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充电技术分析

无线充电技术分析

无线充电技术分析
无线充电技术分析

非技术层面

1.现状

行业新兴技术,颠覆了传统模式,目前电子无线化还不成熟,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无线充电技术目前处于电磁感应式的初级阶段,已经形成四大行业标准。国内比亚迪公司在2005年已经推出无线充电模式。目前国内许多公司的无线充电产品已上线售卖。

新兴技术,便利性,其他PC客户终端已经在其产品中植入此技术

2.技术瓶颈

通信协议、安全密保、辐射危害、传输距离,

充电效率:在充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常用的有线电池充电器充电后的电量为93%,无线充电器充电后的电量为88%

3.市场状况

由于其属于颠覆传统充电方式的技术和PC终端尚未更新,技术瓶颈造成相对于传统模式优势不明显,目前并未普及,但是未来行业的必然发展方向。

4.我们可以做的产品推荐

车载无线充电器兼容储电功能,移动式家用无线充电器兼容储电功能,办公场所无线充电器兼容储电功能

5.优缺点

优点:

1、利用无线磁电感应充电的设备可做到隐形,设备磨损率低,应用范围广,公共充电区域面积相对的减小,但减小的占地面积份额不会太大。

2、技术含量高,操作方便,可实施相对来说的远距离无线电能的转换,但大功率无线充电的传输距离只限制在5米以内,不会太远。

3、操作方便。

缺点:

1、虽然设备技术含量高,但设备的经济成本投入较高,维修费用大。

2、因实现远距离大功率无线磁电转换,所以设备的耗能较高。无线传输的距离越远,无用功的耗损也就会越大。

3、无线充电技术设备本身实现的是二次能源转换,也就是将网电降压(或直接)变为直流电后在进行一次较高频率的开关控制交流变换输出。由于大功率的交直交电流转换是进行电能的二次性无线传输原因,所以电磁的空间磁损率太大。

4、因为采取无线传输,磁能的无用功耗损会随着无线充电设备的功率增高而上

升。

技术层面

1.无线充电标准

Qi标准、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标准、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标准、iNPOFi技术。

2.样品分析及研究

3.原理(Felix only)

4.难点及解决方案(Felix only)

5.……

医院无线网络整体解决方案修订版

医院无线网络整体解决 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医院无线网络整体解决方案 一.应用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在我国已得到了较快发展,国内多数医院已建立起以管理为主的HIS 系统,建立了以管理为主的HIS 系统,当前的发展重点则是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信息化系统包括医生工作站系统、护理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等子系统,而这些系统将以病人电子病历EMR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为核心整合在一起。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正朝着以终末质量管理向环节质量管理转变,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缓和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相适应,医院信息化也从传统的内部管理为主的HIS 系统,向以病人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系统转变。伴随着临床信息化,医院正逐步地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和无线化。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无线局域网在全球范围内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作为医院有线局域网的补充,无线局域网(WLAN )有效地克服了有线网络的弊端,利用PDA 、平板无线电脑和移动手推车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医生查房、床边护理、呼叫通信、护理监控、药物配送、病人标识码识别,以及基于WLAN 的语音多媒体应用等等,充分发挥医疗信息系统的效能,突出数字化医院的技术优势。

关于“无线充电”项目介绍方案

“无线充电”项目介绍方案 2013-1-13

一、无线充电项目概述 二、无线充电项目远景分析 三、无线充电项目近期进展 四、目前国内外公司研究状况

一、无线充电项目概述 我们都知道,无线能源似乎是一个听起来很棒的新奇概念,但是我们很 难想象会很快将它实现商业化。 据engadget 报道,美国宾州的一家公司,目前靠着这个Powercast 技术,已经和超过 百家的主要电子产品公司,签下内容尚未公 开的合作案,包括一些耗电量“相对较低” 的电子产品,诸如手机、MP3 随身听,还有汽 车零件、温度传感器、助听器,甚至是医疗 仪器等的制造业者。 基本上整个系统包含了两件东西,一个是 插在插座上的发信器,另一个是整合在电子 产品上,跟硬币大小差不多的接收器(技术 核心),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目前是在 1 米的距离内,美国可达到10米左右),电能可 以瞬间自发信器传到对应的接受器。 该项技术之所以会得到这么多家厂商的 青睐,原因是在他独特的电磁波接收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负载、电场强 度来作调整,同时还能维持稳定的直流电压,这也表示在空中散射的电磁 波功率, 能够被 减到最 低。(据 说这种 设备已 经获得 了FCC 认证) 最 神奇的是,这种接收器的制造成本只需要 5 美金。由于价格昂贵、产品笨重以及 不完善的解决方案,无线充电产品一直都没有能够真正的进入消费市场。 另外对于经常在外奔波的移动设备使用者,将来也可以在无线上网的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对自己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 2010 年9 月1 日,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 充电联盟在北京宣布将Qi 无线充电国际标准率先引入中国。信息产业部通 信电磁兼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加入该组织。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一)—家庭无线网络 一般来说,单台无线路由器可以满足普通家庭环境(单层,70平米以下一套一)的网络需求。但对于较复杂的户型(如三室两厅、四室两厅、大平层、复式楼、别墅等),因为有承重墙、隔墙、挡板等障碍物,导致信号传输过程中衰减较大,单台路由器无法完全覆盖每个角落。 本文针对较复杂的户型提供多种无线网络组网方案,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方案一、无线路由器+无线扩展器 [1] 方案介绍 使用一台无线路由器加一个或多个无线扩展器来扩展无线覆盖范围。无线扩展器相当于一个信号放大器,可以将接收到的较弱的信号放大。无线扩展器与路由器之间不需要连接网线,只需将设置好的扩展器在信号较弱的位置插上电源即可。 [2] 优势与不足

