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陈歆1,周兆德2,杨福孙2

(1.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2.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摘 要:城市土地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增长、生态环境的质量以及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出现了大量不合理的现象.在城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并针对城市生态环境中关于城市土地利用部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08)05-0064-04

城市土地问题引起人们关注始于20世纪初,当

时,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城市土地的增加速度,形成了对城市土地的巨大压力,迫使人们开始关心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为复杂和集中的特殊地域系统,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研究为主;20世纪60~70年代以环境与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研究为主;20世纪80年代至今则以全球变化和持续发展为主[1].在这样的研究进展下,现代人提出城市土地利用必须讲求生态观,必须与生态环境相和谐,也就是希望在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更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城市土地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1972年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就向人类发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0的呼吁.1987年联合国第42届大会确认,生态学原理是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政府就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2].这实际上就是生态学理论激发下,现代资源利用的一个全新战略思维.

现在人们都意识到,土地是城市发展的载体,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及时建立生态环境前提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型.

1城市生态系统

1.1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情况

城市生态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造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时期,在一定阶段产生的,它具有一般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特征,它既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等生物有机体以及围绕着它们的空气、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同时也执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它是一个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但是,城市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它还具有以人为主体的、人工化环境的、人类自我驯化的、开放性的、脆弱性的,共五方面的本质特征.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在人类生态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尽管它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但它的发展却对人类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20世纪60年代环境科学才开始萌芽.起初,有关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只限于解决交通、给排水、绿化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研究和应用.直到1973年,中国才进入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初始阶段.随着,城市生态学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中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多元化现象:有以城市动植物、城市气候、城市水文、城市地貌等为研究主体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有以城市产业为研究主体的城市经济生态环境研究;有以人口为研究

收稿日期:2008-08-03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662)

第一作者:陈歆(1983-),女,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资源与产业生态学.联系作者,杨福孙,男,讲师.E-mail:fsy ang 1590@163.co m

第6卷 第5期2008年10月 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 onghe U niver sity

V o l.6 N o.5

O ct.2008

方法为研究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研究.

1.2城市土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体的城市社会生态环境研究;有以城市规划布局为研究主体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还有以系统科学土地是生态学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环境因子.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土地是人类对城市环境施加人为影响的重要体现.首先,城市土地是人类进行城市建设的必然结果.当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膨胀,人类对城市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大,在城市中工作和居住的人口也随之增加,城市中的居住用地面积、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城市交通用地必然增加.因此,在城市经济和生产生活功能的发挥过程中,城市土地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块土地,在被人们作为城市土地利用之前,必然都在其生态系统中起相应的生态作用.当人们将原始状态下的土地按自己的喜好使用时,就肯定会改变土地的原有存在方式,影响土地本来固有的生态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在城市居民的日常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故而,要保护和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就要认识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城市土地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平衡方面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2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效应研究及其动态分析是开展人地复合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对城市生态系统有着明显和重要的影响.从空间上看,城市土地比例较高的居民区和乡镇所在地,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程度都明显高于城镇化比例较低的乡镇和居民区;沿交通干线两侧,以及沿海岸带地区城镇用地比例高于其他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程度也相应高于其他地区.从环境自净能力上看,城市土地大多由农田或者灌草地征用而来,因此,城市土地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使得城市区域的环境自净能力下降,相对又加强了污染的程度.这些都容易使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威胁到城市生态平衡.

2.1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过程

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过程就是对原有土地进行人工改造的过程.这种人工改造过程必然对原有的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和改变.这样的改变就是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过程.

2.1.1对能量流的影响

城市土地中,不管是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等,都要对地面进行铺装,改造了原有的土地覆盖层.城市土地中的地面结构多为砖石、沥青、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对阳光的反射率小,容易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同时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的特征,又让太阳光的能量在屋顶、墙面之间多次反射,使得城市比农村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能,从而改变了城市区域的总体能量数量.另外在工业用地方面,城市中的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释放各种物质,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的能量散失,进一步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状况.

