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中学走美术特色办学论文

农村中学走美术特色办学论文

农村中学走美术特色办学论文
农村中学走美术特色办学论文

农村中学走美术特色办学的思考【摘要】如何根据当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改革农村中学目前的美术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是一所农村中学想走美术特色办学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特色办学改革创新

农村教学设施大都很陈旧,资源也相对比较落后,因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在管理中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农村中学学美术教师应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走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深思、面对。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性,改善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

要想进行改变革新,我们首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扎根实处,切实了解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措施,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和革新。

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源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亲,观念的陈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深,认为孩子学好语、数、英等主课就可以了,其他的技能课上的好与不好影响不大,他们本身出自农村,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再加上现今农村学校固有的条件限制,教学设施不完备,许多学校都无法配备专职的美术教师,任由其他主课教师兼任,时有将其挪用它用,无法确保美术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科教兴国,要实施素质全面教育,美术教育尤为重要。中学美术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审美教育。美术课在中学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及艺术的感受与审美能力,能推动学生在德、智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及修养,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虽然中学美术教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现在整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普遍只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与升学考试具有相关的学科学习,对艺术学科方面的学习较轻视,导至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艺术才艺方面表现的较不理想。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艺术潜能没有有效的得到开发和发展,对艺术课不感兴趣。使艺术课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艺术课的教学管理难度增大。所以有不少的地方和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特别是落后地区的中学。素质教育只是在会上说说纸上写写而已,更别说美育。有些中学干脆不开美术课,即使有也名存实亡。他们只重视考试分数、升学人数,甚至对美术考生考入大学也不认可。这样使很多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审美教育,缺乏审美修养,美丑不辩,良莠不分,往往把优秀的作品当作毒草。 美术不仅现在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从古至今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人类社会开始造型艺术就产生了,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步培养造型技能,萌芽出审美观念。古代人们对美也有相当的感受,他们通过对美的追求从而为改造世界、推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美术(审美艺术、造型艺术)更为重要,现在物质文明建设已达基本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人们已从追求物质生活迈向追求精神生活的阶段。现代工业、商业、建筑等都离不开美术知识,警如要盖一栋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与自身用途的协调性。试问,若设计者不具有较高的美术知识和审美能力行吗?再如商标、包装、广告、装饰、服装、封面、食品等等,若都不考虑“美”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所以可以说美术无处不有无处不用。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 一、南黄海滩涂的美术文化的开辟价值 (一)窥探地点历史渊源 扶海洲(如东古称)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阶段长江入海口一片卵形沙洲,后与大陆并接,成为“唐古砂咀”,五代的后周世宗年间(954-958年)当扶海洲与胡逗洲涨结后,扶海洲与大陆之间的古横江最终消逝,如东人因势利导修建了一道又一道的海堤,匡围出一片又一片土地,扩充了如东的疆域。在这片奇特的疆域,孕育了黄金滩涂特有的文明。从远古的渔船到现今的文蛤景画,每处景观、每件工艺品,都在诉说并持久演绎着滩涂繁衍的历史。所以,在时隔数千年的今天,我们肩负着繁荣这方文化的使命,并由此去追溯远古的滩涂文明。 (二)融汇各地移民文化 远古,人类活动随着海岸的逐渐东迁也随之东移。从最早的青墩淮夷古族人、吴越人、“盐丁”、两晋南北朝阶段被迫南迁的山东兖州人、江西客家人,到元末明初的因“洪武赶散”驱赶至扶海洲的苏州阊门人,再到明清阶段各地商贾、建国后三峡移民、婚嫁到如东的三十一具少数民族,如东人祖先来自华夏五湖四海,各地汇聚如东的的客籍人,带来了各地的日子适应,并且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成为南黄海滩涂文化底蕴的重要源泉。譬如江南水乡文化、镇扬文化、徽州文化等等,据说如东五大集镇的石板街算是当年徽州文化的产物。 而今,我们踩着前人的肩膀,开辟属于我们如东人滩涂美术文化,如象征如东人踏实勤恳的海子牛文化、宝地孕育的奇贝——“文蛤景画”以及奏响如东新时代强音的“空中交响曲”和“海上迪斯科”文化。如东的文化就像扎根这方热滩涂的五湖四海的人一样,兼收并蓄,博大且包容。 (三)挖掘地点特色美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振华在《把根留住》一文中说“民间美术是本乡本土流传在民间的艺术形式,即所居住日子的地点的美术,既具有有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民间美术作品之因此感人,正是因为他们别是无动于衷地摹抄,而是在没有功利驱动的纯真心态下、在游戏般的制造中与民族的艺术精髓和蔼质相交融,并注入了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力。 从南黄海滩涂的渔船创造工艺、以及如东“板鹞”这些纯手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滩涂居民的日子。渔船的优美曲线造型,板鹞风筝的精湛工艺,徐善华先生娴熟的画牛技巧,以及华子裕先生闲暇之余投入的极大热情,以独特的视角发觉并研究出来的文蛤景画,无一别表明古老的扶海洲在今天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由此形成的地点特色美术极大地丰富了如东文化,增加了滩涂文化的内涵。倾向于东方传统的“空中交响乐”到西化的“海上迪斯科”,给现在的南黄海滩涂美术文化又重新加入现代元素,给如东滩涂美术文化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二、南黄海滩涂的美术文化的资源应用 当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在别断深入挖掘港口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并且,逐渐忘却了这些珍贵财宝另一方面的价值,我们的文化教育研究也并没有对本地优秀的滩涂文化资源加以很好的利用。由此,我们意识到救护、传承本地美术文化的迫切性,看到学校美术教育对本土美术文化资源的开辟与应用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要想做好南黄海滩涂美术文化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发掘取舍,寻准最佳的整合点 首先,我们要依照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掘可供利用的美术文化资源。 滩涂资源的不少,比如,文蛤、渔船、滩涂景观、风筝节、渔民等等。我们要做的第一项工作算是要充分去发觉、发掘这些可供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去研究每一项资源。

