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矮塔斜拉桥塔高优化

矮塔斜拉桥塔高优化

矮塔斜拉桥塔高优化
矮塔斜拉桥塔高优化

斜拉桥的索力优化

斜拉桥索力优化简介 一、斜拉桥得概况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其上部结构由主梁、拉索与索塔三种构件组成。它就是一种桥面系以加劲梁受弯或受压为主,支承体系以斜拉索受拉与主塔受压为主得桥梁。斜拉索作为主梁与索塔得联系构件,将主梁荷载通过拉索得拉力传递到索塔上,同时还可以通过拉索得张拉对主梁施加体外预应力,拉索与主梁得结点可以视为主梁跨度内得若干弹性支承点,从而使主梁弯矩明显减小,主梁尺寸以及主梁重量也相应减小,大大改善了主梁得受力性能,显著提高了桥梁得跨越能力。根据主梁所用建筑材料得不同,可将现代斜拉桥分为钢斜拉桥、混凝土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以及混合式斜拉桥等。早期斜拉桥得主梁均为钢结构,其形式主要为双箱或单箱配以正交异性板。随着技术进步,19世纪中期出现了第一座现代意义得混凝土斜拉桥,从此,混凝土斜拉桥进入了人们得视野。 混凝土斜拉桥得主梁与索塔一般由混凝土材料构成,为了提高主梁与索塔得适用性能,主梁可以优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索塔可以釆用钢结构劲性骨架加强或环向预应力结构。在密索体系混凝土斜拉桥中,拉索受拉,主塔与主梁以受压为主,可以充分利用钢丝或钢绞线优异得受拉能力与混凝土良好得受压能力,同时,斜拉索水平分力对主梁形成预压作用,提高了主梁得抗裂能力。从设计方面瞧,既要考虑结构总体布置、结构体系选择得合理性,又要考虑釆用何种方法寻求成桥索力得最优解,还要考虑施工得便捷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以及美学功能等多种因素;从施工方面讲,既要确定合理得施工流程,设法寻求合理得施工初拉力,还要做好施工过程中施工参数得动态控制与调整等方面工作。另外,在整个过程中,还要考虑设计参数变化、温度、徐变、几何与材料非线性以及施工方法等因素对设计与施工得影响。 二、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 斜拉桥就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其主梁、主塔受力对索力大小很敏感,而基于斜拉索索力可以调节得特点,我们可通过对拉索索力得调整来优化斜拉桥成桥恒载状态。针对如何才能确定合理得成桥状态,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得研究并提出多种调整方法,可以将这些方法归为三类: (l)指定受力状态得索力优化,包括刚性支承连续梁法、零位移法、内力平衡法、指定应力法、零弯矩法等; (2)无约束得索力优化,包括弯曲能量最小法、弯矩最小法等; (3)有约束得索力优化,包括用索量最小法、应力平衡法等。 而由于斜拉桥得最合理得成桥状态本来也没有一个统一得标准,所以很难说哪一种方法一定优于另外得方法。下面将各种方法得原理介绍如下: ①刚性支承连续梁法 这种方法就是使用最早得方法之一,它将斜拉桥主梁在恒载作用下弯矩呈刚性支承连续梁状态作为优化目标。将主梁、索梁交点处设以刚性支承进行分析,计算出各支点反力。利用斜拉索力得竖向分力

独塔宽幅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分析

文章编号:0451-0712(2006)05-0057-04 中图分类号:U 448.27 文献标识码:B 独塔宽幅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分析 陈从春1,夏巨华2,肖汝诚1,何 鹏1 (11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上海市 200092;21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 430010) 摘 要:介绍了江苏昆山吴淞江大桥的设计与分析过程,并对平面应力和空间应力进行了讨论。该桥是一座跨径为10011m +10011m ,宽度为33m 的单索面矮塔斜拉桥,是目前同类结构中跨度较大、桥幅最宽的结构,主梁、桥塔、拉索等构造均比较新颖,可作其他桥梁设计借鉴参考之用。 关键词:矮塔斜拉桥;宽幅;设计;分析 吴淞江大桥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吴淞江河跨处,主桥是一座跨径为10011m +10011m ,宽度为33m 的单索面矮塔斜拉桥。该桥在目前同类结构中跨径居第3位,宽度居第1位。桥上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 h ;设计荷载,汽车为城市-A 级,人群为214kPa ,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桥梁采用塔、梁、 墩固结体系,主要构件都有一定的新颖性,效果 较好。1 设计概要111 总体布置 吴淞江大桥全桥共设14对拉索,索间距为 410m ,近塔端设有28m 的无索区段, 边墩附近设有20167m 的无索区段。总体布置如图1所示。 单位:m 图1 主桥立面布置 112 主梁 主梁采用变截面箱梁,塔根处梁高为510m ,跨中梁高310m ;梁高变化段在塔根无索区段,变化线 型为半径为16229m 的圆曲线。箱梁断面为单箱五室,箱底宽2514m ,顶宽33m ,其中悬臂长318m 。箱梁断面如图2所示。斜拉索锚固在中室内。箱形断 收稿日期:2005-11-28  公路 2006年5月 第5期 H IGHW A Y M ay 12006 N o 15