2.1.2对物质流的影响

城市在发挥其生产、生活功能的过程中,从城市外调入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并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改变着城市的物质流.对城市大气质量和水体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1.3综合作用

在城市的扩张中,大量的自然状态下的土地和农村土地被改造成为人工建筑或人工结构.纵然城市中存有人工绿地,但由于过多的人为干扰,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结构趋于简单化,造成城市土地的生态功能远不能跟自然土地相比.一旦城市土地利用破坏了原有土地的生态功能,并又因自身的特点对环境造成污染时,就会对城市生态产生更为复杂的综合影响.

2.2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影响的表现

2.2.1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城市气候是指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工业高度发展、建筑高度密集,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会使城市局部的气候环境受到影响.这时的气候变化多与城市土地的规划、布局、建筑物密度、高度、几何形状、空气污染程度、街道宽度和走向、建筑材料、暖气和空调的使用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现在,国内将因城市土地大面积开发利用形成的城市气候的特征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以及风速减小与多变效应.其中,于健对城市"五岛"效应,即混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3].

2.2.2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中水圈的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及溶解物的总称.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可供城市用水的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每年得到补给恢复的淡水量.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改变了自然土地的表面特征,影响了城市区域水资源的配比情况,同时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也影响了城市水资源的储存情况;另一方面,工业上大量废水的排放如果超过城市水环境自身的自净能力,就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水体质量下降,会

65

陈歆,周兆德,杨福孙: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加剧城市水资源的紧缺.

2.2.3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土壤环境影响

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一般是从占领自然土地或农村土地开始的,土壤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在城市工程建设时土壤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如开挖、填方、压实,或者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方式使土壤被切割或破碎,改变了土壤的物理结构.其次,在工业污染物排放中,排放物中的化学物质会跟土壤中的一些元素发生反应,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

2.2.4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光环境的影响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光能主要来自太阳光.但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因为人类的活动产生了一些人工光,如城市照明灯光、霓虹光等,而这些人工光源多是来自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像工厂、商业建筑、道路上的路灯等,但还是值得注意,人工光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也就是光污染.

2.2.5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植被的影响

城市中的植被相比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植被更具有人化气息.人类的活动、喜好以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式都影响着植物的分布、迁移、甚至还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毕竟,城市生态系统下,植被的生境是被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制约着的.比如公园可以具有多种生境类型,而工业用地上的生境类型较单一.

2.2.6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景观生态的影响

城市景观是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包括城市区域内各种组成要素的结构和外观形态.在城市景观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和影响,城市中的自然环境条件,如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和动植物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主要依靠人的活动来协调、维持和完成.所以,城市景观也具有强烈的人工化特征.目前,城市所面临的一系列交通、住房、土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景观布局,而导致的城市内部要素之间不能相互协调.

3解决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

3.1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化首先就应该是规划的生态化.建议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的规划理念,在规划评审过程中请生态学者参加,也可以让城市生态规划完全由以生态学者为主的专家团队来完成,做到真正的生态规划.在做好规划的同时政府还要积极传播生态文明、倡导生态理念、培育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因此,在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的同时,积极运用生态学原理并遵循城市规划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用地与建设,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积极发挥自然廊道的作用.钟顺清指出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生态系统与城郊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整体性,而不能孤立的就城市而考虑城市的规划与建设[4].

3.2以生态重建为先导提升城市容量

大部分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位往往是垃圾堆放、采石、取土、挖砂的理想场所,曾是城市生命线的河道、阶地更是长期遭受污水的侵袭.通过对这些污染重灾区的生态重建,可以完善城市形态,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2003年3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5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6指出,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

也可以根据再利用原则,采取土地整理、生态恢复等综合整治措施,杨战社提出将已被破坏的土地资源转化成其他利用类型,或将临时转化为其他用途的土地恢复其原有利用类型,对因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工程建设、矿产开发等导致使用价值丧失的土地进行治理与恢复,尽可能恢复其土地生产能力[5].

