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爬沙虫物质成分分析研究

爬沙虫物质成分分析研究

爬沙虫物质成分分析研究
爬沙虫物质成分分析研究

爬沙虫物质成分分析研究

摘要

爬沙虫(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广翅目(Megaloptera),齿蛉科(Corydalidae),斑鱼蛉属(Neochauliodes),在溪流中分布广泛,密度较大,环境适应能力很强。爬沙虫,被誉为“虫参”,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药用昆虫。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补人体的珍品。

本文选择爬沙虫为研究对象,从其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爬沙虫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爬沙虫干物质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67.69%、10.4%、1.59%、7.05%,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此外,还含有Ca、P、Fe、Z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关键词:齿蛉科,爬沙虫,生物学,资源成分,营养价值

ABSTRACT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belong to Neochauliodes,Corydalidae,Megaloptera.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tream and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adapt fo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he larvae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whose popular name is pashachong praised asnsectile ginseng is a rare insects for food and medicinal. It is both a delicacy on the feastand a treasure for nourishing.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rvae resource components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were studied by reseaching two kinds of Corydalidae Insect resource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s as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future studies on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 resource.

Proteins, fat, sugar and ash content were 67.69%, 10.4%, 1.59%and 7.05%of dry sample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sampled insects contained 18 essentialamino acids, including 8 human essential amino acids, TRY was the first limiting amino acid in larvae protein. In addition, larvae contained abundant minerals and trace elements, including Ca, P, Fe and Zn.

Keywords Corydalidae,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biology,resource components,value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 绪论 (1)

1.1昆虫资源概述 (1)

1.1.1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昆虫资源 (2)

1.1.2 具有美学价值的昆虫资源 (3)

1.1.3 科学实验材料昆虫资源 (3)

1.1.4 环境昆虫资源 (3)

1.2 广翅目齿蛉科研究进展 (4)

1.2.1广翅目概述 (4)

1.2.2爬沙虫的生物学 (4)

1.2.3 爬沙虫的生态学 (4)

1.3爬沙虫的资源利用研究 (5)

1.3.1爬沙虫的药用价值 (5)

1.3.2爬沙虫的食用价值 (5)

1.3.3爬沙虫的饲料价值 (5)

1.3.4爬沙虫的观赏价值 (6)

1.3.5环境监测功能 (6)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2 材料与方法 (7)

2.1供试材料 (7)

2.1.1供试虫源 (7)

2.1.2试验仪器药品 (7)

2.2研究方法 (7)

2.2.1 水分测定 (7)

2.2.2 粗灰分测定 (7)

2.2.3 总糖测定 (7)

2.2.4粗脂肪测定 (8)

2.2.5粗蛋白测定 (8)

2.2.6 氨基酸测定 (9)

3 结果与分析 (10)

3.1攀枝花爬沙虫分布区域 (10)

3.2形态特征 (10)

3.2.1卵的形态特征 (10)

3.2.2幼虫形态特征 (10)

3.2.3蛹的形态特征 (10)

3.3爬沙虫的生物学习性 (11)

3.3.1爬沙虫年生活史 (11)

3.3.2 爬沙虫的生物学习性 (11)

3.4爬沙虫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 (11)

3.4.1爬沙虫含水量 (12)

3.4.2爬沙虫主要营养成分 (12)

3.4.3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比值 (12)

3.4.4 氨基酸含量 (12)

3.4.5 氨基酸质量评价 (13)

3.4.6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14)

4 讨论 (16)

4.1 攀枝花齿蛉科爬沙虫 (16)

4.2爬沙虫资源价值评价 (16)

4.3 爬沙虫生产学技术的构思及意义 (17)

5 结论 (18)

5.1广翅目齿蛉科昆虫种类及其分布区域 (18)

5.2爬沙虫的形态特征 (18)

5.3爬沙虫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 (18)

6 附图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3)

1 绪论

1.1昆虫资源概述

昆虫具有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是一类非常丰富的资源。昆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和人体所需要的游离氨基酸以及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1】。

昆虫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特点。昆虫资源的产业化利用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昆虫资源的国家。在历史上,我国利用桑蚕已有约8000年的历史,养蜂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关于五倍子的记载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山海经》,虫白蜡的利用历史也有1700多年,此外将昆虫作为食物可能伴随着人类的整个进化历史。但是,在数百万种昆虫中已经得到利用的仅有100余种,昆虫资源的产业化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目前,真正产业化开发的种类仅限于家蚕、蜜蜂、黄粉虫、蝗虫、蚱蝉为代表的少数几个种类。些国家以食用昆虫而著名,在德国和日本,食用昆虫企业和规模已相当可观。

通过测试营养成分及对其分析,全世界已确定出3650余种可供食用的昆虫,其中鳞翅目1569种,直翅目730种,鞘翅目495种,半翅目233种,双翅目230种,其它目305种【2】。纵观我国食用昆虫研究现状,主要侧重于营养成分分析比较、虫种的选择以及人工饲养技术的提高上【3】。近年来,人们对稻蝗、东亚飞蝗、蚱蝉、甘蔗龟、白蚁、蝇蛆、黄粉虫、各种蚕蛹、松毛虫蛹等食用昆虫进行了资源成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的分析,有的还做了急性毒性试验,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目前,中华稻蝗、东亚飞蝗、雄蜂蛹、豆天蛾幼虫、黄粉虫等已批量出口。

有些昆虫虫体本身或在不同的变态阶段的生理产物、病理产物、分泌物等具有药用功能。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经将药用昆虫作为一类传统中药材资源。昆虫虫体或昆虫产物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尤其昆虫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久食不易引起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而且有调节肾功能、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保健功能【4】,利用昆虫为原料研制食品、医药保健品的也越来越多,如蚕蛾补酒、蚕蛹氨基酸、延生护宝液、山蚁壮

骨液等[5],这些已进入名贵食品和滋补品行列。

昆虫作为优质的蛋白资源,除可供人类食用外,还可作为动物饲料,其营养价值完全可以与鱼粉等饲料媲美,有些甚至优于鱼粉等饲料。饲用昆虫作为养鸟业、养鱼业、特种水产动物、家畜、家禽等的高蛋白饲料,具有使动物繁殖快、吸收转化率高、易于管理、饲养成本低、生物量极大等特点,与其他饲料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蛋白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现在蛋白饲料资源却日渐紧缺这也为饲用昆虫的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机遇,饲料昆虫的开发前景甚为看好。世界各国都把饲用昆虫的研究作为开发饲料资源的主攻方向,昆虫蛋白质的利用将成为本世纪昆虫学研究开发利用的热点。饲用昆虫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1.1.1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昆虫资源

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昆虫资源包括具有对植物进行授粉功能的昆虫类群和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类群。

在显花植物种类的花中,大约有65%依赖于授粉昆虫的传粉活动实现品种繁衍,同时授粉昆虫在传粉过程中获得生存的营养物质,二者形成了密切的、互惠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授粉又是获得农业产品—农作物种子的重要环节。具有传粉功能的昆虫种类很多,在生产上起传粉作用较明显的有膜翅目的蜜蜂类、壁蜂类、熊蜂类、胡蜂类和榕小蜂类,双翅目的食蚜蝇类,以及鳞翅目的一些蛾、蝶类等,还有鞘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和革翅目的一些种类。油菜、棉花、瓜果等农作物若有足够的蜜蜂传粉,产量可提高10%~20%,而且利用昆虫传粉节约了人工授粉的大量劳力,还可以得到蜂蜜、蜂王浆等产物。据报道,苜蓿切叶蜂用于草场或人工草地,提高了豆料牧草种子结实率;早春利用壁蜂为果树传粉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熊蜂作为野外蜜蜂种,在波兰和澳洲广泛应用,国内也已引进。近几年来随着工厂化农业的发展,玻璃温室内种植的瓜、果等利用昆虫传粉增产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保护、开发传粉昆虫和天敌昆虫对保护异花授粉(65%是虫媒花)的濒危植物意义重大[6]。授粉昆虫的开发利用是许多昆虫企业经营的主项。据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一则报道,美国的多种作物经蜜蜂授粉所获直接和间接效益每年达200亿美元左右,而蜂产品(包括蜂蜜、王浆、蜂蜡等)的收入仅为1.4亿美元。我国近年来已开始重视蜜蜂为农作物传粉的研究与利用,并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潜力还远没有达到充分的发挥,应大力提倡。现在,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及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与自然界的和谐友好发展越加重视,生物防治手段成了克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重要出路,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资源对环境无污染,害虫也不会产生抗药性,是实施绿色植

