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目次

正文 (1)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阐述 (1)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背景 (1)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非合作的战略意义 (2)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合作的机遇 (2)

(一)战略伙伴关系升级 (3)

(二)贸易合作关系发展 (4)

(三)文化交流合作加深 (5)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合作的挑战 (5)

(一)海上安全问题 (6)

(二)中国民营企业投资问题 (6)

(三)历史文化差异问题 (7)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合作的措施 (8)

(一)双方共同维护海上安全 (8)

(二)支持民营企业赴非洲投资 (9)

(三)增进双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9)

参考文献 (11)

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此次峰会主题确定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会议主要讨论了加强中非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等领域的合作[1]。中非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利用本次峰会深入讨论了关于双方合作的内容,发展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此次合作涉及领域广泛,给双方人民带来了诸多好处,也为中非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阐述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延续,在国家与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互通和文化交流方面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中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把与其他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设立为合作目标,将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到沿线其他国家。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经过深思熟虑,从和平发展原则出发,开展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离不开国内和国际的相关背景。

1

其一,该倡议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国内因素。首先,解决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转型问题。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遭到沉重打击,中国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经济发展缓慢急需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出口乏力问题急需改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面对经济危机的挑战下提出的合理解决措施。其次,缓解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经济需要东西部协调发展,西部急需“一带一路”这样的政策帮扶其发展。最后,排解中国产能过剩压力。对于中国整体而言,中国国内产能过剩,传统制造业产能如水泥、钢铁、电气机械等可以把过剩部分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上需要的国家中去,这样既帮助了别国发展又解决了我国的问题。此外,我国的油气矿产资源对外的依存度较高,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优势互补,解决我国的发展困境。

其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一倡议的有效落实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一,倡议的提出是国与国之间对彼此资源的需求。沿线有些国家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又面临资金短缺困境,需要引进外资帮助其发展,我国国内的过剩产能通过“一带一路”可以出口到国外。资源走出去的同时,国内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的人才资源也为沿线国家注入了新鲜血液,能更好的帮助其经济的发展。第二,倡议的实施是融入国际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经济上的伙伴关系成为经济区域合作上的重要部分。为避免与西方模式雷同,倡议将把与沿线国家的合作看成利益共同体,构建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倡议是是开放的,允许更多国家的参与。这也是中国为建立全方位开放格局的一项创新之举。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非合作的战略意义

2013年5月非洲联盟第21届首脑会议提出的“2063年愿景”发展战略,并于2015年1月正式在非盟首脑会议上通过了《2063年议程》[2]。该战略反映了非洲对民族团结融合、国家繁荣兴盛以及人民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帮助非洲地区实现发展愿景,有利于双方共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实现发展。

政治上有利于中非关系的稳步推进,是维护国家层面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有利保障。双方通过“一带一路”带来的政治问题进行沟通,共同应对两国合作面临的考验,有利于增进战略互信,使两国关系得以长远发展。2015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习近平提出了关于中非合作未来3年的十大计划,这期间非洲在中国的帮助下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建设、经贸领域等已经取得良好进展。到2018年,中非合作已经成为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中非合作的持续升温让世界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力量。

经济上有利于中非双方的经济发展,是中非双方共同实现经济的有力合作方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非洲实行援助,帮助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双方贸易额呈上升趋势,对非投资铁路、公路建设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交通的完善增大了非洲的客运量,为非洲整体经济增长助力。我国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帮助非洲发展,同时,向非洲出口满足了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求,有利于解决过剩产能问题、扩大出口、发展国内经济。此外,非洲是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的

2

国家,中国与非洲进行贸易往来,进口原料,弥补了中国资源短缺问题。

文化上有利于中非彼此增进理解,是促进中非双方更好合作的有效沟通桥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仅将帮助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在商业往来中也会进行必不可少的人员流动。这种人员流动促进了彼此间文化的理解和交流,有利于培养两国人民的感情。“一带一路”倡议提为了服务中非企业,将完善中非双方的文化交流平台,如中非高校合作办学、孔子学院的推广、双方文化节的举办等。这些平台从中非文化相通之处寻找突破口,有利于加深中非对彼此文化的理解认同,有利于实现民心相通。两国民心相通有利于推动两国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实现非洲的发展愿景,有利于中非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合作遇到的机遇

现在中国继承历史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这一良好势头的背景下,中非合作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非作为发展中国家旨在实现自身发展的目的下分别提出相关倡议,相互支持,中方愿意帮助非洲解决发展问题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非洲同样需要中国开拓外交模式来帮助其发展,两者合作具有互补性。因此,“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非的合作将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很多的发展机遇。

