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宋词鉴赏5到10章

唐宋词鉴赏5到10章

唐宋词鉴赏5到10章
唐宋词鉴赏5到10章

第五章

1. 南唐一代时间虽不长,但在词史上却有重要地位,这时期主要的三位词人是__冯延巳__、__李煜__。

2. ___冯延巳___ (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词集名为《___阳春录___》,有的题作《阳春集》。

3.关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一词说法正确的是(ABCD)

A. 词上半阕所写的这种曾经过“抛弃”的挣扎,曾经过“镜里”的反省,而依然殉身无悔的情意,便正是冯氏词中所经常表现的意境之一。

B. 这首词传达出的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

C. 词中顿挫沉郁的笔法,惝恍幽咽的情致,正是冯词特有的风格。

D. 冯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哀愁,是一种独自担荷着的孤寂之感。

文字填空题(4 满分)

4.下列诗句各体现了冯延巳词哪一种特点?(请填选项前字母)“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更漏子》)(__A___)“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去。”(《鹊踏枝》)(___B__)“楼上春寒山四面”(《鹊踏枝》)(__A___)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____C_)A空间境界比较阔大,以大境写柔情。B善用“层深”手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C情景配置上,善用逆向配置法,即客观景物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的性质正好相反。

多选题(1 满分)

5. 前人每以“惝恍”称冯延巳词特有的风格,理解正确的是(ABCD____)

A 所谓“惝恍”者,不可确指之辞也。

B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词中并不确指、坐实具体确定的事件,而以“闲情”、“惆怅”、

“新愁”写一种朦胧的情感。

C 写一种感情之境界,而非一种感情之事件。

D 这种风格的效果是既富于主观直接感发之力量,而又不为外表事件所拘限。

多选题(1 满分)

6.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中字词解释正确的是--BCD

A. 菡萏:牡丹。

B. 韶光:春光。也泛指美好时光。

C. 吹彻:吹到最后一曲。

D. 玉笙寒:意谓笙簧潮润,不应律。

文字填空题(2 满分)

7. 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一词,通常题词牌名为“浣溪沙”,实际上所用的词牌是“_摊破浣溪沙_ __ __ __ __”。

8.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南唐中主词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的两句是“__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时不需加标点或空格,两句连在一起即可)

判断题(1 满分)

9.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全词较少修饰,意象虽稍密,但毫不滞重,视境转换虽快,但意脉却流畅而不破碎。(正确)(错误

六、

文字填空题(3 满分)

1.___李煜__ (937-978),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自号“__锺隐__”、“锺峰隐者”、“莲峰居士”。他的词可以__亡国降宋__ __ __ 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多选题(1 满分)

2.下面对李煜词的描述,正确的是(_ABC_____ )

A.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

B. 前期词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C. 后期词将生活中的极盛之荣和绝悲之辱的尖锐冲突经艺术加工来表现亡国之痛。情感和词境转为深沉,词风转为哀婉凄凉。

D.写得最好、感人最深的,是他前期的作品。(*)

文字填空题(5 满分)

3.a《清平乐》(别来春半)b《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c《浪淘沙》(往事只堪哀)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e《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上面作品可以归为李煜前期作品的是:__a _b_(请填小写字母,下同)可以归为李煜后期作品的是:_c_ __d __e

4.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上片押_仄_ 声韵,下片押_平_ 声韵。

5.《清平乐》(别来春半)中总摄全篇的两句是“__别来春半__ __

__,_触目愁肠断_ __ __ __ __”,为全词笼上哀婉凄绝的抒情基调。

6.《清平乐》(别来春半)中的两句“__砌下落梅如雪乱__ __ __ __ __ __,__拂了一身还满__ __ __ __ __”、“_离恨恰如春草_ __ __ __ __ __,_更行更远还生_ __ __ __ __ __”,用景物来描写抽象的心绪。营造了一个情景合一的深婉境界,将无尽愁思,形象化地展现出来。

7.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采用了__白描__ 与_比兴_ __ 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普遍、抽象的离愁别恨,写得具体而形象。

