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地理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本节的学习目的是认识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二、学情分析

本章是七年级第十单元的内容,其教学对象是初一级学生。学生有如下特点:

1、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地理的思维和能力;

2、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

3、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强,需要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4、处于课堂自控能力培养阶段;

5、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能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根据以上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学过程中以实图等感官冲击,增强学生的印象;注重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不断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3)学会运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收集资料,并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图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点。

(3)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3)通过资料及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家们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五、教学难点:(1)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2)判别两极地区的方向

六、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电脑课件。

学生:1收集有关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的图片和资料

2 对收集的资料根据要求筛选,并展示出来。

七、教学过程:

导入:放映一段有关南极的视频,让学生判断是有关哪个地区的。

视频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5013138680.html,/v?word=%C4%CF%BC%AB%B5%D8%C7%F8&ct=301989

888&rn=20&pn=0&db=0&s=0&fbl=800#pn=0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位置和范围

课件展现南北极地区的地图,让学生分别判断是哪个地区,并指出这两个地区的中心位置是陆地还是海洋,周围有些什么相邻的海洋与大洲。

读图明确: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66.5°N)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66.5°S)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极昼极夜现象

探究一:1、冬至时南北极地区分别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2、现在我们的夏天到了南极地区会出现什么现象?北极地区呢?

3、以上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两极地区由于纬度高,太阳斜射,热量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

3、自然环境

探究二:完成表格,比较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景观、矿产资源、代表性动物及在极点上判别方向。在讲这些知识点的时候都配以图片,以便学生更形象直观的进行比较。

图片来源:

答案: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展示:南极地区的科学考研站的相关图片。

探究三:分组活动,自学教材p104-106,思考下列问题

1、南北极为什么能成为科学考察宝地?

南极:(1)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2)储存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冰川);

(3)沿岸栖息大量的海洋生物(企鹅、海豹、磷虾、飞鸟、鲸等);(4)原始的生态环境,称为天然实验室。

北极: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

海洋生物的图片来源:

企鹅:https://www.doczj.com/doc/5013138680.html,/view/2590.htm

北极熊:https://www.doczj.com/doc/5013138680.html,/view/5092.htm

磷虾:https://www.doczj.com/doc/5013138680.html,/view/67929.htm

海豹:https://www.doczj.com/doc/5013138680.html,/view/43254.htm

2、南极大陆的煤是怎么形成的?

原始的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了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考察,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南极大陆在几万年以前是在温带地区,生长茂名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了丰富的煤层。

3、中国在南极和北极建立了什么考察站?南极地区的考察站有哪个站建在南极圈外?

北极地区:2004年7月28日,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南极地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长城站(62°12′59″S、58°57′52″

E)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中山站(69°22'24"S, 76°22'40"E )建成于1989年1月26日;昆仑站(80°25′01″S,77°06′58″E)于2009年1月27日顺利建成。其中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

4、它们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1月或2月?

二月份是南极地区最暖的季节,故而科考活动一般选择在1月或者2月。

小结:两极地区都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两个地区的研究和考察越来越频繁,将为人们提供宝贵的财富。

搜索:长城站:https://www.doczj.com/doc/5013138680.html,/view/52958.htm

中山站:https://www.doczj.com/doc/5013138680.html,/view/34286.htm

昆仑站:https://www.doczj.com/doc/5013138680.html,/view/1926145.htm

探究五: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课前安排学生搜索两极地区受到破坏的资料——文字或图片,经过处理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1)我们为什么要和平保护和利用极地地区?

