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性及其监测知识

放射性及其监测知识

放射性及其监测知识
放射性及其监测知识

放射性及其监测知识

μSv/h这个单位,是射线的放射性剂量率单位。

国家专家委员会规定总剂量小于200mSv不会产生危害,你自己算。至少是没有早期效应的,晚期效应潜伏期长,其他因素多,判断不出来。自然环境中,只要是不是火山喷发什么的,可以忽略。城市的话应该有统计数据。具体的还是去去看ICRP的标准。

100 μSv/h 对人体具体有怎样的影响!?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Sv)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mSv)、微西弗(μSv)。1西弗=1000毫西弗=1000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

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uGy/h,也即是每小时微格瑞

单位名称是:源的参考空气比释动能率,是指在空气中距离源1m参考距离处对空气衰减和散射修正后的比释动能率,用1m处的uGy/h表示。

μR/h是微伦琴/小时,是照射量率单位,伦琴是旧的专用单位,现在SI单位为安

培/千克。

放射性单位转换比较麻烦,下面我多回答一点。

放射源-以活度来描述其大小,单位为贝克勒尔(贝克,Bq),旧的专用单位为居里(Ci)。可根据计数率计算得到。

照射量-X或伽马射线在空气中致电离能力,单位为库伦/千克,旧的专用单位为伦琴(R),可根据放射源的活度计算得到。

吸收剂量-物质吸收射线能量的量。SI单位为焦耳/千克,专门单位是戈瑞(Gy),旧的专用单位为拉德(rad)。可根据照射量计算得到。

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辐射防护中,研究生物效应的专门单位。当量剂量是在考虑的辐射权重因子后的吸收剂量。有效剂量是在考虑了组织权重因子后的吸收剂量。单位均为

希沃特(Sv).

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及其危害 一、什么是放射性物质? 1、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放射性物质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一般都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像钚,铀,等。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它们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2、放射性污染来源 1) 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核弹爆炸的瞬间,由炽热蒸汽和气体形成大球(即蘑菇云)携带着弹壳、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烟云上升,随着与空气的混合,辐射热逐渐损失,温度渐趋降低,于是气态物凝聚成微粒或附着在其它的尘粒上,最后沉降到地面。 2) 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 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目前,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 4) 其它各方面来源的放射性污染其它辐射污染来源可归纳为两类:一工业、医疗、军队、核舰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对居民造成大剂量照射或污染环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 3、放射性物质分类: 1) 低比活度放射性物质 2) 表面污染物体 3) 可裂变物质 4) 特殊形式放射性物质 5) 其他形式放射性物质

二、放射性物质有什么危害?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要经历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和生物学四个辐射作用的不同阶段。当人体吸收辐射能之后,先在分子水平发生变化,引起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尤其是大分子的损伤。有的发生在瞬间,有的需经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放大过程才能显示所致组织器官的可见损伤,因此时间较久,甚至延迟若干年后才表现出来。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 1)直接损伤 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2)间接损伤 各种放射线首先将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电离,生成活性很强的 H+、OH-和分子产物等,继而通过它们与机体的有机成份作用,产生与直接损伤作用相同的结果。 3)远期效应 主要包括辐射致癌、白血病、白内障、寿命缩短等方面的损害以及遗传效应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青年妇女在怀孕前受到诊断性照射后其小孩发生Downs 综合症的几率增加 9 倍。又如,受广岛、长崎原子弹辐射的孕妇,有的就生下了弱智的孩子。根据医学界权威人士的研究发现,受放射线诊断的孕妇生的孩子小时候患癌和白血病的比例增加。

环保基础知识通用理论考试题库

2018年厂控技术技能职称理论考试题库(公司通用)环保基础知识通用考试题库(共50题)选择题(共30题,其中:单项选择20题、多项选择10题);判断题(共20题),以上合计50题。 一、单选题 1. 公司一般固废的处置流程按的规定办理交旧、 回收、处置事宜。对转移出公司,没有利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 须到办理相关转移手续,确认处置符合环保要求。(B) A、《物资领新交旧与回收处置管理制度》、公司办 B、《物资领新交旧与回收处置管理制度》、环保资源处 C、《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生产安全处 D、《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环保资源处 2. 以下属于公司不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有(D) A、电炉渣、转炉渣 B、氧化铁皮 C、废耐火材料 D、电炉除尘灰 3. 违反新环保法,构成犯罪的,(C)。 A、开除公职 B、进行重罚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依法行政拘留处罚