多选题(1 满分)

8.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理解正确的是(___A_B_)A. 这句突出表现了寂寞的环境、气氛和心境。B. 此句表达了多层的寂寞之情。“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更是寂寞

文字填空题(4 满分)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__比喻__ 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

10.“金锁已沉埋”化用了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诗句:“__千寻铁锁沉江底__________,__一片降幡出石头__________”。(回答时不需加标点或空格)

11.“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中“_想_ ”和“_空_ ”两个字用的好,前一字以虚拟手法,设想秦淮河上的月光照耀着昔日自己住过的琼楼玉宇,后一字透出无限悲凉。

单选题(1 满分)

12.“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对这两句理解正确的是(__A_)

A.“藓侵阶”表示无人来往,门庭冷落,“闲不卷”表示百无聊赖,苦闷孤寂。这两句反映了李后主幽囚生活和孤寂心情。

B. 这两句写了幽静的庭院环境,显示了作者闲适悠然的心境。

文字填空题(2 满分)

13.“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这句中“金锁”喻指_南唐政权_ __ __ __;“壮气蒿莱”指_志气消沉_ __ __ __。

判断题(1 满分)

14.有观点认为,“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三句话表达相似的内容,在诗词中是一种不足。(正确) (错误)

多选题

1.对“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理解正确的是(_BCD_____)

A.“春花秋月”只指岁月的更替。

B. “春花秋月”既指美好的景物,又指岁月更替。

C. 何时了”表达了既盼望尽快了结而又不得了结的忧愁和感叹。抒发出日月太长难捱的愁闷心情。

D. “春花秋月”是乐景和“何时了”的愁叹,构成一种反衬的修辞。

文字填空题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往事知多少”一语,“往事“既指着_历史_ __ 和__感情__ 。

多选题

3.对“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理解正确的是(ACD_____)

A.“雕栏玉砌”一语概括昔日的华美宫阙。

B. “朱颜改”只指人改变红润面色,变得憔悴。

C. “朱颜改”既指红润的面色变得苍白憔悴了,也可指原来豪华宫殿的形貌变化。

D. 暗含着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慨叹。

文字填空题

4.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五更寒”三字,语意双关,一是指自然界的寒冷__ __ __ __ __ __ ,一是指心情上的凄凉寂寞__ __ __ __ __ __ __ __ 。

文字填空题

5.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上片用的是_倒叙_ __ 手法:“__帘外雨潺潺_________,____春意阑珊____,___罗衾不耐五更寒_________”是梦后事;“_梦里不知身是客______________,__一晌贪欢________”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_今昔_ __ 对比。(回答诗句时中间不需加标点或空格)

6.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天上人间”一语是极具概括力的对比,具体指:梦境__ __ 和现实的对比,_过去_ __ 和现在的对

比,欢乐和_悲哀_ __ 的对比。

单选题

7.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发展到(__C )手里“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A.苏东坡

B.韦庄

C.李煜

D.温庭筠

文字填空题

8.在抒情艺术上达到极致的词人是_李煜____,他被后人称为“词中之帝”。

单选题

9.词从“诗余”发展为宋代代表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起到转折作用的词人是(___D_)

A.韦庄

B.温庭筠

C.李璟

D.李煜

文字填空题

10.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他以严妆来比的__温庭筠______(作者名,下同)的词比,以淡妆来比的__韦庄____的词,以粗服乱头来比__李煜____的词。”

多选题

11.李煜在词的发展中所作贡献是(__ABCD____)

A. 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使词摆脱了花间樽前,曼声吟唱中形成的传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

B. 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将自身所经历的

惨痛遭遇化为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C. 语言自然、精炼,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D. 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文字填空题

1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_一江_ __”喻愁的多,“春水__ __”喻愁之深广,“_向东流_ __ __”喻愁之永无尽期、绵绵不断。

判断题

1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一种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春天逝去比喻国破家亡、无可奈何花落去般地无法扼止、再难追及。