(一)战略伙伴关系升级

中非战略伙伴关系得到全面提升。2015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时提出,把中非合作伙伴关系从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举措,彰显了中非合作关系发展到了新阶段,将会迎来新的合作机遇。中非关系的升级,将会为中非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将会为国际新型和平合作关系的构建做出贡献。

1、传统的中非关系

第一,中非在政治上开始进行高层会谈,中非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90年代末,中国与非洲的多个国家建交。邓小平同志多次访问非洲,向他们传授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并表示中国愿意继续帮助非洲国家,非洲人民深受鼓舞,接受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实施改革积极探索合适的发展模式。随着非洲局势总体稳定,为适应中非合作的需要,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1世纪初,中非高层领导人互访交流多达22次以上,30多个非洲领导人访华。2004年后,中非交流更加密切,中非高层领导人互访上升到50多人次[3]。2012年7月,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上发表讲话,表示中国将在五个重点领域支持非洲发展事业,推进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二,中非在经济上积极合作,建立经济贸易伙伴关系。新成立的非洲国家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问题,中国对非洲国家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援助,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派遣技术人员参与建设。同时,非洲国家也支持中国到非洲来投资,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投资对象。21世纪初,中非贸易逐年持续增长。到2006年为止,中国已经与非洲36个国家签订了相关贸易协定,保障双方

3

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国也成为了非洲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2、新型的中非关系

第一,中非关系由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升级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3月,习近平访问非洲地区的国家时提出了“中非命运共同体”概念。在坦桑尼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还用“真、实、亲、诚”四字箴言指出了中非关系未来发展行稳致远需要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原则[4]。这四字原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非交往的情形。2015年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时提议,为打造“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将中非双方的关系从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并落实关于中非合作中的政治互信、经济共赢、文化互鉴、安全互助和国际协作的“五大支柱”,体现了中非在政治上的伙伴关系的升级。第二,中非在经济上深化合作,拓宽了合作领域。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非洲提出中国帮助非洲建立铁路、公路、航空网络建设。2015年中国提出并落实中非未来三年内的十大合作计划。中非这些决议都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非洲提出的发展战略的配合。非洲于2013年发布的《非洲2063愿景》中指出,非洲希望在21世纪实现非洲工业化,实现非洲地区的发展。这一愿望与“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为中非关系的持续发展提供契机。第三,中非加强在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安全问题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5年在中非合作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到中非合作要夯实“五大支柱”,除了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外,还提出了安全和国际事务方面的合作,体现了中非在共同维护双方安全上的重视。2018年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中国愿意在“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上继续与非洲合作,重点实施涉及基础设施、贸易投资、安全维护、文化交流、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八大行动”。这一举措将与非洲的合作落到实处,拓宽了中国与非洲合作的前景广阔,巩固了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二)贸易合作关系发展

“一带一路”的原型就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原来的路线本就是两个国家用来通商的路径,21世纪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依旧取它原本的意义,希望利用该倡议能够更新双方的贸易形式,促进双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双方贸易形式得到转变

第一,双方贸易领域的重点由传统产业转向多元的新兴产业。中非双方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起就有了在经济领域上的合作,但贸易形式较为单一,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贸易往来主要是中国政府对非洲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援助,只在农业、轻工业、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非经贸往来,从单一商品贸易援助转向工程承包、加工贸易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伴随着非洲经济的好转,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更是偏向于商务服务业、环保制造业、能源开发等新兴领域。第二,双方贸易投资模式由国家援助投资转向民间商业投资。“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后,中非成立了多项基金,这些基金的设立是在政府指引下将中国民间商业资本引进非洲市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资本数量在逐年提高,投资的领域也逐年增多。投资涉及基础设施建筑业、商品批发零售业、各类制造

4

业等。第三,双方的贸易投资领域由低端商品转向有发展空间的高端商品。早期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主要涉及开设工厂、原料加工、制造商品等低端产业链,由于非洲当地基础配套设施还有所欠缺,非洲市场发展不完善,所以早期中国企业投入多,产生的利润低。后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非洲市场特点,中国企业间相互融合,开始向技术升级、新产品研发、创造品牌价值等高端产业链发展。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当地企业也被吸引到投资项目中来,中非企业逐渐形成了合作共赢的联合关系。

