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_212-2006

(完整word版)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_212-2006

(完整word版)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_212-2006
(完整word版)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_212-2006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

JTJ 212-2006

1 总则

1.0.1 为统一河港工程总体设计的技术要求,提高港口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贯彻国家有关经济和技术政策,适应内河运输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内河港口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总体设计。对以潮汐作用为主而停靠内河船舶或海船的河口港、既有河流水文特性又受潮汐影响停靠海船的河港,总体设计可根据不同情况按本规范和现行行、标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的有关规定执行。

1.0.3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应贯彻节约岸线、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的方针,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1.0.4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应与江河流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相协调。改建或扩建工程应重视现有港口的技术改造,充分发挥港口的通过能力。

1.0.5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应具备可靠的自然条件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等。改建或扩建港口工程还应具备港口现状及运行情况资料等。

1.0.6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港址选择

2.1 一般规定

2.1.1 港址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地区经济开发的需要,结合自然、社会、营运和建设等条件进行综合论证、比较确定。

2.1.2 对适宜建港的水域、岸线及陆域应合理利用,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优先考虑港口建设的需要,并虑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2.1.3 港址应选在河势、河床及河岸稳定少变、水流平顺、水深适当、水域面积足够,并应具备船舶安全营运和锚泊条件的河段。

2.1.4 港址宜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在不良地质条件的地区建港,应进行技术论证。

2.1.5 港址应充分考虑现有的及规划的水库、闸坝、桥梁和其他建筑物对河床冲淤和港区作业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2.1.6 对需要建设专用港区或码头的工矿企业选址时,应同时进行港址选择。

2.1.7 港址选择应充分考虑港口对防洪、航行安全和河道治理等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河流类型进行河床演变分析或论证。

2.2 选址原则

2.2.1 港址选择应具备下列主要资料和条件:

(1) 水文、气象、河势、地形、地质、地貌和地震;

(2) 城市、防洪、交通、枢纽开发的现状及规划,枢纽的功能和调度运行资料,以及历史人文资料;

(3) 港口规划、航道、船型和锚地;

(4) 水源、电源、通信和地方材料;

(5) 跨河桥梁、过河电缆、管道、隧道和取水等建、构筑物现状及规划资料,以及国防军事设施对港口的要求:

(6) 生态及环境现状。

2.2.2 平原河流港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

2.2.2.1 顺直河段宜选存稳定深槽的下段。

2.2.2.2 微弯河段宜选在凹岸弯顶下段,n岸不宜建港。

2.2.2.3 蜿蜒河段不宜建港,确需建港时,可选在凹岸弯顶下段,并应对自然裁弯或切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论证。

2.2.2.4 分汉河段的港址选择应对汉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港址应选在相对稳定或发展汊道的凹岸深槽一侧。支汉河段的港址选择,需经论证确定。汊道口外单一河段的港址选择应研究分、汇流口的水力特性及河床冲淤的变化,港址宜选在相对稳定或发展的深槽一侧。

2.2.3 山区河凉港址选择应研究通航水流条件和推移质泥沙运动情况等,港址宜选在急流卡口上游的缓水段和顺流区。回流沱内建港宜选在多年冲淤变化相对稳定和流态适宜处,并应采取合理的码头型式和布置。

2.2.4 感潮河段的港址选择应充分分析径流和潮流对河床塑造的影响,宜选在落潮流速强和流路顺畅的岸段,并应符合下列原

2.2.4.1 支汊或边滩内倒套河段宜选在涨潮流动力较强、流路顺畅、且具有一定水深处,并应论证倒套的稳定性。

2.2.4.2 利用低洼陆域或河汊建挖人式港池时,应充分考虑潮汐和泥沙对挖入式港池的影响。

2.2.5 封冻河流的港址选择应考虑冰凌的影响,避开受冰凌危害严重的河段。港址宜选在凹岸流冰顶冲点的下游,必要时心在顶冲段岸坡设置防护设施。

2.2.6 人工运河和河网地区的港址选择应充分考虑水域和陆域条件,保持主航道的畅通,可利用河汊或洼地建挖入式港池。

2.2.7 湖港宜选在具有天然掩护的湾内或风浪较小的地区;在河流人汇口附近宜避开来水、来沙的不利影响。

2.2.8 枢纽上下游河段的港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

2.2.8.1 枢纽上游河段水库港港划:宜选在风浪较小、泄洪影响小和水流条件较好的地区,并宜避开由于库区水位变化可能引起岸坡失稳的岸段。在回水变动区选址,应对水位、水流和河床演变等情况进行允分论证。

2.2.8.2 枢纽下游河段港址选择应考虑泄洪、枢纽运行和河床变形等不利影响。

2.2.9 干、支流交汇处附近港址选择应考虑干、支流来水和来沙的影响。

2.2.10 在凸岸、矶头或河岸凸嘴附近建港时,应对岸线稳定性、水深及不同水期的流速、流态、泥沙、航行安令、船舶靠离和装卸作业条件等进行论证。

2.2.11 码头、锚地和趸船锚位不应布鬣在水下管线限制范围以内。码头、锚地与桥梁、渡槽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2.2.1 1的规定。

码头、锚地与桥梁、渡槽的安全距离表2.2.1 1

注:①码头与桥梁、渡槽的安全距离系指锚地边线至桥梁、渡槽边线的净距;锚地与桥梁、渡槽的安全距离系指锚地边线至桥梁、渡槽边线的净距;

② L为码头设计船型或靠泊码头船队的实际长度(m):

③河网地区码头与桥梁、渡槽的安全距离可适当减小;

④一孔跨过通航水域的桥梁或渡槽,不受上表限制。

2.2.12 码头与牛活用水取水口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

3 总平面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港口应根据客运量、货运量、货种、流向、集疏运方式、自然条件、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划分港区。

3.1.2 港区布拦时应考虑风向和水流流向的影响。

3.1.3 港区总半而设计应在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港区性质、规模、装卸工艺要求,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合理布置港区的水域和陆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1.3.1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回旋水域、进港航道和锚地等水域,可根据具体情况组合设置或单独设置。水域布置应满足船舶安命靠离码头、装卸作业、转头、进出港和锚泊等要求。

3.1.3.2 在综合性港区,散货泊位应布置在港区常风向的下风侧;石油化工泊位应布置在港区的下游岸段,并应考虑水流流向的影响。

3.1.3.3 顺岸式码头的前沿线宜利用天然水深,沿水流方向和自然地形等高线布置,并应考虑码头建成后对防洪、水流、河床冲淤、岸坡稳定和相邻泊位的影响等。

3.1.3.4 港区陆域平丽椰簧和竖向设计心根据装卸工艺、港区自然条件、安全、卫生、环保、防洪、拆迁、土石方工程最和节约州地等凶素合理确定,并应与城市规划和建港的外部条件相协调。

3.1.3.5 港区陆域应按功能分区布置。功能区内部布置应紧凑、合理,功能区之间应相互协调。

3.1.4 改建或扩建港区的总平而设计应与原有港区相协调,充分、合理地利用原有设施,并应考虑减少建设过程中埘原有港区生产的影响。

3.2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和船舶回旋水域

3.2.1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不应占用主航道,其宽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3.2.1.1 水流平缓河段的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可取2倍设计船型宽度。

3.2.1.2 水流较急河段的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可取2.5倍设计船型宽度。

3.2.1.3 在同泊位并靠多艘船舶时,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可取并靠船舶总宽度加1倍设计船型宽度,计算时,并靠船舶应按设计船犁考虑。

3.2.1.4 当装卸采用水上作业船舶时,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应另加装卸作业船舶的宽度。

