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2.懂得在中国画绘制中运用中国画独特的形式语言。

3.提高对中国画欣赏的审美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目标:

1.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大量精彩范例欣赏加深学生理解,装裱好的作品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画的笔墨运用,探索笔墨美感,

难点:总结中国画形式美感的体现形式。

教学过程:

八年级上册美术 -6《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6《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容,对中国画的形神、色彩、笔墨、形制有基本的了解。体会中国画的形式美感,感受其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经典的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在美术语言方面所呈现出的形式美感。与西方绘画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画的形式之美,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能初步感悟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在形神、色彩、笔墨、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笔洗、中国画颜料、调色碟、生宣纸、墨汁、胶布、中国画图片、书画毡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牧笛》片段,提出问题:我们所看到的动画片有什么特点? 生:是水墨动画,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流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师小结: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因其历史深厚久远,大师巨匠其众如林,传世名作好似烟海,更重要的是它异常独特,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中国画的美深入人心,但它美在何处?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领略它的美?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画的形式美》。 (板书:中国画的形式美) 2.出示实物国画,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中国画作品美在哪儿,引出形神、色彩、笔墨、形制等关键词。 (设计意图: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分析中国画的形式美做铺垫。) 二、感受形神之美 1.分析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问题1:画面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问题2:她们的形象与神态美在何处? (提示可以从动态、服饰、色彩、面部、发型、饰物等方面欣赏) 生答,师总结:(1)发髻高绾,面孔白皙,眉清目秀,姿态优雅得体,衣物刻画舒展自然。 (2)动作——顾盼生姿神态——专注传神 2.结合作品徐悲鸿的《马》,进一步引导学生领略“形神之美”。 问题1:请用一个恰当的词形容徐悲鸿的《马》。 问题2:徐悲鸿要借奔马抒发什么思想感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画中的马匹正竖起耳朵凝视前方,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它们就像即将要奔赴杀场的战士,英勇而肃穆……国难当头,徐悲鸿借此画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鼓舞同胞士气,团结抗日。

中国画的形式之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备课人:金婷

初中美术说课模板一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画的形式美,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方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八年级上册,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之前,我们学习了山水画,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节的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中国山水画内容,后面是本教材三位中国美术家的内容,所以学好此内容为今后学好美术知识打好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进入八年级后,初中生的个体差异趋向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利用图片、图像等直观演示,能够比较直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题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教学难点为: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即对形式美的把握。 教学兴趣点为: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教学方法 我以观察、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来完成我的教学内容,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 七、教学过程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主要是通过运用上一课对中国画意境的认识,进一步拓宽对中国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学会从形式语言的角度获得审美体验,加深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中国画的社会价值,从而为学生下一课用电脑制作“山水画”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A.知识目标: 识记: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和篆刻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理解:理解中国画通过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的形式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 运用:运用现有知识,能对中国画的形式有一定的见解。 B.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运用形式美的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通过分析中国画的形式,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能依据所学的形式,进行大胆的创作。 C.情感目标: 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民族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升华。感悟中国画具有的丰富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 二、教法运用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情况,我主要采取“分组讨论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多媒体,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美术欣赏课是让学生知道一些美术欣赏的语言,对作品有一定的见解。 三、学法指导 中国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这过程中,中国画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归纳中国画的形式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展示,让学生沿着形象、笔墨、色彩、章法均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思路,启发学生的发展思维。 四、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通过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展示、课堂小结四个程序进行教学。 新课导入 上课时,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原则吗?以这样的问题进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谢赫的《画品》中。 用课件展示《六法》的具体内容: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6.《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认识诗、书、画、印独特的形式美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尝试创作一幅中国画(2)体现了形式美探索的多样性,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升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2)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1)题画诗:郑板桥诗一首。展示图片。说说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2)比较下面两幅中国画作品,你认为具有哪些美感? (二)、新课:以上两幅作品,两位画家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墨、丰富色彩和灵活 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 欣赏以下作品,说一说你对中国画中形象美的理解? (1)形象之美:“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基础是“形”。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 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形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你是如何理解的?

