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XX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

(一)行业背景 (1)

(二)人才需求 (3)

(三)建设基础 (4)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6)

(一)总体建设目标 (6)

(二)具体建设目标 (6)

三、建设主要内容 (8)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8)

(二)依托“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完善“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10)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11)

(四)师资队伍建设 (25)

(五)实训基地建设 (28)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4)

(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7)

四、建设进度与预期成果 (37)

(一)预期成果 (37)

(二)进度安排 (39)

五、资金预算 (44)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组长:李宏达教授,教务处处长

项目副组长:周几高级工程师,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林源高级工程师,福建省电子信息教育中心主任

赵雨镜教授级高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任

项目组主要成员:胡锦丽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陈继欣高级项目经理,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教育中心经理

赵民工程师,福建中教电公司总经理

刘芳讲师,信息系统监理师

陈晖实验师,信息系统监理师

张超峰讲师,实训基地主任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物联网即Machine to Machine,旨在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智能互连,在业界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1、国内外发展现状:

(1)在政府层面,美国总统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使“物联网”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线。此后,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各国相继出台了自己的物联网战略,例如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i-Japan计划,以及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出的“感知中国”计划;

(2)中国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的上一次科技发展浪潮中未占先机,在目前的物联网研发中要力争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分享新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恩惠。而抢占先机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中国要想成为物联网强国,必须加快本土物联网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改变互联网时代人才总是从国外引进的局面。

(3)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在经济社会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

1

正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

革创新为动力。”当前我国发展物联网,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创新发展与中国创造的水平,

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实践证明,创新发展与中国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科学发展的光辉结晶。另一方面,发展物联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2、我省物联网发展现状:

福建的物联网产品在全国城市网络、网格管理、智能监控、食品追溯、水质监测等系统应用较为广泛。与此同时,技术研发部分也在全国领先。在电子回执、2.4G射频识别、自助终端、物联网操作系统级中间件平台、智能家居系统等领域的研发位居国内领先水平。依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立了3个RFID应用研究中心。福建的物联网阵营已将技术研发与市场运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00多亿的销售额使这一产业成为福建新兴产业中的老大,而备受福建各方的重视。

福建省信息化局资料显示,福建目前在物联网产业链上,已聚集了50多家从事研发、生产、应用、培训等机构和企业。近年来,生产物联网相关设备的厂商年增长率达35%~50%,做应用系统的厂商年增长率高达100%~200%。

福建省信息化局报送的《关于促进我省物联网加快发展的意见》以及福建省物联网发展工作座谈会均表示,政府领导支持福建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高站位、高起点地加快物联网发展。福建省期待通过加快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带动硬件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

《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指出:海西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宽带接入网和业务支撑网,统筹3G移动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物联网。”

在由福建省信息化局制定、省政府颁发的《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指出了福建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12 年,争取福建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物联网示范应用和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重点行业示范应用效益明显,重点示范区域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福建将重点建设129工程,即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

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是指以示范应用带动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以市场资源开展招商

引资,推动闽台深度对接,努力培育并争取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

2

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目前在全国领先的骨干企业,支持设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专区,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集聚区。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包括鼓楼示范区和武夷山示范区。9类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包括工业控制类、农业精细生产类、交通物流类、商贸流通类、城市管理类、民生保障类、环保节能类、安全监控类、公共服务类。

(二)人才需求

到2015年底,我国拟实现以下目标:建立国家代码解析服务系统(Code Solution Service, CRS);建立国家物联网管理中心;积极引导生产、流通、物流行业或者长三角、珠三角等基础条件好的行业或者区域开展试点应用,建立行业或区域物联网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溯源、防伪、跟踪等物联网公共服务。

目前,中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契机和推动力。

物联网的发展是应用驱动的,渗透性很强,会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催生应用需求,给物联网带来新的产业机遇。物联网业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通信网络、信息系统集成、自动控制多个领域,需要系统配合。正是因为如此其带动性强,会带动微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发展。从发展看会带动成千上万亿产业的发展。物联网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相关行业的大量人才。

《中国物联网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规模在未来两年内将增长15倍,在2015年达到200亿元市场规模。同样,一份来自于工业与信息化部的资料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的需求增长明显。物联网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高科技市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有研究机构预测,两年之内,物联网所指对象——车辆、设备、摄像头、车道、管道的数量将会突破一万亿大关;10年后,物联网可能会大规模普及,届时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高达30∶1,成为下一个一万亿美元级的通信业务。根据福建之窗对中国物联网的需求数据调查表明:十二五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其中智能交通未来5年约有20万的人才需求,智能物流至2013年人才缺口在20万人以上,未来5-10年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电力产业人才将达到百万人,智能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将超出百万,智能工业人才需求目前缺口

3

约需50万人,智能农业的各类专业人才在现代农业“十二五”当中的缺口1000万人以上。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由于物联网起步伊始,目前,我国从事该行业的人才极其匮乏。为了在这个新兴行业中争得先机,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在纷纷抢占物联网人才资源。

《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指出福建省将重点实施“129

工程”,必将带动“工业控制类、农业精细生产类、交通物流类、商贸流通类、城市管理类、民生保障类、环保节能类、安全监控类、公共服务类”等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实施。迫切需要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维护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每年3万人以上。福建省物联网人才建设要依托省内高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共同培养物联网应用人才。

总之,发展物联网不仅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断定,国家对物联网行业的推动及其本身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滋生对该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必须积极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建设基础