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欣赏和创新的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欣赏和创新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18T15:24:34.1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9月作者:金厚良 [导读] 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金厚良四川省会东县嘎吉中学 615203 【摘要】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9-078-01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担负着传授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任务。通过美术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美术欣赏课,上好美术欣赏课。 1欣赏题材和内容的筛选 欣赏的题材和内容恰当与否,是一节欣赏课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关键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能激发儿童兴趣富有学生情趣的、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方法归类:①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②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③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2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术欣赏课不能只凭教师的讲解,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是:①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②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③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④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3遵循欣赏课的规范程序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要求一般是由浅入深的理解作品,逐步达到能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为了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在欣赏课的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大致的环节为:①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②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③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④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图”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 4加强知识整合 欣赏课如果只一味的欣赏作品,学生会感到乏味,把欣赏课教学与工艺、绘画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如教学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如上《捣练图》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现代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及审美特征,接着进入课题了解唐代人物画中的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最后为了进一步对本课的了解让学生结合唐代的人物造型特点临摹一张仕女图,通过比较与实践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5创新教育的内容 5.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曾经有过一个关于从创新能力的实验:一只跳蚤放在一个盖着透明玻璃板的瓶子里,跳蚤一跳就撞回来,跳来跳去形成了条件反射,当把玻璃板拿开之后,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实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教育中,不可以限制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才能。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5.2创新技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能发挥出创新技能,它是实践能力的体现。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美术教育证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从而渐渐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还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5.3创新情感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仅仅是体现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还要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人格中。比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利和创新情感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美术欣赏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欣赏将成为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目录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教学随笔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第五篇:初中美术课堂该怎么教学教学论文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素描 王立平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 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

起。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 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