(2)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 (3)色彩之美: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没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 (4)你知道中国画的形制包括哪些内容吗? 扇面、册页、手卷、框裱、条屏、立轴。 立轴适合远看,横幅、长卷适于近视。立轴先看整体,后看局部;长卷先看局部,再引伸到全貌。 (5)印章:阳印与阴印;名章与闲章。 (6)章法之美: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象叫做章法。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中国画的装裱也很讲究,使形制的外在结构形式更加完美。 (7)、作业:制作一幅扇面作品。 (8)、自我评价: 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 【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能力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绘画也不例外。以前我们就学习了一些关于中国画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再一起欣赏几张中国画作品,请同学们欣赏,然后说一说这些作品在哪些方面给了你以美的愉悦?(课件展示作品) 生:中国画色彩很艳丽;笔墨很有趣,很特别,形象不是很准确但很美等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 师:同学们的看法很独特,其实大家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所产生的美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形式美》。 二、探究新知 1、接下来让我们去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 首先让我们走进齐白石的《虾》。(课件展示齐白石的《虾》与生活中虾的照片。)

提问:齐白石笔下的虾在形象上与现实生活中的虾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生活中的虾腿很多,不是很美;艺术作品中的虾非常有趣,与生活中的虾相差很多。(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正像同学们所说生活中的虾虽然很真实但也很复杂,用写真的方法很难表现出来,我们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所以齐白石画中虾的形象更概括、简单、比现实生动。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一美——形象之美。 师:欣赏了齐白石的大作后,接下来再让我们到中国画的色彩海洋中去畅游!2、课件展示作品《万山红遍》、《樱桃》、何海霞的《青山绿水》。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作品并认真观察,想一想中国画的色彩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生:色彩很鲜艳,很好看,与物体本身的颜色接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 师:(补充说明)刚才同学说的不错,说出了中国画用色的一些特点,但不够准确。中国画的用色除工笔重彩外基本上用装饰性比较强的固有色,这一表现手法叫做“随类赋彩”,就是说随着物象本身的颜色赋予画面色彩。而有了色彩的点缀,画面就变得更加生动灵活。下面,咱们来看一看各种不同色彩表现的作品,感受一下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二美——色彩之美。(课件出示各种不同色彩表现的作品)3、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画多数用色简单,想一想,画中国画的工具是什么?生:毛笔、宣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 师:对,一只毛笔、一张纸、一碟墨,如何表现出物象的生动形象呢?看看下面这幅作品。(课件出示齐白石的《鱼戏莲叶东》)这是一幅纯墨色作品,但无论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全体、全面、全过程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获取知识,感受情感价值,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鉴赏基础的中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的学习内容,是在理解了艺术作品的具象、意向和抽象三种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即: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以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同时,为接下来的各时期、各类美术作品的鉴赏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高一阶段是学生学习心理发展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有自主、自立、自强、自信心理品质迅速发展及其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主要采取“对比鉴赏”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2、由于在初中时期很少接触美术鉴赏内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了解甚少,而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是培养学生鉴赏基础,带领学生进入专业审美层面的基础课,向专业鉴赏迈进一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从作品的对比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美术作品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让学生脱离简单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欣赏、探究促进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受理解。 3、正确的认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体验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艺术价值,感悟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 教学难点:概念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以“比较鉴赏法”为主,结合交流讨论法、观察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完成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学习材料等手段辅助教学。

八年级美术上册6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6.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这一课要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中国画的形式美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极具独特的关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感,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2、认识中国画是通过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能力目标: 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的形式美。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体验笔墨情趣及提高国画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画架、画板、笔墨纸砚等绘画用品。 学具准备: 准备笔、xx、纸、砚、等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调试多媒体设备,准备教具,组织教学。 生:准备学具。 二、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上海美术电影厂的水墨动画《牧笛》 在欣赏了一些片断之后,请学生回答水墨动画的一些特点。引入本课内容《中国画的形式美》。 三、授新课 1、演示课件 2、讲解形式美概念 师:通过刚才同学的剖析,我们知道所谓中国画的形式美概括起来大致有: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精选.]