优势:无需额外布线,墙插式设计,美观大方;可扩展性好,可根据需要添加扩展器数量;成本较低。 不足:扩展器没有有线接口,仅扩展无线信号。如果扩展器数量较多会影响稳定性。 [3] 适用环境 适用于单层70~90平米的户型。 [4] 产品推荐 方案二、多台路由器组网 使用两台及以上路由器进行组网有两种方式:WDS无线桥接或LAN-LAN有线级联。其中,LAN-LAN有线级联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好,可以增加无线带机量,但路由器之间必须通过网线连接,扩展性不佳,详细的设置方法请参考:路由器当作无线交换机使用的方法。本文介绍WDS无线桥接的应用。 [1] 方案介绍 WDS无线桥接是将两台或多台无线路由器通过无线的方式桥接,路由器之间不需要连接网线。桥接后,网络中可以是只有一个无线信号,实现无线漫游,也可以是不同的无线信号。

[2] 优势与不足 优势:无需额外布线;扩展性好,可根据需要添加路由器(建议不超过3级);增加4个有线接口。 不足:设置较为复杂;如果路由器数量较多会影响稳定性。 [3] 适用环境 适用于单层80~100平米的户型。 [4] 产品推荐 注:我司无线路由器均支持WDS无线桥接功能。 方案三、HyFi智能无线套装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方案

电源招聘专家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方案 无线充电是指具有电池的装置透过无线感应的方式取得电力而进行充电,其方便性可以让消费者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购买无线充电相关产品;因为有商机才会有厂商愿意投入相关产品开发,目前可以知道非常多知名品牌厂商已经将无线充电这个功能列入新一代的产品的规格之一。由于这产技术相当新颖且各厂商有自己对技术的表述,所以无线充电、感应式电力、非接触充电、无接点充电都是泛指相同的技术,距离1mm到数公尺都是一样是无线,供电端与受电端交互作用就称感应,所以无线充电是广义的名词没有一定的规格。 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无线充电的方法在实验阶段有开发出很多方法,但目前唯一有机会量产商品化为线圈感应式。线圈感应式的原理很简单,是百年前就被发现物理现象,但过去长久以来这样的线圈感应只运用在绕线式的变压器中。早期就有人发现将绕线式的变压器的将“E”型铁心绕线后对向紧贴后接上市电就可以感应传电,但距离略为分开后感应效果就消失,这是因为在市电60Hz下,电磁波传递会随着距离增加能量快速衰退。 在现今的应用中,由于装置本身需要有外壳包装,发射端加上接收端的外壳厚度至少从3mm 起算,早期电动牙刷产品开发时就发现当距离拉开后需要将线圈上的操作频率提高才能让电力能传送的更远;在电磁波中有一个特性,就是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可以传送比较长的距离后能量衰减较低。 后来rfid应用开始发展,主要就规划的三个频段LF低频(125~135KHz)、HF高频(13.56MHz)、UHF超高频(860~960MHz)可以使用,而这些频段也造就了目前无线电力系统在设计之初频率采用的参考点。早在10年前电动牙刷的无线充电就已经上市,当时的传送功率小、充电时间长,在现在的智能手持装置的耗电状况来看,当时的充电能量不敷使用所以10年来还无法实用化。但这几年来发展出新的技术可用较高的“共振”接收效率运作方式,由于这个技术较新所以各界的说法很多,但都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接收线圈上都会有配置电容来构成一个具有频率特性的接收天线,在特定的频率下可以得到较大的功率移转。这部份就跟早期的电磁感应不同,当距离拉开后依然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电力传送效果。共振的原理非常简单,就跟钢琴调音师一样放不同水量的玻璃杯,在精准的调音下可以将某个玻璃杯透过共振将其振碎;但其它的文章都没有提到,若是没有经过专业钢琴调音师训练的一般人,可能永远也调不出可以让玻璃杯振碎的频率!这就是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详解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详解 未来的愿景:每个人的手机上,只需要有个充电的APP,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网上付费。随时随地,不受环境限制。 不久前三星Galaxy S8发布,其亮点功能之一便是无线充电。三星Galaxy S8搭配了折叠式无线充电器,利用无线充电,三星Galaxy S8的电量能被很快充满。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无线充电仍然只是少数厂商的坚持。不过在三星坚持的同时,苹果也暴露了布局无线充电的野心,两大巨头的不谋而合,很可能在这个尚未被重视的领域再次开战。 就目前手机行业现状来说,无线充电尚未大面积流行,没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无线充电没有搭载的必要,而是现阶段该技术还存在诸多短板。三星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达到了手机无线充电领域最为前端的水准,但仍需要在技术方面得到质的飞跃。 有消息称,三星Galaxy S8无线充电支持Qi和PMA两种协议,这两种协议仍有两大短板尚未解决——传输距离短,摆放位置要求严格,这也是阻碍无线充电流行起来的技术门槛。为何技术难点迟迟难以攻克,我们先要从无线充电的原理讲起。 手机无线充电原理 无线充电的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波感应,其过程类似于变压器通电,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

