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变监测系统方案

形变监测系统方案

形变监测系统方案
形变监测系统方案

基于双频GPS定位技术的大桥实时变形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引言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自八十年代中期投入民用后,已广泛地在导航、定位等各领域应用,尤其在测量界的控制测量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正因为是它在静态相对定位中的高精度、高效益、全天候、不需通视等优点,使人们普遍采用其来代替(逐渐地)常规的三角、三边、边角等方法,并在理论、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精密工程变形监测中也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桥技术不断进步,桥梁结构逐步向轻巧、纤细方面发展。与此同时桥梁的载重、跨径和桥面宽度不断增长,结构型式不断变化。传统的变形监测手段越来越不能满足变形监测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性能更可靠的设备来监测大桥的形变。目前,随着GPS技术的不断成熟,GPS自动化监测系统已经在桥梁、建筑、地震、大坝等行业中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益。GPS自动化监测系统仪器以其卓越的性能受到专家的好评。

目前,采用GPS技术用于桥梁等工程变形监测的手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世界各地。例如:英国Humber桥的GPS监测系统、日本明石海峡大桥的GPS监测系统、虎门大桥GPS监测系统、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和汀九大桥的GPS监测系统。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秉承“振兴中华,测绘天下”的公司理念,利于自身的技术研发优势,自主研发了一整套以GPSensor为核心的变形监测系统,并先后成功应用于润扬大桥、东海大桥、阳逻江大桥、上海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项目,实践证明,以GPSensor为核心的实时变形监测系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桥梁监测技术,GPS能够与其它传感器完美结合用于桥梁健康监测。

1 GPS工作原理和应用概况

1.1 GPS工作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一GPS)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组建的新一代的军民两用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制,美国政府于1995年4月宣布该系统已组建完毕并投入运行。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又一庞大的空间计划。它的出现不仅使导航技术和定位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且对交通运输﹑空间技术﹑地学研究﹑军事等诸多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星座,设计由24颗卫星(事实上目前经常保持27至32颗卫星)组成。它们分布间距为60度的6个轨道上,轨道倾角55度,每个轨道面上均匀分布4颗卫星。卫星的地面高度为20200公里。这样分布的卫星星座,可以保证任意时间任意位置的接受机可同时收到4颗以上卫星信号,以便进行瞬时的定位观测。

差分是2个或更多个测站之间的相对定位,如图1-1所示,如果A和B两点在同一时间内观测了相同的一组卫星(至少四颗)。而且A是一个已知点,通过某种数据链,把原始改正信息传到B点,那么B点的位置就可以加以确定。

1-1 差分GPS示意图

1.2 实施GPS监测的必要性

变形监测是桥梁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关键项目。传统变形监测系统在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如下缺陷:

1) 大量采用手工采集数据的方法,自动化测点少,自动化程度低,工作量大,观测易受气候和其它外界条件的影响,容易漏过重要和危险的信号;

2) 各监测点的变形量在时间上不是同步的;

3) 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数据是在不同的测点上﹑不同的时间里采集的;

4) 精密水准网路线长。

利用GPS监测系统对桥梁进行变形监测,能克服传统监测系统所存在的缺陷,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桥梁各时期的变化,甚至瞬时变化,实现连续观测与数据的自动处理。可以更有效地掌握桥梁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桥梁的安全,并为桥梁提供更可靠的安全监测资料。

1.3 GPS应用概况

由于GPS定位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全天侯﹑费用省﹑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近年来在我国也已迅速得以推广。据统计目前我国引进的测量型GPS接收机的数量已超过数千台。GPS定位这一高新技术已在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地壳形变监测﹑石油勘探﹑资源调查﹑城市测量等领域内成功地得以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上述行业的技术进步。

GPS精密定位基本上都是以毫米级精度(在数公里的短边上)和厘米级精度(在数百公里或数千公里的长边上)为目标的。早在1984年美国已在斯坦福粒子加速器的工程测量中采用了GPS定位技术,平差后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精度为1一2MM,高程精度为2一3MM。90年代初,我国在控制面积和平均边长都要大得多的大港油田地面垂直形变监测网中也采用了GPS定位技术,大地高的测定精度为3.4MM。上述精度可以认为是这一时期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精密工程测量和大地测量时所能达到的典型精度。

98年3月,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成功地建成了大坝外观变形与高边坡GPS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当年清江流域普降暴雨,长江的防汛形势也极为严峻,为了减轻长江防汛的压力,防汛部门将隔河岩的蓄水位提高到204M,超正常蓄水位4M;防汛部门能作出如此英明决策,是由于利用了高性能的GPS系统,对大坝进行连续观测与数据的实时动态处理,及时地掌握了大坝的运行状态。隔河岩建成的GPS系统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为0.5MM,垂直方向为1MM,这一精度水平已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事实证明GPS监测技术在隔河岩大坝已取得成功,并在1998年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期间经受了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1.4 GPS在国内外已建成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1) 英国Humber桥的GPS监测系统

英国的Humber悬索桥全长2220米,主跨1410米,南跨530米,北跨280米(图1-1)。英国诺丁汉大学于1996年使用2台双频GPS接收机,一对甚高频数据链对该桥进行了动态监测试验。该试验以

2Hz采样频率,分别测量了中跨1/2、边跨1/2和支撑塔顶的位移。数据处理采用随机RTK软件。该试验显示桥面垂直位移最大为40厘米,大多数时间位移量为15厘米左右,桥面横向位移最大为14厘米,塔顶纵向位移1—2厘米,横向0.5—1厘米。

1998年,英国Bmnel大学使用双频GPS接收机对该桥进行了动载和静载试验,采样率为5Hz。本次试验动用5辆货车,进行了若干动、静载试验。结果表明,GPS测量的三维位移结果与该桥的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当吻合。

英国Humber大桥

2)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的GPS监测系统

明石海峡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悬索桥,其跨度全长3911米,中跨为1991米,两个边跨均为960米,如图1-2所示。从1998年开始,采用GPS监测系统对该桥进行连续三维位移测量。该桥安装了3个GPS接收机,分别位于左桥台、中跨1/2和左塔顶,如图1-3所示。因为温度是产生桥面垂直位移的主要因素,为了分析垂直位移与温度的相关性,同时还进行了缆索温度和空气温度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位移与温度的相关性在0.97以上,位移与温度的关系为-6.4厘米/度。中跨1/2位移范围为0至168厘米。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GPS和温度传感器位置

3) 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和汀九大桥的GPS监测系统等

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汀九大桥GPS监测系统

1.5 总结

从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和应用可以看出GPS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桥梁监测技术,GPS与其它传感器结合用于桥梁健康监测已形成了趋势。它的观测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流派:单基站RTK模式和控制中心实时统一解算模式。目前单基站RTK模式的GPS监测方法在桥梁监测中的常见精度为1到3厘米,数据采样频率一般为1Hz。

另外、目前大部分的桥梁监测系统已经做到数据自动传输、自动解算处理、准实时测量结果和测量结果图形演示。利用控制中心实时统一解算模式的监测方法虽然难度较大,但精度较好。本方案中推荐的就是这种模式。

随着GPS技术(软硬件及数据处理模型)的不断改善,我们可以预计这一技术将不断改进,例如现在20Hz采样率的GPS接收机已逐渐出现并取代采样率较低的接收机。GPS在桥梁监测环境下的精度也会逐渐提高。目前的典型精度为1厘米以内。

1.5.1 本监测方法的应用案例

1) 东海大桥GPS实时监测系统

东海大桥是连接海港城与深水港的唯一通道,同时为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东海大桥总长约为31km,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km/h[8]。东海大桥包含主航道斜拉桥和颗珠山斜拉桥,主航道桥全长830m,主跨420m;颗珠山桥全长610m,主跨332m。GPS被用来对这两座斜拉桥的实时形变进行监测。

东海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用现代传感器与通信技术,实时监测东海大桥桥梁运营阶段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结构响应与行为,获取反映大桥结构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各种信息,由此分析结构健康状态、评估结构的可靠性,为桥梁的管理与维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中,GPS被用来监测两座斜拉桥塔顶和跨中的实时位移。

东海大桥形变监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监测单元、数据传输和控制单元、数据处理分析及管理单元。这三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监测单元跟踪GPS卫星并实时采集数据,数据通过通讯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相关的软件对数据处理并分析,实时监测桥梁的形变,并将监测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以及实时发送给监测终端。

监测点和基准站的分布

主航道GPS分布

副航道GPS分布

除上面列举的以外,还有润扬大桥GPS监测系统、阳逻江大桥GPS监测系统、上海长江隧桥GPS 监测系统、宁波五路四桥GPS监测系统。

1.6 系统设计依据

GPS监测子系统的技术设计及工程建造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本设计书中所引用的部分技术规范参见下表:

技术规范名称编号批准单位

年份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国家技术监督局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 94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中国建设部

19

97

UNAVCO 基准站建立规范国际UNAVCO组织

IGS基准站建立规范国际IGS委员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建设部

参照规范

1.7 项目总体设计的原则

大桥GPS实时变形监测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GPS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为使大桥实时变形监测系统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并能真正长期用于结构损伤和状态评估,满足桥梁管理和运营的需要,同时又具经济效益的结构健康安全监控系统,本监测系统根据监测区域的地质地貌﹑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其设计的总体构想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仪器布置力求少而精,使监测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 遵循简洁、实用、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指导思想;

