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粮集团全面介绍

中粮集团全面介绍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企业2002-2006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名分别为第9、11、14、15、17,虽然排名有所下降,但是企业的销售收入、资产和从业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其利润在经过了2003年的大跌之后也在逐年回升,到2005年底,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2,006,530万元,利润是162,761万元,资产7,268,085万元。中粮集团连续12年进入全球500强,连续5年进入中国20强,这与集团50多年的外贸销售经验和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

一、中粮集团发展历程

(一)发展简史和扩展路径

1952年9月,中粮集团的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在北京组建,主要经营粮食、油脂等大宗农产品以及食品的出口业务。自成立以来,中粮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

1.建立初期

1952年至1987年,中粮出色地履行了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行业性管理的双重职责,不仅打开了中国粮油食品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大量外汇资金,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除了发展开拓我国外贸事业外,在这一阶段中粮有几次大的调整。1953年1月,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与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1961年1月,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与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1979年,中粮以进口成品饮料在国内销售的形式,使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陆市场。1983年,中粮参股的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成立,中粮进入葡萄酒生产领域。

2.转型和调整期

1988年至1999年,中粮经历了历史上重要的转型、调整期。1988年,中国外贸体制深化改革,各外贸专业总公司与地方分公司脱钩。中粮由一个拥有40多家分公司的大型的有经营与管理特权的垄断企业,变成了只有总部机构和6家分公司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性企业。

1992年到1999年间,中粮转型。中粮遵照国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改革管理体制和转换运行机制,不断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开创了中粮改革发展的新局面,集团涉足的领域也在不断广阔。1992年10月,北京凯莱大酒店开业,中粮进入酒店经营领域。1993年,中粮先后收购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国食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食品”,后更名为“中粮国际”)和“鹏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鹏利国际”)。1996年9月,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迅速跻身中国十大期货经纪公司行列。

3.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期

1999年上半年以来,中粮集团实施重组、改制、上市的发展战略。2000年9月,中粮与台湾大成集团、美国ADM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组建“中华食物网(https://www.doczj.com/doc/5019311424.html,)”。

2003年1月,由中粮和英国商联保险有限公司(A VIV A)合资组建的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广州开业,进军保险业市场,2004年2月,中粮又与美国怡安保险集团(AON)合资成立的首家合资保险经纪公司——中怡保险经纪公司在上海隆重开业。保险业之后,中粮又参股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中信、广东证券。另外,中粮还通过并购方式进入信托和证券业。2004年9月,中粮与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实行重组,重组后的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成为中粮的全资二级子公司。2005年2月,以“承先启后,创新中粮”主题的2005年中粮经理人年会在北京举行,中粮由此开始了整体战略和发展的大转型。集团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公司内部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通过重组、改制,集团进一步强化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下属企业主要有中粮粮油进出口公司(主营粮油糖政策性贸易业务)、“中粮国际”(香港上市公司,主营粮油食品生产加工业务)、“鹏利国际”(主营地产投资和酒店管理,2003年退市)、中粮发展有限公司(主营非上市业务)和“中粮金融”(主营人寿保险、保险经纪、期货等业务)和中土畜牧总公司,目前,在葡萄酒、精炼食用油、面粉、啤酒麦芽、番茄制品、印铁制罐、金属瓶盖等行业居中国领先地位。

(二)组织结构

中粮集团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有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等对集团运营进行负责。集团下属34个业务单元,8个一级职能部门,28个二级职能部门。其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如表1。

表1 中粮集团组织结构

注:资料来源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019311424.html,。

二、中粮集团发展战略

中粮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中国最大的食用油生产商、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企业、中国产销量最大的专业麦芽生产企业、中国包装龙头企业,在整个食品和贸易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

在明确使命和愿景的基础上,中粮确立了“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

中粮从进出口贸易商转型进入实业化发展阶段以来,目前所从事的主要行业有:食品制造业、房地产业、酒店业、金融业、保险业、生物能源等,这些业务之间是一种协同关系,根据公司的战略定位及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集团对公司现有业务及集团相关业务进行评估和检讨,通过内部成长和外部扩张的方式获取长期成长动力,对公司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包括品牌、渠道、研发、生产、物流、采购以及组织架构等。在食用油方面,已形成市场的主导,从自主福临门到控股鲁花,到开发高端的滋采,形成了系列化品牌,有效形成了品牌区隔;重组中谷,加强了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优势;进军生物能源,既利用了自身的优势,又有国家对能源战略的支持,其发展空间巨大;利用资本进入保险和地产,通过强大的资本实力来整合产业,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产生了较好的协调效应。在房产行业,中粮在收购深宝恒完成以后,把优质房地产开发业务注入深宝恒;并利用深宝恒现有土地资源,在宝安区以租赁厂房或其他合适形式,设立粮油食品、包装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把深宝恒发展成为集物流、仓储、贸易、采购、地产物业为一体的上市公司。