4. 按照《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B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5、工业三废是指( C )。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D、废水、废气、废品 6、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 A )连续处罚。 A、日 B、月 C、周 D、季度 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规定工业区厂界噪声标准值为(B) A、昼间70分贝,夜间60分贝 B、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 C、昼间55分贝,夜间40分贝 D、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 8.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D)。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技术培训班讲义之一 广州瑞发有限公司编制

第一章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 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1H、 2 1H、3 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 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物质的源处理

1、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 2、放射性污染来源及分类 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核弹爆炸的瞬间,由炽热蒸汽和气体形成大球(即蘑菇云)携带着弹壳、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烟云上升,随着与空气的混合,辐射热逐渐损失,温度渐趋降低,于是气态物凝聚成微粒或附着在其它的尘粒上,最后沉降到地面。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目前,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同位素治疗和诊断产生放射性污水。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a-、β-和γ-放射性,在人体内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 4)、其它各方面来源的放射性污染其它辐射污染来源可归纳为两类:一工业、医疗、军队、核舰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对居民造成大剂量照射或污染环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如放射性发光表盘、夜光表以及彩色电视机产生的照射,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也有研究的必要。 3、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住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4、放射性“三废”处理 放射性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都不能将其消灭或破坏,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废物与其它废物相比在处理和处置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混凝沉降法、离子变换法、蒸发法、沥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2).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1)铀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废气、粉尘,一般可通过改善操作条件和通风系统得到解决。

核安全工程师综合知识第七章辐射防护知识(精简版)

第七章辐射防护基础(P257-310) 1.辐射应用为重要特征的核技术利用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2.使人们对核辐射的危害有一个正确了解,既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又要高度重视。 第一节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P257-258) 一、辐射防护的提出 1.实践证明,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伤作用,过量的辐射照射会引起对人体的危害。 2.做好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是核能、核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的有力保障,这就是“用”和“防”的辨证统一。 3.辐射防护已成为核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与许多学科存在交叉领域。 二、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 1.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是:既要保护从事放射工作者本人和后代以及广大公众乃至全人类的安全,保护好环境,又要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会产生辐射的必要实践以造福于人类。 2.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使它们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二节辐射源种类、来源与水平(P258-264) 1.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源有两类,即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2.这种天然放射性是客观存在的,通常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本底照射是迄今人类受到 电离辐射照射的最主要来源。 3.另外,近半个世纪以来,因医疗照射及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核动力生产、核试验 等,产生了不少新的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照射。这类辐射照射称为人工辐射源照射。 一、天然辐射源 1.天然辐射源按其起因分为三类: ①宇宙辐射,即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其中有质子、α粒子、其他重粒子、中子、电子、光子、介子等; ②宇生核素,它们主要是由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如3H、14C、7Be 等; ③原生核素,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2.4mSv,在引起内照射的各种辐射源中,222Rn的短寿命子体最为重要,由它们造成的有效剂量约为所有内照射辐射源贡献的70%。 3.外照射中宇宙射线的贡献略低于原生核素。在年有效剂量中,238U系起着重要作用,约占全部天然本底照射水平的48%。 4.在任何一个大的群体中,约65%的人预期年有效剂量在1-3mSv之间,约25%的人预期年有效剂量小于1mSv,而其余10%的人年有效剂量大于3mSv。个人剂量变化范围很大。 5.参考人:由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用于辐射防护评价目的的一种假设的成年人模型,其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并不是实际的某一人群组的平均值,而是经过选择,作为评价内照射剂量的,具有统一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的化模。 6.他每天食入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以40K为最多,每天食入(59.2—88.8)Bq。 7.世界上个别地区,由于地表放射性物质含量较高,故这些地区的本底辐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本底地区,这类地区通常称为高本底地区。从剂量学观点而言,最有名的高本底地区位于印度的喀拉拉邦和巴西的大西洋沿岸。 8.天然辐射源所引起的全球居民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的近似值为107人·Sv。 9.天然本底照射的特点是它涉及到世界的全部居民,并以比较恒定的剂量率为人类所接受。所以可将天然辐射源的照射水平作为基准,用以与各种人工辐射源的照射水平相比较。二、人工辐射源 当今世界使人类受到照射的主要人工辐射源是:医疗照射,核动力生产和核爆炸。 2.1医疗照射 1.当今,世界人口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中,医疗照射居于首位。医疗照射来源于X射线诊断检查,体内引入放射性核素的核医学诊断以及放射治疗过程。 2.对病人个人诊断照射产生的剂量是相当低的,有效剂量介于0.1~10mSv,其原则是只要达到取得所需足够诊断信息即可。相反,治疗是采用很高的剂量,精确地照射肿瘤部位(处

