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电气公司企业文化整合与变革

通用电气公司企业文化整合与变革

通用电气公司企业文化整合与变革
通用电气公司企业文化整合与变革

三、企业文化整合与变革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简称GE)是位居世界500强之首的超大型企业集团,它的成功首先是多元化业务、技术创新、复合型多元化人才的成功。GE造就了很多优秀的企业领导人,据统计,世界500强公司中有168家公司的CEO曾在GE工作过。GE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培养企业领导人。通用电气的每一位继任者都会突破前任的做法,而每位领导人的责任之一就是挑选出那个能正确变革的继承人。正是依靠这种主动的新陈代谢,通用电气并未像其他公司一样困守于不合时宜的管理结构、企业文化和产品线,也避免了多数公司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一)企业文化的整合——“通用电气化”

通用电气通过核心的企业文化来整合公司。在一般情况下,通用电气在兼并一家企业之初就会考虑到,两家企业究竟是不是很匹配,更具体地说就是在文化上是不是契合或者能不能契合。因为企业并购虽然表面上收购的是资产和业务,但最终收购的实质上是客户和人,两家企业并购的是否成功最终要看并购之后能否留住客户和核心员工,企业的客户资源和内部的管理资源同样是并购者最看重、最想拿到的并购资质。那么,通用电气在对大量来自不同企业文化群体的人进行兼并和接纳的过程中,会不会因为对利润的追求而在企业文化上有所妥协呢?现任CEO伊梅尔特曾经对此专门阐述过自己的看法:通用电气的价值观包括无边界、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和团队精神等,在并购企业时,通用电气都会向所收购企业清晰地说明,这些价值观是不能妥协、让步的。尽管通用电气提倡和鼓励多元化,鼓励成员企业和职员按照自己的创新方法去进行探索,但是,无论如何,多样化的核心和前提是通用电气不能放松和改变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说,每一家被并入的企业都必须更多地向通用电气的价值观和文化靠拢,这种文化上的整合称为“通用电气化”。具体说来,被购入的企业必须遵循通用电气共同的严格的制度,接受通用电气价值观和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变革

1.历史演变——分权及多元化

在1940年代之前,通用电气一直是一家高度集权的大型企业。与欧文.杨一起执政的公司的第三任总裁杰拉德.斯沃普(Gerard Swope)甚至在二战期间被《财富》杂志形容为“普鲁士式的独裁者”,在他的专断之下,通用电气处于一种“悖论般成功的混乱”之中:一旦某人的创意得到斯沃普认可,他立即获得执行此事的授权,以及相应的头衔。

于是,当斯沃普于1943年任命拉尔夫.科迪纳尔任总裁助理时,后者被指派找出公司中管理及组织结构的问题。科迪纳尔用了3年时间上下考察,最终得出的结论:“除非我们能将决策的权责下放到离问题最近的人那里,否则公司很难与成百上千的小公司竞

争。”1950年科迪纳尔成为公司总裁之后就迅速展开变革。一时间,2000多名经理的职位被创立或重新定义,职能部门被废弃,相关人员数目被极大削减。他让120个部门总经理各自负责一块业务,权力委任的原则是“(每个人负责的领域)不比他的臂展宽太多”。随之确立的是八项考核指标:盈利能力、市场份额、产能、产品领先性、人力发展、雇员态度、社会责任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为了将分权思想发扬光大,科迪纳尔在纽约克劳顿韦尔(Crotonville)兴建了通用电气管理发展学院。多年后,这里被韦尔奇整饬一新,成为他传授理念与倾听下属声音的圣地。

当然,分权也孕育了另一种官僚体制:让人们以为凡具有优秀适应能力的管理者可以负责任何工作。当通用电气于1960年代末收购一家法国的计算机厂商之后,当时的总裁弗雷德.博奇选择了一个既不懂计算机、又不会说法语的“通才”。他不仅使公司损失2亿美元,更令通用电气错过了电脑产业腾飞的时机,最后只能退出此领域。

是1972年新上任的雷金纳德.琼斯让通用电气重铸辉煌。琼斯给全世界业务最为多元化的企业之一的通用电气带来了活力和新的战略方向。他的大多数多元化举措都靠内部增长支撑,而支撑内部增长的,则是强有力的研发、战略性规划以及“能为GE十年后的长期增长机会做好准备”的组织架构。更大的进步是通用电气进入了国际市场。作为美国国家出口委员会的主席,琼斯成为为世界贸易扩张和重建美国竞争力鼓吹的重要声音。

2.杰克·韦尔奇的真正革命

2.1当时通用体制和文化的三大弊端

行动迟缓、阳奉阴违和形式主义。

2.2变革的四个目标

(1)“有些员工把通用比成一个超级油轮,壮硕无比又稳稳当当的航行在水面上。我希望它更像一艘快艇,迅速而又灵活,能够在风口浪尖上及时转向。”

(2)我希望能运转的像我所出自的塑料企业,由充满自信的企业精英人士组成,每天面对活生生的现实进行决策。

(3)在它进入的每一个行业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4)我们的行动必须更加迅速,必须清除公司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习气。我理想中的公司能做到“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去尝试所有的新鲜事物——即每一位员工都可以确信,除了他们自身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以及个人价值标准的限制外,没有任何阻力能够妨碍他们先前奋斗或是如何奋斗”。

2.3变革的过程

(1)理念文化变革

没有新的理念,就没有新的文化。没有变革思维,就没有变革行动。GE在管理文化理念上的变革为GE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掌握变局。

