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高级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第三章网络互联

3.1 交换和桥接

1.交换机实现数据转发的方法:数据报、虚链路、源路由

2.数据报

每个分组都携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通过交换机的转发表查找下一跳

特点:网络内的主机任何时候都可以发送分组;当一台主机发送分组时,主机无法确定目的主机是否可达;每个分组的转发都是独立于之前的分组的;当一台交换机出现故障时,可寻找另外的链路并更新转发表

3.虚电路交换

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虚连接

虚链路的建立方法:管理员配置;主机发送消息(信令)给网络以建立连接状态。4.异步传输方式ATM

ATM是采用虚链路连接的,ATM信元(即传送的最小数据单位)是股固定长度的。

采用固定长度的优点:硬件实现简单;可并行实现。

信元长度太长则每个信元的有效数据占比太少;若每个信元长度太短则每个数据的头部占比过大。

5.源路由

由源主机提供通过网络交换分组时所需的全部网络拓扑信息结构。

分组的首部需要含有足够多的信息,使得路径上每个交换机能够确定把该分组放到交换机的哪个输出端口。

源路由中处理首部的三种方法:旋转、删除、指针。

6.由一个或者多个网桥连接的lan集合通常称为扩展局域网

7.学习型网桥:每个网桥都会检查它所接收的帧的源地址,并进行记录,由此可得数据发

送主机的地址可以通过输入端口路径传送。

8.生成树算法:为了解决扩展局域网中存在环路的问题,目标是扩展局域网中没有环路并

能到达所有的局域网。

配置消息中应包含的信息:发送消息的网桥的标识符;发送网桥认定的根网桥的标识符;

从发送网桥到根网桥的按调距离。

9.广播和多播

广播的实现:每个网桥将带有目标广播广播地址的帧转发到除了接受它的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

多播的实现:与广播相同,由主机确定是否接受该多播消息。

10.网桥的局限性

只能连接数量有限的相似的LAN,可扩展性、异构性差。

11.虚拟LAN(VLAN)

可以将一个扩展局域网分成几个看起来独立的LAN,给每个LAN赋予一个标识符,只有标识符相同时,分组才能从一个网段到达另外一个网段。

能够改变网络的拓扑结构而不用移动任何线路或者更改任何地址。

第二节互联网基础

1.IP(网际协议)是一种尽力的、无连接的协议。

2.IPV4数据报的首部:首部长度一般为20字节。数据长度最大为65535(2^16-1)字节。

目的地址指明完整的目的地址。

3.分片和重组

每种网络都有一个最大传输单元(MTU),这是一帧中所能包含的最大的分组尺寸。当

这个分组长度小于IP数据报的数据长度,便会产生分片和重组。

4.全局地址

全局唯一性是一个编址方案所应提供的首要特性。

IP地址包含:网络部分、主机部分。

IP地址应该被视为接口而不是主机。

5.转发:是将从输入端口得到的一个分组通过适当的输出端口发送出去的过程;

路由:建造一张路由表以确定分组的正确输出端口的过程。

转发表中包含(网络号、下一跳)对,通常还有一台默认路由器。

6.网桥、交换机、路由器

网桥是链路层节点,在链路间转发帧以实现扩展的LAN;

交换机是网络层节点,在链路间转发分组以实现分组交换网络;

路由器是互联网层节点,在网络之间转发数据报以实现互联网。

7.子网划分

思想是只用一个网络号,把具有这个网络号的IP地址分配给多个物理网络,这些物理网络叫子网。要求子网应离得很近,因为一台路由器只能选择一个路由来到达任何子网。

在子网聚合而成的网络中的路由器的路由表的格式为《子网号、子网掩码、下一跳》以及一个默认路由,在进行转发查询时,是将目的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与子网号进行比价,若相同,则从对应的下一跳进行转发。

缺点是路由的路由表存储较为繁杂。

8.超网(CIDR)

192.6.24/18

9.地址转换协议ARP

IP数据报包含IP地址,但将数据报传送到的主机或者路由器上的物理硬件接口只理解特定网络的编址方案,这需要我们将IP地址转换为这个网络所能理解的链路层地址。

ARP是使网络上的每台主机都建立一张IP地址与链路层地址之间的映射表。一般通过广播实现。

10.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DHCP服务器负责向主机提供配置信息,新连接的主机进入网络,发送一条广播消息,若网络中有DHCP服务器,则应答该消息,并进行IP地址的配置。若不存在,则依靠网络上的中继代理将该消息单播到DHCP服务器。

11.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定义了当一台路由器或者主机不能成功处理一个IP数据报时,向源主机发回的错误消息的集合(目标主机不可达、重组进程失败等等)。同时ICMP协议也定义了路由器可发回源主机的少量控制信息,如ICMP重定向,告知源主机有一条更好的达到目标的路由。

12.虚拟专用网(VPN)

