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2级期末考试复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2级期末考试复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2级期末考试复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2级期末考试复习题

2012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1、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3、简述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5、简述大学与大学精神。

6、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才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7、为什么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8、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9、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10、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为什么要更加强调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

1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当前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关系?

13、简述“三观”与“四德”,并辨析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关系。

14、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17、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18、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哪些?

19、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2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22、为什么说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结合中国传统道德资源和现实社会的发展要求,道德修养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什么特征?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4、简述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其主要内容。大学生应如何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25、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有何意义?大学生应如何遵守?

26、结合现实谈谈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问题上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27、简述恋爱中的道德要求。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妥善处理大学时代的恋爱问题?

28、简述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9、简述结婚的条件、法定程序及离婚的原则和具体方式的内容。

30、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法的一般含义?

3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32、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哪些国家机构享有立法权,立法的法定程序有哪些环节?

33、如何理解“法治”与“法制”?什么是依法治国?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4、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现需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我们需要树立哪些法治观念?

35、作为社会主义公民,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36、如何理解传统的和新的国家安全观?我们有哪些履行国家安全的义务?

37、我国宪法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

3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3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40、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

41、民法的概念是什么?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如何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

42、根据我国民事主体制度,自然人的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规定的?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43、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成立要件是什么?

44、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它的特征和取得方式有哪些?如何理解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

45、什么是民法中的债和债权?债权的法律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债的发生依据?

46、什么是继承权?我国法律规定的继承方式有哪两种?如何理解?

46、什么是法律的执行?

47、怎样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48、按照《刑法》规定,犯罪构成包括哪几个方面,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49、排除犯罪的两种事由在《刑法》中是如何明文规定的?

50、故意犯罪的三种未完成状态分别是怎样的?

51、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包括哪些?

1、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三个有助于: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道德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道德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

4.注重知行统一

2、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特点→独立→学习观念→学风】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3.树立新的学习观念。(自主、全面、创新)4.培养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3、简述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建设提供了【目标】。

区别:①表现形式:法律一种行为规范,有明确的内容,【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道德存在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言行】表现.②调节领域: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的行为】;道德所涉及的范围【广阔】,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③调节方式: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核心)→民族精神

改革创新(核心)→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简述大学与大学精神。

大学:

广义的大学:泛指各种性质、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是高等学校的总称,包括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及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成人学校等。

中义的大学:指那些能够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或学位教育的由多门学科,多种专业组合而成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综合型大学,独立设置的各类学院。

狭义的大学:专指综合性大学,也就是具有较强教学,科研力量,较高教学水平和相应规模,

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必须设立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的学科的大学,即综合性,多学科,高水平的全日制大学,或综合性,研究性,国际化的全日制大学。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6、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才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②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

7、为什么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强大思想武器。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

8、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1)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理想变为实现是一个过程,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容易犯错误,走弯路。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

(3)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如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任何一种理想都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9、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科学内涵: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灿烂文化】&【自己的国家】

当代大学生如何体现爱国主义精神:①人报效祖国之心【无差别】;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③经济全球化,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0、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为什么要更加强调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

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当前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内涵: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团结统一③爱好和平④勤劳勇敢⑤自强不息

如何弘扬&培育:

①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伟大民族精神。

②要【立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2、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关系?

人的本质:是指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根据这种内在的规定性,我们不仅可以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而且还能把不同的人相互区分开来。从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看,决定人的本质属性的是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和丰富。人的本质是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和发展的。

13、简述“三观”与“四德”,并辨析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关系。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人生观从属与世界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人生观发生变化,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14、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个体性

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1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1,首先,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

2,其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最后,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17、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18、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哪些?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的【科学方法】;

③合理【调控情绪】;

④集体活动,人际交往。

19、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名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⑴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利益&责任&奉献)

⑵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⑶讲求谦让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⑷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⑸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⑹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做到:

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⑵要按照【“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转化。

⑶【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

⑷反对两种【错误思潮】(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⑸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自觉避免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⑹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

2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内涵: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集体原则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主义为培养人的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提供了道义保障。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原因: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集体主义【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③.【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

原因: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识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是衡量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②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③.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22、为什么说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结合中国传统道德资源和现实社会的发展要求,道德修养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原因:(1)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2)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4)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5)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6)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方法:(1)学思并重(2)省察克治(3)慎独自律(4)积善成德(5)知行统一

2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什么特征?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特征:

(1)活动范围→广泛性。

(2)活动内容→公开性。

(3)交往对象→复杂性。

(4)活动方式→多样性。

意义:

(1)【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4、简述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其主要内容。大学生应如何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社会公德的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大学生要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①参加宣传活动(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回报社会)

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③从小事做起。

25、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有何意义?大学生应如何遵守?