2) 系统设置立足实用性原则第一,兼顾考虑科学试验和设计验证等方面因素;

3) 可靠性:为确保桥梁安全监测系统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系统必须稳定可靠,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必须准确,必须正确反映各建筑物及其基础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系统故障率低,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排除;

4) 先进性:数据采集速度快,精度高,系统具备数据快速采集处理、管理和预报等功能。选用稳定可靠且先进的观测设备,实现自动化观测与数据处理;

5) 经济性:应尽可能力求功能好而成本低;

6) 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

1.8 GPSensor的系统结构

1.8.1 软件结构

GPSensor软件通过网络或串口(RS232,或者CAN总线)获得GPS的原始数据(载波相位和伪距),对其进行差分处理和滤波,并根据系统设置,实现图形显示、记录、报警、输出、分析。输出的各监测点三维坐标的格式我们会依据客户的要求做相应修改,保证客户端软件正常读取数据。

另外软件还提供了一个远程组件,方便用户的二次开发。

GPSensor软件结构

1.8.2 软硬件平台

硬件平台:至强服务器2CPU,2G内存(GPS专用)

软件平台:Windows2003

数据库平台:Oracle或SQL

网络平台:十兆或百兆以太网;

GPS所有的应用软件均部署在上述的硬件平台上。必须保证软件在正常工作时CPU的平均使用率不超过60%。

1.8.3 系统架构

整个软件系统技术实现构架图:

GPSensor系统架构

其中:数据传输中间件可在远程运行,可以封装在用户的应用程序内,是实现数据传输的软件,封装了数据传输的细节。可以实现实时数据发送和反向控制和服务器事件响应

1.8.4 基本功能和指标

1) 可对GPS原始数据进行实时差分处理,数据更新率可达1Hz、5Hz、10Hz、20Hz;

2) 可根据系统参数设置,对不同的监测站的实时差分结果进行Kalman滤波,达到不同的动态要求和精度要求;

3) 最多可同时处理多个基站和32个监测站的数据;

4) 输入接口协议:RS232、CAN、TCP/IP;

5) 输出接口协议:TCP/IP;

6) 实时显示基线的变化情况,点位的移动情况等,软件包括如下视图:实时数据视图、实时网图、趋势图、卫星视图、三维视图、数据管理。

7) 原始数据、解算结果的自动保存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

8) 对监测站、基站接收机的远程设置功能,软件上有各个GPS接收机的独立监控模块,可以向GPS接收机发送用户更改参数的命令(如采样间隔、高度截止角等);

9) 系统完备性监测功能,可对整个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包括软件和硬件,比如,一旦某个监测站出现死机现象,软件马上会通过数据信号触发的方式实现接收机自动重启;

10) 每个监控站的监控范围可根据用户设置,相应的精度可从2毫米到1厘米(具体精度还与所使用的GPS接收机及其天线有关)。

11) 回放功能。回放功能分为两个层次:原始数据层,软件记录原始数据后,可以任意截取其中部分数据,并根据原始数据重新解算并回放的功能;历史状态层,即根据所选择的时段,对系统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回放。

12) 实时的数据采集的延迟不大于1秒。

13) 可以调整各个监测站的位置更新率;

14) 连接数据库,记录用户需要保留的各项信息;记录的内容如下:

GPS定位数据坐标;

精度(水平和垂直);PDOP值;

使用卫星颗数;

解类型。

卫星数据卫星颗数;

每颗卫星的坐标;每颗卫星的信噪比;每颗卫星的仰角;

基线解信息基线向量;

基线误差(中误差和相对误差);比率值;

协方差阵。

系统状态数据

软件本身的工作状态;

各个机站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网络连接状态。

15) 第三方软件接口,用COM组件的方式实现,可实现远程查询、管理、报警;

16) 报警功能,报警项可根据用户要求设定,可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报警。

17) 权限管理:一般用户只能浏览数据,系统管理员才可能对一些参数进行设置。

18) 可靠性:7×24小时持续可靠工作。

19) 数据分析功能:根据用户要求,对监控点进行频域和时域分析。

实时显示各监测点的点位信息

各监测点在某段时间段的平均变化量

各监测截面上下游平均变化量的三维实时显示

桥面各监测点的实时三维变化

两塔顶监测点变化量的实时显示

1.8.5 GPSensor的特点(与RTK比较)

集成了RTK功能的GPSensor软件,除了也能采用RTK方法之外,采用其自身与RTK不同的算法后,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 算法

相比RTK方法而言,GPSensor的算法具有如下特点:

u GPSensor采用采用同时刻(在1微秒之内)的GPS原始观测值进行差分解算;而RTK方法不需要差分改正数和流动站的观测数据保持同步,一般的参考站接收机差分改正数广播更新率为1Hz,因此,一般情况下差分改正数会延迟0.5秒到2秒不等,在特别情况下,流动站能允许1分钟之前的差分改正数参与解算;

u GPSensor可以采用扩展的动态非线性Kalman滤波算法进行差分解算。

u GPSensor的算法对系统的硬件要求较高,在高性能计算机上运行,而RTK的算法总是由GPS 接收机生产厂商提供,固化在GPS接收机内部。

2) 精度

GPSensor直接应用GPS接收机的原始数据,参考站和流动站的观测数据保持严格的同步,所以,大气层延迟造成的公共误差被最大程度地抵消,GPSensor还采用滤波方法消除GPS动态定位数据中的各种随机误差,是输出的定位结果更符合真实的情况,所以GPSensor根据采用的GPS接收机和GPS天线的不同,可以保证毫米级的定位精度,而通常的RTK接收机动态定位精度为厘米级。

3) 通讯

因为GPSensor仅要求收到GPS接收机的原始观测数据,所以,原则上,应要求软件(服务器)与GPS接收机之间仅要求实现单向通讯。而通常的RTK方法,要求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进行通讯,又要求流动站和数据中心之间进行通讯。

下图是在采用串行端口GPS接收机进行网络监控的情况下,GPSensor和RTK方式需要建立的数据通讯链路示意图:

RTK方式下的数据通讯

由图可见,RTK方式下,差分改正数和定位结果需要进行多次传输,上图中,一个监测点的差分数据发送到数据中心,需要进行3次串口数据传输,两次网络数据传输。

GPSensor方式下的数据传输

由图可见,在GPSensor方式下,流动站的原始数据仅需要一次串口数据通讯和一次网络数据通讯,就可以到达数据中心,参考站可以直接与数据中心服务器相连。

4) 系统可靠性

RTK通常应用于测量、高精度导航等,对于RTK接收机而言,如GPS信号发生失锁那么接收机需要重新初始化,求解整周模糊度,从而造成短时间隔内不能正常输出厘米级定位解。而GPSensor专为变形监测而设计,适用于桥梁、大坝、矿区、滑坡等的变形监测,软件能长时间持续可靠工作,诸如RTK经常需要重新初始化等缺点在GPSensor里并不存在。

GPSensor软件运行在数据中心的计算机上,整个计算功能可以设计成冗余模式,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而RTK方法不能实现类似的功能。

5) 结论

u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对GPSensor软件的各项性能和特点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其中,特别是GPSensor对数据通讯的要求较低;同样的数据,GPSensor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GPSensor可以实现比RTK方法更高的可靠性。

2 技术服务与系统维护

2.1 系统的安装、调试

本系统核心软件必须在约定时间内开发完成,软件开发完成后乙方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安装及调试,并进行与本系统有关的必要的技术培训。

在安装调试的过程中,乙方必须出示安装、调试大纲、流程以及技术指导书,同时密切和甲方配合,在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施工的有关规定。

2.2 免费保修承诺

所有产品保修期为两年。保修期内,非因用户人为原因造成的产品故障,公司均有义务免费维修,并在维修期间向用户免费提供备用产品,以确保不延误用户生产和科研。如在保修期内,产品多次发生故障,合计维修时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超过30天,公司将为用户更换同型号产品。

保修期自公司开具发票之日起计算,保修期满,用户仍享受免费维修服务,如需更换元器件,用户需支付元器件成本费。

2.3 专业软件免费升级承诺

用户享有终生免费软件升级权利,软件升级指厂方为改进和完善产品的系统和操作而进行的版本升级。

2.4 技术培训承诺

设备安装所在地为用户方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培训人员的人数和培训时间用户方确定。

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

2)设备安装、测试。

3)设备维护、操作等。

乙方培训效果及提供以下必要的培训资料、文件和设施:

1)乙方负责对用户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使用户达到能独立进行管理、维护和故障处理等工作,以便用户所使用的硬件、软件产品能够正常、安全地运行。如果甲方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接受系统所有内容,乙方有义务多次讲解;

2)乙方的培训对象为系统使用的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乙方需提供培训教材。

3)技术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乙方负责派出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并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员,在用户方指定地点、时间提供免费(讲义、资料)培训服务。

2.5 技术服务承诺

乙方为甲方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电话服务和EMAIL咨询服务;