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0204 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 物品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编写:xxxxx 审核:xxxxx 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的安全管理由药剂科及有关使用科室负责,落实专职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安全。 凡有储存及使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品的科室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建立严格的审批、采购、领取、使用和登记手续。 使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必须建立严格的领取、清退制度,做到:谁用谁领,随用随领,领取数量不得超过当班的使用量,剩余的要及时退回,

放射性元素的基础知识复习过程

一、有关放射性元素的基础知识 1. 为什么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如果两个原子质子数目相同,但中子数目不同,则他们仍有相同的原子序,在周期表是同一位置的元素,所以两者就叫同位素。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称为“稳定同位素”,并不是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 自19 世纪末发现了放射性以后,到20 世纪初,人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已有30 多种,而且证明,有些放射性元素虽然放射性显著不同,但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 1910 年英国化学家F. 索迪提出了一个假说,化学元素存在着相对原子质量和放射性不同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的变种,这些变种应处于周期表的同一位置上,称做同位素。 不久,就从不同放射性元素得到一种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6.08 ,另一种则是208。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W.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912年他改进了测电子的仪器,利用磁场作用,制成了一种磁分离器(质谱仪的前身)。当他用氖气进行测定时,无论氖怎样提纯,在屏上得到的却是两条抛物线,一条代表质量为20 的氖,另一条则代表质量为22 的氖。这就是第一次发现的稳定同位素,即无放射性的同位素。当 F.W. 阿斯顿制成第一台质谱仪后,进一步证明,氖确实具有原子质量不同的两种同位素,并从其他70 多种元素中发现了200 多种同位素。到目前为止,己发现的元素有109 种,只有20 种元素未发现稳定的同位素,但所有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的混合物,稳定同位素约300 多种, 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 种以上。 1932 年提出原子核的中子一质子理论以后,才进一步弄清,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并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因此,同位素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但由于它们的中子数不同,这就造成了各原子质量会有所不同,涉及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放射性等),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质子数为偶数的元素,可有较多的稳定同位素,而且通常不少于 3 个,而质子数为奇数的元素,一般只有一个稳定核素,其稳定同位素从不会多于两个,这是由核子的结合能所决定的。 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深一步。这不仅使元素概念有了新的含义,而且使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再一次证明了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而不是原子质量数。 2. 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 放射性同位素(radioisotope )是不稳定的,它会“变”。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会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 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核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的时候,可放射出a射线、B射线、丫射线和电子俘获等,但是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的时候并不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 一、放射性衰变 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放出射线,转变成稳定的原子核,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自然界存在着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内部的物理现象。稳定的原子核中,中子和质子数目通常保持一定的比例,当中子数或质子数过多时,原子核便不稳定,形成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又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自然界存在的,如U-238, Th-232,Ra-226和K-40等)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由人工核反应生产的,如Cs-137,Co-60,I-131等)。 1、核衰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α衰变,放射性原子核放出α粒子(He原子核)后生成 另一个核的过程。 Z X A→ Z-2Y A-4+ 2He 4+Q 它一般发生在原子序数较高的重原子核中,尤其为原子序数大于82的重金属原子核中,如 88Ra 226→ 86Rn 222+ 2He 4+4.879Mev 92U 238→ 90Th 234+ 2He 4+4.15Mev ②β衰变,分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情况。 β-衰变为放出负电子(e-)的衰变,它是由于原子核中中子过多而造成,放出一个负电子后,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原子序数增加1,衰变式为: Z X A →Z+1Y A+β-+ν+Q

