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教案)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教案1

(七年级历史教案)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教案1

(七年级历史教案)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教案1
(七年级历史教案)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教案1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教案1

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的时间;记住清朝疆域的四至;了解清朝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康熙武力统一台湾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概述清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识记清朝疆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的措施的了解,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西藏、新疆和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到任何分裂分子想搞独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是违背中国人民亿元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2、通过对"清朝前期疆域"的学习,认识我国在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点。

教学重点:

1、对西藏的治理

2、台湾府的设置

教学难点:

金奔巴瓶制度

教学准备:

CAI课件《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学案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设计原则:

1、趣味性原则

2、落实基础知识性原则

3、学生主动学习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出示中国地图和清前期疆域图

说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地图。中国,如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幅员辽阔,江山如画,民族众多。而现在我国的疆域是清朝前期奠定的基础。清朝前期的皇帝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都付出了极大努力观看CAI课件新

学一、清朝前期的疆域问:清朝前期的皇帝有哪些?

讲述:他们在位期间,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那么他们究竟做出了哪些努力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为了更身临其境的知道当时朝廷所采取的措施,让我们不妨闭上眼睛,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乾隆年间,同学们将化身为乾隆朝的大臣们,而老师则暂时成为乾隆皇帝的代言人。

引导:这一天,乾隆皇帝正在大摆宴席,请他的大臣们喝酒。在悠扬的乐曲中,乾隆帝和大臣们已经酒过三巡。只见乾隆皇帝放下酒杯说:"众位爱卿,你们知道今天朕为什么要请你们喝酒吗?"大臣们都摇摇头,不知道啊。

乾隆皇帝说:"我大清幅员辽阔,江山如画,如今国内边境安宁,四海归一,百姓们安居乐业,有爱卿上书说是康乾盛世时期,朕心里可是高兴得很啊。"

乾隆皇帝接着说:"请看,这是我大清辽阔的版图。各位爱卿你们也很自豪吧。那么今天我们不能光是饮酒听曲,还要考考你们。请问你们是否知道我大清朝的疆域东南西北分别到达了哪儿吗?题单已经在你们面前了。请尽快完成吧。"

利用自动投影仪检查学生的填图情况。请学生评价。思考回答

扮演大臣的角色

讨论思考并完成学案

并评价。

二、台湾府的设置引导:各位大臣,形成我大清国今天的强大而完整的版图很不容易啊。有先

皇们的功劳,也有你们的辛苦。其中各边疆的工作都是由不同的事务衙门来完成的。今天乘着这个机会,各事务衙门的官员们都来汇报一下各自的工作吧。

将学生分成台湾事务衙门,西藏衙门和西北(新疆)和北方事务衙门三个部分,并由各部门分别介绍各地区的工作情况

请各衙门的爱卿们把你们知道的情况讨论汇总,一会以最洪亮的声音来汇报交流。

请注意:你们的汇报应该包括:1、该地区的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等情况;2、该地区过去的历史,特别是同中原王朝的关系;3、我大清朝对该地区是如何治理的?

另外我君臣谈话应该有史官记录啊,哪位爱卿写字快又好。希望史官能秉笔直抒,记录下各部门的主要工作。

朕记得台湾的问题最先得到较好的解决,有请台湾事务衙门的官员们先来汇报吧。

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介绍康熙武力收复台湾的情况

●三、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倾听并指导角色扮演。学生介绍,学生评价。

●四、对西北和北部的管理

问:

康熙帝不辞辛劳,御驾亲征的作用是什么?

各位大臣,我大清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如今无人能与我大清相比,希望各位能为我大清朝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而继续忠于职守。来,为我大清朝的盛世局面而干杯吧。

在醉意朦胧中,乾隆的大臣们都闭上了眼睛,不知不觉中又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了我们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学习的课堂上。角色扮演。

学生介绍情况。

学生介绍情况。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时空穿梭,我们已经完全了解了清朝前期的皇帝们对边疆地区治理的措施和方法。请你们根据刚才的了解,课本上的资料,完成《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学案

先看看乾隆朝的史官的记载吧。

用实物投影仪来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讨论完成

学生评价。

课堂延伸同学们,我国今天的领土是清朝前期奠定的基础。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民族众多,团结和谐。可是最近确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请知道的同学来介绍下相关情况。

同学们,面对着这些情况,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犀利的文字表达我们的心声。

课堂作文:《我对分裂份子说》

包括要点:

对于新疆、西藏、台湾出现的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应该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同学们,只有团结的国家才会富强,只有统一的国家才不会被欺负,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少数分裂分子分裂国家的行为,并且为了祖国更美好,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让我们一起高呼:祖国万岁! 讨论完成并大家分享

课后作业作业布置:

学生自行设计绘制《清朝前期疆域简图》,由历史课代表挑选出优异者在班级张贴栏处张贴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边疆地区台湾西藏西北(新疆)和北部

采取方式

设置机构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学案

1、"我大清国疆域辽阔,在其四周无人与之匹敌,那么东南西北分别到达了什么地方呢?请将下列地名填在地图的相应地方?"