对于系统产生的任何问题,我公司承诺响应时间为4小时,24小时内解答客户疑问。

本系统运行三个月后,公司将于双方均感方便之时到用户单位回访,与用户探讨深层次技术问题,征求用户对本系统和服务的意见,从而使本系统得到改进与完善。

2.6 维修服务承诺

对于所投标的产品,提供终身维修服务,保修期内的维修(如果非人为的因素)提供免费维修。如保修期内设备出现故障,乙方将在4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进行技术维修支持,如无法排除,乙方在一周内提供备件等方式并由合格技术人员指导下排除故障。

2.7 超过保修期的维修承诺

对超过保修期的设备,厂家提供维修或提供相应的维修备件,收费仅限于基本材料费及相应杂费。

2.8 配合使用者进行二次功能性开发提供一切必要技术支持的承诺

对于用户要进行二次功能开发,我们公司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可以提供二次开发数据结构的源代码。

2.9 定期向供产品升级和更新信息承诺

所投标产品如果厂家有升级和更新的信息,上海华测公司承诺在第一时间通知用户,并每隔一个月

主动和用户进行电话交流。

南方测绘变形监测系统(SMOS)解决方案

引言

变形监测是为了监视变形体点位移动状况而进行长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其关键在于提取变形敏感部位和各观测周期的变形点的形变信息,对提取的变形信息进行分析、解释,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的预测及预警。

GPS测量技术用于生产作业,其作业模式从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后处理高精度动态测量,发展到动态初始化(OTF)厘米级实时RTK测量作业。目前厘米级实时RTK技术以其高效、可靠和适用性强等诸多优点已经被用户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测绘生产作业。RTK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野外可实时获得最终坐标,野外质量控制,室内工作量少,野外生产效率高,精度(1-2cm),用途广,如:放样,公路施工,机械引导等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GPS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空间定位技术方面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拓宽了它的应用范围。而在变形监测领域,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使用常规光学和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监测的方法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GPS 测量具有高精度的三维定位能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应用GPS不仅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而且利用GPS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集成,还可实现对变形体的全自动化、实时监测。

南方测绘多年以来致力于GPS技术的研发及GPS终端产品的生产,已发展为行业的领导者。在系统集成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宜昌NRS系统的成功应用启动了CORS系统国产化进程,而后南方NRS系统以其稳定的性能、高性价比为不同精度要求的用户提供了便利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如今南方测绘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了超过500个CORS基站,NRS技术也已经被批准列入国家“863计划”。作为CORS系统的发展应用的热点,南方测绘研发出了GPS变形监测系统SMOS (SOUTH Monitor System)。

解决方案先从硬件结构上介绍南方变形监测系统,然后详细介绍南方最新变形监测系统软件SMOS,最后就南方以往实施的项目中总结的经验给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一、南方测绘变形监测系统(SMOS)结构

1、系统结构总体介绍

南方变形监测系统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通讯)、数据处理分析及管理子系统(控制中心),辅助支持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跟踪GPS卫星并实时采集数据,数据由数据通讯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软件对数据处理并分析,实时监测变形体的位移情况。系统整体拓扑如下:

图1 监测系统整体拓扑图

2、各子系统介绍

(1)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

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由GPS接收机及天线、馈线、电源等组成。GPS接收机采用高精度进口主板,同时采用大地形扼流圈天线,其能够有效抑制多路径效应的影响,结合不妥协的稳定的相位中心(小于0.8mm)且可以抑制射频干扰使系统更可靠。

(2)数据传输子系统

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传输是整个系统的大动脉,只有数据畅通稳定的传输才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数据解算的精度。

数据传输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1)有线通讯。有线通讯目前有多种接入技术。从数据传输稳定性、成本、维护等角度考虑,使用光缆作为媒介无疑是最理想的。使用光纤作为监测系统数据传输的介质,既能有效保证数据采集端与控制中心数据通信的带宽和质量,又能为系统拓展提供充足的带宽储备,还能方便监测系统组网。带宽宽,传输距离较远,传输速度不受距离的限制,传输介质物理性能稳定,不受电磁干扰,因此光缆在监测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无线通讯。无线通讯我们最常用的有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

GPRS/CDMA,蓝牙技术、ZigBee等。根据监测点到控制中心的距离及传输的数据量选择适当的无线传输方式。一般的监测点的分布范围从几百米到几公里远,WI-FI通讯技术从性能、带宽、传输距离是比较适用于监测系统的。而GPRS/CDMA 和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的3G通信技术,由于其传输不受视距及距离因素影响而倍受青睐。但其依赖于信号基站,因此在偏僻山区并不适用。

接收机提供了RS232、TCP/IP多种协议数据接口,方便选择不同的通讯设备。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最佳的通讯方式。

3)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由监控中心的服务器系统及监测软件、SQL Sever2005等组成。

变形监测系统整个体系是以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为中心节点的星型网络。各监测站作为系统网络的子节点。应该说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它的结构与性能也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可靠性。

4)辅助支持系统:包括外场机柜、外场机箱、配电箱及UPS、防雷和远程电源监控、报警装置等组成。

辅助支持子系统是整个监测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场机柜、仪器保护箱等对安装在野外的设备起到防水、防尘、防盗等作用。UPS保证了系统运行的连续性,稳定性。防雷设备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的设备安装在野外,雷击对电源电路,GPS接收机内部电路,通讯电路等破坏比较严重,雷雨过后需要更换大量的电源板、通讯模块等,因此防雷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二、南方变形监测系统软件SMOS

SMOS软件是南方测绘在Visual C++环境下编写的高精度变形监测系统软件,软件实现了数据处理、地图表现、数据库建立、图形管理和成果输出功能。软件系统软件技术实现构架图如图2:

图2 SMOS构架图

1、SMOS功能设计

(1)系统可以连续、自动、实时地完成监测对象外部变形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2)控制中心根据处理的数据,实现分析、过程线图形绘制、判断、预测、报表打印和WEB发布;

(3)数据通过互联网或者GPRS/CDMA等无线通信技术转发其他分管中心或者上级单位,分管中心数据与现场控制中心的数据完全一致;

(4)系统设置用户权限,一般用户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浏览、历史数据回放等操作,而不能更改系统参数。而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对系统进行全权管理;

(5)参考相关标准规范及经验数据,为变形体设置预警值,实现超限报警功能。

2、SMOS特点

(1)算法先进,精度更高

较传统RTK算法,SMOS有如下特点:

SMOS采用同时刻(在1微秒之内)的GPS原始观测值进行差分解算;而RTK 方法不需要差分改正数和流动站的观测数据保持同步,一般的参考站接收机差分改正数广播更新率为1Hz,因此,一般情况下差分改正数会延迟0.5秒到2秒不等,在特别情况下,流动站能允许1分钟之前的差分改正数参与解算;

SMOS可以采用扩展的动态非线性Kalman滤波算法进行差分解算。

SMOS的算法对系统的硬件要求较高,通常在高性能计算机上解算,而RTK的算法是由GPS接收机生产厂商提供,固化在GNSS接收机内部;静态解算则需人工干预,一般采用双差固定解的方式。

(2)兼容性高

SMOS软件提供多种格式数据接入,以及提供第三方软件数据接口。软件可兼容进口及国产主流GPS接收机,最高可支持20Hz频率接收机。

(3)系统可靠性

RTK通常应用于测量、高精度导航等,对于RTK接收机而言,如GPS信号发生失锁,那么接收机需要重新初始化,求解整周模糊度,从而造成短时间隔内不能正常输出厘米级定位解。而SMOS专为变形监测而设计,适用于桥梁、大坝、矿区、滑坡等的变形监测,软件能长时间持续可靠工作,诸如RTK经常需要重新初始化等缺点在SMOS里并不存在。

SMOS软件运行在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上,整个计算功能可以设计成冗余模式,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而RTK方法不能实现类似的功能。

SMOS集成WEBSERVER,可以在远程PC端查看各基站在线情况,方便管理、及时查看各站当前情况。数据库采用安全可靠的MSSQL2005,实时保存解算成果,

方便用户查询数据,并具有用户权限管理,只有最高权限用户方可对数据进编辑及修改。软件具有参数转换功能,根据客户提供现场坐标参数进行转换。SMOS 还可以查看各个天线实时的卫星情况,信噪比示意图等。

三、结论和建议

实际工程中为保证 GPS测量的正常进行和定位精度,一般监测点的点位选择自由度较低,从我们实施过的项目中发现,某些关键部位的监测点卫星遮挡情况比较严重,导致锁定卫星数目不足或者数据受到干扰等不良影响,而这些点又在关键部位,是不得不进行监测的。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双星系统(GPS+GLONASS)的接收机进行监测,它有效解决了GPS在遮挡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出现观测卫星较少,每颗卫星连续的时间短,导致整周模糊度无法固定。加入GLONASS卫星数据后,卫星数增加,几何图形改善,因而定位精度也有所提高。

同时为了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建议建立两个参考站。南方变形监测系统软件SMOS支持多个参考站,进行双重检核。如果其中一个参考站出现通讯故障,另外一个参考站可作为备份对任何基线组合进行处理。

