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证运用

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证运用

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证运用
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证运用

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证运用

——以法大北门红绿灯运行状况为实践对象法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法和法律现象同社会之间的联系,研究法的社会职能及法律规范转化为社会行为的综合过程的科学,其研究方法既区别于一般法学理论又不同于一般社会学。我们在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方法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法大北门红绿灯运行状况,目的有二:一方面,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掌握法社会学这一特殊学科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对其成因加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供相关部门参考,以期助益于抑制法大北门闯红灯行为,改善交通状况。

孙笑:大家好,从PPT可以看出我们的题目是,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由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在法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领域,主要的逻辑线条及研究路径有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宏观与微观;社会结构与个体主义,我将尝试对以上三组范畴进行分析并辅以例证。

一、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

(一)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将社会生活视为社会空间的结构性特征功能,进而根据社会空间的变量(如分层、分化、整合、文化、组织以及社会控制)来研究法律几何学。如布莱克的纯粹社会学。

(二)非实证主义

非实证主义认为人类活动有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行动的客观方面是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调查方法获得。但是行动的主观方面,即行动的意义和动机不能被直觉观察到,必须联系具体的历史环境,建立一种概念工具,加以解释和理解。只有把直觉的经验结合到由理解而产生的因果说明的理论结构中去,经验知识才能变成有效的知识。例如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宏观与微观

(一)宏观范畴

宏观范畴从社会发展或社会结构入手。例如,马克思将矛盾分析法作为研究社会的根本方法。而法学作为上层建筑即为生产关系所决定。

(二)微观范畴

微观范畴抛除用于验证假设的机构化的研究论题,主张研究人们赋予自身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其主要影响了犯罪社会学,即假设犯罪并不是一种行为类型而是一种贴在特定行为上的标签,从而应当从探讨犯罪行为的动机,从而将法律和制裁应用到特定的情境中。如符号互动主义的标签理论。

三、社会结构和个体主义

(一)社会结构范畴

社会结构范畴基于韦伯式的假设,即人类行动和目标之间存在有意义的联系,然而目标的变动性受社会层面的限制人类围绕共同目标进行社会组织。基

于此分析社会系统是如何确保整合,进而法律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法律自身的整合功能。如帕斯森结构功能主义。

(二)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假设人将继续从事过去给其带来回报的事物,而社会被视为建立在个体行为之上。例如霍斯曼的行为主义。

上述为法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在具体进行研究时还应辅以具体的研究方法。具体分为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变量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的测量,以及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解释法律与社会现象或过程的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则是注重于描述、剖析和揭示现象或过程的特性和本质的研究方法。以下将就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做出释名。

一、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又分为调查研究法和实地观察法。

(一)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态度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地原因或影响因素地方法。其具体的研究步骤为确定调查总体、选择抽样方案、设计调查问卷、汇总和录入数据、分析数据。结合我组进行调查研究的实际,我组通过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实际情况确定调查研究的目标总体是通行于法大北门路口的学生。

(二)实地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地、系统地对所需要研究地变量地变动情况地系统观察和记录方法。对于本次我组的调查研究活动,实地观察法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研究方法,是获得研究数据最有效的方式。

实地观察法是最易获得有效数据的研究方法,但也因此最易对实验造成重大影响,因而我组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出实地观察的注意事项。

1、明确观察地理论目标

观察目标的明确对于整个观察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组在观察初期即由于未能明确观察的理论目标而导致了大量的观察数据作废,浪费了时间、人力与物力。在中后期明确了观察目标后才实现了有的放矢的观察和研究。

2、防止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在控制环境和变量地同时,避免影响被观察者地常规反应。即观察着效应,这一概念引自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原指当观察者期待获得某种观察结果时会对实际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实验偏离原本的进程而产生误差,在引入物理学分支量子力学及社会科学等学科后,也表示受观察体由于被观察而改变自身的行为,导致实验结果错误。结合该注意事项,我组在实地观察时采取了选择相对不易被观察的路口西北角的树后作为观察地点,以防止由于我组的观察行为影响到路过行人的行为。在观察时我组也曾经提出过刻意设置观察者效应的方案以观察行人受到观察者效应影响的程度,并以此分析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的程度,但后因观察时间过短而无法实行,可谓遗憾。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在实验中,常常将被试者或实验对象分为两个组,一是实验组,一是控制组,然后将二者对比,得出结论。分组的方法有:随机分组;配对法:根据变量相对应的原则

(四)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旨在通过探讨社会现象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变迁规律例如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数量变动规律来对研究对象做出分析。

