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

―――《花木兰》教案设计

绵阳三台建设中学刘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个教师的下水诗《木兰赞》

你柔弱的身躯/却负起了剑戟刀枪/为了一个决定/一声叹息,你选择了战场/为了一个信念/关山重重,你奔赴远方/你驰骋疆场,披一身寒霜/绝不是为了赢得奖赏/你战功赫赫,却辞官还乡/只是为了亲人期盼的目光/你默默不张扬/你隐忍而坚强/你爱武妆,更爱红妆/你是一个传奇/是世上最美的姑娘!

师:这首诗歌颂的是我国古代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唐朝初年被封为孝烈将军,后世人立祠纪念。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呼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

“十二转”的“转”读zhuǎ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k è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3.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一和四幅邮票给课文分段。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还乡。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表述。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因为“复”字表明木兰纺线不是短时间的,而是长年累月都在做!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孝顺勇敢坚强,忠孝两全。深明大义。因为木兰的叹息声是在为父亲担心,可见木兰的孝顺;“愿为市鞍马”的一个“愿”字充分表明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勇于担当重任,热爱国家的人!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慨。因为战争这么激烈,“十年”说明打仗时间很长,又死了很多人,而木兰还能活着回来,足够证明她的英勇善战!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情系故乡、眷恋家园、热爱和平生活。因为木兰立了赫赫战功,因功受赏,可是她依然作出“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决定,在她看来,打仗好像并不是为了建功立业,也不是为了高官厚禄,纯粹是为了保卫国家,使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热爱生活、善于打扮、美丽可爱,因为喜欢打扮自己是女人的天性,能打扮自己,说明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热爱的;这些人也是可爱的、美丽的!

(6)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因为木兰是一个女人,在军队里和战友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被发现,很难做到,可木兰做到了!

教师在其中要适时做出赞赏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如:你分析的非常好!全班为你鼓掌!

教师可板书:勤劳、孝顺、不慕名利、热爱生活、谨慎(女儿柔情)

机智勇敢、深明大义、忠孝两全、英勇善战(英雄气概)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是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替父从军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品读探究: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②能使文章简洁。

(1)第3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1

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木兰为什么辞官还家,这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6)木兰是个女英雄,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她的女儿柔情呢?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了她的英雄气概?

女儿柔情……(1、2、5、6段)

英雄气概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深明大义(虽然女儿柔情思念父母但还是飞奔战场,可见她深明大义)

“东市……”――――积极备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环境艰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争激烈残酷,英雄凯旋。

“策勋……强”―――战功显赫

(7)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学生讨论明确:

3、详略分析: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学生讨论明确:

(1)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仅仅十五个字就表现了木兰十年的战斗生涯,可见详略得当,字字千金。)。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

(2)(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六,体验交流互动释疑

教师请学生任选下面三个话题中的一个话题,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写下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的想象力丰富。

(课件展示)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2.假如“你”就是木兰姑娘,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3.假如你是木兰姑娘,或者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多年音讯全无,今天见到木兰的第一眼,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或者你

是木兰的伙伴,同行十几年,现在忽然得知往日的战友竟然是一位俏丽的姑娘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师总结:《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

七、拓展延伸,练习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后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勤劳、孝顺、不慕名利、热爱生活、谨慎―――(女儿柔情)

机智勇敢、深明大义、忠孝两全、英勇善战――(英雄豪气)

巾帼英雄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

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

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

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

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木兰诗》名师教案(2课时)

《木兰诗》名师教案 肖媛媛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文化传承与理解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体会民歌的特点。 2.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传承道德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 1.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的情节。 2.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人格魅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互文、对偶、排比、复沓、顶针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木兰保家卫国的感情, 树立正确的“英雄”意识。 教学重难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放视频:豫剧《花木兰》) 问:同学们,请猜猜这个人是谁? 师:“花木兰”,这个凝聚了谜一样传奇、花一样美好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根植于人们心中。同学们请看老师找到的资料(屏显:安徽亳州木兰像、河南虞城花木兰祠、2000年中国发行的一套花木兰邮票、商丘的花木兰文化艺术节、美国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那么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跟随《木兰诗》这个传奇的故事,一起去感受这个奇女子的美好。 二、读文知事:

1.齐读,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用四字短语概括每段的情节。 明确:停机叹息——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辞官还家——家人团聚——比喻赞美 3.合作朗读全文: (1)节奏指导: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 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看是否正确、通顺。 (2)讨论明确:用几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决定从军─—苦闷犹豫;踏上征程——凄婉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 (3)学生评价朗读的效果。教师范读、带读。 4.检测预习情况:师考查学生的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5.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复述故事。 明确: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三、品析形象美: 1.学生在书中圈点批注木兰的形象: 要求用“我从中读到木兰是的人”的句式来说。 明确:深明大义、不畏艰难、英勇善战、不慕荣利、热爱和平、机智聪明。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d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

