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的价值论

法的价值论

法的价值论
法的价值论

第九讲法律价值论

思考案例:

2007年11月21下午4时左右,临产孕妇李丽云因感冒,被以夫妻名义与之长期同居的胎儿父亲肖志军送到北京市朝阳医院京西分院。肖、李当时带了不足100元,坚持声称只看感冒,但医院发现,李丽云的病情是感冒引起肺炎,并危及到本人和胎儿生命,必须进行剖腹产手术。鉴于病情危急,医方决定让李免费入院治疗,并做好了剖腹产的一切手术准备。在医方一再告知不手术或不及时手术孕妇就会死亡的严重后果之后,肖志军仍拒绝,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下了“拒绝剖腹产手术生孩子,后果自负”。由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

..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因此,不取得肖志军同意不能进行手术。医方紧急调来已下班的神经科主任,认定肖精神正常;又请警方110紧急调查孕妇户籍,试图联系她的其他家人;医方还紧急报告北京市卫生系统各级领导,试图破例,终因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不能手术。近30名医生、护士以各种方式抢救3个小时后无效,李丽云死亡。该事件引发了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1)对本案的讨论,可能涉及到哪些价值判断?

(2)不同价值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冲突之处?

关于法的价值的讨论,是法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对于应然理想的追求和对于实然状态的评判。而多元的价值既统一于法律之中,也存在着相互间的冲突之处。对于法的价值的学习,主要是形成开阔的视野,能够全面的理解法的价值并指引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评判,而不导致单一的认识。

一、什么是法的价值

1、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应然

事实判断——实然

对事实的理解会影响到价值判断的形成,但价值判断同样会影响对于事实的描述,尤其是在社会与社会科学领域,事实并不像自然那样容易确定,因此,价值判断总是多元的,各自选取有利于自己的事实描述。

2、法的价值

作为对法律的价值判断,反映着持有这一立场的群体对于法律“应当是什么”的基本态度,并以这种态度对于“事实是什么”的法律进行评判。而这种基本态度的形成,来自于这些群体在自身利益影响下形成的对事实的认知。

目的价值(外在价值):某些关于“应当是什么”的基本态度强调法应当对外发挥什么作用

形式价值(内在价值):某些关于“应当是什么”的基本态度强调法自身应当具备什么内在性质

二、法有什么价值

1、法的价值是一个体系(参见教材251-254)

2、秩序与自由

(1)秩序

秩序:人类行为在个体上可重复、可预期、相互之间可协调,能够发现内在规律。

人类对于秩序的需求是根本性、与生俱来的。平静能够降低神经系统的能量损耗,因而是人类追求的生活常态,而秩序是人们可以平静生活的重要依据。

法律秩序vs没有法律的秩序:

人类对于秩序的需求,使得秩序成为法律的重要价值,不能形成秩序的法律没有价值的。法律是形成秩序的重要手段,明确人的预期、要求人始终如一的重复符合秩序的行为、解决相互之间的纠纷。

但是,法律是形成秩序的重要手段,不代表法律一定能形成秩序,也不意味着只有法律才能形成秩序。

秩序是所有人的需求,但是从不同利益基础出发,对于秩序的具体表现形式会有不同的立场,也可以说,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秩序。认为法律提供的秩序不符合其需要的人,会寻找其它的秩序。例如其它社会规范也会形成秩序,私力救济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有效的维护秩序的手段。

重视法律的秩序价值,但不能陷入法律万能论。

(2)自由

自由:不受约束和支配而行动。自由是一种社会状态,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得到表现。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去做……”的自由和“免于……”的自由

以法律实现自由:

可能性、原则与方式(参见教材265-268页)

法律自由价值的实现,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划定边界,解决自由的相互冲突,这其中没有绝对的标准,在各个时代、各种社会条件下是动态的,对于各个群体来说也有不同认知,最终往往还是需要政治决断。

(3)秩序与自由的对立统一

秩序与自由是一对具有代表性的矛盾,对于秩序的强化必然意味着自由受到制约,法律通常需要在偏重秩序还是偏重自由方面做出权衡。但两者并非不能并存。以法律实现自由,关键在于人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法律自由地计划未来。即使法律本身可能对于自由仍然颇多限制,但只要不是朝令夕改,我们都可以据以安排未来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比起在提供了更多自由但却变动不居的法律之下的生活,反倒是要更为自由。因此,自由和秩序得以统一。从另一方面来说,法律对于自由的实现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边界被划定,这本身也是秩序的体现。

3、效率与平等

(1)效率(参见教材268-271页)

(2)平等

平等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同“公正”、“公平”等概念常常混同使用,简单来说,其意味着在资源或机会的配置或再分配等方面对于同等的情况给予同等对待。从最抽象的意义而言,将所有人视为无差别的个体,给予完全一致的同等对待。但在实际状态中,平等不否定合理的差别对待。根据具体情况,或是在资源上平均分配,或是在机会上同等开放,或是以不同等的机会或资源再分配来对现状进行矫正。

(3)效率与平等的对立统一

平等要求的同等对待,意味着某些资源和机会将会平均的分配而不是集中于某些更有效率的配置状态,因而会和效率产生矛盾和冲突。但这种冲突仍然不是绝对的,平等的实现更有助于避免社会交往中的背叛、促进社会合作的形成,而合作能够推动效率的实现。同时,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往往本身就需要机会能够充分平等的开放,才能更有激励。