在中心服务器上安装NRS系列软件,在服务器可以接入互联网的条件下,基站可以为移动终端提供差分服务。

南方测绘变形监测系统适用于大桥、水库大坝、高层建筑物、崩塌滑坡等需要进行建构健康监测及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形变体。由于其全天候工作、自动化观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包括分析、管理)无需人为干预、成果精度可靠、超限自动报警,因此具有传统监测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变形监测系统作为相关管理部门灾害预警系统的一个分支,其监测成果为领导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同时提高管理部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减轻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重大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海达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

中海达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是中海达高精度GNSS 技术与中海达ZNetMonitor高精度变形监控预警服务器软件相结合的综合变形监测分析预警

系统。

中海达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具有目标明确、结构简单、流程清晰、功能完备等特点,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系统在确保监测功能及精度性能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条件并兼顾工程投资的经济性,最大程度实现客户的既定要求。系统数据可靠、运行稳定,既能准确表达监测点的工作状态,也能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风险评价,还能多渠道多形式适时分级发布预警信息,为运行单位随时随地掌握工程结构安全和决策部门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与信息参考。

中海达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成熟、稳定经济,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矿山边坡变形监测、尾矿坝变形监测、矿山采空区沉陷监测、水库大坝变形监测、堤防渠道变形监测、深基坑及周边影响区变形监测、大型桥梁健康监测、高层建筑及大型场馆健康监测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应用领域

安全监测:滑坡监测、大坝监测、沉陷监测

健康监测:大型桥梁监测、大型场馆监测、高层建筑监测

痕移监测:板块漂移监测、冰川运动监测

行业优势

相对传统测量手段,运用 GNSS 技术进行变形监测具有非常明显的

优越性,主要优点如下:

■观测站之间无须通视,并且不要求网形具有良好的几何结构,点位选择更加灵活。

■观测误差不会被积累,各监测点观测精度分布均匀。

■操作简便,无需进行手工重复劳动,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定位精度高,即使在极短基线条件下其相对定位精度仍可达1×10-6。

■响应快速,可实现短基线快速定位,定位观测时间仅需数分钟。

■可全天候作业,真正实现连续实时观测,特别适合变形监测和高频动态监测。

■可直接提供三维坐标及其绝对或相对变化量,没有量程限制,这是传感器类、声纳类、光波类、影像类、频普类监测手段不可比拟的。

■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完全实现远程监测、远程控制、远程数据下载与共享,方便实现预警信息发布。

系统结构

中海达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是由:①数据采集系统、②数据传输系统、③数据处理系统、④分析预警系统、⑤综合管理系统等五个子系统组成,其中综合管理系统是服务器软件管理中心,数据处理系统是GNSS数据解算中心,分析预警系统是监测数据分析预警中心,也是中海达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的核心。

综合管理系统(控制中心):1、数据采集系统——设备自检数据采集远程控制

2、数据通讯系统——线路检查数据传输远程下载

3、数据处理系统——基线解算坐标计算精度估算

4、分析预警系统——曲线生成监测分析预警发布

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数据管理

综合管理系统:可有效进行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可方便进行参数设置、状态本地/远程浏览、数据本地/远程下载以及数据共享等。

数据采集系统:中海达采集系统关键设备采用高精度进口主板,确保数据采集准确。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基准站、监测站以及包括野外电源和防雷系统组成的保障支持系统组成。

数据传输系统:中海达数据传输系统可采用 RS232、专线有线/无线 Modem、TCP/IP、GPRS 无线、CDMA 无线、UHF 无线电台等方式,组建方便灵活。系统不仅支持野外就地拖拽式数据下载,还能实现远程实时数据流传输和文件包下载。

数据处理系统:中海达数据处理系统可进行长时间连续实时数据处理,数据解算采用先进的卡尔曼滤波集成单历元整数解算法,轻松达到毫米级定位精度,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及数据的可靠性。

分析预警系统:中海达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非常强大,分析角度多、手段丰富,能计算三维位移分量及各向变形速率,自动生成变形历时曲线、变形分布图和多因素相关图;能根据实地地形数据生成三维仿真图形,并生成变形场等高图和渐变色谱图以及变形场任意剖面图;能综合其他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与简单评价;能根据预设警界值进行风险断别,实时以短信或屏显等形式进行多渠道状态信息发布,紧急状态还能适时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预警信息播报(发布渠

道包括运行技术人员、单位领导、上级管理部门信息中心等,形式包括短信、语音电话、警报声音、大屏幕显示等)。

系统特点

中海达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在具有行业通用优势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数据采集快:完全实现高达 20Hz 连续高速精密数据采集;

监测精度高:算法先进,能运用小波精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单历元毫米级高精度连续解算;

硬件层次少:系统组成简单、结构清晰、运行稳定、维护方便;分析手段多:能计算三维位移分量及各向变形速率,能自动生成变形历时曲线图、变形分布图、多变量相关图,能根据实地地形数据生成三维仿真图,并能生成实体变形场等高图或渐变色谱图以及变形场任意剖面图;

信息发布快:能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与简单评价,并根据预设警界值和实测值进行判别,能及时进行多渠道多形式预警信息或状态信息发布,随时随地掌握运行状态,真正实现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

应用范围广:本监控系统不仅能应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也能在高边坡、高剪力墙、港口、船坞、矿山、水库大坝以及江河堤坝监测、大型桥梁场馆和高层建筑健康监测中广泛应用。

系统产品

VNet 系列分体式 GNSS 接收机

中海达 VNet 系列 GNSS 接收机是国内最先进的分体式监测型 GNSS 接收机。产品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更适合长期、持续、稳定、精确的监测工作要求,具有传统GNSS 接收机无法比拟的优势。

■稳定低功耗的嵌入式 ARM 系统

■开放稳定的 Linux 操作系统

■支持所有 GNSS 信号接收

■高精度测量技术

■高速的数据更新率

■六种数据传输模式

■海量数据存储、数据下载、数据流传输

■方便的网络远程访问

■宽电压多模式供电

VNet6

静态精度:

平面:±(2.0mm+1x10-6D)

高程:±(4.0mm+1x10-6D)

数据更新率:20Hz

VNet3

静态精度:

平面:±(2.5mm+1x10-6D)

高程:±(5.0mm+1x10-6D)

数据更新率:10Hz

HD8200N 型一体式智能静态接收机

HD8200N 型一体式智能静态接收机是中海达十年 GNSS 技术积累和上万客户应用体验的经典之作。

■一体化设计

■性能稳定

■操作简便

■全能通讯

■智能语音技术

■项目化文件管理

HD8200N

静态精度:

平面:±(2.5mm+1×10-6D)

高程:±(5.0mm+1×10-6D)

系统软件

ZNetMonitor 软件是中海达高精度 GNSS 监测站系统服务器软件,是 HD-AMWS 系统(Accurate Monitoring Warning System 高精度监控预警系统)的核心软件。软件界面清晰、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强,还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开发。

功能

■具有远程数据传输、远程状态浏览、远程系统设置以及数据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

■能进行超短基线解算、已知点符合归算、坐标计算、精度估算;

■能计算三维位移分量及各向变形速率;

■能自动生成变形历时曲线图、变形分布图和多因素相关图;

■能根据实地地形数据生成三维仿真图,并能生成实体变形场等高图或渐变色谱图以及变形场任意剖面图;

■能结合相关因子原型观测数据和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初步综合分析与简单评价;

■能根据预设警界值进行风险断别,适时以短信、屏显、广播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状态信息发布和预警信息播报。

方案设计

设计流程

中海达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方案设计流程,形成的方案更加契合工程现有条件和实际需要,解决方案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量体裁衣”式的设计理念。

主要内容

中海达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方案能充分把握客户的既定需求,做好监测范围的整体规划和断面设计,优化监测项目设置和系统结构,在平衡好工程经济性的同时确定系统的最佳技术指标,并能根据工程总体需要定制开发系统软件,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功能,完美实现工程的总体目标。

中海达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工程条件分析

■总体目标设计

■功能模块设计

■监测系统布置

■技术指标设计

■设备选型设计

■系统可行性分析

■系统经济性分析

■工程实施计划

典型方案

定期经济型

系统配置:8200N 型一体式智能静态卫星接收主机 + 网络服务器实时监测软件。

适用范围:小型监测项目、采取固定观测墩、定期间断性观测的方案。例如:边坡变形监测、深基坑变形及其周边沉降监测等项目。

方案特点:精度高、成本低、系统简单、观测方便,监测仪器用完后还可兼用于其他工程。

变形缝施工工艺

变形缝施工工艺 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施工工艺情况: 1、在安装建筑变形缝装置之前应认真检验变形缝槽口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多余部分应凿去,缺损部分应修补,过深过宽部分需直筋加固,确保槽口的平直度和坚固性。 2、楼地面变形缝装置应满足本图集构造详图的要求,如不能满足应做凹槽或基台,并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用膨胀螺栓固定。使用M6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40mm,使用M8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50mm。 3、安装时以变形缝中心为基点,根据所选型号,按图集要求向两侧放样,定出固定铝合金基座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膨胀螺栓的位置,间距符合安装图纸要求。 4、按实际要求安装阻火带。 5、再缝隙连侧基层及止水带两边用专用基层胶黏剂涂刷,将止水带平铺贴再混凝土基层上并用相应工具压实。止水带固定后两侧与混凝土结合部位不得有气泡或开口现象。 6、将铝合金基座放入槽口,调整好设计标高,使纵坡,横坡与装饰面保持一致,用膨胀螺栓固定铝合金基座。