意义: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

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

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6、结合现实谈谈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问题上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严峻就业形式:

我国——①人口基数大,需业人员多;②就业机制有待完善;③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国际——④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树立正确观念:

①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要通过就业观的调适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创业者。②择业和创业是相互联系的,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

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做到: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就要做到: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最后还要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27、简述恋爱中的道德要求。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妥善处理大学时代的恋爱问题?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当代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第一,不能把友谊当爱情;其次,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第三,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第四,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避免婚前性行为。

【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二是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三是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28、简述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2)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3)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

(4)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全体从业者通过互相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幸福。服务群众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5)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29、简述结婚的条件、法定程序及离婚的原则和具体方式的内容。

①结婚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必备条件:

一、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二、必须达到法定【年龄】。

三、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禁止条件:

一、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二、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②结婚的法定程序: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结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③离婚的原则有两个:

一、保障离婚【自由】。

二、【反对轻率】离婚。

④离婚的具体方式有两个:

一、【协议】离婚。

二、【诉讼】离婚。

30、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法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量保障实施的,反应有特定的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3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2、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哪些国家机构享有立法权,立法的法定程序有哪些环

节?

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立法权。

程序: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公布。

33、如何理解“法治”与“法制”?什么是依法治国?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的联系在于: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4、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现需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我们需要树立哪些法治观念?

(1)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2)树立自由平等观念

(3)树立公平正义观念

(4)树立权利义务观念

35、作为社会主义公民,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其最主要的精神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我们在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我们大学生应培养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最后,应培养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密不可分。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义务的存在是权利存在的前提,权利人要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法律关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权利人在一定条件下要承担义务,义务人在一定条件下要享受权利。

36、如何理解传统的和新的国家安全观?我们有哪些履行国家安全的义务?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新的国家安全观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在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的情况下,国家安全仍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不确定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37、我国宪法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

基本特征:

①.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②.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准则】。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基本原则:

①.党的领导原则。

②.人民主权原则。

③.公民权利原则。

④.法治原则。

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3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⑤.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⑥基本经济制度。

3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的处理。这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

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40、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平等权】——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具体方面:第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③宗

教信仰自由

④【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⑤【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⑥【社会经济权】

⑦【文化教育权】

⑧【特定主体权利】:具体指妇女、离退休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华侨。

基本义务(宪法义务)有: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法纳税

⑥其他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1、民法的概念是什么?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如何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

42、根据我国民事主体制度,自然人的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规定的?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从而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和资格。

二者的区别是:

(1)民事权利能力自公民出生时就有,而民事行为能力则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况直接相关,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智力状态正常的公民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法律对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具有统一性,而法律根据不同年龄和智力状态赋予公民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根据我国《通则》规定,法人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3、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成立要件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概念:

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

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为《民法通则》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为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

成立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内容不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

44、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它的特征和取得方式有哪些?如何理解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它是一种最完整、最充分的物权,又称“完全物权”

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1)绝对权

(2)对世权

(3)排他权

45、什么是民法中的债和债权?债权的法律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债的发生依据?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

债权是指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债的发生原因:

(1)合同

(2)侵权行为

(3)无因管理

(4)不当得利

46、什么是继承权?我国法律规定的继承方式有哪两种?如何理解?

含义: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包括两种含义:

(1)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继承开始前,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而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

(2)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当法定的条件具备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已经拥有的事实上的财产权利,即已经属于继承人并给他带来实际财产利益的继承权。这种继承权同继承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不仅可以接受、行使、而且还可以放弃,是具有现实性、财产权的继承权。继承权的实现以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

分类:

1,法定继承

含义:法定继承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2,遗嘱继承

含义: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

第一,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的能力。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在我国,未成年人和神智不清、

不能辨别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患者,包括痴呆患者,不具有立遗嘱的能力。除此之外的人具有立遗嘱的能力。遗嘱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必须合法有效。

第二,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但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遗嘱人将自己遗产分配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集体或国家是可以的,但此时不是遗嘱继承,而是遗赠。)

47、什么是法律的执行?

