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音乐·民歌

民间音乐·民歌

民间音乐·民歌
民间音乐·民歌

民间音乐·民歌

编者按: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民间艺术的形态和形式包容了各种艺术门类,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杂技与绝技、民间手艺等等。

中国西部是黄河与长江的发源地,是多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曾经长期占据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心舞台,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间艺术。西部民间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瑰宝,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而且其中很多是独一无二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

相对于中国东部地区,西部民间艺术破坏程度较低、保存较完整,因而抢救下来的意义也就更大;但同时西部民间艺术也面临变异、衰亡甚至灭绝的命运。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部地区,先后有甘肃环县皮影、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陕西西安鼓乐、青海热贡艺术等被列为国家试点保护工程。2005年,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西部各省区相继确定了一批保护项目,有意识地对一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并加以宣传和引导,使这些优秀文化艺术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向广大读者展示中国西部丰富的民间艺术,本刊自2007年第1期开始,新设“西部民间艺术”专栏,按期分类介绍甘肃、陕西、新疆、青海、宁夏五省区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工艺美术、陶瓷等艺术瑰宝。同时呼吁全民遵循人类民间文化的艺术规律,及时抢救濒危文化遗产,使人类社会创造的非物质文化能够代代相传,文明成果能够千年流淌,源远流长。这既是国民的责任,更是薪火相传的使命。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共同创作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多种体裁和形式,其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主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我国传统的民歌主要有南方各省的山歌、盘歌、采茶歌、船夫号子等,北方有山曲、信天游、“花儿”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更是不胜枚举。

民歌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不断得到升华。进入现代以

来,我国的民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强烈的抒情色彩和优美的旋律,记录和歌颂着生活,诞生了许多全新的民歌作品,也有一些新作是在原有的曲调上填了新词,反映新生活、新感受。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众多,他们的民歌风格独特,种类多样,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其中,尤以情歌最令人陶醉,许多著名的情歌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珍品,举世闻名。还有那些经过一代代歌手千百年传承的史诗和叙事长诗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民歌不仅对群众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孕育了一代代伟大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等,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从民歌中汲取了艺术精华;民歌还对其他各种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器乐、歌舞、戏剧、曲艺都从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专业音乐也从中汲取了精华。

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促进诗与乐合一的重要因素,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灿烂的文化艺术结晶,它将永远闪烁着熠熠光辉,永远叙说着人生、时代,永远伴随着人民大众走过一代代里程。

少数民族民歌

宴席曲

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历史悠久,流行于西北地区的回、撒拉、土、保安等少数民族中。西北的一些汉族群众也有唱宴席曲的习俗。宴席曲并不一定非在宴席上唱,也在人们欢聚时唱。

宴席曲有着许多传统的曲词和曲调,演唱风格细腻、婉转、活泼、优美、哀婉凄切。宴席曲演唱时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全凭演唱者的声音、表情感染观众,既抒情,又擅于叙事。现在流行的宴席曲曲调共50余首,是经过长期历史变革所遗存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民族艺术的结晶。回族常用的曲调有《十绣》、《青溜溜青》、《方四姬》等,都是各自独立的歌曲。唱时人数为双数,一般为六人或八人,正规为八人,称“八大光棍”,分两排,相对而立,边歌边舞,时蹲时起,时而交换位置,手臂动作较多,头部不停地转动;土族常唱的曲调有《拉老虎》、《唐德依马》等。土族群众称宴席曲为“道拉”,在宴席过程中酬唱对答,互表情怀,一唱到底,有用汉语唱的,也有用土语唱的;撒拉族常唱的曲调有《阿里玛》、《莫奈何》等。

宴席曲的曲式结构较为复杂严谨,变化较多。有四句的,也有五、六句的。有的在第二句和第四句上反复,有的几乎每句都要反复后半句。

宴席曲反映的内容很广泛,有表现劳动生活的,有表现宴席场面的,也有表达对生活的不满和控诉的。

家曲

土族的一种民歌形式。流行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大通、乐都和甘肃天祝等地。

家曲亦称宴席曲,是土族人民在接待宾客或举行婚礼时唱的一种歌曲。大都一问一答,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家曲的曲调很多,流行的有《兴阿隆列》、《召因格来》、《拉因阿来未》、《阿松召阿来》、《依刀拉牙》、《巴扬九叶》、《卡拉卡其孟》等,大多为三拍,欢快活泼,优美动听。