正确错误

多选题

14关于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的艺术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BD

A.极高的艺术概括性,形象具体、突出。

B.语言率真自然、精炼准确。

C.百日黑夜的并举描写,体现出词人生活的悠然自得。

D.真情实感,凄咽哀婉,如泣如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极高的艺术性。

文字填空题

1.宋太祖为避免唐代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历史教训,采取_重内轻外_ __ __ __ 和_重文抑武_ __ __ __ 的国家政策。

单选题

2.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___B__ )之世。” A.李唐 B.赵宋 C.朱明

多选题

3.中国文化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高潮是(ABD____)

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两宋时期的文化复兴

C.明代的理学复兴

D.“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4.宋词繁荣的社会原因是(ABCD_____ )

A.市民阶层的壮大,对近于流行歌曲的词有较大的需求

B.科学文化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顶峰,社会的文化氛围浓郁

C.宋代优待文人的政策促使文人队伍壮大

D.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而词是一种南方文学

5.宋词繁荣的文学原因是(ABCD_____ )

A.词为长短句,与音乐联系密切,词调多,具有强大的表情达意功能。

B.诗文因注重说理,受功能限制,较多具官方色彩,词则成为渲泄感情的最佳形式

C.词行诗道,唐诗的繁荣为宋词的兴盛积累了语言与艺术的基础

D.大晟府等音乐机关以及精通音乐的词人自创词调的推动

文字填空题

6.《全宋词》由___唐圭璋_____ 编,___王仲闻_____ 订补,共辑词人1330余家,词作2000首。后来,孔凡礼编《___全宋词补编__________》收词人140余人,收词430余首。

7.唐__圭璋____、夏___承焘___、龙__榆生____ 三位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词学领域的三位大师。

8.___范仲淹__,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北宋改革派政治家,主持了称为“_庆历新政_ __ __ __”改革。

单选题

9.宋荦联云:“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所写人物是(__B___ )

A.苏轼

B.范仲淹

C.王安石

D.司马光

文字填空题

10.北宋边塞词的压卷之作是___范仲淹___ (填作者)《___渔家傲____ 》(填词牌名)(_______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填第一句),该词雄壮苍凉,可比美于唐人边塞诗作。

1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 ,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___ ”两句最动人心,也是词中主题之句。

多选题

12.关于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说法正确的是CD

A.上片描写将士灭敌报国的雄心和雄心无着的悲苦心情。

B. 下片写边塞的荒凉,大军戍守的艰苦情况。

C. 词中的将军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将军形象,他既有崇高的责任感,又有浓厚的人情味,颇像汉代的飞将军李广。但宋代的皇帝更不能与汉武帝相比,这又是一个将军的无奈之处。

D. 此词无论从题材还是风格上,对于词的传统都是一种突破,它把词从酒边花下引到了塞外边疆,寄托了悲壮的情怀,为宋词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从而下开苏辛,成为豪放的先声。

判断题

13.宋朝经济发达,商业和手工业兴起,市镇则趋于工商业化,经济突飞猛进,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正确,错误)14.宋朝文化高度繁荣,诗词、歌赋、杂技、戏曲,民间音乐、小说、书法、建筑等艺术都在宋代高速发展。(正确,错误)

1. 北宋词人柳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因当过屯田员外郎的官职,所以也称他为柳屯田。其词集名为《乐章集》。

多选题(1 满分)

2. 柳永在词学史上的贡献有(ABCD)

A. 发展了慢词,善以铺叙的手法说物言情,翻开了宋词发展的新一页。

B. 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C. 雅俗并陈。俗者以口语入词,吸收民歌养分,雅者则可以熔铸前人诗句,气象宏大。

D. 柳永扩大了词的表现题材。除男女恋情外,柳词还反映都市风貌、羁旅行役等较丰富的内容。

判断题(1 满分)

3.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正确

文字填空题(24 满分)