由于β-衰变产生的能量在β-粒子和反中微子ν之间分配,因此β-粒子的能量是连续分布,最大为Q,最小为0,如: 55Cs 137→ 56Ba 137+β-+ ν+Q 27Co 60 → 28Ba 60+β-+ ν +Q 同理β+衰变是放出正电子(e+)的衰变,它是由于原子核内质子过多而引起的,放出一个正电子后,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原子序数减少1,其衰变式为: Z X A →Z-1Y A+β++ν+Q 自然界中找不到正电子衰变的核素。 电子俘获又称K俘获,它是原子核自核外层轨道上(通常在K层)俘获一个电子,使核里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并放出中微子,衰变式为: Z X A +e+→Z-1Y A+ν+Q 很多放射性同位素会发生电子俘获衰变,如: 26Fe 55 +e-→ 25Mn 55+ν+Q 53I 125 +e-→ 52Te 125+ν+Q 电子俘获过程中会伴随发生标识χ射线,γ射线和俄歇电子(即外层电子跃迁至K层时,过剩能量传递给另一个壳层电子发出)。 ③γ衰变 在α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过程中,原子核往往处于激

放射性废料的处理问题

放射性废料的处理问题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放射性废料的处理问题 (一).实验类型:综合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每组人数:1 (四).实验要求:选修 (五). 实验学时:3个学时 (三).实验目的:巩固和理解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 (四).预备知识:常微分方程理论和Mathematica 解方程的命令。 (五).【实验内容与要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以往处理浓缩放射性废料的方法,一直是把它们装入密封的圆桶里,然后扔到水深90多米的海底。生态学家和科学家们表示担心,怕圆桶下沉到海底时与海底碰撞而发生破裂,从而造成核污染。原子能委员会分辩说这是不可能的。为此工程师们进行了碰撞实验,发现当圆桶下沉到海底时的速度超过12.2 m/s ,圆桶与海底碰撞会发生破裂。为避免圆桶碰裂,需要计算圆桶沉到海底时的速度是多少这时已知圆桶重为239.46 kg ,体积为0.2058 m 3,海水密度为1035.71 kg/m 3。如果圆桶下沉到海底时的速度小于12.2 m/s ,就说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否则就要禁止用这种方法来处理放射性废料。假设水的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正比例常数为。 (1)根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根据数学模型求解的结果,判断这种处理废料的方法是否合理 (六).实验解答 一、问题分析及建立模型 圆桶运动规律: f F G F --=合 (1) 22dt s d m dt dv m ma F ===合 (2) 其中mg G =,gV F ρ= dt ds k kv f == 由题设可得圆桶的位移和速度分别满足如下微分方程: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技术培训班讲义之一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技术培训班 讲义之一 放射源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1H、21H、3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

放射性物质在临床中的应用与防护

放射性物质在临床中的应用与防护【摘要】自从人类发现放射性物质后,就逐步应用在军事、医学等领域,近几年来放射性核素在医学的检查、诊断、治疗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特别对肿瘤的诊断、治疗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原子核;放射线;电离;辐射;防护 1 三种放射线及性质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盐的性质时,首先发现铀盐能自发地放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能穿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夫妇又发现镭、钋也能放出类似射线,而且强度比铀所放出的射线强度更强。铀、镭、钋等元素具有发出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界原来存在的不断放出射线的元素叫做天然放射性元素,另一种是人工制造的能放射出射线的元素叫做人工放射性元素。将少量镭放在上部开有小孔的铅室底部,因为射线不能穿过很厚的铅板而沿小孔射出,在孔道上的空间,加一个磁场,射线就分为三束,分别称它们为α、β、γ射线。实验研究证明,α射线和β射线发生不同方向的偏转,即它们是带相反电荷的射线。其中α射线在磁场中稍向左偏转,表明α射线带正电,是具有很高速度的氦原子核42He流,即α粒子流。β射线在磁场中稍向右作较大的

偏转,表明β射线带负电,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表明γ射线不带电,是波长比X射线还短的光子流。如图1。 图1 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带电情况略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放射性射线具有下述主要性质:具有较强的穿透本领,可以贯穿可见光不能穿透的某些物体,如:黑纸板。以γ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其次是β射线,再次是α射线;能激发出荧光,如在硫化锌中掺入极微量的镭可以制成夜光物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能使气体电离,α射线电离作用最强,其次是β射线,再次是γ射线;射线足够强时,能破坏组织细胞;放射性元素在放射过程中不断地放出能量,能使吸收射线的物质发热,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放射性与周围环境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无关。无论是高温或高压,还是化合态或单质形式存在,放射性都是一样的,放出的射线的性质也是一样的。 2 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核医学是研究放射性核素和核射线的医学理论及应用的科学。核医学所提供的技术,放射性物质应用到检查、诊断和治疗方面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能在体外对体内存在的各种放射性物质进行超微