上述第三、第四项研究方法因我组的调查设计方案原因,无法对调查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故而被放弃,但并不意味着这两种方法没有用途。相反的,如果能结合历史数据或挑选志愿者进行试验模拟,必定会取得更大收获。二、定性研究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方法是指对单个的个人、机构或团体所进行的案例式研究的方法——其理论基础在于同类的事物具有相同的本质,故而可以通过对个体的了解达到对群体的认识,个案研究方法可以是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访谈是通过问卷调查中访员按照问卷上的问题对被调查者进行提问;而个案访谈则是通过漫谈式谈话对被访者进行访谈,并运用引导式的方式将访谈内容切入到焦点问题上,通过谈心深入被访者深层机构。

(二)历史比较法

顾名思义,即是通过比较历史上的情形与当下现状,分析二者之异同的方法。具体有类比分析法如对比历史上与现在以及理想类型分析法。理想类型分析法是由韦伯创立并运用,为一种分析概念或逻辑工具,是经过高度抽象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类概念。如资本主义、新教伦理、科层制。

廖宁:大家好,我主要负责解读在孙笑同学刚才所介绍的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具体负责这个项目开始时是如何制定我们的设计方案,并根据实践的需要而进行进一步修正。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总体步骤,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选题、设计、实施和总结。

我从第一步骤选题开始介绍。选题是成功的关键,它包括在决定课题的基础上选择确定的研究方面、目标,并对课题的概念、关系加以定义。为了对课题进行验证,同时建立一系列假设,以指导研究设计、资料分析。理论运用于实践:我们的题目是“对法大北门红绿灯运行状况的观察”,由题目衍生出两个问题:观察什么以及怎么观察,其实也就是内容及方法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我们对题目进行解构,从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具体层面包括,红绿灯运行状况,包括怎么运行?运行的好不好?影响运行的因素是什么?而抽象层面则从法的运行状况为切入点,根据现行法进行分析其运行状况及影响运行的因素。有个题目解构,第二步便是提出假设,以指导研究设计、资料分析。我们针对研究目标结合经验从两个方面提出假设:第一,法大北门红绿灯运行状况较为混乱;第二,影响运行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客观因素(红绿灯

设置情况、通行次数、时段、交通方式等)及主观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选择等)。

选题后,我们进入调研设计阶段。设计是第一阶段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其任务在于根据课题和研究假设拟定调研的具体方案,用以说明调研的方式和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技术和研究对象及其范围、研究程序、时间安排和其他一些调查准备工作的细节。从刚才孙笑同学对于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介绍,我们知道定量和定性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所以我们决定融合这两种方法以期全面反映和验证方法论。起初确定的具体方法包括五种: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人物访谈法、历史文献法、观察者实验。遗憾的是,后两种方法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而没有实际执行。而从技术层面上,我们的设计也是运用五种不同的方法:由果推因(如,假设二的提出);量化技术(对于运行状况好坏的衡量,包括满意程度及违规人数);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非干预式观察和干预式观察(未实施);相伴变异法(因果逻辑关系的推定)。

在这里,我主要重点介绍一下大家所不太熟知的抽象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非干预式观察和干预式观察、相伴变异法。第一,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根据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为标准,如果二者全部重合即为普查,但如果二者只有部分重合的话,即为抽样、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通过样本推断来衔接调查对象得出的结论和研究对象的特征,因此所抽取的样本需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才能具有代表性(例如,观察时段的不同设置、调查问卷的随机发放);典型调查以一类典型群体为调查对象,研究该类群体所具有的特征和研究目标之间的关系,要求群体具有很高的同质性(例如,将调查问卷的对象锁定为在校学生)。第二,非干预式观察和干预式观察,干预式观察法是

指通过自己的行为去积极的影响被干预的人;非干预式观察法是尽量不去影响被观察人的思想和行为,而只是消极地观察和记录。我们采取了非干预式观察法。虽然在设计之初曾提议,于众人等待绿灯之时,指派一名同学混迹于其中,并闯红灯,观察闯红灯的行人是否会增多,但并未实施。第三,相伴变异法,法社会学把自己的任务界定为描述和解释,解释的最终目标,就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解释的技术主要是相伴变异法,或者也叫隔离法,就是其他条件都一样,只有待考察的变量不一样(例如:要考察物权法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好的条件就是两个城市完全一样,一个城市实行物权法,另外一个城市不实行物权法,查看二者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为了考察客观因素对红绿灯运行状况的影响程度,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两个问题:“您于此路口通行时是否会闯红灯”、“您于其他路口通行时是否会闯红灯”。统计分析同样的人于不同的路口违规情况的差异,研究客观因素与违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个步骤是从实施到总结的过程。也就是按照调研设计付诸实施,利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并作出结论、形成成果。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其实实施的过程并不与调研设计相契合,往往是通过初步实施,发现问题,进而修正设计再实施,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关于这一点,宁少君和焦玉敬同学在介绍我们的具体实施时会详细为大家介绍,我在此就不赘述了。

