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各个方面的差距

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各个方面的差距

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各个方面的差距
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各个方面的差距

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各个方面的差距

人均GDP

以2014年为例,中国大陆的人均GDP是6747美元。而中国香港的是3777美元,这是将近6倍的差距。如果说北上广深天是大陆最发达的地区,那么北上广深天也与香港差的太多。以省级行政区来算的话,天津是最高的,才17219美元,还不到香港的一半。可见香港的发达程度比大陆高出多少。

货币交易额

2013年,人民币日均交易量飙升至1200亿美元。成世界第九大交易货币,首次超过港币。这是个不小的进步,但是香港人口才700多万,而中国大陆呢。哪个城市没有1000万的人口,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大城市。京沪渝更是超过2000万人口。大陆却没有一个城市能超过香港,包括大陆第一大城市——-上海。

吸引外资金额

香港每年吸引外资金额都在700亿美元左右。就总量来说大陆超过香港了,可是还没超过香港一倍。好多大城市人总觉得外资企业很多,可是和香港一比,那就是小屋见大屋了。上海是一个很“洋气”的城市,黄浦江畔有很多外资企业。可是除了这里以外就不多了。看来大陆还需努力“种梧桐树”,来吸引“金凤凰”。

高校排名

北大清华复旦,这是多少人的“梦中情人”。可是就是这几个学校,已经和香港中文大学基本持平,可是在世界的排名还没有超过香港大学。那么别的学校就更别提了,北上广高校数量都不输给香港。可是在质量上却差了很多。大陆的顶级高校中没有和香港大学和东京大学等量齐观的。可见,在教育领域大陆还需要努力。

股市的吸引力

中国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已经超过香港了不少。可是大陆不少都存在高市盈率的公司。而有不少大陆大企业都没在大陆上市,而是选择到香港上市。特别是新兴的一些行业中的龙头,大多到香港上市。看来沪深两市也要学习香港股市。

娱乐

上世纪自打改革开放,香港的影视作品可谓是火遍了大江南北。直至现在,香港的影视作品仍然不错。15年的福布斯名人榜中香港占19人。而大陆有60多人,虽然和以前比大陆多了不少。但是只要一平均就差了很多。大陆还是缺少天王级人物。

体育

体育香港做的也很好。以足球为例,世预赛2015年9月3日,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国足主场0-0闷平中国香港。好多人

说香港有很多归划球员,的确是,但是去掉归化球员呢?国足赢香港不成问题。但是大陆任何一个省的球队可能都很难赢中国香港。每年会有的省港杯(省港杯足球赛是中国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一项传统赛事)香港经常赢广东队。广东是省级行政区人口最多的,都这么费劲。可见香港的体育实力也很强。

香港很多方面确实是比大陆要强。但是大陆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香港人大多祖籍在大陆。甚至好多香港的名人出生都在大陆。也就是说大陆也没问题的。可我们必须多向香港学习,等到大陆的一线:像北上广都和香港等量齐观时,中国大陆就算是发达了,而不是发展中了。

香港税法与大陆税法的不同特点分析解析

香港回归祖国后,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中央人民政府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征税,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自行立法规定税种、税率、税收宽免及其它税收事务。因此,1997年7月1日后,我国形成了两种相对独立的税收法律制度并存的现状。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及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香港税法与大陆税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各自具有独特的税收地位。对香港税法和大陆税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以求两种税法的相互协调,这对发展香港及大陆经济,加强和完善我国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香港税法与大陆税法的不同特点分析 (一香港与大陆行使不同的税收管辖权 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行使的征税权力,它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基于这种权力,一国政府可以决定对哪些人和对象征税,征何种税以及征多少税。在实践中,各国都是以纳税人或征税对象与国家主权存在的属人联系或属地联系作为行使税收管辖权的前提或依据,或者根据属人原则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收入行使征税权;或者根据属地原则对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收入行使管辖权。目前,大多数国家则同时行使双重税收管辖权,即对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收入行使征税权,同时,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境内和境外的收入行使征税权。 我国大陆借鉴各国的实践经验也是同时采用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管辖权。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构成我国税收居民的纳税人,无论其收入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境外,都需要按照中国的所得税法缴纳所得税;而我国的非居民纳税人也需要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收入缴纳所得税。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特点,香港始终以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促进本地经济贸易发展为出发点,因此,香港税法体现出税制简单、征税面窄的特点。在税收管辖权的确立方面,香港与大多数国家不同,选择单一行使收入来源管辖权,即各种税收的征收仅限于来自香港地区的财产和收入,凡是来源于香港之外的财产和收入一概不征税。这样,投资者在香港进行投资经营将承担比其它国家和地区低的税收负担,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香港进行投资或经营。

