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案

倍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钱清镇二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茅建春执笔

一、设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如果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出来,学生便容易理解,从而再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其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师只有积极到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才能畅所欲言,个性才能逐步显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

这个小节在教材第76 页。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的含义及学习了1—6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为今后学习解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几的实际问题铺平道路的。倍的含义的理解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教材例2 以学生摆1 个正方形用4 根小棒,摆2 个正方形,用2 个4 根小棒,摆3 个正方形用3 个4 根小棒导出“倍” 的意义。例3 是运用“倍”的意义,思考第二行摆的数量,“做一做”是例3 的练习。教材由直观的几个几迁移到“一个数的几倍”,再抽象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几,这样由易到难的安排,化解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理解好“倍”的意义对于后面学习的相关问题有很大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要准确地理解“倍”的意义,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有从具体感知到抽象认识的过渡。因

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关键要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创设一个便于探究的情景,使他们能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探索中去。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的新概念,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使学生在充分动手感知的过程中理解“倍”的意义,了解倍的概念。在教学此知识时,应尽量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新的概念,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自己身边寻找“倍”的足迹,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体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2、数学思考: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3、解决问题: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倍”的概念,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具体问题。

4、情感与态度:用现实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态度。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关键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在例题教学时,用学生动手操作中,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一个

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

2、反复操作学具,从而建立表象,得出结论。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去感受。

3、在练习时,多进行形式变换,增加学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情景中学习,然后提高学习效率。

七、课前准备图片、实物投影仪、不同颜色的圆纸片、相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愿意吗?师叫3 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 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 个3 个地站在一起)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 )

第二排有几个3?(2 个3)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 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

3 名女同学,6 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 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

2 )

小兰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

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 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 根小棒。师:4 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生:一个4 根。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出示例2

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 根

(板书:2 个4 根,3 个4 根)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 3 个4 根,3 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 倍。

2、巩固“倍”的概念。

第一行★★★

第二行★★★ ★★★ ★★★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3、教学例3 。

(1 )出示例3 ,第一行摆2 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 倍,第二行摆几个?

师: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2)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3)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理解的水平进行系统地理解和

(三) 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画一画(练习纸 2题)

(2 )投影校对

选取学生不同画法(用圈、画竖线、分开距离……),展示作品。得到共识:一倍 一倍分开比较好!

2、拍手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全体起立。仔细听!

师:XXX

请拍出我的5倍

(1 )随生拍

(2)指导:想一想我们摆小棒的时候是怎样摆的?

一些。(教师示范:拍3下,握拳一下) (3) —起再试一试

问:一共是几下?

( 3 X 5=15下) 师:XXXX 请拍出我的6倍

(1)想一想,一共是几下?轻声地告诉同桌。

①☆☆☆

对,一份一份分开会清楚

(2)一起拍6个4

(3 )问:一共几下?(6 X4=24下)

师:XXXXXX请拍出我的1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倍的认识)

知道“倍”是两个数比较得出的,通过想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得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如:第二行圆的个数跟第一行比,也就是8跟4比,8里面有2个4,8就是4的2倍。

九、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第一行摆:OO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4 X2=8

十、作业设计

1、看图填空。

■ ■■■

★★★★★★★★★★★★

★的个数是■的()倍。

2、填空。

15和3比,()是()的()倍。

3、判断题。(对的打“O”,错的打“A”。)

OOO

□□□□□□

△△△△△△△△△△△△

△的个数是O的4倍。()

O的个数是□的2倍。()

△的个数是□的2倍。()

4、答一答。

(1 )7 的4 倍是多少?

(2 )6 的3 倍是多少?

5、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教室里找一找“倍”的关系。并把找到的“倍”的关系说给同学听,说给老师听,说给爸妈听。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1、“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样把它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2、你认为有哪些较好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倍”的概念?参考资料

着作类

寿多涓:《新课程新教学新备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246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