用共享的传输线路代替那些不与任何其他公司共享的传输线路,使网络在逻辑上为独立的。

13.IP隧道

通过将隧道远端的IP地址提供给虚链路,就可以在隧道入口处的路由之间建立虚链路。

当隧道入口处的路由器想通过这个隧道发送分组时,就可以把分组封装在IP数据报中。

优点:安全;可支持多播路由;可传送非IP数据报通过IP网络。

缺点:增加了分组长度;影响隧道两端的路由器性能;增加了管理实体的管理开销。

第三节路由

1.路由协议按照其范围分为域内路由协议(IGP),域间路由协议。

2.两类主要的路由协议:距离向量、链路状态。

3.距离向量算法(RIP):每个节点构造一个包含到其他所有节点的距离(开销)的一维数

组(向量),并将这个向量发送给他的邻接点,进而构造出路由表。

路由表更新的方式:定期更新;触发更新(某个节点链路故障或者受到其他节点发来的更新)

改进稳定路由时间的一种技术为水平分割。思想是当一个节点把路由的更新消息发给相邻节点时,他并不把从各个相邻节点处学到的路由再回送给该节点。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基于距离向量协议的一个简单实现。

4.链路状态路由是第二类主要的域内路由协议

与距离向量思想十分接近。每个节点都知道怎样到达它的邻接点,确保这些信息能够完整的传送传播到每个节点,那么每个节点都有足够的信息来建立完整的网络映像。

链路状态路由主要依靠两种机制:链路状态信息的可靠传播;根据所有积累的链路状态的总和进行路由计算。

5.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路由消息的认证(避免错误消息的传播)、附加层次(将路由域划分为不同的层)、负载均衡(当有多条路径可达时,合理分配数据流量)

第四节实现与性能

1.路由器的基本结构组成: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交换结构、控制处理器。

端口的任务:处理复杂事务以便交换结构处理其中相对简单的工作;缓存。

交换结构的实例、;共享总线、共享内存、纵横式,自选路由。

第四章高级网络互联

1.促使互联网扩展为当前规模的域间路由协议为边界网关协议(BGP)。

第一节全球互联网

1.因为不同的服务提供商(ISP)对网络中所使用的最佳路由协议以及如何给网络中的链路指定度量标准有不同的看法,通常每个提供商网络就是一个自治系统(AS)

2.互联网的扩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路由的可扩展性(减少路由协议中携带的和路由器路由表中携带的网络号数目)

地址利用问题(IP地址不会被过快的消耗)

2.路由区:区是从管理上配置成相互交换链路状态信息的路由器的集合。

一台既是主干网区也是非主干网区成员的路由器是区边界路由器(ABR)

区中的所有路由器彼此间发送链路状态通知,并由此发展出一个完整且一致的区映像图。

3.域间路由:不同路由域之间的路由方法。

4.域间路由最大的挑战是每个AS都要确定自己的路由策略。

5.EGP外部网关协议(知道名称即可)

6.域内路由关注于具有良好定义的路径开销优化问题;

域间路由关注于一个寻找最好的策略兼容路径。

域间路由需要解决可扩展性的问题,即必须能够你转发目标为因特网中任何地址的分组。

域间路由只能通知可达性,选择一条最优路径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路由域中链路开销的算法是不同的)

7.边界网关协议BGP

边界路由器是一个简单的掌管在自治系统之间转发分组任务的IP路由器。

BGP以AS美居列表的方式通知到达某个特定网络的完整路径,又被称为路径向量协议。

为了防止建立带环路径,可在路由消息中携带完整的AS路径来避免。

当链路发生故障时,可以使用撤销路由的负通知消息来完成。

8.IPV6是为了解决IP地址耗尽的问题。

IPV6具有的新特性:支持实时服务;安全性支持;自动配置(即主机自动的配置自己的IP地址和域名等信息的能力);增强路由功能,包括支持移动主机;支持当前的IP 版本的过度

9.IPV6的地址空间分配:保留地址、回环、多播地址、链路局部地址、全局单播地址(包

含兼容IPV4的IPV6地址和映射IPV4的IPV6地址)。

10.IPV6全局单播地址的分配

目标是提供路由信息的聚合以较少域内路由器的负担,使用地址前缀来聚合到大量网络甚至是大量AS的可达性信息。

11.IPV6的分组格式

IPV6中选项的处理效率较高,是提高路由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有选项,他们被携带在IP首部之后的一个或者多个特殊首部中,由Nextheader指明,若没有特殊首部,Nextheader指明运行在IP协议之上的高层协议的多路分解秘钥。

12.IPV6的自动配置

IPV6支持自动配置,即即插即用操作。是一种无状态的自动配置,不需要服务器。13.IPV6支持的高级路由功能

IPV6的一个扩展首部是路由首部。路由首部包括一个IPV6地址表,描述分组到达目标途中经过的节点或拓扑结构。

第二节多播

1.多播地址

IP地址将部分子空间保留给多播地址。

2.多播路由

路由器由专门的多播转发表指明了一套树结构:多播分发树。为了支持特定源多播,多播转发表必须根据多播地址和源IP地址的组合来确定哪些连接可用,并重新定义一个树集合。

3.了解即可(没看懂)

