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洲53个国家风俗及商务礼仪

非洲53个国家风俗及商务礼仪

非洲各个国家风俗及商务礼仪

非洲各个国家风俗及商务礼仪 (1)

1.阿尔及利亚相见礼仪 (2)

2.埃及 (4)

3.埃塞俄比亚 (5)

4.安哥拉 (7)

5.贝宁 (9)

6.博茨瓦纳 (10)

7.布隆迪 (12)

8.布基纳法索. (12)

9.赤道几内亚 (13)

10.多哥 (13)

11.厄立特里亚 (15)

12.佛得角 (15)

13.冈比亚 (17)

14.刚果-金 (17)

15.刚果民主共和国 (18)

16.吉布提 (19)

17.几内亚 (20)

18.加纳 (20)

19.加蓬 (21)

20.喀麦隆 (22)

21.科摩罗 (24)

22.科特迪瓦 (24)

23.肯尼亚 (25)

24.莱索托 (26)

25.利比里亚 (27)

26.利比亚 (27)

27.卢旺达 (28)

28.马达加斯加 (29)

29.马拉维 (30)

30.马里 (30)

31.毛里求斯 (31)

32.毛里塔尼亚 (32)

33.摩洛哥 (33)

34.莫桑比克 (35)

35.纳米比亚 (37)

36.南非 (39)

37.尼日尔 (39)

38.尼日利亚 (40)

39.塞拉利昂 (41)

40.塞内加尔 (42)

41.塞舌尔 (43)

42.圣多美普林西比 (43)

43.斯威士兰 (43)

44.苏丹 (44)

45.索马里 (45)

46.几内亚比绍 (46)

47.津巴布韦 (46)

48.坦桑尼亚 (47)

49.突尼斯 (49)

50.乌干达 (50)

51.西撒哈拉 (51)

52.赞比亚 (52)

53.乍得 (53)

54.中非共和国 (53)

1.阿尔及利亚相见礼仪

名称:Algeria

首都:阿尔及尔Algiers

社交习俗:

阿尔及利亚人社交习俗可以这样概括:平时惯用布遮面,比起女子规矩大;北非阿尔及利亚,男子装素不开化;白色普遍受厚爱,喜欢龟、鹤和乌鸦;国民多信伊斯兰,祈祷斋月心中挂;虽然国产葡萄酒,饮酒却把禁令下。

在生活细节上阿尔及利亚人有如下特点:

阿尔及利亚人与其他信奉伊斯兰教国家的人有着较大的区别。阿尔及利亚妇女相对比较开化,男子却规矩很多。妇女不戴面纱,出入自由,无拘无束,而男子到25岁左右,就要将全身用布遮住,只露两只眼睛,行动也很谨慎。仍逢遇节假日接待宾客时,阿尔及利亚人惯用敬茶三杯之俗欢迎客人。按当地人的习惯,客人只有把茶喝完才算合乎礼节。

在称谓方面,阿尔及利亚人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加姓。他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对约会有迟到的习惯,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种礼节风度。他们特别昵爱白色,认为白色是“和平”和“心灵纯洁”的象征。他们偏爱乌鸦,认为乌鸦象征着兴旺和吉祥,并具有一种奉献的高贵品质。他们对鹤更有一种好感,认为它美丽、华贵,象征着喜庆和长寿。喜欢乌龟,认为它温顺、善良,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礼节礼仪:

阿尔及利亚人在社交场合与人见面时,一般惯施握手礼,有时也施拥抱礼和贴面礼。称谓与问候,称呼来访者时总是在姓氏前加上头衔。专业职称也是广泛使用的。见面和告别时通常握手。男人之间与女人之间通常以互吻两颊作为欢迎的表示。款待与馈赠,进行访问时,先寒暄一番是被认为得体的,可以问候对方及其家庭,谈些其他客套话题,然后顺利地转向这次来访的话题。第二次去拜访时,送一件小礼物作为友谊的纪念品也是合宜的。约会与准时,事先约会是受欢迎的。准时赴约则并不受到普遍重视。交谈,

恰当的话题:工业化的增长和土地改革。

应回避的话题:政治问题和工业问题。他们不喜欢谈论政治和工业带来的问题。

饮食习惯:

阿尔及利亚人在社交场合用餐是比较讲究的。喜欢餐桌陈设华丽和装饰美观。尤以对于现代服务中摆设餐巾和递送香巾等服务项目是比较欣赏的。他们对新鲜蔬菜很感兴趣。特别喜欢用咖喱作调料来制作菜肴。

阿尔及利亚杜勒格人是很少食肉的民族。他们主要的食品是骆驼奶和一些淀粉制品等。吃饭也不象其他穆斯林国家的人那样用手抓饭,而是使用汤匙做餐具。他们饮茶时,习惯放二三片新鲜薄荷叶在绿茶汤里,并加入些冰糖。这样喝起来,他们感觉既解渴又解暑,味道甜美。他们习惯吃西餐,对中餐也很乐于品尝。

阿尔及利亚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注重讲究餐台设计,注重菜肴的色香味。

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酸、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也喜欢吃烧麦、锅烙、蒸饺等食品。

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及蛋品等;蔬菜爱吃西红柿、黄瓜、洋葱、茄子等;调料喜用橄榄油、辣椒、盐、葱等。

制法对煎、炸、烤、炒、扒、熘、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中餐喜爱中国的清真菜和川菜。

菜谱很欣赏拌素菜、焖鸭、烤羊肉、香酥鸡、葱炒鸡片、炸茄盒、烹羊肉条、咖喱牛肉、烤羊肉串、扒牛肉、煎鸡蛋、干炒牛肉丝等风味菜肴。

水酒喜欢喝矿泉水、绿茶以及咖啡等饮料,有个别人来中国也喝啤酒。

果品喜欢吃香蕉、枇杷、荔枝、西瓜、苹果等水果,干果爱吃腰果等。

信仰忌讳:

阿尔及利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故伊斯兰教也为国教。仅有1%的人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伊斯兰教“斋月”在阿尔及利亚人眼里是十分重要的。按教规规定从日出至日落的整整一天时间里,阿尔及利亚虽是葡萄酒主要生产国之一,产品也畅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商店里却不卖酒,家庭不饮酒,就连酿酒工人也没尝过酒的滋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是伊斯兰国家,教规严禁教民饮酒。他们忌讳左手传

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所以,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忌讳使用猪制品。自死动物肉、血液、海参、蟹等也禁食;还不吃姜和带腥味的食品。

阿尔及利来人非常注重礼节和礼貌。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若遇客人来访,主人总是热情款待。当客人坐定时,主人通常要先问一句:“请问要喝咖啡还是喝茶?”而且在未喝之前,客人是不能匆忙起身告辞的。

在很多地方有见面送花的习惯。他们把花束扎得很精致悦目,花的朵数一般为双数拜访朋友或客人时,鞠躬献花,同时祝福一番,这被视为是一种对待朋友和客人的热情而又高雅举动。

2.埃及

名称:Arab republic of Egypt

首都:Cairo

埃及礼仪

埃及是非洲和阿拉伯诸国中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国家,经济一向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52%。国土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5831.1万,阿拉伯人占87%。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科普特人信奉基督教。

服饰礼仪

埃及的传统服装是阿拉伯大袍,在农村不论男女仍以穿大袍者为多,城市贫民也有不少是以大袍加身。本世纪20年代后期,西方服装逐步进入埃及。当地妇女喜欢戴耳环手镯等。在一些边远地区,女子外出还保留着蒙面纱的习俗。

仪态礼仪

埃及人谈话时习惯站得靠近些,他们的目光注视对方但不盯视。他们认为用手指招呼人是不礼貌的。进入清真寺,他们注意举止恭敬,态度虔诚,忌讳踩祈祷用的铺垫。

相见礼仪

埃及人与朋友相见时,常称呼对方为阿凡提,意思是先生,原来这一称呼只限于王室,现在这一称呼已被广泛使用。埃及人见面时一般是握手,随后亲吻对方的脸。当地还有一种吻手礼。

餐饮礼仪

埃及人的主食有米饭,面包等,荤菜有牛肉羊肉,素菜有洋葱,黄瓜等。当地人就餐前一般都要说:以大慈大悲真主的名义。请客时菜肴丰盛,气氛热烈,主人总是希望客人多吃点。

喜丧礼仪

现在埃及人的婚礼既保留有过去的传统,又增添了时代特色。埃及人家中有人去世,马上就派人到亲友家报丧,在城市,还要由一位男子敲鼓报丧。埃及一年有25个节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尼罗河泛滥节。

商务礼仪

当地人不喜欢有星星图案的衣服,商务活动用英语。到埃及进行商务活动,最好是在10月到次年4月,另外,当地每周工作日是从本星期六到下星期四,星期五是伊斯兰教的休息日。