中粮的每一个业务单元形成了自身发展目标和行业竞争战略,找准行业标杆,明确自身定位,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在自身行业中形成行业领导地位。中粮集团通过资源分配将资源配置到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单元,支持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并通过不断业务组合增强中粮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二)中粮“十一五”发展规划:

根据中粮的发展战略,结合中粮的产业发展实际,中粮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规划。

1.致力打造国际化大粮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中粮一直是调剂国内粮、油、糖余缺、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主渠道。目前,中粮占全国小麦进出口量的95%,大米、玉米出口量的70%,原糖进口量的70%。近几年,中粮利用重组中谷集团后的机会,加紧在东北、黄淮海和长江流域等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采购网络,在东北、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建设粮食转运网络,在华南、华东和京津等粮食主销区建设粮食营销配送网络,着力构建“国内与国际市场结合,内贸与外贸结合,市场与储备结合,产业发展与粮食贸易结合”的大规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完善的粮食贸易物流体系。

2.致力发展生物质能源,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中粮从收购华润酒精起步,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目前燃料乙醇已形成100万吨的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中粮将进一步加大行业整合力度,计划投资100多亿元,新建、扩

建、兼并以玉米、木薯、红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工厂,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乙醇厂,实现粮食原料与非粮食原料并举,最终形成30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占到国家500万吨生产规划60%以上的份额。

3.致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多样化品牌食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中粮在全国20多个省份建有140多家粮油食品加工企业,涉足小麦、稻谷、玉米、油料、番茄、葡萄、茶叶等多个农产品加工领域,探索并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农场”、“公司+农户+基地+科技”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十一五”期间,中粮将加大在农产品、食品加工和土畜产行业的发展力度,计划投资400亿元,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服务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实现提高企业竞争力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三、中粮集团生产经营状况

(一)主要产品及其经营状况

1.粮油食品贸易及物流

截至2005年年底,中粮累计为国家进出口粮食4.87亿吨,其中进口粮食3.26亿吨,出口粮食1.61亿吨。

2.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食用油生产商,年榨油能力700多万吨,占全国20%;食用油精炼能力约165万吨,占全国25%;出品的“福临门”食用油市场占有率20%,居全国第二;豆粕市场占有率18%,居全国第一。中粮集团出品的“金帝”巧克力是最畅销的本土巧克力品牌,市场占有率为10%,列全国第2位。中粮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企业,旗下拥有7家面粉加工企业,年处理小麦近150万吨,居全国首位。中粮集团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专业麦芽生产企业,旗下有目前亚洲最大的啤酒麦芽生产厂,年生产能力30万吨,产品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出口7个国家(地区),占中国麦芽出口的85%。

3.生物化工业

中粮集团积极开发以玉米等农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产品,一方面发展石油的替代能源燃料乙醇,集团生产的燃料乙醇工艺先进,乙醇的纯度可达到99.9%(V/V)以上;另一方面生产L-乳酸、聚乳酸等可降解的材料,代替塑料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另外,中粮还生产食用酒精,其品种有食用优级、普级酒精、精馏酒精、医药酒精和无水酒精及据客户需要而生产的特级酒精等。

4.酒与饮料制造业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成功的葡萄酒商,出品的“长城”系列葡萄酒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全汁干型葡萄酒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中粮集团是中国大陆地区主要的可口可乐装瓶商,也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合作伙伴。目前公司控股管理位于天津、海南、湖南、吉林、甘肃及湛江的6家装瓶厂,同时参股管理14家装瓶厂。此外,公司还拥有吉林、天津、河北、湖南、江西、贵州、内蒙古等14个省市的可口可乐系列产品经营权。

5.房地产开发业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粮集团积极参与房地产业务,先后进入香港、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成都、沈阳、厦门等城市,成功开发了香港鹏利中心、北京名都园、上海鹏利海景公寓、广州都市华庭、成都凯莱帝景、沈阳鹏利广场、厦门鹭江海景花园、广州科学城等项目。此外,集团大力发展商业地产,成功开发了北京中粮广场、上海中粮广场、广州鹏源大厦等项目,在深圳拥有“广发大厦”、“宝丰大厦”写字楼和“瑞鹏大厦”、“中贸大厦”等

商住楼。

6.酒店与旅游业

中粮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酒店的投资和管理,成立了专门的凯莱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对旗下的凯莱大饭店、凯莱大酒店、凯莱商务酒店及凯莱度假酒店等16家不同星级的酒店进行统一管理。集团投资开发的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风光旖旎,游人如织,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舒适完善的娱乐设施,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使亚龙湾旅游度假区成为旅游度假者向往的天堂。

