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上科学复习提纲

四上科学复习提纲

四上科学复习提纲
四上科学复习提纲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要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

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

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

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

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

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

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

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

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

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筒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

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二、从柱状图中发现,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是:由低到高再到低(低高低)。清晨傍晚温度较低,中午温度最高。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

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

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4、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5、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碾碎。

9、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0、打开可乐等碳酸饮料瓶时有气体冒出来,这种气体就是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或(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14、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5、食盐溶解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6、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7、酒精灯中的究竟万一洒出后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8、青少年应该饮用的水是(生态水)。

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烧杯、小勺子、玻璃棒棒、食盐。

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往烧杯中放入2克食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3、每2克2克地加,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

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实验二:回忆课上做过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能否看见颗粒能能不能不能

分布是否均匀否否是是

是否有沉淀出现是是否否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能能不能不能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溶解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

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实验三:“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

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

油。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 胶 水

酒 精

食 用 油 怎样进入到水中 先沉入水底并蜷缩在底部

直接与水混合 直接与水混合

浮在水面上

在水中怎样扩散

缓慢扩散 扩散较快 扩散较快 不扩散 是否溶解

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 另外书本第二单元酒精灯各部分名称,过滤实验各仪器名称,蒸发实验仪器名称。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9、(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描述人感受声音的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用手捂住发声罐、用纸包住发声罐。 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

14、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试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

我制定的研究方案: (1)、先进行预测。随着尺子伸出桌面部分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会怎样变化。 (2)、再进行实验。实验前需要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比如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再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变化顺序依次进行试验。能够听到四种不同的音高:高、较高、较低、低。 (3)、记录看到的、听到的内容。 振动尺子——我听到的看到的观察记录表

尺子伸出桌面的

长度(厘米)

我的预测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 变化顺序

音高 振动的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8 高 快 高

快 音高的变化规律是:由高到较高、较低、低。

12 较高 较快 较高 较快 16 较低 较慢 较低

较慢 20

低 慢

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四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

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了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5、(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7、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8、(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10、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

12、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3、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表明牙齿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细嚼慢咽是牙齿将食物充分的磨碎,这样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14、(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16、(达芬奇)画的人体草图被称为第一张精确的人体画。

17、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持躯体)、(塑造体型)和(保护内脏)的功能。

18、人每天应补充大约(2500毫升)水。

19、台灯所用的蛇皮管类似(脊柱)的结构;天线的万向节相当于(肩关节);门窗上的合页类似(关节);起重机吊臂相当于(手臂上的骨骼),起重机液压动力相当于(肌肉)。

20、填写各部位名称:

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

吸进身体的空气78% 21% 0.03% 0.97%

呼出体外的气体78% 16% 4% 2%

21、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

由此得出的结论:人呼吸时吸进去的只要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 1831 )年,(达尔文)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考察。 2.经过( 5 )年的环球考查,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3.(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4.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或(问题)。 5、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顺口溜:眼耳鼻舌手,人人身上有,帮我认东西,是我好朋友。 6、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7、达尔文寻宝的过程: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8、指南车诞生于西汉初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总会指向南方。 9、我们把宝贝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物品三类。 第二单元 1、李时珍,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该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 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3、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是霸王花。 4、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5、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第三单元土壤 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2.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 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 3.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 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4.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 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5.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 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6.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 7.2000多年前,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管子)中描述了不同土壤的颜色、黏度、含砂量等 特性,还记录了各种土壤在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植物。 8.证明土壤是否有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土壤放进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来。 9.土壤成分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水等。 10.分离土壤的方法:沉淀法、筛选法、挑拣法。 第四单元水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 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说明了流动的水有力量) 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 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判断物体是否溶解的标准是:(1)看不见颗粒,(2)均匀分散。 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如果把地球的总水量平均分成100份,海水大约占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可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科学概念整理 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再来进行实验。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知道东面的城市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要减去时间差,知道西面的城市算东面城市的时间,要加上时间差。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轴是倾斜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是在偏向于北部的天空中而不是在头顶正中。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因为一年时间里在天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都是不动的,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 六、地球在公转吗: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卷(有难度的试题)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 1、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电路元件,1879年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2、陶瓷、钢管、钢丝、硬币、纸板这几种物质中,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有,被称为。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有,被称为。 3、电视机使用的电是,手电筒使用的电是。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起来电压是3V,小灯泡会较;两节电池起来电压还是1.5V,小灯泡会较。 5、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6、电路是指由、、和 等组成的电流通的环路。 7、雄蕊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下面是。花药里藏着许多。雌蕊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中间是,下面是。柱头有黏性,能粘住花粉。 8、油菜花同凤仙花一样,都有、、、、 、和六个部分。 9、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和适宜的。 10、种子里最主要的部分是,它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胚包括、、、三部分。 11、在使用电器时,应先,然后;用完后,应先,然后。 12、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传播,如油菜等;靠传播,如蒲公英等;靠传播,如鬼针草等;靠传播,如椰子等。 13、动物的两种繁殖后代的方式为和。 14、蚕豆的种子分为、、、四部分。15、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花。 16、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丝中没有 通过。 二、判断题 1、不论木头是干的,还是湿的,它都不能导电。() 2、静电现象随处可见,它存在于除人类之外的一切物质中。() 3、在带静电的物质中,电荷能持续流动。() 4、电路开关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绝缘体。() 5、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 6、在一个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灯泡,一个坏了另一个还可以亮。() 7、油菜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安全花。() 8、我们发现绿色开花植物能结果的花都是没有雌蕊的。() 9、油菜花有六枚雄蕊,四长二短。() 10、菜场里卖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三、择优录取 1、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A、铅笔芯 B、人体 C、湿布 D、干木棒 2、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那么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后的电压是() A、3V B、1.5V C、4.5V D、2V 3、对于人体来说,低于()V的电压是安全的。 A、1.5 B、36 C、220 D、380 4、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所形成的电路是( )。此时,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电池还会很快坏掉。 A、通路 B、短路 C、断路 D、电路 5、下列物体不是导体的是()。 A、大地 B、铅笔芯 C、人体 D、塑料尺 6、黄豆长成茎和叶的是()。 A、种皮 B、胚芽 C、胚根 D、子叶 7、油菜果实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同时把种子射出去,我

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点

班级:姓名: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3、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5、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8、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9、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0、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复习要求: 1、熟记本提纲内容。每一个同学务必认真对待,家长予以严格监督。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第一单元:电 科学概念: 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带同种电的物体靠近时会(互相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4、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 5、干电池的一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6、干电池里1.5V的直流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7、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 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一般不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8、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点亮小灯泡,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9、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10、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11、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家庭一般用并联。

13、把两个灯泡顺次连接起来连接到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叫(串联),我们家的照明电路一般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1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光不太亮。 15、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橡皮、纸……。 16、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7、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18、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是(接触式)的,有些是(非接触式)。 19、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20、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21、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应先(插电源插头),然后(开电器开关),用完后应先(关掉电器开关),后拔(电源插头)。 22、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23、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通电的部分用金属材料. 24、为了找出电路故障,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检测器由(电池)、(导线)、(小灯泡)三部分组成。 25、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物体是否是导体或绝缘体。 26、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27、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28、遇到电器着火,不能用手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将插头拨开。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一、填空: 1、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2、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3、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4、(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经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7、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坏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8、医疗垃圾要(集中处理。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 9、(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三种:(汞、铅、镉。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