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歌等。赞歌,顾名思义,就是称赞之歌,土族人民招待宾客时,宾主之间常常以歌互相称赞。它常常运用比喻、夸张、象征、渲染等手法,尽善其辞,旋律都很柔和动听。问答歌也叫对歌,一问一答,有来有往。内容非常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生产劳动、历史、宗教、风土人情等等。歌词的文学性很强,含蓄生动,曲调多变,悠扬动听,如《合尼》、《恰然》、《辛木斯里》、《选择》等。听问答歌,能学到许多知识,了解到许多风土人情。婚礼歌是在婚礼时唱的,歌词和曲调都是固定的。随着婚礼的进行,在不同的程序和场合要唱不同的歌。

临夏“花儿”

“花儿”是由男女对唱时彼此的称呼转化而来的一种山

歌。各地的“花儿”尽管名称相同,但不同地区的“花儿”,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在甘肃就可分作临夏“花儿”、洮岷“花儿”、陇中“花儿”三大类。临夏“花儿”的流传地域很广,以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东乡、广河、和政、永靖等县为中心,几乎传遍甘肃全省,它与青海“花儿”、宁夏“花儿”属于同一体系,相互交融,连成一体。

临夏“花儿”是回、汉、土、撒拉、保安、东乡等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瑰宝,在藏族和裕固族中也很流行。尽管这些民族大多有自己的语言,演唱“花儿”时却大都使用汉语。

临夏“花儿”的词是优美独特的民间格律诗。其基本结构有两种格式:一种为齐头齐尾式,一首两段,每段两句,共四句。每句字数大体一致。上句(一、三句)末顿为一个字或三个字。下句(二、四句)末顿为两个字,单双交错,奇偶对峙,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另一种为折断腰式,在齐头齐尾式的上下句间,加上一个半截句(三至五字)即成,是用半句式的主词取代演唱时的衬词而形成的格式。

“花儿”的曲调叫“令”。甘肃流行有40多种不同的令。临夏“花儿”的曲调大致可分为长调子与短调子,或大调子与小调子两类。演唱女声多为真声,男声则有“尖音”(假嗓)、“苍音”(真嗓)的区别。长调子高亢、悠长,起伏大,多大跳,常用尖音演唱,或尖、苍结合;短调子短小、紧凑、拖

腔少,较为平和,多用苍音演唱。

临夏“花儿”的曲调以五声(或四声)徵调式为最多,羽调式和宫调式次之。曲调多为上下句式的乐段结构。由于广泛而大量地运用衬词,或者重复部分歌词,使曲调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具体形态各不相同。

哈利

东乡族民歌。是一种古老的迎婚调。东乡族的古老风俗中,举行婚礼时,新娘来到男家以后,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要一起唱哈利,以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唱哈利时,要由宾客中的一人领头呼“哈利”,其余的宾客,主要是青少年应声和之,并按一定的节拍击掌或拍手臂,腿弯曲如骑马的姿态,左右横行转圈,有时还随着呼声前进或后退。哈利的唱词由宾客或民间艺人们即兴编唱,内容大多是恭贺新禧、祝贺新娘新郎婚后幸福等。哈利的音乐优美动听,歌词风趣,带有比兴,曲调亦欢快活泼。

关于哈利的起源,东乡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条蟒蛇危害人民,一位勇敢的东乡族妇女,一脚穿白鞋,一脚穿花鞋,提着瓶药酒,带了几个人挺身前往蟒蛇洞穴。走到洞前,她对跟着来的人说:“我喊‘哈利啊宏纳’,你们就前进。我喊‘折回啊宏纳’,你们就隐蔽。”说完,这位女子勇敢地走进蟒洞。蟒王问她干什么来了,她说

找女婿来了。蟒王说那就和我结婚吧。她说可以,但要先喝酒。蟒王便喝了她带去的药酒,醉倒了。此时,她高喊:“哈利啊宏纳!”众人一齐向前。蟒王却突然睁开了眼睛,她又忙喊“折回啊宏纳!”。等到蟒王完全醉了,众人一拥而上,将它杀死。后来,这名女子被当地人推选为土司,她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为了纪念她,后人们就在结婚时唱起了优美的哈利。