3.2.1.5 船舶停靠码头采用丁靠方式时,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可取设计船型长度加设计船型宽度。

3.2.1.6 石油化工码头的停泊水域宽度应适当加宽。

3.2.2 顺岸码头端部泊位的水域底边线与码头前沿线的夹角宜为300~350,如图3.2.2。

图3.2.2 顺岸码头端部泊位的水域底线与码头前沿线夹角示意图

3.2.3 船舶回旋水域的布置与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3.2.3.1 船舶叫旋水域宜枷置在码头附近,且应有足够的水深和水域面积。

3.2.3.2 当船舶回旋水域占用航行水域时应保证航行安全。

3.2.3.3 单船或顶推船队回旋水域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单船或船队长度的2.5倍,流速大于1.5m/s时,回旋水域长度可适当加大,但不应大于单船或船队长度的4倍;回旋水域沿垂直水流方向的宽度不宜小于单船或船队长度的1.5倍,当船舶为单舵时,回旋水域宽度不应小于单船或船队长度的2.5倍。

3.2.3.4 拖带船队同旋水域长度和宽度可适当减小。

3.2.4 挖人式港池的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3.2.

4.1 在港池同一侧布置1个泊位时(图3.2.4.1),港池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Bc = nB +

b (3.2.4-1)

式中Bc——挖人式港池宽度(m);

n——在同一断面内港池两侧停靠的船舶艘数;

B——设计船型宽度(m);

b——船舶之间或船舶与对侧岸壁问富裕宽度(m),可取2~4m。

3.2.

4.2 在港池同一侧布置2个或2个以上泊位时(图3.2.4-2)。

图3.2.4l船舶不在港池内掉头的港池宽度示意图

图3.2.4 2船舶在港池内转头的港池宽度示意图

港池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Bc = (n一1)B + Bx +

Bh (3.2.4-2)

式中Bc——挖入式港池宽度(m):

n——在同一断而内港池两侧停靠的船舶艘数;

B——设计船型宽度(m):

Bx——船舶在港池内转头的回旋水域宽度(m),可取1.2~1.5倍设计船型长度;

Bh——船舶航行水域宽度(m),可取2倍设计船型宽度。

当港池一侧布置的泊位数小于等于3个时,可不设航行水域,

注:在同一断面内港池两侧停靠的船型不同时,式(3.2.4.2)中(n-l)B应为n艘不同船型宽度的总和减去其中一艘最小船型宽度。

3.2.

4.3 在港池端部顺港池宽度方向布置泊位时,港池的宽度应满足泊位长度的布置要求。

3.2.

4.4 在港池内进行水上过驳或设置锚地时,港池宽度可适当加宽。

3.2.

4.5 港池口门处的泊位不应占用航道水域。

3.2.5 挖入式港池内不设船舶同旋水域时,船舶转头可利用港池口门外的航道水域;当船舶转头影响该航道的船舶航行时,可在港池川门与航道之间的连接水域设置专用的回旋水域,其回旋水域宽度应为1.2~1.5倍设计船型长度。

3.2.6 挖入式港池口门宜选在弯道凹岸或邻近深槽处,并应对水流泥沙条件及邻近边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挖入式港池口门与主航道直接连通时,在含沙量较大的河段,港池口门轴线宜偏向航道水流方向下游,其夹角宜取300~600。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试验验证。

3.3 泊位长度和码头长度

3.3.1 码头泊位长度应满足船舶安全靠离、系缆和装卸作业的要求.其长度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3.3.1.1 独立布置的单个泊位的泊位长度(图3.3.1-1)可按下式计算:

Lb = L +

2d (3.3.1-1)

式中Lb——泊位长度(m);

L——设计船型长度(m);

d——泊位富裕长度(m)。

图3.3.1-1 单个泊位长度示意图

3.3.1.2 在同一码头前沿线连续布置多个泊位的泊位长度(图3.3.1-2)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Lb1 = L +

1.5d (3.3.1-2)

Lb2 = L +

d (3.3.1-3)

式中 Lb1 ——端部泊位长度(m);

Lb2——中间泊位长度(m);

L——设计船型长度(m);

d——泊位富裕长度(m)。

图3.3.1-2连续布置多个泊位的泊位长度示意图

3.3.1.3 斜坡码头和浮码头有移档作业(图3.3.1-3)或吊档作业(图3.3.1-4)的泊位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Lb = Ly +

2d (3.3.1-4)

式中 Lb ——泊位长度(m);

Ly ——船舶移动所需的水域长度(m),移档作业时取1.5-1.6倍设计船型长度,吊档作业时取2倍设计船型长度;

d——泊位富裕长度(m)。

注:其他型式码头有移档作业时,泊位长度应根据装卸工艺要求确定。

图3.3.1-3 船舶移档作业泊位长度示意图

图3.3.1-4 船舶吊档作业泊位长度示意图

3.3.1.4 空驳待装和霞驳待拖的辅助泊位长度应根据码头运营组织要求确定。

3.3.2 泊位富裕长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3.3.2.1 普通泊位的富裕长度可按表3.3.2-1取值。

设计船型长度L(m)L≤

40

40

85

85

150

200

富裕长度d (m) 直立式码

58~1012~1518~20

斜坡码头

或浮式码头

89~l516—2526~35注:相邻两泊位船犁不同时,d值应按较大船型选取。

3.3.2.2 石油化工泊位的富裕长度不庶小于表3.3.2-2中的数值。

设计船型长度

L(m)

L≤11011O

(m)

2535 40 注:相邻两泊位胎型不同时,d值应按较大船型选取。

3.3.3 码头前沿线布置成折线或与护岸相交,转折处的泊位富裕长度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3.3.3.1 两码头前沿线成折线相交时(图3.3.3-1),其转折处富裕长度可按表3.3.3-1确定。

码头前沿线相交转折处的富裕长度do 表3.3.3-1

转折处夹角θ900≤θ≤12001200≤θ≤1500θ>1500

富裕长度do(l.5-1.O)d0.7d 0.5d

注:① d为泊位富裕长度(m),应按第3.3.2条确定;

②θ为两码头前沿线的夹角(°),θ角小于1200时,do不得小于设计船型宽度;θ角小于900时,应适当加大。

图3.3.3一l 两码头前沿线成折线相交时富裕长度示意图

3.3.3.2 码头前沿线与护岸成折线相交(图3.3.3.2),夹角大于等于900时,转折处富裕长度可取泊位富裕长度;夹角小于90O时,转折处富裕长度应适当加大。护岸端转折处富裕长度的起点应自岸坡线上满足设计水深的地点起算。

图3.3.3-2 码头前沿线与护岸相交时富裕长度示意图

do一转折处富裕长度(m); θ一码头前沿线与护岸的夹角(°)

3.3.4 石油化工码头的船舶问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3.3.

4.1 两相邻石油化工码头的船舶间距不应小于表3.3.4-1规定的数值。

L≤11011O

L(m)

富裕长度

2535 40

(m)

3.3.

4.2 码头装卸平台两侧或趸船内外档停靠石汕化工船舶的船舶间距可不受限制,但危险性分类为甲类的柑油化上码头的船舶间距不应小于25m.

3.3.