7、将滑杆按设计间距布置,初步固定。 8、盖上面板,用螺栓固定。安装完毕后,变形缝装置表面盖板应与地坪纵坡、横坡保持一致。 9、根据需要嵌入橡胶条、大理石或其他材料。 10、个别接缝处应注入填缝胶并刮平。 11、屋顶缝应特别注意接缝处理。特殊节点及配件由厂家专门加工。详见屋面变形缝平接示意。 12、按节点图处理两种不同型号变形装置。详见屋面变形缝与外墙连接构造。 变形缝施工注意事项: 1.伸缩缝安装前首先检查伸缩缝开槽宽度与伸缩装置的间隙是否符合温差要求。间隙中是否清理干净,待检查验收合格后安装。 2.为防止安装过程伸缩缝装置产生的变形,保证伸缩装置与两侧路面的平顺,采用”吊缝固定法”,即采用长3米,25#工字钢垂直于槽放置,间距1米,用∩钢筋在工字钢上将伸缩缝吊起同工字钢靠紧固定,用仪器检查平整度、顺直度合格后予以焊接。这样即可控制焊接时伸缩装置的变形,又可保证伸缩装置安装的整体质量。 3.在止水胶带下填塞苯板的方法,不能很好的保证浇筑槽内砼时两梁的间隙及严密性,而影响施工质量,为此采用在安装前伸缩缝钢梁前端根据锚固槽深度,焊上2毫米铁挡板,两板内再填苯板支撑的方法,用以保证这一环节的施工质量。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 2,总建筑面积约23 万m 2,地下建筑面积约8.7 万m 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 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5. 《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 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周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变形缝施工工艺

变形缝施工工艺 一、屋面变形缝施工工艺标准 1 材料准备:基层处理剂、防水卷材、密封材料等。 2 施工机具:喷灯、腻刀、铁锹、灰斗及防烫伤的皮手套、工作鞋等有关施工机具。 3 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表面清理、修整→喷涂基层处理剂→变形缝内填填充材料→附加层防水层→变形缝顶部加扣盖板→清理与检查修理 3.1 基层表面清理、修整:检查基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加以清扫,出现缺陷应及时加以修补。 3.2 喷涂基层处理剂:在已干燥的檐口的基层上喷涂处理剂,以便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 3.3 变形缝内填填充材料: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3.4 附加层:变形两侧交角处应粘铺1至2层卷材附加层。 3.5 做防水层: 3.5.1 等高变形缝类型中,卷材应满粘铺至墙顶,然后上部用卷材覆盖,覆盖的卷材与防水曾层粘牢,中间应尽量向缝中下垂,并在其上放置聚苯乙烯泡沫棒,再在其上覆盖一层卷材,两端下垂并与防水层粘牢。 3.5.2 高低跨变形缝中,首先低跨的防水卷材应铺至低跨墙顶,然后再在其上覆盖一层卷材封盖,其一端与铺至铺至墙顶的防水卷材粘牢,另一端用压条钉压在高跨墙体凹槽内,用密封材料封固,中间应尽量下垂在缝中。 3.6 变形缝顶端加口盖板: 3.6.1 等高变形缝类型中,变形缝顶部加扣混凝土盖板或金属盖板; 3.6.2 高低跨变形缝类型中,在高跨墙体凹槽上部钉压金属合成高分子盖板,端头由密封材料密封。 3.7 清理与检查修理:对已完工的天沟、檐沟防水卷材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修整,并同时将杂物清理干净 二、外墙变形缝处理 1.根据施工现场柱与墙、墙与墙、柱与柱间不同结构间及伸缩缝的平面或转角方式,按照图集要求的计尺寸、用0.6 厚不锈钢分别压型各类折形如设计。 2.清除伸缩缝内杂物直至干净以及清除伸缩缝两边墙或柱保证聚苯板和不锈钢固定牢固。 3.切割聚苯板,从上不到下粘贴于缝内直至牢固,保证不掉落不偏移。 4.根据设计尺寸用吊线锤吊线弹出不锈钢边线以便控制。

变形缝工程施工方案

变形缝施工方案 (一)外墙变形缝处理 1 根据设计中柱与墙、墙与墙、柱与柱间不同结构间及伸 缩缝的平面或转角方式,按设计尺寸、用0.6厚不锈钢分 别压型各类折形如设计。 2 清除伸缩缝内杂物直至干净以及清除伸缩缝两边墙或柱 保证聚苯板和不锈钢固定牢固。 3 切割聚苯板,从上不到下粘贴于缝内直至牢固,保证不 掉落不偏移。 4 根据设计尺寸用吊线锤吊线弹出不锈钢边线以便控制。 5 根据弹线尺寸位置将不锈钢及小网钢板网用胀锚螺栓间 距500MM固定,个别脆弱部位加强加密固定。 6 将小网钢板网固定与墙体两边。 7 粉刷时将不锈钢板两侧预埋部份包括小网钢板网覆盖于 粉刷层内。 8 外墙粉刷及涂料施工时,保证钢板的接缝顺直及不受污 染,保持不锈钢板外观平整光洁。 (二)内墙变形缝处理 1. 清理缝内杂物及缝边固定位置杂物以便固定铝合金。 2. 根据不同结构类型,预制铝合金中心板、铝合金底框、 铝合金盖板及铝锚夹。 3. 根据设计尺寸弹出铝合金边框线保持直线。 4. 利用弹出线将铝合金底框及铝合金中心板用膨胀螺 栓沿线固定,保持直线及平整度。 5. 将铝合金盖板用铝锚夹与铝合金底框、中心板连接牢 固。 6. 将粉刷面层与盖板及框的连接处用油膏嵌缝,保持柔 性连接。 7. 保持铝合金盖板平整光泽。地面伸缩缝处理 8. (三)地面伸缩缝处理 1 根据不同形式预制5厚不锈钢板按设计水平面宽度 150MM。 2 清除地面伸缩缝内杂物及缝边杂物以便固定。 3 用卷材留槽铺设于缝内固定缝边。

4 沿缝两边间距500MM锚固折形镀锌铁皮。 5 将岩棉填入缝的卷材凹槽内。 6 涂抹胶泥于缝两边,保持平整。 7 将5厚不锈钢盖板与膨胀螺丝焊接牢固,经压挤与地面 粘结牢固。 8 控制盖板高度与地面粘结牢固,保持与地面装饰层同一 高度,无接搓高低缝。 (四)屋面变形缝 1. 屋面变形缝板与板之间及板与墙之间的变形缝两种, 根据缝的方式先行预制面板1厚铝盖板。 2. 清理缝内杂物及缝边杂物。 3. 弹出缝外砌体分隔外线,保持直线。 4. 在缝边弹线部分用1厚凹形铝板铺设于缝边用射钉固 定。 5. 在线内缝边铝板上,两边和单边砌120砖砌体高 250mm,并在外侧用1:3的水泥砂浆粉刷2公分。 6. 在砌体夹缝底部的铝板上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嵌缝。 7. 在缝边砌体外侧面从上到下铺设卷材附加层。 8. 防水屋面施工时,将卷材翻上盖在砌体外侧及砌体顶 面的附加层上,但在缝内断开不连接,固定牢固。 9. 沿砌体顶部铺设附加卷材盖于缝上,用于托聚苯乙烯 塑料棒,并在其上再次覆盖卷材附加层,该卷材顺砌 体两边盖于屋面卷材上翻部分。 10. 将成型1厚铝板用水泥钉在侧面间距300固定。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1、工程概况 兰渝铁路LYS-4标一分部承建的工程位于宕昌县官亭镇与两河口乡,为时速200km客货共线(双箱运输)电气化双线铁路。合同段起讫里程为:DK285+811~DK303+782,全长17.971km。主要工程项目为天池坪隧道(14528m)羊古堆隧道(439m)、化马隧道(进口段2500m)以及龚家沟中桥108.5m(2(3-32)m连续梁桥)、庙下中桥124.2m(3X32m梁)、羊古堆中桥81.5m(2X32m梁)。 2、编制依据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3、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目的及意义 兰渝铁路铺设无砟轨道地段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较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监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

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兰渝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4、沉降变形测量 4.1兰渝铁路LYS-4标一分部管区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根据桥梁、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4.2 兰渝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4.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4.5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5.1基准网、变形点测量网均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若监测地段含无砟轨道时则应以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置成闭合环状、节点水准路线等形式。 4.5.2变形测量精度符合表4.5.2-1的规定 表4.5.2-1变形测量精度 4.5.3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4.5.3-1的规定 表4.5.3-1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伸缩缝施工工艺流程和方法

