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尚勇:中国抓住机遇新能源革命带来绿色浪潮

尚勇:中国抓住机遇新能源革命带来绿色浪潮

尚勇:中国抓住机遇新能源革命带来绿色浪潮
尚勇:中国抓住机遇新能源革命带来绿色浪潮

尚勇:中国抓住机遇新能源革命带来绿色浪潮

世界金融危机风暴过后,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的绿色浪潮将席卷全球。

尽管目前金融危机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但绿色浪潮汹涌澎湃势头依然强劲,新一轮高潮蓄势待发。这是继18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中期的信息革命后,对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将产生广泛和深刻变革的巨大冲击波,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一次革命,将推动全球范围内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加速新一轮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并深刻变革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塑国际竞争格局。在挑战中把握机遇,顺势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发展,对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一、绿色浪潮兴起的主要动因

科技革命是推动产业革命浪潮的主要动力。始于18世纪中叶持续200多年的工业化浪潮,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化时代的历史跨越。20世纪50年代后兴起的电子信息技术革命,90年代起演化成产业革命性质的信息化浪潮,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成百上千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使人类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社会跨越。这次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的绿色浪潮,其影响程度丝毫不逊于工业化和信息化浪潮,超出了一般意义的产业革命,将把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一大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绿色浪潮兴起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主要动因是:

1、化石能源的瓶颈制约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倒逼压力

在全球经济规模空前扩大、人们更多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环境状况呈现出持续恶化的态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不仅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更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与生存形成了巨大威胁。

1962年,美国的卡尔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1968年,来自西方不同国家、对环境问题忧心忡忡的约30位企业家和学者聚集罗马,后被称为“罗马俱乐部”。1972年,该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强调了自产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提出了经济“零增长”的概念。

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第一次能源危机以及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全球环境恶化造成大气和江海污染加剧、大面积土地退化、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大气层臭氧空洞扩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多方面恶果。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烈度大幅增加。如,森林作为地球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其面积在过去30年内急剧减少。仅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森林面积就减少了2.4%。因环境恶化,每年约有50000个物种消失。“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现象,引起诸如冷夏、暖冬、干旱、暴雨等异常气候。台风、冰雹、雪灾、冻害、龙卷风、海啸等灾害在全球各地频频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80多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处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状态。

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等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30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由于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了新兴重大疾病的全球流行。如已有21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艾滋病病毒,目前,全世界感染者超过6000万人。SARS、“埃博拉”、“禽流感”、疯牛病、H1N1流感等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

进入新世纪以来。化石能源消耗量和价格的持续攀升严重影响了多国经济发展。2007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122亿吨标准油当量,比1973年的61.28亿吨增长近一倍。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77亿吨油当量。特别是近年来,石油和煤炭价格大幅上涨,2008年最高超过每桶115美元。特别是近3年来两次受到俄罗斯关闭乌克兰到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引起了欧洲国家摆脱能源对外依赖的强烈愿望,开始大量投资开发新能源技术。

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威胁外,近年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20世纪下半叶,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摄氏度,而在1995-2000年的5年中竟上升了0.15摄氏度。据该组织预测,照此下去,21世纪,全球表面温度将上升1.4-5.8摄氏度。联合国气候委员会预计,本世纪海洋会升高18至59厘米,未来几个世纪还会持续上升。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粮食产量将减少10%。

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污染、自然灾害频发、重大流行病的传播对人类健康和生存构成现实威胁,迫使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采取措施支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主导产业更替和角逐新市场的强大牵动力

解析世界经济发展史,其增长周期与技术革命息息相关。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于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及其转化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开拓新市场。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实质是主导技术的更新换代、主导产业的更替、市场竞争优势的转换,从而创造更大的利益(对企业而言即高额利润)。从20世纪50年代新技术革命孕育到70年代主导产业的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取代化石能源业、机械制造业,逐步上升为全球最大的先导和支柱产业。90年代后期,通信和网络及其相关服务业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办公、金融、教育、医疗、社会服务、家庭的全面信息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信息制造和服务业崛起壮大,大量新产品和服务成为日常消费品,形成了数十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会同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等其他新技术,成为推动二战后世界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大动力。

信息革命仍在深化。但新世纪以来,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不多,仅靠信息产业继续拉动规模约为60万亿美元的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已明显乏力。随着技术趋于成熟和在全球不断扩散,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垄断及竞争优势下降。以美国为首的金融巨头们企图以虚拟经济为新动力,可结果只能作为强心剂如昙花一现,虚假繁荣泡沫破灭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

痛定思痛,追本求源。战胜危机,除一系列治标措施外,关键是打造一个几十万亿美元实体经济的新产业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成为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领头产业。显然,生物、纳米相关产业目前还难堪重任,唯有新能源产业群已具备兴起条件,可担引擎大任。新能源技术及产品覆盖面广泛,涉及工业、农业、交通、服务业、公共设施、家庭等几乎所有领域,涵盖能源、材料、装备、日用消费品整个产业链,既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更新,又能形成新兴产业。这次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领跑者仍是美国,紧随的是日本、欧洲一些国家。这也正符合美国自身利益: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大国和石油进口国,如用可再生和其他新能源替代每年一万多亿美

元的石油等资源的进口,成为内需市场拉动增长的机会;再之,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电网,用智能电网和超导等技术更新换代商机巨大;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和消费国,如用电动、混合动力等清洁汽车逐步替代现有燃油汽车,市场容量巨大;大量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在工业、公用和民用领域推广应用,又是一容量可观的市场。他们可把原来进口的资金转换为国内上万亿美元的投资,且吸引国际几万亿美元的投资,帮助美国化危为机、重振繁荣。更重要的是,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先进技术优势扩大其技术和高端产品出口、掌控世界经济的战略举措,是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

3、技术创新突破积累形成的新能源革命的内驱动力

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能源高技术发展成为各国高技术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部分。目前所有的能源技术发展都在当时各国制定的发展战略中有所提及。以上世纪末京都议定书为标志,能源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高技术需求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加强能源高技术发展合作与竞争,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和保障能源供给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进入21世纪,市场牵动着企业和政府加快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跨国公司担当着新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角色。新世纪以来,美国每年由联邦政府资助能源环境的R&D经费超过100亿美元,2010年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R&D经费150亿美元。奥巴马政府提出美国未来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支持替代能源研究。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清洁煤技术的专利明显增多,其中日本在能源环境领域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国每年在新能源领域的发明专利2000多项。