3.3以生态经济为核心兴办特色产业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环保战略和思维方式,推动清洁生产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区域清洁生产工作的重点是积极推动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要根据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需要,把园区结构性污染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在严格环境标准的同时,结合现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土地生态污染,为土地生态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3.4以生态化理念创新城市土地利用开发模式

遵循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再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科学、合理规划,各功能分区及相关企业、分项目之间形成产业耦合(并联、串联),保证运转成本最低、外部经济性最佳.在全国园区清理整顿中撤销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雷同、低水平开发的园区.对于上规模的景区开发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及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独立经济效益不明显而周边带动效益巨大的成片项目等,张凤荣认为可采取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开发[6].

3.5建立城市立体绿化体系景观

生态学是土地生态规划、管理、设计和开发的基础.德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H arber W教授认为,在

66红河学院学报2008.5/法律#生态

一定的区域单位内,占优势的土地利用类型(起源于土地的适合性和传统)不能成为存在的惟一类型,至少地表的10%~15%必须为其他土地利用保存下来.只有通过这种空间异质性的保持,才有利于促进

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7]

.根据该理论,城市绿化树种应该以乡土乔木、灌木为主,乔、灌、草结合,各种植物之间的平面距离、立面结构(乔木、灌木、花卉、草坪与地被植物)及其轮廓变化等要合理搭配,营造能体现生物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森林.在新建房屋时,必须使绿化与建筑占地面积比例达到一定水平,一般不少于30%,否则土地开发计划不应予以批准;其次,通过组建园林开发公司,专门进行园林、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和住宅小区的绿化配套,包括绿化隔离带、街心花园、道路绿化以及工厂绿化等综合开发经营.再次,积极发展主体绿化、屋项绿化,建设"屋顶花园"等,全方位提高城市绿化整体水平.

3.6构建房地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尽管国务院出台的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6已经对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约束作用,但是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制订更完善和完整的法规体系,使各项具体法规政策和专门法律法规,既要以维护环境资源全民所有权为基本点,又要与国际环境法接轨.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一支力量足够的、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职能具有独立执行能力的执法队伍,以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展望

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不仅会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并造成严重的土地生态功能退化,也造成了城市巨大的经济损失.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在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为全国不同区域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样板.参考文献

[1]N J 格林伍德,J M B 爱德华兹.人类环境和自然系统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2]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2

-24.

[3]于健.城市气候中的"五岛效应"[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9):25.

[4]钟顺清.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安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6):97-100.

[5]杨战社.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略[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21(2):249-252.

[6]张凤荣.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7]For man R T https://www.doczj.com/doc/5017005258.html,nd mosaics:T he ecolog y o f landscapes

and reg ions[M ].Cambridg e U niversity P ress,1995.

[责任编辑

蔡 群]

Study o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Urban Lan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 EN X in 1

,ZH OU Zao )de 2

,YAN G Fu )sun

2

(1.College o f Env ir onm ent and Plant Pro tection o f H ainan University,Danzhou 571737,China;

2.College o f Agricultural o f H ainan University,Danzhou 571737,China)

Abstract:Urban land is the mo st fundamental natural resource in hum an activities,w hether the land ut-i

lization is reasonable or no t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ur ban economic g row th,eco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load-bearing population.As the ur 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s and ur ban po pulatio n incr eases,the deve-l

o pm ent of urban industr y and the utilizatio n of urban land appear a large am ount of unreasonable pheno me -non.Basing o n the theory of urban ecolog 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 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urban land utilizatio n on the urban ecolog ical enviro nm ent,and puts fo rw ar d the corresponding so lutions tow ards the ur -ban land utilization am ong the problem s of urban eco logical env ir onm ent.