1,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2,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48、怎样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的根本性准则。

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1)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是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对于所有的犯罪人,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是指根据行为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决定所处刑罚的轻重,即罪轻刑轻,罪重刑重,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49、按照《刑法》规定,犯罪构成包括哪几个方面,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要件:

1,犯罪主体

2,犯罪主观方面

3,犯罪客体,

4,犯罪客观方面。,

50、排除犯罪的两种事由在《刑法》中是如何明文规定的?

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51、故意犯罪的三种未完成状态分别是怎样的?

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52、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包括哪些?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必须是二人以上有共同犯罪的形为;

(3)必须是二人以上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知识产权课程期末考试试题

知识产权课程期末考试卷(1) 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对于知识产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既是私权也是公权 B、随着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缔结,世界各国关于知识产权的种类和内容的规定相同 C、知识产权是开放的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其种类和内容也相应地改变 D、在我国,知识产权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加以规定 2、侵害知识产权承担的停止侵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无过错责任原则 3、对侵害知识产权的损害赔偿,我国现行立法上采取的是()。 A、补偿性原则 B、惩罚性原则 C、以补偿性原则为主,以惩罚性原则为辅的原则 D、以惩罚性原则为主,以补偿性原则为辅的原则 4、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作品,独创性是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5、下列关于著作权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只有作者和被视为作者的单位才可能成为完整的著作权主体 B、文字作品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可能成为完整的著作权主体 C、电影作品的制片者不可能是完整的著作权主体 D、事实上的作者不一定享有著作权 6、陈某在取得丁某同意后,将丁某的100篇论文筛选出有代表性的20篇编成《丁某论文选集》,李某在未取得任何人许可的情况下将其复制发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李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B、李某的行为只可能侵犯了陈某的著作权 C、李某的行为只可能侵犯了丁某的著作权 D、李某的行为既侵犯了丁某的著作权也侵犯了陈某的著作权 7、()不是电影作品的作者。 A、导演 B、编剧 C、制片者 D、摄影师 8、张某是甲剧团的专职编剧,按照剧团的要求创作了名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剧本,该剧本于2000年3月1日完成,并于2001年3月1日交给甲剧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002年3月2日,张某可以允许丙出版社将该剧本出版,甲剧团无权阻止 B、2002年3月2日,张某可以允许乙剧团将该剧本上演,甲剧团无权阻止 C、只有在2003年3月1日以后,张某方能允许丙出版社将该剧本出版 D、《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剧本的著作财产权由甲剧团享有 9、邓某于1970年4月1日创作了一幅国画,1973年6月22日将该画的原件出售与曹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曹某自购得原件之日起享有该画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 B、国画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故曹某不能因为购买原件而取得任何著作权 C、曹某因为购买该画的原件而取得该原件的展览权 D、曹某因为购买该画的原件而取得该作品的展览权