4. 《凤栖梧》词牌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所以又名《鹊踏枝》、《蝶恋花》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5. 填写所缺的词:“伫倚危楼风细细_____。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_残照____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6. 王国维《人间词话》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它出自柳永的《凤栖梧》。语本《__ 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7. 柳永《八声甘州》善用领字,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领字。“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上述各句中的领字是对、渐、望、叹、想。

8. 苏东坡认为《八声甘州》中“不减唐人高处”的三句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认为这三句词可和唐诗中的佳句比美。

9.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极为简洁地勾画出一幅深秋时节的暮江雨景。其中“洗”字体现了炼字的特点。

10. “是处红衰翠减”,指花木凋零,套用唐代诗人李商隐《赠荷花》中的诗句: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1. 写出与“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相同诗意诗景的古人诗句。谢朓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温庭筠诗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多选题(1 满分)

12. 对《八声甘州》一词分析正确的是(_abcde______ )

A. 柳永词“尤工于羁旅行役”,《八声甘州》是这一题材的代表性词作。

B.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启首三句定下全词阔大苍凉的感情基调,

为下文写相思的寂寞制造了抒情气氛。

C. 《八声甘州》写的虽是羁旅行役,但所选景物空阔超远,所以调子高亢苍劲。

D. 词境广阔深远,在博大而开阔的背景之下抒发相思之感与失意之悲,便显得气势沉雄,兴象高远。

E. 苏轼曰:“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认为这三句词可和唐诗佳句媲美。“唐人高处”指唐诗具有兴象超妙的特点。“兴”指诗的感发力,“象”是形象,就是唐诗的感发力与形象相统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且气象高远,气势恢宏。

多选题(1 满分)

13.关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 此词表现词人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B.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C. 经年:一年。

D. 词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变化多端,因而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动人。

1. 北宋文学史上,江西籍的文学家数量多,影响大,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

2.晏殊,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其作品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被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其词集名为《珠玉词》,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这是继承了花间词派传统。

3. 去年天气旧亭台: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4. 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说:“《阳春》一集为临川《珠玉》所宗”,《阳春》是指__冯延巳_______ 的词集。

单选题

(1 满分)

5. “浣溪沙”词牌和七言律诗非常接近,它形式上的变化是(_B___ )

A. 它只比七言律诗少了1句

B. 它只比七言律诗少了2句

C. 它只比七言律诗多了1句

D. 它只比七言律诗多了2句

多选题

(2 满分)

6.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有名的一联,其好处是(_ABC_D___ )

A. 此联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工巧而浑成,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比工巧浑成的形式更值得玩味是含义的意蓄蕴藉,在形式的巧思背后更体现了内在的深情。

B. 花落、燕归虽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其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成为美好事物的普遍象征。

C. 前句写惋惜之情,后句发欣慰之感,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D. 这两句在晏殊作品中重复出现

过,显示作者对这两句的自我欣赏和偏爱。

7. 对《浣溪沙》的艺术成就评价正确的是(ABCD_____ )

A. 字面锤炼精当,寓工巧于自然。

B. 善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提升到哲理意味的高度加以描写。

C. 整首词格调哀而不伤,伤春怨别的情绪内表现出理性的反省与操持。在柔情锐感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的理性。

D. 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怀抱与含蓄内向的情调。

文字填空题

(9 满分)

8. 王国维《人间词话》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一境”是“_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9. 欧阳修,字_永叔______,晚号醉翁______,又号六一居士。与梅尧臣、尹洙等人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早年支持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晚年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著有文集《_欧阳文忠公集》。

10.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候馆”指旅馆。“草薰”指草的香气。此句中“摇”字用得精当,体现了离别之际,缓行不舍之情。

多选题

(1 满分)

11. 古人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两句是“不厌百回读”,其

妙处在(_____ )

A. 这两句从闺人入手,正和上片行人相呼应。

B. 写出多重层次,由视觉而至想象,开拓出一层层的空间。平芜已远,春山更远,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

C. 语言极平、极淡,而蕴含的情感极浓、极厚。

D. 俞平伯评:“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即点出此两句充分体现了文字作为想象艺术的特长。

文字填空题

(4 满分)