“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强大或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善应变的物种”,达尔文这段话给了GE 很大的启发。GE意识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变革不会改变,而我们能改变”。成功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是“掌握变局的赢家”。

②追求完美。

80年代初,韦尔奇出掌通用时,GE正是美国最强大的公司之一,运营一切正常,当时年销售额250亿美元,利润15亿美元,资产负债良性。然而,韦尔奇从市场变化中看到了挑战和隐患,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二流的产品与服务将不能生存,只有那些坚持第一、低成本、高品质以及在市场定位中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在竞争中获胜。为此,韦尔奇果断淘汰了一些虽在赢利但已过时的业务,只保留那些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业务,要求GE 所有的事业部都要变成市场中的第一或第二,否则就将其关闭或出售,从而实现使GE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公司的目标。

③合法抄袭。

好学是GE思维方式变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GE很重要的一个经营理念。对外,GE采纳了克莱斯勒公司和佳能公司的新产品介绍技术;采用了通用汽车和丰田的高效原料供应技术;学习了摩托罗拉的六个西格玛管理方法。对内,GE的各事业部之间在技术、设计、人员奖赏和评价系统、生产等诸多方面实行共享。为把公司办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GE每年斥资8亿美元用于培训,不经过总部的克顿维尔学院培训的人不得提升。

(2)制度文化变革

理念变革是管理变革的先导,但没有企业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企业文化很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成为更具竞争力的世界性公司,GE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文化变革。

①无界限组织。

为使公司更有竞争力,GE致力于构筑“无界限组织”,建立一个流畅和进取的世界性公司。其观念和行动的变化是化繁为简,向小公司学习,压缩规模,从董事长到现场管理者之间的管理级别数目从9个减到4—5个,管理层中的二、三级部门和小组完全除掉。公司实行垂直为主的矩阵式、扁平化组织管理,各事业部的领导人直接向CEO和他的副手汇报。现在,GE 的最高层经营班子仅有三人,总部机关只有五个职能部门(人力资源、研发、法律、信息和财务),却非常有效地控制着公司所有的重大决策。“无边界”行动将大公司的雄厚实力、丰富资源、巨大影响和小公司的发展欲望、灵活性、激情较好地结合起来,消除了官僚主义制度,激发了管理者与员工的热情。同时,还有助于加强与顾客和供货商的联系,消除公司的外部界限。他们让供货商参与设计和生产过程,如发展新的超声系统时请医生参加。GE的“无边界”行动,是基于他们对速度与效率的推崇与追求。

②不去管理。

GE经营者对“管理”的理解是“越少越好”。他们对“管理者”重新进行了定义:过去的管理者是“经理”,表现为控制者、干预者、约束者和阻挡者;现在的管理者应该是“领导”,表现为解放者、协助者、激励者和教导者。GE的“不去管理”,并非认为管理者可以自由放任不进行管理,而是强调不要陷入过度的管理之中。杰克·韦尔奇把管理行为界定为:清楚地告诉人们如何做得更好,并且能够描绘出远景构想来激发员工的努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传达思想,分配资源,然后让开通路”。在GE,有两种人必须离开:一是违反道德原则;二是控制欲强、保守、暴虐和压制别人,并且不愿改变。这种“不去管理”的理念,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充满活力的管理人才。

(3)行为文化变革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企业文化的研究的重要奠基人约翰o科特指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那些有助于激励企业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协调员工行为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推动企业经营战略和行为方式进行有效变革,从而推动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不断增长。”GE同样有大量的经营管理信条体现着企业的行动变革实践。

①群策群力。

这是一种松散的、非正式的并且常常是热闹的聚会形式,目的是集中公司内外、上下各方面智慧,培植收集并实施最好的主意。其方法是提出问题、倾听。讨论、建议,然后付诸行动。“群策群力”的意义在于:对经理人员来说,倾听雇员的声音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对雇员来说,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一种权利和责任。所有人的潜力和热情都能调动起来。

②挑战极限。

“视客户为赢家”是GE的经营之道。公司的行为就是要确保客户永远是其第一受益者。为此,GE视产品与服务的品质为生命,而且在六个西格玛管理中找到了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六个西格玛是一种测量每100万次谨慎操作中所犯错误的计量单位,它表明错误的次数越少质量越高。一个西格玛表示68%的产品合格率。三个西格玛表示99.7%的合格率,一般情况下,这已经是达到了优质标准。现在的大多数美国公司处于这个水平,较好的美国公司能够达到三点五个西格玛。在GE看来这还不够,世界性的顶级公司要达到六个西格玛水平,即99.99966%的合格率。这是一个很高的几乎达到极限的标准,但GE人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和挑战精神。为实现这一极限目标,GE把六个西格玛标准落实到全球各公司,所有员工必