裕固族民歌

裕固族居住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有东部与西部之分,二者语言不同,民歌的风格特色亦有区别。东部民歌以肃南县康乐区为代表,西部民歌以肃南县明花区和大和区为代表。按裕固族的传统习惯,用诗歌作唱词的民歌,东部叫“顿”,西部叫“耶尔”;用虚词、数字及无诗歌韵律的语言作唱词的则没有专用的名称。前者包括历史歌、牧歌、割草歌、织褐子歌、捻线歌、情歌、婚礼歌、酒歌等,后者有奶幼畜歌、垛草歌、擀毡歌、学步歌、催眠歌等。

历史歌歌词长,曲调短,反复演唱,音乐具有宣叙性;婚礼歌,西部有戴头面歌、告别歌、待客歌等,东部有新娘上马对唱的歌、待客时唱的歌、回娘家途中唱的歌;牧歌,西部叫“华勒安耶尔”,曲调平和、柔美,东部牧歌与蒙古族牧歌近似,曲调跌宕起伏,高亢而辽阔;奶幼畜歌是牧人

为使母畜尽快开始哺育幼畜而唱给母畜听的歌,词曲不太固定,常有即兴吟唱的特点,音乐深情柔和、质朴动人;擀毡歌是裕固人用羊毛擀毡时齐唱的劳动歌曲,以数字为歌词,以歌声统一动作,曲调短小,节奏鲜明,带有劳动号子的特点,在演唱中常作即兴发挥。

裕固族民歌中的“耶尔”和“顿”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悠扬,表现了游牧生活的特色。其他民歌大多节奏规整,结构均衡。裕固族西部民歌保持的古代回鹘人的音乐特点较多,东部民歌的风格与甘肃、青海蒙古族民歌相近,具有较为粗犷、奔放的气质。这是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结果。

(本刊编辑部整理)

浅析襄汾民歌的音乐形态论文

浅析襄汾民歌的音乐形态论文 浅析襄汾民歌的音乐形态全文如下: 摘要:襄汾民歌在山西民歌中具有极大的特色,它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山西其他地域 的民歌。因此,对于襄汾民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也是了解认识此地民歌的一个 重要方面。本文对襄汾民歌的调式、节奏与拍子、特征音及其使用、结构和终止式进行了 理论研究,希望能够对襄汾民歌的研究起到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襄汾民歌调式特征音终止式 襄汾地区位于山西省的南部,现在属临汾市管辖。此地的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梦梦》《走绛州》《五哥放羊》《对花》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襄汾民歌。笔者对襄汾民歌 长期研究发现,这个地域的民歌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其音乐上的复杂性是山西民歌中比 较少见的。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襄汾民歌的音乐形态进行分析。 一、襄汾民歌的调式 襄汾民歌是山西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调式上既具有山西其他地域民歌的特征,也有其自己本身的特点。襄汾民歌结束音大多落在徵音上,因此它的调式为徵调式,这是 它和其他山西地域民歌一致的特征。但襄汾民歌音阶构成为七个音,分别为徵、羽、闰、宫、商、角和清角,这样就在徵调式的基础上扩展成为一个七声燕乐调式,成为燕乐徵调式。 二、襄汾民歌的节奏与拍子 节奏是一个音乐作品的骨架,它是根据节拍的要求,相同时值或不同时值的音的有机 结合。襄汾民歌的节奏大多是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构成,很少出现三连音 这种比较特殊的节奏。常用■拍记谱,也有一部分在■拍中短时间加入■拍,在后又在■ 拍结束。 三、襄汾民歌的特征音及使用 由于襄汾民歌的调式为七声燕乐徵调式,它区别于山西其他地域民歌的特征音就是闰。 闰音作为民歌七声调式的偏音,通常情况下有这么几种用法:不在强拍上使用;不做 长音使用;出现的次数较少;二度解决等等。但襄汾民歌的闰音却打破了这些规律,成为民 歌中偏音使用的一个特例,或者可以这么,说襄汾民歌中的闰音已经不是偏音,而是和五 声正音相同重要的音。襄汾民歌中的闰音使用方式包括闰音之前用哪些音和闰音之后用哪 些音。 闰音之前通常使用这个音上方六度的徵音和上方二度的宫音,也就是说徵音下行六度 到闰音或者宫音下行到闰音。闰音之后用哪些音,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第二周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 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

