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八章  成本管理

新增

本量利分析与应用

作业成本管理中成本计算

【思维导图】

第一节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通过成本管理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

(二)通过成本管理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通过成本管理能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

二、成本管理的目标

从成本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层面来看,成本管理的目标可以区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

(一)总体目标

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成本计算的目标

A.成本计算的目标是按照成本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成本,满足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

B.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C.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则是在保证企业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前提下,降低企业内部成本

D.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成本计算的目标和成本控制的目标

[答疑编号56840801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成本计算的目标是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

供成本信息,而选项A 只提到了外部信息,所以是错误的。选项B 应该是降低内部成本,而非全部生命周期成本,所以是错

误的。选项C 应该是降低全部生命周期成本,而非内部成本,

所以是错误的。

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量本利分析与应用

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息税前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例8-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售价为6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24元,固定成本总额100000元,当年产销量20000件。试计算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率及息税前利润。

[答疑编号56840801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单位边际贡献=60-24=36(元)

边际贡献总额=36×20000=720000(元)

边际贡献率=36÷60=60% 息税前利润=720000-100000=620000(元)

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假定该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销售量为5000件。要求计算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以及保本作业率。

[答疑编号56840801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边际贡献率=(100-50)/100=50%

保本销售量=130000/(100-50)=2600(件)

保本销售额=130000/50%=260000(元) 保本作业率=2600/5000=52%

【例·单选题】某企业产销单一产品,如果固定成本不变,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等比例上升,则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答疑编号56840801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等比例上升,如果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都

等比例上升,则分母变大,分式变小,即保本销售量下降。

保本销售额如何变化?

【例·多选题】某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因耗用的原材料涨价而提高了1元,企业为抵消该变动的不利影响决定提高产品售价1元,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则()。

A.单位边际贡献不变

B.边际贡献率降低

C.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不变

D.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不变

[答疑编号568408010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价,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不变,单价上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上升,

所以,选项C的说法错误。

(二)量本利分析图

1.基本的本量利分析图

2.边际贡献式量本利分析图

(三)安全边际分析

固定成本为130000元,若本期销售该产品5000件,计算甲产品的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答疑编号56840802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保本销售量=130000/(100-50)=2600(件)

安全边际量=5000-2600=2400(件)

安全边际额= 2400×100=240000(元) 安全边际率=2400/5000=48%

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

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

上述公式两端同时除以正常销售额,便得到: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公式扩展】

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提示】提高销售息税前利润率的途径:一是扩大现有销售水平,提高安全边际率;二是降低变动成本水平,提高边际贡献率。

【例·单选题】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能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盈亏临界点的措施是()。

A.提高单价

B.增加产销量

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D.压缩固定成本

[答疑编号56840802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提高单价,保本点降低,安全边际提高。选项A

不正确。增加产销量,安全边际增加,但保本点不变。选项B

正确。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保本点降低,安全边际提高。选项

C不正确。压缩固定成本,保本点降低,安全边际提高。选项

D不正确。

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假设:

①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

②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③产销平衡

④产品产销结构稳定(各产品销售比重不变)

(一)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销售收入)×100%=∑(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比重)

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某产品保本额=综合保本额×该产品的销售比重

某产品保本量=该产品保本额/单价

【例·计算分析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固定成本500000元,

(1)计算各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

(2)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3)计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和预期息税前利润。

[答疑编号56840802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1)甲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12000×(100-80)=240000

(元)

乙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15000×(90-75)=225000(元)

丙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8000×(95-80)=120000(元)

(2)甲产品的销售收入=12000×100=1200000(元)

乙产品的销售收入=15000×90=1350000(元)

丙产品的销售收入=8000×95=760000(元)

总的销售收入=1200000+1350000+760000=3310000

(元)

总的边际贡献=240000+225000+120000=585000(元)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585000/3310000×100%=17.67%

(3)综合保本销售额=500000/17.67%=2829654.78(元)

预期息税前利润=3310000×17.67%-500000

=84877(元)

或:预期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585000-500000=85000(元)

思考

如何计算每一种产品的保本额和保本量?

(二)联合单位法

联合单位法是指在事先确定各种产品间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最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所谓联合单位,是指固定实物比例构成的一组产品。例如,企业同时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且三种产品之间的销量长期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产销量比为1:2:3。那么,1件甲产品、2件乙产品和3件丙产品就构成一组产品,简称联合单位。

某产品保本量=联合保本量×该产品的销售比重

【例】某企业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全年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21000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8000件、5000台和10000件,预计销售单价分别为25元、80元、40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5元、50元、28元,要求计算联合保本销售量和每一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答疑编号56840802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确定产品销量比为:甲︰乙︰丙=1︰0.625︰1.25

联合单价=1×25+0.625×80+1.25×40=125(元/联合单位)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1×15+0.625×50+1.25×28=81.25(元/联合单位)

联合保本销售量=210000÷(125-81.25)=4800(联合单位)

甲产品保本量=4800×1=4800(件)

乙产品保本量=4800×0.625=3000(台)

丙产品保本量=4800×1.25=6000(件)

(三)分算法

分算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的关键是要合理地进行固定成本的分配。在分配固定成本时,对于专属于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对于应由多种产品共同负担的公共性固定成本,则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销售额、边际贡献、工时、产品重量、长度、体积等)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鉴于固定成本需要由边际贡献来补偿,故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的方法最为常见。

【例·计算题】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要求按分算法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量和保本额(假设固定成本按边际贡献比重分摊)。

[答疑编号568408020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①计算边际贡献总额

A产品:(20-12)×30000=240 000(元)

B产品:(30-24)×20000=120 000(元)

C产品:(40-28)×10000=120 000

边际贡献总额=240000+120000+120000=480 000(元)

②计算固定成本分配率,分配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分配率=180000/480000=0.375

