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实施方案

为确保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实施,有效推进搬迁后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扎实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旧宅基地腾退进展缓慢等问题的整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省委关于移民(脱贫)搬迁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改革的意见》(X政发〔X〕X号)、《X 省X”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X扶办发〔X〕X号)、《X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X政办发〔X〕X号)、《X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政办发〔X〕X号)、省国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X国土资发〔X〕X 号)、市移民办《关于X市易地扶贫搬迁宅基地腾退的指导意见》

(X移办发〔X〕X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省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决策部署,以易地搬迁为手段,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狠抓问题整改,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搬新腾旧”法律政策,按照“摸底、腾空、收回、拆旧、复垦、交易”的步骤,分步分类全面实施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凡是落实了安置房的搬迁群众原有房屋要拆旧腾退,采取奖励性补助的办法,鼓励群众及早搬迁,及时腾退。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的原则,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益,至X 年底前,旧宅基地腾退任务全面完成,守住耕地红线,保障占补平衡,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公平公正。

二、目标任务

到X 年底,对列入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实施方案的1670户683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631户同步搬迁户和因沿沟、沿川、沿山、沿河等基础条件较差,远离交通主干道,群众就医入学不便,村庄功能萎缩等地区拟实施整村、整组、整巷搬迁的未享受搬迁政策的群众原使用的旧宅基地予以腾退,腾退后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县级借贷资金的偿还。

三、补助标准

(一)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补助分为基本补助和奖励补助两部分,纳入建房补助一并兑付。

1.基本补助。搬迁户旧宅基地按照规定的时限腾退、并经审核确认后,可享受每人0.3 万元的基本补助和户均0.5 万元的搬迁安置费用。没有旧宅基地的不予补助。多户单宅的必须腾退房屋,仅享受每人0.3 万元的基本补助。

2.奖励补助。原则上自领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钥匙或收到装修告知书之日起, 6 个月内必须腾退

①X 年12月底前腾退的,人均奖励0.5 万元;

②X 年12 月底后腾退的,不发放奖励补助。

3.X年6月底前腾退的,旧宅基地腾退补助不足人均1万元的,

按人均 1 万元予以补助。

4.拆除费用。

①搬迁户在搬迁安置、实际入住后按规定期限自行拆除旧房及其附属物,

腾退旧宅基地的,经验收、公示无异议后领取基本补助和奖励补助;

②搬迁户自行腾空、腾退有一定历史文物保护价值的特色民居,以及“联腿窑”、“连体房”等确实难以拆除或拆除后影响邻里房屋安全的房屋,产权收归村(社区)所有,履行移交手续、经公示无异议后领取基本补助和奖励补助;

③搬迁户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原因自行腾空、腾退宅基地,房屋产权收归村(社区)所有的,履行移交手续、经公示无异议后领取基本补助和奖励补助;

镇(街)根据搬迁户意愿,统一组织实施对搬迁户旧房及其附属物进行拆除的,由镇(街)制定该镇具体实施细则,拆除费用在旧宅腾退复垦后的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收益中支出。

5.旧宅基地复垦。旧宅基地腾退拆除后,由镇(街)统一移交自然资源局组织进行复垦。

(二)同步搬迁

居住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多发区、责任主体灭失的采煤沉陷区等区域的非贫困搬迁户享受搬迁政策后,实施即搬家即拆除旧宅,确保搬迁对象生命财产安全,按政策腾退旧宅基地不予补助。

拆除和复垦工作参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三)整村、整组、整巷搬迁

1.对居住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多发区、责任主体灭失的采煤沉陷区等区域的未享受搬迁政策、未搬离的农村人口实施搬迁;

2.对居住在沿沟、沿川、沿山、沿河等基础条件较差、生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严重欠缺、远离交通主干道路、就医就学不方便、地方病严重区域,因部分群众搬迁导致村庄萎缩、功能丧失的整村、整组、整巷的未享受搬迁政策、未搬离的农村人口及单庄独户等实施搬迁。

搬迁补助标准参照同步搬迁的标准执行,即:集中安置的,每户补助 4.5 万元,选择高层、小高层和多层进行楼房化安置的,每户再奖励0.5万元。在农村分散安置的,每户补助3万元。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红线内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每户补助 2 万元,分散安置的不补助。

镇街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的同时,充分调研、认真研判,科学、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划

定搬迁区域,通过镇域、村域内宅基地置换等方式,充分利用插花

搬迁造成的无复垦利用价值的空闲宅基地,全力做好整自然村、整巷、整组搬迁工作,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指标。