12. “庭院深深深几许”,连用三个“深”字,其中作动词的是第三(填一、二或三)个字。

13. 文学抒情讲究铺垫,前面铺垫得越充分,后面情绪就表达得越自然、动人。“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认为,“三月暮_ __ ”点季节,“_风雨_ __ ”点气候,“_黄昏_ __”点时刻,经过三层渲染铺垫,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6词的发展(五)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6 词的发展(五) 纵观词在宋代的发展史,可以说南宋词人和作品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北宋。唐圭章(1901-1990年)编著的《全宋词》1965年版本中,总辑两宋词人1330多家,收词约20000首。其中南宋词人数量约是北宋的三倍,作品量也占据着绝对多数的位置。所以,从数量上来说,词的高峰期应该在南宋。但北宋词和南宋词在文学成就上的高低并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多数观点反而倾向于北宋词的成就高于南宋词。当然,这不是一个定论。南宋词在国仇家恨的历史背景下,必然负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同时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烙印。从这一点来说,北宋词是无法比拟的。这里把南宋词粗略地分为南宋前期南渡词人对词坛的重建、南宋中期词家创作的高峰和南宋后期宋词最后的结局三个阶段来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反映词的发展脉络,并不是研究南宋词最详尽的分期方法。 五、南宋前期 从公元1127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至公元1162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约三十五年。这也恰好是高宗从登基到退位的三十五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高宗于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因拒抗金主张,南逃临安,建立南宋政权。高宗统治期间,重用投降派,

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偏安东南。在这样雪崩一样的历史背景下,词坛也必然经历了战乱的洗礼。曾经的汴京歌舞,散为云烟,昔日的剪红刻翠、浅斟低唱,同归歇绝。追随宋室南渡的词人,裹挟在历史变换的潮流中,再也无心留恋花前月下、寄情山水诗酒,而是转为对山河破碎的哀伤、忧愤、呐喊。于是,重新开始的南宋词坛,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有: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以及李纲、赵鼎、向子諲、李弥逊、陈与义、岳飞、胡铨、吕本中等。 叶梦得(1077~1148年),字少蕴,苏州吴县人。宋代词人,亦工诗文。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于绍兴十八年卒,追赠检校少保。著有《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等。《全宋词》录其词102首。 叶梦得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词风转变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词人。他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取材传统,词风婉丽,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南渡后,词风随着社会的巨变而改变,风格类苏轼,借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他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关注《题石林词》:“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毛晋《石林词跋》称其词“少蕴自号石林居士,晚年居卞山下,奇石森列,藏书数万卷,啸咏自娱。所撰诗

唐宋词鉴赏13到16

十三 1. 《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从军报国的壮志和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 2. 豪放词的第一首是苏轼(填作者)的《江城子》(填词牌名)(密州出猎),把原本只有在诗中表达的题材写进了词。 3. 《江城子》(密州出猎)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多选题 (1 满分) 4. 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说法正确的是(ABCD_____ ) A. 词人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B. 下片进一步抒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C. 词人以汉文帝时冯唐自比,在此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D. 这首词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行程豪放风格,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文字填空题 (2 满分)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_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多选题 (1 满分) 6. “把酒问青天”的“问”字关合的句子有(AB ) A. 明月几时有 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文字填空题 (5 满分) 7.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_ 、_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8.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用了鼎足对。 9.“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绕”读上声。 10.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多选题 (1 满分) 11. 关于《蝶恋花》(花褪残红)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_____ ) A. 词的上片说的是一片春夏之交的光景,春天的花团锦簇渐渐的为夏天的青草葱葱所代替。 B.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C. 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D. 苏轼的这首词也是言志,表达了他对自己满腔抱负,忧国忧民,一心想为朝廷效力,却屡遭迫害的悲惨命运的自嘲。 单选题 (1 满分) 12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苏轼“进”与“退”之间的徘徊与矛盾A A.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文字填空题 (2 满分)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二、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唐宋词鉴赏-词与近体词和古体诗的区别