旅游礼仪

开罗的地铁卫生,安全,第一节车厢为妇女专用。坐出租车不按计价器收费,谈好价钱再上车。公共汽车较拥挤,开罗的公共汽车行驶时从不关门。

主要禁忌

埃及人喜欢绿色和白色,而忌讳黑色黄色。他们认为3,5,7,9是积极的,而认为13是消极的。由于伊斯兰教历与公历的差异,斋月的时间每年不同。在斋月期间,如果你在当地人面前吃喝东西或吸烟,会被训斥。

3.埃塞俄比亚

名字: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首都:Addis Ababa

礼节礼仪与习俗:

埃塞俄比亚人与熟人相见,一般总要摘下帽子相互鞠躬问好,如身披“沙马”裹住头的,要摘下甚至撩起来露出肩膀,问候致意要长达一两分钟,甚至更长。同辈人相见,一般行握手礼并互致问候,他们彼此握手时间,要直到互致问候完毕才恳相互把手放开。久别或至亲好友相见,一般要施吻礼,并频频互致问候,双方的脸互相左右轻触数次,越亲密者则互吻次数越多;上层人士或神甫相见,只能互吻肩部;小孩见长辈,要跪下来吻长辈的脚,受礼者应伸出双手表示高兴接受。百姓见官员或下级见上级,一般应施鞠躬礼。

埃塞俄比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国民谦恭懂礼貌,对人忠厚不虚假;东非埃塞俄比亚,单有“历法”、“计时法”;生肉待客为传统,以把赤心来播洒;

黄色、淡黄为丧色,了解这些最起码;“十三”数字有忌讳,厌弃左手关必把。

在生活细节上埃塞俄比亚人有如下特点:

埃塞俄比亚人在至亲好友或贵客临门时,一般都喜欢用咖啡待客。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女主人在煮咖啡时,一般要穿上整洁的民族服装,披着“沙马”(披肩),煮好咖啡后倒入无把的小瓷杯,然后双手捧给每人一杯,同时端上些炒得焦脆、喷香的大麦粒和家庭自制的小点心让客人品尝。这里的主人,最喜欢客人称赞他们咖啡的味道好。他们特别爱用刚刚宰杀的生牛肉来款待客人,并把这种方式视为最隆重的传统礼节。宾主进餐时,女主人便将带着血腥的“温热生牛网”蘸上辣椒面,一片接一片地往客人嘴里“喂”,直至女主人认为自己的情谊已充分表达出来时,才肯停止奉送。他们认为这才称得起自己是以赤心来款待客人的。埃塞俄比亚人单有自己的“历法”和“计时法”:“埃历”把每年365天分成13个月,前12个月每月为30天,第三者3个月是小月,仅有5至6天;“计时法”是把太阳升起时作为一天的开始,早晨6点为零点,下午6点为白天12小时的结束,同时也是夜间12小时的开始。埃塞俄比亚的民族传统服饰有其一定的独特风格。一般上身为高领长窄袖的衬衣,下身为窄裤或马裤,身披白色“沙马”,冬天外加带风帽的斗篷。妇女一般都穿长而窄的连衣裙,外罩为“沙马”,有的甚至裹住头部只露面部。

埃塞俄比亚加拉族女人特别注重化妆。头发要用油脂弄硬,并在其中加些草梳成小辫,耳朵穿孔佩草制或白色贝壳制成的花环,手和脚戴金属的手镯与脚镯,身上涂抹香料。

埃塞俄比亚奥莫河畔居住着仍保持原妈部落生活习俗的奥莫人。他们令人难以理解的视穿唇为美。凡年轻姑娘到了年龄,都要用刀把下嘴唇与下巴割开,并把嘴唇用力拉长、拉圆,然后用一个木盘支撑着下嘴巴,直到刀口长好为止。

埃塞俄比亚人有把盐粒含在口中的习惯。就象我们用糖哄孩子一样,哄孩子也用盐粒,如同我们用糖哄孩子一样。

饮食习惯:

埃塞俄比亚人主食主要是民族传统食品“英吉拉”。这是用当地苔麸粉或大麦粉做成糊状发酵后,在平底锅内烙烤而成的,其味道略酸,一般都用它蘸酱吃。酱是用牛肉或羊肉。加入几种蔬菜制成的汁酱。他们还很喜欢名为“瓦特”和“菲特菲特”的两种本国菜肴。其实这

两种菜的主要原料均为牛肉、羊肉或鸡肉,但在主要调料上稍有些区分,“瓦特”中主要加入了咖喱粉和辣椒等,“菲特菲特”则主要加了奶油和辣椒及其他香料,其烹制方法,两均为炖煮而成。他们有食生牛肉的特殊嗜好。乐于将现宰杀的鲜嫩的牛肉,先切成豆腐大小的方块,然后再用小刀切成薄薄的小片,蘸辣椒面吃。还有一种吃法是将肉先捣碎,再拌合自己适合的佐料,同类似煎饼的“英吉拉”一道吃。

埃塞俄比亚人有饭前用净水冲手的卫生习惯。冲手时,他们总爱当着另一个人的面,用水壶冲洗,下面用专用的盆或罐等容器接水,冲洗干净后才入席用餐。

饮食嗜好:

埃塞俄比亚人对中国的饭菜倍加赏识和喜欢,尤以中国的独特的烹调技艺,简直是令人大开眼界,饭菜的味道更是使人赞叹不绝和回味无穷。除在官方社交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匙外,一般都习惯用手抓食取饭。

注重讲究菜肴的鲜嫩,注重菜品要经济实惠。

口味一般偏重些,特别喜欢辛辣味。

主食以面食为主,爱吃薄饼。

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鱼、虾、鸡、蛋类等;蔬菜喜欢辣椒、黄瓜、茄子、胡萝卜、卷心菜、洋葱、西红柿、土豆等;调料爱用辣椒面、胡椒、奶油、糖等。

制法对烤、炖、焖、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中餐对中国的川菜、粤菜及清真菜推崇。

菜谱很欣赏番茄里脊、焖羊肉块、扒羊肉条、黄焖鸡块、油爆虾仁、冬瓜盅、香酥鸡、咖喱牛肉、炒牛里脊丝、清蒸羊肉等风味菜肴。

水酒喜欢喝蜜酒和啤酒,对咖啡、牛奶、桔子水等也乐于品尝。

果品对香蕉、杜子、西瓜、荔枝、苹果较喜爱;干果爱吃花生米等。

信仰忌讳:

埃塞俄比亚人有一半以上信奉基督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1.4%。在埃塞俄比亚,每周三、周五为斋日,除此外还有70个强制性斋日,一年有一半时间要守斋。斋日期间,人们不准吃任何肉类,甚至连鸡蛋、牛奶等,凡是动物身上的东西都不准吃喝,唯一例外的就是在复活节期间前40天里,可以吃鱼、虾等海鲜品。他们认为这些海鲜品是凉血动物,所以可以不戒食。他们忌讳数字“13”。认为这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极为肮脏的,使用左手是一种不礼貌和不道德的行为。他们忌讳黄色和淡黄色,认为是凶丧之色,故在花束或服装上都忌用这些颜色。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信仰

埃塞俄比亚居民33.9%信奉伊斯兰教,43.5%信仰埃塞俄比亚正教,18.6%信奉新教,0.7%信奉天主教和2.6%信奉原始宗教。

民俗

埃塞人相互问候,在多数情况下要鞠躬行礼。如身披"沙马"把头裹住的,要把它摘下来,甚至撩起,露出肩膀以表诚意。问候的时间可长达一二分钟,甚至还长。问候的内容无所不有,如问候彼此的健康、家庭成员、家畜、农田收成等。如果有事情要谈,也要等相互从容问候之后才能谈实质性的问题。在接受礼物时,表示高兴接受要伸出双手接礼。表示勉强接受时伸出一只手。有客人登门,女主人拿出最好的咖啡进行招待。客人接过咖啡,首先要有几句赞美话,否则会被主人视为无礼,不受欢迎。埃塞人喜爱鲜艳明亮的颜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征图案。埃塞人哀悼死者时,穿淡黄色服装,但出门做客是绝对不能穿黄色服装的。埃塞俄比亚的男女青年,在初次接吻时,如相互把盐粒吐在对方的口中,表示俩人真诚相爱,情投意合。

禁忌

埃塞人喜爱鲜艳明亮的颜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征图案。埃塞人哀悼死者时,穿淡黄色服装,但出门做客是绝对不能穿黄色服装的。

4.安哥拉

名称:Republic of Angola

首都:罗安达Luanda

风俗礼仪:

十分有趣的是,安哥拉人见面称谓语同中国汉族颇相近似,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但对年长者或者外来宾客也有称爸爸、妈妈的习惯。在公共场合或者外交场所,常常称对方为先生、阁下、夫人、女士、小姐等,而且总是同对方的职务连起来相称呼,如总统阁下、部长先生等。安哥拉是一个礼仪之邦,当地居民非常注重礼节。晚辈见到长辈总是主动打招呼问候,长辈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点头致谢。当地居民见到异国他乡来的客人,总是热情打招呼,亲切地致予问候,显得很有礼貌。相互熟悉的亲朋好友见面,先是热情握手,然后相互亲吻对方面颊,最后手拉手地说长道短,而且边谈话边用右手拍打对方的手掌,显得亲密无间和格外友善。在农村地区,许多妇女见到外来的女性宾客,即使素不相识,也是主动问候致意,接着便是围着客人转圈跳舞,而且嘴里发出阵阵有节奏的欢叫声,不少女客人被弄得满腔通红,束手无策,但当地人认为这样做是在表达她们内心深处最友好的情感。

安哥拉人中还流行一种特殊的见面问候礼节一一开玩笑、说笑话,越是关系亲密者之间所开的玩笑越是放肆,说出的笑话语言异常尖刻。安哥拉人把开玩笑、说笑话看成进行感情交流、加深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谚语:“开玩笑是炎热时撒在头上的凉水,开玩笑是疲劳时注入的兴奋剂,不仅让人感到精神上的愉快,而且能够带来朋友之间更加真诚相待。”安哥拉人开玩笑、说笑话多限于朋友之间,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安哥拉人同你握手致意后发现你身体清瘦,便说“朋友啊!您可是枯瘦如柴。”见你身体肥胖,总是说“兄弟啊!您可是富态如熊。”外来客人可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这是安哥拉人视你为知心朋友而用开玩笑、说笑话的方式向你表达诚挚热情的问候。外来客人也可以说“我的小傻瓜”“聪明的小狗”等言语适度地说两句笑话。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方不是一位开玩笑者,没有主动同你开玩笑、说笑话,你是不可以冒失地同对方开玩笑的,更不可讲一些出格的笑话。

安哥拉人热情好客,陌生人见面,交谈一会儿,可能成为知心好友,便主动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最好的食品招待,临别时还要赠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民间工艺品作为纪念礼物。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木薯、小米等,由于当地盛产热带水果,不少人家经常以香蕉、芒果、木瓜等为餐。安哥拉人烹调食物方式独特,大多数人爱吃烤玉米棒或者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饼子吃。不少人也爱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瓜类、果类、豆类、食盐等煮成稠粥食用。当地盛产木薯,当地人食用木薯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或是切成块状煮熟后再浇上汤汁,或是磨成粉状加水熬成糊状再拌上用西红柿、鱼块或者肉丁制成的浓汁,或是用木薯粉制成肉丁馒头、鱼丁馒头等。

当地人食用香蕉的方法也很多,除了当水果食用外,或是将香蕉晒干碾成粉加上面粉制成香蕉糕,或是将香蕉蕊切成片放到油锅里炸制成油炸香蕉,或是将香蕉去皮后蒸或煮成泥再浇上用蔬菜、鱼、肉、鸡等制成的浓汁,或是将香蕉放到火上烤得冒香味后去皮吃等。安哥拉人的这些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饭菜,异国他乡之人食后总是会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但是,当地的国家公司或者私人企业进行商务宴请时,总是安排客户在宾馆或者饭店吃西餐,当地厨师的烹调手艺不低,制作的法国大菜或者意大利菜并不比在法国或者意大利本土上吃到的逊色。进餐时,除主食和菜看外,还摆上各种酒,主人并不劝酒,由客人自己选择。

安哥拉人待客的饮料有咖啡、汽水、桔子汁、芒果汁、香蕉汁、木瓜汁、茶水、凉水等。进入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客厅里的一只大瓷壶或者大瓦罐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盛着凉水,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将生水烧开后注入的,不少家庭则是干脆将自来水倒进去的。当地气候炎热,从户外进入室内,口干舌燥,喝上一杯凉丝丝的水,其痛快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许多宾馆的房间里,总是为客人备有一壶凉水,即使在五星级的高级宾馆里也是这样。在官方举行的正式宴会上,每一位入席者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饮料,但一杯凉水则是不可少有的。

应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一定要准时赴约,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而早到会令主人因准备不足而显得措手不及。进入主人的家门,首先要注意观察主人在室内是否穿着鞋,如果主人进门就脱掉鞋子,客人也应当学着主人的样子进门就脱掉鞋子,因为许多人家的客厅里铺着地毯,进入室内是不穿鞋的。进入客厅,要按主人指定位置入座。落座后,宾主交谈过程中,坐姿要端庄,精神要集中,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对于主人送上的饮料、水果,要主动接过来,并说一些感谢的话语。谈话时,要避开政治形势、国家领导人情况以及宗教方面的问题等,可以谈一些安哥拉实现民族和解以来在建设国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赞扬安哥拉人民勤劳和智慧。

由于受西方殖民主义统治达500多年,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安哥拉近一半的人口信奉罗马天主教,另有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他们的某些忌讳同西方国家有些近似,如对“13”这个数字便认为是凶险而不吉利的,简直喋若寒蝉,是尽量设法避免的。在许多城市的门牌号、宾馆的房间号、楼层号、宴会的桌号甚至汽车的编号等均不用“13”这个数字。宴请不安排在某月的13日举行,也忌讳13个人同桌共餐。也忌讳“星期五”这一天,如果“13日”和“星期五”碰巧在同一天,人们便称这一天为“黑色的星期五”,不仅当地一般不举行什么活动,而且许多人会整天感到害怕,仿佛灾难马上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似的,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如此忌讳“13”这个数字,据说是源于基督教的一种传说。传说耶酥的12个得意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贪图30枚银币,将耶酥出卖给犹太教的当权者,并亲自为捉拿耶酥的人带路。由于犹大的出卖,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以此为题创作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描绘了耶酥被出卖前夕与自己的弟子们在一起进餐的情景,画面上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就是犹大,因此,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人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是不幸的象征。人们认为“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按基督教的传说,星期五是耶酥被钉死的那一天。另一种传说认为,星期五这一天亚当?夏娃因违反上帝的禁令,偷吃了禁果(即“智慧果”),犯下了罪行,被驱赶出了天堂!这两种传说都认为“星期五”这一天与死亡有关系,自然是不吉利的。

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及其许多城镇,现代化的房屋比比皆是,马路宽阔笔直,高层建筑林立,宾馆、饭店、酒巴、赌场异常豪华。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带,许多人仍然居住在传统的尖顶非洲式茅草屋里。村落大小不等,自然形成,具有靠近水源的地理特点,有的交通也很便利。小的村落仅有几户人家,大的村落有数百户。村落实行传统的酋长负责制,凡是村中的一些大的事情,由酋长出面召集村中长老商议决定。农村中一夫多妻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男人娶两三个妻子大有人在,有五六个妻子者也不足为奇,至于酋长有多少个妻子连当地人也弄不清楚。农村男女青年的婚姻大事迄今仍然操纵在父母手中,由父母作主,媒人牵线,相亲、订婚、结婚均要花一笔钱财,尤其是女方父母需要为女儿出嫁置办像样的嫁妆。随着社会的进步,受过教育的青年男女已经通过社交场合相识、恋爱、结婚,但也要花费一大笔钱。

5.贝宁

名称:Republic of Benin

首都:Porto-Novo 波多偌伏

相见礼仪

在贝宁首都等大城市的上层社会和社交场合中,见面礼节同西欧特别是法国基本相同。当客人自我介绍或被人介绍给主人时,上般是主人先伸出手来握手。贝宁人称呼男性客人为先生,称呼女性客人为夫人、女士、小姐。不论在仟么场台,女主人来伸手。客人不能主动与之握手。初次见面时可说:“见到你很高兴”或“认识你很荣幸”,同时可简略地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主人,并聊聊家常。在贝宁,拒绝对方热情拥抱亲吻的表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贝宁人民热情好客。在著名旅游胜地冈维埃,迎接贵宾的最好见面札是:村中男女青年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伴随着欢快的鼓点,站在木舟上跳起非洲舞。有的还拉着客人一起翩翩起舞,用这种传统方式表达对客人的最高敬意。

餐饮礼仪

贝宁人的食物南北稍有不同。南部以玉米和咖喱粉为主,北部则以小米和薯类为主。城市中大米、面包已逐步成为居民的主要食品。贝宁盛产棕榈树.用稼榈树油制作的饮料、食品随处可见,鱼类菜肴也较丰富。口味上喜油腻、香丽辛辣的食物。喜欢吃大块的牛、羊肉.而不习惯吃切成肉片、肉丁和肉丝之类的菜肴。松巴族人最爱吃的佳看是“咖啦噜汤”。一些居民还食用一种近似高粱的粮食,西非人称之为“萨尼奥”,他们把这种粮食与菜汤、肉汤拌在一块吃,味道格外鲜美.