新能源和低碳技术创新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围绕商业化应用的集成创新。应当说,近年该领域基于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的创新并不多,不少技术原理前些年甚至几十年前就有,但是围绕商业化、产业化市场的驱动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使技术的实用性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商业化、产业化进程加速,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具备了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传统动力和生产技术的条件,突破了形成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尽管众多核心技术仍然掌控在跨国公司手里,但很难像信息领域的英特尔、微软那样形成“胜者通吃”的垄断局面。技术的分散化和门槛相对较低、且易转移扩散的特点,使其更具备在较短时间内借经济全

球化之利形成全球技术扩散和产业革命。另外,新能源和低碳技术可广泛与信息、新材料、生物、纳米、先进制造技术结合集成。既使这些高技术为其创新发展提供高平台支撑,又为这些技术群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而言之,新能源和低碳技术创新已有雄厚积累,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且新一轮的研发投入数额可观,创新热潮如火如荼,市场前景巨大。只要政府支持政策到位,足以为绿色浪潮兴起提供强大驱动力。

4、各国政府的激励政策措施和有效合作形成的推动力

与以往不同,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兴起由市场利益和公共利益双驱动,甚至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这不仅符合发达国家利益,也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更依赖国际合作。因此,政府的积极参与推动是绿色浪潮兴起的至关重要因素。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发挥着主力作用。这些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累计总量的80%。其中美国约占28%,西欧和中欧国家占30%以上。北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是欧洲的两倍,是亚洲、非洲的7倍。他们的产业结构经过几十年来持续的调整,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有绝对主导优势,而重化工业比例大幅下降,但他们在低碳经济和新能源发展上表现得尤其积极。欧盟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的态度最为积极,提出了到2020年比1990年至少减排20%的目标。其成员国纷纷加大了相关科技研发的投入,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给予扶持激励政策。

布什当政时期,于2005年出台了《国家能源政策法》,2008年又签署了《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在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一改往届政府不参加京都协定的消极态度,把新能源的创新和发展作为国家优先战略,采取了一揽子支持政策。奥巴马政府将重点资助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发展,希望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比布什政府有更积极的作为,使美国成为全球致力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领袖。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包括:十年之内实现从依赖进口石油到石油自给自足的转变;将应对气候变暖视为创造工作机会和实现科技创新的契机;到2012年使可再生能源占到电力供应的10%,2025年占到25%;今后十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到2025年减少80%的温室气体排放。

欧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急先锋。在欧盟积极推动下,各成员国政府加强了对产业能耗和排放的立法限制。2008年1月,欧盟委员会提出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以帮助其实现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

日本能源自给率仅为4%,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接近90%。面对新的能源形势,日本加快了能源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步伐。2004年以来,日本加紧酝酿和制定到2030年的中长期能源新战略。一是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费,进一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将石油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由目前的50%降至40%以下。2008年7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到目前的10倍,2030年时提高到40倍。到2020年实现半数新车转换成电动等新一代汽车的目标。日本政府在2008年决定对太阳能发电企业予以补贴。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发展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政策,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也发挥比较优势,制定了一揽子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

近20年来,国际社会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一直致力于加强合作,形成共识,携手推动。1992年5月9日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在《公约》基础上的《京都议定书》正式通过,2005年正式生效,目前签字同意的国家已经有141个,中国是其中之一。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

2007年6月,八国集团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五个发展中大国的峰会上,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问题,并就诸多问题达成共识。尽管各国分歧依存,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应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符合自身利益,并采取积极行动。这为绿色浪潮兴起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

二、新能源革命是绿色浪潮的主要驱动力量

能源动力革命我们并不陌生。工业革命主要源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之后百年中相继发生了内燃机、电力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以及相关联的火车、汽车、飞机等重大技术创新和广泛

应用。但历史决不是简单的周期重复。这次的新能源革命与历次本质不同的是,通过永续利用、清洁能源技术上突破,探索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新能源,摆脱化石能源的制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场技术革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面临全面突破和广泛的应用,将持续几十年时间。首先是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1、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和快速发展是能源革命最活跃力量

太阳能将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光伏技术的突破和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光伏发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国际光伏产业在过去十多年中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以上;成本不断降低,特别是去年10月以来成倍下降。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球新安装光伏系统容量将为340万千瓦左右,比2007年增长45%,其中,主要市场仍是在德国、西班牙、美国和日本,这四个国家集中了世界2008年光伏系统新增市场的90%。在光伏电池生产方面,全球2008年总产量达到600万千瓦左右,比2007年增加50%。2008年后的3-5年内,光伏发电仍将保持40%左右的增长速度。今年6月,由江西赛维公司等企业联合竞标实施我国敦煌10兆瓦太阳能电站工程,上网电价初定为1.09元/度,可称为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商业化的里程碑事件。预计2-3年时间,太阳能发电成本价有望与火电持平,将出现大规模发展应用的可喜局面。预测到2050年左右,太阳能光伏发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10-20%,成为人类的基础能源之一。

在太阳电池及制造技术方面,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技术日臻完美。晶体硅太阳电池是目前国际光伏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占世界太阳电池产量的90%以上。从技术发展趋势看,晶体硅电池仍有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潜力。此外,开发低成本、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薄膜电池技术,也是世界各国主攻的方向之一。大尺寸硅基薄膜\非晶薄膜、碲化镉薄膜、铜铟硒薄膜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并逐步进入商业化。随着屋顶系统和沙漠电站技术的发展,控制和逆变技术,特别是大容量逆变器技术,开始成为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应用技术方面,除了边远和分散的独立系统技术继续发展之外,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结合等城市应用、大规模的沙漠电站系统技术,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另外,太阳能热发电方面取得较大技术进

步。意大利、德国已建立示范电站。

世界风电技术在2004到2006年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世界各大风机制造商纷纷推出4-6兆瓦的各式大容量机型,并已开始在陆上和海上安装应用,同时也提出了10兆瓦机型的概念。风电技术更注重于质量和长期运行可靠性的提高,推动了一些新的技术路线和工艺的出现。风电业界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的观点是,1-3兆瓦的现有三桨叶风机的主流地位应继续保持至少5-10年,并且很有可能持续更长时间。智能变桨是随着风机单机容量增大而出现的技术热点之一。

2008年世界风电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增装机将为2000-3000万千瓦,累计装机突破1亿千瓦,达到1.2亿千瓦左右。海上风电仍然是风电的热点领域之一。2008年9月,欧盟着手研究北海国际风能网络计划,该海上网络长约6000千米,连接北海海域100多个风电场的1万多台风机,覆盖英国、丹麦、法国、挪威、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7个国家。丹麦将在现有40万千瓦海上装机的基础上,提出再建设总装机容量为40万千瓦的22个近海风电场的计划,预计2012年建成使用。欧盟提出2010年和2020年风电分别实现装机8000万千瓦和1.8亿千瓦,发电量1940亿千瓦时和3600亿千瓦时,2020年风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超过水电和核电,成为第二大发电电源。此外,欧洲风能协会的报告还提出了到2030年风电发展目标是为欧洲提供22%的电力。美国新增装机量排名第一,累计装机在2008年底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风电第一大国。