须接受相关培训。六个西格玛管理的推行,不仅在GE的企业文化中深深扎下根来,而且GE 带来巨大收益。

企业文化-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 精品001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一) 坦率而言,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管理体系中最不可捉摸而又经常发出不和谐之声的“幽灵”。一方面我们震慑和憧憬于葛鲁夫大喊“企业文化是INTEL的核心竞争力”和西南航空高唱“对手唯一不能模仿的就是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迟疑和迷惘于企业文化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以及如何让它起到作用,总之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只能看到结果却不知道过程、只可以意会不可以实实在在把握的“模糊”管理工具。 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创建或者说企业文化的行动有两大普遍遭受忽视的关键:第一,企业文化是战略而不是战术,它是基于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战略运营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可度量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可以匹敌其它任何一种战略),尽管这种优势常常难以在短期完整地发挥出来,但企业文化缺乏战略性安排不能对企业重大问题进行表决却是当今的“文化疲软”通病;第二,企业文化必须有感知性的安排(必须强调执行),以前企业文化运作的误区在于执迷不悟于神秘的“价值观”(这是“口号派”的真谛)、津津乐道于无所不包的“文化手册”(这是“红宝书派”的资本),都是典型的“飞天式”,不重实施的结果必然是不能实施,企业文化也在惊天动地之后变得虚无缥缈最终归于沉寂。 一、为什么需要企业文化? 尽管企业文化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有形资源,却会对有形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而产生的。 1、企业文化的6种功能 企业文化能在组织中产生6种力量: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互动力、辐射力。 2、企业文化的3种价值创造 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价值创造机理而来: 3、企业文化障碍的20种症状 缺少企业文化犹如“缺钙”,企业很难挺起自己的腰杆。

中国企业文化与管理的若干问题

中国企业文化与管理的若干问题 一、企业文化与管理问题 大家都知道,管理是工具,是方法论;而文化是,也只能是意识存在;二者是属于完全不同领域的。当然,由于其存在于同一个活体——企业之内,必然的有着种种联系。其结合点一是“领导”,二是“制度”。但不应因此而将二者等同。 每个企业的文化是不同的,但大多数企业所援用的“管理”却大同小异(如目标管理等)。相同(相似)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导致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结果和效用,何故?文化使然也! 我国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原生态文化存在”与高度概念化的“理念化文化存在”共存,“紊乱”、“干扰”、“抵触”、“相互否定”可以说是这种脱节的必然。(相关问题见本人《模式化的企业文化》和《与环境、策略需要耦合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能力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本源角度分析:文化究竟是什么?有关研究告诉我们,最原始的文化是所谓“吭哟文化”,这是文化的根。从这根上,我们不难看出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所在:其一是协调(最根本的),调整和规范个体与群体的行为,以获取效率;其二是维持——保持和维护(主干的),个体与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调整与规范——个体的和群体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形成一个(些)标准(体系),从而保障个体或群体存在的形态得以持续、传承;然后才是其他的(枝叶)……企业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也应是如此。从此不难看出,企业文化不是所谓“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能力(当然包含核心能力)构件内含的“软件”,换言之,企业文化通过

企业能力构件——器质的(产品、装备等)、制度的(流程的、结构的规范以及目标取向等)和理念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等)——作用过程而发挥作用,即企业能力构件构成企业能力存在与作用的“形”,而企业文化则构成企业能力存在与作用的“神”。 “形”与“神”不合(更不说抵触或矛盾了),势必导致企业能力存在弱化而效果难彰;反之,如果“形”“神”合一企业能力存在的强化则应是势在必然,能力的发挥和良好的效果自是呼之而出。 三、关于中国传统管理问题 中国传统管理包括这样一些要素:行为规范的“礼”,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之所致,不得稍有逾越;严格形式规范的层级结构,尊卑有序,容不得半点差错;儒家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法家的方法(治理手段和标准)、佛家的理念调节…… 中国传统管理源于周礼,讲究的是“形式管理”,制式和仪式(程序)为其核心,基本上是不考虑“人”的,对变化和具体对象也是基本不与考虑的。“一元化”大概应该算是中国传统管理基本特征和标志吧? 中国传统管理根本的讲究是“稳定”,在自然经济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管理功效,故中国得以数千年的相对稳定和繁荣昌盛。但其在变化繁复的环境条件下就失去了魔力,也就导致了中国在工业时代百年的落后。中国式管理在工业化时代也是弊端百出,功效全失,在当代变化万千、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去重拾其衣钵,除了牵强附会之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现实的积极意义。 四、中国企业管理发展问题 终极化的目标现实化的表达,这在理论上已被论证,并已被历史所证实

企业文化与制度协同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实质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既存在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1、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 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人物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的形成。 2、制度与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 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 3、制度与文化的演进方式不同 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4、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 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 5、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 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

世界知名十大企业的企业文化

世界知名十大企业的企业文化 一、I BM迅速成长的半个多世纪,最主要的要决,是他们始终不渝地坚持着三条信念”: 1、尊重员工个人的信念; 2、尊重客户的信念; 3、有理想,用理想去执行一切任务的信念。 二、花旗银行企业文化 1、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2、客户至上:企业文化的灵魂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最优之处就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银行的长期策略,并充分认识到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有吸引客户的品牌 3、寻求创新:企业文化的升华在花旗银行,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 三、惠普文化常常被人称为“ HP Way (惠普之道)。HP Way有五个核心价值观,它们像是五个连体的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 1、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 2、追求最高的成就,追求最好; 3、做事情一定要非常正直,不可以欺骗用户,也不可以欺骗员工,不能做不道德的事; 4、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并不是靠某个个人的力量来完成; 5、相信不断的创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服务至上、追求卓越的肯德基企业文化