2、双方合作领域得以深化

第一,中国的科技优势和非洲的资源优势互补促使双方在科技领域合作。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对一些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提高,但中国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发展的重大阻力,非洲虽然科技尚需提高,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中非科技合作一直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逐渐增强,大量的科技成果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还需要开拓海外市场,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与非洲的技术差距小,非洲对中国转移的技术消化能力更强,双方的合作效果更佳,因此非洲可以成为中国科技转移的市场[5]。第二,中国的过剩产能与非洲的现实条件相契合使双方能够在产能领域合作。中国在国内的过剩产能转移到非洲地区,把一部分产业转到非洲当地生产,同时中非共同建设产业园区、加工基地,又能够吸引一批中国投资者加入到非洲市场。非洲地区首要任务是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从而建立工业体系。正是因为非洲地区现在处于急需发展的状态,并不缺少投资的项目,而是缺少基础平台的搭建,所以中国可以利用过剩产能资源和已有的工业化建设经验与非洲合作,帮助非洲建设产业园,与非洲的合作实现共赢。

(三)文化交流合作加深

伴随着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必不可少的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频繁的文化沟通让双方的文化更加繁荣,中非对于彼此的了解也更加深刻。

1、搭建了开放、共享的教育平台

第一,提供了中非高校交流学习的平台。2016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相关单位结合实际贯彻执行[6]。这一文件的出台体现了中非大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需求得到中央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倡议自实施以来,非洲国家也积极响应,举办内容丰富的民间交往活动,非洲高校派遣学者去中国访问交流,派非洲学生去中国学习中华文化等,都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中倡导的民心相通这一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蓝图,中非在现有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非大学联合组织留学生项目的思路,更加体现了中非大学在倡议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的广泛性深刻性。第二,扩充了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倡议提出后的孔子学院更加注重发挥在中非文化交流中起到的多元性作用。孔子学院依靠非洲高校而建,为非洲高校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课程,为“一带一路”倡议蓝图的实现培养优秀的非洲人才。中国企

5

业通过投资孔子学院的建设,也可以参与到孔子学院的教学中来,为企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员工,为非洲市场培养优秀的创业人才,增添非洲市场的活力。

2、举办了深层次、多元化文化活动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非已在文化领域达成了多项合作。第一,举办丰富多彩的中非文体旅游活动。2015年中国与非洲地区在中非合作论坛中达成的涉及人文交流、旅游、学术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如今已经硕果累累。例如,“欢乐春节”文化品牌的建设、中非文化交流活动在2017年就已经达到了近百余场、关于中非文化的“圆桌会议”等等活动圆满举办、支持非洲国家的人民出境来中国旅游。这些举措将会让中非双方敞开心扉,必将对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第二,建设多样化的文化交流场所。2018年习近平访非之旅中与非洲多个国家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塞内加尔、南非、卢旺达等国家纷纷加入到“一带一路”行列中来,作为先行试点国家为与中国的合作敞开大门。中非双方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彼此,为了促进着彼此的合作,中国将建设中非研究院、中非博物馆,号召非洲国家加入到建设国际化剧院,展现中非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合作的挑战

中非的合作确实存在着诸多机遇,依据发展形势和会议中达成的协定,我们能看到中非合作的很多美好前景。但同时,中非双方的合作更应该兼顾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考虑到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将“一带一路”倡议顺利进行下去。中非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安全等领域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国际环境下中非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合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需要面对很多考验。

(一)海上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非洲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重要矿产等自然资源,而中国在能源消耗及进口方面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是希望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把非洲作为能源供给地,并与非洲建立贸易往来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资源要运往中国,就需要一个畅通的能源运输通道。其中海上运输通道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通道之一。

其一,非洲海域的自然环境会对中非航运产生威胁。例如非洲地区的好望角,是中非通商的必经之地。该地区国家少,政局相对稳定,海上安全的人为破坏因素较少。但是,好望角地区地处西风带,常年大风,属于暖流水域,浪高水流湍急。另外有一处与寒流交汇,异常海浪时常出现。另外,海上环境也会有一些突发情况出现,中非合作的运输通道必然无法绕开一些关键海域。因此,中非双方也要重视自然环境带来的问题。

其二,海盗人为因素对中非海上安全存在威胁。中非海上贸易通道途径海盗多发区,海上安全形势严峻,海盗的盛行对中国航海事业和渔业造成严重影响。例如非洲国家索马里,是红海通往印度洋的重要关卡。该国国内常年是无政府状态,海盗盛行,专门劫持过往商船,通过勒索取得赎金赚取钱财。非洲西部几内亚地区海盗也不安宁。此外,一些普通海盗甚至还与国际恐怖组织相互勾结,严重扰乱世界秩序,破坏世界经济。这些航线又