歌大多是婉转流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 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 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

2020音乐鉴赏期末考试参考问题详解

音乐鉴赏-考试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 返回 : 班级: 成绩: 100分 一、单选题 (题数:65,共 52.0 分) 1 0.8 0.8 0.8 0.8 0.8 分 分 分 分 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8分) A 、 在音乐欣赏中,不一定非要听出明确的视觉性容 B 、 在音乐欣赏中,不一定非要用文学化的容去解说音乐 C 、 在音乐欣赏中,不一定非要听出明确的语义性容 D 、 事先不了解乐曲容,就无法欣赏音乐 我的答案:D 2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调是( )。(0.8分) A 、 轻快的 B 、 明朗的 C 、 悲愤的 D 、 悲伤的 我的答案:D 3 美是()的有序与丰富性。(0.8分) A 、 显性 B 、 隐性 C 、 感性 D 、 理性 我的答案:C 4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插部的主题表现了哪位历史人物:()(0.8分) A 、 斯大林 B 、 列宁 C 、 希特勒 D 、 勃列日涅夫 我的答案:C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8分) A 、 欣赏音乐是有层次与水平差异的 B 、 音乐审美的价值判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C 、 不同的欣赏层方式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D 、 音乐审美中的“他律派”追求音乐自身所具有的美 说明:每个人的试卷题库可能不一样,仅供参考

我的答案:D 6 0.8 0.8 0.8 0.8 0.8 0.8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下列哪位人物改编过马斯涅的《沉思》?( )(0.8分) A 、 斯特 B 、 吉特里斯 C 、 京和 D 、 普索尼 我的答案:B 7 下列哪位音乐家是来自联的?( )(0.8分) A 、 格里埃尔 B 、 亨德尔 C 、 舒曼 D 、 瓦格纳 我的答案:A 8 音乐不具有(),所以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0.8分) A 、 语义性 B 、 视觉性 C 、 表达性 D 、 标准性 我的答案:A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8分) A 、 一个人的文化积累与生活阅历越深厚,音乐唤起他的感受就越强烈 B 、 先设立联想目标的做法会干扰对音乐的感受 C 、 通俗音乐完全拥有古典音乐的功能 D 、 音乐引起的联想活动有时能给人带来更深沉的思想、哲理与复杂情感的体验 我的答案:C 10 下列哪一位音乐家是《月光奏鸣曲》的作者?( )(0.8分) A 、 巴赫 B 、 贝多芬 C 、 斯特 D 、 海顿 我的答案:B 11 关于《忐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8分) A 、 歌唱者是龚琳娜 B 、 在这首歌曲中,人声是作为乐器出现的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浅谈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5级2班 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

来源。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 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他们还借山歌表 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 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2.民间歌舞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花灯、花鼓、采茶。东 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东北秧歌同其它民族舞蹈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动律特点。东北秧歌的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等都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并反映了东北人民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东北秧歌在风格上以热情、火爆、泼辣、幽默著称。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哏,哏中有俏,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体现其风格的要素主要有韵律、体态、动作、节奏、服饰、道具。韵律、体态和手巾花集合在一体的动作结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民间歌曲,这一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民族器乐 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 民间歌曲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别民间歌舞 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 说唱音乐 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戏曲音乐 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远古、奴隶社会前期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西周 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