4、正义

正义是一个根本的价值,也是最为多元和复杂的价值。法律对于其它价值的追求都可以说是正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正义的某一面。当以正义作为对于法律的价值评判标准时,最根本的是对于法律的正当性的评判和信仰。而这一性质也决定了对于正义的讨论存在着不同的立场,受到利益、认知能力、权力多方面影响。

三、法的价值如何实现:以平等为例

法律所追求的价值,一定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得到实现,而不是抽象的思辨。而法律与国家的紧密结合,更决定了讨论法的价值的具体语境是国家之中而不能脱离国家空谈普世价值。以平等这一价值为例,我们可以具体展现其中的逻辑。

1、讨论平等的前提

无论是讨论平等还是不平等,前提都在于一定的信息。只有获得了某一信息作为参照系,才可能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在人处于孤独的状态时,没有和他人的信息交流,也就无所谓差异的比较,更无所谓平等。只有当人们在相互的信息交流中建构起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念,而又可以基于信息交流检验这一观念在每个人生活中的实现时,比较才变得有意义起来,人们也会基于这种比较而产生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判断和进一步的追求。

对平等或是不平等的考察,依赖于具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社会生活中生产出来的,这一具体的社会生活是科技水平、生产能力、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等复杂因素共同构建的。从信息这个视角来看,当某一信息尚未在全社会范围内被生产出来,其所有能够制造的可能差异就被抹去了,在这一点上所有的人就成为抽象的人,是完全平等的;而当某一信息的差异被关注,基于这一信息就对人做出了区分,人们变得具体起来,有着强弱之别。

平等的相对性取决于信息,而信息是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生产出来并得到交流的,平等问题确实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所构成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表达。而对于法律平等而言,这个空间就是国家,一个国家所处的具体历史时期也就是其所处的时空语境的结合。

2、国家中的法律平等

平等与信息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对国家提出了挑战。信息的大量增加,才能够取得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这又恰恰使得社会中会有更多不平等被发现出来,从而可能分裂并且形成冲突,但国家又不可能因此不追求发展,止步于那种人与人之间没有多少差异的信息简单的原始状态。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某种手段来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社会合作。法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法律乃是一种以国家暴力作为后盾的统一规则,能够明确而又稳定的规定人们合作与背叛的收益值。仍然举侵害与复仇这样一个简化的例子,在国家垄断暴力手段的基础上,明确的告知各个群体“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国家会针对严重的背叛行为采取同等的报复措施,而不会给予区别对待。这就意味着虽然个人不再拥有复仇的权利,但国家能够替他实施报复行动,人与人之间仍然在报复的能力上是平等的,背叛的收益减少了,“一报还一报”的善意策略也就继续有了用武之地。那么,在这一点上,人体力的强弱这样一个信息的意义就被大大削弱了。

从实用主义的视角来看,弱势群体保护的紧迫性较之个体之间的平等更为突出一些。首

先因为群体行动影响到的范围更大,群体策略也比个体策略执行的更坚决,从而使得机会主义的群体策略有着更大的负外部性。其次,群体较之个体更容易形成冲突。构建起一个敌人常常是一个群体自我团结的重要手段,通过接受甚至主动挑起与外部群体的冲突,群体的凝聚力会得到加强,增强内部的合作。因此,群体之间的冲突对于国家安全与发展是更大的威胁,那么,国家就要更多通过法律力图维护群体间的平等,将之放在优先于个体的位置上。

3、法律平等与国家发展:一个个案的解读

二战之后,美国开始了一场新的社会变革,其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追求平等的特征。1954年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是其起点,在这一案件的判决中,首席大法官沃伦断言:“…隔离但平等?的原则在公共教育领域没有市场”,推翻了中小学公立教育的种族隔离制度。

布朗案针对的是教育问题,追求的是让黑人能够获得与白人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从现实生活中的隔离的学校体系中,人们很容易看到白人学校教育出来的人在文化水平上取得了优势。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这种差别会构成黑人的自卑感和白人的歧视的话,事实上是我们预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文化水平越高就是越优越的。但这并不是先天的,而是我们后天建构起来的一种观念。用文化水平上的差别来考察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不平等,事实上已经是用一种白人建构起来的预设前提来分析这个问题。如果关于优劣差别的建构改变的话,所谓自卑感和歧视也就被改变了。

在这里平等的含义是要让黑人受到和白人一样的教育,而不是让白人受到和黑人一样的教育。但是,这还是因为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之中,这个社会更需要的掌握了那些对现代化生产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人,不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人则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没有用,因而无法得到更好的待遇。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法律关心的是怎样的知识和怎样的人对于国家“有用”,因而要设法抹平在这一点上的信息造成的不平等,而不是别的方面的不平等。

而在区分法律上要实现平等的不同群体时,关心的也是这个群体对于国家的影响。在布朗案的诉讼摘要中,司法部强调“种族歧视为共产主义宣传的磨坊送去了待磨的谷物。它亦让友好国家对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坚信民主产生疑问。”而且黑人在美国人口比例约为12%,但黑人士兵则最高曾达到23%,在陆军中超过1/4。因此,这个群体能否作为弱势群体得到平等保护,对于国家就非常重要。波斯纳指出,在法学院入学申请如何体现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时,没有人会去论辩应当考虑白化病患者、长雀斑的人、双下巴的人这些群体,而是考虑黑人、拉美裔、菲律宾裔这些群体,因为这些基于种族这一信息形成的群体较之那些基于身体信息形成的群体同一些更有意义的特征相关联。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布朗案中展现出了法律在追求平等价值的实现时,依据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路,关心的是在具体的国家语境中如何实现一种对于国家更有意义的平等。在此之后的案例中,这种实用主义的思路仍然得到了坚持。例如,在2003年的格鲁特诉勃林格案当中,通用电气、微软和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与美国军方都向法庭提交了法律意见支持积极补偿行动,理由是黑人等少数族裔在美国的商业和军事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高法院的判决支持了这样的意见,奥康纳大法官肯定了通过积极补偿行动可以将某个群体有效整合进本国公民生活,而不是变成一个愤愤不满的底层,这一理由是实用主义的,关心的是国家的繁荣而不是民主。