该类型搬迁奖励补助政策由镇街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对未享受搬迁政策但已搬迁,旧宅基地上房屋未拆除的宅基地,补助标准原则上每亩不超过 2 万元;拆除和复垦工作参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四)制约措施

1.在奖励期限内进行了旧宅基地腾退,但未实际装修入住的搬迁户不予进行相应的奖励。

2.结合正在进行的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由不动产登记局进行监管,对搬迁户及家庭成员迁出地的旧宅基地不予确权登记。

3.搬迁后暂未腾退旧宅基地的搬迁户,依法注销其旧宅基地使用权证书、收回旧宅基地使用权,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搬迁户承担。

4.各镇街具体负责,各自然资源管理所进行监管,对搬迁后暂未腾退旧宅基地的搬迁户,禁止在原旧宅基地上进行新建、扩建、翻建、修缮房屋,坚决制止已搬迁户买卖和新划宅基地。

5 ?搬迁户按规定期限,自行腾空、腾退、拆除旧房并清场腾退

宅基地,镇(街)政府组织人员实地勘察验收,报自然资源局复核确认后,准予办理迁入地新居的《不动产登记证书》;如搬迁户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腾退旧宅基

地,按照“一户一宅、先退后证”的原则,

不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6.腾退后验收不合格或需复垦但未复垦的,不予拨付腾退、复垦费用,直至验收合格。

7.家庭成员全部享受搬迁政策,但在农村有两个以上宅基地的搬迁户,宅基地必须全部腾退后方可领取相应的补助奖励。

8.搬迁户逾期拒不腾退旧宅基地,取消其易地扶贫搬迁资格,已兑现的有关补助依法予以追回,安置房装修费用原则上不予补偿。对既不按期腾退旧宅基地,又不愿退出享受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搬迁户,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查处,确保政策法律执行到位。搬迁户有权提出异议,可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五)权益保障

1.搬迁户对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复绿后形成的耕地、林地,优先享有承包权。

2.搬迁户转为城镇居民的,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

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保障政策;仍保留原户籍的,由安置地与迁出地镇(街)负责衔接,建立完备的搬迁群众权益保护机制,保留搬迁群众原集体资产分配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及相关权益,不得强制退出,确保搬迁群众公平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管理。同时,迁出地镇(街)要指导、督促村(社区)加大对搬迁户土地流转的力度,让

搬迁户

打消后顾之忧

3 ?对已腾退收回的无复垦价值的空闲宅基地,根据节约集约的原则,可按宅基地审批程序划定给急需宅基地的非建档立卡农户,并报自然资源局备案。

四、实施步骤

按照省市“坚决拆、分类拆、分步拆”及“搬迁户从实际入住到旧

宅基地腾退过渡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要求,依据易地扶贫搬迁三项协

议”中的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协议,坚持“宜拆则拆、应拆尽拆”的原则,搬迁户旧宅基地原则在X年6月底前腾退,部分装修入住较慢的搬迁户于X年12月底前完成。具体分五个步骤实施。

(一)宣传动员阶段(X年1月一X年3月)。各镇街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旧宅基地腾退复垦的重要意义、优惠政策、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提高搬迁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充分调动搬迁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调查摸底阶段(X年2月一X年4月15日)。各镇街组织工作人

员对搬迁对象开展入户调查,逐户确定宅基地位置、面积、四址等基本信息,建立档案,造册登记,留存影像资料,形成调查摸底台帐,同时在村(社区)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制定镇街宅基地腾退方案、细则、腾退计划。按照“腾空、收回、拆除、复垦” 的步骤压茬推进。

(三)腾退复垦阶段(X年4月一X年12月)。对能够腾退、

符合复垦条件的,必须进行腾退复垦,由镇街根据腾退计划统一组

织实施;对符合腾退但又不具备复垦条件的,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分期分批进行。腾退出的旧宅,交村(组)统一管理,各镇街监管,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占用进行非农建设。

各镇街在 5 月底前,完成区域内一个整村(整组或整巷)的腾退复垦试点工作,同时完成搬迁户腾退复垦总任务的20%。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推开,确保12 月底前,完成搬迁户腾退复垦、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指标工作任务。

(四)竣工验收阶段(X年5月一X年12月)。各镇街分期分

批完成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后,统一上报县自然资源局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拨付腾退拆除费用。按照腾退拆除一批,组织验收一批的原则,分期分批实施。

(五)补助资金兑付阶段(X年5月一X年12月)。搬迁户旧

宅基地腾退验收后,县自然资源局依据各镇街提供的旧宅基地腾退验收台账,向各镇街统一拨付奖补资金,各镇街需严格审核,经村、镇公示无误后,兑付奖补资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