(2)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破坏,该怎么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

极地冰的减少,使极地动物生存之地不断缩小;海洋污染不断威胁海洋生物的安全;南极地区的鲸及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狮、海豹、海象等动物不断招到人们的滥捕滥杀。

为了保住人们最后一片净土,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地区,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

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我们

了解它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八、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对这节内容的安排,分为三部分:冰雪覆盖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丰富的资源)——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知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可以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路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发散性较强,因此课前安排好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相关内容(如位置、气候、动物、科考站)进行搜索和整理,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节图文并茂,知识点通过用地图来分析总结,体现出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来归纳知识的技能。并且,地图中的动态部分,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清晰的说明知识点,在新授课中应充分利用。本节地理语言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地理】 极地地区(附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青岛)读图“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航线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优势是() A. 沿线经过的国家更多 B. 一年中通行时间更长 C. 缩短了距离,节省了能源 D. 沿途看到的景观更丰富 (2)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传统路线,一次经过的重要海上通道①②③④是() A. 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 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 C. 朝鲜海峡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D. 朝鲜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北极东北航道,和北极西北航道统称为北极航道。从海上运输效率的角度,北极航道较传统航线可减少12至15天航程,所以航海界也把北极航道称为“黄金水道”。北极航道一旦开通,世界海上运输格局将发生较大改变。中国与欧洲、北美等市场的距离将大大拉近。北极航线的开通,将最大限度地缩短航程,减少船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经营效益。(2)读图可知,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传统路线,一次经过的重要海上通道:①是台湾海峡,②是马六甲海峡,③是苏伊士运河,④是直布罗陀海峡,故A正确。 【点评】北极航线和主要海峡。

2.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目前中国在南极的考察站有: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和在建的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作用是() A. 防寒保暖 B. 防积雪融水进入 C. 防强紫外线辐射 D. 防大风积雪掩理 (2)我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主要目的是() A. 开发南极地区丰富的淡水资源 B. 作为游客旅游观光的休息区域 C. 体验南极地区酷寒的气候特点 D. 利用独特的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答案】(1)D (2)D 【解析】【分析】(1)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读图可得,泰山站的建筑特点是建筑架空离地,其作用是防大风大雪掩埋。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人类居住的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有着独特的环境,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因此,我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独特的环境进行科学实验,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保护南极即是保护地球环境,即是保护人类自己,我们都应当从我做起,低碳生活,爱护环境,南极也只能用来和平目的考察,而非具有军事目的开发或者一系列不利于南极保护的行为. 3.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8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针对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两极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 A. 均泛指极圈以内的地区 B. 均没有长住居民 C. 淡水资源缺乏 D. 酷寒、干燥、烈风 2、读下图,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序,图中大洋排列正确的是() A.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3、我国最早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是() A. 长城站 B. 黄河站 C. 中山站 D. 昆仑站。 4、地球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A. 欧洲 B. 大洋洲 C. 南极洲 D. 北美洲 5、下列关于南极地区气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干燥 B. 多雨 C. 酷寒 D. 烈风 6、我国科学家要到南极去考察,你认为最佳时间是() A. 每年6月到9月 B.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C. 每年3月到11月 D. 每年4月到6月 7、2012年4月8日,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胜利凯旋。图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三个科学考察站中, 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A. 昆仑站 B. 长城站 C. 中山站 D. 无法判 断 8、一探险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地球上的某一点,环顾四周,发现前后左右 均为北方,你认为他们站在了:() A. 北极点 B. 南极点 C. 赤道上 D. 本初子午线 9、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一目了然的资源是() A. 煤炭资源 B. 固体淡水资源 C. 生物资源 D. 铁矿资源 10、一冷饮商店门上挂着“北极冷饮店”的招牌,牌子上画的动物最可能是 ()

(完整版)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2.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3.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4.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第2单元 第10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