1、现有基础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系部有软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3个系。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专业主要有: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其中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为省级精品专业,也是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办学优势,在国内教育同行中具有良好声誉和较大影响力,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条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软件工程系。

软件工程系于2003年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7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中职骨干教师(网络技术)师资培训基地”。网络技术专业在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建设专业。网络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专业。

2008年软件工程系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加强校企合作。2010年被福建省信息化局批准为“福建省软件人才重点实训基地”, 2010年省发改委支持我院建立了“福

4

建省先进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系统应用平台”,为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打下良好基础。2011年与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物联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建设以突出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大行动领域的核心职业能力,开展了以校企合作、双证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开发了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有相关教师8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实训教师2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研究生毕业6人。该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相结合的师资结构,其中:检测技术级仪器仪表1人,无线电通讯1人,网络技术1人,计算机技术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总数7人。兼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人。

与该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组装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中小型网络的构建、管理与实施》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为院级精品课程。

软件工程系实训基地是我院近年重点投资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现已拥有嵌入式实训室、恒锋综合布线系统展示厅、综合布线实训室、神州数码网络实训室、星网锐捷网络实训室、软件人才重点培训基地、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室、数字电路实训室、网络服务架构实训室等,并在新大陆科技集团、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福建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2、存在不足

(1)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尚处于筹备阶段,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研讨,以适应人才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2)“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还需不断推进。

(4)教学团队建设还有待加强。

(5)物联网实训室尚未建立,需要进一步投入资金建设,以达到专业课程实训要求。

5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围绕福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物联网产业,与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方式,创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以“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为核心能力,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及运行管理机制;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以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共建中高等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与有条件的中职院校相衔接,开展“3+2”的办学模式试点改革;探索以物联网应用工程项目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力争在2年内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立足福建,服务海西,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二)具体建设目标

1、政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核心,建立健全政企校三方合作模式,推进政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

重点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学院,完善章程,细化制度,强化管理,互利共赢。进一步巩固“企亦校、校益企、校企一家”的办学理念,坚持“互利共赢,企业优先”的校企深度融合原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生产服务教学,教学推动生产”互利共赢的合作效果。

2、建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学生关键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从初学到熟练的成长过程,由浅入深设置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技能拓展模块、技能强化模块、顶岗实习模块等六个教学模块,每学期安排一个模块,每个模块围绕工作过程实施分项目教学。依托“实务专题”课程,结合学生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开展生产性综合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具备“物

6

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方向的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并组织学生考取相应技能证书。

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及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的设计工作。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加大核心课程建设,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到2013年重点建设《物联网综合实训教程》、《智能家居应用技术》、《RFID系统开发与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4门专业主干课程,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与企业合作编写4本配套教材及课件。力争2年内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

4、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通过引进、培养、聘请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派遣教师到企业中实践,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等途径,建设一支由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30名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4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8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双师”素质的应占90%以上,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

5、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2年内计划投入330万元,建设完成物联网综合实训室、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室、物联网应用实训室3个实训室。建成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实训、科研和服务基地;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尤其是与省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紧密型合作,在现有4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到2013年共建6家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校外教学基地。

6、以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共建中高等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

与有条件的中职院校相衔接,开展“3+2”的办学模式试点改革。考生前3年在对口中专学校学习,毕业后发给普通中专学校毕业证书。如考生还想继续学习,后2年可以到本校学习,毕业时发给高职院校毕业证书。中高职院校一起参与企业调研,探讨制定人才培养。中专学校以职业基础课和部分技能课为重点,发挥好基础性作用;高职院校以高技能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为主,并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考取相应技能证书,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7、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扩大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对外服务功能,为本地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场所、实训

7

指导、师资培训,为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中、高级技能鉴定,到2013年,每年培训和鉴定200人次以上。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生产服务,到2013年,每年技术生产服务收入达10万元以上。

三、建设主要内容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对各自的职责与权利以协议文件的方式作了明确规定。如,共同成立了新大陆物联网学院,确立组织机构和人员,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互派师资、共同开展培训认证、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制度等。

1、建立校企合作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按照学院的“学院-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架构”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成立由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校友代表等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索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不同的校企合作工作组,负责校企合作中具体工作的落实。如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结对子,组成课程小组,负责具体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负责学生实务专题的制作及顶岗实习指导等工作。在建设期内,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新大陆物联网学院”为抓手,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

2、建立“校企融合、互惠共赢”的新大陆物联网学院

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周几副总经理任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李宏达教授任副院长,以新大陆物联网学院为主轴,下设教学部、社会服务部、技术研发部和物联网实训基地;选派专人参与学院日常运行;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与教学部、社会服务部和技术研发部的管理,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借助该学院要达到如下目标:深化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企业根据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参与制订、修改、执行合作教学计划以及人才培养;学校依照企业标准共建实训基地,把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引入实验实训室;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教学部为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展一系列教学工作对接,主要开展的工作有:企业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物联网工程师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或教育部的相关认证,同时指导校企合作工作组对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做好衔接协调工作,融合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的合作伙伴及代理商等企业资源,通过校企双方共聘共管,聘任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8

社会服务部为校企双方共同合作挖掘开拓教学资源服务功能并使之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开展的工作有:企业指导校企合作工作组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对接会,使学生能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能得到全面提升,形成社会效益,同时为企业开展在职人员的培训、生产技术服务,形成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部为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教学科研项目,主要开展的工作有:协助教学部做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物联网实训基地为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完善“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开展的工作有:定期调研,关注专业发展的趋势,把握新技术潮流,为实训基地建设论证会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参与“校中厂”实训基地的设备更新,配合社会服务部开展对外培训工作。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规章制度、经费保障机制