国两制 香港与大陆的关系

一国两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为了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提出的科学构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二)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三)高度自治。不同於中国其他一般省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实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除了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之外,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是中国这个整体一个组成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关系&区别 政治 香港实施和三权分立的模式,并制定由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领导的管治体制和架构。 行政主导是指以行政长官为首长的政府应该拥有较大的权力,行政机关在制定公共政策、立法议程和政府日常工作上起积极的主导作用。 代议政制是指机关的成员是由以选举形式选出,并代表其在议会中行使权力(代议),与之相反的是直接民主制。除了在选举中外,选民和被选者并无约束关系,即被选者在议会中的行为并无需要遵从选民的意愿 从中可以看到香港政治与大陆的的联系和区别。香港的代议政治其实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着相同之处。公民选出代表,代表在会议中行使权力。但是又有不同之处,全国人大代表必须代表选民的意愿,但香港则对这一点毫无要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是,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根据《基本法》选举、并经委任产生。行政长官负责执行《基本法》、签署法案和财政预算案、颁布法例、决定政府政策以及发布行政命令,并由行政会议协助制定政策。 从这一段可以发现其中的关联在于行政长官在选举出后,要经由中央人民政府委任。这就体现出来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拥有高度自治的同时,也是有所制约的。 经济 1、国际贸易收支: 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两地的贸易关系十分密切,且中国对香港的收支是逆差,香港为顺差。香港地区保持中国最大服务贸易伙伴地位。香港是中国最大的服务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和顺差来源地,双边服务进出口总额占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 两岸的贸易对彼此的经济都有贡献,但相对于中国大陆,对香港的经济和金融推动更加明显。

中国大陆地区与香港地区汉语外来词对比研究

内容提要 外来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在对汉语外来词的由来及其历史状况作出初步探讨的基础上,着重比较中国大陆地区与中国香港地区在外来词借入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索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目录 0.引言 (1) 1. 汉语外来词研究 (2) 1.1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史 (2) 1.1.1第一次高峰.古代西域/佛教 (2) 1.1.2 第二次高峰.近现代西学东渐 (3) 1.1.3 第三次高峰.当代改革开放 (4) 1.2 外来词引入的六种方式 (5) 1.2.1音译 (5) 1.2.2意译 (5) 1.2.3形译 (5) 1.2.4半音半意译 (6) 1.2.5音译加表意字 (6) 1.2.6直用原文 (6) 2. 香港地区汉语外来词与大陆地区汉语外来词的差别8 2. 1译法的不同 (8) 2.1.1普通话曾用过音译,但后改为意译而香港则一直为音译8 2.1.2普通话为意译,而香港则为音译 (9) 2.1.3香港为音译,普通话原来就有 (10)

2.1.4同是音译,但用字却不同 (10) 2.1.5同是意译,译法不同 (11) 2.2 语义的变异不同 (12) 2.2.1 词义的变异 (12) 2.2.2 词用的变异 (13) 2.2.3利用词义的变异造变义混合词 (13) 2.3差别的原因 (14) 2.3.1不同的历史文化积累、社会环境,从根本上造成了 两地对外来词的不同态度和倾向 (15) 2.3.2 两地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 (16) 2.3.3 香港地区独特的外来语借入过程 (17) 2.3.4 粤语独特的语音特色 (18) 3. 结语 (20) 注释 (23) 参考文献 (24) 论文摘要(中文) (1) 论文摘要(英文) (1)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产业、电影、文学、城市文化 ?摘要本文将通过论述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以及同内地的比较,阐述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论点涉及电影事业、文学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文化产业 ●内地文化产业 在电影文化方面,由于某些历史因素,内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还是没能赶上香港电影的进程,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内地电影起步于二十世纪初,《定军山》应为中国人自主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早期的内地电影多与外国电影公司或导演合作,多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叙事型影片,尚处于稚嫩的萌芽时期。 抗战胜利后,内地电影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小高潮,《松花江上》、《小城之春》等耳熟能详的电影都诞生于这个时期,当时电影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虽不是积极向上为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逐渐打开了思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林则徐》、《林家铺子》、《五朵金花》等一批思想上高度统一的影片接连面世,与那个时代的主流宣传思想相符,但在体裁上没有太大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是文化的黑洞,期间严重限制了内地电影事业的发展,致使内地电影界万马齐喑,停滞不前。政治环境逐渐好转后,电影界也开始复苏,除了红色电影之外,一批青年导演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颇有收获。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影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从特定角度来看也陷入了一个窘境,主流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人对电影的诠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的两种极端。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导演们过于注重情节的表现,而忽视了电影的灵魂——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没有核心思想的电影只能是空壳,视觉效果永远比不上思想冲击恒久。想要走出这种尴尬境地,可以参考欧美等国以及香港电影的成功经验,走出禁锢思想的怪圈。 ●香港文化产业 东方有个好莱坞,她的名字叫香港。由于长期的殖民原因,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香港的文化产业也存在很多的特殊性,不仅仅收到外来文化、中西文化的影响,还和内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娱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文化产业,电影,流行曲、时装、广告、粤剧等等均是商品。近百年来,这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注定与娱乐如影随行。凡有华人处,必有港片迷,香港电影的兴衰是香港文化产业回归十年的最好注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块仅仅几百万人的弹丸之地,却坐拥全球数一数二的娱乐王国。在亚洲,商业电影一度只有唯一的标签:香港制造;粤语歌曲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处处一呼百应,红馆朝朝爆满;无线剧集成为华人观众最大的娱乐……“不管你是否是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产业、电影、文学、城市文化 摘要本文将通过论述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以及同内地的比较,阐述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论点涉及电影事业、文学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文化产业 ●内地文化产业 在电影文化方面,由于某些历史因素,内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还是没能赶上香港电影的进程,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内地电影起步于二十世纪初,《定军山》应为中国人自主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早期的内地电影多与外国电影公司或导演合作,多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叙事型影片,尚处于稚嫩的萌芽时期。 抗战胜利后,内地电影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小高潮,《松花江上》、《小城之春》等耳熟能详的电影都诞生于这个时期,当时电影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虽不是积极向上为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逐渐打开了思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林则徐》、《林家铺子》、《五朵金花》等一批思想上高度统一的影片接连面世,与那个时代的主流宣传思想相符,但在体裁上没有太大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是文化的黑洞,期间严重限制了内地电影事业的发展,致使内地电影界万马齐喑,停滞不前。政治环境逐渐好转后,电影界也开始复苏,除了红色电影之外,一批青年导演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颇有收获。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影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从特定角度来看也陷入了一个窘境,主流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人对电影的诠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的两种极端。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导演们过于注重情节的表现,而忽视了电影的灵魂——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没有核心思想的电影只能是空壳,视觉效果永远比不上思想冲击恒久。想要走出这种尴尬境地,可以参考欧美等国以及香港电影的成功经验,走出禁锢思想的怪圈。 ●香港文化产业 东方有个好莱坞,她的名字叫香港。由于长期的殖民原因,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香港的文化产业也存在很多的特殊性,不仅仅收到外来文化、中西文化的影响,还和内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娱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文化产业,电影,流行曲、时装、广告、粤剧等等均是商品。近百年来,这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注定与娱乐如影随行。凡有华人处,必有港片迷,香港电影的兴衰是香港文化产业回归十年的最好注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块仅仅几百万人的弹丸之地,却坐拥全球数一数二的娱乐王国。在亚洲,商业电影一度只有唯一的标签:香港制造;粤语歌曲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处处一呼百应,红馆朝朝爆满;无线剧集成为华人观众最大的娱乐……“不管你是否是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香港文化普及的重要转折点,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香港电影朝着多元化和特色化的方向飞速前进,并随着电视的普及化扩大了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当时最具代