生物质能方面,欧洲大力推动生物质能发电和供热计划,开发生物液体燃料新技术,生物柴油产量超过200万吨/年。生物质气化联合发电示范电站已在一些国家运行。非粮生物质能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以玉米秸秆生产乙醇的原料技术进入商业化阶段。美国能源部正在支持新建6个商业化的纤维素燃料乙醇精炼厂,按计划2013年前,美国纤维素乙醇的产量将不少于20亿加仑。德国在纤维素费托合成柴油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德国科林公司于2008年初建成了年产1.5万吨的生物费托合成柴油的全球首个工业应用示范厂,并计划在2015年前建设更大规模的工业化项目。另外,新型醇类和合成燃料成为生物液体燃料新热点。

2、煤、油、气等化石能源清洁化将使传统能源技术更新换代

在目前的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中,石油占36%,煤炭占28%,天然气占24%,其总和占88%。化石能源利用的清洁化仍是当前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各种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将使传统能源产业向清洁化利用升级。

清洁煤技术发展较快。洁净煤技术发展是以煤的洁净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术为主要目标。主要包括,煤气联合循环发电(IGCC),台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煤的汽化、液化和多联产技术等。美国牵头实施的“未来发电计划”,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参与,旨在实现清洁煤发电的零排放。多国启动电厂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示范计划。世界首个无二氧化碳排放的火力发电装置在德国正式投入试运行。科技界对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的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石油供应紧张和油价上涨,促进了深海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技术的发展。石油天然气清洁利用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液化天然气的生产线和终端建设步伐加快。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正在成为各大国技术攻关的热点之一。

3、先进核能进入新一轮发展热潮

目前,全世界核电站年发电共2.6万亿度,占总电力的15%,在建或拟建核电站的国家有40个左右。全球核电进入升级换代高峰期,亚洲仍然是核能增长最快的地区。第三代核电技术正在中国和全球推广。第三代反应堆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引入被动或者固有安全特征,在避免事故过程中不需要主动干预。另外,第三代反应堆技术具有根据负荷需求调整出力的能力,比如在30分钟内从15%增加到100%的负荷,其中典型的有法国阿海珐公司的欧洲先进堆(EPR)和美国日本合作的AP1000。

作为第四代核能电站已开始商业化应用。俄罗斯60万千瓦的快中子实验堆自1980年并网发电,实际商业性运营初步验证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俄罗斯已开始建造80万千瓦的快中子堆商业示范电站,并设计160万千瓦的商业运营的快堆电站,其核燃料可大量利用压水堆的核废料。清华大学与华能集团合作,20万千瓦的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电站正在建造中。

人类把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未来希望寄托在核聚变电站上。选址在法国,包括中、美、日、欧盟、俄等国参加的ITER项目,是一项重大多边科学国际合作计划,其目标是研究一种清洁的核聚变技术,如果成功,聚变核电站将在本世纪中期提供全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源,而且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或长时间存在的放射性废物。2008年10月,ITE R国际组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署了一项旨在加强核聚变研究合作的协议,这标志着数十亿美元的核聚变实验项目得到进一步推进。

4、清洁动力促进着汽车技术大换代

从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成功到现在已130年的历史。2004年世界汽车的总拥有量超过8.5亿量,2007年世界汽车年产量7000多万辆,增长处在加速阶段。汽车是石油消耗的大户,也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清洁汽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各种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陆续进入市场,与燃油汽车的价格差逐步缩小。清洁汽车是新能源革命的重点,也是涉及产业规模最大、对生产生活影响最大、市场容量最大、公众最为关注的领域,无疑引起汽车工业的一场革命。

目前,基于铅酸、镍氢、各类锂电池等蓄能电池的电动车,包括公交车、电动摩托和自行车、轿车、观光车等,陆续投入市场,成本和销售价格逐步下降趋近燃油车。

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开发热点。然而氢经济实现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氢能制备、储运、转换和应用不断取得进展,但各环节中尚存在诸多技术瓶颈。氢能系统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其中制氢技术是源头,储氢技术是关键,燃料电池是核心,控制技术是保证。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化学能高效、环境友好地转变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能量转化效率高(40-60%),不但可以作为汽车的动力,还可以与目前的大电网系统并行互补应用,提高供电安全性。燃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首选的洁净、高效的发电技术,是氢能经济时代主要的能量消费终端。迄今已研究开发出多种类型的燃料电池,有望在交通工具、分散发电、军事和信息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燃料电池需要降低成本、提高性能,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还需要攻克解决,商业化推广仍需要时间。2008年,欧盟会同工业界和科研机构宣布,将在今后

6年内投资约10亿欧元用于燃料电池和氢能源的研究和发展,目标是尽快使第一批氢燃料电池投入工业化生产,并且从2015年开始实现普及,力争在2020年前建立一个燃料电池和氢能源的庞大市场。

近年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最新一代混合动力汽车类型,是介于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之间的一种产品,既节能,又环保,受到各国政府、汽车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各大汽车厂商在插电式汽车领域的开发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久将规模进入市场。

5、其他领域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除了上述四个重点领域外,新能源革命在众多领域也将带来大的升级换代:

电力传输和智能电网:特高压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导材料逐步取代现有输电线,新一代智能控制的电网系统,将给电力工业带来革命性影响。

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从建筑材料、结构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建筑内电器设备的智能控制等,将改变现有建筑的理念和模式。

半导体(LED)照明:该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取代现有白炽灯、日光灯将大幅度减少照明能耗,作为日用消费品市场巨大。

节能环保家用电器不断升级换代。

三、绿色浪潮对经济社会和国际格局的影响

绿色浪潮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对经济、社会、文化、人们日常生活、国际关系将产生重大变化。

1、世界发展理念和路径将发生重大改变

200多年世界工业化进程实质是以获取财富为主的利益驱动发展。发展路径上,绿色浪潮必然改变过去单一、片面、粗放、急功近利、对自然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式的增长模式,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上必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兼顾企业利益和公共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球利益。在协调解决经济增长、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改善的矛盾中,将更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在运用促进发展的手段方面,

将在继续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更有效地发挥政府法规政策的导向、调控、约束作用,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发展的质量、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生活的健康质量将作为发展的主要衡量指标。

