更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现代化;养老保障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当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20XX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农村空巢、类空巢 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 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 各种迹象表明,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巫待社会关注。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农村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的原因,在经济、情感、心理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他们面临许多亚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一)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20XX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XX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 49亿,占总人口比例%。城市的纯老户(空巢户)为 %,其中,单身孤老户%,夫妻户%,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农村的纯老户%,其中,单身孤老户9. 6%,夫 妻户%,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所以,农村空巢老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经济条件、外部环境方面,其所面临困难远远超过了城市空巢老人。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人高于种地收人,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

关于退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关于离退休老年员工的工作意愿与需求调查问卷 亲爱的爷爷奶奶们: 您们好!我们是兰州城市学院大四学生,在进行一项关于离退休老年员工的工作意愿与需求的调查问卷,想请教您的一些看法,问题的回答没有对错,敬请您客观点填写您的观点,我们保证对您的资料信息完全保密,请您放心,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完成此次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填写说明:在问题下所选栏目中选择一项最适合您的答案。多选除外打上√即可。 1、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 A 55岁及以下 B 56-60 C 61-65 D66-70 E71岁及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E、其他_______(填写具体内容) 4、您之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A工人B农民 C 教师D个体户E医生 F机关人员G其他 5、您的婚姻情况? A未婚B已婚C离异D丧偶F其他 6、您有几个孩子( ) 7、您现在和谁居住在一起? A 独居B与老伴C与老伴和子女D与子、女 E 其他 8、您的家庭成员感情如何? A好B比较好 C 一般D不太好 E 很不好 9、您家的家务主要有谁来做? A自己 B 配偶 C 子女D共同分担

10、您目前的生活自理能力? A完全自理B需要别人适当的帮助 C完全需要别人照顾D身体健康可以照顾他人 11、退休后您的收入来源是哪些?(多选题) A儿女给的生活费B自己劳动所得C困难户,军属等补贴 D 投资股票,债券,购买保险所得E退休养老金F其他 12、您的健康情况? A很好B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13、请问您退休后主要生活有? A照顾孙辈 B参加文化体育等活动 C去旅游 D再就业 14、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主要支出?(多选题) A 医疗保健B为子女、孙子女提供生活帮助C家政服务D日常生活开销E参加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比如说出门旅游等F其他 15、您如果再就业会从事什么类型工作? A.政府机关 B.事业单位 C.工人 D.个体经营户

浅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

浅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 摘要:中国在1999年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行列,并且老龄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到20XX年全国老龄人口达到亿,20年将达到亿。另据权威组织预测:到2037年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升至%。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将会给社会一系列问题。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首先被影响的,就是养老问题,而养老问题中的核心就是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能否良性运转,已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养老基金运营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体制,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养老保险工作实践,都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运营 绪论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安全阀”,是一项与人民利益紧密的经济保障制度。所谓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为保障劳动者在离开劳动岗位以后,能获得国家的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更是成为了经济学家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自从德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养老金制度以来,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养老制度的研究,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养老负担沉重,国家实在无力完全承担,于是不得不大力着手改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了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期间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进行了多次修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国务院1997年所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的,基本模式是将原来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以社会统筹与个人统筹相结合的为特征的部分积累制,将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对其收支实行两条线管理。该种模式的确定,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标准化,规范化,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特征。”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精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 ,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己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形势的需要 , 社区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各种服务的依托和载体 , 在此条件下 , 社区服务在养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也随之蓬勃的发展起来。本文就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存在的现状分析其对策。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城市社区 ,社区养老社会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至 1999年 10月,我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 10%,中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有其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入住要求;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处于逐渐弱化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年轻人在家照料老年人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空巢家庭也在日益增多,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这一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社区加强老年人的照料服务功能。社区养老服务已日益显示出了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内涵及其优越性 社区是由一定的人口、地理区域、社会组织、文化等因素组成的共同体,在我国城市, 一般是以街道或居委会作为基本单位。在研究养老问题时, 社区也应包括一些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宿舍区。所谓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的包括物质、设施、衣食住行方便以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以帮助实现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心理需求。第二,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环境, 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第三, 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内各种养老资源。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发展较快。但是, 从总体上来讲, 社区养老服务业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重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 观念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差。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养老保险已经实行多年,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整理的关于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发展,仅供参考!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养老金制度采用的是“现收现付”的模式。就是用养老基金收上 来的钱付给现在的退休人员。1997年,政府开始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 容是实行双轨制,在继续推行“现收现付”的同时,建立起个人退休账户。 自养老制度改革伊始,虽起步就明确养老金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由统筹资金主要是财政补贴、企业年金及个人缴费资金三块构成。但由于综合配套改革迟迟未能启动和到位,同期财政分灶吃饭后客观上加剧了地方与中央之间、地方各级之间的利益博弈,以及受制于片面追求政绩为取向的发展观,导致统筹资金———三大资金板块中最主要的一块资金长期“缺斤少两”,经日积月累,加上“上梁不正下梁歪”———直接和间接造成企 业少缴、赖缴、欠缴风行,致使养老金缺口创下2.5万亿元的天文数字。 对于个人账户这个概念,仅仅是作为一个计发方法,实际上,就只是一个名义账户,无论是在财务上还是在金融体系上,个人账户并不存在。由于个人账户仅仅是一个虚拟账户,所以在对养老基金财务的管理上,实行的是混账管理的办法,即允许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相互调剂使用。这种调剂完全是单行道:个人退休账户里的钱被挪用,填补“现 收现付”制度的窟窿。 养老金巨额缺口原本首先缘于政府没有“身体力行”,而已纳入保障体系内的养老金又 必须月月发放,这又迫使地方政府“刮肉补疮”,挪用个人账户资金用以消解养老金拖欠问题———日积月累,个人账户从此成为“空账”,以每年1000多亿元的规模增加,到2005年末将达到8000多亿元。 照这样下去,政府的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可能出现严重的支付危机,上亿人缴纳了养老保险费,退休以后却领不到养老金。为此,政府于2000年开始在东北进行社保改革的试点,明年开始将向全国推广,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实个人账户。

