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要求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要求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要求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要求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

1控制目标

在加工过程中,所有食品接触面必须使用有效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符合相关卫生指标后方可与产品接触。

注: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是指:

——加工设备、案台和工器具;

——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帽、手套;

——车间空气。

2 职责

2.1 生产车间负责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

2.2 品控部负责食品接触面卫生条件满足状况的监视检查;

2.3 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纠正及纠正措施。

3.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清洁控制

3.1 卫生条件

a) 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由耐腐蚀、耐热、不生锈,表面光滑易清洗的无毒的316L不锈钢或食品级PVC材料制成;

b) 设备、案台、工器具制作精细,无粗糙焊缝、凹陷、破裂等缺陷;

c) 设备、案台的安装与墙面保持适当距离;

d) 设备、案台、工器具处于完好状态;

e) 所使用的消毒剂符合消毒要求,CIP清洗系统使用的消毒液配制符合规定,见《CIP清洗系统操作规程》;

f)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不得检出的消毒剂残留;

g)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物残存符合《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指标》的规定;

h)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工器具分开使用。

3.2 卫生预防措施

a) 确保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采用符合卫生条件的材料制作,并满足制作、安装、维护和便于卫生处理的要求。

b) 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过程遵循由清洁区至非清洁区、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并避免因飞溅再次造成污染。

c) 混合、灌装设备和输送管道采用CIP清洗系统在每班生产后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液采用水柠檬酸、片碱、85℃热水,循环清洗消毒15分钟,并用洁净的水清洗三遍,确保没有消毒剂残留。

d) 案台的清洗消毒:

——每班生产后对案台进行清洗消毒;

——用刷子、扫帚清扫案台表面的残留果汁和污物;

——用洁净的水冲洗案台表面,除去清扫后遗留的微小颗粒;

——用清洁剂清洗案台表面;

——用洁净的水冲洗案台表面,冲去清洁剂和污物;

——应用允许使用的消毒剂对案台表面进行喷洒消毒,杀死和清除案台表面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使用洁净的水对案台进行清洗,清除消毒剂残留。

e) 工器具及周转容器的清洗消毒:

——每班生产后对所使用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进行清洗消毒;

——设有隔离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洗涤消毒间,不同清洁区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分开进行清洗消毒;

——先用泡有清洁剂的湿毛巾擦洗掉(或用刷子刷洗掉)表面污物;

——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掉清洁剂;

——用泡有消毒剂的湿毛巾擦洗消毒(或在消毒池里浸泡消毒),消毒剂维持10分钟以上;

——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掉消毒剂(或在清水池洗掉消毒剂);

——工器具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干净的干毛巾擦干水。

f) 清洁区工器具清洗消毒后直接送回清洁区,非清洁区工器具清洗消毒后直

接送回非清洁区,两者不得混用。

g) 收集废弃物的容器在厂区的隔离区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造成污染;

3.3 监视

a)每次使用新的设备、案台、工器具时,检查其食品接触面的材料、制作、

安装符合相应卫生条件的状况。

b)每月检查一次设备、案台、工器具表面的完好状况。

c)每周检查一次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工器具隔离使用状况。

d)在消毒剂和CIP消毒液使用前检查其符合规定要求的状况。

e)每班生产前用视觉检查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及残留物状况。

f) 在生产过程中由品控部检查人员对车间卫生进行巡回检查。

g) 每次清洗消毒后用试纸抽样测试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消

毒剂残留浓度。

h)每周采用平板计数方法对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

物进行一次抽样检验。

3.4 纠正和纠正措施

a) 当监视发现食品接触面的材料、制作、安装不符合卫生条件时,采取更换材料、重新制作或安装等纠正和纠正措施,直至满足卫生条件。

b) 当设备、案台、工器具表面出现生锈等现象时,采取除锈等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直至达到完好状态。

C) 当发现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工器具混用时,立即予以纠正,并查找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杜绝混用。

d) 当检查发现消毒剂或CIP消毒液不符合液温达到85℃等消毒要求时,立

即予以纠正,直至符合要求。

e) 当生产前和清洗消毒后对设备、案台、工器具表面清洗消毒结果及消毒剂残留浓度的检查不合格时,由品控部监督车间重新进行清洗消毒直至合格为止,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纠正措施,避免不合格再次发生。

f) 当对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的抽样检验不合格时,查找消毒剂消毒能力、清洗消毒过程等方面的原因,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直至检验合格。

g) 必要时,品控部负责对生产车间员工进行清洗消毒知识和技能的培训。3,5 记录

a) 生产车间清洗消毒人员填写相应的《生产车间清洗消毒记录》(WS/JL/00500)。

b) 品控部将监视检查结果记入《每日卫生检查记录》(WS/JL/00300)和《月度卫生检查记录》,并每周出具《食品接触面卫生检测报告》,交品控部及车间各一份。

a)责任部门将所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记入《纠正措施单》。

4 工作服、帽、手套和车间空气的清洁控制

4.1 卫生条件

a) 工作服、帽、手套符合《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指标》。

b) 车间空气符合各自区域的《车间空气清洁度指标》。

4.2 卫生预防措施

a) 工作帽和手套为一次性用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b) 工作服集中由专用洗衣房进行清洗消毒,设施规模与生产能力相适应;

c) 不同清洁区域的工作服分别清洗消毒,清洁工作服与脏工作服分区域放置;

d) 存放工作服的房间设有紫外线灯等杀菌设备,保持房间干净、干燥和清洁;

e) 使用紫外线照射法进行车间空气消毒,每10~15m2安装一支30W紫外线灯,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温度低于20℃,高于40℃,湿度大于60%时,要延长消毒时间。紫外线照射消毒也适用于更衣室、厕所。