基础化学期末考卷

安溪卫校2015级药学专业《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某二价阴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32,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16 B、18 C、12 D、14 2、元素化学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3、在0.5mol Na2SO4 中含有Na+ 的数目是 A、3.01×1023 B、6.02×1023 C、1.204×1024 D、0.5 4、下列有关表示溶液浓度的公式错误的是 A、c B = n B/ V B、ρB = m B/ V C、ωB = m B/ V D、φB = V B/ V 5、可使化学平衡2SO2 + O22SO3 + Q (放热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高温度 B、减小SO2的浓度 C、增大氧气的浓度 D、加入催化剂 6、把某些药物放在冰箱中储存以防变质,其主要作用是 A、避免与空气接触 B、保持干燥 C、避免光照 D、降温减小变质的反应速率 7、下列物质属于强酸强碱盐的是 A、盐酸 B、氯化钾 C、醋酸铵 D、碳酸钠 8、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醋酸铵 B、硫酸钡 C、氨水 D、碳酸钠 9、过氧化氢分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0 C、-1 D、+2 10、金属钠应保存在 A、酒精中 B、液氨中 C、煤油中 D、空气中 11、检验Fe3+的特效试剂是 A、KCN B、KSCN C、NH3 D、AgNO3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问题详解(精简版)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至三章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D.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A. 物质的量 3.关于粗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分散相离子的直径小于100nm 4.关于胶体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胶体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 5.医学中常用的质量浓度单位()。D. g﹒L-1 6.关于物质的量,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A. n(硫酸) 7.医学中不太适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B. mol﹒m-3 8.正常人的血浆中每100ml含Na+0.326g,M(Na+)=23.0g/mol,试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C. 0.142 mol.L-1 9.市售HCl溶液的浓度为12mol﹒L-1欲配制0.60 mol﹒L-1的HCl 1000ml,需取市售HCl溶液多少毫升?D.50ml 10.关于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下列说确的是()。C.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并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 11.关于溶液的渗透方向,下列说确的是()。A. 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或者从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 12. 关于渗透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D. 渗透压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13. 试计算温度在37℃,物质的量浓度为0.154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B. 793 kPa 14. 医学上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围为()。C. 280~320mmol﹒L-1 15. 关于溶胶的电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中性粒子,电泳时不移动 16. 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的()。B.渗透浓度相等 17.反应速率常数k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反应物浓度 18.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19.为提高CO在下列反应中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 A.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20.500mL水中溶解25g蔗糖,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D.50g·L-1 21.下列浓度表示法中,数值与温度有关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 2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是()B.活化能 2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D.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24.下列条件中,能使任何反应平衡时产物的产量增加的是()D.增加起始物浓度 25.下列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C. 0.10mol·L-1CaCl2溶液 26. 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D.渗透压 2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在浓HCl溶液中,没有OH-离子存在 28.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A.HCO3- 29.关于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要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对活化分子不需要具备一定的能量 30. 关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搅拌反应器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31. 关于反应速率方程,下列说确的是()。B. 反应速率方程适用于元反应 32. 关于催化剂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催化剂只催化正反应 33. 关于化学平衡,下列说确的是()。A. 化学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34. 关于标准平衡常数K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Kθ与反应物的浓度或分压有关 35. 关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36. 从化学平衡影响因素考虑,下列哪种方法用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是不正确的。()A N2(g) + 3H2(g)2NH3(g)?H=-92.22kJ﹒mol-1A. 升高温度 37. 增加2NOBr(g) 2NO(g)+ Br2(l)平衡体系的总压,其平衡()。B. 不发生移动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创新 发明与专利实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创新、发明与专利实务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1晶体管的专利申请时间是()。 A、 1945年 B、 1946年 C、 1947年 D、 1948年 我的答案:D 2下列情况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是()。A、 企业不挣钱赔钱 B、 资金周转不过来 C、 A、B选项都不对 D、 A、B选项都对 我的答案:D 3直升机的螺旋桨工作是运用了()原理。

预先防范原理 B、 空间维数原理 C、 重量补偿原理 D、 机械振动原理 我的答案:C 4分割原理体现了为解决物理矛盾而进行的哪种分离?()A、 时间分离 B、 条件分离 C、 空间和条件分离 D、 整体与部分分离 我的答案:C 5以下哪个国家在专利申请上不追求数量?() A、 美国

中国 C、 日本 D、 韩国 我的答案:C 6被称为“TRIZ之父”的是()。 A、 泰罗 B、 明尼苏 C、 阿利赫舒列尔 D、 江国振 我的答案:C 7根据TRIZ理论,发明的第三等级是()。A、 合理化建议 B、 适度新型革新

综合性重要专利 D、 专利 我的答案:C 8对大公司来说,PCT申请的最大优势在于()。A、 递交申请材料方便 B、 获得国家检索报告 C、 争取更多翻译时间 D、 充分进行市场调研 我的答案:D 9古代运送大型物件运用的是()方法。 A、 神奇力量 B、 人力运输 C、 机械传送