保“三生”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据报道,有产业开发价值的用于生防的昆虫种类超过40余种。在日本、欧美等国家,瓢虫、蝽象、草蛉等用于生防的昆虫的研究与利用已发展到产业化。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至1994年为止,已有17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和16种寄生蜂可以进行大规模繁殖和应用于田间释放,七星瓢虫、异色瓢虫、中华草蛉等人工饲料饲养和利用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采用半机械化人工制卵大规模繁殖赤眼蜂和平腹小蜂技术更使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生产走上了产业化道路。

1.1.2 具有美学价值的昆虫资源

具有美学价值的昆虫资源包括色彩鲜艳的蝴蝶、闪烁发光的萤火虫、会鸣叫的蝉类、打斗取乐的蟋蟀等,这类昆虫可供观赏,可制作成工艺品,甚至可产生特定的文化价值。其中以蝴蝶开发利用最为普遍。蝴蝶和形态奇异的昆虫是古今人们观赏的宠物,又是国际贸易珍品、世界许多动物园为了展示昆虫,建立了昆虫饲养室及蝴蝶园。在日本,培养呜叫昆虫有悠久的历史。近几年养蟋斗蟋发展很快,很多城市成立了斗蟋协会等。昆虫所特有的美学价值,能引导人们产生某种感触或情调,进而融入社会生活,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蟋蟀和蝈蝈等鸣虫也是自古以来供观赏的娱乐品。近几年,将具有美学价值的昆虫引入旅游业建设景观,成为昆虫利用的一大热点,各地的蝴蝶园建设数量、规模逐步扩大,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山东沂水地下大峡谷建设了地下荧光湖,厦门东林电子公司建设了萤火虫公园,还有绿步甲、斑衣蜡蝉等可供发掘的资源,逐步形成景观昆虫学。

1.1.3 科学实验材料昆虫资源

科学实验材料昆虫可应用于遗传学研究(果蝇)、药效测定、杀虫剂残留、生物学研究、生态学研究、人工模拟环境研究、以及评价植物品种、杂种和品系耐抗虫性等研究。目前,粉虫、水虻和独角仙等都可以作为生物学研究、生态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科学实验材料昆虫还可为生物技术利用培养昆虫。日本科学家建议利用家蚕幼虫生产干扰素,已确定一种病毒加强了被感染幼虫的蛋白质合成,而用控制干扰素合成的人酌基因代替这种病毒染色体组中的一种基因,在家蚕有机体中就开始主动合成n—干扰素。利用昆虫生命活动产物的生产范围在扩大,其中包括提取氨基酸、几丁质、斑蝥素、抗菌素这样的新方向。

1.1.4 环境昆虫资源

环境昆虫资源不仅可以用于有机废弃物资源的转化与利用,而且可以作为指示昆虫监测生态环境。为得到饲料蛋白和生物肥料,利用昆虫方法加工生物有机废物的研究得到成功发展,并在国内外的一些畜牧场和养鸡场建立了技术规程和生产线。我国长江流域神农药蜣螂被澳大利亚引进培养,用以清除辽阔牧场上的

牛粪。一些蛀食枯木的昆虫可清理枯桩、朽木,保护森林环境,属于森林生态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之,昆虫物种丰富、资源数量大的特征,为昆虫资源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攀枝花爬沙虫生物学研究及其资源价值评价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未被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昆虫分布很广,几乎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中都有昆虫生存。昆虫的食性是非常广泛的,据统计:昆虫中有48.20%为植食性,28%为捕食性,2.40%是寄生性的,17.30%取食腐屑,构建腐屑生态系统是即是利用了17.30%的腐屑性昆虫(种类约为20万种)。广阔的地域性和多样化的取食方式为昆虫资源的培育和利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和可能性。昆虫的整体生物量可能超过陆地上所有动物的总生物量:昆虫世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亟待推进产业化开发。

1.2 广翅目齿蛉科研究进展

1.2.1广翅目概述

广翅目Megaloptera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脉翅总目Neuropterida,是完全变态类昆虫中最原始的类群,分为齿蛉科Corydalidae和泥龄科Sialidae。成虫躯体小型到大型。头部较大,前口式,有些背腹扁平;复眼1对,位于头两侧半球形突出;单眼3个或无。触角40~60节,通常与头胸等长,形状多样:有丝状、念珠状、锯齿状、栉状,有时有雌雄异型现象。口器咀嚼式;上颚骨化、发达,末端尖锐,内缘有齿;下颚为一对窄而长的结构。胸部明显比头部窄,分节明显;足3对,细长,密被短毛。翅2对,宽大,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或稍平置于腹部背面。腹部较柔软,长筒状。

1.2.2爬沙虫的生物学

齿蛉幼虫就是我们说的爬沙虫,爬沙虫为完全变态类昆虫,是完全变态类昆虫中原始的类群,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由于爬沙虫生活史较长,对所生存的环境要求也比较苛刻,因此对于爬沙虫生物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很少。

爬沙虫成虫寿命较短,一般1周左右,其成虫的平均寿命为8d。爬沙虫成虫为雌雄异体。有些属在雌雄两性的体型上有一定的差异,雌性个体一般要比雄性个体大一些,而有些属则存在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7]。

1.2.3 爬沙虫的生态学

爬沙虫大多栖息于生态环境优越的溪流和湖泊中,作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水质变化比较敏感,不仅对极低浓度的污染物能做出反应,而且还能对一些

非理化性质的变化也做出灵敏的反应。爬沙虫耐污值3.8,属于一般耐污类群,是较为理想的水体评价指示生物[8]。水体受到污染,生活在水中的爬沙虫首先受到影响,污染轻则敏感种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耐污种数量增加,污染重则全体消失,物种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受到人为活动侵犯与干扰,如建拦河大坝、水电站等,同样导致爬沙虫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剧烈变化,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破坏整个水域生态系统。

爬沙虫在溪流中分布的均匀程度、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水体的清澈程度。爬沙虫一般栖息于溪流的中下游,溪流水体流动性强,水中含氧量丰富。所生存的溪流底层其它昆虫种类丰富,溪流周围生存环境的生态系统良好,空气畅流清新,温度、湿度、含氧量及光照等适宜。因此,爬沙虫作为指示生物评价水体研究前景广阔。

1.3爬沙虫的资源利用研究

1.3.1爬沙虫的药用价值

齿蛉幼虫俗称爬沙虫,被称为“安宁土人参”,产于雅砻江支流安宁河的干热河谷,攀枝花市盛产。爬沙虫白天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夜间出来活动。在繁殖期间,成虫在靠近岸边的卵石隙缝中产卵,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攀西地区的干热河谷,就特别具有这种条件),卵被孵化成我们通常说的爬沙虫。据测定,爬沙虫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药用成分。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具有补气益肾、抑虚固本、滋补强壮之功效,堪称药食佳品[9]。又有“动物人参”美誉。将洗净的齿蛉幼虫用于炮制药酒,当地中医称之为的“生打”。

1.3.2爬沙虫的食用价值

爬沙虫在四川攀枝花市已成为一种特色名吃,采用炒、爆、熘、烩等方法已烹饪出20多种菜品,受到众多旅游者的青睐。在我国南方的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瑶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人有吃爬沙虫的习俗,将其洗净去头油炸,味道鲜美。

1.3.3爬沙虫的饲料价值

爬沙虫可以作为鱼饲料和饵料的原料。Nielsen和Orth报道,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每年的4-5月,当地人对角新齿蛉Corydalus cornatus的老熟幼虫进行捕捞,然后用作鱼饲料和饵料的原料,每次集中收捕的幼虫价值可达十万美金[10]。