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到了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一名助手,伟大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证实了无线传输电波的可能性。现阶段无线充电存在四种不同的商用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电磁共振技术、电场耦合技术,主要用在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是电磁感应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当然无线供电在以后的家电,以及发展势头正猛的电动汽车上也有比较广阔的前景。一旦无线充电突破技术壁垒,在保证转化率、安全性、易用性的同时,高效快速的充电就会像科幻小说《三体》里描述的那样,给人类带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这里,我们单说一下关乎手机充电的电磁感应、电磁共振。 ①电磁感应式充电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手机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手机无线充电使用的充电座和终端分别内置了线圈,二者靠近便开始从充电座向终端供电。为提高供电效率,需要使线圈之间的位置对齐,不产生偏移。 现阶段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相对于磁场共振充电能够拥有更高的转化率,充电转化率可达80%左右,目前该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手机无线充电领域。但这种方式的无线充电技术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传输距离短、位置要求严格。现阶段上市的无线充电手机,都需要手机与充电板接触才能进行无线充电,而且对放置位置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 采用这种方式的无线充电传输距离难以改进,所以厂商针对其放置位置要求严苛的情况进行了改良。2011年8月从事智能手机外设业务的日本Oar公司推出了

医院无线网络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1. 应用需求------------------------------------------------------------------------------------------------ 2 2. 无线网络整体设计方案------------------------------------------------------------------------------ 3 2.1医院中WLAN的设计要求 -------------------------------------------------------------------- 3 2.2 用于病区移动查房-------------------------------------------------------------------------- 3 2.2.1用于床边护理 --------------------------------------------------------------------------- 4 2.2.2无线网络用于呼叫通信 --------------------------------------------------------------- 4 2.2.3无线网络用于护理监控 --------------------------------------------------------------- 4 2.2.4 无线网络用于药库管理 -------------------------------------------------------------- 5 2.2.5无线网络用于临床教育科研 --------------------------------------------------------- 5 2.2.6 无线网络用于病人识别与资产管理 ------------------------------------------------ 5 3. LECI无线网络的设计思想 ------------------------------------------------------------------------- 6 4. 无线网络总体描述------------------------------------------------------------------------------------ 6 4.1 AP电源的供给 ------------------------------------------------------------------------------- 7 5.1 AP的集中管理与自动配置 -------------------------------------------------------------- 10 5.1.1用户认证及加密 ---------------------------------------------------------------------- 10 5.1.2 基于策略的用户访问控制 ---------------------------------------------------------- 12 5.1.3用户漫游及QoS保障 --------------------------------------------------------------- 12 5.1.4用户动态负载均衡 ------------------------------------------------------------------- 13 6. 无线信号自动优化与调整------------------------------------------------------------------------ 13 7.无线网络的可扩展性 ------------------------------------------------------------------------------- 14 8. SmartPass ------------------------------------------------------------------------------------------- 14 9. 无线覆盖示意图------------------------------------------------------------------------------------- 15 10. 拓扑结构 -------------------------------------------------------------------------------------------- 17 10.1设备选型和配置---------------------------------------------------------------------------- 18 10.2交换机连接---------------------------------------------------------------------------------- 18 10.3 接入层AP部署--------------------------------------------------------------------------- 18 10.4用户接入策略------------------------------------------------------------------------------- 19 10.5 无线网络对医疗仪器的影响------------------------------------------------------------ 19 10.6 最高扩容性及投资保障 ---------------------------------------------------------------- 20 11.参考文献 --------------------------------------------------------------------------------------------- 21

简易无线充电系统DIY设计方案

简易无线充电系统DIY设计方案 1、原理简介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感应方案就是利用变压器原理,通过初、次级线圈的感应来实现电能的传输。基于这种方式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能量发送端、无接触变压器、能量接收端。当发送线圈中通以交变电流,该电流在将在周围介质中形成一个交变磁场,接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供电给移动设备或者给电池充电。这种方案的特点是能量接收端和次级线圈相连,可灵活移动,电路简单,易于实现,可用于距离要求不高但又不需要机械和电气连接的场合。 2、系统设计 2.1总体设计 无线充电系统由电源电路、高频振荡电路、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发射、接收线圈和高频整流滤波电路 5 部分组成,系统框架如下图(1)所示,最后给可充电电池充电。从无线电路传输的原理上看,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要产生电磁波首先要有电磁振荡,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向空间辐射能力的强度就越大,电磁振荡的频率至少要高于 100KHZ,才有足够的电磁辐射。 2.2 高频振荡电路设计