分配给A产品的固定成本=240000×0.375=90000(元)分配给B产品的固定成本=120000×0.375=45000(元)分配给C产品的固定成本=120000×0.375=45000(元)

③计算每一产品的保本量和保本额

A产品的保本量= 11250(件)

A产品的保本额=11250×20=225000(元)

同理,B产品和C产品的保本量分别为7500件、3750件,它们的保本额分别为225000元、150000元。

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要求按乐观顺序法和悲观顺序法进行多种产品的量本利分析。

[答疑编号5684080206: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1)计算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

A产品:(20-12)/20=40%

B产品:(30-24)/30=20%

C产品:(40-28)/40=30%

由表可以看出,固定成本全部由A产品来补偿,那么企业要想达到保本状态,A产品的销售额(量)需达到:

销售额=180000÷40%=450000(元)

销售量=450000÷20=22500(件)

当A产品销售额达到450000元,即销售22500件时,企业保本。企业的保本状态与B、C产品无关。

保本状态,B产品的销售量需达到20000件,此时销售额为600000元。C产品的销售额(量)需达到:

销售额=60000÷30%=200000(元)

销售量=200000÷40=5000(件)

当B产品销售额达到600000元,即销售20000件同时,C产品销售额达到200000元,即销售5000件时,企业保本。企业的保本状态与A产品无关。

四、目标利润分析

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税前利润+利息=税后利润/(1-税率)+利息

目标销售量公式只能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而目标销售额既可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又可用于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

【注意】上述公式中的目标利润一般是指息税前利润。其实,从税后利润来进行目标利润的规划和分析,更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如果企业预测的目标利润是税后利润,则上述公式应作如下调整。

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

目标利润是量本利分析的核心要素,它既是企业经营的动力和目标,也是量本利分析的中心。

如果企业在经营中根据实际情况规划了目标利润,那么为了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需要对其他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

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例8-6】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如果将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则有:目标利润销售量=(50000+40000)/(50-25)=3600(件)

目标利润销售额=3600×50=180 000(元)

【例8-7】沿用例8-6的资料,现在假定该公司将目标利润定为58000元,问:从单个因素来看,影响目标利润的四个基本要素该作怎样的调整?

[答疑编号5684080301:针对该题提问]

调整措施可选择如下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50000+58000)/(50-25)=4320(件)

(2)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

=20(元)

(3)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目标利润

=(50-25)×3600-58000=32000(元)

(4)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

=55(元)

【例·计算题】(2012)A电子企业只生产销售甲产品。2011年甲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均为10 000件,单位售价为300元/件,全年变动成本为1 500 000元,固定成本为500 000元。预计2012年产销量将会增加到12 000件,总成本将会达到2 300 000元。假定单位售价与成本性态不变。

要求:

(1)计算A企业2012年下列指标:①息税前利润;②单位变动成本;③变动成本率;④固定成本。

(2)若目标息税前利润为1 750 000元,计算A企业2012年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答疑编号56840803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1)①息税前利润=12000×300-2300000=1300000(元)

②单位变动成本=1500000/10000=150(元/件)

③变动成本率=150/300×100%=50%

④固定成本=500000(元)

(2)目标利润销售额=(500 000+1750 000)/(1-50%)=4500 000(元)

五、利润敏感性分析

基于量本利分析的利润敏感性分析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各因素的变化对最终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二是当目标利润要求变化时允许各因素的升降幅度。

(一)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例8-8】某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计划年度内有关数据预测如下:销售量100000件,单价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200000元。假设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分别增长了10%,要求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答疑编号56840803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预计的目标利润=(30-20)×100000-200000=800000(元)

(1)销售量的敏感程度

销售量=100000×(1+10%)=110000(件)

息税前利润=(30-20)×110000-200000=900000(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900000-800000)/800000 =12.5%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2.5%/10% =1.25

(2)销售单价的敏感程度

单价=30×(1+10%)=33(元)

息税前利润=(33-20)×100000-200000=1100000(元)

利润变化的百分比=(1100000-800000)/800000 =

37.5%

单价的敏感系数=37.5%/10% =3.75

(3)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程度

单位变动成本=20×(1+10%)=22(元)

息税前利润=(30-22)×100000-200000=600000(元)

利润变化的百分比=(600000-800000)/800000 =-25%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 =-2.5

(4)固定成本的敏感程度

固定成本=200000×(1+10%)=220000(元)

息税前利润=(30-20)×100000-220000=780000(元)

利润变化的百分比=(780000-800000)/800000 =-

2.5%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0.25

=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二)目标利润要求变化时允许各因素的升降幅度

例如,已知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为2,如果企业要求目标利润上升10%,则销售量需要上升5%。

六、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

【例8-9】某公司在原有生产线使用年限到期之后,面临着更换生产线的选择。可以选择购买与原来一样的生产线,也可以购买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原有生产线的价格为150 000元,而新的生产线的价格为300 000元,两种生产线的使用年限均为5年,无残值。两种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型号、质量相同,市场售价为50元。有关数据如表8-5所示。要求:对企业应采用新生产

[答疑编号56840803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设产销量为X ,原生产线下的总成本为Y 1,新生产线下的

总成本为Y 2,则有:

Y 1=(30000+10000+10000)+(15+12+10+5)X

=50000+42X

Y 2=(60000+10000+10000)+(15+10+10+5)X

=80000+40X

令Y 1=Y 2,可求得:X =15000

【结论】当X >15000件时,应采用新生产线

当X <15000件时,应采用原生产线

当X =15000件时,新生产线与原生产线经济上无差别。

原来生产线利润=8X-50000

新生产线利润=10X-80000

由8X-50000=10X-80000,得到X=15000。

当X>15000件时,应采用新生产线

当X<15000件时,应采用原生产线。

当X=15000件时,新生产线与原生产线经济上无差别。

【提示】当单价相同时,采用建议方法,当单价不同时,采用教材方法。

(二)新产品投产的选择

【例8-10】沿用例8-9的资料,假设该公司通过对产销量的估计决定采用新的生产线。并对原有的产品进行了研发,开发出新产品A和新产品B。原有产品的产销量为20000件。企业面临投产决策,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投产新产品A,A产品将达到9000件的产销量,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20%;

