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

实践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师资国际化滞后于课程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国际化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等问题,总结了江南大学商学院在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跨文化沟通与国际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层次国际化实践教学方面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设置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根据1998年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第四次调整方案。在此次调整中,原有的“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工业外贸”三个本科专业被合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际贸易专业),一直延续至

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专业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招考的热门专业之一。目前,全国已有7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广泛分布于财经类院校、语言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农林等不同类型的院校,并已成为28个财经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中招生学校和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最近几年全国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规模大约在9万人左右。从培养现状来看,700多所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存在趋同现象,缺乏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层次性,不能适应主流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档、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深刻调整,这些对国际贸易领域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需要大量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掌握国际贸易理论、通晓国际市场规则、熟悉跨文化交流的国际贸易人才。但是,从人才市场反映出的供求情况来看,近年来国内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出现

了“供过于求”的趋势,这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外贸转型发展有关,同时也与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全面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关。因此,如何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教研课题。

对高校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问题已有一些理论与实践研究。张建中研究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新型国际化商务人才需求背景下广西财经学院对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1]。黄莺、苟建华和傅昌銮分析了浙江高校在培养经管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改革与做法[2]。邱伟芬论述了财经类高校实施课程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3]。无锡作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源地,一直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较快、综合实力较强、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重要城市,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江南大学商学院是无锡地区国际商务人才教育和输出的重要基地,近几年致力于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本文对此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从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财经类重点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情况来看,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中外合作办学,按照外方高校课程体系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二是中外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如“2+2”“3+1”,即前2年或3年在国内高校学习,后2年或1年到国外高校学习,学生分别在中外高校完成相关课程学习,中外双方高校课程学分互认,学生可同时获得中外两所学校的本科学士学位;三是本土高校主导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学生在国内高校学习,但增加了国际化课程和国际化实践学习内容[4]。这些不同的国际化教育模式显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和特征,并基本形成了中外高校联合办学、学生互换、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者互派等多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在上述三种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中,本土高校主导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仍然是当前我国高校的主流人才模式,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这一模式下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国际化滞后于课程体系国际化

目前,相关高校比较重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国际化,结合外贸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聘用标准和涉外岗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突出了国际商务实践与国际企业运营方面的课程设置,增加了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的开设,更多引入和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丰富和充实了课程教学中的国际化内容。然而,随着国际化课程的不断增设,师资国际化面临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传统的理论教学型专业教师难以适应国际化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高校急需培养和建设既懂理论又通外语且熟悉企业国际化运营实践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一些高校通过短期进修培训、海外人才引进和外籍教师聘用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化师资不足的问题,但如何构建适应课程国际化要求的师资国际化常态机制仍是值得重视和探索的课题。

(二)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

国际化人才培养同质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化课程教学语言大多偏向于使用英语,采用非

英语语言(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越语)的外语教学课程偏少,不能适应“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新型开放格局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自由贸易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高校需要加强国际化课程的阿拉伯语、俄语、韩语、西班牙语、越语等非英语外语教学,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跨语言文化交流能力。二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严重缺乏对适应用人单位要求和主导进出口产品特点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只有个别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特定行业的国际贸易人才,如东华大学在国际贸易专业开设了纺织商品学课程等,有针对性地培养纺织出口行业的国际贸易人才[5]。在培养方案设计中,需要加强国际贸易专业与其他专业知识的交叉,以突出不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特色,适应企业和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个性化需求。

(三)国际化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目前,大多数院校主要通过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来提高毕业生的国际化操作技能,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考核比较粗放,缺少对实验过程的全程监

管和结构化的过程考核,多数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考核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反映综合实验教学效果,急需改进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到国际化企业实习是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毕业实习由院校统一安排或学生自主联系,能够进入在华跨国公司和具有国际化经营业务的本土企业实习的学生所占比重不高,能够去中国境外企业实习的学生更是少数,高校难以全景模拟国际化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运营环境,需要努力开拓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毕业实习渠道,并改进和完善实习环节的教学评价。

三、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江南大学商学院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培养环境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不断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一)加强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

对于国际贸易领域的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

国际商务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国际交流本领,还需要了解与贸易对象相关的特定行业和特定产品知识。江南大学商学院通过面向全校所有非经管专业学生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专业,促进商科与工科、商科与人文学科的合理交叉,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江南大学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明珠”,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设计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等进入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前五名,来自这些优势学科的学生在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补充学习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为未来进入特定行业从事国际商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来自英语、日语、法学、化学、机械等专业背景的学生,通过国际贸易第二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其成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江南大学将优势学科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的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学科的影响力,利用人才培养的行业特色优势,打破了“外语+国际贸易”的传统学科交叉模式,拓宽了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二)强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和商务沟通是国际化人才的必备技能,因此,在突出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