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

第33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Vol. 33 No. 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1 ────────── 基金项目: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XDJ004) 收稿日期:2010-04-15 作者简介:陈元中(1956-),男,湖北黄冈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政党政治、政治文化。 -87- 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 陈元中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处理人际关系等规则和人们对宗法制度价值的认同、对宗法制度规则的遵从态度和习惯;制度变迁后,宗法制度文化以观念和习惯的形式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应正视并积极引导其实现正向度转化,发掘其现代价值并进行合理利用。 关键词:宗法制度文化;现代价值;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C 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1-0087-04 Patriarchal System and Its Value CHEN Yuan-zho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 Abstract: Formed in the period from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atriarchal system is used to establish political system, distribu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analyzes people’s recognition of the patriarchal system, and their attitudes and habit towards conformance to the system. After Institutional change, patriarchal system still affects today's social life in the form of concept and customs. We should face and guide it to achiev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to explore its modern value and use it reasonably. Key words: patriarchal system; modern valu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文化形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宗法文化应当包括除物质文化以外的另外三个方面,此前人们研究宗法文化时更多地只涉及宗法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而将宗法制度文化等同于宗法制度,只有宗法制度的历史性考察,没有宗法制度文化的理论分析,这在理论研究上是不科学的,在认识宗法制度废除后的现实影响是不深刻的,在对宗法文化作观念性和行为性分析的同时,还必须从制度文化视角对宗法文化即宗法制度文化进行剖析,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宗法文化在当今的影响,并对其价值进行现代转化和利用。 一、宗法制度文化及其历时形态 宗法制度文化是宗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没有提出宗法制度文化这个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已经认识到宗法文化的制度性特征,制度文化这个学术范畴引入我国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新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还没有被广泛运 用,才没有对宗法制度文化作专门研究,关于宗法的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早有论述,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宗法制度存在了 几千年,它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1] ,即宗法制度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在与儒家思想结合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说宗法是在西周宗统体制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规范体系,宗法文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宗法制度为规范,以宗法统治与政治统治紧密配合,揭示了宗法文化是一种具有制度性特征的文化。但是,“制度文化不同于制度。制度既不是纯物质的、也不是纯精神的,它是一定的物质活动和一定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有机系统”[2],是赋予一定价值、意义和秩序的制度体系以及人们对制度的认同态度和对制度规则遵循的意识和习惯,是制度精神和制度规范的综合反映,以制度精神为支撑,以制度规则为框架,反映于观念和体现为行为习惯。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以及处理

问卷法

问卷调查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5013220751.html,/) 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 Survey)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 2 问卷调查法的种类 ? 3 问卷调查法的问卷设计 o 3.1 问卷的一般结构 o 3.2 问题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原则 ? 3.2.1 问题的种类 ? 3.2.2 问题的结构 ? 3.2.3 设计问题的原则 o 3.3 问题的表述 ? 3.3.1 表述问题的原则 ? 3.3.2 特殊问题的表述方式 o 3.4 回答的类型和方式 o 3.5 设计答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 3.5.1 设计答案的原则 ? 3.5.2 相关问题的接转 o 3.6 编码 ? 4 问卷调查法的实施 o 4.1 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o 4.2 努力提高问卷的回复率 o 4.3 对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的研究 ? 5 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 ? 6 相关条目 [编辑] 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问卷法的运用,关键在于编制问卷,选择被试和结果分析。 [编辑] 问卷调查法的种类 问卷调查,按照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为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代填式问卷调查。其中,自填式问卷调查,按照问卷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报刊问卷调查、邮政问卷调查和送发问卷调查;代填式问卷调查,按照与被调查者交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访问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这几种问卷调查方法的利弊,可简略概括如下表: 项目 自填式问卷调查代填式问卷调查报刊问卷邮政问卷送发问卷访问问卷电话问卷 调查 范围 很广较广窄较窄可广可窄 调查对象难控制和 选择,代表 性差 有一定控制和选择, 但回复问卷的代表 性难以估计 可控制和选 择,但过于 集中 可控制和选 择,代表性 较强 可控制和选 择,代表性 较强 影响回答的因素无法了解、 控制和判 断 难以了解、控制和判 断 有一定了 解、控制和 判断 便于了解、 控制和判断 不太好了 解、控制和 判断 回复 率 很低较低高高较高 回答 质量 较高较高较低不稳定很不稳定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法理学难点解读