我们直接进入分析总结阶段。分析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整理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对比修正及形成结论。具体的统计方法包括分组法、综合指标法、指数法、图示法、列表法、动态分析法等;而分析技术包括相关分析、条件分析、因子分析、区别分析、阐释分析、主轴分析等。这些方法都需要充

分运用数理方法和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与所提出的理想假设进行对比,我们发现研究者在进行实证调查前所预设的问题和理论与实证调查后所取得的数据之间经常不能完全契合。其补正方法通常是,依据调查数据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来修正研究问题和理论假设,使理论真正能反映和解释社会现实。

宁少君: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我们具体实施上述设计方案中的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人物访谈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及我们针对问题所作的修正,最后针对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我们发到各位手中的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设计的初衷乃是广泛向通行于法大北门的社会人群以及在校学生发放,包括法大食堂的员工、长期于法大北门招徕生意的出租车司机等人群,但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我组发现应将调查人群集中于往来法大北门最频繁的人群即我校学生,因而对调查问卷的群体做出了调整,集中于在校学生,兼顾本科生与硕士生群体。最终本次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70份,其中有效问卷170份,以下所引统计数据均由本次问卷统计得出。

第一部分问卷题目及统计数据分析

一、基本信息问题

1您的性别是: 男?女?

2 您的年龄: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以上?

3 您的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大学以上?

4 您的职业:学生?非学生?

结果分析:

问题1:经统计,本次参与问卷的男性共计98位,女性共计72位,考虑到通过红绿灯的通行状况与性别的相关性并不大,因此我组将该问题置于基本信息一栏。

问题2~4:由于调查问卷的策略改变,实质上导致了这三个问题成为多余,在课堂讨论时,同学们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最终本次调查结果完全集中于年龄段20~30岁之间,大学或大学以上的在校学生群体,实际上这组问题并没有起到区分研究对象群体的作用,这是我组在问卷设计之初由于调查研究的设计分析不足所导致的。

第二部分问卷内容

问题1、答卷人于此路口通行次数

统计结果:经常:113人;偶尔:48人;极少:9人;从未:0人。

统计图表:

结果分析:该项统计旨在确认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根据统计数据可知,答卷者均有过通行于法大北门红绿灯路口的经历,且选择“经常”以及“偶尔”的人占绝大多数,因此该问题的统计结果说明我组所选择的受试群体是具有较强相关联性的。

不足及总结:在课堂讨论时,有同学指出对于可以以次数计量的路口通行次数,该问题在设计上存在有瑕疵,即不同答卷人对于“经常”、“偶尔”等表达频度的词语的认知程度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本题的选项设计较为模糊。我组在选项设计时考虑到了答卷人不可能清楚的记住将自己于该路口通行的次数,结合同学们所提的意见,我组认为应当将选项设计略做更改,将表达频度的选项更换为“20次以上”、“10次至20次”或“10次以下”更为妥当。问题2、答卷人于此路口通行时段

统计结果:

6:00-8:00:46人次;8:00-10:00:55人次;10:00-12:00:44人次;12:00-14:00:92人次;14:00-16:00:27人次;16:00-18:00:73人次;18:00-20:00:52人次;20:00-22:00:46人次

统计图表:

结果分析:通过本题,可以得出通行于发达北门路口的高峰时段主要集中于中午12点前后以及下午16点左右。该结果与城市生活中交通高峰时段并不完全吻合,主要是由于高校的作息时间与社会单位工作时间不完全一致。借助于此,我组也得出了进行实地观察的最佳时间段。

问题3、答卷人于此路口通行时是否会闯红灯

统计结果:

经常:11人;偶尔:49人;极少:74人;从未:36

统计图表:

问题4、答卷人于其他路口通行时是否会闯红灯

统计结果:

经常:1人;偶尔:33人;极少:94人;从未:41人统计图表:

问题3与问题4的统计结果对比:

结果分析:结合问题3与问题4可以发现,行人于不同路口闯红灯的频度实际上是大致相同的。故而可以得出结论认为行人闯红灯行为的出现并不会因为个别路口的特殊情况而产生重大差异,即闯红灯行为与某一路口的实际情况关联性并不大。这是与我组设计该问题的预期相左的。

不足及总结:不足之处同第一题,即选项设计的失误。考虑到不同答卷人通行次数与闯红灯行为的次数之间的相关性,该选项设计实质上造成的误差影响可能更大。

问题5、答卷人于其他路口通行时一般使用何种交通方式

统计结果:

步行:162人;自行车:25人;电动:0;三轮车:0;摩托车:0;轿车:0;货车:0

结论与不足的分析:

问题5的设计初衷是考虑到答卷者样本群体大广度,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组将调查重点集中于在校学生步行通过该路口时的行为,也就使得该问题实质上失去意义。

问题6、答卷人于此路口通行时闯红灯的原因是(可多选):