服饰礼仪

贝宁和非洲各国一样,城市和农村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城市着无领长袍的人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各种颜色的衬衫、长裤,西装革履电是很平常的。在外交场合或遇到各种庆典,有身份的人,男士着宽松无领或矮领长袍的仍居多数,妇女则着用考究料子做的裹身布或裙子.头上要扎头巾。贝宁人平时不太讲究装扮,有时只穿短裤,头上围一块头巾。一些少女非常讲究头发的梳理和造型.发型多种多样,如凤冠型、船形、多辫型等。贝宁人重视头发是从婴儿开始的。婴儿一出生就精心保护头发,并促使其尽快生长。而一些村子里的人们则将患重病的人剔成光头,目的是把头发里的生命力转移到身体上。以尽快恢复健康。贝宁妇女也爱戴耳环、颈饰、手镯等饰物,耳环均以较大为美。他们所戴的

青铜手镯,起源于贝宁,现已流行于西非各地。颇尔族男子的发型酷似骆峰,因为他们崇尚它特别能忍耐的吃苦精神,对骆驼有一种特殊的“相依为命”的感情。人们喜欢在唇上画各种图画.

旅游礼仪

贝宁有许多的旅游景点.特别是南部地区水路纵横.风景秀美。首都波多诺伏附近的冈维埃水上村庄驰名海内外。沿海泻湖之上有许多小木屋。被称为“水上人家”。这里的许多妇女、儿童都是游泳、划船的好手,儿童们从小就练就了捉鱼的本领。城乡间有简易的集贸市场,出售土特产或工艺品,但绝不纠缠游客。住宿比较方便,游客对提供服务的员付给一定数额的小费.

婚俗礼仪

在冈维埃的水上村庄,每逢结婚庆典之日,全村居民便要唱歌跳舞,庆贺一番。喜庆的高潮是妇女划船比赛,男人们则在一旁擂鼓助威。优胜者的奖励是陪同新郎去接新娘,新郎家盛情款待她三天,然后便有小伙子们接踵登门求婚。

商务礼仪

到贝宁进行商务活动.必须人乡随俗。首先应交换商务名片。谈判时,不可夸耀已方的实力.亦

不可强行推销,否则不但做不成生意,还会引起人家极大的反感。视谈判情况而定,是否举行宴请或回请活动。在商务活动场所,见不到女翻译或女秘书,贝宁商人电不带夫人和子女出席宴会等。

主要习俗

贝宁南部地区的人们历来崇拜蟒蛇,许多人家里养蟒。在维达城还建有一座蟒蛇庙,供人们参观敬仲。传统的蟒蛇节上,妇女们把蟒蛇一会儿贴在额头,一会儿贴在肚皮上,当地人认为这样可以多子多福。贝宁的南部地区基本上实行大家族制,族长是年纪最大.威望最高的男性。贝宁人热爱生活,对婚姻忠贞,尊老爱幼。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夫妻之间一般都能相敬如宾。他们视赡养老人、竭尽全力抚养小孩为天职,严禁任何欺侮老人和孩童的行为。贝宁人身段修长,舞姿优美。很多妇女扶少女时代起就有文身的习俗。每种花纹所处的位置都含有一定的意义。在颈部文有3条水平线的花纹,保佑长命百岁;在肚脐下文有蜥蜴形花纹,表示心胸宽阔;肩上文有三排平行花纹.表示能吃苦耐劳;横过鼻梁是一个乙形花纹,表示吉祥。

6.博茨瓦纳

名称:Republic of Botswana

首都:Gaborone 哈博罗内

习俗礼仪

博茨瓦纳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荒漠地区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气候炎热,降雨量少,耕地不多,以养牛为主的牧畜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之一。居民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的茨瓦纳人,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传统宗教,城里人多信奉基督教,乡里人多信奉传统宗教;国民的风俗礼仪可谓别具一格。

博茨瓦纳人朴实憨厚,处事麻利,感情丰富,性格豪爽,热情奔放,素以乐天派著称,也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他们注重礼节、待人真诚、热情好客的传统习俗。博茨瓦纳居民遇见外国客人,总是主动热情问候一声“杜迈格?拉”,意为“先生好”或者“阁下好”;或者说一声“杜迈格?妈”,意为“女土好”“夫人好”“小姐好”。在某些场合,也对客人说一声“同志,您好”或者“同志,您幸苦啦”,但这种问候语的使用率不是很高。相互熟悉的朋友见面,嘴里总是不停地说着“普拉”“普拉”。普拉是博茨瓦纳货币的名称,外来客人听见当地人说“普拉”,千万莫误认为他们是在谈论金钱,实际上他们相互之间是在真诚友好地进行问候,因为在茨瓦纳语里“普拉”意为“雨水”,这反映出生活在干旱少雨的国家,人们是多么地渴望雨水的心情。

博茨瓦纳人通常以握手的方式作为见面的礼节。身份相仿、年龄相当的人见面,相互先说一声“你好”,然后相互握手表示问候。彼此熟悉的朋友见面,除见面握手致予问候之外,还要相互拥抱和亲吻对方的面颊,借此表达深厚的友谊。相互关系异常亲密者见面,握手问候之后,双方双手拉着双手地谈话,直到谈话结束时彼此才会松手。见到长辈,为了表示谦恭和尊敬,总是先用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然后再伸出右手去握对方的手。遇见酋长或者身份比较高的人,总是蹲在地上或跪在地上,举起右手,握成拳头,嘴里不停地说道“阁下健康”、“感谢阁下光临”等语。当地的女性多行躬身屈膝礼,城市里的不少女性也喜欢以握手的方式表示问候,但博茨瓦纳是一个男女界限严格的国家,外来男性客人切勿主动伸手同当地女性握手,也不可单独同女性交谈,更不可对女性显得格外热情。

博茨瓦纳人特别喜爱结交朋友,初次见面,萍水相逢,握手问候,寒喧几句,交谈一阵,他们很可能对你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立即称兄道弟,情真意切地邀请你到他家中做客,拿出家中所储备的最好食物招待你。博茨瓦纳人的饮食富于民族特色,主食有玉米饭、高梁米饭等,副食有蔬菜、野生植物、家禽肉、野兽肉等。通常的烹调方法是将玉米粒或高梁米

煮烂后,拌上用肉类和蔬菜(或者野生植物)制成的莱肴,最后撒上一些食盐和辣椒面,吃起来香喷喷的,异常开胃。在当地,每年三四月份,许多人家从巴哈蜊树上捉来一种名叫“莫巴哈蜊”的爬行毛虫,掏尽内脏,洗净后用油炸、火烤或者盐水煮,吃起来味道鲜美,同虾蟹等海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一个人一顿可食下数百条。这种毛虫长约5厘米,显绿色,浑身长满软刺般的毛,以树为家,食树叶为生,繁殖能力极强,每年三四月份时便寄生在树干上,当地居民一天可捕捉数千条,用盐水煨煮后晒干或者烤干后可以长期保存,每逢重大节日或者贵宾临门便拿出来品尝。

人们进入博茨瓦纳,很快就会发现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与牛联系在一起的。原来博茨瓦纳耕地不多,但拥有广阔的草原,即使那些荒漠地区也生长着野草和灌木林,适宜养牛,逐渐形成了以养牛业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格局,人均占有牛的头数在非洲国家位居榜首。在这个国家,一个人的财富同饲养的牛数是成正比的:牛越多,显得越富有,其社会地位就越高。人们将自己的财富以牛的形式“储存”起来,手头有钱就买牛,缺钱花就卖几头牛。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少者拥有几头或十几头牛,多者数百头乃至上千头牛。商行老板、大企业主和那些高级官员拥有数千头牛,在当地并不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饲养万余头牛的农场主在这个国家为数不少。

许多城里人在农村有自己的牧场,在那里养着牛。说来非常有趣,博茨瓦纳的牛性情温顺,只要有草有水,它们吃饱喝足后就在原地休息,一船不会走散,甚至很少走出主人的牧场范围。即使某一头牛走失了也不会丢失,因为牛角上挂着写有主人姓名、地址、电话的小木牌,届时总会有好心人打电话通知主人或者将牛送到主人的牧场。在首都哈博罗内市,每到周末之际,一辆一辆的小汽车从机关大院或居民住宅区驶出来,经过市区,奔向郊外。车内或是一家人,或是单身汉,他们都是利用周末去牧场探视自己的牛群,其中不乏各级官员,甚至包括政府部长。他们到达牧场,便一头一头地查看自己的牛。到了晚上,皎月当空,繁星满天,寂静的草原上吹拂着阵阵凉爽的微风,人们喝着啤酒,谈着高兴事,欣赏着牛群,其乐融融。博茨瓦纳人将周末同牛在一起度过视为人生最大乐趣和享受。来到牧场,天广地阔,空气清新,远离闹市区的喧嚣,避开工作中的烦恼,尽情地享受着人生中的欢乐。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的全部财产——牛浮动眼前,使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满足感。星期天下午,这些探牛者又风尘仆仆地赶回城里,准备第二天继续干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博茨瓦纳,外来之人会切身感受到自己处在一个牛的世界里。在哈博罗内的大街小巷,许多人的着装上印着牛的图案,商店里许多商品以牛作商标,流通的货币上铸有一头公牛……。总统府和议会大厦上方挂着的巨大国徽中央是醒目的牛头像;驾车在马路上行进时不时会被一群群膘肥体壮的牛挡住。博茨瓦纳的全国性节日很多,但最热闹的要数每年七月举行的牛的展览和评比活动的博览会,届时人山人海,牛山牛海,规格隆重。庆祝节日或者举办某项传统仪式,博茨瓦纳人要宰牛,摆“牛肉宴”。遇有盛大隆重的庆典,总要宰杀百多头,号称“百牛宴”。