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将多播消息分组转发到互联网上的所有网络,然后删除哪些没有足迹属于多播组的网络。(洪泛剪枝)

协议无关多播PIM:路由器通过使用join的PIM协议消息加入多播分布树(共享树:所有发送方都可以使用;特定源树:只允许一个特定的发送主机使用)

多播源发现协议(MSDP):是一种域间广播协议。将PIM协议中的汇聚点(RP)连接,每个RP定期的使用MSDP来广播源消息给其他RP。

特定源多播PIM-SSM

第三节多标签协议交换技术MPLS

1.MPLS的优点

使不具备能按正常方式转发IP数据报能力的设备支持IP;

按显式路由(预先计算的路由)转发IP数据报,而无需匹配IP路由协议选择的路由;

支持特定类型的虚拟专用网服务。

3.MPLS算法(基于目的的转发):从目的端向之前的路由器给指定的网络附加一个标签,当发送数据报时,根据标签的匹配进行数据报的转发。

是一种精确匹配算法。

4.显式路由:目的是为了让数据报转发按照希望的路径进行分发,而不是按照默认路由给

定的路径。在资源预留协议RSVP的协助下,数据报能够沿显示说明的路径发送一个RSVP消息,并据此建立这条路径的标签转发表。

5.虚拟专用网和隧道

IP隧道的构建:在隧道入口的路由器把将用隧道传送的数据封装在一个IP首部(隧道首部)内,它白哦是在隧道远端的路由器地址,然后像发送其他IP分组一样发送数据。

6.MPLS隧道与IP隧道基本相同:只是在隧道首部中包含MPLS首部而不是IP首部。当

信元到达源路由时,首先添加多路分解标签,然后添加隧道标签,使用隧道标签可到达目的路由,使用多路分解标签将数据报分解为最初发送的数据格式(如ATM信元)。第四节移动设备之间的路由

1.移动网络中的问题

设备从一个网络加入到另外一个网络,IP需要发生变化

当IP发生变化时,源路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网络中的路由位置发生变化

2.路由到移动主机(移动IP)

移动主机具有一个称为本地地址的永久IP地址,该IP地址具有与他的本地网络相同的网络前缀。

在本地网络中存在一个移动节点的本地代理,在移动主机迁移后所在的网络存在一台增强功能的路由器作为外地代理,当主机关联到一个外部网络时,外地代理联系本地代理,提供转交地址(通常是外地代理的IP、地址)。

数据分发的过程:主机发送分组给移动主机,首先分组到达本地代理,本地代理对数据进行封装,通过隧道传送给外部代理,若移动主机在外部代理进行注册,外部代理将数据转发给移动主机。

可以通过本地代理向源主机发送“绑定更新”消息,使源主机建立一条从源主机到外地代理的隧道,进行直接的数据转发,该隧道具有寿命,需要更新。

3.IPV6的移动性

IPV6功能的主机在介入外部网络时可以获得一个地址,移动IPV6去除了外地代理使得每台主机具备扮演外部代理的能力。IPV6通过扩展首部实现与隧道相同的分组转发,使得带宽占用和处理更加经济。

第五章端到端协议

1. 端到端协议

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信信道,网络传输层的任务,它支持在终端节点上的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传输层协议也称为端到端协议。

2.传输层协议希望具有的部分特性:

确保消息成功传送、消息按序传输、最多传送一个消息的副本、支持任意大的消息、发送方接收方之间的同步、接收方对发送方进行流量控制、支持每台主机上的多个进程。

3.本章主要内容为以下几种服务环境

简单异步多路分解(用户数据报传输协议UDP为例)

可靠字节流服务(传输控制协议TCP为例)

请求/应答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PC为例)

实时应用的服务(实时传输协议RTP)

第一节简单多路分解UDP

1.UDP是在IP的基础上增加了多路分解的功能,以使每台主机上的多个进程能够共享网

络。

2.端口:用来标识目的进程的地址形式,使进程之间能间接相互识别。源进程向端口发送

消息,目的进程从源端口接收消息。UDP协议的首部包含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端口,《主机、端口》对构成了UDP的多路分解秘钥。

3.UDP使用校验和来确保消息的正确性。

4.发送进程获取目的进程端口号的方法:

使用知名端口(如DNS为53);知名端口只有一个,使用端口映射返回相应的端口信息。

第二节可靠字节流(TCP)

1.TCP协议的特点

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全双工协议,每个TCP连接支持一对字节流

包含流量控制机制,允许接收方限定发送方给定时间内发送的数据量

支持多路分解,允许主机上的多个进行与对等实体进行会话

支持拥塞控制机制

2.流量控制:防止发送方发出的数据超出接收方的接收能力;

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而造成交换机或链路超载。

3.TCP协议在端到端传输上的特点:(了解)

需要明确的连接建立阶段;往返时延差异很大;分组通过互联网络会重排序;要考虑流量控制问题;需要考虑链路上的拥塞控制

4.TCP的报文段格式

多路分解秘钥四元组《源端口、源IP、目的端口、目的IP》

tCP是面向字节的协议,sequencenumber包含报文段携带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5.TCP连接建立与终止的过程