矮塔斜拉桥概述

矮塔斜拉桥概述 1.1矮塔斜拉桥的定义和特点 矮塔斜拉桥为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桥型,瑞士、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这几年修建了多座这种桥梁。由于它优越的结构性能,良好的经济指标,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在这种桥型上起步稍晚,2001年建成的漳州战备大桥,是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矮塔斜拉桥。 对于这种桥型的称谓尚未统一。日本的屋代南桥与屋代北桥为两座轻载铁路桥,初看起来象斜拉桥,因而日本的桥梁界对其笼统地称为斜拉桥。小田原港桥是一座公路桥,日本桥梁界没有把它称为斜拉桥,而是沿用了法国工程师1988年提出的名称—Extra-dosed Prestressing Concrete Bridge,即超配量体外索PC桥,简称EPC桥。实际上屋代南、北桥与小田原港桥其结构体系非常相似,同样可以称为EPC桥。在美国,这种桥有称为“Extra-dosed Prestressing Concrete Bridge”的,也有称为“Extra-dosed Cable-stayed Bridge”的。国内的称谓也一直存在争论,1995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严国敏先生首次把它定义为“部分斜拉桥”。其含义是:在结构性能上,斜拉索仅仅分担部分荷载,还有相当部分的荷载由梁的受弯、受剪来承受。“部分斜拉”即源于斜拉索的斜拉程度。后来国内一些文章根据这种桥型塔高较矮的特点,又把这种桥型定义为矮塔斜拉桥。 矮塔斜拉桥的受力是以梁为主,索为辅,所以梁体高度介于梁式桥与斜拉桥之间,大约是同跨径梁式桥的1/2倍或斜拉桥的2倍。截面一般采用变截面形式,特殊情况采用等截面。 矮塔斜拉桥的桥塔一般采用实心截面。塔高为主跨的1/8~1/12,由于桥塔矮,刚度大,一般不考虑失稳问题。梁上无索区较之一般斜拉桥要长,而且除了主孔中部和边孔端部的无索区段之外,还有较明显的塔旁无索区段。边孔与主孔的跨度比值较之斜拉桥要大。一般斜拉桥边孔与主孔的跨度比值一般小于0.5,多数在0.4左右,而矮塔斜拉桥与一般连续梁(刚构)桥相似,为避免端支点出现负反力,边孔与主孔的跨度之比一般会大于0.5,较合理的比值在0.6左右。 为了充分利用部分的高度,拉索多成扇形布置,拉索尽量向塔上部集中通过。塔顶索鞍的作用如同体外预应力索的转向点,斜拉索在转向点一般被固定而无滑动。在建成的矮塔斜拉桥中,索鞍鞍座普遍采用双套管结构,即外钢管埋设于混凝土塔内,内套管套在外钢管中,斜拉索穿过内钢管,在两侧出口处设置抗滑锚头顶紧内管口,阻止内管滑移。斜拉索在梁上宜布置在边跨中及1/3中跨处。此外,矮塔斜拉桥由于塔较矮,塔顶水平位移不会很大,因此没有斜拉桥的特征构

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

文章编号:1671-2579(2004)01-0014-03 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 ———日本新东明高速公路上的京川桥 金增洪 编译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市 100010) 摘 要:日本新东明高速公路上的京川桥,位于观光和娱乐区,而且处在地震高发区。因此,桥梁既要考虑高抗震特性又要考虑美学特性。该矮塔斜拉桥的悬臂跨度达到96.5m ,已属日本国内此类桥梁中最大者。此悬臂跨径几乎等效于现有PC 斜拉桥的跨径。桥墩由高耸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形成的组合桥墩,高56.5m 。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斜拉索;预制;组合桥墩 Ξ 1 引言 矮塔斜拉桥是由法国马秀佛特(Mathivat )教授于1988年建议的,称谓超配量体外索PC 桥(Extradosed prestressing concrete bridge )。这种桥梁是从体外预应力桥发展而来,从应用跨径长度观点来看,矮塔斜拉桥的性态处于PC 箱梁桥和PC 斜拉桥之间。 京川桥跨越日本二级河流,该河为流经日本滨松市和滨北市行政管辖区之间的一条界河。建桥地点是观光和娱乐区域,还是地震高发区。因此,既要考虑桥梁的高抗震特性,也要考虑美学设计。至于矮塔斜拉桥悬臂跨径长度,是日本国内同类桥梁中的最大跨径。这种悬臂跨径相当于现有PC 斜拉桥的跨径(译者注:指日本国内现有斜拉桥的跨径)。京川桥的总体布置见图1所示 。 图1 京川桥总体布置图(单位:cm ) 2 一般概念 京川桥是由三肢桥墩支承的双幅箱梁组成的,而 桥面的长度为268m 。两主跨各长133m ,由44根间距为6m 的斜拉索支承(每一幅桥面在塔的每一侧各 有2×11根=22根斜拉索)。塔的高度为20m ,在顶 上安装索鞍。桥墩总高度为56.5m 。各墩截面:在基底部位尺寸为9.0m ×7.0m ;在与上部结构联结部位的尺寸为5.0m ×7.0m 。桥墩和桥塔都选用钢管混凝土新结构。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不仅展示其特有的高延展性和高抗震性能效应,采用螺旋高强钢索箍 14 中  外 公 路 第24卷 第1期 2004年2月 Ξ 收稿日期:2003-03-11

