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92.50 KB
- 文档页数:35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课时达标17(见课时达标P33)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
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C.服除,指守丧期满。
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时间视亲疏而定,是为丁忧;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拜”“除”只指任命官职,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根据天色的变化将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称为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房舍。
解析“黄昏”是现代时间的19点~21点,“人定”则是21点~23点,所以“人定”应在“黄昏”之后。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
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