等势 我的答案:B 10下列属于创造力模型的必要要素的是()。A、 创新动力 B、 创新思维 C、 专业能力 D、 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11以下事项可以申请专利的是()。 A、 发现镭 B、 镭核聚变得到的物质 C、 提炼出镭 D、 提炼镭的过程方法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题库(上下册)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 和W 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W 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U+pV 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 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ΔH 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0,但体系的ΔT 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个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个过程达终态,这两个过程Q 、 W 、ΔU 及ΔH 是相等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或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任意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 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 态。(√) 13、绝热过程Q=0,而T Q dS δ=,所以dS=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商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0,而ΔH=Q ,因此ΔH=0。(×) 16、按克劳修斯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以水和水蒸气为体 系),该过程W>0,ΔU>0。(×)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体S ?>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 -C V =nR 。(×)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 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Q=0,所以ΔS=0。(×) 21、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因此热从高温物体自动流 向低温物体。(×) 22、处于两相平衡的1molH 2O (l )和1molH 2O (g ),由于两相物质的 温度和压力相等,因此在相变过程中ΔU=0,ΔH=0。(×) 23、在标准压力下加热某物质,温度由T 1上升到T 2,则该物质吸收的 热量为?=2 1 T T p dT C Q ,在此条件下应存在ΔH=Q 的关系。(√) 24、带有绝热活塞(无摩擦、无质量)的一个绝热气缸装有理想气体, 内壁有电炉丝,将电阻丝通电后,气体慢慢膨胀。因为是一个恒压过 程Q p =ΔH ,又因为是绝热体系Q p =0,所以ΔH=0。(×) 25、体系从状态I 变化到状态Ⅱ,若ΔT=0,则Q=0,无热量交换。(×) 26、公式Vdp SdT dG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 × ) 27、某一体系达到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A.独立说B.再现说 C.体验说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B.英加登 C.荣格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童庆炳B.英加登 C.凯塞尔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A.王维B.李白 C.司空图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A.本质特征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A.省略B.停顿 C.概略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

是( ) A.格雷马斯B.康德 C.歌德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个人气质B.人格情操 C.创作才能D.创作个性 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是( ) A.刘勰B.曹丕 C.曹植D.曹操 14.“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A.多样性B.单一性 C.稳定性D.独创性 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 A.八体B.十体 C.十二体D.二十四体 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 A.刘勰B.苏轼 C.苏辙D.郑板桥 17.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A.各种文学现象B.各种社会现象 C.文学作品D.作家 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B.诗歌 C.戏剧D.散文 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A. 情节设计 B. 结构严谨 C. 文学风格 D. 语言精练 20.艺术想象的过程是( ) A.从具象到抽象B.从抽象到具象 C.从具象到具象D.从抽象到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 ) A.建构性活动B.追寻秩序的活动 C.内容追寻形式的活动D.形式创造内容的活动 E.纯粹创造形式的活动 22.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是( ) A.语音层面B.文法层面 C.辞格层面D.词法层面 E.意义层面 2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 A.前者依存于后者B.后者决定前者

最全最新知识产权法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知识产权法学习题集 一、知识产权法分编(章)习题 第一编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 同步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业已形成的是以()为龙头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A、反不正当竞争法 B、民法通则 C、合同法D著作权法 参考答案:B (2)世界上最早的商标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B、美国兰哈姆法 C、法国备案商标保护法令 D、法国知识产权法典参考答案:C 2、多项选择题 (1)我国知识产权法的渊源包括()。 A、宪法 B、合同法 C、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D、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参考答案:ABCD (2)知识产权法调整智力成果、商业标志和其他信息的()关系。 A、归属 B、利用 C、创造 D、交换 参考答案:ABD 3、简答题 (1)简述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 参考答案: 智力成果、商业标志和其他信息的归属关系、利用关系和交换关系。 (2)简述知识产权法的性质。 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法是私法、国内法、强行法。 4、论述题

试述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反对不正当竞争的原则;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则。 第二章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同步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权能中的使用权 2、单项选择题 (1)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 A、有形物 B、无形物 C、信息 D、权利 参考答案:C (2)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知识产权法属于经济法 B、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 C、知识产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D、知识产权法属于行政法 参考答案:B 3、多项选择题 (1)属于工业产权的知识产权有()。 A、著作权 B、著作邻接权 C、专利权 D、商标权 参考答案:CD (2)知识产权是()。 A、对世权 B、对人权 C、支配权 D、请求权 参考答案:AC (3)不具有法定时间性的知识产权有()。 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商业秘密权 参考答案:CD (4)具有财产权和人身权双重权利的知识产权有()。 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表演者权