Key words:utilizatio n of the ur ban land;ecolog ical environment;urban ecolog ical system

67

陈歆,周兆德,杨福孙: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价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意义及内容 1.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健康的土地生态功能是维系寂静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人民的生存安全。现如今,土地资源,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区域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导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安全成为一大严峻的挑战。 三峡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影响都极为重要,其建设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世界上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库区蓄水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其现今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敏感,并且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腐强度低,易风化,雨水易软化、泥化,不仅水力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问题。同时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土地利用方式将直接威胁水库安全运营的生态脆弱带,所以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系统详细的评价并提出各生态问题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2.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所谓土地生态安全,其确切的含义还没有科学的界定。一般认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不受或少受来自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自身结构没有遭到破坏:其次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功能不受损害。生态系统所能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是生态安全的一个显性特征。当一个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出现异常时,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对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而言,它研究区域乃至周边地区人们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协调统一的目,是由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方面组成的安全复合体系。如果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对上述自然系统安全的影响,显然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动力和出发点,而土地自然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石和核心。因此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要分别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个方面考虑,选取各自不同的评价影响因素,共同构成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和2010年三峡库区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人口、GDP等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得出两个时期评价结果,分析结果为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等定级;对比三峡库区09年和10年的生态安全转变趋势,并对三峡库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意见及建议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论文

作者:胡彪 学号;1008070174 班级:城规102班 E-mail;785911260@qq.com指导教师;黄宗胜 (教授) 课程: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作者:胡彪 学号;1008070174 E-mail;785911260@qq.com (贵 州 大 学 建 筑 与 城 市 规 划 学 院 城 市 规 划 102 班) 摘 要贵州大学新校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关 键 词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建成两年有余,为了了解环境的总体和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适宜程度,以及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新校区的环境情况,做以下的研究。人与环境生态关系环境质量延续共存 引言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是指一定 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 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贵州大学新校区的 建成两年有余,环境质量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人 群对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人造环境与原生 态环境正在逐渐相互补充融合,人与环境的关系 也在随着环境矛盾的增加而联系更加紧密,目 前,校园人群对环境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对于校 园生态环境是不是能够对美化校园各空间产生 作用,是不是有利于融入人群的生活,成为本次 研究的目的。由于新校区的生态系统范围较小、 结构相对大城市的生态系统简单,故其环境质量 的分析将较为明确,评价也较为准确。 第一部分为通风走廊人工环境区,第二部分以生活服务体育锻炼为主的第一生活区,第三部分是以教学办公和图书馆为主的教学办公学习区,第四部分是以原生态山区为主的原生态区,第五部分是生活服务为主的第二生活区。进行实地测量。提供计算绿地面积计算不同区域的绿地率及新校区一期建设范围的绿地率。1.2.2对植物配置进行统计研究1.2.3现场发放环境质量调查问卷,调查师生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发放100份调查问卷,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得出师生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满意程度。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准备新校区一期总体规划图、相机、 皮尺、调查问卷、访谈记录本、植物采集记录本 等。 新校区一期总体规划图 1.2方法选取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建设范围为 研究对象; 1.2.1按空间结构和路网如图分为五个部 分,2结果与分析2.1校园各区域基本情况由于贵阳市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具有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新校区在建设中很大程度受到其气候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在遭到建设破坏后能够较快的弥补及恢复。2.2各部分所占面积及比例第一部分占地9.82公顷,第二部分占地9.49公顷,第三部分占20.76公顷,第四部分占17.85公顷,第五部分占10.21公顷,合计68.13公顷。1.2.4现场访谈,记录,访谈者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和提供改善的措施建议。 用地面积比例图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 第一章引论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学家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本,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 有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居住、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人口高度集中、物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科 技文化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是构成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三位一体,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根本性质。 ?城市的主要机能:居住、工作、休息、交通。 ?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6月5 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称主体)而言的,总是作为某个 中心事物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环境对干扰具有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隐显性、灾害放大 性、持续反映性、不可逆性。 ?生态: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水体、地质、地貌、 动物、植物、微生物、 土壤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或称自然条件。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 素,称为生态环境(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称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其学科性质具有交叉性、二重性和综合性。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生态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 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或者说由自 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复习资料要点 第一章生态学概论 1、生态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P3) 2、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她条件的总与。生境(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P6) 3、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有两方面因素所组成: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P12) 4、种群: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与(P17) 种群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动态参数: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年龄结构与性别比、种群内禀增长率。 种间关系:种间竞争关系、种间捕食与寄生关系、种间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 5、种群增长模式:内禀增长率(A)、实际增长率(B)、环境阻力(C):A—B=C(P20) 6、生态位: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与位置。(P22) 7、群落(即生物群落):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P24) 群落的特征:a)群落中的优势种;b)群落的物种多样性;c)群落的种间关联性;d)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e)群落的稳定性。(P25-26) 8、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P29) 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还原者;d)非生物环境(P29) 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 10、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生物生产;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P35-39) 11、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P42) 1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1)反馈机制;2)抵抗力;3)恢复力(P43) 13、生态系统有两大部分(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 14、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答:(1)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a)生态系统就是动态功能系统;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C)生态系统就是开放的“自持系统”;d)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2)生态系统的类型: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分类: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陆地生态系统。 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学的创始人:帕克(P46) 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就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包括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与城市社会生态学。(P46) 3、城市生态位:就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与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与生态关系的集合。 4、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源:1)城市的集聚性与稀缺性2)人们对自然环境及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1概述 1.1生态安全的概念 1)生态安全的背景 “生态安全”这一概念是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背景下提出的。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环境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及结构变化对有限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安全保障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生物物种的加速灭绝、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水土六十、土地沙化、环境污染、酸雨加剧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胡宇:在我们人类决定师姐各地德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环境后果。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人类还迫切感受到生态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星与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一个里程碑,以这次大会标志,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国际政治的一部分。2002年9月,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进一步商讨生态安全大计。当前,关注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2)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特点 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安全的概念至今未能达成共识,肖笃宁将生态安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符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狭义: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整体水平的反映。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内容和新目标,通常认为,功能正常的生态系统可称为健康系统,它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为不健康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处于受威胁之中。 生态安全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受损害,其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安全的定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认识,这些生态安全的定义存在两方面的局限,一方面,仅考虑了生态风险,而忽略了脆弱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仅把生态安全看成一种状态,而没有考虑到生态安全的动态性。针对这一局限,人们认为, 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应是指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免受不利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并使得系统的的脆弱性不断得到改善。一方面,生态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人与自然不收损伤、侵害或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够持续,自然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健康和完整;另一方面,生态安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通过脆弱性的不断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处于健康和有活力的客观保障条件。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老师:XXX