统计结果:

赶时间:59人次;

绿灯方向没有车辆或行人:86人次;

别人走,我也走:41人次;

红灯时间过长:26人次;

没注意到红绿灯:7人次;

绿灯方向拥堵或者路况混乱:49人次;

其他:8人次。

统计图表:

结果分析:此问题的设计是韦伯理解社会学思想在法社会学观察活动中的应用,能够得出答卷者闯红灯行为的主观原因。本题结论结合实际观察的数据分析,可以对改进法大北门红绿灯路口运行状况提出有效建议。同时,这些选项又不仅仅局限于答卷人主观心理状况,而是紧密结合于实际情况的。实际上,在该路口进行过几次集中观察后,我组成员均产生了如下的感性认知,即结合红灯时路口状况、行人数量及特定行人的特征,即可预判该行人是否会闯红灯。该问卷结果实际上是将我们的感性认知上升为数据统计的理性分析。

7您对此路口红绿灯运行状况是否满意

统计结果:

很满意:8人;基本满意:66人;不满意:84人;无所谓:12人

结果分析:该问题的统计结果与我组预期大不相同。根据实地观察的经验,我们认为法大北门路口在高峰时段尤为混乱,然而问卷结果却显示约半数的答卷者对该路口的运行状况不满意。我组分析是由于尽管观察时发现路口人、车流量大,闯红灯现象严重,但是平均到每一个参与社会活动的个体行人上,每个人的通行次数较少故而不认为该路口运行混乱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我组认为,尽管通过集中观察可知该路口高峰时段运行混乱,但结合答卷人对规则的认同度以及个体经验的差异,受试人群实际做出改变的内因并不充足。

不足之处: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指出本题选项设计有缺陷,即由于要求答卷者回答主观性问题,因而就“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等概念由于个人认知程度上的不同将导致较大的统计偏差。同时,“很满意”与“基本

满意”这两个选项实际进行区分的意义不大,有鉴于此,我组在课堂演讲时将这两个选项做出了合并讨论的处理。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另外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人物访谈法

结合已收集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我组将访谈的重点置于研究法大北门红绿灯路口运行混乱的原因。

第一组访问对象:北门卖糖葫芦的生意人

对象特征:旁观者;在北门停留时间长,直观经验丰富;

访问内容提炼:被访者认为北门的交通很混乱,主要原因在于北门的红绿灯没有电子眼,机动车经常闯红灯,经常无视行人,车主可能觉得他们很牛;另外左拐进入国际交流中心的车辆经常造成车辆堵塞。

第二组访问对象:中国政法大学在校本科生

对象特征:经常通行北门路口;经常闯红灯

访问内容提炼:被访者认为北门南北方向的绿灯时间非常短,并且机动车经常闯红灯。

总结:综上,对于法大北门红绿灯运行状况的调查主要应以实地观察统计为主,问卷调查与访谈主要起到了辅助作用。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获得的主观性答案是通过实地观察不能得出的,丰富了我组进行分析依据。其次,问卷部分的特定问题诸如通行时段问题有效的指导了我组进行实地观察的时间

设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最后,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所得出的结论,结合实地观察的数据,为我组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问卷调查的设计,我组也要对提出改进建议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我组经总结分析,将问卷调查设计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分为两个,一为技术性原因,即问题设计上产生了失误,诸如采取主观性较强的选项设计,这是可以通过细致的讨论和试问卷形式做出改正的;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观察策略和观察目标群体的改变而导致的问卷设计失误。对该问题应当通过充分计划,明确观察目标等整体层面的完善来改正。

焦玉敬: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实地观察法及我们在实践这一方法时所遇到问题及由于这些问题所导致我们一再修正当初的设计方案。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实地观察法有几个显著特点,第

一,它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认识活动;第二它是运用人的感觉器官和科学观察工具进行的观察活动;第三,它的观察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第四,它的观察对象应该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实地观察法最大的优点是其直观性、可靠性及其简便易行,适应性强,灵活性大。而其确定是表面性和偶然性,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观察误差。另外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获得的资料往往不利于进行定量研究。

根据实地观察法这些特征,我们设计了具体的观察方案。首先,确定红绿灯的地理位置—交通网中的位置及所处位置的具体情况。法大北门门前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双车道马路,即东关路。马路对面部分区域也属法大产业,主要分布着国际交流中心、校医院、文渊阁图书馆等,因此该马路在南北方向上勾连了法大两大区域,形成了一个十字路口。该路段早先本属校内通道,并未对外开放,后经改造,遂成公共马路。其次,红绿灯的时间间隔,设置的位置是否明显,是否装有电子眼。经过实地测量我们发现该路口的红绿灯应该是装有感应功能,可以根据车流量及人流量的不同而调整红绿灯时间间隔。而在车流量及人流量的高峰期,我们统计到东西向(车流量较多方向)绿灯时长为55秒,黄灯时长为3秒,红灯时长为22秒,而南北向(人流量较多方向)绿灯时长为20秒,黄灯时长为3秒,红灯时长为57秒。即双向红灯时长——供东西向车辆左右转仅为2秒。另外,从车辆闯红灯“肆无忌惮”推测,该路口应该没有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杨磊 本人通过前人经验分别从每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把一些自认为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读书报告,个人能力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常识:众人经验的积累。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分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利用经验去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三、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