4.3 监视

由品控部对工作服、帽、手套和车间空气的卫生状况进行每周1次的抽样检

测。

4.4 纠正和纠正措施

当检测发现不符合卫生条件的情况时,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纠正,并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如调整消毒剂浓度、延长空气消毒时间等。

4.5 记录

a) 生产车间清洗消毒人员填写相应的《生产车间清洗消毒记录》(WS/JL/00500)。

b) 品控部将监视检查结果记入《每日卫生检查记录》(WS/JL/00300)和《月度卫生检查记录》,并每周出具《食品接触面卫生检测报告》,交品控部及车间各一份。

c) 责任部门将所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记入《纠正措施单》。

7 相关文件

7.1 《CIP清洗系统操作规程》;

7.2 《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物指标》。

02.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

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 1.目标:工厂中所有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和工器具表面,都要使用易于清洁和保持卫生的材料制成。所有这些材料表面都不能含有有毒物质,而且要被设计成能经受起预期用途的环境及清洁剂、消毒剂的腐蚀。 控制和监测: ①.,食品接触面的材料用不锈钢、食品级聚乙烯等易于清洁和保持卫生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材料制作。所有这些材料表面都不能含有毒物质,车间内不得使用木制品。 ②.生产设备由机修人员负责定期维护与保养,维修人员对设备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 ③.所有的缓冲罐、管道在设计和制造时,能保证使水排空,且表面及接缝处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洗、排水和消毒。生产用罐、容器不得敞口均加盖,盛放产品的容器不直接接触地面。 2.目标:在加工过程中所有的工器具和加工中接触食品的设备表面要用有效的清洗剂和备好的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 控制和监测: 所有的食品接触面应在使用前经过充分的清洗消毒,具体清洗消毒程序见《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管理规程》。 3.目标:与食品及食品接触面的手套和工作服外套的表面必须由防水材料制成,并保持清洁和卫生。 控制和监测: ①.车间生产人员应穿洁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公司管理人员进入车间也应穿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车间员工工作服、工作鞋只允许在生产车间着装,不允许穿到车间以外的其他地方和卫生间。其他人员禁止穿到公司外面。 4.纠正措施:

①.已安装但未经评估的设备需要重新评估,评估不合格的需重新更换。 ②.彻底清洗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和管道表面;重新调整清洗消毒浓度、温度和时间,对不干净的食品接触面进行清洗消毒。 ③.可能成为食品潜在污染源的手套、工作服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欧美国家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

欧美国家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你了解吗 据了解2014年度欧盟网站RASFF Portal公布的通报信息统计分析,2014年欧盟对中国通报食品接触材料案例共152起,与2013年的154起基本持平。2014年欧盟对华通报案例数占其对全球通报总数(184起)的%,较2013年%的比例

二、德国LFGB 《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管理法》是德国食品卫生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基本法律文件,是其它专项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制定的准则和核心。与食品接触的日用品通过测试,可以得到授权机构出具的LFGB 检测报告证明为“不含有化学有毒物质的产品”,并能在德国市场销售。LFGB认证包括的测试项目:(有毒有害成分);test (感官性测试) 一般情况下,LFGB 德国《食品与日用品法》第三十和三十一条包括以下测试项目: 1. 样品及材料的初检;

2. 气味及味道转移的感官评定; 3. 塑料样品:可转移成份测试及可析出重金属的测试; 4. 金属:成分及可析出重金属的测试; 5. 硅树脂:可转移或可挥发有机化合物测试; 6.特殊材料:根据德国化学品法检验化学危害。 图:食品级PP材料制品 三、法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法律法规-French DGCCRF French DGCCRF是法国食品级安全法规的英文简写。销往法国的这类产品,除符合欧盟Regulation (EC) No1935/2004法规要求外,还须符合法国当地的法规要求。 法国法规不仅对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橡胶制品有特殊要求,对金属产品也有特殊的分类和要求,如:带有机涂层的炊具,除涂层表面需测试外,对作为基材的金属也有对应的要求。测试项目的特殊之处:French DGCCR特殊之处在于法国要求镀层和里面的材料需分开进行测试。 表2:法国食品接触材料测试项目 一般塑料制品PE PP全面迁移测试 .PVC塑料制品全面迁移测试,氯乙烯单体测试 三聚氰氨树脂制品全面迁移测试,甲醛溶出量测试 陶瓷、玻璃、水晶制品铅、镉溶出量测试