法理学难点 法理学重点问题解读 一、总论 一、法理学三难 1.理论层次之难:法学王冠上的明珠 2.理论体系之难:缺乏法条体系的关照 3.实践运用之难:难以运用自如 二、法理学知识体系 (一)本体论:着重分析法学中的基本概念 (二)运行论:关注法律的实际运行的表现形式(立法、司法、执法、守法与法律监督)与内在机理(法律适用的基本原理、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 (三)演进论:以历史和比较的眼光考察中国法律的传统、现实与目标 (四)社会论:法律与相关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出题规律与复习准备 (一)出题规律: 1.所占分值根据章节依次递减,重点较为突出 2.第二章的分量逐渐增加 3.近些年的出题以法律实践的说明为主,以基本概念的考查为辅 (二)复习准备 1.基础准备: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准确把握(例如:规范性条文与规范性法律文件) 2.硬功夫:分析能力的培养 3.真题的运用:最好复习第二遍之后,再做真题。最少做两遍。 4.每年新增部分:知识难度低,则当年考试难度高;反之,则试题难度低。 四、四个关键: 1、基本原理不因个别反例的存在而无效【所有与基本原理矛盾的表述即无效,即使该表述与题干所给材料一致】 2、注意尺度:理论有效的意义范围【说的过于绝对可能有问题】 3、不能望文生义【注意相似概念、广义与狭义】 4、严格禁止以部门法的知识来考量卷一的法理学选择题 二、知识要点 (一)法概念的争议 1.法概念争议的核心: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概念上的联系。 2.法律实证主义:不承认存在必然联系的 (1)定义要素:权威性制定与社会实效 (2)权威性制定为主,社会实效为辅:分析法学 (3)社会实效为主,权威性制定为辅:法社会学与法律现实主义 3.非实证主义:承认存在必然联系的 (1)古典自然法学:以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2)第三条道路:以权威性制定、社会实效与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二)法律作用的局限性 1、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

自由分类法

自由分类法(Folksonomy) ——一种新的网络信息分类方法 1、自由分类法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也在以指数级高速增长,如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组织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的信息组织方法(如分类法,主题法)无所适从;元数据也陷入了僵局,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使得其实用性大打折扣;而新型的信息组织方法(如语义网,SKOS等)目前还处于理论探讨层面。有一种网络信息组织的方法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这就是自由分类法。 Folksonomy是一个创造词,是由社会性书签服务中最具特色的自定义标签(Tag)功能衍生而来。Folksonomy=Folks + Taxonomy,Folks在英文中是表示一群人,一伙人的意思。Taxonomy则是指分类法。而Folksonomy是指“公众”自发定义的标签分类,我们将它称为“公众分类”,也有人称之为大众分类、通俗分类、分众分类、社群分类等。 Folksonomy是一种新的网络信息分类方法,由网络信息用户自发为某类信息定义一组标签进行描述,并最终根据标签被使用的频次选用高频标签作为该类信息类名的一种为网络信息分类的方法。 自由分类法诞生于web 2.0时代,从2002年开始,出现了诸如美味书签(http://www.deicious .com用于分享网页资源)、Flikr(https://www.doczj.com/doc/5013220751.html, 用于分享图片)和国内的“豆瓣”(https://www.doczj.com/doc/5013220751.html, 用于分享读书电影音乐)等网站,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为网上的资源分类,即添加标签(Tag)。当用户愿意共享这些内容时,这些“Tag”就成为所有互联网用户在搜索时的关键词。早期这种网络信息的组织方式曾被称为群落分类(ethno classification)或者社会分类(social classification)。2004年8月,Thomas Vander Wal和Gene Smith第一次提出Floksonomy这个概念。基于以上的发展背景,国内对Floksonomy的翻译法很多,有大众分类法,自由分类法和社会分类法等。本文采用“自由分类法”。 由于自由分类法是实践先于理论,因此对自由分类法的定义还是比较统一的,目前比较常见的是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毛军博士的定义:“自由分类法是用户自发的用标签(Tag)对感兴趣的资料进行分类,并与他人共享标签的过程和结果。” 由于受Floksonomy中组成词之一Taconomy的影响,都将Folksonomy译成“某某分类法”。分类又叫划分,按照某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对某一类事物进行区分和分组,并按某种次序排列起来。分类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区分与类聚,按照某一属性将事物一一划分开来,叫区分;通过区分将同类事物集合在一起,叫类聚; 另一层是系统性,事物经过区分与类聚之后就构成各个类,然后再按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一个合理的,科学的体系,这就是系统性。 Folksonomy最重要的就是使用Tag。例如,当一个博客在收藏https://www.doczj.com/doc/5013220751.html,的时候,自定义了“门户”、“中国”、“新闻”这三个关键词作为Tag,而其他人在收藏https://www.doczj.com/doc/5013220751.html,的时候也定义了自己的关键词作为Tag,如“中国”、“新闻”、“网站”。最后统计出用“中国”、“门户”、“新闻”这三个关键词定义https://www.doczj.com/doc/5013220751.html,的频率最高,这三个词就可以拿来对https://www.doczj.com/doc/5013220751.html,进行描述。这其中反映了一个用户的认知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实现了分类的第一层含义,并没有实现系统化,不难看出,“自由分类”的过程更倾向于我们所说的主题法,只不过是用不规范的“主题词”(这里指Tag)对网络信息进行标引,当每一个用户用一个新的Tag对同一信息资源进行标引时,实际上是增加了一个类目,因此,是在标引的过程中实现了“自由分类”。 2、自由分类法的特点

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可编辑修改word版)

《法理学》200510 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1)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1)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8)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2) ?论述题复习指导 (14)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 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多项选择题为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名词解释题为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简答题为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论述题为1 小题,每题20 分,满分100 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法律毕业论文-公 证 价 值 论