系; 四、研究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 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层次: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2.衡量理论优劣的标准:范围广泛,精确性高,结构简练。 二、理论的结构: 1、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2.概念的功能:提供交流的工具,提供观察的视角能够分类和概括构成理论的元素;3.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4.变量间关系:相关关系(共变关系)因果关系,共变关系,时间顺序非虚假关系;5.命题:关于概念的特征或概念间关系的陈述;6.假设:关于变量的特征或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7.理论建构研究:归纳推理从观察到概括从概括到理论暂时的、相对的、或然的理论;8.理论检验研究:演绎推理竞争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 第三章:选择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1、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主题问题领域2、研究问题的来源:社会现实,个人经历,相关文献。 二、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意义、价值;理论、实践; 2、创造性:知识积累、独特之处 3、可行性:主、客观限制。

关信平《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第十一章 文献研究)【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文献研究 一、文献研究概述 1.文献研究的概念 (1)文献研究的基本概念 是一种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 (2)文献的种类及来源 ①根据文献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书面文献、音像文献、缩微文献、机读文献。 ②根据文献具体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文献和第二手文献两大类。也可以把它分为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及大众传播媒介文献三大类。 2.文献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1)文献研究的优点 ①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 ②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 ③适于作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④费用较低。 (2)文献研究的缺点

①文献内容无法控制。(许多文献原本不是为了后来的研究目的而编制或撰写的,这一点常常使编写的文献的内容难以保证) ②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 ③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由于当初的文献在编写目的对象等方面的不同,在内容、长度和形式等方面也会不同,所以,往往很难对它进行编码。) ④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二、既有资料的分析方法 既有资料分析的方法包括二手资料分析、现存统计资料的分析和历史文献分析等方法。 1.二手资料分析 (1)含义 二手资料分析就是研究者对别人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进行的再分析。 (2)二手资料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①研究主题的选择; ②研究资料的搜寻; ③资料的审核,审核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工作: a.搞清楚文献的作者、出版者的背景; b.注意文献编写的时间,尤其是对记述历史事件的文献,必须把文献编写的时间和文献中所描述事件的时间加以对照; c.在二手资料的审核中还应该特别注意不真实的数据或伪造的文献。

社会学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_2

社会学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9-04-16 20:27:16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5分) 1. 数字资料的正确性检验,一般采取的方法不包括()。 (5分) A客观检验 B逻辑检验 C判断检验 D计算检验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2. 选择调查课题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5分) A现有文献资料 B个人经历 C想象 D现实社会生活

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 3. 某厂有男工400人,女工200人,要从中抽取一个60人的样本,最好采取的抽样方法是()。 (5分) A分层抽样 B定额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系统抽样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4. 通过上下变化的线段来反映所研究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图形,叫做()。 (5分) A折线图 B曲线图 C矩形图 D圆形图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5.

我们要解释“城市犯罪率为什么增高”的问题时,就应考虑以()为分析单位。 (5分) A个人 B社会人为事实 C社区 D群体 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8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进行抽样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是()。 (5分) A可测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方便性原则 E目的性原则 正确答案A,B,C,E您的答案是ABCE回答正确展开 2. 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