7.零售业

中粮集团与荷兰SHV集团属下的SHV万客隆公司合资创办了中贸联万客隆仓储式连锁会员店。中贸联万客隆第一家仓储式会员店北京洋桥店于1997年11月开业,第二店酒仙桥店于1998年12月开业,至今销售额已累计近4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金融业

中粮的金融业涉及期货交易代理和保险两个部分。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期货综合排名列居全国首位,拥有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国内三家交易所的全权会员资格,主要代理客户在国内从事大豆、玉米、豆粕、小麦、糖、棉花、橡胶、铜和铝等品种的期货交易。于2003年1月1日在广州正式开业的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目前业务已扩展至北京、四川、广东、福建、山东、湖南等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成立于2003年11月的中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保险和再保险经纪等服务。

9.包装业

中粮集团是中国包装龙头企业,旗下的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印铁制罐生产企业,是中国印铁容器开发生产基地;无锡华鹏嘉多宝瓶盖有限公司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金属瓶盖生产企业之一。

(二)产品品牌

中粮集团旗下有多个知名品牌,比如“长城”牌葡萄酒,“福临门”、“四海”等品牌的食用油,“金帝”牌巧克力,“黄中皇”、“孔乙己”、“流觞亭”、“长城”、“华夏俱乐部”等品牌的绍兴酒;还有“海堤牌”乌龙茶、“猴王牌”茉莉花茶及“中茶”牌普洱茶。但是“中粮”这一品牌的知名度却远远低于这些品牌的知名度,为此,2006年,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将中粮各子品牌进行整合,统一了中粮新标识,提出“自然之源,重塑你我”作为新中粮的品牌核心价值,打造“大中粮,无边界”的阳光文化,全面提成中粮整体品牌形象。

(三)进出口情况

中粮集团作为国家传统的进出口企业,进出口贸易为集团的今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改革开放前

1952年-1960年,中粮公司粮油食品进出口总额共计51.68亿美元,其中,出口49.33亿美元,进口仅为2.35亿美元。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中粮总公司的经营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由以往的“倚出轻进”转向对外贸易进出口基本平衡。由于自然灾害原因,为保障国内物资特别是粮食供应,中粮总公司开始紧抓粮食进口,解决国内急需。1961年至1966年,公司进出口61.95亿美元,出口额29.27亿美元,占总额比重为47.2%;进口额32.68亿美元,占总额比重52.8%。到1978年,中粮总公司出口国别地区已达120多个,进口国别地区增加到了37个。

2.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中粮也加快了进出口的步伐。1979年至1984年,中国粮油总公司的粮油出口连上三个台阶:1979年突破20亿美元,1984年突破30亿美元,1987年突破40亿美元。[2]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贸易经营权的下方,中粮集团的贸易利润有所下降,开始转

向实业发展,但其贸易的进出口额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到1995底中粮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200亿美元,1999年底,累计1,373亿美元。

3.新世纪

进入21世纪后,中粮在实业大力发展的同时,进出口也在不断增长。2002年中粮集团进出口总额累计1,43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累计765亿美元,进口累计670亿美元。截至2004年,中粮集团进出口额累计1,51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累计794亿美元,进口总额累计720亿美元。中粮集团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中粮进入中国、世界500强企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详见图1中粮进出口累计总额变化。

图1中粮进出口累计总额变化

注: 1987年之前的数据来自:陈正红. 半世纪中粮演绎中国外贸春 [N] .在线国际商报,2004-12-24;之后数据来自:中国谷物网,https://www.doczj.com/doc/5019311424.html,

四、中粮集团资本运作

(一)股本运作

90年代初,中国净出口贸易持续高热,中粮的进出口贸易如日中天,鉴于日本很多贸易公司的经验,中粮确定要甩掉皮包商,转向熟悉领域的产品生产加工。为解决中粮转向实业的资金问题,中粮通告香港资本市场买壳上市,从1993年8月到1994年1月,中粮利用5个月时间花了6,000万港币把两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买过来并完成上市公司的交接工作,一上市就融资17亿港元,解决了中粮缺少资金投资实业的燃眉之急。2001年,中粮集团将其总资产的80%一次性并入在港子公司——中粮香港,中粮香港依据资本市场规律,把握时机分批次注入中粮在香港的两级上市公司“中国粮品”(后改名中粮国际)和“鹏利国际”,使中粮国际的股价从1.5左右港币摸到2.6港币。2005年中粮通过全面重组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收购华润,控制了两支上市股票——*ST屯河(600737)和华润生化/CRBC (600893)。2005年11月,中粮成为“深圳市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06年4月,“深圳市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地产作成为整合及发展中粮集团房地产业务的专业平台,并采取逐步注入优质资产等多种形式,使中粮地产成为具有品牌优势的房地产开发商。2006底,中粮又整合丰原生化,增加一个生物质能源方面的融资平台。