法律毕业论文-公证价值论 关于《法律毕业论文-公证价值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摘要:公证的价值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公证效益,这些价值是可以统一实现的。在公证实践中,应当坚持三种价值的有机统一,但三者之间又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和冲突,此时,应当坚持价值的衡平原则,最终确保公证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公证价值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公证效益 价值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和法学理论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通常用以下涵义界定:价值是“值得希求的美好事物的概念,或是值得希求的或美好的事物本身。……价值反映的是每个人所需求的东西、目标、爱好、希求、最终地位,或者反映的是人们心中美于美好的和正确事物的观念,以及人们‘应该

’做什么而不是‘想要’做什么的观念。价值是内在的主观的概念,它所提出的是道德的、伦理的、美学的和个人喜好的标准。”公证的价值是公证活动能够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的积极有益的功能和效用。 如何确定公证的价值,是当前公证理论乃至司法制度理论中引人注目的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公证的发展处在十字路口,如何调整我国的公证的定位,需要对公证的价值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公证价值的理论基石 法的价值,就当代中国法学理论而言,是80年代从西方法学作品中引进的一个概念。英国法学家彼德·斯坦和约翰·得香德的《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一书认为:“作为法律的首要目的,恰是秩序、公平和个人自由这三个基本的价值。”美国法学家拉斯威尔和麦克杜格尔首创一种政策法学,将权力、财富等价值作为法的目的,使人们尽可能广泛地分享价值。显然,他们是从“法律的目的”意义上使用“法律价值”概念的。 美国法学家庞德认为,在法律调整或安排背后,“总有对各种互相冲突和互相重叠的利益进行评价的某种准则”。“在法制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在古代和近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们的主要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说,法的价值就是评价准则。美国著名法学家E·博登海默在《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一文中则使用了“法

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

比较政治制度美国组 欧阳学文 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我组将分别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联邦制度、政党制度、公民权利、选举制度等五个方面来分别探讨其优缺点以及感想。 一、三权分立制度 (一)特点 三权分立的思想最初是由洛克、孟德斯鸠等人提出的,尤其是孟德斯鸠系统地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他的三权分立思想中既强调权力的分工,又强调权力的制衡,这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独立战争后,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所确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内涵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与法院行使,三权彼此独立,但又互相制约、保持均衡的一项政治制度,所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三权既分工又互相牵制的综合体。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也已经证明:三权分立制度对于维护美国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功不可没。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从权力的来源上保障各自的独立性,使三种权力保持平行,是一种严格的三权分立模式。三大部门权力来源不同,相互平行。根据这个原则所设计的体制,国会参议院议员由各州选民选举(最初是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1913年第十七条修正案生效后改为现制),众议员由各选区选民选举产生;总统由选民选出的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选出;联邦各级法院的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但一旦被任命,如无失职行为就终身任职。因此,三个机关的地位是平行的,其中没有一个是最高权力机关。 2、三权分立体制下的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在动态的运作过程中维持彼此之间的制衡关系。三权的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这也是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区别。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下,国家权力是僵化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分工,君主是绝

法理学初阶课本重点整理1到7章

导论法学和法理学 一、法学简说 (一)法学词源 西方:1拉丁文Jurisprudentia,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共和国时代就已经出现,表示有系统、有组织的法律知识、法律学问。 2 柯隆加尼乌斯担任了大神官开始在公开场合讲授法律条文 阿埃利乌斯以世俗官吏的身份讲授法律,法律知识成为一门世俗的学问。 3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给法学的经典性的定义(出自“法学阶梯”) 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理解:与西方自然法思想密切联系---关于法的二元结构(国家法和自然法----绝对的、永恒的、普遍的,不以民族、地域、时间、空间而转移----也就是神的事情,神是没有缺陷的,相当于自然法范畴下的法学立场 蕴含了法的二元结构的观念---立足于人世生活的有序化,形成一种普遍绝对的秩序状态的学问。直接的考察对象是人事,考察目标是要形成一种类似于神界的那种永恒的、绝对的状态---内容蕴含了伦理的正当性,关于“什么是正义的学问” 中国:1 先秦时期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刑名之学”讲究名辩,强调定分正名,着重对“刑”“名”进行辨析 2“律学”一词魏明帝设立“律博士”以后 3秦代开始就有了“律学”这门学问,主要是对现行律例进行注释 律学是解释现行法,是以承认现行法的正当性为前提----不同于西方 4“法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其含义仍接近于“律学” 中国古代“法学”一次与来自近现代西方的“法学”概念有着很大区别 5现代意义上的“法学”一词,由日本传入,津田真道,维新变法时期传入我国 1896年,梁启超“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一文中呼吁“今日非发明法律之学,不足以自存” (二)法学的研究对象 1 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法律同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以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3法律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行为、法律职业、法律关系等。法律现象可以总称为法的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 (三)法学的层次 知识之学智慧之学精神之学(逐步深化) 表现为一种知识系统运用信仰 二、法理学简说 1 法理学是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法学,着重揭示法律的基本原理。 2“法理学”一词本为日文汉字穗积陈重 3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乃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法理学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准确,全面的把法之“理”揭示出来,以指导法律实践。 4 法理学的学科名称在国内外并不统一,西方法律哲学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黑格尔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是研究客观精神运动的科学,作为科学的法哲学,