伸缩缝施工工艺流程和方法 桥梁伸缩装置安装对行车的平稳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伸缩安装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 为保证伸缩装置的平稳性和使用的耐久性,保证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精心施工,保证满足产品的实际使用性能。 、施工工艺流程图 伸缩缝现场调查和材料进场安排 伸缩装置安装施工准备工作 切割缝区,清理缝区 型钢就位 对直线度、平整度复查后加入分布筋,锚筋钢筋与预埋钢筋焊接 、施工工艺方法 ①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和安装操作规程,检查、验收伸缩缝异型边梁的平整度、顺直度和缝体间隙。 ②机械设备、小型机具配备齐全,尤其是提供施工车辆过往的过桥板必须质量坚固、数量充足,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③配齐备足防止污染路面的塑料布、胶带等材料及养护用的塑料薄膜、浇水工具等。开槽 ①在桥面沥青砼铺装层施工完成后,根据各种类型伸缩缝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进行准确放样以及确定开槽宽度,打上线以后用切割机切缝,切缝线以外的沥青砼路面必须仔细用塑料布覆盖并

用胶带纸封好,以防切缝时产生的石粉污染沥青路面。切缝应整齐、顺直并注意把沥青砼切透,以免开槽时缝外沥青砼松动。 ②用风镐开槽。开槽深度不得小于9cm开槽时要将槽内的沥青砼、松动的水泥砼凿除干净,应凿毛至坚硬层并用强力吹或高压水枪清除浮尘和杂物。开槽后禁止车辆通行,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槽两侧边缘,以免槽两侧沥青砼受损。 ③梁端间隙内的杂物,尤其是砼块必须清理干净,然后用泡沫塑料填塞密实。如有梁板顶至背墙情形,须将梁端部分凿除。 ④理顺、调整槽内预埋筋,对漏埋或折断的预埋筋应进行修复,统一采用植筋胶或环氧树脂进行钢筋补植,补植深度不小于15cm补植后的钢筋须请业主代表、监理人员共同验看。 ⑤开槽后产生的所有弃料必须及时清理干净,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缝体安装 ①安装伸缩装置时,上部构造端部间的空隙宽度及伸缩装置的安装预定宽度,均应与安装温度相适应,并应遵照图纸规定。伸缩装置的安装,应在伸缩装置制造商提供的夹具控制 (将伸缩装置预置)下进行。伸缩装置一般应在+5C?+20C的温度范围内安装。当伸缩装 置的安装温度不同于图纸规定时,应根据跨径、桥面连续长度、安装时温度等综合计算,并经有关程序确认后对各项安装参数予以调整。伸缩缝定位宽度误差为土2mm要求误差为同一符号,不允许一条缝不同位置上同时出现正负误差。各种类型伸缩缝型钢伸缩间隙的确定与安装时温度有关,安装时按桥梁实际长度如伸缩余量充分,缝间隙可考虑适当收小,具体如下。 伸缩缝安装温度对应的型钢间隙与梁端参考值表 ②安装时伸缩缝的中心线要与梁端中心线相重合。如果伸缩缝较长,需将伸缩装缝分段运输,到现场后再对接,对接时将两段伸缩缝上平面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使两段伸缩缝接口处紧密靠拢并校直调正。用高质量的焊条,逐条焊接,焊接时宜先焊接顶面,再焊,最后焊底面,要分层焊接并及时清除焊渣,焊接结束后用手提砂轮机磨平顶面 ③伸缩缝的标高控制与固定:采用10X10角钢作定位角钢,使伸缩缝上顶面比两侧沥青砼面层的标高低约2?3mm同时控制伸缩缝的标高,然后对伸缩缝的纵向直线度也进行调整。伸缩缝

外墙变形缝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简况2 2.1工程总体简况2 2.2设计简况2 三、施工准备3 3、1、材料准备3 3、2、机具准备3 四、施工方案3 4.1、工艺流程3 4.2、槽口处理:4 4.3、安装止水带4 4.4、放样(安装配件前准备工作)4 4.5铝合金基座及框架的安装4 4.6滑杆及中心板安装5 4.7铝合金盖板安装5 4.8检查6 五、质量、安全、消防控制措施7 5.1、质量控制措施7 5.2、安全、消防控制措施7 六、成品保护8

一、编制依据 1、云台花园建筑施工蓝图; 2、西南图集11J12;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范(JGJ80-91); 4、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11); 二、工程简况 2.1工程总体简况 序号工程内容 1 工程名称云台花园安置房工程 2 工程地点巴中云台街望王路西段、望王山山腰下段、巴中市文化馆北侧 3 建设单位巴中兴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广州市宏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6 承包范围建筑、装饰、安装(不含消防、电梯)、绿化、二次装修、高 压配电。 7 合同工期暂定总工期425个天,从2013年7月1日~2014年8月30日。 8 质量标准合格标准,争创市“优质样板工程”。 9 工程类别商住楼 2.2设计简况 基础型式旋挖灌注桩基础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

栋号建筑面积平面 形状 层数高度埋深+0.000 电 梯 楼 梯 A1# 6163.35 A1-6#楼呈一字形排列,每两栋紧靠,栋间设置变形缝-1F,9F 27.85m 6.05-7.0 415.05 每 栋 各4 部 电 梯 双 跑 式 A2# 6163.35 A3# 10728.645 18F 56.25m 3.2- 4.15 423.35 A4# 10728.645 A5# 23980.8 -4F,27F 85.45m 17.75-24.85 423.35 A6# 23980.8 三、施工准备 3、1、材料准备 铝合金基座、不锈钢盖板、橡胶止水带、止水胶条、膨胀螺栓、填缝密封膏(或油膏麻丝)等 3、2、机具准备 锤子、吊篮、墨斗、细钢丝、冲击钻、手枪钻、活动扳手、套筒扳手、卷尺。 四、施工方案 4.1、工艺流程 槽口处理→安装止水带→放样→铝合金基座及框架的安装→滑杆及中心板安装→铝合金盖板安装→检查→交验

沉降观测及基坑变形监测方案(建筑助手)

一、测区概况 1、地理位置 待建的秦皇岛恒大城位于秦皇岛市火车站北侧,本次涉及沉降观测及基坑 变形监测建筑物为:5#、6#地块(6#地块1、2标;5#地块、6#地块3、4标) 拟建的住宅及商业建筑,该标段位于规划北港大街南侧,迎宾北路由标段中间 穿过。 项目工程为剪力墙结构,桩筏、筏板基础,一般为地下2层,地上5—49层。该项目由荆州市晴川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恒大地产集团秦皇岛恒大 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依据设计 要求,本工程按国家规范,在施工及使用期间均进行沉降观测。 本次沉降观测工程范围主要包含住宅及配套工程。基坑监测部分指根据设 计图纸要求需要进行基坑监测部分。 二、工作任务 恒大城5#、6#地块3、4标段建筑沉降观测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楼号布点个 数 建筑层数观测层数总监测次数 1# 6 33 ±0、3、6、9、12、15、18、21、24、 27、29、31、33 ≥13次 2# 6 33 ±0、3、6、9、12、15、18、21、24、 27、29、31、33 ≥13次 3# 6 33 ±0、3、6、9、12、15、18、21、24、 27、29、31、33 ≥13次 4# 6 33 ±0、3、6、9、12、15、18、21、24、 27、29、31、33 ≥13次 5# 6 33 ±0、3、6、9、12、15、18、21、24、 27、29、31、33 ≥13次 6# 6 28 ±0、3、6、9、12、15、18、21、24、 26、28 ≥11次 7# 6 28 ±0、3、6、9、12、15、18、21、24、 26、28 ≥11次 8# 6 28 ±0、3、6、9、12、15、18、21、24、 26、28 ≥11次 9# 6 28 ±0、3、6、9、12、15、18、21、24、 26、28 ≥11次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1.5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用方便,一般将岸上的平面基准网点纳入垂直位移基准网中,同时还应在较稳定的地方增加深埋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它们是大桥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为统一两岸的高程系统,在两岸的基准点之间应布置了一条过江水准线路。 四、方法与成果精度 1)GPS定位系统测量平面基准网

伸缩缝安装施工方案

国道315线吐尔尕特口岸康萨依大桥项目 伸缩缝安装施工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国道315线吐尔尕特口岸康萨依大桥项目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伸缩缝安装施工。 2编制依据 2.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2004 2.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熟悉设计图和技术要求,以及相关规范规定,由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等相关部门就合同有关条款、设计图、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使用的施工方法和材质要求等进行交底。总工向各部门、现场负责人及技术员交底就以下内容进行交底: ⑴ 合同中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合同条款规定的法律、经济责任和工期。 ⑵ 设计文件、施工图及说明要点等内容。 ⑶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质量要求。 ⑷ 施工技术方案。 ⑸ 工程合同技术规范、使用的工法或工艺操作规程。 ⑹ 材料的特性、技术要求及节约措施。 ⑺ 季节性施工措施。 ⑻ 各部门在施工中的协调配合、机械设备组合、交叉作业及注意事项。 ⑼ 试验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规程。