用CMOS 电路六反相器 CD4069 的晶体振荡电路CD4069 构成的两种晶体振荡电路如图(2)所示 用CD4069产生高频振荡比LC振荡电路的效果要好 2.3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电路如图(3)所示 场效应管属于电压控制元件,是一种类似于电子管的三极管,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入功耗小,温度稳定性好,信号放大稳定性好,信号失真小,

噪声低等特点,而且其放大特性也比电子三极管好,图( 3)功率场效应管电路中三个电阻R1、R2、R3 并联接到场效应管的栅极 G,前级的高频振荡电路也接到 G;原级 S 直接接地;漏极 D 接LC 振荡电路,其谐振频率和前级的高频振荡频率相同。 2.4发射、接收线圈电路流程图 4 如下所示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 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从2011年夏季前后开始上市。任何厂商的任何机型均可使用的“Qi”规格将成为全球标准。停车即可充电的EV(电动汽车)用充电系统也在推进研发。 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线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其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 NTT DoCoMo在2011年夏季以后陆续上市了多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座。这些手机无需在手机上插上充电线缆,只需放置在充电座上即可为电池充电。今后NTT DoCoMo 将在电影院、餐厅、酒店、机场休息室等公共场所设置充电座,便于用户在外出时使用。 软银移动也预定2012年1月上市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KDDI正在开发车载式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座。 未来无线充电的应用范围将有望扩大到EV的充电系统。 目前,市场上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器大部分都符合总部位于美国的业界团体“无线充电联盟(WPC)”所制定的“Qi”规格。Qi源自汉语“气功”中的“气”,以松下、

韩国三星电子、英国索尼爱立信、芬兰诺基亚、电装为首,许多国家的家电厂商和汽车厂商都相继加盟了WPC。 无线充电方式包括“磁共振”及“电波接收”等多种方式,Q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通过实现标准化,只要是带有Qi标志的产品,无论是哪家厂商的哪款机型均可充电。 19世纪发现的物理现象 电磁感应方式采用了19世纪上半期发现的物理现象。众所周知,电流流过线圈时,周围会产生磁场。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Hans Oersted)发现了这种电磁效应。

用没有通电的其他线圈接近该磁场,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由此点亮灯泡。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这个可从线圈向线圈供电的物理现象,并称之为电磁感应现象。

浅谈ti无线充电芯片及方案

浅谈ti无线充电芯片及方案 无线充电技术发展至今在电子领域已经被深入研究应用,虽然还未曾大范围普及,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手机厂商也纷纷在自家旗舰机上加入这一革新性的先进充电技术,如三星S6、索尼Xperia Z3+、谷歌Nexus 6、诺基亚Lumia 930 等手机均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电源可在应用中带来实际的系统优势,例如,移除连接器以提高可靠性和耐用性、使系统能够防水以方便清洁并通过提高方便性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其他应用则可受益于移除接触点而带来的更高安全性,以及在极具挑战性的接口上传送电力甚至数据的能力。TI 是无线电源领域久经考验的行业翘楚,可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来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汽车、工业和医疗应用。 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一款支持业界首款全面集成型10 W无线充电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的接收器及相应发送器更为高效,可帮助工业、医疗及个人电子产品的设计人员让设备在摆脱所有连接器的同时,更快、更高效地充电。此次推出的bq51025和bq500215目前都已投入量产,它们不仅支持防水、防尘以及便携式设计,而且还更快的为1节及2节(1S和2S)锂离子电池充电且不会产生过热。此外,该充电解决方案还兼容于市场上任何符合5W Qi标准的产品,有助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可以更为灵活的在比以往更多的地方充电。 10W高效率无线充电Bq51025接收器不仅支持4.5V至10V的可编程输出电压,而且与TI bq500215无线电源发送器相结合,还可在10W功率下实现高达84%的充电效率,从而可显着提高散热性能。该功能齐备的无线电源接收器解决方案尺寸仅为 3.60 毫米 2.89毫米,可设计应用在众多便携式工业设计方案中,包括零售终端扫描仪、手持式医疗诊断设备以及平板电脑和超级本等个人电子产品。 最新发布的bq500215是一款专用的固定频率10W无线电源数字控制器发送器,兼容于5W Qi接收器。该发送器采用增强型异物检测(FOD)方法在发送任何电源之前可进行异物检