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

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

比较政治制度美国组 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我组将分别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联邦制度、政党制度、公民权利、选举制度等五个方面来分别探讨其优缺点以及感想。 一、三权分立制度 (一)特点 三权分立的思想最初是由洛克、孟德斯鸠等人提出的,尤其是孟德斯鸠系统地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他的三权分立思想中既强调权力的分工,又强调权力的制衡,这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独立战争后,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所确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内涵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与法院行使,三权彼此独立,但又互相制约、保持均衡的一项政治制度,所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三权既分工又互相牵制的综合体。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也已经证明:三权分立制度对于维护美国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功不可没。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从权力的来源上保障各自的独立性,使三种权力保持平行,是一种严格的三权分立模式。三大部门权力来源不同,相互平行。根据这个原则所设计的体制,国会参议院议员由各州选民选举(最初是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1913年第十七条修正案生效后改为现制),众议员由各选区选民选举产生;总统由选民选出的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选出;联邦各级法院的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但一旦被任命,如无失职行为就终身任职。因此,三个机关的地位是平行的,其中没有一个是最高权力机关。 2、三权分立体制下的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在动态的运作过程中维持彼此之间的制衡关系。三权的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这也是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区别。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下,国家权力是僵化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分工,君主是绝对权威。而在美国制宪者的设定下,国家权力的任何一方均不拥有绝对

法理学重点问题解读

法理学重点问题解读 一、总论 一、法理学三难 1.理论层次之难:法学王冠上的明珠 2.理论体系之难:缺乏法条体系的关照 3.实践运用之难:难以运用自如 二、法理学知识体系 (一)本体论:着重分析法学中的基本概念 (二)运行论:关注法律的实际运行的表现形式(立法、司法、执法、守法与法律监督)与内在机理(法律适用的基本原理、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 (三)演进论:以历史和比较的眼光考察中国法律的传统、现实与目标 (四)社会论:法律与相关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出题规律与复习准备 (一)出题规律: 1.所占分值根据章节依次递减,重点较为突出 2.第二章的分量逐渐增加 3.近些年的出题以法律实践的说明为主,以基本概念的考查为辅 (二)复习准备 1.基础准备: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准确把握(例如:规范性条文与规范性法律文件) 2.硬功夫:分析能力的培养 3.真题的运用:最好复习第二遍之后,再做真题。最少做两遍。 4.每年新增部分:知识难度低,则当年考试难度高;反之,则试题难度低。 四、四个关键: 1、基本原理不因个别反例的存在而无效【所有与基本原理矛盾的表述即无效,即使该表述与题干所给材料一致】 2、注意尺度:理论有效的意义范围【说的过于绝对可能有问题】 3、不能望文生义【注意相似概念、广义与狭义】 4、严格禁止以部门法的知识来考量卷一的法理学选择题

二、知识要点 (一)法概念的争议 1.法概念争议的核心: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概念上的联系。 2.法律实证主义:不承认存在必然联系的 (1)定义要素:权威性制定与社会实效 (2)权威性制定为主,社会实效为辅:分析法学 (3)社会实效为主,权威性制定为辅:法社会学与法律现实主义 3.非实证主义:承认存在必然联系的 (1)古典自然法学:以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2)第三条道路:以权威性制定、社会实效与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二)法律作用的局限性 1、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 2 2、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3、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 4、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1)语言表达力的局限;(2)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3)滞后性;(4)法律为人造物。 (三)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3〃在适用方法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 (四)法律原则的适用 1、穷尽规则(原则用于补充规则的漏洞) 2、个案正义(规则运用引发个案的不正义) 3、更强理由(原则同时压倒规则背后的形式原则与实质原则) ※当原则和规则在个案中冲突时,必须同时满足后两个条件,原则才能取代规则成为裁判的基础。

西南大学《园艺植物研究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799)《园艺植物研究法》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田间试验具备如下要求:试验目的要明确、试验要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实验结果要正确可靠、试验结果要具有 。 2、田间试验由于处理因素以外的环境等因素等影响,往往存在 和 两种误差。 3、田间试验设计时一般要遵守三大原则: 、 、 。 4、按照试验因素的多少分类,田间试验可分为: 、 、 。 5、随机排列设计就是在重复区内将各处理随机排列。常用的随机排列设计有: 、 、 、 。 6、 设计是从横行和直列两个方向对试验环境进行局部控制,使每个横行和直列都成为一个区组,在每一区组内安排全部处理的试验设计。 7、在田间试验中,观察、测量所得的资料,一般可分为 性状资料和 性状资料两大类。 8、在数据资料整理中,常用到统计图。常用的统计图有: 、 、 等。 9、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数,平均数的种类很多,请列举出三种常用的平均数: 、 、 。 10、标准正态分布是指=μ 、=2σ 。 11、在田间试验中,安排一个试验处理的小块地段称为 。 12、已知Y ~),(2 σμN ,则Y 在区间]58.2,58.2[σμσμ+-的概率为 ,Y 在]96.1,96.1[σμσμ+-的概率为 。 13、在作显著性检验时,常常要提出假设,即 、 两种假设。 14、在生物统计中,显著性检验常用的两种显著水平分别为: 、 。

15、在显著性检验时,有时可能会犯两种错误:、。 16、方差分析时,如果差异显著,则要进行多重比较。常用的多种比较的方法有:、、等。 17、方差分析时,为了满足方差分析的基本前提或基本假设,有时需对数据进行转换。常用的转换方法有:、、。 18、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有:、、。 19、假设某但因素试验有k个处理,n次重复,完全随机设计,共有kn个观测值,则它的总自由度为。 20、方差分析时,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的值称为。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田间试验中谈到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是同一含义。() 2、田间试验设计中不必设计试验重复,因为会花费人力物力,很不经济。() 3、裂区设计时,将重要因素各水平分配给副区,将次要因素各水平分配给主区。() 4、柑橘果皮的颜色、果实的大小均属于数量性状。() 5、计量资料整理时,需求出全距,全距是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为极差。() 6、标准差、标准误、极差的实质都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 7、变异系数是样本标准差与样本平均数的比值,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8、变异系数是一个带有单位的数,可用以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资料变异程度的大小。() 9、小概率事件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发生的事件就是必然事件。() 10、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是统计学上进行假设(显著性检验)的基本依据。() 11、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用列表法表示,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可用概率密度函数来表示。()