第2单元第10讲澳大利亚极地地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建成。该考察站位于(80°25′01″S,77°06′58″E(如图所示)),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上图中三个南极考察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时间长城站最短 B.地方时昆仑站最早 C.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中山站最大 D.二分日昆仑站日出东南 2.下列关于昆仑站建站难度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低温严寒②风速较平稳③海拔高,缺氧④距中山站较远,需设置中继站⑤环保要求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是昆仑站;地方时是越向东,时间越早。正确的是B项。第2题,本题考查昆仑站建设难度大。原因从纬度、自然环境、环保要求等方面分析。选择D项。 (2014·巫山高三考试)该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一月、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导致该大陆一月、七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③地形起伏 ④洋流分布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4.一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一月南半球为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陆形成低压,七月份南半球为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在陆地中形成高压。故导致该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一月、七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第4题,根据一月份甲地等压线分布可知,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该地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 (2014·广东佛山)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6题。 5.I地带面积广阔的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单一,地势起伏小 ②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③全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辽阔 ④沿海有暖流流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对调入区域的影响主要有( ) ①缓解了供水紧张状况②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③减轻了土壤盐碱化④加重了环境污染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020-2021初中地理极地地区复习题(含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黄山)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 3、4、5月 B. 6、7、8月 C. 9、10、11月 D. 12、1、2月 【答案】D 【解析】【分析】我国在南极洲建有长城和中山两个科学考察站。通常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为12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该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故选:D 【点评】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即12月~次年2月在北半球是冬季,而在南半球则是夏季。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此知识点。 2.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存储在两极地区,这说明() A. 两极地区气候酷寒 B. 两极地区降水丰富 C. 两极地区是降雪最丰富的地区 D. 两极地区都是海拔最高的地区 【答案】 A 【解析】【分析】南北极地区全年严寒,没有什么降水,降雪,故BC错误,南极地区平均海拔最高,而北极不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以下。 3.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蝶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泰山站的房屋设计,主要是为了() A.防止风雪掩埋 B.防御洪水灾害 C.避免动物侵扰 D.适应崎岖地形 (2)下列科学研究,不属于南极科考队员科考项目的是()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试题(附答案)100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日照)南极大陆是神奇而神秘的大陆,存在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题。 (1)有关我国在南极洲三个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B. 6月22日,昆仑站极昼最长 C. 长城站位于西半球,中山站位于东半球 D. 三个考察站都建在南极大陆上 (2)在世界各国土地资源极其宝贵的今天,南极大陆却无人定居。不属于主要原因的是() A. 寒冷干燥 B. 世界“风库” C. 污染严重 D. 冰雪覆盖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A、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故A错误;B、6月22日,昆仑站极夜最长,故B错误;C、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长城站的经度约为60°W,位于西半球;中山站的经度约为80°E,位于东半球,故C正确;D、长城站建在南极半岛上,昆仑站、中山站在南极大陆上,故D 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2)在世界各国土地资源极其宝贵的今天,南极大陆却无人永久定居,主要是因为气候极其寒冷、南极地区风太大、到处冰雪覆盖,很难找到裸露的土壤。故选:C 【点评】(1)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在南极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等;在北极有黄河站。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本题考查我国科考站的位置,属于基础题。(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2.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南极冰盖面积广,储存了世界淡水资源的70%。某校地理实践活动课上进行“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的研究。下图是竖版世界地图及阿拉伯半岛局部图。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能够正确判断某一地点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能够正确说出我国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并能根据图表正确分析出我国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特点 3、能够从两面举例说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说出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图片——一组新疆和浙江的风景图 师:我国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地区在自然景观上有什么差别? 生:干燥,湿润 师: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季风 2、冬、夏季风形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的相关知识,季风是什么啊? 生:季风是在大范围内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师:我们将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季风气候。我国是一个深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尤其是我们浙江沿海一带,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杭州这边夏天和冬天分别是刮什么方向的风?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看下夏、冬季风的形成过程,看看究竟夏季和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播放视频——冬、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师:大家看到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北风和西北风 阐述:没错。冬季时,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太平洋、印度洋气温较高,气压降低。风从西北内陆吹来,盛行的是偏北风。由于在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因此寒冷而干燥。 师:那夏季刮的是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南风和西南风 师:夏季时,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较凉爽,气压较高,大陆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的是偏南风,温暖而湿润。我们来看下冬、夏季风的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师:由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将我国的区域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们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那大家知道我国哪些地方属于季风区,哪些地方属于非季风区吗? 生:西藏、新疆不属于,浙江、上海属于 师: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呢,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师:看图,夏季风从海洋吹过来,遇到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季风过不去了,所以这组山脉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以西以北地区是非季风气候区。 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又是如何的呢? 生: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师:浙江、新疆、哈尔滨分别属于什么气候区? 生 4、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读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师: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师:冬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气温最高使,温度也最高,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2)季风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及动物行为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9.5极地地区知识点小结晋教版