课题1:词与近体诗、古体诗的区别 这里根据课堂讲解、推荐书籍和个人见解,简单回答了词与诗的一些区别。我国的诗词文化的发展都曾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并且历经千年而流行不衰,下面就具体由定义、内容、题材、流行时间四个方面对它们的区别分别展开探讨。 ?定义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百度百科) ?内容 1. 语言特色 词作为诗歌的发展,来源于宴饮之时,起初只起到助兴、娱乐的作用。因此词在语言要求上是和音乐、朗朗上口的。词作为这样的文学,一方面固然没有诗那样教化人心,传递正能量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更加的生活化、接地气,更流行,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有呈现社会百态,传递喜怒哀乐,引起人与人之间强烈的共鸣的效果。 而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这一点与词比较类似,另外,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体现普通人民感情生活和《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样返璞归真的诗句。 近体诗在格律的要求就更加的严格了,《人间词话》中有言:“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在对规则的要求更加严格后,诗人创作的方向比较固化了,不能再创作方式上有所创新,

就在深度上多做文章,比拼在思想感情上谁更高尚、更深远。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样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诗句。 2.思想感情 词在思想感情上以境界为上,王国维言: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例如苏轼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语言精美,意境旷远。在语言的华丽精致方面,柳永当属大家,《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用华丽的语言,流畅的笔调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而李煜的赤子之心和才华横溢则无处不在的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l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故言: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古体诗语言精练,善于从极简的文字中展现无穷的意境,风格含蓄隽永,《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笔法多变精炼,表现出强烈的忧伤。 近体诗,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还把我国古代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题材 发展到宋代,词的类型大概可分为两种:豪放派和婉约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的豪放派将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报国热血融入词中,语言大气,格局广阔,“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组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姜夔、陆游的词相对好学,而学南宋辛弃疾宏大壮阔的格调却十分不易。故又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参见《摸鱼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 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miù)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只有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 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 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 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 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 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唐宋词赏析论文

浅谈李清照其人其词 通过本学期对《唐宋词赏析》课程的学习,对李清照的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每个词人的每首词通过多次学习和思考,总能体会到更多更有深意的不同以往的感觉,也就越发接近词人想要表达的真正的情绪和思想。 李清照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女词人,其词风理所应当地以婉约为主,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虽然她在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很多消极、感伤的感情基调,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她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词人。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她不慕权贵,敢于大胆发表政见。她早年不避风险,上诗救父;对公公赵挺之升为宰相,不但不表示祝贺反而写诗嘲讽他:“炙手可热心可寒。”早在青年时代,她就以唐玄宗荒淫误国、招致安史之乱的历史 教训,劝宋徽宗:“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与赵明诚结为夫妻后,两人惺惺相惜,志同道合。两人经常不得已两地分居,因此此时李清照的词多以思念为主。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剪梅》:“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但是,他们互敬互爱的美满生活,很快便被金人入侵的铁蹄踏破了。李清照的高风亮节不仅表现在她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同情陷于外族入侵铁蹄下的人民。她不甘屈辱投降,和丈夫一起流亡江南,耳闻目睹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不思抗敌的现实,忧国伤时,悲愤交加,写下了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此歌颂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 东父老的英雄豪气,谴责赵构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 在兵慌马乱之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不幸得病去世。李清照惊闻噩耗,悲痛欲绝。在颠沛流离中失去了丈夫,这无疑是天大的打击,这也使李清照的词开始变得凄冷悲怆。在如此巨大的悲痛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字里行间,让人深深体会到当时她内心的痛苦。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离异入狱的波折,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日益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 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 的情怀。她忍受着国破家亡、离乡背井的巨大痛苦,写下了充满伤感和悲愤的词章,并在颠沛流漓之中,带病坚持整理、编著了《金石录》,为世人留下了珍贵文物。 在七十多岁时,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一代女词人落得如此结局,不能不让人叹惋。但是李清照对宋词的巨大贡献必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7甘肃省白银】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miù)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甘肃省兰州】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在狱咏蝉骆宾王P39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首联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颔联从“己”着笔,从自己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蝉的悲鸣。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而自己已经白发满头,两两对照,不禁自伤年老。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 总之,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物与人不即不离,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P66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答案 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 A首联写远望之景。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 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 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 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4理解不正确的是(C)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6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高大险峻、神奇秀丽的特点。[2013松江一模]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C)[2013松江一模] 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理解不正确的是(A) A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24、25章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24、25章