2、以低碳为主的经济结构将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崛起

除了能源产业的清洁绿色化外,必将使整个制造业、特别是资源加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资源加工业,将全面推广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生产工艺突出节能减排、资源的综合高效循环利用,使污水、废气、固体废料、粉尘基本实现零排放,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工厂。

机械加工制造业在向自动化、信息化不断升级的基础上,将向节能节材、绿色制造升级。作为汽车制造业将实现向电动主导的清洁汽车的革命性转型。日用消费品的生产也将在工艺上改革,突出环保节能,改善生产环境。绿色家电、绿色照明、绿色日用品等产品的升级,绿色成为市场准入的标准和竞争取胜的必备条件。

在新兴产业方面,环保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分散式的单位、家庭用环保设备将逐步普及。信息、生物和现代医药、现代服务业、文化及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并作为经济的主体带动经济结构的轻型化、知识化。总之,绿色浪潮将与信息化浪潮波动能量叠加,以强大的动力推动世界范围经济结构升级优化。

3、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城市化主旋律

城市化不再片面追求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车辆穿梭,缤纷耀目,繁华热闹。多数人居住在城市,随着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向往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成为人们追求的比物质文明更高层次的文明。生态文明决非原始文明复归,而是工业文明的进步升级,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追求的更高层次。因此,包括规划、改造、建设在内的城市化,要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标准,基础设施、工作、娱乐、生活环境都考虑强调生态元素。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更加与自然生态融合,使城市人们犹如生活在大自然中。

4、绿色、健康、节能将成为人们生活理念和方式的主调

绿色浪潮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人们在实现温饱、小康后,将更注重环境的舒适,身体的健康,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增强,使环保节约成为自觉的行动和社会规范。人们将把衣食住行用的绿色化作为更高追求。人居环境更加注重生态,包括住房选择、装修装饰更注重绿色环保,家具和家用电器、照明等以绿色节能为主。健康、安全的绿色、有机食品更成为人们青睐的选择。健康服务产业将得到更快发展,人们更注重身心健康,对精神生活有更高的需求。

5、国际关系将呈现竞争合作新格局

绿色浪潮必然加速技术和产业的全球化转移,导致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白热化。显然,主要先进技术和竞争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发展中国家是他们拓展市场的主要目标。他们在产业向低碳经济、知识经济升级的同时,大量的耗能、污染、资源开发利用型产业将更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装备将紧随其后,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西方政府也会与其企业密切配合,在推动节能减排方面共同行动,迫使发展中国家降低或免征关税,使他们的装备产品更加畅通无阻地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并继续上升为外交的焦点、热点问题。全球气候变化80%的是由工业化国家上百年过度排放造成的,目前他们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基本度过了高消耗资源、高污染排放阶段。而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在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有关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化初中期阶段。西方国家往往以减排、生态保护为借口限制别国发展,通过技术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这种外交热点将持续相当长时期。

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需要世界各国的参与。各国有着共同利益又有着各自利益,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因此,各种多边、双边合作机制将进一步得以加强。在这种国际竞争合作的新格局下,在实现共同利益的同时,在国际规则的框架下,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利益,需要高超的智慧和策略,更需要增强实力来提高话语权。

四、抓住绿色浪潮机遇实现我国跨越发展

面临全球绿色浪潮,我国既面临严峻挑战,更拥有乘势而上的许多优势。我国延续几十年

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未来发展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能源资源短缺和进口依赖的严重瓶颈制约,受到日益沉重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国际社会减排的压力,困难和挑战十分严峻。然而,我国的机遇和优势总体看大于困难和挑战:

一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指导思想,完全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特别是绿色浪潮发展的时代趋势。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摆在发展全局突出位置,国家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等,形成了较完整的国家战略和政策体系,也奠定了具有广泛发展共识的社会基础。二是经过多年努力,发展方式的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正好与绿色浪潮兴起耦合。若政策实施得当,将借势加快转型,形成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模式。三是我国这些年在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具备较好基础,特别是积累了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四是我国巨大市场的吸引力、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集成,可吸引国外先进技术、产业水平转移和投资,在更高平台上再创新,可在众多领域后来居上或迎头赶上,发展新能源提高自给率、缓解短缺瓶颈,实现低碳经济跨越发展。

1、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

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内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的确是当今世界站在时代前沿的先进理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方法论,与绿色浪潮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在实践中落实到位,除了实施战略、配套政策措施外,关键是建立与此相适应的领导干部政绩观,以及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比如采用绿色GDP、增加生态环境指标的权重等。而对企业则按照科学发展观基本精神制定奖惩政策措施,形成科学发展的导向、激励、约束机制。

2、必须借势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如果错过绿色浪潮机会,不能有效转换压力为动力,借机加速转变,将在国际竞争和下轮发展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转变发展方式要突出资源加工产业这个重点,综合运用好投资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加大落后产品、工艺、企业的淘汰力度。

特别要抓住国有企业改革时机,使其在节能减排、产品和工艺更新换代、转变发展方式上发挥带头作用。

3、集中优势做强做大低碳产业实现率先跨越

我国已成为世界光伏产品制造大国。仅江西省2009年多晶硅料产能达到2万多吨,多晶硅片产能近3000兆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1000兆瓦。2012年可实现硅片产能近1万多兆瓦,多晶硅和薄膜光伏电池几千兆瓦生产能力。风能装备制造、动力电池和清洁汽车,半导体照明(LED)等产业,近年异军突起、快速发展壮大,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不大,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完全可能使其成长为支柱和带头产业,使我国在此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跃居世界先进行列。

4、在扩大开放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新能源革命核心是技术革命,低碳经济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经济。把握绿色浪潮的主动权乘势而上,关键在于强大的创新能力。既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又要有政府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抓住这次技术扩散性较强、门槛不高的特点,在扩大国际合作和先进技术、企业引进的基础上,通过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快我国在此领域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掌握核心技术和研发的主动权,完全可以形成自主创新的局部突破和相对优势。

5、加大政府政策的激励力度

新能源的应用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初期,仅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哪个国家这“两只手”结合的好,就能在发展中赢得更多的先机和优势。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政策激励。政策性补贴、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往往比直接投资还有效。在此方面已有可喜开局,还需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规模。再之,加大生态补偿政策激励力度,鼓励中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和东中部地区的生态修复。选择江西、福建等目前生态环境较好、低碳经济基础好且发展势头强的省份,作为低碳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综合试点,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不会错失乘绿色浪潮跨越发展的机遇!(科技日报)