4.3 石油化工码头与其他货种码头的船舶间距不应小于表3.3.4-2的规定。

危险性类别

码头类型

甲、乙丙

位于石油化工码头上游的客运码头300

位于石油化工码头下游的客运码头3000

其他货种码头15050(150)

注:①船舶间距系指相邻两船舶首位间的净距;

②括号中的数值为介质设计输送温度在其闪点以下10℃范围内危险性分类为丙类的码头与其他货种码头的船舶间距;

③500吨级以下石油化工码头与其他货种码头船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的50%。

3.3.5 石油化工泊位与锚地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3.3.5的规定。

锚地位置危险性类别安全距离

位于石油化工码头下游的客运码头甲、乙1000丙150

位于石油化工码头上游的客运码

甲、乙、丙150

注:安全距离是指停泊水域边线至锚地水域边线之间的距离。

3.3.6 直立式顺岸码头泊位相应的码头长度(图3.3.6-1和图3.3.6-2)应根据设计船型和装卸作业要求确定,并应符合表3.3.6的规定。

泊位码头长度Lm(m)

内河驳江海轮单个泊位≥0.65L L+2d

连续布置多个泊位端部泊位≥0.65L+0.5d L+1.5d 中间泊位L+d L+d

注:①L为设计船型长度(m);d为泊位富裕长度(m),两相邻泊位船型不同时,d值应按较大船型选取;

②有特殊使用要求时,单个泊位或端部泊位的码头长度可适当加长;

③移船作业的码头长度应根据装卸作业要求确定;

④有收尾系缆墩的直立式码头的长度为收尾系缆墩外侧之间的长度。

图3.3.6.1 单个泊位的码头长度示意图 ((a)停靠内河驳;(b)停靠江海轮)

图3.3.6.2 多个连续泊位的码头长度示意图

(a)停靠内河驳:(b)停靠江海轮

3.3.7 墩式码头首尾系缆墩位置应根据系缆要求确定,并宜布置在码头前沿线后一定距离处。靠船墩中心问距应满足船舶靠泊及装卸作业要求,可取0.30~0.35倍设计船长。

3.3.8 斜坡码头和浮码头的趸船主尺度应根据靠泊船型、装卸工艺、趸船设备和堆货情况等确定并应符合表3.3.8的规定。

码头类型

趸船长度

(m)

钢质趸船钢筋混凝土趸船

Ld/ Dd Bd/

Dd

Ld/

Dd

Ld/Dd

货运码头

(o.65-o.80

)L

≤45(3

5)

≤7(6.5

)

≤30≤5

客运码头

(o.70-o.90 )L

注:①L为设计船型长度(m),Ld为趸船长度(m),Bd为趸船宽度(m),Dd为趸船型深(m);

②甲板下舱内存放干货的趸船采用括号中数值。

3.4 码头设计水位和高程

3.4.1 码头设计高水位应根据河流水文特性、淹没影响、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和渠化梯级运行调度等情况综合研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1 平原河流、河网地区和山区河流码头设计高水位应按表3.4.1确定。

码头受淹损失类别

码头设计高水位

平原河流河网

地区

山区河流

重现期(a)斜坡式、直

立式

分组直立式多年历时保证率

(%)

重现期(a)高水级低水级

一50200.510~30

注:①码头受淹损失分类:

一类:码头受淹将造成牛产、货物和设备重大损失的码头:

二类:码头受淹将造成生产、货物和设备一定损失的码头;

三类:码头受淹将造成生产、货物和设备损失较小的码头。

②对山现高于码头设计高水位历时很短的山区斜坡式码头和直立式码头,经论证后,其码头设计高水位可适当降低。

③多年历时保证率可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其计算方法见现行行业标准《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JTJ 214)。

3.4.1.2 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感潮河段码头设计高水位应按表3.4.1中“平原河流、河网地区”规定的重现期确定:潮汐影像明显的感潮河段码头设计高水位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JTJ 213)的有关规定确定。

3.4.1.3 湖区码头设计高水位心根据所处河流及码头受淹损失类别按表3.4.1确定。运河码头设计高水位应根据综合利用的要求并结合表3.4.1的有关规定确定。

3.4.1.4 枢纽上游河段码头设计高水位可根据枢纽坝前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挡水位时的沿程回水曲线确定,并应计入河床可能淤积引起的水位抬高值,当该值低于表3.4.1规定的数值时,应按表3.4.1确定;枢纽下游河段码头设计高水位可按表3.4.1确定,并应考虑枢纽运行对河段的冲淤影响。

3.4.1.5 封冻河流码头设计高水位可视所处河流类别、码头受淹损失类别和枢纽运行情况等根据第3.4.1.1款~第3.4.1.4款的规定确定。计算多年历时保证率时通航期应以全年总天数减去封冻和流冰的天数。

3.4.2 码头前沿设计高程应考虑码头的重要性、设计船型、装卸工艺、码头布置及型式、前后方高程衔接条件、地形、地貌和工程投资等因素,并应结合下列情况分析确定。

3.4.2.1 码头前沿设计高程应为码头设计高水位加超高,超高值宜取0.l--0.5m。

3.4.2.2 港区自然地面较高或装卸工艺有特殊要求时,码头前沿设计高程可适当提高。

3.4.2.3 受铁路、道路及衔接高程的限制,码头前沿设计高程可适当调整。

3.4.2.4 波高较大的库区、湖区和河面开阔的港口,码头前沿设计高程可适当提高。

3.4.2.5 扩建或改建工程,码头前沿设计高程宜与原港区陆域高程相适应。

3.4.3 码头设计低水位应1j所在航道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相一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4.3.1 平原河流、山区河流、河网地区、湖区和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感潮河段,码头设计低水位应按表3.4.3确定,多年历时保证率可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

注:运输特别繁忙的河网地区设计低水位多年历时保证率不小于98%。

3.4.3.2 潮汐影响明显的感洲河段码头设计低水位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JTJ 213)采用低潮累积频率90%的潮位。

3.4.3.3 运河码头设计低水位应根据综合利用的要求并结合表3.4.3有关规定确定。

3.4.3.4 枢纽上下游河段码头设计.低水位宜取码头所在河段当地航道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3.4.3.5 封冻河流和湖区码头设计低水位可按第3.4.3.1款第3.4.3.4款的有关规定确定。

3.4.3.6 码头下游滩险整治将导致7冯头前沿水面下降时,确定设计低水位应考虑水面下降的影响。

3.4.4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3.4.4.1 平原河流、山区河流、运河和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感潮河段的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可按下式计算:

Dm = T + Z + Δ

Z (3.4.4)

式中Dm——码头前沿设计水深(m);

T——船舶吃水(m),根据航道条件和运输要求可取船舶设计吃水或枯水期减载时的吃水。设计船型为进江海船时,船舶吃水还应考虑由于咸淡水密度差而增加的吃水值,海水密度按1.025t/m3计;

Z—一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可按表3.4.4选用;

△Z——其他富裕深度(m)。

注:设计船型载货量大于3000t时,Z值可适当加大;码头前沿河底有石质构筑物时,Z 值应按石质河床考虑。

3.4.4.2 其他富裕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取值:

(1) 波浪富裕深度,足冈波浪作用导致船舶下沉量的富裕深度。对波浪较大的河口、库区、湖区和水域开阔的港L1l’内波浪推算,按现行行业标准《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JTJ 214)执行;

(2) 散货船和油轮码头,冈船舶配载不均匀成增加船尾吃水,其值取0.10—0.15m:

(3) 码头前沿可能发生回淤时增加备淤的富裕水深。备淤富裕深度根据回淤强度、维护挖泥间隔期及挖泥设备性能确定,其值不小于0.2m。

3.4.4.3 潮汐影响明显的感洲河段,码头前沿设计水深的确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内有关规定。

3.5 进港航道

3.5.1 当码头前沿停泊水域紧邻主航道时,可不设专用的进港航道。挖入式港池与河流或湖区主航道问应设进港航道;当在河流汉道内布置码头时,码头上游或下游汊道应按进港航道设计。