方案二:投产新产品B,B产品将达到4000件的产销量,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15%;

方案三:A、B两种新产品一起投产,由于相互之间的影响,产销量将分别为10000件和2000件,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50%。

另外,投产新产品B还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生产设备,这将导致每年的固定成本增加10000元。其他相关资料如表所示。

Y=80000+40X

联合单位5:1

因为新产品的投产将少了原有产品的产销量,所以原有产品因此而减少的边际贡献为投产新产品的机会成本,在决策时应予以考虑。

方案一:若投产A产品原有产品减产损失

=20000×10×20%=40000(元)

方案二:若投产B产品原有产品减产损失

=20000×10×15%=30000(元)

方案三:若两种产品一起投产原有产品减产损失

A产品。

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一、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又称标准成本管理,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它以标准成本的确定作为起点,通过差异的计算、分析等得出结论性报告,然后据以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成绩或克服不足。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1)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一般是分别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来进行的。

(2)确定有关标准的前提是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不是理想情况,因此,其包括的内容中既有必不可少的消耗,也包括一些难以避免的损失在内。偶然的、意外的内容不包括在内。

【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计算如表8-9所示。

8-10所示。8-11所示。

)。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答疑编号56840804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确定有关标准的前提是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不

是理想情况,因此,其包括的内容中既有必不可少的消耗,也

包括一些难以避免的损失在内。偶然的、意外的内容不包括在

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件。假定企业本月投产A产品8000件,领用甲材料32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40元/千克。要求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以及材料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答疑编号56840804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32000×40-8000×3×45= 200000(元)(超支)

其中:

材料用量差异=(32000-8000×3)×45=360000(元)(超支)

材料价格差异=(40-45)×32000=-160000(元)(节约)

管理会计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经常在制定标准成本时被采用的是()。 A.理想标准成本 B.稳定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2.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差异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称为() A.效率差异 B.耗费差异 C.闲置差异 D.能量差异 3.在日常实施成本全面控制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抓住那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作为控制重点,该项成本控制原则是指()。 A.全面控制原则 B.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C.讲求效益原则 D.例外管理原则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前提和关键的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 C.成本差异的分析 D.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5.根据一般应该发生的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能力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A.理想标准成本 B.稳定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6.与预算成本不同,标准成本是一种()。 A.总额的概念B.单位成本的概念 C.历史成本D.实际成本 7.无论是哪个成本项目,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都需要分别确定两个标准,两者相乘即为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这两个标准是()。 A.价格标准和用量标准 B.价格标准和质量标准 C.历史标准和用量标准 D.历史标准和质量标准 8.成本差异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 A.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B.纯差异和混合差异 C.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D.可控差异和不可控差异

9.由于特定成本项目的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导致的成本差异称为()。 A.价格差异 B.价格差 C.数量差异 D.用量差 10.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成本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 A.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 B.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差 C.预算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 D.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差 11.标准成本法下,采用直接处理法进行成本差异的期末结转时,本月发生的各成本差异,应转入()。 A.生产成本科目 B.产成品科目 C.产品销售成本科目 D.管理费用科目 12.某企业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其中A材料价格标准为3元/千克,数量标准为5元/件,B 材料价格标准为4元/千克,数量标准为10元/件,则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 A.15元 B.40元 C.55元 D.65元 13.下列变动成本差异,无法从生产过程中找到原因的是() A.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D.直接人工耗费差异 14.固定制造费用的的能量差异应()。 A.质量控制部门 B.相关管理部门 C.生产部门 D.销售部门 15.材料价格差异一般由()负责。 A.生产部门 B.采购部门 C.财务部门 D.工程技术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原材料质量低劣,会造成()向不利方向转化。 A.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E.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2.下列各项中,能够造成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是()。

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 为什么要参加培训: 1.成品价格市场要求不断降低!原材料与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下,要有效地降低企业 的总成本,一味依靠降低采购成本来降本,势必导致供应商与客户两败俱伤!必须从软成本入手,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数目惊人,如富士康的苹果手机质量事故导致10亿元的损失,但目前没有引起众多企业管理层足够重视,而质量成本就是企业的第一大软成本; 2.据美国质量协会统计,企业显性质量成本一般占总运营成本(不含原材料成本)的25% 以上,而隐性质量成本则是显性质量成本的3-4倍。如果产品成本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金矿,那么质量成本就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银矿; 3.如果质量成本控制不好,将可能直接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产品制造成本、库存资金 占用成本、客户服务成本,而间接导致客户定单的减少和企业品牌的减分,甚至企业的关门或破产; 4.质量成本管理涉及质量管理知识,本课程把复杂的质量管理进行简约化总结,使你能够 抓住质量管理的关键点,扩大你的知识面,并使你能够和质量人员一起参与质量管理; 5.质量成本管理涉及成本管理知识,本课程从成本控制体系的新角度来处理质量成本的管 理问题,如提出支持质量成本核算的“多因多果”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方法,使你能够在掌握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处理其他方面的成本管理,增强全面成本管理的能力。 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理解质量成本的四个分类? 2.如何通过会计科目设置正确地核算质量成本? 3.如何判断各部门提供的质量成本的准确率,以保证质量成本数据的真实性? 4.如何建立质量成本的考核指标并深入地分析质量成本,找出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5.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地计算质量预防成本或鉴定成本的投入效率? 6.如何进行质量成本预算,以及和质量管理人员一起解决所发现的质量管理问题? 7.如何建立质量成本管理流程? 8.如何建立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包括编写质量成本管理文件和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9.如何建立质量成本核算系统? 10.认识如何以质量成本的变化来判断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培训特色: 我们注重理论的同时,顾问师将通过大量生动、详实的案例与学员共同分析,使学员轻松的掌握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 参加人员: 总经理、管理代表、财务主管、部门管理人员、成本核算员、统计员、成本管理体系内审员等。 学员背景要求:

标准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作为一种成本控制方法。体现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主要解 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中。使用标 准成本控制和调节实际的经济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从管理的角度 来看,增强成本控制要比单纯实行成本计算更为重要。标准成本系统 至今仍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而且它的形成与发展也标志着从 原始意义上的成本计算向成本管理方向更迈进了一步。 一、标准成本的定义 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正常经营条件下理应 发生的成本。因而是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以标准成本为基础。把实 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实行对比,揭示出成本差异。使差异成为向 人们发出的一种“信号”。以此为线索实行分析研究。企业能够进一 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并据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其基本内容是:依据材料、人工、费用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制订各 生产阶段的标准成本,并用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内部,它是 各车间实现“等价补偿”的价格尺度;在企业外部,它是制订产品销 售价格的最低界线。 标准成本是由会计部门会同采购部门、劳动工资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及具体生产经营部门等相关责任部门,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 具体条件实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应 吸收负责执行标准的职工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在制订标准成本时。 一些成本项铟需要确定其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 标准。即:成本标准=用量标准X价格标准,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直 接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等标准用量。在制订时,主要 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订。并吸收执行标准的部门和职工参加。价格

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控制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标准成本控制法 --摘自《生产与运营管理》(龚国华着) 变准成本控制法是一种较理想的事中控制成本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对控制对象事先确定标准成本,并设立标准成本卡,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将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成本作比较,计算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将各项成本支出控制在标准成本范围内。 标准是一个相对概念,标准成本有理想标准和正常标准之分。正常标准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企业通过一定的努力,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后应该达到的成本。使用正常标准比较现实。理想标准可以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标准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中的材料、人工、费用三项,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应根据技术部门确定的材料消耗定额和物资部门的标准价格算得;直接人工成本标准应根据劳动人事部门制定的劳动工时定额(财务上称为标准工作时间)乘上标准工资率求得;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可以按设备的生产能力分摊。应该运用弹性预算原则,把标准分摊率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为了便于阐释,下面结合简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标准成本以标准成本卡形式已在事先确定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成本总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直接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实际用量 下面给出了上面例子中材料成本差异计算结果。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 直接材料差异中的用量差异由制造车间负责分析,价格差异应由供应部门负责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总差异=实际工作时间×实际工资率-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人工工作时间差异=(实际工作时间-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比较复杂,有产量因素和效率因素。下面列出总差异计算公式:(计算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的成本差异使用同一公式) 制造费用差异=实际产量×费用分摊率-实际费用

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制度范本、DOC格式).DOC

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制度范本、DOC格 式).DOC 为保证我厂产品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间取得最佳的结合,动员全厂各个部门、车间的全体职工,对质量及产品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厂各部门全面协同配合。各部门在质量成本管理上,应按本办法规定的职能,发挥各自的作用。第二章管理机构的设置第三条质量成本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为搞好这项工作,决定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首的质量成本管理中心,由“全质办”、财务科、技术科、服务科、科研所、销售科负责同志组成,定期开展质量成本分析研究。第四条质量成本核算程序,实行车间(职能部门)和厂部(财务科与“全质办”)两级核算体制。按照“归口管理、集中核算”的原则,由车间成本核算员、科室专(兼)职核算员负责本单位质量成本核算,财务科设专职质量成本会计负责全厂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核算程序详见第三章。第三章质量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务和内容第五条正确核算质量成本、质量收入和质量经济效益,降低控制质量过程的耗费,争取质量收入的提高,寻求增加质量经济效签发人责任人签名制度名质量成本管理办法电子文件编码GLWA082页码4-2益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质量管理提供

信息资料。第六条质量收入包括:新产品研究收入、设计试制收入、生产质量收入、质量检验收入、销售质量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第七条质量成本包括:新产品试制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等。第八条质量收益包括:本期实现质量收益、潜在质量收益、质量社会效益等。第九条质量成本核算要划清三个界限:即划清质量成本收益与非质量成本收益的界限;划清各种产品的质量成本与质量收益的界限;划清质量成本中实现收益与潜在收益的界限(或显见与隐含的界限)。按照我厂实际,确定质量成本开支范围为:(一)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所耗用的材料、办公费、差旅费及劳动保护费;(二)质量检测的仪器、仪表、工量具的购置、折旧和维护费用;(三)产品、半成品、外购件和原材料的试验、检验、评审费;(四)质量管理人员工资、附加费和部门经费;(五)产品出厂前由于质量缺陷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等损失,包括废品损失、不合格品返修费用、产品降级损失、停工损失等;(六)“三包”费用及其有关折价损失与赔偿费用;(七)用于质量管理的奖励支出与培训费;(八)其他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费用。第条各单位要根据质量成本核算的要求,加强基础工作,健全原始记录与管理制度,把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原始记录统一起来,使预测、计划、控制和考核分析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第一条根据核算要求,建立统计总账,做好质量资料的统计与档案工作,以便形成完整的历史资料。第二条质量成本计划与控制是TQC计划的重要

标准成本控制制度(standard cost control system)