上,学院增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和双语课程,以提高毕业生的国际商务沟通与运营能力。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方案中,大学英语和英语听说等基础英语课程均连续开设四个学期,加强了学生对基础英语的学习和积累,为后续双语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在后续四个学期中,相继开设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沟通、商务谈判、国际结算等双语课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也提高了学生在国际商务中的英语应用能力。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长达一年的第二外语教学训练,使毕业生至少能掌握两门外语,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外贸人才的语言要求,大大增强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相对于“外语+国际贸易”的双专业嫁接式培养模式,这种将外语整合于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效果。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要师资国际化的支撑和保障。学校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大多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也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同当地企业和企业家有广泛联系,为课堂理论教学打下一定基

础,但大多数师缺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对国际化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与现实岗位要求尚有差距。学院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师参与国际交流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进国际化经营企业和跨国公司,熟悉其国际化运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论坛;加大选派教师赴国外高校进行国际化课程教学的进修和培训力度;加快引进有国外留学背景和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与合作高校定期互派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了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团队的国际化水平,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鉴同类高校对外合作交流经验[6],结合学校目前中外合作教学与国际交流的实践,探索和完善了包含学生留学、海外游学、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与学术论坛、邀请国外教师开设讲座、国际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的中外教学合作交流模式,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国际经贸竞赛,以此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短期海外游学可以帮助学生实地亲身体验跨文化交流,在实际生活情境中

提高外语沟通能力。通过邀请海外教授来校面向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传递企业国际化运营和国际学术研究动态,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加州富勒敦州立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工程大学、芬兰拉赫蒂应用科学大学、韩国仁济大学等国外学校开展商科专业的校际交换生项目,能为本科生提供时长3个月至1年的国外留学机会。参加校际交换生项目的学生按规定完成相应的课程及学分要求,可以获得中外高校学分互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江南大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举办“3+1”的本科教育项目,学生满足规定条件可分别获得江南大学和蒙纳士大学的管理学(商学)学士学位。同时,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吸引留学生来院学习。加强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将留学生与中国本土学生混合编班教学,促进了教师与留学生、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学习。

(五)构建多层次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国际贸易工作岗位面临的国际商务环境复杂、业务环节多,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对学生的外贸实践

能力和独立开展业务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实践教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更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和实习两个模块。为便于统一管理和安排全院的实验教学,学院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的教学实验大体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仿真)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四大类。目前,学生可利用学院实验中心开放的实验平台,进行外贸单证、国际物流、金融理财、金融投资、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ERP)沙盘企业经营模拟、国际结算业务模拟、国际贸易实训仿真等各类实验项目。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7],为适应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需求,学院还增设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模拟实验项目,模拟网络环境下的国际商务运营。

实验教学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与创新性,提高学生将国际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助于培养既精通理论又勇于实践、善于思考的国际化专门人才。学院

现有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验教学以模拟或仿真教学为主,实验模拟教学环境与真实的国际商务环境尚有一定差距。由于缺少真实的外贸平台实际操作经验,毕业生在进入外贸企业后还需花费时间来熟悉外贸电商平台操作,或接受电商平台相关培训后才能从事具体的外贸业务工作。根据毕业生的实习和工作反馈,借鉴相关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经验[8],目前学校也在探索增加基于外贸电商平台的实践教学内容,准备在与本地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依托“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平台”让学生进行客户拓展、产品推广、合同磋商、接受订单、发售货物、售后咨询等环节的业务操作,既帮助学生积累外贸电商平台的实战技能,也帮助本地合作企业完成产品推广和销售,实现中小企业开拓产品国际市场的目标。

实习环节包括认识学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不同层次,学院充分利用在长三角地区的社会影响力和丰富的企业家辅导员的资源优势,为本科生安排实践教学基地。无锡小天鹅集团、无锡国联证券、无锡智慧能源、华泰证券等知名企业都是江南大学商学院本科生的固定实习基地,今后学校仍需努力创造条

件,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去外向型企业、跨国经营企业及海外企业实习的机会。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江南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六级合格率不断提升,毕业生出国留学、考研和就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去国外留学、进入涉外企业和海外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根据麦可思公司对学校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进行的质量跟踪调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居全校前列。然而,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项复杂而长远的系统工程,仍然需要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跟踪调查和研究国际贸易发展新形势、社会和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新动向,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培养环境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与总结,以持续提高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人民币国际化与进出口贸易

人民币国际化与进出口贸易 自1994 年汇率改革以来,在推进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也在稳步的推动发展。货币国际化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对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2011 年以来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它对推动进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占领国际市场并在此过程中根据经验完善国内金融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着国与国之间的支付结算体系的形成。回溯历史,从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货币体系。凡是在国际货币结算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都不可小觑。只有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才能够保证最大利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要想在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那就必须掌握更大话语权,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根据《2012 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的观点,“货币国际化是指某种主权货币超出本国国境范围,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中被其他国家广泛使用,行使货币职能的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货币国际化即一国货币越