1.3.4爬沙虫的观赏价值

爬沙虫可以在室内放入鱼缸饲养观赏,增添生活趣味。爬沙虫成虫色彩艳丽、形态优雅,特别是体型较大并有异常发达雄性上颚的成虫。常用于自然博物馆或标本馆的昆虫标本展示,还可以制作成琥珀等工艺品,深受摄影爱好者的喜爱[11]。

1.3.5环境监测功能

爬沙虫是典型的水生昆虫, 通过腹部两侧的气管鳃呼吸水中的溶解氧,主要生活在生态环境优越、比较清洁的溪流水域中。爬沙虫对水质变化敏感,当水体受到污染,水中的齿蛉科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爬沙虫可以作为指示生物对一些水域生态系统进行水质监测。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攀枝花属南方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侯干燥,降雨量集中(全年815毫米),日照长(全年2443小时),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自然景观雄伟壮丽,生态环境良好,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鸟类、昆虫种类繁多,生物资源多样性丰富,极具科研价值。但受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攀枝花生物资源种类正逐年减少,有的甚至面临濒危或灭绝。因此,对攀枝花生物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爬沙虫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广翅目Megaloptera ,齿蛉科Corydalidae,斑鱼蛉属Neochauliodes ,是攀枝花分布的广翅目齿蛉科昆虫的优势种群,在溪流中分布广泛,密度较大,环境适应能力很强[12]。爬沙虫被誉为“虫参”,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药用昆虫.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补人体的珍品。选择爬沙虫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学和资源成分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产技术体系,服务于社会,同时通过生产繁育,人工回放,达到攀枝花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相协调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对爬沙虫的研究尚未见生物学特性及资源成分测定、分析等方面的报道。本课题通过对爬沙虫生物学以及其资源成分(如蛋白质、总糖、粗脂肪、氨基酸等)的研究,以期为爬沙虫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材料

2.1.1供试虫源

爬沙虫采自产于雅砻江支流安宁河的干热河谷,个体较大,适合做实验材料。

2.1.2试验仪器药品

仪器:SZF-06A粗脂肪测定仪、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干燥箱、瓷坩埚、

解剖刀、镊子、剪刀、冷藏箱等。

药品:费林试剂、硼酸、乙醚、硫酸铜、盐酸、乙酸铅、次甲基蓝等。

2.2研究方法

2.2.1 水分测定

采用直接干燥法,将爬沙虫用乙醚熏致昏迷,放入培养皿中,称其鲜重并记录。将培养皿置真空干燥箱105℃烘干3 h,取出于干燥器中降至室温(约0.5 h),称干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恒重。经过实验测定,爬沙虫的含水量为76.68%。由表1可知。

表1 爬沙虫含水量

2.2.2 粗灰分测定

采用重量法,准确称取3 g试样,在550℃灼烧至完全灰化,所得残渣用质

量百分率来表示。

表2 爬沙虫灰分含量

经过实验测定和多次实验测的爬沙虫的灰分含量为7.05%。

2.2.3 总糖测定

采用费林试剂滴定法,取制备好的待测液100 mL于200 mL容量瓶中。在

80℃水浴加热10 min,经冷却、中和后,用水定容。分别取费林试剂甲乙各5.00 mL,于250 mL锥形瓶中,进行预测和准确测定。经过实验测定和多次实验测的爬沙虫的总糖分含量为1.59%,由此可知爬沙虫的糖含量很低。

2.2.4粗脂肪测定

SZF-06A 粗脂肪测定仪主要由电热水浴加温抽提,溶剂冷凝回收,数显自动控温、控时,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溶剂沸点的不同,室内温度的高低,用数显温控表实时调节。操作时可手工分别上下移动冷凝管,冷凝管、抽提器、抽提瓶的连接处采用玻璃磨口连接,因此仪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整个操作过程中没有有害物质外泄。称取5g试样按照仪器操作,进行预测和准确测定。经过实验测定和多次实验测的爬沙虫的粗脂肪含量为10.4%,粗脂肪含量较低。

2.2.5粗蛋白测定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因而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处。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含芳香族氨基酸的量相差很少,因此在此波长范围内,吸收峰的光密度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可作定量测定。

图1 蛋白质标准曲线

作出标准曲线,根据实验数据查出蛋白质的含量为67.69%,说明爬沙虫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很高。

2.2.6 氨基酸测定

准确称量20 mg试样,加入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再通过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752型)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

3 结果与分析

3.1攀枝花爬沙虫分布区域

爬沙虫,产于安宁河畔,俗称:“安宁土人参”,学名中华大岭蛾。爬沙虫生于干热河谷,借卵石碑隙温水之地,产卵孵化,其长约6―9厘米,色墨绿,多脚,扁平嘴;含高蛋白、多种氨基酸及多种药用成分。十冬腊月为捕捉旺季,每逢早晨,更是良机。

3.2形态特征

3.2.1卵的形态特征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笔直,长1.5 mm,宽0.6 mm。卵壳韧而软。孵化前半透明。卵顶端具有1细突,与卵基本等长,稍弯曲,细突自卵顶逐渐变细。

3.2.2幼虫形态特征

初孵化幼虫体长2.7 mm~3.1 mm,宽0.54~0.72 mm;通体白色,透明,其体内消化系统清晰可见。老熟幼虫体长46 mm~53 mm,宽6.2~7.0 mm。蛃形。头部褐色,头前口式,上颚黑色,口器褐色。胸部褐色,胸宽与体宽相当,背部浅黑色,腹部黑褐色,腹部气管鳃8对,不分节,无尾丝,第8腹节气门处呈柄状,第10腹节具1对钩状尾足(附图1)。体躯扁平,胸足3对,后足略长于中足,中足略长于前足,每足前端有爪2个[13]。

3.2.3蛹的形态特征

离蛹,体长32~55mm。向腹面呈“C”字形弯曲,体表密被刚毛;头部橙黄色,触角沿复眼外侧向内弯曲,胸部淡黄色,两天后颜色逐渐加深变黑;中后胸两侧具有翅芽,橙黄色,短而厚,其表面具有初步发育的翅脉;腹部浅褐色,末端外生殖器明显。3.2.1.4 成虫的形态特征。

雄性体长20~58 mm,前翅长33~40 mm,后翅长29~37 mm。雌性体长20~60mm,前翅长37~45 mm,后翅长33~40 mm。

头部黄褐色,头顶两侧浅褐色,头顶近三角形。复眼黑褐色,内缘黑色。触角黑色,口器黄褐色,上颚端半部呈浅褐色[14]。

3.3爬沙虫的生物学习性

3.3.1爬沙虫年生活史

该虫在攀枝花为1年1代,以幼虫在水中越冬。6月中下旬有少数老熟幼虫

从水中爬到岸边在沙土或石块下面做蛹室化蛹,7~8月大量集中化蛹,1周后羽化为成虫破室而出,成虫羽化1d后交配产卵,产卵于溪流岸边靠近水面或溪流中露出水面的杂草叶片和石块上,1周后卵孵化为幼虫,进入水中,发生世代重叠,9月上旬成虫数量明显减少,9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向溪流中心聚集,不再爬向岸边化蛹。

3.3.2 爬沙虫的生物学习性

3.3.2.1爬沙虫成虫的生物学

成虫为雌雄异体,雌性成虫的体型、翅展比雄性成虫大些,存在显著的雌雄二型现象。两者触角存在显著差异,雄性触角为栉状,雌性触角为近锯齿状。

在羽化前,蛹会用上颚打通一条通道至地表面,然后露出头部,或直接爬出蛹室到离蛹室很近的沙土表面,然后开始羽化,蛹蜕同时留在蛹室或蛹室附近的沙土表面。成虫刚羽化时,体躯和翅均较柔软,经1h后逐渐硬化展平。

成虫白天不活动,静止在树干、树叶或杂草中。夜晚活动能力强,具有很强的趋光性,成虫会围绕光源飞翔,之后停止在光源附近的附属物上,或静止或爬行。成虫飞翔能力和扩散能力较弱,对溪流环境依赖性较强,成虫飞翔距离一般不会超过水域环境200m。成虫不取食,寿命较短,绝大多数为3~6 d,极少数