三次握手的格式

TCP规范要求连接的每一方随机的选择一个初始序号,防止同意连接的两个实例过快的重复使用同一个序号。

6.滑动窗口

目的: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确保数据的有序传递;增强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流量控制。

发送应用进程和接收应用进程分别填充和清除他们的本地缓冲区。

具体实现:接收端依据接收端最大缓冲区MaxrecBuffer、LastByteRead、NextByteExpected获得一个甲乙窗口大小AdvertisedWindow,接收方将该窗口大小发送给发送方,发送发依据该窗口大小控制发送的数据。

防止回绕:研究的是在一个分组的生存周期内,分组使用的字节序列号SequenceNumber不会被再次使用。

保持满载:研究的事AdvertisedWindow必须足够大以使管道满载,即该窗口必须足够大,以使数量为延迟X带宽的全部数据能够被传输。

7.触发传输

应用程序将字节写到数据流中,触发传输研究何时将字节组成一个报文段进行传输。

TCP触发传输的三种机制:当达到最大报文段长度MSS(由TCP决定);发送进程明确指明某些字节组成报文;定时器激活。

存在问题:傻瓜窗口症状,当发送方传输小报文段或接收方打开小窗口时,小报文段就会充斥整个网络;

解决方法:最大报文长度与计时器组合对报文传送的触发进行控制。

8.自适应重传

为保证TCP的可靠传输,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发送方会重传报文。因网络的RTT变化很大,自使用重传即提供一种计算预估RTT的算法,超过改时间则报文重传。

9.记录边界:是接收方将接收到的字节流区分成不同的报文的过程。

实现:使用URG标志和UrgPtr字段;push操作。

10.TCP扩展

是指TCP的扩展首部所提供的一些功能

有利于改进TCP的超时机制(将报文发送的时间值记录在扩展首部中)

解决SequenceNumber回绕过快(在扩展首部中将其进行扩展)

解决AdvertisedWindow过小(扩展首部提供扩展因子)

扩充了累积确认功能

第三节远程过程调用

1.RPC基础:本地过程调用语义

应用程序调用一个过程,不管他是本地调用还是远程调用,阻塞知道程序返回结果。

2.RPC机制包括

协议:用于管理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消息处理并处理底层网络的潜再不合理性;(本节的主要研究内容)

编程语言和编译程序:支持客户端把参数封装进报文,并在服务器端进行解封,返回消息类似。

4.RPC协议实现的功能

提供一个命名空间唯一标识被调用的过程。(扁平的or分层的)

将每一个应答报文与发送报文进行匹配(使用报文ID进行匹配,为避免重启导致的ID 重复,使用启动ID与报文ID构成唯一ID)

5.克服网络的局限性

提供可靠报文传输机制(确认、重传,为提高效率使用并发逻辑信道)

通过分片和重组支持大报文的传输

6.RPC为同步协议

同步协议每个请求一个应答,未收到ACK就阻塞;

异步协议可同时传输很多报文而不被等待应答。

第四节实时应用程序传输(RTP)

1.多媒体应用可以分为:交互式(网络视频)、流式(观看视频);

2.RTP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提供编码方法;

数据流接收方能判断已接收数据的时间关系;

分组丢失的指标(预示拥塞)

帧边界的界定

识别发送方的方法。

3.RTP标准包括:

RTP(实时传输协议):用于多媒体数据的交换;

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用于周期性的发送与特定数据流相关联的控制信息。

4.RTCP协议的主要功能

关于应用和网络性能的反馈

来自同一发送方的不同媒体流的关联与同步方法

传输发送方身份以便显示在用户界面上的方法。

第六章拥塞控制和资源分配

第一节资源分配问题

1.资源分配:网络设备尽量满足应用对网络资源的竞争需求的过程,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

链路带宽或交换机上的缓冲区空间。

2.拥塞控制:网络节点为防止和响应过载状态所做的工作。

3.流:在源和目的主机对之间发送的一系列分组,他们沿相同的路径经过网络。

4.资源分配的分类方法(个人觉得了解即可)

以路由器为中心、以主机为中心

基于预定方式、基于反馈方式(基于预定方式都是以路由器为中心的)

基于窗口方式、基于速率方式

5.判断资源分配方式优劣的方法:有效性、公平性(了解)

第二节排队规则

1.排队规则:每台路由器确定如何缓存等待发送的分组的规则。

2.两种经典的排队规则:先进先出算法(FIFO)、公平排队算法(FQ)

3.先进先出算法(FIFO)

思想为先到达路由器的分组首先被发送。

丢弃策略经常采用队尾丢弃策略;

变种为带优先级的先进先出算法(即有多条区分优先级的先进先出队列)

4.公平排队算法

思想为路由器上处理的每个流维护一个独立的队列,路由器以轮转的方式为这些流服务。第三节TCP的拥塞控制(特别重要)

1.TCP拥塞控制的概念:为每个源确定网络中有多少可用能力,从而可以知道他可以安全

完成传送的分组数。

2.加性增、乘性减

拥塞窗口(CongestionWindow)