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 区别与联系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从边界范围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某些共性,诸如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有身特点,如水资源短缺,人口高度密集,绿地缺乏乡镇工业的污染等等。 空气环境质量差,酸雨严重,“热岛”现象突出 我国城市均以含硫量较高的煤为主要燃料,城市空气呈现出煤烟型为主的复合型污染:空气污染极为突出。价值地形等各种原因,废气扩散困难,废气与空气中的水气混合形成酸雨。目前我国各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酸雨。一些城市因为地形的封闭性和城市内的山丘,引起局部气流复杂,加上人工建筑的影响,导致小气候环境变异,其中以“热岛”最为突出——城市中心区温度比郊区高1-3℃,它使人感到闷热,还诱发流感等疾病。 水体污染严重 水域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大量的建设高楼大厦,部份河流阶地被占掉,这就使城区水文循环发生不可逆的变异,更严重的是,多数废水和废物未经处理就排入环境造成了水体污染,尤其是对隔水能了差的浅覆型地下水。 地面塌陷 这是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采地下水,能使水体呈良性循环,但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集中,过量地抽用地下水,不但使水位下降,一些泉水断流,也造成地面塌陷。 噪声污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建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和的行业用地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和住房所以依赖的小型交通加剧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加上原有工业的发展,是的城市的噪声污染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和绿化之间的矛盾凸显,并且我国群众还尚未真正的觉察到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意识落后素质不高,导致森林覆盖率迅速持续下降,有些城市就连城中心的许多残丘、孤峰上的植被也被砍光,成为荒坡或采石场。植被的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是城市职能在空间上分配土地资源的结果。城市土地利用是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反映,它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城市主要职能的发挥,以及城市的形象。长期来,城市土地的无偿使用,一些企事业单位多占土地,重复征用土地的现象严重,加上土地管理层次未完全理顺,更缺乏科学的用地规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工业用地与居住区商业区混杂、城市基本缺少大众性的公共娱乐和休闲场所、交通用