(二)债券融资

中粮集团不仅在股本市场运作,在债务市场也取得不少成绩,有了在香港买壳上市的经验,中粮集团确定通过中粮在美国的金融公司和中粮在香港的财务公司开展多渠道的国际融资业务。1994年,中粮在美国芝加哥成功地发行了2亿美元的商业票据,紧接着,又利用

其在香港鹏利公司的信誉,以其资产作为抵押,在1995、1996年融到国际银团低息贷款6,000万美金。2002年,中粮将中粮香港5年期银团贷款进行再融资,并将原来的1年期美元商业票据换成3年,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此外,中粮还对利率、汇率风险进行动态的管理,降低汇率、利润波动对公司的影响。[3]

五、中粮集团财务状况

(一)资产规模和构成

1952年,中粮集团刚刚组建时,其注册资本为3.1223亿元,经过40年的发展到1992年其资产已经达到95亿元。1992年之后,在周臣明的带领下,中粮资产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到1995年总资产超过300亿,到2004年其资产又接近600亿。之后宁高宁入主中粮,中粮集团兼并中谷粮油集团公司,2005年低,中粮集团的总资产超过700亿,达到726亿多。其资产变化情况参见图2。

图2中粮集团总资产变化情况

注:1952年资产为注册资本,数据来源与中国500强企业网。

图3是中粮集团从2003到2005年的资产构成和2005年底集团流动资产构成。从图中可以看到,集团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在60%左右,这与中粮集团的贸易类企业性质相符。从2005年底集团流动资产构成来看,存货和货币资金分别占44.31%和27.97%,为最主要的流动资产。存货中83.93%的库存商品是集团代理国家收购的储备粮,风险小,但流动性大。[4]

27%短期投资应收

票据

0%

应收帐款净值其他应收款预存账款

存货

43%2%

图3 2003-2005年中粮集团总资产构成和2005年流动资产构成

注:资料来源鼎资投资《中粮集团短期融资券分析报告》,图5 、8、9同。

中粮集团资产负债率要比其行业资产负债率高,说明其公司的偿债能力要比行业平均水平差,如图4所示。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自2003年到2005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而中粮集团的则先上升后下降,2005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这说明集团长期偿债能力看好。不过集团总资产的周转率要比行业平均水平低,如图4所示,这说明中粮集团的资产运营效率有待提高。[4]

图4 中粮集团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二)盈利状况

中粮集团除资产在迅速增加外,其销售收入也在不断增加,1993年其销售收入只有101亿元,进入1994年《财富》全球500强,之后其销售收入不断上升,到1995年低达到185亿,2003年低已经超过11,000亿元,比1993年翻了10倍,到2006年已经持续十二年排在全球500强之列。其销售收入变化情况如图5。

图5 中粮集团销售收入变化图

注:2001到2005年销售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500强企业网,1993到1995年数据来自于麦肯锡咨询《中粮集团战略咨询报告》

集团的利润从2001年到2005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1年低集团的总利润是123,632万元,到2002年底降到96,047万元,直到2004年低集团的利润才又超过10亿,

利润增长率为8.13%,不过2005年集团的利润有大幅度的上升,达到162,761万美元,其增长率达到70%,集团利润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

润(万元)

图6 中粮集团2001年底到2005年底利润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企业500强网

(三)资金运营能力

集团的净资产回报率和总资产报酬率要比行业平均回报率高,2003年到2005年,集团的净资产和总资产的回报率有别于整个行业的持续下降趋势,都呈稳步上升趋势,如图7所示,说明中粮集团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总体来讲,中粮集团的资产负债水平,各项周转指标正常,资产运营能力较好,资产收益率优于其所在行业水平,其盈利能力很强。[4]

图7 中粮集团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

六、研发创新能力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作为国有大型粮油食品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粮油产品的技术创新研究工作,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科研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

中粮坚持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攻关、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的运作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新产品研发

在油脂加工方面,集团配合政府研发和推广符合中国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强化维A油。2002年,与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合作,在“福临门”食用油生产基地共同投入几千万元,开发出“强化维A色拉油”,2003年,考虑到不同地域消费者需求特点的不同,又研

发并推出了“维A花生油”。目前,福临门强化维A油在消费者心目中已形成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大米加工方面,2004年,与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国际健康适宜组织合作,开发营养粒工艺,成功对大米进行营养强化,这一技术在我国大米营养强化过程中是一重要的科技攻关成果。该技术的工艺特点是将碎米进一步粉碎后加入高浓度的营养素加压重新成型,制成类似于普通大米的“营养粒”,然后将这些含高浓度营养素的“营养粒”视加入营养素的浓度按1:50或1:100的比例与普通大米均匀混合,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营养强化大米,克服了以前被强化的营养元素在淘米、煮饭等过程中丢失、变性等技术难题。在玉米深加工方面,分别在:由玉米淀粉向糊精、高麦芽糖、果糖、结晶糖方向的产品研发;纤维素酒精技术研发;利用酒精生产乙烯;用酒精生产副产物二氧化碳,可降解的碳酸树脂;食品应用的变性淀粉产品的开发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科技创新成果