对中国香港地区菲利普斯曲线的验证

对中国香港地区菲利普斯曲线的验证 一:关于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 W. Philips )通过整理英国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用曲线形式描述,就是菲利普斯曲线。由于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因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延伸为表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低水平的失业率,伴随着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低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对应着高水平的失业率。同时西方经济学家们也将这种替代关系作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操作依据:当通货膨胀率太高时,采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当失业率太高时,采用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扩张政策,以达到避免经济过分波动的目的。 在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中,向下倾斜的“替代性”的菲利普斯曲线一般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长期中,通常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而且对应于最低可持续失业水平(甚至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是不存在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还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这种补充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蒙·费尔普斯研究的结果)和供给冲击。这种增加要归因于OPEC ——因为国际石油主要受OPEC 所垄断,他们缩减产量,控制石油价格虽然不全为经济目的。在20 世纪70 年代,OPEC 引起了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使经济学家更加认识到总供给冲击的重要性。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描述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因素。我们都希望经济呈“低失业率高增长”的态势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不会“乖乖”的依着我们的愿望而发展。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和失业总是政府很难对付的对象。下面分别对这两大重要因素做简要论述: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或者是币值持续下降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概念——简而言之,就是钱多货少。西方经济学曾介绍过通货膨胀包括:温和的、急剧的、恶性的通货膨胀。我们用价格指数(CPI )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衡量通货膨胀。 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目前无工作(不能凭借工作获得一定报酬)的人,这部分人以某种方式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现象。同样,西方经济学也曾介绍过失业包括:季节性、摩擦性、结构性、流动性、周期性失业。由于在失业统计的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失真,我们找到的失业率也只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已经对失业和通货膨胀有过方方面面的学习,在此且不赘述。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其通货膨胀率取决与三种力量:预期的通货膨胀 e π ;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 离,即周期性失业n U U -;供给冲击(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 突然变动,作为供给冲击的结果,实际GDP 和价格水平会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动)。 这三种力量表现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方程: () ν βππ+--=n e U U 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β*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 这个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由总供给方程式推导而来。总供给方程式为: P=P e +(1/α)(Y-Y n ) 首先,在方程式右边加上一项供给冲击ν代表改变物价水平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外生事件。 P= P e +(1/α)(Y-Y n )+ν 然后,方程两边减去上一年物价水平P -1得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