尔雅考试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李建龙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一般来说,与植物区系无关的是()。分 A、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B、历史成分 C、城市化程度 D、城市资源总量 我的答案:D 2某一环境状态或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变化有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被称为()。分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生态位 C、环境循环链 D、环境消解度 我的答案:A 3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以()为主。分 A、城市社会学 B、人类生态学 C、城市生态学 D、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的答案:C 4我国绿化学科研究的阶段中,回落期是指()。分 A、1985-1988 B、1989-1990 C、1991-1994 D、1994-1999 我的答案:B 5 园林之所以不同于绿地,是因为其有()个要素,绿地仅仅是其中要素之一。分 A、6 B、5 C、4 D、3 我的答案:A 62010年,发达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7通过设立水质观测站,并结合往年的资料来观测水体的质量是采用了()的研究方法。分 A、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B、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资料相结合 D、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我的答案:B 8城市生态位是由()决定的。分 A、经济地位 B、政治地位 C、政府 D、自然环境 我的答案:C 9关于城市水环境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 A、 淡水资源的无限性 B、 城市水环境的独立性 C、 地表水的循环性 D、 城市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的有限性 我的答案:D 10 城市生态系统建模时,下列不属于抽象模型的是()。分 A、 概念模型 B、 数学模型 C、 仿真模型 D、 沙盘模型 我的答案:D 11 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 分 A、 系统分析 B、 时间分析 C、 定量分析 D、 数据分析 我的答案:A 12 现代城市生态规划的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不包括()。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名词解释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7、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8、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 10、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信息传递(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12、城市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的能力。 13、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14、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6、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17、能量流动(能量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 18、城市污染综合整治:是从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拟定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制等手段,实施防止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19、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下降,水体理化性质及生物特征恢复至污染物进入前的状态的过程。 问答 1、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李建龙)

绪论(一)已完成 1 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A、城市环境 ?B、城市生态系统 ?C、城市系统 ?D、城市人文环境 我的答案:B 2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 ?B、交通拥堵 ?C、城市问题 ?D、城市环境恶化 我的答案:C 3 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 ?B、城市历史 ?C、城市建设 ?D、城市环境 我的答案:A 4 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劳动分工 ?C、分配制度 ?D、经济制度 我的答案:B 5

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 ?B、历史发展 ?C、人类活动 ?D、人类属性 我的答案:D 6 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 ?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 ?C、非自然环境部分 ?D、人为环境部分 我的答案:A 7 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x 8 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我的答案:√ 9 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 10 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X 绪论(二)已完成 1

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A、城市文明现代化 ?B、城市环境现代化 ?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 ?D、城市文化的发展 我的答案:C 2 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A、人 ?B、经济 ?C、政治 ?D、聚居 我的答案:B 3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 ?B、公园 ?C、湖泊 ?D、商场 我的答案:D 4 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 ?B、建筑用土地 ?C、城市用地 ?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 我的答案:C 5 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 ?B、心理生态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 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C、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A、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试卷解析

1狭义的城市环境是指()。 A、 社会环境 B、 物理环境 C、 美学环境 D、 生态环境 我的答案:B 2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 大学 B、 公园 C、 湖泊 D、 商场 我的答案:D 3城市生态规划就是以生态学为指导,通过对城市复核生态系统进行规划,确保自然平衡和(),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A、 资源保护 B、 生态平衡 C、 城市化均衡 D、 发展平衡 我的答案:A 4景观生态学规划方法包括景观生态评价和()。 A、 景观宏观调控 B、 景观功能评价 C、 景观可持续评价 D、 景观发展评价 我的答案:A 5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基本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 A、 代谢率