⑽ 适工程内容的科研项目、四新项目和先进技术、推广用的技术 要求。 ⑾ 安全、文明、环保施工具体要求。 由现场主管技术员配合工程技术部向现场施工班组、施工人员进行 技术、操作、安全、环保交底, 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3.1.2提供伸缩缝的定货技术资料。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把桥梁每道 伸缩缝的长度、伸缩量、桥面纵横坡度等基本资料和要求准备齐全,作 为向厂家订货的依据。 3.1.3、熟悉施工现场环境,排查清施工区域内的危险源分布情况。本工 程危险源包括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火灾、职业病 等。 3.1.4、伸缩缝安装前的测量。测放桥梁中心线,测量伸缩缝两侧桥面 高程、纵横坡度及平整度。 3.1.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按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做试验室 配合比、施工配合比。 3.2机具设备准备:见表1 机具设备配备 表1 序号设备名称用途 1混凝土切缝机切割伸缩缝处铺装层 2电动空压机破除清理混凝土及杂物 3水车清洗槽口及混凝土养生 4电焊机焊接伸缩缝 5钢筋切断机混凝土过渡段钢筋网下料 6吊车吊装伸缩缝 7钢提升架调整伸缩缝高度 8混凝土拌和设备拌和混凝土混合料 9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混凝土 11插入振捣器振捣混凝土 12水平仪标高控制测量 13三米直尺检测伸缩缝安装平整度

外墙变形缝施工方案

云台花园 外墙变形缝安装施工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云台花园工程工程经理部 2013年05月05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简况 (3) 2.1工程总体简况 (3) 2.2设计简况 (4) 三、施工准备 (4) 3、1、材料准备 (4) 3、2、机具准备 (4) 四、施工方案 (5) 4.1、工艺流程 (5) 4.2、槽口处理: (5) 4.3、安装止水带 (5) 4.4、放样(安装配件前准备工作) (5) 4.5铝合金基座及框架的安装 (5) 4.6滑杆及中心板安装 (6) 4.7铝合金盖板安装 (6) 4.8检查 (7) 五、质量、安全、消防控制措施 (7) 5.1、质量控制措施 (7) 5.2、安全、消防控制措施 (8) 六、成品保护 (8)

一、编制依据 1、云台花园建筑施工蓝图; 2、西南图集11J12;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范(JGJ80-91); 4、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11); 二、工程简况 2.1工程总体简况

2.2设计简况 三、施工准备 3、1、材料准备 铝合金基座、不锈钢盖板、橡胶止水带、止水胶条、膨胀螺栓、填缝密封膏(或油膏麻丝)等3、2、机具准备 锤子、吊篮、墨斗、细钢丝、冲击钻、手枪钻、活动扳手、套筒扳手、卷尺。

四、施工方案 4.1、工艺流程 槽口处理→安装止水带→放样→铝合金基座及框架的安装→滑杆及中心板安装→铝合金盖板安装→检查→交验 4.2、槽口处理: 1)、量好变形缝装置铝合金尺寸确定出槽口的宽度,并用墨斗打线, 2)、分别从槽口至两侧90mm处纵向切出深度为400(H=40 mm)的“L”型槽口 3)、清理槽口面至平整,并保证施工基面的平整度、直线度、垂直度。 4.3、安装止水带 (1)再次平整清洁混凝土表面,不得有酥松,如果为确保平整做过表面处(特殊情况可用水泥砂浆抹平),尽量使其较为干燥才宜进行安装。 (2)在缝两侧平面层及止水带两边,用胶粘剂按每平M200克的比例涂刷,待基本不沾手时,将止水带平铺在混凝土基层上并用表面较为平整的板材压平压实。 (3)确保止水带接口无污物的情况下,然后按在止水带接口涂上专用搭接胶。待完全干燥再次涂抹,等胶干到不粘手,再压平,压实。 (4)在与止水带水平转接中如遇到水平转接,阴角,阳角接头处根据现场情况剪截。 4.4、放样(安装配件前准备工作) 在缝的两侧确定出铝合金框架位置,同时确定出膨胀螺栓的位置,并作出标记。 4.5铝合金基座及框架的安装 (1)、根据确定的膨胀螺栓位置,用电锤钻孔安装。 (2)、以缝中心(W)将铝合金基座对称放入槽口,用膨胀螺栓将基固定。(确保铝合金基座接在同一平面,务必确保各个基座接头处基座的滑杆放置口连接一致,以便滑杆能在轨道内水平移动)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一、监测意义 基坑与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集中体现在土体的变位,边坡水平位移和沉降。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大面积降水的影响,以及静压桩施工引起土体位移,边坡周围土体会产生一些变化,如应力重新分布、渗排水后土固结等引起土体变位,动态跟踪变位监测,已成为基坑施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 二、监测目的 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开挖深度及位置,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方面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不因土体地面过大位移和沉降而 遭破坏,一方面对基坑边坡土体变形位移实施动态跟踪,使其一直处于受控范围之内,以保证基坑边坡安全,顺利进行工程施工。 三、监测项目 周围建筑物沉降、基坑变形位移,地下水位升降等。 四、监测点的布置 4.1、控制点的布置 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程基点及联系点、检核和定向点等工作点,在选设和使用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A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基准点应不少于3个。

B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连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 2.2.2、观测点的布设 A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选设在建筑物四角,转角处及沿墙每10-15m处。 B水位观测点,为观测井内水位。 C具体观测点的位置见附图 2.3观测方法及观测要求 2.3.1、沉降观测:采用D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精度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0mm。 2.3.2、每次观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相同的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 B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C固定观测人员。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2.4观测周期 2.4.1井点降水前,首先对观测点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在降水与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变化较大或突变时,应加大观测次数。 2.4.2当地下室砼浇筑完成或沉降变形较小后,观测周期可以作 调整或加大间隔时间进行观测,一般可以5-7天进行观测一次。 2.4.3具体的操作时间根据现场确定。 2.5信息化动态跟踪

变形缝安装施工方案

变形缝安装施工方案 (一)适用范围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测量定位:任何部位无论何种形式的变形缝均必须首先依据统一测定的轴线控制线和建筑标高+50cm线,测定变形缝位置控制线,并弹线于墙、地、面上。 (2)深化设计:根据各部位测量定位后,墙柱、楼地面结构预留变形缝偏差情况与实际尺寸进行深化设计,绘制节点详图和组拼施工图,经设计审批后方可提出加工订货与施工。 (3)翻样提供各种类型、规格尺寸、数量加工订货计划。 (4)熟悉图纸,写好技术交底。 (5)组织材料(加工订货半成品)进场后的质量验收工作。 2、机具准备 ? 14mm中击钻、电焊机、手枪钻、切割机、活动扳手、套筒扳手、2m靠尺、线坠、 手锤。 3、施工条件准备 (1)依据深化设计图要求的几何尺寸和测量定位的控制线,修整现场结构偏差。 (2)搭设脚手架(亦可制作移动式架子)。 (3)电源接到位。 (三)主要施工方法 1. 室内金属墙面变形缝 施工工艺要点 (1)根据相应位置的调平板确定膨胀螺栓的位置,用中击钻打孔。 (2)在孔位中安放膨胀螺栓; (3)安装调平板; (4)校正调平板的垂直及水平后,用螺栓固定调平板; (5)安装保温层,临时固定后安装滑轨,并校正滑轨的垂直及两侧轨的间距(校核

不含外装饰铝复合板的精确间距),后用自攻螺钉将滑轨及保温层固定于调平板上。攻钉前可用小于自攻螺钉直径的钻头先钻孔,可减小攻钉难度; (6) 安装滑轨外露面的装饰铝复合板,先将滑轨粘接面用砂布打毛,用布擦净表面杂物,后涂401 粘接剂; (7) 将滑轮组穿于滑轮上; (8) 将不锈钢备板固定于滑轮组上; (9) 将不锈钢备板表面用砂布打毛后,清洁干净,后用401 粘接剂将墙面复合铝板粘接于备板上; (10) 变形缝安装完成后再进行两侧墙面铝板收口。 2. 普通吊顶变形缝 ⑴用L50X 50X 5角钢焊接三角钢架,表面涂防锈漆; (2) 将连接角码用M1 0螺栓安装于角钢架上(间距为800mm,) 调整两侧角码间距及纵向直线度; (3) 将吊顶变形缝铝板用M8螺栓安装于水平角钢上; (4) 通过连接角码调整外饰铝板的高度,直线度及变形缝的外露宽度; (5) 调整校正后每角码处用两个自攻螺钉固定; (6) 进行吊顶变形缝两侧吊顶收边,将吊顶收边料固定于变形缝铝板侧面进行吊顶收口。 3. 室内地面变形缝 (1) 根据相应位置的调平板确定膨胀螺栓位置,用冲击钻打孔; (2) 在孔位中安放膨胀螺栓; (3) 安装调平板; (4) 校正调平板的标高、水平及直线度后将调平板固定; (5) 安装保温层;. (6) 处理保温层接口,用氯化聚乙烯橡胶先将底层防水层粘接为一体,再将硅酸铝及玻璃棉填充后连接上层防水; (7) 检查保温层是否平直,接口处是否接好; (8) 安装滑轨,核准两侧滑轨上沿间距,并确定其上沿标高及直线度,后用自攻螺钉将其固定于调平板上,攻钉前可先使用小于自攻螺钉直径的钻头先钻孔,可减小攻钉难度; (9) 将滑轮组穿于滑轨中;