梁文道:有一次在北大演讲,有读者问我台湾、香港和大陆在文化上的差别。当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很详细地回答他。今天我想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台湾是温情脉脉的 我(梁文道)觉得台湾给人的感觉是温情脉脉,不管是那里的人也好,还是那里出的唱片、CD也好。以前台湾的CD封套里面会有写着歌词的小册子,很奇怪的是那个小册子你可以拿出来,但却塞不回去。为什么呢?因为歌手会把他录制这首歌时的心情写下来,连同歌词一起印在小册子上,所以就会比较厚,拿出来以后很难再塞进去。 大陆人有信心、热情 而大陆给我的感觉是,年轻人都器宇轩昂,充满大志,让你联想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些话。我曾经接到过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京城五大才子之一”。当时我就特别想问他,另外那四大才子是谁,当然最后我没有问。 我常常在大陆的论坛里看到很多人随便什么事都能写首诗,我每个星期都收到很多很厚的书,有一些我不知道的作者寄来书稿让我看,看完之后让我写评语或者在节目里进行推荐,甚至告诉我说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结构,不看后悔。这种信心、这种热情是台湾和香港都没有的。 香港文人没有圈子 至于香港,相比较起来,它给人的感觉比较冷。香港的作家多数很低调,甚至可以说是自卑。他们不会把自己称为作家,而是说文字工作者,艺术家就自称为艺术工作者。把自己放到这样的位置以后,他们会感到安然、舒适。大陆的评论家在评论作品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样的字眼,比如某某某的作品达到了怎样的精神高度。这些话是我们不太敢讲的。 在大陆,作家和艺术家会有自己的圈子,大家在一起交流,但是香港没有。这些人是混迹在三教九流之中的。香港有一些没落的老工业区,比如大角咀,那里有一些茶餐厅,环境很脏、很吵,很市井的样子,里面有人围在电视机前看赌马的节目,有人低头吃一份盖浇饭,有人大声喧哗。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有一些人在写稿或者读书,丝毫不受打扰。 西西在马桶上写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到大陆的一些作家朋友家里去做客。去之前人家跟我说,我家里地方很小。我去了之后一看,哇,简直是豪宅啊!因为在香港,我们居住的地方很局促。局促到了什么地步呢?像香港最好的作家西西,她当年写《我城》的时候还在学校教书,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地区)位于北纬22°9′到22°37′,东经113°52′到114°30′,大约在1万年前,香港岛与今九龙半岛还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属于大陆山脉的延伸部分,未有今维多利亚海峡之阻。后来由于山体的沉降和海水的入侵,造成与大陆的分离。70年代香港建造地铁时,科学家们对海底发掘样品进行C14测定,证明在公元前6000年时,海面在今海平面之下大约11米处。 早在四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就有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劳作,30年代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刀、石簇、石锤、陶釜、陶鬲、陶碗、陶盂、铜锐、铜戈、铜镜、铜环、玉斧、玉 、玉珥等等,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香港成了百越族勇士们远征海外的基地之一。百越(或称百粤)是当时完全不同于中原部落的南方部落,他们种类众多,善于捕鱼、驾船、航海,很少从事农耕、狩猎,崇拜鸟形风神,经常有部落扬帆远征,香港便是他们天赐的出发地。每当东北季风徐徐吹来,勇士们便升起风帆,驶向大海的深处,寻找理想的乐土。许多学者认为,如今生活在南太平洋群岛及东南亚一带的土著民族,就是中国百越族迁徙而去的一个分支,甚至有中外学者认为,百越族的勇士们曾经踏上了南美大陆和非洲陆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从黄土高原呼啸南下的剽悍的秦兵,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舞弄鱼叉、鱼网的百越战士。首次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始皇帝嬴政,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移徙50万人开发和镇守岭南。从此,香港地区一直在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之内,直到英国人侵占香港之前,历代历朝都是如此,从未间断过。 有人说,在英占之前,香港一直是一座荒凉的不毛之地,人烟稀少,只是散落着两三个小渔村。其实这是一种偏离史实的观点。至少在唐宋时期,香港就已经相当繁荣了,不亚于东南沿海其他地区。香港的海盐、珍珠和香木,曾经闻名华南,饮誉全国。从东晋以后,香港就是南中国海上交通的要道。作为中国的一块领土,几千年来香港地区一直处在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自秦到清,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官治民。而居民们也讲礼教,敬祖先,开学堂,读圣书,过着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人一样的平静生活。 康熙年间(公元1704年),清朝政府曾派兵在香港驻守,准许内地人民迁到岛上居住,并准缴纳地税,领地耕种。从此,各地迁来岛上居住谋生的人比以前多了。在香港定居的有本地人、客家、福佬和水上居民(旧称蛋家)。本地人是广州语系的人,由香港附近各地迁来,多半住在平地,并拥有相当的田地;客家是由惠州、梅县、海丰、陆丰等地移来,因为他们来得迟,平地已被本地人占去了,因此多数住在山上;福佬是从福建南部沿海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关键词文化产业、电影、文学、城市文化 摘要本文将通过论述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以及同内地的比较,阐述香港文化和 内地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论点涉及电影事业、文学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文化产业 内地文化产业 在电影文化方面,由于某些历史因素,内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还是没能赶上香港电影的进程,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内地电影起步于二十世纪初,《定军山》应为中国人自主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早期的内地电影多与外国电影公司或导演合作,多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叙事型影片,尚处于稚嫩的萌芽时期。 抗战胜利后,内地电影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小高潮,《松花江上》、《小城之春》等耳熟能详的电影都诞生于这个时期,当时电影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虽不是积极向上为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逐渐打开了思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林则徐》、《林家铺子》、《五朵金花》等一批思想上高度统一的影片接连面世,与那个时代的主流宣传思想相符,但在体裁上没有太大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是文化的黑洞,期间严重限制了内地电影事业的发展,致使内地电影界万马齐喑,停滞不前。政治环境逐渐好转后,电影界也开始复苏,除了红色电影之外,一批青年导演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颇有收获。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影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从特定角度来看也陷入了一个窘境,主流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人对电影的诠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的两种极端。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导演们过于注重情节的表现,而忽视了电影的灵魂——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没有核心思想的电影只能是空壳,视觉效果永远比不上思想冲击恒久。想要走出这种尴尬境地,可以参考欧美等国以及香港电影的成功经验,走出禁锢思想的怪圈。 香港文化产业 东方有个好莱坞,她的名字叫香港。由于长期的殖民原因,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香港的文化产业也存在很多的特殊性,不仅仅收到外来文化、中西文化的影响,还和内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娱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文化产业,电影,流行曲、时装、广告、粤剧等等均是商品。近百年来,这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注定与娱乐如影随行。凡有华人处,必有港片迷,香港电影的兴衰是香港文化产业回归十年的最好注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块仅仅几百万人的弹丸之地,却坐拥全球数一数二的娱乐王国。在亚洲,商业电影一度只有唯一的标签:香港制造;粤语歌曲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处处一呼百应,红馆朝朝爆满;无线剧集成为华人观众最大的娱乐……“不管你是否是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香港文化普及的重要转折点,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香港电影朝着多元化和特色化的方向飞速前进,并随着电视的普及化扩大了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电影明星莫过于李小龙,《精武门》以及《猛龙过江》将李小龙乃至香港电影带进了国际影坛,一度创造了武打片的神话。但终究这个成功的偶然性太大,随着李小龙的猝死,香港的武打片跌入了一个低谷之中,可喜的是成龙和洪金宝用另一种方式的诠释,将喜剧元素加入武打片中,为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香港与大陆该如何沟通与相处