允许未确认的数据的最大字节数为当前拥塞窗口和通知窗口的最小值。

拥塞窗口的产生:TCP源根据他所获得的网络中存在的拥塞级别来设定,当网络拥塞级别上升时,减小拥塞窗口,下降时,增大窗口。(加性增、乘性减)

应用场景:应用于连接已经建立,开始稳定的传输时,使用加性增、乘性减。

3.乘性减

TCP以超时作为发生拥塞的标志,并据此降低传输的速率。每发生一次超时,源就将拥塞窗口CongestionWindow降低为原来的一半。

4.加性增

每当源成功的发送拥塞窗口CongestionWindow设定的分组数(即窗口内的每个分组都在最近的往返时间内得到确认),源就将一个分组长度的值加到拥塞窗口CongestionWindow上。

5.慢启动

应用场景:①刚开始建立连接时;

②粗粒度超时:连接停止等待超时发生的时候(当源发送完通知窗口的所有分组,此时

有分组丢失,此时源因等待不会到达的确认消息发生阻塞,接收方将发送一个要求打开整个通知窗口的一个累积ACK,此时使用慢启动重启数据流)

思想:当连接刚建立时,从较小的值开始迅速增加拥塞窗口,以指数形式而不是线性方式增加拥塞窗口。

6.快速重传

常规TCP超时导致连接在等待一个计时器超时时,有很长一段时间连接无效。快速重传时一种启发式机制,有时它触发对丢失分组的重传比常规超时机制更快,是常规超时机制的一种增强功能。

思想:每当数据分组到达接收方时,接收方会用ACK作为响应,即使该序号已经被确认过。当分组没有按照正常顺序到达时,或当TCP由于他前面的数据还没有到达而不能确认分组中的数据时,TCP会将上次确认的数据重新确认一遍。直到到达一定数目的重复确认则源重新发送丢失的分组。

7.快速恢复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_谢希仁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 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 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 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 A 是服务器。 注意: 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user)而不是“客户”(client)。 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进程,即计算机软件。 由于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往往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们经常将主要运行服务器进程的 机器(硬件)不严格地称为服务器。 例如,“这台机器是服务器。”意思是:“这台机器(硬件)主要是用来运行服务器进程(软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入门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看不见的电磁波)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网络通信和对计算机的集中管理。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衡、分布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等功能。 1、资源共享 (1)硬件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计算机外部设备,如彩色打印机、静电绘图仪等。 (2)软件资源: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系统开发所用的支撑软件、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3)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办公文档资料、企业生产报表等。

(4)信道资源:通信信道可以理解为电信号的传输介质。通信信道的共享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共享资源之一。 2、网络通信 通信通道可以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和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流等各种多媒体信息。 3、分布处理 把要处理的任务分散到各个计算机上运行,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4、集中管理 计算机在没有联网的条件下,每台计算机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在管理这些计算机时,必须分别管理。而计算机联网后,可以在某个中心位置实现对整个网络的管理。如数据库情报检索系统、交通运输部门的定票系统、军事指挥系统等。 5、均衡负荷 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通过网络和应用程序的控制和管理,将作业分散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中,由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可靠性 在一个网络系统中,当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立即由系统中的另一台计算机来代替其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同样,当网络的一条链路出了故障时可选择其它的通信链路进行连接。 2、高效性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06年事业单位招考专业知识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试题答案附后 (一)单选题(选择最佳答案) 5.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被选中的文件或文件夹会__b_____。 A.加框显示B.反像显示 C.加亮显示D.闪烁显示 23.一张1.44M容量软盘,大约可存储_____a_______个中文字。 A.72万B.144万 C.14万D.720万 24.对3寸软盘进行写保护应将_________b_____。 A.封上写保护口B.将写保护口留空 C.在盘面贴上用户标签D.改变磁盘的容量 31.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以字节为单位。一个字节由___b___个二进制位组成。 A.1 B.2 C.8 D.16 44.在Access97的表中,通常称一个表列为______b___。 A.1个记录B.1个字段 C.1个表页D.1个关系 51.在拨号入网时,当线路接通后MODEM会发出声音,称为_____c____。 A.电铃声B.开机声 C.握手声D.电波声 (二)多选题 1.在Windows98中,以下关于剪贴板的描述,正确的有__acd______。 A.关闭Windows98后,剪贴板中的内容将消失 B.各次剪切或复制到剪贴板的内容,将导致剪贴板的内容越积越多 C.剪贴板的内容可以粘贴到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序中 D.剪贴板中只保存有最后一次剪切或复制的内容 2.Windows98的桌面上一般包含有下列元素______acd______。 A.开始按钮B.显示器屏幕 C.快捷图标D.任务栏 3.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文件的方式有_____bcd_______。 A.按照建立文件的操作者姓名 B.按需要查找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 C.按照文件最后的修改日期 D.按高级方式查找(可以给出需要查找文件的某些特征、状况) 4.如果在桌面上打开了多个窗口,使其中一个窗口变为当前窗口,可以____abd_____。A.单击位于任务栏中对应的任务按钮 B.将光标移到非当前窗口的可见部分,单击鼠标的右键 C.在桌面的背景部分双击鼠标左键 D.将光标移到非当前窗口的可见部分,单击鼠标的左键 5.当前常见的序号码有_____cd________。 A.五笔字型码B.表形码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目录 一、对老师的印象 二、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学习历程与收获 四、计算机网络笔记整理 五、总结 对老师的印象 一、整体印象 对于老师的印象应该追溯到上个学期,上个学期选了短学期的课《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当时选择这门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是否对它了解 只是为了单纯的凑学分。但是通过第一节课的了解,感觉天都塌了下来。这个课的基础是C 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我其实都没有学过,我感觉老师说的真的很对,没有学过这些就可以退掉这门课,我们果断退掉了这门课。当时对老师的印象就是很严格,要求很高,后来我们想想其实是对课程本身的一种恐惧感。 二、二次印象 老师真是太敬业啦,其实从老师进教室的那一刻就看出老师挺着肚子,有了宝宝。当时就想,老师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来上课,很是佩服老师的敬业精神。而且以前严格的影响全都被老师的讲课的内容所掩盖,我没有上过老师的课,但第一次上老师的就感觉老师教的很好,其实大学里好多老师的学历很高,但有些老师真的不会讲课,至少让大部分同学感觉他讲的不好。但是我感觉老师在讲课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三、对同学的态度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操作演示,为每一个学生悉心指导,我觉得老师真的很亲民,对于网络的搭建,老师给我们演示了web 服