基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 2、根据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共价键可分为和两种。 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焓变ΔH=。 4、质量作用定律适用的范围是。 5、用有效数字表示下列计算结果: (3.202+0.01301)×12.9= ; 158.7÷2 - 5.11×10-3 = 。 6、已知NaHCO3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50g/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NaHCO3的摩尔质量为84 g/ mol)。 7、医学上的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 8、在NH4Cl-NH3•H2O的体系中,抗酸成分是。 9、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的HC1溶液20 ml,选用的指示剂是 。 10、[Ag(NH3) 2]OH的名称是。 二、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A、n=2,l=1,m=0 B、n=3,l=2,m=1 C、n=2,l=2,m=l D、n =3,l=2,m=2 2、原子序数为7的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1S22S22P1 B、1S22S22P2 C、1S22S22P3 D、1S22S22P4 3、已知P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三角型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4、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氢键 B、取向力 C、色散力 D、诱导力 5、下列各种函数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恒压反应热 B、反应的焓变 C、系统的内能 D、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6、今有反应:A+B=C,其速率方程式为:u=kCAC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B、这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C、这是个一级反应 D、这是个二级反应 7、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的质量为2.3801g一级标准物质K2Cr2O7,则其相对误差是()。 A、±0.0001 g B、±0.0002 g C、±0.004% D、±0.008% 8、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 (A) 10.0g/LCaCl2•2H2O(Mr=147) (B) 12.5g/LNaHCO3(Mr=84.0) (C) 9.0g/LNaCl(Mr=58.5) (D) 112g/LC3H5O3Na(乳酸钠,Mr=80)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室温条件下,任何水溶液都有[H+] [OH-]=1×10-14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文学概论_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 接受关系的理论基础是新的阐释学(J )。 2、 风格形式的客观因素指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创作的影响。(X ) 3、 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的理想的样子来反映现实,塑造形象的创作方法。(X ) 4、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X ) 5、 小说在塑造人物性格方而,比苴它文学体裁更自由。() 6、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 7、 文学作品的容指作家从客观生活中提炼岀来的生活素材。(X ) 8、 文学形彖的意象性即指间接性。() 9、 文学的真实性是客观生活的真实。(X ) 10、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属于精神现象。() 11、 “二为”主向是在《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岀来的。(X ) 12、 文学风格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 13、 文学作品的题材是一种自然形态下的纯客观的事物。(X ) 14、 文学作品的形式即文学反映生活的形象方式。(X ) 15、 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 16、 主题是以素材为基础,在素材的确定和提炼中形成的。(X ) 17、 “三一律”是欧洲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主。多采用开放式结构。(X ) 18、 艺术发现指作家、艺术家对客观生活的一种带情感性、形象性的感受和思考。() 19、 创作欲望中渗透了作家的感性因素。(X ) 20、 完成艺术传达的必要条件是作家要有熟练的艺术技巧。() 21、 制约整个创作过程的是灵感思维。(X ) 22、 典型化即指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X ) 23、 艺术感受力指发现生活意蕴,获取丰富体验的能力。() 24、 世界观制约着和支配着作家对创作方法的选择。() 25、 浪漫主义就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生活。(X ) 26、 文学革新就是继承中外优秀古典文学之精华。(X ) 27、 文学鉴赏对于鉴赏对象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进行能动的再创造。() 28、 文学批评中方法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X ) 29、 把批判和继承结合起来,通俗化地名之为“推出新”。() 30、 作家的文艺思想往往受到思想的影响。() 31、 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在特征。() 32、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X ) 33、 灵感思维是从对自在之物的一种感悟性的思维活动。() 34、 典型环境影响甚至改变典型人物。(X ) 35、 艺术构思即写作阶段,是将教材转化为泄型的文学作品的过程。(X ) 36、 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艺术感受、审美判断、寻索玩味。() 37、 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是经济基础和貝它社会意识形态。(X ) 38、 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起源说。() 39、 典型环境是指环境在人物周围的各种生活条件的总和。(X ) 《文学概论》复习】