制订和修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院务工作会议制度》、《新大陆物联网学院课程设置和开发管理办法》、《新大陆物联网学院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学生职业资格鉴定管理办法》、《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校企合作制度,以保障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开展,实现专业和企业人才共育、师资互动、基地共管、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深度合作的典范。通过2年建设,完成系级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工作手册、文件汇编、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及规章制度。

项目建设配有专项经费保障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详见表1。

表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经费一览表

9

(二)依托“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完善“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定位

根据海西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通过与物联网应用技术行业企业合作,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及海西经济区信息化建设的状况,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确立了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施、开发和维护三个行动领域,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方向的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能够适应海西经济区物联网建设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定位。经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生的逐步成长为:

①物联网应用系统基础设施实施人才-物联网应用实施工程师;

②物联网应用系统、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人才-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

③物联网应用运行维护人才- 物联网应用维护工程师。

2、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与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等知名的物联网应用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培养,培养学生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实施、开发、维护”能力。

第一学年,在校内实训室由专任教师主导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具备网络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基本能力,并考取信息处理员证书;第二学年,由专任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校内实训为主,以真实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开发、日常维护的最基本能力,并考取物联网初级工程师证书;第5学期,安排校内综合实训为主,企业顶岗实习为辅的教学内容,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对子,以真实项目开发和物联网应用综合项目为主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开发、维护所需的能力。第6学期全部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目标,由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专任教师为辅进行职业技能指导。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注重加强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深造能力。

可按照企业物联网应用项目施工计划需要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按企业兼职教师时间安排适时调整授课时间,采取工学交替、分阶段等形式,弹性、灵活地组织与实施教学,保障学生能够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与施工,增加对企业实践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职业素养的养成。

10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高职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分析学习领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对象的复杂程度,形成物联网应用的实施、开发、维护为核心“三线并重”系统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过程置身于“工作过程”中,完成岗位职业技术能力的训练。与职业技术鉴定全面接轨,保证学生具有“双证”。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认证,鼓励学生参加并要求通过专业资格相关认证;大力推行“一专多能”工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和技能,增加新的就业优势。保证学生在毕业时除了具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证之外,还将具有信息处理员、物联网初级工程师等证书。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胜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1)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教学科研项目,加强与企业合作,走工学结合道路,进一步推进订单培养,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按照高职学生的一般认知特点和规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组织召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参与专业调研及课程体系的开发。经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分析研讨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得到对应“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行动领域的职业岗位群:物联网应用实施工程师、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应用维护工程师与物联网应用技术支持人员等。通过对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互相渗透,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如表2所示。

11

表2 “岗位→能力→课程”表

课程是专业技能的灵魂,为了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地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开发、维护”三个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项目建设小组选出若干主干课程成立课程小组,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通过对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及职业能力认真分析研讨,开发出“两个平台、三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2

图1 课程体系结构

根据表2的4个职业岗位的能力分析,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实务专题、顶岗实习等,共同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等),建成“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基干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实施课程教学,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遵循职业发展规律。

依据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的不同作用,选取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起关键性作用、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起核心作用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起主导作用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物联网应用实施、开发、维护的能力过程中,确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传感器技术及应用》、《RFID技术及应用》、《无线网络及其应用》、《Web应用开发》、《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7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建设任务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新大陆物联网学院教学部的职能,选取若干主干课程成立课程建设小组,指定课程负责人,课程小组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

13

同组成,分工协作。校内教师进行课程的教学过程、知识要点、考核方式、教学安排等设计;企业的兼职教师把工作过程中很多的案例提供给教师,根据企业标准制订能力要求、实训要点和技能考核标准,并参与实训课程指导;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实施。

在课程建设方面,结合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和本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需要,根据高职教育模式的特点,在选用教育部规定教材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家级的出版社开展合作,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并出版与本校专业课配套的具有专业培养特色的教材;同时将积极与企业合作,结合课程进程为学生编出一批与专业课程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书,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体系。确保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得到动态的、及时的更新。课程小组开发课程及教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小组开发课程及教材的示意图

遵从物联网应用项目的技术规范、职业标准、工作流程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每个课程小组结合典型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双方的优势教学资源,设计出能够进行课程教学的案例项目,并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分别在校内专业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

以新大陆物联网学院为支撑,2年内与企业专家合作重点建设《物联网应用系统综合实训教程》、《智能家居应用技术》、《RFID技术及应用》、《嵌入式应用开发》4门课程。专兼职教师结对子共同开发课程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14

表3 专兼职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对应表

3、实务专题建设

大力开展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资讯学院签订了“校校企”合作协议,选派教师和学生去台湾进行短期专业交流和学习,借鉴或引进台湾技职院校的《实务专题》课程,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及物联网行业技术岗位特点,将《实务专题》课程纳入了必修课程;该课程运用所学的物联网技术专业知识与职业岗位技能,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以 4~6位同学为一组,在专、兼教师指导下,通过小组学生共同努力,完成一个具有创新或改良的项目专题作业或作品,如“食品追溯系统工程实施”、“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旅游导览系统开发”等实务专题项目。采用松散型教学方式,每位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修《实务专题》课程,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统一时间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借此课程,其一,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及创新、论文撰写与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进一步缩短理论与实际间的差距,并由此提供学生一个提升自我能力及训练的机会,也使得学生毕业踏入社会之后,能更容易融入实务的环境中;其二,促进校企更密切的合作,经由校企双方的不断接触、沟通、确实掌握产业界的发展方向、人才规格需求等;其三,《实务专题》课程今后将逐渐取代原先的毕业设计,并与专业导师工作并轨。