也 秦汉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隋、唐时期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 明清时期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近现代时期 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中国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借助口头传唱二、乡土性 也可称为地方性或地域性,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 三、即兴性 中国民间音乐口头传唱的传播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四、流传变异性 同一支民间基本曲调在不同地区流传时,会因为当地的方言语音、审美特点等而在演唱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五、人民性 广大人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通过民间音乐不同的风格体裁表达出来,受众面是最广的、最大的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内容摘要:文章将汉族民歌演唱的主要节奏形态归类为上板唱、散板唱、垛唱和急唱,并通过对具体演唱实例的分析提出了演唱要领。关键词:民歌节奏演唱民歌节奏的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语音节律的基础上逐步提炼而来,语音本身的律动美是民歌旋律形成的基础;二是由于受人们长期的劳动生活的影响而形成的,劳动、舞蹈、行进等活动本身的节奏特点形成部分民歌的基本节奏。不同类型的民歌的旋律节奏形态有不同的特点。如号子的节奏与所从事的劳动有关,节奏规整,节奏型的顿逗,适合劳动的气息运用,节奏重音突出;山歌的节奏大多自由、灵活,以散腔居多,即使板眼较规整,也常运用延长音记号,使歌手自由发挥,乐句的节奏型大多前短后长,句末有充分的长音是山歌节奏的显著特点;小调的节奏、节拍既规整又灵活多变。民歌旋律总是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节奏驱动下,体现丰富的表现力。论文百事通演唱者了解民歌节奏的特点,有利于更准确地表现旋律节奏的长短、疏密、连断等变化,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 1.上板唱 上板唱的作品的节拍形态是规整的,演唱速度基本一致。号子、小调、舞歌大多属于此类节拍。其中多数为偶数拍,如2/4、4/4等,节奏的律动特点稳定,强弱对比性较大。上板唱中,小调和号子的节奏处理方式有很大区别。由于号子与生产劳动直接相关,音乐中总带有有关劳动方式的节奏特点,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密切吻合,节拍规则整齐,律动感强,出现有规律的、效果突出的强音。其演唱应着重体现音乐紧凑、曲调方整、有较强的推动力的特点,还常根据不同的劳动形式加入了气息声和叹息声。上海码头工人的《杠棒快步号子》是一首歌腔化的劳动呼号,其演唱与自然劳动呼号很相近,起腔和落腔都用很强的气息和大滑音,演唱者要按劳动的节奏调整呼吸,同时在用腔时把气息顶上去,借此来调动全身的力量。作品中每小节的第一拍是甲、乙二人唱腔交接的地方,起腔者大幅度上滑,落腔者大幅度下滑,演唱上都用很强的气流,造成音乐的推动力和强烈的气氛。四川成都的《板车平路哨子》是用以切分音为特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这与调整呼吸和精力的实用性功用要求有密切的联系。演唱时,第一拍的后半拍加重音,与脚步节奏错开,第二拍休止处换气。小调也有上板唱,但不像号子那样有明显的律动性,节拍感也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小调的演唱虽然也受规整节奏的制约,但演唱上更着重体现音乐的流畅性,多使用圆滑的连音唱法,节奏重音则不宜过分强调。如江苏扬州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歌词的节奏很规整,歌曲中4/4拍的节拍重音与歌词的词拍重音相一致,前三句都是两小节为一个乐句,第四句由于最后一个字的拖腔的运用扩展了一小节。演唱时节奏很平稳,着重体现乐句整体的流畅感,并不刻意强调节奏重音。云南的《扬调》是一首云南花灯中舞霸王用鞭时常用的曲牌,旋律在平行、级进的基础上多用跳进,由于受舞蹈表演因素的作用,音乐的速度较快,节奏十分活跃,2/4拍的强弱布局突出,演唱时要注意随舞蹈的律动感来突出小节重音。上板唱中,有时也有多种节拍混合的形式。浙江民歌《青丝鸟》是2/4、3/4两种节拍的混合,歌曲中倾诉了传统妇女生活中的悲苦,音乐与口语很接近,装饰较少,但地方特点鲜明,很好地表现了一个天真幼稚、初涉人世的农村姑娘的性格。由于歌词词拍不很规整,所以音乐采用了两种节拍的混合与之相适应。虽有一定的节拍规律,但总体上有一种不稳定感,演唱时要着重体现这种疏密相间、不同节拍重音交错的特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1)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飘逸的南国风专题 【研究任务名称】影响民歌风格特征的因素 【小组成员】以班级为单位,分六个讨论小组,每组十人。 【任务完成期限】1课次 【情境】 1.问题情境导入——认识民歌 2. 对比欣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任务】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和过程】 活动一:你认识的民歌 1、提出问题导入:如果有一天你站到世界的舞台上,你将展示一首什么歌? 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请同学说出自己选择的歌曲,并谈谈为什么选择这首歌。从而引出民歌。 2、你是怎样理解民歌的? 分组讨论和交流: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什么是民歌,民歌的常见体裁。 3、分组听辨比赛:你能分辨出不同地区的民歌并说出理由吗? 采用抢答比赛的方式,请同学们判断所播放歌曲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为什么? 活动二:南腔北调大比拼 1、听歌: (1)对比欣赏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感受其不同音乐风格。 (2)对比欣赏西北民歌《脚夫调》和南方歌曲《对鸟》,进一步体验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 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南北方音乐不同风格的感受。 2、唱歌:学唱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亲自参与感受、体验南北民歌的不 同韵律、风格。 3、多媒体课件展示《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弥渡山歌》的曲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性学习,分别从节奏、旋律走向运行、语言特点、调式等方面对两地歌曲的不同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填写分析表格,最后展示比较结果。 活动三:赛歌会 “你还会哪些西北民歌和南方歌曲?” 分南北方两大组以“赛歌会”的形式比赛演唱本地区的歌曲,进一步体验南北方民歌的不同风格。 活动四:刨根问底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将成果做成演示文稿并展示) 【资源列表】 1.提供数字化多媒体系统。 2. 3.提供多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及南方民歌,供学生使用。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据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音乐之声》,被誉为有电影以来最成功的一部音乐歌舞片。影片里美妙的音乐至今仍被全世界传唱。 《音乐之声》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优美的音乐是电影的灵魂,电影《音乐之声》最令人兴奋和过后难忘的,正是其中几首韵调轻扬、词句烂漫的歌曲。《音乐之声》的题材来自生活,却又将之升华从而使之高于生活,它以音乐抒发人类最淳朴的感情,以感情动人,整部音乐剧充满了诗性的美和浪漫,像一朵清新而独特的百合,散发出满室的清香。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the sound of music”,轻快跳跃的“The Lonely Goatherd”,欢快活跃的“Do-Re-Mi”,“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以雨中歌舞传情的形式,表现了大女儿Rolfe和邮递员liesl美妙的初恋情怀及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自然流畅的“My Favorite Things”驱除了孩子们的恐惧,特拉普上校演唱的一派深情的“Edelweiss”,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可爱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等等,都广为流传。 它的音乐贯穿全程,音乐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成为整部影片最动人的部分。现在,我们着重讨论一下接下来这三首歌曲。 歌曲“the sound of music”,是剧中的点睛之笔,点题之作。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演员以磁性的声音,纯熟的演唱技巧,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演唱的淋漓尽致。优美的音乐配之以优美的景色,流畅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充分地抒发主人公玛利亚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