矮塔斜拉桥研究的新进展

矮塔斜拉桥研究的新进展 陈从春1,周海智2,肖汝诚1 (1.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上海200092; 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 摘 要:简要叙述矮塔斜拉桥在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状况,讨论该种桥型的中文和英文关键词,提出索梁恒载比、索梁活载比和名义刚度的概念,并对这种桥型进行界定,试图揭示这类桥梁的力学本质,最后对该种桥型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矮塔斜拉桥;应力幅;索梁恒载比;索梁活载比;名义刚度中图分类号:U 44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767(2006)01-0070-04 收稿日期:2005-11-22 作者简介:陈从春(1970-),男,博士生,199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工学学士,1999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工学硕士。 0 引 言 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桥梁应用的两大趋势是十分明显的,即传统桥梁的轻型化和组合化。组合体系桥梁极大地丰富了桥梁造型。组合体系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拱梁组合体系、斜拉-连续梁(刚构)体系等,其中斜拉-连续梁(刚构)体系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桥型,近10年来应用较多,受到广泛的关注。普遍认为,由Chr istian M enn 设计的建于1980年的的甘特(Ganter)大桥,是斜拉-连续(刚构)体系桥的先驱,其混凝土箱形梁由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板/悬挂0在非常矮的塔上,这种板可以看成是一种刚性的斜拉索,该桥的出现形成了斜拉桥的一个分支)))板拉桥,由于其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成为一道风景。甘特大桥的出现为其后的矮塔斜拉桥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甘特大桥之后,又有墨西哥的帕帕加约(Papagayo )大桥、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巴顿河(Bar -to n Creek)大桥及葡萄牙的索科雷多斯(Socorr-i dos)大桥等相继建成[1]。 1988年法国工程师Jacg ues M athivat 在设计位于法国西南的阿勒特#达雷(Arr ?t Darr ü)高架桥的比较方案时,首次明确提出了矮塔斜拉桥的方案。该方案是跨度为100m 的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箱梁,塔、梁固结,斜拉索穿过矮塔上的鞍座与主梁锚固。 与此同时,1990年德国的Antonie Naaman 提出了一种组合体外预应力索桥,体外索的一部分伸出主梁之上,锚固在墩顶处主梁的刚柱上[2] 。这一种体系与法国Jacgues M athivat 的方案十分类似。 目前这种桥在各国得到广泛应用,日本已建成此类桥梁20多座,中国大陆地区已建和在建的已达 10多座,中国台湾地区有2座,瑞士、菲律宾、老挝、帕劳群岛、克罗地亚各1座,美国珍珠港在建1座;其中,中国在建的惠青黄河公路桥、江珠高速荷麻溪大桥分别达到220m 和230m (预应力混凝土梁),芜湖长江大桥达到340m(钢桁梁),分别为同类桥梁最大跨径。 尽管这种桥梁发展很快,但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本文将就研究的最新情况作一论述。1 矮塔斜拉桥的称谓 对于这种桥型的称呼尚未统一,法国工程师Jacgues M athivat 在提出他的方案时,命名为/ex -tra -dosed PC bridg e 0,直译为/超剂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0;日本工程界一直采用这种名称( ¨é?ー ?橋);在美国,这种桥有称为/extra -dosed PC bridg e 0的,也有称为/extrado sed cable -stay ed bridg e 0的;在我国台湾,最初将这种结构称为/外置预应力桥0,后来根据其外形类似恐龙高耸的脊背,而称为/脊背桥0、/拱背桥0。国内的称呼一直存在争论,学者严国敏将其称为/部分斜拉桥0,理由是这种桥型受力特性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之间,桥的刚度主要由梁体提供,斜拉索主要起体外预应力的作用;王伯惠、顾安邦、徐君兰等学者认为应该称为/矮塔斜拉桥0,而/部分斜拉桥0不够明确,没有道出其外在的形状与内在的结构特征,早期的稀索结构也有/部分0的性质。 目前,这种体系与最初相比又丰富了很多,主梁不仅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还可采用钢结构(如中国的芜湖长江大桥),以及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如波形钢腹板梁及结合梁),不仅可以采用刚性梁,

矮塔斜拉桥

浅谈矮塔斜拉桥和多塔斜拉桥 矮塔斜拉桥是介于连续梁与斜拉桥之间的一种斜拉组合体系桥,具有塔矮、梁刚、索集中的特点。 矮塔斜拉桥主梁刚度较大,是主要的承重构件,斜拉索对梁起加劲、调整受力的作用,斜拉索的恒载索力占总索力(恒载索力十活载索力)的比重较斜拉桥大,斜拉索的应力变幅较小,疲劳问题不突出,因而斜拉索的容许应力可取0.6pk f ,从而降低工程造价。矮塔斜拉桥与连续梁相比具有结构新颖跨越能力大、施工简单、经济等优点;与斜拉桥相比具有施工方便、节省材料、主梁刚度大等优点。使得矮塔斜拉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矮塔斜拉桥结构特点: 1、塔高较矮。拉索倾角较小,拉索为主梁提供较大的轴向力,并且拉索尽可能密集地从塔顶鞍座上通过,锚固于主梁。一般塔高可取主跨的1/8-1/12; 2、以梁为主,索为辅,梁体高度约是同跨径梁式桥的1/2或斜拉桥的2倍,梁高与跨度之比较大,一般为1/40-1/20,并且主梁自身承受大部分荷载作用约70%斜拉索只承受30%起到帮扶作用; 3、主梁无索区段较一般斜拉桥要长,有较明显的塔旁无索区段,不设置端锚索; 4、边孔与主孔的跨度比值在0.5-0.6左右,类似连续梁; 5、为了充分利用矮塔的高度,拉索多成扇形布置且布置较集中,通常布置 在边跨、中跨跨中1/3附近。在己建成的矮塔斜拉桥中,索鞍鞍座普遍采用双套管结构,拉索应力变幅一般只有斜拉桥的1/3左右,施工过程及合拢后,基本不需要进行拉索索力调整; 6、适用跨径宜选择在100m-200m 之间,如果采用组合梁或复合梁,则跨径可达300m. 7、尤其适用于多塔多跨和塔高受限制的情形,从刚度和疲劳考虑,它更适用于铁路桥或双层桥面,但采用多跨时存在较大的挠度问题。 矮塔斜拉桥的受力特点: 索塔将斜拉索索力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主梁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当主梁刚度较大时,就可以降低塔高,以节约材料,并给主梁提供较大的水平分力,以解决主梁体内预应力的不足。所以矮塔斜拉桥索塔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分配斜拉索索力,从而实现对结构性能的改善。索塔对索力的分配作用不仅与自身高度有关,同时还与索力大小有关。拉索、预应力钢筋的用量和索塔塔高是相互影响的,索塔高些,拉索用量可少些,则预应力筋也可以相应少些,反之,亦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索力优化调整因塔高降低对结构的负面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

江肇西江特大桥矮塔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案(索鞍式)