极地地区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 注意:在图中明确大西洋(0°经线穿过大西洋)、印度洋等的位置。 2. 3. 4.其他 南极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南极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跨所有经度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二、极地考察 由于两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们在经济、科学、战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2.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注意:本节通过比较来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比较是地理上经常会用到的方法。一般会把相似的地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本节在内容上更侧重于南极。 涉及的以前的知识有: 一、以极地为中心地图的阅读 1. 分清经线和纬线。 在极地为中心的图中经线是呈放射状的、相交于南北极点的;纬线是圆圈,是相互平行的。 (其中最外面的圆圈的是赤道,最中心的是极点) 2. 判断南极还是北极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在北极看是逆时针,在南极看是顺时针)。 3. 判断东经、西经 找到0°往东是东经,0°往西是西经。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东西方向,进而判断东西经。(也可以根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度数递增的是东经度,度数递减的是西经度。) 4. 写经纬度 如写出A 点的经纬度。 东经 东经 西经

纬度:30°S(第一步:看A点在哪条纬线上,第二步:看该条纬线的度数,第三步:看是南纬还是北纬。) 经度:45°W(第一步:看A点在哪条经线上,第二步:看该纬线的度数,第三步:看是东经还是西经) 5.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一共如下情况: (1)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东西方向。 A点在C点的什么方向?正东方向 (2)两点同在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 A点在D点的什么方向?正南方向(A更靠近南极点) (3)两点不在同一条经线和纬线上,分别判断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然后合起来。 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从南北方向上看,A在B 的北;从东西方向上看,A在B的西; 合起来就是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4)与极点的方向: 在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A点在北极点的什么方向?正南方向。 A点在南极点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 二、 为什么北极比南极的气候要好一些?(从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来考虑) 从纬度位置看:南极与北极都是在高纬度地区。 从海陆位置看:南极主要是陆地,北极主要是海洋。所以南极更干燥。此外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海洋升温慢降温慢,所以南极更寒冷。 从地形因素看:南极的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南极更寒冷。

2014初一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练习题(附答案)

2014初一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练习题(附答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 1.独特的自然环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1)位置和范围①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②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跨经度36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跨经度36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2)气候两极地区的共同气候特征是严寒,降水少。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①南极地区: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非常严寒。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②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风速远不及南极,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严寒的原因:南极地区海拔高,地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放热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南极地区没有人长期定居,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3)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例1-1】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________洲,B________洲,C________洲,D________岛。(2)在图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3)图中巴罗角位于北极点的________方。(4)北极圈附近的土著居民主要是________人和拉普人。解析:第(1)题,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四周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再根据各大洲轮廓判断A 为北美洲,B为亚洲,C为欧洲,D为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第(2)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第(3)题,站在北极点,任何一个方向都是正南方,巴罗角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第(4)题,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答案:(1)北美亚欧格陵兰(2)画图略(逆时针方向)。(3)正南(4)因纽

浙教版-科学-八上-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教案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 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并提高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本节是在分析了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对气候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我国气候的一般特点。中国幅员辽阔,纬度有高有低,距海有近有远,加上地形高低错落,山脉重叠阻挡,使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气候复杂多样和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大基本特征。我国季风气候类型多、分布广、特征典型、季节性强,干旱地区广,因此本节提出了怎样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的问题。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初步建立正确的科学大气环境观和气候资源观,树立因地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重点难点 重点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各种气候的特点,难点是季风区划分的依据及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 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兰州)下列属于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动物有海象、北极熊、北极狐等,其中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故选:B 【点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特殊,生长着一些特有的动物,如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象征。 2.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北极地区都生活着耐寒的企鹅 B. 现阶段可开采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C. 泰山站是我国北极她区新建的科考站 D. 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答案】 D 【解析】【分析】两极地区都位于高纬度地区,但是南极附近是陆地,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泰山站是我国南极地区的科考站,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植物难以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储热的能力大,而且南极地区海拔高,反射阳光的能力强,所以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略高一些。 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15°E,23.5°N B.45°W,23.5°S C.15°E,23.5°S D.45°W,23.5°N (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3)8月,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A.白昼时间很长 B.白熊在海冰上觅食 C.大群的企鹅在游泳 D.因纽特人正在捕鱼 【答案】(1)A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能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读出各种气候的分布,知道季风的含义,了解季风气候的范围和特点,能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认识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明白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教学教法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讲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整 理 (P100图101: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P101图102: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 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3、资源: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4、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