可长达10 d。成虫均在夜间进行交配,产卵[15]。

3.3.2.2卵的生物学

每粒卵与产卵基质垂直,粒卵与粒卵紧密相连成行成排,组成一块状整体卵块。卵块单层,每个卵块有800~1500个卵粒。在发生盛期,卵经过7~10 d 孵化为幼虫。所有粒卵同时孵化,卵孵化后,在产卵基质上留有一层白色柔软的卵壳。卵孵化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在适宜条件下,卵能同时全部孵化,但遇到恶劣的降温、降水时,卵会全部死亡,但卵不会较快腐烂。

3.4爬沙虫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

针对爬爬沙虫,进行了资源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爬沙虫干物质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67.69%、56.02%、10.4%、1.59%、7.05%,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3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82.89%,第一限制

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此外,还含有Ca、P、Fe、Z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3.4.1爬沙虫含水量

实验测定爬沙虫体内的含水量为76.68%,是体内的主要组分。爬沙虫属于大型底栖水生昆虫,体内含水量比陆生昆虫要高。

3.4.2爬沙虫主要营养成分

爬沙虫的主要营养成分测试结果见。由结果可知,爬沙虫体内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很高,为67.69%;脂肪含量较低,为10.4%;总糖含量很低,为1.59%;灰分含量为7.05%。

表3 爬沙虫主要营养成分含量(g/100g干质量)

详见表4。

表4 爬沙虫与其它蛋白质源含蛋白质量的比较[16]

3.4.3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比值

昆虫体内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比值(P/G)一般大于1,即蛋白质含量要高于脂肪含量,通常把P/G≥2的昆虫称为高蛋白昆虫,把P/G <2的昆虫称为高脂肪昆虫[17]。爬沙虫P/G比值高达6.51,为高蛋白昆虫。

3.4.4 氨基酸含量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爬沙虫氨基酸种类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

果见表。爬沙虫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并且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分别占虫体干重的56.02%和21.2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82.89%,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为45.32%。

表5爬沙虫氨基酸含量(g/100g干质量)

3.4.5 氨基酸质量评价

衡量一种蛋白质的优劣,不仅要看其必需氨基酸的数量,而且还要看它们相互之间的比例是否保持平衡。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包括氨基酸分(AAS)、化学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它是进一步评价其氨基酸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18]。爬沙虫蛋白的氨基酸分和化学分详见表6。由表6可知,爬沙虫蛋白中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的评分最高,其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CS)分

别为142和89;色氨基酸的评分最低,其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CS)仅分别为58和36,是爬沙虫蛋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表6 爬沙虫蛋白与FAO推荐模式蛋白及全鸡蛋蛋白含量的比较(mg/g,蛋白质)

注:带*蛋白质模式的氨基酸含量[19]

另外,通过计算求得爬沙虫蛋白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95.78(表7)必需氨基酸指数愈大,则表明营养价值愈高。爬沙虫必需氨基酸指数仅次于中华稻蝗,数值较高,爬沙虫蛋白是优质蛋白源,其营养价值高。这也进一步表明,虽然爬沙虫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但其氨基酸组成不太平衡,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针对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进行强化,才能提高其氨基酸的利用率。

表7 爬沙虫与其它6种食物EAAI比较

注:6种食物EAAI[20]

3.4.6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为更为全面地评价爬沙虫的营养价值,本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Ca、Zn、Fe和P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8。由表8可知,爬沙虫体内P含量非常高,高达1%,说明P对爬沙虫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Ca、

Zn、Fe含量也较高,这表明爬沙虫的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

表8 爬沙虫矿物质含量

4 讨论

4.1 攀枝花齿蛉科爬沙虫

攀枝花属南方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自然景观雄伟壮丽,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鸟类、虫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安宁河畔富生藻类溪水常流低温,径流弯曲,含氧丰富,pH值呈中性,各种矿物质含量低,为爬沙虫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爬沙虫是攀枝花地区昆虫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水环境之间关系密切,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对水质、温度、海拔、湿度、含氧量、食物和光照等要求特殊,不仅对于极低浓度的污染物能做出反应,而且还能对一些非理化性质的变化也做出灵敏的反应,可以作为监测攀枝花当地水域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环境恶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实验通过对爬沙虫生物学以及其资源成分的研究,掌握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并通过系统分析爬沙虫虫营养成分对资源化利用进行了价值评价,为增加攀枝花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爬沙虫是攀枝花水域中分布的广翅目齿蛉科昆虫的优势种群,分布范围广,且数量较多。爬沙虫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在溪流中上游清澈干净水域和下游人居生活区轻度污染水域中均有分布,并且中下游水域中数量较多,在下游人居生活区污染严重水域,数量很少,甚至没有。爬沙虫在溪流中越冬,全年发生,并有世代重叠现象。

4.2爬沙虫资源价值评价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昆虫食品所具有的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昆虫开始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正逐步被社会所接受。昆虫的食疗也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具体记载[21]。通过系统分析爬沙虫营养成分,表明爬沙虫蛋白质含量很高,脂肪含量较低,总糖含量低,矿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体内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和值为78.09%,也符合两者含量的和值接近于一个恒值(75.93-76.64%)的规律[22]。

爬沙虫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属于含完全氨基酸的蛋白质,并且赖氨酸、缬氨酸和苯丙-酪氨酸含量较高,其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高达82.89%,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达45.32%,而研究表明,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所占的比例,通常是初步评价一种蛋白质质量的重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能力解读 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识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有机物和无机物,常见的酸、碱、盐和氧化物。 3.懂得:元素的简单分类。4.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 知识梳理 1.物质分类及典型实例体系总图 2.物质的定义 ⑴ 组成混合物, ⑵ 组成纯净物 ①单质: 的纯净物... 。 ②化合物: 组成的纯净物... 。 ⅰ氧化物: 组成的化合物... 。 酸性氧化物:能与 ,如 CO2、SO2。 中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能与 ,如:CaO 。 。 ⅱ酸: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 的化合物...。 ⑼有机物:含 元素的化合物... 。 ⅲ碱: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 的化合物... 。 ⅳ盐:由 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He 、Ne 、Ar 等 金属单质:如Mg 、Al 、Zn 、Fe 、Cu 、Hg 、Ag 等 气态:H 2、O 2、N 2、Cl 2 固态:C 、S 、P 、Si 、I 2 物质 纯净物 如:空气、自然界中的水、化石燃料、溶液、合金、盐酸等 单质 化合物 CH 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如(C 6H 10O 5)n 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碱 NaCl (中性)、Na 2CO 3(碱性)、CuSO 4(酸性)等 酸 碱性氧化物:如CuO 、MgO 等 酸性氧化物(酸性):如CO 2、NO 2、SO 2、SO 3、等 含氧酸:如H 2SO 4、H 2CO 3、HNO 3等 无氧酸:如HCl 、H 2S 等 可溶:如NaOH 、KOH 等 难溶:如Mg(OH)2、Fe(OH)3、Cu(OH)2等 微溶:Ca(OH)2等 中性氧化物(中性):如H 2O 、CO 等 混合物