浅析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各个角度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在经济供养、精神慰藉、社会参与方式及各项政策制度安排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 留守老人,是指子女外出时留守在户籍地的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留守老人的数量为1793.9万人。周福林利用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对65 岁及以上所有的“留守老人”不分城乡的规模作了计算: “在人口普查0.95‰数据中??留守老人为17042 人”, 由此推算, “全国留守老人的数量为1793.9 万人。”接着, 周福林又根据“留守老人的市镇乡分布”, 以“在乡的”75.72%来推算, 65 岁及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应为1358 万人。[1]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一)绝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收入低,生活只能维持温饱。 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子女和自己劳动所得的微薄收入,如果是失去劳动力的留守老人就只能靠子女补贴,在子女补贴不足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老人会处于贫困状态。 随着孝道观念的淡化,一些外出务工的子女因为自身谋生的压力就中断了给老年人的经济补贴,如云南一位8O岁的留守老人,他儿子带着孙子去深圳务工,开始还寄点钱回来,后来因为自己生活压力大没法再寄钱给老人了。老人只好在家里种地养活自己,由于没钱交电费,老人家里连电灯都没有,穿着也是破破烂烂的,老人担心自己死了都没人知道。老人的境况的确值得同情,老人年轻的时候辛苦劳累,到老了连基本的三餐都不能保证。 (二)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没有保障,就医问题依然严峻。 1、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 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渐渐衰弱,患病率逐渐上升。调查发现,子女外出后,有28.6%的留守老人得过大病,而其中得了大病后身边没有子女照顾的老人的比例高达62.4%。[2]留守老人最怕生病,生病了没有人去请医生,经济能力差的连看病的钱都没有,往往都把小病拖成了大病。让老人觉得更加孤苦的是就算卧病在床也没有人照顾。如一位留守老人有一次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只好啃凉馒头吃咸菜,想哭连一个听的人都没有。而高龄老人所面临的困难更大,发病都具有突发性,若抢救不及时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2、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保障不容乐观 农村留守老人看病难,很多农村没有卫生所,只有小型的药店,老人看病极不方便,且近年来药费猛增,调查发现医疗支出是老人最主要的支出,在子女不能提供足够的医疗费用的情况下,老人看不起病,去看病不方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留守老人不同,城市留守老人医疗比较有保障,大多数会给自己买养老保险以及其它社会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经济收