(完整版)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检验

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检验 1原理 食品接触面分为人员手、设备、器具等食品直接接触,其表面存在有微生物,为更好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为主要检测指标。 2检验材料 虎红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液、无菌棉球、无菌水、酒精棉球、酒精灯、镊子 3检验方法 3.1人员手检验(发酵法) 3.1.1样品采集 被检人双手五指并拢,用一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 3.1.2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 将已采集的样品在6h内送实验室,每支采样管充分混匀后取1ml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个样品平行接种两块平皿,置36±1℃培养48小时,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Y=A*10(Y为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只手;A为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3.1.3大肠菌群的检测 每支采样管充分混匀后取1ml样液,分别放入10ml乳糖胆盐发酵管中,每个样品平行接种3管,置36±1℃培养24小时。如所有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 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1.4分离培养:将产气的发酵管用接种环分别以划线法转接于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置36±1℃温箱内,培养18~24小时,取出观察菌落形态。 3.1.5证实试验:在每个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紫黑色或淡紫红色,有或略有 或没有金属光泽的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1℃培养24±2小时进行复发酵试验,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芽孢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控制目标 在加工过程中,所有食品接触面必须使用有效清洁剂 和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符合相关卫生指标后方可与产品 接触。 注: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是指: ——加工设备、案台和工器具; ——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帽、手套; ——车间空气。 2 职责 2.1 生产车间负责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 2.2 技术部负责食品接触面卫生条件满足状况的监视检

查; 2.3 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纠正及纠正措施。 3.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清洁控制 3.1 卫生条件 a) 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由耐腐蚀、耐热、不生锈,表面光滑易清洗的无毒的食品级的不锈钢或食品级的PVC材料制成; b) 设备、案台、工器具制作精细,无粗糙焊缝、凹陷、破裂等缺陷; c) 设备、案台的安装与墙面保持适当距离; d) 设备、案台、工器具处于完好状态; e) 所使用的消毒剂符合消毒要求; f)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不得有消毒剂残留; g)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物残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 SSOP计划

SSOP计划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 1控制目标 在加工过程中,所有食品接触面必须使用有效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符合相关卫生指标后方可与产品接触。 注: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是指: ——加工设备、案台和工器具; ——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帽、手套; ——车间空气。 2 职责 2.1 生产车间负责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 2.2 品控部负责食品接触面卫生条件满足状况的监视检查; 2.3 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纠正及纠正措施。 3.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清洁控制 3.1 卫生条件 a) 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由耐腐蚀、耐热、不生锈,表面光滑易清洗的无毒的316L不锈钢或食品级PVC材料制成; b) 设备、案台、工器具制作精细,无粗糙焊缝、凹陷、破裂等缺陷; c) 设备、案台的安装与墙面保持适当距离; d) 设备、案台、工器具处于完好状态; e) 所使用的消毒剂符合消毒要求,CIP清洗系统使用的消毒液配制符合规定,见《CIP 清洗系统操作规程》; f)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不得检出的消毒剂残留; g)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物残存符合《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指标》的规定; h)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工器具分开使用。 3.2 卫生预防措施 a) 确保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采用符合卫生条件的材料制作,并满足制作、安装、维护和便于卫生处理的要求。 b) 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过程遵循由清洁区至非清洁区、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并避免因飞溅再次造成污染。 c) 混合、灌装设备和输送管道采用CIP清洗系统在每班生产后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液采用水柠檬酸、片碱、85℃热水,循环清洗消毒15分钟,并用洁净的水清洗三遍,确保没有消毒剂残留。 d) 案台的清洗消毒: ——每班生产后对案台进行清洗消毒; ——用刷子、扫帚清扫案台表面的残留果汁和污物; ——用洁净的水冲洗案台表面,除去清扫后遗留的微小颗粒; ——用清洁剂清洗案台表面; ——用洁净的水冲洗案台表面,冲去清洁剂和污物; ——应用允许使用的消毒剂对案台表面进行喷洒消毒,杀死和清除案台表面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使用洁净的水对案台进行清洗,清除消毒剂残留。 e) 工器具及周转容器的清洗消毒: ——每班生产后对所使用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进行清洗消毒; ——设有隔离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洗涤消毒间,不同清洁区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分开进行清洗消毒; ——先用泡有清洁剂的湿毛巾擦洗掉(或用刷子刷洗掉)表面污物; ——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掉清洁剂; ——用泡有消毒剂的湿毛巾擦洗消毒(或在消毒池里浸泡消毒),消毒剂维持10分钟以上; ——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掉消毒剂(或在清水池洗掉消毒剂);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原卫生部出台了8项食品接触材料卫生管理办法,对塑料、橡胶、搪瓷、陶瓷、涂料等8类食品接触材料进行了管理性规定,但由于《食品安全法》的颁布,这些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废止。目前,我国正在构建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同步建立多项食品接触材料标准。在标准构建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涉及到整个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的原则性问题需要加以明确,在缺乏相应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急需建立相关标准,为现行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在实际安全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出处,为其他配套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方法和规范的管理提供依据。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本标准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国卫办食品函〔2014〕454号),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牵头承担标准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人:张俭波、朱蕾、张泓、王竹天、邓陶陶、鲁杰。 本标准修订以《食品安全法》为基本依据,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工作。2014年3月,评估中心启动标准修订工作。为了保证本标准能够充分解决相关问题,起草组向食品接触材料国家安全标准起草单位、相关行业、企业广泛征求意见,对于标准体系中需要解决的原则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收集,并对美国、欧盟、日本、欧盟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这些规定在我国监管方式和行业现状下的可行性。标准起草组组织召开了数次研讨会,对于标准制定原则、亟待解决问题、解决方式等内容进行研讨,并重点关注本标准与GB968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相关的产品安全标准等其他相关标准的协调问题。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2015年1月,起草组将标准草案向相关专家、行业协会征求意见,共收到来自15家单位的50余条意见。针对收集到的意见,起草组与相关专家、协会进行了沟通,根据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完善。2015年2月,将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进行SPS通报。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一)关于标准名称 为明确体现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及其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标准名称定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二)关于适用范围 本标准控制的是所有可能和食品接触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因此范围中规定“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基本要求、限量要求、符合性原则、检验方法、可追溯性和产品信息”,并明确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三)关于术语和定义 此部分规定了本标准中涉及的13项术语和定义。包括“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复合材料及制品”、“组合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总迁移限量(OML)”、“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特定迁移限量(SML)”、“特定迁移总量”、“特定迁移总量限量(SML(T))”、“残留量”、“最大残留量(QM)”和“非有意添加物质”。 由于原标准体系中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不能全面概括和明确描述标准所适用产品的范围,因此,以《食品安全法》中“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以及“食品经营用工具、设备”定义为基本依据,参考欧盟和美国相关定义,标准引入“食品