木薯粉的成分分析有毒物质的危害

(十)以干木薯粉作为饲料配料的全价饲料配方 1、关于木薯干粉用于饲料的有关毒素问题。 新鲜的木薯根茎含有一种生氰糖苷,名为亚麻苦苷,当根茎损坏或破碎成小块时,其中的亚麻苦苷就会在亚麻苦苷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葡萄糖和氢氰酸。释放出来的氢氰酸会蒸发到空气之中,因而木薯制品中的氢氰酸水平是很低的。 木薯植株中含有的亚麻苦苷等本身并不表现出毒性,但含有亚麻苦苷的木薯植株,在被破坏(如切碎打碎等)、被动物采食、咀嚼后,在适宜的条件(温度湿度)下,亚麻苦苷(即氰苷)与木薯植株中共存的糖苷酶的分解作用下,水解而产生氢氰酸,并从而引起毒性。 据chen(1934)报道:氰化物的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0.5~3.5毫克(成年人的致死剂量为50毫克)。例如人如果采食即使是甜味品种的木薯,当然是指没有经过任何脱毒处理的鲜木薯,则采食量达到500克时,即有可能有生命危害。 牛食下0.5-0.6克时,就有可能会在0.5-24小时内致死。所以,我们无论是食用、作饲料或工业原料,都应该进行对木薯去毒的处理,切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饲料卫生标准中规定:氰化物(以氢氰酸计)的允许量为木薯干中≤100mg/kg;胡麻饼粕中≤350mg/kg;鸡混合饲料、猪配、混合饲料中≤50mg/kg。 2、木薯薯干粉的加工过程,及毒素的脱除。 木薯薯干就是将采收的鲜木薯切片后晒干的物质,要求至少晒三天以上,这样的生产方法会使木薯中的氢氰酸水平极大地降低到对动物无毒的程度。Khajarern等(1982就已证明,木薯片经6天日晒干燥后,其中的氢氰酸就从原来的111.63ppm降低到了22.97ppm(ppm=百万分之一)。干木薯片的贮存还会进一步降低其中的氢氰酸含量。Khajarern等(1982)证明,将干木薯片贮存5天,其中的氢氰酸含量从87.14ppm降到了36.95ppm(表2)。通过蒸汽处理对木薯进行制粒可使产品中的氢氰酸含量降低到11.82ppm(Khajarern等,1979)。 可以得出结论认为,木薯片在生产过程中经3-6天晒干又贮存数天后运输到饲料厂时,其中的氢氰酸含量已经降到了无毒的程度。木薯在饲料厂中再经过数天的贮存,其中的氢氰酸含量还会进一步降低,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安全系数。而如果采用木薯粒,可以排除动物氢氰酸中毒的任何危险。 现已证明,泰国生产的含水量不高于14%的优质木薯片对于动物决不存在氢氰酸中毒的问题。木薯制品中的氢氰酸平均含量低于30ppm。

十种常用成分分析方法—科标检测

十种常见的成分分析方法介绍 成分分析是运用科学方法分析产品的成分,并对各个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个过程。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设有专业的分析实验室,成分分析检测领域有:化学品成分分析、金属成分分析、纺织品成分分析,水质成分分析,颗粒物成分分析,粉末成分分析,异物成分分析等。 常见的成分分析方法有以下10种。 一、成分分析-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1.1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 1.2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滴定管。 二、成分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

其基本原理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仅可以发射一系列特征谱线,也可以吸收与发射线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AAS原子吸收光谱仪。 三、成分分析-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 其基本原理是各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外围绕着不断运动的电子,电子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从整个原子来看,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下,它也是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原子处在最低的能级状态,即基态。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元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ICP-OES。 四、成分分析-原子荧光分析法 原子荧光分析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但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近。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而进行定量分析。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从而

GBW07101超基性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超基性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产品ID号】2348 【产品编号】GBW07101 【英文名称】Ultrabasic Rocks 【产品规格】150g 【特征形态】固态 【介质基体】岩石 【定值日期】 【产品类别】国家标准物质 >> 地质矿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主要用途】校准仪器和装置;评价方法;工作标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其他 【保存条件】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防止沾污,最小取样量为:铂族元素10克;H2O、S、CO2和痕量元素0.5克;其余组份0.1克 【分析方法】原子荧光法、比色法、极谱法等多种方法

Na 2 O 0.008 0.003 质量分数(10-2) K 2 O 0.010 0.001 质量分数(10-2) H 2 O+14.17 0.20 质量分数(10-2) CO 2 0.58 0.02 质量分数(10-2) S 0.051 0.001 质量分数(10-2) NiO 0.32 0.01 质量分数(10-2) CoO 0.012 0.001 质量分数(10-2) V 2O 5 0.007 0.001 质量分数(10-2) Cl 0.57 0.02 质量分数(10-2) 全铁Fe 2O 3 6.90 0.06 质量分数(10-2) Pt 0.004 0.001 质量分数(10-6) Pd 0.005 0.001 质量分数(10-6) Rh 0.0006 0.0001 质量分数(10-6) Ir 0.003 0.001 质量分数(10-6) Os 0.006 0.001 质量分数(10-6) Ru 0.010 0.001 质量分数(10-6) Ag 0.031 0.012 质量分数(10-2) As 0.82 0.23 质量分数(10-2) Au 0.0014 0.0005 质量分数(10-2) B 5.9 1.2 质量分数(10-2) Ba 6.4 2.8 质量分数(10-2) Cu 5.5 0.8 质量分数(10-2) F 21.4 7.3 质量分数(10-2) Ga 1.2 0.6 质量分数(10-2) Ge 0.66 0.25 质量分数(10-2) Hg 0.046 0.004 质量分数(10-2) Li 1.3 0.5 质量分数(10-6) Pb 2.8 0.3 质量分数(10-6) Sc 4.9 0.2 质量分数(10-6) Sr 2.3 0.6 质量分数(10-6) Zn 45.4 7.3 质量分数(10-6) Br (24.7) 质量分数(10-6) Cd (0.024) 质量分数(10-6) Sb (0.12) 质量分数(10-6) Ce 0.34 +0.04,-0.02 质量分数(10-6) Dy 0.02 +0.011,-0.001 质量分数(10-6) Eu 0.0043 +0.0021,-0.0003 质量分数(10-6) Gd 0.024 +0.004,-0.003 质量分数(10-6) Ho 0.0049 +0.0025,-0.0003 质量分数(10-6) La 0.20 +0.05,-0.01 质量分数(10-6)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SS1-8)解读

暗棕壤栗钙土黄棕壤石灰岩土黄红壤黄色红壤砖红壤黄土 Ag 0.35 ±050.054 (±007 0.091 ± 0.007 0.070 ± 0.011 4.4±.40.20 ±020.057 ± 0.011 0.060 ±.009 As 34 ±413.7 土.24.4 0.658 6412 出6220 岀44.8 1.312.7 仕1 Au -0.00055-0.0017 0.00550.260 ± 0.007 -0.009-0.0008-0.0014 B 50 336 戈23 ±97 均53 ±557 ±-1054 ± Ba 590 ±2930 ±21210 ±5213 ±0296 ±6118 ±4180 ±7480 ±3 Be 2.5±.31.8 (±21.4 (±21.85 (±342.0 0.44.4 0.72.8 ±61.9 (±2 Bi 1.2±.10.38 0040.17 ±031.04 (±1341 449 ±50.20 ±.040.30 (±04 Br 2.9 0.64.5 0.74.3 0^4.0 0.7-1.58.0 0.75.1 052.5 05 Cd 4.3 ±40.071 0014 0.060 ± 0.009 0.35 ±.060.45 0060.13 ±030.08 0020.13 002