辐射防护体系试卷

红沿河核电辐射防护培训 辐射防护体系课程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辐射防护体系 辐射防护体系包括辐射防护基础、辐射防护审管的范围、辐射防护原则,是三个方面构成的整体,它是辐射防护效能的综合体。 2、辐射防护三原则 辐射防护原则包括正当性、最优化和剂量限值与约束。 3、潜在照射 预期不一定发生的照射,然而由于偏离了计划的操作程序和事故也可存在不是计划的照射,称为潜在照射 4、干预水平 监测到或预计剂量达到某一水平时,便需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这个剂量水平称为干预水平。 5、控制区 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ABC1.属于天然放射性的是: A.宇宙射线。 B.氡及其子体。 C.原生核素。 D.核电站产生的H-3。 AC2. 关于个人剂量监测,用人单位应该做到: A.定期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B.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对于离岗人员不保留剂量档案 C.为进入辐射工作场所的人员准备个人剂量报警装置 D.对于工作场所受到的污染进行去污处理,可以不安排内照射监测。 ABC3.对实践的审管豁免的理解正确的是: A.被豁免实践或源对个人造成的辐射危险足够低,以至于再对它们加以管 理是不必要的。 B.被豁免实践或源所引起的群体辐射危险足够低,在通常情况下再对它们 进行管理控制是不值得的。 C.清洁解控水平也是一种豁免。 D.清洁解控是放射性废物的下限。 BD4.下列实践具有正当性的是:

A.涉及食品、饮料、化妆品或其他任何供人食入、吸入、经皮肤摄入或皮 肤敷贴的商品或产品的实践。 B.核设施对公众照射的防护。 C.向儿童玩具中加入放射性元素,使得玩具表面发光。 D.采用合适的方法对肿瘤病人进行放射治疗。 ABCD5.下列关于剂量约束正确的理解是: A.对于职业照射,剂量约束是一种与源相关的个人剂量值,用于限制最优 化过程所考虑的选择范围。 B.对于公众照射,剂量约束是公众成员从一个受控源的计划运行中接受的 年剂量的上界。 C.对于医疗照射,除医学研究受照人员或照顾受照患者的人员(工作人员除 外)的防护最优化以外,剂量约束值应被视为指导水平。 D.剂量约束和参考水平是针对确定源项制定的保护个人的剂量水平,即源 相关的。 ABC6.控制职业照射,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责任正确的是: A.遵守有关防护与安全规定、规则和程序。 B.正确使用监测仪表和防护设备与衣具。 C.学习有关防护与安全知识,接受必要的防护与安全培训和指导。 D.有意进行使他人违反规章制度的活动。 AC7.下列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ABCD 8.对辐射工作场所分区,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应: A.采用实体边界划定控制区;采用实体边界不现实时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 的手段。 B.制定职业防护与安全措施,包括适用于控制区的规则与程序。 C.在监督区入口处的适当地点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 D.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如进入控制区的工作许可证制度)和实体屏障(包 括门锁和联锁装置)限制进出控制区。 ABC9.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制度,下列属于监 督管理制度建设范围的是: A.污染监测制度 B.资格与资质制度 C.监督检查制度 D.“三同时”制度 ABD10.属于工作场所监测大纲的内容的是: A.拟测量的量、测量的时间、地点和频度。 B.最合适的测量方法与程序。 C.潜在照射的测定和分析。 D.参考水平和超过参考水平时应采取的行动。 AC11.关于剂量限值、剂量约束与参考水平的应用正确的是: A.计划照射中,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采用剂量限值、剂量约束的原则。 B.医疗照射采用剂量约束和参考水平两个原则。 C.应急照射采用参考水平的原则达到防护最优化。