工厂食品接触面清洗消毒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车间空气、生产环境、生产人员、金属物、包装材料、所用的器具和食品设备的表面等必然会有一部分进入食品中,为此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情况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确保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清 洁也是整个生产过程的重点,才能确保产品质量。 食品接触面污染主要来源 1.空气污染。车间空气中有相当数量的耐干燥细菌,酵母菌及霉菌孢子,从空气中可分离到芽孢杆菌、梭状芽胞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等细菌种类;还可分离到青霉、曲霉、芽枝霉、毛霉及酵母等。 2.生产环境污染。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由于地面的尘埃飞扬进去空气中;此外人的生产及日常活动可将大量微生物带进空气中造成污染。 3..设备,使用器具污染。如储存罐、搅拌器、灌注设备、清洁工具等,都可能带来污染。 4..生产人员污染。手部、皮肤、毛发和穿着的衣服都会带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5.金属物污染。一般来源于各种机械、电线等. 6.包装材料污染。各种包装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微生物,已消毒灭菌的食品,如果使用的包装材料未经过无菌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会造成食品的重新污染。 目前车间常用消毒剂为75%食用酒精和含氯消毒剂浸泡方式,含有酒精成分 的消毒挥发较快长时间使用影响杀菌效果。含氯消毒剂本身带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后需大量的清水去除残留。 食品接触面常用的消毒方法 1、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指紫外线作用于微生物细胞DNA,破坏DNA分子键,使其失去复制能力或失去活性,进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紫外线(UV)消毒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经济的技术,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死包括细菌、结核杆菌、芽 胞和真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而且几乎不产生任何消毒副产物。原则上一切食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142-88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控制目标 在加工过程中,所有食品接触面必须使用有效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符合相关卫生指标后方可与产品接触。 注: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是指: ——加工设备、案台和工器具; ——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帽、手套; ——车间空气。 2 职责 2.1 生产车间负责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 2.2 技术部负责食品接触面卫生条件满足状况的监视检查; 2.3 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纠正及纠正措施。

3.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清洁控制 3.1 卫生条件 a) 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由耐腐蚀、耐热、不生锈,表面光滑易清洗的无毒的食品级的不锈钢或食品级的PVC材料制成; b) 设备、案台、工器具制作精细,无粗糙焊缝、凹陷、破裂等缺陷; c) 设备、案台的安装与墙面保持适当距离; d) 设备、案台、工器具处于完好状态; e) 所使用的消毒剂符合消毒要求; f)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不得有消毒剂残留; g)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物残存符合卫生指标的规定; h)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工器具分开使用。 3.2 卫生预防措施 a) 确保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采用符合卫生条件的材料制作,并满足制作、安装、维护和

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与检测知识

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与检测知识 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4f953266.html,/FrontEnd/news/news_detailed.jsp?id=70104&cid=58702 一、食品接触材料概述 食品接触材料,又称食品包装材料、间接食品添加剂,常见英文缩写为FCMs(Food Contact Materials食品接触材料)。 1、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欧盟定义: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 预期与食品接触的;或已经接触到食品且预定供作此用的;或可合理地预料会与食品接触,或在正常或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会将其成分转移至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活性和智能材料。 美国FDA定义:间接食品添加剂 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接触的物质,以及盛放食品的容器,而这些物质本身并不用来在食品中产生任何效应。食品接触材料出现于食品中,可能是由于这些物质向食品的迁移,或由于意外萃取而出现于食品中。 2、主要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分类 按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器具按材质分为: 陶(搪)瓷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纸制品及木制品等。 其包含的产品类别有: 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容器及器皿、餐厨具、家用食品加工器具、食品生产加工机械等。 二、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与食品接触的器皿、餐厨具和包装容器以及包装材料中有害元素、有害物质已经成为食品污染的重