务的构建,DNS 服务器和FTP 的设置,以及最终的客户端设置,很少有老师这样耐心指导。最后老师收作业的方式也是很好,避免了有的同学投机,我觉得很不错。 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一、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二、发展历程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其实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终端设备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构成“主机-终端”系统,这里的终端不能够单独进行数据处理,仅能完成简单的输入输出,所有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任务均由计算机主机完成。现在的终端指的就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不仅可以输入输出,还可以处理数据。其实这个时期并不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应该称为伪计算机网络。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独立的终端有了处理数据的能力,例如美国的 ARPAnet 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传输和交换信息,因为没有成熟的操作系统,资源共享不高。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70年代,出现了许多协议,比如TCP/IP协议。其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资源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90年代开始,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三、网络传输媒体 网络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就好像一条条水管,所有的自来水从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基础知识(复习用)

js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连接起来,按某种谢雨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和利用公用网组建的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和混合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和实用性;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式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4.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网络协议的定义:保证网络中的各方能够正确、协调地进行通信,在数据交换和传输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必须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及控制信息的内容,这个准则为网络协议。 6.网络协议由3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 7.常见的协议由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第二章 1.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成为数据。 2.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以下非重点- -) 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段叫信源,接受信息的一端叫信宿。信源与信宿通过通信线路进行通信,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也将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预计噪声源组成信源所产生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经过调制再通过信道传输。到达信宿后,通过解调器将信号解调出来。 6.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同步组成。、

计算机通信网络必考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3)网络

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七层,五层,四层: 七层结构的: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总1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计算机网络 1.TCP/IP的五层结构图: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2.请你详细地解释一下IP协议的定义,在哪个层上面主要有什么作用TCP与UDP呢 答: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简称,是网络层的主要协议,作用是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TCP是Transmi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缩写,在运输层,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缩写,在运输层,UDP提供不可靠的传输数据服务。 3.请问交换机和路由器各自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分别在哪个层次上面实现的 答:交换机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路由器属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设备,它根据IP地址进行寻址,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产生。交换机最大的好处是快速,路由器最大的好处是控制能力强。 4.交换和路由的区别是什么VLAN有什么特点 交换是指转发和过滤帧,是交换机的工作,它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而路由是指网络线路当中非直连的链路,它是路由器的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交换和路由的区别很多。首先,交换是不需要IP的,而路由需要,因为IP就是第三层的协议,第二层需要的是MAC地址;再有,第二层的技术和第三层不一样,第二层可以做VLAN、端口捆绑等,第三层可以做NAT、ACL、QOS 等。 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英文缩写,它是一个纯二层的技术,它的特点有三:控制广播,安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什么是SNMP协议它有什么特点SNMP协议需要专门的连接么 答: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r Protocol)即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它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底层网络管理的框架。SNMP的特点是:SNMP易于实现;SNMP 协议是开放的免费产品;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 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

计算机网络重点

第一章 作业:2、3、8、12、13、1421、22、24 第二章 作业:1、2、5、6、10、13、16 第三章 作业:3、4、7、8、10、13、15、18、20、27、28、30、31、32 第四章 作业:1、3、4、5、7、9、10、11、15、17、20、21、24、29 第五章 作业:1、3、9、17、21、30、45、46 第六章 作业:2、3、6、7、13、14、19、20、22、2324、31、32 考试分析: 1、选择部分 45分选择,45个 2、简答题30分,4-5个 3、计算题 10分,1个 4、应用题 15分,1个 重点之中(曾经考过的) 简答题:

1、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网桥与转发器以及以太网交换机有何异 同? 网桥的每个端口与一个网段相连,网桥从端口接收网段上传送的各种帧。每当收到一个帧时,就先暂存在其缓冲中。若此帧未出现差错,且欲发往的目的站MAC 地址属于另一网段,则通过查找站表,将收到的帧送往对应的端口转发出去。若该帧出现差错,则丢弃此帧。网桥过滤了通信量,扩大了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局域网。但同时也增加了时延,对用户太多和通信量太大的局域网不适合。 网桥与转发器不同,(1)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2)网桥不像转发器转发所有的帧,而是只转发未出现差错,且目的站属于另一网络的帧或广播帧;(3)转发器转发一帧时不用检测传输媒体,而网桥在转发一帧前必须执行CSMA/CD算法;(4)网桥和转发器都有扩展局域网的作用,但网桥还能提高局域网的效率并连接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局域网的作用。 以太网交换机通常有十几个端口,而网桥一般只有2-4个端口;它们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网桥的端口一般连接到局域网,而以太网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交换机允许多对计算机间能同时通信,而网桥允许每个网段上的计算机同时通信。所以实质上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连到交换机上的每台计算机就像连到网桥的一个局域网段上。网桥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转发,而以太网交换机还可采用直通方式转发。以太网交换机采用了专用的交换机构芯片,转发速度比网桥快。 2、简述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过程,如果使用两次握手代替三次握手来建立 连接,是否可以?为什么? 答: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 ),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三次握手是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再次传送到服务器端。二次握手不可行,因为:如果由于网络不稳定,虽然客户端以前发送的连接请求以到达服务方,但服务方的同意连接的应答未能到达客户端。则客户方要重新发送连接请求,若采用二次握手,服务方收到重传的请求连接后,会以为是新的请求,就会发送同意连接报文,并新开进程提供服务,这样会造成服务方资源的无谓浪费。 3、试说明IP 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期末重点复习

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主要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数据处理,提高系统可靠性与处理能力。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两个子网:(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_局域网_、城域网__广域网__。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 信道复用技术有三种方式:_频分多路复用___、__波分多路复用____时分多路复用___。 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而传统的电话网络则采用(线路)交换技术。 常用的数据交换有_线路交换_和_存储转发交换__两种,后者又有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虚电路交换 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简单地说可分为三个过程,它们是采样、量化编码 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连功能是在OSI模型中的___网络层实现的。 网络协议3要素:语法、语义交换规则 差错控制方法有纠错码和检错码。 以太网传输的电信号是_基带__信号,采用__曼彻斯特编码 信号调制常用的三种方法是: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令牌环网络的拓扑结构为环型 , CSMA/CD控制媒体访问的是(总线型)拓扑结构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有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原理可以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__冲突停发_、随机重发 FTP是一种常用的___应用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是__帧_。 交换机和网桥工作在__数据链路层。 OSI参考模型从高到低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广播通信信道与点对点通信信道 在通信中,TCP协议是__面向连接的___,UDP协议是___无连接的__。 IP地址长度在IPv4中为__32___比特,而在IPV6中则为__128___比特 信元交换是一种使用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的交换技术 在局域网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又分为_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设传输1K字节的数据,其中有1位出错,则信道的误码率为( 1/1024)误码率=出错数/总数 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IP,ICMP,ARP,RARP) 属于TCP/IP的应用层协议有(FTP和SMTP) 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标准是(IEEE802.4) 根据组织模式划分因特网,军事部门域名为(mil),我国的顶级域名是_cn__。 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动态路由是指由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建立自己的路由表。 一般来说,用户上网要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其英文缩写为(d)A、IDC B、ICP C、ASP D、ISP 这两个域名https://www.doczj.com/doc/4518674620.html,与https://www.doczj.com/doc/4518674620.html,哪部分是相同的(c)A、最高层域 B、子域 C、主机域 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将异种网络互连起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相互转换的网络互连设备是___B_________。 A.集线器B.路由器 C.网关D.中继器 下面( b)传输方式被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 A、串行 B、并行 C、同步 D、异步 某C类网段中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下列(a )属于独立的网段。 A、202.13.129.175 B、202.13.129.143 C、202.13.129.136 D、202.13.129.129 某部门申请到一个C类IP地址,若要分成8个子网,其掩码应为(c )。 A. 255.255.255.255 B.255.255.255.0 C.255.255.255.224 D.255.255.255.192 某部门申请到一个C类IP地址,若要分成14个子网,其掩码应为( )。 A.255.255.255.255 B.255.255.255.0 C.255.255.255.240 D.255.255.255.192 下面协议中,用于WWW传输控制的是( c)。 A. URL B. SMTP C. HTTP D.HTML 在IP地址方案中,159.226.181.1是一个( b)。 A. A类地址 B. B类地址 C. C类地址 D. D类地址在数字通信中广泛采用CRC循环冗余码的原因是CRC可以( c )。 A.检测出一位差错 B.检测并纠正一位差错 C.检测出多位突发性差错 D.检测并纠正多位突发性差错 下面属于A类IP地址的是( )。 A.61.11.68.1 B.128.168.119.102 C.202.199.15.32 D.294.125.13.1 160.101.3.56是( b )IP地址。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称为_c__. A、ASK B、FSK C、PSK D、ATM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

