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支农资金参考资料 (1)

财政支农资金参考资料 (1)

财政支农资金参考资料 (1)
财政支农资金参考资料 (1)

认真研究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确定支持范围、支持重点和支持方式。制定印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操作办法。

规范预算编制,细化预算内容。

明确的责任制和落实督办制,健全和完善资金监管制度。

区别轻重缓急,确保资金使用到位和有效运转。

规范财政工作运行机制,完善财政行政审批程序。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宣传发动,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取得广大农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完善管理与考核办法,实行督办、调度、通报、考评相结合的办法,重点督促检查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组织领导、方案制定、任务落实、工作进展等方面的情况,并将此情况纳入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财政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优惠的利率政策,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支持农村发展。信贷政策的杠杆效应吸引更多资金投放农业、农村生产领域和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缓解财政压力。放开民营资本的准入限制和贷款利率,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

开展项目申报。

扶持做大做强。

支持技术改造。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部门预算责任。加强对决算数据的分析运用,健全预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机制。

加强分析和动态监控,完善评价体系。

推进各类资金整合,增强资金的规模效应。

狠抓增收节支,反对铺张浪费行为。功能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归并和整合。

强化财政监督。开展专项检查,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坚决查处财政违法行为。

积极开展上下联动监管,切实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和有效的问责机制。

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建立系统、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

建立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围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等关键环节,提升信息化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财政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台账、抽查巡查、健全管理制度等方式,强化对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和渠道下达的财政资金的监管,对项目实施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和信息反馈制度。

将支农资金的使用范围、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监督及预算执行、绩效考评、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和“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提高办事效能。

规范支农资金审批程序。建立科学可行的项目支出预算审核机制。进行筛选排序,分类审核。重大项目资金计划和支出预算执行方案经财政部门初审,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执行,使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决策更加客观、公正,程序更加透明。

建立公平、公正、规范的支农资金分配机制,支农资金统筹安排机制,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激励约束并重、奖惩结合的考核机制。

重点专项资金项目必须单独设账、独立核算,项目完成后必须进行财务(竣工)决算审计机制,夯实财政专项资金长效监管机制的基础。

把好项目报批关和资金拨付关。项目开工期间,项目部门首先要报项目实施方案,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

项目竣工后,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对实施项目予以验收,验收合格后实行财政报账制;建立“三步监督”,即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完善“五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财政报账制,形成对支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的全程监控,积极推行支农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积极推进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的整合,严格项目支出分配程序,加强重点项目支出的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

完善预算编制: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定额标准;推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完善各项支出定额管理;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的计划性与严肃性,减少临时追加预算的现象。

确定绩效目标,建立客观公正的考评标准,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合理的指标体系,推进预算支出特别是投资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

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直接补贴机制。稳妥地调整补贴系数。完善最低收购价格,确立农产品价格政策,维护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发生。

安排项目时,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把资金尽量安排到有利于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惠民增收、老百姓直接受益、见效快的项目上。

资金的支出统一执行县级报账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国库集中支付制。

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拟定财政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考评暂行管理办法,对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绩效评价的范围、办法、考核指标、组织实施、结果使用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确定对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生态与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促进再就业资金、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率先实行绩效评价。

明确绩效评价要求。对预算编制各个环节中绩效评价的要求进行明确界定,要求各部门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

各部门单位编制预算时,要对项目目标、预期效益(经济、社会效益) 、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等,进行充分考察和事前评审,并作为绩效评价和安排财政资金的主要依据。

对预算已确定的支出项目,要纳入日常财政和财务监控体系,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环节的监控。

对已完成的支出项目,部门要进行绩效考评,评价结果作为财政监督和今后安排支出的重要依据。

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财政资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

强化专项资金后续跟踪管理和绩效监督,对资金低效使用、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以及发生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建议有关方面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开展农业财政资金综合效益评价,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招标项目和出口农产品绿卡工程等项目,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量化计算和分析,实行综合效益评价。

统一规范项目预算管理,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早编细编预算、完善工作机制,提高预算完整性透明度。

建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保障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建立财政资金支出各环节的绩效评价制度,确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