2010年11期(总第71期 )作者简介:罗庆湘(1981-),男,重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 1工程概况 江肇西江特大桥主桥共四个主塔,塔号为29#~32#塔,主塔为独柱式刚劲混凝土结构,截面为八边形,并在顺桥上刻有0.1m ,宽0.7m 的景观饰条。主塔高度为30.5m (含索顶以上4m 装饰段),主塔截面等宽段顺桥向宽5m ,横桥向宽2.5m ;塔底5m 范围,顺桥向厚为5m ,横桥向由2.5m 渐变到3.1m 。 图1主塔一般构造图 本桥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梁上间距4m ,塔上间距0.8m ,拉索通过预埋钢导管穿过塔柱,在主梁上张拉。斜拉索采用Φs 15.2mm 环氧涂层钢绞线斜拉索,标准强度为1860MPa ,斜拉索规格分别为43-Φs 15.2mm 和55-Φs 15.2mm ,采用钢绞线拉索群锚体系。斜拉索为单索面双排索,布置在主梁的中央分隔代处,全桥共128 根斜拉索。钢绞线外层采用HDPE 护套。减振装置及锚具采用斜拉索专用材料。 2施工方案简介 主塔分六节施工,其中最大施工节段为5.4m ;主塔内设劲性骨架,用于钢筋和索鞍定位;模板施工采用无支架翻模施工,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均设有阴阳缝,由模板厂加工,现场拼装。考虑到主塔外观,该主塔模板不采用对拉杆在塔身中间穿过来固定模板,而采用桁架式模板翻模施工,塔吊辅助翻模。 3主塔施工流程 图2主塔施工流程 江肇西江特大桥矮塔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案 罗庆湘,闫化堂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江肇西江特大桥主塔为独柱式刚劲混凝土结构,截面为八边形;主塔高度为30.5m ,主塔截面等宽段顺 桥向宽5m ,横桥向宽2.5m ;本桥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梁上间距4m ,塔上间距0.8m ;拉索通过预埋钢导管穿过塔柱;采用C60混凝土。本文介绍了江肇西江特大桥主塔施工方案,重点介绍了劲性骨架设计及施工、索鞍定位以及混凝土防裂等。 关键词:矮塔斜拉;主塔;施工方案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 B 265

软土地区跨既有桥梁非对称矮塔铁路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软土地区跨既有桥梁非对称矮塔铁路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软土地区跨既有桥梁非对称矮塔铁路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 技术研究 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科技研发项目立项报告 申请单位: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起止时间:201*年**月至201*年**月 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制订 一、立项目的(不少于300字) 天津津保铁路三线矮塔斜拉桥是我国首座三线铁路曲线矮塔斜拉桥,其空间行为明显,受力复杂,主墩结构特殊,施工工艺复杂,技术标准高。且工程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跨越外环桥、外环河,主墩承台侵入既有外环河,基坑挖深最大为11m,并紧邻外环桥桥墩,主塔采用搭设支架分阶段浇筑混凝土,施工工艺复杂,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软土地区临近桥墩深基坑支护研究 本工程所在的天津地区是一个地下水位高、土质差的软弱土地区,并且本桥主基坑位于外环河内。天津地区软土为渤海环境沉积形成,具有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透水性、不均匀性等特性。软土地区开挖基坑的时候容易使支护结构产生过度的位移,从而导致紧临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地下管道开裂等不良影响和后果。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本工程在软土中的基坑工程成为重点处理对象,处理措施的优劣很有可能影

响整个工程的成败。 (2)跨既有桥梁支架体系方案研究 本工程桥梁作为全国首座三线铁路矮塔斜拉桥,以最大孔跨84米,净空24米的现浇箱梁横跨天津市外环线公路桥梁,支架搭设工程对保证现浇箱梁施工安全、保证下部外环线公路桥梁的结构和运营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 (3)非对称矮塔铁路斜拉桥塔梁施工控制研究 本工程桥梁为三线曲线铁路非对称矮塔斜拉桥,在我国尚无先例,所以设计和施工可参考的依据较少,因此更加重了不确定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状态偏离理想的设计状态时,分析原因可知,一方面由于设计构件截面尺寸、预应力筋张拉力、材料弹性模量、容重、收缩系数和徐变系数等计算参数往往与施工中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此外环境温度、临时荷载、施工误差等等也常常影响结构实际变位偏离设计理想状态,另一方面,结构施工立模超高、构件超重和预应力筋张拉力误差等也是导致结构出现偏差的重要因素,如不加以控制调整,就会造成结构偏离设计成桥状态,甚至危及安全。因此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控制难度相对较大,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检测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少于300字) 1、软土地区临近桥墩深基坑支护研究 基坑工程是基础、地下工程中比较全面和复杂的问题,除了涉及到土力学古典强度理论和稳定理论,还涉及到变形问题和土的支护及相互作用