变形观测设计方案

变形观测设计方案

文档仅供参考 湖北送变电武昌直线跨越塔汉阳 直线跨越塔定向爆破对防洪影响 的变形观测方案 编制人:李雁南 审核人:陈剑锋 批准人:徐保林 湖北为天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科岛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与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监测方法与精度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监测频率与次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质量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监测设备与人员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监测成果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湖北送变电武昌直线跨越塔汉阳直线跨越塔定向爆破对防洪影响的变形 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与任务 湖北送输变电武昌直线跨越塔及汉阳直线跨越塔(白沙洲大桥上游4.7公里处屹立于长江二岸)即将拆除重建,要将两塔做定向爆破将其放倒。为确保长江干堤防洪安全,需对该堤段的防洪影响进行变形观测,根据业主及堤防办要求,我司在该项目中应完成的主要任务为: 1、收集该地块已有地质资料并实地踏勘; 2、分析已有地质基础资料,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监测设计; 3、根据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网建设; 4、按专业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监测; 5、分析监测数据,并按方案及相关文件要求提交监测报告,当遇险情时,及时提出预警。 二、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 ;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防汛条例》。 根据该项目规模、威胁对象及破坏后损失程度、变形敏感程度、

隧洞施工期收敛变形监测方案样本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 执行技术规范和编制依据 (1) 3 资源配置 (1) 3.1 人员配置 (1) 3.2 设备配置 (2) 4 隧洞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2) 5 隧洞变形监测方案 (3) 5.1 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3) 5.2 洞内施工期变形监测 (3) 5.3 变形监测频率 (4) 5.4 变形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5) 6 隧洞沉降观测 (6) 6.1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设 (6) 6.2 沉降观测方法及频次 (7) 6.3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8) 7 测量记录及资料管理 (8)

1 工程概况 吉林省中部供水辽源干线施工三标段工程项目位于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东辽县。标段桩号33+949~49+657, 线路全长15.708km。主要施工内容包括: 隧洞、PCCP管道、钢管道、附属建筑物、交叉工程、出水闸工程、交通工程及其它临时工程等, 其中, 隧洞长11.347km, 成洞洞径2.6m; PCCP管道直径2.2m, 长3.937km; 钢管道( 包含钢管外包混凝土段) 直径2.2m, 长0.424 km。 本标段线路总体走向由北向南, 地势由高到低再到高, 地貌单元主要有河谷堆积地形(漫滩阶地)、剥蚀堆积地形(波状台地)和构造剥蚀地形(低山丘陵)。沿线山势起伏, 植被较发育, 洞室最大埋深135m。本标段穿越地层岩性主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层、中更新统冲洪积堆积、始渐新统泥岩和砂岩, 侵入岩为燕山及华力西期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其中2#隧洞根据地质资料划分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占42.7%、Ⅲ类围岩占24. 0%、Ⅳ~Ⅴ类占33.3%。3#隧洞根据地质资料划分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占20.9%、Ⅲ类围岩占33.9%、Ⅳ~Ⅴ类占45.2% 2 执行技术规范和编制依据 施工测量依据如下: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517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Q/CR9218- 3 资源配置 3.1 人员配置 主要监测人员见表3.1。

变形缝安装施工方案

变形缝安装施工方案 (-)适用范围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测量定位:任何部位无论何种形式的变形缝均必须首先依据统一测定的轴线控制线和建筑标高+30cm线,测定变形缝位置控制线,并弹线于墙、地、面上。 (2)深化设讣:根据各部位测量定位后,墙柱、楼地面结构预留变形缝偏差情况与实际尺寸进行深化设讣,绘制节点详图和组拼施工图,经设讣审批后方可提出加工订货与施工。 (3)翻样提供各种类型、规格尺寸、数量加工订货计划。 (4)熟悉图纸,写好技术交底。 (5)组织材料(加工订货半成品)进场后的质量验收工作。 2、机具准备 14mm冲击钻、电焊机、手枪钻、切割机、活动扳手、套筒扳手、2m靠尺、线坠、手锤。 3、施工条件准备 (1)依据深化设讣图要求的儿何尺寸和测量定位的控制线,修整现场结构偏差。 (2)搭设脚手架(亦可制作移动式架子)。 (3)电源接到位。 (三)主要施工方法 1.室内金属墙面变形缝 施工工艺要点 (1)根据相应位置的调平板确定膨胀螺栓的位置,用冲击钻打孔。 (2)在孔位中安放膨胀螺栓; (3)安装调平板; (4)校正调平板的垂直及水平后,用螺栓固定调平板; (5)安装保温层,临时固定后安装滑轨,并校正滑轨的垂直及两侧轨的间距(校核不含外装饰铝复合板的精确间距),后用自攻螺钉将滑轨及保温层固定于调平板上。攻钉前可

用小于自攻螺钉直径的钻头先钻孔,可减小攻钉难度; (6)安装滑轨外露面的装饰铝复合板,先将滑轨粘接面用砂布打毛,用布擦净表面杂物,后涂401粘接剂; (7)将滑轮组穿于滑轮上; (8)将不锈钢备板固定于滑轮组上; (9)将不锈钢备板表面用砂布打毛后,清洁干净,后用401粘接剂将墙面复合铝板粘接于备板上; (10)变形缝安装完成后再进行两侧墙面铝板收口。 2.普通吊顶变形缝 (1)用L50X50X5角钢焊接三角钢架,表面涂防锈漆; (2)将连接角码用M10螺栓安装于角钢架上(间距为800mm),调整两侧角码间距及纵向直线度; (3)将吊顶变形缝铝板用M8螺栓安装于水平角钢上; (4)通过连接角码调整外饰铝板的高度,直线度及变形缝的外露宽度; (5)调整校正后每角码处用两个自攻螺钉固定; (6)进行吊顶变形缝两侧吊顶收边,将吊顶收边料固定于变形缝铝板侧面进行吊顶收口。 3.室内地面变形缝 (1)根据相应位置的调平板确定膨胀螺栓位置,用冲击钻打孔; (2)在孔位中安放膨胀螺栓; (3)安装调平板; (4)校正调平板的标高、水平及直线度后将调平板固定; (5)安装保温层;. (6)处理保温层接口,用氯化聚乙烯橡胶先将底层防水层粘接为一体,再将硅酸铝及玻璃棉填充后连接上层防水; (7)检查保温层是否平直,接口处是否接好; (8)安装滑轨,核准两侧滑轨上沿间距,并确定其上沿标高及直线度,后用自攻螺钉将其固定于调平板上,攻钉前可先使用小于自攻螺钉直径的钻头先钻孔,可减小攻钉难度;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X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公司 2016年12月01日 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建的XXX标段,桩号范围3+400~6+95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XXXXX.。本工程等级为II等;河道堤防级别为3级,施工临时工程为5级。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供水标准:农业灌溉供水设计保证率为95%。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职安全员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对图纸较差处、渗水严重处、边坡较陡处进行重点巡视、检查。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安全员立即采取措施和报告监测组。

2、坡面观测: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GPS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二、监测方案的实施 1、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1.1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工作基点,其中工作基点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本标段工作基点选择桩号点。 变形点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每100m布置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左1-32,右1-32。以及对南岸6+581,南岸4+390、北岸5+160、4+000-4+100段附件的建筑物等进行加密监测。 1、顶部用沉降钉垂直植入混凝土中,孔深不小于50mm,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边坡的变形观测如下: 2.1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为: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

佳·克拉项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 甘肃统建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佳·克拉项目部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附图一: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编制依据 1、佳·克拉基坑开挖图; 2、佳·克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佳·克拉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佳·克拉项目基坑降水设计》;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基坑监测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佳·克拉。 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吴家崖村,场地北邻吴家崖村田地。东侧为吴家崖村,南临山水嘉园1#地块,西临佳·水岸华庭C地块。拟建场地近南北宽约,东西长约。 本工程±绝对标高为。地下二层,地上A塔十八层,B塔十五层,商铺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东塔筏板厚度为1800mm,开挖深度为;西塔筏板厚度为1500mm,开挖深度为,,商铺为300厚的防水板,开挖深度为。 本基坑安全级别属于一级基坑。

(二)地层岩性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为: al):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属第四系冲积产物;黄褐色,坚硬-硬塑; ①粉质粘土(Q 4 土质均匀,含少量植物根系和少量泥岩碎屑,孔隙较发育,有光泽,无瑶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层厚为~,层面标高~。 al+pl):该层除区域缺失外,基本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冲、洪积成因,青灰色, ②圆砾(Q 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值=~击,中密-密实,接触排列,磨圆度较好,颗粒形状呈圆状-亚圆状,级配较好,颗粒间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粉土,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等,中风化,圆砾一般粒径为~,偶含卵石及漂石。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③强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微裂隙及风华裂隙较发育,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强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④中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见微裂隙,致密;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长石、石英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巨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桩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未经扰动时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面埋深~,勘察厚度~(未揭穿),层面标高~。 (三)气象 天水市气候类型属暖温带轻冰冻中湿区,据天气气象局资料,本区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历年最冷月相对湿度平均62%,最热月平均湿度73%,年最大降水量,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多暴雨,夏季多东北风,夏季平均风速s,冬季多东风,冬季平均风速s,30年遇最大风速s,年雷暴日天,年沙暴日天,年雾日数天,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5cm,地表有季节性冻土,标准冻土深度,场地内无地表水。 (四)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②圆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