法理学重点整理

法理学重点整理 1.法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论(了解分析法学派、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及本书观点) 2.法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有哪几种) 3.法理学的性质 4.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进程(了解三次飞跃,重点是第三次飞跃) 5.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6.法的基本特征 7.法的作用及其分类(学会区分法的作用的分类,重点法的规范作用) 8.法的局限性 9.法的定义(了解各种学说,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定义) 10.法的渊源的内涵及类别(注意区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和习惯) 11.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12.法的分类(了解划分方法,注意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位阶) 13.法的效力范围(掌握法的对象效力遵循的原则;法的时间效力中最重要的是法的溯及力及原则;了解法的空间效力) 14.法的效力冲突及处理原则 15.法律体系的概念及特点 16.法律部门的概念及特点 17.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意已经形成了,注意和法治体系不要混淆;了解当前九个主要法律部门) 19.法律概念的分类 20.法律规则(了解三要素说、二要素说,重点法律规则的三大特点) 21.法律规则的分类 22.法律原则的概念及作用(了解) 23.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24.法律原则的分类(了解) 25.法律原则的适用

26.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了解各种学说,重点是P131页) 27.权利和义务的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重点应有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法定权利和义务;一般权利和义务与特殊权利与义务;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 2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了解关系,重点是权利本位的四个法律特征) 29.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0.法律行为的结构(了解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包含哪些) 31.法律行为的分类(了解即可,注意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公法行为与私法行为;主行为与从行为) 32.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33.法律关系的分类(了解有哪几种分类,重点是调整性法律关系与创设性法律关系;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4.法律关系的主体(了解有哪几种) 35.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重点是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6.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征及种类 37.法律规范的概念 38.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注意区分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39.法律责任的概念 40.法律责任的构成 41.法律责任的种类(了解即可) 42.法律责任的原则概念及种类 43.法律责任的认定与规则原则 44.法律责任的承担(了解有哪些方式,注意违宪制裁) 45.法律责任减轻的情形 46.法律责任免除的条件和方式 47.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48.法和原始习惯的区别 49.法的历史类型(了解有哪几种) 50.法律演进的概念及基本规律

法的价值论

第九讲法律价值论 思考案例: 2007年11月21下午4时左右,临产孕妇李丽云因感冒,被以夫妻名义与之长期同居的胎儿父亲肖志军送到北京市朝阳医院京西分院。肖、李当时带了不足100元,坚持声称只看感冒,但医院发现,李丽云的病情是感冒引起肺炎,并危及到本人和胎儿生命,必须进行剖腹产手术。鉴于病情危急,医方决定让李免费入院治疗,并做好了剖腹产的一切手术准备。在医方一再告知不手术或不及时手术孕妇就会死亡的严重后果之后,肖志军仍拒绝,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下了“拒绝剖腹产手术生孩子,后果自负”。由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 ..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因此,不取得肖志军同意不能进行手术。医方紧急调来已下班的神经科主任,认定肖精神正常;又请警方110紧急调查孕妇户籍,试图联系她的其他家人;医方还紧急报告北京市卫生系统各级领导,试图破例,终因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不能手术。近30名医生、护士以各种方式抢救3个小时后无效,李丽云死亡。该事件引发了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1)对本案的讨论,可能涉及到哪些价值判断? (2)不同价值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冲突之处? 关于法的价值的讨论,是法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对于应然理想的追求和对于实然状态的评判。而多元的价值既统一于法律之中,也存在着相互间的冲突之处。对于法的价值的学习,主要是形成开阔的视野,能够全面的理解法的价值并指引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评判,而不导致单一的认识。 一、什么是法的价值 1、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应然 事实判断——实然 对事实的理解会影响到价值判断的形成,但价值判断同样会影响对于事实的描述,尤其是在社会与社会科学领域,事实并不像自然那样容易确定,因此,价值判断总是多元的,各自选取有利于自己的事实描述。 2、法的价值 作为对法律的价值判断,反映着持有这一立场的群体对于法律“应当是什么”的基本态度,并以这种态度对于“事实是什么”的法律进行评判。而这种基本态度的形成,来自于这些群体在自身利益影响下形成的对事实的认知。 目的价值(外在价值):某些关于“应当是什么”的基本态度强调法应当对外发挥什么作用 形式价值(内在价值):某些关于“应当是什么”的基本态度强调法自身应当具备什么内在性质