改进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正确反映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完善评价体系。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库,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库。

选准推进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保证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作用。

编制绩效预算可以起到事前监督的预防作用,解决其他事中和事后环节监督管理上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绩效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严格的绩效预算审查制度,通过加强对预算支出绩效的审核、评价及综合平衡,对绩效差、不合法、不合理、不科学的部门预算支出计划予以调整。

建立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跟踪检查制度,在提出公共预算时要设有与该支出对应的效果指标;在预算执行的中期报告中要对比资金的使用与绩效,在决算时要报告最终的资金绩效情况,并对各部门的项目支出进行横向的成本效益分析,找出不同单位或部门项目间成本效益差异的原因,为以后支出决策提供依据。

深化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落实自评责任,规范单位自评行为,严格绩效目标申报,与预算批复同步试行重大支出项目绩效目标批复制度,进一步加强源头约束。同时,根据自评情况选取重点项目开展重点评价,逐步减少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

推进绩效预算工作。将预算单位纳入绩效预算编制范围,实现绩效预算工作的全覆盖,构建部门之间的财政资金竞争分配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事前绩效预算、事中监督检查、事后绩效评价”的财政支出全过程绩效管理工作制度。

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工作。将绩效目标作为资金分配和项目遴选的一项重要判断标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搭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平台。成立绩效评价专家库,构建中介机构评价和专家评价为主的第三方独立评价工作机制,逐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高评价结果的专业性、科学性与权威性。

问题:

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缺乏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各部门又主要是从技术性能、项目工程管理方面

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这将直接导致评价标准不统一,从而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

未建立规范的指标体系。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评价还缺乏一套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

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一方面只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而忽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或由于评价指标设置不完整,不能进行项目的效益评价;另一方面评价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及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

支出结果缺乏有效的约束力。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没有任何直接约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建议: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划分为农林水等大类,并且根据评价工作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进一步细分的若干小类,与财政日常管理的习惯相适应,便于基础信息的收集。

制定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研究指标与标准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评价对象的标准选择,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各种分类标准数据,在条件成熟时要研究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数据库。为提高有关评价标准的权威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可以效仿企业绩效评价,定期发布有关评价标准。

完善评价体例。建议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应分别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从指标的适用性角度考虑,各类指标均可划分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四种类型。并且根据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机构。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赋予工作机构及相关人员以必要的职权,如在信息查询、资料获取、独立取证以及行政处罚建议等方面给予一些特定的权力。

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信息收集网络。扩大评价信息的收集范围,建设完备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效率。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财政支农金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问题;建议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支农资金的管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但在资金的使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度,笔者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支农资金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财政支农支出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和经费使用细则 一是支农资金存在“小、散、乱、重”的现象。目前,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农支出实行分块管理、多部门、多渠道管理造成了事权不明、职能交叉,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难以形成合力,政策效果不明显。二是资金的投放与跟踪管理不配套。投入多、跟踪管理少、使用效益低下。三是资金的投放形式较单一。现行的各项支农扶持政策中,各种补贴多以“一折通”的形式把现金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没有从开发农民思路、拓宽农村发展方面加以引导,新科技推广应用少、社会效果差。四是由于支农资金来源和性质多不相同,同一性质的专项资金可分为不同大类,同一类别的专项资金又可分为不同的项目。不同性质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相同,即使性质相同的专项资金项目也不同,经费使用在细节上也有区别。由于拨入的项目较多,不同项目的管理办法和使用细则又不统一,增加了管理难度。 1.2 预算编制不规范、细化不够,编制与执行相脱节 在预算编制上,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支农资金分配缺乏合理的标准和依据,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基数加增长的办法仍在沿用,甚至实行“切块预算”,主观随意性较大。 编制项目预算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或不配套,导致财政收支失实;项目无论能否被批准,前期费用都已在日常工作经费中列支,挤占了日常工作经费;在基本建设资金使用上,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各种预算与执行相脱节的现象,违背了预算编制的初衷,极大地削弱了预算编制的作用。