无线充电器的设计

引言 §1.1 无线充电技术的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数码相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内置锂电池续航短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有研究指出,全球无线充电技术将于2017年形成一个70亿美元的市场。 据了解,无线充电技术来源于日本。日本富士通公司2010年9月宣布其研究出了新的无线充电技术,可实现在距离充电器几米远的地方进行无线充电。而所谓的无线充电技术,即不用通过电源线和电缆等一切外接设备,就可给电子设备充电。其原理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 综观目前的电子市场,锂电池等电子产品用电池在技术上迟迟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导致电池根本满足不了用户的用电需求。而目前出现的移动电源充电器在给电子产品充电时也需要数据线。而且移动电源容量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移动用电的需求。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或可解决移动电子产品的充电难题。据了解,目前在北美,大批通过近距离无线充电技术解决智能手机充电难题的创业公司开始出现。而随着无线充电网点的完善,无线充电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1]。 §1.2 无线充电技术的先驱 根据报道和网络检索,世界上各个国家已经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当中[2]。 Palm︱美国 Palm公司是美国老牌智能手机厂商,它最早将无线充电应用在手机上。它推出的充电设备“触摸石”,就可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无线为手机充电。 海尔︱中国 海尔推出的概念性“无尾电视”,不需要电源线、信号线和网线。海尔称该产品采用了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 Powermat︱美国 目前 Powermat 推出的充电板有桌面式和便携式等多种,主要由底座和无线接收器组成,售价在100美元左右。 劲量︱美国

无线充电技术三大主流标准简介

无线充电技术三大主流标准简介 虽然大部分人对无线充电技术并不感到陌生,但诺基亚Lumia 920发布以后,无线充电功能还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主打卖点之一,无线充电让Lumia 920与目前主流的手机产品形成了差异化,个性鲜明。但实际上,诺基亚并不是最早在手机上使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厂商,一年前飞利浦就曾推出过Qi无线充电标准的手机,但最终并未引起消费者关注。 实际上,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还不算成熟,不仅技术发展缓慢,标准也尚未统一。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有三种: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标准、Qi标准、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标准。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三种标准进行简单介绍。 1. 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 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是由Duracell Powermat公司发起的,而该公司则是由宝洁与无线充电技术公司Powermat合资经营,拥有比较出色的综合实力。除此以外,Powermat还是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标准的支持成员之一。 目前已经有ATT、Google和星巴克三家公司加盟了PMA联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缩写)。PMA联盟致力于为符合IEEE协会标准的手机和电子设备,打造无线供电标准,在无线充电领域中具有领导地位。 目前Duracell Powermat公司推出过一款WiCC充电卡采用的就是Power Matters Alliance 标准。WiCC比SD卡大一圈,内部嵌入了用于电磁感应式非接触充电的线圈和电极等组件,卡片的厚度较薄,插入现有智能手机电池旁边即可利用,利用该卡片可使很多便携终端轻松支持非接触充电。 WiCC充电卡 另外作为支持,星巴克计划在波士顿地区17家门店进行Duracell Powermat无线充电试点,这将为PMA在美国立足提供有力的支撑。星巴克首席数字官Adam Brotman表示:星巴克将在部分桌面上安置无线充电设备,看看顾客反应如何。如果顾客没有与iPhone或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投标)

AVAYA WIRELESS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具有可靠、新颖、以及符合未来趋势的通信组网设备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侯都更迫切, 愈来愈多的人开始使用无线技术进行组网,并享受到无线技术 增长趋势所带来的好处。 AVAYA WIRELESS无线系列产品是由朗讯贝尔实验室研制,符合IEEE802.11标准的、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 全性的无线网络产品,AVAYA WIRELESS无线网联解决方案,可在不同的行业内应用,实现随时随地的传送信息;无论在哪 个行业,AVAYA WIRELESS都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它可以为你提供所需的性能、 灵活性和移动等特性。 拟采用AVAYA WIRELESS无线产品为贵公司设计无线局域网互连方案,给你们提供参考。 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想 1. 以高质量的产品灵活的设计思路及出色的性价比。为贵公司提供 无线局域网互联方案。 2. 选择最能够适应贵公司网络的拓扑结构,满足用户的应用,有效 的实现其通信的需要。

3.提供一种适应性强的解决方案,并为企业的网络的未来扩充提供 方便和利用性。 4.设计的网络能够处理各种综合业务、数据、话音/传真、图像, 将所有的业务综合起来,降低通信成本,简化网络管理和减少整体维护费用。 5. 网络配置灵活,带宽利用率高,最大限度的利用通道资源。 6. 用足够的专业经验和技术为贵公司作出的正确选择,助一臂之 力。 三、AVAYA WIRELESS产品的优点 1.AVAYA WIRELESS业界的领先技术: AVAYA WIRELESS产品是采用射频(RF)技术和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网络产品系列。这些产品包括WavePOINT无线接入点,用于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卡,天线系统和WaveMANAGER网络控制软件。AVAYA WIRELESS可以为末端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连接,并可实现和有线系统相同的高性能,但它具有无线系统所特有的灵活性,移动性和成本地等优点。由于AVAYA WIRELESS可以与现有的有限网络和无线网络互相兼容,用户可以利用它来构建一个纯粹的无线局域网结构,并将它加入现有的无线网络之中,或者在现有的有线网络中利用它们来实现无线网络的延伸。 2.可靠的通信 抗射频干扰性能。理想的接收灵敏度,宽范围天线能提供强大的、