描写退休生活的句子

描写退休生活的句子 描写退休生活的句子 1、时间就象是一只无形手,把岁月的书页无情地一页页翻过,它使今天变为昨天,又 把昨天变成回忆。当初扎着两条小辫子,满怀憧憬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远逝了青春年华,如今已青丝染霜,跨入了退休人员的行列。回首这经过时间之网过滤的人生时,有积淀、有收获,也有点点遗憾 ,, 即将离开工作岗位,在事业追求即将画上句号的日子里,我 心里不免有一丝惆怅,工作毕竟是美好的。 50 多年来成长生活的历程, 30 多年来科协工作 的情景,一幕幕很自然地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展现,仿佛就在眼前。 2、要保持有灵活的头脑,对脑细胞进行锻炼,推迟脑细胞的老化,保持精神清朗。健 康除了有良好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外,还要有个灵活的大脑。随着人口出现老龄化,老 年性痴呆症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重要病症,为此,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注 重了对大脑的锻炼和保护。每天坚持看一些知识含量多的电视节目,如《百家讲坛》等 科学教育栏目,以及军事天地等知识性强的节目,促使自己大脑兴奋,同时还看看书, 在键盘上打打字,如建立自己的“博客”,其实也是这个目的。可以说我写博客是“太 监逛窑子重在参与”,不可能有什么成就,只是活动活动手指头,促进脑细胞的生成和 增加脑细胞的活力。 3、内退这几个月以来,我在家里隔三差五地就侍弄侍弄花卉,修剪修剪盆景,按时给 花卉、盆景浇浇水、拔拔草、上上肥。每一盆花卉都让给我养得绿油油的,每一盆盆景 都让我侍弄得有型有样。我每天看着那些各具特色,生命盎然的绿色精灵,从心底里头 感觉着挺惬意。这段日子,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人,不能活在自己的历史当中,活 着就得往前走,能走几步是几步,能走多远算多远。” 4、有如此之心情,如此之感悟,首先是得益于心情调整,有一个好的心态。常言道“人活一口气,佛灵一注香”说的是佛前只要有香火供奉,这佛就是灵验的,人只要精神好就 有活力,人的心态可以决定人的精气神,可以决定人的幸福感,甚至可以决定人的健康和 寿命。我有一个好的心态,没有失落感,主要和在职时的状态有关。我在《博客写在前面》 中表述了四十年服务社会自定论为“平凡的人生,平坦的道路,平庸的绩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隐形债务问题

摘要 为度过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中国政府于1995年到长期实行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转变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累计制度。其中社会统筹部分沿用现收现付制度,个人部分采取积累制。从现收现付转移到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都会产生转制成本或隐性债务问题。解决隐性债务问题的途径,一是有财政承担,而是加大企业缴费逐步消化。我们在两难中选择了后者,是企业面临即为在职职工预筹积累养老保险基金,又为老职工提供养老费用的双重负担。为了适当减轻企业的双重负担,在新制度下,绝大部分地区都采取了个人账户“空账”运作的办法,利用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的混合管理使用,向个人账户透支,希望通过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率,在逐步补实的人账户。但新制度实施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个人账户不仅没能逐步补实近几年来出现了养老金当年收不抵支的情况。隐性债务的资金缺口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新制度的巩固,统账结合的新制度由于个人账户积累基金难以到位,正面临向现收现付的旧制度蜕变的危险。可以说,隐性债务是制约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的瓶颈,进而影响到企业改革和社会的稳定,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重大问题。 关键字: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社会统筹、个人账户、 Abstract In order to survive the coming peak of aging popula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1995 to the long-established pay-as-old-age insurance system into a social pooling and individual accounts part of the accumulated system combining. In which the social pooling follow the pay-system, personal and partly by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system. From the present pay-as-transferred to the full or partial accumulation of accumulation will have conversion costs or hidden debt problem. Hidden ways to solve the debt problem, first, a financial commitment, but gradually increase the business contribution to digest. We are in a dilemma in the choice of the latter, the enterprise shall be faced with the pre-service workers to raise old-age insurance fund has accumulated, but also for older workers to provide the double burden of pension costs. In order to adequately mitigate the double burden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system, most regions have taken a personal account "empty accounts" operating approach, the use of co-ordinating fund and personal account management and use of mixed funds to personal accounts overdrawn hope that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improve enterprise contribution rate gradually filled person accounts. But the new system is introduced over the year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personal accounts will gradually be filled not only failed to appear in recent years, a pension that year of income over expenditure. Implicit debt funding gap has been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new system, with unified account of the new system is difficult due to accumulation fund personal accounts in place, is facing into the current pay-as-the risk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system. Can be said that implicit pension debt is constrain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bottlenecks, thereby affecting the enterprise reform and social stability, is the reform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Pork bellies facing major problems. Keywords: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hidden debt, social co-ordination, personal accounts 浅谈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 绪论: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国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