1、餐厅经理第一; 2、群策群力,共赴卓越; 3、注意细节。 五、麦当劳企业文化 从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到常常欢笑,尝尝麦当劳”,再到如今唱满全球的我就喜欢”,短短几年,麦当劳的广告音乐不断在人们心目中打榜流行。 麦当劳的企业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 1、“Q S、C+V”精神:即质量、周到的服务、清洁的环境、为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食品”。 2、麦当劳的作风:顾客第一;高效、快速;苛刻”的管理。 3、麦当劳的营销策略:麦当劳叔叔;以情感人;连锁经营;知人善任。 六、通用电气的企业文化 通用永远推崇三个传统,即: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 七、微软企业文化八大核心思维 1、顶尖人才是微软真正的最大的财产; 2、建设性的争锋:直截了当地说出想法,不鼓励玩弄权术和外交辞令; 3、时刻处于战争状况,牢记对手是谁; 4、机动而有效率的企业组织架构小型项目组; 5、合格的主管和明智的管理模式,没有只管人的主管; 6、比尔盖茨是公司的灵魂,比尔盖茨作为首席设计师,仍然每天艰苦工 作;

[变革文化阶段企业文化的管理核心]企业文化变革

[变革文化阶段企业文化的管理核心]企业文化变 革 变革文化阶段 步入成熟期后,企业长期、持续的成功,管理者在机会牵引下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积累,使得骄傲自满、不思进取、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不断累积,再加以企业规模变大,部门细分带来的内部沟通成本增加、部门中亚文化的无序发展以及“重形式、轻结果”的官僚文化的滋生,所有这些极易导致企业大量精力陷入内耗中而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反应迟钝,失去奋斗的激情和增长的动力。 一些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推动领导者对文化进行变革,此时企业文化管理进入变革文化阶段。诱发文化变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经济、技术变化和行业竞争,内部企业加速发展需求、战略调整和领导人更替等,但需要指出,文化变革的深层次原因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来源于企业持续发展和规模变大后累积的内部问题,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诱因是“财务绩效恶化带来的经营危机”。 变革文化阶段,企业领导者所采取的策略和步骤中核心的为以下两点: 1、重塑执行文化。 虽然名为“变革文化”,但除极少情况外(如日本企业传统“年功序列”的价值文化,阻碍了IT等高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问题往往不在“价值文化”本身,而是由于价值文化的基础——执行文化和高绩效文化的丧失,导致企业核心价值标准被曲解、误读以及执行走样。重塑执行文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再造领导力,强化、落实执行力管理体系。 2、再造领导力。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调整企业高层决策和执行(绩效)管理机构、人员; 快速将具有“做事意愿、做事能力”的执行人才,调整到核心岗位; 结合执行力,以及新战略对领导者的新能力要求,再造领导力标准,以此作为领导者考核、激励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就新的领导力标准,对领导者进行集中、强化培训。

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

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 引言 功的企业文化对外要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要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的过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意识到企业文化的价值和作用,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一、公司文化的概念和构成 1、公司文化的概念 公司比企业法律上更规范,承担的责任也更大,相应的公司文化涵盖的内容更多些。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基础上的精神生产的成果和相应的载体。公司文化指的是公司在长期生产运营过程中,由公司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群体规范、行为准则以及表现形式组成。价值观包括公司使命、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等;群体规范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范等;行为准则包括员工工作行为要求、生活行为要求等;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呈现的规章制度、工艺卡片等。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经济的、非技术的因素导致了一些杰

出企业的成功,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 2、公司文化的构成 公司文化的内容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指的是公司内外部环境作用下,公司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制度文化指的是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组成的文化,是公司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激励的制度。行为文化指的是公司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的产生的活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公司主体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物质成果,包括生产设备、供销售的产品等。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1、企业价值观需要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核心的价值观,相对于企业经营来说,虽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永恒蓝图”。任何企业价值观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空间企业价值观的这种在一定时间、 空间的延续,就构成企业价值观的完善系统。随着时间的延续、空间的转移,影响企业价值观的因素必定会有一系列的发展、变革,自然而然地要求企业价值观随之变化。 2、市场的需要 市场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却迟迟未建立。而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观,必须要有思想

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doc 13)

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引言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泰勒在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再到今天,企业管理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历程。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管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科学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在今天,人类已经跨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我国的经济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中,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果说中国走向深入的市场经济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充满着挑战的话,那么,这种挑战正在向着所有置身于市场经济中的人的内心深处逼近和渗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我们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革新观念、转换思维,不断地做出抉择与调整,以跟上这个时代。 这里,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企业家如何管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不容我们回避,必须做出切实而有说服力的回答。 管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类对于管理本身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管理科学自身的演进,正呈现出一种由单纯的技术主义追求,到科技方法与人文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态势。企业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在当代发展中其人文的因素愈显重要。 当代世界的市场经济实践表明,要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同时建立与这一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问题日益为人们的企业管理与实践所关注,竞争开放的时代特征使当代企业管理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其中。企业管理者们越来越感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的价值奋斗目标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可和支持,使员工个人的理想、追求、目标统一到企业目标上来,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二、企业管理的变迁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为了认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作用,就有必要考察一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化,以便加深对企业文化产生、发展的认识。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 坦率而言,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治理体系中最不可捉摸而又经常发出不和谐之声的“幽灵”。一方面我们震慑和向往于葛鲁夫大喊“企业文化是INTEL的核心竞争力”和西南航空高唱“对手唯独不能仿照的确实是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迟疑和迷惘于企业文化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以及如何让它起到作用,总之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个只能看到结果却不明白过程、只能够意会不能够实实在在把握的“模糊”治理工具。 然而我们的研究说明创建或者说企业文化的行动有两大普遍遭受忽视的关键:第一,企业文化是战略而不是战术,它是基于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战略运营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可度量的竞争优势(这一点能够匹敌其它任何一种战略),尽管这种优势常常难以在短期完整地发挥出来,但企业文化缺乏战略性安排不能对企业重大问题进行表决却是当今的“文化疲软”通病;第二,企业文化必须有感知性的安排(必须强调执行),往常企业文化运作的误区在于执迷不悟于奇异的“价值观”(这是“口号派”的真谛)、津津乐道于无所不包的“文化手册”(这是“红宝书派”的资本),差不多上典型的“飞天式”,不重实施的结果必定是不能实施,企业文化也在惊天动地之后变得虚无缥缈最终归于沉静。 一、什么缘故需要企业文化? 尽管企业文化可不能阻碍到企业的有形资源,却会对有形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重大的阻碍,这种阻碍是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职员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而产生的。 1、企业文化的6种功能 企业文化能在组织中产生6种力量:凝聚力、鼓舞力、约束力、导向力、互动力、辐射力。 2、企业文化的3种价值制造 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价值制造机理而来:

知名企业 企业文化

比尔盖茨个人理念: 1、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只是强调企业创新的紧迫感。 2、与强者合作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因为他已经很强了,说与强者合作是鼓励与他合作的弱者,让他们心情愉快。 3、人脉是种潜在的财富——在比尔困难的时候,IBM不会理他,因为人们只帮助强者。要让可能帮助你的人感觉有好处。 4、用二流的人比用错人更糟糕——用二流的人本来就是一种错误。这里有两个问题?:评价什么人才是二流的人,怎样才能知道你用了二流的人。 5、管理者行为是企业最好的制度——企业是老板的,老板的偏好当然会成为企业的制度或文化。 6、智囊的深度决定发展程度——一个好汉三个帮啊,但如果错了,老板会再一次感慨第4个理念的正确性。 7、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用文化管理企业——同第5个理念,就是老板的偏好决定企业的一切,在老板赚钱时他一定会有这样的感慨。 8、成功的企业都能自我更新——不可能有企业、人、产品一尘不变,他不适应或改变,企业早死了。 9、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没有什么事,是生来就擅长的。一个人不去尝试,他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擅长此事呢?? 董明珠: 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是取决于创造了多少社会尊重,解决了多少就业与困难。 乔布斯: 1.专着设计 2.信任乔布斯 3.忘记一切,从头开始 4.坚信苹果比其他公司都强 5.注重外界的看法 6.永不服输 7.时刻关注细节 8.主导主场才是重要的事情 9.偏执于创新 10.发扬苹果特色 惠普经营理念(七大核心价值) 1.我们热忱对待客户 2.我们信任和尊重个人 3.我们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 4.我们注重速度和灵活性 5.我们专注有意义的创新 6.我们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 7.我们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直 鞍钢经营理念 高瞻远瞩,致精致纯 西门子理念:自我革命 IMB:“七C管理模式”理念:职责承担,合作,磋商,竞争,交流,信心,团队精神。

上海开放大学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是()。 A.提高质量 B.效益优先 C.和谐管理 D.科学发展观 2、杰克﹒韦尔奇在通用上任后,以()的学习过程在GE掀起了一场文化革命。 A.渐进学习模式 B.案例教学模式 C.角色扮演模式 D.克顿维尔式 3、福特公司把()放在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位。 A.利润 B.诚实和正直 C.人是力量的源泉 D.产品质量 4、“责任”是核心价值观,强烈的质量意识可以称为是“世界之最”,体现了()的企业文化特色。 A.大众 B.通用 C.现代 D.丰田 5、“海尔是海”的价值观体现了现代新型企业价值观的()特点。

A.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特色 B.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C.开拓创新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 6、IBM公司的第一条管理原则是()。 A.尊重人 B.冒险精神 C.创新精神 D.不惜一切为顾客服务 7、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经营行为模式是()。 A.不道德经营模式 B.道德经营模式 C.非道德经营模式 D.反应型经营模式 8、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人员,习惯于在法律环境比较完善的环境中开展经营,以法律条文为行动依据。而东方的企业管理,则习惯于按照上级的指令、文件来决策和行事。这是()方面的文化冲突。 A.显性文化 B.价值观 C.制度文化 D.人力资源 9、两种文化有机结合,选择各自精华的部分紧密融合,最有效地将双方优秀基因融合起来,成为新的文化。这种跨文化管理的类型是()。

A.移植 B.嫁接 C.合金 D.并存 10、()的组织内文化差异与冲突的解决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形成统一的组织文化,不利于博采众长,因其他文化遭到压抑,而极易使员工产生反感。 A.凌越 B.妥协 C.融合 D.消除 11、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会不惜一切手段的做法是()。 A.不道德经营模式 B.道德经营模式 C.非道德经营模式 D.反应型经营模式 12、建设强有力的企业文化,首要因素是()。 A.社会文化 B.企业的经济实力 C.企业家 D.员工关系 13、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发起的“三环战略”和削减工作量运动,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特色。