2006年刚刚并入中粮集团的中谷集团公司也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活动,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以及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73项,完成了食品专用粉工艺与设备成套工程研究、植物油精制智能化装备的研究开发、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二氧化碳气调储粮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优质稻产后精加工及保鲜技术装备研究开发、产地糙米制取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我国粮食储备安全技术体系研究、保质通风储粮技术等重点科技项目36项和磷化氢抗性对策技术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2项。散粮储运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植物油精制智能化装备的研究开发、优质稻产后精加工及保鲜技术装备研究开发、二氧化碳气调储粮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等6项成果获中国粮油学会科技(省部级)进步二等奖,谷物脂肪酸值测定仪、浅圆仓流化出仓技术等9项成果获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粮库建设标准图获得国家金奖、大连北良项目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银奖、金键米业工程设计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铜奖。移动式螺旋清仓机、布粮器、自动卸料电子汽车衡、粮食深层扦样器、施药调质机、稻谷脂肪酸值测定仪等11项新技术、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正在行业中推广应用。[5]

(三)创新激励模式

中粮集团十分重视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高校(如中国农大、新疆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粮食学院、郑州粮食学院)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立联合的科研机构,针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选择攻关课题,进行研究和技术创新。2003年,中粮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投资7,000多万元,成立长城葡萄酒学院(硕土、博士)研发中心;2004年,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成立“食品深加工研发中心”和“福临门联合研究所”,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油脂深加工项目和烘焙项目的技术创新。通过对中、长、短期研究开发项目的合理安排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在给消费者最丰厚的回报、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注重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摸索,已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在现有科技人员的基础上,坚持引进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相结合,制定措施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定期选派科技人员出去进修、培训,使科技人员的知识得以更新和提高。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科技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地进行技术开发和研究。目前,中粮集团已在主导产品、名牌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上都拥有了自主的开发技术与能力。

七、营销策略

中粮集团业务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领域,但其旗下拥有众多优秀品牌如“长

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可口可乐”系列饮料、凯莱酒店、凯莱物业、鹏利地产、中粮面粉、“COFCO”牌啤酒麦芽、中粮美特印铁制罐、华鹏瓶盖等。中粮集团依据产品的不同性质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一)“长城”葡萄酒品牌整合策略

1983年,“长城”品牌的使用权分别被授给了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和烟台中粮葡萄酒酿酒有限公司。而三家酒厂在竞争中,不注重品牌的维护到至“长城”品牌形象受损,2003年集团对三家酒厂进行整合,把资源优化,实施统一的生产标准,管理规范,采用一致的市场策略,集中力量打响“长城”品牌,并为中粮酒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金帝巧克力和福临门食用油的销售策略

金帝巧克力的销售策略是:一是实行分销策略,在全国建立了14家分公司、100多家经销商、覆盖全国百个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二是针对消费者多样化、快速更新的产品要求,金帝公司全力发展新产品。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有85%是近两年开发的新产品。1999年以前,最高的单品销售只不过300多万元,但在现在的销售结构中,单品销售过千万的接近10个品种,金帝已形成几大系列产品,迎合了消费者多种口味、多种需求的需要。三是加大广告和主题促销的投入力度。

福临门的销售策略是,把全国划分为11个大区,针对各区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如在北京、上海人口众多且零售业发达的城市,采取直销的方式;在武汉、广州等大型卖场较多的城市,采取半直销半经销的方式;其他地区则以经销的方式为主。[6]

八、员工企业文化

(一)员工构成及培训

截至2005年底,中粮集团拥有在岗人员2190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到63.2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占到29.59%,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只有7.13%,员工的整体素质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所占比例高。在岗位划分上,中粮集团管理人员只占到公司总人数的17.91%,专业技术人员占到29.37%。详见图人员岗位和学历构成图8所示。[4]

下学历7%高中级中专学

30%

大专以上学历63%

术人员

29.37%

管理人

17.91%

工人

52.72%

图8 中粮集团学历构成与岗位划分

员工是公司及股东价值的创造者,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中粮非常重视员工的成长,认为员工的成长与公司的成长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因此中粮注重对每一位员工的入职培训,使每一个中粮员工都发自内心的认同中粮的文化,热爱在中粮的工作。

(二)企业文化

11

中粮集团的使命:我们奉献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是客户、股东、员工价值最大化。

集团的愿景:建立主营行业领导地位。

集团的企业精神:诚信,团队,专业,创新。

集团的文化理念:诚信、业绩、专业、团队、学习、创新、公开、公正、透明、简单、处以公心、与人为善。

集团的品牌理念:自然之源,重塑你我。

参考文献:

[1] 在线国际商报.中粮集团喜迎50华诞[EB]. https://www.doczj.com/doc/5019311424.html,/show.asp?id=20967

[2] 陈正红. 半世纪中粮演绎中国外贸春[N] .在线国际商报,2004年12月24日.