Ce 70 ±4402 出639 ±4136 出191 岀066 ±698 出166 龙C170 =962 出057 岀1-39- 7695 ^100 =668 ±12 Co 14.2 1±8.7 (±95.5 0.722 ±12 坐7.6 ±.197 ±12.7 ±.1 Cr 62 ±47 ±432 ±4370 ±6118 ±75戈410±368 ± Cs 9.0 ±.74.9 0.53.2 ±421.4 ±015 ±10.8 ±.62.7 0.87.5 ±7 Cu 21 ±16.3 ±.911.4 ±140 ±144^6390 ±1497 =624.3 ±2 Dy 4.6±.34.4(±32.6(±26.6(±63.7(±53.3(±36.6 (±64.80.4 Er 2.6±.22.1 ±41.5 (±34.5 ±72.4 0.32.2 032.7 (±52.8 (±2 Eu 1.0 ±13.0 (±20.72 ±040.85 0070.82 0040.66 ±043.4 021.2 ±1 F 506 ±22240 ±12246 =26540 ±5603 =28906 ±15321 ±9577 ±4 Ga 19.3 ±112 ±13.7 ±.931 ±32 ±30 出39 ±514.8 ±.1 Gd 4.60.37.8 062.9 0.44.7 053.5 0.33.4 039.6 0.9 5.4 05 Ge 1.34 ±.201.2 (±21.16 0.131.9 03 2.6 0.4 3.2 0M1.6 (±31.27 (±20 Hf 6.8 ±.85.8 (±96.8 (±814 28.1 ±.7 7.5 0.87.7 (±57.0 0.8 Hg 0.032 ±004 0.015 ± 0.003 0.060 ± 0.004 0.59 ±.050.29 0030.072 ± 0.007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成分GBW07401 (GSS-1) GBW07402 (GSS-2) GBW0740 3 (GSS-3) GBW0740 4 (GSS-4) GBW0740 5 (GSS-5) GBW074 06 (GSS-6 ) GBW0740 7 (GSS-7) GBW0740 8 (GSS-8) μg/ g Ag0.35±0.0 5 0.054±0. 007 0.091±0. 007 0.070±0. 011 4.4±0.40.20±0. 02 0.057±0. 011 0.060±0. 009 As34±413.7±1.2 4.4±0.658±6412±16220±14 4.8±1.312.7±1.1 Au(0.00055 )(0.0017)(0.0055)0.260±0. 007 (0.009)(0.0008)(0.0014) B50±336±323±397±953±657±5(10)54±4 Ba590±32930±521210±65213±20296±26118±14180±27480±23 Be 2.5±0.3 1.8±0.2 1.4±0.2 1.85±0.3 4 2.0±0.4 4.4±0.7 2.8±0.6 1.9±0.2 Bi 1.2±0.10.38±0. 04 0.17±0.0 3 1.04±0.1 3 41±449±50.20±0.0 4 0.30±0. 04 Br 2.9±0.6 4.5±0.7 4.3±0.8 4.0±0.7(1.5)8.0±0.7 5.1±0.5 2.5±0.5 Cd 4.3±0.40.071±0. 014 0.060±0. 009 0.35±0.0 6 0.45±0.0 6 0.13±0. 03 0.08±0.0 2 0.13±0.0 2 Ce70±4402±1639±4136±1191±1066±698±1166±7 C170±962±1057±11(39)(76)95±7100±668±12 Co14.2±1.08.7±0.9 5.5±0.722±212±27.6±1.197±612.7±1.1 Cr62±447±432±4370±16118±775±6410±2368±6 Cs9.0±0.7 4.9±0.5 3.2±0.421.4±1.015±110.8±0. 6 2.7±0.87.5±0.7 Cu2l±216.3±0.911.4±1.140±3144±6390±1497±624.3±1.2 Dy 4.6±0.3 4.4±0.3 2.6±0.2 6.6±0.6 3.7±0.5 3.3±0. 3 6.6±0.6 4.8±0.4 Er 2.6±0.2 2.1±0.4 1.5±0.3 4.5±0.7 2.4±0.3 2.2±0.3 2.7±0.5 2.8±0.2 Eu 1.0±0.1 3.0±0.20.72±0.0 4 0.85±0.0 7 0.82±0.0 4 0.66±0. 04 3.4±0.2 1.2±0.1 F506±322240±112246±26540±25603±28906±45321±29577±24 Ga19.3±1.112±113.7±0.931±332±430±339±514.8±1.1 Gd 4.6±0.37.8±0.6 2.9±0.4 4.7±0.5 3.5±0.3 3.4±0.39.6±0.9 5.4±0.5 Ge 1.34±0.2 01.2±0.2 1.16±0.13 1.9±0.3 2.6±0.4 3.2±0.4 1.6±0.3 1.27±0.2 Hf 6.8±0.8 5.8±0.9 6.8±0.814±28.1±1.77.5±0.87.7±0.57.0±0.8 Hg0.032±0 .004 0.015±0. 003 0.060±0. 004 0.59±0.0 5 0.29±0.0 3 0.072±0 .007 0.061±0. 006 0.017±0. 003 Ho0.87±0.0 7 0.93±0.1 2 0.53±0.0 6 1.46±0.1 2 0.77±0.0 8 0.69±0. 05 1.1±0.20.97±0.0 8 I 1.8±0.3 1.8±0.2 1.3±0.29.4±1.1 3.8±0.519.4±0.19±2 1.7±0.2

主成分分析原理

第七章主成分分析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主成分分析从总体上有一个清晰地认识,理解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数学模型,掌握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了解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几何解释,理解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掌握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 (三)教学要点 1、主成分分析基本思想,数学模型,几何解释 2、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及应用 (四)教学时数 3课时 (五)教学内容 1、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及模型 2、主成分的导出及主成分分析步骤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研究多个变量的问题,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多个变量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变量个数较多再加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势必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如何从多个变量中综合为少数几个代表性变量,既能够代表原始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又互不相关,并且在新的综合变量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这时就需要进行主成分分析。 第一节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及模型 一、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数学模型 (一)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是采取一种数学降维的方法,找出几个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众多的变量,使这些综合变量能尽可能地代表原来变量的信息量,而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这种将把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互相无关的综合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就叫做主成分分析或主分量分析。

主成分分析所要做的就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重新组合为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通常,数学上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原来的变量做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变量,但是这种组合如果不加以限制,则可以有很多,应该如何选择呢?如果将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变量记为1F ,自然希望它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这里“信息”用方差来测量,即希望)(1F Var 越大,表示1F 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所选取的1F 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1F 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 个变量的信息,再考虑选取2F 即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1F 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2F 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0),(21=F F Cov ,称2F 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四……第p 个主成分。 (二)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 对于一个样本资料,观测p 个变量p x x x ,,21,n 个样品的数据资料阵为: ??????? ??=np n n p p x x x x x x x x x X 21 222 21112 11()p x x x ,,21= 其中:p j x x x x nj j j j ,2,1,21=?????? ? ??= 主成分分析就是将p 个观测变量综合成为p 个新的变量(综合变量),即 ???????+++=+++=+++=p pp p p p p p p p x a x a x a F x a x a x a F x a x a x a F 22112222121212121111 简写为: p jp j j j x x x F ααα+++= 2211 p j ,,2,1 = 要求模型满足以下条件:

土壤标准样品标准值GSS

土壤标准样品标准值 G S S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续)

Sm 5.2±0.3 18±2 3.3±0.2 4.4±0.4 4.0±0.4 3.8±0.4 10.3±0.4 5.9±0.4 Sn 6.1±0.7 3.0±0.3 2.5±0.3 5.7±0.9 18±3 72±7 3.6±0.7 2.8±0.5 Sr 155±7 187±9 380±16 77±6 42±4 39±4 26±4 236±13 Ta 1.4±0.2 0.78±0.19 0.76±0.15 3.1±0.3 1.8±0.3 5.3±0.6 3.9±0.6 1.05±0.25 Tb 0.75±0.06 0.97±0.26 0.49±0.06 0.94±0.09 0.7±0.1 0.6l±0.08 1.3±0.2 0.89±0.08 Te 0.058±0.020 (0.033) 0.039±0.013 0.16±0.06 (5) 0.4±0.l (0.047) 0.045±0.010 Th 11.6±0.7 16.6±0.8 6.0±0.5 27±2 23±2 23±2 9.1±0.7 11.8±0.7 Ti 4830±160 2710±80 2240±80 10800±310 6290±210 4390±120 20200±500 3800±120 Tl 1.0±0.2 0.62±0.20 0.48±0.05 0.94±0.25 1.6±0.3 2.4±0.5 0.21±0.06 0.58±0.06 Tm 0.42±0.06 0.42±0.11 0.28±0.05 0.70±0.10 0.41±0.04 0.40±0.06 0.42±0.05 0.46±0.07 U 3.3±0.4 1.4±0.3 1.3±0.3 6.7±0.8 6.5±0.7 6.7±0.7 2.2±0.4 2.7±0.4 V 86±4 62±4 36±3 247±14 166±9 130±7 245±2l 81±5 W 3.1±0.3 1.08±0.22 0.96±0.12 6.2±0.5 34±2 90±7 1.2±0.2 1.7±0.2 Y 25±3 22±2 15±2 39±6 21±3 19±2 27±4 26±2 Yb 2.7±0.3 2.0±0.2 1.7±0.2 4.8±0.6 2.8±0.4 2.7±0.4 2.4±0.4 2.8±0.2 Zn 680±25 42±3 31±3 210±13 494±25 97±6 142±11 68±4 Zr 245±12 219±15 246±14 500±42 272±16 220±14 318±37 229±12 % SiO 2 62.60± 0.14 73.35±0.18 74.72±0.19 50.95±0.14 52.57±0.16 56.93±0.18 32.69±0.18 58.61±0.13 Al 2O 3 14.18± 0.14 10.31±0.10 12.24±0.09 23.45±0.19 21.58±0.15 21.23±0.16 29.26±0.34 11.92±0.15 TFe 2O 3 5.19±0 .09 3.52±0.07 2.00±0.05 10.30±0.11 12.62±0.18 8.09±0.13 18.76±0.33 4.48±0.05 FeO (1.27) 0.57±0.07 0.50±0.06 (0.41) (0.22) (0.57) (1.05) 1.22±0.05 MgO 1.81±0 .08 1.04±0.04 0.58±0.04 0.49±0.05 0.61±0.06 0.34±0.05 0.26±0.03 2.38±0.07 CaO 1.72±0 .06 2.36±0.05 1.27±0.05 0.26±0.04 (0.10) 0.22±0.03 0.16±0 .02 8.27±0.12 Na 2O 1.66±0 .04 1.62±0.04 2.7l±0.06 0.11±0.02 0.12±0.02 0.19±0.02 0.08±0.02 1.72±0.04 K 2O 2.59±0 .04 2.54±0.05 3.04±0.05 1.03±0.06 1.50±0.04 1.70±0.06 0.20±0.02 2.42±0.04 H 2O + (5.0) (2.9) (1.9) (10.1) (8.8) (8.9) (13.7) (3.3) CO 2 1.12±0 (0.97) (0.13) (0.12) (0.10) (0.084) (0.11) 5.97±0

