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306.18 KB
- 文档页数:3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高新区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择出正确答案.)1.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西汉初年,汉武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3.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
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
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
”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B.民族矛盾的尖锐C.顽固势力的反扑D.民众的盲目排外4.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这说明了()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5.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6.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
这表明()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C.“台独”基础被铲除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7.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
2019年包头中考历史真题(时间:45分钟分数: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页,总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一二总分总分人核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派别是()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2.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哪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期史实西汉归属会稽郡,称夷洲三国时期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隋朝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A.新疆B.南海C.台湾D.西藏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4.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
这反映出三民主义()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5.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德国闪击波兰D.日本偷袭珍珠港6.14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新文化运动,并逐渐扩展到法国、英国等国家。
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B.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C.处于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D.具备多样化的人才结构7.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值的探索是()A.实施新经济政策B.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C.颁布苏联新宪法D.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8.据下图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A.工厂制度日趋完善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D.城市环境污染严重9.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高新区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八)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2.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C.内河航运严重不通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3.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4.它是李鸿章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
它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
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浓厚的衙门习气。
“它”是()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汉阳铁厂D.大生纱厂5.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
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6.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7.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七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唐朝的对外交流中佛教僧侣的活动引人注目,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请问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A.都学习了外国文化回到大唐B.都发生在唐太宗时期C.都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D.都有利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2.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是因为它()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B.完成了近代反侵略的革命任务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4.“一群怀揣憧憬的青年聚集南湖/审视自己走过的路……游船上红色理论和五千年的国情嫁接……沉沦的民族挺起希望的胸膛。
”材料中的“游船上红色理论”是指()A.君主立宪制思想B.民主共和思想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马克思主义思想5.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6.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有()①最终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②革命后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都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下列各项中,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①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②企业经营好职工收人就多③经营承包责任制④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高新区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2.“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A.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B.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C.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3.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B. 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C.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 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4.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5.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6.“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这里的“他”是()A. 陈独秀B. 李大钊C. 董必武D. 鲁迅7.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
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走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新的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A.发动工人运动B.打倒列强,除军阀C.农村包围城市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秋收起义后、新的革命道路”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故C符合题意;中共一大主张发动工人运动,故A不合题意;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B不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秋收起义后、新的革命道路”是解题的关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2.它的发明,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界。
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A.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富尔顿的汽船【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兴起,故本题选C。
3.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题干中反应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的维新派的主张,他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维新。
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20 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考点84 古代埃及暂无考点85 古代两河流域1.(2019年江苏南京)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A.古代印度B.古巴比伦王国C.雅典城邦D.法兰克王国【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B选项符合题意;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A选项不符合题意;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
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
C选项不符合题意;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
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19年福建)“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提供了珍贵材料。
”“它”指A.《汉谟拉比法典》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民法典》【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
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美国的文献,C项是法国的文献,D项是拿破仑颁布的法典。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
它的上面刻有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条文。
这重要遗产属于A.古代埃及B.古代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故B符合题意。
古代埃及是金字塔,古代印度是佛教,古代希腊奥运精神,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高新区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十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 国家产生B. 文明起源C. 政权分立D. 社会转型2.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
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A. 苏轼B. 汤显祖C. 马致远D. 关汉卿3.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
”作者认为()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4.“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
”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A. 虎门战役B. 平壤战役C. 黄海海战D. 威海卫战役5.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A.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B.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 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6.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A. 大庆油田建成投产B.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7.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
历史试卷 第1页(共6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
6.14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新文化运动。
并逐渐扩展到法国、美国等国家。
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 )
A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B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C .处于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
D .具备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7.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镇的探索是 (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C .颁布苏联新宪法
D .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8.据图1可知。
这一时期的英国
( )
A .工厂制度日趋完善
B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9.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 A .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 B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 .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
D .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0.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 )
A .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B .推动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 .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D .消除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3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分)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材料二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
从1980年起,先后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经验。
材料三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以中日文化交流的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
(4分)(3)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
(2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
图2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图3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
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中国共产
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
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史实。
并归纳这些史实共同的历史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概
括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
(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分)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当
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重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绕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
年恩仇的根源。
材料二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获得发
展,而西欧联合的关键是法德两个国家实现和解。
1950年,法国外交都长舒曼提出
“煤钢联营计划”,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一处,这个计划得到了德
国的支持。
(1)根据材料一,说明法德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德两国在一
战前后对立的表现。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德和解的方式并分析对欧洲发展的促进作用。
(5分)
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
内蒙古包头市2019年初中结业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繁荣;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史实:日本政府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作用:经济特区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
(3)时代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等。
12.【答案】(1)史实:图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图3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建立。
共同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2)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的建立。
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表现: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13.【答案】(1)根源:争夺煤铁资源。
对立表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抗;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战后法国参与签订惩罚德国的《凡尔赛条约》。
(2)方式:经济合作(经济利益绑定,煤钢联营)
作用: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随着欧洲各国合作的不断加强。
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历史试卷第6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