[3] 李路阳.中粮:融资有道[J].国际融资,2003年第4期:p12-18.

[4]蔡烁.中粮集团短期融资券分析报告[R].鼎资投资,2006年11月26日.

[5]江苏粮网.做粮油产品技术创新的“先行者”[EB]. https://www.doczj.com/doc/5019311424.html,/htmanager/news_view.asp?newsid=243.

[6] 吴敏. 中粮品牌整合路线图[N]. 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年8月9日。

12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历史概况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成立于1949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利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民众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中粮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至种植养殖、物流储运、食品原料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生产销售以及地产酒店、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各个环节上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化价值,并以此回报全体客户、股东和员工。 通过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中粮形成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蒙牛乳制品、大悦城、亚龙湾度假区、雪莲羊绒、中茶茶叶、金融保险等。这些品牌与服务铸就了中粮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旗下拥有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乳业、中粮包装,四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中粮生化三家内地上市公司。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中粮不断加强与全球业务伙伴在农产品、粮油食品、番茄果蔬、饮料、酒业、糖业、饲料、肉食以及生物质能源、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2014年11月26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经营概况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是世界500强企业,也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利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民众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中粮下属品牌有农产品、食品及地产酒店等领域。大悦城是中粮集团商业地产板块战略部署精心打造的“国际化青年城市综合体”。

中粮集团商业模式解析

中粮集团商业模式解析 一、本文概述 中粮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进出口企业,在全球粮油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深入解析中粮集团的商业模式,包括其主要业务板块、盈利模式、竞争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中粮集团概况 中粮集团成立于1952年,前身为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粮食进出口企业。如今,中粮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的粮油食品行业巨头,业务范围涵盖粮油、食品、饮料、酒店、地产等多个领域。 三、中粮集团业务板块 1、粮油贸易:中粮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主要负责粮食的进出口贸易。 1、粮油贸易:中粮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主要负责粮食的进出口贸易。该业务具有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涉及领域广泛,包括饲料、食品、饮料等。作为国内领先的粮油贸易企业,中粮集团通过全球范

围内的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实现了粮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中粮集团的粮油贸易业务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和 积累,已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粮油贸易商之一。粮油贸易作为中粮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不仅为其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还为其进一步拓展市场和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粮油贸易领域,中粮集团主要涉及粮食的进出口贸易,其中以大豆、小麦、玉米等为主要贸易商品。这些商品不仅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饲料、食品、饮料等产业的重要原料。中粮集团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实现了粮油贸易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在中粮集团的粮油贸易业务中,不仅涉及到了国内市场,还涉及到国际市场。通过对国际市场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中粮集团不断拓展新的市场和资源,实现了粮油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中粮集团还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的粮食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粮集团的粮油贸易业务是其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中粮集团在粮油贸易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不断向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中粮集团企业文化

中粮集团企业文化 一、背景介绍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之一,拥有广泛的业务领域,包括粮食加工、食品生产、农产品贸易等。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和强大实力的企业,中粮集团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发展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工作方式和精神氛围等方面的总和。中粮集团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它具有以下重要性: 1. 提高员工凝聚力: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员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 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象征,可以塑造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3. 促进创新和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特点 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 以人为本:中粮集团坚信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企业文化注重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 2. 创新导向:中粮集团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为员工提供创新的平台和资源,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3. 团队合作:中粮集团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倡导团队精神,通过团队 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4. 社会责任:中粮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 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四、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 为了建立和发展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中粮集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定义核心价值观:中粮集团制定了一套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诚信、创新、合作和责任等,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石。 2. 建立文化活动:中粮集团定期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员工培训、团队建设、 文化节庆等,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3. 建立奖励机制:中粮集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 法和表现出色,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培养企业文化意识:中粮集团注重培养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通过内部培训 和宣传活动,让员工深入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 五、中粮集团企业文化的成效 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员工凝聚力增强: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员工更加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和目标努力工作。 2. 创新能力提升:中粮集团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员工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竞争优势。 3. 形象提升: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塑造了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了企业 的竞争力和声誉,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中粮集团相关资料