4、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拓展于课堂教学内外。在课堂教学方面,通过开设一系列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职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课、体育课以及文学欣赏、影视鉴赏、音乐欣赏等课程,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课外活动方面,精心组织以“创新、创意、创业”为主题的“三创”活动,上半年以“文化艺术节”为载体,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演讲、沙龙、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充分展现和培养学生才艺,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下半年以“科技技能节”为载体,以推进“百项技能大赛”和“实务专题”为重点,组织学生参

15

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5、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导,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助,教师主要起过程指导作用,逐步实现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具体的工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学生通过基于物联网实施、开发、维护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逐步掌握具体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积累了工作经验,同时也获得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企业文化等工作过程性知识,增强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实际项目岗位进行工作学习,由企业按企业员工标准进行工作考核,具备实际岗位的职业能力,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培养。

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渐进式培养物联网专业技术领域岗位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改革。

(1)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小组讨论分析各个学习领域课程,包括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分析,达到该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结合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情况,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开发和设计各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采用项目教学。教学项目分为真实项目和单元项目,一门课程围绕一个真实项目或多个单元项目开展教学,教学内容打破理论知识加课程实验,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具体项目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过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置身“工作过程”,通过工作学习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如《RFID技术及应用》课程学习情境如表4,其它课程将陆续开发。

表4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部分课程学习情境汇总表

为了更好地实施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必须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该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学习目标、工作和学习的内容、学习组织形式与设计、学业评价等。以《RFID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教学设计,见表5所示。

16

表5 《RFID系统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表

《RFID技术及应用》课程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出RFID行业应用、RFID设备、串口使用、RFID设备初始化、RFID设备读写、RFID钱包管理、RFID 应用系统开发、RFID方案设计等教学单元。

17

图3《RFID系统开发与应用》教学单元

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资源,对每个单元项目进行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场所、实施时间安排、实训环境准备人员、指导教师、评价小组成员、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基础、项目说明、项目教学过程、项目验收标准等,以《RFID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单元3“串口使用”为例,如表6所示。

18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物联网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专业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2.“工程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可以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等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英语、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理论与技术、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 1)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知识。 2)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体系结构等知识。 3)物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存储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知识。 4.实践类知识: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微机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5.能力素质知识: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类知识、科技制作。 (二)能力结构要求 1. 人文素质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积极参加学 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言谈举止、礼节礼仪和性格品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高尚风范。

物联网项目实施技术方案

一、实施方案概况和项目建设目标 工程实施是整个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在项目实施前制定有计划、高标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实现高质量、用户满意的项目建设目标,为用户提供符合目前需求,充分考虑未来扩展应用的系统,更应为用户的使用、维护和升级提供最大的便利,尽量节约资金。 物联网项目的工程实施是综合性很强的协调管理工作,其核心是高效的管理。XXX公司作为卓越的物联网项目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公司,拥有ISO9001认证,具有先进、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坚持高标准施工,以追求用户满意为核心的企业理念,经过多年来项目工程的实施,具有经验丰富的项目设计人员群和项目管理人员群。在成功案例XXX物联网项目、XXX项目中,以专业的水平,高效优质的项目服务获得用户高度评价。 本次物联网项目建设目标是(根据实际项目情况修改,以下仅供参考): 1、警力(巡警、警车等)实时地图分布显示(含警员警车信息分布地点),用于快速科学进行警力调度指挥。 2、实现重要地点(如学校,广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民爆仓库,民爆企业,矿场采石场,二手车交易市场,)、重点人群(社康社建人群,民爆运输员,押运员,安全员,特种车辆驾驶员)和车辆(摩托车,电动车,民爆运输车,特种押运车辆,个人小汽车,政府及企业车辆等)的管理监控(实时定位、实时运动轨迹查看,历史运动轨迹查看);自动预警报警(按照流程设置实现自动预警报警,大大减少人工工作量,如车辆(含电动车摩托车机动车等)被盗预警-钥匙和车分离;特殊人员异常活动告警(如社康社建戒毒人员多人聚集、进入高危区域(车站学校等)、特种运输和押运车辆未按规定或预定路线行驶,未按照预定时间行驶;被盗车辆进入二手车交易市场区域。 3、车主(含摩托车电动车机动车)通过微信平台服务号,手机APP查看车辆运行轨迹,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车辆异常报警短信。 4、和监控系统联动,实现预警,快速查看相关监控情况,如被盗预警车辆最近经过路口的监控摄像头1分钟内视频自动弹出信息,快速点击浏览;重点区域智能跟踪摄像。 5、公安物联网平台,通过平台向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单位提供车辆行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编码:590129(高职) 招生对象:初高中毕业生 学制:5年(初中毕业生),3年(高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的法律意识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具有物联网基本理念,物联网行业相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应用技能,能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及施工管理、物联网感知终端设备维修与技术服务、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网关产品配置推广、物联网系统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在专业领域内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知识目标:(1)掌握必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电工电子技术;?(2)掌握物联网技术、行业知识,了解物联网应用发展动态;?(3)掌握基本标识、感知、传感等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4)熟悉国家有关物联网的标准;?(5)掌握必需计算机网络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6)掌握嵌入式程序设计语言及嵌入式系统设计相关技术。?(7)掌握电气绘图与电路CAD。?(8)掌握zigbee\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与物联网安全技术。?(9)了解现代通信网组网技术。?(10)掌握物联网工程布线技术。?(11)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融合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12)熟悉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网络协议、数据库等,掌握网站建设和管理技术。 能力目标:(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信息的能力。?(2)?具有熟练应用标识与感知技术以及嵌入式软硬件技术进行物联网终端设备基本开发能力。?(3)?具有利用短距离通信技术进行无线传感网组网与运行维护传感网的基本能力。?(4)?具有构建、运行维护物联网传输网的基本能力。?(5)?具有对海量信息处理与管理能力,并具有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6)?具有物联网网站规划、建设与管理能力。?(7)?具备物联网系统方案设计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应用系统综合开发和集成的能力。?(8)?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素养目标:(1)热爱物联网应用技术,对物联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专业价值观和献身精神;?(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3)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5)具有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6)具有敢于拼搏、勇于尝试、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7)具有善于沟通与协调、与人良好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首选并参加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组织的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认证培训,并获取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证书。 三、课程设置: 职业范围(工种):网络工程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设备安装师就业岗位:(1)?网络系统集成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施工、系统调试及