3.5.2 进港航道应满足船舶或船队在主航道与港口泊位之间安全航行进出的要求。

3.5.3 进港航道采用㈨向或双向航道应根据船舶航行密度、进出港船型比例、航道长度、地形地质条件、助航设施和交通管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

3.5.4 进港航道的选线应选取路径短,利用天然水深,并应结合风向流向、地形地质、冲淤演变、船型和港口总体规划等,对进港航道的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工期、造价及维护挖泥费用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3.5.5 进港航道宜顺卣布置,避免多次转向。凶地形地质条件的要求需要布置为曲线形时,应满足船舶安全通视距离的要求,宜采取减小转向角、加长两次转向间距、加大转弯半径等措施。

3.5.6 冰冻港口进港航道选线应考虑排冰条件和冰凌对船舶航行的影响。

3.5.7 进港航道位丁.受潮汐影响的河口地区时,应考虑河流动力、海洋动力和泥沙对进港航道的影响,进行河床演变稳定性分析,必要时应进行模型试验,并在试验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丁程措施。

3.5.8 进港航道位于河流汉道内时,应根据通航要求,对汊道的演变进行分析论证,必要时应进行模型试验。

3.5.9 进港航道进入主航道的走向宜偏向主航道的下游方向,进港航道人口段的轴线与主航道水流方向的夹角(图3.5.9),在河网、运河地区宜取600-900,在含沙量较大的河段宜取300--600,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试验验证。

3.5.10 进港航道人口与主航道的连接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3.5.10.1 流速较小、含沙量较少的河网地区或运河的主航道,进港航道入口宜采用喇叭形。

3.5.10.2 含沙量较大的河段,人口处宽度和形式应根据设计船型、进出港船或船队的密度等因素确定,必要时应采取防淤、减淤措施。

3.5.10.3 进港航道与主航道连接处的设计应考虑安全航行的无障碍视域,进港航道中的船舶和主航道中的船舶心在一定范冈内互相通视,并心满足反应的时间差和控制停船要求的距离。

3.5.11 进港航道的尺度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和《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 312)的有关规定确定。有海船通行的进港航道,其尺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内有关规定确定。

3.6 锚地

3.6.1 锚地系泊方式应根据港口生产要求、自然条件、河流水文特性、水域条件和船型等因素选择。

3.6.2 锚地位置的选择利布援应符合下列划定。

3.6.2.1 锚地宜选在泥质或泥砂质河段。不宜选在硬粘土、硬砂土和走砂、淤砂严重的河段。

3.6.2.2 锚地应选在水流半缓、风浪小和水深适宜的水域。在风浪较大的河段,宜选在最大风速的风向的上风侧。

3.6.2.3 锚地宜靠近港区,但不应占刖主航道或影响码头的装卸作业及船舶调度。锚地与桥梁、渡槽的安伞距离应符合第2.2.11条的规定。

3.6.2.4 石油化上船舶的锚地应布置在港区下游,并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

3.6.2.5 当固定铺地不能适应令年使用要求时,应根据需要分别选设枯、中、洪水期锚地。

3.6.3 锚地水深心大于锚地设计低水位时船舶或船队吃水加富裕水深之和。富裕水深可按第3.

4.4条计算。常年锚地和枯水期锚地的设计低水位可按第3.4.3条的规定确定。

3.6.4 锚地采用趸船系泊时,船舶或船队宜在趸船两侧系泊。装载甲类油品船舶的锚地,设置生活趸船时,应设于系泊趸船的下游,并与所系泊帕船舶或船队保持不小于50m的安全距离。

3.6.5 在水面狭窄的河段或有适宜设置俐洼也的河岸,可顺岸布置靠岸系泊的锚地。

3.6.6 锚地所在水域水位荠不大,水域宽度受到限制时,大型船舶宜采用双浮筒系泊方式。

3.6.7 不同系泊方式的锚位面积可按刚录A确定。

3.6.8锚地应划定范围,并设界限标志。锚地规模较大时,应设锚地指挥中心及必要的交通、通信、供应等设施。

3.7 陆域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

3.7.1 港区陆域应按生产区、辅助区等使削功能分区布置。生产建筑物及主要辅助生产建筑物宜布置在陆域前方的生产区,其他辅助生产建筑物宜布置在陆域后方的辅助区。使用功能相近的建筑物宜集中组合布置。

3.7.2 港区仓库和堆场直与前方泊何相刘应。有粉尘和异味货物的仓库或堆场应布置在常风向的下风侧。对相互产生不利影响的货种,其仓库或堆场不应邻近布置。堆放危险品的库场应单独设置,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7.3 港区陆域平面布置应根据工艺流程,结合自然条件,合理组织港区货流和人流,减少相互干扰。

3.7.4 件杂货、多用途码头的前方作业地带、一线库场及二线库场应根据工艺要求和地形条件自码头前沿依次向陆域后方柿置,且成具有一定的陆域纵深;码头引桥通行汽车时,上、下游端的引桥宜靠近码头端部布置。

3.7.5 集装箱码头陆域平丽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7.5.1 集装箱堆场应根据箱类、箱型和装卸工艺等要求布置,外贸箱堆场应分隔专用。

3.7.5.2 集装箱拆装箱库宜布鹭在港区后方。

3.7.5.3 集装箱港区道路宜单向环形郁置,减少车流平面交叉。

3.7.5.4 集装箱港区出入口的集装箱通道与其他通道应分开设置。在出入口内外侧宜布置适当的停车场地。

3.7.6 散货码头的堆场宜布置在港区常风向的下风侧,堆场与道路间宜设低挡墙分隔。

3.7.7 甲、乙类石油化工码头前沿线全陆上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3.7.8 客运站平面布置应与城市规划的站前广场形成统一的客运能力,并与城市交通妥善衔接。有沿河道路时,客运站站房和站前广场宜建于沿河道路靠河一侧。到港旅客出入口应分开设置。站房至码头问宜设置带有雨棚的廊道。

3.7.9 港区陆域骚向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装卸工艺和物流运输要求;

(2) 设计高水位时港区陆域不被淹没的要求:

(3) 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4) 防止填挖方工程产生滑坡和塌方;

(5) 港区场地高程、道路坡度和排水系统等与现状或远期工程的协调。

3.7.10 港区陆域竖向设计宜采用平坡式。山区河流港区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阶梯式。各级场地的高程和宽度应根据水文、地形、港区运输和装卸工艺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3.7.11 港区陆域高程应与码头面高程相适应,并与相邻区域的市政交通设施相协调。

3.7.12 港区地而排水坡度小应小于5‰。,仓库、堆场地而坡度宜取5‰~10‰,当仓库或堆场一侧设置装卸站台需加大坡度时,其最大地面坡度不宜大于5‰。

3.8 管线综合布置

3.8.1 港区管线综合布置应与港区总平面布簧、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一并考虑。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和绿化设施之问应在平面和竖向上相互协调,紧凑合理。

3.8.2 港区管线综合布置应满足运输车辆和装卸设备的通行和作业要求。除液体散货港区生产区的管线外,其他港区生产区的管线均宜采用地下布置方式。

3.8.3 综合布置地下管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

(1) 压力管让自流管;

(2) 小的管线让大的管线;

(3) 易弯曲的管线让不易弯曲的管线:,

(4) 临时性的管线让永久性的管线;

(5) 新建的管线让已有的管线。

3.8.4 地下管线和管沟不得布置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压力影响范围内和平行敷设在铁路下面,且不宜平行敷设在道路下面。直埋式的地下管线不应平行重叠敷设。