西伯利亚南海诸岛外兴安岭库页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

葱岭巴尔喀什湖太平洋

2、请简要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相关措施:

&n

七年级历史教案

bsp; 边疆地区台湾西藏西北(新疆)和北部

采取方式

设置机构

1、请用文字表达你的心声:《我对分裂分子说》

其中一定要写清楚:对于新疆、西藏、台湾出现的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应该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1-1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元谋人 时间:约170万年前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牙齿化石、使用粗糙石器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课标要求: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 重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 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它做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决策?(生回答),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上节课我们讲了改革,今天 我们来学对外开放。 2、出示目标(见课件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学案见附件一) 三、交流助学: 环节一:同桌一对一交流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知识,纠错。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环节二:小组质疑问答,四人一小组相互质疑,并进行解答。对于不能解答

的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提交问题单,准备在全班进行质疑展示。 环节三:全班质疑互辩,各小组之间相互解答疑难问题,主要追问。 四、自学检测 出示“自学检测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指导学生强化记忆基础知识。 五、探究深学: 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师:阅读教材“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想一想:我国经济特区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最初的经济特区有那几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党 和国家实行什么特殊的经济政策?收到了什么成效? 学生::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特殊的经济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 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教师出示史料: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公开课教案_0

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4)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代表性的文化成就: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能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以师生合作为主,引导学生串联记忆、分析归纳等,从整体上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历史上都对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壮大作出过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情感和信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能力。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认知为主,对于理解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等理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利用好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烈的学习欲望、敢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 (1)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知道三国的名称,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明确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方位。 (2)江南地区的开发。初步了解人口南迁是促进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认识到劳动力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3)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并促进了北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学习难点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上复习资料 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1世纪=100年。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 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 (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2)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 (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初中历史《1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8 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 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贯穿了“走进圣贤,汲取智慧”的设计思想。 1、“一条线索”: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本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人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案例,通过把老师搜集、整理、归纳起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制作成PowerPoint 课件,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风采,凸显了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2、“两种能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分析历史观点的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余姚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制衣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0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或史料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引领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史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体会“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明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 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课文标题及行文重心确定本课重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因为第一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第二,它与本单元后续内容构成因果联系,起 提纲挈领的作用。正因为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重大决策,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政策才得以实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才取得巨大成就。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主要依据以下三点:第一,本课的核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它的召开历经波折,关键点在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打破了“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的禁区,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与思想解放运动。第二,这有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提升。第三,其对于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问题的决议等内容密切相关。 教学策略 时事导入。由今年两会的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从学生的现实出发,由1977 年恢复高考,被称为拨乱反正的第一声号角。引出当时人们对改变文革错误与两个凡是的矛盾。, 由新闻导入,用几个新闻报道来串起本课的内容,导入的问题进行首尾呼应。 4. 用浅显的事例,糖果的味道来让学生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用“按图索骥”的 成语来解释教条主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新闻: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距今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产生活状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结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体质形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状况:(1)会打制石器(2)过着群居生活(3)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3、体质形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状况:(1)会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渔猎为生。(3)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4)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5)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生活活动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农业:种植水稻; 畜牧业:饲养家畜; 手工业: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磨制石器、骨器(耒耜耕地)、木器主食大米,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陕西 西安农业:种植粟和蔬菜;畜牧业:饲养猪狗,渔猎; 手工业:制造彩陶(有最早文字雏形—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木器主食粟(小米),副食鱼、肉、蔬菜;住着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采集

初中历史《抗美援朝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抗美援朝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紧承上一课“巩固新生政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事件之一,也跟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密切相关。教学中通过歌曲创设问题情境,切入本课学习内容,围绕“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和高贵品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及意义”等问题,组织开展一系列课堂活动,便于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以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分析、概括能力,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历史使命感。 根据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等理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 几个环节: (一)歌曲导入 由歌曲切入话题,走进历史。 (二)图片资料 通过这一环节,探究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和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化解本课教 学的难点。紧密衔接,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中取得非同凡响的学 习效果。 二、教案 课题八年级(下)第三课《抗美援朝战争》(北师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入侵朝鲜,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及意义等基础知识; 2.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3.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认识到他们的这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3.通过史料深刻体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材和教法分析《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是八年级历史岳麓版第四单元第16课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民族团结的加强后。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仅能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也在努力寻求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本节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人人参与讨论、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陈旧模式。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组内讨论交流,再分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肯定、补充和点评。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探究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铺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驶主权及港澳回归的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①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的能力②②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想象抓本质的能力过程方法:①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俄基本方针,加深对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②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目标:①“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

