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第12章 活性污泥法【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8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活性污泥法

1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1.活性污泥

(1)活性污泥组成

①有活性的微生物(Ma),如以菌胶团形式存在的细菌、真菌等;

②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Me);

③吸附在活性污泥上没有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

④无机悬浮固体(Mii),主要来自入流的污水,也包括细胞物质中的一些无机物质。

(2)活性污泥性状

①粒径在200~1000μm的类似矾花状不定形的絮凝体;

②具有约20~100cm2/mL的较大表面积;

③一般呈茶褐色,略显酸性,稍具土壤的气味并夹带一些霉臭味;

④供氧不足或出现厌氧状态时活性污泥呈黑色,供氧过多营养不足时污泥呈灰白色。

(3)活性污泥的评价方法

①生物相观察

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②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a.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是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又称污泥浓度。它包括Ma、Me、Mi及Mii四者在内的总量。

b.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MLSS 测定简便,工程上往往以它作为评价活性污泥量的指标。MLVSS 代表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比MLSS 更接近活性微生物的浓度,测定也较为方便。对某一特定的污水处理系统,MLVSS/MLSS 的比值相对稳定,因此可用MLVSS 表示污泥浓度。

③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 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标准采用1L 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通常使用污泥沉降比(SV%)和污泥体积指数来表示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④污泥体积指数(SVI)

污泥体积指数(SVI)是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 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其计算公式为:

()()

m S L VI /L MLSS g/L =沉淀污泥的体积SVI 表示沉淀后单位干泥所占体积,比SV%能更准确反映污泥的沉降性能。通常认为SVI 为100~15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200时,污泥沉降性能差;SVI 过低时,如小于50,污泥絮体细小紧密,含无机物较多,污泥活性差。

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法处理流程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如图12-1所示。

图12-1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

①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在曝气池中产生好氧代谢反应。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同时起搅拌作用而使混合液呈悬浮状态(某些曝气场合另外增设有搅拌设备)。

②随后混合液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进行固液分离,净化水流出沉淀池。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曝气池,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微生物)浓度。

③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导致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剩余污泥)通常从沉淀池底泥中排除。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排放环境前应进行有效处理和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3.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1)吸附阶段和稳定阶段

①吸附阶段中,由于活性污泥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而表面上含有多糖类的黏性物质,导致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吸附阶段很短,一般在15~45min左右就可完成。

②稳定阶段中,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利用。污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浓度越高,吸附效果越明显。稳定阶段较长。

(2)有机物去除情况

活性污泥法曝气过程中污水中有机物的变化,如图12-2所示。

图12-2污水中有机物的变化

二、活性污泥法的发展

1.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基本形式

曝气池的池型与所需的水力特征及反应要求密切相关,主要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封闭环流式及序批式四大类。

(1)推流式曝气池

推流式曝气池的工艺流程如图12-3所示。

图12-3推流式曝气池工艺流程

污水及回流污泥一般从池体的一端进入,水流呈推流型,理论上在曝气池推流横断面上各点浓度均匀一致,纵向不存在掺混,底物浓度在进口端最高,沿池长逐渐降低,至池出口端最低。但实际上推流式曝气池都存在掺混现象,真正的理想推流式并不存在。

平面布置,长宽比一般为5~10;横断面布置,池宽和有效水深之比一般为1~2。

(2)完全混合曝气池

污水一进入曝气反应池,在曝气搅拌作用下立即和全池混合,曝气池内各点的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需氧速率完全一致,如图12-4所示。当入流出现冲击负荷时,可瞬时完全混合,曝气池混合液的组成变化较小,故完全混合法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大。

图l2-4完全混合曝气池工艺流程

(3)封闭环流式反应池

封闭环流式反应池(CLR)结合了推流和完全混合两种流态的特点,污水进入反应池后,在曝气设备的作用下被快速、均匀地与反应器中混合液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水在封闭的沟渠中循环流动,如图12-5所示。封闭环流式反应池在短时间内呈现推流式,而在长时间内则呈现完全混合特征,提高了反应器的缓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