3.8.5 管线综合布置时应减少管线与铁路、道路的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宜垂直交叉,在困难情况下交叉角不宜小于450。

3.8.6 地下管线之问的最小水平问距不应小于表3.8.6的规定。

3.8.7 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不宜小于表3.8.7的规定。

3.8.8 各种地下管线之问最小垂直净距不宜小于表3.8.8的规定。

3.9 辅助生产和辅助生活建筑物

3.9.1 辅助生产和辅助牛活建筑物应满足港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9.2 辅助生产和辅助生活建筑物应综合采取防洪、抗风雪、防火、抗震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3.9.3 辅助生产建筑物可根据生产需要设置综合办公楼、候工楼、变电所、流动机械库、工具库、材料库和机修问等。

3.9.4 辅助生活建筑物可根据当地条件和生产需要设置食堂、浴室和锅炉房等。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

注:①表间间距自管壁、沟壁或防护设施的外缘或最外一根电缆算起;

②当热力沟(管)与电力电缆间距不能满足本表规定时,应采用隔热措施,以防电缆过热:

③局部地段电力电缆穿管保护或加隔板后与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的间距可减少到0.5m,与穿管通信电缆的间距可减少到O.1m:

④表列数据系按给水管在污水管上方制定的。生活饮用水给水管与污水管之间间距应按本表数据增加50%;生产废水管与雨水沟(渠)和给水管之间的间距可减少20%,与通信电缆、电力电缆之间的间距可减少20%,但不得小于0.5m:

⑤当给水管与排水管共同埋设的土壤为砂土类,且给水管的材质为非金属或非合成塑料时,给水管与排水管间距不应小于l.5m:

⑥仅供采暖用的热力沟与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电缆沟之间的间距可减少20%,但不得小于0.5m:

⑦ 1 1OkV级的电力电缆与本表中各类管线的间距,可按35kV数值增加50%。电力电缆排管(即电力电缆管道)间距要求与电缆沟同:

⑧氧气管与同一使用目的的乙炔管道同一水平敷设时,其间距可减至0.25m,但管道上部0.3m高度范围内,应用砂类土、松散土填实后再回填土:

⑨燃气管与生产废水管和雨水管的间距系指非满流管:当满流管时,可减少10%,与盖扳式排水沟(渠)的间距宜增加10%;

⑩天然气管与水表各类管线的间距同燃气管间距:

⑩管径指公称径;

⑩表中“一”表示间距未作规定,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m)

注:①表列间距除注明者外,管线均自管壁、沟壁或防护设施的外缘或最外一根电缆算起;道路为城市型时,自路面边缘算起,为公路型时,自路肩边缘算起:

②当排水管道压力管时,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外缘的间距,应按表列数值增加一倍;

③给水管道至铁路路堤坡脚的间距,不宜小于路堤高度,并不得小于5.Om;至铁路路堑坡顶的间距,不宜小于路堑高度,并不得小于10m;排水管道至铁路路堤坡脚或路堑坡顶的间距,不宜小于路堤或路堑高度,并不得小于5.Om;

④乙炔管道,距有地下室及生产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外缘和通行沟道的外缘的间距为3.Om;距无地下室的建筑物基础外缘的间距为20m;

⑤氧气管道距有地下室的建筑物基础外缘和通行沟道的外缘的水平间距为:氧气压力小于等于1.6MPa时,采用3.Om;氧气压力大于1.6MPa时,采用5.0m;距无地下室的建筑物基础外缘净距为:氧气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时,采用1.5m;氧气压力大于16MPa 时,采用2.5m;

⑥通信电缆管道距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外缘的间距,应为1.2m;电力电缆排管(即电力电缆管道)间距要求与电缆沟同:

⑦表列埋地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间距,均是指埋地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在同一高程或其以上时,当埋地管道深度大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深度时,应按土壤性质计算确定,但不得小于表列数值;

⑧高压电力杆柱或铁塔(基础外边缘)距本表中各类管线间距,应按表列照明及通信杆杜间距增加50%;

⑨当为双柱式管架分别改基础时,在满足本表要求时,可在管架基黜之间敷设管线。

4 装卸工艺

GB50167-92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 GB50167-92 第1章总则 第2章控制测量 2.1 一般规定 2.2 平面控制测量 2.3 高程控制测量 第3章航空摄影测量 3.1 一般规定 3.2 地面标志的布设与航空摄影的要求 3.3 像控点的布设与施测 第4章地面摄影测量 4.1 一般规定 4.2 摄影站及像控点的布设 4.3 地面摄影及摄影处理 4.4 调绘 4.5 测图 第5章数字地面模型 5.1 一般规定 5.2 数据获取 5.3 数据编辑 5.4 数据处理 第6章非地形摄影测量 6.1 一般规定 6.2 物方控制 6.3 摄影机检校及其物镜前节点坐标的计算 6.4 数据获取 6.5 数据处理 6.6 特殊摄影测量 第7章工程遥感 7.1 一般规定 7.2 航空遥感飞行与地物波谱测量 7.3 工程遥感的图像处理 7.4 遥感图像的解译 7.5 遥感制图、工程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附录一地面标志的形状和尺寸 附录二航线网布点航线段端点间的基线数 附录三控制片的整饰格式 附录四像片调绘

附录五数字地面模型数据点格网管理模式 附录六非地形摄影测量人工标志的形状 附录七非地形摄影测量的精度估算 附录八数据处理的解法 附录九样品发射率野外简易测定方法 附录十陆地卫星各传感器的波段性能简表 附录十一本规范用词说明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工程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摄影测量资料,保证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以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能源等各类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通用性摄影测量。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1∶5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航空和地面摄影测量、数字地面模型、非地形摄影测量和工程遥感。 第1.0.3条工程摄影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工程的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收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测量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纲要;作业中应加强工序质量检查;作业后应进行检查验收,编写技术报告或说明书。 第1.0.4条摄影测量内、外业仪器的光、机、电性能必须进行检校。 第1.0.5条工程摄影测量作业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小区宽带接入网设计

小区宽带接入网设计 内容摘要:宽带接入技术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叫做ADSL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上网需求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在小区建设中最困难得是铺设光缆,给工程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种状况,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ADSL技术.介绍了ADSL的基本理论,住宅小区网络需求出发,采用了ADSL 技术在利用原有小区内部电话线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宽带小区的前景很好.简述了小区宽带接入的一般要求、目标和设计原则,研究了基于ADSL宽带接入技术的实现方案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工程拓扑图形,获取高速度和IP在用户的分布。 关键词:ADSL、小区、宽带 前言 现在信息时代已经来临,除了传统的电话,传真,数据通信的需要,如计算机通信,高速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电子邮件地址和多媒体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通信网络方面,在我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传输网络,主次干线和大中城市的电话中继线有一个数字,Internet基本实现交换网络已基本实现了程序的程序控制,数字,和访问网络,人们常说客户网络的发展相对缓慢。网络和交换网络的快速发展,接入网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由于接入网是通信网络建设的技术复杂,实现困难,投资成本高,影响广泛,是一个关键的一部分,所以接入网成为通信网络建设的困难。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常用的宽带接入网技术,与社区规划和宽带接入网的几种类型的设计。综合住宅用户,可靠和安全的网络业务,高速宽带上网,局域网互连,并基于宽带接入网的其他业务。 1需求分析 1.1 小区宽带入网的特点和需求 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导致人们对智能化住宅要求的增长,宽带小区的建设已成为电信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甚至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重心。所有用户的需求是技术开发和实施指南,不同用户需求的宽带接入,接入业务组件和服务的要求也不同。 对互联网接入用户的数据的主要业务,如网页浏览,文件下载,数据服务等,具有明显的非对称TDD,而不是延迟和延迟变化敏感。但视频业务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会产生持续的向下流动,更加加剧了业务流的不对称性。 因此,个人用户接入业务构成主要由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数据和少量低转速的实时交互流。 宽带接入小区后,宽带小区网络有着独特的需求和特点: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最新版本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项目监理机构及其设施 3.1 一般规定 3.2 监理人员职责 3.3 监理设施 4 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 4.1 一般规定 4.2 监理规划 4.3 监理实施细则 5 工程质量、造价、进度控制及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5.1 一般规定 5.2 工程质量控制 5.3 工程造价控制 5.4 工程进度控制 5.5 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 6 工程变更、索赔及施工合同争议处理 6.1 一般规定 6.2 工程暂停及复工 6.3 工程变更 6.4 费用索赔 6.5 工程延期及工期延误 6.6 施工合同争议 6.7 施工合同解除 7 监理文件资料管理 7.1 一般规定 7.2 监理文件资料内容 7.3 监理文件资料归档 8 设备采购与设备监造