物联网专业专业建设规划(2011年)

2011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建设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学院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院整体竞争力的体现,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16号文件”和我院“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特制订本系“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 专业现状 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2009年国家发改委已把物联网纳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同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为适应无锡地区经济的发展,我院于2010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上开设物联网专业方向。随着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充分调研,2010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基础上申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1年正式开始招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始建于2002年,2007年该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国家首批建设的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是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的培养培训基地,拥有省级软件实训基地,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专业。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软件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满足物联网实用人才培养要求的“立体化培养、个性化拓展”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我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立足苏南,辐射长三角, 走“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培养目标定位: 面向物联网产业,服务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

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建设方案-工业物联网方案

2 0 19j 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 建设方案,

目录 01 03 04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与工业物联网 能效&设备管理■一智能工厂工业物联网实践案例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一一《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工业4.0的三个集成: ■ 纵向整合; ■横向整合 ■端到端整合 ■中国制造2025系统架构三维度: ■系统层级,企业内信息集成 ■ 生命周期,企业间信息集成; ■ 智能功能,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新业 态(B2C-C2B ) 企业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异曲同工; 互.IK 互iffi 控制 佰卩刷:合 新兴业态 智能功能

面向企业内信息集成的架构 企业信息化系统 IT OT 企业层 管理层 MES 工厂工程纽态 协同研发、智能生产、精准物流和智能服务 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ERP、PLM、 SCM 和CRM 面向工厂/车间的生产管理,包括MES 操作层 q DC s a ;S SCADA 控制层 Fff l ma : HMI 现场层 工厂或车间的工业环境PLC、SCADA、DCS等过程控制 传感器、仪器仪表、射频识 别、机器、机械和装置 设备 系统层级 协同 企业 车间 智能功能 西门子/工业4.0的数字化工厂架构中国制造2025的企业内信息集成系统层级

“工业物联网”贯穿智能制造体系 三个维度的各个环节 期的所有环节; ■实现系统层级的设备、控制、 工厂、企业和协同五个层级, 以及智能功能的互联互通; ■工业物联网实现了 OT 与IT 的 融合的基础。 工业物联网: ■位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生命周 生命周期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方案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方案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把各种传感器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通过无线信息的收发,便于通讯和监管,不用数据线,成本低,使用便利。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的年度报告中对概念的涵义进行了扩展,该报告中指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在这份报告所提到的物联网中,除RFID技术外,更多的新技术,例如:传感器、纳米、嵌入式芯片等技术被广泛应用。 2009年初,美国已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世界其它国家、公司、团体都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相关的技术、应用、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也开始加速推动物联网的进程,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与世界基本同步,目前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也被采纳。2009年下半年以来,物联网概念火遍中国,中央、地方、企业都从各自角度展开了一系列行动谋划和进入物联网—2009年10月,科技部同意在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建立国家(无锡)传感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加快引进国际领先的传感信息技术,推进国内传感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物联网的产业价值链中,有着众多的参与者,传感器企业、RFID 芯片企业、RFID 读卡器企业是最早被关注的,各种传感器不断翻新;还有各种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海尔已经让其冰箱上网了,交通管理系统根据行车的速度和位置随时发布各条道路的交通状况,广告公司利用物联网随时更新其户内和户外电子广告内容,联邦快递可以在每个物流环节更新其递送物品的位置,供其内部管理人员和客户的查询。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关的各种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条件、人力资源条件、技术积累等。 物联网可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以及M2M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在这一层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知、识别物体,采集、捕获信息。感知层要突破的方向是具备更敏感、更全面的感知能力,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完备的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国移动在物联网的实践与创新是把移动通信能力向下与感知层结合起来,通过在机器内部嵌入GSM/TD通信模块,以无线通信等为接入手段,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监控、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即M2M应用。目前中国移动在M2M领域已形成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解决方案和相关产品,并已面向政府、行业和家庭开展多样化的物联网应用实践。 物联网创新实验系统可实现多种物联网构架,面向各大高校及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学及创新和竞赛,提供了众多实验例程,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物联网的构成及实际应用。