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 最终成为国际间通用货币的过程。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满 足货币国际化的几个条件:一货币的使用是跨越国境范围; 二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三货币国际化是一个过程。 据此, “人民币国际”即人民币的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内 得到实现。而货币职能实现的过程就称之为人民币国际化。 本文主要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宏 观经 济、金融体系以及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人民币充当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随着全球化以及中国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到来,进出口 贸易的规模扩大,区域贸易范围增加,尤其是周边贸易的增 长使得人民币结算规模扩大。 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由于人口红利的存在,使得中国 在国际贸易中迅速占领一角。据海关总署全国进出口贸易统 计数据显示(见表1) 2011?20仃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 额增长 12.70%。在 2015、2016 年间进出口贸易呈负增长状 况。随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外部需求有所增加;国内供给 侧改革初见成效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进口值快速增 长。在 2017 年进出口总值达到 41044.75?| 美元,实现了两 位数增长。在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在国际贸易政 策上的倾斜,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结算比例发展迅速。 上海市、广东省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建立,迈 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实质性的一步; 2011 年,跨境贸易人民币 结算累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着力培养一批符合会计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会计行业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内的会计标准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趋同与等效,会计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会计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并影响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我国会计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好地为我国经济走出去服务,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应当加快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二、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会计国际化要求,按照“服务大局、内外兼顾、培用结合、统筹协调”的原则,力争用五年时间,着力打造一支国际视野开阔、实务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突出、英语应用娴熟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更好地服务我国会计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在企业会计准则领域先行先试,待积累经验后再扩大到其他会计领域。 三、组织领导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由财政部会计司组织领导;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受财政部会计司委托,具体负责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的组织实施;国家会计学院承担具体培养工作。 四、人才选拔 (一)选拔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3.政治素质高,服从大局,维护国家利益; 4.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5.具有充足时间、精力参与相关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 6.具有一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实务经验和会计理论基础,在某一个或几个专业领域具有一定见解; 7.沟通能力强,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专业讨论; 8.获得本人所在单位的同意和支持。 最近5年内因执业活动违法、违纪受过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或因直接过失给本单位造成不利后果或不良影响的,不得参加选拔。本人所在单位最近5年内存在严重违反会计法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且与本人执业活动或职权范围有直接关系的,不得参加选拔。

集团公司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集团公司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2020年) 一、培养目的 集团公司标准化战略发展推动了人才职业化的需求,同时随着业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才职业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的要进入“快速道”。通过实施职业化人才(职业化+专业化+外语交流能力,并具备在海外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案,培养集团全面发展需要的职业化人才,具备在全局调动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导入人才职业化的概念,在人才职业化进程中挑选符合职业化素质要求的人员作为职业化人才培养的后备力量。 公司各级别人员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的数量和比例目标: ★高层管理人员(40人):25人100%高层干部(高级专家)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 ★中层管理人员(100人):93人100%中层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 ★管理人员(180人):382人中50-60%管理人员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主管级及以上100%成为职业化人才; ★基层班组长(60人):203人中的30-40%的班组长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有技能和具有大专文化的优先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 ★一线产业工人(120人):2311人中的5-10%的一线工人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有技能和具有大专文化的优先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 (二)职业化人才的来源以“生性和外部引进”并行,前期以引进为主,部培养为辅。 “外部引进”职业化人才的来源:

★高层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引进有上市公司和海外公司工作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在集团公司进行培养; ★应届毕业生(硕士为主):每年引进50-80名制造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硕士),经过人才职业化培养程序进行培养后,随时赴各子公司工作、实践。 (三)职业化人才培养以区域市场分组,指定牵头人,哪个市场缺人由哪个组补,必要时可以互相贯通。 三、职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3-5年的时间打造一支职业化人才团队(替换/切换),包括技术、品质、销售、管理、财务、人资、采购、后勤服务以及职业型的蓝领人才。 (一)职业化人才素质要求 (1)深入了解经营企业的政策、法规、文化、市场、资源等问题;具有上市公司和海外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较高,适应力较好; (3)有较强的同理心、抗压能力,以及调动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服从集团工作安排,能够适应各地工作。 (二)类别目标及来源 根据公司培养XXX名职业化人才的目标,并根据集团公司现状,集团本土人才库中应储备以下人才: 高管按照每个岗位1-2人的储备,销售人才是国外销售公司人才的主力军,按照每个子公司10-20人储备,技术人才按照销售人才的50%储备,管理类负责支撑服务的按照每个子公司2-3人储备。一线工人主要为今后子公司生产制造链条储备,为子公司总人数的60-80%储备。 (1)高管6-12人:来源于销售公司中层、事业部高管; (2)销售人才60-100人:来源于销售公司及有销售职能的事业部; (3)技术人才(设计工艺、售前、售后支持)30-60人,来源于各事业部及技术中心; (4)行政、人事、财务管理类12-18人,来源于财务部、管理部、部分事业部; (5)一线工人(链条生产、生产支撑岗位)250-270人,来源于各事业部班组长、工人骨干、储备班组长等; (6)储备干部,20-40人,来源于事业部中层干部、技术及生产主管等。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的培养、使用,使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满足企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坚持“甄才、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用人方针,实行目标管理策略,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落实,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扎实肯干的企业人才队伍。 第三条:为充分调动各子公司培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经研究,设立人才培养基金,主要用于鼓励、支持企业及各子公司在人才培养、管理、使用过程中经费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企业人才培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办法。党支部负责企业人才需求计划的制定及引进,并负责对各子公司人才培养计划、措施的指导、监督及考评工作。 第五条:各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门在党支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负责对本单位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企业本部人才的管理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 具体工作职责: 1、审定列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名单; 2、负责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的制定及落实; 3、做好人才培养基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工作; 4、研究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三章管理实施 第六条: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对每年引进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都要列为人才培养对象,并根据所学专业和特长制定培养目标及措施,做好人才培养规划。 第七条:人才的跟踪考评。对纳入人才培养规划的各类人员要实行动态管理,人事部门应跟踪考评,要建立人才培养跟踪考评记录,纳入人才培养档案;每季度要对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评,并根据培养人员的工作表现及思想情况在培养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激励人才增强自我完善意识,珍惜机遇,自我加压,早日成才。 第八条:人才的培养方式: 1、以老带新。对新引进的各类毕业生和专业人才,在培养期内,要安排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思想政治、业务技术上的指导帮助,使他们能快速的成长,尽快地成长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2、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要积极组织人才培养对象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增强其综合知识水平,使其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3、加强锻炼,促其成长。对人才培养对象要敢于压担子,提要求。在用人机制上,应提供更多的竞争上岗机会,可先压担子,后帮带,先试用,后定职,通过挂职、定岗等多种形式,促进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 4、提供学习深造机会。企业将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组织、选送部分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优秀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继续深造,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支柱人才。 5、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各类人才提供技术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选送青年人才到其它省市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参观访问或进修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 6、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青年人才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积极组织各种健康文明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国际化人才[1]