斜拉桥的索力优化

斜拉桥索力优化简介 一、斜拉桥的概况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其上部结构由主梁、拉索和索塔三种构件组成。它是一种桥面系以加劲梁受弯或受压为主,支承体系以斜拉索受拉和主塔受压为主的桥梁。斜拉索作为主梁和索塔的联系构件,将主梁荷载通过拉索的拉力传递到索塔上,同时还可以通过拉索的张拉对主梁施加体外预应力,拉索与主梁的结点可以视为主梁跨度内的若干弹性支承点,从而使主梁弯矩明显减小,主梁尺寸以及主梁重量也相应减小,大大改善了主梁的受力性能,显著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根据主梁所用建筑材料的不同,可将现代斜拉桥分为钢斜拉桥、混凝土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以及混合式斜拉桥等。早期斜拉桥的主梁均为钢结构,其形式主要为双箱或单箱配以正交异性板。随着技术进步,19世纪中期出现了第一座现代意义的混凝土斜拉桥,从此,混凝土斜拉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混凝土斜拉桥的主梁和索塔一般由混凝土材料构成,为了提高主梁和索塔的适用性能,主梁可以优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索塔可以釆用钢结构劲性骨架加强或环向预应力结构。在密索体系混凝土斜拉桥中,拉索受拉,主塔和主梁以受压为主,可以充分利用钢丝或钢绞线优异的受拉能力和混凝土良好的受压能力,同时,斜拉索水平分力对主梁形成预压作用,提高了主梁的抗裂能力。从设计方面看,既要考虑结构总体布置、结构体系选择的合理性,又要考虑釆用何种方法寻求成桥索力的最优解,还要考虑施工的便捷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以及美学功能等多种因素;从施工方面讲,既要确定合理的施工流程,设法寻求合理的施工初拉力,还要做好施工过程中施工参数的动态控制和调整等方面工作。另外,在整个过程中,还要考虑设计参数变化、温度、徐变、几何和材料非线性以及施工方法等因素对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二、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 斜拉桥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其主梁、主塔受力对索力大小很敏感,而基于斜拉索索力可以调节的特点,我们可通过对拉索索力的调整来优化斜拉桥成桥恒载状态。针对如何才能确定合理的成桥状态,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多种调整方法,可以将这些方法归为三类: (l)指定受力状态的索力优化,包括刚性支承连续梁法、零位移法、内力平衡法、指定应力法、零弯矩法等; (2)无约束的索力优化,包括弯曲能量最小法、弯矩最小法等; (3)有约束的索力优化,包括用索量最小法、应力平衡法等。 而由于斜拉桥的最合理的成桥状态本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很难说哪一种方法一定优于另外的方法。下面将各种方法的原理介绍如下: ①刚性支承连续梁法 这种方法是使用最早的方法之一,它将斜拉桥主梁在恒载作用下弯矩呈刚性支承连续梁状态作为优化目标。将主梁、索梁交点处设以刚性支承进行分析,计算出各支点反力。利用斜拉索力的竖向分力与

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要点

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要点 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要点 摘要:本文以津沪联络线特大桥矮塔斜拉桥为背景,介绍矮塔斜拉桥索塔和拉索施工控制要点。 关键词:斜拉桥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津沪联络线特大桥-跨外环线斜拉桥段为4跨 (64.6m+115m+115m+64.6m) 一联360.6m单箱三室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全桥位于直线及缓和曲线上。线路为双线,线间距4.2m,轨道形式为有砟轨道。桥梁结构采用三塔双柱式双索面预应力矮塔斜拉桥。 二、矮塔斜拉桥施工索塔和拉索施工控制要点 斜拉桥属于组合体系桥,它的上部结构由主梁、拉索和索塔三种构件组成。支撑体系以拉索受拉和索塔受压为主。该桥中塔采用塔墩固结体系,边塔采用塔梁固结体系。 (一)索塔施工控制要点 主塔形式为双柱式,距名义梁顶面以上结构高为15m,采用实心截面,中塔与边塔采用相同尺寸,塔底横桥向宽为2m,纵桥向宽为3.7m,墩身斜率为40:1。由于索塔截面不规则,且高度仅为15米,索塔施工采用搭架分节立模浇注法。斜拉桥的平面位置、轴线控制、截面尺寸、预埋件制作、安装精度等要求较高。且索塔施工系高空作业范畴,为此施工应特别注意严格遵守有关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定。主塔中未布设预应力钢筋。索塔断面尺寸较小,而且轴向压力非常大,故在施工中对索塔的尺寸和轴线位置的准确性应有一定的要求。对于索塔轴向的允许偏差应考虑下面两个原则,其一,偏差值对结构物受力的影响甚微;其二,施工中达到的精度。沿塔高每米高度允许偏差值为0.5mm,即倾角正切值tgα=1/2000。按照H/2000的垂

直度偏差允许值计算。 1、施工控制要点: 1)支架和操作平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应设置安全护栏,支架还应具有足够的抗风稳定性。支架顶端应有防雷击装置。 2)索塔砼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较小的砼收缩、徐变性能,应采用高集料、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适量掺加粉煤灰和泵送剂,以满足缓凝、早强、高强、阻锈、低水化热、小收缩、可泵性好等要求。 3)建立完善的测量系统,索塔施工应用绝对高程放样,消除累计误差。应对其平面位置、垂直度、倾斜度、锚箱位置、锚箱各孔道的角度以及各部分几何尺寸进行检查,以上各项检查的误差必须在允许范围之内。 4)节段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要求。模板轴线、标高、垂直度或斜度、模内尺寸、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内表面平整度和拼缝高差等检测项目,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5)、斜拉索锚索管的定位与固定。安设斜拉索管道时,应设置稳定的钢筋骨架固定管道,防止在浇注混凝土时移位,在管道测量定位时,应考虑斜拉索应重力垂直而导致其端部角位移时的方向、位置、标高的改变。 6)、塔身混凝土浇注时应掌握均匀分层,有塔中向两端的原则。每次浇注的混凝土均应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并注意加强养护。 (二)、斜拉索施工施工要点 在斜拉索中恒载引起的内力平衡主要依靠索、塔及主梁的轴力来实现,因此,索力的微小偏差均能在主梁引起较大弯矩,这一点是施工阶段计算的重点。本桥采用的斜拉索为矮塔斜拉桥专用的高强钢绞线,抗拉强度为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环氧喷涂钢绞线。采用可调换式250AT-31群锚体系,斜拉索锚头外露部分及预埋钢管均采用80μm 锌加防腐涂料防护。斜拉索为双索面,立面为半扇形布置。每索塔设7对斜拉索,斜拉索规格为31-7φ5,单根钢绞线规格直径为15.2mm,