放射源基本知识

人类一直受到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近几十年来,也受到了人工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射线与人体发生作用同样也引起大量的电离,使人体产生生物学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辐射能量在物质中沉积的数量和分布。射线对人体的照射可以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人体外部的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叫外照射。由于α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小,外照射的危害可以不予考虑;β射线的穿透本领也比较小,一般只能造成人体浅表组织的损伤,因此,对于近距离的β射线应引起注意;γ射线和X射线的射程都比较长,是外照射的主要考虑对象。人体内部的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叫内照射。α射线和β射线的内照射危害比较大,尤其是α射线,是内照射的主要关注对象;γ射线的危害相对较小。其它射线(中子等)的照射比较少见,这里不作专门讨论。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为了减少射线的照射,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在技术上,对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是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和加快排出。对外照射的防护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 1 时间防护 ?对于相同条件下的照射,人体接受的剂量与照射的时间成正比。因此减少接受 照射的时间,就可以明显减少吸收剂量。 ? 2 距离防护 ?对于点源,如果不考虑介质的散射和吸收,它在相同方位角的周围空间所产生 的直接照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实际上,只要不是在真空中,介质的散射和吸收总是存在的,因此直接照射剂量随着与源的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在非点源和存在散射照射的条件下,近距离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距离较远的地点,其所受的剂量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 3 物质屏蔽 ?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可以被吸收和散射,即物质对射线有屏蔽作用。对于不 同的射线,其屏蔽方法是不同的。对于γ射线和X射线,用原子序数高的物质(例如铅)效果较好。对β射线则先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例如有机玻璃)阻挡β射线,再在其后面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阻挡激发的X射线。对中子的屏蔽可以使用富含氢原子的材料(例如水和石蜡)。对α射线的屏蔽很容易;在体外,它基本上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它的内照射危害特别严重。 ?除了以上三项措施以外,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活度小、能量低、容 易防护的辐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1)外照射防护 ?时间防护——减少受照时间 ?距离防护——增大与源距离 ?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障 (2)内照射防护 ?控制污染、防止扩散是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基本措施包括:围封隔离、净化通风、密闭包容、废物处置和综全措施。 ?围封隔离在开放源的的周围设立一系列的屏障,以限制可能被污染的体积和表面。 ?净化通风对污染空气的净化,并合理组织通风。 ?密闭包容放射性物质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或在密闭的手套箱中进行操作,使之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 ?废物处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妥善处理放射废物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自古以来,人类就受到环境中电离辐射不同程度的影响,宇宙射线和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人均年当量剂量约为 2.4mSv。随着核能开发,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兴建,以及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等人工辐射源在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人类得益,但也可能受到直接或潜在的辐射危害,如医疗照射、事故照射和环境污染等。因此,在发展和应用核能、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应研究如何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一、放射防护的任务 放射防护的任务是:既要积极进行有益于人类的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活动,促进核能利用及其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放射防护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而研究和制定放射防护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二、放射防护的目的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水平。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一)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确定性效应是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此,必须确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当量剂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二)将辐射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1.什么是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指效应的发生率(不是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阈剂量。遗传效应和辐射诱发癌变等属于随机性效应。 2.什么是可以接受的水平:众所周知,人类在生活、工作和改造环境的一切活动中,都伴有一定几率的危险性,例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各种疾病等。辐射随机性效应带来的危险,只要不超过其他被公认为安全职业可能产生的危险,或者不超过日常生活中正常可能承担的危险,这样就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3.危险度在放射防护标准中的应用:要进行危险程度的比较,ICRP的第26号出版物在考虑随机性效应的防护标准时,采用发危险度(risk)的概念。 对于辐射危害来说,危险度是指单位当量剂量引起某种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如要估计某器官致死性癌症的危险度,就要统计受照群体的人数的剂量,发现受照群体中患致死性癌症的人数,超过相似情况下对照群体患致死性癌症的预期数,可视为是由辐射诱发的,由此估计出单位当量剂量致癌的危险度。例如,一个100万人的群体,每个人的红骨髓受到1Sv的照射,若受照人群中红骨髓诱发致死性白血病的人数比对照人群多2000人,则危险度为2000/1000000×1,即记作20×10-4·Sv。