发展率 C、 繁殖率 D、 迁出率 我的答案:D 6环境承载力是某一定的环境或结构不发生对人类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A、 改造程度 B、 人口数量 C、 人类与社会作用 D、 社会化程度 我的答案:C 7土壤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农药、石油、有害微生物和()。 A、 重金属 B、 放射性元素 C、 洗涤剂 D、 烟碱类 我的答案:C 8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生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和()两个方面。 A、 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 B、 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优化 C、 城市化与自然协调发展 D、 生态功能最大化 我的答案:B 9环境承载力中的自然资源要素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 A、 空气资源 B、 能源资源 C、 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 我的答案:D 10城市专项规划包括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和()。 A、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B、 资源保护规划 C、 土壤保护规划 D、 社会秩序保护规划 我的答案:A 11下列不属于环境规划原则的是()。 A、 保护城市特色,满足城市功能需求 B、 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C、 扬长避短,合理优化 D、 以人为本,兼顾经济 我的答案:D 12生态功能指数中的结构指数包括人口结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 A、 城市系统结构 B、 城市服务 C、 城市绿化 D、 城市居民 我的答案:C 13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是()。 A、 湿地系统 B、 湖泊系统 C、 林木系统 D、 绿地系统 我的答案:D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及环境学_李建龙满分课后题和答案解析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绪论(一)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是什么。 2、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绪论(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A、1911 B、1917 C、1925 D、1929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A、地理、人口、环境 B、经济、人口、环境 C、地理、人口、文化 D、经济、人口、文化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相较于乡村环境,城市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交通拥挤 B、人口众多 C、污染严重 D、自然环境丰富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城市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以人为中心 B、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北京 C、以政治为基础 D、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A、城市规模的扩大 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A、太阳 B、资源 C、人口 D、经济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高度人工化 B、以人为主体 C、功能不完整 D、自我维持能力强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复杂程度较低。()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规划中属于生态城市规划框架下的专项规划的是()。 A、功能区分规划 B、生态建设战略 C、经济布局规划 D、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几个误区

土地管理与制度改革? 国匕賓圾情报'---------------------------------------------------------?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儿个误区 熊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现有三大主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和分析,指出了当前基于概念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的误区,并对其发展进行了思考。研究表明,现有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过于依赖概念模型,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未能体现出与其他类型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差异性和自身的独特性;未来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准确把握土地生态安全科学内涵为前提,以概念模型为参考依据,注重指标体系的时效性,强调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误区思考 土地生态安全作为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础工作在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通过评价形成对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演变过程和危害程度的基本判断。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愈发紧迫,开展土地生态安全相关评价正当其时。 现有土地生态安全相关评价主要包括两类: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和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的基础,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是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在未来时段的延续巴二者都需要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来开展相关研究。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科学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到底需要构建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已有指标体系多采用概念模型或框架模型,但对模型存在的问题欠缺考虑和论证,直接影响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公信力。本文尝试对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所采用的主流指标体系进行剖析,试图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1指标体系分类概述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指标体系以概念模型和框架模型为主,包括三大类:压力-状态-响应(PSR),经济-环境-社会(EES),混合类(PSR和EES等综合)。 1.1PSR模型,包括PSR、DPSR、DPSIR、IDRIS等模型 PSR模型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最初应用于土地质量评价叫后演变为DPSIR模型,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应用于环境质量和可持续评价⑴。2002年后,国内学者在开展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时,对PSR模型进行了部分重构,形成了DPSR模型巴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18XNHO17) 收稿日期:2018-09-08 作者简介:熊建华(1988—),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评价、生态环境效应。E-mail:jhxiong2014@https://www.doczj.com/doc/5017005258.html, 田《2019年第4期