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新建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潮白河特大桥主桥(65+85+178+93)m矮塔斜拉桥 施工监控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施工监控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3) 2.1 监控目的 (3) 2.2 监控原则 (4) 2.3 监控内容 (4) 2.4 控制方法 (4) 3.施工控制体系 (5) 3.1 施工监控、监测的技术体系 (5) 3.2 施工监控、监测的组织体系 (6) 3.3 施工监控、监测中的实时监测体系及结构安全预报体系 (7) 3.4 运用施工监控、监测体系进行信息分析 (10) 3.4.1施工监控、监测预测计算提供控制目标理论值 (10) 3.4.2对反馈施工信息分析确定施工误差状态 (12) 3.4.3利用参数识别系统对计算参数进行识别、修正 (13) 3.4.4确定适用的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和应力预警机制 (13) 3.4.5利用施工监控、监测实时计算调整控制目标值 (13) 4.施工监控理论计算、跟踪计算及参数识别 (13) 4.1 施工监控理论计算 (14) 4.2 结构前期计算 (14) 4.3 施工过程的跟踪计算 (14) 4.4 设计参数识别 (16) 5.施工监控测点布臵方案 (16) 5.1 基础资料及试验数据的收集 (16) 5.2 结构几何变位测点布臵方案 (16) 5.2.1 混凝土主梁立模标高的测量要求 (16) 5.2.2 主梁桥面标高及挠度测量 (17) 5.2.3 主梁轴线偏位控制和塔偏位测量 (18) 5.3 结构应力应变及温度测点布臵方案 (18) 5.3.1 结构应力应变测点布臵方案 (18) 5.3.2 应变计埋设 (20) 5.3.3 应力测试工作中的安全保护细则 (20) 5.3.4 结构应力测量 (21) 5.3.5 测试应力误差分析及比较 (21) 5.3.6 温度测量方案 (21) 5.4 施工过程中斜拉索力测量方案 (22)

矮塔斜拉桥单侧抗滑体系介绍(OVM)全解

2)OVMAT矮塔斜拉桥拉索 1)OVMAT矮塔拉索体系介绍 矮塔斜拉桥是欧洲工程师于1988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型式。 1994年日本建成世界第一座矮塔斜拉桥,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开始立项开展新型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的课题研究,我国2001年建成了国内第一座矮塔斜拉桥——漳州战备桥,欧维姆公司为该桥提供了拉索产品,并承担专项施工。由于矮塔斜拉桥项目创新程度高,市场前景广阔,于2004年被广西区科技厅列为广西区科技攻关项目,文号为桂科技字<2004>28号。OVM公司研制开发全新的OVMAT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先后形成了独到的拉索技术:如塔上分丝索鞍技术,塔端抗滑技术、拉索防水技术、索体防腐技术、拉索单根可换技术、索力监测系统等。 2006年7月OVMAT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项目通过社会鉴定,其结构体系综合评定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2007年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商务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环保总局四部委联合签发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经过十多年的自主研发,历经六代产品的变革,目前国内外有百余座矮塔斜拉桥采用OVMAT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大大领先国内同行,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世界范围内拥有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2)桥型结构图

(图配文:OVMAT矮塔斜拉索第六代抗滑锚固装置)

优点: ●自主研发,拥有多项国内外专利技术,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锚具抗疲劳性能优异,可达到250Mpa的高应力幅。 ●四层防护结构确保索体卓越的防腐能力,具有完善的防水、防渗漏结构; ●施工便捷,产品用于国内外多项工程,有成熟的施工技术和长期安全实践认证; ●第六代抗滑设计,保证拉索在施工阶段形成足够的抗滑力。 分丝索鞍结构设计,实现钢绞线的单根换索功能。 3)适用标准: 1、斜拉索符合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fib)《预应力钢质拉索的验收推荐性规范》 2、美国后张协会《Recommendations for stay cable design testing and installation》 (PTI2007第五版) 3、环氧钢绞线满足GB/T25823-2010《单丝涂覆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要求。 4、镀锌钢绞线满足YB/T152-1999《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要求 5、JT/T771-2009《无粘结钢绞线斜拉索技术条件》

矮塔斜拉桥设计及发展论文

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及发展的探讨 摘要:本文对矮塔斜拉桥的设计进行阐述,主要讲了矮塔斜拉桥的总体布置及适用跨径、矮塔斜拉桥的结构体系、矮塔斜拉桥设计分析方法、矮塔斜拉桥的发展概况,以供参考。 关键词:矮塔斜拉桥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u44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short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expounds the main told the short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of the overall layout and the suitable span length, short of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structure system, short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design analysis method, the short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eference. keywords: short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design is discussed 一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分析 矮塔斜拉桥的总体布置及适用跨径 根据国内外目前已建矮塔斜拉桥跨径比例分析,由于矮塔斜拉桥刚度比斜拉桥大,接近于连续梁,其边、中跨比值常采用 0.52~0.65。在特殊情况下,边、中跨比值亦可小于0.5,这时,边跨需采取措施,解决负反力问题。矮塔斜拉桥由于其主梁要承受相

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综述

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斜拉桥索力优化的概念。然后将斜拉桥索力优化基本方法按有约束和无约束两种范畴进行分类。进而从数学、力学及工程应用角度分阐述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最后经过综合分析,找出各种索力优化基本方法之间的联系,为斜拉桥在具体数值分析及建造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斜拉桥索力优化影响矩阵 1 引言 斜拉桥成桥状态恒载内力分布的好坏是衡量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理想的成桥状态当属塔、梁在恒、活载作用下弯曲应力小且均匀的受力状态。无论怎样的斜拉桥结构体系,总能找出一组斜拉索力,它能使结构在确定性荷载作用下,某种反映结构受力性能的目标达到最优。求解这组最优索力,就是斜拉桥的索力优化。 2索力优化基本方法及原理 斜拉桥是高次超静定结构,斜拉索索力具有可调性,故斜拉桥的设计中存在一个通过优化成桥索力来优化成桥内力的合理成桥受力状态确定问题,即选择一组最优的索力是斜拉桥设计的关键。在给定目标下,已有的寻求最优索力状态分析方法归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无约束索力优化法和有约束索力优化法。 2.1无约束索力优化法 无约束索力优化法是设定某一目标,寻求一组索力来满足已设定的目标,此法仅关心反映受力性能的目标达到最优,而不关心索力的大小及分布。无约束索力优化法主要包括:简支梁法、刚性支承连续梁法、零位移法、内力(或应力)平衡法、弯曲能量最小法及弯矩最小法。 (1)简支梁法 简支梁法是选择一组合适的斜拉索初始张拉力,使主梁结构的恒载内力与主梁以斜拉索的锚固点为简支支承的简支梁内力一致。这种方法简单易算,但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一般不宜采用。 (2)刚性支承连续梁法 刚性支承连续梁法以斜拉桥主梁在恒载作用下的弯曲内力呈刚性支承连续梁状态为优化目标,将主梁、索梁交点处模拟刚性支承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出各刚性支点反力,利用斜拉索索力的竖向分力与刚性支点反力相等的条件来确定最优索力。 (3)零位移法 零位移法是以结构在恒载作用下主梁和斜拉索交点的节点位移为零作为优化目标。 (4)内力(或应力)平衡法 所谓内力(或应力)平衡法不仅是恒载内力计算问题,也是选择斜拉索初张力的一种方法。内力(或应力)平衡法的基本原则是,以控制截面内力(或应力)状态为优化目标,通过设计合适的斜拉索初张力,使斜拉桥结构各控制截面在恒载和活载组合作用下,上翼缘的最大应力与材料容许应力之比等于下翼缘的最大应力与材料容许应力之比。 (5)弯曲能量最小法 弯曲能量最小法是以结构的弯曲余能最小作为目标函数进行索力优化。