中国民歌欣赏

《中国民歌欣赏》 教学目的: 一、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加深情感体验。 三、结合本地民歌进行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不同民歌在内容及情感上的不同色彩; 2、民歌新唱中学生的参与及体验。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下四川》《无锡景》 2、分析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VCD、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活动与体验 (一)劳动号子

1、整体感知(多媒体投影) 师:我们先到湖南的澧水边去听一听船夫们的心声,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请思考: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歌曲的表现情绪分别是怎样的?(放音乐和投影,让学生欣赏全曲。) 师:听完这首号子,你认为它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一领众和 师: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其作用是指挥劳动、调节情绪。听了号子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到与凶滩恶水搏斗,最后战胜艰难险阻继续行船的劳动过程。情绪是紧张、有力地。 2、分段赏析 师:请试着唱一唱歌曲的主题,体验一下船工们的生活。(多媒体投影主题旋律) A、学习旋律(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 B、填入歌词(号子语言较为简洁,学生能很快学会) 3、综合体验 师:下面我们来当一回船夫,载着理想,驶向成功的彼岸,好不好?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船工们的精神面貌?生:(各抒已见) 师生共同表演唱《澧水船夫号子》,加入划船的律动,全身心投入来表现全曲(可提示学生在歌曲中进行创编,如开头加上“开船罗”的吆喝声,结尾再一齐欢呼“靠岸罗”等)。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高中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 作者:XYY01891 所属学段:音乐所属学科:高中一年 级教案版本:国家统编教程上传时间:2011-12-29 21:28:50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教师小结: 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