《漂亮是艺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高中美术 3、课时:1课时完成 4、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材分析: 本课代表学生进入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体现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专业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拓展了学生鉴赏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大概在16-17岁之间,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思想比较敏感,强调自我个性,但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上,凭借自己的直观感觉来分析周围的美术作品和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艺术美的概念,理解和把握形式

美的元素和手段,掌握形式美的语言规则。尝试应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分析几件典型作品,从中学会鉴赏美的形式法则,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规则,实现更高层次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亲身的感受到艺术美和形式美带来的美的冲击,并能够运用自己以往的观察、经验来描述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应用艺术美与形式美鉴赏典型作品的全过程,并从中发现鉴赏的乐趣和成就感,能够与他人交换自己的观点,养成正确的审美取向。 教学重点: 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 通过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美和美术作品的描述和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画和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图片。 教学方法

中国画的形式之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备课人:金婷 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 力目标 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 式美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方法与过 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 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情感与态 度目标 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 作者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2、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国画笔墨纸砚、学生作品、挂图等。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山水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意境美是山水画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再一起欣赏几张国画作品,在欣赏时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作品在哪些方面给你以美的愉悦? 2、教师出示范作并解说作品、作者、作品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中国画色彩很艳丽;笔墨很有趣,很特别,形象不是很准确但很美等等。 3、教师总结导入课题:同学们的看法很独特,很好,其实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中国画的形式美,那么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式美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去学习《中国画的形式美》。 (二)授课 1、演示课件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迅速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 2、讲解形式美概念。通过刚才同学的剖析,我们知道所谓中国画的形式美就是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的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 中国画的形式美概括起来大致有:形神之美、笔墨之美色彩之美、形制之美四个因素。 3、演示课件白石老人的《虾》与生活中虾的照片。 提问:白石老人笔下的虾在形象上与现实生活中的虾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回答生活中的虾腿很多,是透明的,

初中美术《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几方面内容,对中国画的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式有基本的了解。体会中国画的形式美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经典的中国画作品,与西方作品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中国画的特色。在欣赏过程中分析讲解作品在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方面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国画在美术语言方面所体现的形式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中国画的形式美感,理解中国画的形式之美,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逐渐感悟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在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独特美感。 【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三、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画册、毛笔、墨汁、宣纸、报纸、国画资料及图片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视频中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视频中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绘画形式来进行表现的? 学生赏析回答,教师总结:画家运用水墨画的形式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小故事演绎的活灵活现,使得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语言。从而引出课题——《中国画的形式美》。 环节二:交流探讨,直观感知 教师出示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并思考:大家根据以往学习的中国画,你认为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形神、笔墨、色彩、形制。 环节三:对比欣赏,形式分析 (一)形神之美 1.教师展示《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与学生赏析,并提问画面中表现了怎样的场景,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赏析回答,教师总结:《韩熙载夜宴图》表现了古代仕女吹奏乐曲的形象。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从她们娴雅的风姿、自然的体态、专注的表情以及衣袂轻舒、乌云高耸的女性之美,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2.教师继续提问:顾闳中是如何通过“形”表现“神”的?根据人物形象分析一下这些人物的心理?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小结:画家通过对人物动态与表情、人物的疏密组合进行细致刻画,塑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的神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 第一环节、 知识点一、艺术美艺术美定义和美术形象定义 提问:自然美或者社会美可以代替艺术美吗?为什么? (首先,社会美与自然美本身的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历时性方面还是在共时性方面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社会美的内容是普遍的、自由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常被特定的情势所限定,常常是不自由的、偶然的,缺乏普遍性的。例如“勇敢”品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情况