关于修订《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说明

关于修订《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说明 一、修订资金管理办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年月,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印发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试行)》(财农字〔〕号,以下简称原《办法》),对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原《办法》颁布实施已有年,期间扶贫开发政策和工作思路不断调整,扶贫机制不断创新,原《办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亟需作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一)扶贫开发形势的变化要求修订管理办法。年,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中发〔〕号,以下简称《新纲要》),标志着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新纲要》进一步健全了扶贫开发机制,明确了行业部门的减贫责任,要求完善扶贫开发投入机制,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重点和使用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需要通过修订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来贯彻落实。 (二)总结提炼扶贫开发经验需要修订管理办法。近年来,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开展了系列财政扶贫开发试点,各地也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探索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新机制、新做法,

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四到县”、绩效考评机制、项目竞争评选机制等。为进一步推进财政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财政扶贫开发水平,需要通过修订完善资金管理办法等方式,适时地将这些先进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并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广应用。 (三)规范资金使用管理要求修订完善管理办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实施期间,财政扶贫开发实行“责任到省、任务到省、资金到省、权力到省”的管理体制,有力调动了地方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但由于制度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在个别地区出现了诸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分散、项目安排随意性大、资金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全国人大、审计署针对上述问题,多次提出加强制度建设的要求。因此,修订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也是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升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化水平的需要。 二、《修订稿》与原《办法》的比较说明 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整理形成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稿)》(以下简称《修订稿》)。分为总则、资金预算与分配、资金使用与拨付、资金管理与监督和附则五章,共计条。与原《办法》相比,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名称和定义。贯彻落实综合扶贫理念,为便于开展财政支持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投入统计,将财政支持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各项投入统称为财政扶贫资金,原《办法》所指的财政扶贫资金规范表述为“财政专项扶贫资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基础地位政策的体现和农业投入的具体实现形式,它为促进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环节上已制约了财政支农资金作用的正常发挥,影响了国家农业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数量不断增加,但年度间不均衡,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收入或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徘徊(相对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尽管,这几年为了保证财政支农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财政用于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重

不得少于15%;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和鼓励其他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等,但实际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支农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表现为县级政府对农业资金投入绝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相对规模却下降;县级政府缺乏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幅度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对生产性投入低而对非生产性投入高,即用于农业主管部门的人员经费投入多,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份额较高,农林水等部门科技三项费用占农业支出的比重持续下降,有的县甚至未能安排。 二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且交叉重复并存,影响资金使用效果。集中体现在用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技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都存在使用上的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农业的多功能性和

梓潼县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

梓潼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四川省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细则》、《四川省民办公助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是指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竣工验收合格并在项目区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由项目实施主体提出拨付资金书面申请,经乡镇及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同意,财政部门按照制定的补助标准,拨付补助资金。 第四条项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对资金的安全、具体用途、财务管理和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合法性负直接责任。 具体职责:负责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计划、可行性论证、技术方案的编报审核,制定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方案;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按照招投标规定依法确定项目

施工单位,签订好项目实施合同,加强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管理;严格按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规定用途及要求,管理、使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和竣工决算。 第五条县财政局负责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管理、拨付和监督,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财务管理和项目实施的合法性、真实性负监督责任。 具体职责:负责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设立、项目资金计划审核和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总体规划和项目计划编制;参与项目实施方案的会审;审查有关招投标文件和项目实施合同;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分配;按规定审查核拨资金;负责监督项目单位或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对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跟踪检查,对违纪问题依法予以查处。 第六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和监管的单位,其具体经办人和承办股室(机构)负直接责任,单位分管领导负直接分管责任,法人代表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七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申报实行报告审查制度。 各涉农单位要根据县委、政府确定年度支农发展规划和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现实需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科学论证,提出项目申报方案,报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县财政局会同有关部

宁津县扶贫资金和产业项目管理办法

宁津县扶贫资金和产业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产业项目管理,提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号)、《山东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鲁财农〔〕号)、《山东省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基金使用管理办法》(鲁财农〔〕号)、《山东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鲁扶贫组办字〔〕号)、《关于加强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的意见》(鲁扶贫组办字〔〕号)、《转发〈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财政支农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鲁财农〔〕号)、《关于做好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意见》(鲁扶贫组办发〔〕号)、《关于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鲁财农〔〕号)、《关于加快建设扶贫产业项目库和建立项目评审制度的意见》(德扶贫办〔〕号)、《德州市扶贫产业项目及财政专