华为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企业从一次创业进入到二次创业,需要寻找二次企业的内在支撑,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在于华为的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华为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文化的假设系统,也就是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是资本”的假设,"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的假设。再如学雷锋的文化假设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而华为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系统要保证使这种奉献得到合理的回报。正是这种文化的假设系统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华为人的行为的牵引和约束。 评价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华为的文化功能最终决定华为人的识别系统特征是什么?谁是真正的华为人,确定每个人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的标准是什么?组织成员如何获得机会、职权和待遇,什么是华为的英雄行为和有害行为?而企业家的职责就是创建和驾驭文化,并在二次创业中不断升华,提炼企业的文化假设系统,实现对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 目的。同时,又是理念和思想层次上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发展必然遵从管理者的思想脉络而生生不息。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通过文化这种形式,与下属员工沟通和交流,产生凝聚力和向 外著名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三是现有华为企业家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管理思想。其中,华为企业家群体的管理思想是华为文化的主流,它不断创新,使得 我们在进行华为文化建设时,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次创业与二次创业的文化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公司文化与部门文化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我们就要反对固步自封,要继续坚持开放式地吸纳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同时,我们要防止社会上不良文化和价值观对我们已有的优良文化的稀释与侵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二次创业公司大了,部门大了,部门工作性质差别太大,业务评价标准、内容、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可在一次创业公司文化中找到经过实践验证为正确的价值评价"公理",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已有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鼓励各部门逐步形成适合各自工作特点,有利于推进部门工作的特色文化。具体地说,公司要抓好组织行为和干部行为的价值评价工作;部门要抓好员工个人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价值评价工作。[!--empirenews.page--] 我们要重视华为人与准华为人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要加强华为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是否认同华为文化,看成是判别准华为人是否转化为真正华为人的尺度和标准。总之,管理者要抓文化建设,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创建和管理文化,并提高自身驾驶企业文化 为文化就像企业的"魂" 中酝酿而成的,任何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脱离华为的文化背景。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照搬其它企业制度。制定华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必须从实际出发,反映自身文化特色和业务特点,才能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因为华为文化是华为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华为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也应该是华为文化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符合华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并可再次通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东西用条文的形式加以固定化,通过试行反复证明,并在员工中达成共识后,经过正式签发和颁布,为员工共同遵守。实际上只有与华为人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才能与华为的实际相符合,才具有执行力。目前,华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已摆脱了生搬硬套的形而上学管理模式,走上了在自身文化氛围中借鉴成功企业先进经验来酝酿和构建具有华为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规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本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本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管理界开始急巨变革,虽然变革的内容不一,但大多体现了人性化理念。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组织,企业经营活动是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过程,而外界仍然是人或由人组成的组织。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无法摆脱人的痕迹,是人类的产物。因此,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在所有的管理要素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但最能体现企业是人格化企业的,是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当成管理的客体,企业文化是把人当成产生共同价值观的主体。前者是管理的内容,后者是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思想,即可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 人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一切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不再是物质资本。人本管理首先在几个基本问题上做出明确的回答,即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的发展靠什么这三个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企业的哲学命题。其一,企业即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企业无人则止。因此,企业应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位置。时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人的潜力极大,关键在于开发。一个企业要开发人的智力和潜能,就应使企业员工经常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智能劳动者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能充分发挥这种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就取得了管理企业的成功奥秘。其二,企业为人。办企业是为满足人、满足社会的需要,还是单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使企业中的员工得到全面的发展,还是把员工仅仅作为机器体系的一部分人本管理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其三,企业靠人。人本管理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办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能和力量,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保证经营的正确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比如海尔,正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指引下,在最初实施了OEC管理,然后又实施了SST管理,现在提出了SBU的概念即战略事业单位,把集团总的战略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于是海尔从最初的用硬性管理“逼”人把事情做好,逐渐变成了激发人自觉、主动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柔性管理,让海尔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我经营”的创新空间。于是,海尔成为我国顶级的企业。

GE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

企管六君子案例分析 文化制胜 ——GE公司的企业文化分析和在当前金融 危机下的简单思考 队名:企管六君子 队长:07企业管理系丁一沛

队员:07企业管理系吕逸婧07企业管理系李汶展 07企业管理系李博 07企业管理系曹岚钦 07企业管理系董哲

目录 一、案例概述 (3) 二、案例分析 (4) 2.1 GE的企业文化 2.1.1 企业精神 (4) 2.1.2 企业价值观 (6) 2.1.3 企业道德 (7) 2.2 金融危机下的GE (9) 2.2.1 概况与分析 (9) 三、案例的解决对策 (10) 四、案例结论 (13)

一、案例概述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它的产值占美国电工行业全部产值的1/4左右。 通用电气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市,由多个多元化的基本业务集团组成,如果单独排名,有13个业务集团可名列《财富》杂志500强。这家电气公司是由老摩根在1892年出资把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逊—豪斯登国际电气公司等三家公司合并而成的。此后,公司规模日益壮大,不仅经营业绩和企业规模令世人瞩目,其经营管理模式也成为现代企业典范。这有赖于历任总裁对企业文化贯彻的重视。 GE首任总裁查尔斯?科芬(1892-1912)为通用创建了不断改革、适应发展的企业机制,使通用电气在111年中始终不断进取,蓬勃发展,成为美国惟一一家贯穿整整一个世纪的伟大公司。此后的历任总裁欧文?杨、查尔斯?威尔逊、拉尔夫?科迪纳(1950-1963)以及弗雷德?博尔奇(1963-1972)同样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发展潜心探索,其中拉尔夫?科迪纳在公司规模迅速膨胀时开始了分权经营的努力,同时极富创新地首创了首席执行官之职;弗雷德?博尔奇则很好地坚持了多元化的理念,同时在通用的萌芽期奠定了其信用基础,为企业道德打下深厚积淀。而雷吉?琼斯(1972-1981)上任后,则把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推倒了顶峰,而琼斯最为明知的决策则无疑是为GE选择了一名出众的接班人。 杰克?韦尔奇(1981-2001)更是为通用塑造了一个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他在任的20年中,从未停止过变革,将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帝国转变成为一个富有朝气与活力,善于变中求胜,潜力无穷的公司楷模。