自由分类法的优缺点

自由分类法的优缺点 1 自由分类法概述 自由分类法是大众自发的用标签对网络信息标识和共享的过程。采用自由分类法的网站允许用户采用添加标签的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标注,标 注过程中大规模的用户参与产生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元数据,网站通过一定 的方式对网络用户产生的元数据进行抓取,做后期组织分析,通过对这些 元数据的有效组织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分类,又称被为社 会分类法、大众分类法、分众分类法、民俗分类法和通俗分类法。 例如:Flickr 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线图片管理和分享网站。用户注册后就可以上传自己 的图片,并可以随时用标签为图片做标志,从而更好地对照片进行使用。 上传的图片可以加入分享,这样大家都可以利用这些图片,一起交流、一 起为这些图片添加标签。同时,用户甚至可以分享拍摄照片的地址,并查 看该地址附近拍摄的照片。Flickr 主要是用来管理自己的图片,大部分 标签都是用户标志自己的信息,从个人的角度去展示个人。 1.1自由分类法的基本特点 自由分类法的特点,首先是自由,其次是共享,动态更新最后是技术门槛低。 1.1.1自由 是指任何人对于网络上的任何内容都可以进行标识,提供一个或者多个 标签,不需要专业的只是,不需要了解传统分类法等专业信息组织分类 法,仅仅用自己所想的自然语言对你所感兴趣的网络信息进行标注。1.1.2共享 即用户对网络信息进行标识后,他人可以看到这些标签,可以从这些标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网络信息。如猫扑下属网络书签网站,天天网摘。 提供在线标识提交,个人收藏页面,结交好友,订阅等,共享自己的标 签之后,好友也能够看到你的标签内容,还可以对你的标签内容进行修 改。 1.1.3动态更新 网站在抓取用户的标签内容并形成标签总图,随着网民对标签的不断更改,总图也不断地产生变化,一些旧的标签会被新的更适合信息内容 的标签所取代。 1.1.4技术门槛低 用户不需要学习专业的分类法只是就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自己的博客,参与百度百科的修改,对网络资源进行评论等进行标识。 2自由分类法的优缺点 2.1自由分类法的优点

法理学重点整理汇总资料

法理学重点整理汇总资料 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存在明显的区别: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都应履行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法律主体都必然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只有违反法律义务者才承担不利后果;而法律责任必是与不利后果相关的;法律义务可以通过义务主体自觉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责任则需要由国家机关来追究。 (2)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两者又有密切联系:一方面违反法律义务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定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有时候追究法律责任是法律义务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两者都是对法律主体的约束,在价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为法律权利的实现而存在的。 2、成文法相对于不成文法的优点及影响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是法的两种主要形式,其划分标准为法律是否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作为其存在状态。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以国家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

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者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的条文形式的法的总称。不成文法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 (1)成文法明确具体。成文法是经过特定程序指定的,并有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因此,它特别明确、具体,便于实施。不成文法就较为模糊,难于实施。 (2)成文法修改废止的程序严格。成文法的修改和废纸均需必要的程序,因此其修改与废止,都十分明确,便于全社会在法律实施上令行禁止。不成文法的修改和废止,往往缺乏严格的法定程序。 (3)成文法有利于社会的安全与自由。在成文法下,由于其明确,社会普遍都能较好地获得法律的安全保障,自由的空间相对广泛。在不成文法下,由于法律不明确,人们违法之虞常在,严重时动辄得咎。民众的权利容易遭到侵犯。在不成文法下,公共权力由于其权限缺乏法律的明确界定,也易于膨胀。公共权力一旦超越权限,出现膨胀,公民的权利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4)成文法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成文法有明确的文字表现,易于在事前作出相应的规定,因而就能在可能出现的不当事件或行为出现之前作出相应的规定,在事前较好地发挥对社会的警示作用。不成文法就只有在有了相应的事件或行为出现之后,才可能形成习惯法和判例法,预防警示作用相对较低。 (5)成文法有利于推进社会改革。成文法采用成文的形式,有利于

法的价值研究的意义

法的价值研究的意义 法的价值从法律现象一产生就产生了,它从一产生开始就引起了法学家、思想家以及历代统治者们的高度重视。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探索。提出了丰富的高层次的法的价值观——法的价值理论。法的价值观在人类的思想世界中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的法的价值追求,是人类法律发展的动力,人类的每一个法律实践和法律认知都无不以一定的法的价值追求作为基础和动因。任何一个法律环节一旦缺少价值追求,法的发展就必然会阻滞。可以说,法的价值贯穿在立法、执法、守法和法的监督的各个环节之中。非但如此,法的价值同时还是人类对法律现象进行认识和运用的成果。人类在法的价值上的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的研究中,法的价值研究具有重要的独特意义。 (一)理论法学的重要课题,强化法学理性的重要途径 著名的法理学家佩雷尔曼把自己的法哲学观点概括为, “法律基本上是关于各种价值的讨论,所有其他都是技术问题。”将其法哲学的内容设定为两个部分。一是对法律价值分配问题的讨论,二是对于法律技术问题的讨

论。前一部分是基本的方面。后一部分是从属的方面。 忽视法的价值研究曾经是我国法理学的严重缺陷。法理学,亦或被大多数人不恰当地称之为法学基础理论,作为法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必须要回答人类为什么要制定法?人类制定法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衡量、评价各种法律现象对于人类的意义?在法的多种目标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应以什么原则作为指导来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并作出科学的正确抉择?阶级斗争、阶级专政固然是法的重要功能,难道法仅仅是为了阶级斗争?仅仅是为了阶级专政?等等。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法理学或法学基础理论未能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而这些正是法的价值研究的课题。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但各个著作中关于法的价值的论述仍然带有初始研究所难 以避免的不如人意。没有法的价值研究的法理学是残缺的法理学。没有良好的法的价值论述的法理学,不是良好的法理学。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迫切要求必须重视法的价值理论。我国 在共和国建立的初期,忙于共和国的创建,国民经济的恢复,向兄弟的苏联学习和模仿。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由于政治上的反复“运动”,和中苏关系的破裂,法学也无法对本国法乃至人类的法现象作过多的理性思考,因此法的价值研究在中国法学界一直无声无息。在60年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