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102中的位置)。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 ●7XX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 南极洲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60°)②海拔最高的大洲③气候最寒冷的大洲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试题(含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云南)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二氧化碳的增多致使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目前各国所要做的工作之一。据此回答下题。 (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是() A. 南北两极冰川面积扩大 B. 海平面上升 C. 全球沙漠变绿洲 D. 酸雨蔓延 (2)如图所示的动物主要生活在() A. 非洲 B. 南极地区 C. 澳大利亚 D. 北极地区【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海平面上升。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2)图中所示的是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 故选:(1)B(2)D 【点评】(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2)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上图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①,跨经度最广 B. ①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C. 世界上古老动物最多的大洲是⑥大洲

D. ②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③大洲平均海拔最高 (2)关于各大洲之最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洲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B. 大洲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C. 大洲③有世界上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D. 大洲④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3)小明同学对各大洲气候描述错误的是() A. ①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区面积最广 B. ④是世界上湿热的大洲 C. ③被称为“热带大陆” D. ⑦大洲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答案】(1)C (2)D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 ①是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A不符合题意; B. ①是亚洲,④是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不符合题意; C. ⑥是大洋洲,是世界上古老动物最多的大洲,C符合题意; D. ②是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③是非洲,而平均海拔最高是南极洲,D不符合题意;(2)A. 大洲①是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A不符合题意; B. 大洲②是欧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B不符合题意; C. 大洲③是非洲,世界上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C不符合题意; D. 大洲④是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D符合题意; (3)A. ①是亚洲,亚洲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区面积最广的大洲。A不符合题意; B.④是北美洲,世界上湿热的大洲是南美洲,B符合题意; C. ③是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C不符合题意; D. ⑦是南极洲,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3)B。 【点评】(1)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的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亚洲是面积最大、人口众多、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北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即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等5个相连湖泊的总称,有“北美大陆地中海之称。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3)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因此气候复杂多样;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差异显著,因此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大陆性特征显著。非洲大部分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 极地地区 综合题

极地地区习题 1.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 龙”号极地科考船进行了第30次 科学考察。科考船从上海出发,经 过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与阿根 廷的乌斯怀亚两个港口,首次完成 环南极航行。读图和相关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 (1)写出“雪龙”号从上海到弗 里曼特尔所经过的气压带和风带 名称。 (2)指出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名 称,分析其共同的形成条件。 1985年2月20日,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2014年2月8日,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正式竣工。 (3)指出长城站和泰山站在位置上的主要差异。 南极地区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陆地绝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气候终年酷寒。 (4)分析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到南极地区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5)说出南极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1. (1)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2)大牧场放牧业。形成条件:地势平坦广阔,气候适宜,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后3点答对其中任意2点即可) (3)主要差异:长城站的纬度位置比泰山站低;长城站建在南极大陆外缘的乔治王岛上,泰山站建于南极大陆的内部;长城站靠近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南美大陆。(或泰山站距离中国较近;长城站位于西半球、泰山站位于东半球) (4)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地势高,气温低;被冰雪覆盖的陆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造成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低。 (5)南极地区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体验和观赏极昼、极光现象;饱览南极奇特的冰原景观;踏足南极点;近距离接触、观看南极野生动物(企鹅、鲸鱼等);参观南极科学考察站,缅怀人类南极探险史。(答对其中任意4点即可)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 (P92图10.1: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P93图10.2: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原因: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②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③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

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3.资源: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4.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10.2中的位置)。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因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些;其次这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 ●我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第一个建立);中山站;昆仑站(2009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