香港与大陆该如何沟通与相处 【摘要】:近几年来,香港与大陆的矛盾似乎与日俱增,仅仅隔着一条维多利亚海峡都能闻到两岸同胞的火药味,那么这些矛盾和争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是因为大陆日益发展壮大,大陆人民的自信得到膨胀还是由于“港灿”(指从小在香港学习、成长,自以为学贯中西,见过世面,实则目光如豆;对殖民时代无线缅怀,却又自知曾被舍弃;不齿大陆暴发户的嘴脸之余,却又晓得自我安慰,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港人比起大陆人高一等,不屑说普通话)的现象增加,两岸人民的相处态度是否都是如此还是仅仅是个别?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又该如何正确的看待这样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和描述。 【关键词】大陆,香港,矛盾,网络,旅游 说到香港与大陆,首先需要介绍一下香港的发展背景和香港为什么会崛起。相信大部分的中国人都知道,早期的香港是内地和西方贸易的一个最佳中转站,这个条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达到最优,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在这样的时期中,香港涌现出了一大批优质的影视作品和大陆少见的外来商品,这种精神与物质上的共同影响,触发了大陆人的“崇港”心理,同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将子女送港留学的父母。 然而,大陆与香港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亦即一旦大陆对外开放程度加大,那么势必影响到香港这条贸易链,导致香港的“繁荣”消失。而这一现象在二十一世纪初得到印证,大陆在飞速地发展着,对外的开发程度越来越大,对外的贸易港口不断增加,如果能够直接将货物运送到大陆,为何还要走香港这条路呢?很多运送商将眼光直接对准上海、深圳、天津等等大型运输口岸,这不仅仅是一次运输,更多的是货物背后的快速消耗。之前很多货物运输到了香港,香港需要转运到大陆,甚至从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货物购买法律和出口的限制,并没有那么理想的消耗量,而直接到达大陆之后的结果就不一样了,大陆巨大的人口和经济市场,使得外来货物一经到达就快速被消耗,如此便捷以及轻松的方式,运送商何乐而不为呢? 从另一方面来讲,香港的经济和发展处于“缩水”状态,而香港的“港灿”却愈发壮大。随着互联网的发达,越来越的多的港灿试图通过网络发泄自己的情绪,并且加以夸张化和丑化。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之前我有一个朋友去香港旅游,由于对于产品不太了解,于是咨询了身边的售货员,而这位售货员听出了我朋友说的是普通话却以粤语回应,并且表情十分不耐烦,而讽刺的是,我朋友刚走就有一对白人夫妻前来咨询,售货员以标准的英语微笑的解释着。同样令我想到早前香港爆出大陆游客的小孩去香港旅游随地大小便,而相同的情况发生在外国人身上则并没有反应。那么我想并不是事件本身有多恶劣,而是香港部分群众对于大陆人民是有一定的排斥的,而这种排斥需要一个发泄的途径,那么这部分的港灿就靠着互联网将此类事实夸张化之后公布出去,黑化中港人民的关系,导致中港火药味渐浓。 而上述的人毕竟只是一部分,大部分的香港人对于大陆人还是非常友好的,之前就看到一个香港公众人物——TVB新旦梁烈唯录制了一段中港关系不应该在恶劣下去的视频,视频中列举了一些香港人与大陆人所谓矛盾来源的几件事情,比如大陆人疯狂购买香港药妆和游客随地大小便等,并解释香港人也曾去日本大肆扫购日本药妆店,被日本人称之为蝗虫,他表示,我们港陆同胞要连结在一起,不能被少数港灿黑化。 除了演艺界人士对大陆的频繁示好,很多大型的香港公司也转移到了内地,这也使得港灿滋生出了不平衡的心理,觉得大陆在过多的剥夺香港的原始积累和竞争机会。97年香港刚刚回归中国的时候,人均GDP与新加坡一样,而现在只有新加坡的一半,如果说是由于失去了贸易中转站的优势,但是反观新加坡也从来没有得到过类似的优势啊,香港为什么会