范例_01_施工阶段_矮塔斜拉桥详细分析

施工阶段–矮塔斜拉桥详细分析midas FEA Case Study Series 1. 概要 通过矮塔斜拉桥的实体单元模型分析,查看支座反力的横向分布情况、腹板的剪力及加劲梁沿纵向的轴力分布情况。 矮塔斜拉桥的受力特点为:所有的荷载均通过斜拉索传递到主塔上。故主塔内部将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加劲梁的支座部分、斜拉索与加劲梁的连接部分均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根据上述受力特点,对结构进行实体单元详细分析,查看如下详细分析结果。 ?支座反力的横向分布情况 ?腹板的剪应力分布情况 ?腹板以及顶板的轴力传递情况 2. 桥梁信息 2.1 桥梁几何信息 (1) 本例题桥梁基本信息如下。 主梁类型:三跨连续PSC箱梁 桥梁跨径:L = 85.0+155.0+ 85.0 = 325.0 m 桥梁宽度: B = 23.900 m 斜交角度:90?(直桥) (2) 主梁截面为单箱三室截面,桥面宽度23.9m,主塔处以及边跨桥台处主梁横向布置四个支座(如下图所示)。主塔处内侧两支座为固定支座,边跨桥台处内侧两支座为纵向滑动支座,其余均为双向滑动支座。 2.2 施工方法 本例题桥梁的施工过程如下图所示,边跨两端采用FSM(满堂支架法)施工方法,其余主梁段采用FCM(悬臂法)施工方法。本例题简化了详细的施工过程,仅对主梁合拢段的合拢前、后阶段进行建模分析。 3. 模型 对建模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3.1 分析模型 (1) 本例题仅对主梁合拢前、后阶段的结构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共分为三个 施工阶段,合拢前阶段、边跨合拢阶段、中跨跨中合拢阶段。 (2) 利用midas FEA程序中的几何建模功能以及自动网格划分功能建立模 型。为了减少整体结构的分析时间,只建立全桥1/4的模型。混凝土部分采用四面体单元生成实体网格,斜拉索采用桁架单元,预应力钢束采用植入式钢筋模拟。 [桥梁横、纵断面图] [施工过程] [施工阶段] 中跨跨中合拢阶段合拢前阶段 边跨合拢阶段

矮塔斜拉桥全桥斜拉索调索施工工法

矮塔斜拉桥全桥斜拉索调索施工工法 1 前言 “矮塔斜拉桥”也称“部分斜拉桥”,是介于“斜拉桥”与“体外预应力箱梁桥”之间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矮塔斜拉桥和连续梁相比具有结构新颖跨度能力大、施工简单、经济优点;与斜拉桥相比具有施工方便、节省材料、主梁刚度大等优点。使得埃塔斜拉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佛肇城际铁路桂丹立交特大桥预应力矮塔斜拉斜跨桂丹路与佛山一环互通立交,主桥位于R=1800m的圆曲线上,孔跨为(75+86+168+86+75)m,采用塔梁固结并简支于桥墩之上的连续体系。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单箱双室变高度箱形无翼缘截面,斜拉索锚固于箱体之内。主梁斜拉索采用双塔双索面扇形分布,每个桥塔8对,共16对,梁顶面塔高为26m,最大斜拉索在桥面以上高度为24.355m,其高跨比为24.355:168=1:6.898,桥面宽14.9m,宽跨比为14.9:168=1:11.28,梁上锚固点间距为14.9,塔上转向鞍横桥向间距15.4m。斜拉索采用喷涂钢绞线(中心丝与边丝各钢丝外表均单独形成环氧树脂涂膜,涂层厚度应在0.12mm~0.2mm之间)单层无粘接筋,单根钢绞线规格直径为15.24mm,每根斜拉索有55根钢绞线组成。为了确保质量和施工进度,科学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经过归纳总结形成本工法。

图1.1 1/2 全桥立面图 2 工法特点 2.1工序简单,施工进度快。 2.2施工条件得到了改善,劳动强度低,安全性强。 2.3采用单根等值法张拉,可以控制每根斜拉索各股钢绞线的离散误差不大于理论值的±3%。 2.4可以实现一对斜拉索对称、交叉单根张拉,同步整体张拉,确保两根斜拉索间的差值不大于理论值的±1%。 2.5采用JMM-268动测仪进行索力监控,可以确保斜拉索整索索力误差不大于理论值的±2%。 2.6斜拉索采用多重防腐处理,锚固端灌注防腐油脂,延长了斜拉索使用寿命。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埃塔斜拉桥斜拉索调索施工。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在中跨合拢段施工完成后,纵向、竖向、横向预应力束张拉完成后,进行全桥第一次斜拉索索力复测、桥面线形监控控制点复测,由线形监控单位根据桥面高程目标值进行计算(利用MIDAS软件进行数学建模计算),给出斜拉索调索索力,根据线形监控单位所给索力

