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期末考试是检测我们一学期的学习成果,期末考试成绩是对这个学期的学习情况的鉴定。查字典数学网小学生频道为大家准备了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做好期末考试的复习备考。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第2、3小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0.144.5的积有( )位小数,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2、在○里填上﹥﹤或=。

0.81.1○1.10.8 2.850.6○2.850.6 ○ ○

3、40分=( )时302dm2=( ) m2 =( )cm 2 3吨20千克=( )吨

9L=( ) dm 3=( ) cm3

4、甲数是ɑ,乙数是甲数的2倍,乙数是( ),甲、乙两数的和是( ),差是( )。

5、修路队x天修2.4km的公路,平均每天修( )km。

6、14.2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把它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7、10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1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最小的质数。

9、分母是12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 )。

10、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8cm,它的面积是( )cm 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11、盒子里有5个红球,3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二、判断。(5分)

1、一个整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

2、方程都是等式,所以等式也都是方程。( )

3、如果两个数互为质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最小公倍数。( )

4、大于,小于的分数只有。( )

5、两个长方体只要体积相等,表面积就相等。( )

三、选择。(10分)

1、下面各算式中积最大的是( )。

A、2300.25

B、2302.5

C、2.523

2、当40360.15的商是29时,余数是( )。

A、1

B、0.01

C、0.1

3、0.032=( )。

A、0.09

B、0.06

C、0.0009

4、两个( )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等底等高

B、面积相等

C、完全一样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面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6、如果ɑ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

A、ɑ+2

B、2ɑ

C、ɑ-2

7、将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25

B、10

C、5

8、把3千克水果平均放进4个纸箱,每箱重( )千克。

A、B、C、

9、把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值不变,分母应加( )。

A、10

B、5

C、6

10、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A、4

B、8

C、16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

四、计算。(29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4.6+

5.4= 1.20.4= 0.270.3= 7-0.05=

0.890.1= 3+3.6= + = + =

- = 0.5+ =

2、解方程。(6分)

x1.6=1.8 3(x+6)=108 x- + =

3、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12分)

15.2+9.523.4 0.41.362.5 0.45201

4、列式计算。(6分)

①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8,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②与的和再加上它们的差,和是多少?

五、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6分)

六、解决问题。(28分)

1、幼儿园买来一些糖果,第一次吃了它的,第二次吃了它的,两次一共吃了这些糖果的几分之几?(4分)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4分)

3、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6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在它的四周贴上一圈商标纸(接头处不计),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4分)

4、一段方钢长30dm,宽0.8dm,高0.6dm,如果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kg,这段方钢重多少kg?(5分)

5、五年级有一半学生去植树,每组分3、4、5人都正好分完,五年级至少有多少名学生?(5分)

6、电视机厂上月计划组装电视机5800台,实际工作20天就超过了原计划440台,实际每天组装多少台?(用方程解答)(6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3 0.5

2、= ﹤﹥﹤

3、3.02 30200 3.02 9 9000

4、2ɑ 3ɑ ɑ

5、2.4x

6、1.2 1.291

7、2 40 8、1 9、7.5

10、64 32 cm 2 11、

二、判断。

三、选择。

1.B

2.A

3.C

4.C

5.B

6.B

7.A

8.C

9.A 10.C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10 0.48 0.9 6.95 0.089

6.6 1 1

2、解方程。

X=2.88 x=30 x=

3、怎样简便怎样计算。

43.2 1.36 9.45

4、列式计算。

①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35、36、37.

五、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0 cm 2 90 cm 2

六、解决问题。

1、+ =

2、6801546(个) 进一法

3、(68+68+88)2=320 (cm 2 )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4、(300.80.6)7.8=112.32(kg)

5、(345)2=120(名)

6、20x-440=5800

解得x=312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希望提供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查字典数学网愿意成为大家最忠实的朋友跟大家一起迎接即

将到来的期末考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