SP3100 and NU1007 NuVolta 符合Qi标准的无线充电应用设计方案

SP3100 and NU1007 Evaluation Module SP3100 and NU1007 evaluation module (EVM) is a 5V-10V input and 10W output, high efficiency WP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The design presents two-chip solution in small package with minimum component count. It is fully compliant with WPC V1.2.3, and yet can be easily customized for any customer-requested solutions. Therefore, the EVM design can communicate with any WPC compliant receivers and guarantee 5W output. The EVM can also support 10W output suitable for fast charger with corresponding coil and receivers. Content 1 Applications (2) 2 Schematic and Bill of Materials (3) 2.1 Schematic (3) 2.2 Bill of Materials (4) 3 PCB layout (5) 3.1 Layout Guidelines (5) 3.2 Layout Example s (7) 4 Connector and Test Point Descriptions (9) 5 Electrical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10) 6 EVM Test Setup (11) 6.1 EVM Test Setup (11) 6.2 EVM Test Procedure (11) 6.2.1 Power on with no receiver (11) 6.2.2 Power transfer (11) 6.2.3 Over Current Protection(OCP) (11) 6.2.4 Over temperature protection(OTP) (12) 6.2.5 Efficiency (12) 6.2.6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FOD) (13)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 字数:2465 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36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手机是用户群体最大的一个电子产品,但是由于充电器携带不便,手机无电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本文首先分析无线充电技术中的原理,然后以手机为实验对象,将无线充电与有线充电相比较,显示出无线充电的独特优点,最后分析无线充电器的内部构造,为以后的无线充电器的开发与更新提供了理论及数据依据。 【关键词】手机充电无线充电电磁感应 一、前言 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着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手机属于电子产品中的一个大的类别,每个手机都有其相对应的充电器,每换一部手机,原来的手机充电器就废弃了。大量旧充电器给环境的处理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主要的原因就是手机充电器不能通用。对于手机的使用者而言,携带手机充电器非常得不便。随着人们对于无线通讯的需求,手机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得手机快速普及,同时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无线充电技术的概述 (一)无线充电原理 无线充电的原理主要就是两个部分,一个是电磁感应,另一个就是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定律其主要原理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有了感应电动势就能够驱动电子形成电流。通过这个原理我们给线圈提供一个不断变化的磁通量,线圈内就会产生电流,再将这部分电流整合为直流为手机充电。 感应电动势的模型可以通过下图可以看出来,线圈1集成在无线充电器端,线圈2集成在手机端,充电器端的线圈半径要大于手机端的线圈。两者之前存在一定的距离,给线圈1施加一定的正弦电流,就会在线圈2出产生一定的磁感

关于无线充电技术方案实现的几点建议

关于无线充电技术方案实现的几点建议 一般见到的无线充电,运用的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原理。1819 年,丹麦科学家厄斯特观察到一段导线上如果通有电流,四周将会产生磁场,可以让指北针偏转。后人则进一步发现,将导线围成环状,甚至绕成线圈,产生的磁场将会更强、更集中,这称为电流磁效应。 至于电磁感应,则是在1831 年由法拉第发现的。让一块磁铁或其他的磁场来源靠近一段没有电流的线圈,线圈上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称为电磁感应。值得注意的是,电磁感应的成立要点是磁场要有变化,例如磁铁愈来愈靠近(愈来愈远离其实也可以)。外加磁场若是一直保持不变,是不会有感应电流的。 总而言之,电流磁效应就是电流的流动在四周产生磁场,电磁感应则是不断变化的外加磁场使线圈产生感应电流。 利用电磁感应来充电 这两种物理现象同时运用,就可以进行无线充电。目前的无线充电设备,都包含一个充电座,里面其实正是线圈。将充电座接到家用插头后,线圈周围会因为电流磁效应而产生磁场。要充电的电子产品,里面也都有一个线圈,当它靠近充电座时,充电座的磁场将透过电磁感应,在电子产品的线圈上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导引到电池,就完成了充电座和电子产品间的无线充电。 你可能会问,磁场不是要改变才能有电磁感应吗?可是充电座与充电的对象距离却始终保持不变,这样为何会有电磁感应呢?原来,家用插座中流出的电是交流电,也就是说电流的方向不断的交替变化,一会儿顺着流,一会儿反着流。正因为如此,充电座线圈产生的磁场随之不断在变换方向,并非保持不变,符合电磁感应的要件。 近来愈来愈多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开始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但是不幸的是,它们充电