放射性废料的处理问题

放射性废料的处理问题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以往处理浓缩的放射性废料的方法,一直是把它们装入密封的圆桶里,然后扔到水深为90多米的海底。生态学家和科学家们表示担心,怕圆桶下沉到海底时与海底碰撞而发生破裂,从而造成核污染。原子能委员会分辨说这是不可能的。为此工程师们进行了碰撞实验。发现当圆桶下沉速度超过12.2 m/s 与海底相撞时,圆桶就可能发生碰裂。这样为避免圆桶碰裂,需要计算一下圆桶沉到海底时速度是多少? 这时已知圆桶重量为239.46 kg ,体积为0.2058m 3,海水密度为1035.71kg/m 3,如果圆桶速度小于12.2 m/s 就说明这种方法是安全可靠的,否则就要禁止使用这种方法来处理放射性废料。假设水的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例,其正比例常数 6.0=k 。现要求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解决如下实际问题: 1. 判断这种处理废料的方法是否合理? 2. 一般情况下,v 大,k 也大;v 小,k 也小。当v 很大时,常用kv 来代替k ,那么这时速度与时间关系如何? 并求出当速度不超过12.2 m/s ,圆桶的运动时间和位移应不超过多少? (k 的值仍设为0.6) 3.1 问题分析与建立模型的建立 (1) 首先要找出圆桶的运动规律,由于圆桶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本身的重力以及水的浮力F 和水的阻力f 的作用,所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到以下的方程: f F G F --=合 (1) 又因为gV F m g G dt s d m dt dv m ma F ρ=====,,22合以及dt ds k kv f ==,可得到圆桶的位移和速度分别满足下面的微分方程: ) 3()2(22kv gV m g dt dv m dt ds k gV m g dt s d m --=--=ρρ (2) 由题设这时圆桶受到的阻力应改为22)( dt ds k kv f ==, 类似上面,可得到这时圆桶的速度应满足如下的微分方程:

(安全生产)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

广州瑞发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技术培训班讲义之一 广州瑞发有限公司编制

第一章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 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

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1H、 2 1H、3 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 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3—19961主题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3—1996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对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制原则与放射卫生防护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 2 引用标准 GB 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3 术语 3.1 消费品 为满足社会成员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或向他们提供相应服务而购买、使用的产品。 3.2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 因产品功能或制造工艺的需要,将放射性物质作为原材料加于其中,或以密封放射源结构装配在内,或采用技术途径使之具有放射性的消费品。以下简称放射性消费品或产品。它不包括医药用品。 4 基本要求 4.1 所有放射性消费品的应用对公众所产生的总照射必须保持在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内。 4.2 放射性消费品投产前,必须将其生产以后的运输、贮存、销售、使用、废弃和意外事件各环节作为一项完整的实践进行放射卫生防护评价。评价必须依据GB 4792规定的放射防护三原则进行。 4.3 放射性消费品的设计和制造,必须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及其防护性能。 4.4 放射性消费品的产品说明书必须包括产品的结构、特点和性能,正确的使用方法,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合适的废弃方式等内容。 5 实践正当化评价 5.1 通过对以下各点的评价确认放射性消费品的使用及其所致照射是否正当: 5.1.1 用户使用产品所得到的利益,以及有关人员因产品生产和流通所得到的利益。 5.1.2 产品使上述人员及其他可能受照者所受到危害的代价,首先是产品出售后造成用户和其他人员的受照剂量。 a. 评价产品使用户受到的个人剂量时应采用偏安全的假设; b. 评价产品所造成的集体剂量负担时应尽可能采用接近现实的模式; c. 评价个人剂量与集体剂量负担时,不只是考虑产品的正常使用,还应包括使用不当、发生意外事件和废弃所造成的剂量。 5.1.3 对产品实施管理和防护所付出的代价。 5.1.4 有无可能使用非放射性替代品。有无替代品不是正当化评价的唯一依据,还应考虑放射性消费品与替代品的功能是否完全相同,并对两者的代价、安全可靠性和可能的危害等进行比较。 5. 2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该认为该产品的使用是非正当的: a. 不是作为整件产品的一部分而作为商品向公众单独出售的放射源; b. 设计用于照射人体的产品(医用品除外)以及儿童玩具; c. 对用户毫无正当利益的产品,如赌具; d. 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为不能接受的其他产品。 6 防护最优化评价 6.1 最优化评价可依据以往对其他产品特别是类似产品的评价经验进行,且通常只需定性地评价产品是否满足以下要求: a. 在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和使用寿命的条件下,选用毒性最低,半衰期最短和能量最弱的放射性核素; b. 在保证产品有效功能的前提下,选用最低的放射性活度或比活度; c. 选用放射性物质最适宜的理化性状,使之在正常使用和意外事件情况下具有最佳的安全性能; d. 只有采用专门工具才能直接接触产品中的放射性物质。 6.2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该产品的最优化评价应当在定量(或半定量)的代价利益分析基础上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