标准成本控制制度(standard cost control system)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199企业根据制定的标准成本控制实际成本的发生,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标准成本的概念被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接受,并被广泛使用。标准成本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标准成本公式通常,标准成本只针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三大项制定,标准成本针对有偿人工和生产成本三大项制定,制定标准的依据是根据成本的特点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虽然三大项目的具体属性不同,但它们的标准成本主要是由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的乘积来表示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基于方的标准,即根据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管理水平和正常的价格所规定的成本,他们不仅要考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平均水平,还要消除他们的经营活动中的异常情况,估计未来的生产发展趋势。在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中,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是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各种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与这些材料的正常价格之和。直接劳动的标准成本是单位产品消耗的各种劳动的标准时数与其相应的标准小时工资率的乘积之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位产品标准工时数和预定标准分配率的乘积。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和预定标准分配率的乘积。上述费用的标准分摊率是总费用预算与标准总工作时间的商。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可变制造成本的标准成本相加,得到可变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再将固定制造成本的标准成本相加,得到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标准成本的制定可以以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卡的形式进行。 (2)成本差异计算在实施该控制系统的企业中,与成本明细账相关的几个重要账户的借项和贷项按照标准成本进行记录,包括生产成本、成品、自制半成品和产品销售成本账户等。另一方面,应设立专门账户,收集和记录各种成本差异,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分开。借方记录不利差异,贷方记录有利差异,以便每天分析、控制和评估各种成本指标。月末,各成本差异账户之间的抵销净额计入本月的损益表,并作为销售成本或销售毛利的调整项目,从而将损益表中的标准成本金额调整为实际成本金额如果净额结算后的净差额很小,也可以在年底结转,而不是按月处理。 (3)标准成本控制实施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成本控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应按照预定的标准控制实际生产成本。为了提高成本控制的工作效率,我们还必须根据例外管理的原则,重点关注异常和不符合共同愿景的关键差异。追查根本原因,分析原因,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于可变成本,通常可以确定用于监控的每单位产品正常差异的合理范围。对于固定成本,通常可以根据监控的总成本确定正常差异的合理范围。控制范围一般可以根据企业产品成本和企业利润目标的历史数据来估计,例如,可以通过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来确定。

质量成本管理

[编辑本段] 质量成本概述 质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专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将企业中质量预防和鉴定成本费用与产品质量不符合企业自身和顾客要求所造成 的损失一并考虑,形成质量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质量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此后人们充分认识了降低质量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性。 [编辑本段] 质量成本的内涵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质量成本一般包括:为确保于要求一致而作的所有工作叫做一致成本,以及由于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全部工作叫做不一致成本,这些工作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其中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一致成本,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又统称为故障成本,属于不一致成本。 具体而言,预防成本是为减少质量损失和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在结果产生之前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一些活动的成本,它包括质量管理活动费和行政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教育培训费、新产品评审费、质量情报费及工序控制费;鉴定成本是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在结果产生之后,为了评估结果是否满足要求进行测试活动而产生的成本,包括部门行政费、材料工序成品检验费、检测设备维修费和折旧等。故障成本是在结果产生之后,通过质量测试活动发现项目结果不满足质量要求,为了纠正其错误使其满足质量要求发生的成本,分为两部分: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内部损失是指产品出厂前的废次品损失、返修费用、停工损失和复检费等;外部损失是在产品出售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和“三包”损失等。上述概念也可用公式表示如下: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编辑本段] 质量成本的构成 1.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a) 实施各类策划所需的费用、包括: 体系策划: 产品实现策划: b) 产品/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费用, c) 工序能力研究费用, d) 质量审核费用,

5第五章 食品质量成本

第五章食品质量成本 第一节质量成本概述 一、质量成本的含义 (一)质量成本的定义 美国质量专家菲根堡姆最早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是要把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和产品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起加以考虑。 原国际标准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对质量的定义:为了确 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原国家标准GB/T13339-1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对质量的定义:将产品质量保 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 以上定义尽管表述不同,但对质量成本的性质和内容的规定性是一致的,其实质内容是:质量成本包括为保证满意质量(规定的质量水平)而发生的费用和没有获得满意质量而导致的损失。 (二)质量成本的理解 质量成本是针对产品制造的符合性质量而言的,其前提是设计质量标准已经确定。 质量成本不应包括重新设计和改进设计、用于提高质量等级和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质量成本指的是在制造过程中同出现不合格品有密切联系的相关费用。如预防成本 是为预防不合格品出现的费用;鉴定成本是为了评定是否出现不合格品的费用;内外损失成本则是因为不合格品在厂内和厂外发生的费用。 质量成本不包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同不合 格品的产生最直接、最密切的费用。 计算质量成本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结果,最终是为了分析质量成本,从而寻找改进质 量、控制质量成本的途径和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达到成本最低和用最经济的手段实现规定的质量目标的目的。 (三)质量成本的特点 是一种变动成本。其随着质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从其变化趋势中探求最佳质 量水平。 是一种机会成本(或可能性成本)。其不局限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而是着重分 析和预测可能或应当发生的经济活动,以便进行决策。 是一种估计成本。不能像生产、销售等职能成本那样精确计算,因为其带有某种假 定性,其可对某种特定的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以供管理者决策。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为分析、计算、最终确定最佳成本,需要掌握成本的构成。国标GB/T 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规定,质量成本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项目成本控制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项目成本控制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项目成本控制制度(标准版) 1.1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1.1.1根据工期计划和结合投标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要求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考虑非必要冗余人员投入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1.1.2工程施工过程中,适时投入相关管理、操作人员:铁塔组立工程中适当投入起重工和具有相应资格的劳务作业队伍,架线施工时投入牵张机操作手、液压工、具有相应资格的劳务队伍。 1.1.3按相关规定发放项目部管理人员工地奖金,不超额发放。 1.1.4按进度情况对劳务队伍申报的劳务资金进行审核,不超额发放劳务工资。 1.2物资成本控制 1.2.1按设计施工图纸统计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物资,并按定额在考虑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物资计划数量,不超量采购物资。