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和检测知识

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与检测知识 一、食品接触材料概述 食品接触材料,又称食品包装材料、间接食品添加剂,常见英文缩写为FCMs(Food Contact Materials食品接触材料)。 1、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欧盟定义: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 预期与食品接触的;或已经接触到食品且预定供作此用的;或可合理地预料会与食品接触,或在正常或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会将其成分转移至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活性和智能材料。 美国FDA定义:间接食品添加剂 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接触的物质,以及盛放食品的容器,而这些物质本身并不用来在食品中产生任何效应。食品接触材料出现于食品中,可能是由于这些物质向食品的迁移,或由于意外萃取而出现于食品中。 2、主要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分类 按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器具按材质分为: 陶(搪)瓷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纸制品及木制品等。 其包含的产品类别有: 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容器及器皿、餐厨具、家用食品加工器具、食品生产加工机械等。 二、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与食品接触的器皿、餐厨具和包装容器以及包装材料中有害元素、有害物质已经成为食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已成为人们对食品安全一个新的关注点。目前,由于我国出口的与食品接触的器皿、餐厨具和包装容器以及包装材料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已影响到我国此类产品的出口

食品接触面微生物验证规程资料

食品接触面微生物验证规程 目的:检测生产用水、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要求以及验证计划。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食品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控制的验证活动。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职责:工厂质量部对车间卫生状况进行监控,定期开展微生物验证,并根据检验结果对车间卫生进行管控,必要时,委托化验室抽样检测。 术语与定义 食品接触面:指生产过程中与所生产食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器具、人、水、空气、包材等;或间接接触的门把手、电源开关等。 1.内容 1.1.工厂应按照GB 14881等相关国家规定,采取适宜的措施控制食品生产 经营过程中微生物。 1.2.验证内容应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各个环节(如原材 料、人员、生产环境等)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如清洗、消毒措施、提高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等)。 1.3.食品接解面微生物控制标准应符合公司SSOP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具体要求见附表1:《食品接触面微生物验证标准》。 1.4.可通过以下环节的检测进行微生物控制效果验证 1.4.1.生产用水 1.4.1.1.采样时间:生产过程中; 1.4.1. 2.生产用水取样:选定取样点,打开水阀门,5min后用灭菌的广口 瓶取约200mL水样,立即送检。 1.4. 2.生产人员手 1.4. 2.1.采样时间:在生产工人进入车间之前消毒后或加工过程中消毒后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要求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 1控制目标 在加工过程中,所有食品接触面必须使用有效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符合相关卫生指标后方可与产品接触。 注: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是指: ——加工设备、案台和工器具; ——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帽、手套; ——车间空气。 2 职责 2.1 生产车间负责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 2.2 品控部负责食品接触面卫生条件满足状况的监视检查; 2.3 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纠正及纠正措施。 3.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清洁控制 3.1 卫生条件 a) 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由耐腐蚀、耐热、不生锈,表面光滑易清洗的无毒的316L不锈钢或食品级PVC材料制成; b) 设备、案台、工器具制作精细,无粗糙焊缝、凹陷、破裂等缺陷; c) 设备、案台的安装与墙面保持适当距离; d) 设备、案台、工器具处于完好状态; e) 所使用的消毒剂符合消毒要求,CIP清洗系统使用的消毒液配制符合规定,见《CIP清洗系统操作规程》; f)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不得检出的消毒剂残留; g)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物残存符合《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指标》的规定; h)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工器具分开使用。 3.2 卫生预防措施 a) 确保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采用符合卫生条件的材料制作,并满足制作、安装、维护和便于卫生处理的要求。 b) 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过程遵循由清洁区至非清洁区、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并避免因飞溅再次造成污染。 c) 混合、灌装设备和输送管道采用CIP清洗系统在每班生产后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液采用水柠檬酸、片碱、85℃热水,循环清洗消毒15分钟,并用洁净的水清洗三遍,确保没有消毒剂残留。 d) 案台的清洗消毒: ——每班生产后对案台进行清洗消毒; ——用刷子、扫帚清扫案台表面的残留果汁和污物; ——用洁净的水冲洗案台表面,除去清扫后遗留的微小颗粒; ——用清洁剂清洗案台表面; ——用洁净的水冲洗案台表面,冲去清洁剂和污物; ——应用允许使用的消毒剂对案台表面进行喷洒消毒,杀死和清除案台表面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使用洁净的水对案台进行清洗,清除消毒剂残留。 e) 工器具及周转容器的清洗消毒: ——每班生产后对所使用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进行清洗消毒; ——设有隔离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洗涤消毒间,不同清洁区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分开进行清洗消毒; ——先用泡有清洁剂的湿毛巾擦洗掉(或用刷子刷洗掉)表面污物; ——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掉清洁剂; ——用泡有消毒剂的湿毛巾擦洗消毒(或在消毒池里浸泡消毒),消毒剂维持10分钟以上; ——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掉消毒剂(或在清水池洗掉消毒剂); ——工器具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干净的干毛巾擦干水。 f) 清洁区工器具清洗消毒后直接送回清洁区,非清洁区工器具清洗消毒后直