管理变革背后是企业文化变革

管理变革背后是企业文化变革 企业管理变革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的变革。企业往往在相继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的同时,提出一系列新的企业管理思想、信条、理念、方式、方法,并逐步确定为一种管理模式。 管理变革与企业文化变革的互动模式 从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看,是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目前,我国有90%以上的企业还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发展阶段,只有少数一些企业正在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阶段迈进,如海尔、联想、华为、福田等。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管理形态,也是一种管理现象。在企业管理变革的同时,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变革。根据实践,我们归纳了三种管理变革与企业文化变革的互动模式。 整合型企业文化变革模式―――双鹤药业 双鹤药业的前身是“北京制药厂”。1996年组建股份公司。1997年上市融资后,控股、参股、兼并了一些基础较好的相关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到2001 年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江苏昆山双鹤”、“武汉滨湖双鹤”、“安徽繁昌双鹤”等14家控股公司、4家参股公司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在双鹤药业快速扩张和跳跃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建设双鹤新的企业文化,科学、有效地对集团内各成员企业进行文化整合,增强凝聚力,消除成员企业间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创造“双鹤新文化模式”,实现双鹤药业集团持续、健康发展,是双鹤药业企业文化变革的主题。 双鹤药业的高层领导们认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成功的企业都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做支撑。所以,双鹤药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2001 年~2005年的战略规划,并提出了“双鹤大家庭”的文化理念,逐步建立了统一的思想、信念、

道德、精神等双鹤价值观体系。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企业管理变革和文化变革,双鹤各成员企业除了依靠资产重组建立一种资产纽带之外,还依靠文化整合建立一种文化纽带,对双鹤药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经营宗旨、管理思想、质量意识、市场观念、营销观念、人才观念产生共识,形成了比较一致和趋同的价值观。 战略型企业文化变革模式―――中国联通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制定了新战略,必然要求新的企业文化与之相匹配。 中国联通是1994年组建的股份制电信企业,是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打破电信垄断的产物,2000年在纽约、香港上市。联通经营的电信业务范围,由成立之初的GSM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发展到包括GSM和CDMA的移动电话、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包括互联网业务和IP电话)、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联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呈现了高速综合发展的态势。 到2002年,中国联通面临四个转变:一是从完成一次创业后向实现二次创业转变;二是从以建设为主向建设、经营并举转变;三是从经营单一业务向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全电信综合业务转变;四是从不规范的企业制度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中国联通制定了“两新、两高、一综合”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电信企业” 的战略目标。为此,联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围绕战略目标,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道德,民主宽松的企业环境,团结和谐的企业风尚,注重效率、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增强员工对企业使命的认同感,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联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同时,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中国联通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着力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为什么进行文化管理? 【发展趋势一】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增加。 ?趋势的形成原因:马斯洛需求理论原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企业面临的局限:重视员工的物质激励,忽略了对员工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文化管理的意义:文化管理以人的价值观为中心,强调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很好的满足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 ?案例:华为“八小时之外”的文化管理; 【发展趋势二】脑力劳动在劳动构成中的比例日益提高。 ?趋势的形成原因:科技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面临的局限:从严治厂、时间和动作研究等外部控制方式已经无用武之地。 ?文化管理的意义:通过尊重、鼓励员工的文化氛围,人企统一的价值观,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控制,从而提升脑力劳动的效率。 ?案例:谷歌的“弹性工作制”。 【发展趋势三】企业战略研究和战略管理的崛起。 ?趋势的形成原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的市场环境。 ?企业面临的局限: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战略管理难以准确定位。 ?文化管理的意义:优良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哲学,能够为战略管理导航。 ?案例:松下“自来水哲学” 【发展趋势四】服务制胜时代的到来。 ?趋势的形成原因:生产力发展以及产品功能同质化。 ?企业面临的局限:以严格的制度规范服务的外在形式,忽视服务观念和情感的重要性。?文化管理的意义:良好的传统、敬业精神、道德情操是真诚服务的基础和保证。 ?案例:沃尔玛服务的“内外部顾客”。 【发展趋势五】企业的分权管理日趋明显。 ?趋势的形成原因:企业规模不断增大,决策复杂程度空前增加。 ?企业面临的局限:权利的下放和分散导致企业的凝聚力难以维持。 ?文化管理的意义: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标志能够帮助企业维持凝聚力。 案例:万科“集分权的平衡”之路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完整版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 化全过程实操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一) ? ? 坦率而言,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管理体系中最不可捉摸而又经常发出不和谐之声的“幽灵”。一方面我们震慑和憧憬于葛鲁夫大喊“企业文化是INTEL的核心竞争力”和西南航空高唱“对手唯一不能模仿的就是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迟疑和迷惘于企业文化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以及如何让它起到作用,总之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只能看到结果却不知道过程、只可以意会不可以实实在在把握的“模糊”管理工具。 ? 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创建或者说企业文化的行动有两大普遍遭受忽视的关键:第一,企业文化是战略而不是战术,它是基于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战略运营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可度量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可以匹敌其它任何一种战略),尽管这种优势常常难以在短期完整地发挥出来,但企业文化缺乏战略性安排不能对企业重大问题进行表决却是当今的“文化疲软”通病;第二,企业文化必须有感知性的安排(必须强调执行),以前企业文化运作的误区在于执迷不悟于神秘的“价值观”(这是“口号派”的真谛)、津津乐道于无所不包的“文化手册”(这是“红宝书派”的资本),都是典型的“飞天式”,不重实施的结果必然是不能实施,企业文化也在惊天动地之后变得虚无缥缈最终归于沉寂。? 一、为什么需要企业文化? ?