6

与中国存在不可分开的利益关系,因此需要中国的重视,更需要非洲国家的全力配合。

(二)中国民营企业投资问题

2000年以后,中国民营企业对非洲的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并利用投资的方式拉动与非洲双边贸易的发展,促进贸易结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使后期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效果有所好转,仍然会面临很多挑战。

其一,中国民营企业难以适应非洲市场的环境。早期的中国民营企业对非洲的投资体现出带有自发性的原始投资色彩,不熟悉非洲市场,是中国企业面临的自身挑战。早一批中国企业家由于非洲市场本身情况复杂,市场基础弱,投资风险大效率低,中国众多单一民营企业展开合作,开展协同投资模式,成为一个民营企业共生集体。但是仍在投资非洲中体现出自身方面的困难。一方面,由于非洲市场的经营环境与中国市场的存在差异,在与当地供应商、当地政府的协商沟通方面存在困难。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在非洲市场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融入非洲市场经济,适应非洲企业的经营模式。但是从中非文化内部存在差异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在非洲市场上顺利发展,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中国民营企业早期为适应非洲环境而集合成一体,但由于这一集体参与的企业主体多,内部的协调难度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协调办法,集体的合作将会在资源共享、技术配合、成本共摊方面不能达到集体优势最大化的发挥。

其二,欧美企业投资非洲与中国民营企业竞争,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挑战。首先,欧美发达国家对非洲的经济开发早于中国。欧美企业在其政府的支持下对非洲的投资力度强于中国企业,比中国更熟悉非洲市场,其营销模式、信息采集和政府沟通方面积累的经验都需要中国企业在实践中继续进行摸索。其次,非洲日益完善的市场体系、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等也同样吸引欧美商人。欧美企业在能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领域中都与中国企业存在竞争关系。最后,非洲局部地区政局动荡、基础设施尚在建设中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基础脆弱等方面都需要中国企业考虑其风险,做好预防和解决风险的措施。欧美地区凭借多年在非洲的实践经验和长期在国际中的市场竞争优势,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营销模式[7]。欧美企业通过具有全球产业链的国际战略,加之国内政府文化输出和政治利益的渗透,在投资非洲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支持。

(三)历史文化差异问题

中非的地域差异会影响彼此文化,进而影响双方在合作中的有效沟通,影响合作的顺利实施。在合作过程中注意认识到并且处理好中非文化的差异带来的问题对于中非合作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

其一,中非人民的气质性格不同影响双方合作的沟通问题。非洲人性格外向开朗,他们爱好唱歌跳舞,音乐和舞蹈就和非洲人民的性格一样,热情奔放。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一听到音乐就会跟着音乐起舞。逢年过节,唱歌跳舞连续数日[8]。相比较之下,中国人的性格相对内向含蓄,平常人们不会把舞蹈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中国人的舞蹈一般出现

7

在特定的场所,例如用于庆祝节日的晚会、舞会,而且并不会连续数天唱歌跳舞。中国人的音乐和舞蹈有多种形式,并未以热情高调的节奏为主。这种文化差异易导致中非进行贸易谈判时双方观念不同,考虑的问题不能一致,互不理解,难以进行顺利有效的沟通。

其二,中非人民的国家观念不同使双方合作面临风险。中华民族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历史上民族统一的大背景,延续千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中国国家观念历史悠久、根深蒂固,推崇权威观念。相比之下,非洲人民更加注重部落种族观念,部落成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种族意识。但由于西方殖民者入侵划分各自的殖民地,破坏了非洲原有的种族文化,将没有任何联系的种族划归到一起,后逐渐形成国家。因此非洲人民的国家观念相对淡薄,远没有种族社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整治国家内部分裂问题成为非洲国家政治的重要任务。由此,中非企业在合作时也应注意非洲国家内部是否稳定,这关系到中非合作能否顺利实施。除此之外,中国商人可能会考虑到民族利益和国家问题,非洲商人可能只顾及个人团体,不考虑国家整体利益,这一差异可能会给中非合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其三,中非人民的消费观不同给双方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因素。中国的传统小农经济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消费观,比如勤俭、储蓄意识、房产意识、为后代考虑等。在中国的传统中,金钱观是很重要的,在财产足够多的时才会考虑金钱之外的事物。而非州不同,非洲人民金钱意识淡薄,不考虑将来,只要自己有钱,就会肆意消费。因此,中非合作时中国企业应注意非洲企业资金是否充足,合作过程中非洲企业能否及时配合,应注意调查非洲企业的实际资产,不能只做口头承诺。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合作的措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合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困难和阻碍。面对合作道路上层出不穷的问题,要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宏伟蓝图,离不开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中非双方应携起手来,抓住中非合作的机遇带来的优势条件,充分做好迎接来自各方面挑战的准备。