(5分) A顺序变量 B中介变量 C类别变量 D自变量 E因变量 正确答案B,D,E您的答案是BDE回答正确展开 3. 调查者专门派人将问卷送给被选定的调查对象,待被调查者填完后,再派专人收回问卷是()。 (5分) A邮政问卷 B访问问卷 C报刊问卷 D送发问卷 正确答案A,B,C,D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4. 李克特量表的制作程序包括()。 (5分) A确定量表的内容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第十一章自测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第十一章自测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题目1 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量分析和()。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定性分析,理论分析 题目2 定量分析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描述性分析,推论性分析 题目3 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与()。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中位数,众数 题目4 常见的离中量数有极差、标准差、()与()。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标准差系数,四分位差 题目5 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等。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SPSS,Excel 题目6 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和归类。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 题目7 不正确 常用的辩证分析方法有()分析法、具体和抽象分析法、()分析法。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矛盾,现象和本质 题目8 ()和()统称证明,是社会调查中相互联系且相互对立的两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和逻辑证明则是证明的两种基本类型。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证实,证伪 题目9 9.理论分析中的比较法首先需要(),另外还需要()。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指标,比较对象 题目10 抽样推断主要由()和()这两部分内容组成。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题目11 常见的线性回归分析有()回归分析和()回归分析。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一元线性,多元线性 题目12 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操作方法较多,其中较()和()应用范围较广。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聚类分析法,综合指数法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8分) 题目13 资料分析中常见的描述性分析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综合评价分析 B. 相关和回归分析 C. 动态分析 D. 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 E. 因素分析 F. 相对指标分析 反馈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相关和回归分析, 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 因素分析, 动态分析题目14 常用的表示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等。常用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对它们的统计分析属于()。 选择一项: A. 因素分析 B. 动态分析 C. 综合评价分析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城市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人类生态学派、社区学派。 3、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一是城市社会学方法论;二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三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 1、定义城市的不同学派有:防御说、私有制说、集市说、地利学说。 2、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同点?答:a、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B、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欧洲的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C、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的城市内部主要矛盾是封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的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D、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特点不同。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中国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农村,而且在政治上控制农村。 第三章 1、试模仿沃思论述的“城市人格”及其成因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答: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2、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 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所有的设计理念都指向促进日常际遇、人际交往、社群互动的目标,指向有助于培育和发挥社会沟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 第四章 1、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配置,是城市功能地域结构的表现。 2、城市区位优势指:a、交通的便利性b、经济腹地c、沿海通商条件d、原料产地 3、工业布局理论奠基人是韦伯 4、库利在货运中转理论中发现,城市可以成为服务周围地区的中心集散点。 5、传统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域模型。 6、都市带指有许多都市区连绵而成的巨大的、多核心的城市密集地域结构系统,它是城市发展经历了以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和聚集与扩散并行的两阶段之后形成的一种布局,是伴随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化的新阶段在地域形态上的反映。 7、城市地域运动的两个特性:结节性和均质性,从而呈现两种地域运动:结节运动和均质运动。 8、简述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的异同。 答:它们是传统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是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型离心。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是按同心圆状配置的,围绕城市中心,形成许多环带。这些环带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y,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是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集中点,是城市的中枢;过渡带,围绕城市商业区形成城市的过渡带;工人住宅区,居住环境优于第二层中产阶级住宅带,居住环境十分优越,具有一流的旅馆和公寓,并且出现地方性的商业中心;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路建设的高级住宅区。 扇形理论: 是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与1939年提出的是以房租指标研究城市地域运动,交通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功能地域沿交通路线扩展,是城市呈扇形向外发展。 该模型是在同心圆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交通线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同心圆模式的变种。 多核心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多核心模式与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相比,多核心模式不仅强调城市地域分化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离心作用,城市的生长是围绕多个核心进行的;多核心模型强调郊区的存在;强调生态环境对城市地域分化的重要影响,强调交通条件对城市地域分化的影响,最开始是分割继而导致离心化。 9、简述地域分化的结果。

第四章教育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 主讲:宋学红 第四章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概述 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调查研究法概述 一、调查研究法特点 二、调查的类型 一、调查研究法特点 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1、适用性广调查研究是以间接的方式研究客观现象,而不是直接研 究对象行为本身。如父母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只能通过向家长调查间接了解。 2、效率高、范围广调查研究基本上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 限制,研究涉及范围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 3、形式灵活,手段多样调查研究既可通过访问、座谈、问卷 等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又可通过测验、收集书面材料等途径来了解情况,从而掌握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4、自然真实、简便易行调查研究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有 利于了解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同时它主要是通过考察现状而不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而不需要像实验法那样控制实验的对象,比较简便易行。 调查研究的不足:

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材料,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以控制这一点。由于调查是向别人间接了解情况,被调查者所反映的现象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出于种种原因,有时被调查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想或偏见,而调查者却难以了解这种主观加入的程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二、调查的类型 调查的方法 第二节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 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 三、概率抽样的方法 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 调查对象的选取应视对象总体的数量大小和课题要求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所选的调查研究对象必须能代表总体。 当总体研究不能实施,或者能够用抽样研究替代总体研究时,就应运用抽样研究。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 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地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为了使统计推断正确可靠,抽取的样本对于总体来说必须具有代表性。 抽样方法基本分两大类: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称为概率抽样。不是按照随机

对于城市社会学的认识与探究.