中国画的形式美 说课稿

《中国画的形式美》说课稿 汉南区育才中学林琴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6课的《中国画的形式美》。现在我将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新课标指出,“欣赏·评述”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本课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美版教材,它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它与《中国山水画》、《三位中国美术画家》等课共同组成本册的“国画”系列。本节课处在第15册第6课,第5课——《中国山水画》让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对中国画更深层次的欣赏与探究,帮助学生学会从形式语言的角度获得审美体验,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落实了新课标要求。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 理解中国画通过形象、笔墨、色彩、形制等外在的形式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学习,能运用形式美的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 2、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互动、欣赏分析、合作学习、交流评述的过程中,探究中国画的形式,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 3、情感态度: 感悟中国画具有的丰富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画的形式美因素。 教学难点:针对一幅中国画作品能分析它最凸显的形式美。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学具:教材、国画相关书籍。 四,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年级为八年级。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大,已经逐步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形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学生通过前面的一节《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对国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扬长避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学习获得知识与技巧,提高学生国画欣赏的水平。 五、说教法 我主要采取“分组互动法”,辅以“谈话式教学法”、“引导教学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多媒体,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

第六课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 展。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通过本课的教学, 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 画的形式美, 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 言的认识和 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 感性与 理性等关系的极具独特的关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 上,将绘网、书法、诗歌、篆刻簧进行抬机结合,形成中国两独 特的形 式美感, 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 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 解中国画的形式美, 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 形式 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 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2、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 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材分析 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 如同 一切文化遗产一样, 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发 中国画依 丰富的艺术品类, 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 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 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发展。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可以使学生厂

3、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 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能力目标: 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形式美。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 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体验笔墨情趣。 教具准备: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 ,画架、 画板、 笔墨纸砚等绘画用品。 学具准备: 准备笔、 墨、纸、砚、 色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调试多媒体设备, 准备教具, 组织教学。 生: 准 备学具。 二、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起欣赏几张国画作品, 在欣赏时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作品在哪些 方面给你以美的愉悦? 演示课件作品并解说作品、作者、作品 很好,其实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中国画的形式美, 么是中国画的形式美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去学习 《中国画的形 初步 教学难点: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意境美是山水画的灵魂, 面就让我们再一 特点。 生:可能会回答, 中国化色彩很艳丽;笔墨很有趣,很 特别,形象不是很准确但很美等等 师:同学们的看法很独特, 那么什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郭X 美术 教学内容艺术美和形式美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通过分析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 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集体的讨论中,了解生活与艺术美的关系; 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美术作品进一步的分析中,让学生讨论美术作 品中形式美的意义及其构成,让学生通过具体作品来了解艺术美与 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使学生能做到从对形象的感受进入形式分 析。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情感目标:本课中的美术作品具有强烈艺术美和形式美,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能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让学 生在讨论与教师引导下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作品中所包含的 艺术价值,感悟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艺术美的和形式美的概念的把握和美术语言元素的理解。在艺术作品中我们该如何分析艺术品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1、观赏罗丹的雕塑作品《欧米艾尔》、引出课题,它让我们了 解了艺术美的定义。 2、罗丹雕塑《行走的人》表达的残缺的美感 3、克拉姆斯可柯 依唯美油画《无名女郎》 4、席里柯摄影图片《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记录着马奔 跑时的过程。 5、席里柯油画《艾普色姆的赛马》

6、潘天寿《雄视》画面构成的形式美感。 7、阿尔伯斯油画《向正方形致敬》几何形体带来的魅力。 ..8、卢奥油画《老国王》 9、吴冠中中国画《春雪》 10、伦勃朗油画《夜巡》 11、波留克列托斯雕塑《持矛者》 12《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 观赏思考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作品,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观赏图片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兴趣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补充、修正。 课堂小结本节课从艺术的形式美上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进行了了解。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进行总结和探讨:1、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好看的 事物为什么会通过艺术家的加工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2、通过 我们的欣赏我们能总结出哪些形式美的法则?对作品赏析评论学 生回答问题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美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学生对所播放的作品认真观赏后,思考问题。