埋,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通过食物链间接威胁到 人类的健康。 11、( 淡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1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 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13、目前( 60% 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严重国家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有(40 多个。预计在未来的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 14、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威胁。 15、绝大多数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16、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石油污染等。 17、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18、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9、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20、(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2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科教版2015—2016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 科学 (满分100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动物的繁殖方式分为()和();其中雌性体内能产生卵,雄性体内产生精子,精子和卵结合成为(),这样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 ()。 2、电池、电线、灯泡和开关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 3、电路连接有()和()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方法连接的。 4、由()()()()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只有()没有()的花叫雄花。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两节干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伏,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伏。 6、花粉落到雌蕊的()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的方式主要有风力、()和()。 7、电流的形成,一定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8、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9、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和()。 10、传粉后,花粉在雌蕊的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向下延伸到达子房里的胚珠。花粉管中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结合后,花朵开始凋谢,子房逐渐膨大成(),胚珠形成()。 1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 )家里或学校的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二、我会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胚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部分,但是子叶也很重要。 ( ) 2、静电存在于生物和非生物之中。() 3、所有的动物都要经过由卵到成年。() 4、秋天,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会萌发。() 5、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6、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避雨。() 7、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要只要检测一次就够了。() 8、植物的花都能结成果实。() 9、小鸡是由鸡蛋的蛋黄孵化而来的。() 10、我们吃的萝卜和花生都是植物的果实。() 三、我会选择。(每题2 分,共20分) 1、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 、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轻,带翅或绒毛 C 、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D 、圆形,散落时能滚动 2、下列物体中可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A 、橡皮 B 、塑料尺 C 、铅笔芯 D、纸板 3、植物的()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A、花 B、种子 C、茎 4、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A 、保护绝缘体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用湿布清洁开关 D、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 5、手电筒使用的是()。 A、交流电 B、直流电 C、可以用交流电也可以用直流电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姓名: 1 定位置 1、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也就是说,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就要知道它在另一个物体的什么方位,距离有多远。 2、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图名称)、(方位)、(图例)、(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辨方向 1、人们用“东”、“南”、“西”、“北”来表示方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2、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背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西,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3、一天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8时,太阳在东;10时,太阳在东南;12时,太阳在南;14时,太阳在西南;16时,太阳在西。 4、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如:太阳在东,影子就在西;太阳在东南,影子就会在西北。 5、太阳越高,影子就越短,太阳越低,影子就越长。12时,物体的影子最短,早晨和傍晚时物体的影子长些。 6、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哪些?(看太阳辨方向;利用指南针辨方向;利用北极星辨方向等) 3 看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地图名称、方位、图例和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人们用符号表示建筑、道路、河流等,这叫做图例,图例一般放在地图的边角上。 2、为什么一幅小小的地图能表示很大的一个地方?(答:因为地图是根据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的图形,所以能表示很大的一个地方。) 3、地图有什么用途?(答:地图广泛地应用于军事、旅游、探险、交通等方面。利用地图可以找到最合理的行动路线。) 4、古代地图较简易,不够准确;现代地图更加准确!掌上电脑的电子地图,是最先进的电子地图,地球仪也是一种特殊的地图。 4 物体的特征 1、物体都是由材料组成的。橡胶、塑料、陶瓷、玻璃、化学纤维、动物毛皮等等,都是制造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农业生产用品的常用材料。 2、杯子可以按用途起名字,如茶杯、酒杯等;也可以按材料起名字,如纸杯、塑料杯、玻璃杯、金属杯等。 3、比较物体质量大小的方法有:用手掂一掂;用秤称一称;借助橡皮筋来比较等。 4、天平的使用方法:首先要调节天平平衡,再把被测的物品放在天平左边的托盘里,用镊子把砝码放在右边的托盘里,待天平平衡时,就能测出物体的质量。 5、测量长度的工具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等。没有测量工具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的长度来估量物体的长度。如,用手测,用脚测等。 6、怎样才能准确地测量长度,减少误差呢?(答:1、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换一种更精确一点的测量工具;3、多测几次,然后求出它们的平均值。) 5、物体的分类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电 一、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今天,人类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离不开(电)了。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或靠近头发,碎纸屑或头发会被吸起来,这是(静电)现象。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的声音,这是(放电)现象。 3、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5、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头发会(被吸起来)。 6、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两个气球会(被相互排斥开来)。 7、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8、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的。 9、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 电流通路。 二、点亮小灯泡 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2、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的。 3、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玻璃泡 金属架 灯丝 连接点 (连接螺纹部分) 连接点 (锡点)

四年级科学(上)单元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当天空中的云量(小于四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就是阴天。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要下雨时蜻蜓会低飞。(3)要下雨时蚂蚁会搬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试卷及答 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科学 姓名班级得分 一、我会填:(22分,每空一分) 1、人体的骨头共有()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即 () . 2、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和(),使我们身体更 加健康. 3、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的工作,平时要多吃()和 ()含量高的食品. 4、蚕蛾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胸 部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形状,. 5、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 . 6、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带动()运动而 实现的. 7、蚕是通过()进行呼吸的. 8、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 (). 9、肌肉有(),能()和().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20分,每题2分) 1、骨的骨干里有(). A、骨髓 B、血管 C、肌肉