8.1 一般规定 8.2 设备采购 8.3 设备监造 9 相关服务 9.1 一般规定 9.2 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服务9.3 工程保修阶段服务 附录A 工程监理单位用表 附录B 施工单位报审、报验用表附录C 通用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规范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行为,提高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 1.0.3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并以书面形式与工程监理单位订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合同中应包括监理工作的范围、内容、服务期限和酬金,以及双方的义务、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 在订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时,建设单位将勘察、设计、保修阶段等相关服务一并委托的,应在合同中明确相关服务的工作范围、内容、服务期限和酬金等相关条款。 1.0.4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工程监理单位的名称,监理的范围、内容和权限及总监理工程师的姓名书面通知施工单位。 1.0.5在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范围内,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涉及施工合同的联系活动,应通过工程监理单位进行。 1.0.6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应遵循下列主要依据: 1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标准; 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3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其他合同文件。 1.0.7建设工程监理应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1.0.8建设工程监理宜实施信息化管理。 1.0.9工程监理单位应公平、独立、诚信、科学地开展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 1.0.10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工程监理单位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依法成立并取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的服务机构。 2.0.2建设工程监理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

精密工程控制网测量复测方案

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 复测方案 (DIK44+864.58~DIK53+640) 编写: 复核: 批准: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 二零一三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 (1) 2. 复测技术依据 (1) 3. 已有成果资料 (2) 4. 精测网复测内容及精度要求 (2) 4.1复测工作内容 (2) 4.2复测精度总体控制 (3) 4.3复测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4) 5. 外业观测的实施 (5) 5.1高程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6) 5.2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7) 6. 精测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 (9) 6.1 高程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9) 6.2 平面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10) 7. 问题处理与复测评判 (12) 7.1 CP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2) 7.2 CPI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3) 7.3 三等水准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4) 8. 复测应提交的成果和资料 (14) 9. 附件 (15)

1.概述 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位于辽东半岛、黄海之滨,线路总体走向呈西南~东北向,西起大连市甘井子区,东至普兰店市的登沙河镇西侧,途经大连市的金州区与保税区。线路自哈大客运专线新大连站站外(DK19+453.07)引出,上跨后盐立交桥,经陆港物流园区,下钻在建哈大客运专线同时上跨沈大高速公路,在既有金州站小里程咽喉区附近折向东北,于既有金州车场的北侧并行车场前行,在既有金州站的北侧设置金州客场,随后铁路跨过既有哈大线、以隧道形式经过红塔工业区、下钻既有哈大线,于刘半沟附近设置广宁寺站,随后铁路继续东行跨过丹大高速公路、登沙河,我项目部施工区段DIK44+864~DIK53+640,线路全长8.776km。 本项目部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分为高程和平面两部分。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所交高程控制网为三等水准网,所交平面控制网分为基础控制网(CPI)和线路控制网(CPII),精度分别为铁路三等和四等GPS网。 按要求,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开工前需对管段工程范围内所有的高程控制点和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高程控制网复测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CPI平面控制网复测按铁路三等GPS网要求进行、CPII 平面控制网复测(包括联测的CPI平面控制网点)按铁路四等GPS网要求进行。 为确保本段范围内精测网与相邻段精测网在高程和平面上衔接的平顺性,本段精测网复测还需联测相邻标段范围内的CPI平面控制点、CPII平面控制点和三等水准点。 2.复测技术依据 (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G-003-2010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 设计规范 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C C 版本号:1.0.0 2011-6-24发布2011-6-2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 I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4.系统架构 (4) 4.1概念 (4) 4.2系统组成 (5) 4.3接口 (5) 4.4承载业务 (5) 5接入方式 (6) 6系统设计 (7) 6.1PON系统设计 (7) 6.2PTN、MSTP/SDH系统设计 (12) 6.3WLAN系统设计 (12) 7网管系统 (14) 7.1网管功能要求 (14) 7.2网管系统设计 (14) 8设备配置及安装要求 (15) 8.1设备配置要求 (15) 8.2安装要求 (16) 9接入光缆设计 (20) 9.1光缆网结构 (20) 9.2光缆引入方式 (21) 9.3主干光缆设计 (22) 9.4配线光缆设计 (24) 9.5入户线缆设计 (25) 9.6缆线敷设及成端 (26) 9.7配线设施设置原则 (29) 9.8配线设施安装要求 (30) 10接入管道设计 (30) 10.1管道路由 (30) 10.2管道容量 (31) 10.3管材选型 (31) 10.4管材弯曲与波长 (32) 10.5管道埋设 (32) 10.6人(手)孔设置 (33) 11系统技术要求 (34) 11.1网络传输性能指标要求 (34) 11.2设备技术性能要求 (36) 12环境与接地要求 (50) 12.1环境要求 (50) 12.2接地要求 (51)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9表格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9表格 A类表〔施工单位报审/验表〕 A1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A2 开工报审表 A3 复工报审表 A4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A5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 A6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报审表 A7 报审/验表 A8 分部工程报验表 A9 监理通知回复单 A10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表 A11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A12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A13 费用索赔报审表 A14 工程临时/最终延期报审表 B类表〔工程监理单位用表〕 B1 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 B2 开工令 B3 监理通知 B4 工程暂停令 B5 监理报告 B6 旁站记录 B7 复工令 B8 工程款支付证书

C类表〔通用表〕 C1 工作联系单 C2 工程变更单 C3 索赔意向通知书 A1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编号: 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A2

开工报审表 工程名称:编号: 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A3 复工报审表 工程名称:编号:

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A4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工程名称:编号:

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A5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 工程名称:编号: 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A6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报审表 工程名称:编号:

注:本表一式二份,项目监理机构、施工单位各一份。 A7 报审/验表 工程名称:编号: 注:本表一式二份,项目监理机构、施工单位各一份。 A8 分部工程报验表 工程名称:编号:

光接入网现场验收内容及标准

光接入网现场验收内容及标准

光接入网现场验收内容及标准 一、光缆验收规范 1、管道光缆敷设 一)敷设管道光缆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在孔径90mm 及以上的水泥管道、钢管或塑料管道内,应根据设计规定在两人(手)孔间一次性敷设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子管。 三)子管不得跨人(手)孔敷设,子管在管道内不得有接头。 四)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一般为200~400mm;本期工程不用的管孔及子管管孔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封堵。 五)光缆敷设前应按“8”字盘放,管井边缘要做好保护,防止光缆外皮被刮破。 六)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设计要求的A、B端敷设光缆。 (2)敷设光缆时的牵引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3)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管材的内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 倍。 (4)光缆出管孔150mm 以内不得做弯曲处理。 (5)管道光缆根据接入需要按设计要求进行中间人孔预留。光缆余长应在人孔内盘放并固定。 (6)敷设后的管道光缆在人(手)孔内应排列、固定整齐。光缆在人(手)孔内子管外的部分应按设计要求保护。 (7)管孔及子管管孔均应按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堵塞。 (8)光缆在每个人孔内应按设计要求或建设单位的规定做好标志。 2、埋式光缆敷设 一)直埋光缆埋深应满足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具体埋设深度应符合上表的要求。光缆在沟底应自然平铺状态,不得有绷紧腾空现象。 二)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平行或交越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同沟敷设,同沟敷设时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应≥100mm。 四)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充气的光缆在回填土前必须做好保气工作。 (2)先填细土,后填普通土,且不得损伤沟内光缆及其他管线。 (3)市区或市郊埋设的光缆在回填300mm细土后,盖红砖保护。每回填土约300mm处应夯实一次,并及时做好余土清理工作。 (4)回土夯实后的光缆沟,在车行路面或地砖人行道上应与路面平齐,回土在路面修复前不得有凹陷现象;土路可高出路面50~100mm,郊区大地可高出150mm左右。 3、架空光缆敷设 一)架空作业一定要注意好高空作业安全保护。 二)架空光缆敷设后应自然平直,并保持不受拉力、应力,无扭转,无机械损伤。 三)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光缆的挂钩程式。光缆挂钩的间距应为500mm,允许偏差±30mm。挂钩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应安装齐全、整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 (2013版)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13年7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 1 - 1.1 背景介绍 ....................................................................................................................... - 1 - 1.2 定义内容 ....................................................................................................................... - 1 - 1.3 编制依据 ....................................................................................................................... - 1 - 第2章PON系统网络架构 ....................................................................................................... - 2 - 2.1 PON系统位置与定界................................................................................................... - 2 - 2.2 PON系统配置模型....................................................................................................... - 2 - 2.3 PON系统承载业务分类............................................................................................... - 3 - 第3章PON系统设计要求 ....................................................................................................... - 4 - 3.1 PON系统承载业务方案............................................................................................... - 4 - 3.1.1 集团客户业务......................................................................................................... - 4 - 3.1.2 家庭宽带业务....................................................................................................... - 12 - 3.1.3 营业厅接入业务................................................................................................... - 13 - 3.1.4 WLAN热点业务...................................................................................................... - 14 - 3.2 PON系统网元部署..................................................................................................... - 15 - 3.3 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 - 17 - 3.4 PON系统内容量测算................................................................................................. - 17 - 3.5 PON系统上联带宽测算............................................................................................. - 19 - 3.6 PON系统保护............................................................................................................. - 20 - 3.7 PON系统网管设计要求............................................................................................. - 25 - 3.8 光分路器设计要求 ..................................................................................................... - 27 - 3.8.1 总体原则............................................................................................................... - 27 - 3.8.2 分光方案对比....................................................................................................... - 27 - 3.8.3 分光器的部署原则............................................................................................... - 28 - 3.9 光缆线路设计要求 ..................................................................................................... - 29 - 3.9.1 光缆芯数的配置原则........................................................................................... - 29 - 3.9.2 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 - 30 - 3.9.3 共建共享模式下资源界面................................................................................... - 30 - 第4章网络配置要求...............................................................................................................- 30 - 4.1 QoS实现方式.............................................................................................................. - 30 - 4.2 VLAN划分原则............................................................................................................ - 31 - 4.3 IP地址规划原则........................................................................................................ - 32 - 4.4 安全和用户认证方式................................................................................................. - 33 -附录.............................................................................................................................................- 33 -

新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 A类表:监理单位 表A.0.1 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 表A.0.2 工程 表A.0.3 监理通知单 表A.0.4 监理报告 表A.0.5 工程暂停令 表A.0.6 旁站记录 表A.0.7 工程复工令 表A.0.8 工程款支付证书 B类表:施工单位 表B.0.1 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表B.0.2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B.0.3 工程复工报审表 表B.0.4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表B.0.5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审表 表B.0.6 工程材料、构配件或设备报审表 表B.0.7 报审/报验表 表B.0.8 分部工程报验表 表B.0.9 监理通知回复 C类表:通用表 表C.0.1 工作联系单 表C.0.2 工程变更单 表C.0.3 索赔意向通知书 表A.0.1 总监理工程师任 工程名称:编号:

填报说明: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表 A.0.2 工程开工令 工程名称:编号: 表 A.0.3 监理通知 工程名称:编号:

填报说明: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表 A.0.4 监理报告 工程名称:编号: 填报说明:本表一式四份,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各一份。 表 A.0.5 工程暂停令 工程名称:编号:

填报说明: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表 A.0.6 旁站记录 工程名称:编号: 填报说明:本表一式一份,项目监理机构留存。 表 A.0.7 工程复工令 工程名称:编号:

填报说明: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表 A.0.8 工程款支付证书 工程名称:编号: 表 B.0.1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docx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 11∶ 500 1 ∶ 1000 GB/T 6962 — 2005 规定了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1∶ 500 1 ∶ 1000 GB/T 7930 — 2008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 1000、 1∶2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31∶ 500 1 ∶ 1000 GB/T 7931 — 2008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 1 000、1∶ 2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1∶ 25000 1 ∶50000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 1∶ 50000、1∶ 4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GB/T 12340 — 2008 100000 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范 1∶ 25000 1 ∶50000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 1∶ 50000、1∶5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GB/T 12341 — 2008 100000 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范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1 部 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 50000、 1∶100000 地形图6分: 1∶25000 1∶50000 1∶ 100000 地形GB/T 12343.1 ―2008 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图编绘规范 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2 部 GB/T 12343.2 ―2008 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分: 1∶25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3 部 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500000、1∶ 1000000 地形图的基本要 8分: 1∶500000 1 ∶ 1000000 地形图编绘GB/T 12343.3 ―2009 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规范 规定了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 5 mm+1× 10-6D)、测程不短于 15 km 的光9远程光电测距规范GB 12526— 1990电测距仪进行国家一、二等大地控制网中边长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 仪器的检验项目。

兴旺管理----无水印版新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新表-2014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监理单位用表 (电子版) 四川省兴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十二月

A类表(工程监理单位用表)JL-A001 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 JL-A002 项目监理机构印章使用授权书 JL-A003 监理规划 JL-A004 监理实施细则 JL-A005 工程开工令 JL-A006 监理通知单(质量/安全) JL-A007 监理报告 JL-A008 工程暂停令 JL-A009 旁站记录 JL-A010 工程复工令 JL-A011 工程款支付证书 B类表(施工单位报审、报验用表)JL-B001 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JL-B002 工程开工报审表 JL-B003 工程复工报审表 JL-B004 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报审表JL-B005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JL-B006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 JL-B007 工程材料、构配件或设备报审表 JL-B008 隐蔽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报验表 JL-B009 分部工程报验表 JL-B010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审表 JL-B011 监理通知回复单(质量/安全) JL-B012 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JL-B013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JL-B014 施工机械、设施报审表 JL-B015 费用索赔报审表 JL-B016 工程临时或最终延期报审表 JL-B017 报审、报验表 C类表(通用表) JL-C001 工作联系单 JL-C002 工程变更单 JL-C003 索赔意向通知书 JL-C004 会议纪要