中国画的形式说课

《中国画的形式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主要是通过运用上一课对中国画意境的认识进一步拓 宽对中国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学会从形式语言的角度获得审美体验加深学生对 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中国画的社会价值从而为学生学习“山水画”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2教学目标 a、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 b、提高对中国画的审美能力。 c、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内涵并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d、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 二、教法运用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情况我主要采取“分组讨论法”以实例为线索 充分动用多媒体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 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学生这样多法并用 既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美术欣赏课是让学生知道一些美术欣赏的语言对作品有一定的见解。 三、学法指导 中国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这过程中中国画形 成了独特的形式美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归纳中国画的形式是一件很难的事, 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展示让学生沿着形象、笔墨、色彩、章法均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思路启发学生的发展思维。 四、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通过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展示、课堂小结四个程序进行教学。1、新课导入 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中国画给大家欣赏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 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原则吗以此激发学生思考。引用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谢赫的《画品》中。 2、讲授新课 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对中国画的形式美的四点进行讨论分析。每个小组派代表 把自己分析的情况展示给大家。一个小组分析完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并引出下一个问题。

中国画基础教案

中国画基础教案 课程:中国画基础 课时 26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辅导+实训讲评讨论 教具与学具:画稿、教材画册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师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示范染色方法与作画步 骤,使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勾线、造型、设色等方面的技法特点,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代的工笔花鸟画或工笔人物画入手,逐步解决重彩花鸟画或人物画中的造型、色彩、构图等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融会贯通,使其真正应用到作品中去。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 重点:1从临摹传统工笔重彩画,掌握其勾线、设色等技法; 2、体会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虚实等关系; 3、研究中国传统工笔画的造型、构图,意境等特点。 难点1、如何将西方的明暗素描的造型转到东方以线造型方面来; 2、色彩观念的转变; 3、体会勾线中什么是见笔及用笔的起收、承转; 4、体会中国画的学养、意境、气韵、笔墨、风格。 教学基本内容:一、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 ?二、白描花卉技法 ?三、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四、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五、鸟类的工笔画法 ?六、《簪花仕女图》的临摹 教学过程:讲授(3课时)示范(3课时)辅导+实训(40课时)讲评(1.5 课时)讨论(0.5课时)具体讲授如下: ?第一单元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工笔画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求:对传统和现代工笔画所需材料和工具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属性、特点。 ?教学重点:传统工笔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特性。 ?教学难点:现代与传统工笔画使用的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工笔画风格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版面材料 ?工笔画所用的版面材料包括:各类纸、绢等。这是传统工笔画的版面材料。 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麻布、树脂布、棉布等。 ?绢 ?绢的质地光泽细润,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墨画,故延用至今。 ?绢为纯丝制就,呈平纹,有圆丝、扁丝两种,有生绢、熟绢之分。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作品中常见。在这种绢上刷上一层胶矾水后就成为熟绢。原丝绢因未加捶砸而保持原来丝的形状,故丝与丝之间略有空隙,虽矾过但仍易漏,故目前使用者少。一般临摹古画时用,但目前也有一些画家利用这种特性,画出别具特色的工笔画。扁丝绢是捶砸后的绢。 扁丝绢有丝本色和仿旧色两种,亦有未矾过需作者自己刷胶矾水的,矾过的绢质地稍硬挺,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绢适合画淡彩法,浓淡相间法亦佳。选用绢作版面材料,应注意发挥绢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绢较之纸,价格稍贵,学生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用。 ?此外,在裱绢时,要注意抻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容易造成人物变形。 ?熟宣纸 ?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就是不洇,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它的品种较多,如清水宣、冰雪宣、书画笺、云母笺、蝉翼宣等。这些纸有薄有厚,胶矾水也有浓有淡,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其中蝉翼宣最薄,冰雪宣最厚。云母宣有微小的云母点,一般用于画山水或花卉,另有洒金笺和各种染色纸亦属于熟宣纸类。此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涂制。清末