初中地理 极地地区(附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莱芜)中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2010年11月从深圳盐田港启航,踏上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回答下题。 (1)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A. 严寒 B. 烈风 C. 暴雨 D. 冰山崩落 (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 A. 去南极海域大量捕杀鲸鱼 B. 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 在冰雪中掩埋废弃物 D. 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降水稀少,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暴雨。故选:C(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选项ABC的做法是不妥当的,都不符合题意,选项D的行为是可取的。故选:D 【点评】(1)两极地区地处极圈以内,纬度位置高,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温低,降水不易蒸发,长年积累,极地形成了厚厚的冰雪覆盖,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2)。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

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加强记忆,同时更要清楚保护南极洲的资源和环境是全世界都要重视的焦点。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月食现象证明了()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表面地貌 (2)该季节() A.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 B.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 C.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 D.撒哈拉沙漠的森林正一片葱绿茂盛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故选C。(2)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地中海沿岸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冬季温和湿润,所以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是错误的;印度也位于北半球,印度此时也是冬季,冬季干旱,故此时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是错误的;撒哈拉沙漠没有森林,故选A。 【点评】(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重点考点整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重点考点整理 第五章认识大洲 1. 【亚洲的世界之最】: 面积最大的洲(4400 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总面积1/3);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萨加玛塔峰);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 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415米); 极端年降水最多:印度的乞拉朋齐; 人口最多的洲(近3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5); 海岸线最长的洲; 大河最多的洲; 跨纬度最大的洲(92o); 2. 亚洲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相接。 3.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特点,亚洲通常分为哪六个地区?答: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 亚洲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答: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特点: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占全洲总面积3/4)。平均海拔:950米。根据亚洲地形“屋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5. 亚洲河流:大河最多,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有50多条,亚洲被叫做“巨河之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洲第一长河:长江;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亚洲有名的内流河:锡尔河、阿姆河(均注入咸海)、塔里木河; 亚洲内流区占亚洲总面积的 40%。 6. 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气候类型有11 种,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7. 亚洲人口稠密地区: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群岛。亚洲人烟稀少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原始林区、内陆高原高山地区、沙漠地区。 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南亚、西亚主要为白种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均发源于亚洲)。 亚洲的三大文明古国: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 印度河谷地孕育了古印度文明;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练习题(附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泉州)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A. 北美洲 B. 大洋洲 C. 南极洲 D. 亚洲【答案】C 【解析】【分析】南极洲降水稀少,但因温度太低,所降淡水以冰的形式存在,不会蒸发,仅靠升华减少的水量极微小,所以经过亿万年的累积,成为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故选:C 【点评】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根据淡水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筛选出正确选项。 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上图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①,跨经度最广 B. ①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C. 世界上古老动物最多的大洲是⑥大洲 D. ②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③大洲平均海拔最高 (2)关于各大洲之最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洲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B. 大洲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C. 大洲③有世界上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D. 大洲④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3)小明同学对各大洲气候描述错误的是() A. ①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区面积最广 B. ④是世界上湿热的大洲 C. ③被称为“热带大陆” D. ⑦大洲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答案】(1)C (2)D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 ①是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A不符合题意; B. ①是亚洲,④是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不符合题意; C. ⑥是大洋洲,是世界上古老动物最多的大洲,C符合题意; D. ②是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③是非洲,而平均海拔最高是南极洲,D不符合题意;(2)A. 大洲①是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A不符合题意; B. 大洲②是欧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B不符合题意; C. 大洲③是非洲,世界上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C不符合题意; D. 大洲④是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D符合题意; (3)A. ①是亚洲,亚洲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区面积最广的大洲。A不符合题意; B.④是北美洲,世界上湿热的大洲是南美洲,B符合题意; C. ③是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C不符合题意; D. ⑦是南极洲,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3)B。 【点评】(1)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的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亚洲是面积最大、人口众多、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北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即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等5个相连湖泊的总称,有“北美大陆地中海之称。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3)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因此气候复杂多样;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差异显著,因此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大陆性特征显著。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3.民航极地运行是指穿越极地区域的航班运行。左图为北京-纽约某航班的航线,右图为该航班飞行员工作日记。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由图可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