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在博茨瓦纳,青年人没有牛是娶不到媳妇的。”这恰当地反映出牛与民众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青年男女订婚,男方要给女方送去一定数量的牛作为彩礼;女儿出嫁,当父母的要送数头牛作为嫁妆;正式举行婚礼的那一天,男方家要宰杀数头牛,筹办别具一格的“牛肉婚宴”。按照当地流行的风俗,凡是有人家举办婚礼,四邻好友便牵着一头牛前来祝贺。前来祝贺的人越多,主人家会越高兴,因为这样一来就会收到更多的贺礼。在农村地区,“牛肉婚宴”的地点一般选择在部落村庄的广场上,时间选择某个吉利日子的下午开始。席间,主人给每一位来宾送上一只盘子,里面盛着撕成丝状的牛肉,上面浇有带着辣味的佐料,还有青豆和米饭等。众人围成一个一个圆圈,席地而坐,左手托着盘,右手抓着食物往嘴里送,吃得津津有味。人们边吃着牛肉,边谈论着那些感兴趣的话题,不时地向新郎新娘说几句表示祝福的热情话。主人发现客人盘中的食物快要吃完时,马上又给

添加一些。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来宾手中的盘子里,男性的是牛肉,女性的是牛杂碎。原来,这也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就连许多当地人也说不清、道不明。夜间,无数的火把将婚宴现场照得通明,人们吃饱喝足后,新郎新娘邀请来宾们唱歌跳舞,婚礼仪式达到高潮。当一个人引吭高歌时,众人放开嗓门相和,身体晃动、动作粗犷的舞蹈震动大地;嗓音豪放、节奏欢快的歌声响彻夜空。直到次日清晨,人们才尽兴离去。

博茨瓦纳以手工艺品制作精细而闻名。兽皮制品是博茨瓦纳男人的一手绝活,那些用牛皮、羊皮及野生动物皮制成的服装、床褥、手袋、凉鞋等,引得外国游客竞相购买留作纪念。用象牙雕刻的人物或动物,形象逼真,令人爱不释手。当地妇女用棕皮作原料编织的床垫,手感柔软,不易折断,铺在床上,夏日凉爽,冬日保暖,成为旅游产品中的畅销货。

7.布隆迪

名称:Republic of Burundi

首都:Bujumbura 布琼布拉

布隆迪人好击鼓,凡有较大的活动,都要击鼓,以示隆重。击鼓时,鼓手们边击边跳,舞姿优美。另外,布隆迪人喜爱跳舞,他们从小就习舞,不论男女老少,基本上个个都会跳。

在布隆迪,人们主要的食物是豆子、玉米、豌豆、稷/粟、高粱、木薯、甘薯和香蕉。水果、蔬菜和谷物是他们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维他命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但脂肪和蛋白质却很少。在坦葛尼喀湖周围地区鱼类也被捕殆尽,他们平均摄入的肉类只占2% 或者更少。这就导致他们患上了夸可而症(恶性营养不良)---一种由于缺乏蛋白质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在当地很普遍。

他们的食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将木薯根洗净、捣烂、过滤,然后和高粱粉一起来做烤布隆迪人讲究文明礼貌、热情好客。熟人见面一定要亲切地打招呼。随着社会的发展,布隆迪人也行握手礼,在国际场合穿西装,采用国际通用的称谓饼或熬粥。熬成之后用手把粥滚成一个球,和着肉汁或酱一块吃。

8.布基纳法索.

名称:Burkina Faso

首都:Ouagadougou 瓦加杜古

礼仪习俗

至今仍保留着莫西皇帝的称号及其传统的礼仪习俗。莫西语称莫西皇帝为“莫罗―纳巴”。皇帝居住在占地广阔、建筑别致的城堡中。每天清晨和夜晚,城堡里都要鸣放火炮,报道皇帝的起床和就寝。每星期五是皇帝的接见日。在布基纳法索,政党竞选需要取得莫西皇帝的支持,历届新政府的组成要首先向他通报。在平时,莫西族人事无巨细,都要聆听“莫罗―纳巴”的指示。

商务礼仪

布基纳法索人见到外国客人很讲礼貌,显得热情大方、彬彬有礼,称对方为“先生”、“阁下”、“夫人”、“女士”、“小姐”等。对男性客人总是握手致意,对女性客人多以含笑、点头、躬身表示问候,外国客人见到布基纳法索人,不论是否知道对方的姓名,在社交场合,可称男性为“先生”、称女性为“夫人”、“女士”、“小姐”,可主动同男性握手。对女性可以微微躬身表示问候。布基纳法索人热情好客,谈公务多在饭店请客人吃饭,朋友拜访总是在家用传统饭菜招待。布基纳法索有些民族严禁人们直呼皇帝或酋长的名字。

与我国的外交关系1994年2月4日两国断交

9.赤道几内亚

名字: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

首都:Malabo 马拉博

赤道几内亚人热情好客,对异国他乡的客人极为友善,稍稍熟悉,往往邀请客人到家中做客,用富于地方风味的食物招待客人。他们称外来客人为先生、夫人、女士、小姐,见面行握手礼。赤道几内亚人在进餐时有一些风俗习惯,客人要注意了解,遵守习惯做法。城市里居民吃饭时多使用刀叉,乡下人多用手抓饭。赤道几内亚人忌吃鹿肉,尤其是对女子,她们是绝对不可违反的,而对男子,要求则不那么严格,年轻人到了人教年龄并通过神秘的入教仪式后才可以食用鹿肉。

10.多哥

名字:Togolese Republic

首都:Lome 洛美

多哥是西非洲地区的一个滨海国家,国土面积不大,但拥有多样化的自然条件,花木繁茂,生机勃勃,佳景处处,美不胜收。多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国大小部族40多个,居民绝大多数信奉传统的拜物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迄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非洲国家。

异国他乡之人来到多哥,很快就发现这里的居民讲究礼仪,热情好客,彬彬有礼,待人坦诚,性格外露。多哥人遇见外国客人,即使是初次相见的陌生人,也总是主动打招呼,热情握手问候,接着寒喧一番,从旅途情况问到身体状况,然后才转入正题,询问你是否遇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等,使初来乍到的人立即对多哥人民产生一种特殊的友好感情。相互熟悉的朋友见面,双方先是热情拥抱,然后右手相握,用左手拍打着对方的背部,从家庭到身体问候一番,表现出异常亲密的感情。亲密的朋友相见,先握一下对方的手,相互拥抱亲吻对方的面颊,然后握住对方的拇指,热情交谈一阵。当地人见到外国年长的客人,行握手礼时,先用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腕,再伸出右手去握对方的右手,表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尊敬,而且问候的语言多是敬语。多哥妇女性格热情奔放,待人彬彬有礼,不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只要她们遇见外来客人时,立即就会躬身屈膝行见面礼节,问候的语言很有分寸,回答客人的问话时,不仅非常有礼貌,而且十分得体,临别时总是含笑地道一声“再见”或“欢迎您再一次光临”等,给那些初次来到这个国家的客人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和甜蜜的印象。

在多哥的一些农村地区,当地妇女遇见外国女性客人,总是一边围着女外宾转圈,一边嘴里发出有节奏的尖叫声,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遇见客人到来的高兴和喜悦。在有一些地方,当地居民见到外国客人时,见面握手后,边用双手的手掌轻轻拍打客人的胸部位置,边不停地赞扬客人的身体非常健康,作为见面时的问候礼节。如果他们遇见自己所熟悉的外国朋友,总是用自己的右手的手掌轻轻拍打对方的右手的手掌,以表示热情的见面问候礼节;若是将两手举至与肩平齐,手掌来回翻动,则是表示对一般客人的普通问候。