项扶贫资金管理细则》(德扶贫办〔〕号)、《关于实行建档立卡统一编号管理加强扶贫产业项目后期管护工作的通知》(德扶贫办〔〕号)及有关政策文件精神。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其他扶贫资金管理和投资建设的产业项目。 第四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当围绕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统筹整合使用,形成合力,发展整体效益。 第二章资金分配及用途 第五条:县财政根据脱贫任务需要和财力情况,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工作资金。扶贫工作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缴纳、项目管理和建档立卡工作经费及其他工作需要。 第六条: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向脱贫任务较重的乡镇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扶持区域倾斜,提高资金使用针对性和精准度。分配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贫困状况、政策任务和脱贫成效等,主要依据重点村和贫困人口规模等客观指标,可根据当年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七条:根据资金规模和分配因素,制定年度资金使用方案,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后,按用途使用资金,并进行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扶贫办、发改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省”)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主要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资金。 第三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当围绕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统筹整合使用,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支出方向包括:扶贫发展、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三西”农业建设、国有贫困农场扶贫、国有贫困林场扶贫。 第四条坚持资金使用精准,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把资金使用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与脱贫成效相挂钩,切实使资金惠及贫困人口。 第二章预算安排与资金分配 第五条中央财政依据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和财力情况,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切实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资金投入情况纳入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内容。 第六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向西部地区(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贫困革命老区、贫困民族地区、贫困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倾斜,使资金向脱贫

攻坚主战场聚焦。 第七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贫困状况、政策任务和脱贫成效等。贫困状况主要考虑各省贫困人口规模及比例、贫困深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等反映贫困的客观指标,政策任务主要考虑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及贫困少数民族发展等工作任务。脱贫成效主要考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结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成效等。每年分配资金选择的因素和权重,可根据当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适当调整。 第三章资金支出范围与下达 第八条各省应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结合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情况,围绕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改善小型公益性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因户施策、因地制宜确定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支出原则上从现有资金渠道安排。各地原通过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上述社会事业事项(“雨露计划”中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初中、高中毕业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家庭给予扶贫助学补助的事项除外)的不再继续支出。 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贫困县,由县级按照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有关文件要求,根据脱贫攻坚需求统筹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第九条各省可根据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工作需要,从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按最高不超过1%的比例据实列支项目管理费,并由县级安排使用,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解决。 项目管理费专门用于项目前期准备和实施、资金管理相关的经费开支。 第十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含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三)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财政农业项目资金报账时需提供的材料

财政农业项目资金报账时需提供的材料 一、支付科技推广费时: (1)财政农业项目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 (2)财政部门批复下达的科技推广方案; (3)根据推广方案,主管部门机构与推广单位、有关乡镇三方签订的科技推广项目合同书。 (4)支出费用应提供的原始单据,分类具体为: 其中:生产资料费。 (1)购买优良推广品种(包括种子、种苗等)、农药、化肥等的税务发票和支出明细清单,清单应分别列示所购买种子、种苗等的名称、数量、金额等; (2)发放给项目区农户(应包括项目乡村名称、农民名单、发放生产资料的名称、单位、数量)的发放清单和农民签字。 培训费。 (1)教材资料费、场地租赁费、培训设备租赁费及食宿费的税务发票及支出明细清单,清单应分别列示教材资料、场地租用、培训设备租赁、食宿费的标准、天数、人数等; (2)授课教师的职称、课时、标准; (3)教师和接受培训人员的名单和签字;

劳务费。 1、专家咨询需附专家职称证复印件、工时、标准; 2、专家名单及签字等。 二、支付培训费时: (1)财政农业项目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 (2)培训通知(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数)。 (3)培训预、决算; (4)教材资料费、场地租赁费、培训设备租赁费及食宿费的税务发票及支出明细清单,清单应分别列示教材资料、场地租用、培训设备租赁、食宿费标准、天数、人数等。 (5)授课老师的职称、课时、标准,并附教师或专家的职称复印件、领取讲课费签字等。 (6)接受培训农民所在乡镇、村名称、农民培训报到名单和签字。 (7)对于委托某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任务,还要有委托培训合同。 三、支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时: (1)财政农业项目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 (2)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合同书; (3)取土地点(乡、村)、时间、数量,被取土的乡村