JL-A001 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 工程名称:编号: 致:(建设单位) 兹任命(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号:)为我单位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作。 附件:(1)身份证复印件 (2)注册证书复印件 监理单位(印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监理机构各一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9

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 2013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2014年3月1日起实施) 1 总则 1.0.1 为规范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行为,提高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 1.0.3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并以书面形式与工程监理单位订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合同中应包括监理工作的范围、内容、服务期限和酬金,以及双方的义务、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 在订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时,建设单位将勘察、设计、保修阶段等相关服务一并委托的,应在合同中明确相关服务工作范围、内容、服务期限和酬金等相关条款。 1.0.4 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工程监理单位的名称,监理的范围、内容和权限及总监理工程师的姓名书面通知施工单位。 1.0.5 在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范围内,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涉及施工合同的联系活动,应通过工程监理单位进行。 1.0.6 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应遵循以下主要依据: 1、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标准; 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3、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其他合同文件。 1.0.7 建设工程监理应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1.0.8 建设工程监理宜实施信息化管理。 1.0.9 工程监理单位应公平、独立、诚信、科学地开展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 1.0.10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工程监理单位 依法成立并取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的服务机构。 2.0.2 建设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进度、造价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 2.0.3 相关服务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保修等阶段提供服务活动。 2.0.4 项目监理机构 工程监理单位派驻工程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 2.0.5 注册监理工程师 取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和执业印章,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等活动的人员。 2.0.6 总监理工程师 由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任命,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作的注册监理工程师。 2.0.7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经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同意,由总监理工程师书面授权,代表总监理工程师行使其部分职责和权力,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并经监理业务培训的人员。 2.0.8 专业监理工程师 由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负责实施某一专业或某一岗位的监理工作,有相应监理文件签发权,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年

860MHz双向HFC接入网设计(修订说明)1

《860MHz双向HFC接入网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修订说明 为满足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需要,规范江苏有线南京分公司双向HFC接入网络,提高网络工程的建设质量,强化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解决高频段电平衰减过大引起的调试问题,特修订《860MHz双向HFC接入网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修订条目: 1、修订原规范3术语与定义: 增加:QAM电平:数字信号频道平均功率; 2、修订原规范4.4 系统指标 为节省频点资源,提高数字电视传输质量,取消原有98.5MHz、743.25MHz 和855.25MHz三个模拟导频信号,使用Z-2(123MHz)、Z-24(355MHz)、 DS23(554MHz)、DS-37(706MHz)、DS-55(850MHz)的数字频道替代原导频来对网络进行设计、调试和验收。在测试仪器中将这5个数字信号设置在“斜率”中,可在一个界面读出QAM电平数值。 系统指标修订后,见下表: 类别序 号 指标名称指标要求 正向系统1 CNR ≥44dB 2 CSO ≥55dB 3 CTB ≥55dB 回传系统4 SNR ≥28dB @ 3.2MHz & 32QAM以上 (DOCSIS2.0版本CMTS) 5 载波/汇集噪声比(注1) 光机端口反向输出检测口:25-65MHz 范围内底部平坦区域≥35dB 6 CM发射功率109±5 dBuV 前端机房7 1550光发输入QAM电平 Z-2(123MHz):84±0.5dBuV; Z-24(355MHz): 84±0.5dBuV; DS-23(554MHz): 84±0.5dBuV; DS-37(706MHz): 84±0.5dBuV; DS-55(850MHz): 84±0.5dBuV; 中间三个频道作为参考值。 8 MER&BER 38dB&<10-10(R-S纠错后),使用R/S EFA测试

测量常用规范

测量常用规范 序号名称代号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4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 5地籍测绘规范CH5002-1994 6地籍图图式CH5003-1994 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2006 1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3-2006 1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1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1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1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6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1994 17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 1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2012 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2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 21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17796-2009 22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23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23709-2009_ 24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25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2008 2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27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28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2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30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17986.1—2000 31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GB/T17986.2—2000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25 个监理基本表式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 25 个监理基本表式 一、附录A:工程监理单位用表 (1)表 A.0.1 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 (2)表 A.0.2 工程开工令 (3)表 A.0.3 监理通知 (4)表 A.0.4 监理报告 (5)表 A.0.5 工程暂停令 (6)表 A.0.6 旁站记录 (7)表 A.0.7 工程复工令 (8)表 A.0.8 工程款支付证书 二、附录B:施工单位报审/验用表 (9)表 B.0.1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10)表 B.0.2 开工报审表 (11)表 B.0.3 复工报审表 (12)表 B.0.4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13)表 B.0.5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 (14)表 B.0.6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15)表B.0.7 (16)表B.0.8 (17)表B.0.9 报审/验表分部工程报验表 监理通知回复单 (18)表 B.0.10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审表(19)表 B.0.11 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20)表 B.0.12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21)表 B.0.13 费用索赔报审表 (22)表 B.0.14 工程临时/最终延期报审表 三、附录C:通用表 (23)表C.0.1 (24)表C.0.2 工作联系单工程变更单

一、附录A:工程监理单位用表 工程名称:表 A.0.1 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 编号:

工程名称:表 A.0.2 工程开工令 编号:

工程名称:表A.0.3 监理通知 编号:

工程名称:表 A.0.4 监理报告 编号: 填报说明:本表一式四份,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

接入网规划设计

接入网规划设计 内容摘要 通过光纤接入及光纤接入网概念的了解,目前光纤接入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用户通信需求增长的分析,结合双江目前用户分布情况及双江现用设备的优缺点,进行光纤网络结构设计,确定网络拓扑结构,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所选设备种类型号确定,ONU设备位置、数量,光纤中继距离的计算,设计规划中还涉及IP地址及VLAN规划、光功率计算、保护方式设计等;随着接入网光纤化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接入网络规划设计中好药进行网络保护设计。 本设计主要是县城用户端接入设计,包括县城各区域ONU分布情况,光纤芯数及距离,画出了各区域的网络结构分布图,最后还计算出了所设计的用户容量。 一、概述 1.1接入网的概念 从整个电信网的角度讲,可以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网和用户驻地网(CPN)两大块,其中CPN属用户所有,因而,通常意义的电信网指的是公用电信网部分。公用电信网又可以划分为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网3部分。长途网和中继网合并称为核心网。

相对于核心网,接入网介于本地交换机和用户之间,主要完成使用户接入到核心网的任务,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一系列传送设备组成。 1.2光纤接入网的概念 光线接入网采用光纤做为主要的传输媒体来取代传统的双绞线。由于光纤上传送的是光信号,因而需要在交换局将电信号进行电光转换变成光信号后再在光纤上进行传输。在用户端则要利用光网路单元(ONU )再进行光电转换恢复成电信号后送至用户设备。 1.3光纤接人网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3.1 光纤接人网建设的必要性 因特网是过去二十几年变化最迅速的技术,从购物、娱乐、交友、到交互式视频、IPTV等,新业务新技术日新月异,目前,双江县城中绝大多数用户接入段采用铜缆接入、模拟传输方式,已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新业务如IPTV、视频监控、远程教育等新技术。而且传输距离短、扩容能力差、占用管道资源过多、安全可靠性低和维护困难。用户对网络带宽、速率、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大用户除有话音、窄带数据需求外还涉及交互式视频等业务,特别是金融部门、政府机关、学校和医院等单位;城市平安城市监控业务急待建设;城市移动基站的扩容与新建; 1.3.2、光纤接人网建设的可行性 主干传输通过近几年多次扩容建设,容量以足以满足,光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