音乐鉴赏论文《蓝色多瑙河》赏析

周六7、8节 《 蓝 色 多 瑙 河 》 鉴 赏 系别:国际教育学院 姓名:陈童 学号:1221215326 任课教师:卫志强

摘要: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得意之作,亦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施特劳斯因多去旅行演出,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且被誉为“圆舞曲之王”。这首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的圆舞曲,直至今日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关键词:圆舞曲奥地利浪漫主义 一、作者介绍 小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1825年10月25日约翰·施特劳斯出生于维也纳。施特劳斯自幼梦想成为职业音乐家,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并举办音乐会,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施特劳斯舞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1872年,施特劳斯的美国之行轰动一时。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于维也纳去世。 二、创作背景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三、作品介绍 1.作品简介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

民歌鉴赏

浅谈西北民歌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内容摘要】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里,民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要深入了解各地方人民的生活,就要从当地民歌谈起。文中以《高亢的西北腔》为例,通过感受、体验西北三首不同地方的民歌音乐情绪,对民歌,西北民歌的体裁以及三首民歌旋律曲调的分析,浅谈西北民歌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民歌;西北民歌;音乐文化; 正文: 民歌时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时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作为一名西部的回族回族音乐教育与工作者,我当然要谈谈我们西北民歌了——我们民族的花儿了!。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主要产生于甘肃的洮岷、临夏和青海的东部农业区,是当地汉、

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以及部分裕固族、藏族群众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花儿”的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信天游”的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西北民歌的骨干音是1 2 5 6,多为上行跳进,下行级进。 按传统说法,男歌手将女情人称为“花儿”,女歌手将男情人称为“少年”,故“花儿”又叫“少年”,(在青海)唱“花儿”也称“漫少年”。歌唱方式为独唱或对唱,演唱时即兴编词,声调高亢舒长。花儿的演唱不论是那个民族,都用汉语演唱,唱法有尖音(假声)和苍音(真声)之别,也有真假声并用者,一般男声多用假声,女声多用真声,男女齐唱对唱时,唱同等音高。花儿的词有着独特的格律,这种格律是区别“花儿”与其它民歌的显著标志。花儿的唱词格式多样,衬语十分丰富,曲体结构也有较多样式。 花儿除在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一般在农历四到六月间(以六月初最盛),选择风景秀丽、名山古刹坐落的地方,会期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两天。届时群众云集,对歌声此起彼伏,气氛颇为热烈。 花儿分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列,河湟花儿曲调丰富多彩,

黎英海和他的钢琴作品《民歌钢琴小曲50首》

黎英海和他的钢琴作品《民歌钢琴小曲50首》 【摘要】:二十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从萌芽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内外的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物质资源匮乏的穷困时期,钢琴艺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中成长可谓是阻力重重,但是满怀爱国之情的音乐工作者们并没有畏惧困苦,他们积极接受、勇于尝试外来艺术文化,试图通过传播音乐来唤起民众对自由,平等,和平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而在这一时期,无论是音乐理论还是具体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个人还是机构与团体,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祖国大地上。本文所研究的黎英海先生本人及他的作品与理论正是中国钢琴音乐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黎英海先生(1927——2007)是一位研究与实践并行的音乐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和民族音乐创作。在他早年的教学工作中,他把民族和声理论作为和声课的重要一部分讲解,这不仅在当时,即便是在现今的音乐教学中也是非常先进的理念。久而久之,他逐渐探索出一套关于汉族调式和声的理论,并且将其整理出版,这就是日后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这本书至今仍是中国钢琴作品写作的理论典范。在和声课教学与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他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断将民族和声理论运用与实际作品中,特别是在为中国的传统民歌配和声方面,他更是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日后,在一些专业钢琴教师的建议之下,他以汉族民歌为主,整理出50首小曲出版,这便是正文中将要探究的《民歌钢琴小曲50首》。这50首作品结构短