1.2.2物资进场顺序按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安排,避免发生因物资积压材料站导致场地费用增加的情况。 1.2.3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合理安排物资运输计划,考虑现场运输距离情况,避免重复运输。 1.2.4剩余乙供物资,工程竣工后,及时按本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做好成本回收工作。 1.3协调成本控制 1.3.1青苗、树木砍伐、塔基征地、临时占地、赔偿金额严格按照发改委及当地政府发文标准进行赔偿,工程外联部负责签订好相关赔偿协议, 1.3.2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损坏农作物; 1.3.3按设计规定尽量减少树木砍伐; 1.3.4严格计算塔基占地面积,不超额征地; 1.3.5根据施工需要计算临时占地面积,不超额占地。 1.4机械设备成本控制 1.4.1分部工程开工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结合工程进度

《管理会计》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共25页

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 知识目标 (1)明确标准成本制度的概念。了解标准成本的特点及其意义。 (2)了解标准成本的种类和作用。掌握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 (3)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 (1)能运用标准成本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制定各类标准成本。 (2)能运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方法,进行各类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8.1 标准成本概述 8.1.1 标准成本制度 以“泰罗制”为基础形成的标准成本系统,最初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至50年代以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普遍承认了标准成本的概念。随着其内容的不断充实和完美,最终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成为管理会计在日常成本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和最为有效的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 所谓标准成本,简言之是指在标准工作条件下,生产产品应当发生的成本。即以在产品设计阶段所选定的最优设计和工艺方案为基础,根据料、工、费等合理费用,在企业现有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条件下,进行有效经营应该发生的成本。它衡量成本水平高低提供了科学的尺度,并且为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业绩提供了重要依据。 所谓标准成本制度,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随时提示分析各种成本差异及其原因,借以加强成本

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度。 8.1.2 标准成本的种类和作用 1.标准成本的种类 1)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均处于最佳状态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成本标准。它是建立在资源充分利用的、设备满负荷运转、合格品率为100%、工人效率充分发挥的基础是,即实际成本应达到理想的条件下成本的最低限度,而不允许任何浪费的存在。但是,这种标准成本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很难实现,因此很少采用。 2)正常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是指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根据合理的耗费水平而制定的标准成本。它考虑到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合理损耗、设备故障及工人的闲置等因素,因而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并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它是本着“跳起来方能摘到桃子”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即这种标准成本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既非轻而易举,又不是高不可攀。因此,这种标准成本能够在成本管理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标准成本的作用 (1)标准成本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讲求经济效益,强化成本管理的过程性、全员性和责任性,有效的降低成本。 (2)标准成本可以为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有利于经营管理者贯彻“例外管理”的原则,集中精力抓主要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试题 带答案

质量成本管理试题 姓名:成绩: 单选题 1.客户化的思维意味着:(C) A.客户的满意度在下降,意味着市场的份额在提升,会导致利润的提升 B.客户的满意度在提升,意味着市场的份额在下降,会导致利润的提升 C.客户的满意度在提升,意味着市场的份额在提升,会导致利润的提升 D.客户的满意度在提升,意味着市场的份额在提升,会导致利润的下降 2.C.rosB.y把品质管理理念引进制造业的时间是:(C) A.1962年 B.1972年 C.1952年 D.1942年 3.“现在是利润像刀片的时代”出自:(A) A.张瑞敏 B.柳传志 C.比尔·盖茨 D.彼得·杜拉克 4.《全面质量控制》的作者是:(D) A.麦克卢汉 B.克劳士比 C.约瑟夫·朱兰 D.菲根鲍姆 5.克劳士比的PONC.方法特别强调的是:(C) A.方法 B.技术 C.代价 D.产值 6.用钱表现PONC.,就是因为它:(D) A.最间接地表现对公司的贡献 B.最迅速地表现对公司的贡献 C.最全面地表现对公司的贡献 D.最直观地表现对公司的贡献 7.品质成本报告由:(D) A.服务人员负责报告 B.财务人员负责报告 C.主管人员负责报告 D.一线员工负责报告 8.实施PB.M项目的最明显的结果是:(A) A.促进了目标管理平台 B.形成了竞争的氛围 C.发扬了人性 D.引导了理性 9.很多质量管理常犯的错误,不包括:(B) A.将目光关注车间里的人员管理,忽视了质量成本大大超过车间3~5倍的白领和金领的薪水

B.不只是基于缺陷发生的频率进行 C.只是在车间里面抓一些报废返工,至于说为此失去的销售机会,市场方面都不考虑 D.没有把管理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整合在一起 10.质量奖的模型所要求的是:(D) A.计划改进 B.监督检测 C.执行改进 D.卓越表现 11.不是PB.M这种管理工具带来的结果的是:(A) A.它会让我们改变规律 B.展示了成果 C.展示了绩效 D.它会让我们改变习惯 12.任何组织里面都有一个规律:85、12和3,也就是:(A) A.85%的问题应该在一线得到解决,12%的问题应该在中层得到解决,3%的问题才应该拿到管理层来解决 B.12%的问题应该在一线得到解决,85%的问题应该在中层得到解决,3%的问题才应该拿到管理层来解决 C.85%的问题应该在一线得到解决,3%的问题应该在中层得到解决,12%的问题才应该拿到管理层来解决 D.3%的问题应该在一线得到解决,12%的问题应该在中层得到解决,85%的问题才应该拿到管理层来解决 13.企业家的思维应该是:(A) A.质量思维 B.数量思维 C.管理思维 D.全面思维 14.不是一个公司生命力强壮的表现的是:(B) A.我们的品质,是不是第一次做对 B.我们的资金,是不是可掌控的,且有规模 C.我们的增长,是不是稳定且有盈利 D.我们的客户,是不是需求是可以预期的 15.所有的组织里面都有一个隐形的工厂,高达销售额的:(A) A.20%~25% B.30%~50% C.20%~60% D.50%~70% 答案:C C A D C D D A B D A A A B A