从点线面看中国画的形式美

从点线面看中国画的形式美 摘要:通过西方绘画语言分析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通过西方视觉的角度,从点线面来看中国画的形式美。对于中国现代艺术所做的贡献,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对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研究进行大力的支持和提倡。吴冠中开创了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性历史。 关键词:形式美;点;线;面;艺术元素 首先介绍一下吴冠中画家。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对中国现代绘画中的形式语言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吴冠中的绘画中有着多种元素的组合,每个元素都能代表吴冠中的个人情感。什么是艺术元素呢?艺术元素对于绘画来说并不陌生,每一个独立的图形或者图像都可以理解成一种元素。艺术元素不仅有外在意义,从内在含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在的张力,即康定斯基所说的纯抽象的形式。从点线面几何式的抽象形式,来解答艺术元素。一开始我们要从绘画元素中的点来分析,对每一个单独的现象在孤立状态下作学究式分析。这是非常主要的。 在几何学上,点是一种微小的状态,但是点确实是最主

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元素。点是一个休止符号,点还是从一个实体到另一个实体的桥梁。点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当一个点变大时,就形成了一种面。点放大后会形成外轮廓,形成线与面的结合,所以在分析和绘画的过程中要想好构图的经营位置,对每一个物体进行单个的元素分析。 在中国画画家石涛《画语录》中有一句话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这就是中国画中的传统绘画理论“一画论”。这里的“一画论”指的是任何事物开始的时候都是从第一笔到第二笔到一幅画面的完成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样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是从一点开始的。这和西方的点有异曲同工的道理,随着点与点的连接,形成线,线与线的排列形成面。画面中包含着点线面的相互关系。所以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中,讲究骨法用笔,线条的表现使用中锋用笔。笔墨的黑白关系,形成绘画的一种色彩的语言。 吴冠中意象油画通过自己独特的技法和形式表达了中 国传统绘画美学观念,体现中国绘画美学的内涵和精神。从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去分析,最独特的就是语言和形式。通过生活和自然相结合,对事物深化理解后的感悟和表现。在吴冠中的绘画中,不仅题材新颖,构图形式也是独特的。作品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一、教材分析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中国画的形式美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极具独特的关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绘网、书法、诗歌、篆刻簧进行抬机结合,形成中国两独特的形式美感,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可以使学生厂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B.应会: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隐性内容与目标:教材选用的图片均为现代中国画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发现,作者的艺术生命之树的根须,深植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体现了形式美探索的多样性,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升华。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2)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承接上节课的内容,从内容到形式的过渡导入。 2.新授内容。比较下面两幅中国画作品,你认为具有哪些美感? 以上两幅作品,两位画家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墨、丰富色彩和灵活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 欣赏以下作品,说一说你对中国画中形象美的理解? 形象之美:“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基础是“形”。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 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形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你是如何理解的? 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教案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各时代经典作品,了解中国画发展史;体会作品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欣赏历史名作,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难点:体会时代背景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 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首先,出示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自学,向同学们课件展示国画作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调中国绘画的重要意义。“中国画”简称国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名族数千年精神文明创造的结晶之一。通过学习和认识中国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性,培养人文品格,增长智慧和提高艺术审美素养,对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艺术审美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巨大的意义。 2、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画发展的大趋势及其三大门类。 (2)初步学习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3)培养对祖国传统绘画的情感。 二、课程知识点讲解 1、按历史发展顺序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观赏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去感受中国画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重点讲解以下绘画:《人物龙凤帛画》战国;《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庐山高图》沈周明代;《出水芙蓉图》佚名南宋。 2、中国画的装裱方式: 立轴、横披、镜片、册页、手卷。 3、国画分类:人物、山水、花鸟。 4、中国画的形式美: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审美形式。

5、中国画的意境美:含蓄,以写心为主,把对意境的追求作为创作的灵魂,颇有文人气息,秒在似与不似之间。 三、学习活动 1、挑选自己喜欢的中国画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学生交流。 2、创造气氛引起学生兴趣,以历史发展顺序讲解,学生感觉脉络清晰。采用提问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学会了从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角度去欣赏绘画。美术欣赏课极为重要,只有全面认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才会摆脱陈旧落后观点的束缚,上好欣赏教学课。培养审美情趣,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四、课后作业 更多的了解中国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课后更多的关注中国画,在欣赏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美,接受美的洗礼,坚定美的信念真正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