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是全球知名的综合性食品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农副产品进口商和消费品供应商之一。成立于1952年,中 粮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加工、经营和贸易的龙头企业之一。中粮集团的业务涵盖了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食品加工和销售、农资供应、贸易和物流等多个领域。 中粮集团的使命是“帮助中国农民致富、供给中国消费者更好的食品”,始终坚持“诚信、创新、共赢、责任”的核心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个使命,中粮集团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并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全产业链上保障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中粮集团在农业产业化上取得显著成果。通过与农民合作社、农业科研院所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中粮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集团积极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中国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同时,中粮集团利用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大对农产品的加工业务投入,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食品加工和销售方面,中粮集团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如中粮肉食、五粮液、蒙牛、舜合等。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中粮集团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安全、营养的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中粮集团还注重产品的营销和渠道建设,与各大超市、便利店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中粮集团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集团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通过与农民合作社合作,引进优

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山区贫困农民增加收入。同时,中粮集团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粮集团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与全球各地的农业企业、食品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中粮集团吸取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未来,中粮集团将继续坚持“诚信、创新、共赢、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安全、营养、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同时,中粮集团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全球食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中粮集团以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举措,以及在食品加工和销售方面的卓越表现,成为中国农副产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中粮集团将继续致力于为中国农民致富提供支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食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中粮集团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中国农民增加收入、提供高品质食品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不断吸取先进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未来,中粮集团将继续秉持核心价值观,加大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同时,中粮集团将继续关注环保和资源节约,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积极

中粮集团企业文化

中粮集团企业文化 一、概述 中粮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食品企业集团,致力于提供优质的食品和服务。企业文化是中粮集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塑造企业形象、凝聚员工力量的重要基石。本文将详细介绍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包括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愿景、行为准则以及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二、核心价值观 中粮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创新、责任、共赢”。诚信是中粮集团的基本 准则,要求员工以诚信为本,与合作伙伴建立互信关系。创新是中粮集团的重要动力,鼓励员工不断创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责任是中粮集团的重要担当,要求员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共赢是中粮集团的核心目标,倡导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共同分享成功。 三、使命和愿景 中粮集团的使命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的食品”。中粮集团秉持着为 人类提供优质食品的使命,不断推动食品产业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中粮集团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食品企业集团”。中粮集团致力于成为全球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和卓越运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行为准则 中粮集团制定了一系列行为准则,以引导员工的行为和决策。这些行为准则包括: 1. 诚信经营:坚持诚实守信,与合作伙伴建立互信关系。 2. 客户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 创新突破:鼓励员工不断创新,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4. 团队合作: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5. 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树立企业形象。 6. 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文化建设措施 中粮集团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文化建设: 1. 培养核心价值观:通过内部培训和宣传活动,让员工深入理解和践行中粮集团的核心价值观。 2. 建立文化激励机制:中粮集团设立了一系列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 3. 强化领导力培养:中粮集团注重培养领导力,通过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领导层的文化建设能力。 4. 建立文化传承机制:中粮集团建立了文化传承机制,通过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授,确保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中粮集团鼓励员工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论坛,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总结 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以诚信、创新、责任和共赢为核心价值观,以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的食品为使命,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食品企业集团。中粮集团通过制定行为准则和采取一系列文化建设措施,不断强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粮集团将继续坚持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断提升员工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实现企业愿景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管理 一、中粮集团概述中粮集团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于1952年,总部位于北京。集团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贸 易及相关产业的开发和投资。截至目前,中粮集团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出口商之一,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 二、中粮集团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及意义人力资源是中粮集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秀的人才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中粮集团拥有人数众多、专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是集团长期发展的保障。 三、中粮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及策略1. 目标:中粮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全力推动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有机融合。 2. 策略:(1) 人才引进与储备:中粮集团注重招聘和 引进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并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进行全面储备。在校招聘、招聘外部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引进策略。(2) 人才培养与发展:中粮 集团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员工培养体系,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培养计划、职业发展规划等。通过对高潜力员工、优秀管理者和核心岗位人员的培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3)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中粮集团建立了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奖励和薪酬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个人发展动力。(4) 员工关系与福利体系:中粮集团重视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和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保障。通过员工关系管理、员工活动组织等,加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5) 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粮集团不断进行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科学统筹各类人才的供应和需求,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中粮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情况及成效1. 引进人才:中粮集团通过与高校合作、参与国际人才招聘会等方式,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公司。截至目前,中粮集团拥有一支充满活力、专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员工培养:中粮集团致力于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通过内外部培训、导师制、岗位轮岗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这些措施在培养高潜力人才和优秀管理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 绩效管理:中粮集团建立了一套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相结合,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公平的回报。这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4. 员工关系与福利:中粮集团通过建立员工关系管理机制、开展员工活动等,加强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中粮概况及笔试面试(中粮集团校招招聘)