食品接触表面卫生控制

食品接触表面卫生控制 1目的 保证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器具、设备及其他接触物(手,手套、毛巾等)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保证产品安全放心生产。 2定义 食品接触面:接触食品的表面以及在正常加工过程中会将水溅在食品或食品接触面上的的那些表面。典型的食品接触表面包括:设备、工器具、内包装材料、管道、手和手套、毛巾、工作服、空气、周转箱、周转桶、托盘等。3食品接触面的要求: 3.1 设计与安装要求 设计和安装需易于清洁和消毒,缝隙或连接处应连接光滑,确保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洁,机器设备以及工器具表面光滑,无积水和污物积累,加工间提供足够的清洁和检查的通道。 3.2 车间使用的设备、容器、工具材料要求:无毒、无害化学物的渗出;耐腐蚀;不与清洁剂和消毒剂产生化学反应;光滑;不生锈。 3.2.1 生产设备、操作台采用304不锈钢材料制作; 3.2.2 成品内包装采用食品级材料。 4.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和消毒 4.1 对于清洁剂、消毒剂等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相应的准予食品生产使用的证明方可送货; 4.2 清洁和消毒的内容和程序 4.2.1 工器具:周转桶、周转筐使用前后先清水冲洗,再用酒精喷洒消毒;用于存放工器具的托盘每天专人清洗;清洁用毛巾分颜色放置和管理,如:白色毛巾用于清理食品接触面,黄色毛巾用于非食品接触面,深蓝色毛巾用于墙面、地面。不同颜色的毛巾严禁混放。 4.2.2 工作服:进入生产车间,穿戴工作服、帽子、工作鞋、佩戴一次性口罩,没有专用鞋人员进入加工间前,必须套上一次性鞋套。工作服清洗:每日由专人对当天使用的所有工服进行清洗消毒。 4.2.3 设备:每班次生产结束后,对设备进行清洗或清理(不能用水冲的设备要用高压气枪清理)后进行消毒。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 度(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通用版) 1控制目标 在加工过程中,所有食品接触面必须使用有效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符合相关卫生指标后方可与产品接触。 注: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是指: ——加工设备、案台和工器具; ——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帽、手套; ——车间空气。 2职责 2.1生产车间负责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 2.2技术部负责食品接触面卫生条件满足状况的监视检查; 2.3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纠正及纠正措施。 3.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清洁控制 3.1卫生条件

a)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由耐腐蚀、耐热、不生锈,表面光滑易清洗的无毒的食品级的不锈钢或食品级的PVC材料制成; b)设备、案台、工器具制作精细,无粗糙焊缝、凹陷、破裂等缺陷; c)设备、案台的安装与墙面保持适当距离; d)设备、案台、工器具处于完好状态; e)所使用的消毒剂符合消毒要求; f)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不得有消毒剂残留; g)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物残存符合卫生指标的规定; h)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工器具分开使用。 3.2卫生预防措施 a)确保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采用符合卫生条件的材料制作,并满足制作、安装、维护和便于卫生处理的要求。 b)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过程遵循由清洁区至非清洁区、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并避免因飞溅再

史上最全食品接触材料培训(内部)

一、概述 1.什么是食品接触材料 随着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由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餐厨具等食品接触材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定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是指包装、盛放食品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接触食品的内壁涂料。 ?陶瓷/玻璃/搪瓷 ?塑料类 ?金属类 ?涂层类 ?硅胶类 ?橡胶类 ?木材类 ?纸/纸板类 2 为什么要测试? 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对于食品安全有着双重意义:一是合适的包装方式和材料可以保护食品不受外界的污染,保持食品本身的水分、成分、品质等特性不发生改变;二是包装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会向食品中发生迁移,如果迁移的量超过一定界限,会影响到食品的卫生。随着食品科技和包装工业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型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不断出现,如何对各类包装材料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规范和管理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与食品接触的器皿、餐厨具和包装容器以及包装材料中有害元素、有害物质已经成为食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食品接触材料可能向食品迁移本身的化学成分,影响食品的卫生安全; 食品接触材料还可能改变食品的感官特性。 二、目前应用的法规 针对目前各种食品级材料和制品的法规要求,不仅各个国家的要求不尽相同,对不同材料的要求也各有差别,甚至对同种材料在不同使用条件下也制定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食品接触材料管控的时候,需要明确产品的出口地区、材质和使用条件。常见的各国食品级法规如下:

美国联邦法及FDA执法政策指导 一基础了解 在美国各地、各州都拥有涵盖了食品生产包装和配送领域的严密管理和监测体系,来确保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卫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食物和包装食品的供应国。其中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在这一过程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它对食品接触安全法规的规定是十分具体,复杂的。对于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制品,美国FDA认为食品包装材料属于食品添加剂管理的范围。FDA 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包括了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添加、接触食品成为食品成分或者影响食品性质的所有物质,因包装、储存或其他加工处理过程而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属于间接添加剂。美国联邦法典第21 卷《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的第174、175、176、177、178 部分(21.CFR.Part;174.175.176.177.178)对食品添加剂有详细的规定。 美国食品级法规US Food Grade:U.S. FDA CFR 21 Part 175-189 & FDA CPG 7117.05, 06, 07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U.S. FDA =United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CFR):美国联邦法案 Compliance Policy Guide (CPG): 美国FDA执法政策指导 CFR are mandatory regulations in 52 states of U.S.在美国52个州内强制执行 ? 21 CFR = Food and Drugs 食物和药品 ? 21 CFR 175 = Adhesives and coatin g 胶水和涂层 ? 21 CFR 176 = Paper and paperboard纸和纸板 ? 21 CFR 177 = Polymers (plastics and fabric)聚合物(塑料和纺织品) ? 21 CFR 181.32 = Acrylonitrile copolymer (A < 30%)丙烯腈共聚物(丙烯腈单体< 30%) Compliance Policy Guide (CPG): 美国FDA执法政策指导 ? CPG 7117.07 = Lead content in ceramic food wares 瓷制食物器皿中铅含量 ? CPG 7117.06 = Cadmium content in ceramic food wares瓷制食物器皿中镉含量 ? CPG 7117.05 = Lead content in silver-plated food wares镀银食物器皿中铅含量 二测试选择 Components need to perform FDA test: 需要FDA测试 ?Direct food contact components 直接食物接觸部分 ?Lids / stoppers 蓋/塞子 ?Gasket rings 密氣墊/圈 ?Toys imitate food contact articles (e.g. cooking sets) 模仿接觸食物的玩具 Components NO need to perform FDA test: 无需FDA测试 ?Will not contact with food under normal and foreseeable use 在正常和可預見的用途之下,不會接觸食物 ?Handles (such as cups, pitches) 柄,把手 ?Exterior area of food containers 食物容器的外部 ?Will be removed before use 在用之前將被去除

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规程

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规程 1、标准要求 ●直接接触食品的生产设备设施:菌落总数≤10个/cm2,大肠菌群(MPN /cm2):阴性; ●员工手部、一次性手套、工作服等食品接触面;菌落总数≤10个/cm2;大肠菌群(MPN /cm2): 阴性; ●生产车间空气落菌:清洁区:≤10cfu/平皿;次清洁区:≤50cfu/平皿;非清洁区:≤100cfu/ 平皿; ●包装卷膜、饼托等内包材;菌落总数≤10个/cm2,大肠菌群(MPN /cm2):阴性 2、检验方法 2.1菌落总数 2.1.1:涂抹法 适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生产设备设施;员工手部、一次性手套、工作服等食品接触面;包装卷膜、饼托等内包材; 2.1.2 仪器设备:高压灭菌器、恒温培养箱、天平、锥形瓶。 2.1.3试剂及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生理盐水。 2.1.4操作 2.1.4.1样品采集 2.1.4.1.1将生理盐水以50ml分装入锥形瓶中用高压灭菌器灭菌。 2.1.4.1.2将灭菌滤纸浸沾生理盐水在内包装材料(塑料瓶内壁、复合薄膜袋内表面)、生产 器具和人员手部的表面檫拭,面积约为25c㎡,然后将带菌棉签放入有50ml生理盐水的锥形 瓶中,充分振荡后作原液备用。 2.1.4.2测定:将原液取1ml于平板中,再将灭菌营养琼脂倒入平板内并转动平皿,使混合 均匀,待凝固后倒转放入生化培养箱中(36+1)℃培养(48+ 2)h。 2.1.4.3 计数:以菌落计数法计菌落数。 2.1.5 结果计算 生产器具和生产人员手部每25c㎡表面的细菌总数=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 2.2 自然沉降法 适用于生产车间空气落菌 2.2.1 仪器与设备:高压灭菌器、恒温培养箱、器皿、天平。 2.2.3 试剂及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生理盐水。 2.2.4 操作 2.2.4.1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器中灭菌后制成营养琼脂平板。 2.2.4.2根据现场面积的大小及环境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采样点(高出地面1.2m~1.5m),室内面积> 30㎡设3个以上采点,室内对角线交叉处的中点及与中点等距离的四角的

食品接触材料测试项目

食品接触材料测试项目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项目

3 塑料GB 7105-86食品容器过氯乙烯内 壁涂料卫生标准 蒸发残渣 4%乙酸浸泡液, ≤30mg/L GB/T5009.60-2003 65%乙醇浸泡液,≤30mg/L 高锰酸钾消耗量水浸泡液,≤10mg/L 铅(Pb)4%乙酸浸泡液,≤1mg/L 砷(As)4%乙酸浸泡液,≤0.5mg/L GB/T5009.11-2003 氯乙烯单体残留量≤1mg/kg GB/T5009.67-2003 4 塑料GB 9680-88食品容器漆酚涂料卫 生标准 蒸发残渣 4%乙酸浸泡液,≤30mg/L GB/T 5009.60-2003 65%乙醇浸泡液,≤30mg/L 水浸泡液,≤30mg/L 正己烷浸泡液,≤30mg/L 高锰酸钾消耗量水浸泡液,≤10mg/L 重金属(以Pb计)4%乙酸浸泡液,≤1mg/L 甲醛4%乙酸浸泡液,≤5mg/L GB/T 5009.61-2003 / GB/T 5009.178-2003 游离酚水浸泡液,≤0.1mg/L GB/T 5009.69-2003 5 塑料GB 9681-88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 成型品卫生标准 蒸发残渣 4%乙酸浸泡液,≤30mg/L GB/T5009.67-2003 20%乙醇浸泡液,≤30mg/L 正己烷浸泡液,≤150mg/L 高锰酸钾消耗量水浸泡液,≤10mg/L 重金属(以Pb计)4%乙酸浸泡液,≤1mg/L 氯乙烯单体≤1mg/kg 脱色试验浸泡液:阴性 — 3 —