尽管企业文化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有形资源,却会对有形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而产生的。 ? 1、企业文化的6种功能 ? 企业文化能在组织中产生6种力量: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互动力、辐射力。 ? 2、企业文化的3种价值创造 ? 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价值创造机理而来: ? ? 3、企业文化障碍的20种症状

变革管理者与组织文化word版本

变革管理者与组织文化 匹配方式使二者相得益彰 一、管理者与组织文化的匹配 1.从个体与环境匹配到个体与组织文化匹配 匹配的观念来源于Lewin(1951)提出的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他用社会——心理的公式解释人的行为,指出人的行为可以用个体的个性特点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或匹配来加以解释。在研究个人与环境匹配的问题上,一般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为探索个人特性与职业属性的交互影响,第二种为探讨个人与组织特性的匹配。个人与组织特性匹配的相关研究可分为四大类:一是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的一致性;二是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三是个人的喜好需求与组织系统、结构的一致性;四是个人的人格特质与组织氛围的一致性。由于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的一致性是个人与组织匹配的关键,因此,个人与组织文化匹配的研究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有关个人与组织文化匹配的研究发现,个人与组织文化的匹配程度高,会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绩效。 2.从个体与组织文化匹配到管理者与组织文化匹配 组织在变革过程中要求个体与组织文化匹配,作为组织中个体重要一员的管理者,自然也必须与组织文化相匹配。由于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对于组织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使得管理者与

组织文化的匹配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与组织文化的匹配上。管理者与组织文化的匹配作用与一般的个体与组织文化的匹配是不同的。以往的组织文化研究偏重于组织的强势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塑造,而忽略了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如今,我们对个人可能的行为进行整体性的考察,故延伸出匹配的概念。 强调管理者与组织文化的交互作用,与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是相适应。管理理论的范式在近20年来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主要是沿着变革型管理理论和魅力型管理理论的研究展开的,从交易型管理者的研究转移到对于杰出管理者,即对超越期望的变革型管理者的研究。杰出的管理者对于组织的有效管理,依赖于一个表述清晰的、能够有效沟通的、可以预测的愿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愿景就是管理者的理念。如果一个管理者的理念能够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说明他拥有了一种能够凝聚组织成员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在管理者与组织成员的互动过程中,组织成员可以接收到管理者关于使命、愿景的信息,从而受到管理者引领的组织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探讨管理者与组织文化的匹配模式时,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与组织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匹配,而且管理者个人的价值观念要超越于组织的价值观念,即一种适宜的不匹配状态。这种适宜的不匹配应考虑到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也应考虑到人们将要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升人们变革或成长的能力。

浅谈企业文化与创新

在我们谈企业文化与创新时,首先我们必须弄清“企业文化”和“创新”这2个概念。企业文化应该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根植于文化、社会、传统、民俗、信仰及种种制度中。创新是一种发现和挖掘的过程,它不仅仅包括对新事物的发现,同时也包括对旧事物的不断完善,总之是问题承载着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原动力。 对于“企业文化”与“创新”,我们不能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认识,也不可以用分割的方法来处理这2个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或者是用分割的方法来处理,那我们将很难找到在当前社会下两者的联系。 企业的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管理学之父”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是将人当作机器一样看待,要求人—机的最佳匹配,最终使人成为机器流水线的一部分。20世纪20年代以后,管理的中心由物转向人。70年代,企业管理理论进入三论管理(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管理的重点放在人—机系统的协调控制上。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强调“企业即人”,认为企业中人、财、物的管理应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企业文化更强调企业精神、全体员工共同

的价值取向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因而称其为柔性管理。 在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企业文化有 着强烈的时代背景。而今企业文化提倡的是人本管理,这里我们试着提个问题:“为什么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首先我们来分析当前的时代背景,21世纪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有着很多种的提法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又是“网络经济时代”又是一个“消费文化”的时代。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这个时代赋予了强烈的创新精神。现代企业提倡的人本管理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作为个体的人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没有文化的人是一个愚蠢的人,而没有文化的企业则是一台失控的狂乱飞转的机器。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她是企业的大动脉和神经网络,她给企业带来的巨大财富是无法评估的。根据资料显示: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企业为13年,中国企业只有5-8年。中国民营企业的1亿元门槛成为民营企业不可逾越的死亡线。70年代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现已销声匿迹,而百年老企业美国通用电汽公司为什么依然保持着25岁的旺盛活力,以人为本的摩托罗拉公司为什么让那么多的人才向往?我们来看看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潜能;

试论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试论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 系(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试论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通用版) 摘要: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竞争的背后是文化理念的竞争,依靠文化进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拥有优秀文化和人才的企业才能从企业经营的源头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升。本文试图从分析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现状来论述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活用企业文化,开发企业文化,进而创造企业经济效益才是当今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关键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竞争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人的观念层次上的一种群体价值观,它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科学的企业管理也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生成、巩固与发展,二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们的共同信念与价值观,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价值观的塑造激发员工使其有共同的价值观取向。 现在的成功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这些企业中企业文化不在是企业单方面向员工输送的文化概念,而是员工都自觉自发的去维护、发展企业文化,当一个企业能做到这些时,想不成功也很难了。当然,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不断的发展管理中形成的,每个企业的背景和经营方式都不相同,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也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建立完善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企业文化引导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维护发展企业文化。若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的大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