多哥人喜爱交朋友,客人登门拜访,不论是事先约定的,还是突然造访的,主人都是显得异常高兴和热烈欢迎,慷慨接待,而且时常要挽留客人吃饭,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款待。当然,从礼节的角度考虑,到多哥朋友家中拜访,还是应该事先进行联系,约定好时间,以便让主人事先有所准备,并且应准时赴约,不要让主人感到扫兴。拜访多哥朋友,适量带一些礼物相送是非常必要的,如一块花布、一件短衫或者一些糖果等,价值不高,花费不多,主人会感到特别高兴,有助于加深双方之间的友好感情。多哥最大的民族——埃维族居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客的民族之一,每当宾客临门,尤其是外国客人到访,主人兴高采烈,全

家手舞足蹈,先是在院门外热情迎接,引进门后用饮料、水果招待,最后要挽留客人吃饭,显得真诚、友善、热情。遇有贵宾临门,埃维人总要拿出家中珍藏的精美的凳子给客人坐,以表达对来访者的最尊贵的礼遇。凳子在埃维族人心目中享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是权力与荣誉的象征。酋长有“酋长凳”,富人则有“财富凳”,进行宗教仪式有“神凳”。客人坐在凳子上,自家人席地而坐,表示对客人的极大尊敬。客人在凳子上就坐后,主人送上饮料,当着客人的面自己先喝上一口,表示洁净无毒,然后双手捧送给客人,是接待客人的最高礼遇。客人须双手接过饮料,然后左手捧杯,右手食指沾几滴饮料撤在地上,作为祭献主人家的列祖列宗,再自己慢慢饮用,并对主人表示感谢。

多哥人设家宴款待客人,多用传统饭菜和自家酿制的棕榈酒招待。如同其他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多哥人待客的菜肴中最著名的也是烤全羊。一只肥嫩的羔羊,现场宰杀,碳火烘烤,外焦里嫩,香味四溢,盛人大盆,众人围坐,宾主共食,津津有味,边吃边谈,气氛热烈。进餐过程中,主人不断地将鲜嫩味美的烤羊肉撕下一块又一块奉送给客人,不停地劝客人饮棕榈酒。客人吃得越多,喝得越饱,主人越是非常高兴。进餐结束时,主人还未离席,客人则应当静坐等侯;离席前,客人要再三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并且要多次赞美饭菜的味道好极啦,要表白自己从来有像今天这样过得如此开心。饭后,主人还要捧出一些当地的水果请客人品尝,继续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分别时,主人大多要率全家人将客人送出一段很长的距离,握手道别时还要向客人赠送一些自产的水果和其他的土特产作为朋友间的礼物,然后挥手告别,许多人还会挥泪告别,直到客人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后,主人一家才会往回家的路上走。

多哥也是一个多传统节日的国家,如摔跤节、狩猎节、鞭打节、木薯节、小米节、小豆节、取圣石节等。在这些众多的节日中,要数摔跤节最为隆重热烈,届时男女老幼都来参加,敲起非洲鼓,跳起欢乐舞,庆祝活动持续一周时间。摔跤节原本是多哥北部卡布列族的集会活动,现在已经发展成全国性节日。

摔跤节为一年一度的节日,于每年七月的第二周举行。节日期间,多哥北部地区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之中,人们身着艳丽民族服装,从全国各地赶到集会地点。参加比赛的摔跤手都是各地经过预赛认真选拔出来的。各地选出的摔跤手,由一支青年男女组成的舞蹈队吹着长笛,打着响板,伴着歌舞簇拥到比赛现场。比赛场四周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前来观战和助威的人群围成一道道人墙。扩音器里播放着节奏欢快的音乐,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扔动身躯、随着乐曲舞蹈起来,赛场内外一片沸腾。赛场正面的看台上端坐着政府官员、大小酋长、社会名流和外国来宾;参加比赛的选手均是男性青年。按照传统的比赛规则,每个乡村可以推选60名参加过预赛获得参赛资格的选手出场,同其他的选手进行单循环赛。出场的选手可以在场内自选比赛对象,采用“自由组合”方式,比赛过程中可以抓抱对手身体的任何部位,摔倒一名选手记一分,最后积分最多者为乡级冠军。各乡冠军再进行单循环赛,产生县级冠军。最后县级冠军进行单循环赛,产生全国摔跤冠军。

每场比赛均由担任总裁判的一位酋长吹笛开始。清脆的笛声一响,看台两侧的竞赛手们跑步进入赛场,迅速选择竞赛对手,并向其靠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对方发起攻击。此时此刻,赛场四周响起震耳欲聋的擂鼓声、欢呼声、喊叫声、吃喝声……,父亲为儿子加油,姑娘为小伙子鼓劲,盛况空前,激动人心。“小伙子坚持住,胜利是属于你的!”“小伙子再坚持,就能战胜对手!”观众的助威声此起彼伏,久久响彻赛场上空,将节日欢乐喜悦的气氛推向高潮。赛手们人人不字众望,个个精神抖擞,全部身心投入智慧与力量的竞技之中,惊险的场面和精彩的动作紧紧扣住在场观众的心弦。每当一方摔倒另一方时,或者是出现双方长时& 间慢持局面时,观众中都会出现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每当一场比赛结束,人们便将赛手团团围住,吹着口哨,跳起舞蹈,表示祝贺。赢得冠军的选手,回到家乡,村民们要宰羊杀牛,开怀痛饮,欢庆三天三夜。

摔跤在多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候,多哥境内分布着许多独立的部落小王国,为了争夺土地,强占地盘,抢掠资源,王国之间经常发生争战。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和强占,求得本部族的生存和繁荣,部族首领们要求其成员苦练过硬的本领,以便在同来犯者进行激烈搏斗中摔倒并制服对方,于是摔跤运动逐渐兴盛起来。多哥自独立以来,摔跤活动作为传统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发展,并逐渐由地区活动发展成为全国性节日,每年定期举行,形成了一种庆典风俗。就是在平时,摔跤活动也是多哥民众最喜爱的娱乐项目,尤其是北方地区更为盛行,每逢婚丧嫁娶、重大庆典甚至贵宾驾临,都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摔跤比赛。

11.厄立特里亚

名称:State of Eritrea

首都:Asmara

厄立特里亚历史上曾是地区贸易中心,与周边国家和民族交流频繁。厄特社会融合了多种民族、宗教和传统习俗,彼此相处融洽。由于受西方势力影响较早,厄特城市生活较西方化。尽管厄特经济落后,但社会秩序良好,犯罪率很低。厄特人民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开朗大方,对人恭敬而不失自尊,外籍人士尽可入乡随俗。

一、问候: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其它还有拥抱、吻颊等。

二、会见:会见开始时,厄特人一般会请客人喝红茶或咖啡,客人可接受或拒绝,要求自己加糖或不加糖,会谈完毕前宜喝完。

三、就餐:厄特饭店、餐馆主要供应意大利餐和当地餐。当地餐以牛羊肉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ZIGNI”(一种以小牛肉块、西红柿浆、辣椒粉等熬成的辣浆汤)伴以“INJERA”(一种当地谷物的酸饼)。

四、着装:正式场合厄特人着西装,打领带或领结。非正式场合比较随便,得体即可。总的说来,厄特人衣着比较保守,外国人在厄特应避免过于袒露的服饰。

五、时间观念:厄特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尤其是厄特商人,较随意,但厄各政府机构人员比较守时。

六、禁忌:厄特民风纯朴,社会风气很好,外籍人士不可过于随便,不拘小节,应以礼待人,讲求文明、高雅。

12.佛得角

名称:Republic of Cape verde

首都:Praia 普拉亚

佛得角是远离非洲大陆西海岸500多公里的一个岛国,面积只有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0万,全国由大小18个岛屿组成,每一个海岛上都是椰林密布,碧绿成荫,鲜花盛开,蝶飞鸟鸣,风光秀丽,从飞机上俯视这个国家,犹如18片绿色的巨型树叶漂浮闪动在烟波浩森的大西洋海面上。岛国居民绝大多数是白人和黑人混血的克里奥尔人,通用的民族语言基本属于是葡萄牙语简化后的克里奥尔语,由于受西方文化长期影响,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风俗习惯既有非洲特点也有欧洲特点。佛得角人喜爱广交朋友,待人诚实热情,处事憨厚爽快,但他们的风俗礼仪中规矩颇多,同他们交往时,需要注意遵守,弄不好会闹出笑话,也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佛得角人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言有“您好”、“您近来身体好吗”、“能有机会同您见面真是太高兴啦”、“愿上帝保佑您的事业成功”、“真诚地感谢您”、“您的深情厚意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等。同佛得角人初次见面,可以主动伸出手礼节性地同对方握一下,不要用力过重,也不要握住不放,很有礼貌地讲几句问候的话语。相互熟悉的朋友见面,先是热情拥抱一下,