最新创新财政支农资金

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 理

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2.本论 2.1财政支农资金的运用原则与运营模式 2.1.1财政支农资金的运用原则 建立转型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评价机制,加强并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改变以前重视效率、忽视效益,重视分配、忽视监督的旧观念,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的问责制度,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必须在支农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公益性原则。支农资金的使用要坚持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使大多数人受益,对教育、卫生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直接服务于农民的项目,应该以无偿资金支持为主;对那些自身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涉农项目,应该以周转性的有偿的资金扶持为主。 (2)市场化原则。政府财政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在向关系民生的方面倾斜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在支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市场规则实施。 (3)公开化原则。专项支农的财政资金,要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进行分配,凡是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都要公开招标和竞标,规范相关程序,向社会公布,避免资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 (4)安全性原则。保证财政支农资金真正的运用到农村的社会事业建设和发展上,坚决杜绝变相挪用、侵占或者截留财政支农资金的现象发生。 2.1.2财政支农资金的运营模式 在我国,财政支出分为两部分,即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又为消耗性支出,转移支出的对称,这类公共支出形成的货币流,直接对市场提出购买要求,形成相应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是西方财政学按照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直接交换为标准,进行财政支出的分类。而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支出分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三类,它体现的

广东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实施办法

广东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实施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根据财政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报账制是指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单位(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支出进度,凭合法有效支出凭证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经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再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除下列资金外,凡有中央和省财政补助的支农项目财政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 (二)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制订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另有资金拨付规定的; (三)省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文件中另有资金拨付规定的。 第四条资金按项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由同级或上级财政部门实施报账。 (一)省属项目由省级财政部门报账; (二)地级以上市市属项目由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报账; (三)县(市、区)属及镇、村项目由县(市、区)财政部门报账。 第二章报账管理职责 第五条项目单位、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分别承担相应职责。 (一)项目单位主要负责: 1、报账资金会计核算; 2、向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 3、向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完整的项目支出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 (二)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 1、核实项目实施情况; 2、审核项目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重点审核: (1)原始凭证所反映的支出是否真实、准确; (2)原始凭证所反映的支出内容与项目资金规定用途是否一致; (3)会计凭证是否符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报账资料是否有效、齐全; 3、向同级财政部门出具审核意见。 (三)财政部门主要负责: 1、报账手续是否合规、完备; 2、对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复核; 3、及时、足额拨付资金。 第三章报账程序 第六条财政部门收到上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通知10个工作日内,属下级项目的,将上级及本级财政应安排的项目资金下达给下级财政部门;属本级项目的,将上级及本级财政应安排的项目资金指标下达给本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资金指标10个工作日内转下达给项目单位;项目单位根据文件批准的建设内容、资金额等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