物联网实训建设方案

物联网实训实验室建设方案 前言 国内物联网产业在“感知中国”中心无锡呈现“井喷”增长,物联网市场如今已从电力、交通、安保等公共服务领域逐步走入民用市场,初步形成产业链。此外,各地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热衷态势无不透露着未来该产业的诱人前景,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5年后可达7000亿,市场投 资前景巨大。 随着物联网市场的爆发性扩张,预计物联网行业,明年会有10 万以上人才缺口,而且未来10年,每年会以20%的缺口递增。 物联网开发应用涉及电子、嵌入式开发、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大学本科阶段将重点学习理论知识。需要进一步掌握动手实践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以实验、项目开发为主的物联网应用实训则是一个极好的人才培养途径。实训环节的教学工作是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建立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实训室也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 以物联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结合高校原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荐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方案,来满足物联网应用市场紧缺人才需求。经过调研和分析,运用VOCSCUM(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确定了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就课程改革和实训室建设工

作。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们制定了符合物联网企业需求、具有市场前瞻性的实训开发环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建设方案。 一、建立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的理由和目的 无论从人才需求还是教育资本运行,三年制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所以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1、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部分专业素质课程主要以课程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保障,缺少团队合作素质培养,不仅难以增强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更难以激发主动创新的精神,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体会。所以高校有自己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使学生毕业时更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2、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框架指导,无线物联网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国家物联网人才培养的高度和专业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就业技能需求。 3、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实践技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学习,和我们的单片机课程一样需要一个实验开发的平台,随着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实验开发平台已经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原来的单片机实验实训课程。 4、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核心技能之一是代码编写,而代码编写人员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的主要培养对象。职业知识的要求决定了学制的长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应用项目的爆

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棚建设方案

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棚建设方案 一、系统简介 农业物联网是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果之一。它是将先进的传感、通信和数据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构建智慧农业系统,是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物联网智慧农业大致分为3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感知、作物的状态感知和动植物的质量检测等;网络层主要实现感知层所获得信息到应用层的传输;应用层首先通过数据清洗和融合、模式识别等手段形成最终数据,然后提供给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生长监控系统、追溯系统等使用。 二、方案背景 目前公司农业设施还处于基础水平,仅能提供基础的电路控制,并且是以手动控制为主,2018年进行的一轮单体大棚改造,改善了一部分大棚结构,此次改造,给物联网农业打下了基础,一些构建智慧农业的硬件系统已经存在,例如连栋大棚、内外遮阳、风机水帘等。现添加一部分设施及软件设备即可达到物联网设施农业。并且实现了可视化农业,对于有机种植生产起到一定监控作用,集约化的控制系统及数据反馈系统,能节省一部分的劳动力支出。 三、智慧农业系统组成 “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生产管理系统 利用温度、湿度、光照等多种传感器对农产品(蔬菜、水果等)的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高级的智能设施可通过传感器

和土壤成份检测感知生产过程中是否添加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结合电子标签对每批种苗来源、等级、培育场地以及在培育、生产、质检、运输等过程中具体实施人员等信息进行有效、可识别的实时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以物联网平台技术为载体,提升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标准,从而让客户能够信赖并可溯源。 四、系统主要功能 1、农业现场数据采集功能(如温湿度、光照强度等); 2、农业生产现场视频采集、生产过程监控功能; 3、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分析功能; 4、远程摇膜、遮阳、灌溉、风机等遥控功能; 5、手机监控、控制功能; 6、“智慧农业”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 五、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设备参考

物联网网关系统设计方案

物联网网关系统设计方案. 物联网网关系统设计方案 物联网网关概述 1 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扫描器感应器、GPS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激光

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 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物联网网关设备是将多种 Z-Wave 等,物联网的接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广域的 PSTN、短距离的实现接入手段整合起来,统一互联到接入网络的关键设备。它可满足局部区域短距离通信的接入需求,与公共网络的连接,同时完成转发、控制、信令交换和编解码等功能,而终端管理、安全认证等功能保证可以实现感了物联网业务的质量和安全。物联网网关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将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知延伸网络与接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既可以实现广域互联,也可以实现局域互联,将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数字医院、智能交通等各行各业。传输系统、物联网组网采用分层的通信系统架构,包括感知延伸系统、业务运营管理系统和各种应用, 在不同的层次上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如图1 所示。感知延伸系统包括感知和控制技术,由感知延伸层设备以及网关组成,支持包括Lonworks、UPnP、ZigBee 等通信协议在内的多种感知延伸网络。感知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接入技术连接到核心网,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业务运营管理系统面向物联网范围内的耗能设施,包括了应用系统和业务管理支撑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规划(2015-2020) -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15-2020)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 10 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因此,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已有了9年的开办历史,为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新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新专业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围绕“网络化信息感知”、“网络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服务与安全”、“网络化资源优化”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实施要求,整合学院及行业内的优势资源,建立多专业交叉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推动相关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定位 1、市场影响力定位 立足湛江,辐射粤西,面向全国,内涵发展,创广东省一流的特色专业。 2、特色定位 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化实

战经验,满足企业一线迫切需要。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一)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物联行业发展。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同时经常安排教师下企业进行培训。使任课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具备物联网行业“双师”型教师资格。 (二)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要根据“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的基本原则,积极跟踪国内物联网技术发展及产业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认真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计划。吸收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先进的物联网职教课程和教材。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视案例教学,加强物联网实用技术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认真实施认证教育,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根据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的原则,在专业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标准,引进认证教育的师资,对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认证教育水平,达到专业认证教师资格。同时,通过对学