(一)双方共同维护海上安全

中国要实现与非洲国家在“一带一路”上的有效合作,就要与非洲国家共同为维护海上安全做出努力。维护海上安全是顺利实现中非长久合作的关键一步,是为了中国和非洲地区的发展。但是鉴于非洲当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力有限,非洲地区很大程度上需要来自国际社会上的支持,因此联合国的许多维和部队在非洲驻扎。同时,非洲国家对海洋综合治理,如海洋安全、海洋自然资源的治理和开发、海洋污染问题等都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人员、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1、增强中非军事交流

首先,中国继续拨款援助非洲的军事建设。2015年在确定非洲地区加入“一带一路”计划后,习近平提出的中非合作计划中,中国预计拨款600亿美元用于非洲地区的援助计划,其中就包括维护中非的海上安全。其次,中国继续增派海军部队参与联合国对非洲的

8

维和行动。中国海军为非洲在国防安全领域上提供无偿援助。《中非合作论坛一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也写明“中方将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向非方提供维和培训支持”,“非方赞赏中方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在亚丁湾、几内亚湾和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的努力,双方将加强在维护相关海域航道安全及地区和平稳定方面的合作”[9]。最后,中非定期进行军事演习。中国在帮助非洲维和的同时,中国政府和非洲方面进行协商进行定期的军事演习或者帮助非洲建设能够进行维和的军队。这样中非通过多种形式保障非洲地区海上通道的安全,也保护了中国在非洲的利益。

2、加强中西海上维和合作

对于维护非洲海上安全的问题,中国还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维护海上安全方面进行商议,达成共识,寻求共同利益,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减少阻力。一方面,是中国与美国在非洲海洋安全问题上的合作。虽然美国对中国这一倡议的提出认为是将会对美国想要树立的全球领导地位产生威胁,但是中美双方在海洋安全方面有海盗、恐怖势力这些共同敌人。中美双方都想在非洲的反恐、维和、维护地区安全等领域获取利益,因此中美可以在共同利益上合作,减轻彼此在非洲事务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中国与欧盟对于维护非洲海洋安全问题的合作。非洲地区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欧盟在非洲地区的利益。因此,欧盟也十分重视非洲地区的安全问题。欧洲国家也在向非洲派遣自己的维和部队,采取安全措施,同时中国在非洲地区也正在实施这一举措。可见,中欧在非洲维和问题上是存在共同利益的,双方可以进行合作。

(二)支持民营企业赴非投资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双方经贸合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国民营企业在倡议的指导下走出国门,与非洲建立投资贸易关系。这一良好势头离不开倡议中提出的政策沟通要求。政策沟通的前提需要双方达成基本的价值认同,涉及到双方的政治立场、经济水平、价值观念等领域是否能够达成共识,这是双方在政策沟通上能否达成一致的基础。

1、中国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第一,出台相关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应在政策层面积极指导民营企业“走出去”到非洲投资。中国政府积极谋划,研究非洲市场现状,对走出国门与非洲进行贸易往来的民营企业加以引导,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政府应鼓励这些企业形成集体,克服单一企业投资非洲面临诸多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缺陷。第二,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中国政府应提供必要的资金积极帮助中非产能合作项目,可以为民营企业投资非洲带来许多新的投资机会,产能合作作为中非政府间达成的重要投资项目也可以给民营企业提供不少经验和帮助。同时,中非成立的合作基金投资了非洲国家的多个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是对非洲,合作基金还帮助民营企业经济上解决融资难问题,鼓励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第三,培养高技术人才作出支持。政府组织高校培养高技术人才,帮助非洲解决人才培养和技术问题;政府还通过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从开始的援助非洲走向现在帮助非洲自主创新发展。