香港与大陆雇佣条例对比 浅析

香港与大陆雇佣条例对比、浅析 贸易的世界一体化使我们不得不对不同的劳动法规要有所了解,对企业如是,对员工也如此。劳动法规在两岸三地叫法不一样。在大陆主要法律规范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在香港册叫《雇佣条例》及其配套法规。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入手来在二者之间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与对比。 一、适用范围 从表格中我们会发出一个疑问,那就是在华就业的外国人是否适用本法。如果是,那么很多地方法规规定在华就业的外国人不参加社会保险,这与《劳动法》是有冲突的。如果不是,那么与《劳动法》所表述的范围的是矛盾的。 二、社会保险

从此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相较而言,香港的保险制度更加贴近市场化,且企业的自主性较大;而大陆的保险制度更加的贴近政府的宏观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大力度地保证个人的保险基金。内地社保改革已多年,但问题仍很多。首先是大锅饭问题,其次是基金运作没有市场化,再者项目繁多,企业不堪重负,有的地方法规不合理。据此,我更认为香港在这方面有更好的一个体制,企业较大的自主性可以使行业间显现出企业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进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在此种制度下,企业与市场会更加的充满活力与良性竞争。

我们可以很明确的感知到不管是香港还是大陆都十分注重对雇员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都给予了雇员较好的基本保证。但在二者相比之下,则香港方面的法规更加的具体完善,而从实际操作上来观察,大陆的企业也很少严格根据法规而执行上述活动,监管力度尚且不足,需要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地完善与细化相关政策法规,并且营造一个具有强力监管性的市场氛围。 四、休假

高二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台湾、香港和澳门

高二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台湾、香港和澳门 台湾 ⑴地理位置与范围:本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等 很多小岛,面积共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全国面积的岛屿。 ⑵台湾岛约有2/3面积为山地。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岛中部和东部。几条平行山脉作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岛。西部平原宽广。岛上多 火山、地震。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最长河流浊水溪仅186 千米。湖泊日月潭。 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①森林: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是 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之一,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其中樟树最,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伴。②农产品:以水稻、甘蔗、茶叶和水果中的香蕉、菠萝驰名。台湾的海域鱼产丰富,台湾海峡为优良渔场。③矿产 资源:山区多金、铜等金属矿产;西部为煤、石油分布区;北部火山 有丰富的天然硫磺;西海岸盛产海盐;浅海地区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 ⑷工业和旅游业: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的经济,出口商品 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石油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旅游业是台湾 重要经济来源。 ⑸人口与主要城市:台湾全省人口2000多万,97%是汉族。他们 的祖先绝绝大多数是很早以前从福建、广东迁移过去的,少数民族主 要为高山族。台湾是我国人口密度的省份之一,全省人口绝绝大多数 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台北市是台湾的城市,高雄是的海港。 香港 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中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它是由香港岛、 九龙和新界三部份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人口约600万,其中 中国血统居民占98%,祖藉广东省的最多。香港重要转口港,居国际

贸易有利位置。香港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也是世界 信息和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人多地狭,工业原料、燃料、副食品、淡水、建筑材料等绝大多数依靠进口,工业多属加工工业。香港是一个 自由港。香港的旅游业也很发达。1997年7月1日香港已回归祖国, 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岛组成。人口40多万,其中中国血统居 民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祖籍也以广东省最多。旅游业是澳门的重要 经济来源之一。1999年12月3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合同效力问题之比较