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

旅游区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 (试行)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山东省财厅、省扶贫办印发《山东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试行)》,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试行细则。 第二条《山东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试行)》所指的财政扶贫资金,是指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包括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是指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 第三条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的目标是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保证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管理的规范性和扶贫开发的有效性。 第四条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原则。 (二)权责相统一的原则,行使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权必须对所应取得的效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有利于资金整合原则。 (四)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 第二章考评的依据及内容 第五条财政扶贫资金绩效依据以下方面进行考评: (一)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的总体部署及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中央、省、市级财政、扶贫部门共同制发或财政部门制发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有关规范性文件和规章。 (三)统计部门公布的有关扶贫统计数据、财政部门《财政扶贫资金信息管理监测系统》反映资金管理的有关数据,扶贫部门扶贫统计监测系统反映扶贫开发工作及效果的有关数据。 (四)上年度扶贫开发计划执行及完成情况。 (五)资金拨付文件及相关资料。 (六)审计部门出具 的有关扶贫资金审计报告;财政、扶贫 部门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检查情况。 (七)其他相关资料。 第六条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方面,即:扶贫开发成果;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各级配套财政扶贫资金预算安排情况。 第七条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的量化指标依据考评内容设 定,主要有: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资产账务处理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资产账务处理 作者:王义坤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2017年第6期 专项扶贫资金资产投入,给农村贫困人口带来了实惠和好处,但目前没有统一核算范例和 管理规定作为参考,造成核算不规范、科目错用、资金性质不分等现象,所以规范财政扶贫资 金资产业务处理很有必要。 一、扶贫资金形成资产后产权界定 扶贫资金投入到村集体形成的扶贫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经营性资产形成收益按股向贫困户 分红,公益性资产由村集体统一管护,无偿为村民提供公益性服务。 扶贫资金直接投入到贫困户归贫困户所有和使用的,由镇街经管站登记备案。 扶贫资金投入到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的资产,由经营主体持有和管护,产权 归村集体所有,作为村集体对外投资,实现收益按股向贫困户分红。 二、会计科目设置 按照扶贫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的要求,镇街经管站需要单独设立总账 和明细账进行核算,总账设置“银行存款”、“现金”、“代管扶贫资金”、“代转利息”4 个科目,“代管扶贫资金”科目用来核算各种专项扶贫资金的收进、付出和结存情况,下设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扶贫资金”、“其他扶贫资金”3个二级科目,“代转利息” 科目用来核算专项扶贫资金产生利息及转出情况,同时根据需要设置“扶贫户”、“有关村”、“施工单位”、“供应商”等三级科目。 村集体不单独设置账簿,只增设“专项应付款”过渡科目,对专项扶贫资金的取得和使用 情况进行核算。专业合作社也可不单独设置账簿,根据具体业务需要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三、业务处理 (一)镇街经管站业务处理 【例1】财政所拨来专项扶贫资金,根据银行进账通知单,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代管扶贫资金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各有关村 【例2】以专项扶贫资金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建设款,同时通知工程有关村,会计分录为: 借:代管扶贫资金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浙江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浙江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农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财政性资金设立的,具有特定目标和专门用途,实行项目管理的各类农业专项资金。 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农业救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动植物疫病防治补助资金和面向农民的各类直接补贴资金等不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是指对农业专项资金设立、申报、分配、拨付、使用、监督和绩效评价的管理。 第四条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1.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原则; 2.公开、公正、公平和效率原则; 3.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原则; 4.公共财政和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 5.资金整合和以绩效为导向原则。 第五条财政部门会同农口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农业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业专项资金整合工作机制,通过规划引导、部门协调、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逐步形成项目安排科学、投向重点突出、使用规范高效的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要建立完善农业专项资金整合考评制度和考评结果应用制度。 第二章设立 第七条农业专项资金的设立要符合各级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扶持导向目录。

第八条设立农业专项资金须有必要性分析、政策依据和绩效目标,同时明确支持范围、支持对象、支持环节和资金用途、支持方式、起止时间等要素。 支持范围是对支持对象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定。 支持对象是指符合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立项指南规定资格和条件的种养大户、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村级经济组织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 支持环节和用途是指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全流程中的具体环节和支出内容。 支持方式即财政补助方式,包括补助、贴息、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先建后补等具体方式。 起止时间是指农业专项资金初始设立和结束的期限。 第九条对申请设立的农业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应建立评审制度,进行可行性综合评价,明确相应的项目管理措施,并区分轻重缓急,按序排列,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条财政部门对拟设立的农业专项资金各要素的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进行综合平衡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农业专项资金设立后不得随意变更,执行过程中因政策等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原程序报批。 第十二条已设立的农业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安排与绩效及预算执行进度挂钩。 第十三条农业专项资金执行到期后应自动停止。如需继续执行的,应按规定程序重新申报。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十四条农业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 第十五条农业专项资金的项目申请单位即项目建设单位,应按有关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立项指南的规定向所在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提交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标准文本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必要的附件,并按规定如实提供本单位的组织形式、财务状况、自筹资金以及项目实施拟达到的目标等有关情况。项目申请单位要保证提交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及附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十六条申报省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立项的农业专项资金,应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和有关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立项指南的规定,由当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以正式文件上报省级主管部门,抄送省财政厅(另有规定的除外)。符合申请条件的省级部门或单位,可按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立项指南的规定,向省级主管部门申报项目, 抄送省财政厅。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申报部门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和上报文件的合规性负责。