2005年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卷

北京化工大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基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下表对应题号答案处中画√,错误的画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波函数ψ表明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性,其数值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ψ∣2表示电子在原子 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几率)密度。 2、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级只与主量子数n有关,n越大,能级越高。 3、同一元素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作为中心离子,与相同配体形成配合物时,中心离子的电荷越 多,其配位数一般也越大。 4、可根据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若k的单位是mol1-n·L n-1·s-1,则反应级数为n。 5、已知298K时,K(BaSO4)=1.1?10-10,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3.3。若将1.0?10-3molBaSO4溶 于10L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未溶解的BaSO4的质量为0.21g。 6、已知K(AgCl)=1.8?10-10,当[Ag+]=1.8?10-10mol·L-1时,E(Ag+/Ag)=E(AgCl/Ag)。 7、BeCl2分子与XeF2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直线形,表明Be原子和Xe原子均采用sp杂化轨道 成键。 8、乙硼烷的结构式为 9、Al3+与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二钠盐)溶液反应生成配离子,可使溶液的pH值变小。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下表对应 题号答案处)(本大题分12小题,每小题1.5分,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使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值时,正确的操作是()。 (A) 把试纸的一端浸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B) 把试纸丢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C) 将试纸放在点滴板(或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在试纸上,半分钟 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D) 用干净的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在用水润湿的试纸上,半分钟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2、对某原子中的各电子来说,其主量子数n≤3,则原子处于基态时()。 (A)只有s电子;(B)只有s电子和p电子; (C)只有p电子; (D)有s、p和d电子。 3、下列各对元素中,电负性非常接近的是()。 (A)Be和Al; (B)Be和Mg; (C)Be和B; (D)Be和K。 4、已知反应:2H2(g)+O2(g)→2H2O(g) -483.6kJ/mol,则H2O(g)的 为()。 (A)-483.6 kJ/mol;(B) 483.6kJ/mol; (C) -967.2kJ/mol;(D) -241.8kJ/mol。 5、已知:(1) Zn+Cu2+Zn2++Cu,E (2) Fe+Cu2+Fe2++Cu,E (3) Fe2++Zn Fe+Zn2+,E 则E=()。 1E; (D)E-E (A)E+E; (B)E-E; (C)E+ 2 6、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的次外层角量子数为2的亚层内电子全充满,满足此条件的元 素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C2H2分子中,C与C之间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性质活泼;在N2分子中,N与N 之间也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故N2分子也活泼; (B) Be原子的外电子层构型为2s2,激发一个电子到2p轨道上,就有可能形成Be2分子; (C) C原子和O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分别为2s22p2和2s22p4,都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所以 CO分子中存在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 2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这句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2、唐代继王昌龄之后,侍僧皎然又把有关“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文外之旨”等重要命题。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依据戏剧所表现的矛盾的性质与美学风格,可将戏剧划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三类。 5、人物就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6、“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与游戏活动,对这种说法有着系统思想的理论家就是席勒与斯宾塞。 7、魏晋南北朝被认为就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影响深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8、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 9、文学文本由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与文学意蕴层面等三个层面组成。 10、模仿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就是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模仿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与亚里士多德等。 11、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阶段、构思阶段与物化阶段。 12、文学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混沌、模糊、多义的特点。 13、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的思维与仪式活动之中。 1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就是世界、作品、艺术家与欣赏者。 15、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劳动。 16、中国古代意境论的集大成者就是王国维。 17、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就是魏晋时代。 18、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开端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就是象征主义。 19、小说起源于神话,就是因为小说从神话中继承了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即叙事性与虚构性。 20、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以抒情文学为主导。 21、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各章节及其论述题的重要程度分为三级:一级为一般,无任何符号;二级为比较重要,有一个△;三级为重要,有两个△。名词解释属基本概念,应全部掌握,不区分重要程度。)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名词解释 1. 典型 2. 特征化 3. 意境 4. 意象 5陌生化 二、论述 △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一、名词解释 1、叙事学 2.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3. 叙述者的声音 4. 情节 5. 行动元与角色 6.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二、论述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3.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4.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一、名词解释 1. 抒情性作品 2. 抒情话语 3.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4. 声情并茂 5. 情景交融 6. 节奏 7. 隐喻 8. 象征。 9.抒情 10. 抒情话语的修辞 二、论述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一、名词解释 1. 风格 2. 创作个性 3. 话语情境 二、论述 △△1.风格有哪些特性? △2.风格有哪些基本形态? 3.文学风格除表现于作家作品的风格之外,还具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和特点?△4.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5.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价值? △△6.试论作家创作个性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医用化学基础试题(卷)与答案

2015级《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B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n个电子层可能有的最多电子数为 A n B 2n C n2 D 2n2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 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A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B 仅有两种元素 C 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 具有相同的通式和相似的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