中粮集团 一、企业开展概况 中粮集团〔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效劳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公司之一,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中国企业,连接中国粮油食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 在葡萄酒、精炼食用油、面粉、啤酒麦芽、番茄制品、印铁制罐、金属瓶盖等行业居中国领先地位,旗下的"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黄中皇"绍兴酒,“中茶〞茶叶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欢。 中粮集团致力于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营养、健康的优质食品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欢。中粮集团还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系列饮料。 中粮集团投资开发的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中粮投资建设的商用写字楼、民用住宅,也在市场上受到欢送。中粮集团旗下的凯莱国际酒店集团是世界酒店300强之一。 “中国食品0506〞“中粮控股0606〞是中粮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粮 “吉生化600893〞、集团在国内还拥有“中粮地产000031〞、 “中粮屯河600737〞、 “丰原生化000930〞等6家上市公司。 二、业务介绍: 粮油食品贸易及物流:通过大米、小麦、玉米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销售,连接粮食、油脂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用户。 农副食品加工业:向国内国际的食品生产商、食品贸易公司和零售商提供植物油、糖、肉类、蔬菜水果,淀粉制品等农副食品。 食品制造业:以专业技术和先进工艺,为消费者奉献优质健康的品牌食品,包含米、面、糖果、巧克力、罐头、调味品、焙烤食品等。 生物化工业:利用农业副产品,开展新型环保生物质能源。业务包含能源制造和

中粮概况及笔试面试(中粮集团-校招-招聘)

中粮集团 一、企业发展概况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公司之一,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中国企业,连接中国粮油食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 在葡萄酒、精炼食用油、面粉、啤酒麦芽、番茄制品、印铁制罐、金属瓶盖等行业居中国领先地位,旗下的"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黄中皇"绍兴酒,“中茶”茶叶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中粮集团致力于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营养、健康的优质食品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中粮集团还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系列饮料。 中粮集团投资开发的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中粮投资建设的商用写字楼、民用住宅,也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中粮集团旗下的凯莱国际酒店集团是世界酒店300强之一。 “中国食品0506”“中粮控股0606”是中粮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粮集团在国内还拥有“中粮地产000031”、“中粮屯河600737”、“吉生化600893”、“丰原生化000930”等6家上市公司。 二、业务介绍: 粮油食品贸易及物流:通过大米、小麦、玉米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销售,连接粮食、油脂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用户。 农副食品加工业:向国内国际的食品生产商、食品贸易公司和零售商提供植物油、糖、肉类、蔬菜水果,淀粉制品等农副食品。 食品制造业:以专业技术和先进工艺,为消费者奉献优质健康的品牌食品,包括米、面、糖果、巧克力、罐头、调味品、焙烤食品等。 生物化工业:利用农业副产品,发展新型环保生物质能源。业务包括能源制造和

中粮集团全面介绍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企业2002-2006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名分别为第9、11、14、15、17,虽然排名有所下降,但是企业的销售收入、资产和从业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其利润在经过了2003年的大跌之后也在逐年回升,到2005年底,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2,006,530万元,利润是162,761万元,资产7,268,085万元。中粮集团连续12年进入全球500强,连续5年进入中国20强,这与集团50多年的外贸销售经验和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 一、中粮集团发展历程 (一)发展简史和扩展路径 1952年9月,中粮集团的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在北京组建,主要经营粮食、油脂等大宗农产品以及食品的出口业务。自成立以来,中粮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 1.建立初期 1952年至1987年,中粮出色地履行了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行业性管理的双重职责,不仅打开了中国粮油食品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大量外汇资金,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除了发展开拓我国外贸事业外,在这一阶段中粮有几次大的调整。1953年1月,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与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1961年1月,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与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1979年,中粮以进口成品饮料在国内销售的形式,使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陆市场。1983年,中粮参股的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成立,中粮进入葡萄酒生产领域。 2.转型和调整期 1988年至1999年,中粮经历了历史上重要的转型、调整期。1988年,中国外贸体制深化改革,各外贸专业总公司与地方分公司脱钩。中粮由一个拥有40多家分公司的大型的有经营与管理特权的垄断企业,变成了只有总部机构和6家分公司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性企业。 1992年到1999年间,中粮转型。中粮遵照国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改革管理体制和转换运行机制,不断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开创了中粮改革发展的新局面,集团涉足的领域也在不断广阔。1992年10月,北京凯莱大酒店开业,中粮进入酒店经营领域。1993年,中粮先后收购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国食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食品”,后更名为“中粮国际”)和“鹏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鹏利国际”)。1996年9月,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迅速跻身中国十大期货经纪公司行列。 3.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期 1999年上半年以来,中粮集团实施重组、改制、上市的发展战略。2000年9月,中粮与台湾大成集团、美国ADM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组建“中华食物网(https://www.doczj.com/doc/5019311424.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