中国五大会展经济带

中国初建成五大会展经济带 作者:邓志斌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首次发布《2004年中国会展经济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会展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基本形成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这些会展经济带包括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为会展中心城市的环渤海会展经济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经济带等。对此,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分析指出,这些会展经济带要应该以梯度形式发展,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构筑各自区域创新系统,以促进区域会展经济发展。 东北开发对俄、韩经贸展会 据《报告》分析,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会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属中国一级会展中心城市之列。而随着北京加速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北京会展经济将加速进入快车道,并以其强大的区域辐射功能,带动天津等周边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由京津地区向整个华北地区延伸的会展经济产业带。 发展建议:“京津———华北会展经济产业带”应形成以北京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论坛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展览会为主,以天津的经贸交易会为补充的展会结构。 华北举办高附加价值展会 据《报告》分析,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沿“京津———华北会展经济产业带”向北,即将形成以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东北与其他经济区域相比,最大优势就是与俄罗斯、韩国、朝鲜相邻,边境贸易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建议:大连因其作为港口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黑、吉、辽三省的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应通过依托当地产业特色,开发对俄、对韩经贸类展会,培育地区特色的会展经济。 华东发展以经济为主题展会 据《报告》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龙头———上海的会展经济整体实力在全国居于前列,而且大有超过北京之势。并因举办APEC会议,空前提升了上海会展城市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上海是中国一级会展中心城市。上海提出“十五”末要建成亚洲特大型国际城市,经济总量接近洲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水平,并强调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筹划建设21世纪采购中心。可见,上海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会展中心城市,并以其与周边城市紧密的经济区位联系,形成一体化区域会展经济,使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产业带与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和科隆等城市一样,成为亚洲最大的会展城市群。

浅谈新能源与绿色革命

浅谈新能源与绿色革命 【引文】新能源在当下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在传统能源即将告急的当下,这个现实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迫切地需要进行一场绿色革命。本文将简略阐述新能源的研发情况、绿色革命的进行程度,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绿色革命低碳 一,新能源情况概述 能源是人类社会在大工业时代赖以运转的物质条件。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正在不断衰竭,人们需要新型的能源来对此进行替代,以进行人类生活的基本运转。于是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特别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联合国在1981年在肯尼亚召开的内罗毕会议上,规定了新能源的基本概念。它不同于常规能源,可以是一些古老的能源,但是需采用先进的方法或技术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资源丰富。 目前为止,得以研究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等,它们应用于工业、农副业,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结构;但是技术的不成熟也使其遭到一些质疑,因此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评价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褒贬不一。下面将选取两个具有不同代表意义的新能源加以具体介绍,希望对理解新能源的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个是风能。人类使用风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风车作为大工业时期之前的主要生产动力被广泛应用于航行、磨面、灌溉、提水等等。但正如前文所说,新能源中的“新”是针对开发与利用的程度而言的1,在这里,风能就是代表自然界可再生新能源的尤为典型的一个例子,而当代风能的重新开发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的爆发和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风能主要用于发电、做动力、制热,具体载体表现为风力发动机和发电机。风能的优点不言而喻,持久、成本处于下降趋势、风机可靠性的提高、经济性强、能有效地维护人员2。但同时,它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会不断提高去风轮叶尖速比,于是风电机的噪声污染也随之而来;又如有的风力发电场建立在候鸟迁徙地, 1《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李全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P17,P125 2《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版本同上,P197

浅谈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因素

浅谈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 摘要:我国的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十分有限,具有很大上升空间。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指出目前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六个因素:新能源的成本、利用的难易程度、环境问题、能源供应安全的需要、技术问题以及国家政策。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合理建议。 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主要铀矿有5个,已探明的铀储量居世界9大产铀国(储量超过10万吨)之列;每年我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 000亿吨标准煤;可供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54亿kW;生物能资源丰富,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可供发展沼气电力;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相当于4 626亿t标准煤,现已开发利用的仅为10万分之一;可开发的潮汐能也在2 000万kW以上。因此,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目前受到了以下六个因素的制约: 一新能源的成本 近年来新能源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而传统能源的成本在不断升高,这正是新能源的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然而,就目前而言,新能源的成本同常规能源相比明显偏高。新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转化为电能使用,我们可以比对一下目前各类能源的发电上网价格[1](单位元/kWh):水电0.266,火电0.355,核电0.449,风电0.542,太阳能发电约1.5。新能源发电的成本明显高于传统的水电和火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更是高出三倍左右。高成本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近年来,关于新能源发电的投资上涨很快,但其中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大力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发电的成本有关,以目前新能源的发展速度看,这种大力补贴无法持续太久,一旦补贴减少,成本问题将会再次浮出水面。 二利用的难易程度 同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利用要困难许多。利用核电[2]必须建立复杂的核反应堆,并做好严密的安全措施,同时必须妥善处理各种核废料;太阳能[3]和风能[4]发电往往具有间歇性、随机性、低同时率(60%左右)、低发电小时数(2000以下)等特性,给电力并网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这使得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只能作为传统发电方式的补充,另外,太阳能和风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能源需求则主要在东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电力输送也存在很大的难题,以致出现了发出的电由于无法输送出去而白白浪费的局面。生物能[5]技术并不成熟,目前比较普及的是制沼气,且仅限于农村地区使用,利用生物能制备各种燃料供人类利用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发展。地热能[6]利用受到热水分布区域的限制,因为地热蒸汽与热水难以远距离输送,另外,地热发电也存在电力无法输送出去的窘况。潮汐能[7]的利用首先必须具备较好的地质条件,可以建立水库,发电机结构也必须适应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这一切都给其利用带来了很大问题。新能源利用较传统能源更难是肯定的,如何解决新能源利用难的问题,将是新能源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环境问题 作为一种名义上的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利用依旧会带来多种环境问题。核能作为一种极富潜力的能源,其最大的诟病就是放射性污染,尽管核电站有极为严密的安全措施,但前苏联切诺贝利,美国三里岛,日本福岛核电站还是发生了核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个人对新能源的认识