对于城市社会学的认识与探究 摘要纵观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引擎,综合应用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理论创新的途径。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城市社会学研究越来越重要。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日益成为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社会学思想在欧洲诞生以来,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形成了多种研究范式,每种研究范式都规划出不同的学科框架,但是统一的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境下,我国的城市社会学究竟怎样建设和发展,是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研究城市社会学近百年的发展轨迹,可以为我国城市社会学学科建设乃至城市建设提供启示。城市社会主体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构成的。城市发展与女性解放密不可分,同时,女性赋权的增加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城市中的女性空间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将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发展轨迹城市问题城市建设城市气质女性视角 正文 一、城市社会学的发展轨迹 1.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的引擎 欧洲社会学家关注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开端。19世纪的工业革命加快了德、法等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速度,大量农村人涌人城市。伴随着城市人数激增,许多城市失业问题突出,食物、住房、医疗卫生设施严重短缺,进而引起疾病流行,犯罪率上升,城市秩序混乱,城市人生存状态不断恶化。这些问题引起了滕尼斯、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等社会学家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城市。滕尼斯比较了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阐发了城市生活的特性;齐美尔从城市社会心理的角度揭示了城市的高节奏和理智化的精神生活特征;迪尔凯姆发现城市社会是典型的有机团结,存在着非人格性、异质化和竞争等问题;韦伯建构了城市理想模型,把中世纪城市看作历史上唯一的完全城市社区。指出现代城市因过分理智和重视利润而衰落。虽然这些社会学家没有提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但是他们采用乡村与城市相对照的模式来研究和揭示城市的特性,发掘当时城市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以理论方式对当时城市社会问题做出的回应。 美国城市社会问题触发了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20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大量农民和移民涌进城市。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与城市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社会失序程度相当严重。在工业发展迅速的芝加哥市,“举目皆是移民和季节工”。庞大的城市贫民队伍使城市更加混乱不堪。“几乎所有都市都存在大面积的贫民窟。贫民窟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又反过来造成这里人口教育水平低下、道德水准滑坡、暴力、犯罪、种族冲突盛行。”城市几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帕克在做新闻记者期间,广泛地观察和接触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的越多,他的困惑就越多。“几乎可以肯定,帕克在面对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时候,缺少一种思维和分析的武器,不能解决他自己的困惑。”这些困惑驱使帕克转入社会学研究来寻找解答,于是帕克带领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对芝加哥市展开大规模研究,旨在发现城市人口和社会机构组织而成的特定秩序及其影响因素,解除当时出现的城市失序状态。 英国城市住房问题是新城市社会学的缘起。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医疗保健、住房改革、城镇规划、教育等方面,试图逐步用社会化的消费方式解决市场模式存在的问题。雷克斯和帕尔等社会学家关注这一问题,孕育了新韦伯主义城市社会学理论。 欧洲的城市社会危机引发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城

17春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2017秋17春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A. 中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澳大利亚 正确答案: 2. ()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 A. 教育 B. 文化 C. 课程 D. 认知 正确答案: 3. 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正确答案: 4.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正确答案: 5.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正确答案: 6.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正确答案: 7.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正确答案: 8.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正确答案: 9.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正确答案: 10.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正确答案: 11. 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正确答案: 12.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正确答案: 13.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使得社会学成为了能够研究社会规律、解释社会秩序和进步的科学。 一、观察法 孔德指出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观察,越是复杂的自然现象越是需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孔德将在实践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他认为,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就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大类,与之相对应的观察分别称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其中,对于社会静态现象的观察必须在社会静力学的指导下进行,而对于社会动态现象的观察自然离不开社会动力学理论的指导。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孔德在排除了直接实验用于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之后指出,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只能采用间接实验的方法。 所谓间接实验,是指实验者—社会研究人员,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