宿舍无线wifi网络解决方案设计

宿舍区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联系人: 技术: 400服务电话: 网址: 地址: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1) 1.1应用需求 (1) 第二章宿舍WIFI覆盖建议方案 (1) 2.1网络部署 (1) 2.3 AP部署 (2) 2.3.1宿舍网络设备布置 (2) 2.3.2特点 (2) 第三章设计原则 (3) 3.1网络拓扑设计 (3) 3.1.1旁路接入模式优点 (4) 3.1.2 统一集中管理 (4) 第四章 WiFi网络的可靠性及其应用 (4) 4.1可靠性,可扩展性 (4) 4.2全面保障无线局域网安全 (4) 4.3智能化的网络管理机制 (5) 4.4多SSID,员工、顾客网络逻辑隔离 (5) 4.5 Web认证、微信广告 (5) 第五章方案优势 (7) 5.1 便捷的网络部署,统一的网络配置和管理 (7) 5.2 AP零配置 (7) 5.3 AP间的无缝漫游 (7) 5.5升级AP方便 (7) 第六章艾泰产品介绍 (8)

6.1 出口路由器介绍 (8) 6.2 AP产品介绍 (8) 6.3 无线AC控制器 (9)

第一章需求分析 1.1应用需求 主要应用为: 1、提供宿舍员工约300余人,并发数约250余人无线WIFI连接上网。 2、WIFI网络能基本满足供闲余上网浏览网页、或小视频之用。 3、基本上网行为统一管理:如时间控制、流量控制、带宽分配等 4、AP零配置安装,便于维护 5、实现网络的集中化管理,方便网管对网络运行状态的集中监控管理,易于策略配置、策略调整等统一发布。 第二章宿舍WIFI覆盖建议方案 2.1网络部署

接入示意图1.1 AC控制器旁路模式接入,仅负责对无线网【AP进行统一的管理】,【无线策略下发】; 2.3 AP部署 2.3.1宿舍网络设备布置 根据现场情况,宿舍楼1--6楼部署AP,每层楼部署3个AP,在宿舍楼3楼楼梯k 口安装机柜,放置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具体部署图如下: 图表 1 网络设备部署图 大图见附件一。 2.3.2特点 AP工作模式:瘦AP模式。所有AP由放置在中心机房的无线控制器(AC)统一配置管理,AP直接连接在相应的接入层交换机即可,不需单独配置每一个AP。 802.11n:无线系统支持802.11a/b/g和802.11n,最大接入带宽150M。 AP自适应功能:AP自动计算并选择合适的信道于功率,避免同频干扰。

无线充电系统仿真(精选.)

2.(20分)设计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要求: 1)给出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设计系统功率2.2kW,输入电压220V,输出电压300V; 3)给出系统simulink仿真图及关键部分波形图; 4)给出系统主要参数设计过程。 1、设计方案 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功率为2.2kW,输入电压为工频交流220V,输出电压为直流300V。根据设计要求,需要该系统有一定的自调压能力。 整体设计方案为:先通过一个交直交变频器输出高频交流电,将这个高频交流电通过无线传输装置(仿真中用耦合电感代替)传输到汽车内置的接收装置。通过整流电路转化为直流电,最后通过一个带负反馈的调压电路输出300V电压并能控制充电电流。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2.1、首先使用一个二极管不控整流模块,将220V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使用LC滤波,滤波后的电压约为350V。 二极管不控整流模块如下图: 经过LC滤波之后的输出电压:

2、使用IGBT全控器件搭建单相逆变模块,将直流350V转化为高频交流电,频率为20kHz。一般来说,频率越高,传输同样的能量使用的耦合电感越小,能量的损失也越小。由于受到器件开关速度的显示和工业标准的限制,使用电磁感应方式的无线充电系统频率不超过100kHz。在这里我的传输频率为20kHZ,符合要求。 前半部分的整体仿真模型。包括二极管整流模块,高频逆变模块,耦合电感作为无线传输模块: 经过逆变模块后产生的高频方波交流电,频率为20kHz:

经过耦合线圈传输到副边的高频交流电,由于耦合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感,电压传输到副边后稍微有些畸变。另外耦合线圈相当于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到600V 左右。 无线能量传输模块的设计非常复杂,在这里不做具体设计。仿真中只使用耦合线圈作为无线传输模块,接受前端的高频交流电,并通过第二个整流电路变为直流电,在这里我使用了全控型器件搭建第二个整流桥,这样可以通过改变移相角使其具有一定的调压能力。 耦合线圈副边,使用IGBT搭建单相全控整流电路:

自制手机无线充电器

DIYer: madzero 制作时间: 3天 制作难度: ★★★☆☆ GEEK指数: ★★★☆☆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文首先发布在煮机网双向电梯 ? 1 材料 ? 2 拆取所需零件 ? 3 上盖 ? 4 下盖 ? 5 合体

