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化综合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自动化综合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自动化综合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自动化综合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自动化综合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 周/学分:3周/6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适用专业

自动化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拖动直流自动控制系统、变频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系统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

(四)适用教学计划版本

2017版教学计划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自动化综合创新实践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习完专业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创新实践的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设计能力为主。在创新型实验或研究中,教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兴趣进行相应的设计或研究。通过创新实践设计,一方面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参与一系列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以及获得相关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众多方面的具体经验。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设计目的如下:

1.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的思想,加深对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运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的理解。

2.针对某个具体系统,独立完成建模,分析,设计与实现任务。

为了使学生从综合创新实践中尽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收获,对创新实践题目分成若干类,如按研究内容分类,有:基础训练类题目,建模类题目,分析类题目,设计类题目,综合类题目;按应用领域分类:检测系统类设计题目,过程控制系统类设计题目,运动控制系统类设计题目,网络控制系统类设计题目,可靠性控制系统类设计题目等。学生可从这些类型题目中各选择部分完成。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方法和实验设计,按设计要求调试通过,完成论文。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自动化综合创新实践不仅是对设计能力的综合锻炼,更是对团队合作,软硬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的训练。因此,课程设计综合题目可以根据题目的难度不同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1—3人。

整个创新实践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开题,总体设计,理论设计,软硬件设计与调试,验收。

具体安排如下:

1.教师布置题目,学生查找资料,完成设计工作。

2.理论与硬件设计

3. 实验调试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 验收。教师检查设计结果,组织答辩。

四、指导方式

由指导教师召开自动化综合创新实践动员会,进行分组,指定或自报创新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讲解部分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小组的协同工作和指导教师的辅导,完成题目。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验收及评定。

五、综合创新实践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分办法:

(1)从六个方面考核创新实践周完成的成绩:论文,理论设计及实验调试, 任务完成情况及工作量, 设计与调试创新亮点,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

①论文占30%

②理论设计及实验调试20%

③任务完成情况及工作量占10%

④设计与调试创新亮点占20%

⑤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占10%

⑥创新实践中的工作态度(考勤)占10%

(2)对每一组可按以上标准给出综合分,并将该分作为这组中最优秀同学的得分,其他同学的分数根据其在组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整

(不超过综合分)。

(3)创新实践的选题新颖或实现了额外的功能,应予以适当加分。

(4)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的成绩。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到图书馆查阅最新相关科技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