三、比较法 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 两点重要性: 1、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出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 2、可以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 一点不足:就其本质而言,比较法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的思考,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它不能揭示社会状态的连续性、事物发展的先后过程,而只能把他们当做同时并存的现象加以表述,因此有可能使人们形成错误的进化观念,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 四、历史法 历史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其本质上是一种比较方法,只不过是他们比较的时空不同,历史的方法是相对于过去事物的一种纵向的和历时性的比较。 小结 接下来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孔德特别强调的是普遍的道德教育和发挥牧师的特殊作用。 第一部分,孔德的实证政治纲领,孔德在从社会动力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总结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总结 ★一.四大研究范式(即固化的研究模式) 实证主义范式本体论:真实性问题,事物的本质 后实证主义范式区分标准认识论:知者如何认识被知者(关系)研究范式批判主义范式方法论:研究者通过什么方法认识事物建构主义范式 (一)实证主义——调查研究(量的研究),证实 1.一种朴素的现实主义,认为现实是真实的, 是可以被了解的。 2.以孔德、涂尔干等为代表。 3.特点:科学、理性、可检验、可重复 4.不足:经不起推敲 (二)后实证主义——实验研究,证伪 1.一种批判的现实主义,认为现实是真实的, 但只能被不完全的、可能性的得到了解,客观实体不可能被穷尽,或完全证实。 2.强调真理的相对性。 3.通过证伪、反驳掌握真理。 (三)批判主义1.一种历史现实主义,也承认客观现实的存在。 2.认为现实是历史的产物,是在历史发展进程 中被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种族和性别 等因素塑造而成的。 3.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对话和互动来超越被 研究者对现实的无知与误解,唤醒历史过程 中被压抑的无知与误解。 (四)建构主义——实地研究 1.持相对主义;认为事实是多元的,因具体情 境不同而不同;事实不存在真实与否,只存 在合适与否;认为事实是被建构出来的。 2.强调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定理——情境定义 为真实,结果即为真实。 二.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 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2. 研究的干扰 3.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的复杂性(工具—情感—混合) 4.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如伦理、道德、法律、信仰等 5.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6. 保持客观的困难 7. 社会阶层对于研究的影响 三.研究伦理 1.自愿参与 2.对参与者无害(身体、语言)3.匿名与保密4.不得欺骗和事后告知5.不得挑战人性的底线 ★四.四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五.资料收集方法: 1.问卷法:结构式与无结构式 2.访谈法:结构式与无结构式 3.观察法:参与式与非参与式 4.量表法 5.抽样法 6.口述历史 7.书信、小说、日记、家谱、族志、县志、民间 故事、地方性知识等 ★六.质性研究 1. 概念:又称定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 内涵: 1)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下而非人为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研究。 2)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本人即为研究工具,其自身素质对于研究结果很重要。 3)收集资料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无结构式访谈、参与式与非参与式观察法、实物分析法等,一般不使用量表和问卷。 4)结论或理论的形成方式: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

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社会: 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识,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学视角的城市: 1、城市反映了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空间所改变 2、城市社会展示出多种多样、各具特征的邻里单元的镶嵌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空间单元,处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山路改造) 3、城市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她们周围的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背景。因此,北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欧洲城市不同的特征。(欧洲城市特色与北美城市特色的比较)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系统分析法 系统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体,系统内部的诸要素必须同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我们在研究城市时,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外部即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就是沿着时间的顺序,从发生发展的程序上对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城市现象延续了几千年,纵向比较有很宽的对比幅度和对比领域。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间刻度上对不同地域的城市进行比较。 3、历史分析法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一个有小到大、有少到多、有原始简单到现代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把分布在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排列起来,就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历史阶段,城市社会学要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研究城市,揭示各种因素和各种力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分析城市发展的推动或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 4、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的任务在于揭示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积极克服负功能。不断完善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社会的稳定。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研究城市,就要分析城市社会的结构(如地域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以及这些结构所发挥的功能,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完整版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 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以由社会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其他一些寻求有关社会世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种研究类型。社会研究定义为一种以经验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而,即是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 2、测量 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是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是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3、效度 也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深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4、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5、抽样 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即抽出总个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时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 6、操作化 就是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7、二次分析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以由社会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其他一些寻求有关社会世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种研究类型。社会研究定义为一种以经验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而社会研究方法,即是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 2、测量 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是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是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3、效度 也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深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4、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5、抽样 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即抽出总个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时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 6、操作化 就是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7、二次分析

也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了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分为两种方式:为研究同一问题资料中,分析该问题不同的新问题;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分析别人资料,以对研究结果检验,能否得到不同结论。 8、变量 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畴、不同的属性,或是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 9、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就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10、文献研究 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11、分层抽样 又称为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12、整群抽样 它是从总体(成群的个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居民家庭、班级工厂车间等),然后由所抽取出的若干个小群体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整群抽样中对小群体的抽取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 13、个案研究 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一个社会团体,或是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焦点集中、对对象特别深入和详细) 14、纵向研究 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社会学考研必看】_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简答题附答案

简答题: 1、对社会研究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以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 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 应用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理论研究包括哪些类型? 一般来说,即包括在抽象层次进行学术探讨; 也包括在理论层次上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问题(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建立假设得到理论解释——观察、概括、抽象、检验已有理论,提供新理论解释) 4、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理论性研究现实的社会价值? 一方面应该提倡理论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将理论研究的选题方向更多地集中在与人类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表述方式,或者通过科普读物的方式给普通读者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5、简述应用性社会研究的主要领域? 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发展指标和社会影响评估等。 主要研究领域: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其他各领域也需要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 6、简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部分:一是实地考察;二是请教专家;三是查阅资料。 7、简述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比较简单,不太严格。观察法、访谈法等,有时也进行小规模问卷调查,一些典型个安调查,结果并不用来推论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假设,而是为提出理论假设提供初步的根据和其他相应的信息。 8、解释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需要比描述性研究的程序更复杂,方法更精致、更严谨,针对性也更强。 9、普查的主要特点? 第一,普查资料本身可准确地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保证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第三,普查所涉及的调查项目一般都较少,并且对资料的深度要求不高。 第四,普查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较长。 10、抽样调查的特点? 首先,它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因此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