亲吻的动作是用脸颊轻轻地贴一下对方的脸颊,然后握手并讲一些问候对方的话语。在乡村地区,相互要好的朋友见面,边说问候的话语边用右手掌拍打对方的右手掌,以表示相互的关系亲密无间。佛得角女性对男性客人总是行屈膝躬身礼,或者行弯腰鞠躬礼,那些有身份的女性有时也会主动地伸手同男性客人握手问候。握手在当地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见面礼节,双方都应该是热情主动的,毫无原因地拒绝握对方伸过来的手是极不礼貌的表现。当然,你已经觉察到对方无握手的意思,最好的方法是向对方点头致意,或微微鞠躬,也是很有礼貌的举动。为了避免尴尬的局面,在伸出手同对方去握之前,应当首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到对方的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男女之间行握手礼,女方伸出手后,男方才能伸出手相握。男方同女方握手时,切忌握住女方的手久久不松开。亲吻是发源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礼仪,在佛得角很流行,表现的方式和习惯是亲吻对方的面颊,一边各一次。在当地上流社会也流行男女之间行吻手礼,正确的方式是男女双方相距80厘米左右,四目相注视,女方先伸出手并轻轻地向左前方抬起约60度时作下垂姿势,男方见状便轻轻将女方的手提起,略俯身,低头,在对方手背上轻轻吻一下,再将自己的手松开,并向女方说“谢谢”。行吻手礼时,男子一定要稳重、自然、轻松,动作不可粗俗,姿势不可过分夸张,尤其是吻女方手背时绝对不要发出“吮”的声音,以免在众人面前造成难堪。另外,拥抱也是当地友人见面时常用的一种礼仪,同亲吻一样,拥抱是通过身体的某一部分的接触来表示相互间的尊敬和亲热,可以解释为胸部“接吻”,双方一搂一抱,可以获得莫大的快感,感受到对方精神扶持的力量。拥抱的正确动作要领是,两人相距20厘米处相对而立的姿势,彼此左臂偏上,右臂偏下,右手扶着对方的左后臂处,左手扶着对方的右后腰处,双方按自己的方位,两人的头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拥抱。作为商务性礼仪,双方身体切勿贴得过紧,拥抱的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要随意用嘴去亲吻对方的脸颊。

到佛得角进行商务活动,交往中免不了要相互介绍,不论是当面介绍,还是书面介绍,也不论是自我介绍,还是通过第三者介绍,当地都有一些习惯的做法。自我介绍的时候,很有礼貌地向对方问候一声,这是提醒对方注意,然后一一说明自己的姓名、身份以及希望结识对方的愿望;欲同对方继续保持联系,可以给对方留下自己的地址和电话。自我介绍时需要注意的是,观察对方的反应,适可而止地介绍;不强求对方给自己留下对方的地址和电话。作为被介绍者时,应当端庄地站立在对方面前,表现出希望结识对方的诚意,当被介绍完毕时应主动伸出手同对方握手并说声“您好”“很高兴认识您”等。作为第三方将某一个人介绍给众人时,先介绍这位陌生者,再逐一介绍在场的人;向年长者介绍年少者;向女土介绍男土;向地位高者介绍地位低者。如果被介绍者是一位女士,切勿带领她满场转来转去以及将她逐一介绍给在场的每一位客人。通过信件介绍某一个人,也是在佛得角结识新朋友的一种常用方式。信件一般简单明了,写明被介绍者姓名、身份及与介绍者之间的关系即可,装入信封里,不必封口,交给被介绍者。被介绍者不可持介绍信直接拜访对方,应当通过对方的秘书或助手转交,等待对方的回复。

在佛得角的商务交往活动中,相互赠送名片的现象很普遍。在佛得角人看来,名片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体现,尊严、价值的显现和寻求社会认同、理解和尊重的一种方式。由于名片在当地被看成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自我“介绍信”,因此,在同当地商业和企业界人土打交道过程中,递送、接收和保管名片等都应当注意发挥应有的礼仪效应,不可轻率地对待。

首先,自己的名片上应当印有企业名称、本人头衔、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质地需要考究一些,最好带有中文和葡萄牙文对照,上面印有个人的照片那就更好一些。在商务场合需要递送名片时,掌握的原则是:地位低的须先向地位高的递名片;男士先向女士递名片;年少者先向年长者递送。如果在场的人多,先向职务高的或年龄较大的递送;分不清在场者的职务或年龄时,可先从自己左边的人开始递送。递送名片时应当面含微笑,双眼注视对方,

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名片上端的两角送给对方;如果自己是坐着的,递名片时应当站起来或者欠起身体;递送时应当同时说声“这是我的名片,请您收下”等客套话。佛得角人在未确定对方的来历之前,一般不会轻易赠送名片,因此,不要主动向他人索要名片,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意愿。在接收对方的名片时,应当立即起身或者欠起身体,面带微笑,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接住名片的下端两角,同时说一声“谢谢”。接过初次见面者递过的名片时,应当当场仔细看一看,并带有感情地将对方的姓名、头衔、单位等重要内容读出来。

最后,要注意将名片收好,不可随意乱放。如果你已经接过对方的名片,自己没有名片回赠时,应当向对方表示歉意,说明原因,如“非常抱歉,我刚到贵国,还未来得及印制名片”,“对不起,我今天带的名片刚好用完了,过几天我会亲自寄给您的”等。到佛得角去开拓市场,生活的节奏肯定是非常紧张的,几乎会将每一天的时间都看得非常宝贵,一些中国企业可能担心非洲人的时间观念不强,害怕会在办事过程中白白耗费时间。其实,不用担心这些,因为佛得角人的时间观念比较强,办事、谈判、约会等很注意遵守时间,他们认为迟到、失约是一种非常缺乏礼教的行为。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佛得角商人,一旦他同你已经约好时间和地点,到时万一因某种特殊原因可能迟到甚至失约,他会事先通知你并向你表示诚挚的歉意,有时他会亲自或者派秘书登门向你表示道歉,解释原因。相反,中国人员在佛得角办事例应当十分注意这一点。在佛得角进行商务活动,遵守时间,不得失约,会令佛得角朋友增加对你的信任,有助于你的事业取得成功。

佛得角最隆重的节日是狂欢节,于每年耶酥复活节前40天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届时全国放假。这个节日是从巴西传入的,l912年开始第一次举办,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庆祝节日的那一天,每一个城市都要表演自己的精彩节目。每一个地区都有一支队伍,每一支队伍的彩车上都有一位装扮成公主的女孩子高高地站在彩车上。彩车缓缓前进,人们列队游行,载歌载舞,热烈隆重。到了夜间,人们聚集到广场上或者公园里面,放声歌唱,尽情狂舞,享受人间乐趣。在佛得角的中国人员,应当尽量参加这些公众活动,不仅可以增长见闻,加深同当地民众的感情,而且可以借此机会广交朋友,考察市场,获得信息。

13.冈比亚

名称:Republic of Gambia

首都:Banjul 班珠尔

左手礼印度、缅甸和冈比亚等国,人们用左手干脏活、完成上厕所程序.平时端菜、接物、送客等,都不允许用左手.对不受欢迎的客人,主人送客用左手打发.

14.刚果-金

名称:Republic of Congo

首都:Brazzaville 布拉柴维尔

刚果(金)国土面积为234.4885万平方公里,人口3667.2万,全国有254个部族,官方语言为法语,主要民族语言有林加拉语。4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4%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首都金沙萨为中部非洲最大城市,这里花草茂盛,气候宜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服饰礼仪

刚果(金)政府规定:政府男性官员不能穿西装,妇女不能穿长裤,只能穿裙子。所以这里的男子大都着衬衫和带领扣的上衣。女子裙服上喜欢印有小花等图案,有的印有腊染的大花。发型多样。女孩在小时候,做母亲的经常将其头发梳成一个个小圆圈,并用线固定。居住在热带森林的巴库图族妇女腿上常戴着一副厚厚的铜护腿。

仪态礼仪

这里男女的顶技都很高明,头上不但顶得重,而且身子正直,以非常敏锐的感觉去保持重物平衡。

相见礼仪

在刚果(金),人们在称呼老人时,都在名字上冠以长者的尊称。日常生活中,要按照传统礼仪习惯问候老人。一般情况下见面都要热情握手,寒喧一阵,从一般的问候开始,一直问到家庭每个成员近况。

餐饮礼仪

刚果(金)的咖啡产量很高,饮用量也大,用其待客,是一般家庭盛行的隆重礼节,啤酒和茶叶也深受居民喜爱。除上层人士外,大都用手抓食。

喜丧礼仪

当地少女在婚姻上是自由的,可同小伙子自由交往,也可以拒绝不中意的追求者。极少有违背自己意愿而与某个男子。但不管如何,新娘应是处女,否则将受到鄙视甚至终生受辱。这里的人死后,不保留尸体,而放在白蚁巢内,让白蚁去分食尸体,他们认为这样可使亡者早升入天国。

商务礼仪

刚果(金)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铜和咖啡等,进口主要是粮食,日用消费品和采矿机器设备等。和当地商人打交道,可探访其家庭,主动联系和主教有关总是。名片上应印有法文,递名片时,应站着以右手或双手递送。在交往过程中可赠给包装漂亮的副食品等。