冷餐油或无色油脂:阴性 6 塑料GB 9682-88食品罐头内壁脱模涂 料卫生标准 游离酚 水浸泡液 617#涂料:----- , 214#涂料:≤0.1mg/L, XE2#涂料:----- GB/T 5009.69-2003 重金属(以Pb计) 617#涂料:----- , 214#涂料:-----, XE2#涂料:≤1.0mg/L, GB/T 5009.60-2003 甲醛 617#涂料:----- , 214#涂料:≤0.1mg/L, XE2#涂料:≤0.1mg/L, GB/T 5009.69-2003 / GB/T 5009.178-2003 高锰酸钾消耗量≤10.0mg/L, GB/T 5009.69-2003 蒸发残渣 水浸泡液,≤30mg/L 4%乙酸浸泡液,≤30mg/L 20%乙醇浸泡液≤30mg/L 正己烷浸泡液≤30mg/L 7 塑料GB 9686-88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 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 蒸发残渣 4%乙酸浸泡液≤30mg/L GB/T5009.60-2003 GB/T5009.70-2003 65%乙醇浸泡液,≤30mg/L 正己烷浸泡液,≤30mg/L 高锰酸钾消耗量水浸泡液,≤10mg/L 重金属(Pb)4%乙酸浸泡液,≤1mg/L 8 塑料GB 9687-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 型品卫生标准 蒸发残渣 4%乙酸浸泡液,≤30mg/L GB/T5009.60-2003 65%乙醇浸泡液,≤30mg/L 正己烷浸泡液,≤60mg/L — 4 —

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

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包括工器具、工作服等) 目的 通过对设施、设备、工器具、所采用原材料及结构设计的控制,以及对各种可能与产品接触面的清洁管理,使产品接触面的状况达到产品加工卫生要求。 范围 车间设施、设备、工器具以及手套、工作服等一切可能与产品接触的表面。 职能部门 品控部、维修部、生产部、后勤部 控制与监测 1 与产品接触之设备、工器具由不锈钢材质或其他无毒塑料材质做成,设计简单、表面平滑、无凹陷、无裂缝,易清洗、易排水、易保持干燥,可充分清洁,卫生监督员对产品接触面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充分清洁。 2 产品接触面和清洁、消毒工作。 2.1 开工前,工作台、工器具等接触面用清水冲洗一次(必要时用洗洁精洗刷),并用100PPM次氯酸溶液消毒,卫生监督员检查接触面是否清洁和消毒,检测频率:开工前。 2.2 休息间隙,应从地面、设备和产品接触上清除掉主要固状物,所有接触面应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用100PPM次氯酸消毒液淋洒,工器具浸在100PPM消毒水中不少于10分钟,地板用200PPM消毒水消毒,工作台、工器具使用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热水冲洗。卫生监督员在使用消毒水前应做好检查,并检查产品接触面以确定是否清洁和消毒。监测频率:在4小时或午餐和8小时或晚餐休息间隙。 2.3 收工后及时将废料移出车间,将工具、台面、设备、墙壁、地板清洗干净,必要部分拆出设备作全面清洗。

2.3.1工器具表面清洗应遵循程序 a)清水冲洗掉主要固状物; b)用100PPM次氯酸钠(钙)消毒水浸泡不少于10分钟; 2.3.2 设备清洗程序 a)用防护罩罩好设备关键部位; b)清水冲洗台面、生产区域; c)用100PPM次氯酸钠(钙)消毒液涂沫1分钟,再用清水冲刷干净; d)风干或用消毒过干净毛巾抹干。 2.3.3 车间设施清洗程序 a)擦抹天花板; b)清洗墙壁; c)清洗地板,用200PPM次氯酸钠(钙)消毒液消毒。监测频率:收工后。 3 员工手套和工作服 3.1加工产品的员工都要穿戴干净的手套、工作服、工作帽和鞋子,所有衣物均应在每天中午休息和换班班后清洗、消毒各一次。 3.2 管理人员在加工区必须穿上干净的工作服和鞋子,工作服交洗衣室专人清洗。 3.3 维修人员应穿灰蓝色工作服和鞋子、工作服要在洗衣室统一清洗。 3.4 卫生监督员应监督员工手套的使用和工作服的清洁度。监测频率:开工前和收工后。 3.5衣帽消毒程序为: 衣帽→预清洗→加洗衣粉在洗衣机中漂洗二次并脱水→在20-50PPM的氯液中浸泡约10分钟→在流动水漂洗,直至无“氯”味→晾干或用烘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