矮塔斜拉桥设计说明书

大运河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 1、《京昌路(高丽营至沙峪沟段)工程设计任务委托书》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 2、《北京市京昌公路(高丽营至沙峪沟段)公路工程初步设计》 北京建达市政建设设计所,2003年 3、《关于京昌公路北京高丽营至沙峪沟段初步设计的批复》 交公路发【2004】42号 2、 设计规范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7、《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1996.12.1)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996年) 10、《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74-94) 3、 工程概况 大运河是海河北系四大河流之一。潮河、白河在密云的河槽村汇合,形成大运河。大运河是北京市第二大河,从汇合口至市界流经密云、怀柔、顺义、通州四区县,总长83.5公里。大运河河道宽浅,中间有明显的行水深槽,两侧行洪滩地开阔,百年一遇洪水位39.3m,无通航要求。 京昌高速公路与大运河交叉断面位于密云县耿辛庄村东,现状耿辛庄桥附近。交叉断面比较宽阔,断面形式为复式断面,规划河道上口宽为540米,两侧有巡河路。近几年由于无序开采砂石,交叉断面附近有

矮塔斜拉桥斜拉索施工技术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8)22 0291 02 矮塔斜拉桥斜拉索施工技术 收稿日期:2008 04 04 作者简介:李保明(1973 ),男,工程师,中铁十二局集团四公司,陕西西安 710021 李保明 摘 要:以山西省汾柳高速公路离石高架桥施工为例,介绍了斜拉索的结构组成,阐述了矮塔斜拉桥斜拉索的主要施工要点,并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最后论述了斜拉索施工技术的优点,得出该技术可推广应用的结论。关键词:矮塔,斜拉桥,斜拉索,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 448.27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山西省汾柳高速公路离石高架桥3号桥系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大桥采用塔梁固结、墩梁分离的体系,墩顶设支座,跨径组成为:(85+135+85)m 。主梁采用单箱三室大悬臂截面,按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设计;索塔采用实心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结构,顺桥向变长,顶部2.6m,下部3.0m,横桥向宽2.0m,塔身呈宝塔状,索塔结构高17m,为主跨的1/8,是典型的近代意义上的矮塔斜拉桥。斜拉索采用钢绞线索,每根拉索由31根 15.24mm 镀锌钢绞线组成,拉索采用双重防腐措施,每股镀锌钢绞线外包PE 防护套,索外加套高密度热挤聚乙烯HDPE 管;索塔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上,塔身斜拉索通过处设有鞍座,鞍座横桥 向设两排,每个鞍座采用分丝管形式,每根分丝管穿一根钢绞线,以便将来可以单根换索。斜拉索布置见图1。 2 斜拉索的结构组成 斜拉索由锚固段+过渡段+自由段+塔柱内段+自由段+过渡段+锚固段组成。 1)锚固段+过渡段组成 防松装置、夹片、螺母、锚筒、锚垫板、预埋钢导管、减振器。2)自由段组成 带PE 防护套的钢绞线、索箍、HDPE 套管。 3)塔柱内段组成 分丝管、塔内锚垫板、 抗滑锚。 3 主要施工技术3.1 下料 3.1.1 下料长度计算 下料长度计算公式为: L =L 0+2L 1+2A 1+L 2+L 3+5cm 。 其中,L 0为边、中跨锚固端锚垫板面之间的中心线长度(包括塔上的弧长);A 1为锚固端锚具外露长度;L 1为锚固端张拉时工作长度;L 2为HDPE 套管及不锈钢管限制的垂度影响长度;L 3 为塔梁施工误差的影响长度。 拉索两端PE 防护套剥除长度: L 剥=L 1+A 2+ L -L 4+5cm 。 其中,A 2为锚具结构长度; L 为该索张拉伸长量;L 4为PE 防护套进入锚具内的长度。 3.1.2 下料 在铺垫好的下料场地进行下料,沿线量好所需的下料长度,校核后用红色油漆作好标记。然后将绞线盘放置到放线基架上,人工将钢绞线拉至标志点确定无误后切断。 3.1.3 剥皮 钢绞线下料完成后,须将钢绞线两端的PE 防护套按计算好 的长度剥除掉。剥皮时应注意刀具或锯片不能伤及钢绞线。 3.1.4 镦头 钢绞线清洗完成后,将钢绞线两端打散后在端头约10cm 长度范围内切掉外圈6丝,保留中心丝,然后将钢绞线复原。用镦头器将两端的中心丝镦成半圆形镦头,以供挂索牵引用。 3.2 HDPE 套管焊接 HDPE 套管的连接采用HDP E 焊机对焊连接。HDPE 套管焊接前,将管材放置于夹紧装置内并将之夹紧,在压力作用下用平行机动旋刀削平两个管材的被焊端面,并保证这两个端面相互接触时满足规范要求。在焊接过程中,特别注意的是焊接压力必须保持至焊缝完全冷却硬化后才能解除。 3.3 搭设施工平台 塔外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或碗口支架在索塔四周搭设所需的施工平台。 梁下平台:主梁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可直接利用施工用的挂篮进行斜拉索安装、调索等工作。但要在箱梁的顶板上预留孔,以便成桥后进行灌注防腐油脂。 3.4 锚固端锚具安装 梁下锚固端锚具安装前应检查锚孔,使之保持清洁无污物。由于锚具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出厂前已做调整,运到工地后不得随意拧动密封装置及定位螺栓。锚具安装就位时要求:1)安装前锚具的锚孔均应事先编上对应孔号,注意注浆孔在下,排气孔在上;2)中、边跨锚具组装件的锚板中心线必须严格保持在同一垂直平面内;3)锚板的中心线与承压板(锚垫板)的中心线应力求 291 第34卷第22期2008年8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 ITECTURE Vol.34No.22Aug. 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