2020年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实验报告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实验报告姓名 学院建筑学院学号: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实验报告——明远教学楼区风实验摘要风环境是指室外自然风在城市地形地貌或自然地形地貌影响下形成的受到影响之后的风场,包括城市的风向,风速以及影响城市风向风速的因素以及其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建筑形体及布局和不同下垫面对城市(区域)风热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群和构筑物会显著改变近地面风的流程,室外风环境对建筑防风和自然通风起着决定性作用。建筑规划设计应该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区域的微气候,通过周密的规划布局以及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风环境。 关键词学校环境风环境建筑布局风速温湿度一、实验名称 不同建筑布局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二、实验目的 建筑物周围的近地风即建筑室外风环境对行人舒适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建筑室外风环境除与当地来流风相关外,还取决于建筑物外型、朝向、间距、建筑群布局及不同下垫面等因素。通过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明远教学楼区域周边的测试实验,掌握不同建筑布局形式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情况及其测量、评价方法,并对所处环境的风环境质量做出定性分析。 本次实验通过测量明远教学楼5个点位的风速及温湿度来探究建筑物布局对周围风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 智能热线式风速计四、实验条件 风象实验当天西安的风向为西北风,微风。 地理位置所实验点具体位置如图,即明远一区南侧底层架空处(1)、明远三区中庭处(2)、明远三区连廊处(3)、明远e段三角平台处(4)及明远d段东侧外廊处(5)。 人流实验时间避开上课人群,但11点05分后学生陆续出现。 五、实验内容 测量校区明远教学楼区域内不同建筑布局对周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及对通风风道的影响,整理分析测量结果。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测量选取明远教学楼区域5个点(如上所述),按点1—5的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分别从早上900-942, 955-1037,1045-1127,1155-1237, 1156-1238,每隔3分钟测得一组数据,每个点测得并记录15组数据,并依次编号,其中包括瞬时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

尔雅考试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李建龙分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一般来说,与植物区系无关的是()。1.0? 分 A、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B、历史成分 C城市化程度 D城市资源总量 我的答案:D 2某一环境状态或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变化有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被称为()。1.0?分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生态位 C环境循环链 D环境消解度 我的答案:A 3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以()为主。1.0? 分 A、城市社会学 B、人类生态学 C城市生态学 D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的答案:C 4我国绿化学科研究的阶段中,回落期是指()。1.0? 分 A、1985-1988

B、1989-1990 C、1991-1994 D、1994-1999 我的答案:B 5 园林之所以不同于绿地,是因为其有()个要素,绿地仅仅是其中要素之一。分 0.0? A、6 B、5 C、4 D、3 我的答案:A 62010年,发达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0.0? 分 A、10.7% B、21.2% C、8.5% D、11.7% 我的答案:C 7通过设立水质观测站,并结合往年的资料来观测水体的质量是采用了()的研究 方法。1.0? 分 A、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B、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资料相结合 D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我的答案:B 8城市生态位是由()决定的。1.0? 分 A、经济地位 B、政治地位 C政府 D自然环境 我的答案:C 9关于城市水环境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 淡水资源的无限性 B、 城市水环境的独立性 C、 地表水的循环性 D、 城市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的有限性 我的答案:D 10 城市生态系统建模时,下列不属于抽象模型的是()1.0?分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Abstract: Ecological security is the core of the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he concept and basic objective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regional land resource was described at first; and then the principle of 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security of regional land resources was explor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taking Shijiazhuang city as an example was made. Base on the situt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land resource in this city was dividied into 3 types,low-resk region,mid-rist region and high-risk region. Further more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ensur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Shijiazhuang city were proposed.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objectively reflect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Shijiazhuang city, which had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地非农业化进程持续进行,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资源显著减少?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出现诸多问题,特别是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威胁? 对石家庄市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内涵与基本目标 1.1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的内涵 土地生态安全,是指陆地表层由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不受破坏,同时土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1]?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指在特定研究区域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或少受威胁与破坏的健康?平衡的状态?在此种状态下,土地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自然资源可供利用,土地生态环境处于没有或很少污染的健康状态?而且,土地资源也只有在这种生态安全的状态下,才能维持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协调发展,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具体来讲,区域土地资源安全包含两重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未受破坏;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受损害,其提供的服务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