《花木兰》教案

39花木兰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兰、代、巾、常、战、扮、装、善; 认识“戈字旁”;能理解“经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词语;在教师指导下描写:战;继续学习音序查字法。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能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清“花木兰为什么是巾帼英雄?”, 从而学习花木兰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巾帼英雄,指名读,指导好“巾”和“英”的前后鼻音。 2、理解“巾帼英雄”的意思。 3、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巾帼英雄,她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花木兰 学习生字“兰”,齐读课题。 4、过渡: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花木兰的故事,那为什么说 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拼音的帮助下,边读边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明:由词语入手,展开文本学习,目的是,学习生字的同时,理解词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一个恬静美丽的女孩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巾帼英雄的呢?学了课文就明白。]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1、出示第一节,引读第一节, 学习生字:代I(读准字音) 字形:这个字的右边在书写时要注意,一共是3笔完成 2、为什么说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指名交流 [说明:“为什么说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巾帼英雄呢?”将这个问题贯穿整个

教学过程。由一个问题引领全文,从阅读上,避开了繁琐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带着问题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板书: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板书时,学习生字“装”, ●扮:读准字音,复习音序查字法 ●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意思。 2、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赶快读读课文第二、三节,找到相关的语句子多读几遍。 3、出示课文2、3小节。 1)学习生字“常”,“常”这个字的第一笔很关键,是“竖”,一起书空。 理解“经常”。 2)学习生字“战”: ●学习新部首“戈字旁”,一共4笔完成 ●指导正确书写“战” ●学生写“战”,教师巡视。 4、指导读正确第二、三节。 1)指名分句读,重点指导读好第三节第一句话。 2)“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 ●了解“征兵文书”。 5、创设情景,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节。 1)可是木兰的父亲_________(师引读),如果父亲去当兵,_____________。(师创设情景,父亲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2)而弟弟___________,(师引读)如果弟弟去从军,__________。(师创设情景,弟弟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 3)试着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4)正是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都无法出征。于是花木兰决定:(指名读)指导读好花木兰坚定的语气。 5)齐读第三节 [说明:为了能感受到当时花木兰面对家庭状况的着急心情,教师创设情景,“如果年老多病的父亲去从军,_______。如果年幼的弟弟去从军,_________”。

人美版高中美术高一《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

《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设 计学生动手模拟布置电影场景的情境, 在亲身体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主要理论 知识的归纳,有学生的实验中完成。 二、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体验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绘画的色彩》是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第五课的内容,围绕色彩的基本知识展开,包括 色彩形成的原理,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区分,色 彩三要素、色彩的心理等。在学习过程中分两部分进行。本课重点解决影响物体颜色的 因素和色彩的几个概念。 第一部分是光色的关系, 通过观察课间中色光的混合和小组调 制颜色的混合的区别, 明晰色彩的几个概念。 第二部分先引导学生以导演的身份排演 《动 物世界》观察动物的变化思考原因,说明固有色和影响物体色彩的因素。再介绍印象派 画家莫奈的作品。让学生对色彩产生新的认识,提高审美水平。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生 活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知识。b5E2RGbCAP

四、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成因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 2.学生探讨固有色的概念。 3.学生了解色彩的几个知识,同时能注意和生活现象结合。
五、教学难点 “固有色”观念的明晰。 六、教学重点 1.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2.学生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能力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原色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一·光与色彩 1. 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 不同色的衬布、灯光、几何体
教师播放幻灯片,夜幕降临后,大地隐入黑暗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美丽 的色彩从何而来? 生:思考哪种光源对我们的视觉经验影响最大?
p1EanqFDPw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花木兰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花木兰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花木兰 一、游戏综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优美的《木兰辞》流传千年。2004年,美 国迪斯尼公司拍摄了动画大片《花木兰》,将这个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中国故事展现给了全世界的孩子。通过 这部动画片,孩子们知道了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 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叫“花木兰”动画片中木 兰的女装和男装的变化,以及两军对垒的宏伟场面都让 幼儿喜爱不已。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场面丰满,符 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动画片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递了 “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传统美德。 于是我们选择了这个故事进行改编,使角色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 儿在了解、讨论和表演中对花木兰替父从军、孝敬父母 有着明确的认同感,并感受到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角色意识、表现力和合作分享能力等都得到了充 分的展现和提高。本游戏综合了戏曲、音乐、舞蹈、节奏、语言、动作等多种技能,对幼儿各方面水平和能力 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组织幼儿欣赏动画片《花木兰》,熟悉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与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2.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幼儿了解古代征兵制度, 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3.学习“宫廷舞”,为表演做准备。 4.在表演活动“我是小演员”中,熟悉上场、下场、候场,以及一些舞台表演的相关经验。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木兰家花园、战场、皇宫宫廷。 (2)道具:皇帝銮驾、圣旨、锣、鼓、拐杖以及兵 器若干。 选配音乐。 (1)音乐《春江花月夜》:用于第一场宫女舞蹈。 (2)激烈有力的音乐:用于第三场沙场激战。 (3)豫剧音乐《谁说女子不如男》:用于第五场木兰与众女子舞蹈。 (三)家庭与社区 1.与电影院联系,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花木兰》。