爬沙虫物质成分分析研究

爬沙虫物质成分分析研究 摘要 爬沙虫(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广翅目(Megaloptera),齿蛉科(Corydalidae),斑鱼蛉属(Neochauliodes),在溪流中分布广泛,密度较大,环境适应能力很强。爬沙虫,被誉为“虫参”,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药用昆虫。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补人体的珍品。 本文选择爬沙虫为研究对象,从其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爬沙虫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爬沙虫干物质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67.69%、10.4%、1.59%、7.05%,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此外,还含有Ca、P、Fe、Z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关键词:齿蛉科,爬沙虫,生物学,资源成分,营养价值

ABSTRACT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belong to Neochauliodes,Corydalidae,Megaloptera.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tream and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adapt fo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he larvae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whose popular name is pashachong praised asnsectile ginseng is a rare insects for food and medicinal. It is both a delicacy on the feastand a treasure for nourishing.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rvae resource components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 were studied by reseaching two kinds of Corydalidae Insect resource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s as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future studies on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eochauliodes sparsus resource. Proteins, fat, sugar and ash content were 67.69%, 10.4%, 1.59%and 7.05%of dry sample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sampled insects contained 18 essentialamino acids, including 8 human essential amino acids, TRY was the first limiting amino acid in larvae protein. In addition, larvae contained abundant minerals and trace elements, including Ca, P, Fe and Zn. Keywords Corydalidae, Neochauliodes sparsuslarvae,biology,resource components,value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精品文档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成分GBW07401 (GSS-1) GBW07402 (GSS-2) GBW07403 (GSS-3) GBW07404 (GSS-4) GBW07405 (GSS-5) GBW0740 6 (GSS-6) GBW07407 (GSS-7) GBW07408 (GSS-8) ⑷/g Ag 0.35 ±).05 0.054 ±0.007 0.091 ±).007 0.070 ±).011 4.4 ±).4 0.20 ±).02 0.057 ±).011 0.060 ±).009 As 34 ±4 13.7 ±1.2 4.4 ±).6 58 ±5 412±16 220 ±4 4.8 ±1.3 12.7 ±1.1 Au (0.00055) (0.0017) (0.0055) 0.260 ±).007 ( ).009) (0.0008) (0.0014) B 50 ±3 36 43 23 ±3 97 53戈57 i5(10) 54 ±4 Ba 590 出2 930 ±52 1210+65 213i20 296+26 118±14 180 ±!7 480+23 Be 2.5 ±).3 1.8 ±).2 1.4 ±).2 1.85 ±).34 2.0 ±).4 4.4 ±).7 2.8 ±).6 1.9 ±).2 Bi 1.2 ±).1 0.38 ±).04 0.17 ±).03 1.04 ±).13 41 ±49 i50.20 ±).04 0.30 ±).04 Br 2.9 ±).6 4.5 ±).7 4.3 ±).8 4.0 ±).7 (1.5) 8.0 ±).7 5.1 ±).5 2.5 ±).5 Cd 4.3 ±).4 0.071 ±0.014 0.060 ±).009 0.35 ±).06 0.45 ±).06 0.13 ±).03 0.08 ±).02 0.13 ±).02 Ce 70 ±4 402 ±16 39 ±4 136 ±11 91 ±10 66 ±5 98 ±11 66 ± C1 70 ±9 62 ±10 57 ±11 (39) (76) 95幻100戈68 ±12 Co 14.2 ±1.0 3.7 ±).9 5.5 ±).7 22 i212 ±7.6 ±1.1 97 ±12.7 ±1.1 Cr 62 ±4 47 ±4 32 ±4 370 ±16 118±7 75 ±5 410 ±!3 68 ± Cs 9.0 ±).7 4.9 ±).5 3.2 ±).4 21.4 ±1.0 15 ±1 10.8 ±).6 2.7 ±).8 7.5 ±).7 Cu 2l ±2 16.3 ±).9 11.4 ±1.1 40 ±3 144+6 390 ±14 97 ±24.3 ±1.2 Dy 4.6 ±).3 4.4 ±).3 2.6 ±).2 6.6 ±).6 3.7 ±).5 3.3 ±).3 6.6 ±).6 4.8 ±).4 Er 2.6 ±).2 2.1 ±).4 1.5 ±).3 4.5 ±).7 2.4 ±).3 2.2 ±).3 2.7 ±).5 2.8 ±).2 Eu 1.0 ±).1 3.0 ±).2 0.72 ±).04 0.85 ±).07 0.82 ±).04 0.66 ±).04 3.4 ±).2 1.2 ±).1 F 506 出2 2240 ±112 246 ±!6 540 i25 603+28 906+45 321 ±!9 577 ±24 Ga 19.3 ±1.1 12±1 13.7 ±).9 31 ±3 32 ±30+3 39 ±14.8 ±1.1 Gd 4.6 ±).3 7.8 ±).6 2.9 ±).4 4.7 ±).5 3.5 ±).3 3.4 ±).3 9.6 ±).9 5.4 ±).5 Ge 1.34 ±).20 1.2 ±).2 1.16 ±).13 1.9 ±).3 2.6 ±).4 3.2 ±).4 1.6 ±).3 1.27 ±).20 Hf 6.8 ±).8 5.8 ±).9 6.8 ±).8 14 ±8.1 ±1.7 7.5 ±).8 7.7 ±).5 7.0 ±).8 Hg 0.032 ±).004 0.015 ±0.003 0.060 ±).004 0.59 ±).05 0.29 ±).03 0.072 ±).00 7 0.69 ±).05 0.061 ±).006 0.017 ±).003 Ho 0.87 ±).07 0.93 ±).12 0.53 ±).06 1.46 ±).12 0.77 ±).08 1.1 ±).2 0.97 ±).08 I 1.8 ±).3 1.8 ±).2 1.3 ±).2 9.4 ±1.1 3.8 ±).5 19.4 ±).9 19± 1.7 ±).2 In 0.08 ±).02 0.09 ±).03 0.031 ±).010 0.12 ±).03 4.1 ±).6 0.84 ±).18 0.10 ±).03 0.044 ±).013 La 34 ±2 164 ±11 21 i253 ±4 36 ±4 30 i246 i536 43 Li 35 ±1 22 ±1 18.4 ±).8 55 i256 ±>36 ±119.5 ±).9 35 ± Lu 0.41 ±).04 0.32 ±).05 0.29 ±).02 0.75 ±).06 0.42 ±).05 0.42 ±).05 0.35 ±).06 0.43 ±).04 Mn 1760 ±33 510±16 304 ±14 1420^5 1360 方1 1450^82 1780 ±113 650+23 Mo 1.4 ±).1 0.98 ±).11 0.31 ±).06 2.6 ±).3 4.6 ±).4 18± 2.9 ±).3 1.16 ±).10 N 1870 ±37 630 i59 640 ±50 1000^62 610±31 740 i59 660 戈2 370 i54 Nb 16.6 ±1.4 27^2 9.3 ±1.5 38 ±3 23 ±27i2 64+7 15± Nd 28 ±2 210±14 18.4 ±1.7 27 i224 ±>2l i2 45 ±2 32 ± Ni 20.4 ±1.8 19.4 ±1.3 12 ±64 i540 ±4 53 ±4 276 ±15 31.5 ±1.8 P 735 ±!8 446 i25 320 ±18 695 i28 390 ±34 303+30 1150 ±39 775 ±25 Pb 98 ±5 20 43 26 ±3 58 i5552+29 314±13 14+3 21 ±