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美术课类型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需要学生带着丰富的想象力参与其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及运用故事谜语法、自由设想法、随意涂鸦法和音乐情境法等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力生活经验教学环境教学方法 丰子恺先生画过这样的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个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使劲往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直流眼泪。这就是被批判的“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这种教学,无疑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美术课类型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行,更需要学生带着丰富的想象力参与其中。新课标也要求我们“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鼓励、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多看,多听,多经历,多感受,见多了,头脑中的表象也就储备多了。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作品中、书上、电视上、电影上、图片上、电脑上等各种渠道,大量接收和储备图象信息。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带孩子走向大自然,因地制宜地开展写生练习,去观察事物,与社会接触,让学生有机会丰富生活经验,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方面的知识,以增加其想象的储备。 二、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5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 在学科新课程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新课程的主体。因此,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学生观融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为新课程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前总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分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堂上又因为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通过素质教育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进行新课程改革后,我在课堂上甘愿做?绿叶?和?铺路石?,辅助和引导学生领悟、理解和运用美术知识。学生的美术学习逐渐变被动为主动,美术课也上得轻松而生动了。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为体现新课程精神,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一)运用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搞好教学?开场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愿望。所以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比如在上一年级《你我他》人物头像课,在开始时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臵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可以放音乐《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将变得温暖又明亮……?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饶有兴趣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如:在上二年级《会变的线条》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用摸线条、听线条、看线条、画线条等形式理解和感受线条,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也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 (二)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表现在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析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浅析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门特殊学科,它不只能传授艺术学问,培育艺术技艺,它更是使学生开展智力、进步审美创新才能的一个重要学科。美术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开展方面有共同的作用,美术课程是人文素养的完善。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停止美育、促进智力开展的重要手腕,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组成局部。 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充沛标明了国度对学生教育的注重水平。那么,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状况又如何呢?笔者是多年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员,对此颇有感触,现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观念认识上存在误区,应试教育仍占主导,美术课程认识淡薄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固然大谈特谈素质教育,不可承认,应试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主流。许多学校把美术课当做“灵敏课”,可上可不上,淡薄的课程认识使得美术课程在普通中学中形同虚设,教员、学生均不注重,常常只能消磨时间,流于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当然被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在很多中央,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美术教育一直处于一个很为难的境地。 二、师资力气单薄,教学形式陈旧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员是学生学习美术、启示学生聪慧、进步学生审美才能的引路人。但是目前普通中学的美术教员相对较少,而乡村的美术教员不只数量严重缺乏,而且师资程度良莠不齐,美术教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很难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这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了消极的影响,使美术课程完整背叛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无法承载全面进步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三、功利思想影响了中学美术教育 在高考压力下,局部学生和家长为走“捷径”,被迫参与各类短期美术急训班,“病急乱投医”,不思索个人能否具有美术专业学习的主客观条件,片面追求专业课的学习而不注重文化课学问的积聚,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美术带给孩子整整一个少年时期的只是痛苦,曾经不再是享用和快乐了。 四、教育针对性不强,脱离学生的生活经历 由于美术课不作为考试科目,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显得非常随意,多把简单、根底的美术学问作为授课内容。 而这样一来,关于早曾经控制根底学问的有艺术开展意向的学生,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学习;关于缺乏美术根底的学生,时断时续的教育又让他们学不到什么东西。同时,教学局限在学科之中,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络,学问在构建过程中很难得到真正的内化,学习变得毫无意义。

(完整版)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 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目前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是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要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和感悟到美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感觉现在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摘要】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与总结,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形式和评定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有时会因评价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

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支持与鼓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更为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个方面的重视,只有关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素描 王立平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

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

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论文 小学时期是一个孩子的重要发展阶段,学校的教育承担着除家长之外对孩子教育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孩子小学时期处于刚刚认识世界时期,对色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这就要求小学美术课堂以课本基本知识为基础,激发孩子好奇心,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以此有效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发展个性,促进孩子综合素质提高。 一、色彩的概述 如今音乐和美术作为艺术表现的两大主要模块,我国教育改革中也渐渐加强了对这两门课程的重视。美术主要是由点、线、面、造型和色彩组成,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丰富的联想,对艺术进行再创造的形式。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延伸到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比如我们运用简单、明亮的色彩装点城市,使其更具现代化气息,我们运用运用复古色装点教堂等欧式建筑,比如蓝色的海,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草原给我们一种舒适的心情,比如用冷色系装点快餐店有利于提高营业额,在对美术和心理学的结合研究中,人们学会重视色彩,也逐渐学会运用色彩。 二、小学美术色彩教育教学研究