RFC(Reque st For Comments)意为“请求评论”,通常,当某专家提出新的标准或协议,就在RFC上发表,意为征求外界意见,大家可以在其基础上修改与补充,所以RFC编号越大说明越新,RFC包含了因特网几乎所有资料。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交换”(switching)的含义就是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使它们连通起来。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 ?通信 ?释放连接 电路交换传送数据效率较低 报文交换 采用储存转发的方式 不需要建立连接 随时发送,但要加上双方地址信息 所经路径可不同 发送与接收顺序可不同 似日常生活中的邮寄 分组交换 由于报文大小可以不一致,影响通 信效率。分组交换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bit/s)。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 结

2物理层 2.1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 四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的数目和排列、固定的所 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条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模拟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表示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允许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不允许同时发送或接收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来自源的信号

调制——基带信号含有信道不能传输的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变换波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通过信道)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 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数据的传输速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二进制数字(0或1),单位 bit/s、b/s、bps 码元传输率(波特率)——每秒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B 传信率(比特率)与传码率(波特率)的关系——(N为码元的进制数) 比特率=n*波特率(n为每个码元的比特,二进制时带1比特,三进制时带2比特,八进制带3bit)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单位分贝(dB) 信噪比(dB)=10log10(S/N)(dB) 如当S/N为10时信噪比10,S/N为1000为30 香农公式——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C = W log2(1+S/N) b/s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重点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产生:1946年美国 ENIAC 2.计算机发展:四代,电子元件,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有记忆功能、通用性强 4.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中的一切信息均采用二进制。(十六进制H,八进制O,十进制D,二进制B) 二进制的特点:逻辑性强、工作可靠、简化了运算 字符普遍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一个字节,8位;汉字使用的编码是GB2312-80,两个字节,16位5.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五大硬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裸机) 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1)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存储器①分类内存被CPU直接访问,存储容量小、速度快、价格贵 外存用时才调入内存,存储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便宜 ②内存 ROM(只读存储器)能读不能写,断电后信息保留 RAM(随机存储器)能读能写,断电后信息丢失 ③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④存储容量:字节(B)、KB、MB、GB (1字节=8位) 换算: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10=1024) 一个英文字母占用1个字节存储单元,一个汉字占用2个字节存储单元。 (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软件系统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可直接执行)、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 6.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冯·诺依曼 7.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主频、存储容量 8.计算机病毒(1)定义:人为编制的一种程序,破坏(破坏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 (2)特征: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灵活性和触发性。 (3)预防的方法:见教材 9.计算机基本操作:(1)开机:外部设备(输入/输出)、主机(2)关机:主机、外设 (3)热启动:Ctrl+ Alt + Del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实现 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组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3.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拓扑结构分: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网状 (2)按地理位置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969年美国 ARPANET 6.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 第1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5、互联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 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 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报文(message)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包packet);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接口转发出去。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问题:存储转发时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区域网);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比特每秒bit/s):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简答题

查询资料,完成以下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和网络系统软件组成的,从硬件来看主要有下列组成部分: (1)终端:用户进入网络所用的设备,如电传打字机、键盘显示器、计算机等。在局域网中,终端一般由微机担任,叫工作站,用户通过工作站共享网上资源。 (2)主机:有于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网络控制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包括外部设备、操作系统及其它软件。在局域网中,主机一般由较高档的计算机担任,叫服务器,它应具有丰富的资源,如大容量硬盘、足够的内存和各种软件等。 (3)通信处理机:在接有终端的通信线路和主机之间设置的通信控制处理机器,分担数据交换和各种通信的控制和管理。在局域网中,一般不设通讯处理机,直接由主机承担通信的控制和管理任务。 (4)本地线路:指把终端与节点蔌主机连接起来的线路,其中包括集中器或多路器等。它是一种低速线路,费用和效率均较低。 2.什么是通信协议Internet使用的协议是什么 答:a.通过通信信道和设备互连起来的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通信系统,要使其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循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通信协议。 b. Internet使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 3.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几种各自有何特点 答:

a.网络拓扑是网络形状,或者是它在物理上的连通性。构成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 b.常见的结构有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结构、树型结构。 c.各自的特点: (1)控制简单。 (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方便服务。 (1)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 (2)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 (3)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1)电缆长度短。 (2)增加或减少工作站时,仅需简单的连接操作。 (3)可使用光纤。 (1)易于扩展。 (2)故障隔离较容易。 4.指出IP地址()的地址类型(A类、B类、C类、D类中哪的一种),判断方法是什么指出上述IP地址的网络地址、主机地址。若本机处于Internet上,如何获取本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的作用是什么 答: 1.地址类型:C类 2.判断方法:c类ip地址的范围为题中给出的ip地址符合c类。 3.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回车,就可以查看到本地的IP地址和自己所在的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