【法宝引证码】 CLI.A.13241 原文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4f4900801.html,/qikan/0e25b53ae6ebab9a3637724959564fe5bdfb.html 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合同效力问题之比较?期刊名称:《中外法学》 ?期刊年份:1995 ?作者:王小能 ?期号: 1 ?页码: 6 合同制度,是调整市场经济最有效的工具之一,而合同的效力问题,又是合同制度中尤为重要的。随着中国大陆推行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大陆与香港地区之间的贸易日趋增加,更随着1997年的接近,探讨两地在合同效力问题上的异同并尽可能寻求沟通的途径,这是推动两地经济发展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拟从两地合同法的渊源人手,对合同的有效要件和无效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合同的有效要件 中国大陆几个单行的合同法和若干个合同条例都未具体规定合同的有效要件。《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了对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所谓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法通则》第54条)。据此定义可知,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故而应具备《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的如下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1] 在香港,根据普通法,合同的有效要件包括:1.合同的形式;2.合同对价;3.合同当事人的意向;4.合同当事人的订约能力;以及5.合同条件的明确性。 [2] 对这些要件,本文择如下几项进行分析: (一)合同当事人的能力 两地合同法都要求签订合同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大陆叫“民事行为能力”,香港称“订约能力)。 在中国大陆,法律上将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分为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

香港特别行政区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国际枢纽功能一、知识要点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一、地理概况 1.位置: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2.范围或组成: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 3.面积:陆地面积1104平方千米 4.人口:710万人(2010年)。地狭人稠。 5.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6.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7.气候特征: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宜人。 8.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措施 (1)问题: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 (2)措施:“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9.香港回归:(1)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2)政策: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3)区旗、区徽P43 二.发达的交通运输 1.地位;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有许多航线通往世界各地。2.发展现状:(1)海运:香港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宽广的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设施,香港拥有规模庞大的国际商船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2)航空:1998年香港新机场建成启用,在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香港作为国际航空中心的地位。(3)铁路与公路:香港与祖国内地有京九、广深铁路、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相连,交通运输非常便捷。 三.先进的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 1.旅游业:香港是东西文化荟萃之地,旅游业十分发达。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香港迪斯尼乐园等,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2.国际会展中心: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每年有许多大型会展活动在此举行。 3.国际信息中心:香港拥有先进的电信系统,是重要的国际信息中心。香港的报业、电视、广播、出版、邮政都很发达,能够及时传递各种信息。 4.发达的教育:香港教育发达,著名大学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四.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1.地位:香港回归以来,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位置,被公认为全球最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2.发展条件:背倚祖国内地和面向国际市场,以及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 3.经济结构: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香港与内地电影的发展关系探讨论文

香港与内地电影的发展关系探讨论文 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的融合与发展,共同构成中国电影的存在。两地电影的血脉会通,成为打造中国电影文化及电影品牌、解决当下以至未来电影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和根据。两地电影的对话与融合,是构成中国电影合作与发展的一种可行的普遍有效方式。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在审美趣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语言、地域、趣味与价值选择中。但是,香港电影包含着对电影活动及规律的独特理解及视角,更包含着中国人对自身审美趣味和文化意识的概括、把握和思考。 无论是相同还是相异。香港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与内地电影是互补的。因此,近十年来香港电影进入内地,与内地电影融合、互渗与发展,既有两地电影血脉会通相印证的一面,又有对中国内地电影进行补充的一面,更有对中国电影的启示、推动发展的一面。通过这样的交流、融合,香港电影能够鼓励中国内地电影人进一步把电影作为职业,使电影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环境。同时,对香港电影在当下发展存在的困顿、困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香港电影和中国内地电影,都源于一条深邃的河流,这便是同祖、同源的文化的传统。这种传统的共生与同源性,成为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对话与杂糅的基础。我们都知道,严格意义上说,在50年代之前,香港电影不叫香港电影,而称之为“粤语片”“粤电影”或“华南电影”。那么,第一部有声粤语电影是哪一部呢?是1933年在上海拍摄的《白金龙》,由粤剧名家薛觉先编剧,汤晓丹导演,薛觉先和唐雪卿主演,由于集中两地三方的资源和人才,影片才能出奇制胜,取得了包括上海、香港、广州、东南亚等地的票房佳绩。