(物联网)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XX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 (一)行业背景 (1) (二)人才需求 (3) (三)建设基础 (4)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6) (一)总体建设目标 (6) (二)具体建设目标 (6) 三、建设主要内容 (8)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8) (二)依托“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完善“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10)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11) (四)师资队伍建设 (25) (五)实训基地建设 (28)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4) (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7) 四、建设进度与预期成果 (37) (一)预期成果 (37) (二)进度安排 (39) 五、资金预算 (44)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组长:李宏达教授,教务处处长 项目副组长:周几高级工程师,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林源高级工程师,福建省电子信息教育中心主任 赵雨镜教授级高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任 项目组主要成员:胡锦丽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陈继欣高级项目经理,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教育中心经理 赵民工程师,福建中教电公司总经理 刘芳讲师,信息系统监理师 陈晖实验师,信息系统监理师 张超峰讲师,实训基地主任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物联网即Machine to Machine,旨在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智能互连,在业界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1、国内外发展现状: (1)在政府层面,美国总统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使“物联网”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线。此后,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各国相继出台了自己的物联网战略,例如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i-Japan计划,以及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出的“感知中国”计划; (2)中国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的上一次科技发展浪潮中未占先机,在目前的物联网研发中要力争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分享新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恩惠。而抢占先机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中国要想成为物联网强国,必须加快本土物联网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改变互联网时代人才总是从国外引进的局面。 (3)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在经济社会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 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编码:590129(高职) 招生对象:初高中毕业生 学制:5年(初中毕业生),3年(高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的法律意识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具有物联网基本理念,物联网行业相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应用技能,能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及施工管理、物联网感知终端设备维修与技术服务、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网关产品配置推广、物联网系统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在专业领域内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知识目标:(1)掌握必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电工电子技术;?(2)掌握物联网技术、行业知识,了解物联网应用发展动态;?(3)掌握基本标识、感知、传感等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4)熟悉国家有关物联网的标准;?(5)掌握必需计算机网络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6)掌握嵌入式程序设计语言及嵌入式系统设计相关技术。?(7)掌握电气绘图与电路CAD。?(8)掌握zigbee\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与物联网安全技术。?(9)了

解现代通信网组网技术。?(10)掌握物联网工程布线技术。?(11)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融合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2)熟悉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网络协议、数据库等,掌握网站建设和管理技术。 能力目标:(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信息的能力。?(2)?具有熟练应用标识与感知技术以及嵌入式软硬件技术进行物联网终端设备基本开发能力。?(3)?具有利用短距离通信技术进行无线传感网组网与运行维护传感网的基本能力。?(4)?具有构建、运行维护物联网传输网的基本能力。?(5)?具有对海量信息处理与管理能力,并具有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6)?具有物联网网站规划、建设与管理能力。?(7)?具备物联网系统方案设计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应用系统综合开发和集成的能力。?(8)?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素养目标:(1)热爱物联网应用技术,对物联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专业价值观和献身精神;?(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3)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5)具有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6)具有敢于拼搏、勇于尝试、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7)具有善于沟通与协调、与人良好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博星卓越物联网教学实训系统—支持高校物联网实验、实训教学!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1培养目标 物联网专业面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本学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与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1.2基本要求 物联网方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素质要求 1) 热爱物联网专业,对物联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程献身精神。 2) 具有高尚的道德和职业精神,具有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3) 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态度。 4) 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2)能力要求 1) 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等信息的能力。 2) 具有熟练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定系统计划并对不同应用对象实施整体规划维护的基本能力 3) 掌握基础物联网关键技术、了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高频微波技术,嵌入式无线和有线系统设计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为用户对象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 4) 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设计能力。

博星卓越物联网教学实训系统—支持高校物联网实验、实训教学! 5) 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物物相连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物联网科研的基本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1) 掌握与物联网科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3) 熟悉国际国家关于物联网标准。 4) 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高频微波,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5) 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栈制,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原理,自组织组网措施和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拓扑和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6) 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融合、通讯传输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7) 掌握物联网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1.3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4主要涉及学科 高频微波,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检测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单片机和嵌入式设计技术; 1.5 无线龙教学方案组成和优点 无线龙物联网专业教学方案由教学大纲,物联网技术课程规划,基础理论教材和实验实训设备组成,构成一套完整的物联网专业教学方案;这套教学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1、囊括了当今世界物联网主流技术和最新核心技术和理论, 2、相关知识支撑体系和教材支撑体系兼顾基础,兼顾研究,方便实验和实训,涵盖主流物联网,传感网主要国际标准和产业标准; 3、平滑衔接原来的嵌入式,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基础课程; 4、容易升级和方便跟踪物联网/传感网最新技术进展和进行高级研究开发;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现状··························· - 1 - (一)专业建设背景 (1) (二)专业建设基础和优势 (4) (三)改进和提高 (7) 二、专业建设目标··························· - 8 - (一)总体目标 (8) (二)具体目标 (8) 四、教学质量目标及其检测指标·····················- 11 - (一)教学质量目标 (11) (二)教学质量监测指标 (11) 五、专业建设内容···························- 12 - (一)创新“3D”人才培养模式 (12) (二)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4) (三)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6) (四)转变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 (24) (五)建设一支“精教学、强实践、善开发”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26-(六)建设多方参与的理事会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人才培养实施 (27) (七)开展形式多样社会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9) (八)探索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 (31) 六、改革举措·····························- 31 - (一)改革运行管理机制,创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31-(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方参与人才培养 (32) (三)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 (33) (四)探索系统培养,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通道 (33) 七、资金预算·····························- 34 - 八、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 37 - (一)建设进度 (37) (二)预期绩效 (47) 九、保障措施·····························- 48 -

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年)