个人对新能源的认识 摘要 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首先介绍了能源、新能源的定义、特点、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细分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光伏能源 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这么多年的学习,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对各种能源的认识应用的历史。传统的能源已经发展到十分成熟的地步,在人类社会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但随着近代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的使用量猛增,在促进社会进步,人类的发展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新能源这一新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本文就最近几年常见的能源问题和新能源的发展问题展开具体的论述。 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能源的供应,能源的充分利用也让人尝到了许多甜头,但人类本身的贪婪的本性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挑战,如: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的学者甚至将能源与环境的两难问题形容为人类的“阿喀琉斯之踵”,认为能源与环境的二律背反将成为人类的致命伤。人类能够医治自己的“能源之踵”,避免潜在的能源灾难吗?对此我们既不能过于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同时我们必须处理好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问题的关系。 人类不得不发展新的能源技术来解决面临的日益紧迫的能源紧张与环境问题,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而使得问题的解决多了些许的可能。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其他的许多能源都属于新能源的范畴。新能源不同于以往常见能源的最大不同就是低碳环保,在满足人类无尽需求的同时,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我国生物质能蕴藏丰富,潜力巨大,自古以来,生物质能曾经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即便在用电普及的今天,生物质能仍然是广大农、林、牧区的重要能源。据“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管理办公室”2010年6月出版的“生物质有关技术装备及产业化应用调查报告”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源十分丰富,生物质废弃物的总量,约相当于我国煤炭年开采量的50%,总计约6.56亿吨标煤。但是长期以来,这些生物质并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目前利用率仅在30%左右,而且其能源利用方式极为原始,大多数物质以直接燃烧为主,这是一项巨大的资源浪费。”其实,生物质能发电在我国早已有之,如造纸业、制糖业作为废料处理的黑液发电、甘蔗渣发电;近年开展的垃圾发电和填埋气发电卓有成效。由于生物质能发电有保证出力,调节性能好等特点,它可以参加电网调峰,和电网容易匹配,它不受煤矿、铁路的能力和价格变动制约。在各种电力中,生物质能电力是最好的电力。因此,近年来,对生物质能发电,国家无论在规划层面还是在开发利用层面的投入和政策优惠都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例如:2010年风力发电的规划容量为500万千瓦,而生物质能发电的规划容量为550万千瓦;风电上网电价按竞价确定,生物质能电价按标杆电价加二角五分。可是令人惋惜的是,生物质能发电的发展速度,明显地 1

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

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 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减少CO2及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创造一个绿色家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再过40年左右,石油将消耗所剩无几. 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减少CO2及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创造一个绿色家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再过40年左右,石油将消耗所剩无几;再过60年左右,天然气也将宣布告竭;而煤炭资源按目前的消耗量也只能供人类使用200年左右。从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和能源消耗两方面看,都迫使我们寻找其它可再生能源替代现在的常规化石能源。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目前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开始大规模利用的新能源是风能、太阳能、沼气、燃料电池这四种。本文介绍沼气、燃料电池等几种发电技术。 1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当源源不断地从外部向燃料电池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时,它可以连续发电。依据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按燃料电池所用原始燃料的类型,大致分为氢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和汽油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洁净、无污染、噪声低,模块结构、积木性强、比功率高,既可以集中供电,也适合分散供电。使用燃料电池发电,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不需要进行燃烧,没有转动部件,理论上能量转换率为100%,装置无论大小实际发电效率可达40%~60%,可以实现热电联产联用,没有输电输热损失,综合能源效率可达80%,装置为集木式结构,容量可小到只为手机供电、大到和目前的火力发电厂相比,非常灵活。燃料电池其原理与一般电池相同。其单体电池是由正负两个电极(负极即燃料电极和正极即氧化剂电极)以及电解质组成。不同的是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贮存在电池内部,因此,限制了电池容量。而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只是个催化转换元件。因此燃料电池是名副其实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机器。电池工作

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论文)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完成日期 授课教师 得分

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王宝增 能源学院 摘要:概述了世界和中国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阐述了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概况。分析了我国新能源应以太阳能和风能为开发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新能源开发的政策。 关键词:新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问题;政策 1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当前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19 9 9 年世界能源结构见表 1. 2004年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见图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未来能源消耗量以每年2.7% 的速度递增,此速度前世界能源储量仅供全球消费1 7 2 年.根据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预测,石油能源可用4 0 年,天然气6 0 年内枯竭,煤炭也只能用2 2 0 年.正是化石能源的大量利用,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大幅度增加,致使地球在过去10 0 年里平均气温上升0.3一0.6 ℃,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1 0 ~ 2 5 cm.如不对温室气体采取措施,在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每 1 0 年可上升. 0 2 ℃.到 2 10 0 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一3.5 ℃,这对人类和地球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必须改变当前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着重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化石能源,合理高效利用能源.

我国一次能源结构见表2. 其中煤炭比例近7 0 % ,加上净化设施较差,致使对大气的污染十分严重.如二氧化硫的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4 0 % ;城市悬浮颗粒物( T S P ) 亦严重超标.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迫使我国只有生态环境形势迫使我国只有在有计划、有步骤开发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除依靠高效节能技术、洁净煤技术之外,着重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缓化石能源的枯竭,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概况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能可开发资源为3. 78亿千瓦, 目前已开发利用11%; 生物智能资源, 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 利用量约为 2. 6亿吨标准煤, 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70%, 占整个用能的50% ; 我国太阳能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耳/平方厘米,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风能资源总量为16亿千瓦, 约10 %可供开发利用; 地热资源尚待继续勘探, 目前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约为4626亿吨标准煤, 现利用的仅约十万分之一; 我国海洋能源资源亦十分丰富, 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就有2000万千瓦以上。 风能开发利用继续发展。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 . 6万千瓦。20世纪80年代以来, 50~ 200瓦的微型风力发电机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目前有12万余台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牧区草原和沿海无电网地区运行, 解决了渔、牧民看电视和照明问题。1千瓦~ 20千瓦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达到小批量生产阶段, 目前正在研制50千瓦~200千瓦的中、大型风力发电机有14个风电场正在建设当中。与此同时, 低扬程大流量和高扬程小流量两种新型风力提水机已研制成功。此外, 全国风能资源调查显示, 在风力机性能测试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风能综合利用、国外风力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风电场的试验运行方面均取得进展。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地热资源现已利用的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藏的地热开发利用, 羊八井地热电站现装机总容量2 5万千瓦, 年发电量达9700万度, 为拉萨电网供电的50%,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氢能等极应用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尚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阶段。近20年来,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了很大发展, 已经成为现实能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年提供约3亿吨标准煤(其中大部分是生物质能源, 在目前的商品能源统计数字中并未计入), 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3新能源的开发重点 我国新能源的开发重点为太阳能和风能。 3. 1关于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较大,特别是在太阳能光电利用方面,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缺口较大。应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中近期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加速产业化。 要集中力量攻克太阳能光伏电池可大规模使用的关键性难点。这里主要是指大幅度降低太阳能光伏电池( PV) 元件的造价,及延长使用寿命。应集中力量开发价格便宜、寿命长、便于大规模制造的染料纳米半导体材料PV 系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西部太阳能丰富,大规模