2、蚕一生要蜕()次皮. A、3 B、4 C、5 3、下列物品中,()是蚕丝产品. A、围巾 B、绸缎 C、羊绒衫 4、根据关节的活动方式,膝关节属于(). A、旋转关节B、铰链关节C、球状关节 5、当你用力弯曲手臂时,肌肉处于()状态. A、收缩B、放松C、一部分收缩,一部分放松 6、下列食品中()的含钙量最高. A、牛奶B、鸡蛋C、肉类 7、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 A、30% B、40% C、50% D、60% 8、一个蚕茧是由()根蚕丝组成的. A、1 B、2 C、3 9、下面和蚕属于同类动物的是(). A、蝴蝶 B、乌鸦 C、蝌蚪 D、乌龟 10、刘翔参加的体育竞赛项目是(). A、100米短跑 B、马拉松 C、110米栏 三、我来判断(在正确答案的后面划“√”,错误的划“×”,10分) 1、骨骼、关节受伤的急救措施是迅速冷敷受伤部位.( ) 2、睡眠时我们的内脏肌肉停止工作.( )

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动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要浇透。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9、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绿色的。 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3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 发芽→ 生长→ 出现花蕾→开花→ 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我学会了用测量、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1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节在有些植物上很明显,有些不明显。叶子是长在节上的。 16、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周期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3、蚕的一生总共要蜕6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考试版本-全面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和晴好天气联系在一起。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还有许多物质是由原 子构成的,如金属物质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用肉眼以及光学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只有通过电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分子,他比细胞还要小很多。 2、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空隙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有 关。(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固体、液体、气体的分之间隙比较: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 间隙比较 4、扩散: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两种物质互相渗透到对方的现象。扩散不仅能在同种物质之间进 行,在不同的状态的物质之间也能发生,如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扩散。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 是物质发生扩散的原因,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 但在气体中扩散的最快. 分子 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中有空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空隙,并且空隙比较大。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字母m表示。它是物体的基 本属性,其大小由物质本身决定,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1克=1000毫克 4、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 平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左盘、右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分度盘、指针、横梁标尺、砝码及砝 码盒、镊子。 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 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 盘上左右摇摆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不必等到指针完 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一、填空:(48分) 1、起风了,花开了,草绿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_______的世界。 2、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在播放天气预报时,风用________图形表示,雨用_______表示,雪用________表示,阴用_______表示,晴用________表示。 3、天气影响人们的____和_____,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_______的变化。 4、阴天、下雨、刮风、天晴。这都是一种______现象,它们是由__ _、__ _和来自太阳的____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5、我们生活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_____ 如: ____ 等、___ __ 如:等、_______ 如:等。并且知道,同一种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的。例如。 6、你玩过冰吗?你知道冰是水到摄氏度形成的。当水加热 到摄氏度时,水就开始沸腾了。 二、选择:(10分) 1、下列谚语中______是关于天气的。 A、“青蛙呱呱叫,大雨必来到,” C、“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B、“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D、“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2、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性质() A、由铁融化的铁水 B、由水结成的冰 C、火山喷出的岩浆 D、由铁块变成的铁片 3、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现象:草叶上的小露珠、锅盖上的小水珠、水杯盖上的小水珠,他们的成因是() A、蒸发 B、凝结 C、沸腾 D、升华 4、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 A、可改变的 B、可塑的 C、可逆的 D、可变化的 5、要想让刚洗完的衣服干的快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A、放在向阳的地方 B、放在通风的地方 C、放在温度低的地方 D、把衣服充分展开 三、判断:(12分) 1、自然界中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例如太阳、月亮、大山。()

湘教版小学三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 1.1831 年,()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考察。 2.经过()年的环球考查,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3.达尔文经过 20多年研究,于 1859年 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提出了()。 4.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或()。 5.土壤有三类()()和()。 6.砂质土含砂较多,()含黏土较多,()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7.土壤散开了,不能成团是(),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 8.早在(),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9.无土栽培是指() 10.土壤是人类()的基础。 11.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来改良土壤。 12.他们把野草割来()或是(),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13.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第三单元 1.()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有三类()()() 3.()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不同的土壤要采用()的改良措施。 5。()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 6、2000多年前,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中描述了不同土壤的颜色、黏度、含砂量等特性,还记录了各种土壤在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植物。 14.水是一种()()透明的()。 15.水()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 16.测水的体积用()或() 17.早在公元前()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 18.水磨对长时间从事()劳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 19.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20.()把大自然装扮得更加美丽。 21.()使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 22.地球可供利用的()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 第四单元 1.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就出现了() 2.物体在水中有的(),有的() 3.使用量筒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齐平。 4.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作用。5.量筒上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3.空气是一种()()的气体。 24.空气()一定的体积,()一定的形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