标准成本控制的差异

第十三章成本操纵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是成本治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 , 本章要紧介绍标准成本的分类及特点、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及其账务处理。从历年考试来看,通常本章分数应不超过10分,题型要紧是客观题,也有出计算题的可能性,计算题的出题点在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及账务处理上。 本章与2004年的教材内容相比没有变化。 第一节成本操纵概述 一、成本操纵系统的组成 成本操纵系统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内容。 二、成本操纵的原则 (1)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操纵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操纵而丧失的收益。经济原则要求成本操纵具有有用性,同时要求在成本操纵中贯彻“例外治理”原则及重

要性原则,另外,成本操纵还要有灵活性。 (2)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操纵系统必须个不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不人的做法。 (3)全员参加原则 (4)领导推动原则 三、成本降低与成本操纵有区不:

成本降低的差不多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 (2)系统分析成本发生的全过程; (3)要紧目标是降低单位成本; (4)要靠自身的力量降低成本; (5)要持续地降低成本。 [例题1]关于成本操纵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04年) A.成本操纵制度会受到大多数职员的欢迎 B.对数额专门小的费用项目,操纵能够从略 C.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成本操纵模式 D.成本操纵的全然目的是确定成本超支的责任人 答案:BC 解析:没有人欢迎让人操纵自己的成本,因此A不对;成本操纵以完成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因此D不对。

第二节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一、标准成本的定义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可能成本。 “标准成本”一词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依照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又称为“成本标准”;另一种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依照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 二、标准成本的分类 (一)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治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成本 (二)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差不多标准成本。差不多标准成本是指一经确定,只要生产的差不多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差不多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

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制度

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制度 一、标准成本制度概述 1.标准成本制度及其产生 所谓标准成本制度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实际成本,随时揭示、分析各种成本差异及其原因,借以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制度。 2.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 标准成本的制定 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 3.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 特点: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均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成本的实际耗费进行核算,从而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而标准成本制度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成本的标准耗费进行核算,计算归集产品的标准成本,并对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成本差异用专门帐户另作专门反映,其计算得出的产品成本是产品的标准成本。 意义:(1)标准成本作为一种预计成本或目标成本,既可以成为成本控制的依据,也可以成为有关长、短期决策,如定价决策的依据,而且可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 (2)实施标准成本制度,可以增强全员的成本意识,促进各项资源的有效运用,从而有效的控制成本支出。 (3)实施标准成本制度,可以随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针对其原因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成本的日常控制。 (4)标准成本制度有助于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 (5)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各成本要素均按标准成本进行帐务处理,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量。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1.标准成本的含义及其种类 标准成本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它是单位产品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之积,通常所说的成本标准即指此,其表达式: 单位产品辨证成本= 单位产品标准用量×单位产品标准价格 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产品实际产量与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之积,其表达式为: 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应具有如下特征: (1)目标性 (2)科学性 (3)稳定性 标准成本通常有三类: (1)理想标准成本 (2)宽松标准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 2.现实标准成本的确定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价格标准×用量标准 (2)直接人工标准 直接人工标准= 标准工资率×工时标准 其中:单位工时标准工资率= 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软件项目管理答案-第5章作业

习题:第五章-软件项目质量计划 一、选择题 1、项目质量管理的最终责任由谁来承担(D ) A. 项目开发人员 B. 采购经理 C. 质量经理 D. 项目经理 2、“质量成本”是一个项目管理概念,它说明了下列哪项成本(C ) A. 额外需求的成本 B. 需求变更的成本 C. 确保符合需求的成本 D. 固定成本 3、增加有益的活动过程减少没有价值的活动过程是哪类质量活动(B ) A. 质量保证 B. 质量规划 C. 质量控制 D. 质量改进 4、质量控制是(B ) A. 对每个工作包增加工作时间 B. 项目生存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实施的 C. 只需要做一次 D. 只有大的项目才需要的 5、质量管理计划与质量体系得区别在于(A ) A. 质量计划是针对单一的产品、项目、服务和合同制定的 B. 质量管理系统是针对单一的产品、项目、服务和合同制定的 C. 质量管理系统是由一个单独的组织实体使用 D. 质量计划不属于项目计划的一部分 6、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满足(B )的需要 A. 老板 B. 干系人 C. 项目 D. 组织 7、质量与等级的区别是什么(B ) A. 质量是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而等级是对质量的排序。 B. 质量是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而等级是对货物和服务的排序。 C.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质量和等级没有明显的区别。

D. 质量是项目的最终结果,而等级是项目进展过程中对质量的排序。 8、下面除了哪项都不是质量计划的方法(D ) A. 质量检查。 B. 对等评审。 C. 抽样分析 D. 试验设计 二、判断题 9、质量计划中可以确定质量保证人员的特殊汇报渠道。() 10、质量计划可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编写,不一定在前期完成。(X ) 根据项目质量计划模板撰写你所在项目的项目质量计划

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光伏事业部生产成本管理办法 1目的 1.1为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达到生产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1.2在抓好生产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全面提高 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水平。 1.3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 潜力,努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项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3职责 3.1 PMC部 PMC部是生产成本管理的主管部门,全面负责本事业部的生产成本管理工作。 ①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管理要求,编制年度生产成本预算。 ②参与专业生产成本有关各项费用、消耗定额的制订与完善。 ③负责生产成本的综合分析,找出生产成本的升降原因,提出降低成本的建议与措施。 ④根据公司的要求和安排,编制库存计划、发运计划并组织实施。 ⑤负责月度各原料、成品库存的盘点工作。 ⑥负责统计报送每月库存月报表、月度生产计划、每月盘存资料等有关经济指标: ⑦配合各制造部进行日常消耗材料的管理,各车间、各工序根据日产及材料消耗定额实行定额资金管理和限额领料制度。 3.2制造部 ①负责统计报送每月生产月报表、生产月度综合统计分析等有关经济指标: ②配合PMC部进行日常消耗材料的管理,各车间、各工序根据日产及材料消耗定额实行定额资金管理和限额领料制度。 ③负责各生产车间的节能管理工作。 3.3 技术部负责合理BOM表的制定及各种配件、材料的采购标准;通过工艺改善等方式进行成本控制。 3.4采购部负责组织内部材料计划价格的制定与调整;根据事业部的成本要求有计划的进行成本控制。 3.5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各部门、各车间每月实际用工及工资费用的管理。