责任与梦想——企业与城市互动的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
一、引言 2007 年 11 月 29 日,中国最负盛名的国际化企业之一的海尔集团下属的海尔电脑营销和 销售中心整体迁入北京,落户毗邻众多电子卖场的新中关大厦。回顾这几年的发展,海尔集 团曾经几进几出电脑市场,屡败屡战,直至 2006 年,在其领军人物高以成的带领下,广泛 引进方正、同方、TCL、紫光、联想等公司的优秀人才,弥补了家电出身的品牌进入电脑领 域的弱势,笔记本及台式机出货节节攀升。在历经波折之后,海尔电脑终于找到了起跳的关 键拐点,2008 年发力的重点是寻求更大规模化和国际化以及单独上市。迁入北京,既是出 于地域上的接近性考虑,更是出于对人才需求的考虑。毋庸置疑,北京将成为海尔电脑下一 步国际化的重要支点。 进入 WTO 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抓住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产 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最大限度地发挥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国际 化人才。海尔电脑迁移北京的案例引起了我们对国际化人才储备与人才视野的探讨和思考。 “21 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天下无贼》里这句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台词,真实地 道出了知识经济时代最鲜明的特征。 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曾说过: 微软公司最大的资 产在于想象力。即微软公司的成功在于拥有一群具有卓越想象力的人才。人才,特别是国际 化的人才是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环境下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海尔电脑总经理高以成在海 尔电脑乔迁的当天表示,海尔电脑之所以迁移北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人才,因为在北 京能够找到一流的相关人才。 所谓国际化人才,是既具备全球的视野、先进的知识,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沟通能 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 他们是企业参与国际 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保证和核心优势。国际化人才储备,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本土人才 的国际化;其二是引进国际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提速,从政府到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关 键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国人才战略也具有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导向。但 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持续的驱动力源泉和不断提升的战略实施过程, 在这两方面社会 的认识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 二、我国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实施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的驱动力导向误区。当前很多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讨 具有片面性, 一些观点认为,企业是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关键,企业应该重视人才引 进、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另一些观点则强调,良好的城市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才是吸引 人才、留住人才的土壤。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的实现有赖于企 业和城市共同承担。两者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为国际化的人才成长提供了给养。 从微观角度看,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独特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将企业战略与本企业 的人力资源战略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才资源规划。在明确了人才战略之后,进一步 完善人才招聘、评估、培训、提拔、激励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先规划,后规定,从 而实现企业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与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储备措施的统一。 相对而言, 城市对于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的贡献则是宏观层面的。 这种影响可以用 PEST 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来分析说明: 政治环境(P: Political Factors) 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 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人才政策是吸引国际化人才的前提条件,它 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社会平台。早在 2006 年 1 月 9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 技大会上讲话时指出: “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工作的关键任务。 经济环境(E: Economic Factors)一个城市的经济环境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和