乡镇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xxxxxx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乡扶贫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古蔺县扶贫办有关规定,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扶贫资金是指从我乡扶贫基金安排和通过其他途径筹集,专项用于落实我乡贫困村及村内贫困户脱贫项目的扶持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 (一)集中管理,统筹安排 按照集中资金、集中管理、集中使用、集中分配“四个集中”的原则,把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纳入扶贫资金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二)专款专用,重点优先 扶贫资金必须根据我乡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专款专用于我乡扶贫开发,切实做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主要用于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整村推进等项目补助支出。 (三)结合实际,确保效果 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必须符合我乡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总体要求,尊重群众意愿。要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坚

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力争取得较好效果。 第二章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遵循以下顺序安排使用: (一)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扶持,通过发展生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其年人均收入达到县上扶贫工作目标要求; (二)扶持列入改造计划的贫困户危房改造; (三)补助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设施建设; (四)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扶贫支出。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管理 第五条扶贫资金申报。扶贫资金实施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由乡扶贫办申报,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报财政所审批。项目必须符合乡政府的总体扶贫工作规划,并要在乡扶贫办备案。 第六条项目实施。项目以所在村为实施单位,整村推进。各村委要引导和带动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共同改变贫困的落后面貌。

2019年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汇报

20XX年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汇 报 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汇报 我县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扶贫开发工作为目标,以扶贫开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为抓手,结合脱贫攻坚规划,通过整合各部门财政涉农资金,改革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提高涉农资金整体使用效益,形成了“多个渠道来水、一个池子蓄水,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一个龙头放水”的涉农资金投入、使用新格局,实现了项目资金“真整合、真能用”。 一、资金整合使用情况 18年,我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105940.4万元,安排脱贫攻坚项目4222个,其中:安排在130个贫困村项目3058个资金58880.5万元;安排用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直补、贴息、易地搬迁、健康扶贫等全县性项目6个23804万元;安排在非贫困村项目1158个资金23255.9万元。18年整合资金项目的实施,有效保障建档立卡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如:安排了贫困户房屋改造、保障房建设、改水改厕等住房保障项目;以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有力破解了发展难题,切实增强了扶贫“造血”功能,加快了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步伐;产业直补、贴息项目精准到户,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贫困户产业发展信心;易地搬迁项目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同时根据我县出台的《健康扶贫提升工作的补充意见》扫除健康扶贫保障盲区,充分利用整合涉农扶贫资金,安排

1500万元用于扩大慢性病报账范围,提高慢性病报账比例,精神病患者治疗及监护,长期卧病在床需长期护理、照料的失能病人医疗及药物补助,爱国卫生到村到户,贫困户产检、疾病筛查;安排1346万元按120元/人的标准为全县贫困户购买大病商业补充保险,为贫困户提供人身保障;项目的实施紧扣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为我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依照“乡村提需求,责任单位管项目,财政管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以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摘帽”为标靶,以扶贫项目为着力点,以项目整合达到资金整合的目标,以扶贫攻坚项目调度资金。 1、设立资金核算专户。在县扶移办设立“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核算专户”,将统筹整合范围内的各级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统一归并至该核算专户,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项目统一在该核算专户进行拨付、使用、核算管理。 2、资金归集拨付。县财政局将整合范围内的各级资金按来源建立指标备查账簿,根据实际使用和用途列报支出,对需要调整预算科目的,在指标备查账簿中做好指标来源科目变更记录后,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核算专户”中直接拔付至项目主体责任单位账户。 3、实行资金使用审批。各乡镇区、项目主体责任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提交项目资金申拨单,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苗木培育

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 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国有苗圃补助

项目名称良种苗木培育 项目实施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苗圃 项目申报部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财政局 项目申报文号来林〔2011〕号 项目申报日期2011年7月28日 一、项目基本信息 单位:万元 1.项目名称良种苗木培育 2.资金类别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国有苗圃补助 3.项目属性 4.总投资21.00 其中:申请财政补助10.00