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全一册(必修)艺术欣赏全部教案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一讲陶器 第二讲瓷器 第三讲青铜器 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五讲陶塑 第六讲石雕 第七讲彩塑 中国绘画欣赏 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第九讲古代壁画 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建筑艺术 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 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外国美术欣赏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 外国雕塑欣赏 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 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 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 外国绘画欣赏 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 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 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 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 第三十讲现代建筑

第一讲陶器 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花木兰》教学设计

陈庄镇付窝小学音乐学科电子备课稿 课题:花木兰课时: 1 课型:欣赏主备人:王莎莎 二备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 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 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 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 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 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豫剧 (1)发展历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 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 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 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 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 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2)艺术特点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 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 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 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 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 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 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 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问的问题: ▲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设问的问题: ▲揭示曲名:《花木兰》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匠心构筑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课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方式:欣赏,讨论 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软件powerpoint制成多媒体影像,设计课程学教学目标:1)尝试建筑欣赏的途径 2)领略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的风格特色 3)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从建筑的立面、结构与鸟瞰的角度对徽居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从人文的角度了解建筑的形式 设计思想: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了解,掌握欣赏方法,寻找欣赏切入点,开辟欣赏途径,以达到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优秀的建筑是实用又给人以美感,同绘画相比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又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领略建筑形式的美感,如何体会建筑所蕴涵的文化意味,我从视觉角度,从文化角度去分析。而在教学内容的转化上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比较两张图片,柬埔寨的吴哥

窟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判断建筑与雕塑,并讨论其异同点,得出结论:建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具实用功能雕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出示课题:匠心构筑巧夺天工——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二、讲授新课1、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泰姬陵,大山巴,悉尼歌剧院◆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呢?建筑的人文内涵有如何理解?(西方的建筑艺术非常著名,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样有它丰富的内涵 2、以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外景地:安徽宏村·月沼导入欣赏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从历史: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元朝或者更久之前的也有。◆从色彩:粉墙黛瓦 3、入目皆画◆从视觉角度:正立面:对称,简单,高大 侧立面:马头墙(防火墙),窗高且小 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梁、柱、椽 房间布局:中堂(条桌:东平西静,终生平安),天井 空中鸟瞰:黑与白的构成,黑白影绰,虚实相生,自成图画◆从建筑细节: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从人文角度:反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含蓄、保(安徽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性,从另一种形式上亦有所体现) 3、徽州三绝之一:牌坊象征着忠、孝、节、义,是封建礼教的体 现

《花木兰》教案.doc

《花木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 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情绪;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 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 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 A 段昂扬有力、 B 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 E 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 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整理的《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木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图片、邮票。 3、读文体会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4、了解故事背景。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那就是《花木兰》。板书课题。 三、展示汇报: 1、读生字、词语卡片。 2、你知道有关花木兰的哪些信息? 补充时代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3、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戏剧是一种综

高中美术剪纸教案设计

高中美术剪纸教案设计 【篇一:美术教案-剪纸】 美术教案-剪纸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 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 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 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 术发扬光大。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 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 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 特点。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南方剪纸精巧秀丽。剪纸题材 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 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 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 称式。剪纸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 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 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 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 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引出课题。

花木兰教学设计

15 《花木兰》教学设计 龙川县培英学校杨连英 2017-5-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2、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花木兰为国家担忧,为家人着想的爱国爱家情怀以及在告别父母、奔赴前线、战场拼杀、凯旋归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危难面前毫不逊色于男儿,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今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许多女性纷纷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上班工作,创新创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们常用“女人能顶半边天”这句话来赞扬女性的伟大成就。那么,在旧社会里,女性地位如何?她们能和男人平等吗?她们能立下汗马功劳吗?旧社会有杰出的女性吗?她们是谁?学生回答:旧社会女性地位低下,不能和男人平等,但还是有杰出的女性,有黄道婆,花木兰等。 教师评讲:对,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花木兰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69页。(板书课题) 二、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的情况。 逊色昼夜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赫赫战功 忠孝巾帼晋升一表人才栋梁须眉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故事吧!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的后期,我国北边,东北边的一些少数