国际贸易专业外文翻译 --- 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 工商企业日趋国际化,但他们中大多数不是出于战略上的选择,而是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公司开始被吸引到国际市场上来,是因为收到了找上门来的定单,在发现新的机会之后,通过一系列步骤走向国外建立生产广家。有些公司主动进行国际经营是为了对付寡头卖主垄断的威胁。还有些公司则是碰上了特殊机遇,通过在国外经营来开发资源供应,获得外国技术或提高生产效率。许多公司在成为全球性企业的某一阶段,都被生动地描绘成由一种特别关系网把不同国家各种各样的公司联系在一起的投资组合。 这些早期的经营措施,很难说是完整的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国际范围的竞争、国家控制措施和公司日渐意识到增效利益而产生压力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制定全球战略,采用全球规划程序。全球战略是表示企业战略的一项计划,考虑到地理来源和地理机遇及限制,从其有限资源的地理分布中,最大限度地扩大选择的目标。 全球战略,除了包括公司如何进入新的市场、要拥有些什么和如何进行全球运作外,还包括制定规划、选择时机和确定公司的经营地点和资源。合理地制定全球战略,需要认真评估全球各种可选择的方案和每个方案涉及的风险。制订全球战略,决策者绝不要对任何国家充满盲目性,必须先考虑到世界市场及世界资源的分布,再考虑单独某一国家的市场和资源。全球战略旨在于在多国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效益,而不是把国际经营活动当作不同国家的业务组合。 需要有一个全球战略的基本原因,是多数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超越了国家的界限,但最终决定经营的竞争,并不局限在个别的地点和国家市场。因此,为了保持具有竞争性,或者变为具有竞争性,大多数公司的战略范围必须包括国内外市场的威胁和机遇。如果国内竞争者的视野拓宽,规模扩大,而这家公司仍旧小规模经营,就会发现自己不能在研究或产品开发方面与他人并驾齐驱。即使国内竞争没有迅速扩展到其他市场,外国公司也会采取气势逼人的战略。当日本的公司大规模地打入欧美传统市场的时候,欧美许多产业的公司对这种竞争性的挑战大都毫无准备。凡在全球战略中没有包括日本人锐意争取的那些价格区段的汽车公司,立即在成本上处于不利地位。在摩托车工业中,把迅速增长的市场拱手让与日本竞争者的情况更为严重。很多著名的公司完全销声匿迹。 在美国市场上,取得成就会领先,所以美国公司过去在产品寿命的最初阶段不必

国际化人才管理办法

XXX公司 国际化人才管理办法 1目的 明确公司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的编制内容、流程和方法。 2适用范围 公司及所属各单位、部门。 3编制依据 4释义 4.1国际化员工 国际化员工是指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前沿知识与运行规则、专业基础扎实、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精通化肥、化工领域的管理、技术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人才。 4.2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 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是指根据公司海外战略发展需要,对国际化员工队伍未来3-5年的人员规模、人员结构、人员分布、人员素质及人员开发培养等方面进行的规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职责分工 5.1人力资源部 a)按照上级和上级公司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发布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 编制的要求和规定; b)负责编制公司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经公司同意后上报上级公司批准并按照下达的文件要求执行; c)负责推荐、审核公司国际化员工名单。 5.2各单位、部门 a)负责推荐本单位、部门国际化员工名单; b)分析人才状况并做好动态管理,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方式、内容、周期及责任人,配合公司完成培养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达到培养要求。

6工作内容与程序 6.1国际化员工的标准和分类 6.1.1国际化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a)国际化员工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政治素质高; b)国际化员工在所从事的专业上应该具有较为资深的工作经验,具备国际行业认可的专业能力; c)国际化员工应认同海油核心价值观,融于公司企业文化,了解公司战略,能够自觉维护公司的利益;熟悉公司的管理、运作或操作制度和流程并能主动遵守; d)国际化员工应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独自解决、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海外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能够妥善应对; e)国际化员工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熟悉当地文化,并具有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 f)国际化员工应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并熟悉国际惯例以及行业内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6.1.2国际化员工的分类 a)海外引进高层次人员:按照上级和上级公司海外引才管理办法的要求 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员; b)核心管理人员:派驻上级公司海外机构、办事处或海外项目的负责人;派驻海外岗位经理及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 c)核心技术人员:派驻上级公司海外资深工程师及以上等级技术人员; d)核心技能人员:派驻上级公司海外技师及以上等级技能人员。 e)后备人员:具备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培养潜质的管理、技术、技能人员。 6.2国际化员工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 6.2.1内部培养为主。指对公司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国际化培养潜力的员工进行国际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国际化员工。 6.2.2外部引进为辅。指对于公司缺乏的高层次员工,利用国家政策从外部引进,

国际化人才培养

国际化人才培养 2007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苏树林提出,要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把中国石化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与之形成呼应的是,2008年1月16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也首次透露,到2020年,要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这样,两大公司不谋而合,同时加了快国际化进程的步伐。 中石油于2006年6月成立了“中国石油国际化人才培训中心” ,启动“国际化人才千人培训工程”。中国石化也在刚刚结束的教培工作会上提出要“培训国际化人才4000人”的五年规划。 再看一下其它行业的情况:2007年9月24日,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开始实施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 国际化是中国大型公司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人才国际化是个关键。换言之,人才国际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事实上,无论是从能源工业看还是从全国看,国际化道路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或是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人才的国际化。 美国是1966年提出的国际化教育法,日本是1987年提出的培养国际化人才。国内进行国际化培训如果从大连理工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1984年开始合作培训MBA算起,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10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际化人才培训成为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关注热点。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经验,明确观念,理清思路,以利再战。避免在国际化培养中的“重智商轻情商、重业务培训轻人员选拔”的现象。 一、什么是国际化人才 《汉语大词典》中对人才的解释为∶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很多人都有对国际化人才的理解,比如,能讲外语、熟悉国外环境等。