小,基本上是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织体写作,没有做任何动力性发展,因此它是易于弹奏的。除此之外,黎英海先生在音乐创作的其他方面也有涉及,如声乐作品:《太阳出来喜洋洋》、《献给老师的歌》、《千里草原把身翻》以及《春晓——黎英海歌曲选》;钢琴作品:《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阳关三叠》、《夕阳箫鼓》、组曲《杂技速写》和《记住祖母的话》等;电影音乐:《海囚》、《聂耳》、《伟大的起点》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民歌钢琴小曲50首》是黎英海先生早期的作品,也是中国钢琴音乐初期的优秀作品。这本作品集的价值不仅在于它通过钢琴这一西洋乐器来弘扬中国民歌瑰宝,更在于它将民歌作为探索民族和声的突破口,整理出一套中国特色的和声编配法,这对于中国钢琴改编曲来说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将这本作品集作为研究的重点,从作品选材、民族调式、和声、节奏以及演奏分析等方面论述,从而进一步的领悟黎英海先生的民族音乐理论和作品的艺术成就。【关键词】:黎英海民歌钢琴小品演奏分析艺术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24.1;J614 【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9引言9-13第一章黎英海先生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音乐研究文集》,彭永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民歌新论》,冯志莲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乔建中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中国同宗民歌》,冯光钰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中国民歌》,周青青,人民音乐出版社。 《土地与歌》,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敦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 《关于音乐论文写作的通信》,周勤如,《音乐中国》(美国英文季刊)。 《草原Χ黄河:我心底的情节》,赵宋光. 《何谓‘民歌’》,杜亚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论民间歌手》,张君仁,《中国音乐》2004年第1期。 《浅析江苏民歌的艺术特征》,刘跃华,《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民族音乐的几个问题》——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方暨申。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及其形式美特征》,张贵华《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试论传统小调歌曲》,路行,学习民间歌曲笔记之一。 《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栾桂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中国曲艺志》辽宁卷,宫钦科、耿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中国曲艺志》江苏卷,王鸿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曲艺志》山东卷,张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中国曲艺史》,蔡源莉吴文科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中国曲艺概论》,姜昆、戴宏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国乐今说》,乔建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咏叹百年》,乔建中,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 《音乐与传播》,冯光钰,华夏文化出版社,2003年。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流行只是一种趋势,只是说明了某个特定的时代、在某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所广为传唱的歌曲。 具体到不同的时代又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说高山流水、广陵散这类古曲是绝对民族的音乐,也在当时的皇室以及群众中非常流行。 再看近点的,比如红灯记、沙家浜这些样板戏都是戏曲形式吧?纯种的民歌,也曾经是纯种的流行歌曲。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文化渐渐丰富起来,不断融入了各种文化的元素,比如美国的黑人音乐、乡村音乐,南美的拉丁风情,非洲原著民的手鼓等等,我们的流行歌曲变得丰富起来,不再是单一的丝竹或者戏曲。 80年代末在广东福建一带最先流行起来的一种通俗歌曲叫做岭南乐派,比如万水千山总是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虽然融入了欧美文化的一些配乐方法,但是只要是中国人便能理解,因为其中最大的元素还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再看看如今,周杰伦、陶哲、王力宏等一批年轻的音乐人,更是认识到了歌曲民族性的重要,即时是一些说唱、摇滚之类的形式,内容却还是有民族特征的。 因此这个问题的结论是,民歌只是一种被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而现在的社会,只有在民族的东西里融入了其他文化的优秀元

素,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毕竟音乐也是有强烈时代特征的艺术。 一、流行歌曲:一种新的声乐文化 1.美声、民族与流行声乐的区别 流行歌曲的形态风格极其多样,但音乐形式简单,内容贴近时代和世俗生活,演唱生活化,有着强烈的参与性,应该是大多数流行歌曲都具有的特点。 对歌曲美声、民族、流行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演唱风格上。所以同样一首歌曲,配器也大致相同,却可以是不同形态之间游走。比如《你是这样的人》(三宝曲,宋小明词),刘欢演唱的版本可划分在流行歌曲里,戴玉强版又成了美声歌曲。其他如多明戈等大歌唱家都曾用美声风格演绎过流行歌曲。 美声歌曲注重演唱技巧,演唱风格如同歌唱家所穿的礼服,在全世界都有大致相同的样式,有着高度的规范。它追求嗓音的丰美,即便表达痛不欲生,也是一种优美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已经器乐化,对嗓音的运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它运用混声,音域宽广,声区统一;有高、中、低声部的划分(这是美声唱法最大的个性区别所在);讲究发声的泛音和共鸣,音色纯净、富含金属质感,声音丰满,高音通透,低音结实;为了声音融合、远距离传播而

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