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扰乱中原一带,经常抢劫百姓的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关去驻守。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幕。 1、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幕的内容。(齐读。) 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从这里你感受到她的什么优秀品质? (多媒体出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 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师:可是,古时候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人又怎会同意一个女孩去出征呢?木兰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呢?请大家做做木兰,先自己准备一下,想好充足的理由。. 课堂表演:现在老师来做木兰的家人,你们是一个个木兰,谁来说服我。 *(弓背咳嗽掳须)父亲:“木兰呀,还是让爹这个破老头子去吧。你还年轻可不能去送死呀。” *(抹眼泪)母亲:“木兰呀,你可不能去呀,战场上都是男子,你怎么抵抗得了他们呢?娘怎么舍得你一个女孩子家上前线去呢?现在,我去跟官府说,咱不去了。” *(拉着姐姐的手)弟弟:“姐姐,不要去,你去了谁教我念书,谁陪我玩呢?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如果你是她的家人,你忍不住要对木兰说些什么呢? 你们敬佩她吗? 板书:替父从军忠于祖国孝敬父母 (二)学习第二幕。 1、自由读第2自幕,思考:从军路上,木兰遇见了谁?他们谈论什么问题? 2.就这样,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漫漫从军之路。从军的路上会一帆风顺吗?

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 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 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 (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三、欣赏《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花木兰》教学设计

《花木兰》教学设计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遂中学魏琮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 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并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2.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 书出字词) 唧唧:虫叫声。形容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织布机。杼:织布梭子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 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kèhán皇上大规模的征兵。可汗:古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君主称号。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情形相同。 爷: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指替父出征)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马笼头。 旦:早晨。 溅溅:jiān水流声。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战马嘶鸣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军事,这里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象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塞,越过一座座的山脉。度,过的意思。 朔气传金柝:shuò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了用刁斗报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

高中美术教案设计3篇

高中美术教案设计3篇 High school art teaching plan design 编订:JinTai College

高中美术教案设计3篇 前言: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 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 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古代人物画 2、篇章2:高中美术教案设计:标志设计鉴赏 3、篇章3:高中美术教案设计:发现与表现 篇章1: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3.深入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的几副杰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课的类型:讲授课 四.主要授课方法:讲授、问答、讨论、欣赏 五.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课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

15 花木兰 【一等奖教案】2

15花木兰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逊、访、昼、袜、赫、凯、栋、谓、孝、帼”10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剧本”认识较少,要引导学生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再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六、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邮票、图片等;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剧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人物,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的课堂又来了一位客人,她是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看看她是谁?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二、浏览课文,再次认识剧本 (一)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文章相同?(如:《阿凡提的故事》《快乐王子》《西门豹》《孟母劝学》……) (二)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浏览课文,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全文都是人物对话、文章要分幕、文中有说明性的文字等。) (三)教师小结剧本特点:像这种类型的文章就属于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剧本有: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1.故事内容2.重点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为什么说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请孩子们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二)检查词语(展示课件): (三)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幕讲了什么故事?(展示课件:花木兰插图)(四)引导孩子用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把今天学的《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高中美术公开课教案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业类型鉴赏与绘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③.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④.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策略 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请同学们欣赏画家的作品:《月华图》和《星空》并对这两件作品进行比较。(播放课件) 1.讨论 2.画面的形式分析 两幅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不同点:材质:水墨;油画 构图:空虚;饱满 笔触:轻松;急促、运动感 色彩:单纯;丰富 意境:孤寂、冷漠;狂躁不安…… 3.师总结 4.从音乐中感受 5.从文学中感受 (二)、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图》;(播放课件) 1.提问:这两幅以婚姻家庭生活为话题的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文化中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的呢?他们的视线在哪里呢? 这组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从构图上看,阿诺芬尼夫妇是画面的绝对主体,而梁鸿、孟光只是山水环境的一部分;后者在表现婚姻和谐的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隐逸山林的理想。 在卫贤的眼里,看到的是和谐,而在扬·凡·爱克眼里,看到的则是神圣。这种差别,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正是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差别。 2.分组讨论 3.师总结 三、鉴赏 四、朗诵 五、作业

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 音乐形象。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 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 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B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

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 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 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