《国际贸易全流程实务与高效沟通协调》国际化进程与外贸综合版

《国际贸易全流程实务与高效沟通协调》 关键词:进出口流程合同、法律和保险、国际贸易术语、国际结算信用证、涉外沟通谈判第一单元进出口流程管理与工作协调 一、国际贸易流程及法律保障 1.进出口业务经营存在哪些风险? 2.风险的级别与应对措施 3.进出口货物分类 4.离案贸易运作思路:怎样合理避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5.退运货物的管理:怎样避免重复交税 6.进出口物流费用支付的原则 7.进出口货物保险的原则 8.滥用P/I与P/O的危害 9.国际贸易合同的重要性 10.国际贸易合同的五大要件 11.国际贸易合同的一般条款 12.国际贸易合同编制详解(贯穿整个课程) 13.签订国际贸易合同选择什么样的法律能更好地保证合同履行? 14.【案例解析】选错法律的沉重代价 15.索赔与纠纷处理的务实方法 16.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 17.【案例解析】为什么有时候看起来应该免责,却不能免责?哪种情况下可以免责? 18.国际惯例与国际法律的关联 二、国际贸易各层面沟通协调与谈判 1.跟单员操作层面的困惑:为什么我们努力为客户服务,得到的却是客户不满意? 2.【案例】国际惯例应用 3.业务人员新思维:无声销售模式及案例应用 4.识别客户的4种不同沟通类型,怎样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 5.与客户协调:怎样运用国际惯例来改善客企的关系? 6.与海关及监管机构的协调:方式及工具 7.与船务代理的协调:为什么经常多收费用? 8.与公司内部上下游部门的协调:怎样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9.国际谈判的沟通策略 10.国际谈判的八大筹码 11.国际贸易全过程沟通、谈判的案例应用(贯穿整个课程) 第二单元国际贸易术语及风险控制 一、Incoterms? 2010 与Incoterms 2000的关系 1.Incoterms 2000中13种术语与基本特征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951695.html,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江琦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文章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实力和质量,促进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实践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国家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国的高等院校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国际间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从而有效提高教育實力和质量,促进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简称天河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践行教育国际化理念,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定位,科学地制定了学校国际化发展规划,确定了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和国际化办学方向,明确了国际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从管理国际化、平台模式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环境国际化五个方面着手,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制度和管理架构,搭建平台、多样化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师资,构建国际化校园环境,探索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天河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管理国际化 1.健全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首先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天河学院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院所为平台”的国际交流运行机制,树立先进的教育国际化理念,健全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制度,使国际化发展战略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学校出台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生管理办

3.13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践效果

3.13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践效果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1. 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 在全球化的国际社会背景下,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把教师的教育视野拓展到世界范围,必须融入国际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中,用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标准审视、衡量、评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2.借鉴国外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参考德国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系和设置,新增了《半导体物理》行业课程和《凝聚态物理讲座》前沿课程。 3.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2016年1月和2月,陈文聪教授和舒方杰博士先后赴牛津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一年。 4.开设科技英语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英文原版科技书刊、扫除语言障碍,在大四开设科技英语选修课程。科技英语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为提升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 物理学专业定期举办英语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英语比赛;成立英语兴趣小组,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鼓励部分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备考托福和雅思。 6.探索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这一新途径