1.陆游,字__务观____,号___放翁___ 。又晚号龟堂老人。有《___剑南诗稿_____》、《渭南文集》、《南唐书》行世。 2.古代有“ _幼名_ __ ,_冠字_ __ ”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 3.陆游一生志在恢复,坚持抗金,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不拘礼法”、“嘲咏风月”等罪名多次遭弹劾免职,晚年心境转而消沉、凄凉。正确错误 4.陆游曾有《梅花绝句》,中有警句“何方可化身千亿? __一树梅花一放翁_____________ 。” 5.《卜算子》是词人以梅花精神自喻,借梅花表达了自己凌霜傲雪,不同流俗的情操。正确错误 6.多选题 (1 满分) .《卜算子》一词采用了以下哪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 A. 夸张B. 拟物 C. 拟人D. 象征 7.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上阕写出一种寂寞愁苦的境界,写梅花受世俗的冷落,为下阕申发议论作铺垫,关键词为“__寂寞__”二字。下阕则重在刻画其志趣高洁,不同凡俗,即便遭受再大的挫伤打击也不改其本质,关键词为“____香如故__”三字。 8.陆游写作《秋波媚》时,正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 _四

川_ __ 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9.多选题 以下哪一项或几项是《秋波媚》一词的艺术特色? A.充满悲壮之情,极具鞭挞之力 B.笔墨形象,感情饱满 C.具浪漫主义情调 D.运用大胆想象与拟人法 10.词的上阕,诗人正面出场,通过“ _悲歌击筑_ __ __ __ ”和“凭高酹酒”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展示出诗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 11.“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是古代都城()的名胜。 A. 开封 B. 杭州 C. 北京D. 西安 12 《钗头凤》是陆游写给前妻 _唐婉_ __ 的一首词。其时陆游在游览 _沈园_ __ 之时,与偕夫同游的唐氏相遇,有感而发。 13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同时为词作增添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正确错误 多选题 14作者连用三个“错”字表达了何种情绪?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9到12

九 1. 北宋词人柳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因当过屯田员外郎的官职,所以也称他为柳屯田。其词集名为《乐章集》。 多选题(1 满分) 2. 柳永在词学史上的贡献有(ABCD) A. 发展了慢词,善以铺叙的手法说物言情,翻开了宋词发展的新一页。 B. 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C. 雅俗并陈。俗者以口语入词,吸收民歌养分,雅者则可以熔铸前人诗句,气象宏大。 D. 柳永扩大了词的表现题材。除男女恋情外,柳词还反映都市风貌、羁旅行役等较丰富的内容。判断题(1 满分) 3.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正确 文字填空题(24 满分) 4. 《凤栖梧》词牌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所以又名《鹊踏枝》、《蝶恋花》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5. 填写所缺的词:“伫倚危楼风细细_____。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_残照____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6. 王国维《人间词话》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它出自柳永的《凤栖梧》。语本《__ 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7. 柳永《八声甘州》善用领字,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领字。“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上述各句中的领字是对、渐、望、叹、想。 8. 苏东坡认为《八声甘州》中“不减唐人高处”的三句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认为这三句词可和唐诗中的佳句比美。 9.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极为简洁地勾画出一幅深秋时节的暮江雨景。其中“洗”字体现了炼字的特点。 10. “是处红衰翠减”,指花木凋零,套用唐代诗人李商隐《赠荷花》中的诗句: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1. 写出与“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相同诗意诗景的古人诗句。谢朓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温庭筠诗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多选题(1 满分) 12. 对《八声甘州》一词分析正确的是(_abcde______ ) A. 柳永词“尤工于羁旅行役”,《八声甘州》是这一题材的代表性词作。 B.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启首三句定下全词阔大苍凉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相思的寂寞制造了抒情气氛。 C. 《八声甘州》写的虽是羁旅行役,但所选景物空阔超远,所以调子高亢苍劲。 D. 词境广阔深远,在博大而开阔的背景之下抒发相思之感与失意之悲,便显得气势沉雄,兴象