另外,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周星驰的电影,可能会发现他其实是在重拍过去的影片,可能是重拍四五十年代马师曾的电影。而马师曾的影片,又可能是从他的粤剧舞台剧改编而来的,而他们的粤剧,又源于京剧!再比如香港以文艺片着称的前辈导演李晨风,就曾改编拍摄过《春》、《憩园》和《寒夜》,也改编过曹禺的《日出》,还改编过茅盾的《虹》、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和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现代中国文学、通俗文学、通俗文化传统,成为香港电影不能割断的历史文化脐带。由此看来,电影也是一种文物,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考古学意义上的跟踪辨析,进行还原研究,这样才能贯通历史的理解融合以期创新。香港电影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过最为辉煌的时期。 但是到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的发展陷入困顿。香港的一些电影人对内地电影审查制度也有不少担心,香港电影出现萎缩。香港电影过去出现繁荣,与其特定的民间性、娱乐性的追求,迎合一般市井大众的趣味有很密切的关系。那种富于民间色彩、注重娱乐性的喜剧、闹剧电影,注重斗勇、斗狠、宣扬民族主义气节的功夫电影,成为一种传奇和文化符号,成为一种民间意识形态,贯穿其中的是一种主流的意识、一种主流的心态。但是,到了回归之后,交流、互融的大门打开,这种主流心态、主流意识边缘化了。在经过一段迷茫期之后,香港电影人努力在两地对话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些香港影片到内地取景,一些香港影片靠内地市场获取票房。两地电影开始了新的飞跃性的合作。CEPA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把电影也纳入帮助香港经济复苏、实现两地共同发展的举措当中。由此,香港电影可以与国产电影享受同等待遇,原来很严格的一比一合拍片比例开始放宽,允许有香港内地两个电影版本,纯港产电影不占进口片配额,不再作为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精修订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关键词文化产业、电影、文学、城市文化 摘要本文将通过论述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以及同内地的比较,阐述 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论点涉及电影事业、文学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文化产业 内地文化产业 在电影文化方面,由于某些历史因素,内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还是没能赶上香港电影的进程,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内地电影起步于二十世纪初,《定军山》应为中国人自主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早期的内地电影多与外国电影公司或导演合作,多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叙事型影片,尚处于稚嫩的萌芽时期。 抗战胜利后,内地电影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小高潮,《松花江上》、《小城之春》等耳熟能详的电影都诞生于这个时期,当时电影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虽不是积极向上为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逐渐打开了思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林则徐》、《林家铺子》、《五朵金花》等一批思想上高度统一的影片接连面世,与那个时代的主流宣传思想相符,但在体裁上没有太大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是文化的黑洞,期间严重限制了内地电影事业的发展,致使内地电影界万马齐喑,停滞不前。政治环境逐渐好转后,电影界也开始复苏,除了红色电影之外,一批青年导演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颇有收获。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影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从特定角度来看也陷入了一个窘境,主流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人对电影的诠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的两种极端。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导演们过于注重情节的表现,而忽视了电影的灵魂——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没有核心思想的电影只能是空壳,视觉效果永远比不上思想冲击恒久。想要走出这种尴尬境地,可以参考欧美等国以及香港电影的成功经验,走出禁锢思想的怪圈。 香港文化产业 东方有个好莱坞,她的名字叫香港。由于长期的殖民原因,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香港的文化产业也存在很多的特殊性,不仅仅收到外来文化、中西文化的影响,还和内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娱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文化产业,电影,流行曲、时装、广告、粤剧等等均是商品。近百年来,这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注定与娱乐如影随行。凡有华人处,必有港片迷,香港电影的兴衰是香港文化产业回归十年的最好注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块仅仅几百万人的弹丸之地,却坐拥全球数一数二的娱乐王国。在亚洲,商业电影一度只有唯一的标签:香港制造;粤语歌曲

香港与大陆婚姻法的区别

香港婚姻法与内地婚姻法有哪些区别? 导读:香港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其早期的法律渊源来源于解放前的“旧式婚姻”及英国判例法。20世纪七十年代,香港婚姻家庭法经历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修订与改革,改革后的婚姻家庭法,结束了“中英混合体”的体制,越来越趋向于以英国法为蓝本,兼顾吸收了普通法的诸多原则,建立了一整套具有显著特色的法律系统。随着大陆涉港婚姻家庭案件的日益增多,对香港婚姻法的了解和掌握日益重要。因此,研究香港婚姻法与大陆婚姻法的异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婚姻缔结实质要件的异同 1、香港法律规定的条件: 1)资格条件:香港《婚姻条例》规定,在香港注册结婚,不论男女年龄应均满16周岁;已满16周岁不满21周岁的人结婚,还要获得其父母或合法监护人的同意,并且给合的男女之间不存在禁止的近亲属的范围。 2)注册条件:婚姻缔结申请人应向婚姻注册管理处的注册官递交结婚申请书,并注明“本人拟由申报之日起三个月内与另一方结婚”字样。注册官收到申请后,在当事人的住所地发布结婚公告。经过15天的公告期若无人提出异议,给予注册登记。 2、大陆法律规定的条件: 1)资格条件:大陆《婚姻法》规定,在大陆登记结婚的年龄,男方不得少于22周岁,女方不得少于20周岁,比香港规定要晚一些,并且没有经他人同意的限制,提倡婚姻自由,合法婚姻的结合不受干涉。在禁止结婚条件方面,禁止患有恶性传染病特别是有可能传染给下一带疾病携带者结婚,并禁止直系血亲以及三代以内傍系血亲结合。 2)注册条件:婚姻关系的成立,必须男女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否则不是合法夫妻关系。一经登记,即确立夫妻关系,不必经过公告期。 二、无效婚姻的异同 1、香港法律规定无效婚姻的情况: 香港法律指的无效婚姻(void marriage),是指当事人的婚姻行为不符合法律的基本条件,在法律上不产生婚姻的效力,该婚姻自始无效。在香港,无效婚姻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地位有所区别。 构成无效婚姻的要件有: 1)婚姻缔结双方是在法律禁止结婚的限制内。根据香港法律,任何男子不得与其直系血亲以及一定范围的傍系血亲的亲属结合,否则是无效婚姻。 2)未达到法定婚龄的结合为无效婚姻。如果举行婚礼时,一方不满十六周岁,即使婚姻关系持续多年,该婚姻关系仍自始无效。 3)未按法律规定程序办理注册手续的婚姻为无效婚姻。任何在香港申请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