荷兰莱顿大学天文专业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邮件给陈文聪教授,请其在学院进行该专业研究生招生宣传。因此,学院决定从低年级开始,引导部分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做好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的准备。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效 1.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转变、培养措施实施的效果逐渐显露出来,为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四年来毕业生四级外语通过率为85%,六级通过率达到25%。毕业生考研外语过线度四年均87%。 2.英语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通过对毕业生论文(设计)对英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的统计发现,四年来毕业生选引用外文参考文献的数量明显增加。13级学生李皇欣在校期间与梁果博士合作在Optics Express (中科院二区)发表论文,该同学参与了论文的计算和撰写工作。这些数据表明,本专业学生运用英文写作、阅读文文献的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3.国际合作交流能力进一步增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受陈文聪和舒方杰博士出国访学的影响,梁果和吴萍2名博士积极申请2017年度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并获得成功,即将赴美国和新加坡坡访问。陈文聪和舒方杰博士回国后,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融入教学中,激发了物理专业学生树立更远大的人生目标。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经济发展已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 就是赋予人们更多的机遇,在科学技术和商贸经济各领域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英语在这种合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全球化:英语:国际贸易;重要性 1英语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英语已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现今大概有3亿多人在使用。并且很多国家已经使用它作为作为第一语言,同样英语在很多国家的官方事务、教育、信息和其他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联合国仅用的几种工作语言之一。人们说英语已经成为国际商贸和交通运输语言。大部分飞行于各国间的飞行员使用英语来与飞机场联络。在大洋上航行的轮船都用英语发出求救信号。据说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无线电广播和百分之七十的邮递业务用的是英语。在国际体比赛中和国际科学家大会上。英语使用得最多也最为广泛。事实上,英语已成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通用语。太空、核能及计算机方而最先进的研究成果都用英语来发表。会用英语交谈和写作的科学家比不会使用英语的科学家,与其他国家的同行们联系要密切得多。现在的中国已真正步入国际化,生存、机遇、挑战和竞争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通行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国民的重视.全社会学英语,用英语的高潮也一浪高过一浪。对于从事外贸业务的工作者来说,英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2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国际贸易具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及所涉及的问题。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体表现:(1)交易双方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洽商交易和履约的过程中,涉及到各自不同的制度、政策措施、法律、惯例和习惯做法。情况错综复杂。稍有疏忽,就可能影响经济利益的顺利实现。(2)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多,涉及面广,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车站、港口和海关等部门以及各种中间商和代理商。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笔交易的正常进行,并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 (3)圈际市场广阔,交易双方相距遥远,加之国际贸易界的从业机构和人员情况复杂,故易产生欺诈活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受骗上当,货款两空,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4)国际贸易易受政策、经济形势和其它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定、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磨擦愈演愈烈以及国际市场汇率经常浮动和货价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更为明显,从事围际贸易的难度也更大。可见,国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难度大、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凡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不仅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应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以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繁,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样商务英语信函,尤其是进出口英语、英语函电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培养商务英语专业性人才已迫在眉睫。 3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商务英语在货物的进出口贸易的程序中,在交易磋商与签约环节上至关重要。交易磋商是买卖双方通过函电或口头方式进行业务的洽谈,它是整个业务的关键阶段。在交易磋商的每个环节运用商务英语时,都应做到内容明确完整、文字简洁明了。拟订书面合司时,应使用规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一)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先要求政府部门掌握符合国际惯例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共服务。而政府部门要提供这些政策产品,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运营规则和能够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因此,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建设国际城市的目标要求,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际化人才系统培养体系,规范培养形式和培养过程。 一、国际化人才的定义 根据工作性质和国际化要求,我们把政府部门国际化人才定义为: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国际背景、国际视野和时代意识,熟练掌握外语,熟悉相关国际惯例与规则,较深刻理解中国现实国情,具有创新能力,并能够将自己的见地、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以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为主的国际化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后备干部的英语培训工作和英语中、高级“强化班”的专门培训工作也都取得很大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国际化人才培养总量不足,培养层次较低。目前培训的国际化人才的数量,和现实需要量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本次课题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各个部门平均拥有国际化人才7人,而平均需求量为10人。在接受国际化培训的个人中,更多的是侧重基础语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中54.9%的人只接受了单一的语言培训。 2、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培养结构不合理。现在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由各级政府部门自己把握,缺乏专门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统筹,很容易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从培训人员年龄结构上看,51岁以上人员比例高达98.2%,其中56岁以上人员高达85.3%;急需接受国际化培养的和所需人数最多的专业技术类人员只占25%;有86%的人员接受的是短期培训。 3、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培训效果一般。在目前的培养中,从项目的设定、人员的选拔、接受培训、学成结业到培训后工作效果评估,都没有成形的有效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此外,还存在让不具备资质机构进行培训的现象。在接受调查的单位中,有54.5%的单位认为现有培养措施的效果一般。 4、部门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落后,培养观念亟待更新。某些部门,尤其是没有直接国际业务的部门,往往认为国际化和他们无关,存在着轻视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三)

1、发挥人事部门的宏观管理作用 (1)建立人事部门的归口管理体制 ——归口管理全市干部的出国培训工作。负责出国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各委办局根据年度指导意见,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提出出国培训计划,报审核,通过后,再报批准组织实施。 ——成立“人才国际化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日常行政工作,可由联合成立,挂靠在相关处室,由兼任主任。 ——出台部门人才国际化培养年度指导意见。市每年聘请专家,在调查和分析上年度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基于实际需求,年初出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 ——制定相关政策并监督实施。根据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需要,制定一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例如国际化培养人员的选拔政策、评价政策和保障政策等。 ——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国际化管理办公室”每年抓好几个重点国际化培训项目,并经常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化讲座。 (2)健全国际化人才选拔机制和保障机制 人才的国际化培养着眼于全市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导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前期投入很大,培养作用及意义也很大。不仅如此,公正、公开的选拔制度,例如在外语水平上的明确要求,还能带动一大批人自觉学习,提高整体国际化水平。因此,应当严格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和程序选拔培养对象。 ——建立公正与效率相结合的培养对象选拔机制。所有的人才培养计划都应该对培养对象有年龄、职位、业务、语言等硬件方面的要求;制定统一的人才选拔评价指标体系;公示所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方式、培养课程、培训进程等相关内容;设立国际化培养后备人才库。 ——实施“国际化人才计划”。实施“国际化人才计划”。根据确立的选拔程序,每年在部门选拔15-20名“优秀国际化人才”。“优秀国际化人才”每个月享有一定金额的特别补贴,并在培训和晋升方面享受优先待遇。 ——提供国际化人才的成长空间。一是创造尊重、重视国际化人才和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体现市场化思想,尊重国际化人才的价值,在现有的薪酬体制之外,为国际化人才谋求合理的经济利益。三是在政府内部创造多语言、多文化的工作环境。 2、发挥人事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 (1)理顺人事部门与平行的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人才国际化管理办公室”这一平台,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沟通制度。