(完整word版)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04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2005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yǎo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详解: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颈联”就是第三联,这是阅读古代诗歌应该掌握的常识。什么是对仗?构成对仗的词语,必须是词性相同和相对的词,或结构相同的短语,处于上下联的位置。 答案:“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 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强调的是无人渡河,孤舟横江的寂寥。“一船夫睡船尾,横一孤笛”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 答案: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赏析: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诗歌阅读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一切景语皆成情语。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 ⑵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1 )诗中“”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阴阴;又 (2)思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仔细阅读每一句内容,了 解诗句的意思,明确描写的对象,并能够概括其特征。“阴阴”写的是“杨柳”的特点,“又”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 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 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 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 章中所起的作用。 故答案为:( 1)阴阴又 (2)思乡。 【点评】“柳”谐音“留”,汉人送客至灞桥,折柳赠别。在古代诗歌中是典型的意象,多表 达怀人思乡,惜别留恋之意。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等等。另外,柳还可以是美好家园的象征,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幂 无重数”。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远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①已在渺茫中,家在扶余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乙)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热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 扶桑: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别名。

唐宋词鉴赏

1:[单选题]提出词"自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参考答案:A )。 A:苏轼B:秦观C:周邦彦D:李清照 2:[单选题]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参考答案:B) A:多用博喻B:多用赋体C:以文为词D:多用比兴 3:[单选题]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参考答案:A) A:范仲淹《渔家傲》B:苏轼《定风波》C:王安石《桂枝香》D:贺铸《六州歌头》4:[单选题]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参考答案:C) A:《乐章集》B:《漱玉词》C:《片玉集》D:《珠玉词》 5:[单选题]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参考答案:D) A: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B: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 C:姜夔《暗香》(旧时月色)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6:[单选题]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选词以配乐B:以近体诗入乐C:依曲拍为句D:扮演戏弄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 )。 A:单调B:双调C:双拽头D:三叠 参考答案:B 8:[单选题]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A:雅乐B:清乐C:南曲D:燕乐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 A:温庭筠B:欧阳炯C:孙光宪D:孟昶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下列词人中,对周邦彦起直接影响的是( )。 A:欧阳修B:苏轼C:晏殊D:秦观 参考答案:D 1:[单选题]下列词集中,现被看作是我国第一部词总集的是( )。 A:《花间集》B:《尊前集》C:《金奁集》D:D.《云谣集》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苏轼的下列词作中,反映了作者旷达乐观心态的是( )。 A:《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B:《念奴娇》(大江东去) C:《卜算子》(缺月挂疏桐)D:《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倡导"清空”理论的词学著作是()。 A:杨绘《本事曲》B:沈义父《乐府指迷C:杨缵《作词五要》D:张炎《词源》 参考答案:D 4:[单选题]作为词体确立标志的是九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 )。 A:《浣溪沙》B:《浪淘沙》C:《忆江南》D:《忆秦娥》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花间词人中与温庭筠齐名的是( )。 A:韦庄B:欧阳炯C:孙光宪D:毛文锡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发展慢词、多用赋体,其词法号称"屯田蹊径”的词人是( )。 A:周邦彦B:柳永C:晏几道D:秦观

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2005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yǎo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详解: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颈联”就是第三联,这是阅读古代诗歌应该掌握的常识。什么是对仗?构成对仗的词语,必须是词性相同和相对的词,或结构相同的短语,处于上下联的位置。 答案:“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 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强调的是无人渡河,孤舟横江的寂寥。“一船夫睡船尾,横一孤笛”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 答案: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赏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