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1-2015年) 摘要: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将在智能交通、数字家庭、食品安全、城市公共管理、现代物流、精准农业、生产制造等七大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到2015年,全市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的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的应用格局。同时,打造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物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物联网通过感知、通信和智能信息处理,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化认知、管理与控制,已成为当今全球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被世界公认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物联网产业被国家正式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发展,不仅是优化青岛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 一、发展背景 (一)物联网及产业构成 “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其感知层通过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承担着信息采集的功能;其网络层通过无线网、移动网、固网、互联网、广电网等承担信息的传输;其应用层则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与决策,以及实现或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任务, —1—

以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物联网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由各类传感器、芯片、标签、读写设备、制造装备、通信设备、传输网络、终端产品、数据存储处理、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与应用服务等产业组成。物联网的产业链庞大且复杂,并随着行业应用的发展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技术和产品,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商机。 (二)国内外发展形势 当前,物联网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把物联网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加快推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美国IBM 公司提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奥巴马政府积极回应,将物联网列为“2025 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物联网产业上的优势正在加强与扩大。欧盟是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的推动者,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十四项物联网行动计划;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日本在提出的“U-Japan”和“I-Japan”战略中,确定物联网是其发展重点,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物联网、泛在网络等方面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目的在于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抢占物联网产业先机。 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并在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争得了一定话语权。2010年 —2—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物联网农业

烟台农科院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 烟台移动 2016年8月刖言 农业物联网一般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或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农业物联网,即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02传感

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0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烟台市农科院农业物联网建设项目 (二)建设背景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物联网行业的的政策倾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物联网产业被急速的催生,根据国内外的数据显示,物联网从1999 年至今进行了极大的发展渗透进每一个行业领域。可以预见到的

是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以及技术、应用会和物联网产生交叉,向物联方向转变优化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发展方向,物联网的发展,科技融合的加快。 农业物联网: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他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在这背后,则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芯片,用这些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再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路交互传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 如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农业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 (三)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5〕4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重大信息化 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物联网项目实施方案百度共享

物联网项目实施方案 2017年7月

目录 一、实施方案概况和项目建设目标 (4) 二、施工组织部署 (5) 2.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5) 2.2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职责 (5) 2.3项目人员通讯录 (6) 三、施工进度计划 (7) 3.1施工准备 (7) 3.1.1设备准备时间表和人员到位时间表 (7) 3.1.2项目安装确认表和技术准备 (8) 四、施工进度的协调管理 (10) 五、施工质量的管理 (11) 5.1现场施工安全的管理 (11) 5.2系统平台的安全管理 (12) 5.3工程资料文档管理 (12) 5.4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2) 5.4.1文明施工事项 (13) 5.5 物联网项目沟通协调事项 (14) 六、项目培训物联网项目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给用户做相关培训,作为项目验收资料;项目培训的目的,除了项目验收的实际需要,同时为了减少售后服务工作量(售后服务成本),增强用户对项目设备的熟悉了解,提高工程满意度和形象。 (16) 七、物联网项目实施技术文档资料 (17)

7.1 物联网基站安装调试流程 (17) 7.2 物联网项目监控安装调试流程 (17) 7.3 物联网管理平台功能操作 (17) 八、物联网项目测试和调试 (18) 九、物联网项目验收 (19) 9.1 项目初验 (19) 9.2 项目终验 (19) 十、相关工作建议 (20)

一、实施方案概况和项目建设目标 工程实施是整个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在项目实施前制定有计划、高标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实现高质量、用户满意的项目建设目标,为用户提供符合目前需求,充分考虑未来扩展应用的系统,更应为用户的使用、维护和升级提供最大的便利,尽量节约资金。 物联网项目的工程实施是综合性很强的协调管理工作,其核心是高效的管理。XXX公司作为卓越的物联网项目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公司,拥有ISO9001认证,具有先进、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坚持高标准施工,以追求用户满意为核心的企业理念,经过多年来项目工程的实施,具有经验丰富的项目设计人员群和项目管理人员群。在成功案例XXX物联网项目、XXX项目中,以专业的水平,高效优质的项目服务获得用户高度评价。 本次物联网项目建设目标是(根据实际项目情况修改,以下仅供参考):1、警力(巡警、警车等)实时地图分布显示(含警员警车信息分布地点),用于快速科学进行警力调度指挥。2、实现重要地点(如学校,广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民爆仓库,民爆企业,矿场采石场,二手车交易市场,)、重点人群(社康社建人群,民爆运输员,押运员,安全员,特种车辆驾驶员)和车辆(摩托车,电动车,民爆运输车,特种押运车辆,个人小 汽车,政府及企业车辆等)的管理监控(实时定位、实时运动轨迹查看,历史运动轨迹查看); 自动预警报警(按照流程设置实现自动预警报警,大大减少人工工作量,如车辆(含电动车摩托车机动车等)被盗预警-钥匙和车分离;特殊人员异常活动告警(如社康社建戒毒人员多人聚集、进入高危区域(车站学校等)、特种运输和押运车辆未按规定或预定路线行驶,未按照预定时间行驶;被盗车辆进入二手车交易市场区域。3、车主(含摩托车电动车机动车)通过微信平台服务号,手机APP查看车辆运行轨迹,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车辆异常报警短信。4、和监控系统联动,实现预警,快速查看相关监控情况,如被盗预警车辆最近经过路口的监控摄像头1分钟内视频自动弹出信息,快速点击浏览;重点区域智能跟踪摄像。 5、公安物联网平台,通过平台向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单位提供车辆行驶状态和行驶轨迹查询服务功能,预防公车私用,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竞争力做贡献。 6、其他应用功能的定制开发。根据用户具体需求和工作流程做系统平台再开发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