葡萄酒中芳香物质的种类及其成分分析资料讲解

葡萄酒中芳香物质的种类及其成分分析 葡萄酒的香气极为复杂,几百种芳香物质参与了香气的构成。本文综述了葡萄酒香气的来源及其成份,并对葡萄酒中香味物质的测定方法作了说明。 葡萄酒的呈香物质极多,目前已鉴定出的有300余种,通过协同作用、累加作用、相互抑制作用,使葡萄酒香气复杂多样,千变万化。要正确描述、分析葡萄酒香气,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了解它们的来源与成份。 1. 葡萄酒香气的来源 葡萄酒香气主要有三个来源,即来源葡萄品种本身的香气,来源于发酵过程中形成的酒香以及陈酿香气。 1.1 一类香气 一类香气又叫葡萄酒的品种香气,这类香气在气味上以花香、果香、植物以及矿物质为主。因为其呈味物质来源于浆果,所以葡萄品种以及影响葡萄品种表现,决定葡萄品种质量的气候、土壤、栽培技术等因素是决定该类香气质量的自然因素。众多的葡萄品种在不同的气候、土壤类型中的表现,结果产生了繁杂的一类香气,当然有讨人喜欢的,也有遭人厌的。只有努力地使所选用的葡萄品种的适应性,特异性与栽培地的生态条件及生产目标相一致,才能表现出该葡萄品种的最佳香气状态。根据一类香气的类型可以将葡萄品种分为如下三类: 1. 所酿的酒,一类香气非常浓郁、复杂、以果香为主,且在酒的陈熟过程中更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如缩味浓、赤霞珠、品丽珠、梅尔诺、赛美容、维尔多等。 2. 所酿的酒以果香、花香等气味为主的葡萄品种,主要有比诺、白山坡、霞多丽、佳美以及雷司令、西万尼、琼瑶浆等。 3. 所酿的酒以动物气味为主,主要是麝香味的葡萄品种,如玫瑰香、亚利山大等。 构成一类香气的呈香物质有结合态和游离态两种状态。结合态的呈香物质只有分解放出的游离态的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一方面浸提出了果皮中的芳香物质;另一方面发酵促成了一类香气的充分表现,如葡萄酒中的某些酶,人的唾液,胃液能使结合的呈香物质释放出游离态的芳香物质。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葡萄酒的质量原先存在于葡萄之中,酿造过程只是让其表现出来而已。 1.2 二类香气 该类香气又叫发酵香气,具酒味特征,以化学气味为主,呈香物质主要有高级醇、酯、有机酸、醛类等,它们都是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另外,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挥发性物质,也是二类香气的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不同产地、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具有一些共同的感官特征。当然,由于发酵原料、酵母菌种、发酵条件不同,这些呈香物质(副产物)的含量、比例有所变化,所以不同葡萄酒的二类香气的类型及其质量也可发生很大的变化。 1. 发酵原料(葡萄浆果)葡萄浆果的含糖果越高,二类香气越浓,铵态氮的含量过高,酵母菌就会很少地利用有机氮,则生成的及醇赤少。氨基酸的种类也会影响到异戊醇或苯乙醇的比例等。维生素有利于酵母菌合成自身所需的酶,所以也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

农业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 GBW(E)070041-GBW(E)070046 标准物质证书 农业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样品编号: 定值日期:1996年7月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廊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南京

本系列农业土壤成分标准物质计6个,主要用作农业土壤全量成分分析的量值标准和测试的质量监控,其样品类型与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12—GBW07417相同,两套标准可配套使用。 一、样品制备 样品晾干、去除杂物,于105℃烘24小时去水、灭活,用高铝瓷球磨机研磨至-200目占98%以上。每种样品制备重量300kg。样品概况列于下表: 样品编号名称采样地点-200目% 简述 GBW(E)070041 棕壤辽宁开源98.7 棕色粉砂质壤土,母岩为花岗岩 GBW(E)070042 潮土河南安阳99.3 石灰性浅褐色粉砂壤土,母质为洪、冲积物GBW(E)070043 紫色土四川简阳99.4 紫褐色粘性壤土,母岩为砂页岩 GBW(E)070044 水稻土湖北黄梅99.5 灰色粉砂质粘性壤土,母质为湖积物 GBW(E)070045 红壤江西鹰潭98.8 红色粉砂质粘性壤土,母质为第三系沉积物GBW(E)070046 赤红壤广州花县98.9 褐黄色含砂粘性壤土,母岩为花岗岩 二、均匀性和稳定性 样品的均匀性检验,随机抽取30瓶样品,每瓶分取双份,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试Cu Zn Mn P Ti K2O TFe2O3等代表性成分,根据测试结果的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检验,证明样品是均匀的。 样品的稳定性经三年跟踪分析检验,并依据已有同类标准物质GBW07401-GBW07408十余年的稳定性考察,量值未发现变化,证明样品是稳定的。有效期至2015年。 三、标准值及不确定度 本系列标准物质定值成分除烧失量外,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可靠方法、由多个实验室合作分析定值。实验室方法平均值不少于6组、测试精度较高者定为标准值。数据离散度较大,但数据不少于4组者定为参考值,以带括号的数值表示。定值成分的标准值、定值分析数据的标准偏差及测量数据组数列于表1,定值分析方法列于表2。 四、样品包装、储存及分析最小取样量 样品的包装:70克/瓶。 样品的储存:用后密封保存。 样品分析最小取样量为0.1g。 五、研制及定值分析单位 本系列标准物质由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负责研制,参加测试的单位有:地矿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地矿部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土壤分中心等。

物质的组成成份分析方法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就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与容量分析。重量分析就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就是指质量法。容量法就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1、1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就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1、2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就是指以酸碱中与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就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就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就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就是以溶液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就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硝酸银液为滴定液,测定能与Ag+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的一种容量分析法)。虽然可定量进行的沉淀反应很多,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指示剂,而应用于沉淀滴定的反应并不多,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就是银量法。 二、仪器分析 2、1电化学分析 就是指应用电化学原理与技术,就是利用原电池模型的原理来分析所测样品的电极种类及电解液的组成及含量与两者之间的电化学性质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现在一般就是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来对样品进行测试。其特点就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根据测量的电信号不同,电化学分析法可分为电位法、电解法、电导法与伏安法。 电位法就是通过测量电极电动势以求得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若根据电极电位测量值,直接求算待测物的含量,称为直接电位法;若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以确定滴定的终点,称为电位滴定法。 电解法就是根据通电时,待测物在电她电极上发生定量沉积的性质以确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电导法就是根据电解质溶液中溶质溶度的不同,其电导率也不同的原理,而测量分析溶液的电导以确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伏安法就是将一微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根据被测物质在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变化曲线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 2、2光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就是基于能量作用于物质后,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化学分析方法。其主要可分为光谱法与非光谱法两大类。光谱法就是基于辐射能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测量有无之内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