集团公司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集团公司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集团公司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的集团公司多年的国际化战略发展推动了人才国际化的需求,同时随着业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国际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的要进入“快速道”。通过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集团全球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具备在海外调动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路导入人才国际化的概念,在人才国际化进程中挑选符合国际化素质要求的人员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后备力量。公司各级别人员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的数量和比例目标:序号类别国际化人才目标40 80 200 60 120 20 500 现有待培养人数25 93 382 203 2311 拟培养比例80-90% 70-80% 50-60% 30-40% 5-10%说明 1 高层管理人员 2 中层管理人员

3 各类管理人员 4 基层班组长 5 一线产业工人 6 其他人员合计★高层管理人员:25人100%高层干部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中层管理人员:93人100%中层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管理人员:382人中50-60%管理人员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主管级及以上100%成为国际化人才;★基层班组长:203人中的30-40%的班组长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有技能和具有大专文化的优先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一线产业工人:2311人中的5-10%的一线工人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有技能和具有大专文化的优先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的来源以“内生性和外部引进”并行,前期以引进为主,内部培养为辅。0 “外部引进”国际化人才的来源:★高层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引进海外公司需要的高层管理人员,在集团公司经过培养;★应届毕业生:每年引进50-80名机械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经过人才国际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 实践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师资国际化滞后于课程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国际化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等问题,总结了江南大学商学院在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跨文化沟通与国际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层次国际化实践教学方面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设置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根据1998年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第四次调整方案。在此次调整中,原有的“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工业外贸”三个本科专业被合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际贸易专业),一直延续至

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专业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招考的热门专业之一。目前,全国已有7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广泛分布于财经类院校、语言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农林等不同类型的院校,并已成为28个财经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中招生学校和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最近几年全国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规模大约在9万人左右。从培养现状来看,700多所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存在趋同现象,缺乏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层次性,不能适应主流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档、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深刻调整,这些对国际贸易领域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需要大量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掌握国际贸易理论、通晓国际市场规则、熟悉跨文化交流的国际贸易人才。但是,从人才市场反映出的供求情况来看,近年来国内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出现

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 Z 003 6(4D ,81-83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D [收稿日期]Z 003-06-Z 5 [作者简介] 张华英(1968-D 女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外事管理 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张华英 (福建农林大学外事处 福建福州35000Z D [摘要]分析了在 T 框架下人才国际化的特点 提出我国加入 T 后 为适应人才国际竞争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机构如何转变观念 全面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才国际化G 国际化人才G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 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T 1-69Z Z (Z 003D 04-0081-03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alents and the training for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ZHANG Hua -ying (Folezgn affazls offzce F jzan aglzc lt le anc Folestly unzuelszty F o F jzan 35000Z C zna D Abstra C t ,This paper deals W ith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i Z atiOn Of talents under the fra I e W Or k Of T .SO I 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I ade fOr the I Od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i Z ed talents tO I eet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cO I petitiOn . K e y w ords ,internatiOnali Z atiOn Of talents G internatiOnali Z ed talents G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Z 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而作为知识和技术载体的人力资源已冲破国界的束缚重新进行优化配置 融入到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 人才国际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人才国际竞争势在必然 且已成为新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标志 随着我国加入 T 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研究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以满足人才国际化竞争的需求 使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国际化 人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导致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流动的必然结果 它是指人才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范围内 而是以本民族的文化为背景 超越国家的范畴 在全球范围内开发~配置 即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国际化的格局 人才国际化包括人才构成的国际化~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人才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的国际化以及人才评价与人才政策法规的国际化特点 (一D 人才构成的国际化 人才构成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和用不同的指标表达 大到一个国家 小到一个企业 其人才构 成可以有不同的层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等内容 一方面 进入Z 1世纪 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相适应 人才构成的发展也呈现国际化的趋势 换句话说 国家不论大小或贫富 都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等方面的人才 另一方面 由于出现了跨国公司~跨国企业和各种类型的联合体 以及各国在教育~科技~经贸等方面的合作与往来 使相同类型的人才可以同时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这也是人才构成国际化的重要特征 人才构成的全球化为人才的需求~流动和使用提供了机会 但是 由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 这种人才构成国际化的趋势也给人才竞争带来严峻的挑战 (二D 人才流动的国际化 人才流动的国际化是贸易自由化的必然结果 据UN D P 统计 到Z 00Z 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工作的专业人才已达到50万人 并且每年以10万人的数字递增[1]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 到Z 000年底 全球留学生总数达160多万 分布在全世界108个国家 据统计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有近46万人出国留学 分布在全球至少103个国家和地区[Z ] (三D 人才素质的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要求人才素质的国际化 即全球化经济在为各国开拓广阔的自由贸易空间的同时 具有统一标准的国际市场召唤一大批通晓国际规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