旅游礼仪

在这里旅行时,最好是先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习惯以及地形地貌等情况,必要时应请向导。在森林附近地带或乡村住宿,应关好自己的房门,特别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更应如此。见到拿着箭的人等,可友好地示意一下,不必害怕。如果外地游客在这里迷路,人们会热忱地为他指路,直到他完全明白为止。

主要禁忌

在这里,公开场合男女不准亲吻,外来人员也应如此,否则会引起麻烦。亲族通奸是最严重的罪行之一,而且还禁止男子同他的岳母接触,客人来到这里时,不应打听这方面的事情。

15.刚果民主共和国

名称: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首都:Kinshasa 金沙萨

文化风俗

刚果(布)人说:生活里离不开歌舞,没有歌舞就没有生活。这是对刚果(布)生活的真实写照。人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艳丽的民族服装,伴随着悦耳的歌声在林荫道旁、公园。田头翩翩起舞的情景。在刚果(布),不少人只把房子做为夜间的栖身之所,白天的活动都是在别处进行的,所以,不大重视住宅建设。刚果(布)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大麦、木薯和各种豆类等,副食有猪肉(穆斯林禁食)、牛肉、羊肉、鸡、鱼、土豆、蔬菜等。人们爱吃各种水果,爱喝香气四溢的香蕉酒。

禁忌和礼仪

刚果(布)人见到外国客人,总是显得彬彬有礼,先是热情打招呼,然后握手致意,有的甚至要拥抱亲吻。在谈话的时候,刚果(布)人边谈话边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弹出“达达”的响声表示交谈十分投机。头部上下轻轻摇动,表示对客人所讲的事情怀有异常惊讶的赞美之情。刚果(布)有各种宗教,各教派教徒严守各自的教规。

16.吉布提

名称:Republic of Djibouti

首都:Djibouti

吉布提人素来以善于经商著称,也十分精通于商务谈判,既会讨价还价,也能妥协让步,因此,掌握高超的谈判技术,善用灵活的谈判艺术,对于那些到吉布提开拓市场的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吉布提人进行经济贸易谈判活动时,首先需要注意这样几点:一、对等的原则在与吉布提商人进行业务谈判之前,首先要摸清楚对方的业务范围、经济实力、信誉程度等,如果自己一方与对方相差悬殊,在谈判过程中一般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如果自己的实力与对方相当甚至超过对方,可以信心满怀地与对方进行谈判。二、互惠的精神人们在商务谈判中,一心想到的是战胜对手,尽量满足自己的要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但在与吉布提人谈判时,如果持这种心态往往会导致谈判失败,应当本着谈判的结果对双方都会带来好处和实惠的原则,谈判的双方最后都应当成为胜利者。三、妥协的策略与吉布提人进行商务谈判时,不可持“我胜你败”、“坚持到底就是成功”等想法和作法,应当采取在损害根本利益的原则下作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的做法,最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要想同吉布提人进行商务谈判取得成功,必须注意选派素质优秀的谈判者、选择恰当的谈判时间和广泛收集有关信息。参加谈判的人员个人素质如何,是能否取得谈判成功的关键。谈判者的性格应当具有容易与他人沟通感情的外向型特点,言谈要幽默,反应要机智,态度要热情,处事要中庸,遇难要忍耐;谈判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机智的应变能力,哪怕是某一个关键性问题的细节都要机敏地察觉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谈判出现僵持局面时,谈判者要有良好的忍耐力,心浮气躁和坐立不安,肯定会导致谈判失败或者自己吃亏;要有争取成功、不怕失败的勇气,成功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付出代价是否合算,付出后能否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谈判过程中要心中有数;谈判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谈判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有关谈判的理论、技巧、原则、方法以及相关的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运筹学、礼仪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驾驭谈判的过程,获得谈判的成功。谈判时间的选择对能否取得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要避免对方活动繁忙时与其谈判;不要选择周末与其谈判;不要选择对方身体不适时与其谈判;尽量摸清掌握对方的最后谈判期限,尽量保守自己的最后谈判期限,不可因为对方招待热情周到就泄露自己的谈判天机,善于掌握抛出最后期限能够使严重的对抗出现转机的时机;价格底线的亮出要善于选择最佳时机,因为抛早了自己吃亏,抛晚了会丧失取得成功的机遇。

进行谈判之前掌握具有目的性、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系统性的信息,也是取得谈判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至少应当掌握以下几条信息:对方公司的合法性,经济实力以及对于所谈生意的态度等;谈判对手是否是决策者,在公司里的地位、职务、权限、能力以及个人爱好、感兴趣的话题等;谁是首席谈判代表,其组织能力、影响作用、意见倾向以及对中国友好的程度等;对方在谈判中将要提出的条件和要求以及意图和打算等;对方参加谈判的人员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着矛盾,是什么性质的矛盾,是否有利用的价值等;对方谈判人员中是否有可以依赖的朋友,是否有可以争取的盟友,应当重点防范的对象等。同吉布提人进行商务谈判,是一场比智慧、比毅力、比耐心的竞赛,谈判之前需要进行周到细致的准备工作,做到“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首先,自己的一方在谈判所处的地位如何要心中有数;谈判过程中的第一方案是什么,替代方案是什么,可选择的最佳方案是什么,尤其是当谈判出现僵局或者破裂时采取对已有利的方案是什么;谈判过程中要列举的数据、过程、时间、地点、证明人等诸多涉及事实的论据;谈判中准备向对方作出让步的最大限度,希望对方能够作什么样的让步等;参加谈判的人员对取得成功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对谈判过

程的艰难性是否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等。其次是更要详细掌握谈判对手的情况,对方公司的基本情况、合作诚意、利益需要、资信程度等;对方发布的消息、官员的讲话内容、财务预算和计划等;对方谈判人员将要采取的态度和策略等。最好事先进行几次模拟谈判,围绕正式谈判的内容,认真地进行谈判前的演习,尽量发现谈判过程中将要发生的困难、面对的压力以及可能被忽视的某些问题等,仔细研究对策,做到事先胸中有数。

17.几内亚

名称:Republic of Guinea

首都:Conakry科纳克里

按伊斯兰教的教规和当地习俗,男性可取妻四房,最后一房可随意休换。几内亚人无论受过何种教育,一般均能言善辩。对外国人,尤其对中国人热情大方,愿意主动帮忙且期望值较高,敢于提出要求也不羞于被拒绝。索要礼品和消费的现象在全社会普遍存在。同其他伊斯兰国家一样,在几内亚也应尽量避免谈论猪及其制品;不主动敬烟酒;应特别尊重穆斯林的清真饮食和工间祈祷习惯;不向正在祈祷的人问话;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当地无特殊法规。

18.加纳

名称:Republic of Ghana

首都:Accra 阿克拉

加纳的礼仪礼节:

一般礼仪

由于各民族集团之间的巨大差异,很难描述全国通用的某种习俗。

称谓与问候:见面和告别时的习惯是握手为礼。

约会与准时

要事先约会并准时赴约,不过加纳人可能迟到或甚至根本不露面。

示意动作

不要用左手作任何示意动作。

加纳人与客人相互见面或告别时的习惯礼节是用握手致礼。当他们同列队人握手时,无论这些人谁年长、年幼、地位高低,他们一般都习惯从右向左一一同列队人握手。

社交习俗:

加纳人感情真挚、极为好客,哪怕你是个陌生人,只要他们不持恶意,能够以礼相待,就一定会受到他们的热情帮助的,甚至包括住宿、食物及钱财等。他们还特别富有感激之情。你若对他有恩,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地设法对你报答的。他们打招呼的习俗很特殊。它们习惯客到主家时,客人应先向主人致意;老师进教室应先向学生致意;两人相遇时,先看到对方者应先打招呼,如果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走来,走来的人应先打招呼。但是埃维人却与上面的方式不同,须由主人、站着的人和后被看见的人首先打招呼。忽视了上述规矩,很容易被对方误解成你污辱他,或是在与他故意找麻烦。在加纳,色彩有着不同的寓意。他们视金黄色或黄色象征着高贵、富足、荣耀及成熟;视白色象征纯洁、美德、欢乐及胜利;视绿色象征新生、活力与强壮;视蓝色为爱情和温柔的色彩;视黑色象征忧郁、魔鬼、死亡及衰老;视红色象征悲愤、灾难、死亡与战争;视灰色象征落魄及耻辱。他们把凳子视为一种吉祥物。无论男女老幼都对其格外的昵爱和崇拜。他们人人都喜欢精心保存一只乃至几只凳子,并喻其为神圣的象征。同时,他们还常以其珍贵的凳子当作最好的礼品馈赠给客人。他们时间观念不强。他们对事先联系好的约会,有时可能不准时到达,也有时甚至可能不去赴约。

加纳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加纳宾朋待人亲,纯朴厚道感情真;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