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②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学习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学习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教学方式讨论法、学生自讲法课型新课教具与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播发的歌曲《七子之歌》齐唱,之后问同学们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创作的?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七子之歌》是闻一多1925年3月创作的,诗人以比拟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感受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提问: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重大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领土除台湾和其他一些海岛及香港、澳门等地外,全部获得解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党和政府是怎样谋求解决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唱歌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齐唱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温故知新 二、进入新课,自学探究(一)“一国两制” 的构想与实践问题探究: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祖国统一大业并未完全实现,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历代领导人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哪些大量工作?学生自学、探究、讨论、展示教师用多媒体显示:①毛泽东、周恩来的肖像及其关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主张②《告台湾同胞书》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 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大泽乡进行,这次起义的发起者是() A.陈胜、黄巾 B.陈胜、李自成 C.吴广、陈胜 D.吴广、程咬金 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3.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声中,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请问这次起义发生在()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下列关于如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B.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 D.起义过程中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 5.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③繁重的兵役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A.秦的军队不够强大 B.秦皇骄傲自大 C.秦的暴政 D.农民起义的打击 8.七年级某班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主要内容是“秦的暴政”、“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由此可以得出他们学习的课题是() 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大变革的时代 C.秦王扫六合 D.“伐无道,诛暴秦” 9.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209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10.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大败秦军主力,使得秦朝名存实亡。巨鹿之战的主要特点是() A.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B.以少胜多 C.灭亡了秦朝 D.争夺皇位 二、读图说史题: 11. 观察《楚汉战争形势图》(前206-前202年)

导言课教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

初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导言课单元课题开学第一课——导言课来源学科网依据 导言课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第一课,是把通常所说的导言课 纳入教科书课文总体内容的系列之中,同时,又作为独立的一部分 出现。我想通过导言课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 史——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得意时 保持清醒,不顺时不要气馁。一个人是如此,大而言之,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都应当从历史中赢得未来。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1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 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 发展的要求。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来源学科网Z.X.X.K] 导言课的重中之重是——“为什么学习历史”,即课题下方框 里的一段话,是画龙点睛的睛,以纲带目的纲,是要让学生懂得学 习历史的意义。古人说鉴往知来,就是审察以往、可推知未来。我 希望同学们每个人都学会做自己的历史学家,长大以后,在建设我 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过程中,也要当一个参与国家发展的历史 参谋,所以我在同学们中学时代第一节历史课上,就要告诉大家, 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从中学历史课学到的知识、本领都将呈 现出不可缺少的意义。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1中“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 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 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 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 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要想教得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工作要做好。下面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 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关于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 (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对此背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办法解除危机呢?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 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 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 辩论结束教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 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部分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洋务派如此积极地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最终目的何在呢? (维护清朝统治) 当时,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人呢?大家看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5.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6.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7.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8.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9.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0.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3.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4.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4.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5.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6.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云南元谋人 我国最早的人类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是手脚分工明确,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留火种. 山顶洞人 距今三万年, 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磨光,钻孔.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氏族:有血缘关系的一个群体.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在长江流域) 距今七千年前,用耒耜耕地,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的草棚,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还会制造简单的乐器和玉器.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距今五六千年,普遍使用磨制工具;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窖式的房子,会纺线制衣,饲养猪狗,打猎捕鱼.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第三课华夏之祖

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炎帝与黄帝联盟形成华夏族 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部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尧舜禹的禅让制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朝的兴衰 禹死后,启继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工具. 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汤是位有作为的国君,他关心百姓,任用贤才,商朝迅速强大起来,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盘庚迁都到殷,因此得名殷商。它的遗迹被称为殷墟。 最后一个王------纣是有名的暴君,他尽情享受,镇压人民. 西周 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姜尚等,国力逐渐强大;周武王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 么叫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以及邓世昌的事迹。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 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等。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通过启发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史 料分析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 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 的影响有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2、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 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例证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问题的由来”(教师简介)。“钓鱼岛争端”说明近期中日关系趋于紧张。回顾近代历史,日本发动或参与的侵华战争就有三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日本对华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总体上掌握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经过和结果。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以及战争名称的由来 (多媒体展示)介绍日本的崛起——通过两幅漫画对比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变化。改革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多媒体展示)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介绍:1894年,夹在中日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中日甲午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教案_1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知识。 2.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3.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重、难点】 重: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及影响。 【课前预习】 基本史实: ①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时间)(国家)(部门)。 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③瓦特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 ④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⑤进入19世纪,逐渐被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导入新课】 由历史播报员兼课堂主持人负责播报《历史上的今天》,然后对学生预习进行课堂验收。 (设计意图:通过每堂课的课堂播报,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轮流担任课堂播报员兼主持人,更具课堂主人翁意识;验收课堂预习成果,方便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也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向更深方向深化。) 【讲授新课】 什么叫工业革命?人们把生产领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工业革命的爆发?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一章(背景篇)喷薄欲出的时代——无法满足的市场 情境创设:假如你是一位商人,你打算开一个工厂,你要考虑哪些条件?—资金、市场、原料、劳动力、技术和政策。看来同学们都比较具有商业头南啊! 这些因素中起直接作用的是——市场,但是有一个因素又是你不得不优先考虑的?——政策! 活动探究:我们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那请你们根据课本以及所学知识,讨论一下:英国是如何具备这些条件的?(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