9

2、企业自身内部的调整

第一,中国企业树立多方面相互协助的观念。民营企业在非洲市场立足,需要兼顾多方面的利益主体,要与非洲当地企业、经销商、政府等部门进行联合,充分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企业运营系统。要想与非洲当地充分配合好,应当保证自身产品质量,同时与非洲本地企业沟通当地的消费习惯,联系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做到物美价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消费市场。其次要注意的是应密切关注非洲当地人民的消费偏好,生产出非洲人民所需要的产品。第二,中国企业应该树立创新精神。中国企业一开始进入非洲市场从基础投资领域做起,很多企业投资的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这样极易形成不良竞争,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不能拘泥于基础产业,应增大创新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开发非洲市场,加快企业转型步伐,提高自身产品价值,在投资非洲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三)增进双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面对中非双方存在的文化差异,我们应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坚持双方“和而不同”。面对不一样的文化,中国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到双方文化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尊重中非文化的差异,结合双方文化的相同点,寻找文化共通之处,缩小差异,促进彼此理解,有利于中非双方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民心相通这一内容,有利于增进双方对彼此的理解认同。

1、积极推进孔子学院在非发展

一方面,在孔子学院开设多种形式的汉语课程,提高汉语在非洲的普及率。中非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学会汉语对于非洲人来说越来越重要,非洲也将变成最有潜力的推广汉语的地区。中国可以凭借孔子学院这一交流平台,帮助非洲国家开设汉语教学课程[10]79。同时为了满足非洲人民学习汉语的多重需要,鼓励孔子学院开设各种课程,比如绘画、书法、烹饪、中医、武术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国特色礼仪、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国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等内容,加深非洲人民对于中国的了解;将汉语教学融入职业教育,为中非企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校企融合构建具有非洲特色的孔子学院,鼓励中国企业投资孔子学院的建设。中非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各自语言和文化,方便中非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企业成为创建孔子学院的参与者,为孔子学院的建设提供经济帮助,例如修建校舍、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企业开设定向学习班培养专业人才;孔子学院作为教育的主要机构,为中非企业培养人才并进行文化沟通,促进双方相互理解。

2、鼓励中非合作办学

首先,中非合作办学有明确计划。2016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了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提出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10]78。中国优质高等教育学校、职业院校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去非洲培养适合当地发展的“一带一路”建设者,帮助非洲培养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其次,中非合作办学存在现有平台。中非高校合作旨在中国帮助非洲提升当地的教育教学水

10

平,引入中国高校的优势特点,结合非洲实际需要,开展合作项目。这一举措也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的创新点,开拓了中非合作的新领域。另外,利用孔子学院这一平台,不仅能够进行汉语教学,还能充当中国在非洲的高校,为当地高端技术产业培养先进人才。最后,中非合作办学有具体办学方案。中非通过互派留学生,加强中非高校的国际化建设。在国内选择适合接收非洲留学生的高校,开设相应课程能够使非洲学生学成建设祖国,丰富中国高校的校内资源使之适合非洲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优秀的国际化教师,使他们能够胜任非洲学生的培养工作。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非合作,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中非合作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合作与非洲联盟提出的关于非洲发展的“2063愿景”存在实质的联系,符合双方的发展需要。随着合作的深入,政治上中非合作论坛成为双方合作中政策交流的平台,为将来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经济上双方贸易往来的领域拓宽,助推中非的经济发展;文化上高层次的对话互访以及民间往来,增强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认同,实现中非人民民心相通。面对双方合作存在的各种困难,相信中非会共同努力,迎接挑战,促进中非双方共同发展。在论文中,本人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主要研究方法对该论题展开深入研究。由于知识储备有限,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如文献占有、创新点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等类似问题,还需

要广泛汲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积极思考,从而形成一篇具有借鉴意义的优秀论文。

参考文献:

[1] 综合新华社、经济日报.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J].经济,

2018(18):10-14.

[2] 舒运国.“一带一路”与“2063年愿景”中非发展合作迎来新机遇[J].当代世界,2015(12):20.

[3] 徐铁红.21世纪中非关系的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8.

[4] 贺文萍.“中非命运共同体”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J].国际展望,2018(4):1-15+152.

[5] 王新影.“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合作前景探析[J].区域与全球发展,2018(2):15.

[6] 迟凤玲.中非科技合作互利共赢[J].中国科技论坛,2018(10):3.

[7] 李军,田小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大学的国际合作与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7(1):73-75.

[8] 李文博.中国民营企业集群式投资非洲的进展、挑战与应对[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87-93.

[9] 周海金,刘鸿武.论文化的互通性与差异性对中非关系的影响[J].浙江社会科学,2011(6):

41-47+105.

[10] 刘磊,贺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海上安全合作[J].国际安全研究,2017(1):98-117+152-153.

[11] 马丽杰.非洲地区孔子学院与职业教育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35):78-80.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