(1)视觉与色彩 人们获取信息主要靠视觉,而实际生活中我们获得的信息都充满了色彩,这些色彩也赋予了极强的情感色彩。即使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不同,但是人们对美术色彩的感知都是一样的,比如说红色,它是我国国旗的主要色彩,它赋予着生机与活力,代表热情奔放,当人们消极时,能有效激发人们的进取心,给人莫大的勇气。比如说黄色,它是我国古代皇朝中用色的主要基调,象征着高贵,黄色是太阳和向日葵的颜色,它属于暖色,是明度最高的颜色,我们经常用一抹亮黄,光芒四照等词语来形容黄色,它本身明朗而引人注目。比如说绿色,绿色是植物的颜色,象征着大自然,因此绿色给我们一种平静、祥和的心理感觉,它象征了新生和生命,经科学研究表明绿色也是对我们眼睛最有益的色彩了,近年来世界上更加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提倡和谐,久在城市中操劳的我们也越来越想要回到大自然中得以休憩。 (2)色彩与知觉 视觉是我们通过眼睛在光的作用下感知到了物体,而色觉是我们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在光的作用下,我们的眼睛能检测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将物体的这一系列特征映入脑海中进行检验,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完整意义上的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初中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将产生正确的艺术思想认识,提高辨别能力,为人生旅程提供想象的风帆,从而实现完整意义上的人生。 一、落实新课程理念,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正是提高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基本途径。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出于知识能力培养的局限,许多教师往往把意趣横生的美术欣赏课程上成了美术专业知识教学课。分析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主要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角度来进行,对于一般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实在是无的放矢。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会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势必挫伤学生好欣赏课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有的美术欣赏教学过多注重作品内涵的分析,把美术欣赏教学变成了历史回顾或文学欣赏。美术作品包括纯美术作品和实用美术作品。其中纯美术作品是指仅能够供人们观赏的独立的艺术作品,比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实用美术作品是指美术作品内容与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体相结合,物体借助于美术作品而兼具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比如陶瓷艺术等。然而美术作品必然与历史背景或文学作品有关,于是部分教师就喧宾夺主,大谈其历史渊源、作品出处、文学特性等,忘记或淡化了对美术作品本身的感情与认识、感受与理解、这种历史课或语文课式的美术欣赏课即使上课内容再生动充实,也无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这种教法的后果是偏离了从美术作品中使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丰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一)情境教学 这充分显示了教师创意造境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欣赏教学。其特点强化了欣赏教学的赏悦性,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和欣赏对象的性质,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审美情境,教师可以出一些背景材料,学生畅谈感受和领悟,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欣赏对象的深层意蕴。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819049350.html,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作者:许家婧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9期 摘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它能促进知识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的培养是教育的中心,任何教育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进行的。其中,美术教育是各类教育的一个方面,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对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健全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 关键词:教育;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5-0183-01 初级美术是潜能开发的黄金时期,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使之成为更加适合各个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每个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孩子的发展为主,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去自主的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1.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和潜在动力。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希望取得成功。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绘画兴趣的激发,用绘画兴趣去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踊跃的投入教学中。为了唤起学生绘画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绘画世界,观察学生的所思所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欲望。其次,教师应结合手工活动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学生除了爱乱涂乱画,还爱玩一些撕纸、泥、小印章等,每次手工活动时就不难发现学生手中只要有一块泥或一张纸,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始培养学生把所撕成的、捏成的这些作品组合成一幅画儿粘贴在一张画纸上学生就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么,学生的大脑及各方面都会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教学效率极高。 2.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实中很多人都是根据自己以往的学画程序和成人的理解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绘画思维的个性发挥,过早地扼杀了学生学画的积极性。教师在让学生幼儿进行颜色训练的教学中,先让孩子用画笔在纸上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涂抹,孩子们涂得很是

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在造型表现方面,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设计应用方面,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在欣赏评述方面,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在综合探索方面,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与我拍档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 文吴青艺 摘要当今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本身只是一种途径,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 艺术能力、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为教学总目标,使美术教学诸元素可见、可 触、 可摸、 可体味, 让学生真实体验微妙的生活韵味, 感受美的生活存在,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乐观地创造生活,彰显美术学科的人文特性。 关键词人文素养;课堂实践;人文特性 一、人文素质的概念与作用 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 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 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而发展的。 美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人的理想、愿望、情感、道德、意志、价值、尊严、智慧、美、自由 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的培育思想,让学生在创作过程

中具备浓厚的人文性质,可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小学生 的身心。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课堂实践 1 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育,在弘扬艺术精神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把人的伦 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 弘扬艺术精神从娃娃开始,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 要让他们从小接受对事物、社会,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种理解,为他们 今后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 如,我讲授了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中的一节课,内容是威武的 盾牌。 在这一课中,为让学生很明显地感受到编者的这个意图,在教学实践 中不仅从美术角度来阐述盾牌功能,还可以通过盾牌上的动物头图案设计 使盾牌增强威武感, 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恐惧感, 从而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手段,较好地让学生了解了盾牌的功能和特点,知 道了盾牌是古代士兵用的一种防御性的武器;并且知道了盾牌威武是为了 让敌人见了胆战心惊。 学生通过学习能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威武的盾牌,特点突出、表现完 整。 通过教学,我完成了课前设计的所有教学任务,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 果。 2 注重学生人文史观的培育,在提升人文情怀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