1).中央财政 2).省级财政10.00 3).市地财政 4).县及县以下财政 5.项目单位名称: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苗圃 地址:来安县新安镇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电话: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1·项目与项目单位概况立项背景: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美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卉、园林苗木的生产是农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创业的一条重要渠道。来安县苗圃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力发展园林绿化苗木、花卉产业,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绿化苗木、花卉市场需求。 建设目标:本项目建设目标是拟建成一个集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应用示范以及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为一体,具有先进水平的花卉

苗木繁育与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为企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同时通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带动花卉苗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促进当地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项目单位情况:国有来安县苗圃成立于1959年,现有经营面积350亩,拥有总资产650万元,流动资产320万元,年施工能力达到100万元。有各类园林苗木面积达300亩,主要品种有乔木类、灌木类和花卉类计100多种。我场专门从事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景观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并从事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材料花卉,苗木的生产经营。是一家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根本,集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经营于一体的正在实现双赢发展的国有园林单位。努力树立国有苗圃的良好社会形象。我场技术力量雄厚,职工队伍技术素质高,具备丰富的园林苗木栽培、管理经营。现有干部职工50人,其中林业高级工程师1人,林业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林业技工20多人,中级技工10多人。" 2·投资必要性分析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产业政策和林业行业以及县域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建设条件,业主单位具有现成的产品自销能力、有较强的资金投入能力,地方政府也积极支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本项目建设能够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对城市绿化和地区生态环

xx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

XX县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 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根据财政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和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包括上级财政下达的支农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农业项目的支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所有支农专项资金。 第三条本细则所有支农专项资金全部实行报账制。 第四条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是指财政支农项目的实施单位按照下达的项目计划内容和预算指标,根据项目实施合同(或责任书)和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施工进度,提出用款申请并附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并请拨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二章资金管理 第五条财政支农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 第六条财政部门必须设立财政支农资金专户,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分级负责、计划拨付、报账核销”的管理方式,所有支出按本办法规定的报账程序请款,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第七条财政部门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管理中的主要职责:选择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的具体形式;参与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编制,建立县级财政支农资金项目库,选择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参与审定项目实施方案;负责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组织实施资金报账工作,审批报账支出;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审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 第八条农口主管部门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管理中的主要职责:负责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标准化文本)的编制和进行项目库的申报,对扶持项目进行评估论证;负责项目的计划执行,选择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实施责任书和合同书的签订,批复项目实施方案,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进行监督管理和检查;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出具工程竣工验收意见书;对项目实施单位的费用支出进行审核,提出报账意见后,申请财政部门审批报账。 第九条项目实施单位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管理中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以下简称各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 第三条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第四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依照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有关“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和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分别会同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五条中央财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依据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专项

杭州市财税局关于印发杭州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杭州市财税局关于印发杭州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 通知 【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杭财农[2012]1045号 【发布部门】杭州市财政税务局 【发布日期】2012.11.13 【实施日期】2012.11.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杭州市财税局关于印发杭州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杭财农〔2012〕104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农业发展项目管理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农〔2011〕6号)和《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本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杭政办[2009]20号)等文件精神,市农业发展项目管理协调小组决定修改完善《杭州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农管办[2007]4号、杭财农[2007]1331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杭州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2年11月13日 杭州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支农资金),是指由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和整合,专项用于支持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行项目化管理的农业专项资金。 第二条支农资金管理,是指对支农专项资金的设立、申报、分配、拨付、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价的管理。 第三条支农资金由政府决策、统筹安排,实行统一管理、零基预算,即以项目确定预算,取消按部门切块和分散管理方式,根据各业务部门职责,把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项目安排科学、投向重点突出、使用规范高效的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 第四条资金安排应符合公共财政和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以绩效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原则。

陕西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doc

陕西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扶贫资金一般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即中国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下文是陕西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陕西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以下简称各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 第三条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第四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依照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有关"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和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分别会同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五条中央财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依据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有关资金投入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 第六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 第七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地扶贫对象规模及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贫困深度等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客观因素指标取值主要采用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