浅谈中国新能源发展与新能源汽车的不足

浅谈中国新能源发展与新能源汽车的不足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1503 李子扬 15290173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能源利用与能源储备国情探讨中国新能源发电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新能源发电的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其发展,除此,浅谈了个人对电动汽车的看法。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煤炭、石油等资源的紧缺,中国能源发展将面临供需缺口不断加大,石油后备资源不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据计算,为了保证GDP年增长7%以上,中国面临能源供应保持每年递增4%左右的压力。到2050年,中国能源年消耗量将达到标煤38 亿t,相当于2000 年的3 倍,成为世界第一能耗大国。 “挖动大半个地球”,展现了中国热火朝天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一面,但是中国的土地、空气、河流必然无法承载大半个地球的污染物,“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中国正面对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因此从长远看来,中国必将逐步过渡到以可再生新能源为主的可持续能源系统。新能源不仅是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而且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既是近期重要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新能源发电发展现状 目前,在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一般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核裂变发电之外的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一次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等二次能源。这些能源不仅可循环再生,清洁无污染,而且在中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具有前景的替代能源,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基石。 经过近10 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新能源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2012 年风电累计并网容量位居全球第一,2013 年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位居世界第二,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相当。2014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发展势头

浅谈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展望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展望 摘要 作为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国民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它的优点十分突出,即节能又环保,这是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人民对物质文明-汽车的需求与汽车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空气污染这一矛盾的唯一方法,汽车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人们生活需要汽车这种交通工具,也是人口众多的中国逐渐实现现代化过程所必备的一个重要产业,所以说我们要大量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一世界上很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巨大而光明的。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环保低排放经济性 迈入2013年以来,随着我们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国人越来越关心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其中又以空气污染为重中之重。一些新概念新名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如“PM2.5”“雾霾”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可以享受着越来越高的物质生活,家用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据估计2013年,中国的汽车产量、销量将双双突破2000万台这一历史大关。同时我国的石油进口和消费量也是不断的连年创着新高,而其中50%以上的石油最终都被汽车消耗掉啦,这也就让大家越来越直观的感受到了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一事实。而最近被大家天天提到的“雾霾”中的“霾”只的是空气中的微料,它们中的50%左右来源于我们喜爱的汽车尾气的排放。 这也使我们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事实上,2013年以来中国的众多大城市多次出现连续多天的雾霾围城等重度污染的天气,中国多数的大城市每年的污染天数都在上升,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标题都是“十面霾伏”啦不少城市,如北京,哈尔滨等都出现了因

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新特点

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新特点 2018年01月04日 07:3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稿]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可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要求?这些问题值得 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眼下,中国经济开始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开始显现新特点,我们不妨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来看需求。市场需求对供给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消费方面看,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市场购买活动开始摆脱主要重视数量和价格的特征,开始越来越重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品牌、信誉度、安全、环保等指标。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特点日益突出。从投资方面看,我国城镇化已经度过粗放数量扩张的补课阶段,开始进入以人为中心,科学规划、全面发展、系统提高的新时期。由此带动的投资活动预计将进入总体平稳的状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则进入以水平提升为主线的发展时期,重点是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在供应链和产业分工中的位置。由此带动的投资活动,预计也将比较平稳。综合分析,投资增长也将呈现总体平稳的特点。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生物信息技术革命与下一次技术革命之间的发展平台期,出现高度繁荣的可能性较小。我国出口增速预计总体将保持温和增长,且不排除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综合看,社会总需求将由主要关注数量的快速扩张,转为温和增长。 再看供给。经过长期数量快速扩张,我国物质技术基础已经达到较大规模,多种产品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对社会总需求的数量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供求关系已经从总体供不应求和普遍短缺,转为总体供大于求和相对过剩。供给对需求的不适应,已经从数量保障能力

浅谈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认识

浅谈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认识 国电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王XX 联系方式:187XXXXXXX 摘要:近年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作为一名青年及水电工程从业者,关心能源发展和未来是我们的责任。因此,笔者查证文献,分析了国内外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发展现状、前景,希望能对关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朋友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工业化让我们面临能源紧张的危机,能源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所以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传统能源在国际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仍然居多,但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技术的发展,把新能源技术摆在新技术革命支柱技术的重要位置,制定规划,采取措施,加大投人,积极发展,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缓解高油价压力、应对气候变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长远战略。而在我国,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方针被明确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春天已经到来。 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内涵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能源

结构先后经历了以柴薪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逐渐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谁能、核能、光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正得到广泛的利用。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与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所谓新能源,是相对而言的。现在的常规能源在过去也曾是新能源,今天的新能源将来也会成为常规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人们在自然界中能有规律地得到补充和不断再生的能源。新能源中大多属于可再生能源。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能源的基础,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有着广阔前景。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太阳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即太阳每秒钟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标准煤。 (二)风能: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据有关资料推算,全球的风能资源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目前,风力发电不到全世界发电总量的1%,预计到2020年它将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10%。 (三)地热能:地热是指地壳内岩石和流体(液、气相)中能被经济合理地开发出来的热能,可分为蒸气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型和岩浆型五种。地热资源开发的对象是热能,其中以热水形式存在的地热是至今利用价值较高的替代绿色能源之一。它集热能、水资源为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新能源的关系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新能源的关系在大多数人看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一个与软件和硬件有关的行业,主要的领域在于互联网和设计开发,而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两者的交集很少,更谈不上有什么具体的联系了!唯一可能让别人联系的就是两者都是作为新世纪的重要课题,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但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选修了《新能源》这一课程后,对于两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是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需要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的支持。 近几年,计算机风靡全球,各个领域都有计算机的踪影,计算机也帮助人们完成了以前单纯依靠人所无法完成的事情,人们在享受着计算机带来的各种好处。能源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要想取得系统性的、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依靠计算机,不论是火力发电燃煤效率的计算,还是风力发电设备,核燃料装置的设计,石油资源的开采,都要靠计算机去制图,计算,分析,新能源就更加需要这方面的支持了。 对于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来说,我们不缺乏对于其利用方式的探索,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地将其用在合适的地方,实现便捷,有效的利用。而今“互联网+”的发展,也带了各行各业的革新,“互联网+新能源”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在时代潮流下谋求更好的发展,更可以借此让新能源为更多人的所了解。 2016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智慧发展策略,强调传统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应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逐步形成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形态、居民生活的新气象。 虽然互联网早已融入传统能源行业,但如何将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赋予能源新的数字化属性和互联网思维,达到提高效率、节能减排、能源生产和消费智能化等目标,一直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虽然2010年我国提出了“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但是只涉及电能,且受制于资金、行政制度等因素影响,规划落实情况明显低于预期。现阶段我国能源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内忧与外患

新能源发电设计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 题目:燃料电池的利用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5 年春季 学号: 学生: 辅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7 年 1 月 12 日