? 6 成果展示 ?7 一次失败的尝试 ?8 另一次失败的尝试 ?9 改进型 ?10 总结 ?11 DIYer签到处 做这个作品的初衷是我的Veer的续航能力让人欲哭无泪,连续看8小时电子书都成了奢望。其实不止是小薇,现在包括iPhone在的几乎所有智能机,续航都不怎么给力,于是移动电源这种产品开始大行其道。不过小薇的数据线非常特殊,体积大、价格高,经常插拔还容易造成触点松动,小薇使用移动电源还涉及到线路的改造,更何况同时带着移动电源和数据线也相当的麻烦。要知道小薇天生可是用点金石充电的。点金石知道么?那可是palm/hp手机的大杀器,只要把手机往点金石上轻轻一放,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了,让那些什么插头插座插拔操作统统见鬼去吧。可是点金石却必须连接在一条电线上,充其量买两个点金石,一个放家里,一个摆办公室,要是碰到短途出差、开会神马的可怎么办呢? 如果能将点金石随身带着该多好啊! 1材料

〇DC5v 1.5A以上的锂电升压电路1片33元 〇DC5v 锂电池充电电路1片7元 〇Palm点金石2个24元 〇点金石充电后盖1个14元 〇聚合物锂电池(带保护电路)1片19元 〇DC 5v 1A双掷电磁继电器1只3元 〇塑料盒1个5元 〇另备DV5V 1.5A电源1个、micro接口线一条(质量要好)、线材若干、工具若干。若想用非palm手机实现无线移动电源,还得多准备一个点金石充电后盖,把普通手机改造成能用点金石的手机,改造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4f9433021.html,/zOyotNp,在此不表。在这里升压板我选择的是YZX的2A版本,贵是贵了些,至少真材实料。充电板则直接拆了个座充。

全面解析无线充电技术

摘要:扔掉电源线,给自己的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相对于大功率电能传输,小功率的无线充电技术更具实用价值,需要频繁充电的智能手机是该项技术最大的受益者。 扔掉电源线,给自己的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有点天方夜谭。但事实上,无线充电技术很快就要进入大规模的商用化,这项此前不为大众所熟悉的技术,正悄然来到我们的面前。 老技术、新技术 以无线的方式传输电能,其实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技术,它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拥有电力的19世纪。当时对于电力的传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爱迪生为代表的有线派,即架设线缆用于电力的远距离传输,这种方案成熟可靠,缺点是工程量巨大,并且成本高昂。还有一种就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的发明者)在19世纪末提出的无线传输方式,特斯拉当时构想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让电能以大地和天空电离层为介质进行低损耗的传送。这项实验据说获得成功,但是因政治和经济因素被中止。无线传输技术后来只是被用于电信号发送领域,也就是信息的交流,远距离能量传输从来都没有进入实用化,虽然它在物理学上是完全可行的。 诺基亚Lumia 920智能手机可实现无线充电

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这种局面才获得改变。在电动牙刷、剃须刀等不少低功率的日用家电产品中,我们看到了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给用户带来相当的便利。随着无源式RFID电子标签的实用化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大发展,诸如隔空点亮灯泡的无线供电实验也屡见报端,这一切都点亮了人们对“无线”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科学界也不遗余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2001年5月,国际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会议在印度洋上的法属留尼汪岛(Reunion Island, France)召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皮格努莱特(G. Pignolet)作了一个公开实验:他利用微波技术,将电能以无线的方式传输,最后点亮了一个40米外的200瓦灯泡。其后,据研究者有关文章介绍2003年在岛上建造的10千瓦试验型微波输电装置,已开始以2.45GHz 频率向接近1km的格朗巴桑村(Grand-Bassin)进行点对点无线供电。 到2006年末,也有报道称麻省理工学院在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上获得突破:以物理学助教授马林·索尔贾希克为首的研究团队试制出的无线供电装置,可以点亮相隔2.1米远的60瓦电灯泡,能量效率可达到40%,相关内容刊登在2007年6月7日的《ScienceExpress》在线杂志上。这个“隔空点灯泡”实验引起了欧美及全球各大媒体的极大关注。后来英特尔西雅图实验室的Joshua R.Smith在这一成果上进行改进研究,并将供电效率提高到75%(1米范围内),这样的效率相当了不起,对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这样的设备来说已足够优秀,而英特尔也在2008年8月的信息技术峰会上对此作了演示。 不过,相对于大功率电能传输,小功率的无线充电技术更具实用价值,需要频繁充电的智能手机是该项技术最大的受益者。在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诺基亚Lumia 920智能手机上看到了商用级无线充电技术的身影,与此同时大量的手机厂商和外设厂商跟进,针对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技术一夜之间就进入爆发前夜。 无线充电四大“流派” 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通过电磁感应“磁耦合”进行短程传输,它的特点是传输距离短、使用位置相对固定,但是能量效率较高、技术简单,很适合作为无线充电技术使用。第二类是将电能以电磁波“射频”或非辐射性谐振“磁共振”等形式传输,它具有较高的效率和非常好的灵活性,是目前业内的开发重点。第三类是“电场耦合”方式,它具有体积小、发热低和高效率的优势,缺点在于开发和支持者较少,不利于普及。第四类则是将电能以微波的形式无线传送——发射到远端的接收天线,然后通过整流、调制等处理后使用,虽然这种方式能效很低,但使用最为方便,英特尔是这项方案的支持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