第八章-成本控制考核要求和学习指导

第八章成本控制 考核知识点:成本控制的定义、分类与原则、程序与方法;标准成本的定义;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存货成本的定义;存货日常控制方法。 考核要求: 1、了解:成本控制的定义、分类与原则、程序与方法 2、掌握:标准成本与成本差异的定义;存货日常控制的定量订货控制与ABC存货管理方法。 3、熟练掌握: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 学习内容: 1.成本控制的定义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所发生的各项资源的耗费和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其与预定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实际脱离计划或标准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指导、调节和干预,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2. 成本控制的分类与原则、程序与方法 (1)成本控制的分类 成本控制按照控制时期的不同,可以分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三种。 (2)成本控制的原则 成本控制要遵循全面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分级归口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 (3)成本控制的程序 成本控制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或标准、分解落实成本控制的目标、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考核评价。 (4)成本控制的方法 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成本控制和作业成本控制。 3.标准成本的定义 标准成本是指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条件,以未来情况的分析为基础,应用科学方法确定的,可以与实际成本相比较的单位产品的预定目标成本。 4.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 ??? ∑某种产品直接某种直接材该种直接材材料标准成本料用量标准料价格标准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某产品直接该产品耗用的直接人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用量标准标准工资率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总额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总额标准分配率 =?单位产品变动直接人工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用量标准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总额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总额 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单位产品固定直接人工工时标准分配率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用量标准 5.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材料实际产量直接实际产量直接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实际成本材料标准成本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实际产量直接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实际用量 ??=?- ???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实际产量直接实际产量直接用量差异标准价格材料实际用量材料标准用量 材料价格差异,一般应由采购部门负责。但是实际上影响材料实际价格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环境、材料采购的数量、运输方式、可利用的数量折扣、购进材料的质量等方面。 影响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的因素也是很多的,如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责任感、材料的质量、机器的完好程度、材料加工方式的改变等。一般来说,直接材料的用量差异应该由生产

成本控制主要方法

成本控制主要方法 (1)绝对成本控制 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的金额中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绝对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 (2)相对成本控制 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增加利润的目的,从成本、收入和产量三者的关系来控制成本的方法。 (3)全面成本控制 是指对企业成本形成中的全过程、生产经营所有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成本、企业内所有员工参与的成本控制。以财富最大化目标,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建立以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等相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建立成本控制模式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科学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4)定额法

以提前制定的产品定额成本作为标准,在生产中实时监控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差异,以便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根据定额和差异额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5)成本控制及时化 成本控制及时化是通过对现场每天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完工产品数量的统计,班组长相关人员确认,再经过计算机软件的比较分析得出成本指标是否实现及其原因。 (6)经济采购批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进货总量不变,使储存费用和采购费用总和最小的采购批量。 (7)价值工程法 价值工程法(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又称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简称VA),它是一门新的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价值工程是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和集体智慧对服务或产品进行功

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服务或产品的必要功能,最终提高服务或产品的价值。价值工程法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费用及功能分析,达到提高对象的价值的目的。这里的价值是指费用支出与获得的比例,其数学比例式为: 价值=功能/成本 (8)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创立于日本,为实现预期的利润,以给定的竞争价格来决定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先确定客户能够为服务/产品付多少钱,然后再来设计相应的产品/服务和运营流程,以实现预期的利润。

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客户化的思维意味着:√ A 客户的满意度在下降,意味着市场的份额在提升,会导致利润的提升 B 客户的满意度在提升,意味着市场的份额在下降,会导致利润的提升 C 客户的满意度在提升,意味着市场的份额在提升,会导致利润的提升 D 客户的满意度在提升,意味着市场的份额在提升,会导致利润的下降 正确答案: C 2. Crosby把品质管理理念引进制造业的时间是:√ A 1962年 B 1972年 C 1952年 D 1942年 正确答案: C 3. “现在是利润像刀片的时代”出自:√ A 张瑞敏 B 柳传志 C 比尔·盖茨 D 彼得·杜拉克 正确答案: A 4. 关于品质的漏斗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无形资本是上升的趋势 B 公司的所有成本都是下降的 C 间接的成本没有下降

D 直接的费用是下降的 正确答案: B 5. 《全面质量控制》的作者是:√ A 麦克卢汉 B 克劳士比 C 约瑟夫·朱兰 D 菲根鲍姆 正确答案: D 6. 用钱表现PONC,就是因为它:√ A 最间接地表现对公司的贡献 B 最迅速地表现对公司的贡献 C 最全面地表现对公司的贡献 D 最直观地表现对公司的贡献 正确答案: D 7. 企业要想永续的发展,就要做到:× A 一方面要抓财务的绩效,另一手要抓硬件建设 B 一方面要抓硬件建设,另一手要抓软的文化建设 C 一方面要抓产品的质量,另一手要抓软的文化建设 D 一方面要抓财务的绩效,另一手要抓软的文化建设 正确答案: D 8. 模块化和用数据说话的有效的支撑是:√ A 第一次就把错误的事情做对 B 第二次能够把所有的事情做对 C 第一次就把自己的工作做全 D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