2016年9月份《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 燃料电池的利用 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被称为继水电、火电、核电之后的第四代发电装置。国际能源界预测,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最有吸引力的发电方式之一。 一.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原理 1. 燃料电池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都将大型燃料电池的开发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企业也纷纷斥以巨资,从事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现在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使得燃料电池即将取代传统发电机及2内燃机而广泛应用于发电及汽车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重要的新型能源可以大大降低空气污染及解决电力供应,电网调峰问题。燃料电池的发展创新将如百年前内燃机技术突破取代人力造成工业革命,又如网络通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的信息革命,燃料电池的高效率,无污染,建设周期短,易维护及成本低潜能将引爆21世纪新能源与环保的绿色革命。如今,在北美,日本和欧洲,燃料电池发电正以急起直追的势头快步进入工业化规模应用的阶段,将成为21世纪继火电,水电,核电后的第四代发电方式。燃料电池技术在国外的迅猛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现在它已是能源,电力行业不得不正视的课题。 2. 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 燃料电池是藉由电池内发生燃料燃烧反应而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负极除作为燃料与电解质的共同接口,并对燃料的氧化反应作催化;而正极则为氧气与电解质的共同接口,亦对氧的还原作催化。燃料电池因电解质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有磷酸型( PAFC,phosphate fuel cell )、 熔融碳酸盐型( MCFC,melt carbonate fuel cell ) 与固态氧化物型( SOFC,solid oxide fuel cell ) 与质子交换膜型( PEMFC,对于以氢氧作燃料的燃料电池反应如下所示,而其于碱性溶液中的电极反应为: 正极1/2O2 + H2O + e- -------> 2OH- 负极H2 + 2OH- -------> 2H2O + e- 全反应1/2O2 + H2 -------> H2O

新能源与现代生活论文

新能源与现代生活 论 文

题目:浅谈新能源汽车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自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一次能源的供能系统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后果,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生态破坏等等。人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改进技术、节约能源的同时,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本文从汽车领域着手,谈论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以及人们为解决能源紧缺现状所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能源紧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 一、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经济的快速增长一部分得益于化石燃料应用的快速发展,而原先人们却忽视了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过度的开发和利用,没有注重在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的探索。最近几年的战争频繁、冲突不断,和能源的掠夺不无关系。现在的能源危机让人们提高了警惕,开始着手于新能源应用,减轻现今能源结构的负担,这也就是近十年来多个行业积极进行利用新能源的产品开发的原因。 二、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此外,还有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我们所熟知的新能源的应用莫过于发电领域了。三峡水利发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大亚湾核电站等等。其实除了发电之外,新能源的应用还很广泛,比如本文要论述的新能源汽车,就是正在蓬勃发展的一个领域。 三、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

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梁旭升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方向是一致的,低碳经济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呼吁人们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运用,与此相同的是汽车的发展法相也是节能、环保以及安全。在这三个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会使得新能源汽车将会更加普遍地进入大众的视野,为我国的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时代的选择。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和诠释。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样,中国汽车的发展进程也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未来的十年中,我国汽车数量仍处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道路交通,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污染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大环境的呼吁下,消费者应该相应国策,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从而减轻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1我国相关政策 1.1提倡低碳经济 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相应国策号召,开始开发电动汽车市场,为低碳经济的实现添砖加瓦。作为低碳经济的主力军之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然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关注。与此同时,低碳经济也面临着很大的产业变革期,变革完成后,这个新兴汽车产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之一,在可预见的范围之内,电动汽车行业都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 1.2补贴优惠政策 为了扩大电动汽车的市场覆盖率,政府部门筹划加大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优惠力度。尽管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还抱有怀疑态度,但是政府在财政部和工信部的积极推动下出台了多项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而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渗入到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方方面面。尽管业内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不是特别乐观,但是在政府的权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井喷式的发展不可避免。 2新能源汽车的美好前景 在政府大力鼓励以及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在2015年北京举办的国际车展中,“绿色”成为主要卖点,这就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在必行。作为本次车展的主角之一,新能源汽车将会从它的新型低碳技术方面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方面展示它的优点,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问题所在 在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我们发现目前不仅仅是专业汽车充电站存在很大缺口,还有家庭用户很少具有安装私人电源。在小区里也很少安置了家用电源。其次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方面,可供选择的维修点较少而且对新能源汽车配件的销售也没有受到重视。这些看上去很小的方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却拥有着很大的影响。没有完善的充电网络设施的建成,新能源汽车的普遍依然只能作为一个蓝图。 3.2解决方法 在清醒的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同时,相关的业内人士已经对其进行了反映。电动车的普及离不开充电网络设施的完善。与传统加油站不同的是,快速充电站的形式一共被分为三种,一种是电网直充站,但是这种充电站的修建对场地和大量电网的使用有较大的需求。投资巨大而且回收周期长,因此这种充电站很难再商业 上得到推广。除此之外的一种充电站是安装大量的储能装置来进行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最后一种是在传统加油站中增加汽车的充电设备,这样既省去了重新建立基站的麻烦又在方便传统汽车加油的同时方便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3.3各地企业的表现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个较大的真空期。在南方电网在深圳投建两个充电站试点之后,国家电网"将在年内完成在27个城市建设试点"的计划。这无疑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虽然还不能妄言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准但是却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信心。 4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中,直到2020年,我国将有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一混合汽车的保有量将会达到300万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即将位居世界前列。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规划》将这一目标分为两个阶段,从第一阶段对各种零件的自主研究及实施到第二阶段充电站网络的完善都需要大家的努力。 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维修技术将会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对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车的销售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除此之外,对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发展也将与国际发展并驾而行。 5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预测 充电设施的建立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较大推动作用,充电站的覆盖率、充电时长以及充电费用都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为了方便消费者,目前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这些龙头企业都表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建设计划的大力支持。 母庸置疑,想要建设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国家龙头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在2011年的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模式为换电为主、插电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这一模式的提出表现出了国家电网的极大诚意。在这种运行方式中,国家电网起主导作用,但是整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配合也必不可少。为了能让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覆盖率,必须要达到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完美解决,缺一不可。 6结语 在低碳经济被大力推行的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力扶持都将改变现有的汽车行业的格局分布,为汽车行业的重塑和改善发挥了自己的力量。在本文中,笔者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都做出了自己的讨论和研究,得出了我国大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由于起步晚,我国的传统的汽车行业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在我国汽车行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一崭新的战场上,我国企业一定能够与西方的相关产业一较高下,达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马均明,葛瑞原.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光明[J].安徽科技,2010(03). [2]雷芳芳.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J].汽车工程师,2009(05). 作者简介:梁旭升(1984-),男,陕西咸阳人,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交通技术系,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燃料。 — 49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